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足部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1 Aug 2023 09:47:2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足部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b3%96%e5%a4%b1%e6%8e%a7%e9%9a%a8%e6%99%82%e8%ae%8a%e7%b3%96%e5%b0%bf%e8%b6%b3-%e6%8f%90%e9%98%b24%e5%80%8b%e8%ad%a6%e8%99%9f/ Fri, 20 Nov 2020 08:36: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478 足部健康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患者忽略,若發現4個警號,則要提高警覺!因為腳上一個輕微傷口,已足以引起很多足部問題,如細菌感染及發炎,甚至導致爛腳、關節變形而可能要截肢。其實糖尿病未必一定會爛腳,關鍵是妥善控制血糖,加上適當護理雙腳,包括定期檢查足部,已可以預防糖尿足的併發症,留住雙腳無問題。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糖尿病在香港十分常見,每10個成年人便有一人患病,而65歲或以上人口更是每4人便有1人的血糖過高。糖尿病的影響廣泛而長遠,全身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雙腳,但往往最易被患者忽略。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糖尿病可引致糖尿足 注意4個警號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指出,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要截除腳趾保命。

陳家倫提醒,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提醒,糖尿病人日常要注意足部健康,以避免引發併發症致爛腳或截肢。

糖尿病引致4種常見足部問題

陳家倫闡釋,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包括以下4種:

1/ 足部感覺變弱:即使腳有傷口也不覺痛,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問題。

2/ 傷口難癒合:因血液循環轉差及高血糖導致增加感染風險,令傷口較一般人難癒合。

3/ 雙腳易疲累:患者步行時容易感到乏力易攰,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走很短路程已需休息。

4/ 腳結構出現變化:腳型有可能漸漸變成「爪狀」或形成更嚴重的夏科氏關節的足部畸形,受力點的改變令足部更容易出現傷口,卻又因為感覺弱而未必能及早發現。

糖尿足併發症可截肢 5年內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他強調,糖尿足初時未必有明顯徵狀,但卻可慢慢地影響下肢,導致變形及嚴重感染等併發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截肢。「在香港需要截肢的病人中有一半均由糖尿病所導致!」

陳家倫表示,有部分糖尿足病人誤以為截肢後可以「一了百了」,跟糖尿病說再見,但其實是錯誤觀念。「潰瘍等問題可以繼續出現在患肢餘下的部分或另一隻腳,而且截肢後病人的活動能力大降,對身體及血糖控制都有很大的影響,故此5年內的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糖尿患者每年足部檢查 及早發現併發症

國際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全面的足部檢查,併發症風險愈高的病人則要更頻密檢查。足部檢查涵蓋多個範疇,包括足部的保護性感覺、血液循環、皮膚和趾甲狀態,以及足部形態和結構變化。

「感覺測試可以利用10克單纖軟絲去觸碰病人的皮膚,評估患者對微細觸碰的反應,又或利用儀器發出輕震動,若患者無法感知便可能反映神經末梢已受破壞,失去保護性感覺功能,令足部更易受傷和難察覺。」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單纖軟絲測 試可反映病人的足部感覺是否有異常。

此外,還可以利用敲打測試神經反射功能,足部血液循環狀况則可以儀器量度足背和近足內踝的踁後血管脈膊和血壓以作判斷。至於皮膚及足部形態則可經由觀察了解。

他強調,定期檢查的目的是要及早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以便採取措施應對,亦可提示患者及醫生更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部分問題如血管阻塞引致血液循環差,則可轉介血管外科跟進。

陳家倫坦言,有部分病人可能覺得需「除鞋見人」較為尷尬,加上並不知道應向哪個專科求診,導致疏忽或延誤了足部的病變問題。其實病人如有需要,可先諮詢醫生或足病診療師,及早檢查以防患未然。

他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做足雙腳護理,以減低足部出現創傷而引發嚴重後遺症。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量度足部的血壓和脈搏有助了解血液循環是否正常。

糖尿病患者日常護理雙腳貼士:

1/ 每日檢查雙足狀况:查看雙腳是否有傷口、瘀斑、水泡或紅腫等症狀,腳底則可用鏡子幫助觀察。

2/ 揀選合適的鞋履:確保鞋內有足夠空間但不能過於寬鬆,鞋子質料要柔軟及透氣,並宜以縛帶或魔術貼調節鬆緊度。由於雙腳的形狀會隨年紀有所改變,每次買鞋都要重新試穿。

3/ 保持足部乾爽:洗澡後要盡快抹乾雙腳,腳汗較多則宜較頻密更換襪子。

4/ 由他人協助修甲:可由家人協助剪腳甲以減少剪傷皮膚的機會。

]]>
【女性健康】高跟鞋族動一動 擺脫美麗代價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5%b3%e6%80%a7%e5%81%a5%e5%ba%b7%e3%80%91%e9%ab%98%e8%b7%9f%e9%9e%8b%e6%97%8f%e5%8b%95%e4%b8%80%e5%8b%95-%e6%93%ba%e8%84%ab%e7%be%8e%e9%ba%97%e4%bb%a3%e5%83%b9/ Mon, 15 Oct 2018 04:19: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308 【明報專訊】高跟鞋令人又愛又恨,很多人都知道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會導致痛症,但不少人以為只有「斗零踭」才會出事,闊踭高跟鞋的傷害力較低;研究卻顯示兩者對人體關節及肌肉造成的壓力其實相若,鞋踭高度才是影響傷害程度的重要因素。而無論你是職業需要抑或愛美一族,都可以做一些簡單運動,改善長期穿高跟鞋引致的問題。

足部是人體十分重要的部位,我們每天都需要依靠它們走路、承擔體重。若以建築來比喻,足部就好像大廈鋼筋一樣,可維持我們活動時的穩定;如果足部出現問題,便會牽連其他部位。

增腳前掌、膝關節、脊椎壓力
縱使足部如此重要,但仍有不少女士為了令雙腿變得修長而長時間穿著高跟鞋,導致痛症出現。根據美國Spine Health Institute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18至24歲女士中,約有半數每天都會穿高跟鞋;而25至49歲及50歲以上組別,亦分別約有四成及三成女性每天穿高跟鞋,原因包括可增加視覺上的高度及改變站姿,令身形變得修長。

不過,這些改變同時增加了身體不同部位的負荷。穿平底鞋時,腳掌可以平均受力,但穿高跟鞋時,腳踭被撐起數吋,受力點便會移至腳前掌;加上高跟鞋頭偏窄,令腳前掌包括腳趾骨與趾掌間的壓力增加,而重心前移還會增加膝關節壓力。此外,撐起腳踭後會令小腿肌肉(腓腸肌)收縮,長時間維持此狀况,肌肉會變得繃緊。站姿改變後令盆骨前傾、臀部後翹,造成脊椎(特別腰椎)壓力不平均,長遠會增加患上腰患風險,例如腰椎移位,同時會增加膝關節炎及拇指外翻風險。

鞋踭闊窄壓力相同
不少人以為,只有「斗零踭」的高跟鞋傷腳,所以會挑選闊踭高跟鞋款式。但研究顯示兩者對人體關節及肌肉造成的壓力相若,因此穿闊踭高跟鞋的勞損程度並不會較斗零踭少。不過若論鞋底的穩定性,的確是闊踭款式較好。

此外,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亦有研究針對不同高度的高跟鞋對膝關節所造成的影響,測試者先後以赤腳及穿著不同高度高跟鞋在跑步機上步行,蒐集步行過程中對膝關節影響的數據。結果顯示,鞋踭愈高對膝關節傷害愈大,對腳前掌的壓力亦愈高。穿上1吋高跟鞋時,體重的22%壓向腳前掌;而穿2吋及3吋高跟鞋時,腳前掌則分別需承受57%及76%的自身體重(見上表),壓力非常大。由此可見高跟鞋的鞋踭高度不宜高於2吋,而且不能長時間穿著。

選闊鞋頭 踭高勿超2吋
香港理工大學做了一個穿高跟鞋對足底筋膜及前距腓韌帶影響的研究,看看穿高跟鞋會否增加這兩個位置的壓力。它們都是人體的結締組織,足底筋膜位於足底,由腳踭連接趾骨位置,主要功能是負重時支撐足底,步行時像拉緊的橡筋一樣,提供彈力讓腳掌提起踏前;前距腓韌帶則是連接腓骨與距骨的韌帶,位於腳踝背外側,主要在蹬直腳時為腳踝關節提供穩定性。研究結果發現,由於穿高跟鞋令腳踭長期撐起,增加了該兩個結構的拉扯壓力,有可能增加足底筋膜及前距腓韌帶受傷的風險,例如導致足底筋膜炎,以及因前距腓韌帶鬆弛而導致腳踝扭傷。

穿高跟鞋無疑可以盡顯女性的體態美,但身體健康亦十分重要,建議女士們應盡量減少穿高跟鞋的時間,平日可攜帶多一對平底鞋於公司替換,並考慮選購鞋頭較闊的高跟鞋,以減少對腳趾及其關節的壓力。如對足部健康有任何疑問,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health-10152018-a1.jpg傷害膝關節——高跟鞋的鞋踭愈高,給腳前掌造成的壓力愈大,如加上鞋頭偏窄,更會增加趾骨與趾掌間的壓力,傷害膝關節。(prizela_ning@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health-10152018-a2.jpg(明報製圖);

專題系列文章

]]>
【中醫治療】養生帖:足部按摩防治糖尿病足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7%94%9f%e5%b8%96%ef%bc%9a%e8%b6%b3%e9%83%a8%e6%8c%89%e6%91%a9%e9%98%b2%e6%b2%bb%e7%b3%96%e5%b0%bf%e7%97%85%e8%b6%b3/ Mon, 14 May 2018 03:52: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31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對患者的足部健康構成非常嚴重的威脅,是現世代主要的足部健康問題。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發生足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15至20倍;而糖尿病患者中有15%可能發生足病,當中需要截肢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足壞疽和潰瘍。

早期表現:皮膚易破、發涼、無力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併發症,大多因微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早期表現為下肢及足部少汗、皮膚乾糙,形成厚的胼胝,這些厚硬的增生皮膚組織,會較易破、碎和裂開;患足發涼怕冷,肢體亦會發涼、蒼白,肢體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有間歇性跛行等。出現神經病變常見的對稱性疼痛及感覺異常,也可表現為下肢活動受限,肢體軟弱無力、出現爪狀趾畸形等。後期還可出現潰瘍、感染、骨髓炎等,最終可發展為壞疽。

改善血液迴圈和營養代謝

對於處在早期還未發生潰瘍的糖尿病足患者,治療中除了注意做好血糖的控制,患者更應該做好足部的保護,避免外傷;積極應用針灸、按摩等方法,防止糖尿病足的發展。簡便實用的足部按摩非常值得推廣,具體操作步驟是:

(1)用溫水(<38℃,防止燙傷)浸泡雙足10至15分鐘 (2)塗適量護膚油脂 (3)全足按摩:先以中等力度按壓足底、後足背,按摩10至15分鐘至足部有溫熱感為宜 (4)點按重點腧穴:常選穴位如湧泉、三陰交、太白、太冲(見圖)等。以拇指指腹前端按壓在穴位上,用力由輕到重,使力量深透,重複20至30次。或以指腹前端按壓在穴位上作環形平揉2至3分鐘,但不要使手指與皮膚呈摩擦狀態,更不要用指甲切按,避免損傷皮膚。 推拿按摩是幾千年臨牀經驗總結和流傳下來的有效外治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疏經活絡、溫陽補虛的作用;足部又是經絡理論中足六經之根本部位,能夠調節人體多個臟腑的重要功能。所以,足部按摩不僅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迴圈和營養代謝,還可以通過影響全身多系統、多層次的調節微循環障礙和神經變性,延緩糖尿病足的進展。 文:甘君學博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副教授) 糖尿肥胖惡循環 手術解魔咒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最佳女「煮」角 擊退糖尿風險
問醫生:糖尿會否斷尾? 視乎病因
醫徹中西:糖尿病人關節肌肉痛
注意飲食 控制體重 糖尿病不易察
提防常見都市病 糖尿病隨時潛藏體內
手術治療糖胖症
新研口服藥治癡肥糖尿 飯前一粒 覆蓋腸壁控血糖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8b4a175a971d7916c9e8a38d3fece1ce.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