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胃酸倒流”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2 Oct 2024 08:01:2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胃酸倒流”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7%97%9b%e6%88%90%e5%9b%a0%e5%8d%83%e7%99%be%e7%a8%ae-%e9%86%ab%e7%94%9f%e6%8f%90%e9%86%92-%e7%97%9b%e6%b3%95-%e6%88%96%e6%bd%9b%e5%9c%a8%e7%96%be%e7%97%85%e8%ad%a6%e8%99%9f/ Tue, 22 Oct 2024 07:47: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80 腹痛可能是很多人身體不適時最常出現的徵狀之一,有人會因肚子劇痛而縮作一團、上吐下瀉,甚至同時出現心絞痛等徵狀。除了腸胃炎、消化不良、經前綜合症等常見成因之外,腹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所發出的警號,如急性闌尾炎、膽管炎、生蛇、心肌栓塞、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腹痛問題可大可小,未必每次都是輕微的腸胃不適,切勿以為僅是小毛病而耽誤求診,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多項腹痛指標  揭示潛在疾病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表示,當遇上病人因腹痛求診,家庭醫生會首先作出全面評估、排除惡疾及鎖定病源,以免令病情有機會惡化甚至構成生命危險。陳醫生解釋,家庭醫生會根據患者腹痛所維持的時間、腹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質、痛感是否有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及疼痛所伴隨的其他症狀等,作出第一線的病情評估與鑒別。若家庭醫生判斷病人屬於嚴重急性個案或個別器官的病變,便會將個案轉介至其他專科,以作進一步檢查和診治。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痛成因有很多,除了便秘、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見成因外,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號,如生蛇、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切勿以為腹痛只是小毛病而掉以輕心。

小孩腹痛  常見由便秘引致

便秘是兒童腹痛的常見原因,飲食不均衡、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情緒壓力等因素都會導致便秘。陳醫生表示,曾有一名5歲的男孩因間歇性腹痛而求診,其母稱他偶有肚痛,大便後有所紓緩,但近日因嚴重腹痛而無法上學。從前男孩相隔3、4天才排便一次,大便亦乾硬。他一向沒有學習及情緒困擾,但卻有偏食問題,抗拒吃水果和蔬菜,喝水也不多。醫生建議男童增加纖維攝取、多喝水及多做運動,並處方軟便藥物作短期紓緩之用,其後安排轉介至營養師跟進。一個月後,男孩的便秘及腹痛情况已有明顯改善。

必須注意,除了便秘外,急性腸胃炎、食物過敏、腸套疊、腹股溝疝氣等疾病同樣會引起小兒腹痛。若兒童出現劇烈肚痛、發燒、嘔吐、腹瀉、脱水等情况,必須立即求醫。

腹部劇痛  或與婦科疾病有關

陳醫生提醒,女性如受腹痛困擾應多加留意,因為由生殖器官系統引起的婦科問題,例如宮外孕、卵巢囊腫、經痛、子宮肌瘤等,都會引致腹痛。其中,以宮外孕所導致的腹痛最為劇烈,如受精卵錯誤地在輸卵管内著床,隨着胚胎愈來愈大,有可能會令輸卵管破裂出血,導致突發性腹部劇痛、心跳加快、暈眩,甚至休克,如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陳醫生表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士於深夜由丈夫陪同前來求診,原因是她於當天清早已出現左下腹疼痛,隨後痛楚加劇,甚至蔓延至整個腹部,並且伴隨陰道出血、血壓偏低及頭暈等徵狀。病人獲安排接受驗孕測試,結果呈陽性,再經超聲波檢查後診斷為宮外孕破裂,需即時轉介進行緊急手術,術後情况穩定。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腹背皆痛  原來是生蛇

陳醫生指出,腹痛未必一定是由腹部器官問題引起,心臟病、肺炎、帶狀疱疹等疾病也會導致類似腹痛的病徵,須加倍留意。曾有一位60多歲病人,兩天前起床後開始左腹刺痛,隨後蔓延至左邊背部。他立即到急症室求診,結果其腹部檢查、常規血液、尿液及腹部超聲波檢查均屬正常,獲醫生處方止痛藥後回家休息。惟腹痛情况未有改善,病人再度求診。家庭醫生發現他左邊腹部沿着神經帶出現紅疹及小水泡,診斷為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繼而為病人解釋病因、處方抗病毒藥和止痛藥,以及安排覆診跟進。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許多人幼年時患上水痘後痊癒,但病毒仍潛藏在神經元中,當年紀漸長或因壓力、疲勞令免疫力降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度轉為活性,因而發病。帶狀疱疹可在身體任何部分出現,病發初期,病人已有神經痛的感覺,繼而皮膚上出現紅疹及小水泡。如果懷疑患上帶狀疱疹要盡快求醫並接受治療,避免出現後遺神經痛症。此外,陳醫生亦建議50歲以上人士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從而減低病發風險或嚴重性。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部隱隱作痛,以為是消化不良、腸胃炎?若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應立即求醫,因下腹痛或是直腸癌的警號。(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下腹隱隱痛  疑為結直腸病變

陳醫生續指,腹痛亦有機會是癌症的病徵,切勿掉以輕心。曾有一位年約70歲的男病人,多年來煙酒不離身。幾個月來下腹隱隱作痛,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不以為意,近日卻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因而求醫。醫生為病人進行探肛檢查時發現直腸中有硬塊,立即安排入院並轉介至外科醫生診治。經內窺鏡檢查及抽取組織化驗後,病人確診患上直腸癌,隨即獲安排手術及接受進一步治療。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本港最普遍的癌症之一,症狀包括腹痛、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直徑變小、貧血及體重減輕等。如果上述徵狀在短時期内出現且持續,應立即向家庭醫生求診。另外,陳醫生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有高風險因素,包括近親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吸煙、經常進食加工肉類等不良生活習慣,建議約見家庭醫生,安排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如檢查過程發現瘜肉,可直接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或抽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部分瘜肉屬癌前病變,如能及早發現並切除,能有助防止進一步惡化成腫瘤。

]]>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5%88%9d%e6%9c%9f%e6%88%96%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3%80%81%e8%85%b9%e8%84%b9%e9%ab%94%e9%87%8d%e9%99%8d-%e5%85%ab%e6%88%90%e7%a2%ba%e8%a8%ba%e5%b7%b2%e5%b1%ac%e6%99%9a/ Tue, 08 Oct 2024 09:44: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71

【明報專訊】胃癌長期位居本港十大癌症第五、六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21年有1306宗胃癌新症,631人因胃癌離世。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5歲或以上患者佔整體超過六成。(編按: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胃癌初期患者或以為是消化不良、腹脹不適,直至病情發展至晚期才確診,胃癌有機會在早期發現及根治嗎?)

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或腹脹誤以為消化不良 八成確診已到晚期

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可能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腹腫脹、進食後腹脹不適、體重急速下降等,很多時患者會誤以為是工作壓力或「食滯」所致,而忽略進一步檢查。近八成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到第四期,俗稱「晚期」。治療新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 存活率有提升 過去治療晚期胃癌的藥物選擇不多,近年新藥陸續湧現,除了化療,部分合適的病人也可以用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更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簡稱ADC)治療。例如近年較受關注的HER2陽性胃癌,病人帶有HER2腫瘤基因突變,可考慮在基礎化療藥外加入針對的標靶藥,一般來說能控制病情的時間會比較長。相關標靶藥在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上已使用了若干年,研究和臨牀顯示它也可有效地控制HER2陽性胃癌。所以,現時患HER2陽性胃癌病人有更多藥物選擇。


相關閲讀:【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化療標靶藥合併 藥效集中

此外,部分患者亦可使用免疫治療,令免疫系統認出癌細胞,把它們殺死。至於抗體藥物複合體,突破之處是將化療和標靶藥在結構上合併為單一藥物,而它們的「分工」是:標靶藥負責辨別HER2陽性胃癌細胞,然後由化療藥負責殺死胃癌細胞。好處是藥效較集中,能減低對其他健康細胞的影響。研究顯示,晚期HER2陽性胃癌患者使用ADC後存活率有理想的提升。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滿40歲吸煙、有家族病史 定期照胃

當然,胃癌若可在早期發現,一般盡可能以外科手術根治。第二、三期病人,醫生則會建議手術後再接受約半年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亞洲人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建議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定期作胃鏡檢查,防患未然。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盡早滅菌有助減低胃癌風險。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文:李兆康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應定期作胃鏡檢查。(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
口咽癌初期沒明顯病徵 新症倍僧 中大料因HPV //www.afterroberto.com/%e5%8f%a3%e5%92%bd%e7%99%8c%e5%88%9d%e6%9c%9f%e6%b2%92%e6%98%8e%e9%a1%af%e7%97%85%e5%be%b5-%e6%96%b0%e7%97%87%e5%80%8d%e5%83%a7-%e4%b8%ad%e5%a4%a7%e6%96%99%e5%9b%a0hpv/ Mon, 29 Apr 2024 09:34: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37

【明報專訊】感染高風險HPV(人類乳頭瘤病毒)除了可引致子宮頸癌,亦可導致口咽癌,男女均可患病。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本港「鱗狀細胞口咽癌」每年新症在過去約30年增加約兩倍,其中帶有HPV的患者比例自2005年起顯著增加。領導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認為,數據反映本港口咽癌新症增幅由HPV引致,且男女風險相若,建議政府將免費接種HPV疫苗計劃擴至男童。(明報記者 張逸羲) (編按:口咽癌是什麼呢?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患者一般先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和口腔等有硬塊、喉嚨痛,其後會唾液帶血絲、咳血、耳痛、聲音嘶啞和體重下降……)

口咽癌初期沒明顯病徵 新症倍僧 中大料因HPV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右)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左)有份參與的研究顯示,本港近年口咽癌新症個案增幅,主要由感染高風險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所致,建議政府資助所有學童免費接種HPV疫苗。(鄧家烜攝)

口咽癌是什麼?初期無明顯病徵 無常規篩查

口咽癌患者初期無明顯病徵,亦無常規篩查方法。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稱大部分口咽癌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擴散,逾八成屬中至晚期,較難單靠做手術切清病變部分,治癒率跌至約六至七成。陳英權指出,口咽癌初期沒明顯徵狀,尤其是與感染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相關的病例,患者一般先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和口腔等有硬塊、喉嚨痛,其後會唾液帶血絲、咳血、耳痛、無法完全張口和移動舌頭、聲音嘶啞和體重下降。診斷方面,他稱醫生會以手指觸摸口腔內部,並以內窺鏡觀察和抽取活組織化驗。

確診多屬中至晚期 電療化療治癒率六七成

陳英權引述數據稱,本港口腔癌新症約12%屬早期,70%和14%屬中期和晚期,其餘無法分類。他稱醫治早期口腔癌主要以手術和電療,又或電療和化療,治癒率達九成,中至晚期則較難以手術清除病變部分,主要是電療和化療,治癒率跌至六至七成。他說電療會令患者口乾,不夠唾液分泌,「可能食飯都食不到」,而手術或令神經線受損,影響肩頸活動。

口咽癌多於舌根、扁桃體、口咽側壁發生 帶病毒患者比例升

口咽癌主要發生於舌根、扁桃體、軟顎、口咽側壁和後壁,鱗狀細胞口咽癌最常見。中大醫學院分析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發現本港鱗狀細胞口咽癌每年新症由1986年36宗,增至2020年116宗,增幅2.2倍;單計2011至2020年的10年間,增幅亦達147%,遠超同期整體癌症新症增幅的26%。

研究團隊分析2010至2020年的310宗鱗狀細胞口咽癌新症,發現HPV陽性率為36.1%;再對比早前同類研究數據,發現陽性率由2005至2010年的20.8%,增至2016至2020年的41.9%。研究亦發現扁桃體癌(口咽癌之一)新症的HPV陽性率同期亦由29%增至64.7%。


相關閲讀:【食道癌】死亡率高 常見病徵吞嚥困難 注意5大高危因素:吸煙、嗜酒、長期胃酸倒流

全球三成個案與HPV有關

陳基湘說全球普遍約三成口咽癌個案與HPV有關,歐美國家比例較高,達七至九成。他說HPV可透過口交等性行為傳播,令其他人口腔受感染,尤其扁桃體;感染者大多無病徵,身體約數月至半年可自行清除病毒,吸煙和飲酒則令身體較難清除病毒,感染部位長遠可致癌。

目前市民可自費接種HPV疫苗,政府2019/20學年將HPV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小五和小六女童免費接種兩針。陳基湘稱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的數據清晰,相反口咽癌一般在感染HPV後10至15年始病發,暫無清晰和直接數據證實HPV疫苗可預防口咽癌,惟今次研究反映本港HPV引致口咽癌新症愈來愈多,且男女比例相若,建議政府考慮資助男童免費接種。


相關閲讀: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料可依病毒致癌機理篩查

陳英權引述另一研究數據稱,HPV口咽癌患者普遍較年輕,平均確診年齡59.8歲,無HPV者為63.9歲;HPV口咽癌患者確診時癌症多數處於早期階段,故5年存活率達六成,非HPV口咽癌的存活率則不足三成。陳基湘稱現時本港無口咽癌篩查,相信HPV可引致口咽癌的機理可作為篩查方向。

]]>
胃鏡 、腸鏡檢查 預防消化道癌症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9%8f%a1%e8%85%b8%e9%8f%a1%e6%aa%a2%e6%9f%a5-%e9%a0%90%e9%98%b2%e6%b6%88%e5%8c%96%e9%81%93%e7%99%8c%e7%97%87/ Wed, 27 Mar 2024 10:42: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34

胃鏡和腸鏡都是常見用於檢查消化道的內窺鏡,可幫助醫生診斷出腸胃內的異常情况 ,包括潰瘍或瘜肉等 。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胃或腸內有病變 ,醫生可使用內窺鏡上的鑷子取出組織樣本作初步化驗 ,分辨該組織屬良性抑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早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減低消化道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大腸癌、肛門癌等惡化的風險 。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各種徵狀的成因 。如病人出現吞嚥困難 、持續胃痛 、胃酸倒流、反胃、消化不良、大便呈黑色、體重無故急降等 ,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有胃癌或食道癌家族病史的人士,則應該作定期檢查。

胃鏡檢查一般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醫生會將 內窺鏡經口腔放入食道 ,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 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膨脹是正常的 ,不適的感覺會逐漸減退 。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大腸鏡 — 揪出瘜肉預防大腸癌

大腸鏡是目前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最有效及簡單的方法,包括大腸發炎、懷疑大腸出血、結直腸癌、瘜肉等 ,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 、持續腹瀉或便秘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醫生通常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 。

大腸鏡是可屈曲的內窺鏡,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讓醫生觀察病人的大腸內壁黏膜,整個過程 約15分鐘至半小時,醫生可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 ,減少不適感 。注意接受大腸鏡前兩天須進食低渣食物,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 ,如蔬菜、生果、麥皮等;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清除腸內糞便殘餘 ,以便醫生清楚檢查腸道情况。

大腸癌位居本港第二位最常見亦是最能及早預防的癌症,事實上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雖然這些瘜肉初時屬良性,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過程約10年或以上。透過大腸鏡便能及早把瘜 肉揪出清除,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因此即使沒有徵狀,一 般建議50 歲或以上人士應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美國癌症協會的新指引則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又或每1至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作篩查,若樣本有隱血再做大腸鏡。高風險人士包括有大腸 癌家族病史、曾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應考慮提早及增加檢查次數。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betway体彩 內鏡中心主任 、外科中心主任 、外科專科醫生

陳志偉醫生

]]>
胰臟癌6個徵狀:上腹、背持續疼痛 皮膚痕癢 體重銳減 //www.afterroberto.com/%e8%83%b0%e8%87%9f%e7%99%8c%e5%be%b5%e7%8b%80-%e4%b8%8a%e8%85%b9-%e8%83%8c%e6%8c%81%e7%ba%8c%e7%96%bc%e7%97%9b-%e7%9a%ae%e8%86%9a%e7%97%95%e7%99%a2-%e9%ab%94%e9%87%8d%e9%8a%b3%e6%b8%9b/ Mon, 11 Mar 2024 06:40: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64

【明報專訊】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第四位。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因癌症而死亡的總人數5.9%。胰臟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在過去10年均錄得明顯升幅,2011至2021年間,因胰臟癌而死亡人數躍升75%。(編按:出現以下6個徵狀有可能患上胰臟癌,如:上腹部出現持續疼痛,並反射至背部;食慾不振、惡心、消化不良;出現黃疸、皮膚痕癢;體重短時間內銳減;上腹部出現腫塊;出現腹水等。)

胰臟癌徵狀初期不明顯 位置隱蔽至晚期始察覺

胰臟位於胃及背脊中間、腹腔深處的腺體,連接十二指腸,屬於消化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以及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胰臟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因此不少病人在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胰臟癌6個徵狀:上腹、背持續疼痛 皮膚痕癢 體重銳減
胰臟癌–胰臟位於胃及背脊中間,腹腔深處。由於胰臟癌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Eraxio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風險因素:男性、吸煙、過量進食高脂食物

大部分胰臟癌發生在65歲以上人士,風險因素包括男性、吸煙、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及少吃蔬菜和水果、糖代謝異常(如患有糖尿病),以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注意6大徵狀
如果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患上胰臟癌:

1.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且痛楚反射至背部

2. 出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3. 出現黃疸、皮膚痕癢、大便呈陶土色

4.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5.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6. 出現腹水


相關閲讀:胰臟癌病徵:體重下降顯著 病人接受惠普爾手術後消化功能受損 飲食有對策

未擴散或可切除腫瘤根治

醫生聽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患上胰臟癌,會安排腹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以探測腫瘤位置及體積。在一些胰臟癌患者中,血液測試的癌指標——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 19-9)會升高。配合放射或掃描造影和臨牀數據,有助監測病情發展。

治療胰臟癌要視乎癌症期數、病人年齡、整體健康狀况和個人取向。因應這些因素,治療目標可以是完全消除腫瘤,或盡量減慢腫瘤生長,或避免造成更大傷害。現時完全消除胰臟癌的唯一方法是手術取出腫瘤。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s operation)是最常用的手術模式,包括切除腫瘤相關的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甚至部分胃部等,手術死亡率少於5%。約四分之一病人的胰臟癌出現在胰臟的體部或尾部,視乎腫瘤情况,可以作胰體胰尾切除術或全胰切除等手術。

然而,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手術,尤其當癌細胞擴散至胰臟以外器官及廣泛影響淋巴結和主要血管的時候,就要靠癌症藥物治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控制癌細胞增長和紓緩癌症所引起的病徵。抗癌藥物有不同種類,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結合使用,以加強療效。醫生會因應癌症種類、病情、期數、基因變異等結果制訂治療計劃,包括化學治療(化療)、標靶治療。

文︰吳國際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

]]>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8%83%83%e7%97%9b%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9%a3%9f%e8%85%b8%e8%83%83%e8%97%a5%e6%90%9e%e6%8e%82-%e8%83%83%e8%97%a5%e6%af%94%e8%bc%83%e6%88%90%e5%88%86/ Tue, 20 Feb 2024 04:27: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279 【明報專訊】近一個月食不停,由團年飯至開年飯,由親友團拜聚餐至公司春茗,餐餐大魚大肉,放縱過後,消化系統不勝負荷。遇上飽飽滯滯,甚至胃痛、胃脹、嘔吐、腹瀉等情况,不少人會到藥房買腸胃藥解燃眉之急。腸胃藥五花八門,由中和胃酸至和胃整腸等不同中西成藥,究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編按:坊間常見針對胃酸問題的成藥,主要分為中和胃酸藥及抑制胃酸藥兩大類,基本分別在於藥效強弱及持續時間,詳見「3大胃藥比較」表。)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明報製圖)

過量進食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腸胃藥有兩大類

放縱飲食可引致腸胃不適,尤其是農曆新年期間進食許多高脂高糖的賀年糕點,如年糕、蘿蔔糕等難以消化的食物,或過量進食,快速進食而不充分咀嚼。「藥劑連線」註冊藥劑師陳志鵬(Brian)表示,上述情况都會增加胃部負荷,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致胃灼熱、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徵狀。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設計圖片,Denis Novikov、ersler@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陳志鵬(受訪者提供)

中和胃酸生效快 抑制胃酸長效

懷疑自己食過量而引起胃腸不適,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找胃藥。Brian指,坊間常見針對胃酸問題的成藥,主要分為中和胃酸藥及抑制胃酸藥兩大類,基本分別在於藥效強弱及持續時間(詳見「3大胃藥比較」)。

‧中和胃酸藥(antacids)

藥力生效快,但維持時間短,能夠即時中和胃酸,紓緩不適徵狀。成分屬於弱鹼性,能減少胃部細胞受胃酸刺激,常見成分有氫氧化鎂(magnesium hydroxide)、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氫氧化鋁(aluminum hydroxide)等。當中氫氧化鎂可能會導致輕微腹瀉,而氫氧化鋁或導致輕微便秘,因此一般中和胃酸藥物都會使用組合複方,以平衡副作用。

‧抑制胃酸藥

抑制胃酸藥再細分為H2受體阻抗劑(histamine H2 receptor antagonists,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前者能夠抑制約70%胃酸分泌,藥效維持8至10小時;後者更能夠抑制90%以上胃酸分泌,但需於早上餐前服才能達到較佳效果,通常藥效能維持一整天。

Brian指出,由於質子泵抑制劑藥效相對強效和持久,監管較嚴格,大部分屬醫生處方藥物,只有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及特定劑型的泮托拉唑(pantoprazole)可在藥劑師監督下於註冊藥房購買。其他包括中和胃酸藥及H2受體阻抗劑都能夠自行購買,毋須醫生處方。


相關閲讀:相關閲讀:【胃酸倒流】6個典型症狀:胸口灼熱、反酸、吞嚥不順、喉嚨有異物感、咳嗽、口苦 中醫:飲食不節壓力大肝胃不和


如何選擇胃藥?成藥多屬組合藥 紓緩胃痛化胃氣

不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胃藥?Brian表示,以上3類藥物成分溫和,沒有太大副作用,「如果胃痛純粹偶發,徵狀較輕微,例如吃得太飽、太肥膩而引起,本身沒有胃病史,服用中和胃酸藥及H2受體阻抗劑便可以」;但有胃病史,例如經常胃痛,甚至有胃潰瘍或胃出血情况,或正在服用一些會傷胃、增加胃出血風險的藥物,如薄血藥或消炎止痛藥等,「通常建議直接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因其效力較強,可以更好地抑制胃酸,胃酸對胃部的刺激就會少一點」。

他補充,雖然控制胃酸的藥物能緩解多數消化不良,但有些徵狀可能與胃酸無關,服用上述胃藥亦無效,可能需要其他藥物如化胃氣藥、消化酵素、緩解腸痙攣藥等。而坊間成藥多數同時包含幾種類別的組合藥,最常見是中和胃酸藥及化胃氣藥組合,既紓緩胃痛、胃灼熱等症狀,又可以化掉胃氣,紓緩胃脹。但如持續出現胃部不適,建議找醫生詳細檢查。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腸胃藥五花八門,註冊藥劑師及中醫皆建議,如對用藥有任何問題,或用藥後未能紓緩不適,應及早求診。(AsiaVision@iStockphoto)

為吃濫用消化酵素「不理想」

然而,有些人會透過服用消化酵素,讓自己吃得更多。Brian指這種做法不理想,「可能導致過度依賴輔助消化的產品,而忽略適當飲食管理來維持消化系統健康」。除非有特定醫療需要,否則不建議長期服用消化酵素。


相關閲讀:【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腹瀉多毋須用藥 首要補水補電解質

如果腹瀉又應使用什麼藥物?Brian表示,一般情况毋須用藥緩解。「根據世衛建議,腹瀉時不是直接吃藥,而是補充電解質和飲水,因腹瀉其實是腸道接觸了一些刺激物,可能是油分、細菌、微生物等,因此腹瀉是自然反應,對抗外來入侵者,如果強行用藥止瀉,其實是本末倒置。」

中成藥:保濟丸紓緩飽滯 正露丸止瀉

從中醫角度,暴飲暴食後出現腸胃不適,首要節制飲食,減輕腸胃負擔。註冊中醫郭瑩瑩指,常見用於幫助消化的中藥,以保和丸為主,其中包括神曲、製半夏、山楂、連翹、陳皮、萊菔子、茯苓等中藥材,再因應患者情况加減。「比如胃脹明顯,會加入行氣的木香、砂仁;胃酸倒流可以適當加收斂胃酸藥物,如海螵蛸、鬱金等。」若嘔吐、腹瀉僅發生1至2次,患者自覺排便後腸胃舒適便毋須過於擔心,適當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即可。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Gannet77@iStockphoto)

而市面上的腸胃中成藥,例如保濟丸、整腸丸、正露丸、藿香正氣散等,主要成分包括紫蘇、陳皮、茯苓、製半夏、藿香等。郭瑩瑩表示,這些中成藥作用差不多,藥材皆是性味芳香化濕,「如紫蘇味香,能推走積滯;陳皮化濕、和胃健脾,更入腸胃經」,是中醫常常用來和胃、紓緩腸胃不適,如腹脹、反胃、腹瀉等常用藥材。

郭瑩瑩指出,因消化不良而伴隨的不適,若以腹脹為主,選用厚樸、蘇葉等;以反胃為主,則選用製半夏、藿香、陳皮。保濟丸在飽滯、胃脹情况下適合服用;若以腹瀉為主,則選用白朮、黃柏、木餾油,可選整腸丸及正露丸,止瀉作用較強;而藿香正氣散主治腸胃寒濕,或與風寒相夾的腸胃炎及感冒更為合適。

她提醒,服用中藥前,首先要辨清體質寒熱,體質偏寒者,不適宜服用太多黃柏、生薏仁等性味偏涼的藥材,以免導致腸胃更加不適。而體質偏濕熱者,不宜太多蘇葉、藿香等。而當出現反覆胃痛,可能是壓力過大、消化系統問題或腹腔疾病等,郭瑩瑩提醒應先查清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食腸胃藥搞掂?3大胃藥比較成分藥效強弱服用注意
郭瑩瑩(受訪者提供)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吃得飽滯消化不良?補充消化酵素產品可消滯?吃菠蘿奇異果更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5%90%83%e5%be%97%e9%a3%bd%e6%bb%af-%e8%85%b8%e8%83%83%e4%b8%8d%e9%81%a9-%e6%b6%88%e5%8c%96%e9%85%b5%e7%b4%a0%e7%94%a2%e5%93%81%e5%8f%af%e6%b6%88%e6%bb%af/ Tue, 13 Feb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12 【明報專訊】大時大節過後,吃得飽滯,消化不良?濃茶未能紓緩腸胃不適,市面有各式各樣消化酵素產品,聲稱可以消滯,有的更標榜抗氧化和排毒,是否真的有效?消化酵素究竟是什麼?吃得太多、太滯,可以吃菠蘿、奇異果、木瓜等幫助消化嗎?要維持健康消化系統,如何從日常生活入手建立良好飲食習慣呢?

(設計圖片,Twomeows_IS、Arder_Ho@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設計圖片,Twomeows_IS、Arder_Ho@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補充劑加快分解吸收 消化酵素產品能解決消化問題?

從食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在結構上較為複雜,要先分解才可被身體吸收;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智滔指,常見消化酵素(digestive enzymes,亦稱消化酶)有澱粉酵素、蛋白質酵素、脂肪酵素和乳糖酵素,負責分解食物。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註冊營養師梁曦允指,消化酵素有很多種類,蛋白質酵素,可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澱粉酵素,將澱粉分解成糖分;脂肪酵素,會將複合脂肪酸分解成簡單的脂肪酸或甘油。王智滔續指,進食時,身體不同組織會分泌消化液(見圖),當中包含各消化酵素;當酵素接觸食物,便開始發揮分解作用,如剪刀般剪碎食物,讓食物更容易被腸胃吸收。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大時大節食『過龍』,飽滯不適,消化酵素產品對加快消化有一定幫助。」梁曦允解釋,因消化系統「工作量」太多,來不及自行製造足夠酵素去應對,補充劑提供額外酵素協助分解食物,對消滯有幫助,「但消化酵素容易受溫度和酸鹼度影響,進入胃部後或會被胃酸破壞,效用會降低」。

有消化酵素產品助攻,就可以大吃特吃?梁提醒,酵素不會燃燒熱量,吃得太多再補充額外酵素,會有增磅風險,「如果平日一餐只吸收到八成熱量,額外補充了酵素,可能會吸收到九成。分解得快了,也會令吸收更容易,熱量攝取會增多,增加肥胖風險」。所以「有借有還」,吃多了還是要做運動消耗熱量。

相關文章:【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難解決胃酸過多問題

此外,市面上有消化酵素產品標榜能減輕胃酸、胃灼熱、腸胃氣脹等問題,王智滔提醒,需留意徵狀成因及產品成分,消化酵素產品未必可以改善上述所有問題。以胃酸過多為例,消化酵素產品作用不大。第一、若胃酸是由進食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辣引起,並不是難以消化的食物,補充消化酵素未必能解決問題;第二、胃酸倒流多由胃酸過多引起,治療方法應是中和胃酸,而非協助分解食物。

王智滔補充,針對胃酸問題,應服食醫生處方的抑制胃酸藥物。若受胃酸倒流困擾而沒有藥物在身,可嘗試喝半杯至1杯低脂牛奶,會短暫地在胃內如保護膜般減低胃酸和胃黏膜的接觸,或有助暫緩胃部不適。

至於胃灼熱,可能是胃酸過多或倒流,未必與消化不良有關;治療方向是減少胃酸,而非補充消化酵素。

腸胃氣脹,若是因體內乳糖酵素水平不足引發,如患乳糖不耐症者,王指出或可透過額外補充乳糖酵素改善。正常情况下,小腸黏膜絨毛上的乳糖酵素會協助分解食物,由雙糖分解成葡萄糖、半乳糖兩種單糖,方便小腸黏膜吸收;當乳糖酵素不足,無法被分解的乳糖會送到大腸,大腸消化乳糖過程會產生氣體,導致腸胃氣脹。

梁曦允表示,除患有乳糖不耐症人士外,長者因身體機能衰退,酵素分泌減少,以致消化功能變差,亦有可能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酵素。另外,王智滔指,慢性胰臟炎病人因胰臟細胞功能受損,未能有效分泌脂肪酵素消化體內脂肪,致出現肚瀉、長期腹痛等徵狀,這類病人可按醫生指示補充脂肪酵素。

對症下藥——遇上腸胃不適,宜先向醫生了解成因,對症下藥,勿胡亂進食坊間聲稱能改善腸道問題的保健產品。(halfbottle@iStockphoto)
對症下藥——遇上腸胃不適,宜先向醫生了解成因,對症下藥,勿胡亂進食坊間聲稱能改善腸道問題的保健產品。(halfbottle@iStockphoto)

補充抗氧化物 不如吃蔬果

有消化酵素產品聲稱可抗氧化和排毒,梁曦允參閱產品簡介和說明,沒找到具體研究數據支持。首先,消化酵素產品多由蔬果製成,含抗氧化成分不足為奇,惟製作時涉及加工程序,「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很多時都會被破壞,所以很難判斷吃這些補充品,能夠攝取多少營養素」,因此比較建議吃原型食物。

排毒方面,梁留意到一些產品加入膳食纖維,如纖維粉、難消化性糊精等,提供纖維量,幫助排便。其中一款酵素飲品每30毫升有1.8克膳食纖維,纖維含量不算少。惟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25克膳食纖維,若不吃蔬果,只靠酵素產品攝取膳食纖維並不足夠,「在日常飲食中多吃蔬果,或選較高纖維的澱粉質食物,很容易達到1.8克膳食纖維攝取量」。她強調,日常飲食中多吃蔬果,已是纖維和抗氧化物來源;且新鮮蔬果比這些產品便宜,更含有其他營養素。

飲食均衡 分泌足夠消化酵素

「飲食均衡已能讓身體分泌足夠的消化酵素;維持健康,藥物還是少吃為好。」王智滔提醒,由於消化酵素產品的臨牀測試不如西藥般嚴謹,不同產品質素有很大差別,亦未能確定產品的成分、效力、風險、副作用等,故考慮進食消化酵素產品前,最好先諮詢腸胃科醫生。而患有乳糖不耐症及慢性胰臟炎人士,只靠進食天然食物攝取酵素,未必足夠提供身體所需,應按醫生指示補充所需酵素。

王智滔(受訪者提供)
王智滔(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知多啲:菠蘿奇異果 富含酵素助消化

一瓶消化酵素冲飲或膠囊,花費近百至數百元。其實,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例如菠蘿有鳳梨酵素、奇異果有奇異果酵素、木瓜有木瓜酵素」,註冊營養師梁曦允表示,以上水果酵素主要用以分解蛋白質,而香蕉、芒果則含有分解澱粉質的酵素。若想從水果中攝取酵素,要選未完全熟透,「酵素成分會高一點,因為水果成熟時就會把酵素分解」。

未熟透 酵素成分更高

「如果近日吃得太多、吃滯了,可以菠蘿、奇異果等當餐與餐之間的小食。」但梁曦允不建議單吃一種水果,可先吃當造水果,再吃酵素豐富的水果;每日兩份水果,亦可與乳酪一起食用,補充纖維之餘同時吸收益生菌,既消滯又可調整消化系統。

天然酵素——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常見的有木瓜、菠蘿和奇異果。(資料圖片/StockPhotosArt@iStockphoto)
天然酵素——天然食物中也能找到消化酵素,常見的有木瓜、菠蘿和奇異果。(資料圖片/StockPhotosArt@iStockphoto)

日攝5份蔬果 勿食加工肉類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智滔補充,要維持健康消化系統,亦可從日常生活入手,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最近有研究指出一些有助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習慣,值得大家參考:每天攝取5份新鮮蔬果、避免進食加工肉類、每星期進食少於約3份紅肉、進食全麥的碳水化合物如麥包等、每天攝取約30克纖維、少喝汽水與酒精飲品,以及每天做30分鐘或以上運動。

梁曦允表示,偶爾吃一頓自助餐或吃多了,尚可接受,但避免長期放肆地暴食,亦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一味食肉,如吃火鍋放題,肥牛幾碟幾碟上,就太極端」。建議吃七分飽,八分已是極限,「放慢速度,慢嚥細嚼,大腦要意識到正在吃東西和有飽的感覺,約需20分鐘」,如吃得太快太多,覺得飽的時候已經「飽到滯」。

梁曦允(受訪者提供)
梁曦允(受訪者提供)

文:李欣敏、植蔚卿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中日韓3款年糕熱量有高低 濕疹消化不良筋骨痛症5類人士忌吃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6%97%a5%e9%9f%93%e5%b9%b4%e7%b3%95%e7%86%b1%e9%87%8f%e6%9c%89%e9%ab%98%e4%bd%8e-%e6%bf%95%e7%96%b9%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7%ad%8b%e9%aa%a8%e7%97%9b%e7%97%875%e9%a1%9e%e4%ba%ba/ Wed, 07 Feb 2024 06:43: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168

【明報專訊】你喜歡中式椰汁年糕,還是日式燒年糕,或韓式辣炒年糕?3款年糕主材料雖然都是糯米粉,但做法各有不同,熱量亦有高低。糯米本身黏滯礙胃,如果食量控制不當,不單加重腸胃負擔,體重更會「年高」!(編按:年糕主要材料是糯米或糯米粉,從中醫角度,糯米比例愈高,對腸胃負擔愈大,建議5類人士不宜吃,包括有消化不良濕疹、感冒或筋骨痛症等人士少吃為妙。)

中式椰汁年糕、日式燒年糕、韓式辣炒年糕 3款熱量有不同

年糕跟「年高」發音相似,寓意一年比一年高升、提高,是農曆新年應節食品。上述提及的中、日、韓3款年糕同屬澱粉類,主要材料為糯米(或糯米粉)和麵粉,兩者均是碳水化合物,但3款年糕糯米比例、材料配搭卻大有不同,所以熱量各異。註冊營養師葉俊言表示,韓式及日式年糕較中式年糕用上更多糯米。日式年糕只用糯米,而韓式年糕除糯米外,還用上粘米粉,粘米粉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所以韓式年糕熱量最高(279千卡,以每100克計),第二高是日式年糕(218千卡,以每100克計)。中式椰汁年糕加入了椰漿,飽和脂肪含量高,但由於糯米粉用量不及另外兩者,所以熱量相對最低(156千卡,以每100克計)。

中日韓3款年糕熱量有高低 濕疹消化不良筋骨痛症5類人士忌吃
(明報製圖)

糯米黏滯礙胃 椰汁年糕糖分高腸胃負擔最大

積滯是年糕另一問題。從食品科學角度解釋,糯米屬難以消化的支鏈澱粉;而從中醫角度來說,糯米屬黏滯礙胃之物,所以糯米比例愈高,對腸胃負擔愈大。中、日、韓3款年糕均以糯米為基本成分,但糯米含量比例各異,再加上各自有不同配料,所以對腸胃構成不同影響。註冊中醫倪詠梅指出,中式年糕除了糯米粉,還加入大量糖分,糖屬性溫之物,同樣黏滯礙胃,所以中式年糕對腸胃負擔最大。日式年糕材料是純糯米,並無加入糖分,對腸胃雖有一定負擔,但不及中式年糕的黏滯。韓式年糕除糯米粉,還加了粘米粉,後者支鏈澱粉比例較小,可中和糯米粉的黏性,對腸胃負擔是三者中最小。

不少人喜愛年糕黏糯軟韌,不想吃壞肚皮,葉俊言和倪詠梅都提醒,烹調要盡量少油,並以少吃多滋味為原則。

中日韓3款年糕熱量有高低 濕疹消化不良筋骨痛症5類人士忌吃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營養師建議:

1. 用易潔鑊少油慢火烘熱

烹調年糕所用的配料,往往是熱量陷阱。葉俊言表示,中式年糕多數用油煎,為免年糕黏在一起,不少人會先蘸上蛋液,加油煎香,這做法會額外增加油分的攝取。想吃得健康,一定要控制油分,最好用易潔鑊加少許油慢火烘熟,同樣可炮製外脆內軟的年糕。韓式年糕一般用油炒熟,亦不妨用易潔鑊。擔心煎年糕時會黏在一起?建議糕與糕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日式年糕味道較淡,多數拌以紅豆湯,由於紅豆本身已有甜味,毋須加糖煮湯。

2.不宜配搭澱粉質食物

食年糕時,避免同時進食其他澱粉質食物,如白粥或其他賀年糕點等。應配蔬菜類、蛋白質類等食物較理想。葉俊言建議,可配上豬𦟌菜乾湯或其他滾湯,吃些湯渣,有瘦肉、有蔬菜,營養均衡。

3.半份正餐 勿當零食

拜年時,主人家奉上年糕作小食,之後應否再吃正餐?葉俊言指出,年糕絕不是零食,應視作正餐一部分,可當半份正餐,建議稍為推遲之後的正餐時間,並把當日整體所需的澱粉質「抽出來」,吃過年糕後,下一餐就不要再重複澱粉質,反之應轉吃其他非澱粉質食物,總之把當日所需配搭的營養拉上補下。

中日韓3款年糕熱量有高低 濕疹消化不良筋骨痛症5類人士忌吃
葉俊言(受訪者提供)

與鮑魚花膠同吃滯上加滯

◆中醫建議:

1. 與海參鮑魚花膠相隔3小時吃

年糕比較黏滯,倪詠梅建議,吃年糕後不要立即進食油膩及滯膩礙胃的食物(如海參、鮑魚、花膠等),建議相隔3、4小時才進食。

2. 熱食較易吸收

年糕溫熱時,支鏈澱粉軟化,相對容易被人體吸收;一旦擺放太久,表面變硬,支鏈澱粉硬化,較難消化,進食後就容易胃痛。

3. 陳皮普洱茶減膩

一邊吃年糕,一邊喝普洱茶是最簡單的消滯減膩方法。因為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膩的作用;陳皮有健脾和胃之效。兩者加在一起炮製成陳皮普洱茶,調理腸胃、化氣、消積滯作用更為顯著。做法簡單,一個普洱茶包,再加一片約5毫子大小陳皮,一起焗水喝;其間可以不停加水冲焗,直至淡味為止。此茶飲亦適合小朋友,於熱水中加幾滴陳皮普洱茶,稀釋給小朋友飲用。

4.三仙茶消滯開胃

三仙茶是另一消滯、開胃、化食茶飲,大人細路適用。材料有炒山楂6克、炒麥芽15克、炒神麯10克,加1公升水煲30分鐘,當茶飲用,此為4人分量。

中日韓3款年糕熱量有高低 濕疹消化不良筋骨痛症5類人士忌吃
倪詠梅(受訪者提供)

每日最多吃3塊

進食多少年糕才算適量?倪詠梅表示,如果沒有腸胃問題,每天最多吃3塊(每塊面積約2吋半×2吋半,厚度約半吋)中式年糕。日式年糕每天最多吃2至3塊,韓式年糕每天吃約半碗飯碗量。

3歲以下幼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脾胃尚未成熟且比較弱,容易食滯,加上未必懂咬碎食物,所以不宜多吃糯米,中式年糕最多三分之一塊,日式及韓式年糕則最多1至2小塊。長者方面,脾胃較弱容易食滯,咀嚼功能也較差,進食分量跟幼兒類似,同樣是盡量少吃為妙。

然而糯米並非一無是處。倪詠梅引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載:「糯米性溫,釀酒則熱,熬餳尤甚,故脾肺虛寒者宜之。」意指糯米屬於性溫藥材,用來釀成糯米酒較為熱氣,較適合脾肺虛寒人士進食。脾虛者肚子常冷冰冰,吃冰凍食物就會不舒服;肺寒者則平時多白痰,天氣冷時容易咳嗽、哮喘。由於糯米性溫,可令體內產生和暖效果,如果這兩類體質適量地吃些糯米做的東西,如年糕等, 有助加強體內陽氣,從而改善虛寒症狀,對身體有一定好處。

知多啲:濕疹感冒筋骨痛症 5類人士少吃為妙

年糕黏滯礙胃,以下5類人不宜吃:

1.消化不良人士

年糕較難消化,消化不良或胃部健康不太理想人士,少吃為妙。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言:「若素有痰熱風病,及脾病不能轉輸,食之最能發病成積。」倪詠梅解釋,「痰熱體質之人(常有頭風頭痛、放屁多),以及脾胃消化有問題的人(即容易消化不良,胃酸胃氣脹),均不宜食年糕。因為年糕屬黏滯礙胃之物,影響消化,進食糯米後,就會『發病成積』,即把原本的病也『爆發』出來」。

2.濕疹患者

不少人認為濕疹患者不宜吃年糕,倪詠梅認同此說法。「香港的濕疹多數跟濕熱有關,而年糕屬典型的發物,進食後,會令消化功能變差,亦會影響水分代謝,當水分難以正常地代謝,濕就會聚積在體內,可令濕疹症狀加劇。紅糖炮製的中式傳統年糕,會令濕疹爆發得更厲害,因為糯米與紅糖均是性溫之物,雙重夾攻下,令濕重問題更嚴重,所以中式年糕可免則免。」而從西方醫學角度,葉俊言認為,如對糯米有過敏的濕疹患者,應避免進食年糕。

3.糖尿病人

年糕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升糖指數為85,葉俊言表示,對於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必須要嚴格計算糖分攝取量,如果吃了年糕,便要減少當日其他碳水化合物(如白飯等)的攝取。

4.筋骨痛症人士

倪詠梅表示,有筋骨痛症問題,如足底筋膜炎、肩膀痛、腰腿肌肉痛等,均不宜進食年糕,因糯米會加劇炎症,特別是筋骨痛發作時,更會令炎症變本加厲。

5.感冒患者

感冒時不應吃年糕,倪詠梅解釋,因為年糕黏着腸胃,難以把引起感冒的外邪發出體外,加重病情。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文:黎芸迪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年盆菜小心隱形健康陷阱?營養師教路食得有法 減高脂、高鈉、健康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b9%b4%e7%9b%86%e8%8f%9c%e5%b0%8f%e5%bf%83%e9%9a%b1%e5%bd%a2%e5%81%a5%e5%ba%b7%e9%99%b7%e9%98%b1-%e7%87%9f%e9%a4%8a%e5%b8%ab%e6%95%99%e8%b7%af%e9%a3%9f%e5%be%97%e6%9c%89%e6%b3%95-%e6%b8%9b/ Mon, 29 Jan 2024 09:05: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61

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市民會選擇與親朋好友在團年或新春期間享用盆菜,歡度佳節。盆菜分量多,寓意「盆滿砵滿」,當中部分食材可能暗藏高脂、高鈉陷阱,尤其是容易消化不良、有胃酸倒流、糖尿病等人士,如何能夠較健康地享用盆菜兼減健康風險呢?盆菜吃不光可以隔夜再吃嗎?綠葉蔬菜、大蝦、魚片等食物若再翻熱,會有食物安全風險嗎?

營養師:盆菜進食過多肉類醬汁 增高脂、高鈉風險

在烹煮盆菜的過程中,廚師一般會用上大量鮑汁、蠔油、柱侯醬等高鈉的醬汁,加上部分肉類含高飽和脂肪,如火腩、豬手、豬皮等,甚至芋頭、白蘿蔔等容易吸收醬汁的蔬菜,進食過多有機會令脂肪及鈉質攝取超標,構成健康風險。

betway体彩 營養師莫穎姍建議市民在購買或準備盆菜時,可以按進食人數的一半至三分二分量去預算,例如10個人食,可以準備6至8人分量;4人進食則只預備2至3人的分量,以免攝取超標。

除了減少盆菜分量,亦應額外預備全麥飯、意粉等五穀類,在進食前先獲得一定程度的飽腹感,避免之後過量進食;同時應額外準備蔬菜分碟上,除了增加飽腹感,亦可減少進食盆菜中沾滿醬汁的蔬菜,以避免吸收過多鹽分和油分。

建議:分量減半 配以健康五穀增加飽腹感

新春飲食多盆菜、糕點 過量進食致消化不良

在新春佳節期間,不少人會在早午餐、下午茶時先吃年糕、蘿蔔糕等糕點,晚上再進食油膩的肉類,可能會造成飽滯、消化不良等,長遠則有機會引致體重上升、水腫、血壓高等問題。

莫穎姍指出,以一般成人每日所需攝取量計算,每人每餐可進食大約2至4両肉類或其他蛋白質選擇,例如魚、海鮮等,即大約兩隻麻將牌至一隻半手掌大小的肉類。盆菜中肉類眾多,例如腩肉、大蝦、火腩、燒鴨等,都含較高脂肪。而肉類的油脂經加熱後,容易溶解到醬汁中,因此即使避免進食盆菜中的肉類,仍有機會因進食過多其他已吸收醬汁的食材,間接攝取過量油分。

她補充,大多數盆菜的醬汁都含大量鹽分,一不留神便容易「超標」。此外,盆菜選用的醬汁中一般含有不少鈉、磷、鉀等礦物質,以及澱粉質和普林(Purine),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痛風或尿酸過高的病人或有需要按病情控制醬汁的攝取,同時應在節慶飲食前後調節飲食,「拉上補下」以免過量進食。

建議:少吃肉類避免吸收醬汁中鹽分 調節飲食「拉上補下」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餐後易飽滯 糖尿病人飯後果要注意

如果吃過盆菜後感到飽滯,莫穎姍提議在享用盆菜後約30分鐘至1小時,可考慮食橙、火龍果、奇異果等帶酸性、維他命C含量高的水果,以緩解餐後的飽滯感。這些水果的高纖維量在腸道中不易被消化,更具通便作用。然而,胃酸倒流或腸胃功能較弱人士,則需避免在短時間內進食酸度高的飯後果,以防有反效果。

需要控制正餐進食分量的人士,則可考慮在享用盆菜前先進食一份「澱粉型」水果,如蘋果、奶蕉等,這類水果有助增加適度飽腹感,從而避免及後吃盆菜時進食過量。莫穎姍解釋,糖尿病人也可進食水果解膩,但必須按建議的分量及時間進食,最好在飯後約1至2小時後再食水果,或選擇在兩餐之間進食,切忌與正餐時間相距太近;事前亦可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建議:適時飯後果緩解飽滯感 糖尿病人宜飯後1小時以上方可食


相關閲讀: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翻熱盆菜 食物安全風險要留意

盆菜的食物豐富,即使數人家庭亦未必能在一餐內吃光。莫穎姍建議可以在進食盆菜前預先計算食量,用公筷將可能多出的食物夾起並放進密實盒,再放入雪櫃保存;翌日再食時,先加入適量食水,並將整鍋食物煮沸,以確保食物安全。

大蝦、魚片等海鮮有可能出現腥味,影響食物味道,不適宜隔夜存放,應盡量在當日食完。而研究發現綠葉蔬菜在煮熟後,只要盡快放入雪櫃,一夜後其亞硝酸鹽含量未有增加,而存放3天後,亞硝酸鹽含量仍然很低,可以安心食用;相反若經常於室溫放涼後再長時間保存,有機會釋出轉化成可能對身體有害的亞硝酸鹽,構成健康風險。

莫穎姍表示,不論是全新的盆菜,抑或隔夜盆菜,都建議用鍋蓋蓋着翻熱至75度以上,以免有細菌殘餘,構成食物安全風險。如果是即時提取用膳,則建議在提取盆菜後的半小時至1小時內進食,否則在進食前同樣應先翻熱至75度以上。

建議:蝦、魚片勿隔夜 翻熱盆菜至75度以上減殘餘細菌

新年盆菜小心隱形健康陷阱?營養師教路食得有法 減高脂、高鈉、健康風險
新春盆菜寓意「盆滿砵滿」,但要注意當中的肉類、醬汁等都可能暗藏高脂、高鈉陷阱,怎樣進食才能夠減低健康風險呢?(明報資料圖片)
]]>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www.afterroberto.com/%e9%ab%98%e7%b3%96%e9%a3%b2%e5%93%81-%e6%aa%b8%e6%aa%ac%e8%8c%b6%e6%af%94%e4%bd%b5-%e6%89%8b%e6%89%93vs%e6%b8%af%e5%bc%8fvs%e7%b4%99%e5%8c%85-%e7%b3%96%e5%90%ab%e9%87%8f%e6%9c%80%e9%ab%98/ Fri, 24 Nov 2023 04:41: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89

【明報專訊】檸檬茶是不少香港人至愛飲品,包括「篤」港式茶餐廳凍檸茶,或是紙包檸檬茶。而近期多間手打檸檬茶飲店進駐香港,更掀起了手打檸檬茶熱,一躍成為茶飲新貴。手打檸檬茶是以帶有淡淡香茅味的香水檸檬和冰塊打成,聲稱含豐富維他命和纖維,看似健康零負擔,原來暗藏高糖危機!(編按:選擇檸檬飲品,都是想健康多一點兼攝取維他命C,甚至有抗氧化功效,到底哪一款檸檬茶更多維他命C?不過,有營養師指出,維他命C十分容易流失,以上述三者為例,茶餐廳檸檬茶應是最少維他命C,尤其是熱檸茶的維他命C含量會再低一點;至於手打檸檬茶和紙包檸檬茶……)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手打檸檬茶–近期手打檸檬茶爆紅,以香水檸檬製作,可配上不同茶底或水果,標榜「健康、無添加」,但營養師指當中糖分也不能忽視。(黃志東攝)

加糖漿推算1杯手打檸檬茶 糖含量超每日攝取量一半 

新興手打檸檬茶與港式檸檬茶不同,採用的是香水檸檬,並標榜「純手打」。店員將檸檬切片,加小量冰塊以人手「暴打」,再加入紅茶、糖漿及冰塊搖勻,味道酸甜,還有淡淡香茅味道。客人可選擇不同茶底, 如紅茶、鴨屎香、四季春等。

不少手打檸檬茶店都標榜「健康、無添加」,但由於檸檬本身帶酸,要令其容易入口,估計加入不少糖分。註冊營養師黃兆章表示,糖漿是檸檬茶主要熱量來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攝取糖分不應超過全日攝取總熱量10%,若想更健康應減至5%。以每日攝取熱量2000千卡為例,每日糖攝取量應少於50克(約10粒方糖)。

基於坊間手打檸檬茶沒有成分資料,加上每間配方不同,黃兆章指,難以估計當中糖含量,亦不能概括而論。不過,參考一些網上食譜,一般500毫升檸檬茶會加入30毫升糖漿,700毫升則加入40毫升糖漿,還需視乎有否加入其他水果等。30毫升糖漿約等於30克糖,推算1杯500毫升手打檸檬茶糖含量超過每日攝取量一半。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NMN可逆齡抗衰老?過量用或有副作用:腸胃不適、頭痛、傷肝腎、加速腫瘤生長


港式茶餐廳凍檸檬茶少甜18克糖 

與港式茶餐廳的檸檬茶比較,食安中心研究顯示,1杯熱檸茶240毫升,含2克糖;1杯凍檸茶380毫升,含25克糖,相等於5粒方糖,就算少甜,也有18克糖。若1日兩餐都飲凍檸茶,基本上已經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

紙包檸檬茶糖含量最高 茶膽或加調味劑未必健康

至於紙包檸檬茶,坊間品牌眾多,香港營養師學會(HKNS)認可營養師李杏榆以其中一款常見檸檬茶為例,每100毫升含13.6克糖,1盒檸檬茶250毫升,相等於34克糖,即約6.8粒方糖。雖然現時推出低糖檸檬茶,糖含量確有減少,但也不能輕視,「按低糖的標準,每100毫升不多於5克糖,但1盒分量是250毫升,飲完都有12.5克糖。」

因此可見,紙包檸檬茶容量雖然較少,糖含量卻是最高;手打檸檬茶及茶餐廳檸檬茶則要視乎每間店的配方。李杏榆補充,紙包檸檬茶除水、糖、紅茶、檸檬汁之外,也會加入添加劑,包括調味劑、酸度調節劑、抗氧化劑等,成分較複雜。而手打檸檬茶的茶膽亦有可能加入調味劑、酸度調節劑平衡味道,未必是非常健康的飲品。

維他命C易流失 檸檬宜即切即冲即飲

說到檸檬茶的主角——檸檬,含豐富維他命C,到底哪一款檸檬茶更多維他命C?黃兆章指出,其實維他命C很脆弱,十分容易流失,「4個因素影響維他命C含量,包括了氧氣,若預先切好檸檬,維他命C容易因接觸到氧氣而氧化;光線,例如陽光或燈光;還有熱力及水」。因此三者之中,茶餐廳檸檬茶應是最少維他命C,1杯才3至4片,而且檸檬一般都預先切好,空氣、光線皆令維他命C流失,而由於熱力影響,熱檸茶的維他命C含量會再低一點。至於手打檸檬茶,每杯約有半個檸檬,若是即叫即切、盡快飲用,可吸收到的維他命C會較多。紙包檸檬茶則要視乎成分,有些廠商會額外添加維他命C,達到抗氧化功能。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富含維C–維他命C是檸檬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高抗氧化成分,有助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可是亦十分容易流失,氧氣、光線、熱力及水都會影響維他命C的含量。(artisteer@iStockphoto)

相關閲讀: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香水檸檬維C更豐富?無證據

有指香水檸檬維他命C含量比普通檸檬及青檸更高,李杏榆澄清,現時未有相關研究證明,網上流傳的營養聲稱未必可信。黃兆章補充,不同季節、土壤、肥料,亦會影響不同批次的檸檬營養含量。

青檸、檸檬營養成分基本相同 高抗氧化增免疫力

談起檸檬,李杏榆指,青檸和檸檬的營養成分基本相同,主要營養成分包括維他命C,含很高的抗氧化成分,有助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提升免疫力;亦有鉀質,幫助減少身體鹽分,「若進食較鹹的食物,補充多些鉀質,有助排出鈉質,去水腫」;如果連同果肉一起進食,就能吸收到纖維,但只喝檸檬汁,當中纖維極少,甚至是沒有。她提到,檸檬纖維含有果膠,研究指能穩定血糖。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李杏榆(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飲檸水美白?不如直接食水果

檸檬水常被視為健康飲品,更指有美白瘦身功效,註冊營養師黃兆章直指,沒有實質科學證據證實。「若平時常喝高糖分飲品如汽水、珍珠奶茶等,改為飲用不加糖的檸檬水,一段時間後確實能減肥,原因是攝取少了熱量。」檸檬水沒有特別功效,事實上就像加了水果的水,好處是有些味道能吸引人喝水,繼而取代高糖飲品,並補足每日水分攝取量。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黃兆章(受訪者提供)

檸檬接觸高溫空氣 維C流失

此外,所謂美白、改善皮膚功效多是基於維他命C,「縱使檸檬本身含豐富維他命C,但1杯檸檬水分量不多,只有薄薄數片檸檬,再加上冲泡時,檸檬接觸高溫和空氣愈久,維他命C含量就會愈少」。倒不如直接食用原隻水果,吸收更多維他命C。

【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檸水真相–營養師不建議以檸檬水作為吸收維他命C的主要途徑,直接食用水果會更好。(Andrii Zorii@iStockphoto)

每加1茶匙糖 增20千卡

檸檬茶及檸檬水皆是茶餐廳常叫飲品,哪款更健康?「如果不加糖,兩者都是低熱量飲品,相差只有1至2千卡。」黃指,1杯240毫升不加糖熱檸茶是36千卡,熱檸水約33千卡,因應加了多少糖,每加1茶匙糖約增加20千卡。

長期大量飲用壞牙齒琺瑯質

不過,黃兆章提醒,檸檬水並非人人適用,甘橘類水果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或會加劇胃酸倒流,視乎病情嚴重程度;或者有些人腸胃比較弱,亦需避免空腹飲用。如果長期大量飲用檸檬水,也有破壞牙齒琺瑯質的風險。

至於檸檬茶,茶底含咖啡因及單寧酸,對睡眠質素較差、容易失眠的人,或對咖啡因耐受性差者,飲用一點也會心跳、手震,應避免飲用。而過量單寧酸會阻礙鈣質及鐵質吸收,若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也不建議經常飲用。

注意:高果糖玉米糖漿傷肝

坊間飲料經常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取代蔗糖。註冊營養師黃兆章解釋,高果糖玉米糖漿顧名思義是以粟米製作,透過酵素糖化,將粟米中的澱粉轉變成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包含2種糖,分別是果糖和葡萄糖,有不同比例,市面上多數使用55%果糖的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與蔗糖甜度和組成亦很相近(蔗糖比例是50%果糖及50%葡萄糖),但高果糖玉米糖漿屬加工甜味劑,不同於水果中的果糖。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黃振宇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