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腮腺”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13 Sep 2024 04:48: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腮腺”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冬季流感】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5%86%ac%e5%ad%a3%e6%b5%81%e6%84%9f-%e9%a6%99%e6%b8%af%e9%86%ab%e5%ad%b8%e6%9c%83%e5%91%bc%e7%b1%b2%e5%b8%82%e6%b0%91%e7%9b%a1%e5%bf%ab%e6%8e%a5%e7%a8%ae%e6%b5%81%e6%84%9f%e7%96%ab%e8%8b%97/ Fri, 13 Sep 2024 04:48: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01 香港醫學會建議市民於冬季流感高峰期前盡快接種疫苗。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今年初開始的冬季流感高峰期維持7個月,估計原因包括流行的病毒轉變及新冠病毒仍然活躍,又提到今年7月有兒童同時感染甲型流感及新冠病毒而引致腦炎,呼籲市民應盡早接種疫苗。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提醒,季節性流感疫苗可以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同時接種。

醫學會:目前3種類型流感疫苗 滅活、減活噴鼻式及重組疫苗均有效安全

政府7月起就《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鄭志文表示,醫學會早前提交意見書,建議政府將接種流感疫苗的資助計劃,擴展至涵蓋所有成年人士,認為對基層健康很有幫助。


相關閲讀:流感高峰注意6徵狀盡快求醫 提防上呼吸道感染併發腦膜炎及肺炎致命


曾祈殷:流感疫苗、麻疹、德國麻疹疫苗可同時接種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目前三種類型的流感疫苗,即滅活疫苗、減活噴鼻式疫苗及重組疫苗,均證實有效及安全。另外,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今年7月時曾指,1988年後出世人士面臨麻疹疫苗失效的風險,曾祈殷提醒,季節性流感疫苗可以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同時接種。


相關閲讀:麻疹5個病徵發燒咳嗽出紅疹 潛伏期7至21天  港11個月大嬰確診 歐洲個案飈44倍


]]>
【兒童疫苗】接種幼兒版復必泰疫苗需打3針 關於6個月至17歲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更新11月9日)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7%ab%a5%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5%b9%bc%e5%85%92%e5%be%a9%e5%bf%85%e6%b3%b0%e7%96%ab%e8%8b%97%e9%9c%80%e6%89%933%e9%87%9d-5%e5%a4%a7%e5%95%8f%e9%a1%8c/ Wed, 09 Nov 2022 09:39: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810 【明報專訊】今日(9日)起6個月至4歲幼童可接種幼兒版復必泰。負責疫苗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於港台節目表示,計劃在聖誕節或農曆新年帶同子女外遊的家長,應盡快帶子女最少接種兩針,指兒童一旦在海外染疫,治療時會很麻煩。她相信推出幼兒版復必泰後,幼童接種率會提升,期望幼童「願打盡打」。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早前提醒,6個月至5歲以下幼童接種相關版本的復必泰需打3針,首兩針要相隔8周,第二及第三針要相隔90日。另附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如接種劑量、溝針、間距、12或13歲曾接種成人部分劑量的兒童在接種第2針時應注意什麼……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不宜等幼童復必泰 須接種最少兩針疫苗方可防重症


接種復必泰幼兒版新冠疫苗須打3針 首兩針相隔8周

政府今年8月批准下調新冠疫苗接種年齡門檻至6個月,近3個月半歲至4歲的兒童只可接種科興疫苗;5 至 17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可接種 BioNTech復必泰疫苗或科興疫苗。

11月9日起6個月至4歲幼童可接種幼兒版復必泰,楊何蓓茵(9日)表示,周一至五預約接種人數不多,周六則稍多,但情况仍不理想,她稱3歲以下嬰幼兒接種率不足19%,令人憂慮,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接種。

楊何蓓茵表示,計劃在聖誕節或農曆新年帶同子女外遊的家長,應盡快帶子女最少接種兩針,指兒童一旦在海外染疫,治療時會很麻煩。她相信推出幼兒版復必泰後,幼童接種率會提升,但她稱不會設指標,期望幼童「願打盡打」。對於政府早前表示,因幼童版復必泰需特別的稀釋程序,只有4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提供,楊何蓓茵稱一直考慮增加接種點,但為了避免混亂及「打錯針」,不希望幼童與成人於同一中心接種。她又指,中心不設即日籌,家長須提前網上預約,但目前仍未滿額,可即日預約。

李夏茵早前在疫情記者會形容,疫苗接種屬防疫政策「最重要一環」,為對外開放、對內復常製造空間。她提醒,半歲至5歲以下幼童接種相關版本的復必泰需打3針,首兩針要相隔8周,第二及第三針要相隔90日。


【兒童疫苗】接種幼兒版復必泰疫苗需打3針 關於6個月至17歲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更新11月9日)
圖為一名幼童在香港兒童醫院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幼兒配方。(政府新聞處圖片)

4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不設「即日籌」家長須網上預約

香港兒童醫院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地址:九龍灣承昌道1號香港兒童醫院臨床服務大樓(B座)地下

香港大學駐港怡醫院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逢星期二及日)
地址:黃竹坑南風徑1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逢星期二、四及六)
地址:沙田澤祥街9號

林士德體育館
地址:葵涌興芳路176號


關於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

問1:6 個月至 17 歲人士接種的新冠疫苗成分和劑量和成人的有分別嗎 ?

科興疫苗: 6個月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劑所接種的劑量和成分,均與成人所接種的相同。

復必泰疫苗: 12 至 17 歲的青少年每劑所接種的劑量和成分,均與成人相同,即每劑含有 30 微克劑量。至於 5 至 11 歲則每劑所接種的劑量是 10 微克,其主要成份與成人所接種的是相同的;視乎疫苗供應,疫苗接種地點會提供每劑含有 10 微克劑量的兒童配方「復必泰」疫苗或成人「復必泰」疫苗的部分劑量 (即三分之一劑量)。

【兒童疫苗】接種幼兒版復必泰疫苗需打3針 關於6個月至17歲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更新11月9日)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版本日期:2022 年11 月 5 日。

問2:有關12、13歲接種復必泰疫苗或曾接種部分成人劑量人士,在接種第2或3針時要注意什麼?

。若曾經接種成人「復必泰」疫苗的部分劑量的兒童,可以接續接種兒童配方「復必泰」疫苗以完成疫苗接種。

。如兒童第1劑/第2劑接種每劑 10 微克劑量的復必泰疫苗,並在接種第2劑/第3劑時已年滿 12 歲(但不足 13 歲),其父母/監護人可以選擇第2劑/第3劑繼續接種每劑 10 微克劑量的復必泰疫苗或接種成人劑量的復必泰疫苗。 。已年滿 13 歲人士,選擇復必泰疫苗為第2劑或第3劑,則應接種成人劑量。


【兒童疫苗】接種幼兒版復必泰疫苗需打3針 關於6個月至17歲接種新冠疫苗的7個問題(更新11月9日)

問3:兒童接種首針或第2針新冠疫苗後可以「溝針」嗎?

。在可能的情况下應盡量以同一款疫苗完成首兩劑接種。

。如因首劑出現嚴重副作用而需要接種另一款疫苗的人士,請向主診醫生或家庭醫生取得相關醫生證明信(當中包括建議改為接種另一款疫苗的醫學原因),到疫苗接種地點。醫護人員會考慮個別情況,安排接種。 。接種首兩劑疫苗後,如建議接種額外劑數,可選擇同款或另一款疫苗。


問4: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間距? 

。新的數據顯示,延長接種第1劑和第2劑復必泰疫苗的間距能產生較佳的免疫反應,而出現心肌炎和/或心包炎 的風險亦較低。 聯合科學委員會聯同專家顧問團建議 5 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接種首兩劑復必泰疫苗的間距為8星期(即 56 天)。

。 兒童及青少年在知情同意下並考慮個人風險和好處後,如有個人需要可選擇提前在第21日後接種第2劑復必泰疫苗,接種疫苗當日必須攜同已簽妥的家長/ 監護人同意書,並由家長或監護人親自陪同前往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相關文章:【疫苗通行證】兒童、青少年、康復者需符合哪些要求?醫衛局料5萬5至11歲未符疫苗通要求(更新9月30日)


問5:建議兒童接種疫苗的位置?

。專家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於大腿前外側中段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復必泰疫苗,但尊重選擇在上臂注射的個人意願;接種科興疫苗時,建議兒童和青少年在上臂進行肌肉注射,醫護人員會為有需要的幼童安排於大腿注射。

。接種疫苗當日,接種人士可穿著寬鬆、易於捲起或其他合適的衣物以便接種。 資料來源及其他詳情: 衛生防護中心


問6:接種新冠疫苗有可能出現哪些副作用?

科興疫苗常見副作用不常見副作用
3 至 17 歲。最常見:注射部位疼痛
。常見:注射部位硬結及腫脹、發熱、皮膚和黏膜異常、食慾減退、噁心、頭痛、咳嗽、疲乏、流鼻水和喉嚨痛
注射部位痕癢及紅斑、過敏反應、腹瀉、嘔吐、肌肉痛、咽喉痛、咽部紅斑、上呼吸道感染、腹痛、上腹痛、腹脹、頭暈、淋巴結炎、胸口不適和眼皮炎
復必泰疫苗常見副作用不常見副作用
6 個月至 15 歲及16 歲或以上。非常常見:鬧情緒(6 個月至少於 2 歲)、注射部位疼痛和腫脹、疲倦、頭
痛、肌肉痛、寒顫、關節痛、腹瀉和發燒
(12-15 歲出現上述副作用的機會可能會較成年人略高)
。常見:注射部位發紅(“非常常見”於 6 個月至 11 歲兒童)、噁心和嘔吐
。淋巴結腫大(接種第 3 劑後較為常見)、感覺不適、手臂疼痛、失眠、注射部位發癢、過敏反應(如皮疹「常見」於 6 個月至少於 2歲)或瘙癢)、感到虛弱或乏力/困倦、食慾下降(「非常常見」於 6個月至少於 2 歲)、過度出汗和夜間盜汗
心肌炎和心包炎是復必泰疫苗的已知異常反應,主要發生於青少年接種第2劑後。
。青少年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一星期內應避免劇烈運動。

問7:6 個月至 17 歲兒童及青少年早前或即將接種其他疫苗,是否可以接種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包括減活疫苗)同時接種,或在接種其他疫苗之前或之後的任何時間接種。如果接種人士或其家長欲分開時間接種新冠疫苗和減活疫苗(例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減活噴鼻式流感疫苗),相隔 14 日即可。


資料來源及其他詳情: 衛生防護中心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FAQ_children_adolescents_CHI.pdf

有關接種新冠疫苗 最新資訊請參閱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

(新冠疫情)

]]>
【罕見癌症】腺樣囊性癌可侵蝕神經線致面癱 化療、標靶藥物助延緩病情 //www.afterroberto.com/%e8%85%ba%e6%a8%a3%e5%9b%8a%e6%80%a7%e7%99%8c%e5%8f%af%e4%be%b5%e8%9d%95%e7%a5%9e%e7%b6%93%e7%b7%9a%e8%87%b4%e9%9d%a2%e7%99%b1-%e5%8c%96%e7%99%82-%e6%a8%99%e9%9d%b6%e8%97%a5%e7%89%a9%e5%8a%a9%e5%bb%b6/ Wed, 11 May 2022 09:34: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758 腺樣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十分罕見,癌細胞不但會導致腫脹和硬塊,甚至會侵蝕神經線,引致面癱,治療後亦仍有機會復發,康復之路並不平坦。近年醫學界發現此癌症與基因突變有關,有助研發新的治療方法。

 

腺樣囊性癌罕見可致面癱 常見頭頸位置 口水腺、腮腺、下頜腺

betway体彩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甘冠明醫生表示,腺樣囊性癌目前成因未明,受影響的位置可以十分廣泛,原發位置較常見於口水腺、腮腺、下頜腺,亦可生長在細小口水腺、鼻咽、鼻竇、肺部主氣管、女性乳腺等。

受腺樣囊性癌影響的器官會出現腫脹、有硬塊等病徵,患者可透過抽組織化驗,在顯微鏡下見到腺樣細胞及囊樣細胞同時出現,便能夠確診,但有時抽取組織時未必能夠抽中癌細胞,顯微鏡下癌細胞呈現的形態亦可能不明顯,有機會難以診斷。

腺樣囊性癌十分罕見,其受影響的位置可以十分廣泛,原發位置較常見於口水腺、腮腺、下頜腺,亦可生長在細小口水腺、鼻咽、鼻竇、肺部主氣管、女性乳腺等。(網上圖片)
腺樣囊性癌十分罕見,其受影響的位置可以十分廣泛,原發位置較常見於口水腺、腮腺、下頜腺,亦可生長在細小口水腺、鼻咽、鼻竇、肺部主氣管、女性乳腺等。(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手術切除腫瘤 電療防復發

目前主要以手術切除腫瘤,並於手術後進行放射治療以防止復發。甘醫生指出,腺樣囊性癌的生長速度緩慢,不會即時奪命,但它同時對藥物或其他治療的反應較低,而且容易在原位復發,有病人甚至在手術切除後數年至十年才復發,或出現遠端轉移,較常見是肺部轉移。因此病人在手術或完成放射治療後,都要持續跟進,特別是監察肺部。數據顯示腺樣囊性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約是八至九成,15年的生存率約四至五成。

腺樣囊性癌除了會侵蝕附近受影響組織,亦會沿着神經線生長,導致面癱、聲線沙啞、部分器官失去功能等,若發現神經線受影響,一般都要沿着腫瘤附近的神經線進行6至7星期的放射治療。

 

化療組合縮小腫瘤

至於復發或發現時已屬晚期的病人,若無法以手術切除腫瘤,則只可以用藥物治療。甘醫生表示,目前治療腺樣囊性癌未有標準藥物,有時會用化療組合,如順鉑(Cisplatin)、長春瑞賓(Vinorelbine)來處理,亦有病人使用EGFR標靶藥加化療。雖然整體治療效果不高,但有個案接受化療後腫瘤縮小,有助延緩病情。

 

相關文章:智慧齒可引致蛀牙、冠周炎?剥掉會面癱?解答5個關於智慧齒的疑問

 

針對基因突變使用標靶藥物

甘醫生指出,過去大眾對腺樣囊性癌的了解不多,患者不容易確診,治療選擇亦有限。近年醫學界發現腺樣囊性癌的出現與基因突變,包括基因移位(gene translocation)或基因融合(gene fusion)有關。最常見出現基因融合的是MYB及NF1B,佔腺樣囊性癌三至五成個案,病發原因估計與MYB被另一個基因黏附而產生突變有關,激發細胞不受控地快速生長,形成癌症。科學家正努力研究不同的藥物去針對MYB有關的突變,可惜至今仍未有太大突破。

針對其他不同的基因突變,如CKIT、EGFR、FGFR、VGFR、NOTCH1等,醫學界亦嘗試不同標靶藥物,希望為腺樣囊性癌患者帶來曙光,其中包括治療腎癌的血管標靶藥舒尼替尼(Sutent)和cabozantinib,個別病人有不錯的效果,但整體而言效果並不理想。

近年醫學界發表了兩個臨床研究,發現用樂伐替尼(Lenvatinib)這種多激酶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抑制VEGFR1-3、FGFR1-4、RET、KIT、PDGFR),較有效抑制腺樣囊性癌的生長,達致較長的無惡化存活期,所以最近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亦有建議採用此藥物。

]]>
【頭頸癌】留意4大警號 口腔癌、喉癌較常見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www.afterroberto.com/%e9%a0%ad%e9%a0%b8%e7%99%8c-%e7%95%99%e6%84%8f4%e5%a4%a7%e8%ad%a6%e8%99%9f-%e5%8f%a3%e8%85%94%e7%99%8c-%e5%96%89%e7%99%8c%e8%bc%83%e5%b8%b8%e8%a6%8b-%e5%8f%8a%e6%97%a9%e6%b2%bb%e7%99%82%e6%8f%90/ Thu, 16 Dec 2021 10:37: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574 除腦部、眼部、鼻咽及甲狀腺之外,在頭及頸部位置出現的惡性腫瘤,一般會歸納為頭頸癌,當中相對較常見的頭頸癌為口腔癌及喉癌;較為隱蔽的下咽癌則較多是晚期才能發現,增加治療難度。醫生一般會按腫瘤生長的部位及期數,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此外,若能愈早發現腫瘤並治療,愈可提升存活率,因此建議大眾需多留意頭頸癌的4大警號,如有疑慮應及早求醫。

注意頭頸癌的4大警號!
注意頭頸癌的4大警號!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頭頸癌牽涉範圍廣泛 較常見口腔癌、喉癌

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醫生指出,頭頸癌只屬概括的描述,實際上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若惡性腫瘤原發於下列部位,均歸類為頭頸癌:

.口腔、舌頭

.軟顎、硬顎

.鼻腔、鼻竇

.咽部:包括喉嚨、吊鐘及扁桃腺

.下咽:連接口咽和食道的部分

.喉部

.唾液腺、腮腺

羅醫生表示,罹患頭頸癌的病人主要是65歲以上人士;男性患者比女性多,比例約為2.3:1;每年新確診病人約有1000人,死亡率約30%,相比肺癌及肝癌等癌症為低。在頭頸癌個案中,口腔癌病人佔最多,每1000宗約有三分之一屬口腔癌,其次是喉癌。

 

引致頭頸癌的風險因素

.年長人士

.吸煙

.酗酒

.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牙齒內生:牙齒長期與舌頭過度接觸和摩擦,或引致舌癌

 

腫瘤位置隱蔽或難早發現

頭頸癌能否及早察覺,需視乎腫瘤出現的位置及病人的警覺性。羅醫生解釋,其中下咽、軟顎、扁桃腺、懸雍垂(俗稱「吊鐘」)等屬較為隱蔽的位置,腫瘤體積如果不是太大,病人可能未必察覺,又或只有非常輕微的不適而未有求醫,當出現異物感、吞嚥困難、出血等情况時,代表腫瘤可能已變得很大,屆時可能已經屬中、晚期;另外,舌癌初期的狀態猶像普通的「痱滋」,病人有機會因而忽略,直至腫瘤開始變大及出現潰瘍、出血,則可能已經進入中、晚期,屆時治療會相對較困難。

 

相關文章:【頭頸癌症知多少】認識鼻咽癌成因與診斷

 

按癌症期數及病人實際情况制定治療

初期:早期發現的頭頸癌,治癒率相當高。例如早期舌癌,一般可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切除,病人亦毋須太擔心切除部分舌頭後會大幅影響說話、咀嚼及吞嚥功能,因為早期舌癌的腫瘤體積小,所需切割範圍相對細,加上舌頭肌肉靈活,一般康復後不會造成大問題。

至於早期發現的喉嚨癌和聲帶癌,則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來醫治,經醫生臨床評估下,如病人適合以放射治療來醫治,則可避免因外科手術切除部分聲帶,而影響到日後發音和說話。

一般而言,早期頭頸癌經治療後,觀察兩至三年都沒有復發,基本上約90%機會屬情况穩定,甚少在更遠的未來出現復發。

中期:中期的頭頸癌,一般腫瘤已有一定的體積,兼且有擴散風險,單純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未必足夠。例如中期的口咽癌,擴散至頸部或淋巴的機會提高,外科手術切割腫瘤亦會嚴重影響外觀和功能,因此這類病人有機會安排聯合治療,例如合併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化療,三管齊下,雖然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惟有望提高治癒率。

不過,病人需留意聯合治療或會承受很大的身體負擔,因上述治療手法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食慾下降、疲倦、免疫力低下等,建議在治療初期已需要確保攝取足夠營養,當治療期間的食慾受影響,有需要可採取靜脈注射營養液、胃喉餵食等方法,以維持足夠能量應付療程。

晚期:晚期頭頸癌的腫瘤,可能已未必適合採用手術切除,以往通常只能進行化療,透過低劑量、短期的治療去控制徵狀。10多年前起,醫生會按病人情况,可安排標靶治療來提升腫瘤控制率和患者存活期。

近年醫學界發現,免疫治療對頭頸癌有不錯的治療反應,用途亦相當廣泛,現時已可將免疫治療安排為晚期頭頸癌的一線治療方法,毋須待化療無效時才進行,而是可合併進行。

 

注意4大警號 張開口照鏡自我檢查口腔異常

羅醫生重申,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應對頭頸癌最重要的一環,建議市民可定期張開口照鏡,自我檢查口腔內有否異常,如發現自身出現以下警號,建議盡快求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口腔有傷口逾兩星期仍未癒合;

.刷牙時經常流牙血;

.持續一至兩星期在吞嚥時感到喉嚨有卡住的感覺;

.持續一至兩星期聲音沙啞。

]]>
醫學滿東華:頸部無痛腫脹 小心癌病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5%ad%b8%e6%bb%bf%e6%9d%b1%e8%8f%af%ef%bc%9a%e9%a0%b8%e9%83%a8%e7%84%a1%e7%97%9b%e8%85%ab%e8%84%b9-%e5%b0%8f%e5%bf%83%e7%99%8c%e7%97%85%e8%ad%a6%e8%99%9f/ Tue, 07 Apr 2020 04:05: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888 醫學滿東華:頸部無痛腫脹 小心癌病警號

【明報專訊】60歲的陳先生有吸煙習慣,兩星期前發現頸部兩側有多顆凸起腫塊,一直沒散去,於是求醫。醫生臨牀檢查發現他的頸部淋巴脹大,按壓時沒有痛楚,認為不尋常,因此安排陳先生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

52歲的黃女士多年來都有甲狀腺腫大(俗稱大頸泡),但近1年進食吞嚥時感到困難,於是求診。

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例如甲狀腺淋巴腺腮腺等,這些器官的疾病都能引起頸部腫脹。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淋巴腺位於頸側、頸後端和鎖骨位;腮腺位於耳朵前下方的腮位及下巴三角位置。

頸部腫脹成因眾多,可能是病毒或細菌引起淋巴發炎;可能是甲狀腺增生或結節;亦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如果是發炎,頸部通常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徵狀,大多在治療後數天內消退。但若摸到堅硬固定而不痛的腫塊,便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是惡性腫瘤的可能。

診治頸部腫脹的患者時,醫生詢問詳細病歷後,會按腫塊位置、生長速度、大小、質地和數量等初步診斷。此外,影像檢查可提供更詳盡資訊,檢查方法包括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亦可在影像引導下抽取細胞或組織檢查。

  • 超聲波
    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優點是入侵度極小,沒有輻射,可即時評估腫塊,亦可同時採集樣本化驗;缺點是檢查準確度會因操作者的經驗而異。
  • 電腦掃描(CT)
    優點是快捷地取得結果,並能評估頸部腫塊的各種特性,以及確定腫塊位置;缺點是輻射量較高,而且很多時候需用顯影劑,具一定風險。
  • 磁力共振(MRI)
    MRI比CT擁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率,而且沒有任何輻射,因此非常安全,但MRI掃描時間較長,而且體內裝有心臟起搏器和金屬植入物的患者均不適合使用。
  • 正電子掃描(PET scan)
    如果確定頸部腫塊屬惡性腫瘤,PET scan可以查出原發腫瘤及評估癌症有否擴散。PET scan優點是能顯示細胞的活躍度,缺點是需要注射帶有輻射的顯影劑。

抽組織檢查 診斷腫塊性質

病理檢查
抽取活組織檢驗是診斷頸部腫塊的重要步驟。

  • 細針穿刺
    一般毋須麻醉,透過一根幼細的針,經皮膚插入頸部腫塊,抽取活組織樣本送交病理科檢驗,並可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引導下進行。由於使用細針採樣,準確度不及粗針穿刺。
  • 粗針穿刺
    粗針穿刺較幼針穿刺具更大入侵度,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一般會在皮膚上開一個小切口,然後用一根粗針抽取足夠組織詳細化驗。
  • 外科手術切片
    當臨牀或影像檢查懷疑頸部腫塊為惡性,而細針或粗針穿刺都無法完全證實時,便會考慮由外科醫生經手術完整切除腫塊。

超聲波掃描中發現陳先生頸部淋巴異常腫大,細針穿刺確定為惡性淋巴轉移。醫生立刻安排他接受正電子掃描,結果診斷出原發腫瘤是鼻咽癌。陳先生最終接受了化療和電療,病情受控。

至於黃女士,抽血報告顯示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超聲波發現甲狀腺內出現多粒結節,抽針檢查屬良性腫塊,但由於甲狀腺腫大壓迫氣管,而且出現呼吸或吞嚥困難,醫生建議黃女士切除甲狀腺。

 

文:吳詠淇(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
衛生處方:外傭免費打麻疹針 全家受惠 //www.afterroberto.com/%e8%a1%9b%e7%94%9f%e8%99%95%e6%96%b9%ef%bc%9a%e5%a4%96%e5%82%ad%e5%85%8d%e8%b2%bb%e6%89%93%e9%ba%bb%e7%96%b9%e9%87%9d-%e5%85%a8%e5%ae%b6%e5%8f%97%e6%83%a0/ Mon, 09 Dec 2019 04:28: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770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衛生署為外籍家庭傭工(外傭)免費提供麻疹疫苗補種計劃延長至2020年2月中。家中外傭如果從未接種麻疹疫苗或仍未接種第二劑麻疹疫苗,應盡快安排接種,既可以保護傭工本人及其親友,同時亦保護僱主和由傭工照顧的長者、孕婦及幼兒,減低因感染麻疹而引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為什麼要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經飛沫或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傳染,是一種高傳染性疾病。病情嚴重者的中耳、肺部及腦部會受影響,引致併發症甚至死亡。懷孕期感染麻疹可導致流產、早產及嬰兒出生時體重過輕等。

外傭如果感染麻疹,可能會將疾病傳染給親友、僱主及其家人,尤其是未曾接種麻疹疫苗的嬰兒。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對麻疹未有免疫力的外傭都應接種兩劑疫苗。

 

哪些人士符合麻疹疫苗補種計劃資格?

這次補種計劃下,在香港工作且沒有化驗證明有免疫力並符合以下情况的外傭,可免費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

  1. 1967年或以後出生,沒有接種兩劑麻疹疫苗,及未曾感染過經化驗證明的麻疹;或
  2. 能出示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化驗證明

不清楚自己曾否接種兩劑麻疹疫苗或不確定曾否感染麻疹,可向醫護人員查詢。提提大家,婦女在接種疫苗後3個月內不宜懷孕,應採取妥善的避孕措施。

 

外傭如果想參加麻疹疫苗補種計劃,有什麼手續?需要預約嗎?

外傭可瀏覽衛生防護中心網站,查閱指定診所或外展接種地點的名單,透過電話或WhatsApp查詢及報名。位於新界區的接種服務只提供至本月中,但直至2020年2月中,仍可以選擇到港島或九龍區的指定地點接種疫苗。

前往接種疫苗時,要帶備僱傭合約或工作簽證,以及香港身分證或護照;接種前醫護人員會替外傭評估,包括有無需要、是否適合接種MMR疫苗。外傭在接種第一劑MMR疫苗後,必須於當天預約4星期後接種第二劑疫苗。接種MMR疫苗後記緊要妥善保存接種記錄卡。

 

了解更多詳情及預約接種:
www.chp.gov.hk/tc/features/102004.html

文:唐雅頴(衛生署高級醫生(疫苗資助計劃))

 

]]>
【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www.afterroberto.com/%e9%a0%b8%e8%85%ab%e6%88%90%e5%9b%a0%e5%a4%9a-%e7%9d%87%e4%bd%8d%e6%8a%93%e9%bb%91%e6%89%8b/ Mon, 05 Aug 2019 06:13: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22
【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頸部有粒「痰火核」,飲杯涼茶就無事?

頸腫,是「大頸泡」嗎?要補充碘質嗎?頸部異常,其實可能是淋巴、甲狀腺或腮腺受感染而引起腫脹,當腫脹持續1至2星期沒有消退,甚至變大變硬,就未必是熱氣或缺碘,要盡快求醫。

 

問醫生

馮:馮泰恒(明德國際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發炎約2星期可消腫?

問:頸腫,是「大頸泡」嗎?
鄭: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其中甲狀腺、淋巴腺及腮腺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頸腫。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頸部的淋巴腺主要位於下巴、鎖骨位及頸後端;而腮腺即俗稱口水腺,位於耳仔前面的腮位及下巴骨的三角位置。

 

它們腫脹成因眾多,較常見的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發炎,或出現良性腫瘤如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亦可能是惡性腫瘤。如果是單純發炎,頸腫約1至2星期便會消退,但若腫脹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摸到有硬塊,建議盡快求醫找出病因。

 

大頸泡多涉甲狀腺?

問:「大頸泡」是什麼?
鄭:經常有病人懷疑自己有「大頸泡」而求診,大頸泡泛指頸腫,有很多原因導致頸腫,大多數是指由甲狀腺疾病引起頸部肥大。透過超聲波檢查甲狀腺腫脹,究竟是整體腫脹還是局部腫脹,最擔心是甲狀腺癌。

 

 

頸腫, 甲狀腺結節,
(郭慶輝攝)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狀腺素來促進新陳代謝。如果甲狀腺功能失調以致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或甲狀腺機能減少(甲減),或甲狀腺癌症,均可能出現「大頸泡」,所以必須透過臨牀、抽血、掃描等檢查,找出原因。

 

結節多良性 女士高危?

問:甲狀腺出現腫塊,是不是癌症?

馮:甲狀腺出現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是很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每10人中有4人有甲狀腺結節,而女性更為高危一族。由於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徵狀,觸摸不到,也沒有痛楚,患者通常在做例行身體檢查時才發現。患者的甲狀腺內出現單粒結節或多粒結節,大部分結節均屬良性,良性結節甚少病變成惡性腫瘤,不過患者也不能輕視,因為良性結節一旦變大壓迫氣管或食道,有可能引致呼吸及吞咽困難或聲沙甚至窒息等,此時便需要手術切除。曾經有一名年約50歲女病人患有良性甲狀腺結節,原本細小結節慢慢變大,病人一直拒絕手術,直至結節大至12厘米、重200克,巨大結節壓迫了氣管,令氣管歪向一邊,最後必須做手術把整個甲狀腺切除(見圖1)。

 

頸腫, 甲狀腺結節,
頸部巨大甲狀腺結節(圖1)(受訪者提供)

 

抽針檢查非百分百準確?

問:如何判斷甲狀腺腫塊是良性或惡性?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抽針檢查創傷低,類似打針;醫生先以超聲波輔助定位,將一根針準確地刺進結節內,抽出小量細胞作病理化驗。

 

不過抽針檢查並非百分百準確,因為有時抽出來的細胞在化驗過程中會轉移或流失,令結果模棱兩可,此時會因應情况建議病人接受半邊甲狀腺切除手術,直接把甲狀腺組織拿出來化驗,結果最精準。如患者在檢查中確診是惡性腫瘤,才建議進一步檢查如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 Scan),了解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及確認癌病期數等。

 

甲狀腺癌生長速度慢?

問:如何醫治甲狀腺結節?

馮:如結節屬良性,只要定期覆診監察便可;若良性腫塊愈來愈大,影響外觀,或壓迫氣管出現呼吸或吞咽困難等徵狀,就會建議患者切除甲狀腺。

假如診斷為惡性腫瘤也不用害怕,甲狀腺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相比其他癌症,其存活率非常高。主要治療方法是通過手術把整個甲狀腺切除。傳統甲狀腺手術是在頸部開刀切除,會留有明顯疤痕,近年多改用微創方式,其中包括用達芬奇機械臂手術系統來切除甲狀腺。此手術可以選擇從耳背開微小的切口,手術後傷口在髮線處隱藏起來,疤痕不明顯。不過甲狀腺手術始終是中至大型手術,具一定風險,由於甲狀腺周圍有很多器官及神經線包括氣管、食道、聲帶神經等,手術中亦有2%弄傷組織神經而引致永久聲沙或吞咽困難等後遺症。

 

手術後,會建議患者服用放射碘,殲滅手術未能清除的癌細胞,減少癌症復發風險。患者亦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如手術並未能把癌細胞全部切除,或癌細胞已擴散至大範圍的淋巴,便需要用體外電療、化療或標靶藥物等來治療。

 

文:吳敏霞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頭頸癌症知多少】扁桃腺、唾液腺、甲狀腺也會生癌?

知多啲:淋巴結持續腫大 「癌」機四伏

【了解淋巴癌】淋巴結脹大持續不退 當心淋巴癌找上門

360°狙擊鼻咽癌細胞 攤薄輻射量 副作用大減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1.mp4 頸腫成因多 局部腫脹擔心患癌;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2.mp4 淋巴結腫大 或與轉移癌病有關;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3.mp4 發炎或腫瘤 需小心分辨;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4.mp4 刺針抽組織檢查 或需切除組織化驗;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6.mp4 足本;

]]>
社區爆發風險低 毋須搶貴麻疹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18048-2/ Mon, 08 Apr 2019 07:27: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48 【明報專訊】麻疹襲港,人心惶惶。機場失守,下一站是否社區爆發?疫苗缺貨,原本數百元一針疫苗炒至過千元;而有人打了3針仍受感染,疫苗是否失效?

專家強調,麻疹於社區爆發的風險不大,市民不應過分恐慌,亦毋須急於打疫苗。

 

疫苗 麻疹 薛達 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MR疫苗 衛生署 水痘
▲免疫接種——免疫接種可減低個人受傳染病感染的機率,同時可減低傳染病在社區蔓延的風險。(baona@iStockphoto / 明報製圖)

 

「1967年之前出生的人士,大部分已接觸過麻疹,由於當時麻疹在香港非常普遍,已對麻疹有抗體,再注射疫苗沒有太大幫助。」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續指:「而1967年至198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只接種過一針麻疹疫苗。」但衛生署亦於1997年為1至19歲人士(1978至1996年出生)補種一劑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換言之,在1967至1977年出生的市民,大都只注射了1次麻疹疫苗。

 

打一針保護率93% 兩針達97%

打一針與打兩針的保護力相差大嗎?為何機場職員打了3劑疫苗仍然中招?根據衛生署資料,接種一劑和兩劑MMR疫苗,預防麻疹效果分別達93%和97%。即接種兩劑疫苗後,100人中有3人會發病。薛達解釋,「麻疹疫苗含有活病毒,病毒未死但已弱化(減活疫苗)。注射疫苗後,病毒會在體內生長,白血球便會起抗體反應。但病毒可能在某些人體內生長得不理想,令白血球察覺不到病毒,帶不起良好抗體反應。所以每100人當中,約有3個人對疫苗反應不太好。」他指,麻疹患者分佈在機場不同地區,加上已有不少感染個案,估計已有很多人曾接觸麻疹病毒,大部分受疫苗保護而未有發病,現時接種了兩劑疫苗但仍受感染的個案,很可能就是那3%的人。

 

疫苗 麻疹 薛達 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MR疫苗 衛生署 水痘
▲薛達(受訪者提供)

本港麻疹疫苗覆蓋率高

港怡醫院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名譽顧問醫生何學工表示,是次有不少麻疹患者在機場工作,一個傳一個,原因可能是本身抗體不足,或未接種足夠疫苗;而且機場有不少外籍員工,其接種歷史不詳。如果該區域多這類人,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不足 ,疫情便容易爆發。「一般來說,如果只有85%人有抗體,便可能形成所謂的『爆發』。」薛達補充,「如果社會中有100人,97人受麻疹疫苗保護,便不會有大型爆發,即群體免疫力的概念。接種兩劑麻疹疫苗,目的是想維持群體免疫力。」薛達及何學工認為,本港麻疹疫苗覆蓋率高且具高保護力,於社區發揮群體免疫力的作用,相信暫時不會在社區爆發。

 

疫苗 麻疹 薛達 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MR疫苗 衛生署 水痘
▲何學工(受訪者提供)

 

早打疫苗無着數 1歲前打只「半有效」

根據衛生署定期進行的全港免疫接種覆蓋調查,以及學童免疫注射小組的數據,本港兒童整體免疫接種覆蓋率一直超過95%。本港於1967年推行「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當中包括為1歲兒童注射麻疹疫苗,至1990年以MMR疫苗代替單針麻疹疫苗;1996年改為注射兩劑MMR疫苗,分別在1歲及小六(推算在1985年或之後出生)接種;於1998年起,改為在1歲和小一接種。

不過,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考慮到,只打了1針MMR的1歲至小一的兒童,若前往麻疹高發地區,感染風險較高,去年底建議,將打第2針MMRV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由小一提前至18個月大。值得留意的是,並非所有疫苗愈早打愈理想,何學工表示,由於麻疹疫苗屬於減活疫苗,未滿1歲的嬰兒體內仍有母體抗體,會抑制疫苗內的病毒,無法形成保護。「於1歲之前打麻疹疫苗,只能當『半有效』,滿1歲後仍要打兩劑」。但未滿1歲的嬰兒如要前往高危地區,仍是有接種的需要。

 

疫苗 麻疹 薛達 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MR疫苗 衛生署 水痘
▲防控措施——近期在香港國際機場連環錄得多宗麻疹個案,衛生署已在機場實施防控措施。(資料圖片)

 

文:鄭寶華、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個案分享:藥劑師媽媽:BB打針仍要避疫區

疫苗Q&A – 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
疫苗Q&A – 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7%96%ab%e8%8b%97q-a/ Mon, 08 Apr 2019 06:56: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38 【明報專訊】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Q:誰人要補打疫苗?

A:何學工表示,需要前往麻疹流行的高風險地區的人、醫護人員、機場職員等高危人士,如沒有注射過麻疹疫苗,或只注射過一劑,才需要考慮補打疫苗。

衛生署已在機場實施防控措施,為合資格的機場員工接種疫苗及驗血包括:(1)1967年或以後出生,及沒有接種兩劑麻疹疫苗,且未曾感染過麻疹,及與小於1歲嬰兒或懷孕婦女同住;或(2),對麻疹抗體呈非陽性反應的人士。

衛生署指,現時孕婦若對麻疹沒有免疫力,便不應前往最近有麻疹爆發的地區。薛達提醒,孕婦或預備懷孕的婦女都不宜接種MMR疫苗及MMRV疫苗,因為疫苗中的德國麻疹病毒會影響胎兒。

 

疫苗,麻疹,反疫苗,MMR / MMRV疫苗,孕婦
▲預防水痘——如需經常接觸水痘的高危人士,可考慮打水痘針預防。(John-Kelly@iStockphoto)

 

4合1加入水痘疫苗

Q:補打麻疹疫苗,應選擇3合1疫苗,還是4合1疫苗?

A:3合1疫苗即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4合1疫苗即MMRV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水痘同樣是高傳染性的疾病,水痘疫苗已於2014年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薛達指出,未出過水痘,也沒有注射水痘疫苗的人士,有出水痘風險。如日常需經常接觸水痘、生蛇高危人士,例如從事教育、於老人院工作,可考慮打水痘針預防。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個案分享:藥劑師媽媽:BB打針仍要避疫區

社區爆發風險低 毋須搶貴麻疹疫苗

 

]]>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5%8f%8d%e7%96%ab%e8%8b%97-%e9%ba%bb%e7%96%b9%e6%8d%b2%e5%9c%9f%e9%87%8d%e4%be%86/ Mon, 08 Apr 2019 06:39: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34 【明報專訊】沉寂多年的麻疹最近又再大出風頭,機場和機艙服務員先後確認感染了麻疹,整個香港便好像天塌下來,人人如臨大敵,報章天天頭條,傳媒政客乘勢狠批當局抗疫不力,樂此不疲。

 

疫苗 麻疹 反疫苗
資料圖片

 

麻疹感染據說最早見諸2000年前的古籍,是老牌傳染病,也是歷史上惡名昭彰的殺人兇手,尤其在麻疹本來不流行,居民對這病毒沒有什麼抵抗力的地區,殺傷力最厲害。美洲未被歐洲人發現前,麻疹並不存在,那裏的土著原居民體內自然沒有抗麻疹病毒的抗體。後來歐洲人到美洲殖民,把麻疹病毒一併帶過去,不少土著因而受到感染,死了許多人,據說單是古巴便死掉三分之二人口。十九世紀初,獨處一隅本來與世隔絕的太平洋島國夏威夷,國王王后便因為在訪問英國時感染了麻疹,客死異鄉,猶幸沒有把病毒帶回家鄉。可是30年後,歐美商人終於把病毒傳播到這樂土,一兩年間,接二連三的麻疹瘟疫,奪去了這島國三分之一居民的性命。看來麻疹肆虐,殺的人比戰爭還要多。

 

麻疹靠自癒 少數病童併發肺炎腦炎

許多年前麻疹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是流行病,小兒鮮有不被感染,感染之後終身免疫,所以成人患麻疹反而少見。那個年代的醫生,對麻疹的病徵和特性都耳熟能詳,斷症完全沒有難度,怎像現時的新進大夫,許多只憑書本認識麻疹,實例未曾一見。那時的大夫,單憑望、聞、問、切,便可十拿九穩地斷定是否麻疹。可是斷症之後卻沒有什麼特效的治療方法,只能建議讓病童休息,補充水分等「支持性治療」;清除病毒,還得仗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

 

直到今天,治療麻疹的方法,和數十年前並無多大分別。雖然沒有「特效藥」,大部分病童過幾天後都會逐漸痊癒,只有個別患上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的病童,病情可能急轉直下,甚至死亡。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差的病童死亡率特高,因此在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地區,麻疹仍是可怕的殺手。

 

過去麻疹在香港是風土病,雖然死亡率不高,但仍然是醫療體制和公共衛生的嚴重問題。這個現象到麻疹疫苗面世才有所改變。香港在1960年代引入在美國剛研發成功不久的麻疹疫苗,並免費給所有小兒接種,算得上是與時並進,衛生當局可記一功。後來更代之以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廣泛使用疫苗後麻疹差不多從歐美及香港絕迹。

 

可是到了1990年代,歐美竟然興起了一股「反疫苗」潮流,主導者鼓吹父母不要讓孩子接種疫苗,誣指疫苗利少害多。有洋醫生為了斂財,甚至在醫學期刊發表偽造證據,指三合一疫苗會導致兒童患上自閉症。後來主流醫學界雖然多方證實這些指控全屬子虛烏有,但已令不少父母對疫苗卻步。記得我在1998年便曾在港台電視節目《醫生與你》和一些反疫苗的家長辯論,他們對麻疹和麻疹疫苗一知半解,所說的歪理,明顯是受了那些偽證的影響。

 

反疫苗潮流的後果,是世界各地麻疹個案激增,甚至爆發小型瘟疫,今次香港的麻疹疫情,相信也是受到外地麻疹捲土重來所波及,這是偽科學害人的又一例子。

 

相關文章:

譚談健康:疫苗防麻疹 減輕病情

麻疹確診時未必發燒 專家籲有不適即戴口罩

衛生處方:飲酒傷身 無安全水平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