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WFH”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1 Jun 2024 10:14:1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WFH”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f%8c%e8%b2%b4%e5%8c%85%e3%80%91%e8%82%a9%e9%a0%b8%e4%b8%8a%e8%82%a2%e7%97%a0%e7%97%9b%e5%8b%9e%e6%90%8d-%e9%95%b7%e6%9c%9f%e4%bd%8e%e9%a0%ad%e6%a9%9f%e4%b8%8d%e9%9b%a2%e6%89%8b-3/ Thu, 25 May 2023 08:00: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65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智能電話已經成為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它能帶給我們生活上的方便,但同時也對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對經常「機不離手」的人來說,可能因為姿勢不良致頸、肩、上肢勞損,也有可能因為長期專注用眼而出現眼睛疲勞或視力問題,更有可能因滑手機「上癮」而出現休息不足、壓力過大、焦慮等精神情緒失調。(編者按:長期低頭者肩頸痠痛易勞損外,甚至會在頸胸椎交界處長出突起的軟組織增生,俗稱「富貴包」,患者甚至會因頸椎間盤退化而引起神經、血管卡壓,以及骨質增生等,這些病變可統稱為頸椎病。了解長期低頭的3大隱患。)

隱患1:長期低頭聳肩 頸肩上肢勞損 富貴包或致頸椎間盤退化

不少人使用手機時沒有注意保持姿勢正確,出現長期低頭、聳肩等不良姿勢,以致肩頸肌肉持續收縮繃緊,因過用而勞損。

患者除肩、頸、上背繃緊痠痛外,還有頭頸活動不順暢、頭暈、耳鳴、咬合不正、上肢麻痹等症狀。長期低頭者甚至會在頸胸椎交界處長出突起的軟組織增生,俗稱「富貴包」,妨礙仰頭動作。此類患者在接受身體檢查時常會發現位於頸部兩側的胸鎖乳突肌過度緊張、頸椎生理弧度消失(頸椎變直)、頸椎小關節錯位,甚至因頸椎間盤退化而引起神經、血管卡壓,以及骨質增生等,這些病變可統稱為頸椎病。

中醫認為若長時間姿勢不良,妨礙氣血運行,造成經絡瘀滯,不通則痛。在治療方面可從改善局部病灶狀態入手,運用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放鬆肌肉,理順筋絡,改善氣血運行。針對頸椎病的常用穴包括風池、完骨、天柱、頸百勞、肩井、天宗、後溪等。如兼具上肢麻痹、痠痛等症狀,可選用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穴(見圖一),以及患處局部的「阿是穴」(壓痛點)。若經檢查發現頸椎小關節有錯位問題,可通過推拿及復位手法矯正。

要預防頸肩及上肢勞損,在使用手機時應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長期低頭、聳肩,建議將手機舉起與眼睛平視,並每隔30分鐘做2至3分鐘的肩頸單方向伸展運動,包括仰頭、低頭、左右轉動、左右側彎、頭部前伸,以及順逆時針旋轉肩關節等,鬆弛頸肩肌肉。如經常感覺肩頸繃緊,可熱敷患處,艾灸、拔罐、刮痧等亦有紓緩作用。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都市人長期低頭、聳肩等不良姿勢,容易導致肩頸肌肉繃緊和勞損。

相關閲讀:以為瞓捩頸?低頭族易令頸椎退化勞損 手痹肩頸痛 緊守90-90-90 position法則預防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影響身心——不少人都有滑手機上癮問題,無時無刻漫無目的地瀏覽屏幕,時間過長影響身心健康,如上肢勞損,引起焦慮等。(設計圖片,Edwin Tan@iStockphoto)

隱患2:視物昏花 眼澀不適 長遠影響視力

當眼睛長時間專注凝視近距離物件時,容易造成眼肌疲勞,以致視物昏花、對焦能力下降等,長遠影響視力導致近視。除此之外當眼睛長期盯着發光屏幕,可令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出現眼乾、眼澀等不適。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內經》云:「肝受血而能視。」若用眼過度,久視傷血,會導致肝血不足,無法濡養眼睛,從而出現眼花、視物不清、眼睛乾澀不適,甚至出現怕光、飛蚊、迎風流淚、眼瞼肌肉不自主跳動等,皆與血虛、陰虧有關。治療方面可以採用補肝血、養肝陰的辦法,常用中藥包括枸杞子、桑椹、黑芝麻、何首烏等,中藥方劑可用杞菊地黃丸、左歸飲、四物湯等。

針灸或穴位按摩治療一方面可選用位於眼睛周圍的近部穴位,如攢竹、絲竹空、睛明、四白(見圖二)等,另一方面可選用有養肝、滋陰補血作用的遠部穴位,如位於手上的內關、養老,位於下肢的三陰交、光明、昆侖等,可針刺或以中等力度按揉,以改善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並放鬆眼周肌肉。

為預防眼睛疲勞,建議每當注視屏幕1小時,便要讓眼睛休息5分鐘,可閉目養神或遠眺戶外風景,以放鬆處於緊張狀態的眼肌。若在專注用眼時感覺視力模糊、頭脹、眉心重墜,可閉目運睛2至3分鐘,配合摩擦、按揉眼周穴位,以紓緩疲勞。眼睛乾澀者可透過多眨眼,以及按揉太陽、絲竹空等穴位,以刺激淚水分泌。如果本身屬於肝腎陰虛體質,易見口乾、眼乾、皮膚乾燥、煩躁、多夢者,便要更加留意眼睛保養,切忌過用。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隱患3:影響睡眠質素 焦慮壓力大

不少都市人都有滑手機「上癮」問題,無時無刻都想着要操作手機,不止令手機使用時間過長,而且當「機不傍身」或網絡信號欠佳時,常會感到緊張焦慮、坐立不安,非要拿出手機漫無目的地操作一番不可。

瀏覽手機時間過長,尤其在夜晚,有可能妨礙睡眠,使休息時間減少,且降低睡眠質素,如難以入睡、早醒、多夢等。若用餐時邊吃邊滑手機,有可能影響消化,造成胃氣脹、胃痛等。「機不離手」亦可導致精神過度緊張,引起頭痛、心悸、冒汗、尿頻等與壓力過大相關的不適。

中醫認為壓力過大、過度勞神容易引起精血耗損,且妨礙氣機運動。精血虧虛者常見面色蒼白無華、精神委靡、睏倦欲睡、頭暈耳鳴、舌淡、脈象沉細。若經常焦躁不安,身體處於燥熱、火盛的狀態,則常見身熱盜汗、心悸、口乾、舌紅等。如果思慮過多,思則氣結,氣機不暢者可致胸悶、呼吸不暢、胃氣脹痛、月經不順等。

針對精血虧虛、燥熱偏盛的「心腎不交」失調,中醫治療既要補益精血(常用方藥如六味地黃丸),也要清熱寧心(常用方藥如天王補心丹),氣機失調者可配合理氣舒鬱。運用針灸或推拿調節精神狀態,可選用手部的內關、神門、勞宮(見圖三),以及位於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太衝(見圖四)。

要避免過度消耗精力,日常建議調整心態,妥善分配時間,不要把時間表塞得密密麻麻,不做「無事忙」。使用手機要有節制,對資訊內容需有取捨,要給自己閒適、放空的空間,學習靜養、調神,保持充足睡眠,達到生活張弛有度、動靜平衡。在日常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辛辣、燥熱刺激的食物,以免傷陰助火。多吃瓜菜、水果等可補充津液、減輕燥火,而且能幫助消化。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妨礙睡眠——夜晚滑手機有可能降低睡眠質素。(設計圖片,amenic181@iStockphoto)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明報製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患者】缺乏運動人士感染新冠病毒 住院比率、死亡率高逾2倍 停運動4周心肺功能可跌兩成 增高血壓、高血脂風險(附簡易4式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7%bc%ba%e4%b9%8f%e9%81%8b%e5%8b%95%e4%ba%ba%e5%a3%ab%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4%bd%8f%e9%99%a2%e6%af%94%e7%8e%87-%e6%ad%bb%e4%ba%a1%e7%8e%87%e9%ab%98%e9%80%be2/ Tue, 12 Apr 2022 08:02: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345 【明報專訊】英國有研究指出,每周運動量少於10分鐘的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後,其死亡率、重症入住深切治療部及住院率,均比有恆常運動的新冠患者高;研究亦發現,即使是只有小量運動習慣的新冠患者,其住院、重症及死亡率亦較缺乏運動患者為低。若平日只靠每日通勤行數千步,或偶爾去行山的人,若因疫情WFH或減少外出活動,心肺功能表現自然更差,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風險。有運動學者指出,抗疫在家增添「運動零食」(exercise snack),即每日在家中多做短而快的運動,一樣可為健康帶來好處。至於未有運動習慣的運動初哥呢?可先由輕量運動開始,建議以「間歇快走」方法開始,怎樣做呢?如何鍛煉心肺功能?以下4式簡易運動不妨持之以恆地做。

健康「零食」——運動學者建議在家抗疫時,不妨增添「運動零食」,每日多做短而快的運動,為健康帶來益處。(設計圖片,Worayuth Kamonsuwan@iStockphoto)
健康「零食」——運動學者建議在家抗疫時,不妨增添「運動零食」,每日多做短而快的運動,為健康帶來益處。(設計圖片,Worayuth Kamonsuwan@iStockphoto)

 

缺乏運動者心肺功能轉差 新冠死亡率高2.49倍 住院比率高2.26倍

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3個多月,不少人因避疫在家工作(WFH)或減少外出,變相連平日有限的「運動」,如日常通勤,或假日行山、打羽毛球等運動統統取消,體能每况愈下。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指出,長期缺乏運動,心肺功能轉差,亦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風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愉豪亦指,很多人因居家抗疫而缺乏運動,短時間或影響不大,但長期會令心肺功能減退,容易攰,走路易喘氣,肌力亦會下降。

潘梓竣表示,去年底《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分析4.8萬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運動習慣與病情輕重的關係,結果發現疫情前兩年有恆常運動習慣的人,即使感染新冠病毒,病情都會較輕;相反每周運動不足10分鐘的新冠患者,病情控制較差,與每周最少有150分鐘運動的患者相比,他們:

‧住院比率高2.26倍

‧因重症入住深切治療部比率高1.73倍

‧死亡率高2.49倍

研究亦發現,即使是只有小量運動習慣(每周11至149分鐘)的新冠患者,其住院、重症及死亡率亦較缺乏運動患者為低。

潘梓竣(受訪者提供)
潘梓竣(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停運動4周 心肺功能可跌兩成

潘梓竣引述有研究指出,專業運動員若因某些原因停止訓練4星期,其心肺功能會下降一至兩成;而有運動習慣的人,即每周有2.5小時中等程度運動者,若4周完全停止運動,心肺功能最差亦可下跌一至兩成,跑步會容易氣喘,「平日跑步時,心跳加快,呼吸變得急促,身體需要攝取最多氧氣來轉化能量以維持心肺運作;一旦身體缺乏這個訓練,表現就會倒退」。

至於平日已缺乏恆常運動,只靠每日通勤行數千步,或偶爾去行山的人,若因疫情WFH或減少外出活動,心肺功能表現自然更差。不過潘梓竣稱,這些本來已沒什麼運動的人,心肺功能的跌幅未必太明顯,但也容易顯得易攰,甚至只行一段路就會喘氣。

 

每周3次跑樓梯1分鐘 心肺功能升5%

潘梓竣及黃愉豪均建議即使大家居家抗疫,亦不要忘記運動為身體帶來的好處,平日要爭取在家運動的機會,保持體魄,增強抵抗力。潘梓竣建議大家在家工作時,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增添「運動零食」,「說的不是放進口的零食,而是將運動當作『零食』,外國有研究顯示,每日多做幾次短而快的運動,同樣可以為健康帶來益處」。

他舉例,早上在家工作數小時後,不妨在中午做10分鐘運動;黃昏時可到樓下公園快步走路10多分鐘;晚上看電視時,又做10分鐘運動,累積下來,便相等每周到健身室運動的運動量了。他又引述加拿大運動學者E. Madison Jenkins的一項跑樓梯研究,學者找來一群沒運動習慣的年輕人,每日分3個不同時段,衝跑3層樓梯,每次只跑20秒,即每日約1分鐘運動量;每星期3次,持續6星期,​​​​​​結果已令心肺功能增加5%。

 

運動初哥先由「間歇快走」起步

潘梓竣提議未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先由輕量運動開始,例如到公園走走,以「間歇快走」方法,先快走1分鐘,再慢走1分鐘,間歇地持續走20分鐘,在相對高強度運動中加插休息,對一般少運動、甚至零運動的人來說,會比一開始快走20分鐘來得輕鬆。若平日已有運動習慣,要維持體能,便要加強運動量,如急步行或緩步跑,目的是要令自己心跳加速、喘氣,才能提升心肺功能。​​

黃愉豪表示,成年人要維持身體健康,可參照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的建議,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強度,又或是75分鐘高強度運動。他解釋中強度運動的原則,是要令心跳加速,帶點氣喘,但仍能說話,如跑步、游水、跳健康舞等。「運動時間並非要1日內完成,而是平均每日都有運動,例如每日做30分鐘中強度運動,1周做5日。」至於高強度運動,是指運動時難以說出一句完整句子,甚至已氣喘到不能說話,例如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有些動作如30秒衝刺跑步,慢跑1分鐘當休息,再衝刺跑30秒。最好每次做15至20分鐘,每周4次。

他又說即使留家抗疫,不用任何器械,亦一樣能夠提升心肺功能,控制體重兼鍛煉肌力。對於平日未有運動習慣的人,他介紹4式心肺功能運動(見圖),4個動作能運用全身肌肉,鍛煉心肺功能。他建議每周做5日,每個動作持續做30秒,休息30秒,再做另一個動作;連續完成4個動作為1組,每次做2組;若體力能應付可增加難度,每個動作持續做45秒,休息時間縮短至15秒;連續完成4個動作為1組,每次做3組。

他提醒每個動作間的休息時間不要過長,否則會影響運動的強度。每次運動時會氣喘、出汗,就能達到訓練心肺功能和強化肌肉耐力的效果。若休息太久,本來在運動時加快的心跳回落至休息狀態,就難以鍛煉心肺功能,亦等同減低運動強度。

 黃愉豪(朱安妮攝)
黃愉豪(朱安妮攝)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 簡易4式 零器械練肌強心肺

˙開合跳

目的:強化心肺功能與手腳肌肉力量,提升肌耐力,增強肩膀活動幅度

 

做法:

1. 站直身體,雙手垂在身體兩側

2. 跳躍時,雙腳向外張開,雙手往上,高舉過頭,接近頭頂正上方保持姿勢落地

3. 再跳起,雙腳雙手回到原位落地。重複雙手雙腳開合動作

4. 持續做30秒,開始時頻率可以慢一點,熟習後跳的次數可以增加

注意:落地時盡量保持輕盈,切忌如揼釘般落地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深蹲及踮腳

目的:鍛煉下肢肌力,增強手腳協調能力

 

做法:

1.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

2. 如坐無影櫈般慢慢蹲下,大腿與地面平行,臀部突出,雙手同時提起與肩膀同一水平

3. 慢慢向上站直後提起腳板,用腳趾支撐,維持3秒,慢慢落地。持續做30秒

注意:下蹲時有意識地令髖關節、膝蓋和腳腕3組關節平均受力。下蹲時,重心放在腳掌中間。避免重心挨後、腳趾蹺起;亦不要重心傾前、腳踭蹺起。站直時,整個人身體向上拉直,要有意識地將身體提升得愈高愈好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蜷腹

目的:強化上腹腹肌

 

做法:

1. 平躺,雙膝微曲

2. 呼氣,蜷腹上升,眼望指尖,指向膝蓋

3. 吸氣,慢慢回復平躺。持續做30秒

注意:蜷腹時頸要放鬆,避免頸部用錯力;上落時要控制速度,慢上慢落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死蟲式

目的:強化核心肌肉穩定度,提升手腳協調能力

 

做法:

1. 平躺,高舉雙手,雙腳抬起屈膝呈90度

2. 眼望天花,收緊腹部,呼氣,右手與左腳向下伸直,右手臂貼耳,手腳不可貼地,稍停

3. 吸氣,回到起始位置

4. 呼氣,換左手右腳伸直,手腳不可貼地,稍停;吸氣,回到起始位置;左右兩邊持續做30秒

注意:手腳伸展時切記收緊腹部,腰盡量貼地;注意呼吸節奏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示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愉豪

 

■ 有片睇:4式心肺功能運動 bit.ly/37tinK0

 

文:王惠芳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坐姿不良|打工仔WFH易致痛症?物理治療師:3個90度維持良好坐姿(附4種簡單拉筋紓緩動作) //www.afterroberto.com/%e5%9d%90%e5%a7%bf%e4%b8%8d%e8%89%af-%e6%89%93%e5%b7%a5%e4%bb%94wfh%e6%98%93%e8%87%b4%e7%97%9b%e7%97%87-%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3%e5%80%8b90%e5%ba%a6%e7%b6%ad%e6%8c%81%e8%89%af/ Tue, 05 Jan 2021 10:47: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347 疫情反覆不定,打工仔不時需在家工作(WFH),在這「私人空間」往往更容易忽略坐姿,在缺乏伸展和運動的情况下,坐姿不良對腰、頸等部分負荷甚大,久而久之形成痛症。有物理治療師指出,必須注意在家工作的環境佈置,選擇合適的椅子並調整坐姿,還要善用時間做拉筋動作,以下4種有助紓緩不良姿勢所造成的痛症。

 

WFH坐姿不良易有痛症

部分打工仔在家工作時,都會坐在梳化或地上,甚至伏在地上工作相信亦屢見不鮮,久而久之便會容易出現痛症。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徐善美指出,在餐桌或書桌及坐在椅上工作是最理想,並需將電腦及屏幕等設置調整在合適的位置及高度。

 

工作桌設置:頭向前傾角度愈大頸負荷愈大

她解釋,電腦擺放的位置應是眼睛跟屏幕顯示第一行字的水平成一線;手提電腦的屏幕高度較矮,則應將電腦墊高一點,令頭部不用垂下來,此舉能減低頸部負荷。徐善美強調,頭部本身有重量,當頭部向前傾斜便會增加頸部負荷,角度愈大,負荷愈大。例如頭部成水平狀態,頸部負荷約10至20磅;頭部前傾30度,頸部負荷會增加4倍至40至80磅。

坐姿不良|打工仔WFH易致痛症?物理治療師:3個90度維持良好坐姿(附4種簡單拉筋紓緩動作)
不少打工仔WFH時,都會坐在梳化或地上,甚至伏在地上,久而久之便會容易出現痛症,怎辦呢?

 

3個「90度」維良好坐姿

徐善美又指出,良好坐姿可根據3個「90度」作標準:

3個「90度」 作用
腹部及大腿成90 保持腰部處於直的狀態
手肘保持90 防止膊頭負荷變重
膝頭成90 角度太大會「吊腳」、角度太小會令背部受壓

 

久坐易令椎間盤受壓 每45分鐘走動伸展

此外,長時間坐會令椎間盤受壓,她建議每45至60分鐘便起來走動伸展;同時要注意室內的光線,一旦有反光問題,雙眼會容易疲勞。

 

4種拉筋紓緩痛症

打工仔要紓緩痛症,徐善美建議進行以下4種簡單拉筋動作,有助在平時放鬆肌肉:

4種簡易動作 每組頻率
將頭部向左傾,左耳向左肩膊靠近,保持10秒。轉做右邊,重複上述動作。 每組做24
坐下時身體向前傾,面貼大腿,下背應會有拉緊的感覺,維持10秒。 每組做24
坐在椅子上,左手拉椅背,身向右轉,左邊腰部應感到拉緊,維持10秒。然後換右邊,重複上述動作。 每組做24
站立,弓步(前腳曲、後腳直),重心輕輕壓低,感覺後腿會有拉扯感,維持10秒。換腳,重複上述動作。 每組做24

 

參考資料:https://physio.hksh.com/zh-hk/physio-our-services/sports-physiotherapy-introduction

 

]]>
【痛症】正視強直性脊椎炎 戒煙好過亂驗基因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9%a0%90%e9%98%b2%e5%bc%b7%e7%9b%b4%e6%80%a7%e8%84%8a%e6%a4%8e%e7%82%8e-%e6%88%92%e7%85%99%e5%a5%bd%e9%81%8e%e4%ba%82%e9%a9%97%e5%9f%ba%e5%9b%a0/ Mon, 09 Nov 2020 08:49: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209 【明報專訊】不少人受背痛困擾,以為是姿勢不良所致?如果你是45歲以下,持續出現背痛,加上早上醒來腰背僵硬,就要小心,有可能患上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除了背痛、僵硬,原本一節一節的脊椎,融合成一條,影響活動幅度。

【痛症】正視強直性脊椎炎 戒煙好過亂驗基因
背痛注意 —— 強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大多數是年輕男士,如背痛已維持一段長時間,就要找醫生詳細檢查。(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Makidotvn、porcorex@iStockphoto) 

 

陳:陳素懷(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譚:譚皓珮(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無視背痛 脊椎融合無彎轉?

問:背脊痛,只是姿勢不良引起,小問題而已?

陳:視乎背痛狀况,醫生會考慮很多因素,例如背痛維持了多久,如果是最近出現,可能只是運動或姿勢不良引致扭傷,病情很快改善;如背痛已維持一段時間,便要考慮是否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癌症或細菌(如肺結核)感染。此外,病人脊椎如因創傷或退化,令脊椎收窄壓着神經線,會導致四肢麻痹乏力,甚至失禁,要即時轉介專科醫生跟進。這些問題可以很嚴重,以強直性脊椎炎為例,如病人脊椎由一節節融合成一條,可導致站立及步行困難,而且無法逆轉,絕不可以輕視。

【痛症】正視強直性脊椎炎 戒煙好過亂驗基因
(明報製圖)

臀痛膝腫 脊椎炎的錯?

問:如何分辨背痛是否強直性脊椎炎引起?

陳:背痛可分為機械性背痛(mechanical back pain)及發炎性背痛(inflammatory back pain)。前者因姿勢不良、肌肉和關節勞損引起,而強直性脊椎炎則屬發炎性背痛。

機械性背痛只要多加休息,數星期就會復元,但發炎性背痛通常會持續3個月或以上,而且當身體靜止時會特別痛,半夜更可能痛醒。晨僵是強直性脊椎炎典型徵狀,即早上醒來病人會感到關節僵硬,而且維持30分鐘或更長時間。

強直性脊椎炎還會出現其他徵狀,由於發病位置為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即盆骨與尾龍骨之間的關節出現發炎,所以病人臀部亦會感到疼痛。病情也可能影響周邊關節發炎,如髖關節、膝蓋等,受影響關節會腫脹、發炎或積水等。此外,約四成病人會出現關節以外的器官炎症,例如眼睛、皮膚、腸道和心血管等發炎。醫生經過問診及檢查後,如懷疑病人患上強直性脊椎炎,便會將病人轉介風濕病科醫生接受評估及治療。

【痛症】正視強直性脊椎炎 戒煙好過亂驗基因
(蘇智鑫攝)

 

45歲前發病 男性居多?

問:帶有HLA-B27基因,就會患上強直性脊椎炎?

譚: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成因並未明確。男性較常見,男女比例約3至4:1。患者大多數是年輕男士,徵狀通常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出現,甚少大於45歲發病,香港每1000人約有3人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約90%患者擁有HLA-B27基因,帶此基因者患病風險較大。香港約有7%人口帶有HLA-B27基因,可幸這些人士發病機率只是2%。研究相信,除了基因外,還有環境刺激因素誘發強直性脊椎炎,例如感染或腸道微生物群生態失調。另外,銀屑病關節炎(俗稱牛皮癬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虹膜炎等患者也可能出現脊椎關節炎徵狀。

【痛症】正視強直性脊椎炎 戒煙好過亂驗基因
(蘇智鑫攝)

初期照X光易走漏眼?

問: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椎炎?

譚:如背痛持續多於3個月,患者年齡小於45歲,再評估背或關節痛特性,衡量家族病史及其他相關徵狀後,醫生如懷疑是強直性脊椎炎,會安排進一步檢查。病人須接受X光及磁力共振影像診斷,因為強直性脊椎炎首先影響骶髂關節,盆骨X光可判斷骶髂關節有否縮窄、侵蝕或融合;但X光未必能發現病發初期徵狀,或需靠靈敏度和特異度高的磁力共振,偵測骶髂關節發炎狀况,避免耽誤病情。

另外,抽血檢查HLA-B27基因,亦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其他發炎指數如血沉降(ESR)、C-反應蛋白(CRP)可以判斷病情活躍度。醫生綜合上述資料,按國際診斷標準評分作出診斷。

 

帶遺傳基因不代表會患病?

問:基因測試,可否預防強直性脊椎炎?

譚:強直性脊椎炎有遺傳性,如果擁有HLA-B27基因,家族同時有近親患此病,患病風險增加至20%。不過,雖然HLA-B27基因對診斷有參考價值,但由於只得2%發病機率,所以並不建議胡亂接受基因測試。

另一方面,研究證實吸煙會大大增加損害脊椎關節機率,高風險人士必須戒煙。

 

知多啲:無法根治 生物製劑紓緩病情

強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系統疾病,現時沒有方法根治,治療目標是幫助病人減輕痛楚及僵硬程度,保持脊椎活動能力及防止變形。

 

消炎藥一線治療 減骨增生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譚皓珮說,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物(NSAIDs)是強直性脊椎炎第一線治療,主要用來紓緩炎症,減低痛楚。大部分病人服用後徵狀有顯著改善,只需要疼痛時服用。但若病情活躍,醫生會建議在一段時間內服用全劑量以控制徵狀,有部分研究指出此能減少脊椎關節融合及骨增生。傳統NSAIDs常見副作用是增加消化性潰瘍風險。新一代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COX-II 抑制藥)能減少上述副作用,但長期服用仍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疾病風險,因此須徵詢醫生意見。

至於改善病情的風濕藥類,如「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有調理免疫系統作用,可紓緩患者周邊關節炎,如手腳關節炎症,但對中軸關節如頸椎、胸椎、腰椎和髂關節等炎症,效果有限。

譚皓珮指出,如病人先後服用兩隻非類固醇止痛藥的最高劑量超過2至4個星期,病情持續活躍,便需要考慮進一步治療。現時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生物製劑分兩大種類,包括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及抗白細胞介素-17A(anti-IL-17A)。臨牀研究顯示這兩類生物製劑療效顯著,能快速控制關節發炎,部分研究指出如果及早並長期使用生物製劑可避免脊椎關節變形。抗腫瘤壞死因子也能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相關的虹膜炎和腸炎。

生物製劑透過注射使用,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統,所以會增加感染風險。使用生物製劑前,醫生會詳細評估,例如隱性肺結核檢查,以確保安全使用。不過,病人須長期注射藥物,一旦停用病情可能復發。如病人因財政或其他問題,可與醫生商討減藥,其間配合消炎藥物紓緩病情。

 

文:wongyim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www.afterrobert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07_02.mp4,運動時痛楚減 休息時更痛;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07_03.mp4,大關節或發炎 嚴重可影響視力;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07_04.mp4,男性患者較多 具遺傳性;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07_05.mp4,與家族病史有關 不能靠單一檢查斷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07_06.mp4,藥物分三類 視嚴重程度選擇;

]]>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5%9c%a8%e5%ae%b6%e9%81%8b%e5%8b%95%e8%8e%ab%e5%bf%98%e4%bc%b8%e4%b8%80%e4%bc%b8-%e8%82%8c%e8%82%89%e7%b9%83%e7%b7%8a%e5%a2%9e%e5%8f%97%e5%82%b7%e9%a2%a8%e9%9a%aa/ Tue, 25 Aug 2020 04:4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008 【明報專訊】自從年初疫情爆發,大家已習慣留家抗疫,在家中做運動已是生活常態,足不出戶也可強身健體。不過,很多人只重視操肌健身,卻忽略了伸展練習。有註冊物理治療師警告,肌肉長期欠缺伸展,經常繃緊,既影響運動表現,亦會增加受傷風險。

疫情下,不少人選擇在家中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指出,HIIT是一種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能的運動訓練,有助消脂收身,成效較傳統帶氧運動明顯;加上毋須使用大量健身器材,佔用空間細,因而不少人選擇在家做HIIT。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伸展放鬆——運動後和WFH期間記得多伸展,可令繃緊肌肉放鬆,長遠而言,有助預防受傷及保持運動表現。(interstid@iStockphoto)

原地跑熱身 運動後靜態伸展

不過,他指做HIIT和其他帶氧運動一樣,完成後也要做伸展運動,因為在運動期間,肌肉發力時會因為收縮、拉緊而變短,這個繃緊的狀態,會令人感到不適。長遠而言,不做伸展運動更會增加受傷風險,因為當身體其中一組肌肉過緊,它便容易向周邊沒收緊的其中一組肌肉傾斜,可能導致姿勢不正確,最終引致肌肉或關節勞損。

除了肌肉群鬆緊不一而容易受傷,魏志榮又指肌肉要有足夠的柔韌度才可以發力及保護關節。因此,肌肉繃緊也會影響運動表現,「除非是做一些非常輕鬆,不太劇烈的運動,否則在家運動後,一樣要做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主要分為動態和靜態,前者包括類似原地跑等動作,可以提升心跳率、肌肉溫度及關節靈活度,建議於運動前做,讓身體準備去做連串更高強度的運動。至於靜態伸展運動,是以固定姿勢做伸展動作,適宜在運動之後做,把運動時收緊變短的肌肉回復原先狀態。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紓緩痛症——在家工作,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易令肌肉繃緊引起痛症,魏志榮建議工作期間,可抽數分鐘伸展肩頸位置,有助紓緩痛症。(kitzcorner@iStockphoto)

運動後即休息可致頭暈

然而,做完一輪運動,身體已很疲倦,不少人懶得再做伸展運動,想即時坐下來休息,但魏志榮提醒:「做完運動,特別是高強度運動如HIIT,心跳率正處於高水平,血液快速流向四肢,如突然停止運動,血液未必可及時流回腦部,可能出現頭暈。因此,這時候應做些cool down運動,例如5至10分鐘的原地跑,之後才做伸展運動。」他補充,運動完畢,身體的血液循環比靜止狀態時快,體溫也較高,此時做靜態伸展運動,可以更有效地令關節、筋腱及肌肉放鬆。

按摩不能代替伸展

不過,近年很多人在運動之後喜歡用按摩槍紓緩身體的疲倦和不適,以為可以省卻伸展運動這一環。魏志榮卻認為按摩不能代替伸展運動,因為按摩主要是按鬆肌肉,增加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率,也讓用家在心理上有種「被照顧」的良好感覺。但論實際功效,伸展較按摩好,「按摩只算是輕度伸展,作用只限放鬆肌肉。但姿勢正確及次數足夠的伸展運動,放鬆肌肉的效果會更好,同時也可放鬆關節及筋腱」。但他認為按摩也有一定功效,建議先按摩,令身體稍為放鬆後再做伸展,進一步放鬆肌肉等,成效會最好。

WFH每日數次伸展頸背

那麼,不做運動,就不用做伸展練習?魏志榮補充,基本上任何人不論有否運動也應做伸展練習,特別是留家抗疫期間,日常活動量已減少,經常久坐不動,肌肉更易繃緊,更加需要多做伸展。「伸展不單可增強肌肉及筋腱柔韌度,也可以保持關節的柔韌度及活動幅度等,如長期不做伸展,慢慢關節會變得僵硬,活動幅度、靈活度降低,受傷的風險也較高。」

他根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美國運動醫學會,簡稱ACSM)的指引,建議大家每星期應做2至3次的全身肌肉伸展運動,每次大約20分鐘。不過,香港人生活繁忙,未必可每星期抽2至3天做全身伸展運動,可考慮工作期間,抽5分鐘做針對頸及背部的伸展。「因為都市人大多是低頭族,一般頸和背會較繃緊。如有需要,可以1天內做數次。」做伸展運動前,建議先活動一下,讓肌肉熱熱身。如果情况不許可,可稍為按摩肌肉,有助提升伸展成效。

 

知多啲:操練後腰痠背痛 或運動強度過高

在家運動,很多人都擔心強度不足,成效有限,因此不停操練,做到全身肌肉痠痛。但魏志榮指出,做完運動應該只會覺疲累,不應感到痛楚,「若做完後腰痠背痛,即代表這個運動強度過高,引致受傷或出現遲發性肌肉痠痛(DOMS)」。DOMS大多在運動後數小時至24小時出現,因運動期間,令肌肉輕微受傷。

至於如何分辨DOMS和運動創傷如肌肉嚴重撕裂或拉傷韌帶等,最明顯是留意位置有否紅腫痛熱,加上痛楚維持多天不減退,應該是運動創傷;DOMS的不適感則會在數天後慢慢減弱,而在這期間做伸展運動也可紓緩DOMS的不適感覺。

簡易動作:一條毛巾一張椅 5招伸展好輕鬆

功效:
.增強肌肉及筋腱柔韌度

.加強關節靈活度

.糾正姿勢

.紓緩痛症

1. 放鬆肩頸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坐在椅上,左手放在左臀下,頭垂下及向右傾(圖a),右手越過頭頂,手掌按在左耳上方,輕力拉向右邊至左肩感到拉扯(圖b),維持10至15秒,重複做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上斜方肌及肩胛肌肉

注意:手放臀下可固定肩胛位置,其間避免過分用力拉扯,若感到痛楚、撕裂或觸電感要停止

 

2. 放鬆胸部及手臂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一: 雙手各持毛巾一端垂下,距離比肩略闊,伸直手慢慢向上舉高,越過頭頂(圖c),然後將毛巾放在頸後,雙臂微微向後拉伸(圖d),維持10至15秒後,向上舉起,重複做5至6次

二:雙手同樣各持毛巾一端,垂直放在大腿後(圖e),慢慢向後提起至雙手最盡位置為止(圖f),維持10至15秒後,放下,重複做5至6次

目的:放鬆胸大肌及前三角肌

注意:眼望前方,保持頸部挺直。肌肉繃緊者,量力而為;肩膀有傷者不宜做

3. 放鬆腰部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把毛巾圍在背後,雙手各執毛巾一角(圖g),向上拉起令毛巾繞實腰部作支撐,身體盡量向後彎(圖h),之後企直,動作保持緩慢,重複5至6次

目的:放鬆腰椎、腰部及腹部肌肉

注意:若後彎時感痛楚,立即停止

 

4. 放鬆下肢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手執毛巾,躺在牀上,一腿提起至膝蓋屈曲成90度角,用毛巾繞着腳掌(圖i),再緩緩向後和上拉起至腳掌朝天(圖j),維持10至15秒後慢慢放下,重複做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臀大肌、大腿膕繩肌及小腿腓腸肌

注意:坐骨神經痛者不宜做,若感痛楚便要停止

 

5. 放鬆臀部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坐在椅上,左腳踝放在右大腿近膝頭位置,左手向下輕壓左膝,右手放在左腳踝上(圖k),上身向下壓(圖l),維持10至15秒,重複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臀大肌及梨狀肌

注意:其間如感髖關節或腰部不適要即時停止,髖關節受傷者不宜做

示範:魏志榮(註冊物理治療師)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FEA20200817_01.mp4;

]]>
趴牀睇文件 戙腳覆電郵 錯姿WFH 虐待腰頸 //www.afterroberto.com/%e8%b6%b4%e7%89%80%e7%9d%87%e6%96%87%e4%bb%b6-%e6%88%99%e8%85%b3%e8%a6%86%e9%9b%bb%e9%83%b5-%e9%8c%af%e5%a7%bfwfh-%e8%99%90%e5%be%85%e8%85%b0%e9%a0%b8/ Wed, 19 Aug 2020 04:34: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914 【明報專訊】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家中未必容得下書桌和辦公椅。抗疫期間在家工作,餐枱、茶几、沙發,甚至睡牀,都變成了辦公室。置身家中,趴在牀上看文件、戙高腳覆電郵,結果換來頸痛及腰痛。

趴牀睇文件 戙腳覆電郵 錯姿WFH 虐待腰頸
當安樂窩變成工作場地,不合適的環境,加上不正確的姿勢,較易造成頸痛、腰痛。(設計圖片,Masafumi_Nakanishi、Satoshi-K@iStockphoto)

WFH想避免腰痠背痛,除了要注意坐姿及家具器材配置外,每天簡單的伸展運動,亦有助改善問題。

在家工作,電郵、文書紀錄、視像會議,統統搬到蝸居處理,欠缺合適的桌椅配備,甚至沒有下班時間。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指出,近期每天都有1個有關在家工作的新痛症求診,比例都算高。

趴牀睇文件 戙腳覆電郵 錯姿WFH 虐待腰頸
何淑玲(受訪者提供)

 

餐枱茶几太高太矮皆有問題

家中的家具一般未必符合職安需要,Horlick舉例,如餐枱及餐椅過高,雙腳無法平放在地,長時間在此工作,可增加腰部壓力;相反在較矮身的餐枱、茶几及椅子工作,背部長時間處於彎曲及拉緊狀態。加上手提電腦屏幕跟鍵盤兩者的距離較近,視線角度長期低於水平,頸部下彎,增加頸椎壓力。

適合的枱及椅,對在家工作非常重要。枱的高度應配合手肘的水平,讓手腕及手臂得以承托,肩膊放鬆,減少手部承受壓力。椅的高度亦要適中,否則使用時便要彎身遷就,增加腰部壓力。有扶手的椅子更加理想,用來托住手肘,肩膊亦得以放鬆。

在家工作時可以不顧儀態,趴在牀、窩在沙發、戙高腳、盤腿蹺腳等。若只是半小時或1小時,可能不覺有問題,但維持不正確坐姿一整天,便較易形成頸痛、腰骨痛等脊椎問題,還可致手臂痛、腳痛。

 

頭前傾1英寸 頸椎受壓增5公斤

Horlick說:「要解釋錯誤坐姿與上述痛症的關係,可從人體結構比例說起。頭部大概是身體重量十分之一,假設50公斤重的人,頭部約有5公斤重。坐直時,頭部在頸椎的重力相對為一對一。但當頭部向電腦屏幕傾前,每前伸1英寸,頸椎受壓力增加5公斤,頭前伸愈長,頸椎受壓愈大愈容易受傷,而頸椎第6、7節比較容易勞損,肩頸的負擔愈重,肩膊附近的肌肉亦特別容易痛楚及疲倦。如果頭部長時間持續同一姿勢,甚至會令相關肌肉繃緊發脹而發炎,有可能壓住附近神經線,影響手臂,產生痛症。」

 

坐骨神經痛 下背麻痛至腳掌

Horlick表示,在家工作坐得太隨便,對腰椎亦構成壓力,最常見可引致坐骨神經痛。「人體各部分都有重力,基於槓桿原理,不同姿勢會產生不同的壓力點。站立時,腰椎成180度,壓力點較平衡分佈在身體各部分,所以腰骨所受的壓力較小。坐下時,腰椎成90度,加上曲膝姿勢,壓力點落在腰間,所以比站立時承受多50%重力。至於不良的坐姿,如坐下時前傾20度,因為上身及下身形成一個更細的夾角,在人體工學上受壓點集中在腰椎的第4、5節,壓力高達站立時的兩倍。」而躺下時,大概是站立時的25%。換言之,坐得耐,對腰椎、椎間盤以及附近的肌肉,都帶來較大的壓力。趴牀睇文件 戙腳覆電郵 錯姿WFH 虐待腰頸

不知大家有否試過,坐得耐,腰骨「硬晒」,腳又麻又痛?這可能是坐骨神經痛。Horlick指出,坐骨神經痛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病徵。疼痛是由下背到臀部,一直伸延到大腿、小腿及腳掌,刺痛阻礙站立或走動,有時還會帶麻刺感、麻痹或無力等徵狀。坐骨神經痛有很多不同成因,包括椎間盤退化、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肌肉勞損等,其中姿勢不良如蹺腳太耐亦是常見的成因。要確保腰椎健康,必須遵守「3個90度」的黃金守則:(見圖)

鞋盒厚書背墊 臨時應急改善

在家工作想做得舒服,可借助一些輔助物件,以減低頸椎及腰部承受壓力。餐枱及餐椅並非以工作用途為設計目標,如果要在餐枱、餐椅工作,擔心會腰痠背痛?Horlick建議,可找家人留意一下坐姿。從側邊觀察,耳朵與肩膊垂成直線,頭部並無過度向前伸,便算理想。若餐枱高度不合適,需要彎曲背部,以配合視線角度,可在餐椅放個背墊,或在腳下加張櫈仔,雙腳得以平放,可減低背部壓力。又或者用幾本厚書放在電腦下面,升高屏幕,減低肩膊拉扯的壓力。

沙發並非理想的「工作椅」,把電腦放在茶几上,工作時,頭部便向前傾,增加肩膊壓力。但如果並無其他選擇,一定要坐在沙發工作,建議放個背墊,再用幾個鞋盒升高電腦,減低肩膊拉扯的壓力。如果真的出現痛症,就要找家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詳細檢查及治療。
文:黎雅麗
編輯/林曉慧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wfh%e9%95%b7%e6%9c%9f%e4%bd%8e%e9%a0%ad%e8%87%b4%e9%a0%b8%e7%94%9f%e5%af%8c%e8%b2%b4%e5%8c%85%ef%bc%9f-%e9%aa%a8%e6%8a%98%e9%a2%a8%e9%9a%aa%e5%a2%9e%e4%b8%83/ Mon, 10 Aug 2020 04:11: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783 【明報專訊】留家抗疫,養出「富貴包」?在家工作姿勢不當,加上不停「煲劇」打發時間,頸部長時間前彎盯緊手機或電腦屏幕,久而久之,頸背生出一個「大包」,俗稱「富貴包」或「水牛肩」。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頸彎養大包——「低頭族」長期頸部前彎,頸背可能會長出一個「大包」,俗稱「富貴包」或「水牛肩」,可透過物理治療強化肌肉改善。(kitzcorner@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李祖怡攝)

姿勢不良、肥胖荷爾蒙失調、濕氣積滯,都可引起頸椎出現「大包」!若延誤治療,物理治療師指出,年長患者將來有骨折的風險增加70%;中醫則指會增加肩周炎、手部麻痹、肩部肌肉勞損,甚至影響腦部供血。

「富貴包」指兩肩之間近頸部形成的脂肪塊,骨科專科醫生何嘉棋表示,它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是頸椎、肥胖、荷爾蒙問題。正常的脊骨,頸椎和腰椎稍微前凸,胸椎則略為後凸,屬正常弧度,「但疾病或姿勢問題會令頸椎向前,看起來慵懶的樣子」。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明報製圖)

肥胖、骨質疏鬆種禍根

隨年紀增長,骨質漸漸流失,骨骼強度下降,身軀不自覺彎腰前傾,都會造成類似富貴包。另一個原因是姿勢不良,經常低頭看平板電腦、手機,加上缺乏運動令頸肌肉減弱,久而久之便出現頸部往前彎的問題。尤其是四五十歲中年人,同時開始面對骨質疏鬆的問題,估計將來更多年長一輩有富貴包。

除此之外,肥胖人士的頸背可能堆積脂肪;而荷爾蒙失調導致肥胖,患者軀體肥胖,但四肢纖瘦,屬於中央肥胖。部分人士因長期服用類固醇,或腦下垂體、腎上腺腫瘤,過度分泌皮質醇,導致庫欣氏症候群,徵狀包括月亮臉、富貴包、高血壓、中央肥胖等。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何嘉棋(資料圖片)

治療方法需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包括詢問病史、用藥紀錄,以X光檢查骨頭、抽血檢查荷爾蒙水平、磁力共振腦部檢查等。何嘉棋舉例,假如是受類固醇藥物影響,需在醫生指引下停服。而「低頭族」姿勢不良,導致頭部前傾,則可透過物理治療強化肌肉,令患者可以挺胸收腹;伸展和強化肌肉運動可在物理治療師指示下鍛煉。

【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歐陽健(李祖怡攝)

因姿勢不良引起的富貴包,可透過運動改善或預防。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引述2010年刊登於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的文獻,年長患者將來有骨折的風險增加70%,與年齡或先前的骨折無關。歐陽健介紹4個鍛煉動作,伸展和強化相關肌肉。

中醫貼士:大椎穴不通 百病纏身

從中醫角度,富貴包位置正好在大椎穴。仁濟醫院葵青區中醫診所註冊中醫魏雪瑩表示,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意指其穴能補虛治勞,所牽涉經絡包括:督脈、膀胱經、大腸、小腸、三焦經、膽經和胃經。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主要有升陽、益氣、退熱、補虛等作用,不但能鎮靜神經,亦可以瀉全身之熱及消炎功效,還可改善肺功能。

當大椎穴出問題,會怎樣?魏雪瑩解釋,由於頸部是身體連接大腦的一個重要通道,假如陽氣淤塞,氣血不能通往頭部,阻礙全身陽氣通暢及氣血功能,會引起頭暈、頭痛、失眠、健忘等。大椎穴瘀堵除了導致氣血虧虛,同時會造成左右肩氣血不通,增加肩周炎、手部麻痹、肩部肌肉勞損等風險。

針灸鬆深層肌

治療方面,因為每個患者體質不一樣,所以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主要處理手法包括:針灸、拔罐、推拿。針灸主要利用入侵性方法,促進血液循環,放鬆深層肌肉,達到修復筋膜肌肉的作用。針對不同情况,在富貴包位置上取穴或圍刺。若是不良姿勢及生活習慣,影響氣血流動,陽氣不能升發到頭部,不能化解水濕,痰濕內困所致的富貴包,可以選擇火針治療。

拔罐可以因應情况選用普通拔火罐或者刺絡拔罐,氣血虛弱或痰濕內阻,病情較輕患者可用拔火罐,放鬆患處附近肌肉,改善血液循環。瘀血內阻患者可以在富貴包位置上先點刺放血,然後再拔罐。

初發按摩可消除

推拿治療,主要針對頸部脂肪積聚源於氣血不通,而按摩能夠疏通氣血,所以初發的富貴包可用按摩方式消除,平時可以指尖循環打圈按摩,拍打肩頸兩側刺激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另外,在大椎穴艾灸、貼膏藥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祛瘀、通經絡、祛濕祛寒,改善身體血液循環,防止富貴包愈來愈大。惟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合艾灸。配合內服中藥,調理體質,達到相輔相成效果。

熱毛巾敷後頸

日常生活也可加以配合,用熱毛巾熱敷後頸,通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魏雪瑩提醒,看手機、電腦時頭部不宜過低,盡量將屏幕抬高至視線水平,平時多做運動、多活動頸椎和手腳,並減少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富貴包對健康影響深遠,但是不難治療,因此不應延誤醫治,愈早治療效果愈好。由於富貴包有年輕化的趨勢,家長可從小訓練子女正確站姿和坐姿,及早預防,以免事態嚴重,影響腦部供血或者身體活動能力才處理。

文:李祖怡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留家抗疫 物理治療師拆解居家運動 3 大陷阱 兼教你紓緩周身痛 6 式 //www.afterroberto.com/%e7%95%99%e5%ae%b6%e6%8a%97%e7%96%ab-%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e6%8b%86%e8%a7%a3%e5%b1%85%e5%ae%b6%e9%81%8b%e5%8b%95-3-%e5%a4%a7%e9%99%b7%e9%98%b1-%e5%85%bc%e6%95%99%e4%bd%a0/ Fri, 31 Jul 2020 08:23: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81 【明報專訊】第3波疫情來勢洶洶,大家都不敢怠慢。重回留家抗疫的日子,很多人選擇在家運動,強身健體。但其實家居作健身房,一不留神易招損傷。

今次找來註冊物理治療師拆解,居家運動的3大陷阱。另外,教大家幾招強化肌肉的運動,對抗在家工作引致的痛症。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Ida)指,適量運動可增強免疫力,大家留家避疫期間,也應維持一定的運動量。不過家中空間有限,而且設備不及健身中心,稍有不慎,容易受傷。她請大家提防以下3大陷阱。

留家抗疫 物理治療師拆解居家運動 3 大陷阱 兼教你紓緩周身痛 6 式
(設計圖片,黃志東攝/terng99、gamespirit@iStockphoto)

 

赤腳彈跳受壓 韌帶易發炎

為保家居清潔,不少人做運動時不穿鞋子,赤腳上陣,但其實會傷害足部。Ida表示,她有一名中年女病人,平日甚少運動,早前留家抗疫時玩體感遊戲,經常要跑、跳及抬腿,將遊戲變成運動。玩上一段日子後,發現腳腕韌帶及足底筋腱受傷。「在家赤腳運動,沒有運動鞋承托及吸震,直接用腳踏在地板上,腳掌長時間受撞擊及受壓下,腳底韌帶容易受傷或發炎,腳掌肌肉較少的人更是高危一族。」

即使是體格強健的運動老手,赤腳運動一樣容易受傷。Ida指另有一名中年男士,本身熱愛長跑,有運動底子,早前在家赤腳做HIIT(高強度間歇式訓練),雖然已鋪上瑜伽墊,但仍扭傷足踝。「HIIT是一種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能的運動訓練,有不少跑跳及上下彈跳的動作,腳掌會長時間受壓;加上做快速及高強度運動,未必可把每個動作姿勢也做得標準。鞋子有穩定及保護足踝作用,但赤腳下,即使姿勢輕微不當,也容易令人受傷。」她建議運動內容如果包括踏步及跳躍多的動作,要穿一對舒適及鞋底不太薄的運動鞋。

 

包裝米當啞鈴 抓拿不當扭傷手

相信並非每個家庭也有齊啞鈴等健身用品,很多人在家做負重運動,會「就地取材」隨意選上家中物件代替,如大盒包裝紙包飲品或一大包米。「水樽算是相對理想的選擇,因較合手形,不易滑落,但紙包飲品、包裝米等,欠缺良好的手握位,當作啞鈴拿上手,郁動時容易扭傷手腕韌帶,或令手指過度用力受傷。」若真的要用這些物品訓練,避免過重,建議最多2公斤,寧願負重輕些,增加訓練次數,可以由20次開始,慢慢遞增。

這個做法可以提升肌肉耐力,以及保持一定運動量,減低肌肉流失。但如果目標是肌肉增大,變成大隻佬,在家健身則未必可如願。「因肌肉增大是要做負重運動,其間負重量需逐漸遞增,甚至重達數十公斤,一來家中未必有這重物,二來抓拿姿勢不當更易受傷。」

 

梳化難借力 椅桌易移位招意外

有些健身運動,需要借助固定物件支撐身體,不少在家中健身的人選擇以梳化、餐椅或桌子代替,其實潛藏危機。先講梳化,通常物料較為柔軟,未必適合借力支撐,容易導致姿勢錯誤和受傷,如果沒有合適物件或借力點,寧願改做其他動作。

至於餐椅及桌子,雖然質料較硬,可以支撐身體,但其重量較輕容易移位,或造成意外。建議用椅桌借力時,最好靠牆和加防滑墊,避免移動。

Ida又提到,在家運動時留意有無足夠空間,避免撞到家俬,尤其是有尖角的物件更為危險。最好雙手向兩邊伸直成一直線畫一圈,沒有撞到任何物件,便是合適空間。

 

簡易運動:6式強肌 紓緩WFH周身痛

 

雖然在家運動暗藏危機,但始終適量運動對身體非常重要,特別在抗疫期間,很多打工仔都在家工作,久坐不動下更易患上痛症。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解釋,家居環境相對辦公室狹窄,亦未必有專為工作而設的裝置配合,工作時容易出現不良姿勢,例如長時間打側身用電腦,導致勞損,增加痛症風險。要預防傷患,建議最好先增強肌肉,當有一定肌力時,便可支撐身體維持良好姿勢,紓緩痛症。

今次她推介的6式運動,佔用空間不多,適合家居做,讓大家強身健體,減少痛症。6式為1個循環,共做3個循環,若能一口氣完成,成效最理想;如體力不夠,可在每式之間休息約1分鐘。完成每個循環後如有需要也可稍為休息,但盡量要連續做,減少停頓時間。「這些運動可以日日做,約1星期後體能應有所增強,之後可按能力加快速度及增加次數。完成後,可做些靜態伸展,放鬆肌肉。」她也提醒大家,在家做運動要保持空氣流通,以及注意飲水量,運動前後也要飲水。

留家抗疫 物理治療師拆解居家運動 3 大陷阱 兼教你紓緩周身痛 6 式
(黃志東攝)

1. 抬腿踏步

目的:提升血液循環,具熱身作用
動作:站直,雙腳靠近。同時提起右腳及左臂,膝蓋及手肘成90度。兩邊交替,原地踏步,每邊各做20次

注意:眼望前方,上身挺直,切忌過度用力踏地,腳落地時要輕放

 

2.左右深蹲

目的:提升血液循環,具熱身作用
動作:企直,雙腳靠近,雙手持毛巾或帶子兩端。然後左腳向左踏出一大步至比肩膊寬,雙手也向前伸直,再蹲下至膝蓋成90度。完成後企直返回開始姿勢,換邊再做,每邊各做20次

注意:眼望前方,手持毛巾有助身體平衡,可改持2支水樽(由500毫升開始)增加難度。蹲下時膝蓋不過腳尖,腰背保持挺直

 

3. 雙人阻力運動

目的:練雙方的腰腹、肩膀、背部及手臂肌肉
動作:兩人面對面站立,雙方雙手各拉毛巾一端,一方(甲)前後腳企,微蹲及把重心移至臀部位置,雙手向前方伸直;另一方(乙)雙腳站直,上身向後挨至雙手伸直,拉起上身至手肘屈曲,緩緩返回開始姿勢,做20次

注意:雙方上身挺直,(甲)把毛巾在手掌繞一圈,避免甩手;(乙)向後挨的斜度愈高,難度愈高

 

4. 平板支撐加抬腿

目的:練腰腹及臀部肌肉
動作:俯臥地上,雙膝貼地,手肘與肩同寬,提起雙膝,伸直雙腳,以手肘及腳尖撐起身體,雙腳輪流提起約1呎高,每邊做20次

注意:眼望地面,下巴靠向頸,肩膀要放鬆,避免縮起,腰背及臀部成一直線。後踢時不用踢太高,否則易令腰部下墮變成壞姿勢,增加受傷風險

 

5. 推壓3式

目的:訓練肩膀及胸部肌肉
初階動作:牆上壓
雙腳與牆保持約1呎多的距離,雙手與肩同寬,依在牆上,上身向牆壓至手肘屈曲90度後,返回開始姿勢,做20次

注意:眼望前方,上身挺直,收緊腹部。拉遠雙腳與牆身距離,增加上身傾斜度,難度也提升

中階動作:膝上壓
雙手打開至肩膀闊,膝蓋貼地,腳尖觸地。上身向下壓至手肘屈曲90度角後,返回開始姿勢

注意:眼望地面,上身挺直,手腕與肩膀成直線

高階動作:掌上壓
把膝上壓的姿勢由膝蓋貼地轉為伸直雙腿,膝蓋離地

注意:眼望地面,上身挺直,手腕與肩膀成直線

 

6.上肢訓練

目的:訓練頸、肩膀及手臂肌肉
簡易版:站立,雙手各持約800毫升水樽或啞鈴(重量因人而異)放腰間,手肘成90度,提起雙臂至與肩水平,手肘一直保持90度,然後返回開始姿勢,做20次

進階版:手持水樽或啞鈴,雙手垂下放兩旁,緩緩提起至肩膀位置,然後放下返回開始姿勢,做20次

注意:張開肩膀,避免肩膀縮起,上身挺直

 

示範:藍芳(註冊物理治療師)、Kon(健身教練)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www.afterroberto.com/%e7%96%91%e7%a5%9e%e7%96%91%e9%ac%bc%e9%a9%9a%e4%b8%ad%e6%8b%9b-%e6%96%b0%e5%86%a0%e4%ba%82%e9%a9%97%e5%81%87%e5%ae%89%e5%bf%83/ Mon, 27 Jul 2020 03:1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22 【明報專訊】近日港府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多天破百,人心惶惶。有單親媽媽因擔心染疫,先到私家診所檢測新冠,再到急症室求醫;有人因為到過有確診個案的食肆,焦慮萬分;有人因擔心感染,「唞唔到氣」而多次召喚救護車。

時時刻刻疑神疑鬼驚中招,是否「疑病症」?市民為求安心,一窩蜂湧去做病毒測試,是否有效抗疫?

一名單親媽媽,需要獨力照顧年幼孩子,疫情期間面對多種壓力,出現不開心、失眠、沒胃口等負面情緒。在急症室醫生面前哭了出來。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要驗病毒嗎?——疫情再度爆發,不少人擔心成為下一個確診者,又恐怕自己是隱形患者在社區播毒。為求安心,應否去做病毒測試?(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個案及疾病無關,ThamKC@iStockphoto)

 

擔心染疫 唞唔到氣心跳快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溫光安(受訪者提供)

香港急症醫學會會長溫光安指,這名單親媽媽因擔心染疫,早前已看過私家醫生,留了唾液樣本,但等了3日都未有報告,所以跑到急症室求診,在醫生面前大哭。溫解釋,雖然她有病徵,但由於已在私家診所做檢測,正等候結果,故沒有再安排她做檢測,以免增加化驗室負擔。她出現的負面情緒,需要找家庭醫生或專業人士輔導。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黃宗顯(李祖怡攝)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表示,疫情再度爆發,難免令人緊張和焦慮。近日有一名20多歲女士求診,說在疫症期間一直很緊張,害怕外出但又要上班,經常擔心感染新冠肺炎。她因為「唞唔到氣」、「心跳很快」,試過多次召喚救護車送院,急症室為她做了心電圖等身體檢查都發現沒問題,但她仍然不相信。醫生估計是過分擔憂疫情引起焦慮所致,建議她看精神科。經診斷後,黃宗顯發現她患上驚恐症,由起初擔心染疫到後期擔心患心臟病,須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

又有病人跟黃宗顯說,同事看新聞得悉某餐廳有人確診,想起當日去過,於是上班期間不斷問身邊人,他自己會不會有事,無法專心工作。但原來他緊張得記錯時間,後來記起不是同一日去。

疑神疑鬼驚「中招」,是否患上「疑病症」?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已被疾病焦慮障礙(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取代。患者長期認為自己已經或將要患上嚴重疾病,這些想法持續影響情緒及日常生活,而他們很多時會看醫生尋求醫學意見,但即使診斷後並無大礙,仍然拒絕相信,以上情况持續至少6個月。臨牀病徵包括:

  1. 對自己的健康過度焦慮,保持高度警惕,容易因身體狀况感到擔心和困擾
  2. 經常查找相關疾病資訊
  3. 經常監測自己身體狀况,並產生焦慮

WFH、雜亂資訊 增心理壓力

疫情下,患疾病焦慮障礙的人數是否大增?黃宗顯表示,因為徵狀需要持續6個月以上才可確診,而疫情於今年初開始,所以未能夠根據指引作出評估。不過,不少人因為焦慮而求診。擔心染病是其中一個壓力,另外,環境亦會構成焦慮,譬如早期「撲口罩潮」,有病人即使來到診所,也忽然說趕去買口罩,不看醫生了。此外,互聯網資訊太快太多來不及分辨真偽,有人會「驚咗先」,在心理上造成壓力。加上近期在家工作,有些僱主要求員工經常報到,對僱員亦構成壓力。值得一提,抑鬱、焦慮患者病發風險增加,他們更加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定期覆診。

 

專家:無接觸史無病徵 不建議驗

醫院管理局(7月19日)表示,過去一周約有1000人到急症室做深喉唾液測試。香港急症醫學會會長溫光安指出,自第三波疫情爆發至今,急症室求診人數增加。部分人因出現新冠肺炎徵狀求醫,亦有小部分人沒有病徵,但曾與確診者有直接或間接接觸,譬如大廈有人確診,擔心中招而去做檢測。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病毒檢測——到急症室求診,如出現新冠肺炎病徵,會安排做病毒檢測。(資料圖片)

「疫情爆發前,病徵輕微的人不會求醫;現在因為擔心,有兩聲咳、流鼻水,都會來看急症。」不過,急症室始終是救急扶危的地方,徵狀輕微的人應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求醫。市民應正確使用急症室服務,以免令有需要的病人增加輪候時間。

 

「或出現假陰性 因而鬆懈更糟糕」

即使同一幢大廈有確診個案,若沒有徵狀,急症室都不會為市民做檢測。他解釋,政府化驗室工作已經飽和,等待檢測結果需時由起初1日,到現在3至5日;再者,病毒測試不是百分百準確。若受感染者初期沒有徵狀,深喉唾液樣本病毒含量低,未必驗到出來。他明白市民的憂慮,但若無直接接觸患者,感染風險低。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明報製圖)

如病人來急症室求診,有新冠肺炎病徵的才會安排做病毒檢測,包括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關節痛、頭痛等;部分人士會失去嗅覺、味覺、肚痛、腹瀉。年輕、沒長期病患的人,徵狀一般較輕微;長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則容易有併發症,例如氣促、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他又提醒市民必須準確提供接觸史,讓醫護人員作最適當的安排。「不要因為怕說出來會被送去檢疫營14日,又或者想快點做測試,就訛稱有接觸史,最後可能會被送往檢疫營。」

如果居住在爆發地區(如沙田、慈雲山)或大廈有確診者,但不曾到過爆發群組感染的地方或飯局,亦沒有出現病徵,溫光安不建議做病毒測試。「測試有可能出現假陰性,如果因而鬆懈更糟糕。倒不如繼續保持社交距離,同時觀察徵狀。有徵狀請及早求醫,徵狀輕微者可考慮向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求診,嚴重者不要遲疑,馬上到急症室。」假如對病徵有所懷疑,例如鼻塞、肚瀉、頭痛、疲倦,可以先諮詢醫生意見。

如果很擔心自己中招,「唔驗唔安落」,怎辦?溫指出,對抗新冠病毒是「長期抗爭」,要保持心境開朗、抱正面心態,才能戰勝疫情,「如果用驗與不驗(新冠病毒),去定奪自己往後在疫情中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做法。今日驗了,明天又鬆懈,一星期後又出去聚餐,對自己和整個社會都有問題」。

 

篩檢高危群組 勝過全民篩檢

【新冠肺炎】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黃子惠(中大網站圖片)

中大公共衛生學院客座教授黃子惠同樣認為,有病徵才需要檢驗。「驗到沒有感染,不表示之後都沒有;難保有日又接觸到病原,並不是驗到沒事就安心啦!今日沒有,但明天可能被感染!」建議市民減少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及做好個人衛生,已經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有人建議做大規模篩檢,他認為意義不大,因目前香港真正帶病毒的人不多,全民篩檢出現假陰性/假陽性機率大。從流行病學角度,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即檢驗結果呈陽性者中,真正有病的人的百分率)受染病人數影響。即使測試工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高達99%,但真正有病的人少,便會出現假陽性率高於真陽性率。

換言之,找染病機率愈高的群組來篩檢,便能找到愈多真正受感染的人士。當某個屋邨、群組爆發,曾經到過該地區或接觸者接受篩檢才有意義,真陽性率相對地高,能有效找出病者。因此,市民應考慮清楚有無需要做檢測。

 

醫賢心事:體諒自己疫境下的情緒反應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每天看着確診數字上升,大家心裏各有擔心。有人擔心死亡,有人擔心因感染而受苦,有人擔心不能工作掙錢,有人擔心家人。

 

焦慮累積 疫情後爆發

每次疫情來的時候,大家的生活都難免被打斷。當連生命也受到威脅的時候,自然沒有閒情逸致關心精神健康。根據上一波疫情的經驗,大家在疫情爆發時的焦慮會一直累積,直至疫情過後,情緒病的求診人數便大幅上升。

疫情本身充滿着不確定,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發展。疫情對經濟、工作等的影響也不小。再者,在這段時間,平時放鬆的活動,例如運動、社交、電影等全部都停止。剩下來的,就只有每天留意疫情的消息。

 

為何有人不肯戴口罩?

在這個時候,每個人的焦慮反應也不同。有些人可以連口罩也不戴,有些人卻連上街也感到害怕。有些人因為在家工作而感到放鬆,有些人反而會感到不方便和更吃力,使焦慮增加。當難題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慣性反應也不同,這跟我們的性格、世界觀有關係。樂觀的人,傾向相信所有難題也會過去,所以即使當下有困難,也容易存有希望,相信將來必定會渡過難關;有些人傾向否認問題,因此當大家都認為要戴口罩的時候,有些人會認為沒有這個需要;當然亦有一些人因為非常自我中心,認為戴口罩不舒服,不喜歡便不戴,罔顧別人的感受,甚至安全。

 

不為別人反應煩惱

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處事方式。每個人也是「相同地不相同」,意思是我們都同樣地擁有着獨特的地方。每種性格特質在不同時候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毋須刻意改變自己。多了解自己的性格,體諒自己在困難時候的情緒反應,不為別人的反應而煩惱,讓我們在疫情中也有心靈成長的機會!

 

文:李祖怡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