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肺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4:2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肺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7%9a%84%e5%82%b3%e6%92%ad%e3%80%81%e7%97%85%e5%be%b5%e5%92%8c%e6%b8%9b%e4%bd%8e%e6%84%9f%e6%9f%93%e7%ad%897/ Tue, 21 Mar 2023 06:37: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13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圖為昨日沙田一商場有小童嬉戲。屯門醫院上周四起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社區及醫院陸續有RSV爆發,料因戴口罩3年令幼兒少接觸病毒所致,形容會有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如子女出現氣促等嚴重病徵應盡快求醫。(賴俊傑攝)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屯門醫院(明報資料圖片)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ac%ac%e4%ba%94%e6%b3%a2%e7%a2%ba%e8%a8%ba%e8%80%85%e6%b2%92%e6%89%93%e9%87%9d%e6%ad%bb%e7%8e%87%e8%bc%83%e5%b7%b2%e6%89%933%e9%87%9d%e8%80%85%e9%ab%98%e7%b4%8470%e5%80%8d/ Fri, 12 Aug 2022 10:32: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100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第五波最新染疫病死率為0.68%,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的高約70倍(見圖),80歲或以上長者沒打針與打3針的病死率亦相差15倍。本港連日逾200人入院,稱情况令人擔心。另外,再多一名於社區居住的婆婆疫歿,該名85歲婦曾接受兩次局方「護訊鈴」致電評估病情,因無病徵而未獲處方新冠口服藥,其後病情惡化入院後不治。有老人科專科醫生提醒,長者多於染疫第4天後病情轉差,籲勿因起初無病徵便掉以輕心,亦不要忽視疲倦、沒胃口看似「唔關事」的症狀。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出,沒數據顯示口服藥對無症狀者具成效,故不宜「浪費彈藥」。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張竹君:第五波染疫者中沒打針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高約70倍 80歲或以上長者相差15倍

近月不乏社區居住染疫長者病逝,醫管局昨公布新增逾200名新冠病人入院,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提到其中一半為60歲或以上,另有逾20人未滿3歲,強調兩個年齡群組抵抗力弱,應盡快打針。

張竹君補充,第五波最新染疫病死率為0.68%,沒打針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的高約70倍(詳見附圖),80歲或以上長者沒打針與打3針的病死率亦相差15倍。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許樹昌:輕症患者發病5天內 服用口服藥最有效

醫管局昨日公布一名與家人同住的85歲婦前天離世,生前沒接種新冠疫苗,患高血壓和甲狀腺疾病。她7月19日因咳嗽往普通科門診求醫,留下深喉唾液樣本作核酸檢測,翌日結果呈陽性。該老婦兩天後收到醫管局「護訊鈴」來電查詢身體狀况,由於她無病徵而未獲處方口服藥。局方職員其後再致電,她當時亦無病徵。至同月28日,老婦因無胃口、氣喘往急症室求醫,入院時沒發燒,接受核酸檢測仍呈陽性、Ct值27.3(數值愈高,病毒量愈低),需聞氧氣呼吸;其後情况變差,轉送深切治療部,獲靜脈注射抗病毒藥和處方類固醇,但肺花情况嚴重,延至前日離世。

許樹昌向本報稱,輕症患者發病5天內服用口服藥最有效,但沒數據顯示對無症狀患者具成效。他提醒未必全部染疫長者均會發燒,應留意有否咳嗽,以及精神狀態和胃口有否變差。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 專家:可致癌症或畸胎 港藥劑師:新藥臨牀未包括孕婦 嚴重肝腎病患不適用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昨有長者臥牀候診。近日染疫長者和幼童入院個案趨升,亦持續有社區長者病歿,醫管局稱已連續兩天有逾200名新冠病人入院,情况令人擔心。(朱安妮攝)

老人科醫生稱染疫長者多第4日起惡化 醫生籲注意胃口倦意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主席李舜華昨於港台《千禧年代》稱,長者通常染疫後第四日身體變差,呼籲勿因起初無病徵便太安心;患糖尿病、腎衰竭等致免疫力弱的疾病,可令病毒長時間留體內,即使曾打針亦可連續14至20天檢測陽性,其間可致併發症。她提醒可留意長者胃口、喝水或精神狀况;若家人不同住,應早晚致電或視像通訊聯絡,亦建議當局安排有長期病的獨居長者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於記者會稱,患者「有時病徵未必嚟得咁明顯,但如果一開始有呢啲(病徵)嘅時候,就會惡化得好快」。她指局方一向有留電話給已接觸的病人,有需要可隨時聯絡;至於安排獨居長者入住隔離設施,則需與其他部門研究。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疫苗】袁國勇: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傷風感冒病徵輕微 惟嗅覺持續數月未康復 出現「嗅覺幻覺」 呼籲接種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8%a2%81%e5%9c%8b%e5%8b%87-%e5%b9%b4%e8%bc%95%e4%ba%ba%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7%97%85%e5%be%b5/ Mon, 26 Jul 2021 08:2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589 【明報專訊】香港兒科醫學會昨聯同衛生防護中心合辦網上講座,邀請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出席,解答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的問題。袁國勇表示,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傷風感冒等輕微病徵,但嗅覺完全改變,部分人聞不到味道,有些人聞咖啡卻似石油氣味,甚至出現「嗅覺幻覺」,例如突然出現幻覺聞到臭味,數月都未能康復。袁指,該些後遺症對年輕人傷害很大,呼籲接種疫苗。另外,沙特阿拉伯駐港領事的13歲女兒昨仍危殆。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港12-19歲新冠疫苗接種率約三成 袁國勇:年輕人感染病徵輕微 部分有嗅覺幻覺 聞咖啡變石油氣味

目前本港12至19歲青少年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約三成。袁國勇表示,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病徵雖輕微,但嗅覺問題持續數月仍未康復,包括聞咖啡變為石油氣味、出現「嗅覺幻覺」或失去嗅覺,瑪麗醫院正跟進60至70名有嗅覺問題的青少年,袁國勇呼籲年輕人盡快打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13歲沙特女童續危殆 肺花身體開始衰竭

此外,抵港後違反豁免條件的沙特阿拉伯駐港領事的一對子女日前確診,其中13歲女童(第11,971宗)昨早仍危殆。袁國勇表示,13歲女童沒接種疫苗,昨留醫深切治療部,除了肺花,身體亦開始衰竭。有消息人士指,該名女童體重超過200磅,正接受高濃度氧氣治療,昨精神及胃口有好轉。

【新冠疫苗】袁國勇: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傷風感冒病徵輕微 惟嗅覺持續數月未康復 出現「嗅覺幻覺」 呼籲接種疫苗

 

袁國勇:目前44%接種率仍偏低

袁國勇指出,本港目前逾44%的合資格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接種率仍低,認為起碼超過九成,社區才安全,屆時可大幅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至於官員近月多次公開引述專家稱達七成接種率可放寬措施,袁認為七成接種率仍不安全,其餘200多萬人未接種,亦可大爆發,形容達七成接種率是不可靠的想法。他又指,即使英國接近七成人口已打針,但當地疫情回升,死亡率及入院人數亦開始增加。他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屆時即使染疫,體內釋放的病毒量可減少,醫院不至於癱瘓。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兒童及青少年感染新冠後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 兒童接種疫苗前後注意事項(附4情况暫不宜接種)

 

針後數據不足 再決定需否延檢疫

被問到最近有完成接種疫苗的抵港者確診,需否延長檢疫期,袁認為本港外防輸入措施已很嚴格,完成接種者如染疫,當局能在其抵港時驗出呼吸道病毒,否則抵港第3、5及7日應能驗出,若過了潛伏期首7天仍驗出陰性,相信患者病發機會較微。

袁國勇又指,目前關於接種者染疫的數據不足夠,未能決定接種後呼吸道排放病毒歷時多久、感染後抗體會否增加等,當局會檢視數據以決定需否延長隔離時間。

圖為巿民應約接種疫苗。(鍾林枝攝,明報資料圖片)
圖為巿民應約接種疫苗。(鍾林枝攝,明報資料圖片)

 

稱mRNA不影響基因或致癌

袁又指,復必泰疫苗含有的mRNA病毒會進入細胞核,不會影響人體基因,亦不會導致日後出現癌症。他指mRNA於人體存在數小時至數日,猶如WhatsApp及電郵短訊,之後就會被刪除,不會改變基因。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91%aa%e5%8a%a0%e7%83%88%e9%86%ab%e9%99%a2-1%e7%97%85%e4%ba%ba%e9%80%97%e7%95%995-5%e5%b0%8f%e6%99%82%e9%99%a4%e5%8f%a3%e7%bd%a9%e9%80%b2%e9%a3%9f30%e5%88%86/ Tue, 05 Jan 2021 06:00: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334 【明報專訊】繼聯合醫院上月爆疫,瑪嘉烈醫院內科日間病房(E座地下)昨已累計3病人2醫護感染個案。爆疫源頭、居於深水埗「疫廈」的66歲骨髓瘤女病人(第8937宗),12月底到醫院注射補骨針,其間一度發燒,但沒被要求檢測,並在病房逗留5.5小時,曾除口罩進食約30分鐘,結果房內4人受感染,包括相距3米內的病人、沒接觸的醫生及曾為她吊針、遞飯的護士。港大專家袁國勇指源頭病人病毒量高,最大機率是因除口罩進食時而出現短距離空氣傳播,不排除有更多人感染,他解釋,如雙方均戴口罩,傳播風險會由5%降低至0.25%;若其中一方除口罩,「不說話、不咳嗽,單單呼吸病毒都會走出來」。他建議應為日間病人進行病毒檢測。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袁國勇:病人除口罩進食短距離空氣傳播 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減

66歲骨髓瘤女患者早於去年12月15日病發,28日到涉事病房「吊補骨針」(雙磷酸鹽注射治療),一度發燒,沒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經醫生聽肺後判斷肺清,其後退燒,故繼續接受治療。病人逗留病房5.5小時,其間曾除口罩進食午餐約半小時。病人居住的深水埗福華街華寶樓早前被要求強制檢測,衛生防護中心因病人家屬確診,通知院方追蹤。病人於1月1日氣促,入院檢查有肺花,檢測後確診,情况惡化要插喉,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患者病毒數值為17,即病毒量高。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到瑪嘉烈視察後稱,源頭病人要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及化療,而化療病人經常發燒,當時醫護已將她與其他病人隔開,雖然醫護做足感染控制,但難叫病人「坐定唔郁」,不排除移動期間傳播病毒;但他相信主因是病人除口罩進食,出現短距離空氣傳播。他解釋,如雙方均戴口罩,傳播風險會由5%降低至0.25%;若其中一方除口罩,「不說話、不咳嗽,單單呼吸病毒都會走出來」。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瑪嘉烈醫院內科日間病房爆疫,昨日累計3病人及2醫護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中,杏色外衣者)昨到場視察後稱,源頭病人上月底曾逗留病房5.5小時,其間除口罩進食半小時,不排除因此造成短距離空氣傳播。(曾憲宗攝)

 

病人或將社區病毒帶內醫院 建議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病毒

源頭病人當時被隔板分開,並與另一患者相隔一幅牆。袁國勇向本報稱,醫療設施內感染由內科病房、私院病房、洗血中心,發展至今次瑪嘉烈日間病房,雖設置不同,但料全是短距離空氣傳播。他說最先確診病人與其他病人相距約三四米,一至兩米可發生飛沫傳播,逾兩米可有空氣傳播,相信今次後者機率較大。

袁國勇稱社區爆發嚴重,病人或將社區病毒帶入醫院,建議當局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病毒,並減少病人進食時間(見表)。瑪嘉烈發言人稱會詳細審視專家意見,並提出改善措施,醫院已暫停該日間病房運作並清潔消毒。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中招醫生房門打開

瑪嘉烈醫院發現,病人到訪當日有55名病人及27名職員於同時段於病房逗留,其中兩名分別35及60歲的病人(一男一女)初步確診,均為嚴重長期病人;另有一名醫生及一名護士驗出陽性。至昨共23名病人、15名職員及2名陪診者須檢疫。據了解,初步確診的是血科醫生及心臟科護士。血科醫生當日於病房診症室工作,沒接觸源頭病人,但房門打開;護士則曾為源頭病人吊針、遞水及飯盒。曾為病人聽肺的醫生則驗出陰性。

 

候召房環境樣本陽性 3醫生曾用

九龍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杜榮健表示,染疫醫生到過的醫生候召房及辦公室有環境樣本驗出陽性。消息稱,染疫醫生於1月2日病發,候召房的牀、被鋪、茶水間及水龍頭驗出陽性,傳染期內有3名醫生曾到該房。

食衛局昨日刊憲,12月28日至1月3日曾身處瑪嘉烈醫院EG病房者,包括職員、病人及訪客,須於1月7日或之前強制檢測。

 

10日兩公院爆疫 梁子超建議為常到醫院病人做核酸PCR檢測及抗原測試

公立醫院在10日內兩揭非高危區爆發院內傳播,兩醫生工會感憂慮,促醫管局檢視及提升醫護裝備,「不可以再拖泥帶水」。袁國勇建議為日間服務病人篩查。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當局可為常到院的病人做核酸PCR檢測及抗原測試,他表示抗原測試敏感度不夠高,但至少可驗出病毒量高、即傳染力高的病人,減少院內爆發風險。若每次到醫院相隔一周以上,應接受PCR測試。

醫管局2019/20年度年報,日間住院病人的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合共68.3萬,即平均每日逾1800人次,但數字未反映疫情下減服務的情况。

本報綜合醫管局3名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央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研究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的可行性,並探討覆蓋病人的範圍。消息稱,當局需詳細研究建議,日間護理包括不同類型病人,部分已涵蓋於高風險病人群組的檢測計劃中,加上部分人一周到醫院幾次,相信大致可應付。

 

兩醫生工會促裝備升級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稱,被指引起院內傳播的瑪嘉烈醫院病人不需貼身照顧,但醫護仍染疫,促醫管局檢視普通病房等醫護裝備規格,考慮升級至負壓病房的裝備規格。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冼建文亦要求在防護裝備充足下,提升裝備級別。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a2%ba%e8%a8%ba%e5%8d%b1%e6%ae%86%e8%80%85%e9%a6%96%e5%91%a8%e7%99%bc%e7%87%92%e5%92%b3%e5%97%bd-%e7%84%a1%e8%81%b2%e7%bc%ba%e6%b0%a7-%e6%ac%a1%e5%91%a8/ Tue, 15 Dec 2020 10:14: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915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持續年輕化。醫管局表示,部分危殆者延遲求診,感染逾一周才入院,懷疑是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加上疫下常居家兼少運動而不察病情惡化,出現「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現象,提醒市民即使有輕微病徵如發燒喉痛都要及早求醫,否則病情或一兩天後「插水式」轉差。倘試行6分鐘有氣促、有發燒、所居大廈有確診個案,就要留意。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彩雲邨明麗樓早前有4人染疫,衛生防護中心昨向屋邨居民派樣本瓶檢測,不過昨日屋邨一帶仍有市民除口罩吸煙,亦有市民沒戴好口罩。(劉焌陶攝)

 

【網購Power Up與您迎接2021農曆新年】賀年佳品優惠高達4折:米芝蓮星級食府盆菜、老字號參茸海味、歐洲製精緻餐具、陳年雲南普洱、人氣家電;款式多達80種,立即訂購。(優惠期至2021年2月10日)

 

危殆者初期僅發燒咳嗽 次周即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表示,本港有超過300名確診者曾入ICU,逾半為70歲以下。當局察覺有危殆患者最初不察覺感染病毒,感染首周有輕微咳嗽及發燒,若延遲求診,病情到第二周會演變成「細胞因子風暴」,出現肺炎病徵及發燒。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危殆者出現無聲缺氧 落牀步行即感氣促

胡續說,不少危殆者起初以為自己無事,該現象稱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很多病人進入病房後血氧含量只有約90%,躺在牀上不察覺有問題,亦沒有氣促,甚至可在牀上「打機」,但一活動如去洗手間等就感到氣促。

他呼籲市民有病徵盡早求診,「發覺自己不適不要留在家觀察多兩天,很多時病人今天氣促以為自己無問題」,往往情况會在兩天後急轉直下,形容是「插水式」轉差,即使插喉或接駁人工肺維持生命,但可能出現爆肺、細菌感染、爆血管等潛在風險。他說市民可在家自我評估,若走路約6分鐘已氣促,反映肺部有問題。

有ICU醫生表示,有病人血氧含量低過80%、兩邊肺花,聞氧中仍能與人WhatsApp,「病人唔覺有唔妥」,該情况自第三波起比較多見;但亦有患者連上廁所都感覺氣促。除了插喉,亦可讓病人俯臥以增加下肺葉的血氧濃度,爭取時間令藥物發揮效用,並避免插喉引致感染的風險。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許樹昌:氣促前會發燒咳乏力痠痛 人人戴口罩或因此難察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感染病毒後第2至第4天,病毒量會達到高峰並回落,其後兩成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搞亂了免疫系統並攻擊肺部,嚴重可導致肺炎及呼吸衰竭。而如病人入院時已有肺炎,抗病毒藥效果會較差。

許續說,目前科學界沒確實證據顯示「無聲缺氧」普遍出現,亦未能確定成因。他提醒氣促前一般會發燒、乾咳、全身乏力或肌肉痠痛,籲市民勿忽略病徵。但他亦指出,目前人人戴口罩,不排除因此難察覺氣促。

至於日前離世、無長期病的42歲女子,本月3日起出現流感病徵,翌日氣促及發燒,曾到跑馬地宏德街地盤工作,當局正追查有否他人感染。胡德超表示,女死者6日到急症室時血氧含量低過90%,插喉不能維持血氧水平,需接駁人工肺(ECMO),入院首日已處方包括類固醇的雞尾酒療法。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肺部有陰影|肺腑之言:如何診斷「肺花」?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9%83%a8%e6%9c%89%e9%99%b0%e5%bd%b1-%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5%a6%82%e4%bd%95%e8%a8%ba%e6%96%b7%e8%82%ba%e8%8a%b1/ Tue, 20 Oct 2020 03:58: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863 【明報專訊】隨着醫學科技發展,診斷肺部陰影(俗稱「肺花」)成因,除了照X光和驗痰外,有很多更先進的方法和選擇。各種掃描,包括電腦掃描(CT) 、磁力共振(MRI)和正電子掃描(PET)等,可根據病情需要,給醫生提供肺部更詳細的影像資料。另一方面,各種「介入」技術,包括支氣管鏡、支氣管鏡超聲波和胸腔鏡等內窺鏡,可以直接從病人下呼吸道內獲取樣本作病理和微生物學等測試。然而,如果大家以為可以替所有「肺花」病人100%確診,就可能會有所誤解。

70餘歲張女士是糖尿和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上月被診斷患上晚期肺腺癌,之後接受口服標靶治療。然而,上星期因嚴重氣喘入院,需要接受高濃度氧氣才可勉强維持合理的血氧水平,肺片顯示兩邊肺多個肺葉都有廣泛陰影。基於她的病歷、病徵與肺片影像分析,可能病因有很多,包括是由細菌、病毒、癆菌,甚至真菌所引致的肺炎、心臟衰竭誘發的肺水腫(pulmonary oedema)、肺癌擴散,以及因標靶治療所引起的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tis)等。

然而,張女士與家人都不願意做任何侵入性(invasive)檢查和治療,包括內窺鏡和插喉協助呼吸;而她不穩定的病况和維生指標亦未能容許提供進一步診斷。因此,只可以依賴臨牀檢查,再配合其他血液、痰涎、鼻咽拭子等基本化驗數據,規劃治療方針。

用抗生素作「經驗治療」

從張女士情况,大家可以察覺到有很多因素左右醫療團隊的診斷過程和選擇,這些情况在很多長期病患的長者身上經常發生。在這些困難下,要作出確診是有困難。但是,醫生可以憑各種可能病因的特性,透過臨牀檢查和研究,排除一些較不可能的診斷。此外,醫生也可以根據經驗、病人狀况與風險等因素,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去作「經驗治療」(empirical treatment),再密切觀察其效果和病情發展。

其實,每一種檢查程序,除了對人體會構成風險外,都會有本身的靈敏度(sensitivity)和特異度(specificity),因而影響診斷的可靠和準確度。而且,診斷複雜病例如癌症,更需要多過一種檢測工具去互相配合輔助。因此,面對較為複雜和嚴重的病例,醫護人員很多時都需要向病者和家屬詳細解釋,除了加深了解和減少誤會外,亦可以增強他們共同參與診斷和治療計劃的能力。

最後,張女士臨牀病徵和檢測資料經過呼吸系統科、傳染病科及腫瘤科醫生會診後,認為較罕見的間質性肺炎可能性較高,可以靠停止標靶治療和服用類固醇去治療。她接受了抗生素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情况慢慢得到改善。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9%87%8d%e7%97%87%e6%82%a3%e8%80%85%e7%94%a8%e9%a1%9e%e5%9b%ba%e9%86%87%e6%b8%9b%e7%82%8e%e7%97%87%e5%8f%8d%e6%87%89-%e7%94%a8%e9%87%8fsars%e7%99%be%e5%88%86/ Fri, 28 Aug 2020 04:18: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043 【明報專訊】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右)表示,重症的確診者普遍出現嚴重的炎症反應,用低劑量的類固醇地塞米松有助減少炎症。(朱韻斐攝)

三成人服後嚴重腹瀉
醫局棄用蛋白酶抑製劑

疫情初期,本港用干擾素、蛋白酶抑制劑及利巴韋林3種抗病毒藥。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說,因觀察到蛋白酶抑制劑副作用較多,醫管局將修改用藥指引以干擾素為抗病毒治療主幹,配搭利巴韋林。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25%至30%接受蛋白酶抑製劑的病人出現嚴重腹瀉,當中有人一天瀉6次,故停該藥,改用利巴韋林加干擾素組合。他說目前較SARS時期用利巴韋林的劑量較低,因利巴韋林會導致紅血球溶解,當年幾乎每個病人的血紅素都跌兩度,目前少於一成人有此情况。

至於瑞德西韋,曾德賢說此藥能減病毒量以致減細胞因子風暴,但現公院只剩小量,雖再向藥廠購買,但料每次僅有數十人份量供應。

截至8月23日本港4000多名確診者中,有199人需深切治療,年齡介乎22至96歲。曾德賢說,重症者臨牀演變分3階段,首階段為早期感染期,有發燒、咳嗽等輕微症狀,體內病毒量較高;第二階段肺炎期,多在入院後一周出現,會有肺花、呼吸困難等;第三階段為巨大炎症期,病人因免疫系統反應過大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甚至多器官衰竭。

稱重症分三階段 最後極度發炎

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部門主管蘇栩頎稱,首階段用抗病毒藥反應最有效,第三階段時病毒量已降,最影響病情的是極度發炎反應,會用小量類固醇地塞米松有效減炎症,英國研究亦稱能助減死亡率,另抗炎症藥安挺樂亦能治嚴重炎症者。2003年SARS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曾有骨枯等嚴重副作用,曾德賢表示現時類固醇用量約為SARS時百分之一,且只用7至10日,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7月時,一名59歲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病人,確診後多器官衰竭,發炎指數超正常水平逾50倍,需插喉和腎臟透析,情况一度非常差,蘇栩頎形容「打定輸數」,但病人接受類固醇和安挺樂治療後慢慢改善,在深切治療部留醫12日轉出普通病房。

曾德賢說,部分病人因入院時無病徵拒用藥,但病情可發展得很快,建議病人特別是高危群組盡早用抗病毒藥。

 

中國研究:約八成康復者有抗體

「二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任職資訊科技(IT)行業的33歲男子,第二度入院至第5日才驗出抗體。醫管局表示,據中國研究約八成康復者有抗體,四成無症狀者的抗體於兩個月後消失,建議康復者亦要保持個人衛生和社交距離。

截至8月19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共收集40次康復者恢復血漿,由21人捐贈,已有36份用來治療34人。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稱,康復者血漿抗體量愈高,愈能幫其他有需要的病人,但現時缺捐贈者,盼他們能考慮捐血漿。

「二次感染」男子歐遊返港再現陽性,曾德賢稱,他首次感染時無肺花,僅發燒和輕微上呼吸道感染,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相比,有10多個變異基因,屬不同進化譜系。他二次感染時無病徵,入院時病毒CT值24,入院第5日升至逾32,即病毒量漸減;入院1、2、3日分別驗過抗體均是陰性,第5日才驗出抗體。

約四成無症狀者8周失抗體

曾德賢引述中國研究稱,約八成病人感染後會出現抗體,無症狀者中約四成感染後8周抗體就消失;有病徵者中,8周後約13%人抗體消失。他說,本港醫院會為康復者於出院後驗抗體,暫未見二次感染者以外的病人抗體消失,部分人半年後仍有抗體。

]]>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3%80%91-%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e7%96%ab%e6%83%85%e5%88%9d%e6%9c%9f%e9%80%be%e5%8d%8a%e6%82%a3%e8%80%85%e3%80%8c/ Wed, 29 Apr 2020 10:06: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527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起初被稱為「武漢肺炎」或「新冠病毒肺炎」,隨着愈來愈多臨牀數據,揭示肺炎患者非佔多數。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形容情况「幾得意」,自1月中至2月中,瑪嘉烈醫院首批26名患者肺炎情况普遍,逾半人X光顯示肺花,部分人「花得幾緊要」,只有一人沒發燒;至3月中出現湧港避疫潮,以年輕患者為主,接近八成人病情溫和,出現肺炎者比例降至10%至20%。

明報記者 許芳文 朱韻斐【系列之三】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相關文章: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

本港主要沿用SARS「雞尾酒療法」治療病人,包括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及干擾素,3月中起引入伊波拉新藥瑞德西韋作臨牀測試,最新有望以康復者的恢復期血漿治療重症者。

曾德賢透露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預料首階段可供應小量嚴重患者,以血漿中的抗體協助患者清除病毒。

瑪嘉烈醫院至今接收逾140名確診者,當中9人需入深切治療部(ICU)插喉,現仍有兩人危殆。曾德賢說,病毒量愈高者,接受治療後壓低病毒量的成功率愈高,但該院兩名危殆者的病毒量不高,甚至有人對病毒測試呈陰性反應,「最主要問題是肺部破壞太犀利,即使沒有病毒,之前造成的破壞,令到肺部搞唔掂」。

相關文章:中西醫合璧戰新冠 舊藥新用 尋最佳療法

病毒能隨血液走勻全身

他解釋,一般而言,病毒會直接攻擊患者肺部,令肺功能受損;亦可能引起體內細胞因子風暴,破壞自身肺部細胞;而在醫院感染的細菌引致的肺炎亦會加劇病情。目前患者仍須插喉及接受高濃度氧氣,正常情况吸入20%至30%濃度氧氣,惟至今仍危殆的患者需接受40%至50%濃度。團隊要與負責血漿治療的香港大學商討,看是否需要及值得使用。至於療效,他說仍是未知之數,「內地有報告說好有效,但何時用、用在什麼病人身上,暫時是摸索階段」。

各地有患者出現皮膚變黑、腦出血、凝血問題等病徵,曾德賢說本港患者不算多,未見上述情况,但有人接受藥物治療後出現皮疹。他舉例,瑪嘉烈醫院約20至30名患者用蛋白酶抑制劑及利巴韋林,不多於10%現皮疹,但患者通常連同其他藥物使用,難判斷是什麼藥物引致。

病毒能夠隨血液走勻全身(見圖),曾德賢說他未掌握本港死者解剖報告,但外國有研究顯示患者的肝、心及腎都有病毒,嚴重患者最主要死因是肺受損,「是否代表一定對器官造成破壞?難說。即使再在器官找到病毒,如沒病變,未必有破壞」。

檢測陽性未必種出活病毒 曾德賢:復陽「不意外」

此外,本港至昨日逾800名出院新冠患者中,9人「復陽」再入院,超過出院者1%。曾德賢引述德國經驗稱,病人在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檢測檢出病毒,樣本亦種不出活病毒,香港類似研究亦有同樣結果。他說香港復陽者病毒量低,料無傳染性,至今沒有復陽者感染他人的報告,相信本港要求連續兩次驗出陰性的出院準則安全並足夠。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有人每毫升樣本1億病毒

曾德賢說,部分病人一入院時病毒量為每毫升樣本約有一億個病毒,身體需很長時間清走它們,留院後期檢測反覆出現陰性和陽性,「連續兩個樣本陰性是很困難的」,病人往往要留醫3周甚至超過一個月,對於有出院者復陽,一點也不感意外。

瑪嘉烈醫院曾在11個住院較久的病人身上取20多個樣本培植,全部種不出病毒,曾德賢引述德國一項持續為9名病人取不同樣本化驗的研究,發現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測試仍呈陽性,但全部樣本已種不出活病毒;而每毫升少於百萬個病毒基本上代表種不到活病毒,驗出的很可能是身體排出死病毒的遺傳物質,無傳染性。該研究認為,若康復者病發超過10日,再加上病毒量等於或少於每毫升10萬個,屬可出院水平。

復陽者若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 傳染性低

醫管局早前公布復陽病人檢測出的「病毒數值(CT Value)」介乎26至37。曾德賢解釋,CT Value在一定程度上與每毫升樣本的病毒量呈反比,當數值為20至21時,每毫升約百萬個病毒;24至25時,約有10萬個;27至28時約有萬計病毒。他說,被檢出病毒量可能較多的復陽者,其CT Value反映只有約每毫升病毒量數以萬計,水平屬「很安全」。他續說,曾為部分本港患者驗血,得知他們帶有抗體。他認為當復陽者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傳染性就很低,至今無報告指出復陽者可傳染他人。

現出院條件「很安全」 建議康復者留家保持個人衛生

曾德賢說,本港出院準則包括無發燒或無病徵超過兩日、X光肺部檢查要有進展,並連續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相信出院條件很安全和足夠,即使復陽亦料無傳染性,加上醫院一般會為出院康復者開兩周病假,建議留在家中並保持個人衛生,做法「更加穩陣」。

(抗疫新階段)

]]>
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9%81%ba%e3%80%8c%e7%a3%a8%e7%a0%82%e7%8e%bb%e7%92%83%e8%82%ba%e3%80%8d-%e9%81%8b%e5%8b%95%e4%b9%8f%e5%8a%9b-%e8%83%b8%e8%82%ba%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6%8e%83/ Tue, 07 Apr 2020 03:58: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880
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胸肺物理治療——現時需要接受胸肺物理治療運動的病人主要為慢性肺病患者,病徵包括長期咳嗽、多痰、氣促、活動能力下降等。(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有報道指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肺花,而部分人在康復後仍有肺纖維化現象,影響日常生活,包括走路喘氣、未能如常運動等。

無論是肺炎康復或大病初癒,肺功能減弱,行幾步也喘氣,如何是好?透過胸肺復康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及運動耐力,亦可練習呼吸法,改善氣促。

醫管局分析首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復者情况,發現部分人肺部受破壞較嚴重,出現纖維化;有康復者肺功能減兩三成,走路氣喘。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亦分析首批10多名康復出院的個案資料,發現部分人仍有肺纖維化現象,其中2至3人表示日常走路時喘氣,未能如常運動。

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電腦掃描——胸腔電腦掃描(左圖)顯示,其中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現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管壁增厚,肺部更出現渾濁,呈磨砂玻璃狀,猶如鋪路圖案(右圖)。(醫管局提供)

什麼是肺纖維化?香港復康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陳婉婷解釋,肺部纖維化就像皮膚受損後結疤,久而久之令肺部細胞組織硬化,缺乏彈性,減弱換氣功能;肺纖維化現象不止見於嚴重肺炎康復者,亦見於肺塵埃沉着病患者,因患者長期吸入不同有害塵埃,塵埃沉積於肺泡,破壞肺部組織。

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陳婉婷(受訪者提供)

 

支氣管擴張致痰多 影響換氣

除了肺纖維化,部分嚴重肺炎患者癒後出現支氣管擴張,亦會影響肺部換氣功能。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表示,支氣管內的纖毛負責清理微塵廢物,當支氣管擴張時,纖毛不會隨之增長,降低清理效能,令微塵廢物更易進入氣管及肺部,增加痰液;當痰液過多,阻塞氣管時,會影響病人的換氣功能。

若病人肺部功能大受影響時,需要接受胸肺物理治療,紓緩病情。

陳婉婷表示,現時需要接受胸肺物理治療運動的病人主要為慢性肺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塵埃沉着病等,病徵包括長期咳嗽、多痰、氣促、活動能力下降等。胸肺物理治療運動包括肌力訓練及帶氧運動,用以增強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運動耐力。物理治療師亦會教導呼吸方法,改善氣促。

 

康復3個月後 評估長遠影響

醫管局早前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康復者的長遠肺功能會否受影響仍屬未知數,但他們覆診時,會接受肺功能檢查,亦會安排物理治療。林冰表示,部分嚴重肺炎的康復患者出院後,肺部仍有輕微發炎及結疤現象,但能隨時間慢慢自行痊癒。因此康復者毋須急於投入復康運動,起碼在康復後3至4個月,待新冠病毒對肺功能的長遠影響更為清晰後,才針對性地安排復康運動。另外,患者康復後走路時喘氣,不一定因為肺功能轉弱,或與氣管或心臟功能有關,因此接受肺復元運動前,須先找出真正病因。

 

文:鄧安琪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致新冠惡化? //www.afterroberto.com/%e6%ad%a2%e7%97%9b%e8%97%a5%e5%b8%b8%e8%a6%8b%e6%88%90%e5%88%86-%e5%b8%83%e6%b4%9b%e8%8a%ac%e8%87%b4%e6%96%b0%e5%86%a0%e6%83%a1%e5%8c%96%ef%bc%9f/ Mon, 30 Mar 2020 08:21: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641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致新冠惡化?
按醫囑服藥——有指感冒或止痛藥成分布洛芬會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惡化,惟暫時未有臨牀證據顯示屬實,市民最好按照藥劑師或醫生的囑咐服用布洛芬。(Kwangmoozaa、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本月中,法國衛生部警誡,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徵狀人士勿自行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恐加重病情。世界衛生組織(WHO)隨即建議有相關徵狀人士避免服用布洛芬;但不久又推翻建議,表示「不建議反對使用布洛芬」。與此同時,醫學期刊《刺血針》文章指出,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病情惡化。

布洛芬是消炎止痛藥常見成分,在香港雖屬監管藥物,但不少港人遊日本、歐美時購買當地的複方感冒藥或止痛藥,都含有布洛芬。各方專家意見分歧,背後有何理據?是否需要停止服用布洛芬?

布洛芬屬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具退燒、止痛、消炎作用,在外國較撲熱息痛更被廣泛使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爆發後,很多確診個案都曾服用布洛芬,但《刺血針》近日刊登文章,指布洛芬或導致新冠病情惡化。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布洛芬藥理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製造,令血液減少流到腎臟,腎臟的調控機制便會使身體細胞表面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增加。「ACE2就像是門,多開幾道門,病毒就更容易進入。」由於新冠病毒透過ACE2進入人體的細胞,因此有推論指布洛芬會加重病情。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致新冠惡化?
崔俊明(資料圖片)

 

欠證據顯示增感染新冠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藥理作用,都會抑制前列腺素製造,因而令ACE2增加,譬如常用於紓緩經痛的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治療中度疼痛的萘普生(naproxen)。按照理論,不單止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都一樣。

崔俊明強調,以上說法在理論上「講得通」,但臨牀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SARS與新冠病毒相似,同樣是透過ACE2進入人體細胞,但沒有證據顯示,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SARS風險。他建議市民按照藥劑師或醫生囑咐服用布洛芬。

 

可致胃潰瘍 胃出血 腎功能衰竭

港人用作看門口的日本複方感冒藥、美版止痛藥,不少都含有布洛芬;如有傷風、感冒徵狀,應否服用?出現頭痛或經痛,應該服用撲熱息痛還是布洛芬呢?

在公立醫院dirty team工作逾一個月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認為,布洛芬雖具鎮痛、消炎及退燒等藥效,但由於其副作用可大可小,可引致胃潰瘍、胃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嚴重情况,因此醫生處方布洛芬,多用於出現嚴重炎症及痛症的病人身上,較少用作退燒;即使發燒患者由疫區返港,懷疑感染新冠,醫院也多用撲熱息痛,不會用上布洛芬。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致新冠惡化?
黃任匡(受訪者提供)

 

在港屬監管藥物 少用作退燒

在香港,布洛芬必須在有註冊藥劑師在場及其監督下銷售。崔俊明表示,有輕微不適時,可先到藥房購買成藥或藥劑師監售的藥物來緩解徵狀。若1至2日仍未有改善,應盡快看醫生。撲熱息痛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用相似,但不具消炎作用。撲熱息痛雖然較少引起腸胃不適,但由於經過肝臟代謝,若長期及過量服用,可致肝臟受損。他不建議市民於外地自行購買布洛芬,以免服用過量,出現嚴重副作用。

 

外遊購複方感冒藥藏風險

黃任匡表示,由於布洛芬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不建議市民自行購買及服用,尤其是長者、腸胃及腎功能較弱的人士,「如果純粹有少少頭痛,想食顆止痛藥,可以選擇撲熱息痛,這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若小童出現不適徵狀時,則需立即求醫,「因為小朋友未必懂得講出自己的身體不適,或者會講得不清楚,所以不建議擅自讓小童服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

另外,一些複方成藥稱能紓緩咳嗽、鼻水、鼻塞、發燒等多種徵狀,崔俊明不建議服用。因為所有藥物都有其副作用,患者服用含多種成分的複方,需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風險;加上,一旦出現藥物敏感,便不清楚是哪種成分所致。疫情當前,如有新冠肺炎徵狀,尤其是曾經外遊、接觸過確診者,應及早求醫。

 

治療藥物:愛滋藥主打 阻新冠病毒繁殖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致新冠惡化?
隔離治療——部分高度懷疑個案接受快速測試時,結果呈陽性,但需尚待病毒基因序列結果,才能確診。這類個案將獲安排送至公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懷疑及確診患者,用藥有何分別?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在dirty team工作,負責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懷疑及確診個案。他表示,若病人從疫區回港,出現初期病徵,但未及接受病毒測試,屬於疑似個案,會安排送至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例如肺部出現「肺花」,會處方抗生素。當病人的病毒測試結果為陽性,則需服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藥物。

現時用於治療新冠的主要藥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劑(lopinavir/ritonavir)、利巴韋林及干擾素。以原本用於治療愛滋病患的蛋白酶抑制劑為主打,或與其餘兩種藥物一併處方,作混合治療。

 

副作用:腹瀉 嘔吐 影響肝功能

有關蛋白酶抑制劑的治病機制,黃任匡解釋,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不能自行分裂,須透過襲擊細胞,讓細胞協助繁殖病毒,「在過程中,細胞需要酶來完成繁殖病毒的任務;而蛋白酶抑制劑令酶失去運作功能,阻止細胞繁殖病毒」。儘管現行有以上3種藥物用於治療患者,但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如腹瀉、嘔吐、影響肝功能等,因此醫療人員處方藥物時,會小心觀察患者的身體反應。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病情各有輕重,由毫無病徵至呼吸困難等不同情况,用藥皆有不同。黃任匡舉例指,曾接觸一名身體不適,主動求醫的女患者,確診後追蹤感染途徑,發現其丈夫亦患上新冠肺炎,但沒有病徵,「當發現女患者由丈夫傳染時,丈夫已差不多完全康復。針對這些並非在發病初期,前來求診的患者,我們不會處方利巴韋林」。最後,該患者只需服用蛋白酶抑制劑。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