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SARS”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17 Jul 2024 04:49: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SARS”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www.afterroberto.com/%e5%b0%bf%e9%81%93%e7%82%8e-%e8%82%ba%e7%82%8e%e8%87%b4%e6%95%97%e8%a1%80%e7%97%87-%e4%b8%83%e6%88%90%e7%94%b1%e7%b4%b0%e8%8f%8c%e6%84%9f%e6%9f%93-%e7%9f%ad%e6%99%82%e9%96%93%e4%bb%a4%e5%99%a8/ Wed, 17 Jul 2024 04:48: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98 【明報專訊】89歲的烹飪專家「方太」方任利莎,早前患尿道炎引致敗血症(sepsis),慶幸有驚無險,留醫20日後康復出院。然而,未必人人都像方太般幸運,敗血症病情可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當病人多重器官衰竭,並有感染性休克,需在1小時內處方抗生素;研究指每延誤1小時治療,死亡率增約4%至9%。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2018年香港成人死亡個案中,有27.8%都與敗血症相關。[編按:有專家指,誘發敗血症的原因眾多,加上可以出現體溫過高或過低、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等徵狀亦非敗血症獨有,因此醫生要診斷敗血症並非易事。以敗血症成年患者為例,最常見的3個受感染部位: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敗血症–敗血症的出現不限於細菌入血,當真菌、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身體時,患者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不單攻擊外來物,更破壞器官,導致炎症反應,甚至器官衰竭。(設計圖片,Aleksei Naumov@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敗血症拖延1小時 死亡率增9% 方太尿道炎引致

方太早前患上尿道炎,其女兒在社交平台分享經歷,指方太按醫生指示服用7天抗生素,突然高燒、嘔吐、「躺着一動不動」,最終證實患上敗血症,留院20日後才康復出院。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嚴建明指,敗血症具高死亡率和病情迅速惡化的特性,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方太(方太(任利莎)fb圖片)

病原體入侵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中大醫學院去年發表研究指,本港成人四分之一死亡個案與敗血症有關,發病率、死亡率在10年間呈上升趨勢(詳見「知多啲」)。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是敗血症成年患者最常見的3個受感染部位。

很多人認知,敗血症是由細菌入血引起,但遠不止於此,嚴建明解釋敗血症是因細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身體時,患者免疫系統出現過度反應,「不單攻擊這些外來物,更破壞體內器官,導致全身出現炎症反應」。與此同時,病原體在體內繁殖,「引起血管損壞、滲漏及擴張,令血壓偏低,還影響身體凝血功能,結成血塊,造成栓塞」。當血壓不足以提供血液予重要器官,微血管又出現血栓,便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引致器官衰竭。

長幼、長期病患 免疫力低增風險

數列風險因素,嚴建明指,長者、兒童,還有長期病患如癌症、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等,本身免疫力較低;或未有接種疫苗的人士,身體缺乏抗體保護,都較容易受感染後惡化成敗血症。其次,病原體數量和殺傷力都會影響敗血症的發病及惡化速度,「例如(患者)感染的細菌或病毒量較高、有抗藥性,或是遇上像SARS、新冠病毒的變異株、俗稱『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等殺傷力強、繁殖快的病原體」,兩者結合下,病情就會迅速惡化,引致敗血症風險大增。 在方太的案例中,雖然她服用抗生素,但是感染的細菌有抗藥性,再加上身為高齡長者,結果就演變成敗血症。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長者高危–長者等免疫力較低人士,遇上殺傷力強、繁殖快的病原體,從感染演變成敗血症的風險較高。(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zGel@iStockphoto)

徵狀非敗血症獨有:發燒、心跳快、呼吸急促

嚴建明又指,敗血症會引致全身性免疫反應,「例如體溫過高(超過38℃)或過低(低於36℃)、心跳過快(每分鐘90次以上)、呼吸急促、白血球數值過低或過高等徵狀」。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補充,患者可能出現神志不清、寒顫、皮膚變紫等徵狀。正因為誘發敗血症的原因眾多,上述徵狀亦非敗血症獨有,醫生診斷敗血症並非易事。曾有研究發現,「20%個案起初以為是敗血症,最後卻發現不是,找到其他源頭」。

凌若崴表示,醫生主要靠經驗和臨牀診斷,留意病人徵狀找出有沒有受感染,如肺炎、尿道炎等;觀察各器官的指標,如呼吸、含氧量、血壓等;還要抽血觀察腎指數、血小板量、肝指數等,看看有沒有出現器官衰竭;同時從血液培養找出細菌、病毒等的蹤影。綜合以上,才能判斷病人是否患上敗血症。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嚴建明(受訪者提供)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凌若崴(受訪者提供)

源頭難尋 醫生落藥如查案

對付敗血症,最理想情况就是找到「元兇」,對症下藥。敗血症約七成由細菌感染導致,約三成由病毒與真菌等引起,分別要處方抗生素、抗病毒藥及抗真菌藥應對。若感染部位有膿瘡,還需透過手術放膿等,讓組織不再發炎;並輔以器官支援,如用呼吸機幫助呼吸、「強心藥」維持血壓。「不過治療最困難的地方是,最嚴重、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病人,僅約30%能確診由什麼細菌引起;有60%至70%嚴重病人,我們知道他們有感染,卻找不到源頭。」凌若崴說。

雖然可透過血液培養尋找感染源頭,但可能需要三數日才驗出,亦不一定找到,為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醫生會憑臨牀經驗用藥,例如了解病人曾感染的細菌,曾到訪的地區,懷疑哪些器官有感染,從而推測可能的菌種,再處方合適抗生素療程;用藥後再評估病情,若沒有好轉就再找其他可能,猶如偵探一樣;但若病情嚴重,無計可施下就會直接用效力最強的抗生素。

從細菌感染惡化至敗血症,凌若崴指,速度可快至以日數甚至小時為單位。有病人可能在社區接受治療數日,才演變成敗血症,但他亦遇過患者入院時身體狀况還可,卻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出現敗血症。治療敗血症分秒必爭,「很多研究指,一般敗血症患者,建議3小時內處方抗生素,但當惡化至最嚴重的程度,即多重器官衰竭並出現感染性休克,就需在1小時內處方抗生素」。嚴建明補充,有研究指每延誤1小時治療,死亡率增約4%至9%。

4器官衰竭 死亡率近五成

隨着衰竭器官數量增加,死亡率亦會上升,以香港為例,凌若崴的研究發現,當有1個器官衰竭死亡率為15%,4個或以上飈升至接近五成。即使敗血症受控,文獻記載康復者可能在腦部、肺部出現後遺症,如神志錯亂或記憶衰退,若肺部曾有嚴重呼吸綜合徵,有可能出現肺纖維化、肺硬化,影響呼吸功能。

凌若崴在訪問中多次提到「現代醫學都不是很清楚……」儘管現時醫學昌明,但敗血症對醫生而言仍是一大敵人,「有時即使用對藥,有些病人仍可能無法康復,是治療此病的難處」。醫學界對敗血症的療法很有限,暫未有針對的藥物面世,「最好的預防就是及早給予適當治療,控制感染。因此當懷疑出現敗血症相關徵狀,應盡早求醫」。嚴建明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方式,讓免疫系統產生相關抗體,身體就能得到較好的保護。


相關閲讀:【尿道炎】常見病徵尿頻、尿急、尿痛 中老年更年期後女性注意 養生:少吃辛辣煎炸


知多啲:新藥研發應用 快不過抗藥細菌變異

「全球趨勢而言,敗血症數字不斷上升,香港也是。」中大醫學院去年發布本地成年人敗血症的研究報告,分析2009至2018年的10年間本港公立醫院逾1300萬住院病例,指出敗血症發病率每年增2.8%,而死亡率每年增1.9%。在2018年,每10萬人有759人患敗血症,當中有156人死亡。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插喉供氧、手術等治療都有可能使細菌更易侵襲身體,增加感染風險。(ake1150sb@iStockphoto)

老化+治療風險 敗血症年增2.8%

負責研究的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指,本地發病率上升有幾個原因。人口老化下長期病患增加,他們免疫系統較弱,容易受感染,演變成敗血症的風險亦會隨之增加。醫療進步亦是因素之一,病人可接受的治療更多,如插喉供氧、手術等,這些治療都有可能使細菌更易侵襲身體,增加感染風險。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細菌愈見「惡毒」 勿濫用抗生素

急症科專科醫生嚴建明亦指,現今的細菌愈來愈「惡毒」,「20年前沒有看到這麼多抗藥性細菌,但現在卻很常會遇到,所以醫生經常提醒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細菌會逐漸演變出抗藥性,一旦感染,普通抗生素就會失去效用」。儘管現今藥物治療成效不斷進步,但細菌變異速度亦很快。「研發抗生素或其他藥物需要做許多臨牀檢查及測試,才能通過藥檢去到實際應用,大部分都需要10至20年時間。但一種細菌短短2、3年,甚至幾季已經可以出現不同的抗藥性。」

文:陳真紀、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www.afterroberto.com/%e8%81%b2%e5%b8%b6%e7%99%bc%e7%82%8e%e3%80%81%e7%99%b1%e7%98%93%e3%80%81%e7%b5%90%e7%af%80%e3%80%81%e7%98%9c%e8%82%894%e7%a8%ae%e5%b8%b8%e8%a6%8b%e7%97%85%e8%ae%8a-%e5%8f%af%e8%87%b4%e8%81%b2%e9%9f%b3/ Tue, 28 Nov 2023 06:30: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412

【明報專訊】飲水進食時經常「落錯格」、「濁親」;說話時即使「擘大喉嚨」依然陰聲細氣,甚至失聲。進食跟發聲問題看似沒關連,實際上可能源於同一原因,就是聲帶生病了。神經線受損可引致聲帶癱瘓,無法正常閉合。單側聲帶癱瘓,會導致聲音沙啞、無力、漏風;若兩側完全癱瘓,則會導致失聲,甚至呼吸困難。由於聲帶無法完全閉合,吃喝時水或食物碎屑可能會從聲帶的間隙中落入氣管,引發咳嗽,甚至吸入性肺炎。(編按:除了聲帶癱瘓,常見聲帶病變也包括感染發炎、結節、瘜肉等。)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聲帶癱瘓–神經線受損引致聲帶癱瘓,無法正常閉合,令聲音聽來無力、沙啞。(設計圖片,Phira Phonruewiangphing、Aldona@iStockphoto)

聲帶4種常見病變:發炎、癱瘓、結節、瘜肉成因和徵狀 致聲音沙啞失聲

聲帶是位於氣管入口兩條肌肉組織。說話時,它們閉合在一起並振動,從而發出聲音。其餘時間則保持開放並呈放鬆狀態,以便暢順呼吸。
聲帶閉合受中樞神經、迷走神經和喉返神經支配,除了聲帶癱瘓,常見聲帶病變也包括感染發炎、結節、瘜肉等。

聲帶發炎

成因:分急、慢性發炎兩種。急性是指聲帶受病毒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導致聲帶水腫或受損;慢性主因長期錯誤發聲。此外,胃食道返流及胃炎也是慢性喉炎的成因
徵狀:聲音沙啞低沉,甚至失聲

聲帶結節

成因:長期用聲過度或發聲錯誤,引致慢性聲帶發炎,若不作適當治療和改善發聲,聲帶會形成結節(生繭)

徵狀:聲音沙啞低沉、咽喉腫脹感、發聲疲勞等

瘜肉

成因:長期用聲過度或發聲錯誤,或在聲帶受損期間大聲叫喊,導致聲帶的微絲血管破裂滲血,形成血腫,久而久之形成瘜肉

徵狀:聲音沙啞低沉

聲帶癱瘓:單側癱瘓聲沙 兩側癱瘓易嗆噎

成因:喉部外傷、腦中風、病毒感染、腫瘤,或喉部手術後併發症等

徵狀:聲音沙啞、虛弱、漏風,甚至呼吸困難

聲帶為何會癱瘓?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鄧志豪解釋:「聲帶受迷走神經支配,分左右兩邊。迷走神經在喉部以下分出喉返神經,其中一邊的喉返神經繞過鎖骨,然後折返;而另一邊的喉返神經則繞過鎖骨,繼續向下至胸、肺,然後折返喉部。一旦喉返神經受損,可導致聲帶癱瘓,無法閉合自如。」喉返神經可因手術、意外創傷、感染及癌症等受損。

鄧志豪以一對門來形容聲帶,「這對門在我們呼吸時打開,發聲時閉上,若只有一隻門能關上,說話就會漏風,令聲音聽來無力、沙啞;若兩隻門都無法關閉,除影響發聲外,嚴重更會因喉部無遮無掩,進食時容易有食物碎屑『落錯格』,造成吸入性肺炎」。


相關閲讀:【耳鼻喉問題】 長期喉嚨不適、說話走音? 認清聲線障礙問題 言語治療師教你 保護聲帶 10個DOs and DON’Ts


聲帶功能:發聲、保護氣管 防食物唾液致嗆噎

聲帶功能不單止發聲,還可以保護氣管,防止食物、飲料或唾液進入氣管導致嗆噎。鄧志豪指出,咽喉在進食時有一套自然安全機制,食物在喉嚨會引起吞嚥反射,咽部肌肉會自動收緊,會厭將氣管關閉,並會暫停呼吸,以防止食物或飲料進入氣管。若食物誤入氣管,身體會自然地引起咳嗽來咳出食物。「不過,若聲帶無法正常閉合,當吞嚥反射機制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食物落錯格的情况。常見如中風病人,因咽喉功能不協調,進食時食物容易落錯格,導致吸入性肺炎,嚴重更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喉頸部手術常見後遺症

聲帶癱瘓是喉頸部手術常見後遺症,鄧志豪解釋:「頸部或上胸部附近手術都有可能令喉返神經受損,包括甲狀腺、胸腔血管、胃食道等部位手術。當中以甲狀腺手術最為常見,手術中可能會拉扯甚至切斷喉返神經,造成永久損傷;此外,手術儀器釋出的熱能亦可能傷及喉返神經。」

甲狀腺位於前頸喉部,接近氣管與食道,也接近喉返神經,是甲狀腺手術中較容易受傷的部位,亦是該手術已知風險之一。一般而言,若喉返神經只因拉扯或壓迫而受損,經適當治療後大都能夠痊癒,復元時間視乎喉返神經受損程度及患者體質,由數月至數年不等。「若神經線被切斷,則會造成永久損傷,聲帶功能或無法復元。」

注射填充物 調整聲帶形狀位置

診斷方面,醫生通常透過內窺鏡檢查或電腦掃描找出病因。一般情况下,聲帶癱瘓會在數月內自行康復,但如果情况持續,就需要採用藥物注射治療或手術干預。鄧志豪提醒:「急性聲帶癱瘓,例如喉返神經受病毒感染,聲帶功能有可能在數小時內急速轉差,不過由於徵狀明顯,病人一般都會適時求醫;相反,若屬慢性聲帶癱瘓,例如喉返神經受腫瘤壓迫而影響聲帶功能,徵狀可能要在數天以至一兩星期內才逐步顯現。因此,若發現聲音沙啞、漏風持續兩星期仍沒有好轉,就應盡快求醫。」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及早求醫–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多採用咽喉內窺鏡初步檢查聲帶,若有懷疑,會進一步以電腦掃描檢查。(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找出聲帶癱瘓病因後,醫生會視乎情况,決定是否用藥物或手術治療。以單側聲帶癱瘓為例,常見治療方法包括在癱瘓聲帶注射具有填充作用的透明質酸,以調整聲帶形狀和位置,鄧志豪解釋:「目的是加闊聲帶,即使只有另一側聲帶可以郁動,也能『關上門』,有效改善病人說話音色和吞嚥功能。治療好處是效果即時,但由於透明質酸會隨時間被身體吸收,因此病人需每隔3至4個月接受注射1次。此外,亦可選擇在聲帶植入永久物料,例如矽膠。不過相對而言,病人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和見效。」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鄧志豪(受訪者提供)

術後言語治療 改善聲線

耳鼻喉科治療以外,言語治療亦經常用作聲帶癱瘓術後輔助治療。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及言語治療科副主管、言語治療師羅家東表示:「聲帶癱瘓病人確診後,如有需要會獲轉介接受言語治療,治療模式和所需時間會因應治療原因、目標而調整。一般而言,療程為期3至6個月,包含約8節、每節約45分鐘至1小時的發聲訓練。而訓練的目標亦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讓病人練習掌握如何正確發聲,而第二階段是加強病人聲帶的閉合程度,令聲線變得較為厚實和減少漏風。」(見「發聲訓練」)

羅家東指出:「除了因喉返神經受損而引起的聲帶癱瘓外,亦有很多人因長期錯誤發聲而導致功能性聲線障礙,即是因長期用聲過度或發聲錯誤,導致喉部肌肉緊張,影響聲線,這些情况亦可透過言語治療改善。只要堅持練習,發聲功能必能提升,而且實行並不困難,隨時隨地都可練習。」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羅家東(受訪者提供)

發聲訓練:正確發聲 保護聲帶

聲帶受損人士,訓練正確發聲,保護聲帶,增加聲帶閉合度。

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聲音沙啞是工作上需要大量用聲的常見職業病,例如:教師、服務員、歌手等,聲帶在長期過度使用或誤用下,會因過度摩擦而形成聲帶結節。(Casarsa@iStockphoto)

共鳴發聲練習

用鼻腔哼出「M」音單字,例如貓、媽,先從單音開始練習,然後逐漸哼出短句等。這項練習的原理是透過共鳴哼音,用最細小力度去引發聲帶閉合,訓練聲帶閉合。說話改用共鳴腔,則可減輕喉嚨肌肉負荷,同時保護聲帶。

半阻聲線練習

含着飲管噴水,發出「嗚嗚」或「bu bu」聲,令聲帶在發聲時較為放鬆,而且拍動幅度較細,既可增強聲帶閉合度,同時又可減少對聲帶的衝擊和壓力。

文:葉凱欣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5%ad%94%e7%b9%81%e6%af%85%e7%ac%ac%e4%ba%94%e6%b3%a2%e5%85%a9%e9%a1%9e%e9%ab%98%e5%8d%b1%e7%be%a4%e7%b5%84%e6%9f%93%e7%96%ab%e5%be%8c%e9%ab%94%e5%85%a7%e7%97%85%e6%af%92%e9%9b%a3%e6%b8%85%e9%99%a4/ Tue, 28 Mar 2023 04:20: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88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感染在港已演變成風土病,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提到,第五波疫情起發現曾接受器官移植病人、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染疫後較難清除體內病毒,估計佔整體感染人數約5%,日後或需較集中照顧相關病人。他亦估計新冠疫情6、7月或輕微反彈。他另倡議在港、九及新界3區各設傳染病中心,提供負壓病牀及較佳的實驗室設施,以防疫情再次爆發。另外,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建議政府可為長者優先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及加大疫苗資助計畫金額,使長者可毋須支付額外費用亦可選擇更適合他們的疫苗。


相關閲讀:【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孔繁毅:曾接受器官移植、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難清毒 炎症持續或需集中照顧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曾祈殷(左)呼籲公眾於疫後勿掉以輕心,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李輝(右)建議政府優化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引入對長者較好的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孔繁毅提到,第五波疫情起發現曾接受器官移植病人、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染疫後較難清除體內病毒,估計佔整體感染人數約5%,日後或需較集中照顧相關病人。他補充,相關患者炎症會持續一段時間,多數須處方3至4周類固醇,痊癒率達七至八成,港大正蒐集相關數據展開研究。


孔繁毅料疫情6、7月輕微反彈 倡設傳染病中心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孔繁毅接受港台專訪稱,第五波疫情結束後6個月,部分患者體內抗體或已降至低水平,料年中疫情或輕微反彈,但料大部分個案病徵輕微。他倡議在港、九及新界設傳染病中心,各提供300至500張負壓病牀、增設實驗室設施,另大幅增加內科病牀及醫護人手等,以防再爆疫。

醫管局回覆本報時,未有正面回應會否考慮增設傳染病中心;發言人稱局方在SARS疫情已提升防治大型事故及傳染病能力,包括各聯網已設感染控制組,安排前線醫護的感染控制培訓等,而去年6月亦成立「緊急應變指揮中心」,加強對外協調和聯繫工作。醫衛局則稱,政府會持續總結經驗,將已優化和有效的方案常規化。(明報記者)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研究指新冠與甲型流感雙重夾擊 死亡率高6倍

另外,本港經歷3年新冠疫情後終復常,縱觀過往經驗,有安老院舍代表指剛過去冬季,院舍面對新冠及流感高峰期雙重夾擊,長者與員工面對歷來最艱鉅時刻。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呼籲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則建議政府優化院舍防疫注射計劃,考慮採購對長者保護力更好的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本港每次有傳染病爆發時,院舍總是首當其衝。曾祈殷表示院舍長者較多患有長期疾病及缺乏自理能力,以過往流感高峰期為例,院舍爆發情況亦會較嚴重,長者送院率較其他高風險群組高。新冠病毒尚未完全消失,若同時感染流感病毒,情況令人擔憂。本港及外國都有研究顯示,新冠與甲型流感雙重感染,兩種病毒互相干擾,壓抑免疫系統,增加病毒破壞力,令患者病情更嚴重,死亡率甚至高6倍。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加強保護

目前已有3款不同技術的流感疫苗已在港註冊使用,包括滅活流感疫苗、減活流感疫苗及重組流感疫苗,各款疫苗生產技術有異,當中最常見的滅活流感疫苗及重組流感疫苗,均適用於包括院友在內的長者。美國CDC及英國JCVI等衛生部門亦建議65歲以上長者應優先接種高劑量四價流感滅活疫苗、四價佐劑疫苗或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為提高長者健康保障,曾祈殷建議政府可利用科學數據為基礎,為長者優先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及加大疫苗資助計畫金額,使長者可毋須支付額外費用亦可選擇更適合他們的疫苗。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www.afterroberto.com/sars%e5%8f%8a%e6%96%b0%e5%86%a0%e5%ba%b7%e5%be%a9%e8%80%85%e4%bb%8d%e6%9c%aa%e8%b5%b0%e5%87%ba%e8%ba%ab%e5%bf%83%e5%89%b5%e5%82%b7-%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7%94%9f%e5%86%80%e8%a9%95/ Tue, 21 Mar 2023 08:16: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21 【明報專訊】廿年前,2003年2月SARS無聲滲入香港,短短數月無情地帶走了299人的生命,先後共1755人染疫,當中包括當時47歲的救護員何錦華。廿年後的春天,SARS康復者疫症記憶和恐懼猶未退去之際,港人在路途上已再走過另一場歷時逾3年的新冠疫情。任憑年月過去,如何走出身心陰霾,對於一眾SARS康復者仍是終生課題,依然並肩同行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寄望社會毋忘這群SARS康復者外,也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康復者: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病毒 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篤信佛教的SARS康復者何錦華(圖)受訪時,穿上禮佛時所穿的「海青」,說SARS為他帶來身心創傷,除了間中向心理學家求醫外,為免家人過憂,他最終都是要靠自己走下去,亦有感宗教為他帶來更多力量。(鄧宗弘攝)

事隔17年,冠狀病毒在2020年重臨香港,喚醒何錦華心底一隅的恐懼,「未中(新冠)之前好驚,不知道究竟中咗會點,會不會好似SARS咁要插喉、入ICU(深切治療部)呢?」。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他除了發現後者病徵較輕微,也意會到原來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染SARS謝婉雯曾主診 聞死訊晴天霹靂

現年67歲的何錦華,2003年3月與妻子赴京旅遊,被團友傳染SARS,回港後入住屯門醫院隔離20日。留醫日子至今烙印腦海,他仍記得躺臥病牀時,耳邊傳來同房病人的嘆息聲、醫療儀器發出時而尖銳的警號,有感死神就在窗外凝視自己。

因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不足,主動請纓轉到SARS病房的謝婉雯醫生,一度為何錦華的主治醫生,當他從醫院廣播得悉謝醫生染疫的瞬間,不禁晴天霹靂,「如果連醫我的人都病了,咁我點算?」

焦慮抑鬱纏繞 需看心理醫生

後來謝醫生病逝,何錦華活了下來,惟出院後要與身心後遺症搏鬥。那時看到消瘦近20磅的身驅,又深怕家人被傳染,令他飽受失眠困擾,一度想輕生遠離憂愁,多年來因焦慮、抑鬱須斷斷續續向心理學家求醫。

何錦華康復後有感心肺功能比一般人差,17年後再遇新型冠狀病毒疫症,喚醒他的恐懼。他說新冠初期未有疫苗或特效藥,對染疫病死率一無所知,擔心染疫後將重現聞氧氣的情景,名人或年輕人感染後死亡的消息、接二連三的疫情新聞令他應接不暇,一度失眠。

奈何疫下他一直求診的心理學家一度暫停診症,為免家人憂心,他選擇獨自處理不安情緒,避開悲情新聞,刻意減少外出,入升降機也與人保持距離,惟最終去年7月疫情放緩時與家人到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時染疫。


相關閲讀:【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新冠如發燒感冒 過憂帶來情緒問題

曾為新冠惴惴不安的何錦華,染疫後僅現「幾聲咳」及骨痛,形容新冠猶如發燒感冒,笑言過憂反為自己帶來情緒問題。為免傳染同住孫女,他申請入住竹篙灣隔離營;相比昔日SARS病房,他說「糟糕灣」不再有危重病人氣喘聲,亦不再擔心傳染醫護,形容獨自隔離的經歷「好似好過一點」。

歲月如梭,SARS襲港已時隔廿年,同為香港沙士互助會理事的何錦華表示,療癒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為一眾康復者的畢生課題。記者於某個陽光普照的中午與他做訪問,就在對話結束之際,他淡然嘆道,重談SARS經歷恍如將他帶回2003年,當晚對他來說將是另一個無眠的晚上。

精神科醫生同行 冀社會毋忘康復者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圖)曾在聯合醫院跟進逾百名SARS康復者。「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楊柏賢攝)

2003年的春天,一場SARS疫症匆匆走過,卻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傷痛。現時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那時任職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曾陪伴百多名SARS康復者走過難關。離開公立醫院後,即使換了身分,他與不少康復者都成了朋友,多年來繼續分享喜與悲,也見證新冠疫情再次觸碰到他們的傷口。轉眼廿年過去,他嘆道許多港人漸漸淡忘SARS,「都好的,慢慢淡忘,將件事放低」,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一群SARS康復者。

本身是香港沙士互助會榮譽顧問的麥永接,離開公院後仍定期於周年晚宴和活動與「沙士友」共聚互相支持,談談往事與近况。他昔日跟進的康復者,不少成為了朋友,有女康復者至今仍受骨枯影響。新冠爆疫初期,他再收到她的短訊提醒做好防護。

勾起康復者恐懼 新冠不敢出門

「創傷後遺就好像一道傷疤,一直存在,會隨時間慢慢變淡,但有時觸碰到仍會痛」,麥永接說當年不少SARS康復者患上創傷後遺症,3年前新冠疫情來襲,也再次勾起許多康復者的SARS回憶,部分人甚至出現「回閃」,爆疫初期選擇不外出、常洗手、逃避看電視和新聞。

倡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SARS短短3個月,新冠卻演變成大流行,歷時逾3年,但麥永接說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如其名般,疫情來得急且嚴重,病毒和治療方法不明,社會「無望無助」,有感對病人的衝擊和創傷更深。不過,他認為新冠疫情更漫長,經歷社交距離措施、停課、經濟重創,對各階層的精神健康影響較廣闊,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麥永接說SARS康復者除了提醒他健康與家人才最重要,他們的傷痛經歷正正提醒社會以至世界,處理疫症時不能只顧及病人的身體健康,也要兼顧精神健康。過了廿個春天,該忘掉還是記起SARS一役?麥永接說如非必要,許多康復者都不願重提舊事。他記得有一年曾在沙士互助會晚宴高唱《Try to remember》憑歌寄意,「不用經常提起(SARS),但如果okay,都可以嘗試記得,希望有天想起時再無咩影響情緒就最好了」。

]]>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7%85%e6%af%92%e5%99%b4%e5%8a%91%e2%89%a0%e5%99%b4%e9%bc%bb%e5%bc%8f%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8%a7%a3%e6%a7%8b%e5%99%b4%e5%8a%91%e6%88%90%e5%88%86%e8%83%bd%e5%90%a6%e9%98%b2/ Mon, 09 Jan 2023 10:0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19 【明報專訊】科學家正研究使用鼻腔和口腔噴霧劑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市面上亦有類似噴劑出售,主要成分有一氧化氮、卡拉膠、結冷膠、紫錐花等,價錢由幾十至幾百元不等,有的更標榜是「隱形口罩」。會否成為新的防疫武器?出外用餐或做運動時除下口罩,噴一噴鼻能否預防感染?抑或只是虛假安全感?坊間出售各款抗病毒噴劑,絕不等同噴鼻劑型新冠疫苗,兩者在原理或預期效果究竟有何不同?若用噴鼻產品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除口罩時想「保險一點」,有哪5大注意事項呢?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設計圖片,Cristian Storto Fotografia@iStockphoto)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抗病毒噴劑防感染效果有待研究 不等同噴鼻式新冠疫苗

◆一氧化氮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鼻腔和口腔噴霧劑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包括一氧化氮噴鼻劑,正針對預防新冠感染作第三期臨牀研究。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雖然一氧化氮可能是以抑制SARS病毒相同方式來抑制新冠病毒,但針對新冠病毒的確切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臨牀研究尚未完成,產品效果有待確認。

另有研究顯示,新冠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和生物利用度低,外來補充一氧化氮或有助預防或治療新冠感染;吸入式一氧化氮(iNO)在新冠治療方面有大量研究,惟安全且有效的劑量尚不清楚。林永和留意到,一氧化氮與新冠相關研究多數是針對治療,例如將一氧化氮與抗病毒藥物結合使用,作為治療新冠的潛在選擇;能否應用於預防新冠感染,值得商榷。


◆紫錐花

有口腔噴劑成分含紫錐花提取物,產品指紫錐花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林引述,有研究指以茶袋冲泡紫錐花可改善感冒病徵;另有研究顯示紫錐花錠劑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然而,目前沒有關於紫錐花在預防新冠感染研究或臨牀確鑿數據,究竟紫錐花可否作為新冠病毒預防劑、治療輔助劑和高危人群免疫增強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林提醒,某物質的研究成效可能僅針對口服效用,研究結果不能應用在其他劑型,如某成分口服膠囊有用,但不代表噴劑有相同效果。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口罩防護——口罩有源頭控制功能,旅行時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戴口罩。(設計圖片,Tomwang@iStockphoto)

◆其他成分

有噴鼻劑使用卡拉膠(carrageenan),聲稱有科學認證能抑制新冠病毒,產品列明獲「美國FDA產品認證」。然而,能抑制病毒,與有效預防感染或減輕病情,未必有關連。另一方面,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醫療廠商需要對產品註冊(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和產品列名(device listing),但不代表美國FDA認可該產品能達到其聲稱效果。

卡拉膠、木糖醇、羥丙甲纖維素都是鼻腔和口腔噴霧劑常見成分,有研究測試這些成分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體外實驗結果不足以反映臨牀效用。要證明噴劑有效,首先要在試管測試能否阻截病毒感染細胞,再做動物實驗,最後是臨牀研究。目前,部分噴劑有做動物實驗,有些未進入臨牀階段或進展緩慢。

加上預防性藥物臨牀研究有其困難之處,由於每100人至1000人才有1個傳播者,需要大量群組作預防性研究,變相要投入相當大的資源,令研發工作增添困難。再者,要廣泛使用於人群,噴劑安全考慮特別高,尤其是吸入性產品或藥物,必須經認可的臨牀研究才可廣泛使用,目前看來仍需一段時間。


鼻水帶走成分 難長期附黏膜

另外,噴劑本身有一定局限。「愈來愈多證據發現,新冠病毒很多時透過微細的氣溶膠在空氣傳播,感染範圍除了鼻、眼、口黏膜之外,亦可能感染整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氣泡,總表面面積達100平方米,等於千幾呎豪宅的大小!」梁子超表示,純粹只覆蓋鼻黏膜的噴劑,未必能完全阻截病毒入侵身體。

梁又指出,即使噴劑能全面覆蓋感染位置,亦要確保有效成分能持續停留才可發揮作用。由於呼吸道有自我清潔功能,內裏的絨毛和分泌物將外來物排出體外,使噴劑難以長期附在呼吸道黏膜上。

林永和同樣指出,帶有病毒飛沫可接觸眼、口、鼻黏膜,噴劑存在防護漏洞,呼吸、流鼻水會帶走噴鼻劑成分,未必能長時間待在鼻腔,達到預防效果。加上,未知產品是否防水,未必適合游泳時使用。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林永和(資料圖片)

戴口罩最穩妥防護 可源頭控制

「雖然現時的產品功效成疑,但相關研究值得支持,或者將來真的能幫助疫情。」林永和認為,恰當佩戴口罩是最穩妥的防護,未必需要額外使用噴劑,「去旅行或需要除罩的時候如做運動、用餐,使用這些噴劑當輔助是個人選擇,但有可能過猶不及,譬如對成分過敏、無妥善戴口罩、對防疫措施鬆懈。」出外旅行需了解當地疫情風險,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戴口罩。

美國FDA早前向一些銷售聲稱可以預防、治療、減輕、診斷或治癒新冠產品的公司發出警告信,指可能會導致公眾產生虛假安全感和錯誤印象,以為不需要嚴格遵守社交距離和良好衛生習慣等。梁子超最後提醒,噴鼻劑的作用有別於口罩。口罩不但提供個人保護,還有源頭控制功能,若所有人都戴口罩,即使口罩只有八成保護力,亦能將整體感染風險減低96%。他認為視乎冬天過後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會否廣泛流行,待今年春天才考慮放寬口罩令較合適。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梁子超(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合作研發噴鼻式疫苗 袁國勇:有效對抗Omicron 保護率有多少? (附與科興及復必泰針劑疫苗比較)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選購注意:噴劑須有嚴謹研究 不宜外地買

噴鼻產品尚在研究中,技術仍未成熟,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現階段不應依賴這類產品作防疫用途;至於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吹奏樂器除罩時想「保險一點」噴一噴,最重要是「do no harm」,使用後沒有不適。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除罩「保險」——抗病毒噴劑技術尚未成熟,不應單靠噴鼻作防疫用途,但做運動除口罩時想「保險一點」,作為輔助工具純屬個人選擇。(設計圖片,allensima@iStockphoto)

注意事項

‧留意有否全面科學實證和臨牀研究支持

‧研究有否涉及贊助商的利益衝突,如有藥廠資助,分析研究結果時應更加小心

‧參與研究人數(樣本數量)是否足夠

‧衛生防護中心有否認可相關產品作預防新冠或建議使用,市民可瀏覽衛生防護中心或同心抗疫網站

‧不建議在外地購買抗病毒產品,因為消費者未必看懂產品標籤,亦未能了解產品有否研究支持、內容是否可信等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5%be%8c%e9%81%ba%e7%97%87-74%e7%a2%ba%e8%a8%ba%e8%80%8530%e5%a4%a9%e5%be%8c%e5%a7%8b%e6%81%a2%e5%be%a9%e5%97%85%e8%a6%ba-%e5%a5%b3%e6%80%a7%e8%bc%83%e9%9b%a3%e6%81%a2%e5%be%a9/ Fri, 29 Jul 2022 06:56: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915 【明報專訊】由新加坡、美國、英國及波蘭學者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推算全球新冠確診個案中有約5%(約2700萬人)染疫後6個月味覺與嗅覺仍有問題。研究亦指女性較易受影響。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

18項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嗅覺

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90天後升至90%,至於在相同時間恢復味覺的比率則是近79%和約90%。學者亦利用模型推算有多少人在染疫後出現味覺和嗅覺改變問題並持續最少6個月,估計有5.6%患者會有嗅覺障礙,4.4%人味覺有變。

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而染疫初期嗅覺受損嚴重者及有鼻塞的患者,亦較難恢復嗅覺;一名女性患者向研究員表示,她在初次感染後27個月仍未恢復嗅覺。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一旦感染新冠後,會出現哪些後遺症呢?(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有個案疫後27月未恢復嗅覺

由於學者分析的研究報告質素參差,數據亦依賴患者自行提供,因此研究人員承認可能「高估」了人們康復情况。研究作者之一、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喉及頭頸外科主任杜松大(Song Tar Toh)指出,過去研究都發現客觀氣味測試較自行報告可發現更多嗅覺受損的人,因此實際受影響人數或遠高於估計。研究報告周三(27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衛報/NBC新聞)

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取進展 倘成功 可預防新冠、感冒

另外,英國科學家的冠狀病毒通用疫苗(universal coronavirus vaccine)研發取得「良好」進展,指出疫苗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的S2次單位,若研發成功,將可預防感染各種新冠病毒變異株以至普通感冒病毒。

冠狀病毒的棘突蛋白由S1及S2兩個次單位(subunit)組成,分別位於較表面和較深入位置。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員在周三(27日)刊登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報告指出,他們研究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2次單位的抗體是否亦可中和其他冠狀病毒。研究員為實驗鼠注射「Sars-CoV-2 S2」疫苗後,實驗鼠體內產生的抗體能對抗多種動物及人類冠狀病毒,包括可引致感冒的冠狀病毒HCoV-OC43、新冠原始病毒株和D614G、Alpha、Beta、Delta、Omicron等新冠變異株,以及兩種蝙蝠冠狀病毒。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針對棘突蛋白「S2次單位」取突破

研究員稱,研發一種能夠預防多種冠狀病毒的疫苗是一大挑戰,因這病毒家族有多個關鍵差異、經常出現突變,導致人們產生的保護能力不足以預防再感染,因此人們會重複患感冒,及可能多次感染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有科學家指出,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必須能夠觸發可辨認並中和一系列冠狀病毒的抗體,以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並自我複製。

研究員指出,以棘突蛋白S2次單位為研發疫苗基礎一直被忽視。報告其中一名作者Kevin Ng指出,對研發泛冠狀病毒疫苗而言,棘突蛋白S2次單位是「頗有希望」的目標,因為比起棘突蛋白S1次單位,不同冠狀病毒之間的棘突蛋白S2次單位更相似;由於S2次單位受突變影響較少,因此針對這部份的疫苗應更有效。

(衛報)

(新冠疫情)

]]>
【快測】快速測試覆檢25%屬陰性或拒交樣本 即日起快測陽性呈報須核酸檢測 //www.afterroberto.com/%e5%bf%ab%e6%b8%ac%e8%a6%86%e6%aa%a225%e5%b1%ac%e9%99%b0%e6%80%a7%e6%88%96%e6%8b%92%e4%ba%a4%e6%a8%a3%e6%9c%ac-%e5%8d%b3%e6%97%a5%e8%b5%b7%e5%bf%ab%e6%b8%ac%e9%99%bd%e6%80%a7%e5%91%88%e5%a0%b1/ Tue, 07 Jun 2022 06:46: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166 【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公布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覆檢結果,其中在6月3日的300宗個案中,有75宗、即25%屬陰性或拒交樣本,非陽性比率為在已公布的5日中最高。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6日)表示,現時網上呈報個案均會覆檢,當局會先發信息給市民,市民需留意信息,負責的合約承辦商會致電市民,並在門口留下樣本瓶,待個案取樣後收回。若結果陰性,將刪除個案,故意呈報虛假信息可被罰款及監禁。針對最近快測陽性經覆檢後為陰性的個案個案愈來愈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7日)提到,衛生防護中心即日起將會要求快測陽性經核酸覆檢陽性後才視為確診,以免影響確診數字。

(衛生防護中心短片截圖)
(衛生防護中心短片截圖)

 

相關文章:【全民快測】快速檢測採樣9點要注意 呈陽性怎辦?隔離期怎樣計算?染疫者5個問題你要知(附短片,更新4月7日)

 

25%快測覆檢屬陰性或拒交樣本 即日起所有快測陽性呈報個案須核酸覆檢

最近出現快測陽性呈報個案經覆檢後為陰性的個案愈來愈多,林鄭月娥提到,衛生防護中心即日起將會要求快測陽性經核酸覆檢陽性後才視為確診,以免影響確診數字。

張竹君表示,6月3日的快測陽性個案應為6月2日呈報,全部獲安排做核酸檢測,當中只有225宗為陽性個案,其他個案屬陰性或拒絕繳交樣本作測試,指近日拒交樣本個案似乎有所增加,部分人可能聽不到電話或未知有人敲門,有可能該人並非陽性個案,或在早前已染疫、近日希望申報,這些個案均會被刪除,涉事市民不可使用相關隔離令。

 

張竹君:覆檢安排先發信息、上門留樣本瓶、取樣後收回

張竹君提醒市民,所有網上呈報都會安排覆檢,當局會發信息給市民,市民需留意信息,負責的合約承辦商會致電市民,並在門口留下樣本瓶,待個案取樣後收回。
她強調,若認為市民故意欺騙或呈報虛假信息,或屬刑事罪行,可被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有需要當局會轉介警方跟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港大繁殖率達1.4843

林鄭月娥表示,由於目前疫情發展「未睇得通透」,亦難以斷定有新一波疫情,故現行的外防輸入及本地社交距離措施將維持至本月30日。她表示,昨日確診數字上升至超過500,而其他監測疫情指標,包括污水樣本、病毒繁殖率及學校呈報個案都有上升。

疫情指標之一、港大的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近日有上升,5月29日數值達1.4843,張竹君指該數值是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呈報的數字,在快測陽性呈報中或有誤差,部分可能並非感染個案,故有可能令港大數值偏高,中心會同時留意污水檢測等指標。

 

(新冠疫情)

]]>
【精神健康】港大研究: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較去年升一倍 港自殺風險月內攀升觸及極高風險警戒水平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5%a4%a7%e7%a0%94%e7%a9%b665%e6%ad%b2%e6%88%96%e4%bb%a5%e4%b8%8a%e9%95%b7%e8%80%85%e8%87%aa%e6%ae%ba%e5%80%8b%e6%a1%88%e8%bc%83%e5%8e%bb%e5%b9%b4%e5%8d%87%e4%b8%80%e5%80%8d-%e6%b8%af/ Wed, 30 Mar 2022 1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125 【明報專訊】港大研發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分析發現,本港自殺個案由2月22日低位攀升,3月20日觸及黑色極高風險警戒水平,是系統設置兩年以來首次,於3月23日達兩年高峰,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日有4人自殺。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為各年齡層之最,較去年同期升一倍。他提到,2003年SARS爆發,本港自殺率為歷年新高,一年內每10萬人有18.6人自殺,數字於翌年回落,認為SARS後港人懂得處理疫下情緒。他建議政府重啟康文設施讓長者使用以紓緩負面情緒,在防疫與優質生活間取得平衡。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稱,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長者易感孤單和感覺被遺棄,鼓勵市民關懷長者。

【精神健康】港大研究: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較去年升一倍 港自殺風險月內攀升觸及極高風險警戒水平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港大研究:本港自殺風險月內攀升 3月20日首達極高風險警戒水平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2020年研發系統,利用每日新聞報道等數據,計算本港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再將估值加上標準差值,得出過往7天自殺風險級別,黑、紅、黃3級分別代表極高風險、高風險及中風險水平。

系統發現,本港過去一年估計自殺個案為670宗,個案於2月22日處低位,之後攀升,3月20日觸及黑色極高風險警戒水平,是系統設置兩年以來首次,並於23日達至高峰,當日的「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為4.05,比全年平均數的1.8為高。葉兆輝表示,過去7天每日4人自殺的情况如持續,即一年會高達1300至1400人自殺,惟近兩日數字已稍回落,期望可持續下降。
葉兆輝續分析,3月22至28日共有21宗自殺新聞,8人為65歲或以上,是各年齡層之最,比去年同期升一倍。他稱長者屬高危自殺群,主因是經濟或身體疾病,當中或有受長期病困擾。他說,2月份是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市民焦慮,尤其長者依賴電台、電視和報紙接收資訊,每日得知確診及死亡數字,死者又集中於長者,令他們不安;而社交距離措施令長者難與他人見面,場所關閉令他們減少休閒活動,都會帶來負面情緒。他鼓勵市民多主動關心身邊人,尤其長者,並提供正確疫情信息。

葉兆輝建議政府盡快重啟康文及休閒設施,應在防疫與優質生活之間取平衡,如泳灘可於下午關閉,讓長者晨泳,以及准許跨家庭聚會,「訂立措施防疫重要,打針亦重要,但對長者關顧都重要,別讓老人覺得被遺棄」。

 

染疫老婦曾萌死念 求助怕麻煩別人

年逾七旬的黃伯夫婦近日確診新冠,黃伯患腦退化,需老妻照顧,染疫使他們感無助。黃太不懂上網,每當衛生署致電提醒她申報都感到焦慮。她說疫症後既不能出門,求人協助買餸又怕麻煩別人,「開門付錢不知會否傳染給人」,稱向人求助令她自覺很無用,與世隔絕下曾有自殺念頭,幸有義工致電慰問並提供協助,讓她得到安全感。

 

長者用熱線比例低 組織靠外展找個案

輔導服務生命熱線統計,2021至22年度處理來電數目按年升五成,今年首兩個月共處理2.2萬個來電,日均逾380個,當中長者來電只佔2.4%。執行總監吳志崑稱長者使用熱線比例低,故須靠外展服務找個案,過去一年共處理400宗長者個案。他指出,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長者易感孤單和產生被遺棄感而不得宣泄,故家人關懷十分重要。他建議開放社交康樂設施和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者增加社交機會,長者亦可尋新興趣,例如種花養魚,令自己更精神。

【精神健康】港大研究: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較去年升一倍 港自殺風險月內攀升觸及極高風險警戒水平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稱自殺趨勢與社會氣氛轉變有關

港大「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設置兩年,第五波疫情期間,系統錄得自殺宗數估值的一年低位和歷來高位,其中一年最低位於2月22日出現,高位則在3月23日出現。翻查疫情相關重要事件,期內確診數字持續上升,2月22日適逢政府宣布將推行全民強檢和延長社交距離措施,3月21日則宣布暫緩全民強檢和放寬措施。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向本報表示,不能說疫情或某項社交距離措施與自殺情况有直接關係,但社會會因而有憂傷和焦慮,從社會氣氛轉變能看到與自殺趨勢有關係。

2月22日新冠陽性檢測個案為6211宗,當日起個案持續上升,同月25日突破1萬宗。政府於2月22日亦宣布會推行全民強檢,以及延長社交距離措施至4月20日。港大預警系統數據顯示,當日是自殺估值低位轉升的轉捩點,當日錄得的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只有1.68,處一年低位,其後持續向上,至3月3日錄得2.82,攀至中風險水平,同日陽性檢測個案已達5.68萬宗,數字為第五波疫情最高。

3月23日的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同為4.05,達兩年高峰,最新已回落至3月28日的3.06。在3月21日,特首宣布暫緩推行全民強檢,以及自4月21日起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重開體育場所及圖書館、恢復晚市堂食至晚上10時等。

 

學者葉兆輝:SARS本港自殺率歷年新高 翌年回落

葉兆輝認為,疫情令整個社會氣氛彌漫憂傷和焦慮,重複確診及死亡數字上升的資訊令人不安,雖不能說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與自殺情况有直接關係,亦不能指某項措施直接導致自殺情况,但從整體社會氣氛轉變,能看到與自殺趨勢有關係,尤其疫情和措施對長者等弱勢社群有更大影響。他提到,2003年SARS爆發,本港自殺率為歷年新高,一年內每10萬人有18.6人自殺,數字於翌年回落,去年每10萬人則有12人自殺,認為SARS後港人懂得處理疫下情緒。

 

(新冠疫情)

明報記者

]]>
【新冠快測】9款未列認可名單快速測試包 全數印歐盟「CE」標記 15款未列歐盟通用名單(另附消委會認證名單搜尋器連結)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5%bf%ab%e6%b8%ac-9%e6%ac%be%e6%9c%aa%e5%88%97%e8%aa%8d%e5%8f%af%e5%90%8d%e5%96%ae%e5%bf%ab%e9%80%9f%e6%b8%ac%e8%a9%a6%e5%8c%85-%e5%85%a8%e6%95%b8%e5%8d%b0%e6%ad%90%e7%9b%9fce/ Wed, 09 Mar 2022 09:52: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755 【明報專訊】現時市民自行以快速檢測包結果呈陽便可屬陽性個案。本報近日循店舖、網購及政府網站,綜合38款市售或政府派發的快速抗原測試包資料,對比截至上周五相關機構認可產品名單,發現有9款產品不在政府接受的上述4份名單內。此外,全數產品包裝均印上歐盟「CE」標記,當中15款不在特區政府接受的歐洲名單之內。有專科醫生和快速檢測包生產商指出,若政府視快速檢測作為主要篩查工具,應盡早檢視市面產品成效及自行制定官方認可名單,並確保供應來源(見另稿)。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陽性患者出現流鼻水、頭痛、發燒發冷等病徵,證明病毒傳染性較無病徵患者高,故患者檢測陽性後第6至7日,需連續持續兩日陰性外,亦要留意是否仍有病徵。

 

明報記者:陳亦瀅 沈彥恒 羅霈潁 關玉婷

 

38款市售快速檢測包 9款未列認可名單 全數印歐盟「CE」標記

本報查詢衛生署會否整合名單資料供市民參考、會否監管市面快測產品,以及政府承認快速檢測結果會否設立準則,衛生署回覆時表示,政府網頁已提供數個相關機構認可產品,建議市民參照網頁資料購買;又稱會因應意見,優化網上資料。

政府接受已獲歐、美、內地及本港相關機構認可的快速抗原測試產品測試陽性結果,並列出4份產品名單供市民參考。本報蒐集市面有售的近40款快測產品資料,經核對發現有9款產品不在4份名單內。圖為市民昨在深水埗爭相購買快速檢測產品。(林靄怡攝)
政府接受已獲歐、美、內地及本港相關機構認可的快速抗原測試產品測試陽性結果,並列出4份產品名單供市民參考。本報蒐集市面有售的近40款快測產品資料,經核對發現有9款產品不在4份名單內。圖為市民昨在深水埗爭相購買快速檢測產品。(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快速測試呈陽性怎辦?隔離期怎樣計算?染疫者5個問題你要知(更新3月4日)

 

衛生署建議參照政府網頁購買

政府「同心抗疫」網站列出4份名單,分別為衛生署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已表列的2019冠狀病毒病快速抗原測試(下稱衛生署名單)、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新冠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產品名單(下稱藥監局名單)、歐盟2019冠狀病毒病快速抗原測試通用名單(下稱歐盟通用名單),以及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出有關認可緊急使用的抗原測試劑名單(下稱FDA名單)。其中衛生署名單只列出8款產品,歐盟通用名單則最長,超過50頁共約200款產品。

歐盟另設拒批名單,網站「COVID-19 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可搜尋產品或生產商名稱,查看有否CE標記或列入通用名單、產品靈敏度和準確度等資料。

 

妥析:無入歐洲市場 故未申入名單

本報記者對比38款政府派發或市面上有售的快測包,包裝或說明書全部印上CE標記。不過,獲CE標記不等於列入歐盟通用名單,有15款便屬此類,例如政府派發的妥析(Indicaid);妥析列入FDA和衛生署名單,但歐盟搜尋網站卻不見Indicaid或其生產商「Phas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Ltd」資料。該公司回覆稱,產品早於2020年獲歐盟CE自我聲明認證,惟產品集中協助香港抗疫,無意進入歐洲市場,故未申請加入清單,但為免引起大眾誤解,已向歐盟提出列入清單。

記者亦發現有9款快測包不在政府「接受」的4個認可機構名單內(見圖),當中4款未能在歐盟搜尋網站查詢其是否獲「CE」標記,包括「Wisdom(智測易)」、「H-Guard 」、「Astock」和「Aikang(愛康) 」。記者曾查詢上述9款快測包的生產商,其中Astock生產商溫州歐斯達康生物科技回覆稱,相關產品在荷蘭、德國均通過「CE認證」,產品亦符合歐盟通用名單的申請,現正申請歐盟自測白名單。

 

愛康:按歐盟法規 合上市要求即可銷售

愛康(Aikang)早前向傳媒指出,按歐盟法規Directive 98/79EC Annex III,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屬於「Others類別」,只需在歐盟國家備案,符合自我聲明上市要求,即可銷售,其產品已在德國進行了CE備案,符合自我聲明上市要求,在認可歐盟CE法規的區域銷售合法合規。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14間指定診所預約、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政府派發YHLO快測包 未列歐盟名單

政府派發、市面上較易買到的「YHLO Gline-2019-nCoV Ag」由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生產。歐盟搜尋網站顯示有兩款名字一樣採樣方式不同的產品,其中由特區政府派發的鼻腔拭子版本,網站顯示此款不在通用名單。翻查亞輝龍官網,中文版指鼻腔拭子版本位列歐盟通用名單;英文官網則列出一款可同時使用鼻腔拭子及鼻咽拭子的快測包,符合歐盟通用名單內資料。

亞輝龍回覆本報時稱,在港售賣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只有一款,產品名稱「GLINE-2019-nCoV Ag」,稱該產品專業使用版本在歐盟新冠檢測白名單(即歐盟通用名單)上。

【新冠快測】9款未列認可名單快速測試包 全數印歐盟「CE」標記 15款未列歐盟通用名單(另附消委會認證名單搜尋器連結)

 

CE標記不代表歐盟安全認證

現時流通市面的快測包絕大部分在包裝上印有歐盟「CE」標記,CE標記毋須經第三方獨立臨牀測試,僅由藥廠自行提供數據,故與產品質素未必有關。

參考歐盟網站,印有CE標記的產品可在歐洲經濟區內銷售,廠方有責任確保產品符合歐洲環境署對安全及健康等標準,廠方只需自行評核,提供技術文件及合格聲明,並於產品貼上網站上可自行下載的CE標記。歐盟網站告示說明,產品貼有CE標記不代表已獲歐盟或其他權威機構的安全認證,亦不代表產品原產地獲認證。

至於歐盟通用的抗原快速測試通用名單,產品必須印有CE標誌及於歐盟單一市場銷售外,歐盟亦會定期審視清單,必要時按獨立驗證研究更新。相關工作組由歐盟及其成員國專家組成,負責審查廠商提交的資料,考慮獨立研究的最新結果,再向歐盟健康安全委員會(Health Security Committee, HSC)提交更新清單建議。

 

梁子超:快測陽性患者第6至7日連續兩日陰性 需留意是否仍有病徵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形容,現時以快速抗原測試為主要篩查工具,是「冇辦法之中嘅辦法」,因為社區中傳播鏈處處,醫療系統只能集中處理高危個案,故市民必須密切留意病徵,完全單靠快速檢測篩查並不科學。他提醒,陽性患者出現流鼻水、頭痛、發燒發冷等病徵,證明病毒傳染性較無病徵患者高,故患者檢測陽性後第6至7日,需連續持續兩日陰性外,亦要留意是否仍有病徵。

現時坊間有售產品大部分由內地生產,梁子超相信大部分效果良好,故不會出現大量「假陰性」的防疫缺口。對於有市民擔心產品或出現「假陽性」,他解釋如產品能驗試出陽性結果,證明其敏感度特異性正常。

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招彥燾表示,使用CE標記只需自行申報,廠方自行提供數據毋須臨牀測試認證,令測試樣本或與官方和第三方獨立評核有偏差,廠方或容易「造數」。他解釋,廠方了解樣本性質,例如陰、陽性及病毒值等,撇除個人採樣步驟,故測試產品時的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相信,現時市面上產品普遍效果不俗,但認為政府在正式公布快速測試結果登記安排時,應同步公布官方認可產品名單。「回溯性」較高,變相為產品提供有利的測試數據。

 

有快測包同牌異名、同名異款 入認可名單否難斷定 YHLO兩款名同採樣方式異

另外,本報記者早前蒐羅在港有售或政府派發的合共38款快測產品資料,對比政府「同心抗疫」網站內4份認可名單產品,發現有部分品牌難以確定是否屬名單上同一款產品,例如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服務生產的「YHLO Gline-2019-nCov Ag」,便有兩款名字相同但採樣方式不同的快測包(見表)。

【新冠快測】9款未列認可名單快速測試包 全數印歐盟「CE」標記 15款未列歐盟通用名單(另附消委會認證名單搜尋器連結)

 

雅培腔咽採樣列入 港僅售鼻腔

政府派發的雅培(Abbott)「Panbio COVID-19 Antigen Self-Test」,在歐盟搜尋網站上輸入「Abbott」會出現11個結果,當中僅一個為快測包「Panbio COVID-19 Ag Rapid Test」,此款同時列在歐盟通用名單上,但未見「Panbio COVID-19 Antigen Self-Test」資料。翻查雅培官網,歐盟通用名單版本的採樣方式為鼻腔拭子及鼻咽拭子,亦註明是「僅供專業使用」,但港府派發的版本採樣方式只有鼻腔拭子。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便利妥」不見 生產商搜到

記者亦發現,不少品牌會與生產商合作生產快測包。以便利妥(Banitore)「SARS-CoV-2 Antigen Rapid Detection Kit」為例,歐盟搜尋網站及通用名單上都不見「Banitore」,但以生產商深圳市中科先見醫療科技名字搜尋,則出現產品名稱和採樣方式相同的檢測包。

此外,記者亦購得一款佛山市朗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佛山朗芯)生產的「SARS-CoV-2 Antigen Rapid Test Kit」口含式快測包,包裝上「Longsee」商標與廣東南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南芯)相同,但無論歐盟搜尋網站和4份認可名單上,都不見任何與佛山朗芯有關資料,亦未見該生產商官方網站。

朗芯不在名單 母公司在列

記者進一步在網上搜尋,發現去年中一篇內地報道訪問佛山朗芯行政總裁的內容,再翻查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其公司企業法人及股東之一為廣東南芯;根據廣東南芯官網,該公司商標與佛山南芯生產的快測包上所印相同,其生產的其中一款快測包亦屬口含式,歐盟搜尋網站則顯示,廣東南芯生產的3款快測包均不屬口含式,當中只有一款列入歐盟通用名單。

 

明報記者 陳亦瀅 羅霈潁

(新冠疫情)

 

消委會快速抗原測試包認證名單搜尋器連結

此外,消委會今(9日)推出一個涵蓋香港、內地、歐盟和美國的快速抗原測試包認可名單搜尋器,方便市民選擇測試包。

快速抗原測試包認證名單搜尋器

消委會推快測認證名單搜尋攻略短片

]]>
預防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來襲 醫生建議及早接種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9%a0%90%e9%98%b2%e6%b5%81%e6%84%9f%e5%8f%8a2019%e5%86%a0%e7%8b%80%e7%97%85%e6%af%92%e7%97%85%e4%be%86%e8%a5%b2-%e9%86%ab%e7%94%9f%e5%bb%ba%e8%ad%b0%e5%8f%8a%e6%97%a9%e6%8e%a5%e7%a8%ae%e7%96%ab/ Mon, 04 Oct 2021 08:39: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549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疼痛及全身疲倦等症狀,嚴重時有可能會引致支氣管炎、肺炎或腦病變等併發症,入院留醫,甚至死亡,所以千萬不要輕看流感。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為何要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可以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或接觸患者分泌物而傳播。50歲或以上人士、長者、兒童、孕婦、有長期健康問題人士、醫護人員等有較高風險患上嚴重流感,或將流感病毒傳播至其他高危人士。即使是健康人士,亦可能會患上嚴重流感。流感疫苗十分安全,亦可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因此建議大家及早接種。

流感病毒可以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或接觸患者分泌物而傳播。及早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衞生署網上圖片)
流感病毒可以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或接觸患者分泌物而傳播。及早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衞生署網上圖片)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也要接種流感疫苗嗎?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而2019冠狀病毒病則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

如果同時患上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入院留醫的機會及住院時間。因此,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樣重要。而且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在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列長者和醫護人員為最優先接種流感疫苗的群組之一。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不再猶疑,盡快接種

去年已接種流感疫苗,是否今年不用接種?流感病毒株會不時改變,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會根據流行的病毒株更新,所以每年應接種疫苗。上一年度接種疫苗後,建立的免疫力會隨着時間降低。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流感病毒,因此應盡快接種,保護自己,並且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現時的建議是接種新冠疫苗(復必泰或克爾來福)與其他疫苗之間應最少相隔14天,大家預約接種時,需留意相距日子,及接種前向醫生查詢詳情。接種疫苗後,仍須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並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吸煙。

2021/22年度的各項疫苗接種計劃於2021年10月6日展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請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7980.html)或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了解更多詳情。

 

文:衞生署緊急應變及項目管理處高級醫生唐雅頴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