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肺結核”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39:4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肺結核”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肺癆病】結核病4病徵: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 小心影響肺、淋巴結、腦、腎等部位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6%e7%97%85-%e7%b5%90%e6%a0%b8%e7%97%85%e7%97%85%e5%be%b5-%e6%8c%81%e7%ba%8c%e5%92%b3%e5%97%bd-%e7%99%bc%e7%87%92-%e7%9b%9c%e6%b1%97-%e5%b0%8f%e5%bf%83%e5%bd%b1%e9%9f%bf%e8%82%ba/ Tue, 23 Apr 2024 09:01: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03

【明報專訊】(編按:結核病,又稱「肺癆病」,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及體重下降等。)在1882年,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發現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乃結核病(tuberculosis)的元兇。百多年後,結核病仍然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每年3月24日訂定為「世界防癆日」,目標是提升大眾市民對結核病的關注,同心預防及控制結核病。香港每年仍有結核病約5000宗,即每10萬人有約70人染病,數字相對偏高。

【肺癆病】結核病4病徵: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 小心影響肺、淋巴結、腦、腎等部位
常見病徵–結核病仍然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monzenmachi@iStockphoto)

結核病又稱肺癆病 可影響淋巴結、腦、腎、骨骼

結核病多影響肺部,又稱「肺癆病」。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及體重下降等,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光檢查及胸部電腦掃描有助診斷。結核病可影響身體其他器官組織,包括淋巴結、大腦、腎臟及骨骼等部位,必須小心。

懷疑病者感染肺結核,可先檢驗痰液,查看是否帶有結核菌。利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法(Ziehl-Neelsen stain)尋找耐酸桿菌(acid fast bacilli)可確診。大部分患者的痰液只含微量結核菌,需要在實驗室培養痰液內細菌,或用基因技術探測結核菌基因;前者需時數個星期,後者則即日有報告,有助及早確診。其他檢查方法包括支氣管鏡檢查(bronchoscopy)及肺組織活組織檢查(lung biopsy)。其他器官組織懷疑受結核菌感染,例如胸膜腔(pleural cavity)、淋巴結或腎臟,亦可接受活組織活檢;病理分析見含朗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s)的壞死性肉芽腫(necrotising granuloma),並可同時接受結核菌培養及基因檢測,有助確診。


相關閲讀:【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腦病變 活檢確診染結核菌

50歲陳先生不幸確診高毒性淋巴癌(high grade lymphoma),正接受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反應良好,淋巴腫瘤迅速消退。治療期間,陳先生間中有低燒,最終確診肺結核病,必須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

75歲李太最近出現低燒現象,同時神志不清,必須馬上入院接受檢查;磁力共振掃描顯示大腦多處出現病變,懷疑患上了腦淋巴癌(brain lymphoma)。而活組織檢查確診結核菌感染,完全沒有淋巴癌迹象,必須馬上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82%8e%e6%94%af%e5%8e%9f%e9%ab%94%e6%84%9f%e6%9f%93%e6%bd%9b%e4%bc%8f%e6%9c%9f-%e7%97%85%e5%be%b5%e5%a6%82%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6%8c%81%e7%ba%8c%e5%92%b3%e5%97%bd/ Thu, 26 Oct 2023 04:27: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24

【明報專訊】內地近月爆發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前日向醫生發信提醒需留意情况,並透露今年因肺炎支原體感染而需留醫公立醫院的兒童自8月起急增,1月至7月平均每月0至16人入院,8月增至57人,9月再升近倍至106人 (詳見附表) ,迫近2017年月均高峰,但較2016及2019年本地爆發高峰期少。有專家指,大部分感染肺炎支原體患者會有類似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部分或有支氣管炎,可持續咳嗽數周甚至以月計。除了迫爆醫院,有兒科醫生亦提及治療問題。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2019年本地肺炎支原體感染七成屬抗藥性。該名兒科醫生稱,患者或需短期用更強抗生素治療,惟長期使用或影響兒童骨骼及牙齒。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劉宇隆:肺炎支原體感染病徵如傷風感冒咳嗽數周 潛伏期1至4周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21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稱,大部分感染肺炎支原體患者會有類似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部分或有支氣管炎,可持續咳嗽數周甚至以月計,5%至10%出現肺炎,少數會有腦炎及過敏性皮膚發炎等。他說肺炎支原體潛伏期約1至4周,由於潛伏期長,爆發時間亦較長,本港對上一次感染高峰為2019年,他形容本港未來或如內地般需「還債」,不可忽視;而現時沒疫苗可預防肺炎支源體感染,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衛生。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學者:2019個案七成抗藥 或需更強抗生素

據衛生防護中心前日向醫生發信,因肺炎支原體感染而留醫公院的兒童人數於2016年及2019年的5月至8月為高峰,2016年平均每月180至289宗、2019年則月均184至255宗。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昨向本報稱,肺炎支原體為常見微生物感染,本港兒童感染情况不算嚴重,大部分毋須入院,入院個案亦不算重症。對於中心向醫生發信提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s)可用作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惟2019年衛生署有七成肺炎支原體化驗樣本對該類藥物呈抗藥性。

抗生素長期服用影響兒童骨骼及牙齒

葉柏強稱該抗生素為首選藥物,如服用2至3天病况沒好轉,或需轉用其他藥效更強的抗生素,但只可供短期使用,長期服用或影響小朋友骨骼及牙齒。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衛署:未見社區學校爆發

衛生署回覆,今年暫未發現有社區或學校院舍爆發肺炎支原體感染。

16歲少年流感併發腦病變 沒打流感疫苗

另外,繼上周(19日)一名20個月大幼兒感染新冠病毒後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等死亡,衛生防護中心21日晚公布,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6歲少年21日被發現昏迷,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出現發燒及抽搐,經化驗及診斷證實感染甲型流感(H3)病毒,併發腦病變,情况嚴重,正留醫兒童深切治療部。

據了解,少年沒打流感針,其學校沒爆發。中心指少年上周19日開始流鼻水,潛伏期內沒外遊,其家居接觸者暫沒病徵,將繼續調查。


相關閲讀:【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醫管局表示正密切監察各種呼吸道傳染病情况及服務需求,已制定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加強監察、調動額外人手、病牀及資源。截至20日急症醫院兒科病牀整體住用率約95%。

]]>
抗藥性惡化主因:誤用和過量使用抗生素 全球研究:空氣污染增抗藥性現象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8%97%a5%e6%80%a7%e6%83%a1%e5%8c%96%e4%b8%bb%e5%9b%a0-%e8%aa%a4%e7%94%a8%e5%92%8c%e9%81%8e%e9%87%8f%e4%bd%bf%e7%94%a8%e6%8a%97%e7%94%9f%e7%b4%a0/ Wed, 09 Aug 2023 04:45: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055

【明報專訊】一項國際研究顯示,誤用和過量使用抗生素仍是抗藥性惡化的主因,但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令到抗藥性增加,對全球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是首次有研究顯示全球範圍空氣污染如何影響抗藥性。(編者按:報告更提出,改善空氣質素有助降低抗藥性,並大大減少死亡個案和因抗藥性感染引致的經濟損失。)

誤用和過量使用抗生素致抗藥性惡化 全球研究:空氣污染抗藥性愈明顯

今次研究分析全球116個國家由2000至2018年的數據,顯示誤用和過量使用抗生素仍是抗藥性惡化的主因,但研究發現,無論哪個洲或國家,空氣愈污染,抗生素抗藥性就愈明顯,PM2.5污染物水平每升高10%,抗藥性就會增加1.1%,而近年兩者關連度有增加趨勢。如果趨勢持續,到2050年,全球抗藥性將會增加17%,每年因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達到84萬。PM2.5污染物來自道路交通、工業和燃煤等,數據顯示全球有達73億人面對不安全的PM2.5水平。

抗藥性惡化主因:誤用和過量使用抗生素 全球研究:空氣污染增抗藥性現象
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上月底受加州「約克大火」(York Fire)影響,空氣污染嚴重。研究顯示,PM2.5微粒會增加人類身上的抗生素抗藥性。(法新社)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改善空氣質素 有助減低死亡個案

今次研究只屬觀察性質,未有分析箇中原因,但研究作者指出,數據顯示PM2.5污染物上含有抗藥性細菌和抗藥性基因物質,它們能夠透過環境傳播,並直接被人吸入體內。報告提出,改善空氣質素有助降低抗藥性,並大大減少死亡個案和因抗藥性感染引致的經濟損失。


相關閲讀:鼻敏感vs.花粉症 致敏原有不同 空氣污染加劇花粉症發作


研究在《刺血針-地球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發表。

(衛報)

]]>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2%ba%e7%99%86%e7%97%85%e3%80%913-24%e4%b8%96%e7%95%8c%e9%98%b2%e7%99%86%e6%97%a5-%e7%b1%b2%e5%85%ac%e7%9c%be%e9%97%9c%e6%b3%a8%e7%b5%90%e6%a0%b8%e7%97%85%ef%bc%88%e8%a1%9b%e7%94%9f/ Wed, 22 Mar 2023 02:53: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26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至十八及十九世紀更在歐洲肆虐。1882年3月24日,德國醫生羅拔特·郭霍(Dr. Robert Koch)發現結核桿菌,幫助日後治療結核病患者。為紀念這個重要日子,每年的3月24日獲定為「世界防癆日」。


結核病俗稱肺癆病 空氣傳播影響肺部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發燒、體重下降、夜間出汗等病徵。(pexels-photo)

藉「世界防癆日」,世界衞生組織及夥伴會舉辦各種活動,促進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防癆工作。各社會團體及政府機構也會透過各種渠道,提高大眾對結核病的認識。

結核病俗稱為「肺癆病」,是一種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主要影響肺部。視乎傳染性及環境因素,肺結核病患者可在一年內感染多達5至15個密切接觸者。有效的結核病治療,可迅速降低傳染性,減低疾病傳播風險。

病徵持續咳嗽發燒 可影他器官

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持續發燒、體重下降、夜間出汗。除了肺部,結核桿菌亦可通過肺部的淋巴管及血管,影響淋巴、胸膜、心包、骨骼、關節、腦部、泌尿生殖系統等其他器官。

時至今日,結核病仍是全球須關注的重要傳染病之一。全球約四分一人口曾感染結核菌,當中約有十分之一人會病發,約一半在感染後數週至5年內發生。世界衞生組織亦指出,近年新冠疫情的侵襲,亦阻礙到結核病控制的工作。面對種種挑戰,防癆工作絕不能鬆懈。

結核病診斷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X光肺片及驗痰(塗片和培養細菌)。一部分患者需要胸部斷層掃描、支氣管內窺鏡或相關活組織或標本(如肺部、淋巴、胸膜、胸水)檢查幫助診斷。

準時服藥 6個月治療可康復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治療耐受性及進展,更改藥方和療程。醫護人員亦會監督病人服用抗結核藥物,以便鼓勵病人準時服藥。在沒有耐藥性的情况下,大多數結核病患者在接受 6 個月的治療後會康復。

衞生署胸肺服務設有17間胸肺科診所,為結核病提供免費的結核病診斷和監督治療,並為結核病人的緊密接觸人士進行篩查及治療服務。關於衞生署胸肺服務,詳情可瀏覽胸肺服務的網頁 (https://www.dh.gov.hk/tc_chi/main/main_chp/tuber.html)。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除了結核病防控外,接種新冠疫苗亦對健康十分重要。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及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衞生署建議尚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長者及幼童,應盡快安排接種疫苗,以得到最有效的保護。打齊針,寧早莫遲,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撰文:衞生署胸肺科高級醫生鄭國釗醫生

]]>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7%9a%84%e5%82%b3%e6%92%ad%e3%80%81%e7%97%85%e5%be%b5%e5%92%8c%e6%b8%9b%e4%bd%8e%e6%84%9f%e6%9f%93%e7%ad%897/ Tue, 21 Mar 2023 06:37: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13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圖為昨日沙田一商場有小童嬉戲。屯門醫院上周四起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社區及醫院陸續有RSV爆發,料因戴口罩3年令幼兒少接觸病毒所致,形容會有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如子女出現氣促等嚴重病徵應盡快求醫。(賴俊傑攝)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屯門醫院(明報資料圖片)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92%b3%e5%97%bd%e3%80%91%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5%be%8c-%e4%b9%be%e5%92%b3%e3%80%81%e7%97%b0%e5%92%b3%e8%ae%8a%e3%80%8c%e8%90%ac%e5%b9%b4%e5%92%b3%e3%80%8d%ef%bc%9f%e6%8b%86/ Wed, 15 Feb 2023 03:46: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60 【明報專訊】天氣忽冷忽熱,一不留神,患上了傷風、感冒,咳嗽亦隨之而來。但何解當傷風、感冒的大部分徵狀一一緩解時,偏偏咳嗽未止。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萬年咳」?咳嗽真的這樣棘手難醫嗎?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即使兩個病人同樣受病毒感染,咳的情况也可以不一樣,一個可能是乾咳,另一個是痰咳,要視乎病情。止咳藥物中,有鎮咳、袪痰、化痰、抗敏、潤喉等不同用途,怎樣才是

食啱止咳藥?避免愈食愈咳、愈食愈多痰呢?

乾咳、痰咳沒完沒了 傷風感冒似紓緩 咳嗽排出呼吸道「垃圾」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設計圖片,ronnachaipark@iStockphoto)

要止咳,首先要了解咳嗽是什麼一回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解釋,咳嗽是一種反射反應,當氣管受到外來物刺激,便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強力呼氣,試圖清除異物,以保持氣管暢通。「所以咳嗽本身並非壞事,不會咳,反而更大件事!」

咳嗽不是病症,而是一個病徵。他續指,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所以必須找出病灶,才能止咳,「最常見是上呼吸道感染,當喉嚨、氣管受病毒攻擊,便會引起咳嗽」。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誘發哮喘——傷風、感冒和氣管炎等,均可誘發哮喘,造成久咳,單靠服止咳藥物,對病情並無幫助。(設計圖片,PeopleImages@iStockphoto)

然而,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病了1星期,傷風、感冒引發的連串病徵已陸續消失,唯獨咳嗽像沒完沒了,十分惱人。顧德政說,那是因為身體仍在清理「戰場」,「有時傷風、感冒看似紓緩了,但其實免疫系統仍在發動攻勢,要通過咳嗽,把呼吸道的『垃圾』排出去」。

他進一步闡釋︰「一開始,病毒攻破呼吸道黏膜,造成大量組織細胞死亡。這時候,免疫細胞會聚集到呼吸道支援,殺死病毒。當免疫細胞完成任務後,會自然代謝死亡,伴隨原先被病毒破壞的組織細胞,變成呼吸道垃圾。我們需要把這些東西咳出來,來作自我修復」。


相關閲讀:【咳嗽】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如何分辨?肺氣上逆是什麼?中醫拆解成因、常見病徵和治療


咳嗽原因多 二次感染接力咳嗽

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高級講師、註冊藥劑師陳潁琳則表示,傷風、感冒的病徵,往往有次序地出現,所以消失亦有先後之分,「一般來說,如果是傷風,通常是先出現流鼻水,然後咳嗽(或伴隨喉嚨痕癢/痛);假如是流感,就多數先有喉嚨痛、肌肉痠痛、發燒等徵狀,繼而才咳嗽。正因為咳嗽是在最尾階段出現,所以也是次一步才消失,便容易令人有錯覺,以為身體已經康復,唯獨咳嗽不癒」。

她又謂,連綿不斷的咳嗽,亦可能是二次感染造成,「因着病毒或細菌感染,我們患上傷風、感冒。這時身體的免疫力下降了,其他病毒或細菌亦可能伺機入侵,攻擊我們比較脆弱的地方,例如喉嚨及聲帶,於是又引起新一輪的咳嗽」。

喉嚨炎致咳 1、2周痊癒

然而說到「萬年咳」,兩人同時指出,有時根本不是由傷風、感冒引起!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顧德政(受訪者提供)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陳潁琳(受訪者提供)

顧德政稱,一般由喉嚨發炎引起的咳嗽,1、2星期便會慢慢痊癒,但臨牀上發現不少久咳的病人,咳嗽其實是由哮喘而來,傷風、感冒只不過是誘因。「哮喘是氣管過敏的疾病,好發年齡在3至6歲,部分病人踏進青春期後便『斷尾』,但亦有些會延續至成年。也有些是小時候試過哮喘發作,其後一直相安無事,直至成年又再間歇發生;更有病人是在成年後,哮喘才首次發作。」

他續指,誘發哮喘發作的原因很多,常見包括患上嚴重傷風、感冒、氣管炎、鼻竇炎等,或因為天氣變化導致。「所以若持續咳嗽,甚至超過8周,就代表需要修訂原先假設,咳嗽或並非由傷風、感冒而起,而是背後隱藏其他病因」。


相關閲讀: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胃酸倒流肺癆肺癌 可致久咳

陳潁琳也提醒,除了哮喘、氣管過敏、胃酸倒流、藥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可能令人久咳,患上肺結核(俗稱肺癆)、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嚴重疾病,亦可能出現長期咳嗽的病徵,單靠服食止咳藥物是起不到作用,應盡快求醫。

知多啲:分清止咳藥 免愈食愈咳

一般傷風、感冒,要食啱止咳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分分鐘愈食愈咳、愈食愈多痰!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認清用途——坊間止咳藥物林林總總,成分和用途亦各有不同,市民應認清所需,慎防服錯藥出現反效果。(napatcha@iStockphoto)

喉嚨卡痰 服「馬尿」增咳排出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明報製圖)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稱,即使兩個病人同樣受病毒感染,咳的情况也可以不一樣,「一個可能乾咳,另一個痰咳,要視乎病情。假如氣管遭受的刺激較多,又或有發炎,黏液分泌便會增加,那咳之餘,還有痰」。

註冊藥劑師陳潁琳補充,痰咳還可細分為濃痰咳和深痰咳兩種,需要藥物亦不同,「明顯聽到有痰音、有『大大啖』痰吐出來的,屬於濃痰咳,會建議服用有化痰成分藥物如溴己新(bromhexine,詳見右表),目的是幫助病人『鬆』痰,更易於吐出;有些病人則總是覺得喉嚨有黏液卡着,卻咳不出來,這就是深痰,需要使用能幫助祛痰的藥物,如廣為人熟悉、俗稱『馬尿』的ammonia and ipecacuanha mixture,服後會增加咳嗽,有助排痰」。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乾咳易傷喉 需用鎮咳藥

至於乾咳,因無痰滋潤着喉嚨,容易咳傷。陳潁琳說,需要用上鎮咳藥幫助止咳,「例如含可待因(codeine)的咳藥,有助抑壓呼吸道,減低氣管反應,有很強的鎮咳作用;但有些病人,是因為喉嚨痕癢而咳不停,則屬於過敏反應,會建議服食抗組織胺藥物,也有助止乾咳」。

市面上咳嗽藥物五花八門,市民未必清楚了解自己所需,買錯吃錯會有反效果,「假如是乾咳,卻誤買了增加咳嗽的『馬尿』,喉嚨便更加難受;相反,假如是痰咳,又亂買了鎮咳藥,壓抑了咳嗽,痰便吐不出來」。陳潁琳建議,市民可到有註冊藥劑師駐場的藥房選購藥物,尋求專業意見。

6歲以下不宜服可待因

顧德政則表示,坊間雖然有很多針對乾咳或痰咳的成藥,但其實成分也不外乎那幾種,只是組合上有少許分別,有些成藥成分較少,藥力較溫和;有些則用重藥,藥力較強。但市民不應盲目追求「勁藥」,因為副作用也相對大,「例如含可待因成分的咳藥水,屬於藥性比較強的鎮咳藥,可更有效地抑制咳嗽。但部分病人服用後,會感到頭暈、疲倦,亦有人出現便秘,大量服用的話更可成癮。由於副作用較多,因此,不建議6歲以下兒童使用」。

他續謂,想紓緩咳嗽,除了靠藥物,也可配合天然療法,「首先,患者要多喝暖水;另外,蒸氣也有助放鬆氣管,對止咳有幫助。所以,咳嗽期間,不妨多泡熱水浴,或使用蒸氣機吸蒸氣,都會讓人舒服一點」。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發燒】新冠常見病徵 注意查找持續發燒不退原因 5個案或與傷寒、淋巴癌、紅斑狼瘡有關(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9%bc%e7%87%92%e3%80%91%e6%96%b0%e5%86%a0%e5%b8%b8%e8%a6%8b%e7%97%85%e5%be%b5-%e6%b3%a8%e6%84%8f%e6%9f%a5%e6%89%be%e6%8c%81%e7%ba%8c%e7%99%bc%e7%87%92%e4%b8%8d%e9%80%80%e5%8e%9f%e5%9b%a0/ Mon, 05 Dec 2022 07:39: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042 【明報專訊】體溫超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新冠病毒測試。新冠病毒仍然流行,發燒是常見病徵。發燒必須找出病因,常見源頭乃病毒或細菌感染,其他還包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編者按:以下5個個案,都有久燒不退或反覆低燒等病徵,經查找發燒病因後,分別確診傷寒症、肺結核病、淋巴癌紅斑狼瘡等,如何跟進治療呢?)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發燒+便秘+皮疹 確診傷寒

【發燒】新冠常見病徵 注意查找持續發燒不退原因 5個案或與傷寒、淋巴癌、紅斑狼瘡有關(醫言有理)

40歲黃小姐發燒多個星期,同時有便秘;腹部曾出現淺紅色皮疹,數天後自然消散。驗血發現傷寒凝集測試(Widal test)呈陽性反應,血液種菌見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確診傷寒症(typhoid fever),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乾咳 確診肺結核病

40歲李先生發燒4個星期,有夜汗,有乾咳但無痰,肺部電腦掃描顯示左肺上葉有病灶,懷疑肺部受結核菌感染(pulmonary tuberculosis)。李先生接受肺氣管內視鏡檢查,取痰液檢查;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發現結核菌基因,確診肺結核病。李先生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 確診淋巴癌

20歲的志明發燒個多月,有夜汗;服退燒藥後溫度稍退,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兩肺之間縱膈(mediastinum)位置,有8厘米直徑腫瘤,活組織檢查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正電子掃描顯示淋巴癌已擴散至其他多處淋巴結,幸好骨髓未見癌細胞。志明接受6個月藥物治療,標靶加化療;過程順利,治癒機會高。


相關文章:【紅斑狼瘡症】認識紅斑狼瘡 勿從單一病徵判斷


持續低燒+腳腫蛋白尿 確診紅斑狼瘡

40歲張太近月持續有低燒,雙腳水腫;小便檢查發現嚴重蛋白尿(proteinuria),每天超過3克。驗血顯示腎功能受損,最終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張太需要盡快接受治療,防止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反覆低燒 確診腎癌

58歲何先生身體近月反覆低燒,沒有其他病徵。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電腦掃描皆顯示左腎有3厘米腫瘤,最終確診腎癌(renal cell carcinoma),幸好未有擴散迹象;何先生馬上接受手術切除腫瘤,順利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蛋白尿】小便有泡 同時配合特定徵狀 腎功能或已受損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警覺


]]>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9%9a%b1%e6%ba%90%e6%80%a7%e8%85%a6%e4%b8%ad%e9%a2%a8%e5%b9%b4%e8%bc%95%e4%ba%ba%e9%ab%98%e5%8d%b1%ef%bc%9f%e6%8b%86%e8%a7%a35%e5%a4%a7%e9%9a%b1%e8%97%8f%e7%97%85%e5%9b%a0-%e5%b0%8d%e7%97%87%e4%b8%8b/ Thu, 21 Jul 2022 08:32: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28 中風是由腦血管引起的急病,當中約兩成個案屬於出血性腦中風,餘下八成為缺血性腦中風,當中大部分均與三高等高危因素有關,然而仍有多達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風,因初期未能確定病因而被歸類為「隱源性腦中風」(Cryptogenic stroke)。不少這類中風的患者更是較年輕的一群,再中風的風險相當高,故必須透過更多檢查探究箇中致病原因,對症下藥助病人康復的同時,也要減低再次中風所帶來的傷害。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隱源性腦中風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其中一種,主要是指一些在發病初期經過一系列檢查及評估,包括腦部掃描、血管造影等,仍未能明確診斷出箇中病因的個案。

隱源性中風屬缺血性腦中風 查找5大病因減機能受損風險

他表示,隱源性腦中風產生的症狀與其他缺血性中風相若,因應受影響的大腦位置而定,例如語言區受損可引致失語,運動皮層受影響則會半身癱瘓等;而治療方法亦大致一樣,把握黃金救治時間及時送院的患者,可注射溶栓針,若屬大血管栓塞則可考慮利用導管取栓術,幫助打通阻塞的血管,盡快恢復腦部功能。

隱源性腦中風雖不影響治療的選擇,但找出致病原因仍是重要一環。「由於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相當高,若重複及多次中風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因此只有找出致病原因才能採取最針對性及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低再次中風的機會。」

拆解隱源性腦中風背後原因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隱源性腦中風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其中一種,背後究竟有何原因?

1.頸血管撕裂及創傷

吳醫生強調,隱源性腦中風並非完全沒有原因,只是需要透過更多的檢查才能探究隱藏在背後的病因,其中一個常見原因就是供血予大腦的頸血管撕裂及創傷。

他闡釋,曾有病人在球場「食波餅」後暈倒,送院後證實是中風,經檢查發現原來頸部有一條大動脈被球撞擊致撕裂;亦有病人在球賽中「頂頭槌」後出現頭暈、行路不穩及嘔吐等情况,診斷結果是患者頂球後導致經頸椎骨入腦的一條動脈破裂,導致後腦腦幹位置中風;另亦不乏文獻記載因按摩「啪頸」令動脈創傷而引發中風等。

2.心臟問題致大腦血管阻塞

另一引發腦中風的潛在原因是心臟問題,例如陣發性心房顫動、先天性卵圓孔心漏及心肌炎等,又或是本身有血管結構異常、血管炎等情况,都可能會令大腦血管出現阻塞,誘發中風。

3. 凝血、溶栓系統功能紊亂

一些遺傳病或後天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的疾病,可影響患者體內血液的凝血或溶解血栓功能,有機會引致腦血管栓塞,或一些血栓游走至腦部而導致動脈堵塞,都會引起中風。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較多為年輕女性,其患病後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出現嚴重障礙。

4.新冠病毒影響血管等併發症

吳醫生指出,近兩年困擾全球的新冠病毒,確診人士中風的風險也會較高,原因是新冠病毒不但感染呼吸系統,也會影響血管,有關引起栓塞及血管相關的併發症。另外,一些現時較少見的傳染病,例如梅毒、肺結核腦膜炎等,皆可引起腦血管發炎而導致中風,醫生需透過微生物檢測,才能作出根本治療。

5.腫瘤影響凝血功能致中風

他續指,隱源性腦中風較多發生在較年輕的人士身上,反之長者中風則通常有跡可尋,如三高、吸煙及缺乏運動等,甚至可能是腫瘤所致。早前便有一名70歲的中風病人,本身並沒有中風的高危因素或疾病,但翻查病歷發現病人於數月間消瘦了10多磅,再仔細追查原來肇因是膽管癌,其腫瘤更影響凝血功能致中風,幸好患者接受手術及化療後已告康復,凝血功能亦恢復正常。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隱源性腦中風的患者中不乏較年輕人士,再次中風的機會亦較高,故必須盡力查找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 減低再中風風險

確切掌握中風成因後,醫生會以針對性的方法制定治療。吳醫生分享一名廿多歲的女患者突然中風入院的個案為例,驗血後揭發患者中風是源於體內出現抗磷脂質抗體(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令血液容易凝固及栓塞,故康復後需要長期服用薄血藥,從而減少血栓形成。

無明確病因 可考慮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吳醫生強調,仍有隱源性中風個案最終無法找到明確病因,但並不表示可以無視再中風的威脅。「一般會建議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藉以減低復發風險,而隨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估計原因不明的中風個案數目會愈來愈少。」

]]>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6%b2%bb%e7%99%82%e6%9c%9f%e9%96%93%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8%aa%98%e7%99%bc%e8%82%ba%e7%b5%90%e6%a0%b8%e7%97%85-%e5%92%b3%e5%97%bd%e7%99%bc/ Mon, 27 Jun 2022 10:26: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513 【明報專訊】66歲王先生最近確診高毒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方案包括抗B細胞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再加多種化療藥物。王先生接受治療後反應良好,淋巴腫瘤迅速消退,估計治癒機會頗高。治療期間,王先生突然持續低燒,最終確診肺結核病,需要同時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治療淋巴癌藥物令王先生的免疫力下降,體內潛伏的結核菌轉趨活躍,導致肺結核病。


相關文章: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治療淋巴癌免疫力下降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體重下降

  結核病屬本地風土病,每年仍有不少新個案;不少香港人曾受感染,但不一定即時發病。結核菌可在人體長時間潛伏(latent infection),沒有任何病徵;但當免疫力下降時,結核菌即有可能轉趨活躍(active infection),誘發各種病徵。香港人移民外國,不少國家要求他們離港前作體檢,排除結核菌感染。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X光診斷——結核病屬本地風土病,胸部X光及胸部電腦掃描皆有助診斷。(Asawin_Klabma@iStockphoto)

結核病影響肺部 可感染淋巴結、腦、腎、骨

結核病較多影響肺部,尤其含氧量較低的肺上葉;常見病徵包括咳嗽、發燒、夜汗及體重下降等,胸部X光檢查及胸部電腦掃描皆有助診斷。結核病亦可感染身體其他器官組織,包括淋巴結、大腦、腎臟、骨骼及胸膜腔等部位。

懷疑患者有活躍肺結核感染,可先檢驗痰液,查看是否有結核菌。利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法(Ziehl- Neelsen stain)探測耐酸桿菌(acid fast bacilli),有助確診。大部分患者的痰液只含微量結核菌,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可能需要在實驗室培養細菌,或用基因技術探測結核菌基因;前者需時長達6星期,後者則即日有報告,有助快速確診。其他檢查方法還包括支氣管鏡檢查及肺組織活組織檢查。懷疑身體其他器官受結核菌感染,亦應做活組織檢查;病理分析或見含朗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s)的壞死性肉芽腫(necrotizing granuloma);並同時做結核菌培養及基因檢測,有助及早準確診斷。


相關文章:【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須在醫護觀察下服藥

治療結核病,患者必須同時服用多種抗結核菌藥物,以免出現抗藥現象。結核病屬傳染病,香港公共衛生條例要求醫生必須將所有活躍結核病個案呈報衛生署。為確保所有病者依時服藥,避免抗藥惡菌出現,政府胸肺科診所要求所有患者定時在診所職員觀察下服用抗結核藥物,並監察藥物副作用。衛生署亦會主動尋找病人親密接觸者,為他們安排必要的結核病測試。

現時大家較多關注新冠病毒,但仍要小心結核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www.afterroberto.com/%e5%91%bc%e5%90%b8%e9%81%93%e6%84%9f%e6%9f%93-%e7%a0%94%e7%a9%b6-%e5%8c%85%e8%86%9c%e7%b4%b0%e8%8f%8c-%e7%8c%a9%e7%b4%85%e7%86%b1-%e6%b0%b4%e7%97%98%e5%8f%8a%e8%82%ba%e7%b5%90%e6%a0%b8%e7%ad%894/ Mon, 06 Jun 2022 07:39: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139 【明報專訊】港大研究發現,對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本港近兩年抗生素供應量顯著下跌,由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所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疾病呈報數字亦減少(詳見附表),不過,非經空氣傳播的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團隊認為是防疫措施、尤其戴口罩所致,助降低抗藥性細菌流行程度,但若未來放寬措施,呼吸道感染個案或反彈,未來或要考慮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大研究:新冠疫下抗生素用量減 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跌

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細菌滋生風險,港大微生物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護理學院的團隊研究分析2012至2021年間衛生防護中心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數據,與猩紅熱、水痘和肺結核的呈報個案,以及醫管局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研究論文上周二(5月31日)已在期刊Antibiotics發表。

研究發現,以疫前2014至2019年的數據對比2020至2021年,本港抗生素供應量跌幅顯著,按每1000名港人的平均規定每日劑量計算,私家醫生供應量由10.4減至6.74,社區藥房供應量則由2.75減至0.91,反映抗生素消耗量下降。

 

相關文章:小心猩紅熱  徵狀:紅疹+「士多啤梨脷」

 

非經空氣傳播 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敗血病無下降

研究檢視2012至2021年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發現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包括甲型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其引起的社區發病之敗血病發生率,在疫情期間持續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經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的呈報個案亦減少。不過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團隊倡考慮續戴口罩 減上呼吸道感染

研究團隊分析,上述4種包膜細菌一直被視為可經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傳播,而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均非經空氣傳播,認為結果顯示廣泛佩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不但有助預防新冠病毒,更可能有效預防上述細菌爆發,避免出現致命個案,同時因應上述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減少,進而減少私醫或社區藥房抗生素供應量,顯示措施或有助控制抗生素用量。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憂放寬防疫措施掀反彈

本港新冠疫情放緩,港府提出「復常」路線圖,團隊在論文提到,若放寬防疫措施,上述呼吸道感染及抗生素用量很大機率出現反彈。領導團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今次結果主要受佩戴口罩影響,由於本港人口長期未有接觸上述細菌及疾病,預期放寬措施後感染水平可能較10年前更高,若冬季感染個案急增,令醫院牀位及深切治療部接近飽和,可能要再考慮維持上述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