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脂肪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8 Oct 2024 09:26:0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脂肪肝”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2%9a%e8%85%a9%e6%84%88%e4%be%86%e6%84%88%e5%a4%a7%e6%81%90%e4%bb%a3%e8%ac%9d%e7%b6%9c%e5%90%88%e5%be%b5-%e6%98%93%e6%8b%9b%e4%b8%89%e9%ab%98%e4%ba%8c%e5%ae%b3/ Mon, 28 Oct 2024 09:25: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5

【明報專訊】家中衣櫃有沒有穿不下卻捨不得扔掉的褲子?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穿上,可惜時間過去,肚腩愈來愈大,腰線一去不回。大家可知道,腹部肥胖跟代謝綜合徵有密切關係。什麼是代謝綜合徵?又與「三高二害」(編按:「三高加二害」中的三高即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有什麼關係呢?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MongkolChuewong@iStockphoto)

代謝綜合徵腰粗 易招「三高二害」 逾六成糖尿病人患此症

代謝綜合徵是指一組身體狀態同時出現失調,出現「三高加二害」。三高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三高二害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各項身體風險指數都尚未超標,但已響起警號。

代謝綜合徵沒有明顯病徵,肉眼可見只有粗腰圍,患病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患者患上癌症、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脂肪肝、中風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因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較常人高逾5倍,因其他疾病死亡風險亦高1倍;另外,患上二型糖尿病風險也比正常人高5倍。本地有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中,62%有代謝綜合徵,死亡率高50%。過多脂肪積聚腰腹,會干擾荷爾蒙分泌,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導致血糖過高。另外,此症加上高血壓、血脂異常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血管疾病。

健康飲食 少坐多動 戒煙酒

都市人習慣久坐不動,飲食偏重加工食品和糖類,代謝綜合徵患病率因而迅速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代謝綜合徵發生率與全球肥胖流行病息息相關。在香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在15至84歲人口中,患有各種構成代謝綜合徵失調狀况比率介乎8.5%(血糖升高或患有糖尿病)至51.9%(血膽固醇水平升高或患有高膽固醇血症)不等 。

代謝綜合徵很大程度是不健康生活模式的後果,近年研究發現,改變生活方式和醫學干預可以預防和控制代謝綜合徵。健康飲食、減少坐着時間、不吸煙、不飲酒、增加運動量和減肥可以顯著改善失調狀况。


相關閲讀:【脂肪肝】本港四分一人患脂肪肝 與糖尿病、中央肥胖有關?了解成因、風險因素 做足4件事有望逆轉


急步行、踏單車  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助減肥

飲食方面,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攝取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米和餅乾、增加纖維攝取,有助管理血糖水平和減少脂肪攝取。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如急步行、在平地或微斜道路踏單車等,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並有助減肥。保持健康體重對於改善代謝綜合徵至關重要,過重人士只要減5%至10%體重,能帶來顯著健康益處。另外,慢性壓力也會加劇胰島素抵抗,透過正念、冥想和瑜伽等減壓活動有助管理壓力。

我們應從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着手,有需要使用藥物時,先諮詢醫護人員。藥物治療亦可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水平,紓緩代謝綜合徵。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定期驗三高  及早發現問題早治療

此外,定期檢測是否患上三高,有助及早發現問題,盡早接受治療。政府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提供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度身訂做健康管理方案,鼓勵市民及早預防慢性疾病,減少患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年滿45歲,沒有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可到就近地區康健中心或健康站了解詳情。

文:葉嘉瑩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護理統籌主任)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e5%95%a4%e9%85%92%e8%bf%b7%e6%80%9d-%e5%8e%9f%e6%96%99%e8%a3%bd%e6%b3%95%e4%bc%bc-%e6%b6%b2%e9%ab%94%e9%ba%b5%e5%8c%85-%e5%8f%af%e4%bb%a3%e6%9b%bf%e7%b1%b3%e9%a3%af/ Fri, 25 Oct 2024 04:37: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97

【明報專訊】又到了一年一度啤酒節,不少餐廳和市集舉行慶祝派對,提供不同口味的啤酒,還有挑戰速度與酒量的競飲比賽。啤酒酒精濃度較低,許多人當水飲,更有人說啤酒原料是大麥和小麥,可以代替米飯。坊間對啤酒有不少迷思,真假難分。營養師提醒,啤酒的酒精含量和熱量都不容忽視。另一邊廂,新一份《施政報告》大減烈酒稅,立時引起各界對酒精危害的討論。其實不論酒精濃度高低,節日歡聚小酌,也應適可而止。對於各種啤酒迷思,找來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註冊營養師黃蘊芝為大家拆解。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golero@iStockphoto)

拆解啤酒6個迷思
迷思1:啤酒是「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澱粉質?

黃:這說法源於啤酒原料和製作過程與麵包相似,均使用穀物和酵母。然而,啤酒營養成分遠不及麵包。麵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纖維,但啤酒在釀造過程中,營養成分大多被分解或過濾,剩下主要是酒精和水分。飲酒帶來的健康風險,遠高於其所能提供的有限營養。

顏色有深淺 營養成分相似
迷思2:啤酒顏色愈深,含維他命B1與B2就愈豐富?

黃:啤酒顏色主要來自大麥或小麥在磨研後經過烘烤,烘烤時間愈長,顏色愈深,味道亦愈濃郁,甚至帶煙熏味道。不同顏色啤酒的營養成分大致相似,大麥、小麥和酵母本身含有豐富維他命B,但在釀酒過程中,基本上都被高溫揮發掉;即使有剩餘的維他命B,也殘留在過濾掉的啤酒渣中。因此,日常所需營養無法從啤酒中獲得。飯、麵包、蔬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維他命B,肉類如豬肉也是維他命B1和B2重要來源,保持均衡飲食已可以攝取各種必要營養。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啤酒顏色與酒精含量並無關係,顏色的差異主要是源於麥芽烘烤時間的長短。(Anton Dobrea@iStockphoto)

淺色啤酒≠酒精含量低
迷思3:淺色啤酒酒精含量低, 可以當水飲,不易醉?

黃:啤酒酒精含量主要取決於釀造過程和使用的原料,例如發酵時間、溫度和次數,而不是顏色。例如,雙倍印度淡艾爾(double IPA)酒體顏色呈稻草至琥珀色,酒精濃度可高達10% vol;黑色的愛爾蘭斯陶特黑啤酒(Irish-style dry stout)酒精濃度反而較低,約4.1%至5.3% vol。

坊間有不少混入果汁、糖漿、冰塊等的啤酒雞尾酒,聲稱將酒精稀釋,不易醉。事實上,一罐330毫升啤酒,加入冰塊或果汁後,的確改變了酒精濃度,但若最終還是整罐喝光,攝取酒精量並未有減少,依然是一整罐的酒精分量。反而帶甜的啤酒雞尾酒因更易入口,讓人不經意多飲,忽略其酒精濃度,更容易飲過量而醉酒。

酒精阻礙燃燒脂肪
迷思4:飲餐酒或烈酒,就不會有「啤酒肚」?

黃:啤酒熱量不容忽視,一罐330毫升(酒精濃度約5% vol)含有約130至150千卡,相當於半碗飯。長期大量飲用會令熱量超標,轉化為脂肪,導致增重和肥胖,形成「啤酒肚」。不過,導致啤酒肚的不僅是啤酒,其他酒也可能令體重增加。每克酒精含有約7千卡熱量,一杯175毫升紅酒(酒精濃度約13% vol)含有約160千卡熱量。此外,酒精會阻礙身體燃燒脂肪,肝臟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以便身體利用它們,但當攝入酒精時,肝臟會優先燃燒酒精而不是脂肪。脂肪分佈位置會影響疾病的風險,如積聚於腹部,健康風險更高,因腹腔內有許多重要內臟器官,過多脂肪在器官內或周圍,會損害器官機能,增加患慢性疾病風險。就華裔成年人而言,男性腰圍逾90厘米(約35.5吋),女性腰圍逾80厘米(約31.5吋),便定義為中央肥胖

零酒精啤酒未必無酒精
迷思5:零酒精、零糖、零熱量啤酒,零負擔?

黃:零酒精、零糖、零熱量的啤酒,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特別對需要控制糖分、熱量和酒精攝入量,又想享受啤酒風味的人來說。然而,飲酒時常伴隨高熱量小食,同樣會增加肥胖風險。此外,習慣了這類風味飲品,將來會更傾向於選擇飲普通啤酒或其他酒類。

值得一提,對孕婦和小朋友來說,零酒精啤酒一樣存在風險。根據法例,酒精濃度低於0.5% vol的飲品毋須標示酒精含量,因此仍可能含有小量酒精。酒精可由胎盤傳遞給胎兒,影響其發育;酒精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由於小朋友體型較小,對酒精耐受程度低,風險相對增加。孕婦、兒童或有慢性疾病人士,應避免飲用這類所謂零酒精飲品。

此外,時下流行手工啤味道多樣,例如蜂蜜、咖啡、香茅、果香、拖肥等,有些是利用不同種類的麥芽和酵母,產生各種香氣和風味,譬如烘焙過程中產生的梅納反應使麥芽顏色加深並產生香氣,以製作出帶有朱古力、咖啡風味的啤酒;但有些則是加入香料、果汁或其他調味劑,這些額外成分可能會增加啤酒熱量和糖分。消費者選購時應特別留意是否有額外添加成分。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飲酒時常伴隨高熱量小食,不但增加肥胖風險,若過多脂肪積聚於腹部,更可能損害器官機能。(Fertni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啤酒花不含THC 不致幻或上癮特性
迷思6:啤酒花是大麻的「親戚」,會上癮?

黃:啤酒花是大麻科葎草屬的植物蛇麻(Humulus lupulus),與毒品大麻同科;但啤酒花不含毒品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THC),不具備致幻或上癮的特性。啤酒花主要用於啤酒釀造中,提供苦味和平衡甜味,增添香氣及延長啤酒的保存期限。雖然啤酒花本身不會令人上癮,但長期大量飲酒會對酒精依賴。


相關閲讀: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知多啲:酒精危害無分烈酒啤酒 可傷肝致癌

剛於上星期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大減烈酒稅,醫療衛生界人士聯署反對,指出任何程度的酒精都會危害健康,憂慮減稅會鼓勵飲用烈酒,引發更多相關疾病。

肝臟負責處理酒精,長期飲酒對肝臟百害而無一利,嚴重可能導致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註冊營養師黃蘊芝表示,酒被列為第一類人類致癌物,可導致肝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等癌症。另外,飲酒會增加肥胖風險,當體重超出正常範圍(亞洲成年人體重指標,即BMI 23至24.9屬於過重,≥25屬於肥胖)會引發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中風。多項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酒精飲品,都對血壓有不良影響,而高血壓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和腎病等風險。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黃蘊芝(受訪者提供)

計「酒精單位」限制飲用量

偶然小酌不會立即引發上述疾病,但長時間累積酒精飲用量仍會影響健康;加上,這些健康風險與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只顧飲酒而忽視其他有營養價值的食物,營養不足會增加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至於酒精對健康的即時影響,則包括頭痛、嘔吐、反應遲緩、判斷力下降、急性酒精中毒等。

有人認為「一醉解千愁」,其實要放鬆心情有很多其他健康方法,例如聽音樂或做運動。如果想喝些冰涼飲品,但又不想攝取過多熱量,可考慮飲用凍綠茶或淡茶,還可以使用家用氣泡機,加入二氧化碳製作氣泡冷茶。

黃蘊芝強調,酒精沒有安全攝取量。感受啤酒節歡樂氣氛的同時,應限制酒量,男士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單位」(詳見表),女士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惟若無飲酒習慣,便不要開始飲酒,即使是低酒精的啤酒也不例外。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www.afterroberto.com/%e9%85%92%e7%b2%be%e4%b8%8a%e7%99%ae-%e9%85%97%e9%85%92%e8%88%87%e6%83%85%e7%b7%92%e7%97%85%e6%9c%89%e9%97%9c-%e5%bf%83%e7%97%85%e6%9c%aa%e8%a7%a3%e6%85%8e%e9%98%b2%e7%a0%b4%e6%88%92/ Fri, 23 Aug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55

【明報專訊】早年曾因醉酒鬧事而決心戒酒的藝人鄭中基,早前發聲明表示自己罹患抑鬱症,再次借酒逃避現實,為解決問題,他將到美國參加戒酒中心的療程。戒酒的挑戰,停止飲酒只是第一步,預防復飲才是重點,復飲隨時比之前飲得更多。專家指酗酒只是表徵,背後或隱藏情緒壓力,需處理背後原因,才可脫離酒癮,同時要提早制訂日後處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對策,預防破戒。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借酒澆愁–酒精上癮人士往往借酒精逃避現實問題。處理酒癮,需從飲酒原因着手,並需制訂長遠預防復飲的方案。(設計圖片,Domepitipat@iStockphoto)

酒精上癮 不飲酒出現焦慮失眠斷癮徵狀

何謂酒精上癮?承受酒精能力人人不同,青山醫院屯門酒與藥物依賴組顧問醫生董梓光指出,臨牀診斷時,不會以消耗酒精分量作衡量標準,「有些人因遺傳,沒有飲很多都可能有上癮問題」。診斷主要參考《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中對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use disorder)所列的徵狀,例如,需飲更多分量才達到飲酒帶來的歡愉效果,不飲酒後出現焦慮、失眠等斷癮徵狀,難以控制飲酒渴求,或者因為飲酒而在健康、社交、工作等範疇出現問題。

借酒逃避問題 掩蓋情緒病

下班後小酌,聚會時飲酒助興,本來尋常不過,但有些人把酒精當作逃避現實的窗口。東華三院「遠酒高飛」預防及治療酗酒服務負責社工仇鳳君指,求助人對酒精危機意識低,「例如他們初期以飲酒處理失眠,久而久之需依賴酒精才能入睡,甚至愈飲愈多,從一兩罐啤酒,到需要半打甚至一打才能入睡;亦有些人發現飲酒後毋須再想煩惱事情,借酒處理當下的情緒困擾、壓力等」。

酗酒與情緒病息息相關,鄭中基提到自己患上抑鬱症,借醉逃避現實。董梓光指,遇上問題時訴諸酒精,沒有認真解決問題,令壓力愈積愈多,甚至帶來新問題,更易患上情緒病。他留意到每年向屯門酗酒診療所求診的新症患者,四至五成同時患有精神疾病,當中過半是抑鬱症。酒精上癮與情緒病共存,增加治療難度,「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可令本身的抑鬱症更嚴重,使人想法更負面、無動力;亦會減低患者接受治療的誘因,因飲酒問題掩蓋抑鬱徵狀,讓人錯過背後的情緒問題;即使治療後,患者受酒精影響,對於覆診、服藥依從度都會變低,使抑鬱症更難治療」。當留意到自己或身邊人因酗酒令生活或健康出問題,應盡早求助。

「求助人來到說想戒酒,但聽下去發覺他們不止是戒酒,而是想處理背後的問題。」仇鳳君指,機構每年接收200至300宗求助,男女比例約7比3,多介乎30至49歲。求助人一般酒齡較長,令健康出問題,例如飲到「斷片」送院後,檢查發現肝酵素高、脂肪肝等而前來求助;「其次是家庭、親密關係出現問題,酒後情緒容易激動,衝突增加,希望戒酒改善關係」。長期飲酒亦會影響長期記憶,腦袋轉數、手眼協調等變慢,影響工作表現。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藝人鄭中基月初發聲明,指自己罹患抑鬱症,借酒精逃避現實,將到美國的戒酒中心接受治療。(鄭中基facebook圖片)

藥物輔助 心理支援力求治本

治療酒精上癮,着重心理輔導和行為治療。仇鳳君指,「例如因失眠而飲酒,問題源自工作壓力,當事人未必連接兩者;或在面對負面情緒時,身邊缺乏正面支援而訴諸酒精。輔導過程中,要尋找他真正的需要」。靜觀可提升戒癮人士對身體、情緒狀態的覺察;當發生衝突,比起習慣避開、以酒精處理,透過靜觀可穩定情緒,了解當下要處理的問題。

「有酒癮的人通常是『一岩一窟』,經歷過很多不好的事情,喪失很多東西,我們就要將這些碎片拼合,幫忙修補缺口。」董梓光表示,藥物可抑壓酒精渴求,例如納曲酮(naltrexone)阻擋酒精帶來的快慰、舒暢、興奮;戒酒硫(disulfiram)使人飲酒後產生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想嘔等。但藥物只是輔助,治療重心仍在於心理支援。「治療計劃中,很強調給予戒癮人士新的生活重心或意義,讓他們知道做什麼令到自己覺得有用,發展一些可以幫助減壓的事情,飲酒自然不再是一個很大的引誘。」醫護人員、社工還會幫他們建立新嗜好、社交圈子,求職和修補與家人關係,是一個長遠的治療與支援。


相關閲讀:高功能抑鬱症是什麼?旁人眼中工作生活如常 暗裏受負面情緒困擾

準備應對方案防復飲

「停止飲酒只是開端,重點是怎樣持之以恆,要想方法克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董梓光表示,治療中醫護會與戒酒人士預測危機,準備應對方案。復飲最高危時段,是剛完成戒酒治療,無論是解難能力、壓力處理仍很不穩定,身邊人也可能半信半疑,缺乏鼓勵,這時候很容易受動搖而復飲;或者戒酒一段時間,對酒精戒心慢慢降低,見到身邊人可以節制飲酒,就猶豫是否應放棄滴酒不沾的目標。一旦復飲宜盡早坦白,分析在哪些情况下「破戒」,看看是否需要額外幫助,或重新檢視之前治療時可能遺漏的地方。戒酒人士一旦復飲或覺得前功盡廢,變得灰心,身邊人又感到失望、批評,可能很快就打回原形,甚至變本加厲。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預防復飲,除了培養新興趣分散注意力,也可加入同路人互助會,從同路人身上獲得支援與力量。(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吃發霉食物高危

培養新興趣 同路人互助

當「破戒」接觸到酒精,就會再次上癮?董指因人而異,如果當初酗酒的原因已解決,再接觸酒精可能無問題,「但若本身不利因素如患情緒病或壓力沒有解決,又或體質上較容易依賴酒精,就有較高風險」。東華三院「遠酒高飛」預防及治療酗酒服務資深戒癮輔導員陳潔華建議,戒酒人士盡量不要再飲酒,「因為身體很容易出現飲酒的記憶」,尤其是酗酒嚴重的人,或因飲酒衍生出不同健康或情緒問題;可透過培養新興趣,預防復飲,「如運動時可轉移視線,並非只透過飲酒來處理壓力」,或加入同路人互助小組,在傾談過程感受到被理解,獲得支援與力量。

東華三院「遠酒高飛」
預防及治療酗酒服務

查詢:2884 9876

屯門酗酒戒療所
查詢:2456 8260

戒酒3個貼士:戒酒循序漸進 飲酒紀錄增決心

1. 公開戒酒想法和目標
公開承諾,群眾壓力下更有決心和動力達成目標。同時避免身邊人引誘飲酒,還可幫忙督促

2. 一下子全停難適應
如果自行嘗試戒酒,可先將原本酒量減四分之一,讓身體慢慢習慣。一下子停止飲酒可能難以適應,尤其是對酒精依賴程度很高的人,或出現嚴重酒精戒斷徵狀,如痙攣、腦癇

3. 記錄飲酒模式
記下每次喝什麼、喝多少、什麼時候喝,一個月後回顧,可找到自己飲酒的高危情景,再找方法應對。留下紀錄可加強戒酒動機,如記下每日飲4至5罐啤酒,1個月就喝下150罐,驚人數字可鞏固戒酒決心;亦可記錄買酒的花費,看到可以節省多少錢,提升戒酒動機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董梓光、註冊社工仇鳳君及陳潔華)

何謂酒精上癮?酗酒與情緒病有關?心病未解慎防破戒復飲
董梓光(張淑媚攝)

相關閲讀:失眠困擾三成港人 深層睡眠有幾重要?要知Do’s & Don’ts改善睡眠質素

知多啲:香港沒有住宿戒酒中心

不時聽到荷李活影星到戒癮中心接受戒毒或戒酒治療,鄭中基亦指將會到美國的戒酒中心戒酒。精神科專科醫生董梓光指,這種住宿戒癮模式,讓戒癮人士遠離本身環境,減少接觸誘發心癮的事物。在留宿期間,專家會協助分析觸發心癮的原因,再針對源頭安排心理輔導和治療,亦會助戒癮人士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入住戒癮中心,遠離依賴的事物,同時有助尋找更能穩定情緒、處理壓力的方法,又或培養新嗜好、正面人際關係,讓戒癮者重返社區時,即使遇到會觸發飲酒衝動的情况,都可以產生抵抗力。」

香港沒有專門提供住宿戒酒的地方,戒酒人士大多留在社區接受治療;如果因飲酒而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如嚴重抑鬱症、試圖自殺等,就會送院處理精神問題和酒精上癮。董梓光指,入院時間通常只有一兩個月,不足以產生明顯變化抵抗倚賴,因此回到社區後,仍需跟進治療,才可完全脫離酒癮。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肝炎可大可小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接種疫苗有效抵抗病毒入侵 //www.afterroberto.com/%e8%82%9d%e7%82%8e%e5%8f%af%e5%a4%a7%e5%8f%af%e5%b0%8f-%e7%9c%bc%e7%99%bd%e8%ae%8a%e9%bb%83-%e7%97%85%e6%83%85%e8%bd%89%e5%a3%9e-%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6%8a%b5%e6%8a%97%e7%97%85/ Fri, 09 Aug 2024 04:47: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67 肝臟常被喻為人體的化工廠,具備分泌、解毒及代謝功能。當其功能受損,便會引致不同的疾病,而肝炎即肝臟細胞發炎,便是其中一種。肝炎成因眾多,病毒性肝炎主要經由血液或食物傳播,另外,酒精、脂肪肝、自體免疫病、濫用藥物及遺傳均可引致肝炎。

在香港,由病毒所引致的肝炎較為常見,部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更可能發展為持續6 個月以上的慢性肝炎,長遠可引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如何有效預防肝炎?肝炎患者會有什麼病徵?有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提醒,若患者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即黃疸)的徵狀,代表肝炎病情已經轉壞。除了日常注意飲食、採取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外,接種疫苗亦能令身體產生足夠抗體,抵抗病毒。

肝炎可大可小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接種疫苗有效抵抗病毒入侵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指,大部分肝炎患者均沒有明顯病徵,若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等徵狀,代表病情已經轉壞,應及早求醫。

肝炎在香港知多啲 眼白變黃小便茶褐色病情轉壞

根據衞生署發表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內的「病毒性肝炎主題報告」,本港有5.6%人口,即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本港自1988年起,實施普及兒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以及推行其他預防母嬰傳播乙型肝炎的措施,旨在降低年青一代的乙型肝炎感染率。是次普查亦發現,35至54歲人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最高(8.4%);反之,35歲以下的年齡組別的陽性率則明顯較低(15至24歲及25至34歲年齡組別分別為0.3%及1.5%),反映這些預防措施對公眾健康的重要性。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指,大部分的肝炎患者均沒有明顯病徵,或像重感冒一樣,然而若出現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褐色(即黃疸)的徵狀,代表病情已經轉壞。雖然患者有機會約在3至6星期康復,但不要低估肝炎所帶來的影響。衞生署的調查亦發現,約15-40%未有接受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長遠會發展至肝硬化或肝癌等可致命的肝臟疾病。

肝炎甲至戊型傳播途徑、影響有別

一般來說,肝炎可分為甲(A)、乙(B)、丙(C)、丁(D)和戊(E)型,張醫生指,要認識不同類型的肝炎,可透過以下簡單易記的方法:

  • 甲型戊型肝炎(A&E):甲型肝炎(A)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傳播途徑包括接觸受感染者的糞便所污染的食物、水或物件,或與感染者有親密接觸。一般甲型肝炎病毒或大部分戊型肝炎(E)病毒感染只會引起急性肝炎,有可能需要到急症室(A&E)求診,患者一般可在數周或數月內逐漸康復。
  • 乙型丙型肝炎(BC=Busy:乙型肝炎(B)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受感染母親於分娩時傳播給嬰兒、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以及與感染者進行不安全性接觸。而丙型肝炎(C)主要透過血液傳染,但一般不會透過日常社交接觸如共用餐具及接吻等傳播。如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有機會變成長期帶菌者,即超過6個月的慢性感染,因此會「keep you busy(BC)with treatment」,意即需要定期覆診。
  • 有缺陷(Defect丁型肝炎:引發丁型肝炎(D)的病毒可說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因它需要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在人體內存活。患者一般會先感染乙型肝炎、再受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同時感染丁型和乙型肝炎,會增加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相關閲讀: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

接種疫苗有效預防減染

香港屬甲型肝炎的中度流行地區,若計劃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如非洲、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中東、中南美洲等)的人士,宜在出行前兩星期接種第一劑甲型肝炎疫苗,以產生足夠保護性抗體;而在注射首針後6至12個月,便要接種第二劑。

張醫生指,如在體檢時驗出沒有甲型肝炎免疫抗體的人士,均應接種甲型肝炎疫苗,特別是本身已經患有其他肝病如脂肪肝、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帶菌者。

至於需要經常洗腎或接受輸血的病人、醫護或化驗室人員、注射毒品人士、男男性接觸者、乙型肝炎帶菌者的性伴侶及家庭成員,或於1988年前乙肝疫苗還未普及時出生的人士,都應透過驗血檢查以確定是否帶有乙型肝炎的免疫抗體,或已經是帶菌者。若有需要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整個乙肝疫苗的接種程序共需三劑:完成接種第一劑後,一個月後注射第二劑,再在5個月後注射第三劑。


相關閲讀: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吃發霉食物高危

定期進行檢查 及早發現潛在風險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患上肝癌風險較高,張醫生建議這類人士可定期進行檢查,以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

  • 乙肝檢查:一般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的血液測試。
  • 丙肝檢查可先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若結果呈陽性,表示曾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須再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確認測試。
  • ALT(谷丙轉氨酶)測試:可檢視出肝發炎指數,如指數持續偏高,即代表肝臟潛在着慢性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簡稱NASH)、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張醫生提醒,若檢測結果出現異常,須盡早求醫及接受適當治療。要守護肝臟健康及預防感染病毒,緊記維持均衡飲食,特別是要避免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品;另亦要避免煙酒及不要進食未煮熟的貝類海產。此外,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要共用牙刷、剃刀及指甲鉗等個人用品,至於最有效的預防方法,還是接受預防疫苗注射。

]]>
【脂肪肝】港大中醫藥院研究:肝臟過量分泌FGF21或加快乳腺癌惡化 //www.afterroberto.com/%e8%84%82%e8%82%aa%e8%82%9d-%e6%b8%af%e5%a4%a7%e4%b8%ad%e9%86%ab%e8%97%a5%e9%99%a2%e7%a0%94%e7%a9%b6-%e8%82%9d%e8%87%9f%e9%81%8e%e9%87%8f%e5%88%86%e6%b3%8cfgf21%e6%88%96%e5%8a%a0%e5%bf%ab%e4%b9%b3/ Tue, 09 Jul 2024 10:05: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52

【明報專訊】乳腺癌是本港和全球女性最常見癌症,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俗稱「脂肪肝」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會過量分泌名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的肝臟因子,或會加快乳腺癌腫瘤生長。團隊指這項發現為中醫「乳病從肝」理論提供現代科學證據,有助中醫藥治療機理。

【脂肪肝】港大中醫藥院研究:肝臟過量分泌FGF21或加快乳腺癌惡化
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脂肪肝患者的肝臟會過量分泌FGF21的肝臟因子,或會加快乳腺癌的腫瘤生長。

相關閲讀:脂肪肝無聲無息致糖尿病、肝硬化 營養師推四大建議 助提高逆轉機會

港大中醫藥院發現脂肪肝可致乳腺癌惡化

目前已有研究發現脂肪肝會出現FGF21分泌異常,且可誘發肝癌等癌症,但未見提及對乳腺癌的作用。港大團隊從患脂肪肝的小鼠肝臟篩選過量表達並分泌的FGF21,結果證實過量補充外源性FGF21將顯著加速小鼠乳腺腫瘤生長,而敲除FGF21基因有助顯著減弱脂肪肝誘發乳腺腫瘤生長。

團隊發現乳腺癌原位癌患者的腫瘤樣本與正常乳腺組織相比,FGF21表達量升高,與患者復發率及死亡率相關。患脂肪肝的肝臟因過量分泌FGF21,會加速乳腺癌腫瘤生長、增強癌細胞抵抗死亡的能力,降低化療藥物艾黴素療效。臨牀研究指患脂肪肝的女性患乳腺癌概率顯著升高。


相關閲讀:是乳腺癌嗎?乳腺結節原因及兩種常用檢查方法  5點注意降風險

中醫「乳病從肝」理論 肝臟養護有助維護女性乳房健康

研究結果已於科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發表。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陳建萍表示,中醫有「乳病從肝」理論,即強調肝臟養護對維護女性乳房健康的重要,對治療乳腺癌有積極作用,今次研究從動物和細胞層面解釋「肝乳軸」的科學性,揭示傳統中醫理論的科學性,為臨牀應用相關理論提供現代研究證據。

]]>
肝酵素上升  是膽石、膽管炎、肝炎、脂肪肝作怪? //www.afterroberto.com/%e8%82%9d%e9%85%b5%e7%b4%a0%e4%b8%8a%e5%8d%87-%e6%98%af%e8%86%bd%e7%9f%b3-%e8%86%bd%e7%ae%a1%e7%82%8e-%e8%82%9d%e7%82%8e-%e8%84%82%e8%82%aa%e8%82%9d%e4%bd%9c%e6%80%aa/ Wed, 13 Mar 2024 07:50: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80

【明報專訊】中年女士王小姐(化名)因為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查詢有關大腸鏡檢查的資訊。然而,我看了她最近驗身報告,發現她的肝酵素上升,肝功能可能受損,遂建議她先做關於肝的檢查。[編按:檢查顯示王小姐不是患上病毒性肝炎或明顯的脂肪肝,超聲波報告顯示她只有一粒微小膽石,但並非肝酵素上升的原因,於是進行第二輪抽血檢查,結果顯示可能患上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肝酵素上升 膽管炎作怪 肝炎脂肪肝症狀未必明顯

慢性肝病未必有腹痛、發燒等明顯病徵,患者有可能只感到疲倦及食慾不振,所以有不少患者是在驗身或其他原因抽血時才發現自己患上肝病。但是肝臟疾病的嚴重度不容忽視,若患者缺乏適當治療及跟進,或會導致肝硬化及肝衰竭,因此必須找出原因及對症下藥。

在診斷過程當中,要排除各種常見肝病元兇,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由藥物或酗酒引致的肝損傷等,亦要排除膽管及膽囊疾病。我為王小姐安排了抽血檢查、肝膽超聲波及肝纖掃描檢查。

令人意外的是,檢查報告顯示王小姐並沒有患上病毒性肝炎或明顯的脂肪肝,亦沒有服用高危藥物或酗酒習慣,超聲波報告顯示她只有一粒微小膽石,並不能解釋肝酵素上升的狀况。於是我替王小姐作了第二輪抽血檢查,結果發現她有一些較為罕見的抗體,顯示可能患上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相關閲讀:體檢解構(中)肝功能指數


肝酵素上升  是膽石、膽管炎、肝炎、脂肪肝作怪?
慢性肝病患者未必有腹痛、發燒等明顯病徵,可能只感到疲倦及食慾不振。(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miya227@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逆轉脂肪肝有法(養和醫度百科)


膽管炎:膽汁積聚肝致纖維化 或與免疫系統有關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並不常見,大部分患者為女性,當患者的膽管受破壞時,膽汁在肝臟積聚,導致肝功能受損及肝纖維化。這種疾病至今病因仍然不明,可能與免疫系統問題有關。

最後,王小姐服用了針對該疾病的藥物——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兩個月後覆診時,肝功能有顯著改善。

文:余霆鋒(東華三院副顧問醫生(內視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醫學滿東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8%97%a5%e7%95%b6%e6%b8%9b%e8%82%a5%e9%87%9d-%e8%82%a5%e8%83%96%e7%97%87-bmi%e2%89%a530%e5%8f%af%e6%89%93-%e5%89%af%e4%bd%9c%e7%94%a8%e6%88%96%e8%87%b4%e5%8f%8d%e8%83%83%e5%98%94/ Mon, 22 Jan 2024 07:2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96

【明報專訊】從荷李活名流到超級富豪,近年都對俗稱「減肥針」的Ozempic趨之若鶩。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曾稱,靠注射Ozempic和節食減重近14公斤,使這款原為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一躍成為「減肥神藥」,在全球掀起搶購潮。Ozempic這款針劑藥物,雖然減重成效明顯,卻並非完全「無痛減肥」。有用家表示注射後體重快速下降、反胃、失去食慾,甚至出現自殺念頭。在肥胖症成全球健康問題的今天,Ozempic的出現帶來哪些好處與隱憂呢?[編按:有醫生指出,Ozempic與Wegovy(專治肥胖症藥物)皆屬醫生處方藥物,一般建議BMI≥30,或者BMI≥27.5並有肥胖相關的併發症如三高人士使用,若屬不太肥的人使用這些藥,減重效果不太顯著。有些人未經醫生處方下自行注射的情况更是不理想。]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本身用作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Ozempic,因減重效果顯著,爆紅成「減肥神藥」,一度掀起搶購潮。(enisaksoy、CR@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治療糖尿病藥物當減肥針打?須配合節食運動 68周減重14.9%

Ozempic這款針劑藥物,本來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應用在治療二型糖尿病上,減重則屬非標籤用途(off-label use)。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陸安欣指,Ozempic內含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是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透過模仿體內的GLP-1,可刺激胰島素分泌,有效降低血糖。後來臨牀研究發現這個成分還可同時減重,「主要有兩個途徑。首先,下丘腦的飽覺中樞(satiety centre)主宰進食欲望,那裏都有GLP-1受體,(透過注入GLP-1)可以抑壓食慾;其次,它會令到腸胃蠕動減慢,吃少少食物已覺得飽」。隨着Ozempic大熱,藥廠後來加推專治肥胖症的Wegovy,兩者成分一樣,但Wegovy劑量較高,最高可達2.4毫克。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運動配合–使用Ozempic,須配合飲食和運動,如只依賴藥物,而沒有改善生活習慣,一停藥,體重可能會反彈。(torwai@iStockphoto)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陸安欣(受訪者提供)

Ozempic含司美格魯肽 減脂肪同時減少肌肉量

有研究發現,在沒有糖尿病的肥胖人士身上(BMI≥30;或者BMI≥27並有1種或以上的肥胖相關疾病),每星期注射1次2.4毫克司美格魯肽,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68星期後體重平均下降14.9%,而安慰劑組別(僅飲食與運動)則降2.4%。「這是這麼多款減肥藥中,目前(減重成效)最厲害的一種!」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指,FDA過去審批用作治療肥胖症的口服藥,大概能減去7%至10%體重,司美格魯肽的減重成效明顯較好。實際效果因人而異,袁美欣有病人使用司美格魯肽約半年, 體重從170多公斤減至130多公斤,減幅逾20%。她強調,一定要配合飲食和運動,「如果只依賴藥物,而沒有改善生活習慣,一停藥,失去唯一幫忙控制體重的因素,體重可能會反彈。」陸安欣補充,這類藥減脂肪以外,同時也會減少肌肉量,使新陳代謝變慢,都有可能令體重增加。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袁美欣(受訪者提供)

Wegovy專治肥胖症 港未有供應

Ozempic和Wegovy分別在2019和2023年在本港註冊使用,但兩名醫生都指本港市面暫未有Wegovy供應。Ozempic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袁美欣指通常會考慮處方予同時有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患者,「八成糖尿病患同時有肥胖問題,此藥主要針對他們。患肥胖症病人中,基本上我會檢查有沒有糖尿病,就算未確診,只是糖尿病前期或已有胰島素阻抗,他們都是適合人選」。同時有脂肪肝、病齡較短的病人亦適用此藥,「它可減少脂肪在肝臟積聚,而且病齡較短的人,肝腎功能較健全,藥物副作用也較低」。病人對打針的接受程度、用藥歷史、藥物價錢等,亦是用藥的考慮因素。

「有時遇到有嚴重肥胖症的病人,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衍生嚴重併發症時,我們會向病人解釋清楚,這款藥用作減肥的版本在香港暫時未有,在病人理解情况下,會將Ozempic作off-label使用。」袁美欣補充。

副作用:反胃 嘔吐 肚瀉 便秘 減磅太快或致膽囊發炎

與傳統口服減肥藥物相比,司美格魯肽副作用較集中在腸胃方面,如反胃、嘔吐、肚瀉、便秘等。陸安欣指,這些副作用一般會隨着使用時間而慢慢減少。處方時,她會先從較低的劑量開始,用一段時間後,若腸胃沒有不適,才會調高劑量,「但亦有部分患者因反胃、作嘔或腸胃不舒服,決定不再使用」。袁美欣亦指,一些腎功能較差的人使用後,腸胃蠕動變得很慢,可能演變為腸塞,減磅幅度太快亦可能導致膽囊脹大,甚至發炎,但不常見。


相關閲讀: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處方藥物 建議至少BMI逾27使用 勿自行注射

Ozempic與Wegovy皆屬醫生處方藥物,有些人未經醫生處方下自行注射,兩名醫生都認為情况不理想。一般建議BMI≥30,或者BMI≥27.5並有肥胖相關的併發症如三高人士使用,「如本身不太肥的人使用這些藥,減重效果不太顯著;而如果GLP-1分泌沒有問題,強行注射額外分量,副作用可能較多」。袁美欣續指,病人自行使用,未必知道遇上哪些副作用應停用、用藥到幾時等,「始終經醫生評估過病人體質後才處方,會較為安全」。

知多啲:「減肥針」自殺風險惹疑慮

去年7月,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接獲報告,指有2宗使用Ozempic和同是GLP-1類藥物Saxenda後有自殺念頭的個案,當局現正介入調查。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指,糖尿病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兩倍,另外,如果患者對體重很耿耿於懷,令他很有壓力,都可能會影響情緒,或增加自殺風險,故不容易分辨是否藥物導致。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有用家報告使用Ozempic後出現自殺念頭,歐盟藥物管理局介入調查。(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bymuratdeniz@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月初發表研究 未發現增自殺念頭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陸安欣引述本月初在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團隊翻閱24萬名患有過重或癡肥人士的健康紀錄,比較他們用司美格魯肽與其他減重藥物後有沒有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結果未見用藥後增加相關風險。不過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指,「接觸過有個案使用GLP-1類藥物後情緒低落,所以我們從低劑量開始處方,如果發覺病人情緒出現問題,會考慮停藥,或者商量其他方案」。

另外,部分精神科藥物會出現體重增加的副作用,減低病人服藥意願。鑑於司美格魯肽的減重效果突出,在外國有精神科醫生會處方予精神科病人,希望病人更願意遵從醫囑。而初步研究發現,如果病人受精神科藥物致肥問題困擾,但處方糖尿病藥metformin後減重效果一般,當他們轉用司美格魯肽後降體重成效不錯。本港有相同困擾的病人能否受惠?

黃宗顯指,病人增重的原因有很多,精神病本身可能令病人長期動力較低,不常活動;或受情緒困擾的人,一有壓力就大量進食,本身都容易有增重問題。藥物方面亦有一定影響,如治療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的抗精神病藥,還有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等,都容易讓人變胖。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例,藥物可能影響大腦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又或使大腦中負責控制體重的瘦素減少,令病人胃口大開。「當留意到病人用藥後體重增加許多,我們需要弄清楚究竟是不健康生活習慣,還是藥物引致」,再決定換藥或是從生活層面介入,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如果成效不彰,有醫生會處方metformin,「有數據顯示,它用在沒有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可減少體重增加,甚至回復正常水平」。至於用司美格魯肽作減重用途,在香港仍算新事,以他所知,本港暫未有處方予精神科病人處理體重過重問題,故難以評論是否可行,相關研究亦不多。他沒有處方過減重藥物,「病人每次覆診,我都會量體重、血壓,所以他們身體有任何變化我都會一早知道,不會讓他們體重去到很重時,才想方法處理」。

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黃宗顯(受訪者提供)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6%b4%be%e5%b0%8d%e5%b8%b8%e8%a6%8b%e9%a3%b2%e6%96%99-%e6%9e%9c%e6%b1%81%e9%85%92%e7%b2%be%e5%8f%8a%e9%ab%98%e7%b3%96%e9%a3%b2%e5%93%81%e6%85%8e%e9%98%b2%e9%ab%98%e7%86%b1%e9%87%8f%e9%99%b7%e9%98%b1/ Sat, 30 Dec 2023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7

歡度節日,最高興莫過於與一班親朋好友相聚大吃大喝,當中不少得各式各樣的飲品,例如果汁、高糖飲料、酒精飲品等。然而,過量飲酒或高糖飲料會影響健康,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以免節日後病情失控而不自知。(附飲酒4個小貼士)

大時大節小酌一番十分普遍,不過不同種類的酒精飲品,所含的酒精濃度、糖分及熱量各異。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表示,酒精飲品的熱量有多少,需視乎酒精濃度、酒精單位及分量,例如250毫升啤酒(酒精含量5%)等於一個酒精單位;100毫升紅酒(酒精含量12%)等於一個酒精單位;烈酒如威士忌及白蘭地(酒精含量40%)等,30毫升已等於一個酒精單位。

酒類混合含糖飲料  熱量更高

一個酒精單位等於12克酒精量,每克酒精的熱量為7千卡路里,因此每喝一個酒精單位,即等同攝取約84千卡路里。除了上述提及的酒類,廣受歡迎的雞尾酒由多種酒精及其他飲料混合而成,很多時所選用的都是含糖的果汁、糖水、椰奶等,視乎選材而定,熱量通常介乎於180至500千卡路里不等。因此,周明欣建議,如果想降低糖分攝取,可考慮使用零卡路里的梳打水來調製雞尾酒;喝烈酒時,部分人亦可能會加入汽水,建議應使用零卡路里或無糖汽水,以減少熱量吸收。


相關閲讀: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酒精飲品熱量表(部分)

酒精飲品熱量 (千卡路里)
啤酒 (Beer)153/罐
甜蘋果酒 (Apple Cider)194/罐
香檳 (Champagne)98/杯
白酒 (White Wine)123/杯
紅酒 (Red Wine)126/杯
馬天尼 (Martini)360/杯
伏特加(80度酒精含量)(Vodka)97/小杯

*每罐約360毫升、每杯約150毫升、每小杯約45毫升

周明欣提醒,飲酒要適可而止,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人士更要特別留神,因為攝取大量酒精會令血壓及血脂上升,變相影響病情控制;至於糖尿病患者如只飲酒、不進食,會令血糖水平不穩定,因此患者應在飲酒時適量進食,同時避免選喝甜酒。

飲酒4個小貼士 歡慶同時注

  • 飲酒前應先適量進食
  • 慢飲,每杯酒之間應喝清水
  • 補充足夠水分
  • 每日飲酒上限:男士兩個酒精單位;女士一個酒精單位

喝多於一罐可樂  已超出一日糖分攝取量

除了酒精飲品,開派對當然不少得罐裝及紙包飲品,不過有不少罐裝及紙包飲品都含有高糖分。周明欣解釋,成人男士每日的糖分攝取量約為9至12粒方糖;成人女士則為7至8粒方糖,以5克糖為一粒方糖來計算,一罐可樂便含有約7粒方糖,對於女性而言,一天喝多過一罐可樂已經超標,因此應留意攝取量。至於兒童,不少家長可能會為他們準備果汁,感覺上可能較健康,但其實暗藏高糖陷阱,坊間有不少果汁產品含有高果糖而且纖維低,除了熱量高容易引致體重上升,更會令三酸甘油脂高,嚴重更可能會引起脂肪肝。

她建議,派對上可多準備無添加糖分的茶類、無糖梳打水、不含卡路里及糖分的健怡汽水等,亦可以考慮準備蔬菜汁,奉行低卡、低糖之選,即使要喝含糖飲料,亦謹記不宜過量,購買前可多參考產品上的營養標籤,以助判斷。


相關閲讀:【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常見包飲品熱量表(部分)

飲品容量(毫升)熱量 (千卡路里)糖分(克)
汽水 (可樂、七喜、雪碧)35513635
健怡汽水35571
橙汁25012021
蔬菜汁2505211
紙包檸檬茶250137.534
低糖檸檬茶2505012.5
無糖茶25000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勿過量飲酒精飲品、果汁、高糖飲料,以免影響健康,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
]]>
乙型肝炎:衛署推算港41萬人感染 注意慢性乙肝可致肝硬化、肝癌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5%9e%8b%e8%82%9d%e7%82%8e%ef%bc%9a%e8%a1%9b%e7%bd%b2%e6%8e%a8%e7%ae%97%e6%b8%af41%e8%90%ac%e4%ba%ba%e6%84%9f%e6%9f%93-%e6%b3%a8%e6%84%8f%e6%85%a2%e6%80%a7%e4%b9%99%e8%82%9d%e5%8f%af/ Fri, 29 Dec 2023 04:33: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4

【明報專訊】衛生署昨發表病毒性肝炎主題報告,首次在人口健康調查納入關於病毒性肝炎調查和測試。根據調查結果推算,本港約有41萬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佔整體人口約5.6%;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在35至54歲年齡組別最高,達8.4%。完成身體檢查的受訪者中,6.2%人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惟當中約七成沒有就肝臟疾病做醫療跟進。(編按:衛生署指出,約15%至40%未有接受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發展至可致命的肝臟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

衛署推算本港41萬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調查於2020年11月至去年2月期間進行,訪問逾1.6萬名年滿15歲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其中逾2000名15至84歲受訪者進一步完成身體檢查。


相關閲讀:【世界肝炎日】乙肝病毒可經母嬰傳播  抗病毒藥物減母嬰傳播風險


做完體檢知感染 七成無就醫

完成身體檢查的受訪者中,6.2%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測試呈陽性反應,即代表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當中近四成未有在住戶調查自述為慢性乙肝患者,約七成沒有就其肝臟疾病做醫療跟進,顯示有相當比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不清楚自己感染狀態。

青少年感染率低 預防措施見效

調查顯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在35至54歲年齡組別最高,有8.4%,35歲以下組別陽性率明顯較低,15至24歲及25至34歲組別陽性率分別為0.3%及1.5%。衛生署稱,這反映本港自1980年代實施普及兒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和其他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措施,有效降低年輕一代感染率。


相關閲讀:脂肪肝無聲無息致糖尿病、肝硬化 營養師推四大建議 助提高逆轉機會


慢性乙肝患者長遠可發展至肝硬化和肝癌

衛生署指出,約15%至40%未有接受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發展至可致命的肝臟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該署提醒市民採取措施預防感染病毒性肝炎,較高感染風險者應做測試,慢性肝炎患者應及早做醫療跟進。

乙型肝炎:衛署推算港41萬人感染 注意慢性乙肝可致肝硬化、肝癌
慢性乙肝患者長遠可發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臟疾病。(資料圖片)
]]>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www.afterroberto.com/%e9%85%92%e7%b2%be10%e5%85%8b3-5%e8%8c%b6%e5%8c%99%e7%b3%96-30%e5%88%86%e9%90%98diy%e3%80%8c%e7%86%b1%e7%b4%85%e9%85%92%e3%80%8d%e5%a4%a7%e4%ba%ba%e5%b0%8f%e5%ad%a9%e9%bd%8a%e4%ba%ab%e7%94%a8/ Wed, 27 Dec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788

【明報專訊】節日和家人朋友聚餐,高興下或會小酌兩杯吧,但大家有否留意酒精對身體影響,不止是神經受損?酒精即是「乙醇」,有充分證據顯示它和其代謝物「乙醛」對人體有致癌性,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煙草、二噁英和加工肉同組。不少研究證實飲酒會增加各種癌症發病或死亡率,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與不飲酒人士相比,每日飲用12克酒精(約1罐啤酒)為例,各種癌症發病或死亡風險便會提高7%至47%不等,以咽喉癌風險最高,風險亦會隨飲酒分量而遞增。

酒精是「無營養的熱量」 10克酒精=3.5茶匙糖

此外,營養師常稱酒精為「無營養的熱量」,因為1克酒精含7千卡,每1酒精單位有10克酒精,即有70千卡,約相等於1.5茶匙油或3.5茶匙糖。節慶通常邊飲酒邊吃,會無意間吃過量,攝取過多熱量,提升假期後增重機率;加上豪飲一晚後的宿醉徵狀,也會影響隔天精神狀態。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乳癌】40歲以上患乳癌風險增 定期3D乳房攝影+超音波 及早偵測癌魔減少假陽性

飲酒4點要注意

如選擇飲酒,則有以下建議:

•用小杯盛載,每次飲用以1酒精單位為基準,限制飲用分量

•選擇酒精含量較低的飲料

•先飲水或梳打等非酒精飲品,並與酒精飲品交替飲用

•酒後切勿駕駛


相關閲讀: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吃發霉食物高危

DIY無酒精「熱紅酒」  大人小孩齊分享

最後分享一個可30分鐘內完成、大人小孩都能享用又充滿聖誕氣氛的飲品食譜: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無酒精「熱紅酒」(Marina Kositsyna@iStockphoto)

材料(4人分量):

石榴/紅莓汁2杯(可用其他果汁代替,成人可用無酒精紅酒代替)、葡萄汁2杯、清水2杯(若用無酒精紅酒可免)、檸檬和橙各1個切薄片、肉桂2支、丁香6粒、豆蔻3粒、八角3粒、紅糖(可免或適量)

做法:

1. 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大火加熱

2. 煮沸後轉中火,半掩蓋煮20至30分鐘

3.飲料隔渣倒入杯內,加入橙片或肉桂裝飾,即成

想認識更多營養資訊?可向註冊營養師查詢或瀏覽社區營養服務網頁:t.ly/ciOc5

文:陳瑋嘉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

(食得smart)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