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血糖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0 Oct 2024 09:02:3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血糖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5%8b%95%e6%9a%88%e7%97%87-%e6%9a%88%e6%b5%aa%e8%87%b4%e9%a0%ad%e6%9a%88%e4%bd%9c%e5%98%94-%e5%b9%b3%e8%a1%a1%e7%b3%bb%e7%b5%b1%e4%bd%9c%e6%80%aa-%e6%ad%a2%e6%9a%88%e9%a3%9f%e6%9a%88%e6%b5%aa/ Fri, 11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02 【明報專訊】「低頭族」無論坐車坐船,眼睛都離不開手機熒幕,結果玩到「暈浪」,又暈又作嘔,難受!熱門手機iPhone最近更新作業系統iOS 18.0,新增「車輛移動提示」功能,聲稱可減輕用家邊坐車邊用手機的不適感。民間還有不少其他秘方:按穴、吃薑糖、服暈浪丸……哪招有效止暈?無論是暈車浪、暈船浪或暈機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指,在醫學上都屬動暈症(motion sickness),患者在乘坐交通工具時頭暈、作嘔作悶等不適,主要與平衡系統協調有關……(編按:哪些人較容易會頭暈呢?耳朵發炎、有白內障、雙眼近視卻沒配眼鏡、睡眠不足、血糖低、長者、小朋友?)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gahsoon@iStockphoto)

動暈症是什麼?暈浪頭暈不適 平衡「鐵三角」不協調所致

平衡系統由內耳前庭系統、視覺和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組成。杜永禧解釋,前庭系統內的半規管充滿淋巴液,負責偵測身體不同方向,作出相應平衡;就像手機內陀螺儀會隨着手機豎直或橫放而改變畫面方向。而眼睛除了看東西,同時會傳送信息至大腦,左右平衡感;就如閉眼單腳企會左搖右擺,較難平衡。至於本體感覺,就是從身體不同肌肉和關節接收信息,分析體感,如判斷地面平坦或傾斜等,從而精準地控制四肢。

「綜合這3個元素,將身體不同地方接收的信息,轉達給大腦分析,從而控制身體平衡。」如果「鐵三角」某項出毛病,大腦預期接收到的信號與感官有矛盾,就會干擾平衡系統。杜永禧舉例,「在車上看手機,眼睛定點在手機上,眼前事物是靜止;但前庭系統或本體感覺卻感受到身體隨車在移動,兩邊產生衝突,大腦不知道該信哪一邊,因而引致暈車浪」,身體連串不適如惡心、頭暈、腸胃不適等,就是大腦分析出錯的結果。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內耳前庭系統是平衡系統一員,裏面的半規管充滿淋巴液,就像手機的陀螺儀,負責偵測身體不同方向,作出相應平衡。(S-S-S@iStockphoto)

耳發炎、長者、小孩易暈浪

何解有些人一上車就暈,有些人全程看書、玩手機也安然無恙?杜指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有影響,有些人前庭系統天生較弱和敏感,容易頭暈;鐵三角任何一環出現健康問題都會影響平衡系統,如耳朵發炎、前庭系統有障礙,或雙眼近視卻沒有配眼鏡,都會使三者收集到的資訊不一致;而隨年紀增長平衡系統亦會變差,較易暈車,「長者前庭系統開始退化,或有老花、白內障、關節退化等情况,每項都變差一點,信號傳到大腦分析時出現衝突,都會令暈車惡化」。乘車當刻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睡眠不足、血糖低、焦慮、腸胃不適、懷孕等,鐵三角接收信號能力被削弱,加劇暈浪。另外,小朋友的前庭系統發展未成熟,而且坐車經驗較少,都較易暈車浪,大約到15、16歲,前庭系統發展完成,慢慢沒那麼容易暈車。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杜永禧(受訪者提供)

手機新功能防暈車「騙大腦」  建議多望窗外景物 聽音樂分散注意

iPhone新推出的防暈車功能,針對坐車時前庭系統、視覺和本體感覺信號不一致而設計。啟動「車輛移動提示」功能後,熒幕兩邊會顯示多粒動態小圓點;當手機偵測車輛加速轉向,小圓點會作出相應移動,如車輛轉左,小圓點會向右移,車輛減速,圓點向下移,「它其實是在『欺騙大腦』,以為熒幕上的文字在一起移動,而非靜止狀態,令到平衡系統的信號一致」。看過用家分享,有人稱有效,亦有說沒效,杜解釋,「可能有些用家的前庭系統較弱,或者眼睛看事物不夠清楚,傳送至大腦的信號本身已經弱,再加幾點作用不大,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圓點擾亂畫面」。若屬容易暈車浪的人,宜盡量避免在車上看手機、看書,多望窗外景物,使視覺系統與前庭系統、本體感覺一致,或者聽音樂、閉目養神、與身邊朋友聊天,分散注意力。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防暈浪新招–開啟手機「車輛移動提示」功能後,畫面側出現數個黑點,會跟隨車輛行駛而移動,聲稱能藉此減輕低頭族不適感。(熒幕截圖/明報製圖)

暈浪藥皮膚貼 提前30至60分鐘前使用才有效

不少暈車一族都會隨身攜帶暈浪藥,現時常用的主要有兩種,包括抗組織胺和抗膽索性藥物(anticholinergics),兩者都能預防頭暈,但需要在乘搭前30至60分鐘服用,若出現暈車症狀才服用,就難以發揮效用。除了口服藥丸,抗膽索性藥物還有皮膚貼,因皮膚吸收速度較慢,需提早3至4小時貼在耳後才能生效。

「這類藥物可減弱外界對前庭系統的刺激,減少干擾」,杜提醒,服藥後容易眼睏,睡着後就不會頭暈。兩者效用、副作用相若,服用後或疲倦、口乾、眼乾、便秘等。有前列腺問題的長者、青光眼患者、哮喘人士,服用前應與醫生商討合適劑量,而孕婦和小朋友應避免服用,暫未有足夠研究指出暈浪丸對小朋友的副作用。另外,暈浪藥不可與酒精同服。建議血糖低人士乘車前可吃糖改善血糖,或者小食如梳打餅,「小量梳打餅可助吸收胃酸,減少反胃的不適」,但不建議吃得過飽,「太飽會令到胃脹,暈車浪時惡心、作嘔的感覺會更強烈」。

iOS防暈浪新功能

tinyurl.com/mrxnb32b

知多啲:坐前排較少暈車浪 盪鞦韆訓練平衡系統

司機與乘客同樣坐車,卻較少見暈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解釋:「司機駕駛時盯着路面,視覺接收到的信號,與前庭系統或本體感覺都保持一致,自然較少暈車浪」;坐在前排的乘客亦沒那麼易頭暈,因為前排視覺較易接收到外界刺激,與平衡系統的信號同步。容易暈車的人,建議坐私家車或的士時選前排座位;巴士和火車亦建議中間或稍前位置。

另外,顛簸道路較易使人頭暈,「因為前庭系統不停接收到不同信號,令大腦混亂,加劇暈車浪」。飛機則相對平穩,若仍然擔心暈機浪,可選靠近機翼座位,起飛降落時更平穩;搖晃較明顯的機尾座位則應避開。

「有研究指出,透過前庭系統訓練有效減少暈車」,杜永禧鼓勵家長多帶小朋友到遊樂場盪鞦韆、玩滑梯或翻滾運動,有助發展兒童平衡系統。前庭系統訓練無分年齡,成人以至長者都可嘗試以下訓練:

在面前大概一個手臂位的距離放置一張A4紙,上面寫有英文字母或數字,定睛注視紙上文字,然後在視線不離開文字的情况下,將頭緩緩地向左右上下移動。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透過訓練前庭系統可助平衡系統發展,家長可多帶小朋友到遊樂場盪鞦韆、玩滑梯或翻滾運動。(Edwin Ta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中醫意見:按穴+吃薑止暈止嘔

中醫怎看暈車浪?註冊中醫蕭驪珣指,氣血虛弱、腎氣不足的人,氣血循環較差,平衡系統易受到影響,平時容易眩暈;而脾虛濕重人士,因脾胃內濕氣無法好好運化,氣血運行得較弱,就易有胸悶、反胃,甚至嘔吐,兩者在乘車時都較易暈車。都市人夜睡、焦慮、好吃生冷等,都較易出現上述問題。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明報製圖)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蕭驪珣(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血糖過低也有問題?解構低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


薑微溫燥 喉嚨痛發燒慎吃

「我都暈車浪,通常會按穴位紓緩,尤其是當有反胃、作嘔等感覺時,成效都幾好。」她建議按內關穴,可助止嘔和胃;太陽穴和百會穴可分別止頭痛、止頭暈;按壓穴位至不適症狀減退為止。除了穴位按摩,也可在太陽穴搽藥油,「穴位有和暖感覺,可助驅寒,使氣血運行得更好,紓緩頭痛」。
乘車前吃薑糖、飲薑茶,甚至含薑片,都可助減輕暈車不適,「薑調理脾胃,溫中止嘔,驅寒驅風,對處理暈車出現的頭暈、作嘔有很大幫助」。惟薑少許溫燥,有喉嚨痛、發燒,或腸胃易受刺激人士不宜吃用。陳皮、話梅皆可抑制作嘔感,但處理頭暈、頭痛等就未必有效。下車後如果症狀持續,除了按內關穴,呼吸新鮮空氣或飲暖水都可緩解。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體檢慎選】度身訂造身體檢查 解構「三高」不同指標 //www.afterroberto.com/%e9%ab%94%e6%aa%a2%e6%85%8e%e9%81%b8-%e5%ba%a6%e8%ba%ab%e8%a8%82%e9%80%a0%e8%ba%ab%e9%ab%94%e6%aa%a2%e6%9f%a5-%e8%a7%a3%e6%a7%8b%e4%b8%89%e9%ab%98%e4%b8%8d%e5%90%8c%e6%8c%87%e6%a8%99/ Fri, 21 Jun 2024 08:59: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85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是引致不同健康問題的元兇,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有助預防疾病及盡早抽出隱藏的危機。坊間有不少以「全包宴」優惠套餐作招徠,檢驗「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癌症指標、肝或腎功能等,應怎樣選擇才可避免胡亂花錢,免卻無謂的檢查,並透過檢查準確地抽出潛在的健康問題?

面對坊間眾多身體檢查的選擇,一般人難免會單純以價錢作比較。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指,即使是同一檢查項目,不同測試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Sensitivity)、特異度(Specificity)和陰性預測值也有差異。張醫生建議市民在進行體檢前先諮詢專業的意見,醫生會先了解求診者的病歷、家族病史及初步臨床檢查結果,以及生活習慣、過往驗身報告、平日服用藥物等資訊,按實際需要來度身訂造個人化的體檢項目。

【體檢慎選】度身訂造身體檢查 解構「三高」不同指標
坊間有五花八門的身體檢查套餐,如檢驗三高、癌症指標、肝或腎功能等,應怎樣選擇才不會做了無謂的體驗項目呢?

體檢前認清不同指標 準確驗三高

「三高」是本港常見的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據衞生署發表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在15至84歲人口當中,51.9%受訪者患有高膽固醇血症,而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人士分別佔29.5%及8.5%。

年紀愈大,患上三高的風險就愈高,但張醫生指出,大部分人未必會意識到自己是三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上沒有節制,長遠便演變成不同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心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等。早期三高可以沒有徵狀,靜悄悄地影響身體,只有透過定期檢驗血糖、血脂及血壓,方可及早發現、盡早接受治療。

• 血糖值:空腹血糖 vs 糖化血紅素

張醫生表示,空腹血糖的敏感度不高,並會受壓力及其他疾病影響,若單憑空腹血糖的數值來診斷糖尿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夠被診斷出來;而糖化血紅素(HbA1c)則反映病人過去2至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况,能更準確地反映血糖真實情况。


相關閲讀:體檢解構(上)- 血液常規檢查 (養和醫度百科)

注意9個高風險因素

若求診者有以下9個高風險因素,醫生會進一步安排檢驗糖化血紅素,以及75克口服葡萄糖耐糖測試:

  • 體重指標(BMI)≥23
  • 男士腰圍≥90 cm/36吋;女士腰圍≥80 cm/32吋﹔
  • 35歲或以上;
  • 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
  • 每星期運動次數少於3次;
  • 曾患妊娠糖尿,或寶寶出生時體重超過9磅或4公斤;
  • 患有多囊卵巢症或睡眠窒息症;
  • 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或曾經中風;
  • 種族遺傳,如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印度族裔等

張醫生提醒,一般化驗室的「正常參考值」,通常只列出糖尿病指標,未有詳細列明糖尿前期指標,故不要以為空腹血糖低於7mmol/L、糖化血紅素低於6.5%便屬正常,並建議謹記3項指數的正常值: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應是5.5或以下﹔糖化血紅素正常值為5.6%或以下﹔兩小時75克口服葡萄糖耐糖測試的正常值應為7.7或以下。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
糖化血紅素5.7–6.4% (39–47mmol/mol)≥6.5% (48mmol/mol)
空腹血糖100–125mg/dL       (5.6–6.9mmol/L)≥126mg/dL        (7.0mmol/L)
75克口服葡萄糖耐糖測試140–199mg/dL       (7.8–11.0mmol/L)≥200mg/dL    (11.1mmol/L)

血壓:高血壓徵狀不明顯 正常血壓低於120/80mmHg

高血壓沒有明顯徵狀,若非透過恆常量度血壓,患者未必意識到自己的狀况。高血壓患者有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視線模糊、身體疲勞等徵狀,令人容易忽視,以致出現併發症時方發現患病。

張醫生指出,不論是亞洲或西方國家,都把正常血壓定義為低於120/80mmHg。他引述美國一項「收縮壓介入試驗」(SPRINT)研究指出,如成功把上壓降至120 mmHg以下,能夠分別將心血管發病率及整體死亡風險降低25%及27%。另外,根據2021年老年人血壓大型研究(STEP Trial),60至80歲長者以收縮壓達110至130mmHg為治療目標,出現中風的機會率較傳統以130至150mmHg為目標低33%,這打破了憑觀察長者比較常患高血壓,而錯誤結論為長者要有較高血壓的誤解!

血脂:壞膽固醇增心血管病風險 可考慮3項檢查

高血脂是指血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即壞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簡稱HDL-C)濃度過低;當多餘的脂肪長期囤積在血管內壁上,會造成動脈硬化,引起血管阻塞,繼而導致心臟疾病如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病變如腦梗塞或是腦出血。

對於有高膽固醇血症或高風險患上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人士而言,張醫生建議可考慮接受以下3項檢查:

多普勒(Doppler頸動脈超聲波檢查:能呈現頸動脈中的血塊,有否「頸動脈狹窄」的情况,有助揪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稱「小中風」)、糖尿病及高膽固醇血症患者。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s-CRP測試:能反映發炎程度,若數值高於2mg/L,代表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

脂蛋白(a)(Lp(a))脂蛋白(a)會令血管產生粥樣硬化、炎症和增加血栓機會,可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歐洲動脈硬化學會建議成年人最少接受一次相關檢查。

以上檢查均有助醫生更準確地評估求診者的心血管風險,決定需否接受藥物治療,以及監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水平。


相關閲讀: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慎選身體檢查項目 勿單憑價錢作考慮

張醫生提醒,定期進行體檢對預防疾病固然非常重要,但檢查後的跟進輔導及具體治療方案亦需要認真處理,才可以達到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的,因此應該慎選適合自己的身體檢查項目,切忌單純以價錢作為考慮因素。

]]>
168斷食減磅快?傷心定護心?5類人不宜 //www.afterroberto.com/168%e6%96%b7%e9%a3%9f%e6%b8%9b%e7%a3%85%e5%bf%ab-%e5%82%b7%e5%bf%83%e5%ae%9a%e8%ad%b7%e5%bf%83-%e4%b8%8d%e5%ae%9c/ Thu, 13 Jun 2024 10:12: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26

【明報專訊】夏天一到就要開啟減肥mode!在芸芸減肥方法中,「168斷食」相對較易理解和執行,成為不少人追隨的減肥方法。不過,這個曾被推崇為減磅見效快、有助降血脂、減低心臟病風險的斷食法,有研究卻發現,會令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91%。168斷食法究竟是傷心定護心?斷食還有什麼健康風險?

168斷食減磅快?傷心定護心?5類人不宜
(karandaev、Suze777@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168斷食減磅降血脂?傷心定護心? 

168斷食法,是指每日禁食16小時,其間只喝水、茶等無糖無熱量飲品,只限餘下8小時內進食,但對食物選擇、餐單類型等不設任何規範。早前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於芝加哥舉行的論壇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研究結果,回顧2003至2018年間,美國2萬多名參與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簡稱NHANES)成人的飲食數據。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49歲,完成兩份24小時飲食回憶問卷,計算出平均進食時間後,分成5個組別:少於8小時組、8至10小時組、10至12小時組、12至16小時組、多於16小時組,探討進食時間與死亡率之間關係。

結果發現,進食少於8小時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一般進食時間(12至16小時組)增加91%;每日進食時間8至10小時組,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也增加66%。研究沒有解釋168斷食法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168斷食減磅快?傷心定護心?5類人不宜
均衡飲食–168斷食法限制進食時間,若同時配合均衡飲食,可有效減重。(violet-blue@iStockphoto)

「傷心」研究沒考究吸煙喝酒運動等高危因素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葵涌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講師、註冊營養師雷嘉敏指出,是次研究只靠參與者填寫飲食回憶問卷的數據作分析,相關數據會受到多個原因影響,尤其是參與者的記憶力,影響準確度。「這研究除了飲食模式,並沒有考究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吸煙、喝酒、不做運動等,這些高危因素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值得一提,這個屬於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以觀察和檢閱記錄方式蒐集數據分析,並不能確定因果關係。如果想研究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不應把焦點放在進食時間,反而食物選擇更為重要。」

168斷食減磅快?傷心定護心?5類人不宜
雷嘉敏(受訪者提供)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林景欣亦指出:「除了進食時間,其他高危因素都沒有納入分析中,包括參與者是否吸煙者、有否運動習慣等,這些都會令結果產生變數。值得注意的是,進食少於8小時組別,本身患有心臟病和吸煙者的比率較多。如果想證明168斷食法與心血管疾病或死亡風險的關係,最理想是做大型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招募至少幾千人,將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實行一段時期(例如6個月)168斷食法,另一組正常飲食,並追蹤這兩組人士5至10年的身體狀况。 」

168斷食減磅快?傷心定護心?5類人不宜
林景欣(受訪者提供)

大量進食血糖飈升 可致急性併發症

過往不少研究指出,168斷食法對改善心臟和代謝疾病有一定作用,與上述研究結果相反。林景欣說:「過往大多數研究結果指出,斷食有效改善心臟和代謝疾病風險因素。168斷食法有助減重,可減輕心臟負擔,降低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又有研究發現斷食有助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有助保護心臟健康。亦有研究表明,斷食可以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但另一方面,研究亦指出168斷食法確存健康風險,如導致血糖不穩定。由於進食時間僅得8小時,有些人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令血糖水平急升;而長時間禁食,空腹太久,血糖與能量處於較低水平,產生飢餓感,亦會影響情緒,令精神欠佳,血糖低更會導致頭暈、手腳冰冷等,令人感到不適。雷嘉敏說:「168斷食法對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人士有一定風險。另外,空腹時做運動可能會導致血糖過低,使人容易感到虛弱,影響運動效率。如想做運動,建議在飯後2小時,快步行半小時。」

林景欣亦表示,糖尿病患絕對不宜選擇斷食法控制體重。糖尿病患對胰島素阻抗,當大量進食,血糖必然飈升,嚴重會引致急性併發症。他們適宜少食多餐,有助嚴格維持血糖穩定。

戒肉或致蛋白質不足 肌肉流失

肌肉流失亦是168斷食法另一風險。由於進食時間縮短,有些人可能減少食量或忽略均衡飲食,以致營養不均,尤其是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肌肉流失。雷嘉敏指出,蛋白質來源,最好以低脂肉類為主,紅肉、白肉均可,要避免加工肉類。奶類及其製品、雞蛋、豆腐、海產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成人每天進食5至8両肉、魚、蛋及代替品。有些人在斷食期間,為了增加減肥效果,不吃肉,雷嘉敏建議不吃肉者可以選擇其他富含蛋白質食物如雞蛋,1隻雞蛋等於1両肉。另外,建議增加蔬菜量,攝取更多纖維,有助維持飽肚感並減少熱量攝取。


相關閲讀:【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提防心腦血管疾病 降低壞膽固醇控血脂 新藥知多啲

進食時間「暴食」 功虧一簣

兩名受訪者均表示,168斷食法限制進食時間,若同時配合均衡飲食,可有效減重。雷嘉敏說:「進食時首先消化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分提供能量。透過斷食,身體出現生酮反應,體內葡萄糖、肝醣耗盡後,開始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繼而做到消脂減肥效果。一般斷食最少12小時,身體才開始消耗脂肪。有研究指168斷食法減重效果,初期(即頭2至3個月)較明顯,可減約3%至8%體重,但後期(即6至12個月)身體慢慢適應後,減重效果和一般限制熱量攝取的減肥法沒有太大差異。」但如果在8小時進食時間內放任地進食,甚至比正常吃得更多,熱量攝取有增無減,體重不跌反升。


相關閲讀:【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知多啲:斷食破壞正常用餐規律 飲食失調者增焦慮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林景欣強調,只要能量攝取少於能量消耗,就能減肥。168斷食法基於以下兩個原因有助減重。首先,它限制進食時間,從而減少總熱量的攝取。另外,當長時間禁食,血糖不足以應付身體需要,肝臟就會分解肝醣(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作為能量的儲備物質)成葡萄糖,送到身體各部位使用。假設肝醣仍不足夠,體內開始燃燒脂肪,繼而幫助減重。

不過,林景欣和註冊營養師雷嘉敏均指出,以下幾類人士絕對不宜168斷食法。

1. 患胃病
遵循規律的飲食模式,有助減輕胃病症狀,168斷食法會對胃部造成負擔。

2. 血糖及血壓不穩
168斷食法可致血糖水平不穩定,需要保持血糖及血壓穩定的人士不適合。

3. 飲食失調症
168斷食法不會引發飲食失調,但如果本身有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暴食症和過度節食等,患者精神狀態絕不適合採用斷食法。飲食失調是複雜的心理病,當中涉及個人對食物、體重和身體形象的異常觀念。患者需要穩定的飲食模式和規律的進食時間,建立健康飲食習慣。而168斷食要求在特定時間進食及禁食,破壞正常飲食規律,增加患者焦慮和壓力,會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困擾。

4.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為了胎兒及嬰兒的生長和發育,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必須攝取充足的營養,不建議斷食。

5. 青少年及兒童
發育中的青少年及兒童需要攝取充足的營養,不宜斷食。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www.afterroberto.com/%e9%96%89%e7%b6%93-%e9%9d%92%e6%98%a5%e6%9c%9f%e6%b2%92%e4%be%86%e7%b6%93%e5%85%bc%e9%ab%94%e9%87%8d%e4%b8%8b%e9%99%8d-%e6%88%96%e8%87%b4%e5%8e%ad%e9%a3%9f%e7%97%87-%e7%96%be%e7%97%85%e5%be%b5/ Fri, 10 May 2024 08:41: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19

【明報專訊】月經,是女士每月的煩惱事;但一旦不出現,煩惱更大。尤其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遇上連續6個月沒來月經,出現閉經(amenorrhea)徵狀,所有發育程序停擺,包括停止長高、乳房停止發育等,可能因而錯過發育期。閉經可以是許多疾病的徵狀,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及飲食行為轉變,有可能患上厭食症,還可能是甲狀腺功能失調、多囊卵巢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徵狀。根據醫管局數字,過去3年公立醫院接收18歲以下厭食症新症,約有200宗。如沒適時治療,會影響腦部認知能力,甚至有生命之危。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過度減肥惹禍–女生因過度減肥而嚴重營養不良,不但會閉經,還影響不同器官功能。(設計圖片,Paper Trident、Yuliya Pushchenk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閉經:不同嚴重疾病徵狀  厭食症、甲狀腺問題、卵巢早衰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多囊卵巢症、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兒科專科醫生黃敏儀指出,患者會同時出現不同徵狀,例如:

  • 厭食症患者會同時出現體重不尋常驟降;
  • 多囊卵巢症患者通常身形偏胖;
  • 甲狀腺功能失調病人身形偏瘦,但食量反而較平日多,還伴隨怕凍、疲倦等徵狀;
  • 免疫系統失調的患者,有閉經、體重下降之外,還會無原因發燒、關節痛等。

「一般透過驗血、超聲波等檢查即可確定病人情况,若個案需要由其他專科跟進,就會轉介至婦產科、內分泌科等。最重要是及早求醫,接受適當治療。」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發育停擺–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下降,出現閉經徵狀,可能會錯過發育期。(設計圖片,Михаил Руденко@iStockphoto)

閉經如發燒 宜及早求醫

月經周期偏離規律並不罕見,但若連續多月不見蹤影,臨牀徵狀為閉經(amenorrhea)。「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因排卵周期尚未穩定,經期混亂也屬正常,但若連續6個月或以上也沒有月經,即屬閉經。至於來經逾2年的女生,排卵周期應相對規律,只要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來月經,就是閉經。」伊利沙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黃敏儀指出,閉經猶如發燒,可以是許多不同嚴重疾病的徵狀,患者需盡快求醫,查明因由。

厭食症過去3年30新症 嚴重個案佔約兩成

「甲狀腺功能失調、多囊卵巢症、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有可能引致閉經徵狀。要留意的是,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還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而消瘦,以及飲食行為轉變等,有可能患上厭食症。伊利沙伯醫院過去3年厭食症新症個案約30宗,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個案,約佔一至兩成。」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包括甲狀腺功能失調。(設計圖片,sasun bughdaryan@iStockphoto)

影響荷爾蒙分泌 停止排卵

黃敏儀強調,閉經是厭食症患者其中一個常見病徵。厭食症患者的月經為何煞停?黃敏儀解釋:「過度減肥,身體嚴重營養不良,影響所及,下丘腦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釋放荷爾蒙(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受到抑制,令腦下垂體減少分泌促黃體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缺乏這兩種荷爾蒙,便會停止排卵,沒有經期。」

LHRH在青春期啟動發育程序後開始活躍,刺激LH及FSH令身體開始周期排卵。兩種荷爾蒙同時負責青春期生長發育,例如乳房發育及長高等。所以正值青春期的女生,遇上閉經及嚴重營養不良,可能會錯過原定的發育程序。黃敏儀解釋:「女生的生長板閉合年齡約14歲,若患者已過青春期,就算LHRH分泌回復正常,由於生長板已閉合,再難長高,有可能導致患者成年的高度較原先預期矮小。」

心包膜積水可致命 腦萎縮影響認知

黃敏儀又指出,女生因過度減肥而嚴重營養不良,身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減慢,所以除閉經外,還會影響不同器官的功能。「基礎代謝率減慢,身體產生保護機制,在不消耗過多能量的前提下運作,例如腸胃蠕動減慢因而出現便秘或肚瀉,也會有體溫低、血糖低、血壓偏低及心跳慢等徵狀。以心跳為例,女生正常每分鐘60下或以上,但厭食症患者只有40至50下或更低。」當患者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難免影響心臟和腦部運作。

「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體內蛋白質不足,身體例如雙腳會積水,若心臟外圍薄膜有積水,即心包膜積水,就會有生命之危。」黃敏儀說,曾遇過嚴重個案,腦部萎縮,影響認知無法如常思考,例如偏執瘦才是靚的錯誤觀念等。腦部萎縮可以康復,但需要較長治療時間。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黃敏儀(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身高160厘米體重僅30公斤 影響營養和身體機能

據臨牀經驗,三分之一厭食症個案能完全康復,三分之一會在康復後復發,三分之一未能根治。

伊利沙伯醫院駐院營養師譚可盈稱:「出現閉經的厭食症患者已是相對嚴重。曾有身高160厘米病人,入院時體重只有30公斤,BMI指數接近危險水平(低於11),BMI正常指標是18.5至22.9。當發現女生閉經的同時有厭食症徵狀,應盡快求診,愈早求診,康復機會愈大。」

「厭食症除影響病人營養和身體機能,也涉及心理問題,所以嚴重個案入院接受治療時,我們會透過跨專業(multi-disciplinary)評估,會涉及兒科、營養師、精神科及臨牀心理學家的協作,全方位跟進。」譚可盈指出,由於患者有較長時間嚴重營養不良,需要循序漸進增加每天熱量。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譚可盈(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甲狀腺腫瘤】與大頸泡有關?出現甲亢徵狀怎辦?了解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體重、月經復常 未必同步

「一般10至15歲女生,每日需要1500至1800千卡熱量。曾有個案入院時每天只進食約300千卡,胃好細。雖說胃有彈性,但很難一下子由300千卡推上1500千卡。所以經評估後,按情况由1000千卡開始,每隔2至3日做一次評估,看病人能否接受,可以的話便以每日250千卡遞增,加大每日需要吸收營養量;約需數星期,加至正常1800千卡,從而慢慢達到理想體重。不過,曾遇過個案增至理想體重後,未能回復月經。」譚可盈說。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攝取熱量–一般10至15歲青春期女生,每日需要約1500至1800千卡熱量。(asiandelight@iStockphoto)

一般而言,當女生回到健康體重,下丘腦分泌的LHRH很大機會隨之復常,重啟排卵周期,恢復月經。據黃敏儀的臨牀經驗,治療三數個月是基本單位,也有病人需要停學1年接受治療。

「過往遇過不少嚴重個案,就算恢復健康體重後,仍然閉經一段時間。也有部分患者即使體重未達標,卻先恢復月經。」月經周期可否重新啟動,關鍵除了是充足營養和理想體重外,下丘腦功能是否復常,至為重要。黃敏儀解釋:「部分患者下丘腦功能可能需較長時間才復元,所以即使體重恢復,仍未見月經。換言之,體重恢復與下丘腦恢復產生荷爾蒙的時間未必是同步,最終何時恢復月經也是因人而異。」

「若患者持續一段較長時間仍未恢復月經,醫護人員或會按患者情况評估,考慮處方女性荷爾蒙補充劑,情况如更年期女性在停經後會遇上不適,可透過補充女性荷爾蒙紓緩。」黃敏儀強調,只要患者重拾正常體重並恢復月經,長遠不會對生育能力構成問題。

文:王思澄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www.afterroberto.com/%e8%b3%88%e7%8e%b2%e6%b8%9b%e8%82%a5%e6%b3%95-%e4%bd%8e%e5%8d%a1-%e6%96%b7%e9%a3%9f-%e9%81%8b%e5%8b%95-%e6%a5%b5%e9%80%9f%e6%b8%9b%e8%82%a5%e6%98%93%e5%82%b7%e8%ba%ab/ Fri, 12 Apr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39

【明報專訊】香港藝人「細細粒」陳嘉佳在4、5個月間減去近30公斤,內地女星賈玲更為電影《熱辣滾燙》在8個月內減50公斤。想複製賈玲的瘦身方法,以最佳身形迎接夏天?不少網民熱議「賈玲減肥法」,網上更流傳她的14日減肥餐單,集低卡與168斷食於一身,再配合每日5小時以上的大量運動。營養師檢視流傳的賈玲減肥餐單,找出優劣之處,其中沒有加工食物抵讚,但卻蛋白質不足……提醒不要盲目跟從。極速減肥不容易,減磅後要維持體重就更難,專家教路5招減磅不反彈方法。

賈玲減肥法:低卡+斷食+運動 8個月減50公斤

《熱辣滾燙》近日在香港上映,自導自演的賈玲在戲中從一個肥胖的失意中女搖身一變成為拳擊手。她特意先增肥約23公斤,再在電影拍攝期間、8個月內將體重從105公斤減至55公斤,幾乎減去「半個自己」。賈玲在內地節目中分享減肥法,嚴格跟從每日只攝取20克油、5克鹽的餐單,並搭配168斷食法,將三餐壓縮在8小時內;每日還運動5小時以上,打拳、跑步、跳繩等,訓練體能兼增肌減脂。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減掉「半個自己」–內地女星賈玲為電影《熱辣滾燙》大幅減重,8個月內透過嚴格控制飲食、大量運動,將體重從105公斤減至55公斤。(《熱辣滾燙》劇照)

營養師:全選原型食物 沒加工食物抵讚

賈玲分享她的減肥餐,有糙米飯、白菜、雞胸肉、燈籠椒等,網上亦流傳具體的14日減肥餐單。註冊營養師林思為看過後指,「有一件事抵讚,她全部選擇原型食物,沒有加工食物」。不過,賈玲每日熱量攝取少於800千卡,容易出現副作用,難以長期維持;而且蛋白質不足,一日只有1至2隻蛋,或1隻蛋加1杯豆奶等;「如果讓我改菜單,我會每一餐都有蛋白質,既可提升飽足感,也可減低肌肉流失」。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bong hyunjung@iStockphoto)

蛋白質攝取不足易肌肉流失 斷食減食量僅輔助

輕斷食是可取的策略,限制進食時間,有助減少進食量。林思為續指,當我們長時間進食,胰島素持續上升,將部分糖分轉化成脂肪;「斷食其實是讓身體休息,重整新陳代謝,讓胰島素水平降低,使身體更有效地運用脂肪」,研究指同時可減少身體炎症。但林強調,斷食只是輔助,減重根本是健康飲食,8小時進食時間內需注重飲食選擇和熱量攝取,才可事半功倍。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林思為(受訪者提供)

「減肥的理由」是動力關鍵 不宜盲目跟進

一般人可否複製賈玲的瘦身法?「賈玲的減肥動力很大,又有整個團隊支持,一個普通人未必有這個動力和能力。所以減肥成功不止講飲食,還要有什麼理由支撐你減肥。」林思為指,有人為結婚,想以最好身形披上婚紗;有人為健康,想遠離糖尿病、高膽固醇等疾病,這些都是減肥的理由。藝人「細細粒」陳嘉佳則曾因糖尿病入院,而爸爸已不在世,她自言為了不比媽媽早死,決心減肥,「這些都是人性上的動力,讓人堅持體重管理,維持健康飲食」。

網上不時流傳藝人的減肥餐單,跟足就能達到同一效果?林思為表示,飲食餐單、減肥方法都很個人化,不建議盲目跟從;最常被忽略的是飲食文化,以賈玲餐單為例,她吃黑米粥、蒸粟米等,未必是香港人常吃食物,可影響服從度。



減重不宜單靠節食 注意不同年齡層營養需要

另外,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要不同,而運動習慣、工作等因素都會影響對餐單的服從度。林舉例說,年輕時較易控制生活節奏,選擇低脂飲食、自己下廚及大量運動;踏入中年需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難以抽空健身,或身體未必承受到劇烈運動,就需要調整;50、60歲後,要避免更年期後骨質流失得太快,要預防骨質疏鬆、三高,飲食上需攝取高蛋白質、優質碳水化合物、健康油脂等,若要減重,不宜只靠節食。「因此制訂餐單不是純粹熱量低就可以,最高技巧是在控制熱量攝取的同時,提供到身體所需營養,還要減到體重而沒有肌肉流失,同時不會影響生活質素。」


相關閲讀: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賈玲14日減肥餐單(節錄)

第1日

早餐:粟米2條

午餐:雞胸肉、青瓜1條

晚餐:生菜、黑米粥

第2日

早餐:粟米1條、雞蛋1個、青瓜1條

午餐:糙米飯1碗、雞蛋1個、雞肉、菠菜

晚餐:雞蛋1個、生菜

第3日

早餐:燕麥、雞蛋1個

午餐:牛肉

晚餐:西蘭花、白玉菇

得不償失:極速減肥易反彈 每周減逾3公斤傷身

不少減肥商品都標榜「極速減肥」,很吸引吧!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卻指,當減重過快,初期減的大多是水分而非脂肪,減肥效果有限;當體重快速下降時,肌肉流失,新陳代謝就會減慢,熱量消耗亦會較低,更難減重。「採用激進方法減肥,或可快速減磅,但一旦停下來,體重容易反彈」;因在節食減肥時,食量大幅減少,身體長期處於飢餓狀態,促進食慾的荷爾蒙增加,令人經常想吃東西;停止節食後,因新陳代謝仍然處於低位,熱量消耗量低,而熱量攝取卻增加,體重就可能比減重前更高,反而得不償失。

賈玲在8個月減50公斤,平均每周減1至2公斤,註冊營養師林思為指她減磅速度合理;但若連續數星期每周減超過3公斤,就可能有健康風險。

林思為指,一些極端減重方法,如戒絕澱粉質、攝取極低熱量等,可引起短期副作用如疲倦、血糖低、情緒低落、停經、便秘等。袁美欣補充,醫學上會處方極低熱量餐單(very low calorie diet)予部分病人,例如嚴重肥胖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會先將他們每日熱量攝取降至600至800千卡以快速減磅,降低手術風險,幫助術後復元。而整個過程需由醫生和營養師監察患者情况。

林思為指:「在有限的熱量內,我們要確保營養均衡,監測患者狀况,確保沒有嚴重副作用,才繼續實行。」而這種飲食法不能長期實行,通常維持1至3個月,達至減重目標後就會慢慢增加熱量攝取,不建議一般人自行嘗試極低熱量飲食。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袁美欣(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減肥失敗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拆解5個謬誤和竅門  輕鬆減磅不用「無啖好食」


單一飲食 可致脫髮、情緒問題

至於部分極速減肥法,提倡只吃特定食物,如只吃蘋果、香蕉等,林思為直指營養不均衡,「單一飲食法令很多微量營養素都不足夠,短期內未必有問題,但吃一兩星期,可能開始覺得抵抗力低、疲累、脫髮等」;長期可引致情緒問題,「有些人採用太極端的方法,覺得減得這麼成功,不可以反彈,就什麼也不吃,這有可能出現飲食失調」。

胡亂服用減肥藥物亦十分危險,袁美欣分享,曾有個案在網上訂購多種減肥藥及針對減肥藥副作用的藥物,變相同時在服用20多種藥物,服用後心跳加快、感到虛弱不適;亦有個案自行服用減肥藥後出現腦癇、抽筋等情况,「不可以為了減肥減快點,就自己買減肥藥,藥物始終由醫生處方才安全」。

賈玲減肥法: 低卡+168斷食+5小時運動 極速減肥易傷身? 5招減磅不反彈
弄巧反拙–採用極端方法減重,雖然可快速減磅,卻難以長久維持,易引起不同副作用。(設計圖片,RyanKing999@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斷食法減肥|營養師拆解16/8斷食法、生酮飲食法注意事項


有營瘦身:5招減磅不反彈

「成功減磅是減重過程的第一步,怎樣維持體重才是最難。」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和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分享健康、可持續的減重方法,助大家達成目標後也可維持體重。

1.設定合理的減肥目標,如4至6個月內減去體重的5%至10%,非盲目追求「極速」

2.實行433飲食法——40%碳水化合物、30%蛋白質、30%脂肪;不會錯過所需營養素,減少肌肉流失,而且有一定飽足感,可控制體重慢慢下跌

3.每日做45分鐘帶氧運動,提升新陳代謝,並配合每星期2至3次負重運動,保持肌肉量,即使進入平台期,體重反彈的機率也沒那麼高

4.放慢進食速度,每餐吃20至30分鐘,讓身體產生飽足感

5.將減重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如飲品減甜、減汁醬、水果取代薯片作小吃等,避免目標達到後就重返舊日生活模式

文:張淑媚

facebook @明報副刊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寒冷天氣】長者小孩注意低溫症3個病徵 洋葱式穿衣法最適合?保暖8個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5%af%92%e5%86%b7%e5%a4%a9%e6%b0%a3-%e9%95%b7%e8%80%85%e5%b0%8f%e5%ad%a9%e6%b3%a8%e6%84%8f%e4%bd%8e%e6%ba%ab%e7%97%873%e5%80%8b%e7%97%85%e5%be%b5-%e6%b4%8b%e8%91%b1%e5%bc%8f%e7%a9%bf%e8%a1%a3/ Mon, 22 Jan 2024 08:44: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70

天文台表示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未來數天天氣持續嚴寒和寒冷。天氣轉冷,特別要留意長者和小孩的保暖!在低溫環境下,除了容易令人手腳冰冷外,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有機會導致急性心臟病、低溫症(Hypothermia)等,加上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應使用暖水袋、暖包或是用暖爐較為適合呢?穿衣保暖是基本,但「包到成隻糉」未必適合,坊間經常提及的洋葱式穿著法或粟米式穿著法究竟有什麼分別?多吃些熱騰騰的糯米飯、羊腩煲是很多人的「取暖」方法,但原來隱藏不少營養陷阱?怎樣吃才健康兼暖身呢?長者8個保暖貼士話你知。

天氣寒冷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

切勿以為天氣轉冷短短數天便掉以輕心,其實長者以外,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若有懷疑,應如何處理?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人體具有體溫調節機能,一般維持在37℃左右,稱為「核心溫度」。若接近人體核心溫度的額頭、腹部等部位持續冰冷,並同時出現發抖及精神紊亂,則可能是低溫症徵兆!有專家指,在低溫環境下,容易手腳冰冷外,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因急性心臟病、低溫症而送到急症室的個案增加,加上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使用暖水袋、暖包容易燙傷,用暖爐代替會否更適合?還有什麼保暖貼士呢?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抵禦冷風要有法 洋葱、粟米穿著法有什麼分別?保暖內衣知多啲

要抵禦寒冷,穿上羽絨、保暖內衣、毛衣、圍頸巾、戴冷手套、冷襪,總之「包到似隻糉」就一定得?未必,有人說洋葱式穿著法最保暖?還有粟米式穿著又是什麼?保暖內衣為何衣料薄薄,卻有保暖功效呢?即睇專家拆解!

抵禦冷風要有法 洋葱、粟米穿著法有什麼分別?保暖內衣知多啲

冬天做運動 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冬天應做適量的運動,有助增進血液循環!有物理治療師指,若選擇在戶外運動,要了解當日天氣、日夜溫差等問題,因對體感溫度有一定的影響。建議若是長期病患人士、長者和小孩應多留在室內運動會較為合適。在運動前和運動期間,穿著衣服有什麼需要留意呢?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保暖食物陷阱?教你食得健康

天氣冷想身體感到暖和,很多人會選擇吃熱騰騰的糯米飯、羊腩煲……不過,有營養師提醒要注意營養陷阱,例如單是糯米的澱粉質含量及升糖指數(GI)高,未計算臘味的高脂及高鈉!如何食得保暖又健康呢?建議可多進食含鐵質及維化命B雜的食物,為什麼呢?

【容光煥發新一年】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
糖尿病人運動要恆常 帶氧、負重運動助穩定血糖 計算心跳率反映運動強度、成效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9%81%8b%e5%8b%95%e8%a6%81%e6%81%86%e5%b8%b8-%e5%b8%b6%e6%b0%a7-%e8%b2%a0%e9%87%8d%e9%81%8b%e5%8b%95%e5%8a%a9%e7%a9%a9%e5%ae%9a%e8%a1%80%e7%b3%96/ Mon, 18 Dec 2023 04:16: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85 糖尿病在香港非常普遍,據衞生署進行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士從自述或經化驗檢測發現患有糖尿病的總患病率為8.5%。糖尿病除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更可引起相關併發症,例如腎衰竭、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糖尿腳等。要改善及有效控制糖尿病,除了透過調節飲食,恆常運動,包括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負重運動等更是關鍵。有研究指,每日進行30分鐘帶氧運動有助改善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運動須持之以恆 有助穩定血糖

「篤手指」是最常見量度血糖水平的方法,理想的空腹血糖值(空腹8小時)是3.6至5.5mmol/L,若該數字大於7mmol/L,則有機會是患有糖尿病。betway体彩 註冊物理治療師張子偉表示,若要更準確地診斷有否患上糖尿病,可進行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HbA1c)測試。糖化血色素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紅血球內的血色素結合而形成。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數值便愈高。它可反映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正常數值介乎4.0%至5.6%之間;5.7%至6.4%屬糖尿病前期;高於6.5%便可診斷為糖尿病。

運動除了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更可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抗阻性,並可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糖尿病人運動要恆常 帶氧、負重運動助穩定血糖 計算心跳率反映運動強度、成效
糖尿病患者應維持恆常運動習慣,包括帶氧運動、負重運動等,有助穩定血糖,但切忌操之過急。

每星期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每星期最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若於一星期內分開5天進行,則每次需維持最少30分鐘。這對於沒有恆常運動的人來說也許會有點吃力。如想循序漸進,可嘗試把30分鐘分開3次進行,即每次10分鐘或以上,效果也是一樣。當身體適應後,便可嘗試連續進行。

張子偉解釋,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即是運動至身體輕微出汗、呼吸稍微急速或喘氣,而可達到此目的的運動種類包括急步行、緩步跑或踏單車等。如真的沒有時間做運動,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分兩次急步行至出汗,每次15分鐘,如上班或下班時提早下車。

負重運動增肌肉力量 睡前運動後應驗血糖免過低

另外,糖尿病患者亦應每星期進行2至3天的負重運動,如掌上壓、舉啞鈴或深蹲等,以增加肌肉量,因足夠的肌肉量有助穩定血糖。而每項運動可進行2至3組,每組15至20次,每組之間可以休息大約1分鐘。

張子偉指出,患者完成運動後,血糖控制會有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亦會上升,但這效果一般只會持續48至72小時,故建議患者一周運動3至5天。除此之外,他亦建議可以在飯後兩小時才進行運動,因這時血糖會比較穩定,亦應在睡前3小時完成,因完成運動後,血糖有機會降低,如入睡後血糖下降,便有機會陷入昏迷而難以被發現。晚上運動後應驗一下血糖,如血糖低過6mmol/L,便需要吃一點食物(如麵包)才睡覺,以避免在睡覺時血糖過低。


相關閲讀: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計算心跳率 反映運動強度及效用

若想更準確量度運動強度以獲得帶氧運動的最大成效,張子偉表示,可以透過以下方法計算「目標心率」:

最高心率 = 220 – 年齡

心率儲備 = 最高心率 – 靜止心率

目標心率 = 心率儲備 x 強度 + 靜止心率

建議患者做帶氧運動時,應維持在中等強度,即強度維持在50-70%的範圍。而因為糖尿病患者本身亦有機會患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或是腳的感覺較差,所以如果運動太激烈,便有機會受傷。

例子:

年齡:60,靜止心率:70

最高心率 = 220 – 60 = 160

心率儲備 = 160 – 70 = 90

目標心率(50%) = 90 x 50% + 70 = 115

(70%) = 90 x 70% + 70 = 133

在以上例子中,進行運動時的心率便應維持在115至133,而時間方面應持續30分鐘或以上。


相關閲讀:【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運動切忌操之過急 出現心絞痛、頭暈即停止求醫

張子偉提醒,維持恆常運動習慣的好處多不勝數,但切忌操之過急,進行運動前應先適當熱身,完成後亦應做一些緩和運動。若期間出現心絞痛、心悸、頭暈、異常氣促等警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求醫。如有任何關於做運動的問題,亦應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www.afterroberto.com/%e4%bd%8e%e6%ba%ab%e7%97%87-%e5%af%92%e5%86%b7%e5%a4%a9%e6%b0%a3%e8%ad%a6%e5%91%8a-5%e9%a1%9e%e4%ba%ba%e5%a3%ab%e5%ae%b9%e6%98%93%e5%87%ba%e7%8f%be%e4%bd%8e%e6%ba%ab%e7%97%87-%e6%b3%a8%e6%84%8f/ Fri, 16 Dec 2022 09:14: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011 氣溫驟降加上寒冷天氣警告,天文台預測星期日及星期一市區氣溫更進一步降至約8至9度。除了要注意自身保暖外,更要特別留意身邊長者的體溫是否正常,萬一體溫過低至攝氏35度,則有機會引發低溫症(Hypothermia)。長者以外,其實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有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若懷疑患低溫症,應如何處理?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什麼是低溫症呢?若體溫低於攝氏35度即是低溫症,長者、嬰兒尤其要注意保暖。

低溫症高危人士:長者、新陳代謝慢、低血糖、服用精神科藥物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攝氏37度,如果高於攝氏37.5度即發燒,相反體溫低於攝氏35度就是低溫症。當一個人感到寒冷時,正常情况下會不自覺地「打冷震」,肌肉會收縮並製造熱能,同時表層的微細血管會收縮減慢散熱,但由於長者、新陳代謝較慢或血糖低的人士,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的病人,他們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較容易出現低溫症。

初期病徵神智不清、不停震顫 嚴重進入僵凍狀態

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甚至會做一些不合情理的行為,例如在寒冷天氣下脫去外衣。如果未有及時處理,患者的體溫有機會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此時身體肌肉會繃緊、瞳孔放大,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相關文章: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量度身體核心溫度 明顯病徵即保暖及送院

如果懷疑長者患低溫症,可以為長者量度體溫,由於要量度身體內的核心溫度(core body temperature),以肛探會較為準確。萬一長者已出現明顯病徵,最好立即為他保暖以及送院治理。

檢查嬰兒手腳是否溫暖 成人注意劇烈運動後

除了長者,小朋友也有機會出現低溫症,特別是散熱較快及能量儲備較少的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檢查子女是否出現體溫過低的情况。另外亦有一些成人低溫症的個案,例如在濕冷的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後,人體無法製造足夠熱能,加上身體不夠血糖,也有機會引發低溫症。

總括而言,不論老幼,在寒冬下也必須注意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作適量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長者應保持適量的進食,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減少低溫症發生的機會。


相關文章: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籲長者及早取出禦寒衣物檢查暖爐

另外,天文台和長者安居協會11月30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天文台助理台長陳栢緯表示,本港直至11月尾氣溫仍然炎熱,估計與全球暖化有關。他預料今個冬天平均溫度為正常至偏高,寒冷天氣日數則為正常至偏少,即9至17日或更少。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提醒,由於今次屬今年第一次寒冷預警,加上受疫情及季節性流感影響,長者應緊記保暖,並預先取出禦寒衣物,以及測試暖爐是否運作正常。

她說,以「一線通平安鐘」用戶為例,具流感徵狀的個案呈上升趨勢,從9月起按月增10%,至本月已超過1500人。她建議患有長期胸肺疾病者,若有不適應盡早求醫,同時呼籲長者接種流感疫苗及至少3針新冠疫苗。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
【免疫力】芫茜營養豐富 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保護大腦 營養師:勿高溫煮 //www.afterroberto.com/%e8%8a%ab%e8%8c%9c%e7%87%9f%e9%a4%8a%e8%b1%90%e5%af%8c-%e9%9e%8f%e5%9b%ba%e5%85%8d%e7%96%ab%e5%8a%9b-%e7%b6%ad%e6%8c%81%e5%bf%83%e8%a1%80%e7%ae%a1-%e4%bf%9d%e8%ad%b7%e5%a4%a7%e8%85%a6-%e7%87%9f/ Fri, 17 Jun 2022 08:34: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373 芫茜氣味獨特,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它卻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多吃更有助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皮膚和腦部健康等。不過,要注意芫茜不可經過長時間烹煮,當中的營養價值有機會因為高溫而大幅流失;此外,其保質期相應較短,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鄭智俐提供小貼士,只需在儲存前簡單處理,即可大幅延長保質期至約3星期。


相關文章:【貧血原因】缺乏鐵質致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逾80%港人攝鐵不足 貧血忌亂吃補充品(附含鐵質食物)


芫茜微量營養素豐富  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健康保護大腦

芫茜的營養價值豐富,加上其葉、種子及根部3個部分均可食用,在不同的飲食文化中,都是入饌的好選擇。

鄭智俐指出,芫茜含有豐富維他命A、C、K。維他命A有助製造白血球,鞏固免疫力,對小童而言,則同時有維持骨骼及眼睛健康的好處;維他命C亦有助鞏固免疫力、製造骨膠原;維他命K有凝血效用。

芫茜亦含豐富鉀質,它有助排走人體內多餘的鹽分,變相可助控制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此外,它亦含有槲皮素及松油烯等豐富抗氧化物,有助減緩皮膚老化、減低炎症及自由基形成,同時亦有保護大腦,改善記憶力等好處。

【免疫力】芫茜營養豐富 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保護大腦 營養師:勿高溫煮
芫茜營養價值豐富,多吃有助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皮膚和腦部健康等。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服特定藥物、慢性病患者需注意攝取

豐富鉀質雖然有助控制血壓,惟需要腎臟處理及過濾,對腎臟造成負擔,因此腎病病人需避免進食;至於因維他命K本身有凝血效用,正服食薄血藥、抗凝血藥的人士亦應減少進食,慎防過量攝取,以免影響病情或藥物的療效,嚴重甚至可能有造成血栓風險。

此外,芫茜有助人體分泌胰島素,調整體內血糖水平,惟本身血糖低的病人,進食芫茜後或因額外分泌胰島素而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因此進食時需避免過量。


芫茜部分營養成分(以每100克新鮮葉計算)

營養成分含量
熱量20千卡
維他命A1000 IU
維他命C63毫克
維他命K310微克
540毫克
36毫克
26毫克

相關文章:【膠原蛋白】透過食物攝取、口服補充劑、塗抹攝取膠原蛋白 哪樣有效?每天攝取量多少預防骨質疏鬆?


勿高溫烹煮令營養流失

芫茜在本港常見的「入饌」方法,是當作火鍋湯底食材。然而,鄭智俐提醒,長時間高溫烹煮芫茜,會令槲皮素、松油烯等抗氧化物,以及維他命C等營養素隨高溫而受到破壞,營養會大幅流失,因此如需以烹煮方式製作芫茜的相關佳餚,可考慮先在鍋中烹調其他食材,並在熄火前約10分鐘才加入芫茜,以盡量保留營養。此外,亦可考慮以涼拌或沙律的方式來製作芫茜相關的菜式,不過需謹記先將芫茜徹底洗淨,以免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延保質期有法:勿清洗剪根部

鄭智俐表示,芫茜保質期相對短,一般只能保存約2至3天,如果想延長芫茜的保質期,需要先簡單處理才放進雪櫃儲存。她解釋,首先必須確保需儲存的芫茜沒有清洗,避免接觸水分;之後將芫茜的老葉和根部剪走,留下將會食用的新鮮葉;再將處理好的芫茜用錫紙包好,確保密不透風,避免因接觸空氣而變質,便可放進雪櫃儲存。此舉有助將保質期大幅延長至約3星期。

]]>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6%af%8f%e5%a4%a9%e4%b9%85%e5%9d%90%e9%80%be6%e5%b0%8f%e6%99%82%e8%87%b4%e4%ba%8c%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e6%af%8f%e5%91%a8100%e5%88%86%e9%90%98%e9%81%8b%e5%8b%95/ Mon, 06 Jun 2022 09:28: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155 【明報專訊】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有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體能活動,能減低2.75mg/dl血糖和0.14%糖化血紅素;而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透過運動減重,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做運動前後,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適合空腹或睡前做運動嗎?糖尿患者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世衛:每天久坐逾6小時 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改善血糖

糖尿病影響患者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當身體未能產生足夠胰島素,或不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去分解血糖,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可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糖尿病,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普遍。診斷糖尿病普遍採用空腹血糖高於7.0mmol/L或糖化血紅素高於6.5%為標準。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 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例如每天坐超過6小時,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現時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常規運動有效控制糖尿病情,亦能預防糖尿病。尤其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空腹血糖5.7至 6.9mmol/L),透過有效的運動計劃減輕體重後,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運動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不論是前期糖尿或是糖尿病患者,都應保持活力,避免長時間坐在椅子、梳化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物理治療師會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個人化運動處方,體重超標的糖尿病患者可透過帶氧運動來消脂減重,一來有助提升身體尚存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改善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再者中量帶氧運動可鍛煉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而阻力訓練能改善肌肉比例,提升肌肉力量,減低日常疲累感;當肌肉收縮時,又可以消耗血液中糖分,從而令血糖更穩定。

■ 帶氧運動減重 阻力訓練穩定血糖

帶氧運動:晚餐後散步半個鐘 坐或站「舞動健康」

步行是非常有效的帶氧運動。初嘗試運動的糖尿病患者,可由簡單步行開始,例如晚餐後散步30分鐘,然後循序漸進增加步行速度至急步行。當體能改善後,可揀選中量帶氧運動如游泳、單車、健康舞等,目標是盡量保持每星期5天或以上,每天30分鐘中量運動。

「舞動健康」是一套特別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帶氧運動,適合不同活動能力的患者。

.如患者有一定運動基礎,站立平衡良好,可選擇「舞動健康站立篇」:bit.ly/3N4eDPa

.如有下肢關節痛,如膝頭退化等問題,可選擇「舞動健康健坐篇」:bit.ly/3NDaoK8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 阻力訓練:增肌力減疲累感

以下簡單的阻力訓練,適合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練習:

1)二頭肌提舉

.手握啞鈴(建議女士3至5磅、男士5至8磅),屈曲手肘然後慢慢放下,應感到上臂用力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2)三頭肌提舉

.雙手握住啞鈴,手肘伸直,雙臂舉高至頭頂位置

.緩慢向後屈曲手肘,再伸直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3)牆上壓

.站立,手肘伸直,手臂舉高至肩膊位置, 雙掌按牆壁,兩手保持膊頭闊度

.手肘向外屈曲90度,收腹,軀幹保持挺直向前傾;然後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4)平板支撐

.選擇穩固家具,用前臂支撐身體,軀幹保持挺直,收腹,注意正常呼吸

.維持15至30秒,重複2至3次

5)靠牆坐馬

.背靠牆站立,慢慢屈曲膝頭,直至大髀有收緊感覺

.停留15秒,慢慢站起;重複10次

.如有膝關節問題,可調節角度,避免增加關節負荷,引起疼痛

6)橫踢腳

.手扶穩固家具,另一手叉腰,同一邊腿向橫踢起

.維持5秒,然後慢慢放下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熟練後可在小腿位置加阻力橡筋帶,增加難度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 HIIT改善糖化血紅素

如糖尿病患者已有運動習慣,體能良好,可選擇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研究顯示,HIIT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素和最大攝氧量,也能減低其他心血管病風險。運動前應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評估風險和制訂詳細運動計劃。

相關文章: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 注意事項:糖尿患者 勿空腹、睡前運動

糖尿病患者做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前後特別留意血糖指數。一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因為運動而血糖過低,但應避免空腹做運動。當血糖低於5.6mmol/L時,應先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例如一片方包;運動後不應過量進食以免增重

.應避免睡前運動,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注射的患者,否則有可能引起夜間血糖過低

.選擇適合鞋履保護雙腳,可選氣墊運動鞋和棉質襪子;定時檢查雙腳有無傷口和保持衛生

.運動時應注意天氣狀况,糖尿病患者調節體溫機能會較遲緩,天氣太熱或太冷均不適宜運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鄭玲(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