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陳家亮”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48:5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陳家亮”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中大研究:驗糞及早測自閉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7%aa%e9%96%89%e7%97%87%e5%85%92%e7%ab%a5%e8%85%b8%e9%81%93%e7%b4%b0%e8%8f%8c%e7%99%bc%e5%b1%95%e9%81%b2%e7%b7%a9%e7%b4%b0%e8%8f%8c%e7%a8%ae%e9%a1%9e%e5%b0%91-%e4%b8%ad%e5%a4%a7%e7%a0%94%e7%a9%b6/ Fri, 12 Jul 2024 08:02: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72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證實自閉症患者腸道微生態有別一般人,並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開發由31種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組成的自閉症檢測工具,有助及早評估兒童自閉風險,料最快今年底可臨牀應用。研究結果最近於頂尖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有份參與研究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說,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較遲緩,且多樣性較低。

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中大研究:驗糞及早測自閉風險
中大醫學院開發由31種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組成的自閉症檢測工具。左起為中大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永昊、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蘇奇。(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研究: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研究團隊2021至2023年期間跟進1627名1至13歲兒童,部分患有自閉症,並蒐集他們糞便樣本,利用宏基因組測序分析,以及蒐集他們於飲食、藥物或共病的數據。團隊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有多種微生物、微生物基因及代謝通訊路徑出現改變,再利用機器學習模型,組合31種標誌物開發非入侵自閉症診斷工具,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4%及93%。


相關閲讀: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表現和徵狀有不同 了解診斷及治療

31種腸道微生態標誌物組成 非入侵診斷工具

中大醫學院亦完成一項先導臨牀研究,透過增強兒童腸道內的腦部傳遞物質「γ-胺基丁酸」治療自閉症,並研發微生態配方為30名4至11歲自閉症兒童提供12星期療程,初步發現可緩解感官敏感和焦慮症狀15%至20%,且無不良反應。

身兼中大裘槎醫學科學教授的黃秀娟說,現有自閉症診斷是臨牀評估,徵狀輕微的年幼兒童可能會被遺漏而延遲診斷。她說今次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亦較少細菌種類,並會影響代謝物等,而新檢測工具可用於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兒童。


相關閲讀:益生菌 vs 益生元 哪些食物含量豐富?好處你要知(附營養師提供餐單建議)

陳家亮:腸道微生態有潛力成治療自閉症新方案

中大醫學院前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說,檢測腸道微生態可作為及早診斷自閉症的非入侵工具,研究亦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極具潛力成為治療自閉症的新方案,有望幫助父母管理孩子日常情緒問題。他預計檢測工具最快今年底至明年初可臨牀應用,由家長蒐集子女糞便樣本交至醫院,約一周後有診斷報告。

]]>
沉默的膽石 要做膽囊切除手術嗎? //www.afterroberto.com/%e6%b2%89%e9%bb%98%e7%9a%84%e8%86%bd%e7%9f%b3-%e8%a6%81%e5%81%9a%e8%86%bd%e5%9b%8a%e5%88%87%e9%99%a4%e6%89%8b%e8%a1%93%e5%97%8e/ Tue, 18 Jun 2024 03:56: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54

【明報專訊】(編按:有長者例行驗身,發現膽囊內有幾粒膽石,卻從來沒有徵狀,但醫生看了保險單後,便說如果膽石跌落膽管內便後果嚴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應該盡早把膽囊切除,以防後患?面對「沉默的膽石」,必須要做手術嗎?究竟是「治未病」或是「過度治療」的商機呢?)

沉默的膽石沒有徵狀 不構成健康威脅

今天返電台做直播,剛好一名電台同事徵詢我的意見。原來他的媽媽早前例行驗身,發現膽囊內有幾粒膽石。這名女士大約70歲,身體素來健康,從來沒有任何患有膽石的徵狀,這份驗身報告令她感到十分詫異。她根據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尋求專科醫生的意見。

「那個醫生翻閱了媽媽的保險單後,便建議她接受切除膽囊手術。」這名同事向我轉述那個醫生的說話,接着問:「陳教授,是否檢查出錯呢?我媽媽什麼徵狀也沒有。」

「其實膽石是常見的現象,很多健康人士也有一些『沉默的膽石』,對健康並不構成威脅。」我毫不含糊地回答。

「為什麼那個醫生卻說如果膽石跌落膽管內便後果嚴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應該盡早把膽囊切除,以防後患?」同事追問。

沉默的膽石 要做膽囊切除手術嗎?
膽石是常見現象,很多健康人士也有「沉默的膽石」,對健康並不構成威脅。(XH4D@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為什麼要切除膽囊?「小事化大」 增不必要醫療開支

我嘆了一口氣,便嘗試向他解釋:「我不能夠推測那個醫生的背後理念,但是醫學數據告訴我們有關的風險極低,我並不認同這種沒有臨牀數據的『治未病』理論,正如我不會切除沒有徵狀的盲腸去預防盲腸炎的道理一樣。因為手術風險及可能出現的後遺症是不可忽視。」

醫學技術進步讓我們在檢測過程中發現很多沒有嚴重後果的「不正常」情况,例如一些低精準度的基因生物標誌物(genetic biomarkers)、輕微收窄(<50%)的冠狀動脈/心臟血管造影、低風險或甚至模稜兩可的掃描影像等。不少人卻誤以為這些「不正常」報告是「治未病」的信號,其實這些「及早治療」往往沒有醫學證據支持,反而增加了治療所引致的副作用或併發症的風險。

由於私營市場可能出現的商業誘因,過度治療容易導致「小事化大」,增加了不必要的醫療開支,令私人保險費不斷上升。過度治療亦耽誤了醫管局醫院的輪候時間,這並不只是香港的問題,也是全球正面對的嚴峻威脅。


相關閲讀:胃痛?膽石?心臟病?拆解上腹痛5大成因及徵狀

不應視過度治療為商機

社會對醫療的期望愈來愈高,動不動便訴諸法律,促使不少醫生抱着「唔怕一萬,最怕萬一」、以防走漏眼的心態行醫,有個別行醫者藉此風氣尋找商機,進一步扭曲醫患關係。

要減輕過度治療,社會期望、醫療制度,以及行醫態度三方面都需要共同正視這個問題。身為醫生,我認為首要做好本分,用心醫病總比「大包圍」式的檢查和治療有效,更不應視過度治療為一種商機。

文:陳家亮(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吾生有杏—255)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5%b9%95%e5%be%8c%e9%bb%91%e6%89%8b-%e5%8a%a0%e5%b7%a5%e9%a3%9f%e5%93%81%e5%90%ab%e4%b9%b3%e5%8c%96%e5%8a%91-%e4%ba%ba%e9%80%a0%e8%89%b2%e7%b4%a0/ Wed, 25 Oct 2023 04:22: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20

【明報專訊】編按:肥胖問題會蔓延至亞洲?因高卡、高糖的飲食習慣?筆者表示,愈來愈多科學證據指出,肥胖主要原因並非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才是幕後黑手,加工食品中含有不同類型的添加劑,包括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及代糖……會破壞腸道微生態?服用益生菌可以消脂減肥嗎?

肥胖主因非高熱量食物 加工食品是幕後黑手

上星期我到了哥本哈根,應邀參加歐洲共同體的腸胃學年會。一路上我發覺歐洲人的肥胖問題已經開始追上美國,XXXL尺碼的人隨處可見。傳統智慧告訴我們,西方人的基因及飲食習慣與中國人不同,所以肥胖問題在香港或大陸並不算嚴重。可是我擔心這個想法已不合時宜,有統計數字指出,每10個香港孩子便有1個肥胖。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如果有百分之五肥胖人口,那麼便有7000萬人出現這個問題,對醫療造成的負擔可想而知。

為什麼肥胖這個問題會蔓延至亞洲?基因突變不可能於幾十年內發生,是因為我們吃得太多漢堡包或是飲了過多汽水嗎?高卡及高糖分的飲食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不足以導致今天的肥胖問題。試想想,北京填鴨、煎鍋貼或梅菜蒸豬肉等熱量不高嗎?為什麼喜歡這些傳統飲食的地方,以往沒有肥胖的問題呢?


相關閲讀: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添加劑: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代糖 破壞腸道微生態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指出,肥胖主要原因並非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才是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有不同類型的添加劑,包括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及代糖。這些添加劑提升了食品色澤、口感及存放日期,而代糖更令大眾誤以為它是糖的健康代替品。其實加工食品已變得無孔不入,很多食品例如罐頭、雪糕、餅乾、蛋糕、火腿、香腸、無糖汽水、gin、rum、whisky等都添加了這些物質。現今科學告訴我們,這些添加劑破壞我們的腸道微生態,失衡的腸道微生態是導致肥胖及代謝綜合徵(metabolic syndrome)的重要原因。

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很多加工食品例如雪糕、餅乾、蛋糕、火腿、香腸、無糖汽水、gin等都添加了不同類型的添加劑,是導致肥胖的「元兇」。

沒醫學證據服益生菌可減肥 應減吃加工食物

服用益生菌可以消脂減肥嗎?世事沒有這麼簡單。從醫學證據來說,暫時還沒有益生菌達到這個效果。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腸道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對於某些人士可以達到體重下降的功效,但是要普及使用還需要更多研究。要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不單要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還要盡量減少進食加工食品,要自小開始好好保護我們的腸道微生態。


相關閲讀: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隔周刊出)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40)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戒口】 我愛菠蘿油 不愛戒口醫生眼中的3類病人 了解自己願意承受的健康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88%92%e5%8f%a3-%e6%88%91%e6%84%9b%e8%8f%a0%e8%98%bf%e6%b2%b9-%e4%b8%8d%e6%84%9b%e6%88%92%e5%8f%a3%e9%86%ab%e7%94%9f%e7%9c%bc%e4%b8%ad%e7%9a%84%e7%97%85%e4%ba%ba/ Wed, 11 Oct 2023 09:49: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978

【明報專訊】「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橫向切開,然後夾一塊從雪櫃取出的冰凍厚切牛油。熱烘烘的菠蘿包把那磚厚厚的牛油逐漸融化,約半分鐘後牛油變成金黃色。就在這個轉瞬即逝的時刻,盡情地咬一口這個邪惡的菠蘿油,一冰一火、又甜又脆,人生夫復何求?」(編按:不喜歡戒口的醫生,如何在飲食上忠告病人?筆者眼中的病人可以分成3類……)

菠蘿油忠實擁躉 不愛戒口飲食上如何忠告病人

老師傅這番話言猶在耳,我自小是菠蘿油的忠實擁躉。相傳源於1960年代,香港人靈活變通,為了令平凡的麵包變得更美味,於是蓋上一層用豬油和砂糖做出的黃金脆皮,這便是菠蘿包的起源。後人加以變化,把牛油或豬扒等夾在菠蘿包中,成為今日茶餐廳的美食。

【戒口】 我愛菠蘿油 不愛戒口醫生眼中的3類病人 了解自己願意承受的健康風險
菠蘿油(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濕疹、皮膚痕癢要戒口?組織胺誘發?哪些屬高組織胺食物? 冷敷5分鐘可止痕?


醫生不是應更着重健康飲食嗎?醫生不是終日勸喻病人要戒口嗎?經常有朋友及病人問我這個問題。事實上,在我所認識的醫生當中,過着健康飲食生活的不多,這可能是由於物以類聚,那些畏懼菠蘿油或餐肉公仔麵的醫生不常與我共膳,我相信香港還是有不少着重飲食健康的醫生。

那麼我這個不喜歡戒口的醫生,如何在飲食上忠告我的病人?我眼中的病人可以分成3類:

第一類:着重飲食健康型

這類病人飲食非常檢點,個別病人更為着揀選健康飲食而感到煩惱:吃雞蛋怕膽固醇、吃蔬菜怕農藥、吃紅肉怕腸癌……我縱然花了很大力氣也不能釋除他們的疑慮,唯有是不斷地肯定他們已做得十分好了。

第二類:無奈飲食健康型

這類病人往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不單需要健康飲食,還要經常運動控制體重及保持正常的化驗指數。不少病人無奈地放棄過往的飲食壞習慣,我給予他們最大的同情及鼓勵。

第三類:愛與痛的邊緣型

「無奈我心 要辨難辨 道別再等 也未如願 永遠在愛與痛的邊緣 應該怎麼決定挑選」,這類病人是最常見的,他們通常患上三高、中央肥胖或腸易激綜合徵。既喜愛吃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但又擔心放縱飲食所帶來的後果,於是便在「愛與痛的邊緣」經常感到難以取捨。面對這類病人,我嘗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究竟願意承受多大的健康風險。

其實每個人所能承受的健康風險也不一樣,首先我們要了解發生某些疾病的「實際風險」有多少。例如成年人透過健康飲食,每10萬人每年可以減少多少宗大腸癌個案?我們便可以知道某些預防方法究竟有多少成效。不要被那些「相對風險」的數字誤導。我經常以六合彩作譬喻,雖然中二獎比中頭獎的機會高出6倍,但自己一生人中二獎的實際機會又有多高呢?當然,如果你患上某些疾病的機率有如中安慰獎般高,那麼你不單需要謹慎飲食,還要借助藥物把風險降低。

消耗一個冰火菠蘿油 需90分鐘帶氧運動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吃了一個冰火菠蘿油,便需要90分鐘帶氧運動才能消耗它的熱量,所以我每天都花上最少1小時運動,盼望所有人都可以吃得開懷也活得健康。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隔周刊出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9)]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
大便像豬紅疑胃出血?照胃鏡腸鏡找不到原因 「源頭不明腸道出血」棘手難醫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4%be%bf%e5%83%8f%e8%b1%ac%e7%b4%85%e7%96%91%e8%83%83%e5%87%ba%e8%a1%80-%e7%85%a7%e8%83%83%e9%8f%a1%e8%85%b8%e9%8f%a1%e6%89%be%e4%b8%8d%e5%88%b0%e5%8e%9f%e5%9b%a0/ Wed, 13 Sep 2023 05:00: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714

【明報專訊】(編者按:個案中長者突然發現大便變得像豬紅般,初以為是胃出血,但入院後胃鏡檢查結果正常,照了大腸亦找不到出血原因,及後再自費做了「膠囊內窺鏡」檢查小腸,結果同樣是什麼都找不到……出血問題更有可能隨時復發!其實病人是患上了「源頭不明的腸道出血」,如何「對付」這個棘手的問題呢?)

大便像豬紅疑胃出血?照胃鏡腸鏡找不到原因 「源頭不明腸道出血」棘手難醫
「源頭不明的腸道出血」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由於小腸及大腸有6米以上的長度,因此出血源頭可能有多個,令診斷及治療更困難。(網上圖片)

大便像豬紅以為胃/大腸出血 照胃鏡腸鏡找不到原因

「陳教授,我在公立醫院已經跟進了大半年,他們仍不清楚我是什麼原因出血,請你多多幫忙!」雖是首次見面,這名70多歲男士已禁不住表現出他的焦慮情緒。

吳先生(化名)患有高血壓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長期在公院專科定期覆診。據說他的情况穩定並有定時服藥。約大半年前,他突然發現大便變得像豬紅般。急症室醫生初步診斷他是胃出血,可是入院後胃鏡檢查結果正常,接着照了大腸但也找不到出血的原因,他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

「每天都要驗血,又安排我做了電腦掃描及其他不同的檢查。究竟我患了什麼病?」吳先生問。

「這個很難說,還是不確定!有可能是大腸出血,雖然大腸鏡找不到什麼,也有可能是小腸出血,遲些再安排檢查小腸吧,但這項檢查需要自費的。」吳先生引述醫生的說話。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膠囊內窺鏡」檢查小腸無恙  數月後出血復發需輸血

他繼續說:「出院後醫生給我特效胃藥,把我原本服用的阿士匹靈換了一種加上了什麼『保護膜』的阿士匹靈,說可以減少對腸胃的損傷。」幾個星期後,吳先生付了8000元用「膠囊內窺鏡」檢查小腸,可是結果都是找不到什麼。

約4個月後,他再次復發出血,並需要接受輸血。醫生又重複做了胃鏡、大腸鏡及膠囊內窺鏡,結果仍是什麼也找不到。出院後醫生停止處方阿士匹靈,只是添加了「補血丸」給他。

「每次覆診那些醫生只管叫我驗血,又沒有給我特效藥,也不肯定我會否再復發!」言語間充滿失望和不滿。

源頭不明腸道出血 或有多個出血源頭 棘手難醫

其實吳先生患上了「源頭不明的腸道出血」,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雖然公院醫生已為他重複做了必須的檢查,但出血的源頭往往很難找到。一般市民比較認識胃出血,利用胃鏡便可以即時診斷,而制酸劑亦有效治療及預防這個問題。可是愈來愈多病人患上腸道其他地方出血,包括小腸及大腸。由於小腸及大腸有6米以上的長度,而出血的源頭可以是一些微細血管導致的間歇性出血。除非在活躍出血期間即時檢查,否則往往是找不到原因,更甚是出血可能來自多個源頭,令診斷及治療變得難上加難。


相關閲讀:【大腸癌篩查】3大方法比併:大便隱血測試、驗糞便血液+基因、M3檢測驗細菌 高風險人士應定期照大腸鏡?


阿士匹靈引發出血 抑制胃酸反增腸道惡菌滋生

假若病人不幸患上這種疾病,便需要及時求醫,因為活躍出血期通常只會維持數小時至1天。阿士匹靈是引發出血的主要原因,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或加上所謂「保護膜」的阿士匹靈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加了出血風險。抑制胃酸的藥物對預防這類出血完全沒有作用,我有理由相信不必要地抑制胃酸會增加腸道惡菌滋生。

處理這種奇難雜症,醫生要把握黃金時間為病人作出及時診斷並非易事。醫生亦需要因應每個病人不同的情况作出取捨,究竟出血風險高還是血管栓塞風險高?既然缺乏有效療法,我們更需要花上額外時間去解釋這個壞消息,以及聆聽病人的心聲。

文:陳家亮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7)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
腸化生增患胃癌風險很高嗎?年年照胃鏡有必要嗎?(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5)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5%8c%96%e7%94%9f%e5%a2%9e%e6%82%a3%e8%83%83%e7%99%8c%e9%a2%a8%e9%9a%aa%e5%be%88%e9%ab%98%e5%97%8e-%e5%b9%b4%e5%b9%b4%e7%85%a7%e8%83%83%e9%8f%a1%e6%9c%89%e5%bf%85%e8%a6%81%e5%97%8e/ Thu, 17 Aug 2023 10:40: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136

【明報專訊】剛剛過去的星期三,一名中年女士前來求醫。她素來着重身體健康,每年都做全身檢查。大約5年前的一次例行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胃部有發炎的迹象,而活檢化驗證實有「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這是一種慢性胃炎,有可能導致胃癌!」醫生說。「醫生,我的風險很高嗎?可有藥物治療嗎?」「腸化生會增加胃癌的風險,這情况無藥可醫,妳每年回來做胃鏡檢查吧。」醫生回答說……

腸化生患者沒胃癌風險因素 變癌風險低

腸化生增患胃癌風險很高嗎?年年照胃鏡有必要嗎?(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5)
有胃癌家族史、胃黏膜萎縮、出現大範圍腸化生及吸煙等,都是導致胃癌的風險因素。(網上圖片)

陳女士(化名)繪影繪聲地憶述當年她與醫生的對話。於是她便年年接受胃鏡檢查,每次化驗報告都顯示有腸化生的情况。「醫生,我的情况怎樣?生活飲食需要避免什麼?」「都是跟以往差不多……多吃蔬果、少吃鹹魚之類,明年再回來照胃吧!」過去幾年她不單花了不少醫療費用,而且看不見出路,不禁自問:「難道我要做胃鏡檢查直到80歲?」


相關閲讀:【胃癌系列】 胃癌初期易跟消化不良混淆?解開慢性胃炎、腸化生與胃癌關係之迷


高危一族:有胃癌家族史、大範圍腸化生、吸煙人士

我翻查她的紀錄後,發覺陳女士除了有局部位置的腸化生外,並沒有其他導致胃癌的風險因素。其實腸化生是因為慢性發炎而形成的一種胃黏膜變化,主要成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吸煙、攝取高鹽及煙熏食品。雖然腸化生在理論上有可能演變成胃癌,可是只有那些同時擁有多個風險因素的人士才是真正的高危一族,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胃黏膜萎縮(gastric atrophy)、出現大範圍腸化生及吸煙人士。


相關閲讀:【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單單「腸化生」 不值得年年照胃鏡

於是我向陳女士解釋:「我覺得你的真實風險很低,不值得年年照胃鏡。」她感到很驚訝,便追問:「陳醫生,腸化生不是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嗎?」於是我嘗試用「六合彩」的比喻去解釋她的風險:「有腸化生人士患上胃癌的相對風險,比沒有這現象的健康人士高出約5倍,聽起來真的有點嚇人。可是實際機率又有多高呢?以一個健康人士為例,他一生人患上胃癌的機率有如中六合彩頭獎,而有腸化生的人士患胃癌的機率便約是中二獎。中六合彩二獎固然比中頭獎的機會高出5至於6倍,但一生人又有多少機會中二獎呢?」

其實,單以腸化生為唯一因素所導致胃癌的機率很低,所以至今也沒有公認的國際指引如何處理這問題。我個人認為,只有高危一族才值得考慮年年照胃鏡。像陳女士這些常見案例,定期胃鏡檢查真的可以預防胃癌嗎?既然沒有明確的國際指引,我會根據個別人士的風險評估作不同建議。我相信凡事應以病人而非疾病為本,用個人化的建議才能夠消除不必要的憂慮。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健康]

]]>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6%b0%e5%86%a0%e5%be%8c%e9%81%ba%e7%97%87%e3%80%91%e4%b8%ad%e5%a4%a7%e7%a0%94%e5%8f%a3%e6%9c%8d%e5%be%ae%e8%86%a0%e5%9b%8a%e6%b4%bb%e8%8f%8c%e9%85%8d%e6%96%b9%e5%8a%a9%e7%b4%93%e7%b7%a9/ Tue, 23 May 2023 08:03: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59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獲政府批出逾4500萬元資助,進行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長期病患研究,於早前研發出一種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發現對最少5項長新冠徵狀有明顯改善,包括難以集中精神、疲倦、整體不適、腸胃問題及記憶力缺損等。中大醫學院長陳家亮稱,有關口服藥配方屬保健產品,毋須醫生處方,除擬推出私營市場外,該院已將研究結果交予醫管局,冀有關配方可於公營醫療系統使用。

中大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 助紓緩長新冠5徵狀明顯改善

中大醫學院2021至2022年招募了463名年滿18歲的新冠康復者,各人均於感染後4周或以上仍有多於一種長新冠後遺徵狀,約七成去年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參加者會平均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日服用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另一對照組則服用維他命C安慰劑,6個月後分析他們的身體狀况。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中大醫學院長陳家亮(中)任期明年初屆滿,他昨稱日後不論身處任何崗位,都會繼續擔任醫生及從事研究。左起為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陳家亮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馮凱鍵攝)

相關閲讀:【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口服藥屬保健品毋須醫生處方

研究發現,服用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者,對最少5項徵狀有明顯改善,包括難以集中精神、疲倦、整體不適、腸胃問題及記憶力缺損。被問到如何評估及計算徵狀改善,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表示,參加者於研究前後會接受問卷自評,並強調有關問卷由腸胃肝臟科及公共衛生專家等設計。

另外,陳家亮院長任期明年1月底屆滿,他昨日被問到卸任後去向稱,日後不論在任何崗位,都會繼續當醫生和做研究。

醫管局:已收數據 會參考研究

醫管局回覆查詢稱,一直與大學進行研究,冀更全面了解新冠病人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以及蒐集更多數據參考,以更有效照顧病人及跟進康復情况,而局方已收到中大醫學院的相關數據,會參考及研究有關資料。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腸漏症是什麼?與脂肪肝、糖尿、哮喘有密切關係?(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6%bc%8f%e7%97%87%e6%98%af%e4%bb%80%e9%ba%bc%e8%88%87%e8%84%82%e8%82%aa%e8%82%9d%e7%b3%96%e5%b0%bf%e5%93%ae%e5%96%98%e6%9c%89%e5%af%86%e5%88%87%e9%97%9c%e4%bf%82/ Fri, 03 Mar 2023 04:08: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99 腸漏症是什麼?與脂肪肝、糖尿、哮喘有密切關係?(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明報專訊】{編者按:什麼是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簡單來說,就是腸壁滲漏。當有害物質隨血液流竄全身,便有可能影響多個器官。腸漏症原來更與脂肪肝、糖尿病、過敏症、哮喘、情緒病及慢性疲勞綜合徵有着密切的關係。筆者亦指出,有研究指出高糖、高脂、低纖維的食物,還有酒精、食品添加劑、情緒壓力及腸道微生態失衡等,都會引發或加劇腸漏的現象。}

腸漏症患者感肚痛腹瀉 同時患有脂肪肝、血糖偏高

一名40多歲女士首次求診,她在律師樓工作,近幾年受着一些健康問題困擾。首先,她經常感覺肚痛及腹瀉,很多生活飲食習慣都需要改變,例如要避開至愛的下午茶、甜點、魚生等。醫生診斷她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徵。此外,醫生更發現她有脂肪肝,膽固醇及血糖也偏高,不謹慎的話便容易導致肝硬化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

求診當日,她拿着《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及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文章來問我:「陳教授,我是否患上了『腸漏症』,令我出現這麼多的健康問題?」

腸漏症易引發腸易激 腸壁滲漏招菌可影響多器官

什麼是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

它是一種近年新興的醫學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腸壁滲漏,讓致敏原、有害細菌及毒素等從腸道進入體內。這些外來物質刺激腸道黏膜慢性發炎,引發腸易激綜合徵甚至炎症性腸病。當這些有害物質隨血液流竄全身,便有可能影響多個器官。動物研究發現腸漏症與脂肪肝、糖尿病、過敏症、哮喘、情緒病及慢性疲勞綜合徵有着密切的關係。

高糖、高脂食物、酒精等易引發或加劇腸漏

人體的腸壁由細胞組成一層保護膜,面積多達4000平方米,它的主要功能是防禦外來有害物質入侵體內。然而這保護膜並非密不透風,細胞與細胞間的縫隙有如入境海關一般,控制有益及有害物質進入我們的血液。當這些縫隙過大或穿洞,便有可能出現上述疾病。現今研究指出很多環境因素可能導致腸壁滲漏,例如高糖、高脂、低纖維的食物,還有酒精、食品添加劑、情緒壓力及腸道微生態失衡等,都會引發或加劇腸漏的現象。

回應當日這名求診的女士,我向她解釋至今「腸漏症」仍是一種流行的醫學理論,我們還需要很多臨牀研究才可以確定它在多種疾病所扮演的角色。雖然我們可以在實驗室量度腸道是否出現滲漏及其嚴重程度,但這些科學技術暫時不適宜應用於臨牀診斷。科學家正研究如何修補這些腸壁上不正常的裂縫,並透過減少腸壁滲漏去改善健康。無論如何,現今醫學已指出腸道健康不單是為了改善消化功能,並且是預防多種疾病的關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
【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5%ba%b7%e5%be%a9%e8%80%85-%e5%8f%a3%e4%b9%be%e6%b0%a3%e7%ae%a1%e6%95%8f%e6%84%9f%e7%97%b0%e9%bb%8f-%e9%95%b7%e6%96%b0%e5%86%a0-%e8%97%a5%e8%86%b3%e9%a3%9f%e7%99%82/ Mon, 17 Oct 2022 05:06: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699 【明報專訊】香港新冠研究工作組今年8月發表文章指出,七成的「長新冠」病人表現出氣陰兩虛或肺脾氣虛的徵狀。新冠患者多有發熱,轉陰後往往出現疲倦、口乾、氣管敏感而有小量黏痰咳嗽等。中醫認為這是由於體內餘熱未清,傷及氣陰的表現。藥膳食療的正確使用也有助加快新冠康復者的痊癒。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疲倦口乾黏痰咳嗽 中醫:長新冠屬餘熱未清 傷及氣陰

截至9月底,本港累計新冠病毒陽性檢測個案逾94萬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逾80萬宗。檢測轉陰後,部分患者仍有明顯不適徵狀,新冠後遺症成為關注新課題,並因本病的遷延持久得名「長新冠」。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全球有近1.45億人患有「長新冠」,表現出身痛、疲勞、認知問題及呼吸急促等至少1種徵狀;本港中西醫學界專家也在呼籲各方聯手應對。

治病求本,預防為先,中醫强調治未病,及時截斷疾病的發生發展,對新冠患者應注意在發病時及時結合辨證治療,減少後遺症狀的出現,轉陰後更要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防止「長新冠」持續,縮短病程,預防他變。


氣陰兩虛——「長新冠」病人出現氣陰兩虛或肺脾氣虛,是體內餘熱未清,傷及陰虛的表現。(設計圖片,monzenmachi@iStockphoto)
氣陰兩虛——「長新冠」病人出現氣陰兩虛或肺脾氣虛,是體內餘熱未清,傷及陰虛的表現。(設計圖片,monzenmachi@iStockphoto)

藥膳食療助加快痊癒 口乾痰多氣虛食療有不同

網診普及,令患者可以及時得到中醫的辨證治療,藥膳食療的正確使用也有助加快痊癒。

  • 若出現口乾咽痛、痰黏量少時,可以用雪梨、川貝加冰糖燉服,或服用川貝枇杷膏,清熱養陰,潤肺化痰。
  • 如果痰多腹脹口臭納差、大便不暢,可以用白蘿蔔、雪梨、麥冬加少許生薑煮水,化痰消滯,通腹瀉熱。
  • 如果患者平素易感冒,為氣虛體質,可透過中醫診斷的前提下,選用百合、玉竹、蓮子、沙參、太子參、淮山等煲瘦肉,氣陰雙補,扶正抗邪。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中大研究:第四波較第五波Omicron染疫者長新冠徵狀時間更長 常見認知、情緒、咳嗽等問題

此外,中大醫學院今年7月中展開「長新冠」研究,於醫管局門診等途徑邀請新冠康復者填寫網上問卷,逐一回答有否出現一系列長新冠徵狀,例如咳嗽和呼吸急促等呼吸道徵狀、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徵狀。研究透過網上問卷接觸逾7000名新冠康復者,初步發現逾九成人曾出現長新冠徵狀,最常見徵狀是認知問題、情緒問題,另有經常咳嗽、氣促等。而其中九成於今年Omicron流行期間染疫,他們長新冠徵狀維持時間較第四波染疫者短。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認為,部分康復者的長新冠徵狀涉及多器官,建議當局設特別專科門診診所,並研究以科學化方法診斷,以探索治療方法。


四成受訪康復者多器官受影響 

新冠疫情持續近3年,院長陳家亮昨於無綫電視《講清講楚》表示,至今接觸逾7000名康復者,年齡介乎1至100歲,目標年底蒐集1萬名康復者回應。他稱,初步發現九成人曾出現長新冠徵狀,最常見徵狀是認知問題,佔四成;情緒問題如失眠、焦慮、抑鬱亦佔三至四成,另分別有二至三成受訪者稱有經常咳嗽、氣促、腸胃問題、肌肉痠痛和脫髮,整體有四成受訪者是多器官受影響。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三成康復者曾接種2針或3針新冠疫苗 長新冠徵狀短暫輕微

陳家亮稱,約三成受訪者曾接種 2至3針疫苗,當中大部分長新冠徵狀短暫輕微;研究亦發現於第四波染疫者的長新冠徵狀,較第五波Omicron流行期間染疫者維持更長時間,多器官受影響的情况亦更普遍。他補充,暫未知感染其他新變異病毒株會否影響長新冠徵狀嚴重程度,惟當愈多人受感染,長新冠便會愈普遍,建議當局設特別專科門診診所,為市民及早診斷和治療。


(新冠疫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胃癌康復者:「有時覺得胃脹,我是不是復發了?」 不同癌症復發風險大不同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73)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5%ba%b7%e5%be%a9%e8%80%85%e3%80%8c%e6%9c%89%e6%99%82%e8%a6%ba%e5%be%97%e8%83%83%e8%84%b9%ef%bc%8c%e6%88%91%e6%98%af%e4%b8%8d%e6%98%af%e5%be%a9%e7%99%bc%e4%ba%86%ef%bc%9f%e3%80%8d/ Tue, 07 Dec 2021 08:30: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427

【明報專訊】走到診症室,知道今天會見到周太,一個胃癌康復者。周太比上次見面時瘦了一圈,眼神也有點暗淡無光。「是不是有什麼不舒服?」「嗯……沒有什麼大的不適。不過最近知道有病友的癌病復發,我有時也會覺得胃脹,不知道會不會輪到我……」

 

胃癌康復者:覺得胃脹 擔心復發 了解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

癌症病人經治療之後康復,本是值得高興。但我了解很多病人因為擔心復發,而令到自己非常緊張,甚至餘生都有陰影。

「從醫學角度來看,通過定期的覆診,我們可以監察你的病情,即使復發亦可以盡早處理。我們會睇住你,不用太擔心的。」我嘗試安慰她。

事實上,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可以非常不一樣。第一類是「循序漸進」,例如腸癌,分一、二、三、四期,如果病人患第一或是第二期癌症,經治療後5年也沒有復發的話,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訴他:「你的癌病已經根治,不用再擔心復發。」

但第二類癌症就不是這樣簡單,就算病人患的是早期癌病,將來亦有可能復發,對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作為醫生會替病人定期覆診,以免耽誤診斷復發,亦希望正常的化驗報告可以令病人安心。但是我亦見過很多例子,雖然一切報告正常,可是患病的朋友總是「草木皆兵」,小小事情都令他們覺得癌症復發。這種心理壓力似是一個計時炸彈永遠埋藏心內。

相關新聞: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非必要檢測愈多愈令人焦慮

有些病人會不停的重複又重複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測,我嘗試勸喻這些病人:「你做的檢測愈多,只會令自己愈焦慮,更泥足深陷,一點也不會幫助到你。」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醫生和病人能夠建立一個信任的關係,令病人安心把健康交託給醫生。

同樣,身邊的家人亦幫得上忙。雖然病人不是對醫生缺乏信心,可是每當夜闌人靜,無名的恐懼又湧上心頭,揮之不去,頓時又生疑慮。那時家人不斷的支持和鼓勵,對病人就尤為重要了。

「周太,請放心!當年你的手術十分成功,胃癌已經徹底割除。轉眼已過了6年,今次檢查結果又很『靚』,真的沒問題啊!」

周太帶着似信非信的目光問道:「陳醫生,我真的沒有復發嗎?」

我明白她不是懷疑我的專業判斷,只是患得患失的心魔總是纏着她。於是我笑着回答:「陳醫生跟你打賭,如果半年後覆診又是一切正常的話,你便輸1蚊給我好嗎?」

周太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陳醫生,我希望以後每次覆診都輸1蚊給你啊!」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