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霍泰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5:2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霍泰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6%b5%81%e6%84%9f%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5%a4%be%e6%94%bb-%e4%ba%86%e8%a7%a33%e7%97%85%e6%af%92/ Mon, 09 Jan 2023 10:25: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27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病毒,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乙型鏈球菌】常見於腸道及生殖器 新生兒「熱門」病菌 孕婦產前可以預防嗎?(兒言自得)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5%9e%8b%e9%8f%88%e7%90%83%e8%8f%8c-%e5%b8%b8%e8%a6%8b%e6%96%bc%e8%85%b8%e9%81%93%e5%8f%8a%e7%94%9f%e6%ae%96%e5%99%a8-%e6%96%b0%e7%94%9f%e5%85%92%e7%86%b1%e9%96%80%e7%97%85%e8%8f%8c/ Tue, 02 Nov 2021 08:20: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892 【明報專訊】近日乙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成了頭條新聞,原因是從9月10日到10月20日約40日間,先後共有88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7人死亡。病菌老幼也不放過,病人有年齡小至1個月嬰兒,以及96歲高齡長者。部分不幸受到感染的病人因而罹患敗血症(病菌侵入血液,令多器官受感染)、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蜂窩組織炎(cellulitis)等惡疾。今次鏈球菌爆發特別之處,是有32人似乎感染源頭一致,都曾接觸過經魚市場出售的淡水魚類,嚇得市民聞魚色變;病菌的殺傷力,也令市民倍感不安。

 

相關文章:乙型鏈球菌感染增9人 原因部分曾接觸淡水魚 可引發腦膜炎、敗血症 死亡率可達11% 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4個貼士

 

常見於腸道及生殖器

事實上,乙型鏈球菌是常見附於人體身上的細菌,尤其多見於腸道和生殖器官。正常情况下,成人很少會受到乙型鏈球菌感染致病,間中例外個案多發生於老弱人士,或患了糖尿、心臟病、癌症、曾患癌症的病人。今次爆發殊不尋常,也是社會特別關注的原因。

對兒科醫生,尤其是專注照顧新生兒的兒科醫生來說,乙型鏈球菌卻是極受關注的「熱門」病菌。正如上文所述,GBS主要在人體腸道和生殖器官繁殖,新生兒出生時通過母親產道,很容易沾染到母親直腸或陰道裏的GBS,其中約2%因而發病。數年前在香港公立醫院做的研究,發覺高達兩成二香港孕婦,都是直腸或陰道帶菌者,和台灣、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等地相差不遠,都屬於高發區,比大陸大部分地區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要高。

乙型鏈球菌(GBS)主要在人體腸道和生殖器官繁殖,而新生兒出生時通過母親產道,很容易沾染到母親直腸或陰道裏的GBS。(網上圖片)
乙型鏈球菌(GBS)主要在人體腸道和生殖器官繁殖,而新生兒出生時通過母親產道,很容易沾染到母親直腸或陰道裏的GBS。(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篩查+抗生素 保護新生兒

大部分受感染的新生兒都在出生24小時內發病,患的多是敗血病導致多器官感染。我診治過的GBS患兒大多有肺炎以致呼吸急促,部分有間歇性呼吸中斷,委靡不振,甚至休克,有小部分同時患上腦膜炎,令病情更為複雜。

我見過最特殊GBS個案,不是我的病人,而是在另一間醫院不幸病逝的嬰兒,我只是作為專家證人,在死因研究庭就該名嬰兒的死因作供。據醫院紀錄,該名足月嬰兒出生後一切正常,沒有任何感染徵狀,出生後數日因新生兒黃疸症需要全身換血。全身換血,聽起來很嚇人,但卻是兒科醫生日常操作,沒有什麼大不了;怎知換血到中途,護士發覺嬰兒心跳停頓,醫生馬上停止換血手術並為嬰兒急救,但已返魂乏術,嬰兒終告不治。

在這情况下,很容易令人覺得嬰兒的死因和換血有關,但仔細追查卻找不到兩者關連的證據,後來幸好為嬰兒剖屍檢查的醫生把嬰兒器官作細菌培植,發現心和肺都有大量GBS,事件才水落石出:嬰兒死於GBS感染。當然,尚有些疑團未解開:嬰兒是否真的全無感染徵狀?看顧嬰兒的醫護有沒有忽略了一些不明顯感染徵狀?這些都是無法解答的問題。

庭上陪審團問我,新生兒GBS感染有沒有預防方法。我答:「有。」事實上,先進國家早已為孕婦作產前GBS篩查,若是GBS帶菌者,只要在臨盆時接受適當抗生素治療,便可保護絕大部分新生兒。陪審團隨即建議政府引入GBS篩查,一年多後醫管局把GBS篩查恆常化,總算成就了一點好事。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早產|兒言自得:幹細胞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97%a9%e7%94%a2%ef%bd%9c%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5%b9%b9%e7%b4%b0%e8%83%9e%e6%b2%bb%e7%99%82/ Fri, 20 Nov 2020 04:0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433 【明報專訊】朋友老陳的寶貝女兒Kate夢熊有兆,老陳夫婦倆喜不自勝,怎知懷孕約6個多月(26周),孩子便「急不及待」出生,出生時體重只有800克,正是醫學上稱為極度早產、極低體重的新生兒。

早產|兒言自得:幹細胞治療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Love portrait and love the world@iStockphoto)

BB出生時有窒息現象,心跳一度停頓需要搶救。嬰兒在新生兒ICU接受治療,由於極度早產,所有早產兒的併發症陸續出現。首先是肺部發育未成熟,以致患上早產嬰特有的呼吸窘迫綜合症,全靠呼吸機加上高濃度氧氣保命。出生時的窒息缺氧,更直接損害了身體多個主要器官,心臟和腎臟首當其衝,一出生便要靠強心藥來提升心臟的泵血功能;急性腎衰竭令到嬰兒出生後多個小時也滴尿全無,稍後更出現水腫。醫生安慰Kate,嬰兒雖然情况不佳,但肺、心、腎的功能仍有望逐步復元,不用絕望。

 

早產嬰腦受損嚴重 復元機會微

惟出生後不足72小時,嬰兒病况急轉直下,血壓突然低降,全身皮膚泛白,頭頂囟門脹鼓鼓的突起。當值醫生心知不妙,連忙給嬰兒作超聲波檢查,證實腦部大量出血。腦出血是另一個早產兒特有的併發症,傷害視乎出血量。腦部大出血,加上之前的窒息缺氧,嬰兒腦部幾可肯定會嚴重受損,以後極可能患上大程度的智障和腦癱。醫生一度和Kate夫婦商量,是否要放棄治療,但他倆都是虔誠教徒,一致要求要盡力救活。

嬰兒生命力果然強盛,在ICU醫護悉心照料下病况逐漸改善,心、腎功能慢慢恢復,只是身體徵狀與核磁共振檢查都顯示,腦部大幅度損傷,復元機會渺茫。還有令Kate夫婦擔心的,就是嬰兒的肺功能愈來愈差,需要的氧濃度愈來愈高。醫生告知嬰兒患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症(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這是使用呼吸機和高濃度氧氣導致的肺損傷,嚴重者可以致命。不少早產兒早期倖免於難但最終不治,「晚期」殺手便是BPD。

前兩天Kate來電,說BB已在ICU醫治了3個月,情况沒有好轉,腦和肺病變愈來愈差,且復元無望,醫生說要有心理準備。她聽說幹細胞治療可能有用,中大有幹細胞專家,問我可否想想辦法。

 

幹細胞治療仍在前期研究

我聽了之後不禁倒抽了一口氣。Kate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根有據。窒息缺氧和腦出血引起的腦損傷及BPD,都是因為細胞組織受到不能逆轉的傷害而導致的病變,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療法。用幹細胞治療早已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可是到目前為止,使用幹細胞治療這些病變的嘗試,只限於動物研究,以及少數的臨牀前期或第一期(phase I)研究。儘管這些研究都顯示,幹細胞治療腦損傷或BPD安全及可行,但要證實對這些疾病的療效,以及是利多於弊,需要大型的臨牀研究,而這些研究至今還未面世。

我唯有如實答覆Kate,幹細胞的確很有潛力,治療早產兒BPD和因窒息缺氧和腦出血導致的腦損傷,但證實它真的有用的研究尚付之闕如。我心中還想,即使有研究人員正在做臨牀研究,也恐怕為時已晚,難解Kate的燃眉之急。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疫」境開課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7%96%ab%e5%a2%83%e9%96%8b%e8%aa%b2/ Mon, 21 Sep 2020 09:22: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407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全球爆疫已超過9個月,疫情反覆,世界各地不少國家或地區的疫情,不是方興未艾,便是有「崔護重來」之勢。9月是各地大、中、小學的開學季節,應否要依既定時間表開課,成了學校當局的頭痛問題。過去一個學年,全世界的學生,為了防疫,大部分都未能回校上課,全靠網上學習,才不至輟學。許多小小學生的爸媽,要在家裏「陪太子讀書」,和孩子一齊上Zoom課,已覺不堪其煩,那些要同時兼顧上班工作的,更是叫苦連天。

兒言自得:「疫」境開課

和許多同行談起,不約而同認為小學中學開課,對傳播病毒,反而不及大學開課高危,因為播毒黑點不在授課的課堂而在學生的宿舍,以及學生回校之後所搞的各種活動。課堂授課,防疫工作可以做得很足,什麼健康申報、探測體溫、強制戴口罩、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社交距離等,相信各大中小學都不敢怠慢,學生亦會充分合作,不會公然抗命。

可是在大學的學生宿舍,生態環境明顯和課堂有分別,許多宿舍都沒有足夠的單人房間,往往2名甚至3名同學同住一室,整層宿舍的同學要共用浴室和洗手間,social distancing(社交隔離)根本沒有可能。一大班年輕人同宿共食,平時活動,小至夜話吹水,大至生日或其他聯歡派對,許多防疫禁忌都會拋到九霄雲外;加上年輕人即使受新冠感染,病情也大多輕微,令他們缺乏危機意識,防疫抗疫未必是他們的優先考慮。

 

大學宿舍易成播毒溫牀

綜觀中外歷史,不少疫症爆發都與兵旅有關。東漢「傷寒」(當時的傳染病統稱,和現今腸熱菌導致的「傷寒」typhoid不一樣)疫癘肆虐10年,殺人無數,其間便有數次在軍旅爆發,一次是漢軍和匈奴作戰,軍中爆發疫病,士兵死亡枕藉,未戰已喪失戰鬥力。後來漢桓帝出兵討伐羌戎,也曾出現「軍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的慘况。更為人知的一次,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是孔明、周瑜合計「火燒連環船」,大破曹操大軍。陳壽《三國志》較貼近正史,所記載卻是「曹操軍中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至於國外,「大名鼎鼎」的肯定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這流感和西班牙沒有關係,發源地是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士兵把病毒傳播到美國其他軍事營地,再由赴海外作戰的美軍傳到其他國家。連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也公開說,「二次大戰」完結,是因為西班牙流感——可惜他連一次和二次大戰也弄不清楚。

把疫症拉上軍旅,是因為大學宿舍和軍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密集聚居之所,同宿共膳,朝夕相處,肝膽相照,豪氣干雲,豈肯為了區區癬疥之患而拒同儕/同學於千里之外?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軍營/宿舍成了播毒溫牀。

不知是不是特朗普施壓,許多美國大學都在8月如期開學,重新開始面對面授課。只有底氣充盈、實力雄厚的大學,例如哈佛和史丹福,很早便說它們在本學期仍會繼續網上授課。不少那些在8月已開始面對面授課的大學,用盡了一切方法防疫,甚至包括每兩天要所有學生接受新冠檢測,卻因為大量學生回校不久便受到新冠感染,被迫重關校門,回復網上教學。

防疫如防災,年輕人染疫雖多不嚴重,但卻是社區病毒傳播鏈的重要一環,我們切莫掉以輕心。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新冠肺炎】小朋友不會傳播新冠病毒?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5%b0%8f%e6%9c%8b%e5%8f%8b%e4%b8%8d%e6%9c%83%e5%82%b3%e6%92%ad%e6%96%b0%e5%86%a0%e7%97%85%e6%af%92/ Mon, 07 Sep 2020 04:02: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147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波尚未完全受控,據說第4波又隨時出場。疫情如此反覆,相信和一些完全沒有病徵的受感染人士有關;他們看來身體健康,生活如常,但卻無聲無息地把新冠病毒傳給別人。政府為了控制疫情,決定推行全民自願新冠病毒檢測,希望找出這些隱形帶病毒者,切斷潛藏的病毒傳播鏈。

這檢測計劃已於9月1日開展,雖號稱「全民檢測」,但卻不包括兩類人士,其一是有鼻咽疾病等不適合接受檢測人士,另外是6歲以下兒童。

有鼻咽疾病的人做鼻腔或咽喉拭子可能有困難,給排除在全民檢測之外可以理解;6歲以下兒童不用檢測,當然技術問題是重要原因,幼童不合作,工作人員要從他們身上採集到適用的咽喉拭子樣本,肯定困難重重。但全民檢測不包括6歲以下小童,對切斷隱性傳播鏈有沒有影響?

【新冠肺炎】小朋友不會傳播新冠病毒?
(網上圖片)

輕症兒童 病毒量高於重症成人

和其他病毒一樣,新冠病毒要進駐人體細胞才可以搞破壞。可是,要進入人體細胞,先要和細胞表面的一個受體蛋白結合,否則只能望「細胞」興嘆。這個受體蛋白就像引進外敵,和新冠病毒配合勾結的內奸,名叫ACE2受體(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receptor)。醫學界一般以為,兒童上呼吸道ACE2受體較成人少,給病毒侵襲的程度亦因此較低,這就是患新冠的兒童,整體病情比成人輕的原因。

但病情較輕,不表示傳染力亦相對較低。尤其是感染後沒有病徵的隱形「病」童,他們對社區病毒蔓延有何影響,醫學界其實了解不多。有鑑於此,最近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以及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專家,合作了一項研究,並於8月19日在權威兒科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發表了論文。

研究對象是患新冠肺炎或新冠感染併發「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入院的兒科病人。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即使病情輕微,呼吸道分泌的病毒載量(viral load),都比有嚴重感染、需要氣管插管及器械輔助呼吸的成人還要高。即使那些沒有病徵或早期感染的兒童,他們的病毒載量亦高於受到嚴重感染的住院成人。

超級傳播不分年齡、病情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雖然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上呼吸道(即鼻咽nasopharynx和口咽oropharynx)的ACE2數量,的確比沒有感染的人多,年長兒童亦比年輕的較多ACE2,但在那些受感染的兒童當中,病毒載量卻和ACE2多寡、病情輕重,以及年齡都沒有任何關連。

這個研究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第一是新冠兒童不但可以和成人一樣成為播毒者,更因為病毒載量高,播毒效率可能比成人還要高;第二是播毒年齡不分大小,即使幼童也可能成為超級播毒人;第三是播毒能力和病情輕重不相關,沒新冠病徵的兒童亦都可能是潛藏播毒者,是隱形傳播鏈的一環。至於有不適的,病徵可能和普通感冒傷風相像,流感季節時容易引起混淆。

全民檢測,因技術問題未能包括6歲以下兒童,但我們對兒童的播毒能力,決不可掉以輕心,家有長者的,尤其要小心。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兒童染新冠肺炎 豈止小兒科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5%85%92%e7%ab%a5%e6%9f%93%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8%b1%88%e6%ad%a2%e5%b0%8f%e5%85%92%e7%a7%91/ Mon, 17 Aug 2020 04:20: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876 【明報專訊】教育局宣布,由於新冠疫情估計會持續至暑假後,全港學校,包括中、小學和幼稚園,雖可按原定計劃於8月或9月開學,但要暫停所有面對面授課和校內活動,改為在家學習,學校可用其他模式,包括網上課堂教學。

【兒言自得】兒童染新冠肺炎 豈止小兒科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幼稚園為讓學童停課不停學,幼兒教育工作員及特殊幼兒工作員都積極進行網上教學,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及創意度 (資料來源:JUMP

在家學習,學生少了師長的耳提面命,也缺乏了和同學相處溝通的機會,無可避免地令他們「學做事」和「學做人」兩方面都打了折扣。但眼見疫情方興未艾,安全第一,當局以防疫先行,可以理解。

反觀染疫人數首屈一指的美國,政府重利輕疫,疫情還未受控便急不及待要全面重開經濟活動,許多國民又視社交隔離如無物,弄到不少州縣疫情反彈,而且染疫人數一波還比一波高。近期看美國新聞,熱門話題之一是學校重開。雖然許多教師及教師工會都認為疫情方烈,現時重啟面授教學,置學生和教師於險境;有教師團體甚至上街示威抗議,要求政府收回復課成命。可是似乎聯邦政府和大部分州政府,以至部分學生家長都不以為然,其中有人認為小孩和成人不一樣,不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而且即使受到感染,病情也不嚴重,沒有大礙。用這論據支持重啟面對面授課,是否站得住腳?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欠缺防疫意識 增傳染風險

事實上,新冠病毒可由兒童傳播,已有許多案例證明。今年6月,在美國喬治亞州,363名兒童參加一個兒童營,超過250名兒童在營內感染了病毒,證明了不同年齡的兒童,都容易受到感染。

營內的逾200名工作人員和見習生,亦有人「中招」;這些成年「營友」,入營前都要做病毒測試,只有陰性反應的才容許進營,明顯是在營中受到傳染。整個事件提供證據,兒童除了可以把病毒傳給其他兒童,亦可傳染成人。兒童欠缺防疫意識,亦無可能嚴謹地奉行社交隔離,恢復正常學校授課和活動,肯定大大增加他們的感染風險。即使他們本身病情輕微,他們在家裏和社區播毒的後果卻非同小可,更可以不經意間成了家裏長者殺手。

小孩染疫易患致命併發症

早前,美國和歐洲都有報道,感染到新冠病毒的小孩較容易患上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法國的研究人員更在今年7月的《刺血針》(The Lancet)醫學雜誌,發表了他們的流行病學研究,提供新冠病毒感染和川崎症有關連的證據。川崎症是兒科重症,病童因為全身血管發炎,會出現發高燒、皮疹、喉炎、淋巴結腫大等病徵,嚴重的更患上心臟冠狀動脈瘤,甚至死亡。最近,美國醫學界發現,新冠感染不但和川崎症有關,甚至會導致更可怕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MIS-C是一種身體各部位,包括心、肺、腎、腸胃、腦、皮膚以至眼睛也可能發炎的症病,可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致命,不少患童都要接受深切治療,痊癒後更可能因臟腑受損而患上長期後遺症。

【兒言自得】兒童染新冠肺炎 豈止小兒科
疫情持續,不少家長帶幼兒外出時都會讓子女戴上口罩。外國近日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康復後出現川崎症徵狀,醫學界估計兩病相關。圖中兒童與川崎症及新冠疫症無關。(劉焌陶攝)

如此看來,新冠病毒不像SARS那樣對兒童網開一面。兒童和成人一樣容易受到感染,也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兒童和成人。患童本身也有可能病情嚴重,甚至患上其他致命的併發症。我們切莫在這漫長的防疫抗疫路途上,對兒童感染掉以輕心。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水痘派對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6%b0%b4%e7%97%98%e6%b4%be%e5%b0%8d/ Mon, 30 Mar 2020 08:31: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647
兒言自得:水痘派對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小時候,曾聽過老人家說,家裏有孩子出水痘,不會刻意把他隔離,也不介意他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甚至有家長會把自家孩子帶來和病童親近親近,增加感染機率。那時的想法是,反正人一生中總要出一次水痘,加上小孩患水痘病情遠比成人輕微,不如讓孩子趁機早點受到感染,以後終生免疫,一勞永逸。

在西方國家,上述的老法子也已經沿用多年,外國人甚至會為家裏出水痘的孩子搞派對,邀請親友鄰里的孩子到家裏分享病毒,達致「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這類「水痘派對」(pox party),後來更引伸到其他傳染病,例如「流感派對」(flu party)便是一例。

「水痘派對」的目的,是通過自然感染讓孩子獲得免疫能力。這種免疫方法能夠被接受,主要是因為水痘是相對溫和的病症,普遍被認為不會致命,嚴重的併發症也少見。即使如此,自從水痘疫苗在1995年面世之後,父母都寧願讓孩子採用疫苗這個比自然感染更安全的免疫方法,「水痘派對」已經式微。現在還支持「水痘派對」的人,大多是那些死硬派的反疫苗分子。

 

無免疫力 美洲土著慘况如滅族

事實上,自然感染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最終達到「群體免疫」的例子,歷史上有的是,但許多都是過程慘烈,代價不菲。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是歐洲人在美洲新大陸殖民,給原住民帶來的慘况。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獨處一隅,遠離歐洲文明,那裏的土著原住民,從來沒有接觸過在歐洲流行的大部分傳染病,例如鼠疫、牛痘、麻疹水痘、白喉、百日咳、腸熱、結核病等等,對這些疾病完全沒有免疫能力。哥倫布之後,歐洲殖民者大量湧入新大陸,其中不乏隱性帶菌/病毒者,或病情輕微病徵不顯著的病人。他們的到臨,在土著部落引發了多次疫症爆發,不少人因此喪命。許多土著部族的人口都大跌25%至50%。墨西哥的數字更誇張,被歐洲殖民者侵佔後的50年間,人口由2500萬至3000萬人,大幅減少至約300萬人,慘况有若種族滅絕戰。

除了美洲大陸,本來與世隔絕的太平洋島國夏威夷,也不能獨善其身,那裏的原住民也從未接觸過包括麻疹等傳染病。19世紀初,歐美商人把病毒傳播到這樂土,一兩年間,接二連三的麻疹瘟疫,奪去了這島國三分之一居民的性命,殺的人比戰爭還要多。

過去數千年,人類經歷過多次瘟疫的「洗禮」,人命和經濟損失不可計量,最嚴重的可以滅城滅國,甚至滅種滅族。以往,科學不發達,遇有新病毒出現,好像上述美洲新大陸或夏威夷的情况,當地的原住民對歐洲人帶來的新型傳染病,完全沒有免疫力,只得眼睜睜的給細菌或病毒大肆殺戮,直至倖存者有了「群體免疫」,殺戮才停止。到了今天,科學昌明,醫學發達,加上人權高漲,政府有責任動用一切資源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聽見英國首相和他的高級醫學顧問說會採用不抵抗政策來應對新冠病毒疫症,到六、七成人口受過感染,有了「群體免疫」,便可控制疫情,首相更告訴國民可能家裏有人會感染身亡,要為失去至愛有心理準備,不禁大吃一驚。後來英國衛生當局馬上否認兼「補鑊」,我仍不禁想:是什麼樣的首相,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由搶購潮說起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7%94%b1%e6%90%b6%e8%b3%bc%e6%bd%ae%e8%aa%aa%e8%b5%b7/ Mon, 02 Mar 2020 04:38: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740
明報
(明報新聞圖片)

【明報專訊】一場冠狀病毒瘟疫,香港雖然只有數十個確診個案,卻引發了搶購米糧、口罩、消毒液、抹手紙巾和廁紙潮,甚至發生搶劫廁紙的世界奇聞。住在新加坡的朋友給我發短訊,揶揄為何香港人這麼不濟,問我是否需要他郵寄一些廁紙以濟燃眉之急。怎料不旋踵,新加坡也成了「疫埠」,超市搶購潮比起香港不遑多讓,要勞煩李大總理吩咐市民克制。果然,新加坡的搶購潮很快便平息。要知道新加坡和香港不一樣,市民都知道,不聽長官吩咐,後果會比沒廁紙用更不爽。

新加坡人口以華人居多,有老外朋友不避嫌,竟問我是否華人社會如香港和新加坡才有此搶購現象。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如實回應,又不失國人體面,怎知為我解窘的,竟是專向國人銷售名牌商品的意大利。不知何故,意大利突然出現了多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成了歐洲「冠感」之都。意大利人平素雖以寫意浪漫著稱,但遇到瘟疫壓境,恐慌之情和我們沒有兩樣。電視上看到意大利人推着購物車,蜂擁在超市門口等開門,真有「天涯若比鄰」的感慨。看來「居安思危」並非國人專利,到了緊要關頭,洋人也不倖免。

事實上,當有不幸的大型突發事件尤其是大災難,不論在哪個地方哪個國家,或多或少地都會引起群眾恐慌(mass panic),以及自我保護或自衛本能(self-preservation)的自然反應。因為擔心災難導致物資短缺,甚至斷水缺糧,不惜一切搶購、囤積物資,便是人類自保的自然反應之一,這和古時兩國相爭,守城一方給敵方大軍壓境時,囤糧備戰的心態一樣。1969年,中蘇關係緊張,更發生了在黑龍江珍寶島與新疆的鐵列克提邊防站的邊境衝突戰。那時,蘇聯要動用核導彈攻擊中國的說法甚囂塵上,毛澤東號召全國「深挖洞,廣積糧」備戰,果然短時間內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成了總長度超過萬里長城的地洞網。國人有這樣的動力,除了中央號召外,戰爭威脅帶來的mass panic和self-preservation反應也應記一功。

 

互助自保 必戰勝瘟疫

自保的另一方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有災難威脅時,逃亡似乎是合理又最徹底的自保途徑。可是有研究指出,即使在mass panic影響下,選擇一走了之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用盡其他方法自保,到了山窮水盡,無他計可施時才想到一走了之,但到時才走往往已太遲。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發達國家,遇上好像山火、地震、洪水氾濫等天災,政府呼籲受災地區居民疏散,甚至出動軍警「協助」,也有不少人選擇留守家園,甚至犧牲性命。事實上,逃亡的代價實在太大,不但要離鄉別井,還要放棄事業、離開親人朋友。看來,不論在內地或香港,因冠狀病毒而移民的人不多,想短暫離開的也不容易,因為許多個國家已把我們看成不受歡迎人物,其他的例如日、韓,本身已是「瘟疫大國」,避之則吉。

自保還有一個途徑,就是互助。17年前的SARS瘟疫,香港遭逢大劫,但也體現了港人的互助精神。那時我們在前線打拼,每天都收到市民捐助物資、金錢及打氣信息。不同政見的人士及黨派,也放下歧見,以抗疫為目標。今次的冠狀病毒瘟疫,不同組織也發揮了互助精神,派口罩、送保護衣。港人能上下一心,一定會戰勝瘟疫。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17年前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17%e5%b9%b4%e5%89%8d/ Mon, 17 Feb 2020 03:16: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256
兒言自得:17年前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內地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少國家和地區受波及,香港當然不能倖免。香港人經過17年前SARS一役,對疫症重臨早已如驚弓之鳥。當年,大陸和香港之間的公共衛生資訊互通機制貧乏,加上香港人數十年來沒有經歷過大型的傳染病散播,防疫意識和硬件裝備都嚴重不足,突然來襲的SARS令整個社會不知所措。更糟糕的是主理衛生當局的負責人,對傳染病和防疫的認知明顯不足。當疫症在廣東爆發,弄到人心惶惶,市民爭相使用如煮醋喝板藍根等古法防疫時,他們竟沒有想到病毒無邊界,還以為可以作壁上觀作花生友。到了SARS悄然襲港,在醫院蔓延,甚至社區爆發,仍掉以輕心。直至淘大花園一役,疫症超級爆發,一下子感染了逾300人,才醒覺事態嚴重,但已噬臍莫及。

SARS一役,香港守得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醫療工作者,能夠上下一心,克盡職守。當時內科病房是重災區,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醫護又要分為「乾淨」和「污染」兩組,人手更加吃緊。有見及此,外科、骨科及其他專科病房,馬上調配人手到內科病房支援,同事們不但通力合作,有些更身先士卒組織團隊齊赴前線。在這艱難時期,不但公立醫院的醫護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私人執業的醫生也不甘後人,他們暫停了自己的診所業務,放棄了收入,自動請纓到公立醫院病房或門診服務,幫助紓緩人手緊絀的問題,有些更進入SARS病房工作,和前線醫護並肩和病毒作戰。

當時,我們兒科病房也有SARS病童,只是為數不多。兒科人手比內科少得多,當時我身為兒科部門主管,要在人手這麼單薄的情况下,弄個「乾淨」和「污染」分流,真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嘆。幸好接收第一名SARS病童的同事自告奮勇,提出反正自己已是「不潔之身」,不如以後入院的SARS病人都由他一人照料,直至病人太多時才再作打算。當時,醫學界對這個病毒認識不多,不知道兒童的傳染性比成人低得多,同事不憚感染風險的無私犧牲精神,既為病童提供了適切治療,也解決了我們的人手問題,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醫護上下一心抗疫 贏得尊敬

17年前的瘟疫,給香港帶來很大的創傷,也提醒了港人即使社會如何富裕先進,傳染病的威脅始終存在,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防疫抗疫的準備。我們的醫護以至所有的醫療工作者,也因這一役贏得了市民,甚至國際醫學界的尊敬。有英美同行曾向我大讚香港醫療人員的專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並說要是同樣瘟疫在他們國家爆發,他們的應對一定沒有我們好。

外國朋友的讚譽,香港的醫療工作者可說當之無愧。遠的不說,單看近在咫尺,也是華人社會的台灣,和香港差不多同時有SARS爆發。疫症開始不久,便有大量醫護從醫院「逃亡」,電視上看到他們穿著醫護制服,從封了關的醫院窗子爬出來的醜態,真是不忍卒睹。更不堪的是,連時任總統陳水扁任職醫生的女兒和女婿,也當了逃兵。

17年前SARS肆虐香江,突顯了我們醫療同工美好光輝的一面。不知道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否讓他們再顯光芒。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兒言自得:新春快樂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6%96%b0%e6%98%a5%e5%bf%ab%e6%a8%82/ Wed, 29 Jan 2020 07:52: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735
兒言自得:新春快樂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新春伊始,先向各位讀者拜個年,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家宅平安,萬事如意,最重要的是今年勝舊年。

上期說到我的病人敏敏,無端端給醫生處方了皮質類固醇,而且服用了一段不短的日子,以致出現了月亮臉(moon face)、水牛肩、肚腹肥胖等副作用。有讀者關心她身體能否完全康復。我在這裏給大家報喜,敏敏的檢驗結果顯示她腎上腺功能健全,沒有受到壓抑。相信在我們指導監察下慢慢停藥,她的免疫系統會完全康復,生長和身形體態,以及所有身體機能,都會回復正常。只是經此一役,敏敏媽對「退燒聖手」吳醫生信心盡失,除了立即給敏敏另找醫生,還決定向醫務委員會投訴吳醫生專業失當,希望他能從中得到教訓,不再害苦其他病人。

今年新歲,應該是我在中大執教最後的一個農曆新年,因為明年便會從大學退休。回想過去數十載行醫教學,經歷過許多苦與樂,不過肯定的是樂多苦少。在醫學院任教,最樂的是為社會培育了許多醫生。我讀醫時一位老師曾告訴我,今天的學生,明天是同事,最終是照顧自己的醫生,真的一點也不錯。除了教學,行醫也令我其樂無窮,回顧其中一樁樂事,竟也與類固醇有關。

 

新手處方類固醇 3天誤植3個月

許多年前,當我還是醫院兒科部門主管時,有一天突然收到急電,說有病人家屬在門診部鬧事,要求我調停。事緣有一個患哮喘的小病人明仔,哮喘發作服用了私家醫生的藥未有好轉,被轉介到我們的門診部。應診的年輕醫生W給他處方3天的類固醇,1個月後覆診,並囑咐明仔媽,若明仔服藥後沒有好轉,便要帶他到急症室求診。那時醫管局剛引進電腦病人紀錄和處方,W醫生在輸入電腦時,陰差陽錯把3天誤植為3個月。1個月後明仔媽帶明仔來覆診,W醫生發覺明仔變得面圓身厚,似是長期服用類固醇的表徵,翻查電腦紀錄才發覺自己擺了烏龍,明仔已服用了整整1個月的類固醇!她馬上向明仔媽承認錯誤並道歉,更老實地向她解說類固醇的副作用。明仔媽一向視明仔為心肝寶貝,聽了後立刻失控變得歇斯底里,初出茅廬的W醫生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向我求救。

明仔媽得知我是部門主管,加上白髮蒼蒼,似乎回復了一點信心,情緒也稍平復,但仍恐嚇說要是明仔有任何不測,她也不想活了,W醫生也不會有好下場。我唯有耐心地好言相慰。最後她回復理智,表示只要我保證明仔沒事,又答允親自為明仔定時長期覆診,以保證他健康成長,她可以暫不追究。

身為主管,部門的醫生一時大意令病人受苦,我當然要負上責任。明仔媽的要求不算過分,我非常樂意答允她的要求,平息了一場風波。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明仔已經定期覆診了10多年。他每次覆診,明仔媽一定跟隨。事實上明仔的哮喘控制得很好,每次覆診我都有機會和他們母子閒話家常。通過這些對話我可以分享到他們家庭的喜悅,例如明仔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他哥哥分配到公屋可以放心結婚等等。

能分享病人的喜悅,肯定是身為醫生的樂趣。前天明仔來覆診,他說他很明白自己是「超齡」兒科病人,但希望我繼續為他覆診直至退休。他的請求,對我來說,也是一樁樂事。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