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3 Aug 2024 04:55:5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中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www.afterroberto.com/%e8%99%95%e6%9a%91%e4%bb%8d%e9%ab%98%e6%ba%ab-%e5%8f%8d%e8%a6%86%e4%b8%ad%e6%9a%91-%e9%a0%ad%e6%9a%88%e9%a0%ad%e7%97%9b-%e7%a5%9e%e5%bf%97%e4%b8%8d%e6%b8%85-%e8%85%b9%e7%80%89-%e7%97%87%e7%8b%80/ Fri, 23 Aug 2024 04:55: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65

【明報專訊】有一名病人,每年夏天總有3、4天頭痛發作,特別在外出玩水上活動之後,經過暴曬、喝水不足後便容易發作。這病人每年夏天有反覆中暑的傾向,正正提示有些人是容易中暑的體質。如果曾經中暑,就需要高度警惕提防再次中暑。不要因為一時玩樂,把自己放在危險處境,因為中暑是危急重症,發展迅速,幾分鐘病情已經可以失去控制。雖然現已立秋(8月22日處暑),但天氣持續高溫,大家仍要提防中暑。(編按:中暑病人有分「陽暑」和「陰暑」,前者不怕冷、出汗量大,患者出現飲水多,尿黃量小,或出現小便痛;後者在暑熱天氣下由高溫地方出入冷氣環境,因溫差太大而受寒,乍寒乍熱、四肢乏力痠軟,容易出現頭重痛、頭暈、嗜睡、上吐下瀉、胸悶、惡心等情况。)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反覆中暑–中暑是危急重症,病情發展可迅速失控。有些人是容易中暑的體質,會反覆中暑,所以在炎熱天氣下戶外活動要特別小心。(Tomwang112@iStockphoto)

中暑症狀因人而異 頭暈、神志不清、頭痛、腹瀉

這名病人感到頭昏腦脹、頭像裂開,口渴飲水量增多,但飲水太多大便質地變得稀爛、次數增多,而小便則量小色黃。她平素有嚴重偏頭痛,壓力大易發作,發作時需要請病假。過往她是一名劇團導演,經常對稿、指導演員、排劇、外出工作演講、教導語文,以及處理行政工作,而且工作時間不定。每每發作時,她都需要服用止痛藥及中藥方能緩解。自從育兒後,她由全職轉為兼職工作後病情改善。病人慨嘆自己的才華被病情拖累。

中暑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會頭暈、神志不清;有些人則會頭痛、腹瀉。這跟個人體質及發作時氣候因素有關,例如熱重於濕或是濕重於熱。

暑熱天常食燒肉飲酒 增中暑風險

有一名男病人是建築工程師,喜歡在節日期間跟友人聚餐飲酒和吃燒肉。每年暑假身熱、口乾、唇燥特別明顯,夏天發作時發展至中暑的程度。因為在暑熱天飲酒會明顯增加中暑風險,所以地盤經常有通告提示工人請勿飲酒。這名工程師經常穿梭商業大廈冷氣環境及戶外建築地盤,加上經常食燥熱的燒肉、飲酒,增加中暑風險。

我在此分享個人中暑經歷,某年5月行山時突然出現頭痛惡心,頭痛感覺是重痛、包裹痛,需要休息10至15分鐘,到了通風地方方能緩解。另一次是3、4月,跟朋友到越南旅遊,溫度高達38℃,正是東南亞全年最熱的時候。豈料旅行社安排午餐是戶外越南火鍋,我跟團友早上吃了燥火的越式椰子煎餅,午餐再吃火鍋,中途出現頭暈欲睡。我趕緊用藥油按壓人中、風池穴;然後到通風陰涼地方避暑,稍為改善。現在回頭看,當時一旦睡了,有可能醒不過來。

中暑症狀跟平素的小毛病如頭痛、身熱、口渴相似,有時不易發現是中暑;暑邪亦令病人已有的疾病惡化或發作。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名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邪氣聚集的部位必然是人體正氣不足、抗禦能力最虛弱的地方。暑邪也會在這些有舊病的地方聚集起來。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掉以輕心–中暑症狀可能與平素小毛病相似,如頭痛、身熱等,不要掉以輕心。(Maridav@iStockphoto)

陽暑汗多不怕冷 陰暑惡心四肢軟

中暑病人有分「陽暑」和「陰暑」。

陽暑病人多見體溫升高、不怕冷、出汗量大、煩躁及心跳加快。患者出現口渴情况,飲水多,尿黃量小,或出現小便痛(俗稱赤痛)、尿熱感。這跟暑熱之氣損傷人體津液,水分流失有關。患者若出現疲倦、頭暈、四肢乏力、面色白、胃口欠佳,這跟暑氣損傷人體「正氣」,導致氣虛有關。舌象可見舌紅。

這時在場人士必須移動患者到陰涼地方避暑,補充水分、電解質。如果有電解質飲品、西瓜、豆腐花,可以給患者食用。西瓜有「天生白虎湯」之稱,可以消暑退熱。豆腐或豆腐花,含有石膏,也是清暑之品。行山之友在中途補給站食一碗「山水豆腐花」,確實可以消暑,豆腐花大部分成分是水,可以補充因運動而流失的水分。如患者昏迷,或出現嘔吐便不宜進食。

陰暑患者在暑熱天氣下乘涼貪冷,由高溫地方出入冷氣環境,因溫差太大而受寒,出現暑天感冒病徵,乍寒乍熱、四肢乏力痠軟;或喜愛冰冷飲食,或食用過多瓜果湯水,未及消化吸收,腸胃功能受阻,脾胃陽氣受損而出現虛寒,脾胃被未能消化吸收的水液「水濕」阻礙。陰暑病人容易出現頭重痛、頭暈、嗜睡、腹脹、腹痛、上吐下瀉、胸悶、惡心等。舌象可見舌苔白厚膩。

陰暑病人忌食大苦大寒之物,不宜太涼。宜食用健脾化濕食物。可飲用生薑水、陳皮普洱溫運脾胃、神曲茶化濕運脾。


相關閲讀:【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知多啲:刮痧按穴紓緩中暑不適

治療方面,陽暑多用清暑益氣、醒神開竅藥物,如清暑益氣湯、白虎加人參湯、羚麻白虎湯、清營湯、安宮牛黃丸。藥物成分包括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西瓜翠衣。

陰暑多用祛暑解表、化濕和中藥物,如香薷飲、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及感冒解表方劑。藥物成分包括香薷、厚樸、扁豆花、藿香、大腹皮、紫蘇葉、茯苓、蒼朮、半夏、神曲、白芷、生薑、葛根等。

氣陰兩虛患者,宜用生脈散。藥物包括人參、麥冬、五味子。夾濕的患者,適宜用石斛取代麥冬,提防暑濕。中暑後患者見頭暈、神情呆滯、判斷力下降、嗜睡的話,可按情况處方石菖蒲、遠志化濁開竅;丹參、水牛角清心醒竅;羚角絲、鈎藤、天麻平肝熄風,預防抽搐。

另外,亦可透過刮痧及穴位按壓紓緩不適。中暑患者背部、頸部肌肉、四肢肌肉豐厚位置適當刮痧,至表皮出現紅色或紫紅色後停止,有助緩解症狀。刮痧透過微細血管破裂把暑熱之邪在皮膚排出,「透邪外出」意思是透達暑熱邪氣外出。若情况緊急,未能找到刮痧板,可就地取材找相對清潔的硬身材料刮痧。

另外,用指腹按壓以下穴位以緩解中暑症狀:百會、太陽穴、風池、內關、大椎穴、肩井。

如果患者出現項直、抽搐、昏迷,甚至四肢厥冷,必須尋求急症服務,盡快到醫院求醫。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解暑有法:西瓜皮入饌 清熱良方

西瓜也能入藥?是的。被拋棄的西瓜皮、便宜的綠豆、在水中粗生的蓮藕和包裹糯米雞的荷葉也能入藥。這些夏天當造的食材是消暑、預防中暑佳品。

吃完西瓜,不要把西瓜皮丟棄!把紅肉內側薄邊去掉,也把外側青色硬皮削掉,留下白色瓜肉——西瓜脆衣,可切片煮餸。西瓜翠衣煮法跟冬瓜大同小異,或配以苦瓜一同煮餸,消暑清熱,又可配以炒肉片、煮排骨湯,或滾鹹蛋湯等。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srdjan111@iStockphoto)

文:陳姵璇(註冊中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專科診所暨臨牀教研中心醫師兼任導師)

處暑仍高溫?小心反覆中暑 頭暈頭痛、神志不清、腹瀉症狀因人而異
陳姵璇(作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6%9a%91-%e6%b6%88%e6%9a%91%e6%96%b9%e6%b3%95%e5%95%8f%e9%a1%8c-%e9%a2%a8%e6%89%87%e5%90%b9%e8%87%89%e8%87%b4%e9%9d%a2%e7%99%b1%e9%80%80%e7%86%b1%e8%b2%bc/ Mon, 22 Jul 2024 07:21: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27

【明報專訊】是日大暑,今年高溫紀錄屢被打破,7月7日更錄得今年最高氣溫34.8℃。戶外活動,感覺自己像雪糕一樣融化中!應對酷暑,大家出盡法寶,但原來頸掛風扇長期吹臉可致面癱,而退熱貼貼額頭、薄荷噴霧無助降溫;大汗淋漓下跑入冷氣間,更隨時中「陰暑」。專家點出消暑誤區,以免大家消暑不成,可能更易中暑兼傷身!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設計圖片,cem seker@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中暑用盡法寶 拆解5個消暑問題

什麼是中「陰暑」?
楊: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楊小鳴 蕭:註冊中醫蕭驪珣指蕭驪珣


今個夏天,溫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酷熱天氣,容易中暑。楊小鳴指出,熱病分為不同程度,從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到最嚴重的中暑,「正常身體透過排汗、汗水蒸發帶走熱力,但當散熱速度不夠快,體溫過高,細胞或喪失功能而壞死,嚴重可致死亡」。兒童、長者、肥胖人士等較高危;服用特定藥物如利尿劑或部分精神科藥都可能影響散熱能力,增中暑風險。楊小鳴建議,夏日活動時可留意「暑熱指數」,尤其是長期病患,當指數達30或以上,就要採取防暑措施,避免暴曬。

中醫:毛孔突收縮 熱氣被困易不適

蕭:對中醫而言,中暑還細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與西醫的中暑症狀相近,而陰暑雖常見於都市人身上,卻較少人為意,「運動後或戶外工作者本身體溫很高,貪涼馬上走入溫度較低的地方,雖然為了避暑,但反而更易中陰暑」!陰暑多出現在身體經歷很大的溫差,如從高溫室外突然進入冷氣房,「本來毛孔擴張得很厲害,入到低溫環境後毛孔、微血管突然收縮;排汗能力變差,熱氣被困在體內,猶如體內在焗桑拿,易不適」,症狀如身體微微發熱,卻不出汗,想吐,沒有胃口等。預防陰暑,宜避免在高熱下出入溫差大的地方,應用溫和方法慢慢穩定體溫。

消暑誤區:風扇吹臉可致面癱 薄荷噴霧無助降溫

便攜風扇仔款式愈出愈方便,由手持「進化」到掛頸就能送來涼風。不過內地曾有男童戴着掛頸風扇午睡,睡醒後出現面癱,與風扇仔有沒有關係?

蕭:在中醫角度,面癱與風邪有關;天氣炎熱時毛孔打開,風邪有機可乘。當風邪吹到臉上,進入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時,容易引起臉部歪斜的症狀。不建議長期吹風扇,尤其是大汗淋漓時,亦不宜對正臉部、頭部、頸部等部位吹風,否則容易產生偏頭痛、感冒;長者應避開關節部位,否則易致關節僵硬,產生痛症;小朋友不宜將風扇放入衣服內對着肚皮吹,避免肚痛。在室內時可把風扇向牆方向擺放,透過將周圍的溫度降低,幫助散熱。

楊:面癱又稱貝爾氏麻痹症,即控制臉部肌肉的第7條神經線發炎,暫未知成因,可能與神經線受損、受壓、出現腫瘤等有關,令到患者無法控制臉部肌肉。男童用掛頸風扇後出現面癱,可能是被風扇壓到臉部神經,使神經線受損,不建議睡眠時使用掛頸風扇。另外,使用手提風扇時亦要小心,若風扇曾受猛烈撞擊、跌過地上,電池結構或已受損,使用時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災。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風扇不宜長期對正臉部、頭部、頸部等部位吹風,否則容易產生偏頭痛和感冒。(linegold@iStockphoto)

退熱貼降溫 貼頸勝額頭

退熱貼貼額頭,散熱效果最理想?

楊:退熱貼雖清涼,但降溫成效沒有風扇明顯,如想增加降溫效果,可貼在血液流量大、血管貼近皮膚的位置,如頸部兩側、腋下、大腿等,當血液循環流動,接觸到冰涼物質時,就可較快將熱力帶走,冷卻血液,達到散熱效果。

蕭:退熱貼貼在皮膚,屬物理性降溫,相比起額頭,貼在頸後大椎穴或手腕內關穴(詳見「中醫意見」),效果更佳。不過,將冷藏過的退熱貼直接貼在穴位上,易造成不適,建議用濕毛巾抹腋下、頸部、大腿內側等位置,直接帶走汗水,更能幫助散熱。

冲凍水涼溫差太大 苦了心臟

薄荷噴霧噴在皮膚上「涼浸浸」,可助降溫?

楊:薄荷提供涼快感覺,是因為薄荷成分刺激到控制溫度的神經受體,錯誤發放信息,令人有涼快感覺,實際上身體並沒有降溫,只能讓人覺得舒服一點。

喝冰水、用凍水洗澡降溫效果明顯?

楊:兩者雖可幫助降溫,不過冲凍水涼非人人適合,需視乎身體情况,擔心溫差太大,血管大幅收縮增加心臟負荷,不建議長期病患嘗試。

蕭:不建議。雖然可帶來短暫的舒暢,但有可能導致陰暑,因本身毛孔擴張得很厲害,突然急速收縮,熱氣被焗在體內,無法順利排汗,身體或覺不適,甚至發冷;建議喝室溫水慢慢降溫,亦可補充電解質;洗澡前可用毛巾先抹汗,散去部分熱力。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比起飲用冰水,中醫建議喝室溫水慢慢降溫,可避免中陰暑。(mashuk@iStockphoto)

相關閲讀:【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中醫意見:刮痧消暑 按穴紓緩不適

天時暑熱,坊間指中醫刮痧可消暑。註冊中醫蕭驪珣指,「痧是氣血內的毒,阻礙氣血運行,可透過刮痧活血化瘀,疏通體表經絡,將熱氣導出體外,幫助降溫」,刮痧較適合中陽暑的人士。當在酷熱環境,感到胃口不適、輕微頭昏腦脹,可先在陰涼地方休息,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再試刮痧。不過,當出現嚴重嘔吐、失去意識、呼吸急促等熱衰竭和中暑徵狀時,就應馬上求醫;「陰暑患者,較多出現腸胃不適,以中藥或其他方法調理身體會較適合」。

很多人對刮痧有誤解,以為刮得愈大力,愈紅甚至變紫則效果愈好,其實皮膚不同顏色反映不同問題。呈淡紅色或鮮紅色,代表體內有熱邪或暑氣;若是偏紫紅色,即是體內有氣血瘀阻,循環不通。另外,不是所有人都能起痧,「如本身氣虛,無法將邪氣逼出體表,難以出痧;又或病情隱於深處,刮痧也不能處理」,因此不建議盲目用力、「狠毒」地刮,否則影響外觀之餘,身體亦需要較長時間和較多氣血修復。

小朋友、體弱長者、本身有皮膚問題如濕疹、牛皮癬,或BMI很低的人,都不適合刮痧,血小板量較低的人亦不宜,因刮痧是一個出血過程,身體或較難修復,有需要應找專業人士刮痧。

如怕痛,或怕刮痧令皮膚左一處紅、右一處紫,平日可按壓穴位,紓緩暑熱帶來的不適。蕭驪珣建議下列穴位按摩,按需要可分別按3至5分鐘:

  • 大椎穴
    功效:升陽益氣,退熱補虛,若此穴受寒易影響身體溫度調節,或頭痛、頸痛
  • 內關穴
    功效:紓解食慾不振、氣候引起的胃部不適
  • 曲池穴
    功效:疏風清熱,紓緩夏日中暑時的高燒、潮熱等症狀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面癱是腦中風先兆?顏面神經受感染 嘴角歪、影響皺眉、喝水、味覺 了解成因與治療


夏日食療解熱 促進食慾

天氣持續升溫,胃口盡失,中醫擅長以食療消暑,去除體內暑氣。註冊中醫蕭驪珣推薦適合夏日的食療,解熱之餘,亦促進食慾。

  • 冬瓜湯:
    冬瓜清熱、消暑;但因冬瓜利水,本身尿頻的人飲用後或有更多小便,月經期間、容易胃痛的人都不宜多吃
  • 苦瓜:
    正所謂不時不吃,夏日當造的苦瓜性寒味苦,可清熱消暑、利尿;可涼拌,煲苦瓜湯或苦瓜排骨湯;但本身手腳冰冷的人不建議多吃
  • 西瓜:
    含水量高的西瓜是夏日水果,性寒,可助退熱;但亦因其寒涼,多吃易肚瀉,建議脾胃功能一般的人,如常胃痛、腸胃炎的人不宜多吃
【中暑】消暑方法5個問題:風扇吹臉致面癱?退熱貼散熱?薄荷噴霧冇降溫?什麼是中「陰暑」
西瓜清甜多汁,消暑一流,但屬性寒涼,不宜多吃。(MahirAtes@iStockphoto)

  • 酸梅湯:
    味道酸甜開胃,生津解渴,紓緩口乾、心煩等症狀;但始終酸梅味道帶酸,腸胃功能一般的人不宜空腹飲用;另外因酸性食物具收斂特性,月經期間飲用或使流量減少,來經時不宜飲用
  • 薏仁綠豆糖水:
    薏仁健脾益胃、利水、清熱退火,綠豆清熱消暑;不過因兩者含一定澱粉質,糖尿病患需留意攝取量,亦不建議加入太多糖調味
  • 薄荷水:
    夏日宜多補充水分,嫌清水清淡無味,可加入薄荷。薄荷具疏散風熱之效,可助改善夏天暑熱症狀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6%9a%91%e7%86%b1%e8%a1%b0%e7%ab%ad%e7%9d%87%e5%be%b5%e7%8b%80%e5%8f%af%e5%88%86%e8%be%a8-%e6%80%a5%e6%95%91%e5%b0%8e%e5%b8%ab%e6%95%99%e8%99%95%e7%90%864%e6%ad%a5%e9%a9%9f-2/ Fri, 21 Jun 2024 09:04: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66

【明報專訊】(編者按:連日天氣酷熱,天文台今日錄得最高氣溫34度,亦平了1980年錄得夏至的最高氣溫,天文台展望周六日仍然酷熱。除了補充足夠水分外,怎樣才能減低中暑機會?身邊若有人出現中暑或熱衰竭症狀應怎樣做呢?熱衰竭和中暑又有什麼分別?)

身邊有人熱衰竭中暑應怎麼辦呢?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另外,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曾接受必威进入 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中暑、熱衰竭怎麼辦?從症狀分辨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必威进入 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酷熱天氣持續,要做好防暑措施。(法新社資料圖片)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徵狀

熱衰竭: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中暑: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熱衰竭處理4步驟

1. 先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熱衰竭一般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徵狀包括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3. 如患者清醒,宜先給予飲料以補充水分及鹽分,並為患者降溫。

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注意】切勿為患者過度降溫,如患者出現顫抖,應立即停止降溫並為患者保暖。

相關文章: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中暑處理4步驟

1. 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2. 看患者徵狀:中暑徵狀包括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3. 盡快為患者降溫,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文:何芍盈

專家:遠足應選早10時前午4時後

攀山專家鍾健民表示,昨日遠足時亦有感「周圍都好熱」,認為在酷熱天氣下,氣溫高、風較少,市民若選擇郊遊遠足,應選擇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的時段,避免烈日當空、氣溫最高的時間上山。他又表示,酷熱天氣下遠足,除了要補充足夠水分之外,亦可選擇接近山澗、近海的地點,又稱即使有樹遮蔭,但如果風較少,仍會感到焗促。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

]]>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www.afterroberto.com/%e7%82%8e%e5%a4%8f%e5%90%b9%e9%a2%a8%e6%89%87%e5%90%b9%e5%88%b0%e7%97%85%ef%bc%9f%e4%b8%ad%e6%9a%91%ef%bc%9f%e8%bf%8e%e8%87%89%e5%90%b9-%e5%a1%b5%e8%9f%8e%e7%97%85%e6%af%92%e5%85%a5%e5%8f%a3%e9%bc%bb/ Fri, 04 Aug 2023 07:36: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022 【明報專訊】雖然下周二(8日)便立秋,但天氣持續酷熱,便攜風扇成為不少人的隨身法寶。惟有專家警告,在高於35℃環境下使用風扇,不會更涼快之餘,反而愈吹愈熱,甚至令人中暑!炎夏身處戶外想加速涼快,不能單靠一把風扇,需要以下5招的建議和不同條件配合使用。(編者按:應該如何使用便攜風扇來提升降溫效果?不想風扇吹到病,有何對策?有專家建議,風扇不要迎臉吹,否則容易把塵蟎、致敏原、病毒等吹入口鼻……)

吹風扇可令人中暑?風扇無法降溫?了解「散熱」原理

首先要了解風扇令人涼快的原理。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學術統籌主任(生命科學)蔡笑華解釋:「這涉及兩個物理原理。一是空氣對流,風扇令空氣不停循環,透過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溫度隨之調節,達到降溫效果;另一原理是蒸發汗液:天氣熱時,體溫升高並出汗,汗水吸收了皮膚的『潛熱』,電風扇加速汗液蒸發時帶走體內的潛熱,達到散熱效果。」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蔡笑華(受訪者提供)

家庭醫生莫昆洋同樣指出,風扇本身無法降溫,其作用是增加氣流,透過不斷產生空氣流動,帶走皮膚表面的汗水;當汗水蒸發後,體感溫度會比實際低,藉此散熱。


相關閲讀:【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風扇循環熱空氣 熱能帶入身體

便攜風扇會否令人涼快,關鍵在於環境溫度。蔡笑華表示,人體正常體溫約37℃,皮膚溫度則約35℃,比體溫略低。因為皮膚有3個分層(即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當中長有毛髮、毛囊、微絲血管等,所產生的油脂、汗液等均有助調節體溫,有降溫作用,令皮膚溫度維持在約35℃。

如果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基於空氣對流的原理,風扇有助加快空氣流動,令熱空氣上升及冷空氣下降,身體機能亦因而自動調節來降溫,所以令人涼快。一旦環境溫度太高,周圍充滿着熱空氣,風扇只會不停循環着熱空氣。蔡笑華說:「如果戶外溫度高達37℃、38℃,風扇只會令空間熱上加熱,情况就好似置身在裝滿冷氣槽的後巷,只會感受到源源不絕的熱氣。」莫昆洋說:「逾35℃便不適合使用風扇,只會將熱能帶入身體,生理機能更難調節降溫;如果加上飲水不足等不利因素,可引致熱衰竭甚至中暑。所以35℃是使用便攜電風扇的分界點。」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莫昆洋(受訪者提供)

送風角度宜在頸部以下 5招建議增降溫效果

便攜風扇使用不當,體溫不降反升,增加中暑風險,那應該如何使用來提升降溫效果?綜合兩名受訪者意見,歸納以下幾個建議。

1.樹蔭攔截陽光輻射

烈日當空下若真的需要戶外活動,要戴帽、撐傘等阻隔陽光。否則可尋找陰涼地方,避免長時間暴曬。樹蔭是不錯的陰涼地方,龐大的樹冠恍如太陽傘,可以攔截陽光輻射到達地面,有助減低地面的溫度。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文獻指出,一般在路面四分之三區域有樹蔭遮擋時,降溫可以超過2.5℃。

在陰涼處使用便攜風扇,降溫效果相對理想。莫昆洋說:「假設戶外環境逾35℃,開風扇也是徒然,只會愈吹愈熱,但陰涼處溫度低於35℃,風扇帶動空氣便可起降溫效果。」

2.冰敷助散熱

莫昆洋指出,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是接近大動脈通過的地方,血流量較高,散熱也較快,施以適量冰敷有助散熱。使用便攜風扇時,如果再在這些散熱快的部位擺放冰凍東西,如罐裝飲料、退熱貼、濕毛巾、冰墊等,可以令風寒效應(wind chill effect)更顯著。風扇令空氣不停流動,帶走皮膚表面的汗水熱量,加快降溫效果。如果皮膚直接接觸冰凍物會感到不舒服,可先用一塊薄布隔着冰凍物。至於擺放多久,視乎個人感受。

3.噴霧風扇較佳

不同類型的便攜風扇,降溫效果有少許分別。莫昆洋建議選擇有噴霧裝置的便攜風扇,通過風寒效應,風把霧氣四散周圍,當接觸皮膚後帶走潛熱,達到降溫效果。正如在室內開風扇,風扇前面擺放一杯水或冰塊,風經冷卻變成「冷風」,猶如自製冷氣,可吹走皮膚上的熱能,加速蒸發汗水,這也是風寒效應。

蔡笑華表示,便攜風扇的送風角度亦會影響降溫效果。基於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風扇送風角度不宜過高,最好在頸部以下的位置,以便把積聚在較低處的冷空氣重新吹上來,令冷空氣不斷循環,達到降溫效果。至於有人把可攜式電風扇放入衣服內吹,蔡笑華指,「如果衣服內空間已經好熱,只會把熱空氣不停循環,發揮不到降溫效果。但如果不是太熱的話,則可能有少許效果」。

4.勤抹汗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勤抹汗,配合風扇吹走相對濕度高的空氣,汗水蒸發愈快,涼快感覺愈顯著。(maroke@iStockphoto)

當汗水已經佈滿皮膚表面,使用可攜式電風扇也無法降溫,甚至可增加中暑風險,此時勤抹汗比起純粹開電風扇更有效降溫。蔡笑華解釋,當環境太熱時,身體熱能將皮膚上的汗水蒸發,達到調節體溫的效果。汗水蒸發時會增加空間的濕度,若不抹汗,汗水無法繼續蒸發散熱。所以勤抹汗再配合風扇吹走相對濕度高的空氣,汗水蒸發得愈快,涼快感覺就愈顯著。

5.多補水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夏天要多補水,為身體補充足夠水分,有助汗水蒸發散熱。(mediaphotos@iStockphoto)

兩名受訪者異口同聲提醒,夏天一定要多補水,為身體補充足夠水分,有助汗水蒸發散熱,為身體降溫的效果比起單靠可攜式電風扇更有效。

莫昆洋表示,正常人1日飲水2公升,小便、呼吸等流失水分約1800毫升,若水分流失多過補充,便出現缺水,增加中暑風險,一個粗略但貼地的估算是否補水充足,「小便偏向透明顏色便代表水分充足」。

知多啲:風扇迎臉吹 塵蟎病毒食到正

或許你也試過,長時間對着風扇,吹得頭昏腦脹,甚至吹到病;坊間更有一說法,睡覺時整晚開風扇,固定吹着身體某個部位,可致相關肌肉變得僵硬,甚至增加中風的風險。究竟風扇會否吹到中風?


相關閲讀:找出致敏原 對症下藥


固定吹某部位致中風無根據

家庭醫生莫昆洋表示,夏天溫度偏高,晚上溫度一般也超過25℃,並不是誘發中風的因素。反之冬天才是中風、心臟病好發的季節,長期維持8℃至10℃左右低溫會增加中風風險。至於電風扇固定吹着身體某個位置會引致中風,暫時沒有科學根據。畢竟中風成因複雜,很多因素會觸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日常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才是致病關鍵。

那為何有人認為風扇會吹到病?莫昆洋認為,可能與風扇擺放位置的空氣質素有關。如果相關位置空氣不流通、多雜物、多塵蟎,開風扇時會增大氣流流動,令空氣中的致敏原、病毒「活躍」起來,容易致病,尤其是增加傷風、感冒、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翌日起牀感到喉嚨痛,也可能是因為睡覺時張開嘴巴,把致敏原或病毒吸入口腔內所致。

炎夏吹風扇吹到病?中暑?迎臉吹 塵蟎病毒入口鼻?專家教你5招降溫
 風扇不要迎臉吹,否則容易把塵蟎、致敏原、病毒等吹入口鼻。(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不想風扇吹到病,有何對策?莫建議,風扇不要迎臉吹,否則更容易把塵蟎、致敏原、病毒等吹入口鼻;亦不要固定吹着一個方向,應左右搖擺送風,有助吹散塵蟎、致敏原、病毒等。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6%88%b6%e5%a4%96%e9%98%b2%e8%9a%8a%e9%98%b2%e6%9b%ac%e8%a3%9c%e6%b0%b4%e6%9c%89%e6%b3%95-2/ Mon, 10 Jul 2023 08:01: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3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天文台最新預測高溫天氣會持續,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補充足夠水分,如感身體不適,需休息或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或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神志不清等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高溫下行山要注意飲水,而且避免活動太劇烈,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否則有可能受傷或中暑。(資料圖片)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熱痱痕癢——天氣炎熱,如未有及時抹走汗水,不論是成人還是幼童,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熱痱。(設計圖片,tuaindeed、Korneeva_Kristina@iStockphoto)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betway体彩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至於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故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網上圖片)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蚊帶上的驅蚊劑在空氣中揮發而發揮作用,但範圍有限,使用時身體靜止或幅度不大的活動的效果會較佳。(呂瑋宗攝)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製圖)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心臟病發——酷熱下作戶外運動,避免強度太高,否則可能引發心臟病。(Toms9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健康網製圖)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運動期間出現抽筋情况,應立即暫停運動,建議盡量利用以下3種方法放鬆肌肉。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betway体彩 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4%b8%ad%e8%a5%bf%e9%86%ab%e7%90%86%e8%a7%a3%e6%9c%89%e5%88%a5/ Tue, 26 Jul 2022 10:28: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82 【明報專訊】中西醫所指的「中暑」具體意思有不同。中醫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暑熱後,出現身熱、大汗、疲憊乏力、口乾等耗氣和傷津的不適,甚則引起頭暈、惡心,相當於西醫所指的熱衰竭。而西醫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酷暑後,由於調節體溫的功能失靈或無法正常排汗,導致出現體溫飈升、無汗、抽搐、心跳過快、休克等症狀,相當於中醫所指的「暑厥」。中醫認為暑厥的病機為暑熱直犯心包、閉阻心竅。中醫「中暑」的治療方向為清熱解暑、益氣養陰,常用方藥如王氏清暑益氣湯、生脈散。至於中醫治療暑厥的方向為清熱祛暑開竅,常用方藥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


中西醫理解「中暑」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踏入盛夏,受酷熱天氣影響,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中醫理解為身體感受暑熱後,出現「氣陰兩傷」的失調。若高溫再加上潮濕多雨,可形成「暑濕」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胸悶、腹脹、泄瀉等。透過藥物、食療及起居養生調攝,可減低炎熱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暑」是「六氣」之一,為夏至之後、立秋之前的代表氣候;《說文解字》曰:「暑,熱也。」暑氣炎熱,其性升散,在天氣酷熱的日子,身體機能相對活躍、代謝旺盛,也會加劇排汗散熱。隨着體力消耗增加及水分流失,容易出現「氣虛」、「津傷」的失調。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設計圖片,marok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疲倦宜益氣 煩躁需養陰

暑邪侵襲導致暑熱傷氣,常見徵狀包括疲倦乏力、神倦欲睡、少氣懶言、食慾不振等,望舌時可見舌體腫脹,甚至腫大得令舌邊滿佈齒印,診脈時可見脈象細而無力。中醫治療方面宜清暑益氣,如用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記載的清暑益氣湯。臨牀常用清暑中藥包括西瓜翠衣、黃連、荷葉、淡竹葉、石膏、知母等,至於有益氣作用的中藥則包括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芪、五指毛桃等。

暑熱傷津,陰虛津虧會導致虛火,常見徵狀包括口乾欲飲、煩躁、盜汗、尿黃、大便秘結等,望舌時可見舌色偏紅,舌質乾燥少津,舌苔質乾或光滑無苔,或見舌苔呈不規則分佈,稱「剝苔」,無苔地方反映陰津虧虛。中醫治療方面宜養陰生津,兼清虛熱,如用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記載方劑生脈散;臨牀常用有養陰、生津、清熱作用的中藥包括麥冬、天花粉、石斛等。

若天氣炎熱再加上多雨,空氣濕度增加,容易形成「暑濕」。暑濕侵襲身體,除了令身體難以散熱,感到身熱、煩躁、胸悶、口渴之外,濕邪也會妨礙脾胃正常運化,阻滯氣血輸佈,導致周身困重、昏昏欲睡、胃口欠佳、脘痞腹脹、大便黏爛等。中醫治療方面除要清熱消暑外,也要祛濕健脾,常用方藥如白虎加蒼朮湯、藿香正氣散、蒼朮、佩蘭、竹茹等。

要減低暑熱天氣對身體的影響,除使用中藥外,也可透過日常飲食、起居作息調節。中醫認為「熱者寒之」,而且主張不時不食,在炎夏飲食宜適度清涼,以消暑解熱,如食用西瓜、哈密瓜、梨、綠豆、苦瓜、冬瓜等。這些天然食物性質偏寒涼,一般體質人士在夏天可以酌量食用,惟注意勿吃過多,否則容易刺激脾胃和耗損陽氣。至於像雪糕、凍飲、刺身、涼茶等人工製作生冷食物,由於其寒性較天然食物更為強烈,比較容易刺激身體,建議盡量避免食用。如體質陽虛寒多,或脾胃功能欠佳者,縱使在炎夏亦最好堅持戒口,以防不適。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資料圖片)

夏天飲綠茶烏龍 更勝紅茶普洱

炎熱天氣會令出汗增加,要補充足夠水分,多飲清水或以開水泡茶飲用。中醫認為喝茶能消暑解渴,在夏天建議飲用涼性綠茶或烏龍茶,少喝熱性紅茶、普洱茶。屬性相對溫熱的食物,如辛辣、煎炸、炒爆、油膩、燒烤或火鍋,或味道太濃烈、含糖量高食物或飲料,均不建議在夏天食用,以防刺激上火或助濕。在暑熱天氣下食物容易變壞,因此要注重食物衛生,慎防飲食不潔招致外邪入侵。

起居作息方面,暑天待在室內涼冷氣,雖然涼快舒適,但長時間下有可能耗損陽氣,出現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消化不良,甚者因而感受風寒,出現喉嚨痕癢、流清涕、咳嗽、關節痛等。要避免吹冷氣時出現不適,首先室內溫度不宜過低,保持在24至26℃為宜,其次不宜全天長時間涼冷氣,要安排時間到室外活動。

此外涼冷氣時亦不忘要定時活動身體、伸展手腳,忌久坐久臥不動。當從炎熱室外進入涼快室內,要在出入口處稍事停留,好讓身體適應溫差;否則,正當開泄發散的皮腠突然遇上冷風,很容易會招惹風寒入侵,即俗語說的「攝親」。

雖說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有益身心,但不宜長時間在烈日當空下暴曬,可計劃在早晨、黃昏時做戶外活動,避開正午時間。戶外活動時,宜穿通爽衣物,並要多飲水,和適時到陰涼處休息,以防感暑。出汗後要及時把汗水拭乾,或更換內衣,避免在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浴或喝凍飲,注意不要受寒。

盛夏養生食療可着重清熱、消暑、祛濕、健脾方面,一般用上性質清涼材料,而較少用溫熱、滋膩食材。


花旗參扁豆竹葉薏仁瘦肉湯

材料:花旗參12克、扁豆30克、淡竹葉12克、生薏仁15克、熟薏仁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消暑祛濕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6%88%b6%e5%a4%96%e9%98%b2%e8%9a%8a%e9%98%b2%e6%9b%ac%e8%a3%9c%e6%b0%b4%e6%9c%89%e6%b3%95/ Fri, 22 Jul 2022 09:24: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3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加上大暑(23日),天文台最新預測氣溫會持續高企多天,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身體狀况,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徵狀,就要立即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中暑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高溫下行山要注意飲水,而且避免活動太劇烈,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否則有可能受傷或中暑。(資料圖片)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熱痱痕癢——天氣炎熱,如未有及時抹走汗水,不論是成人還是幼童,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熱痱。(設計圖片,tuaindeed、Korneeva_Kristina@iStockphoto)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betway体彩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至於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故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網上圖片)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蚊帶上的驅蚊劑在空氣中揮發而發揮作用,但範圍有限,使用時身體靜止或幅度不大的活動的效果會較佳。(呂瑋宗攝)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製圖)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心臟病發——酷熱下作戶外運動,避免強度太高,否則可能引發心臟病。(Toms9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健康網製圖)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運動期間出現抽筋情况,應立即暫停運動,建議盡量利用以下3種方法放鬆肌肉。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betway体彩 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5%a4%8f%e5%a4%a9%e9%ab%98%e6%ba%ab%e6%bd%ae%e6%bf%95-%e5%93%ae%e5%96%98-%e8%82%ba%e7%82%8e-%e6%b2%99%e9%96%80%e6%b0%8f%e8%8f%8c%e8%87%b4%e9%a3%9f%e7%89%a9%e4%b8%ad%e6%af%92-%e9%97%9c%e7%af%80/ Thu, 23 Jun 2022 09:54: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44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天氣又熱又濕,令人渾身不舒服,是「天氣病」或是心理作用嗎?提到「天氣病」,大家多會想到寒冬的低溫症、盛夏的中暑熱衰竭,頂多還有翻風落雨的關節痛;但原來在高溫潮濕的日子,有研究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受細菌感染而入院的人數會上升,還有原來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肺炎發病和入院風險亦會增加。高危一族勿掉以輕心!


高溫潮濕 天氣因素與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等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文台今年早於4月已發出酷熱天氣警告,5月又錄得總雨量436.5毫米,較正常值多約50%。近兩周持續下雨,今年似乎要過一個又熱又濕的夏天!又熱又濕的天氣,不少人都覺得渾身不適,是心理作用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Oxford University and CUHK for Disaster and Medical Humanitarian Response)所長陳英凝表示,她與團隊曾研究本地住院和天氣資料,證實天氣因素(包括氣溫、濕度)與不同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哮喘風險——研究發現,天氣因素與哮喘入院率關係密切,哮喘患者在炎熱高濕度的日子需留意室內外環境風險。(設計圖片,Panupong Piewkleng、dongkui yi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哮喘「斷尾」有機?及早治療控制病情 減少發作


雨天濕度高 食物中毒入院率攀升

引致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在高溫下容易大量繁殖,增加感染風險,但未有很多研究分析它與其他天氣因素的關係。陳英凝與團隊在2018年發表了一個有關沙門氏菌住院率與溫度、濕度和降雨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陳英凝表示,當濕度高又下雨,感染沙門氏菌而食物中毒的入院率會攀升,氣溫30.5℃與13℃相比,相對風險高出逾6倍;相對濕度96%相比60%,相對風險約高出2倍;微量降雨(0.02毫米)與0降雨時比較,相對風險高1.3倍。


濕熱利產生致敏原 增哮喘、慢阻肺病、肺炎等氣管炎症發病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知道低溫、乾燥天氣容易刺激氣管、誘發哮喘。但這些被認為在冬天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病(COPD)和肺炎,高溫和高濕度同樣有顯著影響。陳英凝與團隊於2016年研究發現,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入院率也會增加。其中一個可能,是高溫潮濕環境有利於產生空氣傳播的致敏原,如花粉和真菌孢子,而黴菌、蟎蟲亦更容易生長;高溫也有利光解作用,產生引發哮喘的污染物臭氧。當空氣中有較高濃度的致敏原和污染物刺激氣管,就會增加氣管炎症。

「我們發現,在炎熱季節,如果當日平均溫度高於28℃,相對濕度高於82%,因肺炎入院的人有好明顯上升的趨勢。」陳英凝於2018年的研究發現,在高溫潮濕的日子,長者因肺炎入院的風險會明顯較高,而相比60至74歲,75歲或以上長者更高危;慢阻肺病則與高溫有較大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注意食物安全——疫情下經常外賣食物,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應注意食物安全,以免食物中毒。(courtney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室內要陰涼通風

陳英凝指,上述研究均針對住院人數來分析,「住院值得關注,因為用了社會資源,不止是個人的事」。如果知道氣溫、濕度改變會增加入院率,並避開相關風險,就可以減低資源消耗;另外減少入院對病人身心都會有正面影響。她希望大眾提升相關意識,「第一、要對自己健康風險有了解」;第二、留意環境風險,室內外環境都要考慮;室內宜保持陰涼、通風,和留意濕度;「雖然鼓勵多活動和運動,但都要考慮當天的溫度和濕度」,長者或長期病患做運動不要「搏到盡」。


生活習慣隨天氣改變 如何減低濕熱環境引起的不適?

「近年因為疫情關係,多了上網訂購食物,有否想過,在炎熱潮濕的日子,運送食物的過程安全嗎?食物送到家是否即時食用?有沒有立即放進雪櫃?」陳英凝指出,這都是需要考慮的食物安全。我們的生活習慣需要隨着氣候改變,舉例說,以往習慣奶茶喝一半,放在室溫過一段時間再喝,但如果天氣又熱又濕,奶茶會很容易變壞。

另外,夏天去行山、室外運動要小心,不止要留意高溫,污染物濃度、濕度高都有風險。陳英凝提醒,哮喘患者在上述環境下運動,要適時休息及留意身體狀况。她的研究團隊亦建議哮喘患者和老年人,在惡劣環境下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可考慮使用除濕器和冷氣以保持較佳的室內溫度和濕度,避免暴露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英凝(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知多啲:翻風落雨關節痛 氣壓改變是元兇?

【明報專訊】過去兩周大雨連連,在天文台發出預測前,已有人早早感知到大雨將至。「長者常說風濕痛,每逢翻風落雨就會關節痛,比天文台更準!」骨科專科醫生陳慧聰留意到,近期的確多了病人求醫,當中不止長者,還不乏年輕人,「有些之前打波扭傷腳踝,或曾經骨折做過手術,就在天氣不好的時候,痛楚無端端出現」。究竟何謂「風濕痛」?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天氣作怪?——不少長者每逢「翻風落雨」都會關節痛,但專家指暫時未有研究確實解釋天氣轉變與關節痛的關係。(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軟骨磨蝕 關節生骨刺發炎

陳慧聰表示,風濕在中西醫範疇是不同的病症。中醫的風濕是指風邪入骨引致筋骨痛;西醫的風濕則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我免疫系統疾病,身體製造抗體攻擊自己的關節,引發炎症和對稱的痛楚,即身體左右兩側同時痛。而因關節痛來求診的病人,大部分是患上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多在下肢出現,尤其在主要的負重關節,即膝蓋、腳腕及髖關節,以膝蓋最常見。關節用得多,導致內裏軟骨磨蝕,關節不能平均受力,產生骨刺,慢慢演變成關節發炎」。

天氣轉變為何會引起關節痛?陳慧聰翻閱不同研究,均指出天氣與關節炎的關係,較多與氣壓有關。有說法指,關節炎病人軟骨磨蝕,骨頭失去軟骨保護,令到裏面的神經線較易感受氣壓改變。當氣壓轉變,造成肌肉和疤痕等膨脹或收縮,帶來痛楚。不過「多年來雖有不少研究,但受研究規模所限,始終未能得出確實定論」。


每日冷敷 按指示用止痛貼

若每逢「翻風落雨」都關節疼痛,陳慧聰建議冷敷患處10至15分鐘,每日敷2至3次,或服用撲熱息痛紓緩痛楚。若未見改善,可用含消炎成分的止痛藥品。在患處貼上止痛貼,都可能有幫助,但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沒有對藥物、膠水或敷料的材質過敏;注意每款止痛貼都有每日使用上限,建議按包裝指示使用。建議用藥前先徵詢醫生意見,了解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坐骨神經痛,問題表徵未必出現在腰,而是反映在腳,若然腳痛就貼腳,未必改善問題。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慧聰(受訪者提供)

減磅游泳操肌 減關節壓力

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考慮服用葡萄糖胺,陳慧聰解釋,「葡萄糖胺可幫助生成軟骨和關節所需的液體,長期服用或可減輕發作時的痛楚」,但未有文獻證實有助延緩關節退化,對晚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必有明顯作用。


想關節耐用一點,陳慧聰建議:

1.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尤其膝蓋等負重關節如果承受較大重量,會加速退化,建議過重病人減磅,減低關節負擔

2. 多做運動: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游泳,毋須負重,相比其他運動對關節的壓力較低,又能活動全身

3. 鍛煉肌肉:鍛煉關節附近的肌肉組,如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這兩組肌肉在站立時能幫助身體負重,如果有足夠力量,就可減輕關節壓力

做法:

坐椅子上,雙腳踏地,屈曲膝蓋維持90度;抬起左腳並向前伸直(圖1),維持3至5秒後放下;重複10至15次為1組,每隻腳各做2至3組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圖1(明報製圖)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www.afterroberto.com/%e4%bd%8e%e8%a1%80%e9%88%89%e7%97%87-%e4%bf%97%e7%a8%b1%e6%b0%b4%e4%b8%ad%e6%af%92-%e4%b8%ad%e9%87%8d%e5%ba%a6%e4%bd%8e%e8%a1%80%e9%88%89%e5%87%ba%e7%8f%be%e9%a0%ad%e7%97%9b-%e6%83%a1%e5%bf%83/ Tue, 29 Jun 2021 04:11: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215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特別炎熱,經常汗流浹背,飲水不足,分分鐘有中暑危機「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飲水幫助腎臟執行工作,但並非飲得愈多愈好,如果適得其反,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低血鈉症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不適。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低血鈉症——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行山、長跑等,若不停大量飲水,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PhotoTalk@iStockphoto)
低血鈉症——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行山、長跑等,若不停大量飲水,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PhotoTal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低血鈉:水中毒即1至2小時內飲水3至4公升 稀釋鈉含量尿液變透明

人體超過七成是水分,其中血液更高達九成由水分組成。血液中含有多種人體代謝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主要有鈉、鐵、鉀、鈣、鎂、鋅等,各有其獨特作用,其中鈉質負責維持細胞外液和酸鹼的平衡,亦是神經傳送和肌肉收縮的必需元素。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扮演調節體液和平衡電解質的角色,最後把多餘的體液變成尿液,排出體外。

水中毒是指在短時間(如1至2小時)內,不斷大量飲水,如果在2小時飲用3至4公升(以世衛標準作參考:每天飲用超過5公升清水可導致水中毒),就會稀釋血液中鈉的含量,令血鈉值下降至不健康水平(見右表)。腎臟察覺到體內鈉水平偏低時,便會將鈉儲存起來,排出尿液顏色會較淡,甚至是透明。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張皓琬指出,水中毒經常發生在思覺失調、失智症、強迫症等精神患者身上,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持續地不停大量飲水;再加上服食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令他們覺得飲幾多水,仍然無法解渴。另一類高危人士則是持續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遠足、長跑等。過往各地曾發生水中毒事件,最經典是在2002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有選手在距離終點線還有6公里時倒地,最後不治,死因是由於短時間內不停灌水,引致水中毒。其後有一項以近500名馬拉松參賽者為對象的研究,發現13%選手所攝取的水量,亦足以罹患水中毒。《香港急症醫學期刊》亦曾有類似病例報告,指有馬拉松選手在比賽期間狂灌超過30杯水(約8公升),遠超正常飲水指標,導致水中毒,需送院搶救。

張皓琬(受訪者提供)
張皓琬(受訪者提供)

 

前1天「儲水」 運動每1小時補水

運動期間大量出汗,必須補充足夠水分,但怎樣飲水才可避免水中毒?張皓琬認為,最理想的飲水策略是,運動前一天要均衡飲食及攝取充足水分,讓體內儲藏多種不同營養及水分,以供翌日消耗。運動當日,在展開活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打底,運動期間,水要逐啖慢飲,不能只補水一次,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水分。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它們除提供水分外,還包含其他重要礦物質,如鈣、鉀、鎂,以至小量碳水化合物,這些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如果只補充水分,體內可能會因缺乏其他營養要素而引致不適。張皓琬叮囑,時下不少人愛行山遠足,一行就幾小時,天氣炎熱,除小心中暑外,亦要緊記上述的飲水方法,以免引致水中毒。

補水攻略——運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分打底,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因為此類飲品包含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補水攻略——運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分打底,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因為此類飲品包含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知多啲:平日飲水:每2小時逐啖飲1杯

【明報專訊】平時該如何飲水?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每天飲8杯水是健康生活定律,但由於人人機能不同,每天飲水量要視乎年紀、體重、運動量而定。(見圖)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別以為十分口喝時飲水便最適合,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張解釋:「這個信號代表體內已缺乏0.5至1公升水(約身體重量的2%),這時才補水就為時已晚。假設每日睡8小時,剩下活動時間16小時,較理想是每2小時飲1杯水。」因為缺水時,細胞會向身體各部分「抽水」,擾亂血液濃度,或會影響各器官運作。而之後才一次過狂灌水,身體接收到「太多水」的信號,為免影響電解質濃度,會將水分經尿液排走,不能有效補水。

飲水速度不宜太快,切忌「秒速」飲完一杯水,最好用約十幾分鐘一啖一啖飲完一杯水。飲水速度太快,會刺激腦部、喉嚨、腸道等多個部位的自我調節系統,並立即排走水分,稀釋血鈉濃度。相反慢慢飲,身體較易吸收也較解喝。然而每次只飲一口,或只濕一濕嘴唇,亦是不理想,因為難以計算實際的飲水分量。

 

翻煲水增雜質 不利健康

【明報專訊】迷思1:老人家教落不要飲翻煲水,因為會致癌,是否屬實?

張:傳聞翻煲水會釋放有毒物質亞硝酸鹽,影響健康,甚至致癌。但不少實驗指出,食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極低,即使翻煲數十次,亞硝酸鹽含量因水分蒸發而提升,仍處於安全標準。致癌之說雖屬無稽之談,但亦不建議大家飲翻煲水,原因是經過翻煲後,會增加水中雜質濃度,變相影響健康。再者該煲水已擺放多時,無法得知有否被污染。

勿飲翻煲水——醫生不建議飲翻煲水,因為翻煲水會增加雜質濃度。(Bill Oxford@iStockphoto)
勿飲翻煲水——醫生不建議飲翻煲水,因為翻煲水會增加雜質濃度。(Bill Oxford@iStockphoto)

 

湯水果汁代替水 適可而止

迷思2:每天飲8杯水,除了白開水外,可否包含其他飲料,如湯水、果汁、茶等?

張:8杯水中,最少有4至5杯白開水,其餘是其他飲料亦未嘗不可,但分量要適可而止。因飲太多湯水可能令身體攝取過多鈉質。茶含有利尿成分,飲太多會增加尿意。果汁則含糖,糖尿病人、長者要小心。

解答: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

 

文:黎芸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6%9a%91%e7%86%b1%e8%a1%b0%e7%ab%ad%e7%9d%87%e5%be%b5%e7%8b%80%e5%8f%af%e5%88%86%e8%be%a8-%e6%80%a5%e6%95%91%e5%b0%8e%e5%b8%ab%e6%95%99%e8%99%95%e7%90%864%e6%ad%a5%e9%a9%9f/ Mon, 24 May 2021 06:30: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66 【明報專訊】天文台昨日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溫5月,多人行山遠足時疑因酷熱天氣導致不適。昨日早上11時許,一名72歲麥姓老翁在西貢橋嘴洲行山時,疑因中暑頭暈,其後跌倒受傷,仍然清醒,由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治理;一名26歲男子昨日中午12時許由屯門青雲路行往菠蘿山時疑中暑不適,直升機將他送往灣仔,再由救護車送院。截至昨晚6時,消防處合共接獲最少17宗攀山拯救召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必威进入 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相關文章: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中暑、熱衰竭怎麼辦?從症狀分辨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必威进入 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徵狀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熱衰竭: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中暑: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熱衰竭處理4步驟

1. 先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熱衰竭一般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徵狀包括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3. 如患者清醒,宜先給予飲料以補充水分及鹽分,並為患者降溫。

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注意】切勿為患者過度降溫,如患者出現顫抖,應立即停止降溫並為患者保暖。


中暑處理4步驟

1. 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2. 看患者徵狀:中暑徵狀包括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3. 盡快為患者降溫,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文:何芍盈

專家:遠足應選早10時前午4時後

攀山專家鍾健民表示,昨日遠足時亦有感「周圍都好熱」,認為在酷熱天氣下,氣溫高、風較少,市民若選擇郊遊遠足,應選擇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的時段,避免烈日當空、氣溫最高的時間上山。他又表示,酷熱天氣下遠足,除了要補充足夠水分之外,亦可選擇接近山澗、近海的地點,又稱即使有樹遮蔭,但如果風較少,仍會感到焗促。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