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酸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9:1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酸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吃得飽滯消化不良?補充消化酵素產品可消滯?吃菠蘿奇異果更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5%90%83%e5%be%97%e9%a3%bd%e6%bb%af-%e8%85%b8%e8%83%83%e4%b8%8d%e9%81%a9-%e6%b6%88%e5%8c%96%e9%85%b5%e7%b4%a0%e7%94%a2%e5%93%81%e5%8f%af%e6%b6%88%e6%bb%af/ Tue, 13 Feb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12 【明報專訊】大時大節過後,吃得飽滯,消化不良?濃茶未能紓緩腸胃不適,市面有各式各樣消化酵素產品,聲稱可以消滯,有的更標榜抗氧化和排毒,是否真的有效?消化酵素究竟是什麼?吃得太多、太滯,可以吃菠蘿、奇異果、木瓜等幫助消化嗎?要維持健康消化系統,如何從日常生活入手建立良好飲食習慣呢?

(設計圖片,Twomeows_IS、Arder_Ho@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設計圖片,Twomeows_IS、Arder_Ho@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補充劑加快分解吸收 消化酵素產品能解決消化問題?

從食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在結構上較為複雜,要先分解才可被身體吸收;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智滔指,常見消化酵素(digestive enzymes,亦稱消化酶)有澱粉酵素、蛋白質酵素、脂肪酵素和乳糖酵素,負責分解食物。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註冊營養師梁曦允指,消化酵素有很多種類,蛋白質酵素,可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澱粉酵素,將澱粉分解成糖分;脂肪酵素,會將複合脂肪酸分解成簡單的脂肪酸或甘油。王智滔續指,進食時,身體不同組織會分泌消化液(見圖),當中包含各消化酵素;當酵素接觸食物,便開始發揮分解作用,如剪刀般剪碎食物,讓食物更容易被腸胃吸收。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大時大節食『過龍』,飽滯不適,消化酵素產品對加快消化有一定幫助。」梁曦允解釋,因消化系統「工作量」太多,來不及自行製造足夠酵素去應對,補充劑提供額外酵素協助分解食物,對消滯有幫助,「但消化酵素容易受溫度和酸鹼度影響,進入胃部後或會被胃酸破壞,效用會降低」。

有消化酵素產品助攻,就可以大吃特吃?梁提醒,酵素不會燃燒熱量,吃得太多再補充額外酵素,會有增磅風險,「如果平日一餐只吸收到八成熱量,額外補充了酵素,可能會吸收到九成。分解得快了,也會令吸收更容易,熱量攝取會增多,增加肥胖風險」。所以「有借有還」,吃多了還是要做運動消耗熱量。

相關文章:【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難解決胃酸過多問題

此外,市面上有消化酵素產品標榜能減輕胃酸、胃灼熱、腸胃氣脹等問題,王智滔提醒,需留意徵狀成因及產品成分,消化酵素產品未必可以改善上述所有問題。以胃酸過多為例,消化酵素產品作用不大。第一、若胃酸是由進食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辣引起,並不是難以消化的食物,補充消化酵素未必能解決問題;第二、胃酸倒流多由胃酸過多引起,治療方法應是中和胃酸,而非協助分解食物。

王智滔補充,針對胃酸問題,應服食醫生處方的抑制胃酸藥物。若受胃酸倒流困擾而沒有藥物在身,可嘗試喝半杯至1杯低脂牛奶,會短暫地在胃內如保護膜般減低胃酸和胃黏膜的接觸,或有助暫緩胃部不適。

至於胃灼熱,可能是胃酸過多或倒流,未必與消化不良有關;治療方向是減少胃酸,而非補充消化酵素。

腸胃氣脹,若是因體內乳糖酵素水平不足引發,如患乳糖不耐症者,王指出或可透過額外補充乳糖酵素改善。正常情况下,小腸黏膜絨毛上的乳糖酵素會協助分解食物,由雙糖分解成葡萄糖、半乳糖兩種單糖,方便小腸黏膜吸收;當乳糖酵素不足,無法被分解的乳糖會送到大腸,大腸消化乳糖過程會產生氣體,導致腸胃氣脹。

梁曦允表示,除患有乳糖不耐症人士外,長者因身體機能衰退,酵素分泌減少,以致消化功能變差,亦有可能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酵素。另外,王智滔指,慢性胰臟炎病人因胰臟細胞功能受損,未能有效分泌脂肪酵素消化體內脂肪,致出現肚瀉、長期腹痛等徵狀,這類病人可按醫生指示補充脂肪酵素。

對症下藥——遇上腸胃不適,宜先向醫生了解成因,對症下藥,勿胡亂進食坊間聲稱能改善腸道問題的保健產品。(halfbottle@iStockphoto)
對症下藥——遇上腸胃不適,宜先向醫生了解成因,對症下藥,勿胡亂進食坊間聲稱能改善腸道問題的保健產品。(halfbottle@iStockphoto)

補充抗氧化物 不如吃蔬果

有消化酵素產品聲稱可抗氧化和排毒,梁曦允參閱產品簡介和說明,沒找到具體研究數據支持。首先,消化酵素產品多由蔬果製成,含抗氧化成分不足為奇,惟製作時涉及加工程序,「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很多時都會被破壞,所以很難判斷吃這些補充品,能夠攝取多少營養素」,因此比較建議吃原型食物。

排毒方面,梁留意到一些產品加入膳食纖維,如纖維粉、難消化性糊精等,提供纖維量,幫助排便。其中一款酵素飲品每30毫升有1.8克膳食纖維,纖維含量不算少。惟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25克膳食纖維,若不吃蔬果,只靠酵素產品攝取膳食纖維並不足夠,「在日常飲食中多吃蔬果,或選較高纖維的澱粉質食物,很容易達到1.8克膳食纖維攝取量」。她強調,日常飲食中多吃蔬果,已是纖維和抗氧化物來源;且新鮮蔬果比這些產品便宜,更含有其他營養素。

飲食均衡 分泌足夠消化酵素

「飲食均衡已能讓身體分泌足夠的消化酵素;維持健康,藥物還是少吃為好。」王智滔提醒,由於消化酵素產品的臨牀測試不如西藥般嚴謹,不同產品質素有很大差別,亦未能確定產品的成分、效力、風險、副作用等,故考慮進食消化酵素產品前,最好先諮詢腸胃科醫生。而患有乳糖不耐症及慢性胰臟炎人士,只靠進食天然食物攝取酵素,未必足夠提供身體所需,應按醫生指示補充所需酵素。

王智滔(受訪者提供)
王智滔(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知多啲:菠蘿奇異果 富含酵素助消化

一瓶消化酵素冲飲或膠囊,花費近百至數百元。其實,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例如菠蘿有鳳梨酵素、奇異果有奇異果酵素、木瓜有木瓜酵素」,註冊營養師梁曦允表示,以上水果酵素主要用以分解蛋白質,而香蕉、芒果則含有分解澱粉質的酵素。若想從水果中攝取酵素,要選未完全熟透,「酵素成分會高一點,因為水果成熟時就會把酵素分解」。

未熟透 酵素成分更高

「如果近日吃得太多、吃滯了,可以菠蘿、奇異果等當餐與餐之間的小食。」但梁曦允不建議單吃一種水果,可先吃當造水果,再吃酵素豐富的水果;每日兩份水果,亦可與乳酪一起食用,補充纖維之餘同時吸收益生菌,既消滯又可調整消化系統。

天然酵素——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常見的有木瓜、菠蘿和奇異果。(資料圖片/StockPhotosArt@iStockphoto)
天然酵素——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常見的有木瓜、菠蘿和奇異果。(資料圖片/StockPhotosArt@iStockphoto)

日攝5份蔬果 勿食加工肉類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智滔補充,要維持健康消化系統,亦可從日常生活入手,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最近有研究指出一些有助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習慣,值得大家參考:每天攝取5份新鮮蔬果、避免進食加工肉類、每星期進食少於約3份紅肉、進食全麥的碳水化合物如麥包等、每天攝取約30克纖維、少喝汽水與酒精飲品,以及每天做30分鐘或以上運動。

梁曦允表示,偶爾吃一頓自助餐或吃多了,尚可接受,但避免長期放肆地暴食,亦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一味食肉,如吃火鍋放題,肥牛幾碟幾碟上,就太極端」。建議吃七分飽,八分已是極限,「放慢速度,慢嚥細嚼,大腦要意識到正在吃東西和有飽的感覺,約需20分鐘」,如吃得太快太多,覺得飽的時候已經「飽到滯」。

梁曦允(受訪者提供)
梁曦允(受訪者提供)

文:李欣敏、植蔚卿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微量營養素與腎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醫度百科) //www.afterroberto.com/%e5%be%ae%e9%87%8f%e7%87%9f%e9%a4%8a%e7%b4%a0%e8%88%87%e8%85%8e%e7%97%85%e6%82%a3%e8%80%85%e7%9a%84%e9%a3%b2%e9%a3%9f%e6%8e%a7%e5%88%b6%ef%bc%88%e9%86%ab%e5%ba%a6%e7%99%be%e7%a7%91%ef%bc%89/ Thu, 20 Jul 2023 07:44: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842 微量營養素與腎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醫度百科)

不同微量營養素對維持人體器官及細胞功能相當重要,我們可透過日常飲食來攝取足夠的微量營養素,然而腎病患者必須注意,由於腎功能較差,攝取過多的微量營養素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更有機會在體內囤積,影響身體機能,甚至有致命風險。以下三種微量營養素,腎病患者應避免過量攝取:

鉀質

鉀質在人體中有助神經傳遞、肌肉收縮,以及與鈉質共同調整體液的滲透壓等重要功能。腎病患者的腎臟難以處理過多的鉀質,無法透過尿液將其排出體外,以致囤積,引發高鉀血症,有機會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引起心律不正、心臟衰竭、猝死等嚴重後果。


鉀質的攝取主要來自蔬果,一般建議健康人士每日進食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腎病患者不應盲目跟從,建議控制在不多於兩份水果和兩份蔬菜,並且應選擇低鉀質蔬果,例如蘋果、梨、生菜、白菜、瓜類等。在烹調蔬菜前,將蔬菜浸於清水約四小時,亦有助減少鉀質含量。此外,菇類、豆類食物、奶類食物、紫菜、穀物等亦是高鉀質食物,同樣需限制攝取量。


相關閲讀:7個水果冷知識 1份水果有多少?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選哪些水果?飯前或飯後果健康啲?


鈉質

鈉質的功能與鉀質相似,同樣有助維持神經及肌肉功能,亦能控制體內水分及酸鹼平衡等。腎病患者較難將過量的鈉質透過尿液排出體外,容易引致高血壓、水腫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食鹽是最主要的鈉質來源,因此腎病患者在煮食時應減少鹽量,建議每日不多於半茶匙,同時亦應避免進食含高鹽量的加工食品、加工調味料、罐頭等。外出用膳時,建議盡量選擇少醬汁的餐膳,或要求飯、餸、醬汁分開上,以減少從醬汁攝取過多鹽分。


相關閲讀:【高血壓飲食】低鹽高鉀「DASH」得舒降血壓飲食法 控制血壓要有法


磷質

磷質是製造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它與鈣質結合則有助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一旦血液中有過多磷質,會影響鈣質吸收,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牙齒變弱,甚至造成肌腱、血管鈣化等問題。高磷質食物主要有蛋黃、動物內臟、全麥穀物、奶類食物、豆類食物、加工食品等,建議腎病患者應
盡量控制這些食物的攝取量。


每一位腎病患者的病情均不盡相同,如何控制不同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需視乎病人的驗血結果,如有任何疑問,建議應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betway体彩 營養部統籌主任、高級營養師余思行

]]>
有嬰兒濕紙巾細菌含量超標近500倍 消委會:抵抗力弱者使用 或增結膜炎、腸胃炎、發燒等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5%ac%b0%e5%85%92%e6%bf%95%e7%b4%99%e5%b7%be%e7%b4%b0%e8%8f%8c%e5%90%ab%e9%87%8f%e8%b6%85%e6%a8%99%e8%bf%91500%e5%80%8d-%e6%8a%b5%e6%8a%97%e5%8a%9b%e5%bc%b1%e8%80%85%e4%bd%bf%e7%94%a8/ Tue, 18 Jul 2023 08:53: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835

消委會檢測了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結果顯示「DAISO」的嬰兒濕紙巾樣本細菌含量超出內地《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規定上限近500倍,消委會提醒,嬰幼兒和長者抵抗力較弱,若使用含過量細菌的濕紙巾,有較高風險會出現細菌感染,導致結膜炎腸胃炎或喉嚨紅腫、發燒等症狀。(編者按:消委會建議,市民使用護理濕紙巾開封後要避免存放太久,指可重複使用的貼紙封口的密封程度未必可以完全隔絕細菌入侵;建議根據使用習慣選擇包裝大小,提醒獨立包裝可減少受細菌污染的機會。)

消委會測試 使用含過量細菌嬰兒濕紙巾清潔面部、眼睛、嘴巴等 或致結膜炎、喉嚨紅腫、腸胃炎或發燒

「DAISO」的嬰兒濕紙巾報稱原產於日本。消委會指,測試結果反映樣本未開封前可能已受微生物污染,使用含過量細菌的濕紙巾清潔面部、眼睛、嘴巴、私密部位等,有機會出現細菌感染,導致結膜炎、喉嚨紅腫、腸胃炎或發燒等症狀,加上嬰幼兒及長者的抵抗力一般較弱,可能更容易受影響,呼籲照顧者須格外注意有關風險。

有嬰兒濕紙巾細菌含量超標近500倍 消委會:抵抗力弱者使用 或增結膜炎、腸胃炎、發燒等風險
消委會檢測了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其中「DAISO」的嬰兒濕紙巾樣本細菌含量超出內地《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規定上限近500倍。(李紹昌攝)

使用過酸或過鹼溶液 刺激皮膚或致皮膚痕癢、炎症

同時,消委會發現1款樣本、萬寧的「嬰兒柔濕巾」所含溶液酸鹼值低於內地《濕巾標準》下限,指過酸或過鹼的溶液一般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容易引起皮膚痕癢或炎症,建議消費者避免使用。萬寧「嬰兒柔濕巾」的生產商回應表示,產品所用的防腐劑於pH3至4酸鹼值的效能最理想,又指產品曾接受歐盟安全評估,認為於正常情况下使用,不會構成嚴重健康風險。


相關閲讀:【眼敏感】家長注意小朋友眼痕常捽眼 可致結膜角膜受損、影響視力 4個紓緩眼睛敏感方法(有片)


有濕紙巾含可致敏防腐劑

另有2款測樣本分別驗出可致敏的防腐劑「游離甲醛」及兩種「對羥基苯甲酸酯」,其中一款為阿信屋的「家庭裝濕紙巾 (香港名勝)」,現已下架。

消委會亦表示,有6款樣本未有於包裝上標示到期日,另有樣本只列出一組數字,未說明是否為到期日,促廠商盡快改善並清晰標示到期日供消費者參考。此外,有7款樣本沒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成分。

消委會:開封後勿存放太久 獨立包裝可減細菌污染機會

消委會提醒,濕紙巾普遍採用不織布,其原料包括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而部份人造纖維難被自然分解。另僅5款樣本於包裝標示所用纖維物料,消委會促其他廠商效仿,讓消費者能了解產品的環境友善程度。

消委會亦建議,市民使用護理濕紙巾開封後要避免存放太久,指可重複使用的貼紙封口的密封程度未必可以完全隔絕細菌入侵;每次抽取濕紙巾後應妥善將開口封好,及根據使用習慣選擇包裝大小,提醒獨立包裝可減少受細菌污染的機會。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
【肉毒中毒】常見症狀全身乏力、虛弱 盡快求醫 安全醫療應用肉毒桿菌毒素知多啲 //www.afterroberto.com/%e8%82%89%e6%af%92%e4%b8%ad%e6%af%92-%e5%b8%b8%e8%a6%8b%e7%97%87%e7%8b%80%e5%85%a8%e8%ba%ab%e4%b9%8f%e5%8a%9b-%e7%9b%a1%e5%bf%ab%e6%b1%82%e9%86%ab/ Wed, 17 Aug 2022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160 肉毒桿菌是常見於生活環境中的細菌,其產生的神經毒素若透過傷口或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致中毒。而肉毒桿菌較常存在於受污染的食物與泥土,醫生提醒公眾在日常亦應注意傷口的處理及避免進食有破損的罐頭,如懷疑出現肉毒中毒的症狀,如全身乏力、虛弱等,甚至影響及顱神經,病人更有可能出現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應盡快求醫。肉毒桿菌毒素毒性雖強,但如能安全應用,除可用在醫美範疇外,更在治療部分疾病上有重要效用。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酸性、無氧環境有利肉毒桿菌滋生 吃污染食物或傷口感染可肉毒中毒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肉毒桿菌是一種於無氧環境和酸鹼度較低時有利生長的細菌,當肉毒桿菌生長時便會同時產生孢子,孢子會釋出神經毒素,人一旦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經傷口感染後便有機會中毒。

這較常見於自製的家居食物,例如罐頭或醃製食物,當肉毒桿菌未完全殺死而又存於密封的無氧環境,孢子便能產生並釋出毒素;此外,如傷口接觸到受肉毒桿菌毒素污染的物質,例如泥土,細菌就能依附在傷口上長出孢子並生產毒素,引致中毒。


【肉毒中毒】常見症狀全身乏力、虛弱 盡快求醫 安全醫療應用肉毒桿菌毒素知多啲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一旦進食受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或經傷口感染,便有機會肉毒中毒,常見症狀有全身乏力、虛弱,甚至出現肌肉失控等。(資料圖片)

阻隔大腦信息傳遞  致肌肉失控

由於人體的大腦和肌肉之間倚靠不同神經線聯繫,神經線之間需要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將大腦的信號傳達至身體各部分肌肉,以達至肌肉控制,而這些神經毒素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送,阻隔大腦對肌肉傳達信息,因此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徐醫生指出,肉毒中毒常見症狀有全身乏力、虛弱等;如影響到顱神經,病人可能會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如影響到肌肉的控制,或引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致命風險,因此如懷疑中毒,應立即求醫,避免因惡化至呼吸衰竭而未能及時安排支援性治療,如有需要會安排肉毒桿菌抗毒素治療。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安全注射毒素  助停肌肉失控收縮

雖然肉毒桿菌毒素有致命風險,惟可作醫學應用。徐醫生解釋,其特性有助部分患有與肌肉不自主收縮有關疾病的病人,放鬆相關肌肉,例如眼瞼痙攣病人,因為眼瞼肌肉不自主收縮、跳動,影響生活;膀胱過度活躍症病人則因為膀胱肌肉不自覺收縮,造成失禁或尿瀕等問題,透過在相應位置局部注射安全劑量的肉毒桿菌毒素,有助阻隔神經信號的傳遞,以停止該部分肌肉不由自主的收縮。

他補充,人體可自行在一段時間後將毒素分解,重新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因此有需要的病人需約每2-3個月注射毒素,以維持治療效果。然而,並非任何病人均適用肉毒桿菌毒素作治療用途,例如重症肌無力症病人,因此不論是治療或醫美層面的運用,建議應先由醫生評估風險,再作合適安排。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12歲以上接種兩劑復必泰後患心肌炎風險較一針多6倍 稱青少年相隔12周打第二針已有保障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5%a4%a7%e9%86%ab%e5%ad%b8%e9%99%a2%e7%a0%94%e7%a9%b6-12%e6%ad%b2%e4%bb%a5%e4%b8%8a%e6%8e%a5%e7%a8%ae%e5%85%a9%e5%8a%91%e5%be%a9%e5%bf%85%e6%b3%b0%e5%be%8c%e6%82%a3%e5%bf%83%e8%82%8c/ Wed, 26 Jan 2022 11:05: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245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若以每10萬名12歲或以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為基準,接種第一劑復必泰後有3人出現心肌炎,打第二劑約有22人患上心肌炎,即打兩針復必泰後患心肌炎的風險比只接種一劑多6倍。研究團隊根據研究結果及Omicron變種病毒的潛在威脅,認為青少年現時相隔至少12周才接種第二劑復必泰已有保障,建議青少年盡快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日前引述英國研究稱,3至11歲兒童接種復必泰或阿斯利康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和T細胞水平和成人相若,而兒童抗體水平可維持至少12個月。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12歲以上接種兩劑復必泰後患心肌炎風險較一針多6倍 稱青少年相隔12周打第二針已有保障

 

港大研究:青少年打兩劑復必泰患心肌炎風險增 稱隔12周打第二針已有保障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2019冠狀病毒疫苗安全監測計劃」數據,發現若以每10萬名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為基準,接種第一劑後有3人出現心肌炎,第二劑則約有22人患心肌炎。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表示,其他國家的初步數據顯示,青少年打兩劑疫苗的間隔愈長,患心肌炎風險愈低。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1月21日)

 

青少年針後出現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逾八成為男性

另一項研究則針對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情况,團隊分析本港約17.8萬名12歲或以上青少年,他們共接種了30.5萬劑復必泰。結果顯示,當中33人接種疫苗後出現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當中超過八成是男性。而上述33宗病例中,有八成是接種第二劑後才發生,所有患者症狀輕微並已自然康復。

BioNTech-輝瑞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BioNTech-輝瑞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未有數據顯示科興與心肌炎有關

第三項研究發現,成年人和12歲或以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患心肌炎或心包炎的風險比未接種疫苗高約3倍,主要在接種疫苗後14天內發病,暫未有數據顯示科興疫苗與心肌炎或心包炎存在顯著關聯。

團隊重申,本港青少年接種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罕見,亦未見個案因此進入深切治療部或死亡,市民亦可考慮改在大腿外側注射,減低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本港12至17歲男接種BioNTech復必泰兩針後 患心肌炎比率高美國5倍

 

藥劑師學會引英研究 稱兒童接種疫苗後抗體水平可維持12個月

另外,本港5至11歲兒童 1月21日起可接種科興疫苗,同日早上8時起接受預約;復必泰疫苗則2月9日起接受預約,設3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 23日稱,成人與兒童復必泰疫苗的主要成分無分別,兒童採用少分量的成人藥物亦非罕見做法,而現時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急需為兒童建立免疫屏障,呼籲5至11歲兒童盡快接種疫苗。

崔俊明引述英國研究稱,3至11歲兒童接種復必泰或阿斯利康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和T細胞水平和成人相若,而兒童抗體水平可維持至少12個月。他稱,小孩若不打針,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再傳染家中成人。

崔俊明說,成人及兒童接種的復必泰疫苗主要成分無異,兩者雖採用不同緩衝溶液以平衡疫苗酸鹼度,但不影響疫苗安全、有效性等。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右二)(黃焯謙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右二)(黃焯謙攝)

 

(新冠疫情)

]]>
【骨質疏鬆】兩類鈣片:碳酸鈣 vs. 檸檬酸鈣 點揀好?長期補鈣增腎結石風險?(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5%85%a9%e9%a1%9e%e9%88%a3%e7%89%87-%e7%a2%b3%e9%85%b8%e9%88%a3vs%e6%aa%b8%e6%aa%ac%e9%85%b8%e9%88%a3-%e9%bb%9e%e6%8f%80%e5%a5%bd-%e9%95%b7%e6%9c%9f%e8%a3%9c/ Wed, 19 Jan 2022 02:30: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117 【明報專訊】某天,一名女士在中心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後,前來問道:「醫生說我有骨質疏鬆,鈣質攝取量不足,需要額外補充。哪隻牌子的鈣片適合我?」相信很多人面對貨架上林林總總的鈣片時,心中都產生這個疑問。當長者或更年期婦女從飲食中攝取鈣質不足時,鈣片可幫助補充,以預防或紓緩骨質疏鬆。不過,很多人擔心長期補鈣會否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鈣片,首先可從種類入手。

骨質疏鬆要補鈣?兩類鈣片碳酸鈣和檸檬酸鈣

市面上常見鈣片主要分為兩種,包括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和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碳酸鈣較經濟便宜,屬鹼性,須依靠胃酸分解,釋放鈣離子後被身體吸收。建議在進食後、胃酸分泌較多時服用碳酸鈣以加強吸收。正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人士,則不宜選擇碳酸鈣;另外,碳酸鈣在酸鹼中和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胃氣、腹脹或打嗝等腸胃不適,碳酸鈣也較容易引致便秘,所以不適合消化系統較弱的人。以上兩類人士可選用檸檬酸鈣,毋須靠胃酸作用來吸收,較少引起消化系統副作用,可以選擇餐前或餐後服用。

慎選鈣片——市面上鈣片主要分為兩種,碳酸鈣應在飯後服用,加強吸收;消化系統較弱者,可考慮服用檸檬酸鈣。(~UserGI15994093@iStockphoto)
慎選鈣片——市面上鈣片主要分為兩種,碳酸鈣應在飯後服用,加強吸收;消化系統較弱者,可考慮服用檸檬酸鈣。(~UserGI15994093@iStockphoto)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碳酸鈣便宜 消化系統弱不宜

市面上常見鈣片主要分為兩種,包括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和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碳酸鈣較經濟便宜,屬鹼性,須依靠胃酸分解,釋放鈣離子後被身體吸收。建議在進食後、胃酸分泌較多時服用碳酸鈣以加強吸收。正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人士,則不宜選擇碳酸鈣;另外,碳酸鈣在酸鹼中和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胃氣、腹脹或打嗝等腸胃不適,碳酸鈣也較容易引致便秘,所以不適合消化系統較弱的人。以上兩類人士可選用檸檬酸鈣,毋須靠胃酸作用來吸收,較少引起消化系統副作用,可以選擇餐前或餐後服用。

過了幾天,另一名女士向我展示手機,內有她剛買的鈣片標籤(calcium carbonate 1500mg),問道:「醫生說我每日應攝取鈣質1200毫克,建議我每日服用1粒,但1粒有1500毫克鈣,再加上飲食,不會過多嗎?我怕會生腎石。」

大家在閱讀鈣片成分表時,要留意其標示的是鈣化合物劑量,還是淨鈣含量。不同種類的鈣化合物,含鈣比例均不同。例如,碳酸鈣的鈣含量達百分之四十,檸檬酸鈣則只有百分之二十一。換言之,要達到同一鈣質攝取量,碳酸鈣所需服用的劑量或粒數會比檸檬酸鈣的少。在上述例子中,標籤上1500毫克是整體碳酸鈣劑量,當中可攝取鈣其實只有600毫克,每日服用1粒再配合日常飲食,並不會引致過量鈣質吸收。

相關文章:【女性健康】 未到中年骨質疏鬆?女士失鈣易 營養師拆解3大補鈣謬誤 提供高鈣質餐單

檸檬酸鈣 減腎結石風險

很多人擔心長期補鈣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然而,腎結石與攝取足夠鈣質並沒有直接關聯,反而與攝取過多草酸鹽(oxalate)食物,如堅果、朱古力、菠菜等有關。有相關病史或憂慮的人士可選擇檸檬酸鈣,因檸檬酸會與草酸競爭,結合成水溶性較高的檸檬酸鈣,減少草酸鈣(calcium oxalate)產生,從而減低患腎結石的風險。

如你對選擇鈣片和鈣含量的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文珊(東華三院醫療中心註冊藥劑師)

]]>
【新冠變種】Omicron空氣傳播力強 袁國勇:戴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可阻擋85.4%咳嗽粒子 只戴外科口罩擋56.1% //www.afterroberto.com/omicron%e7%a9%ba%e6%b0%a3%e5%82%b3%e6%92%ad%e5%8a%9b%e5%bc%b7-%e8%a2%81%e5%9c%8b%e5%8b%87-%e6%88%b4%e5%a4%96%e7%a7%91%e5%8f%a3%e7%bd%a9%e5%a4%96%e5%8a%a0%e5%b8%83%e5%8f%a3%e7%bd%a9-%e7%be%8e%e5%9c%8b/ Thu, 13 Jan 2022 08:19: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035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午到北角楓林花園第3期調查垂直傳播後表示,美國呼籲戴N95呼吸器,但本港暫不需要,因美加確診量多,需戴N95防止傳播,但本港社區個案數字仍很低,加上N95比較貴,長時間戴也妨礙呼吸,且難以為全港700多萬市民做面型配合測試(Fit Test),暫不需全民用N95。他建議大家可戴雙口罩增強保護。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實驗,只戴外科口罩可阻擋56.1%模擬咳嗽粒子;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可阻擋85.4%咳嗽粒子。另外,英國有大學做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空氣中逗留20分鐘後,感染能力已大跌90%。研究尚未經同行審閱。《衛報》報道,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保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屯門昨日有人戴兩個口罩排隊等候檢測。(鍾林枝攝)
屯門昨日有人戴兩個口罩排隊等候檢測。(鍾林枝攝)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梁卓偉:Omicron可1傳6至10人 空姐母親已傳7人 袁國勇:社區定有隱形傳播鏈

 

袁國勇建議戴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可阻擋85.4%咳嗽粒子

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國泰男機艙服務員在屯門藥房逗留約5分鐘,藥房東主已受感染,兩人當時皆有戴口罩。袁國勇表示,這證明Omicron空氣傳播力很強。他表示,市民暫不需全民用N95。他當時建議市民可考慮戴兩個外科口罩,「增加保護力、過濾能力,值得考慮」。其後他向本報說,可戴一個外科口罩,外加一個布口罩,特別建議高危者如機場職員採用此方法。他解釋,此舉可讓布口罩壓緊外科口罩,貼實用家面部。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實驗,只戴外科口罩可阻擋56.1%模擬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上布口罩,則可阻擋85.4%咳嗽粒子;而將口罩耳圈打結,並收好兩邊開口(見圖),則可擋77.0%咳嗽粒子。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顯示,戴外科口罩時兩邊會漏風(左圖白圈),只能阻擋51.4%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中),則可擋85.4%粒子。在口罩兩邊耳圈打結,並將開口向內收(右),則可擋77%粒子。(美國疾控中心《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顯示,戴外科口罩時兩邊會漏風(左圖白圈),只能阻擋51.4%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中),則可擋85.4%粒子。在口罩兩邊耳圈打結,並將開口向內收(右),則可擋77%粒子。(美國疾控中心《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發病高風險地區 理大推算未來一周將延伸荃灣、沙田、九龍灣、觀塘、元朗

 

英研究:社交距離口罩最有效防感染

另外,英國有大學做了全球首個模擬新冠病毒在呼出空氣中存活能力的研究,發現病毒在空氣中逗留20分鐘後,感染能力已大跌90%。研究尚未經同行審閱。《衛報》報道,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保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空氣是否流通只屬次要。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研究員研發一款裝置,可製造帶病毒微粒,並讓微粒浮游於兩個電子環之間,可令它們漂浮5秒至20分鐘,裝置亦可控制溫度、濕度與紫外光線強度,以模擬不同環境。研究顯示,病毒顆粒離開肺部較潮濕與富二氧化碳的環境後,就會迅速失去水分及變乾,而當轉移到低二氧化碳水平的環境時,酸鹼數(pH)值會大升。

加州洛杉磯縣一所中學周二放完寒假復課,有戴上口罩的啦啦隊和吉祥物迎接學生。(法新社)
加州洛杉磯縣一所中學周二放完寒假復課,有戴上口罩的啦啦隊和吉祥物迎接學生。(法新社)

 

濕度低於50%病毒感染力5秒減半

這兩項因素均影響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在濕度低於50%、類似於辦公室較乾燥的環境下,病毒感染能力在5秒內大減約一半,之後感染力下滑速度會更慢更穩定,其後5分鐘再跌19%。在濕度達90%、類似於蒸氣室或淋浴間的環境下,經過5分鐘後仍有52%病毒具感染力,20分鐘後跌至10%。至於空氣溫度則不會影響病毒感染力

 

(衛報/中央社)

(新冠疫情)

]]>
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 女性3種常見炎症成因與徵狀 置之不理或引發不育、宮外孕等併發症? //www.afterroberto.com/%e9%99%b0%e9%81%93%e7%82%8e-%e5%b0%bf%e9%81%93%e7%82%8e-%e8%86%80%e8%83%b1%e7%82%8e-%e5%a5%b3%e6%80%a73%e7%a8%ae%e5%b8%b8%e8%a6%8b%e7%82%8e%e7%97%87%e6%88%90%e5%9b%a0%e8%88%87%e5%be%b5%e7%8b%80/ Wed, 24 Nov 2021 07:16: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206 女士們有沒有試過小便時有灼痛,又或陰部痕癢不適感覺,甚至出現異常分泌?這些徵狀是陰道炎、尿道炎抑或膀胱炎嗎?上述3種女性常見的炎症有何徵狀?成因跟性接觸、懷孕、更年期、個人衞生有沒有關係?有醫生指出,若屢次復發而未有適當治療,隨時可引發一連串的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可致宮外孕、不育,甚至誘發致命的敗血症。

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 女性3種常見泌尿道感染

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都是女性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問題。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指出,以上3種炎症大多與病菌感染有關,例如來自自身腸道的大腸桿菌,或經性接觸傳染的淋病、衣原體及滴蟲等,但亦可以是受外來物質刺激或過敏而出現的反應,例如使用高濃度殺精劑或用清潔液灌洗陰道。

王醫生表示,身體結構上女性的尿道與陰道出口十分接近,當出現炎症時不容易分辨屬哪一處的問題,其中陰道炎有時也會影響排尿。有別於尿道炎,陰道炎患者會有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

至於尿道炎和膀胱炎的徵狀可以十分相似,患者都會有尿頻、小便赤痛等徵狀,膀胱炎甚至會小便帶血。女士較男士易患膀胱炎,主要因為女士的尿道較短,細菌更容易逆行到膀胱而引發炎症。(詳見附表)

相關文章:【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尿道炎 vs 膀胱炎 vs 陰道炎

尿道炎 膀胱炎 陰道炎
徵狀 未必有明顯徵狀,部分有尿頻、小便赤痛 尿頻、小便赤痛、小便有血 陰部痕癢、灼痛、陰道分泌不正常,包括分泌增加、帶異味、顏色改變或如豆腐渣
成因 性接觸/淋病/衣原體/支原體 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或物理傷害如抗癌電療及化療等 念珠菌/滴蟲/過敏/更年期後
治療 抗生素療程 抗生素療程 抗生素或陰道塞藥

了解尿道炎、膀胱炎和陰道炎的成因、徵狀和治療。(明報健康網製圖)
了解尿道炎、膀胱炎和陰道炎的成因、徵狀和治療。(明報健康網製圖)

尿道炎和陰道炎與性行為有關

王醫生提醒,尿道炎和陰道炎均與性行為有密切關係,尤其多見於生育年齡的婦女,特別是性生活活躍,又沒有採取安全性行為的女士,患病及復發的機會也會較高。

「另一類要注意的是懷孕婦女,因為荷爾蒙會影響陰道的酸鹼值,又或更年期後陰道黏膜變薄,都會增加患陰道炎的機會。」

相關文章:【念珠菌】陰部痕癢難忍 求醫辨清念珠菌 5類情况女士容易受感染

注意生活習慣和個人衞生 減感染風險

他續指,一些生活習慣和個人衞生問題亦會增加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的風險,例如長時間浸浴、褲子過緊、如廁後的清潔方式,以及經期期間的衞生問題等,都會帶來影響。

還有一些疾病患者也要提高警覺,如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類固醇及接受免疫治療的人士,以及濫用抗生素等都會增加感染風險,原因是抗生素會一併消滅好的細菌,令壞細菌有機可乘。

陰道炎可致宮外孕、不育 尿道炎膀胱炎可致敗血症

輕微的炎症一般可以自行痊癒,但由淋病、衣原體等病菌引起的炎症,則必須接受治療,否則有機會出現併發症。王醫生解釋,細菌可以入侵盤腔引致組織黏連,導致宮外孕及不育,而膀胱炎可「向上走」至輸尿管及腎臟,甚至引發致命的敗血症。

他建議女士們,如出現或懷疑炎症最好先求醫,特別是反覆發作則更需要探究箇中原因,然後再採取針對性治療,例如反覆出現膀胱炎可以3至6個月的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反覆陰道炎則要使用塞藥,以解決問題。他指出,從經驗所得,其中尿道炎或陰道炎復發的原因,是即使女士求醫,但性伴侶卻沒有接受治療,致不斷再互相傳染,反覆發作。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表示,陰道炎、尿道炎和膀胱炎是婦女常見炎症,及早處理可預防出現併發症。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表示,陰道炎、尿道炎和膀胱炎是婦女常見炎症,及早處理可預防出現併發症。

相關文章: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預防尿道炎、陰道炎、膀胱炎6個貼士

預防炎症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着手,包括多飲水、做好個人衞生,更要採取安全性行為,以減低炎症出現和復發的風險。

.每天飲足夠的水,不要憋尿

.如廁後用衞生紙從陰部往肛門處(向後)擦拭

.避免浸浴

.避免穿緊身的褲子

.行房前雙方都要清潔性器官

.女士在行房後要小便及淋浴

]]>
【敏感牙齒原因】牙肉萎縮、琺瑯質磨蝕致敏感牙齒 5個預防方法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6%95%8f%e6%84%9f%e7%89%99%e9%bd%92%e5%8e%9f%e5%9b%a0-%e7%89%99%e8%82%89%e8%90%8e%e7%b8%ae-%e7%90%ba%e7%91%af%e8%b3%aa%e7%a3%a8%e8%9d%95%e8%87%b4%e6%95%8f%e6%84%9f%e7%89%99%e9%bd%92-5%e5%80%8b/ Thu, 22 Jul 2021 07:43: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529 當進食一些冰冷食物時,部分人或會感到牙齒有痛楚或麻痹,如果單純是進食一刻出現這些問題,或未必需要太在意;惟如果是進食後仍久久未能消退,這可能是與敏感牙齒有關。然而,患上敏感牙齒並非一朝一夕,通常是源於琺瑯質長久磨蝕及溶化,以及牙肉萎縮等問題所造成。要預防患上敏感牙齒,以下5個預防方法值得注意,應多留意飲食及牙齒護理,避免琺瑯質受損,以及出現牙肉萎縮等不良問題。

相關文章:【磨牙】長期磨蝕牙齒礙進食 致牙骱痛、頭痛 磨走琺瑯質增敏感牙齒機會 注意睡眠窒息、壓力響警號

拆解敏感牙齒原因:失去琺瑯質外露牙小管 神經線受刺激

betway体彩 牙科部醫生姚嘉琦醫生解釋,牙齒的牙本質有大量肉眼無法看見的牙小管,而牙小管含有牙本質液(dentinal fluid),原本牙齒表面有一層琺瑯質,可有效覆蓋著牙小管,惟當牙齒因某些原因致失去琺瑯質保護,牙小管便會外露。當患者飲凍飲、進食冷凍食物、大力刷牙時,都會帶來外來刺激,根據水動學理論(hydrodynamic theory),牙本質液會因外來刺激而流動,刺激到牙小管末端、牙髓的神經線,令牙齒感到麻痺或痛楚。

牙肉萎縮令牙腳外露 致敏感牙齒

至於為何牙齒會失去琺瑯質保護,姚醫生指出,通常是因為日常生活習慣令琺瑯質磨蝕或溶化,從而令牙小管外露,當受到外來刺激便會觸發敏感牙齒。此外,牙肉萎縮亦會導致敏感牙齒,因為牙肉萎縮會令藏在牙肉內的牙腳外露,而本身牙腳並沒有琺瑯質保護,因此當牙腳受到外來刺激,同樣會觸發敏感牙齒。

一旦確診有敏感牙齒的問題,牙醫可選擇為患者進行高劑量氟化物治療(Fluoride treatment)。首先為患者清潔患處,之後塗上高劑量氟化物,患者之後需禁止飲食1小時,避免沾走牙齒上的氟化物,透過這項治療,麻痺及酸痛等問題,一般都會得到改善。

相關文章:【牙周病、蛀牙】牙痛慘過大病 牙齒問題成因多 世界口腔健康日:好好保護32顆牙齒 0蛀牙

預防敏感牙齒5個方法 進食高甜度、高酸度食物損琺瑯質

然而,姚醫生強調,敏感牙齒問題實可預防,需從生活習慣和牙齒護理做起,以下5個方法值得注意:

進食高甜度、高酸度食物後,例如水果,應先飲清水來中和口腔中的酸鹼值,之後才刷牙。

飲珍珠奶茶、檸檬茶等高甜度、高酸度飲料時,應避免飲得太慢,否則增加牙齒處於酸性環境的時間,損害琺瑯質。

建議每年最少進行一次牙科檢查,以及早發現敏感牙齒或蛀牙等情况,及早治療。

選用軟毛細頭的牙刷。

如使用電動牙刷不應過度用力。

若有牙齒護理疑問,建議主動向牙醫查詢。

一些日常生活習慣會令琺瑯質磨蝕或溶化,而牙肉萎縮亦會導致敏感牙齒,故進食高甜度、高酸度食物後,應先飲清水中和口腔中的酸鹼值,然後才刷牙,有助預防敏感牙齒。
一些日常生活習慣會令琺瑯質磨蝕或溶化,而牙肉萎縮亦會導致敏感牙齒,故進食高甜度、高酸度食物後,應先飲清水中和口腔中的酸鹼值,然後才刷牙,有助預防敏感牙齒。

抗敏牙膏原理:化合物堵塞牙小管

市面上有部分牙膏產品標榜含抗敏成分,針對敏感牙齒,這些產品是否有效呢?姚醫生指出,抗敏牙膏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化合物,堵塞牙齒上牙本質的牙小管,以防受到刺激令牙本質液流動。不過,不同品牌會選用不同成分、配方,效用會根據情况各有不同,有需要可在購買前先諮詢牙醫的意見。

]]>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www.afterroberto.com/%e4%bd%8e%e8%a1%80%e9%88%89%e7%97%87-%e4%bf%97%e7%a8%b1%e6%b0%b4%e4%b8%ad%e6%af%92-%e4%b8%ad%e9%87%8d%e5%ba%a6%e4%bd%8e%e8%a1%80%e9%88%89%e5%87%ba%e7%8f%be%e9%a0%ad%e7%97%9b-%e6%83%a1%e5%bf%83/ Tue, 29 Jun 2021 04:11: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215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特別炎熱,經常汗流浹背,飲水不足,分分鐘有中暑危機「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飲水幫助腎臟執行工作,但並非飲得愈多愈好,如果適得其反,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低血鈉症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不適。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低血鈉症——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行山、長跑等,若不停大量飲水,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PhotoTalk@iStockphoto)
低血鈉症——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行山、長跑等,若不停大量飲水,有可能出現水中毒,在臨牀上稱為「低血鈉症」。(PhotoTal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低血鈉:水中毒即1至2小時內飲水3至4公升 稀釋鈉含量尿液變透明

人體超過七成是水分,其中血液更高達九成由水分組成。血液中含有多種人體代謝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主要有鈉、鐵、鉀、鈣、鎂、鋅等,各有其獨特作用,其中鈉質負責維持細胞外液和酸鹼的平衡,亦是神經傳送和肌肉收縮的必需元素。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扮演調節體液和平衡電解質的角色,最後把多餘的體液變成尿液,排出體外。

水中毒是指在短時間(如1至2小時)內,不斷大量飲水,如果在2小時飲用3至4公升(以世衛標準作參考:每天飲用超過5公升清水可導致水中毒),就會稀釋血液中鈉的含量,令血鈉值下降至不健康水平(見右表)。腎臟察覺到體內鈉水平偏低時,便會將鈉儲存起來,排出尿液顏色會較淡,甚至是透明。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張皓琬指出,水中毒經常發生在思覺失調、失智症、強迫症等精神患者身上,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持續地不停大量飲水;再加上服食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令他們覺得飲幾多水,仍然無法解渴。另一類高危人士則是持續運動多於1小時的人,如遠足、長跑等。過往各地曾發生水中毒事件,最經典是在2002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有選手在距離終點線還有6公里時倒地,最後不治,死因是由於短時間內不停灌水,引致水中毒。其後有一項以近500名馬拉松參賽者為對象的研究,發現13%選手所攝取的水量,亦足以罹患水中毒。《香港急症醫學期刊》亦曾有類似病例報告,指有馬拉松選手在比賽期間狂灌超過30杯水(約8公升),遠超正常飲水指標,導致水中毒,需送院搶救。

張皓琬(受訪者提供)
張皓琬(受訪者提供)

 

前1天「儲水」 運動每1小時補水

運動期間大量出汗,必須補充足夠水分,但怎樣飲水才可避免水中毒?張皓琬認為,最理想的飲水策略是,運動前一天要均衡飲食及攝取充足水分,讓體內儲藏多種不同營養及水分,以供翌日消耗。運動當日,在展開活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打底,運動期間,水要逐啖慢飲,不能只補水一次,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水分。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它們除提供水分外,還包含其他重要礦物質,如鈣、鉀、鎂,以至小量碳水化合物,這些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如果只補充水分,體內可能會因缺乏其他營養要素而引致不適。張皓琬叮囑,時下不少人愛行山遠足,一行就幾小時,天氣炎熱,除小心中暑外,亦要緊記上述的飲水方法,以免引致水中毒。

補水攻略——運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分打底,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因為此類飲品包含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補水攻略——運動前2小時,先飲500毫升水分打底,最好選擇運動飲品,因為此類飲品包含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運動時流失的物質。(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知多啲:平日飲水:每2小時逐啖飲1杯

【明報專訊】平時該如何飲水?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每天飲8杯水是健康生活定律,但由於人人機能不同,每天飲水量要視乎年紀、體重、運動量而定。(見圖)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別以為十分口喝時飲水便最適合,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張解釋:「這個信號代表體內已缺乏0.5至1公升水(約身體重量的2%),這時才補水就為時已晚。假設每日睡8小時,剩下活動時間16小時,較理想是每2小時飲1杯水。」因為缺水時,細胞會向身體各部分「抽水」,擾亂血液濃度,或會影響各器官運作。而之後才一次過狂灌水,身體接收到「太多水」的信號,為免影響電解質濃度,會將水分經尿液排走,不能有效補水。

飲水速度不宜太快,切忌「秒速」飲完一杯水,最好用約十幾分鐘一啖一啖飲完一杯水。飲水速度太快,會刺激腦部、喉嚨、腸道等多個部位的自我調節系統,並立即排走水分,稀釋血鈉濃度。相反慢慢飲,身體較易吸收也較解喝。然而每次只飲一口,或只濕一濕嘴唇,亦是不理想,因為難以計算實際的飲水分量。

 

翻煲水增雜質 不利健康

【明報專訊】迷思1:老人家教落不要飲翻煲水,因為會致癌,是否屬實?

張:傳聞翻煲水會釋放有毒物質亞硝酸鹽,影響健康,甚至致癌。但不少實驗指出,食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極低,即使翻煲數十次,亞硝酸鹽含量因水分蒸發而提升,仍處於安全標準。致癌之說雖屬無稽之談,但亦不建議大家飲翻煲水,原因是經過翻煲後,會增加水中雜質濃度,變相影響健康。再者該煲水已擺放多時,無法得知有否被污染。

勿飲翻煲水——醫生不建議飲翻煲水,因為翻煲水會增加雜質濃度。(Bill Oxford@iStockphoto)
勿飲翻煲水——醫生不建議飲翻煲水,因為翻煲水會增加雜質濃度。(Bill Oxford@iStockphoto)

 

湯水果汁代替水 適可而止

迷思2:每天飲8杯水,除了白開水外,可否包含其他飲料,如湯水、果汁、茶等?

張:8杯水中,最少有4至5杯白開水,其餘是其他飲料亦未嘗不可,但分量要適可而止。因飲太多湯水可能令身體攝取過多鈉質。茶含有利尿成分,飲太多會增加尿意。果汁則含糖,糖尿病人、長者要小心。

解答: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

 

文:黎芸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