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腰痠背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8 Mar 2024 02:05: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腰痠背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止痛貼四大類 成分或致皮膚過敏反應 紅腫皮疹非起效現象 勿以身試藥 //www.afterroberto.com/%e6%ad%a2%e7%97%9b%e8%b2%bc%e5%9b%9b%e5%a4%a7%e9%a1%9e-%e6%88%90%e5%88%86%e6%88%96%e8%87%b4%e7%9a%ae%e8%86%9a%e9%81%8e%e6%95%8f%e5%8f%8d%e6%87%89-%e7%b4%85%e8%85%ab%e7%9a%ae%e7%96%b9/ Mon, 05 Feb 2024 09:33: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146

【明報專訊】長假過後,不少友人旅行回港大派手信,其中不乏止痛貼,它的受歡迎程度不下於美容面膜。事實上,肩頸痛、腰痠背痛及膝蓋痛等在本港非常普遍,身旁總不乏患者,而止痛貼使用方便,難怪被大眾視為居家傍身必備品。(編按:止痛貼可以根據其主要成分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不含藥用成分的鎮痛貼,其成分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包括紅腫、皮疹、痕癢、出水疱等。不少人誤以為這是止痛貼起效現象,這可是天大謬誤!)

四大類止痛貼成分有別 常見鎮痛貼或致皮膚過敏紅腫皮疹

止痛貼可以根據其主要成分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不含藥用成分的鎮痛貼,也是坊間最容易購買的止痛貼;主要成分為樟腦、水楊酸、辣椒萃取物等。貼於皮膚表面產生冰涼或溫熱感覺,這些感覺遮蓋了患處原來的痛感,透過「瞞騙」大腦以產生鎮痛作用。第二類是含有消炎止痛藥物(NSAIDs)成分;第三類則以麻醉藥成分為主;第四類是嗎啡止痛貼。

止痛貼四大類 成分或致皮膚過敏反應 紅腫皮疹非起效現象 勿以身試藥
止痛貼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導致紅腫、皮疹、痕癢、水疱等。(Andrzej Rostek@iStockphoto)

過敏是起效現象?天大謬誤

不少人認為止痛貼只是局部黏在患處皮膚上,較口服的止痛藥安全。可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不良效果。以最常見第一類止痛貼為例,其成分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包括紅腫、皮疹、痕癢、出水疱等。不少人誤以為這是止痛貼起效現象,是止痛貼把引起痛楚的「毒素」散發至皮膚表面所產生的效果。這可是天大謬誤!從來沒有研究證明這些過敏反應能夠減輕痛楚;相反,我處理過不少對止痛貼出現皮膚過敏的個案,患者皮膚紅腫潰瘍的情况在停用止痛貼後仍然持續,需要治療好一段時間才好轉。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麻醉藥致惡心 嗎啡致頭暈嘔吐

第二至四類止痛貼所含的藥用成分,即使劑量普遍較口服藥物低,如沒有按照指示長期胡亂使用,也可帶來不良副作用,例如消炎止痛藥有可能傷胃,麻醉藥可帶來惡心,嗎啡類藥物可引致頭暈及嘔吐等。

在香港嚴密的藥物監管制度下,市民一般難以在沒有醫生或藥劑師許可下,購買到第二至第四類止痛貼。但在藥物把關制度較寬鬆的地區,不少港人能夠輕易購買到上述含藥性的止痛貼,然後在沒有按照正確指示下使用,便容易出現不良效果。


相關閲讀:【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勿亂用止痛貼 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眾所周知,使用新品牌面膜前,不要急着敷上臉部,先找手肘手臂等皮膚部位試試會否過敏。同樣地,使用不知名止痛貼時,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勿胡亂以身試藥。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談痛說情)

中大痛症頻道

bit.ly/47ksJWy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腰背痛或與髖關節僵硬、腎部肌肉繃緊、腳腕扭傷舊患有關?改善坐姿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8%85%b0%e8%83%8c%e7%97%9b%e6%88%96%e8%88%87%e9%ab%96%e9%97%9c%e7%af%80%e5%83%b5%e7%a1%ac-%e8%85%8e%e9%83%a8%e8%82%8c%e8%82%89%e7%b9%83%e7%b7%8a-%e8%85%b3%e8%85%95%e6%89%ad%e5%82%b7%e8%88%8a%e6%82%a3/ Wed, 03 Jan 2024 09:27: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43

【明報專訊】腰痠背痛乃都市人常見痛症,改善姿勢、更換工作椅、勤做腰背伸展都無甚效益?有沒有想過腰背發出疼痛信號可能是一個「救命鐘」,真正問題並不是腰背,而是其他身體部位?(編按:腰痛問題背後,或者與髖關節僵硬或臀部肌肉繃緊有關,還有其他舊患如腳腕扭傷、膝關節退化或半月板撕裂等……需透過檢查查找痛症來源。)

腰背痛或與髖關節僵硬、腎部肌肉繃緊、腳腕扭傷舊患有關?改善坐姿有效?
腰痛警號–腰背痛問題源頭可能不是腰背,而是身體其他部位。(設計圖片,bunditinay@iStockphoto)

腰背痛禍首未必在腰背 或髖關節僵硬致腰椎受力

腰椎向下連接盆骨及髖關節。髖關節過緊,會導致盆骨活動幅度下降。有一部分腰痛病人在站立時,臀部肌肉會不自覺地強烈收縮。經檢查後,發現臀部肌肉收緊的病人大多都伴隨髖關節幅度受限問題。正常站姿下當然需要啟動肌肉,以令身體可以站穩。但劇烈收縮代表身體缺乏良好穩定度,而需要增加肌肉收縮程度以維持身體平衡。何謂平衡?就是身體前後方的肌肉收縮程度一致,而非單純前方或後方的過分收縮。

然而,髖關節活動幅度不足,容易令盆骨出現前傾或後傾,從而導致腰椎受力。所以腰痛問題需要處理髖關節僵硬或臀部肌肉繃緊。除此之外,其他舊患如腳腕扭傷、膝關節退化或半月板撕裂等,處理不當亦會導致身體久而久之出現代償,令站姿歪斜,增加單側腰背關節負擔。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糾正坐姿減腰背痛 反愈改愈差?

文章開端提到改善姿勢未必可以改善腰背痛症,是因為有可能「愈改愈差」。好的坐姿除了需要坐直,更重要是坐得省力,以減輕腰背負擔。可嘗試感受一下坐成一條直線,你會發現「坐直」後身體並沒有形成一條直線,反而胸椎會向上仰,腰背會挺得更後,增加受壓情况。其實,正確坐姿並不需要挺直,而是在坐直時將身體向上拉直,便可令胸椎腰椎前後的肌肉取得平衡。

改善坐姿是其中一個減低腰背痛的方法,但如果矯正坐姿及透過伸展運動都解決不了腰背痛困擾,便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例如下肢肌肉繃緊或胸椎僵硬所導致,需要透過詳細檢查才可找出痛症來源。


相關閲讀:【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有為坐骨神經痛或其他痛症人士而設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查詢:2743 1702/bit.ly/3swmdgy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rucking%e9%81%8b%e5%8b%95%e6%98%af%e4%bb%80%e9%ba%bc-%e6%8f%b9%e8%b5%b7%e8%83%8c%e5%8c%85%e8%b2%a0%e9%87%8d%e6%ad%a5%e8%a1%8c%e8%a1%8c%e5%b1%b1/ Fri, 15 Dec 2023 04:23: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58

【明報專訊】步行運動變奏多,簡單如揹着加重背包步行,其實已可加強鍛煉。社交媒體上搜尋#Rucking,出現不少軍人揹起迷彩大背包負重前行的訓練影片,同時又夾雜一般人穿上負重背心或負重背包步行的運動短片,這種軍人訓練方式近期在網上爆紅,相關影片瀏覽量已逾2000萬!Rucking容易入門,可鍛煉全身、控制體重(減肥)、預防骨質疏鬆。近期天氣颯爽,正是時候揹背包起行!(編按:Rucking難度雖然較低,但有物理治療師提醒需做齊熱身,配備適合的裝備外,還要注意以下3個錯誤姿勢。)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lzf@iStockphoto)

rucking初屬軍人訓練鍛煉心肺 揹起負重背包減肥兼操肌

Rucking是揹着加重背包或背心的訓練方式,最先出現在軍事訓練ruck march中,目的是加強士兵心肺功能,並確保他們逃命的同時可護及裝備周全,近年卻在民間流行起來,搖身一變成為都市男女熱門運動。外國不少網友拍片分享rucking日常,又大談運動好處、建議姿勢等,分享運動樂趣。

物理治療師趙之逸指rucking爆紅,不無原因。首先容易上手,「基本上只要一個背包,再加一些重物就可以,如罐頭、大水瓶等」;另外,rucking變化很多,「除了跑步、步行,還可以融入workout,如揹着背包做弓箭步、深蹲」,以提升運動強度。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黃鍾鈞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教授劉敏昌指,這項在外國流行的運動,在香港也很適合,「香港很多人喜歡行山,其實都可將它融入其中,在天氣颯爽的時候操練」。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趙之逸(鄧家烜攝)

操肌:鍛煉肩背腿核心肌

Rucking可鍛煉身體多處肌肉。劉敏昌指,上身背負重量,需要肩膀、背部和核心肌肉協助維持動作穩定和平衡重量,同時它對小腿、股四頭肌、臀大肌等下肢部分亦有一定要求。有研究發現,背負加重背包可助增強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Rucking不止對肌肉要求高,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和耗氧量亦會增加,可助提升耐力和心肺功能。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劉敏昌(張淑媚攝)

防骨質疏鬆:負重運動刺激「成骨細胞」變活躍

除了增強肌肉力量,rucking負重特性可促進骨骼健康和增加骨質密度。趙之逸解釋,骨骼中「成骨細胞」負責增添新的骨組織,而「破骨細胞」則去除老舊或受傷的骨組織。隨年紀增加,破骨細胞的分解速度會逐漸超越成骨細胞的造骨速度,使骨質密度減少。做負重運動時,骨骼受力增加,刺激成骨細胞變得活躍,有助提升骨質密度,減低骨質疏鬆的風險。對於有骨質疏鬆的長者而言,若經過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評估,關節或心肺功能能夠應付的話,都可玩rucking。惟身兼物理治療師的劉敏昌提醒,負重後始終對心肺功能有更高要求,長者或可透過其他運動預防骨質疏鬆。


相關閲讀:骨質疏鬆日丨突然腰痛?咳嗽彎腰致骨折?未到中年骨質密度下降?補鈣3大謬誤 附高鈣餐單

減肥:比一般步行 多消耗50%熱量

「Rucking是燃燒熱量的上佳運動,很多較肥胖的外國人都借此減肥。」在專門推廣rucking的網站上,可見有人分享成功減肥例子,甚至聲稱透過rucking減去100磅。減肥需要配合飲食與運動,但單就rucking而言,劉敏昌引述研究指出,rucking相比沒有負重的一般步行,可多消耗50%熱量。而且負重愈高,消耗的熱量愈多。

非人人適合:腰痛、關節退化、患心血管病不宜

雖然rucking難度低,但未必人人適合。劉敏昌表示,「關節痛、關節退化,或心臟、血管有問題人士,都不鼓勵做這種負重運動。」另外,有腰骨痛、椎間盤突出等患者亦應避免,他們若背負重物,或令腰部問題惡化。

Rucking裝備簡單,一個背包就能隨時起行。不過就要選對背包,趙之逸指索繩袋、幼肩帶統統不適合,因為背包需承受至少10至20磅重物,肩帶過幼會勒緊雙肩,並不舒服;建議選肩帶較闊,而且有軟墊的款式,助分散重量和壓力。另外,盡量選擇較扁身的背包,否則放入重物後,物件向後墜,身體或為了抵消這股重量,而不自覺向前彎,當背包愈重,就彎得愈前,容易導致腰痠背痛。「最好背包有內格,讓重物貼近身體,而且盡量放近上背。」背包亦應有胸扣和腰帶,「胸扣幫忙將重量從雙肩分散,而腰帶就可將部分重量轉移到盆骨,減少肩膀受力,還可訓練下肢力量」。背包內應放什麼?兩人都說非常隨意,如運動專用的槓片(weight plate)、壺鈴,或日常可見的袋裝米、水瓶、書等,都可為背包加重。


相關閲讀:睇片健身學瑜伽減肥增肌? 醫生提醒網上影片忌盡信 運動要適當適量

背包重量:自己體重8%至15%負重量起步

在軍事訓練ruck march中,士兵須手持步槍,揹上至少重35磅背包,3小時內步行19公里。一般人rucking毋須如此嚴格,劉敏昌建議從自己體重8%至15%的負重量起步,再因應訓練進度慢慢每5至10磅加重。「一般而言,一般人負重不宜超過體重30%,否則較難完成長距離步行,也容易增加身體損耗。」新手起行,可每星期運動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待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增至30至60分鐘或以上。除了可以加長運動時間、負重量來提升難度,亦可以增加步行速率,以較短時間完成同一步行距離。「行斜路也是一個progression」,斜坡對心肺功能要求更高,不過對下肢關節的損耗較大,不建議在太斜的斜坡練習,而且較適合年輕人。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重物貼近身–Rucking用的背包宜有內格,讓重物貼近身體,以免重物向後墜時,身體為了抵消這股重量而不自覺向前彎。(鄧家烜攝)

注意正確姿勢:身體保持正中 步行腳跟先落地

另外,Rucking雖然難度較低,但物理治療師劉敏昌提醒需做齊熱身,為小腿、大腿、腰部拉筋,並且宜穿上行山鞋,配上一雙吸汗、材質不滑溜的襪子,減少在運動時腳部在鞋內移動,以免長水疱。還要避免以下錯誤姿勢。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正確姿勢–Rucking時身體應保持正中姿勢,頭、頸、肩膀避免過分前傾,而步行時腳跟先落地,雙手自然擺動。(鄧家烜攝)

蹬直膝蓋 ╳
揹負重物步行長時間後,身體為了減少疲累,容易出現不良姿勢。物理治療師趙之逸翻查文獻,表示當肌肉疲累時,有些人或會蹬直膝蓋,減少肌肉出力;他解釋,步行時屈膝可將壓力分擔到大腿肌肉上,若肩上已經有不少重物,步行時又減少屈膝,壓力直接由關節承受,容易使膝蓋、髖關節和腰部受傷。

腳掌落地 ╳
行路時若不是腳跟落地,而是整個腳掌落地,會削減大腿肌肉幫助緩衝的作用,增加膝蓋受傷風險。揹重物步行時,身體應保持正中姿勢,頭、頸、肩膀避免過分前傾,而步行時腳跟先落地,雙手自然擺動,減少不良姿勢帶來的不適和疼痛。

手腳額外負重 ╳
部分人為了加強訓練效果,或會在手腕、腳踝等位置另外負重,但劉敏昌不建議,「將重量放在上身如背部時,所有(背部)以下的肌肉都可用到;但單綁沙包在手腳,只是部分肌肉組群受力,此舉還有可能增加關節磨損」,更會影響手腳正常擺動,所以不宜額外加重。

rucking運動是什麼?揹起背包負重步行行山 減肥操肌防骨質疏鬆 3錯誤姿勢要注意
不良姿勢–當揹上重物時,身體容易前傾抵消這股重量,除了提醒自己保持正中姿勢,也可以扣上背包的胸扣和腰帶,幫助分擔肩膀重量。(鄧家烜攝)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7%97%85%e5%be%b5-%e8%aa%8d%e8%ad%98%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7%99%bd%e8%a1%80%e7%97%85-%e9%aa%a8%e9%ab%93%e7%98%a4-%e6%b7%8b%e5%b7%b4%e7%98%a4-%e5%bd%b1/ Wed, 13 Dec 2023 03:34: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48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血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血癌是造血細胞或淋巴細胞出現變異、增生,演變成癌症。血癌當中的 「白血病」及「骨髓瘤」屬非實體腫瘤,是壞細胞在骨髓內增生,並游走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因而不能像常見的肺癌、腸癌般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至於「淋巴瘤」則屬實體腫瘤,令淋巴結會脹大,有機會可讓醫生透過觸診「摸」得到。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白血病:造血幹細胞變質、增生

骨髓猶如「造血工廠」,由負責造血的幹細胞無間斷製造正常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是源於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變成壞細胞佔據了「造血工廠」,以致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細胞,令正常血球的數量變得極低,或引發不同病徵:

血液成分異常 病徵
紅血球數量低 經常疲累、氣喘、上落樓梯有困難
白血球數量低 容易受感染,以致發燒;如果細菌入血,嚴重可引致敗血症
血小板數量低 容易出血,皮膚有微細紅色斑點,輕微碰撞已可致流血,甚至有腦出血風險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亦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因為癌細胞增長得快,令正常血液細胞急速下跌,因此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發燒、皮下血斑等徵狀。不過,慢性白血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病徵,病人可以患病多年仍不察覺;然而,曾有病人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偏高,因此提高警覺;在約7年後的恆常檢查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飆升,雖然過程中病人並無感到不適,惟終確診「慢性淋巴白血病」,反映定期身體檢查或提供有用的線索,讓病人可提高警惕。

骨髓瘤:製造失去免疫功能的抗體

骨髓內的漿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其中一員,正常情况是負責製造抗體,令人體有免疫力;一旦漿細胞變壞並失控增生(骨髓瘤),會製造單克隆抗體,失去正常免疫能力。

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持續腰痠背痛及骨痛等,這是由於癌細胞沉澱在骨髓,導致溶骨性病變,令骨骼變得脆弱,情况嚴重有可能只是受到輕微碰撞已經會導致骨折。不過,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可能主觀認為與年齡增長而引致的骨質疏鬆,又或是年輕上班族以為因長期工作疲勞、坐姿不正有關,因而容易被忽略。

除了骨痛及容易導致骨折外,溶骨性病變會令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並進入血液,引致血鈣升高,腎臟功能有機會受損致腎衰竭;此外,病人亦有機會出現蛋白尿、容易受感染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淋巴瘤:淋巴細胞異常增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類,而「非何傑金氏」在本港較為常見。由於淋巴瘤屬實體腫瘤,患者一般有機會出現淋巴結脹大,如果脹大的淋巴結是在頸部、腋下、大腿內側等位置,病人有機會因自己摸得到而察覺或由醫生在觸診時發現。但若果淋巴瘤發生在胸腔或腹腔內等較深入的位置,初期有機會較難發現,直至淋巴瘤脹大至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徵狀,經追查下才確診。

淋巴瘤亦有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淋巴瘤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夜汗和消瘦等徵狀;至於慢性淋巴瘤可以沒有明顯病徵,以致較難察覺。

多元檢查助診斷及分類

由於血癌涉及多個種類,而且對身體可能有不同影響,因此透過一系列檢查協助診斷猶為重要。詹醫生解釋,一般病人需要進行全血檢查,在血液樣本中測量各種血液細胞的數量,以找出線索;病理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視血像;有需要亦可能需抽取病人的骨髓作進一步檢查。

至於淋巴瘤患者,一般會在淋巴結脹大的位置做活組織檢查,以分辨屬發炎還是惡性腫瘤,如屬惡性腫瘤,需再進一步診斷屬急性或慢性、何傑金氏還是非何傑金氏、屬T型、B型、抑或NK細胞淋巴瘤等。有需要會安排正電子掃描以診斷是否已擴散,為癌症分期。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
【扁平足】足弓下塌可引致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教你「造弧」訓練 //www.afterroberto.com/%e6%89%81%e5%b9%b3%e8%b6%b3-%e8%b6%b3%e5%bc%93%e4%b8%8b%e5%a1%8c%e5%8f%af%e5%bc%95%e8%87%b4%e8%b6%b3%e5%ba%95-%e8%85%b3%e8%b8%9d-%e8%85%b0%e8%83%8c%e7%97%9b%e7%97%87/ Thu, 19 Oct 2023 07:15: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64

【明報專訊】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扁平足,扁平足是指原本拱起的足弓下塌了。足部是人體根基,當足弓下塌,可以引伸很多痛症出現。(編按:教大家「足弓造弧」訓練,紓緩足弓下塌的情况,減少痛症出現的機率……)

扁平足令足弓下塌 站立行走下肢易倦、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足弓位於腳掌中間,它的主要作用是把體重平均分佈在腳掌骨之間及吸收行路時的震盪,以減少下肢關節及脊椎壓力等。

很多扁平足的病人反映,行路或站立時,很快就會覺得下肢疲累,特別是足底、腳踝、小腿,甚至腰痠背痛等,這很可能是因為足部失去避震功能,導致壓力上傳至腿部及腰背。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


足弓造弧訓練 恢復足弓避震功能減痛症

教大家一個足弓造弧訓練,作用是為自己的足弓製造弧線,紓緩足弓下塌的情况,讓足弓恢復避震功能,從而減少痛症出現的機率。

文:周錦浩(物理治療師)


相關閲讀:【足底筋膜炎】成因與長時間站立、肥胖、扁平足有關?與足底筋膜撕裂有何不同?哪些人士屬高危群組?


■足弓造弧訓練

準備動作:

手掌放在腳趾上,大拇指按住足弓位置

【扁平足】足弓下塌可引致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教你「造弧」訓練
(圖: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

訓練動作:

慢慢將腳趾向下拉(圖),直至足弓拱起,每次做10下,共做3組

注意事項:

注意呼吸,不要閉氣;運動期間或做動作後有不適,不應繼續;足部本身有痛症人士,應先向物理治療師或醫生尋求專業意見

圖: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好zone動)

]]>
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www.afterroberto.com/%e7%b6%93%e6%9c%9f%e4%b8%8d%e6%ba%96-%e7%b6%93%e8%a1%80%e9%81%8e%e5%a4%9a-%e6%9c%89%e8%a1%80%e5%a1%8a%e6%98%af%e5%a9%a6%e7%a7%91%e7%97%85%e6%8a%91%e6%88%96%e7%99%8c%e7%97%87/ Fri, 28 Jul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19

不少女性由青春期有月經開始,都會為這位「訪客」所引起的一連串問題而煩惱,不論是月經遲來或早到、經血量過多或過少、顏色呈瘀黑有血塊,也會擔心是婦科病或癌症警號,即使到了更年期停經後,仍可能出現異常的狀况……不同年齡層的女性似乎都會面對經期帶來的問題,以下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也許是你正在或曾經歷的問題。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提醒,若經期出現當中3種情况,應盡早求醫查找原因,以免令問題惡化或治療更複雜。

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不論是月經遲來或早到、經血量過多或過少、顏色呈瘀黑有血塊,也會擔心是婦科病或癌症警號……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疑問1:經期不準原因是什麼?每次來經血量過多過少是婦科病警號?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尹曦樂醫生表示,經期雖稱作「月經」,但實際周期維持在21至35日之間均屬正常。即使在這範圍以外也不代表一定不正常,若經檢查後沒有其他健康問題便不用太擔心。

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尹曦樂醫生提醒,女性若在兩次經期之間出血、經期規律突然改變、經血不斷或出現血崩,應盡快求醫查找箇中原因。

相關閲讀:【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經期不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荷爾蒙失調所致,也可能與卵巢多囊症、更年期、壓力大、工作過勞、運動或減肥過度等因素有關。

至於經血量多少,尹醫生指出,醫學上的定義為每次出血量介乎25至80毫升都屬正常範圍,惟要量度並不容易。「若兩小時便要更換一片夜用衞生巾或大流量棉條、晚上睡覺期間需要起床更換衞生巾或有滲漏,甚至血塊太多都屬經血量多。」若發現經血量突然較以往增多或減少,都應求醫了解背後原因。

疑問2: 經血顏色呈瘀黑或有血塊是否不正常?會有什麼影響?

經期不準外,經血呈瘀黑色也會讓女士感到擔心。尹醫生稱,經血顏色受血量和速度影響,若經量多且流速快便會呈鮮紅色;若經量少及流速慢,血液氧化後便會呈深咖啡、棗紅或黑色。至於血塊則是因為大量經血滯留子宮凝固而成,尤其是當且睡覺身體躺平時,血塊會更容易凝固在陰道內,當早上起床時便會呈現出血塊,但若血塊體積不大於5元硬幣,則毋須太擔心。

疑問3: 每次來經都有經痛是否正常?原發性經痛VS繼發性經痛?

相信經痛是大部分女士都會經歷的問題,來經期間或多或少都會感到有點不舒服,尹醫生強調,若腹痛嚴重至動輒需要服用止痛藥、劇痛至無法上班或會嘔吐則屬不正常,應求醫查看原因。尹醫生解釋,經痛大多屬於原發性經痛,通常由初經開始已出現,原因之一可能是子宮內膜釋出的化學物質偏多,令子宮收縮,遂產生痛楚;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宮頸較窄,當經血或血塊流過時迫壓而形成痛楚不適,只要經血或血塊排出後痛楚便會得到紓緩。「女性經歷自然分娩後,宮頸會變得較闊,因宮頸狹窄引起的經痛會有明顯改善。」

若果以往一直沒有經痛,卻突然在經期時感到痛楚,並且一次較一次厲害,尹醫生提醒,這有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經痛,病因可能是子宮肌瘤、瘜肉及腺肌瘤等,若痛楚在經期前開始出現,則有很大機會是子宮內膜移位,建議進行超聲波檢查以確定病因。來經時覺得腰痠背痛又是否需要正視呢?尹醫生說這可能是由荷爾蒙變化而起,來經時子宮充血也會令重量增加,令女士出現如懷孕般腰間重墜的感覺,如腰痠背痛隨經期完結後消失則毋須過份擔心。

疑問4:最常見影響經期問題的疾病有哪些?年齡是否關因素﹖

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面對的經期問題都可能不一樣。以少女初來經時為例,尹醫生指出她們常見的問題是經期紊亂,主要是因為腦下垂體及腦部的連繫發育未成熟所致,但通常經血量不會特別多,經痛也不會特別劇烈。一般情况下,若檢查後沒有特別問題便毋須處理,直至成年後若問題仍持續,才需再作跟進,有需要時可服用荷爾蒙藥物調整經期。

尹醫生表示,臨床上所見20多歲至停經前的女性若有經期不準問題,大多與卵巢多囊症有關,不過部分因經期遲來的少女,經超聲波檢查後被診斷為卵巢多囊症,尹醫生指出,年輕時卵巢的卵泡一定較多,建議經期不準的女性可在約25歲時進行詳細檢查,若連帶有多暗瘡、多毛及肥胖等表徵,才可以準確診斷。至於子宮內膜異位有機會造成朱古力瘤及腺肌瘤,通常會引起經痛;經血量多則可能是子宮肌瘤所致,甚至會壓迫膀胱和腸道引起尿頻和排便不清的感覺。

疑問5: 經期問題若不處理會影響生育嗎?

尹醫生指經期不準或引起經期問題的疾病,很多時都會影響受孕,因為經期不準可能是排卵有問題。另一方面,引致經期問題背後的原因,例如子宮肌瘤,若生長在宮腔內可導致女士難以受孕;子宮內膜異位亦會影響懷孕,甚至阻塞輸卵管造成不育。

疑問6: 更年期停經後再出血是癌症作怪?

收經年齡平均為51歲,有些女性在收經後不久,發現陰道出血便驚惶失措,尹醫生表示,這有可能是未完全收經,因為經期持續停止一年才算是正式停經。不過,當真正停經一段長時間後陰道仍再次出血,則切勿掉以輕心,這有可能是子宮出現病變,需盡早求醫,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尹醫生提醒,更年期是正常的生理進程,即使可以用藥物保持每月來經,但並不代表可以推遲身體老化。


相關閲讀: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疑問7: 有經期問題的女性在什麼情况下必須盡快求醫?一般要進行哪些檢查?

尹醫生重申,經期早或遲來一兩日無傷大雅,屬正常波動,但若持續出現經期不準、經血量多及停經一年後再出血,宜查找箇中原因,若有以下3個情况,更應盡快求醫:

。兩次經期之間不正常出血

。經期規律突然改變

。經血不斷或有血崩情况

尹醫生提醒,經期問題有可能是女性生殖器官患癌的警號,例如子宮內膜癌會造成經血量多或不規律出血,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則未必會引起明顯徵狀,故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查及超聲波檢查十分重要。

要找出子宮有否出現腫瘤或瘜肉,超聲波是常用的一線檢查方法,惟其檢測癌症的準確性不高,建議年過40歲、陰道有不規律出血的女士,可以透過經陰道放入儀器提取子宮內膜細胞化驗,上述兩種檢查都可於門診進行。若需要更深入的檢查,可考慮入院進行宮腔鏡檢查,以確定子宮有否異常組織或內膜增生等情况。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7%9b%e7%97%87%e3%80%91%e8%a3%9c%e5%85%85%e7%b6%ad%e4%bb%96%e5%91%bdb%e6%94%b9%e5%96%84%e9%ba%bb%e7%97%ba%e5%88%ba%e7%97%9b%e9%81%8e%e9%87%8f%e6%94%9d%e5%8f%96b1%e3%80%81b6%e3%80%81b12/ Mon, 27 Feb 2023 08:53: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81 【明報專訊】不少都市人受痛症困擾,「低頭族」肩頸疼痛、辦公室上班族腰痠背痛、公公婆婆手腳麻痹,還有生蛇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止痛,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止痛消炎藥;而坊間有維他命B補充劑聲稱能修復神經,改善麻痹、刺痛等問題,它是否另類止痛藥?以維他命B「自療」,有沒有風險?(編者按:維他命B1、B6、B12對身體有什麼幫助呢?一旦缺乏的話有機會令身體出現哪些問題?情緒起伏、記憶力變差、貧血、頭痛、手腳痲痺)


相關閲讀: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維他命B1、B6、B12 助維持神經系統健康 補充過量加重腎負荷

維他命B是「大家族」,包括B1(硫胺素)、B2(核黃素)、B3(煙酸)、B5(泛酸)、B6(吡多醇)、B7(生物素)、B9(葉酸)和B12(多種鈷胺素),合共8個成員。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對症下藥——維他命B是維持神經健康的重要營養素,但專家指盲目進「補」沒有功用,一般人從日常飲食就可吸收足夠維他命B,未必需要補充劑。(設計圖片,shih-wei、LumenSt、Bet_Noire@iStockphoto)

以維他命B1、B6及B12組合而成的配方,聲稱能改善痛症及麻痹,在眾多維他命B中為什麼選中它們?註冊營養師萬侃指,維他命B1幫助身體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亦有助維持神經系統和心臟正常運作;缺乏B1人士反應較遲鈍、脾氣暴躁、記憶力變差、體重下降和經常感到疲累等,嚴重者神經、肌肉運作及心臟都受影響。

維他命B6協助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製造血紅素,以及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亦對腦部發展很重要,缺乏者可能會貧血、頭痛、長暗瘡和情緒低落等。

維他命B12幫助製造紅血球、維持細胞和神經系統健康,缺乏可致貧血、手腳麻痹或有刺痛感,嚴重會出現身體平衡有困難、抑鬱、思緒混亂等。

萬侃指上述3種維他命B都對維持健康神經系統十分重要,但「不是愈多愈好,重點是要足夠」。

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表示,有文獻指維他命B有助加速神經復元,因此骨科醫生有時會為神經嚴重受壓,如腕管綜合徵、頸椎移位,以及神經斷裂需要手術修補的病人,處方維他命B補充劑。不過,如果只是偶爾痹痛,效果成疑,而且「維他命B可以在日常食物中吸收,所以不一定要使用補充劑」。

查找痛症原因 對症下藥為上策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萬侃補充,身體痛症有不同成因,可能是因為勞損或肌肉量不足,手腳麻痹可能是鎂質不足引致,此類情况補充維他命B不會有幫助。林健偉同樣指出,痛症出現先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方為上策,「頸梗膊痛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肌肉繃緊、姿勢不正確、用電話過多,這些跟神經沒有關係,(補充維他命B)一定沒有幫助」。而手腳麻痹有可能是腕管綜合徵、椎間盤突出或腰骨退化壓住神經,需要經醫生診斷才能安排合適治療方案。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萬侃(受訪者提供)

萬侃提醒,攝取過量維他命B,不會有額外功效,市面上出售的維他命B補充劑劑量一般遠超身體所需,雖然維他命B為水溶性,多餘的會從尿液排出,但過量服用會增加腎臟負荷,亦有可能出現頭暈、嘔吐等副作用。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如腎病患者,服用維他命B補充劑前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相關閲讀:【貧血飲食】預防貧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是什麼?營養師:肉食/素食鐵質攝取飲食手冊


可從穀物肉類海鮮攝取

「全穀物,如全麥麵包、糙米、紅米等都含維他命B1和B6。」萬侃指,另外可從豆類、肉類、堅果攝取維他命B1;從蛋白質食物,如雞牛羊豬、魚類等攝取維他命B6。而肉類、魚類、奶類、蜆、生蠔、蟹和蛋等就是維他命B12的食物來源。一般人只要飲食均衡,不難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她舉例,60克(約半杯)穀物片(muesli)含有0.5毫克維他命B1;100克豬肉有0.5毫克維他命B6,而一條蕉就有0.7毫克維他命B6;100克牛肉有3微克維他命B12。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林健偉(受訪者提供)

然而,腸胃功能差、曾接受胃部手術、素食者、長者要留意會否攝取不足維他命B12。林健偉解釋,「維他命B12要靠胃中一種蛋白質intrinsic factor(內在因子)幫助吸收,如胃部有問題或已切除胃部,身體未能生產這種物質就會吸收不到維他命B12」。另外,萬侃表示,維他命B12主要是從魚、肉、蛋、奶中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可以從額外添加了維他命B12的食物,如一些穀物片、豆奶和麵包中攝取,有需要時可服用補充劑」。

文:李欣敏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偏頭痛】發作時單側頭痛如受重擊 惡心嘔吐怕光怕聲 中醫:臟腑失調 按穴飲食調養減發作


知多啲:長時間同一姿勢 痛症高危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神經受壓——都市人手部痹痛常見成因是腕管綜合徵,手腕腕管收窄或勞損,令正中神經受壓,導致手部麻痹、無力。(sankalpmay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受頸梗、腰痠、背痛、手麻等困擾,怎麼辦?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牀導師、物理治療師鍾致康教大家認清常見痛症成因,並教授預防及紓緩方法。

1. 肩頸、腰背痛:

「低頭族」、辦公室上班族等都屬高危,因為生活和工作需長期使用電腦、手提電話,「低頭使用電話時,頭向前傾,頸後肌肉要用力拉住,久而久之,頭、肩、頸後肌肉勞損,引致肩頸痛」。

鍾致康指,腰背痛成因也相似,經常長時間坐着工作,形成腰背向前彎曲的不良姿態,「背部後面軟組織包括肌肉及韌帶處於繃緊狀態,如長時間維持,慢慢形成腰背痛」。另外,因工作需要長期搬運或負重,腰部亦容易勞損。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鍾致康(受訪者提供)

2. 腕管綜合徵:

「手腕腕管收窄、勞損、增生,令正中神經受壓,導致手指麻痹、手部無力。」鍾致康稱腕管發炎或水腫,刺激正中神經,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感麻痹或失去感覺,嚴重者影響手握力和手部功能。女性、孕婦、曾有手腕傷患、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以及因工作常運用手腕者(如廚師)為高風險人士。

預防方法:

.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工作,減少重複勞損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定時(例如每30分鐘)做伸展運動

.注意職安健,搬運時使用適當姿勢及方法

.建立恆常運動習慣,以及適當地伸展肌肉和關節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3%80%91%e8%ad%a6%e6%83%95%e6%b7%8b%e5%b7%b4%e7%98%a4%e3%80%81%e9%aa%a8%e9%ab%93%e7%98%a4%e3%80%81%e7%99%bd%e8%a1%80%e7%97%85%e7%9b%b8%e9%97%9c/ Thu, 23 Feb 2023 03:53: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28 血癌大致分為三大類:「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類血癌個別亦分為急性和慢性,以及其他特有的種類。急性血癌的病情進展較快,病徵較明顯,病人較易察覺身體有異;慢性血癌進程則較慢,有機會毫無病徵。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建議,日常可留意有否突然出現不適,例如發燒、流牙血、流鼻血、身體有瘀斑或頭頸、腋下有腫塊等,如有懷疑應求醫;同時可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血常規檢查或能針對血癌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血癌三大類 淋巴瘤新症佔多 骨髓瘤、白血病次之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血癌大致分為「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大類。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每年約有1,000多宗淋巴瘤的新症,是三大血癌中佔比最多;骨髓瘤及白血病則每年分別約有300宗新症。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淋巴瘤唯一有固的血癌

淋巴瘤是由淋巴細胞惡化成癌細胞後失控增生而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個,甚或是某一堆淋巴結,常見發生在頸部,是能夠讓人摸得到、感覺到的固體腫瘤。由於淋巴細胞可經淋巴系統在全身循環,一旦出現擴散,它可以出現在任何有淋巴結的器官或身體部位,甚至在骨髓,因此其擴散的程度及走向難以預測。

淋巴瘤可劃分為何傑金氏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病人比例在本港約為1:9。何傑金氏淋巴癌雖然個案較少,惟它的病徵獨特,會令病人身體痕癢難耐,但不會有皮疹。此外,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同時可再分為急性和慢性,由於急性淋巴癌的腫瘤生長得快,病人較容易察覺,例如頸部有可能長出無痛硬塊,並於短時間內生長至很大的體積;病人亦有機會出現發燒、消瘦、夜間盜汗等病徵;至於慢性則可能沒有病徵,容易被病人忽略。

骨髓瘤:別忽視骨痛的潛在危機

骨髓瘤一般牽涉骨頭問題,不少患者通常會出現骨痛,表面上好像較容易察覺。然而,由於年輕人或上班族可能早晚都需要用電腦或其他電子器材,容易誤以為是長期勞損帶來的腰痠背痛問題,因而延誤求醫;年長病人則可能以為骨痛乃骨質疏鬆所致,因而掉以輕心,往往服藥後未有改善,直至疼痛惡化,甚至骨折,最終才確診骨髓瘤。此外,骨髓瘤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貧血,容易疲累,體能變差;亦有機會有蛋白尿,出現小便多泡的情况,以上徵狀需分外警惕。


相關閲讀: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白血病細胞佔據「造血工廠」

白血病意指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癌細胞充斥在骨髓,以致只能製造出失去正常功能的壞血球。白血病可劃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同時有急性及慢性之分。

急性白血病代表癌細胞在骨髓內增生得非常快,正常血球及血小板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一般會引致患者有發燒、容易流血等徵狀。急性白血病可再細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前者較常見於小童,病情相對較嚴重,但有較大機會能治癒;後者則以成人患者居多。


求醫檢查  捉緊每個蛛絲馬跡

日常除了警惕有否明顯病徵,以盡快求醫檢查之外,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亦十分重要。詹醫生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部分病人可能長期沒有病徵,在接受定期身體檢查時,即使透過血常規檢查能發現白血球指數及淋巴性白血球指數升高,甚或連續數年都高於正常水平,病人仍可能因為沒有不適或徵狀而忽略,但其實這些數據有機會是罹患白血病的警號,如有懷疑,建議諮詢主診醫生意見,及早接受更詳細的檢查。


識別變異基因  制定精準治方案

詹醫生指出,大部分血癌個案都有一定程度的基因變異,例如不同染色體對調,引致形成組合基因及組合反白,激活多個細胞訊息傳導系統,以致癌細胞急速生長,最終引致血癌,透過「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為病人檢查癌細胞基因圖譜,以識別出變異基因,有助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治療血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還有嶄新的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均是可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治療方案並沒有單一方程式,醫生必須先透過詳細檢查,為病人所患的血癌進行精確分類,按照其分類、病情及需要,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才能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
【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7%9b%e7%97%87%e3%80%91%e9%97%9c%e7%af%80%e7%97%9b%e3%80%81%e8%86%9d%e7%97%9b%e3%80%81%e8%82%8c%e8%82%89%e7%97%9b%e6%9c%8d%e6%ad%a2%e7%97%9b%e8%97%a5%e4%ba%86%e4%ba%8b%ef%bc%9f/ Tue, 17 Jan 2023 03:26: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90 關節痛、膝痛、肌肉痛、腰痠背痛,是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常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時都只是簡單按摩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便了事,但當到達某年紀,痛楚逐步加劇,苦不堪言。根據2017年的研究數字顯示,本港有近三成人口受到不同慢性痛症困擾,當中有一成人所承受的痛楚達嚴重程度。近年亦有調查揭示九成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關節痛、膝痛等慢性痛症困擾  注射藥物治療紓緩痛楚  可於診所進行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一些內科痛症包括生蛇和頭痛,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利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常用的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程序可在診所中進行,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唐醫生表示,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超聲波或X光,把極幼細的針準確地放在引致痛症的神經旁邊,藉熱力或電流紓緩病人痛楚。現時亦可透過超聲波,檢查神經線是否有腫脹情况導致疼痛,並直接注射止痛藥物,讓診斷和治療可同步進行;部分情况如頸椎退化引起的疼痛,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儀器,在小關節進行神經消融術,阻截神經線信號,有助紓緩痛楚。經治療後,個別背痛或生蛇患者的止痛效果可以維持數年,即使痛楚復發,重複同樣治療的風險和效果亦無異;反之,若以手術治療,當需要再次進行手術,風險和效果就未必相同。


【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生蛇和頭痛等,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長者肝腎功能弱  增止痛藥帶來副作用

唐醫生特別指出尤其是長者,痛楚經年累月累積,他們飽受痛症困擾之餘,同時可能因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要服用多種藥物。然而由於他們的器官功能轉弱,肝腎功能未必能如常分解和排出藥物,導致長者在服用止痛藥後較大機會出現副作用,部分藥物如消炎藥,更會大大增加胃出血、腎衰竭和心臟病的風險,不建議長者長期服用。


疼痛醫學專科全面評估患者痛楚根源   調整藥物、考慮介入性或手術治療

長年受痛症纏身的痛苦,外人難以明白,唐醫生分享,曾經有病人多年來患有手部神經痛問題,自覺受痛症煎熬多年,當後來發現患上膽管癌時,竟然選擇不接受治療,因為她認為長時間受痛楚折磨,感覺生不如死,寧願及早解脫。

唐醫生表示,他行醫多年看到不少痛症病人,由一開始只是輕微痛楚,以為休息及服止痛消炎藥可以紓緩痛楚便置之不理,直到數年後惡化,才不得已要四出走訪不同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求助。由於坊間對於疼痛醫學專科的認識不深,很多慢性痛症病人未必知道可以尋求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協助,針對痛楚根源對症下藥。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慢性痛症包括頭痛、生蛇或癌症所引致疼痛

唐醫生表示,其實當痛症持續一至兩個月,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無效,建議可向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求助,除了常見的「都市痛症」,部分慢性痛症如生蛇引起的疼痛、癌症疼痛、頭痛等,經治療後一般都會有所改善,服藥劑量和針藥可逐漸減少。有時病人會服用不同止痛藥,但未必分辨到藥物的效用和副作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評估並調整藥物分量,並減除有副作用的藥物,以達致最佳療效。

]]>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www.afterroberto.com/%e8%85%8e%e7%b5%90%e7%9f%b3-%e8%aa%a4%e4%bb%a5%e7%82%ba%e8%85%b0%e7%97%9b-%e5%a4%8f%e5%a4%a9%e6%82%a3%e8%85%8e%e7%b5%90%e7%9f%b3%e9%ab%98%e5%b3%b0%e6%9c%9f/ Mon, 01 Aug 2022 05:01: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965 【明報專訊】夏天是患腎結石的高峰期,加上疫下生活習慣改變,進一步增加患結石風險。當尿液中代謝物難以稀釋,沉澱在泌尿系統會漸成結石,影響排尿功能。腰痛是腎結石常見症狀,惟不少病人誤以為是腰痠背痛,延誤治療令病情惡化,可致急性腎衰竭。有醫生提醒,腎結石最關鍵成因是飲水不足,無論是預防或減低復發風險,必須要有足夠水分。尤其是戶外活動或工作,流汗更多,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運動飲品。即使曾患腎結石的人更要比正常分量多……


腰痛:腎結石常見症狀 少飲水尿液無法稀釋代謝物易結石

近日,不但歐美受熱浪衝擊,華南也進入全年最高溫及潮濕的「三伏天」。走到街上,汗流不止。正常人1天尿量約1500至2000毫升,每天排尿次數約6至8次,每次排尿約250至350毫升。尿液主要成分是水,約佔96%;其餘是鈣質、磷質、鎂質、阿摩尼亞、草酸、蛋白質等代謝物,它們亦是形成腎石結晶體的物質。若飲水不足,尿液無法稀釋代謝物,致其濃度過高,容易沉澱在泌尿系統中,逐漸形成結石。泌尿系統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出現結石,例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而根據不同結晶體物質,可分為: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等,當中以草酸鈣結石佔大多數。


相關文章:排尿有問題?尿液顏色異常、氣味濃烈要留神(附5種尿液顏色可能涉及的原因)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設計圖片,peakSTOC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夏天腎結石高峰期 士多啤梨高草酸 嗜茶啡小心

為何夏天是腎結石個案的高峰期?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成因:

地理原因

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夏天氣溫高逾30℃,在街上逛一圈已汗流浹背,一般人在炎熱環境下每小時脫水量約275毫升;若再加上飲水不足使排尿減少,就容易引致腎結石。

繁忙生活節奏

很多人到了有口渴感覺,才會主動喝水,其實這時體內可能缺水0.5至1公升,若再加上夏天多汗,進一步加劇缺水問題。

飲食習慣

不少人愛以茶或咖啡代替白開水,而半發酵黑茶(如普洱、鐵觀音)、咖啡等均屬高草酸。水果雖是夏日消暑解渴良品,但備受歡迎的士多啤梨、布冧等亦屬高草酸。當體內草酸濃度提高,就會增加腎結石風險。此外,不少人飲食習慣偏向重口味,食物的鈉含量偏高;當體內鈉質增加,會導致鈣質從尿液中流失,在尿液中更易與草酸結合,誘發腎結石形成。

新冠疫情令大家的日常生活模式改變,亦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張皓琬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少人選擇進食維他命C補充劑,欲提升身體抵抗力。這類補充劑每粒劑量介乎500至1000毫克,相等於每日建議攝取量5至10倍之多,如果長期攝取過量維他命C,可能會在體內轉化為更多草酸,亦增加腎結石形成的風險。


相關文章:【腎石】少飲水易生腎石?尿液顏色愈深代表什麼?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


常吃火鍋 尿酸高致結石

「此外,近年發現不少20、30歲患者尿酸水平偏高,引致尿酸結石。原來大家在疫情期間多留家吃火鍋,不少湯底和食材的嘌呤(又名普林,purine)含量較高,例如動物內臟、肉類、肉類熬製的湯底、海產類(尤其是貝殼類)、豆及豆製品、酒精類飲品等。嘌呤被身體消化後,產生尿酸,尿酸水平上升,增加尿酸結石的形成。」張皓琬提醒,腎結石最關鍵成因是飲水不足,無論是預防或減低復發風險,必須要有足夠水分。不同年齡人士身體活動量與代謝率略有不同,飲水量因人而異,可透過飲水方程式計算每人每日飲水量。


飲水方程式

50歲以下:體重(公斤)×35毫升

50至65歲:體重(公斤)×30毫升

65歲以上:體重(公斤)×25毫升

例子:1名30歲人士,體重55公斤,每天飲水量:55×35毫升=1925毫升,然後除以8(每天8杯水),就代表每杯水應有分量。


2小時飲1杯水 白開水為主

張建議大家每2小時飲1杯水,逐啖逐啖慢慢飲。這8杯水可以包括白開水、湯水,或其他飲料如果汁等;但白開水比例要超過1半(最少有4至5杯),其餘飲料應適可而止,以免令身體攝取過多鈉質、糖分等。如果戶外活動或工作,流汗更多,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運動飲品,既補水,還可補充身體流失的重要礦物質。曾患腎結石的人更要比正常分量多,女性每日喝2公升,男性則喝2.5至3公升。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多飲水——腎結石最關鍵成因是飲水不足,無論預防或減低復發風險,必須要有足夠水分。(設計圖片,RyanKing999@iStockphoto)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個案:結石引發腎積水 肚痛誤當腸胃炎

腎臟位於背後兩側腰窩處,若因結石梗阻尿路,可致腰痛或下背痛,所以腰痛是腎結石常見徵兆之一。不過有時初期症狀因類似其他疾病,導致延誤求診。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早前就接觸過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因為突然肚痛持續2天,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後經轉介看泌尿外科專科。「超聲波檢查發現,輸尿管有結石,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引發兩邊腎臟積水,左邊腎臟有水腫,右邊腎臟亦有少少水腫。如果發展至兩邊同時水腫,可致急性腎衰竭,嚴重可致命。由於結石沉積在輸尿管,所以她沒有一般腎結石常見的腰背痛感覺,反而是腹痛,誤以為是腸胃炎。」

詳細問症下,發現結石出現與她的飲食習慣有關,原來她平時不習慣喝水,每天只喝兩杯咖啡,每天只得兩次小便。

「近年這類年輕病人為數不少,平時飲水不足,自覺小便次數極少不成問題。幸好接受治療後,她很積極改變生活習慣,每天飲足夠水分,以防腎結石復發。」


知多啲:高檸檬酸食物 助減腎石形成

有傳聞指膠原蛋白補充劑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進食膠原蛋白補充劑後,體內會把所富含的甘氨酸和羥脯氨酸轉化成草酸,暫時未有研究證實膠原蛋白補充劑與腎結石有顯著關連。但要提提大家,腎結石有復發可能,接受過碎石治療後,若依舊少飲水,又不糾正飲食習慣,仍然進食高風險食物,1至2年就可能復發。

她建議患者應避免相關風險食物,如草酸鈣結石患者,應避免高草酸的食物;尿酸結石患者應避免高嘌呤食物等。此外,檸檬酸在尿液中和鈣結合,增加鈣離子濃度,可降低草酸鈣結晶的發生,所以多吃高檸檬酸食物有助減低腎石形成,檸檬水、奇異果是不錯選擇。


文:黎芸迪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