乳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8 Nov 2024 06:30:4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乳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www.afterroberto.com/%e6%9c%ac%e6%b8%af%e5%8d%81%e5%a4%a7%e7%99%8c%e7%97%87-%e4%b9%b3%e7%99%8c%e6%96%b0%e7%97%87%e8%b6%85%e8%b6%8a%e5%a4%a7%e8%85%b8%e7%99%8c%e4%bd%8d%e5%88%97%e7%ac%ac%e4%ba%8c-%e8%82%ba%e7%99%8c%e7%ba%8c/ Mon, 18 Nov 2024 06:29: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07

【明報專訊】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本港於2022年錄得3.5萬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下跌8%,其中肺癌仍然位列最常見癌症首位,乳癌則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第二位。有專家表示,政府近年逐步擴大大腸癌篩查計劃,不排除數據反映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須觀察多數年和進一步研究確認。

本港2022十大癌症 乳癌新症第二多超越大腸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表示,本港2022年錄得35,373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減少3089宗,但仍多於2020年宗數,而整體數字由1992年起維持平穩上升趨勢。

所有癌症減8% 肺癌續居首

該中心又稱,在詮釋2020至2022年數據時,應考慮新冠疫情對癌症評估及診斷模式帶來的異常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5個主要癌症共佔本港所有癌症新症58%,最常見是肺癌,有5707宗(見圖),而乳癌(5208宗)則首度超越大腸癌(5190宗)成為第二位,但其新症宗數則低於2021年。

至於男性和女性最常見5種癌症排名與2021年一樣,肺癌仍是男性最常見癌症,女性則為乳癌。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男肺癌佔多 女乳癌第一

死亡數字方面,本港2022年有14,717人死於癌症,平均每日40人,死亡人數較2021年減少391人。五大致命癌症排名與2021年相同,首3名分別為肺癌、大腸癌和肝癌,共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逾半。

每30人一曾患癌 乳癌較普遍

中心表示,本港截至2022年初有約24.2萬人曾於過去20年患癌,即每30人有一人曾患癌,其中曾患乳癌最普遍,有約5.5萬人。

中心表示,過去10年患癌的人口一般對醫療系統造成最大負擔,截至2022年初有約17.7萬人於過去10年間患癌後仍活着,其中77.3%為55歲或以上。


相關閲讀: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2022年新症同跌 專家:或因擴大腸篩查見效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兼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說,據她了解,醫管局初步評估乳癌新症增加速度較快,而大腸癌篩查計劃近年逐步擴大,從時間點推斷不排除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暫未有確實數據證實,認為須再觀察和研究。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倡當局分析新冠致延診否

鄺靄慧稱海外有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令癌症患者延誤確診,本地則無相關研究,未能確定疫情是否導致本港2022年癌症新症數目下跌的主因,認為醫管局可考慮進一步研究和分析,以更了解本地癌症情况。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6%b8%9b%e4%bd%8e%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26 Sep 2024 08: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76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大女性癌症殺手。

近年本港女性乳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本港於2021年就有5500多宗女性乳癌新症,2022年亦有近800宗乳癌死亡個案,情况令人擔憂。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乳癌是乳房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控制,腫瘤會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嚴重更可致命。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8%,可見及早發現和適時治療是非常重要,可提升治癒率。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密切留意有否出現異常變化,例如乳房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等。如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了解7個乳癌風險因素

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基因突變:乳癌患者中,約有10至15%個案遺傳了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而BRCA1和BRCA2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 家族病史:若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女性患乳癌風險會增加一倍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
  • 荷爾蒙因素:例如較早(12歲前)出現初經、較遲(55歲後)收經、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等
  • 更年期後肥胖:相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超重的女性在停經後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約五成,而肥胖女性更會高出逾兩倍
  • 飲酒: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5至 9%
  • 缺乏體能活動

衞生署鼓勵女性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也建議剛生育的媽媽延長母乳餵哺期,這都有助預防乳癌。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評估乳癌風險 按需要接受篩查

另外,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年屆44至69歲的一般女性,可以瀏覽www.cancer.gov.hk/tc/bctool或掃瞄以下二維碼進行評估,如經評定發現帶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其患上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至於高風險女性(例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

風險屬中等的女性(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所有癌症篩查都有局限性及潛在風險,在接受乳癌篩查前,建議先跟醫生商討,共同評估風險,在充分了解其利弊的基礎上,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
【乳癌】一成個案與遺傳基因有關 BRCA基因變異是什麼?4類人士可接受乳癌基因測試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4%b8%80%e6%88%90%e5%80%8b%e6%a1%88%e8%88%87%e9%81%ba%e5%82%b3%e5%9f%ba%e5%9b%a0%e6%9c%89%e9%97%9c-brca%e5%9f%ba%e5%9b%a0%e8%ae%8a%e7%95%b0%e6%98%af%e4%bb%80%e9%ba%bc/ Tue, 23 Apr 2024 10:20: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11 【明報專訊】基因是人類的生命密碼,不單影響智力及外形,連身體易於患癌與否,往往也與基因有關。乳癌就是其中一種常見而且與基因有關的癌症。(編按:癌症基因變異,可以是遺傳,也可以是患者本人的基因變異。以下4類人士值得考慮接受乳癌基因測試,包括50歲以下乳癌患者、兩邊乳房都有癌症的病人、患乳癌的男士,還有……)

一成乳癌個案與遺傳基因有關 帶BRCA基因變異 乳癌風險高數倍

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發現有超過100種基因和乳癌有關,但是大家不必恐慌,因為約九成乳癌個案其實和基因或遺傳並沒有關係,真正和遺傳基因有關的乳癌個案只佔整體約一成。這百多種基因誘發乳癌的機率各有不同,根據它們的發病率,醫學界將之細分為高穿透性、中穿透性和低穿透性基因。高穿透性基因中,最常見兩種就是BRCA 1和BRCA 2基因變異。BRCA 1和BRCA 2是抑制腫瘤的基因,可以修補受損DNA,阻止細胞不正常生長。一旦這兩種基因變異,不單難以抑制腫瘤生長,更會增加患上癌症的機率。研究顯示,如果身上帶有BRCA 1或BRCA 2基因變異,便有50%至70%在80歲之前確診患上乳癌。而一般人患乳癌的機率約為8%至9%,意味着BRCA 1或BRCA 2基因變異攜帶者,患上乳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數倍。

【乳癌】一成個案與遺傳基因有關 BRCA基因變異是什麼?4類人士可接受乳癌基因測試

男士患乳癌宜驗基因

乳癌並非只影響女性,男士也有可能患上乳癌,他們亦會攜帶可能誘發乳癌的變異基因。然而,男士患乳癌只佔整體個案約1%,如不幸患上,醫生會建議病人作基因檢測,排除帶有變異基因的風險。

4類人士可接受乳癌基因測試

癌症基因變異,可以是遺傳,也可以是患者本人的基因變異。以下4類人士,都值得考慮接受乳癌基因測試:

1. 50歲以下乳癌患者

2. 三陰性乳癌病人

3. 兩邊乳房都有癌症的病人

4. 患上乳癌的男士


相關閲讀: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監察與切除乳房 存活率差不多

檢測乳癌基因的方法十分簡單,抽血檢查便可以。一旦發現攜帶高危基因,就可採取不同措施,保護自己、家人甚至下一代。例如有人選擇預防手術切除乳房,荷李活明星安祖蓮娜祖莉就是一例。香港亦有個案是病人年輕時一側乳房發病,當時由於科技所限不知道原來攜帶致病基因,近年再次檢查,發現自己原來是BRCA變異基因的攜帶者,經考慮後,為免另一邊乳房將來患癌,便決定切除乳房預防。

當然,每個選擇都有優劣之處,根據過往研究顯示,攜帶高致病基因的病人只要緊密監察,其實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病人的存活率相差不遠。病人可以按自己健康情况、生活及家庭計劃作出最適合的安排。


相關閲讀:養和港大研究:乳癌卵巢癌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年輕發病、雙側乳癌


文:洪家偉(外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乳腺增生症狀部分跟乳癌相似? 5招降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8%85%ba%e5%a2%9e%e7%94%9f%e7%97%87%e7%8b%80%e9%83%a8%e5%88%86%e8%b7%9f%e4%b9%b3%e7%99%8c%e7%9b%b8%e4%bc%bc-5%e6%8b%9b%e9%99%8d%e9%a2%a8%e9%9a%aa/ Tue, 06 Feb 2024 03:28: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152

【明報專訊】乳腺增生常見於20至40歲的女士,因乳腺組織增生導致結構改變,會引起不同症狀,例如乳房疼痛、腫脹,乳頭出現分泌物,觸摸時感到有腫塊或結節等。由於部分症狀與乳癌相似,一些女性甚至懷疑自己患上乳癌。然而,一般乳腺增生都是良性,不會導致乳癌。

乳腺增生症狀部分跟乳癌相似? 5招降風險
乳腺增生常見於20至40歲的女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提防荷爾蒙失調等都有助降低患乳腺增生的風險。

乳腺增生分囊性和纖維瘤增生

乳腺增生一般分為兩類,包括囊性增生和纖維瘤性增生。「囊性增生」是指乳腺組織出現充滿液體的囊腫,囊腫可能是單個或多個,大小和數量可能會在月經周期出現變化,通常在周期完結後縮小;「纖維瘤性增生」則是乳腺組織中的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結節或腫塊。這些結節同樣可能不止一個,觸摸時感覺堅實、有彈性。兩種增生有可能並存,稱為混合型增生。

多與荷爾蒙水平波動有關

醫學界尚未清楚乳腺增生的確切成因,但相信與女性荷爾蒙水平變化有關。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組織的成長和發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當荷爾蒙水平變化,尤其是女性荷爾蒙水平波動,便可能導致乳腺組織異常增生。其他因素如家族史、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亦可能有影響,例如不良飲食、缺乏運動、酗酒等,都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的風險。


相關閲讀:【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特徵:乳房有腫塊、疼痛 多見20至40歲女性 中醫針藥結合治療(醫食因緣)


5招降風險

雖然乳腺增生確切成因不明,亦無法完全預防,但可透過以下方法降低風險︰

1.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尤其是蔬菜、水果和全穀物;避免煙酒;適量運動,保持理想體重

2.提防荷爾蒙失調
除非經醫生指導,否則避免使用荷爾蒙補充劑,特別是長期使用

3. 管理壓力
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如運動、冥想等

4.定期檢查乳房
學習正確的乳房自我檢查方法,每月自我檢查;安排定期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

5.定期體檢
定期接受全面體檢,包括評估乳腺健康,及早治療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維持整體健康狀况,有助保持乳腺健康

如確診乳腺增生,可根據嚴重程度及症狀影響,採取不同治療方法。輕症或無明顯不適的乳腺增生,一般建議定期自我檢查乳房、乳腺,監察異常變化。一些醫生處方藥物亦有助紓緩乳腺增生的症狀,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可以減輕乳房疼痛和不適。對於囊性增生中較大的囊腫,醫生可以穿刺抽液,將囊腫內液體抽出及化驗,紓緩症狀。在少數情况下,如乳腺增生引起嚴重症狀、纖維瘤性增生變大或有異常變化,或發現可疑腫塊,醫生會建議抽取組織化驗,確定腫塊性質,考慮是否需要手術切除。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狙擊癌細胞 縮短治療次數減副作用


文︰梁小蘭(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8%b3%aa%e5%ad%90%e6%b2%bb%e7%99%82%e4%b8%ad%e5%bf%83%e5%85%a8%e9%9d%a2%e9%81%8b%e4%bd%9c-%e7%b2%be%e6%ba%96%e5%b0%8d%e4%bb%98%e7%99%8c%e7%b4%b0%e8%83%9e/ Sat, 02 Dec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508

養和醫療集團的養和質子治療中心今日正式投入服務,預計全面運作後,每年可為400至600名癌症病人進行治療。中心由構思引入嶄新的質子治療系統至投入服務長達10年時間,今年7月初步運作至今,已先後為約40名年齡介乎7歲至88歲的癌症病人提供治療,涉及多種癌症類型的患者,包括26宗乳癌、6宗兒童癌症(由香港兒童醫院轉介,包括神經母細胞瘤、惡性軟組織肉瘤、上頜竇肉瘤、上頜竇癌及顱咽管瘤),其餘個案有前列腺癌、頭頸癌、胸腔癌症和顱脊髓癌等。究竟質子治療跟傳統放射治療有何分別?尤其適用於哪類癌症?對患者帶來哪些治療效果、可以減少副作用嗎?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左起)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醫生;betway体彩 兒科名譽顧問醫生、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志峯教授;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betway体彩 董事李維文;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甘冠明醫生;養和醫療集團醫學物理部主管余兆基博士;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

質子治療跟傳統放射治療有何分別?

質子治療與傳統光子放射治療最大的差異,是傳統放射治療的放射能量會穿透腫瘤組織,因此對腫瘤後方的正常組織也會造成傷害。相反質子治療高度精準,能鎖定目標腫瘤,將輻射能量一次過集中釋放到腫瘤位置,然後輻射能量便驟然停止並消散,這種獨特的物理現象稱為「布拉格峰」。故質子治療被視為當前最先進用於治療癌症的放射治療技術。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質子治療尤其適用於哪些癌症?頭頸癌?

質子治療適用於治療頭頸癌、腦癌、肺癌、肝癌、乳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和肉瘤等。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醫生以頭頸癌為例說明,「傳統放射治療與質子治療對腫瘤靶區的輻射劑量相若,兩種方法都能殺死癌細胞;但質子治療對周邊健康組織及器官所釋放的輻射劑量少得多。」

羅醫生解釋,對於頭頸癌和腦癌患者來說,質子治療可減少對唾液腺、眼睛、耳朵、口腔或整個大腦的輻射劑量,其好處可減少口乾、聽力受損、視力障礙、口腔疼痛、顳葉壞死和引致周邊區域繼發性惡性腫瘤等副作用。


相關閲讀:【頭頸癌】留意4大警號 口腔癌、喉癌較常見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治療乳癌和前列腺癌的成效如何?

治療乳癌呢?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指出:「若腫瘤靠近心臟和肺部等重要器官,質子治療可保護相關器官避免受輻射影響,有助減低日後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治療前列腺癌亦有其好處。張醫生表示,主要在減少對膀胱、直腸、腸道等附近器官的輻射劑量。「由於質子治療能夠縮短治療時間以及減少治療所需的次數,患者可以更快完成療程。」

對治療兒童癌症的成效如何?

betway体彩 兒科名譽顧問醫生、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志峯教授表示:「對於正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質子治療能減低許多因輻射誘發的不良影響,包括:損害認知功能、誘發發育障礙和內分泌的問題,以及日後發生繼發性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甘冠明醫生曾為數名兒童患者進行質子療程,他以治療腦癌為例,質子治療能夠減少腦部發育中重要結構所承受的輻射劑量,有研究顯示使用質子治療和傳統光子治療,兒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10年整體存活率相近,而質子治療對神經認知、甲狀腺功能等影響較少,10年間出現繼發性癌症的機會亦較低。

長達10年項目 料每年為400至600癌症病人治療

一直在幕後策劃和促成質子治療中心籌建的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betway体彩 董事李維文透露,早於2008年已有引進質子治療系統的構思,除了要克服在堅固花崗岩上建設和建築樓面有限等挑戰,以騰出在地庫裝設質子治療系統的機座和治療室的空間外,更要克服數年新冠疫情下進行裝設,其中日立的工程人員無法來港進行組裝等挑戰。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betway体彩 董事李維文表示,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的籌建過程長達十多年,為癌症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除了增添硬件設施外,養和的腫瘤科醫療團隊亦會不斷壯大。

質子治療系統於7月初步啟用後,已進行近百項關於磁力共振導航用於放射治療及質子治療的研究,並會繼續探研這些技術應用在臨床上的效用,務求不斷優化這些治療的模式,以提升臨床治療的成效,讓更多癌症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和效果。中心全面運作後,預計每年可為400至600名癌症病人進行治療。

運用先進磁力共振導航技術 追蹤瞄準目標腫瘤

養和在質子治療的過程中,更運用最先進的磁力共振導航技術。養和醫療集團醫學物理部主管余兆基博士解釋,部分腫瘤位於會移動或改變形狀的器官,如肺部或肝臟,磁力共振導航可以追蹤腫瘤移動的位置和幅度,令醫生能夠根據器官的移動和變化相應地調整質子射束的深度和強度,有助確保質子射束準確地瞄準目標腫瘤範圍,讓腫瘤接受最多的輻射劑量,同時大大減低對健康組織的損害。

李維文強調,隨着質子治療中心的投入服務,除了增添必要的硬件和基本設施外,腫瘤科醫療團隊亦需不斷壯大,包括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放射治療師、醫學物理學家、醫學放射計量師、腫瘤專科護士等,才能確保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質子治療中心位於筲箕灣阿公岩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內,設有兩間設備先進的質子治療室,以及全港首部質子治療系統,包括兩座半旋轉機座、一部同步加速器以及尖端的光束傳輸系統。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設有兩間設備先進的質子治療室,以及全港首部質子治療系統,包括兩座半旋轉機座、一部同步加速器以及尖端的光束傳輸系統。
]]>
養和港大研究:乳癌卵巢癌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年輕發病、雙側乳癌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4%b9%b3%e7%99%8c%e5%8d%b5%e5%b7%a2%e7%99%8c%e9%80%be4%e5%b8%b6%e9%9d%9ebrca%e5%9f%ba%e5%9b%a0%e7%aa%81%e8%ae%8a/ Wed, 15 Nov 2023 10:16: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16

在2020年錄得女性的癌症新症中,乳癌和卵巢癌共佔約32%,亦是本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有10至15%的乳癌患者是由基因突變遺傳所致,最常見基因突變出現在BRCA1或BRCA2。養和醫療集團、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綜合過去10多年發表112項研究顯示,4.3%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及高危者帶有其他基因突變,例如PALB2、TP53及PTEN等基因突變,當中帶有個別基因突變者的患癌風險更達八至九成。研究團隊指出,識別和了解BRCA以外的基因突變十分重要,能為乳癌和卵巢癌患者及其家人在管理癌症風險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實證和支持,讓他們選擇切合自己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

研究:乳癌卵巢癌等患者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致雙側乳癌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現時有向市民提供免費遺傳諮詢服務,若屬罹患乳癌或卵巢癌的高風險者,可免費作基因測試。資料庫於2007年起與養和及港大醫學院合作發表112項研究,蒐集並分析4897名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及高危者數據,發現10.9%帶有BRCA1或BRCA2,該兩款基因突變者80歲前罹患乳癌風險約為四至六成。

研究顯示,另有4.3%患者及高危者帶有其他基因突變,包括PALB2(1.2%)及TP53(0.6%),兩者在80歲時罹患乳癌的風險分別為52.8%及約八至九成。值得關注的是與乳癌相關的基因TP53,帶有此基因突變的女性通常在35歲或以下發病,更有可能出現雙側乳癌。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養和港大研究:篩查或忽略由其他基因突變引發潛在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在遺傳基因篩查過程中,若只關注BRCA基因突變,有機會忽略由其他基因突變引起的潛在患癌風險。本身為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的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兼betway体彩 乳房外科名譽顧問醫生鄺靄慧教授稱,現時政府轄下專家小組的乳癌篩查建議只將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列為高風險因素,下次會議將提出考慮加入其他基因突變。

鄺教授說,醫管局現向卵巢癌患者提供免費基因測試,以使用抑制劑治療,資料庫則會為其他高風險者提供免費基因測試,與公營機構互補,亦正與局方商討擴展基因測試範圍至涵蓋乳癌患者,令資料庫可將資源投放在其他範疇。

養和港大研究:乳癌卵巢癌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年輕發病、雙側乳癌
betway体彩 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左)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右)。(張逸羲攝)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採用多基因組合測試等技術 全面了解高危人士及早制定個人化治療

betway体彩 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研究中養和採用了多基因組合測試技術(multigene panel tests),結合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簡稱NGS)及第三代基因排序(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簡稱TGS)技術,可同時快速地檢測多個基因組,有助更全面了解高危人士易於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遺傳基因因素。

「多基因組合測試可以在單一測試中偵測發生於不同基因的突變外,更有助找出適用於標靶治療的腫瘤標記,從而制定更有效和個人化的治療策略。至於次世代基因排序可同時分析多個基因;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基因排序更可同時讀取較長序列片段(long-read length),並提供實時結果和達到更快的基因排序速度。」

三方協作助及早診斷、預防介入

馬醫生表示,研究團隊的三方協作,有助為高風險群組及其家庭成員作持續監察和癌症風險評估,以達致及早診斷。鄺教授亦強調,通過與養和及港大醫學院合作,運用先進的實驗室技術,藉以重新審視過去不能確定致病性的基因突變(VUS)病例,亦透過深入了解本地華人群組的乳癌和卵巢癌基因突變頻譜,可以為患者提供預防介入措施。

衛生署於2021年推行為期兩年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並擬今年底前推行下一階段計劃。鄺教授稱首階段先導計劃集中為中風險者篩查,據其了解專家小組正探討下階段計劃轉為集中資源篩查高風險者,其中一個方向是由資料庫轉介帶有基因突變者,料今年內未必能推出。

]]>
【乳癌】40歲以上患乳癌風險增 定期3D乳房攝影+超音波 及早偵測癌魔減少假陽性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40%e6%ad%b2%e4%bb%a5%e4%b8%8a%e6%82%a3%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a2%9e-%e5%ae%9a%e6%9c%9f3d%e4%b9%b3%e6%88%bf%e6%94%9d%e5%bd%b1-%e8%b6%85%e9%9f%b3%e6%b3%a2/ Thu, 12 Oct 2023 08:21: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985

【明報專訊】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癌症報告中,女性乳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雖然有眾多危險因素與乳癌相關,例如家族病史、初經早、停經遲、不曾生育、超過30歲以後才生育、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等,但是超過80%乳癌患者並不具有任何危險因素,隨年齡增加,40歲以上罹患乳癌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乳癌無法預防但也非絕症,根據外國文獻,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檢與未接受篩檢的婦女比較,定期篩檢可降低41%乳癌死亡風險,減少30%晚期乳癌發生率,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乳癌】40歲以上患乳癌風險增 定期3D乳房攝影+超音波 及早偵測癌魔減少假陽性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癌症報告中,女性乳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相關閲讀:40歲前停經?卵巢早衰 影響女性生育及健康 人工方法協助懷孕


乳房X光造影準確度雖高,但仍約有10%至15%乳癌無法被偵測,即所謂「假陰性」,尤其是對於乳腺緻密度高的婦女,因為乳腺組織與腫瘤在X光透視下呈現為亮白色,如果腫瘤被周圍緻密的乳腺組織遮蔽,影響乳房造影偵測腫瘤的能力。此時可配搭其他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掃描。

一般2D乳房造影檢查,是將乳房擠壓成3至6厘米厚度,拍攝一張影像,也就是將一個立體乳房拍攝成一張平面影像,因此容易因乳腺組織重疊而遮蔽腫瘤,造成假陰性(有乳癌卻看不見);也可能因乳腺重疊的加總效果,造成假陽性(看見陰影但並不是乳癌)。3D乳房斷層攝影是將乳房擠壓成3至6厘米厚度,再使用低劑量X光,環繞乳房拍攝,並從多種角度攝影乳房,類似將立體乳房拍攝成一連串厚度僅1毫米剖面影像;透過電腦將切面影像重新組合,相較傳統影像,能令原本重疊組織干擾消失,有助於判讀出細小白斑與鈣化、纖維化等問題,以提高乳癌偵測能力,降低假陽性的發生。

提高四成偵測率

對於乳癌篩檢的準確度,全球大多數文獻均顯示,不論乳腺密度高或低,3D乳房斷層攝影優於乳房造影,尤其是年輕或乳腺密度高的婦女成效更顯著。研究指出,3D乳房斷層攝影可提高41%乳癌在緻密乳房的偵測率,減少20%至40%複檢率。但是對於乳腺極度緻密的婦女,仍須搭配超音波檢查。

此外,篩檢陽性個案,若需進一步組織切片,可搭配新式3D斷層攝影導引切片系統,快速且精準定位病灶,在局部麻醉下以微創方式切片,切片傷口僅約0.5厘米,復元時間快。另外可選擇真空抽吸系統,取得更多且完整的組織檢體。以上均為門診手術,不需住院。

3D乳房斷層攝影,對於早期乳癌的高偵測率和減少假陽性個案的優勢,已經成為乳癌篩檢與診斷的趨勢。我們必須善用影像篩檢,藉由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有效防治乳癌。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文:薛詠妍(東華三院副顧問醫生(放射診斷科))

(醫學滿東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5%88%87%e9%99%a4%e6%89%8b%e8%a1%93%e5%bd%b1%e9%9f%bf%e8%ba%ab%e5%bf%83-%e4%b9%b3%e6%88%bf%e9%87%8d%e5%bb%ba%e6%89%8b%e8%a1%93-%e4%b9%b3%e9%a0%ad%e7%b4%8b%e8%ba%ab/ Wed, 04 Oct 2023 04:30: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524

【明報專訊】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由1994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2020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顯示,平均約每14名婦女便有1人患上乳癌。新症人數不斷上升,而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醫生治療乳癌,同時要兼顧病人心理需要。 早期乳癌的徹底根治方法是切除手術,主要有兩大類包括:全乳切除和局部切除。切除乳房對病人外觀和心理構成影響,病人除了考慮乳房重建手術外,亦可透過乳頭紋身,讓重建後的乳房外觀更佳,減低心理影響。(編者按:有紋身師獲整形外科醫生邀請,合作為乳癌康復者紋乳頭,每年約為15至20名病人提供服務。她認為,乳頭紋身能夠彌補康復者心理缺口……)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ipopba@iStockphoto)

乳癌切除手術兩大類 多發性、較大腫瘤 或需全乳切除

過去30年乳癌本地確診數字上升逾3倍。衛生署數據顯示,1990年新症數目為1097宗,而2020年錄得女性乳癌新症共4956宗,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28.4%;而約半數乳癌新症發生在40至59歲女性身上。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乳癌新症不斷上升,而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女士要留意自己是否有乳癌徵狀,定期檢查乳房。(andresr@iStockphoto)

雖然年齡愈大,患乳癌風險愈高,但外科專科醫生洪家偉指出,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是40歲以下患者。香港乳癌基金會資料顯示,香港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8歲,相比美國患者年齡中位數62歲、澳洲60歲,香港患者相對年輕。

及早發現及治療對病人生存率至為重要。數據顯示,整體患者5年存活率為84%。第一期乳癌病人5年存活率達99.3%,第二期約94.6%,第三期約76.2%,而第四期患者存活率約30%。因此,醫生除了要照顧病人的病况,更要照顧她們面對外觀改變的需要;尤其是年紀較輕的女性,面對手術後的身心變化掙扎更大。

洪家偉指出,要徹底根治乳癌,尤其在1至3期階段,手術切除腫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病人年紀愈小,面對外觀改變,都會有一定要求,希望能盡量保留乳房。因此,手術難度會較以往提升,考慮和要兼顧的方面亦較多。」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洪家偉(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全乳切除 vs 局部切除

‧全乳切除:把整個乳房連同腫瘤和乳頭一併切除。手術後病人胸口變平,並留下一道長疤痕。對某些病人而言,因嚴重影響外觀,不容易接受。

‧局部切除:只把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盡量保留沒被癌細胞入侵的組織。此方法適合單一和細小腫瘤,由於切除範圍較小,對外觀影響不會太大。

但若腫瘤相對較大,或屬多發性(多於一個位置出現腫瘤),需要切除的範圍相對較大,局部切除手術或會造成嚴重變形,同樣影響外觀;此時,全乳切除和重建手術便是比較合適的治療方案。

重建手術:植入自身組織 感染風險較小

需要全乳切除的病人可考慮接受乳房重建手術,重建手術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用植入物如特製鹽水袋,使兩邊乳房外觀平均自然。洪家偉指出,這做法相對簡單,可用切除手術的同一傷口植入。但植入物屬外來物,有可能引起發炎感染,或出現破損、移位等情况。植入物一般可保持約10年,便要做修正手術更換。

第二類重建方法是利用病人自身組織作填充物,如腹部肌肉和軟組織或背脊肌肉。洪解釋:「自身組織轉移,會多一道額外傷口。像用腹部組織,會在腹部切除肌肉,傷口相對較大,手術和復元時間亦較長。用自身組織作為植入物,耐用程度高很多,出現發炎和感染、移位和破損的風險亦較小。需要做修補手術的機率相對較低。」

洪提醒,乳房重建始終是非必要的手術,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病人需要考慮自己的接受程度,了解手術好處和壞處、短期和長期風險等,再與醫生討論達到共識,揀選一個最適合方案。

另外,洪指出,以往做乳癌切除手術時,或需要把乳暈和乳頭切除,以防當中有小部分乳腺組織,會增加復發風險。不過,經過多年研究顯示,乳暈底部雖有小量乳腺組織,但引致乳癌復發的機率低。只要腫瘤不涉及乳暈和乳頭,醫生會盡量保留,以保手術前外觀。

但若手術需要切除乳暈和乳頭,有病人除接受乳房手術重建外形外,也會考慮以紋身方法「重建」乳頭(見「知多啲」)。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知多啲:乳頭紋身像真度高 深淺紋理營造立體感

紋身師Shienne 3年前獲整形外科醫生邀請,合作為乳癌康復者紋乳頭,每年約為15至20名病人提供服務。由於沒高調宣傳,大眾對這類服務還未有太多認識。

康復者由發現患病到切除癌細胞,整個康復過程身心疲累,乳頭紋身是康復過程一個中途站。Shienne說:「病人是否接受全按個人需要,但美化外觀會提升康復者的自信。」

紋身過程中,Shienne會對照另一邊乳頭畫出相對應大小和形狀,「但不會完全一樣,即使健全乳頭或乳房也不完全一樣」。若兩邊乳頭均被切除,紋身師則憑着經驗,起出草稿,再由康復者確認後才會開始紋身。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Shienne(受訪者提供)

紋身過程分兩次 日常護理或影響着色

「顏色會盡量調至接近原有的顏色。效果像真度高,遠看不會察覺有差異。」Shienne解釋,紋身過程分為兩次,第一次先上底色,約6至8周後再上一次顏料,紋出深淺紋理的立體視覺效果。「墨水屬永久紋身顏料,跟普通紋身使用的一樣。但日常護理有可能影響着色情况,康復者可自行選擇要否補色。」

乳頭紋身予康復者希望  彌補心理缺口

Shienne認為,乳頭紋身能夠彌補康復者心理缺口。「作為女士,失去乳房或乳頭都是一件大事,照鏡時一定會有失落感及缺乏自信。曾有康復者接受全乳切除手術,康復後不敢照鏡,直至紋身後,她很開心並說現在很喜歡照鏡。乳頭紋身的理念,就是希望為康復者帶來新的希望,自信地過人生的下半場。」

非所有紋身師可做乳頭紋身 具同理心讓康復者被尊重

不過,她強調,並非所有紋身師都適合做乳頭紋身,「除要有足夠經驗外,還需要具備同理心和細心,令康復者感到安心和被尊重」。

(乳頭紋身費用由數千至2萬多元不等,視乎位置、效果、覆蓋範圍和複雜程度等。)

文:馮淑玲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乳癌關注月】識別乳癌病徵減低患病風險 由健康生活做起(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8%ad%98%e5%88%a5%e4%b9%b3%e7%99%8c%e7%97%85%e5%be%b5%e6%b8%9b%e4%bd%8e%e6%82%a3%e7%97%85%e9%a2%a8%e9%9a%aa-%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ue, 03 Oct 2023 03:14: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487

乳癌是香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亦是本港女性第三大癌症殺手。2020年有近5000名婦女確診乳癌,超過700人死於乳癌,情况令人關注。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識別乳癌病徵

在本港,確診第一期女性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8%,可見及早發現、適時治療,能大大提高治癒機會。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衞生署藉此呼籲所有女士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平時多留意乳房有沒有異常,如發現可疑徵狀(例如乳房有硬塊、形狀改變、持續疼痛等),應盡早求醫。

【乳癌關注月】識別乳癌病徵減低患病風險 由健康生活做起(衛生處方)
衞生署建議婦女實踐健康生活,包括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飲酒等,以減低患上乳癌的風險。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認識乳癌風險因素

增加女性患乳癌的風險因素分為不可改變和可改變兩類別,不可改變的因素包括有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遺傳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例如:BRCA)、曾患過良性乳腺疾病、荷爾蒙因素等。而後天的因素則是可改變及預防,包括:

  • 更年期後肥胖 - 與體重正常的女性相比,肥胖或超重的女性在更年期後患上乳癌的風險會增加1.2至1.4倍。
  • 飲酒 - 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飲用酒精飲品會增加患乳癌和多種癌症的風險。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等於四分三罐(約250毫升)酒精含量為5%的啤酒或一小杯(約100毫升)酒精含量為12%的葡萄酒),其患上乳癌的風險會增加5%至9%。
  • 缺乏體能活動 -在過去十年平均少於每周進行一次劇烈運動,例如提舉重物、強化心血管運動及快速踏單車等,患上乳癌的風險會增加1.1倍。

相關閲讀: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實踐健康生活 減低患乳癌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奉行健康生活有助預防乳癌。一項跟進超過16萬名50至79歲女性的美國研究發現,生活方式最健康的女性患乳癌的風險,較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女性低三成。衞生署鼓勵所有女性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

  • 多做體能活動 - 恆常運動可降低乳癌風險。據估計,足夠的體能活動量可預防全球約 12% 的女性乳癌。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士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例如急步行、行樓梯等);或最少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例如緩步跑、跳繩等)。
  • 維持適中的體重和腰圍 - 香港的華裔婦女應保持體重指數*在18.5至22.9之間。不論體重指數多少,腰圍應保持少於80厘米(約31.5吋)。

[*註: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2

  • 避免飲酒 - 就致癌風險而言,酒並沒有安全飲用水平;即使飲用少量酒精也會增加乳癌風險。
  • 延長母乳餵哺期 - 餵哺母乳可降低婦女患乳癌的機會。一般而言,餵哺母乳期愈長,對預防乳癌的效益就愈大。

此外,婦女在未出現任何症狀前接受乳癌篩查,可及早發現乳癌,以便適時治療。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方式進行乳癌篩查,詳情請

瀏覽癌症網上資源中心:www.cancer.gov.hk/breastcancer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9%97%9c%e4%b9%b3%e7%99%8c%e5%be%a9%e7%99%bc%e5%92%8c%e8%8d%b7%e7%88%be%e8%92%99%e6%b2%bb%e7%99%82%e7%9a%845%e5%80%8b%e7%96%91%e6%85%ae/ Mon, 04 Sep 2023 04:0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506

【明報專訊】45歲乳癌病人黃女士,半年前不幸確診2B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其中兩粒淋巴受癌細胞影響。手術及接受過輔助化療之後,正準備開始荷爾蒙治療。她提出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疑慮,相信很多讀者會感興趣,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編者按:什麼是高危復發因素?荷爾蒙治療外,有其他藥物減低復發風險嗎?長時間服用荷爾蒙藥物,患者會很辛苦嗎……)

認清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高危復發因素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對抗乳癌–乳癌大致分為3類,分別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及三陰性乳癌,各有不同治療方案。(South_agency、Ilya Lukichev@iStockphoto)

1.什麼是高危復發因素?

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的高危復發因素包括:

  • 患者有4粒或以上淋巴結受影響,或
  • 有1至3粒淋巴結受影響,而腫瘤大過5厘米、病理分化為3期,或Ki-67(細胞分裂指數)≥20%
  • 透過基因分析發現高風險

提升無復發存活率

2.除了荷爾蒙治療之外,有沒有其他藥物減低復發風險呢?

現時有兩個重要研究指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能減低高風險荷爾蒙乳癌的病人復發風險。

(a)Monarch-E研究:約5600名早期高復發風險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參與研究,患者分為2組,一組只服用荷爾蒙藥物,另一組除接受荷爾蒙治療外,再配合為期兩年的CDK4/6抑制劑阿貝西利(abemaciclib)。結果顯示,荷爾蒙治療配合CDK4/6抑制劑可減低33.6%復發機率,而4年無復發存活率亦由79.4%增至85.8%。不過,阿貝西利有其副作用,例如腹瀉、白血球降低、疲倦、作悶和頭痛等。

(b)NATALEE研究:這個研究於2023年在美國腫瘤學會會議上發表,當中約5100名早期高復發風險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分為2組,一組為對照組,只服用荷爾蒙藥物,而另一組則接受荷爾蒙治療和CDK4/6抑制劑瑞博西利(ribociclib)。服用為期3年的瑞博西利,能提升3年無復發存活率由87.1%至90.4%,數字上不是非常突破,仍有待長遠數據分析。

3.現時有沒有基因分析乳癌病人復發機率?

早期乳癌患者在手術之後,腫瘤標本可作基因表現檢測,如Oncotype DX、Mammaprint、Endopredict、PAM50來估計復發機率,亦可作參考以指引是否需要輔助化療。

不過,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做這些檢查。病人還未停經而且已發現有淋巴轉移,基因表現檢測結果未必準確;另外若病人已經有多粒淋巴轉移,即是臨牀數據已表示病人需要接受化療,也不需要作基因分析。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遺傳常見BRCA1、2基因變異

4.需要化驗遺傳性基因BRCA嗎?

約10%至15%乳癌患者是由遺傳所致,若因遺傳引致,病發年紀通常較年輕(通常在停經前),而最常見的基因變異是BRCA1和BRCA2基因。

有以下個人及家族病歷人士,較高機率帶有BRCA變異基因:

  • 早發性乳癌(於45歲或以前確診)
  • 早發性卵巢癌(尤其是早於更年期以前確診)
  • 多宗早發性乳癌及有關癌症(如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
  • 卵巢癌患者
  • 乳癌及卵巢癌發生在同一女士身上
  • 兩邊乳房皆有癌症
  • 男性乳癌患者
  • 直系或次系親屬曾患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
  • 突變基因攜帶者的直系親屬
  • 有些突變基因攜帶者的遠親

早期高復發風險乳癌患者如沒有以上風險,但有4粒或以上淋巴結受影響,也可考慮作BRCA基因分析。

患者如果驗出帶有遺傳性BRCA1或BRCA2,可考慮服用1年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olaparib),以減低復發風險。研究指服用PARP抑制劑可將3年無復發存活率由77.1%提升至85.9%。至於PARP抑制劑副作用包括血細胞數目減低、肚瀉、作嘔和疲倦等。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新研究–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有新研究指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能減低復發風險。(RyanKing999@iStockphoto)

5.長時間服用荷爾蒙藥物,會否好辛苦?

的確服用荷爾蒙藥物需要很長時間,很多時要5年或以上,開始吃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潮熱、情緒不穩、疲倦或消化不良等,但服用了2至3個月後,這些徵狀慢慢會減退和習慣。

患者請緊記要保持毅力,不要輕易放棄,開懷面對,還要多做運動,調節體重,以減低荷爾蒙失調所帶來的不適。


相關閲讀:【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知多啲:1年新症近5000宗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2020年乳癌新症達4956宗,當中約九成是早期患者(即1至3期)。

乳癌大致分為3類,按癌細胞表面的荷爾蒙受體(ER/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來區分,包括:

  • 荷爾蒙受體陽性(ER+ / PR+)
  • HER2陽性(HER2+)
  • 三陰性乳癌 (即ER、PR、HER2皆為陰性)

最普遍是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佔乳癌總數約七成。雖然大部分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都不會復發,但仍有約兩成病人會在患病首10年內復發;一旦復發許多時候已擴散到身體不同地方,如骨骼、肺部、肝臟和腦部。若患者有高危復發因素,在確診最初幾年復發風險也較高。

「家支援」App幫到手

【明報專訊】家支援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項目,提供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資料,助病人和照顧者裝備自己,有足夠知識和技巧在家護理。

■下載「家支援+」手機應用程式

support-plus.med.hku.hk/download.php?lang=TC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