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骨髓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0 Oct 2024 09:29:2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骨髓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5%8f%8a%e8%a1%80%e6%b6%b2%e7%97%85%e6%82%a3%e8%80%85%e6%8e%a5%e5%8f%97%e7%95%b0%e5%9f%ba%e5%9b%a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e7%8f%be%e5%be%8c%e9%81%ba-%e8%aa%bf%e6%9f%a5/ Mon, 14 Oct 2024 04: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17

【明報專訊】血癌及血液病患者若能接受脗合的骨髓移植,有望重生。然而,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嚴重影響生活。髓康會期望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並將之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患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冀政府能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左起為GVHD病友鄭嘉儀、髓康會主席梁嘉兒、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黃嘉禧攝)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調查: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 髓康會:逾半患GVHD

髓康會今年8月向曾接受骨髓移植的病友做網上問卷調查,收到125份回覆。逾七成受訪者曾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其中逾半表示器官受GVHD影響,包括眼睛、皮膚、口腔和肺等。肺部出現GVHD的患者有77%表示出現呼吸困難,未能外出或運動。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指出,GVHD是一種免疫反應,由捐贈者移植的組織產生的淋巴細胞對抗接受者的器官及組織所致,只會出現於異基因骨髓移植。GVHD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通常在移植後100天內出現,症狀包括皮膚紅疹、肝功能下降和腹瀉;後者則出現在移植100天後,影響範圍更廣,包括眼、口腔及生殖器官黏膜變薄、肝功能變差等。

李國維強調儘管慢性GVHD病人可能因口腔潰瘍、肺功能衰退影響身體及生活質素,但異基因骨髓移植仍是治癒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腫瘤的重要途徑,部分慢性GVHD患者經六七年治療後毋須再吃藥。


相關閲讀: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病友:曾全身紅疹口腔潰瘍 肺功能剩七成

GVHD病友鄭嘉儀表示,10年前確診淋巴癌,透過異基因骨髓移植解除癌細胞危機,但因而患上急性GVHD,出現全身紅疹、痕癢異常、口腔潰瘍、淚水分泌過少而眼乾等,並有嚴重腹瀉,靠粥水維持生命;出院後,慢性GVHD繼續影響健康,其肝酵素指數一度高出正常7倍,肺功能僅剩七成,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她指現時無抗排斥藥針對處理肺、肝、口腔和皮膚,醫生主要用處方紓緩藥物,冀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增加資源支援病人用藥。

髓康會主席梁嘉兒稱,該會曾接觸因肺纖維化而需常年佩戴氧氣樽的GVHD病友,有一兩人需輪候肺移植。她說治療該病的藥物副作用不少,最常見是水腫、血球減少及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等,不少病友希望未來能有更有效控制GVHD的藥物、減少副作用,期望政府將更多新藥納入安全網。

]]>
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 長期輸血需「去鐵」 移植臍帶血可根治? //www.afterroberto.com/%e9%87%8d%e5%9e%8b%e5%9c%b0%e4%b8%ad%e6%b5%b7%e8%b2%a7%e8%a1%80%e6%82%a3%e8%80%85-%e9%95%b7%e6%9c%9f%e8%bc%b8%e8%a1%80%e9%9c%80%e5%8e%bb%e9%90%b5-%e7%a7%bb%e6%a4%8d%e8%87%8d%e5%b8%b6%e8%a1%80/ Fri, 06 Sep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55

【明報專訊】父母同時帶有輕乙型地中海貧血症(beta thalassaemia minor)基因,他們的子女有四分之一機率成為重型地中海貧血(beta thalassaemia major)患者,需要終生接受輸血,以維持血液血紅蛋白(haemoglobin)濃度,避免發育成長受影響。長期輸血卻又令患者體內鐵質積聚,可破壞心臟及肝臟等器官功能,因此患者同時需要長期接受複雜的去鐵治療(iron chelation therapy)。建議做婚前及產前檢查,可避免母親產下重型地中海貧血嬰兒。

父母帶輕乙型地中海貧血症基因 子女25%屬重地貧患者 終生需輸血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又稱異體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主要用作治療急性白血病,但亦可有效根治其他更罕見的血液病,包括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及再生障礙貧血症(aplastic anaemia)。若要成功作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必須找到合適捐贈者。首選是白血球血型(human leukocyte antigens)完全相同的兄弟姊妹,次選包括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無血緣捐贈者(matched unrelated donors),或半脗合的家人(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兄弟姊妹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機率是四分之一,半脗合機率是二分之一;兄弟姊妹愈多,成功配對的機會愈大。如病者是小孩,亦可考慮臍帶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

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 長期輸血需「去鐵」 移植臍帶血可根治?
終生輸血–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需要終生接受輸血,以維持血液血紅蛋白濃度。(Rujirat Boonyon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有片】骨髓移植根治地中海貧血 擺脫長期輸血之苦

個案:移植病童弟臍帶血 根治重地貧

早前香港有一名5歲女童,患有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症,香港兒童醫院從廣東運送病童胞弟的臍帶血(cord blood)到香港,然後安排移植,目標是根治女童的貧血症,令她毋須再定期接受輸血及去鐵治療。假如父母沒有為病童胞弟留下臍帶血,仍可選擇安排胞弟捐周邊血幹細胞或骨髓幹細胞,過程會較為複雜。


相關閲讀:貧血或失血人士需要哪種血球?骨髓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功用有不同

紅十字會支援無血緣臍帶血庫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有一個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內含10多萬名香港人白血球血型數據,成功為血病患者找到合適捐贈者的機會超過一半。紅十字會又同時支援無血緣臍帶血庫,可為體重40公斤以下病童,提供無血緣臍帶血作移植用。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急性白血病 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80%a7%e7%99%bd%e8%a1%80%e7%97%85-%e6%8e%a5%e5%8f%97%e7%95%b0%e9%ab%94%e9%80%a0%e8%a1%80%e5%b9%b9%e7%b4%b0%e8%83%9e%e7%a7%bb%e6%a4%8d-%e6%94%b9%e8%ae%8a%e5%85%8d%e7%96%ab%e7%b3%bb%e7%b5%b1/ Thu, 11 Jul 2024 04:32: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63

【明報專訊】55歲李先生感覺容易疲倦,皮膚出現瘀青,驗血顯示嚴重貧血,白血球數目大幅上升,血小板數量則減少。骨髓檢查確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染色體及基因測試顯示癌細胞具極高毒性,難控制兼易復發。李先生接受化療後,病情初步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極高,建議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抗急性白血病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又稱異體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可用作治療血癌或其他血液病。捐贈者是白血球血型(human leukocyte antigens)脗合的親屬或無血緣的人,病者主要是患急性白血病。異體移植改變病者免疫系統,具抗癌作用,屬免疫治療的一種。

若要成功移植異體造血幹細胞,首先必須找到合適捐贈者。首選是白血球血型完全相同的兄弟姊妹,次選包括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無血緣捐贈者(matched unrelated donors),或半脗合的家人(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如病者是小孩,亦可考慮臍帶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


相關閲讀:貧血病徵:面青唇白、氣促心跳易倦 缺乏維他命B12可致貧血病 勿胡亂服藥

兄弟姊妹愈多 配對機會愈高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負責管理一個具規模的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內含10多萬香港人白血球血型數據,成功為血病患者找到合適捐贈者的機會超過一半。紅十字會同時支援一個無血緣臍帶血庫,可為體重40公斤以下的白血病童,提供合適的無血緣臍帶血作移植用。

急性白血病 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若要成功移植異體造血幹細胞,首選白血球血型完全相同的兄弟姊妹。(tiratus phaesuwan@iStockphoto)

兩名兄弟姊妹,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機率是四分之一,半脗合機會是二分之一;兄弟姊妹愈多,成功配對機會愈大。李先生只有一名60多歲兄長,白血球血型半脗合;他亦有一名20歲親生兒子,同樣是半脗合。李先生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的無血緣捐贈者資料庫找不到合適的捐贈者,半脗合移植乃唯一選擇;相對較年長的兄長,年輕的兒子較合適當捐贈者。


相關閲讀:【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文: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7%97%85%e5%be%b5-%e8%aa%8d%e8%ad%98%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7%99%bd%e8%a1%80%e7%97%85-%e9%aa%a8%e9%ab%93%e7%98%a4-%e6%b7%8b%e5%b7%b4%e7%98%a4-%e5%bd%b1/ Wed, 13 Dec 2023 03:34: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48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血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血癌是造血細胞或淋巴細胞出現變異、增生,演變成癌症。血癌當中的 「白血病」及「骨髓瘤」屬非實體腫瘤,是壞細胞在骨髓內增生,並游走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因而不能像常見的肺癌、腸癌般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至於「淋巴瘤」則屬實體腫瘤,令淋巴結會脹大,有機會可讓醫生透過觸診「摸」得到。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白血病:造血幹細胞變質、增生

骨髓猶如「造血工廠」,由負責造血的幹細胞無間斷製造正常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是源於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變成壞細胞佔據了「造血工廠」,以致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細胞,令正常血球的數量變得極低,或引發不同病徵:

血液成分異常 病徵
紅血球數量低 經常疲累、氣喘、上落樓梯有困難
白血球數量低 容易受感染,以致發燒;如果細菌入血,嚴重可引致敗血症
血小板數量低 容易出血,皮膚有微細紅色斑點,輕微碰撞已可致流血,甚至有腦出血風險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亦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因為癌細胞增長得快,令正常血液細胞急速下跌,因此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發燒、皮下血斑等徵狀。不過,慢性白血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病徵,病人可以患病多年仍不察覺;然而,曾有病人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偏高,因此提高警覺;在約7年後的恆常檢查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飆升,雖然過程中病人並無感到不適,惟終確診「慢性淋巴白血病」,反映定期身體檢查或提供有用的線索,讓病人可提高警惕。

骨髓瘤:製造失去免疫功能的抗體

骨髓內的漿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其中一員,正常情况是負責製造抗體,令人體有免疫力;一旦漿細胞變壞並失控增生(骨髓瘤),會製造單克隆抗體,失去正常免疫能力。

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持續腰痠背痛及骨痛等,這是由於癌細胞沉澱在骨髓,導致溶骨性病變,令骨骼變得脆弱,情况嚴重有可能只是受到輕微碰撞已經會導致骨折。不過,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可能主觀認為與年齡增長而引致的骨質疏鬆,又或是年輕上班族以為因長期工作疲勞、坐姿不正有關,因而容易被忽略。

除了骨痛及容易導致骨折外,溶骨性病變會令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並進入血液,引致血鈣升高,腎臟功能有機會受損致腎衰竭;此外,病人亦有機會出現蛋白尿、容易受感染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淋巴瘤:淋巴細胞異常增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類,而「非何傑金氏」在本港較為常見。由於淋巴瘤屬實體腫瘤,患者一般有機會出現淋巴結脹大,如果脹大的淋巴結是在頸部、腋下、大腿內側等位置,病人有機會因自己摸得到而察覺或由醫生在觸診時發現。但若果淋巴瘤發生在胸腔或腹腔內等較深入的位置,初期有機會較難發現,直至淋巴瘤脹大至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徵狀,經追查下才確診。

淋巴瘤亦有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淋巴瘤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夜汗和消瘦等徵狀;至於慢性淋巴瘤可以沒有明顯病徵,以致較難察覺。

多元檢查助診斷及分類

由於血癌涉及多個種類,而且對身體可能有不同影響,因此透過一系列檢查協助診斷猶為重要。詹醫生解釋,一般病人需要進行全血檢查,在血液樣本中測量各種血液細胞的數量,以找出線索;病理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視血像;有需要亦可能需抽取病人的骨髓作進一步檢查。

至於淋巴瘤患者,一般會在淋巴結脹大的位置做活組織檢查,以分辨屬發炎還是惡性腫瘤,如屬惡性腫瘤,需再進一步診斷屬急性或慢性、何傑金氏還是非何傑金氏、屬T型、B型、抑或NK細胞淋巴瘤等。有需要會安排正電子掃描以診斷是否已擴散,為癌症分期。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3%80%91%e8%ad%a6%e6%83%95%e6%b7%8b%e5%b7%b4%e7%98%a4%e3%80%81%e9%aa%a8%e9%ab%93%e7%98%a4%e3%80%81%e7%99%bd%e8%a1%80%e7%97%85%e7%9b%b8%e9%97%9c/ Thu, 23 Feb 2023 03:53: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28 血癌大致分為三大類:「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類血癌個別亦分為急性和慢性,以及其他特有的種類。急性血癌的病情進展較快,病徵較明顯,病人較易察覺身體有異;慢性血癌進程則較慢,有機會毫無病徵。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建議,日常可留意有否突然出現不適,例如發燒、流牙血、流鼻血、身體有瘀斑或頭頸、腋下有腫塊等,如有懷疑應求醫;同時可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血常規檢查或能針對血癌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血癌三大類 淋巴瘤新症佔多 骨髓瘤、白血病次之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血癌大致分為「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大類。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每年約有1,000多宗淋巴瘤的新症,是三大血癌中佔比最多;骨髓瘤及白血病則每年分別約有300宗新症。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淋巴瘤唯一有固的血癌

淋巴瘤是由淋巴細胞惡化成癌細胞後失控增生而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個,甚或是某一堆淋巴結,常見發生在頸部,是能夠讓人摸得到、感覺到的固體腫瘤。由於淋巴細胞可經淋巴系統在全身循環,一旦出現擴散,它可以出現在任何有淋巴結的器官或身體部位,甚至在骨髓,因此其擴散的程度及走向難以預測。

淋巴瘤可劃分為何傑金氏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病人比例在本港約為1:9。何傑金氏淋巴癌雖然個案較少,惟它的病徵獨特,會令病人身體痕癢難耐,但不會有皮疹。此外,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同時可再分為急性和慢性,由於急性淋巴癌的腫瘤生長得快,病人較容易察覺,例如頸部有可能長出無痛硬塊,並於短時間內生長至很大的體積;病人亦有機會出現發燒、消瘦、夜間盜汗等病徵;至於慢性則可能沒有病徵,容易被病人忽略。

骨髓瘤:別忽視骨痛的潛在危機

骨髓瘤一般牽涉骨頭問題,不少患者通常會出現骨痛,表面上好像較容易察覺。然而,由於年輕人或上班族可能早晚都需要用電腦或其他電子器材,容易誤以為是長期勞損帶來的腰痠背痛問題,因而延誤求醫;年長病人則可能以為骨痛乃骨質疏鬆所致,因而掉以輕心,往往服藥後未有改善,直至疼痛惡化,甚至骨折,最終才確診骨髓瘤。此外,骨髓瘤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貧血,容易疲累,體能變差;亦有機會有蛋白尿,出現小便多泡的情况,以上徵狀需分外警惕。


相關閲讀: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白血病細胞佔據「造血工廠」

白血病意指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癌細胞充斥在骨髓,以致只能製造出失去正常功能的壞血球。白血病可劃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同時有急性及慢性之分。

急性白血病代表癌細胞在骨髓內增生得非常快,正常血球及血小板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一般會引致患者有發燒、容易流血等徵狀。急性白血病可再細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前者較常見於小童,病情相對較嚴重,但有較大機會能治癒;後者則以成人患者居多。


求醫檢查  捉緊每個蛛絲馬跡

日常除了警惕有否明顯病徵,以盡快求醫檢查之外,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亦十分重要。詹醫生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部分病人可能長期沒有病徵,在接受定期身體檢查時,即使透過血常規檢查能發現白血球指數及淋巴性白血球指數升高,甚或連續數年都高於正常水平,病人仍可能因為沒有不適或徵狀而忽略,但其實這些數據有機會是罹患白血病的警號,如有懷疑,建議諮詢主診醫生意見,及早接受更詳細的檢查。


識別變異基因  制定精準治方案

詹醫生指出,大部分血癌個案都有一定程度的基因變異,例如不同染色體對調,引致形成組合基因及組合反白,激活多個細胞訊息傳導系統,以致癌細胞急速生長,最終引致血癌,透過「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為病人檢查癌細胞基因圖譜,以識別出變異基因,有助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治療血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還有嶄新的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均是可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治療方案並沒有單一方程式,醫生必須先透過詳細檢查,為病人所患的血癌進行精確分類,按照其分類、病情及需要,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才能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
乙肝帶菌者免疫力下降 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服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8%82%9d%e5%b8%b6%e8%8f%8c%e8%80%85%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6%88%96%e8%87%b4%e6%80%a5%e6%80%a7%e8%82%9d%e7%82%8e%e3%80%81%e8%82%9d%e8%a1%b0%e7%ab%ad/ Thu, 02 Feb 2023 09:50: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03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大流行,大家可能有些忽略了其他病毒。30、40歲以上香港人,有一成屬「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當帶病毒者免疫能力下降,病毒即有可能轉趨活躍,破壞肝細胞,可導致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相關文章:【肝炎與肝癌】乙肝帶菌者 定期覆診為上策


30、40歲港人一成屬乙肝帶菌者 免疫力下降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幼兒出生後,或會從帶病毒母親感染乙肝病毒,有兩成機率成為帶病毒者;愈年幼受感染,因免疫系統未成熟,成為帶病毒者的機率愈高。其餘八成感染因身體產生足夠免疫力,有效清除病毒。1990年代以後,香港所有嬰兒出生後皆接種乙肝疫苗,有效避免受到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帶菌者免疫力下降 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服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醫言有理)
健康危機——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Natali_Mis@iStockphoto)

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

驗血檢查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呈陽性反應,即屬帶病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呈陽性反應,代表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呈陽性反應,則顯示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與乙肝病毒疫苗無關。

乙肝病毒攜帶者(HBsAg+,HBsAb-,HBcAb+)有較大健康風險,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建議定期檢查,或需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或替諾福韋(tenofovir),同時定期接受肝癌篩檢。如帶病毒者需要接受化療或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則必須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防止病毒量急升誘發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乙肝病毒感染後康復(HBsAg-,HBsAb+,HBcAb+),肝臟細胞仍含乙肝病毒,患者接受某些標靶藥物如對付B淋巴癌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乙肝病毒仍有可能轉趨活躍,誘發急性肝炎;建議同時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抑制乙肝病毒繁殖。


骨髓移植 一箭雙鵰

40歲王先生乃乙肝病毒攜帶者,早前確診急性白血病,接受兄長的骨髓移植手術。哥哥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移植手術後免疫力移植給王先生,清除王先生體內的乙肝病毒,急性白血病同時受控,一箭雙鵰。


相關文章:【乙型肝炎】本港約7.2%人患乙肝 港大研新藥注射半年可達功能性治癒 減長期服藥後遺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7%99%bd%e8%a1%80%e7%97%85%e5%be%a9%e7%99%bc-%e7%88%b6%e6%af%8d%e5%85%88%e5%be%8c%e6%8d%9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e5%87%ba%e7%8f%be%e7%a7%bb%e6%a4%8d%e7%89%a9%e6%8a%97%e5%ae%bf%e4%b8%bb/ Wed, 12 Oct 2022 03:23: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89 【明報專訊】35歲的美娟與丈夫皆在銀行工作,育有3歲兒子及5歲女兒。美娟早前不幸確診急性骨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基因測試顯示白血病屬高危一類,預後極差。雖然化療後白血病初步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極高,醫生建議美娟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即異體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目標是根治。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白血病半年後復發 二次接受骨髓移植

異體移植必須先找到合適的捐髓者,以白血球血型百分之百脗合的兄弟姊妹為首選;移植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一般較低,治癒機會亦較高。美娟乃家中獨女,沒有親生兄弟姊妹,從骨髓資料庫尋找合適的無血緣捐髓者(unrelated donor)乃另一選擇。醫生為美娟在本地、內地、台灣及全球資料庫作配對,可惜未能成功。

最新的移植技術容許使用半脗合捐髓者(haploidentical donor),一般是父母或子女,成功率接近無血緣移植;美娟的子女尚幼,體型細小,幹細胞數量不足以移植,父母乃唯一選擇。

醫生初步建議由美娟父親捐出骨髓,但他多年前曾患大腸癌。父親捐髓前接受正電子掃描及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多顆大腸瘜肉,其中一顆有初期癌變;幸而因捐髓及早發現,切除後腸癌治癒機會高。


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 有抗癌效果

父親最終捐出骨髓,美娟接受移植後,順利康復;可惜白血病半年後不幸再度復發,基因測試發現骨髓含微量癌細胞。醫生建議美娟接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由母親捐出骨髓。美娟二次移植之後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現象(graft versus host effect),影響皮膚、腸胃及肝臟,病徵包括皮疹及腹瀉,驗血顯示肝酵素上升;處方類固醇之後,喜見病情迅速受控。移植物抗宿主現象同時有抗癌效果,可減白血病復發風險,不一定是壞事。

美娟第二次移植後逐漸康復,5年已經過去,未有復發迹象,可喜可賀。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9%ab%98%e9%9d%88%e6%95%8f%e5%8c%96%e9%a9%97%e6%8a%80%e8%a1%93ddpcr%e8%bf%bd%e8%b9%a4%e8%a1%80%e7%99%8c%e6%ae%98%e5%ad%98%e5%be%ae%e9%87%8f%e7%99%8c%e7%b4%b0%e8%83%9e/ Fri, 07 Oct 2022 04:44: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10 【明報專訊】血癌為本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有數以千計新症。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惡化最快的一類,癌細胞可在數周甚至數日內迅速增長和惡化,病人5年內平均只有三成存活率,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後仍須密切追縱變異基因變化、監察體內有否殘留可致復發的微量癌細胞。betway体彩 2018年起引入「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 」(ddPCR),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PCR檢測方法高100倍,至今為118名白血病患者監測病情變化,當中包括113名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3名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病人各1人。該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稱,盼將技術擴展到肝癌、乳癌等固體癌症。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養和採ddPCR化驗技術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 精準治療減復發

馬紹鈞形容,相比傳統檢測方法,ddPCR有如將眾多DNA分子從大房分隔到不同細房中尋找目標,有助精準檢測及量度微量癌細胞(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近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基因突變,另有四成有融合基因。「要偵測殘存的MRD,一般會採用細胞分析,即流式細胞測試;或分子學分析,包括:新一代基因排序系統(NGS) 、定量PCR (RQ-PCR)及數碼滴液PCR (ddPCR),而數碼滴液PCR技術在靈敏度、解析度及準確度方面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他強調,ddPCR技術會因應患者的變異基因類別度身訂做檢測試劑,可追蹤及鎖定罕見突變基因。

他補充,ddPCR與「流式細胞測試」價錢相若,新症者因需時訂造試劑等,故要約兩個月才可完成檢測,舊症只需5日就能收到數據,有助及早識別白血病患者病情會否復發或緩解,另有助判斷患者需否移植骨髓,減低不必要後遺症。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數碼滴液PCR」是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PCR檢測方法高100倍,讓醫生可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相關文章: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5年內復發機會高

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表示,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屬高復發率的癌症,在患者首次確診的5年內,出現復發的機會極大;由於部分病人出現罕見的基因變異或融合基因,大大增加治療複雜性。「病人癌病經治療後,我們仍要繼續留意病人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水平。精準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有助我們『追捕』漏網之魚,盡快干預癌細胞的增長。數碼滴液PCR正好提供了精細的量化數據,讓醫生深度了解病人病情是否達至完全緩解,有助準確預後,預警復發,及判斷是否需進行骨髓移植。」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左) 及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透過數碼滴液PCR技術可以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2018引入技術 為118名白血病人進行監測

betway体彩 2018年引入技術,至今已為118名白血病患者監測病情變化,當中曾發現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對標靶藥有抗藥性,及時轉藥半年後已達深度緩解。其中有58歲、患有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女患者,染色體正常。經化療後完全緩解。但其NPM1基因突變不是常見類型,故度身訂造ddPCR測試用作MRD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可達至MRD陰性,維持一年多,患者的預後比較樂觀。

另一53歲男性患者,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攜帶有費城染色體及BCR::ABL1融合基因,惟其BCR斷點罕見,未能以常規定量PCR來量度MRD。醫院以ddPCR測試作MRD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在用第一代CML標靶藥12個月後,融合基因拷貝比先前升了5倍,並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醫生讓患者轉服第二代CML標靶藥,在用藥6個月已達至深度緩解。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冀研究用於肝癌、乳癌

馬紹鈞補充,養和過去數年在ddPCR技術累積不少經驗,未來將研究在淋巴癌,其他固體癌症如肝癌、乳癌等採用同一技術,現時進度樂觀。

另外,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局方自2020年開始使用ddPCR技術,以監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人。

]]>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血癌淋巴瘤等患者需骨髓移植 患癌婦獲青年捐骨髓康復4年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9%aa%a8%e9%ab%93%e6%8d%90%e8%b4%88%e8%80%85%e6%97%a5-%e8%a1%80%e7%99%8c%e6%b7%8b%e5%b7%b4%e7%98%a4%e7%ad%89%e6%82%a3%e8%80%85%e9%9c%8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 Fri, 16 Sep 2022 07:02: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45 【明報專訊】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稱未來兩日捐血及登記捐贈骨髓者,可獲贈環保食物袋,呼籲大眾踴躍登記,讓更多病人獲重生機會。本港每年約1200至1500人因罹患血癌淋巴瘤等疾病需骨髓移植保命,惟病人與親屬骨髓脗合機率僅四分之一,與無血緣關係捐贈者成功配對機會更只有5000至一萬分之一。4年前罹患淋巴癌末期的譚女士命懸一線之際,幸獲當年25歲男生Dicky捐出骨髓,令她重獲新生。譚女士身體亦出現微妙變化,康復後血型由原本自身的「B+」變為Dicky的「A+」,她笑言是其人生成績表上一大「進步」。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 淋巴癌婦4年前獲青年捐骨髓保命 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指出,本港每年成功配對的無血緣骨髓移植個案約40至50宗,現時全港約16萬人登記捐骨髓,年齡中位數為35歲,冀每年可有8000年輕「新血」加入。

昨日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安排下,與素未謀面、身上卻流着「同一滴血」的譚女士和Dicky終首次會面,多年來僅在聖誕節時互通書信問好,譚女士終可親口向Dicky「報佳音」,「謝謝你,我有好好活着」。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血癌淋巴瘤等患者需骨髓移植 患癌婦獲青年捐骨髓康復4年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淋巴癌康復者譚女士(左)4年前獲當年25歲的Dicky(右)捐贈骨髓,4年後二人昨日在紅十字會安排下首次相見,譚女士向Dicky送上心意卡,感謝當年救命之恩。 (楊柏賢攝)

化療令身心俱疲 獲捐骨髓現生命曙光

今年63歲的譚女士2013年罹患第四期淋巴癌,一直以化療穩定病情,惟2017年復發,醫生告訴她,不能再無止境的做化療,需尋找可根治的方案,「當時做化療做到身心俱疲,心肝脾肺腎已無可能抵受到,如果找不到骨髓,我諗我都係等死」。然而譚女士兩個姊姊的骨髓不脗合,她只能續做化療保命,半年後終聞喜訊有人願捐骨髓,她形容是令其生命重現曙光的奇蹟。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血癌淋巴瘤等患者需骨髓移植 患癌婦獲青年捐骨髓康復4年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譚女士(圖)憶述,當年接受骨髓移植前需接受重劑量化療,把體內癌細胞殺死,過程中飽受脫髮、嘔心等副作用折磨,手術後身體亦出現輕度排斥,不時因發燒進出醫院,最終用了約一年半時間漸漸康復。(紅十字會提供)

25歲捐骨髓青年聞可配對:是上天安排

拯救譚女士生命的人叫Dicky,當年25歲。他憶述,收到配對電話時「好興奮」,認為成功配對屬「萬中無一」,是「上天安排」,與家人商討後答應捐贈。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血癌淋巴瘤等患者需骨髓移植 患癌婦獲青年捐骨髓康復4年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Dicky(圖)表示,當年得悉其骨髓與人成功配對後感興奮,因機會難得,臨入手術室時雖「驚驚哋」,幸事後「針孔要放大鏡先睇得到」,身體亦無太大不適,僅如做運動後肌肉酸痛,休息半天已可如常活動。(紅十字會提供)

癌婦骨髓移植前先殺癌細胞 飽受脫髮嘔心副作用

另一邊廂,譚女士在骨髓移植前需接受重劑量化療,把體內癌細胞殺死,過程中飽受脫髮、嘔心等副作用折磨。接受骨髓移植後亦因身體曾有排斥感不適,惟她記得,留醫兩個多月雖辛苦但從未哭過,至出院時收到Dicky的鼓勵卡終忍不住「爆喊」,「佢祝我早日康復,又話要收到我的好消息,應該係我畀心意卡多謝佢,點知佢畀咗我先,好感動」。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手術後曾因身體排斥不適 收青年鼓勵卡「爆喊」

康復後的她自此每年聖誕節均向Dicky寄卡「報佳音」;昨日二人相見,譚形容心情激動,終可親手向Dicky送上心意卡,感激其無私奉獻。


紅會輸血中心總監:冀每年8000年輕「新血」加入

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指出,本港每年成功配對的無血緣骨髓移植個案約40至50宗,現時全港約16萬人登記捐骨髓,年齡中位數為35歲,冀每年可有8000年輕「新血」加入。中心昨日亦表揚2019年至2021年度82名骨髓捐贈者。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中心稱未來兩日捐血及登記捐贈骨髓者,可獲贈環保食物袋,呼籲大眾踴躍登記,讓更多病人獲重生機會。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6%82%a3%e8%80%85%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6%98%93%e5%87%ba%e7%8f%be%e9%87%8d%e7%97%87%e6%ad%bb%e4%ba%a1%e9%a2%a8%e9%9a%aa%e9%ab%98-%e6%88%96%e5%bd%b1/ Wed, 20 Apr 2022 09:35: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468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仍然猖獗,癌症患者尤其高危。血癌(「血癌」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療藥物令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較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病毒感染亦可能影響原來的治療計劃,或降低治癒機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限制之外,新冠病毒疫苗及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皆屬對付病毒的有效武器。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60歲的陳先生早前確診高毒性淋巴癌,後來完成化療,成功控制淋巴腫瘤;不幸1個月前感染新冠病毒,幸而早已接種3劑新冠疫苗,病徵輕微。兩周後康復,病毒核酸測試很快轉陰。

55歲的李先生頸部有腫塊,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脹大,脾臟亦受影響,懷疑患上了高毒性淋巴癌。醫生安排李先生入醫院接受小手術,取出頸部其中一顆淋巴結作活組織檢查;入院前意外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手術被迫押後。李先生確診新冠病毒後兩個星期,基因測試仍未轉陰,手術再度押後;頸部淋巴結生長速度快,需盡快確診、及早治療。李先生最終病毒測試轉陰,淋巴結活檢確診高毒性大B細胞淋巴癌;接受標靶藥及化療後,病情迅速受控,但必須同時小心監察病毒,以防化療後免疫力低,病毒感染反彈。

20歲的王小姐多個月前確診急性白血病,情况嚴重,化療後病情受控,正等待接受哥哥捐贈異體骨髓移植。王小姐的白血病毒性高,復發風險高,必須及早接受移植,降低復發機率;不幸哥哥最近感染新冠病毒,移植手術需要延期。醫生只好繼續為王小姐化療,待哥哥康復後,再安排移植。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病毒感染或影響原來癌症治療計劃 降低治癒機會

70歲的張太早前確診高毒性淋巴癌,剛完成化療,療效理想。張太一直沒有聽從醫生建議,未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雖然張太非常小心,但最終仍然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迅速惡化,最終不治,非常可惜。

65歲的何太多年前確診超高毒性淋巴癌,接受標靶藥及化療後病情受控;最近淋巴癌不幸復發,再度接受治療,包括化療及自體血幹細胞移植,腫瘤受控。何太非常抗拒接種新冠疫苗,最終感染新冠病毒;醫生即時處方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物,病毒感染受控。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戴口罩、勤洗手、接種新冠疫苗仍是有效武器

血癌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療藥物令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較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病毒感染亦可能影響原來的治療計劃,或降低治癒機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限制之外,新冠病毒疫苗及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皆屬對付病毒的有效武器。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