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9 Aug 2024 04:48:2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乙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肝炎可大可小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接種疫苗有效抵抗病毒入侵 //www.afterroberto.com/%e8%82%9d%e7%82%8e%e5%8f%af%e5%a4%a7%e5%8f%af%e5%b0%8f-%e7%9c%bc%e7%99%bd%e8%ae%8a%e9%bb%83-%e7%97%85%e6%83%85%e8%bd%89%e5%a3%9e-%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6%8a%b5%e6%8a%97%e7%97%85/ Fri, 09 Aug 2024 04:47: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67 肝臟常被喻為人體的化工廠,具備分泌、解毒及代謝功能。當其功能受損,便會引致不同的疾病,而肝炎即肝臟細胞發炎,便是其中一種。肝炎成因眾多,病毒性肝炎主要經由血液或食物傳播,另外,酒精、脂肪肝、自體免疫病、濫用藥物及遺傳均可引致肝炎。

在香港,由病毒所引致的肝炎較為常見,部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更可能發展為持續6 個月以上的慢性肝炎,長遠可引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如何有效預防肝炎?肝炎患者會有什麼病徵?有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提醒,若患者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即黃疸)的徵狀,代表肝炎病情已經轉壞。除了日常注意飲食、採取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外,接種疫苗亦能令身體產生足夠抗體,抵抗病毒。

肝炎可大可小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接種疫苗有效抵抗病毒入侵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指,大部分肝炎患者均沒有明顯病徵,若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等徵狀,代表病情已經轉壞,應及早求醫。

肝炎在香港知多啲 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

根據衞生署發表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內的「病毒性肝炎主題報告」,本港有5.6%人口,即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本港自1988年起,實施普及兒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以及推行其他預防母嬰傳播乙型肝炎的措施,旨在降低年青一代的乙型肝炎感染率。是次普查亦發現,35至54歲人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最高(8.4%);反之,35歲以下的年齡組別的陽性率則明顯較低(15至24歲及25至34歲年齡組別分別為0.3%及1.5%),反映這些預防措施對公眾健康的重要性。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指,大部分的肝炎患者均沒有明顯病徵,或像重感冒一樣,然而若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即黃疸)的徵狀,代表病情已經轉壞。雖然患者有機會約在3至6星期康復,但不要低估肝炎所帶來的影響。衞生署的調查亦發現,約15-40%未有接受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長遠會發展至肝硬化或肝癌等可致命的肝臟疾病。

肝炎甲至戊型傳播途徑、影響有別

一般來說,肝炎可分為甲(A)、乙(B)、丙(C)、丁(D)和戊(E)型,張醫生指,要認識不同類型的肝炎,可透過以下簡單易記的方法:

  • 甲型戊型肝炎(A&E):甲型肝炎(A)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傳播途徑包括接觸受感染者的糞便所污染的食物、水或物件,或與感染者有親密接觸。一般甲型肝炎病毒或大部分戊型肝炎(E)病毒感染只會引起急性肝炎,有可能需要到急症室(A&E)求診,患者一般可在數周或數月內逐漸康復。
  • 乙型丙型肝炎(BC=Busy:乙型肝炎(B)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受感染母親於分娩時傳播給嬰兒、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以及與感染者進行不安全性接觸。而丙型肝炎(C)主要透過血液傳染,但一般不會透過日常社交接觸如共用餐具及接吻等傳播。如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有機會變成長期帶菌者,即超過6個月的慢性感染,因此會「keep you busy(BC)with treatment」,意即需要定期覆診。
  • 有缺陷(Defect丁型肝炎:引發丁型肝炎(D)的病毒可說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因它需要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在人體內存活。患者一般會先感染乙型肝炎、再受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同時感染丁型和乙型肝炎,會增加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相關閲讀: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

接種疫苗有效預防減染

香港屬甲型肝炎的中度流行地區,若計劃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如非洲、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中東、中南美洲等)的人士,宜在出行前兩星期接種第一劑甲型肝炎疫苗,以產生足夠保護性抗體;而在注射首針後6至12個月,便要接種第二劑。

張醫生指,如在體檢時驗出沒有甲型肝炎免疫抗體的人士,均應接種甲型肝炎疫苗,特別是本身已經患有其他肝病如脂肪肝、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帶菌者。

至於需要經常洗腎或接受輸血的病人、醫護或化驗室人員、注射毒品人士、男男性接觸者、乙型肝炎帶菌者的性伴侶及家庭成員,或於1988年前乙肝疫苗還未普及時出生的人士,都應透過驗血檢查以確定是否帶有乙型肝炎的免疫抗體,或已經是帶菌者。若有需要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整個乙肝疫苗的接種程序共需三劑:完成接種第一劑後,一個月後注射第二劑,再在5個月後注射第三劑。


相關閲讀: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吃發霉食物高危

定期進行檢查 及早發現潛在風險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患上肝癌風險較高,張醫生建議這類人士可定期進行檢查,以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

  • 乙肝檢查:一般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的血液測試。
  • 丙肝檢查可先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若結果呈陽性,表示曾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須再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確認測試。
  • ALT(谷丙轉氨酶)測試:可檢視出肝發炎指數,如指數持續偏高,即代表肝臟潛在着慢性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簡稱NASH)、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張醫生提醒,若檢測結果出現異常,須盡早求醫及接受適當治療。要守護肝臟健康及預防感染病毒,緊記維持均衡飲食,特別是要避免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品;另亦要避免煙酒及不要進食未煮熟的貝類海產。此外,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要共用牙刷、剃刀及指甲鉗等個人用品,至於最有效的預防方法,還是接受預防疫苗注射。

]]>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8%82%9d%e7%82%8e%e6%97%a5-%e6%b2%bb%e7%90%86%e4%b9%99%e8%82%9d%e4%bf%9d%e9%9a%9c%e5%81%a5%e5%ba%b7-%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Fri, 26 Jul 2024 05:55: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81

每年的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以引起公眾關注乙型肝炎(乙肝)。香港屬乙肝中高度流行地區。按衞生署去年底發表的病毒性肝炎主題性報告(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整體人口當中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乙肝。

若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跟進,約15至40%的乙肝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調查報告亦顯示,近四成乙肝患者未知自己已受感染,高達七成患者沒有就其肝臟疾病進行醫療跟進。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乙肝患者若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約15至40%的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藥物有效預防乙肝併發症

慢性乙肝患者可持續多年沒有症狀,直至肝臟受嚴重損害後才出現徵狀,加上早年未有有效的藥物治療乙肝,確診者許多時候都沒有積極跟進自己的乙肝狀况,忽視乙肝病毒的潛在健康威脅。

時至今日,乙肝治療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口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大大減低患者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其副作用少,抗藥風險亦低。

醫生會根據慢性乙肝患者的個別情况,如肝功能、病毒數量、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以及有否出現併發症等因素作詳細評估,以決定何時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


相關閲讀: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


定期跟進檢查不能等

即使暫時無需接受藥物治療,所有乙肝患者都應定期覆診及進行檢查,如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及病毒量,及進行肝臟超聲波檢查,以及早察覺及處理肝臟的變化。

慢性乙肝患者的最大隱憂,莫過於無聲無色地併發出肝癌。肝癌是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香港的肝癌病人中,約八成屬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癌往往難以察覺,因此,乙肝患者定期進行檢查,對減低本港肝癌的患病及死亡數字至為重要。


相關閲讀:體檢解構(中)肝功能指數


治理乙肝 保障健康

有見及此,衞生署一直透過不同渠道,讓公眾了解本地乙肝流行情况、政府的防控工作,並提醒市民「早篩查 早發現 早醫治」乙肝的重要性。

衞生署今年以「治理乙肝 保障健康」為主題,宣傳預防乙肝,提醒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定期檢查,並遵從醫生指示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及跟進,以控制乙肝病情。

最後,我們亦呼籲未知自己乙肝感染及免疫狀况的市民,及早諮詢家庭醫生,作乙型肝炎測試。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乙肝的健康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網頁:︁www.hepatitis.gov.hk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撰文:衞生署特別預防計劃高級醫生何美蓮醫生

]]>
【乙型肝炎】驗乙肝 救你命(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5%9e%8b%e8%82%9d%e7%82%8e-%e9%a9%97%e4%b9%99%e8%82%9d-%e6%95%91%e4%bd%a0%e5%91%bd-%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Fri, 04 Aug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01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病。根據最新的本地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約6%的香港人口已感染乙肝病毒,即約40萬人患有乙型肝炎。

在香港,大部份乙肝患者於嬰幼兒時期已受感染,當中母嬰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乙肝病毒亦可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以及性接觸而傳播。大部分嬰幼童及約5 % 成人受感染後未能清除病毒,繼而發展為終身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可致肝癌

【乙型肝炎】驗乙肝 救你命(衛生處方)
衞生署高級名譽顧問黎青龍教授呼籲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和性伴侶,以及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士及早驗乙肝。

慢性乙肝患者可持續多年沒有症狀,直至肝臟受嚴重損害後才出現徵狀。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跟進,約15 – 40% 的患者長遠會出現可致命的肝硬化或肝癌

肝癌是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於2021年共有1447宗肝癌登記死亡個案。本地研究顯示,香港的肝癌病人中,約八成屬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驗乙肝 救你命(衛生處方)
如果慢性乙肝患者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跟進,約15 – 40% 的患者長遠會出現可致命的肝硬化或肝癌。

較高感染風險人士應及早進行乙型肝炎測試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及子女)和性伴侶感染乙肝的風險一般較高。注射毒品人士、男男性接觸者、性工作者、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工作上會接觸病人血液或體液的醫護人員等亦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較高感染風險人士應及早進行乙型肝炎測試,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的血液測試,以分別評估乙肝感染及免疫情况;以及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包括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市民如欲進行乙型肝炎測試,可諮詢家庭醫生。


相關閲讀:淺談病毒性肝炎A至E(養和醫度百科)


慢性乙肝患者須定期跟進和檢查

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大大減低乙肝患者患上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風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作評估及決定何時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

不論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所有乙肝患者都應定期覆診及進行檢查,如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及病毒量,及進行肝臟超聲波檢查,以及早察覺及處理肝臟的變化。


相關閲讀:【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驗乙肝 救你命

衞生署今年以「驗乙肝 救你命」為主題製作了一套健康教育短片,衞生署高級名譽顧問黎青龍教授於片中呼籲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和性伴侶,以及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士及早驗乙肝(https://youtu.be/T8wMOQnMDM0)。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乙肝的健康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網頁:︁www.hepatitis.gov.hk

【乙型肝炎】驗乙肝 救你命(衛生處方)

資料來源﹕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

]]>
醫言有理:解讀乙肝血檢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a8%80%e6%9c%89%e7%90%86%ef%bc%9a%e8%a7%a3%e8%ae%80%e4%b9%99%e8%82%9d%e8%a1%80%e6%aa%a2/ Wed, 29 Jan 2020 08:1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748 醫言有理:解讀乙肝血檢

【明報專訊】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可抽血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

50歲的陳先生買保險前驗身,發現自己乃乙肝病毒帶菌者。抽血檢驗「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先生血液內有病毒;檢驗「表面抗體」呈陰性反應,反映陳先生體內未有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檢驗「核心抗體」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先生年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再進一步檢查,發現陳先生身體已有早期「肝硬化」迹象,血液「脫氧核糖核酸」數量處高水平,肝功能已受損。醫生建議陳先生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定期接受驗血及肝超聲波檢查,慎防發展成為肝癌。

 

化療降免疫力 潛伏病毒趨活躍

55歲的陳太不幸患上了B細胞淋巴癌,需要接受化療加「利妥昔抗B細胞單抗」(Rituximab),應有不錯的治癒機會。醫生在化療前為陳太檢查乙肝病毒,結果「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表面抗體」則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太體內有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而「核心抗體」亦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太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繼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相信她的肝臟仍餘下微量乙肝病毒。

治療淋巴癌,醫生用化療加「利妥昔」,使陳太免疫力下降,有可能令肝病毒轉趨活躍,例如「表面抗原」有可能轉呈陽性反應,「表面抗體」則轉陰性,「脫氧核糖核酸」數量上升,嚴重可引發肝功能衰退。因此,雖然陳太並非乙肝病毒帶菌者,「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但醫生仍建議在治療淋巴癌期間,同時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預防出現肝炎。

30歲的陳小姐好事近,婚前驗身,一切正常。驗血檢查乙肝病毒,顯示「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表面抗體」則呈陽性反應;陳小姐幼時接受乙肝病毒疫苗注射,成功誘發體內出現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而「核心抗體」呈陰性反應,顯示陳小姐從未受乙肝病毒感染。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知多啲:產後定期覆診監測肝臟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7%94%a2%e5%be%8c%e5%ae%9a%e6%9c%9f%e8%a6%86%e8%a8%ba%e7%9b%a3%e6%b8%ac%e8%82%9d%e8%87%9f/ Mon, 28 Oct 2019 07:20: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089 知多啲:產後定期覆診監測肝臟

【明報專訊】問:乙肝孕婦產後,還需要定期覆診嗎?

答:早前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受訪的乙肝攜帶孕婦中分別有86.4%和52.6%,在懷孕中途及產後沒有定期為乙型肝炎覆診。

乙肝攜帶孕婦無論在懷孕期間抑或是產後,都應該定期覆診。在懷孕期間,乙肝病毒指數高的孕婦應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減低垂直傳播風險。但很多孕婦覺得乙肝對懷孕沒有特別大影響,忽略了常規檢查。但其實不論是否懷孕,乙肝攜帶者患上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風險都較高,所以應該定期接受抽血、肝酵素、超聲波等檢查,監測肝臟情况,一旦發現早期病徵,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可延遲併發症出現。

毋須提早驗提早食藥

問:為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孕婦應否盡早檢測乙肝病毒指數?盡早用藥?應否在懷孕前服用抗病毒藥?

答:研究顯示,病毒指數在整個妊娠期內變化不大;因此,孕婦可在懷孕第12至14周檢驗病毒指數,或者待第28周時檢驗亦可。文獻指出,在28周開始服食抗病毒藥已可將傳播風險降至接近0%,所以不用先服食抗病毒藥才準備懷孕。再者,未知什麼時候能懷孕,長期服藥就不太划算了。

剖腹順產 感染風險相若

問:孕婦若是乙肝攜帶者,剖腹產還是順產好?

答:胎兒感染途徑,估計可經胎盤傳送,或在抽羊水檢查時感染;另外,大多數是在分娩時接觸到母親分泌而感染。乙肝病毒存在於陰道分泌,理論上經陰道生產,嬰兒就有可能受感染。不過,只要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使是病毒指數較高的乙肝孕婦,無論剖腹產還是順產都不影響嬰兒感染風險。

]]>
識別高危孕婦 斷絕乙肝母嬰傳播 //www.afterroberto.com/%e8%ad%98%e5%88%a5%e9%ab%98%e5%8d%b1%e5%ad%95%e5%a9%a6-%e6%96%b7%e7%b5%95%e4%b9%99%e8%82%9d%e6%af%8d%e5%ac%b0%e5%82%b3%e6%92%ad/ Mon, 28 Oct 2019 07:13: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088
識別高危孕婦 斷絕乙肝母嬰傳播
– 減感染風險——香港大學婦產科研究發現,乙肝病毒指數(HBV DNA)與垂直傳播風險有關;如果指數高的孕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嬰兒感染率可降至近乎0%。(paulaphoto@iStockphoto,圖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在香港,乙型肝炎感染九成來自母嬰傳播。雖然自1988年開始,香港政府已為本地新生嬰兒注射疫苗,降低逾九成的母嬰傳播,但仍有1%至4%嬰兒受到感染。

香港大學婦產科研究發現,嬰兒感染風險與媽媽乙肝病毒指數(HBV DNA)有密切關係;如果為指數高的孕婦處方肝炎藥物,可將傳播風險降至近乎零。政府計劃明年起,為懷孕的乙肝攜帶者檢測乙肝病毒指數。

乙型肝炎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炎。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5年約有2.57億人感染,有88.7萬人因而死亡,20%至30%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肝攜帶者)會出現肝硬化、肝癌。世衛目標是到2030年,將乙肝發病率按2015年基數降低九成,死亡率則降低六成半。

本港乙肝感染 九成母嬰傳播

識別高危孕婦 斷絕乙肝母嬰傳播張嘉宏(李祖怡攝)

香港大學婦產科臨牀助理教授張嘉宏表示,乙肝病毒會通過懷孕分娩、性接觸、共用針頭、接觸感染者血液或其他體液等途徑傳播。當中感染風險最大是分娩前或分娩期間的母嬰傳播,稱為垂直傳播;如媽媽屬乙肝攜帶者,新生兒又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高達90%受感染之新生兒最終成為慢性乙肝攜帶者。

「中斷母嬰傳播鏈,最有效降低乙肝感染數字。」張嘉宏指出,現時孕婦在產檢時必須接受乙肝檢測,每100名孕婦中約有5人是乙肝攜帶者。政府亦為本地新生嬰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整個接種計劃共有3劑疫苗,分別在出生時、出生後1個月和6個月接種。如果母親是乙肝攜帶者,新生兒除了接種乙肝疫苗外,亦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孕婦病毒指數高 嬰兒感染風險大增

識別高危孕婦 斷絕乙肝母嬰傳播
注射疫苗——自1988年起,政府開始為本地新生嬰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整個接種計劃共有3劑疫苗,令感染率大降。(Gam1983@iStockphoto)

張嘉宏指出,通過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以大大降低垂直傳播導致乙肝病毒感染的風險,但並非百分百保護。一般而言,接受免疫接種後的嬰兒,感染乙型肝炎風險約為1%至4%。

張嘉宏於2014至2016年在香港5間公立醫院作研究,報告刊於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期刊,發現如果孕婦體內乙肝病毒指數高,嬰兒感染風險大大增加。研究數據來自641名女性和654名嬰兒(13對雙胞胎),所有嬰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均接受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完成整個乙肝疫苗接種計劃。然而,仍有1.1%嬰兒成為乙肝攜帶者,而這些嬰兒的母親的乙肝病毒指數全部高於17,000,000 IU/mL。結果又發現,若孕婦病毒指數低於171,821 IU/mL,嬰兒感染率為0%。由此可見,乙型肝炎病毒指數高的孕婦,其嬰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較高。

懷孕28周起服藥 傳播率可降至0%

乙肝攜帶者或患有慢性乙肝的孕婦,如何降低下一代患病的風險?根據歐美的指引,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檢驗乙肝病毒指數。張嘉宏引述2016年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探討孕婦服食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對預防乙肝病毒在母嬰傳播的成效。結果顯示,在第28周乙肝病毒指數超過200,000 IU/mL的孕婦,在沒有服食抗病毒藥下,約有7%嬰兒受感染;相反服食替諾福韋後,乙肝病毒傳播率明顯較低,甚至降至零。

張嘉宏表示,本港公立醫院目前沒有硬性規定孕婦檢驗乙肝病毒指數,「瑪麗醫院現時與香港大學合作,為懷孕的乙肝攜帶者檢查乙肝病毒指數。若發現指數高,會轉介肝科跟進,考慮是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政府計劃為乙肝攜帶孕婦驗指數

目前有3種抗乙肝病毒藥物,包括替諾福韋、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當中替諾福韋已證實對孕婦安全,不會引致畸胎。建議在懷孕第28至30周開始服食抗病毒藥物,直至產後大約4星期,以降低病毒指數,減低嬰兒從母體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

張嘉宏又提到,政府有計劃為全港懷孕的乙肝攜帶者,在懷孕早期安排乙肝病毒指數檢測,如檢出母體乙肝病毒指數大於國際醫學權威建議的臨界值200,000 IU/mL,會和孕婦商討是否由28周開始服用替諾福韋。

識別高危孕婦 斷絕乙肝母嬰傳播
(明報製圖)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肝癌】治療肝癌新轉機 微創手術、新藥物對付腫瘤見成效 //www.afterroberto.com/%e6%b2%bb%e7%99%82%e8%82%9d%e7%99%8c%e6%96%b0%e8%bd%89%e6%a9%9f-%e5%be%ae%e5%89%b5%e6%89%8b%e8%a1%93-%e6%96%b0%e8%97%a5%e7%89%a9%e5%b0%8d%e4%bb%98%e8%85%ab%e7%98%a4%e8%a6%8b%e6%88%90%e6%95%88/ Tue, 02 Jul 2019 11:05: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556 肝癌是本港排行第五的常見癌病,更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單在2016年便有逾1800宗新症,奪去超過1500人性命。無論早期還是晚期肝癌的治療,近年都有很大新發展,例如手術方面引入了創傷較小的微創手術,還有可處理較大腫瘤的分段式手術;而較為後期個案也有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新藥物,療效比傳統化療藥物更為顯著。

 

肝癌,betway体彩
肝臟外科及移植中心外科名譽顧問醫生,陳詩正醫生
betway体彩 肝臟外科及移植中心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陳詩正醫生

 

與其他癌症一樣,肝癌愈早發現,治癒的機會也愈高。betway体彩 肝臟外科及移植中心外科名譽顧問醫生陳詩正醫生指出,早或中期的肝癌個案,若能進行手術切除,治癒的機會可達七成。餘下三成未能根治,主要是因為切除前已有轉移,又或手術後剩餘的肝臟又再長出新的癌細胞。

手術前評估 嚴重肝硬化者未必適合

他稱,病人需要接受詳細檢查,例如以正電子掃描找出身體肝臟以外其他地方潛在的癌細胞,然後再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態及肝功能等因素,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醫生尤其需要計算手術後,病人剩餘的肝臟大小及可發揮的功能是否足夠,以嚴重肝硬化的病人為例,手術後剩餘的肝臟有可能無法維持身體功能,故此不能做局部切除手術,進行肝臟移植會更為適合。」

 

大腫瘤可分段進行手術 小則微創手術

傳統是以開放式手術切除肝臟的腫瘤,近年更有微創手術選擇。陳醫生表示,微創手術的創傷性較小,惟不適合一些腫瘤太大或太接近大血管的個案;至於腫瘤體積較大的病人,如預計手術後剩餘的肝臟不多,可考慮分兩次進行手術。

 

「第一次手術是先截斷需切除肝臟位置的血管,然後待餘下的肝臟增生長大至足夠身體使用時,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切除腫瘤。」他強調,分段進行手術無疑會令病人需要承受兩次手術風險,又會延長治療時間,但卻可以處理一些待餘下肝較細小和肝功能不太好的病例。

肝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晚期用化療及放療

陳醫生表示,肝癌初期絕大多數症狀,大部分病人發現時已較遲,出現轉移或無法進行手術。

 

betway体彩 內科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梁惠棠醫生表示,晚期肝癌一般不能以手術切除,但可用藥物及放射治療等非手術方法,將腫瘤縮細及控制後,或有可能增加手術的可行性。

 

他坦言,過去治療肝癌存在很大挑戰,原因是藥物選擇少,化療毒性高但療效不彰,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根本無法承受化療的副作用。

 

肝癌,betway体彩
內科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梁惠棠醫生
betway体彩 內科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梁惠棠醫生

 

新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對付擴散性肝癌

不過,近年肝癌有多種新藥面世,令治療效用顯著改善,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均用於擴散性肝癌不但能帶來更佳的治療效果,甚至可以清除所有癌細胞。

 

梁醫生以一名60多歲病人為例,他本身患有乙型肝炎,並於約十年前首次證實患上肝癌,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康復,但至去年底肝癌再次復發,無法再做手術。梁醫生評估後建議病人接受體內釔90同位素放射治療,即利用導管經動脈把放射性釔-90(Yttrium-90)放入腫瘤中心,釋出輻射殺死癌細胞,可以對付一些較大腫瘤的同時,對附近正常細胞的影響也較小,最終令癌細胞消失。

 

兩個案接受新藥治療 癌細胞消失

另一名80餘歲的病人,在兩年前確診第四期肝癌,腫瘤有12公分大,並且有淋巴轉移及肺部擴散,癌指數高達24萬。由於病人不適合做手術或放療,而一線治療無效後,改為接受二線的免疫治療,用藥一年後癌細胞消失,病人亦回復正常生活。

 

梁醫生稱,隨着更多有效藥物出現,這類病情受控制的個案亦愈來愈多,而以往第四期肝癌的病人,存活期只有約6個月,但新的標靶及免疫治療可延長生存期至一年或更長。因此他鼓勵病人不要太早放棄,不妨向有經驗的醫生診治及評估,可能有更多的治療選項,出現轉機的機會也會提高。

 

乙肝患者年有1%肝癌 預防肝炎、戒酒及控制體重

慢性肝炎、經常飲用酒精及嚴重脂肪肝,均是肝癌的主要成因,其中乙肝患者每年有1%機會出現肝癌,而且風險會不斷累積。陳醫生指若同時有三種風險因素,患上肝癌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幾百倍」,因此由預防或控制肝炎入手。

 

兩位醫生均重申,肝癌與肝炎息息相關,故提醒要注意以下事項:

  • 未受感染的人士應盡早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 乙肝帶菌者要每半年檢測肝臟健康,如發現病毒數量增多便要接受抗病毒檢查,以減低肝細胞癌變的機會;
  • 建議任何人宜戒酒及控制體重,以減低及預防脂肪肝出現。

 

查詢電話:2595 5437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10:00至中午12:00;下午2:30至5:30

]]>
急性肝衰竭需數日內換肝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80%a7%e8%82%9d%e8%a1%b0%e7%ab%ad%e9%9c%80%e6%95%b8%e6%97%a5%e5%85%a7%e6%8f%9b%e8%82%9d/ Fri, 04 Jan 2019 04:26: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174 楊鳴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乙肝,乙型肝炎,夏威,戒酒,飲食控制,脂肪肝,天主教,肝臟,肝臟移植,丙型肝炎,

【明報專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昨病逝,終年73歲,輔理主教夏志誠指其病情近日迅速惡化。有醫生指出,本港肝硬化個案主要由乙型肝炎引起,患者一旦出現急性肝衰竭,要在一周甚至更短時間內接受肝臟移植,否則可能死亡,無其他藥物治療;而5年內曾患癌的病人,一般而言都不適宜接受肝移植,因擔心癌症復發影響換肝後存活機會。

肝硬化主要乙肝引起

香港大學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指出,肝硬化是指肝臟炎症令組織纖維化而變硬,當這些沒有功能的纖維組織累積,肝臟正常細胞愈來愈少,就喪失排毒、新陳代謝、蛋白質和凝血物質供應等肝功能。夏續指出,肝硬化不能逆轉,只能找出病因加以控制,例如用藥控制肝炎病毒、戒酒、改變飲食控制脂肪肝等減慢肝硬化。

肝硬化嚴重可演化至肝衰竭。夏威說,肝衰竭病人肝功能起碼少於原本功能的30%。病人一旦出現急性肝衰竭,要在一周甚至更短時間內換肝,否則可能因嚴重感染、出血等原因死亡,無其他藥物治療。夏威指出,即使病人出現肝衰竭,若5年內曾患癌,一般都不適宜換肝,因擔心癌症復發影響換肝後存活機會。

「5年內曾患癌 不宜換肝」

本港肝硬化個案最主要由乙型肝炎引起,夏威指本港整體人口有7%至8%是帶有乙型肝炎病毒者,當中約四分之一人最終會演化至末期肝病,包括嚴重肝硬化;小部分個案則由丙型肝炎、脂肪肝、新陳代謝病、膽管阻塞等原因引起。

]]>
【肝炎與肝癌】乙肝康復者仍有患肝癌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8%82%9d%e5%ba%b7%e5%be%a9%e8%80%85%e4%bb%8d%e6%9c%89%e6%82%a3%e8%82%9d%e7%99%8c%e9%a2%a8%e9%9a%aa/ Fri, 22 Dec 2017 06:37: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306 【肝炎與肝癌】乙肝康復者仍有患肝癌風險香港約有8%人口,即約60萬名乙型肝炎帶菌者,他們平均一年有1%的機會出現原位性肝癌。萬一不幸感染,患者應定期進行與乙肝有關的身體檢查,包括抽血檢驗肝酵素、接受肝臟超聲波檢查肝臟組織有否變得粗糙或有肝腫瘤。

乙肝帶菌者可以全無病徵,但乙肝病毒可能會令肝細胞長期發炎,慢慢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以至肝癌。另一方面,乙肝病毒亦有機會令肝細胞變異,形成癌細胞。

肝癌的學名為肝細胞癌。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陳詩正醫生指,乙肝帶菌者平均一年有1%出現原位性肝癌的機會。這1%的機會由中年開始逐年累積。也就是說,10年就有10%,20年20%,餘此類推。若患者是男性,有家族性的肝細胞癌史,或者乙型肝炎病毒在其血液內的數目偏高,這百分比便會更高。香港於1988年起,才開始為全港初生嬰兒注射乙肝疫苗,所以現時30歲以上人士並不是全部都受疫苗保護。可喜的是,現今已有安全及有效的口服藥物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抑壓病毒在血液中的數目至極低,大大降低肝細胞癌症出現的比率至每年0.5%。

肝細胞癌的生長速度迅速,平均每3個月直徑大一倍。1厘米的肝細胞癌6個月後便長至4厘米,如果覆診的時間超過6個月,很可能發現時已經是5厘米以上(第三期)。由於腫瘤較大,即使能以手術切除肝癌組織,但也大大減低徹底治癒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肝細胞癌可說是外科病。當癌腫瘤過多、肝硬化程度嚴重,或無法切除腫瘤時,才考慮藥物治療。事實上,在過去10年間,外科切除已把第二期肝細胞癌病人的治癒率從6成提升至7成。雖然醫學界正不斷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但在未有顯著療效的藥物治療適用於晚期肝癌病人之前,乙肝帶菌者一年兩次的肝臟檢查是不可隨便省卻,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癌變及盡早醫治。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2/00-3.jpg乙肝帶菌者宜定期進行肝臟檢查(圖:sakramir@iStockphoto);

]]>
【肝炎與肝癌】50歲後乙肝康復 5年內患肝癌風險較高 //www.afterroberto.com/50%e6%ad%b2%e5%be%8c%e4%b9%99%e8%82%9d%e5%ba%b7%e5%be%a9%e3%80%805%e5%b9%b4%e5%85%a7%e6%82%a3%e8%82%9d%e7%99%8c%e9%a2%a8%e9%9a%aa%e8%bc%83%e9%ab%98/ Tue, 21 Nov 2017 03:04: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0979 【肝炎與肝癌】50歲後乙肝康復 5年內患肝癌風險較高【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分析逾4500名慢性乙型肝炎康復者的數據,結果顯示50歲以上男性乙肝康復者,於康復後5年患肝癌風險最高,達2.5%;女性康復者則有1%風險。研究團隊呼籲患者每半年接受一次肝臟檢查。

中大研究 籲患者每半年驗肝

研究團隊於2000至16年間,收集分析全港逾15萬名帶乙肝病毒的個案數據,當中7萬名曾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另有逾4500人為乙肝康復者。臨牀上,乙肝患者出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即屬乙肝康復者。

研究在4500名乙肝康復者的數據中發現,50歲或之前康復的患者,患肝癌的風險較50歲後康復的人低。結果顯示,50歲以上的男性乙肝康復者,在康復後5年患肝癌的風險最高,達2.5%,女性則為1%。50歲或以下的男性乙肝康復者,5年內患肝癌的風險為0.7%,女性數字則是0。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解釋,乙肝康復者患癌主要原因有3個,包括有患者在康復前已惡化至肝硬化;乙肝病毒的基因組已整合到患者肝細胞的染色體中,引發病變;及其他致病成因如脂肪肝及糖尿病等。

中大計算器 網上測肝癌風險

黃麗虹又表示,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推出肝癌指數網上計算器,乙肝患者輸入年齡、性別等風險指數,便可計算出罹患肝癌風險。
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表示,醫護人員及患者有可能因乙肝康復,而忽視定期做肝臟檢查的重要。黃麗虹建議康復者每半年做一次肝臟檢查,若資源有限,應至少每年做一次。

是次研究在全球同類研究中屬於最大型,並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中大肝癌指數網上計算器:www.livercenter.com.hk/liver-cancer-calcula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