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肺水腫”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29: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肺水腫”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www.afterroberto.com/%e8%a7%a3%e6%a7%8b%e9%ab%98%e5%b1%b1%e7%97%87%e8%88%87%e6%bd%9b%e6%b0%b4%e5%a4%ab%e7%97%85%e7%9a%84%e8%99%95%e7%90%86%e5%92%8c%e9%a0%90%e9%98%b2-%e4%b8%8a%e5%b1%b1%e4%b8%8b%e6%b5%b7%e5%88%87%e5%bf%8c/ Thu, 11 Jan 2024 03:35: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03

不少港人都是登山和水上活動的愛好者,更會趁假期外遊享受行山或潛水的樂趣。不過這兩項活動帶有一定的風險,出發前必須做好準備,並在進行活動時留意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觀察身體有否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或「潛水夫病」(即減壓症)等徵狀,切忌貿然挑戰,才能夠安全地享受上山下海的樂趣。

什麼是高山症與潛水夫病?海拔愈高氣壓愈低 登山切忌急進

能夠成功「攻項」固然是每位登山者的目標,但若身處的地方海拔愈高,氣壓和空氣含氧量便愈低。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提醒,若上山時過於急進,身體未必能夠適應氣壓和氧氣量的變化,有機會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

高山症徵狀一般在攀至海拔2,500米(8,000多呎)時出現,包括頭痛、頭暈、作悶、作嘔等輕微徵狀,即時的處理方法是吸入較高濃度氧氣或服藥;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肺水腫,前者會令人失眠和疲倦,後者會導致氣喘、心翳和咳血,必須即時接受治療。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登山、潛水均有風險,愛好者出發前應做好準備,並要了解高山症、潛水夫病可引致的徵狀,及早做好預防和懂得應變處理。

登山循序漸進 新手每天攀登不多於500

林醫生指出,要預防高山症,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登山,切勿在短時間內攀得太高、太快。她建議於2,500米至3,000米處停留一至兩晚作適應期;當達到3,000米以上,休息地點的海拔高度可以每晚增加300至500米,每登高1,000米便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對於新手而言,每天的攀登高度不宜多於500米,稍有不適便要提高警覺,不要堅持完成餘下的旅程。

出發前做好全方位準備

在計劃行程時,宜訂立日數和每天到達目標高度,盡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若身體不適就不宜堅持上山。除了準備好基本的行山裝備,也應自攜氧氣筒及紓緩高山症徵狀的藥物,例如乙醯唑胺。林醫生提醒,如本身有肺氣腫、肺炎、肺纖維化、肺動脈壓力高,或者患有腦腫瘤、神經肌肉疾病、曾接受頸動脈手術、腦血管病等風險較高的人士,就不宜攀登高地。

正式出發前,謹記留意當日天氣變化,做好防曬,並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和鹽分以促進血液循環。進食方面,可以選擇高卡路里食物以提供足夠熱量,避免攜帶太多行李。林醫生指出,若行程中有專業人士陪同及指導則最為理想,有助應付任何突發情况。

潛水夫病:水壓急劇變化所致 血管充血或出血

潛水是另一項港人外遊的熱門活動,但不論是潛得太深或上水過急,都有機會出現潛水夫病(即減壓症),原因是外在水壓與身體軟組織的壓力霎時變得不平衡,下潛愈深,軟組織會因外在水壓增大而腫脹,令血管充血或出血。

當下潛逾10米,一半肺部無法擴張而出現呼吸困難、耳鳴、頭暈等徵狀。若繼續下潛,更會令人失去知覺、暈倒、心翳,甚至無法呼吸。一旦潛至超過40米,高達八成肺部無法擴張,屆時便要留意逗留在水中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


相關閲讀:【減壓症會好嗎?】潛水前出現8種情况勿下水 提防減壓症 嚴重者可誘發心臟病

上水忌過急 或致耳膜破穿、鼻竇出血

即使潛得不太深,但若上水過急,身體軟組織亦會因壓力驟變而受損,繼而引致耳膜破穿、鼻竇不適或出血,嚴重者更會突然失聰。一般情况下,服用止痛藥可處理耳膜破穿及出血,患者會在數星期內痊癒,如逾兩個月仍未康復,或需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如鼻竇出血則須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爆肺徵狀:呼吸困難、氣促、胸痛

另一個有機會出現的情况是「氣胸」,俗稱「爆肺」,徵狀包括呼吸困難、氣促、胸口痛、乾咳。閉氣期間若未有慢慢呼氣,肺部會膨脹,令氣胸壓着心臟,使其無法泵血,又或造成動脈栓塞,在血管內迫出血泡,構成生命危險。處理「爆肺」需在胸膜腔放置導管排氣,令血壓回升,紓緩對心臟的壓力﹔若血管出現氣泡,須立刻送院進行高壓氧治療,否則對性命構成威脅。

另外,林醫生特別提醒以下的高危人士不宜潛水:

• 患有肺纖維化、慢阻性肺病、心律不正、心臟病、心臟衰竭,或曾有氣胸

• 經常感冒,或有嚴重鼻竇炎,導致鼻塞

要確保安全,潛水時的深度應逐步加深,讓身體慢慢適應壓力變化,以及預留足夠時間上水,並時刻留意身體狀况,一旦有任何不適,必須停止活動。此外,千萬不要單獨潛水,宜在專業人士從旁指導下才進行相關活動,以便適時得到協助。

大圖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6%84%9f%e6%9f%93%e5%a2%9e-%e5%ad%94%e7%b9%81%e6%af%85%e5%a4%9a%e6%96%bc%e6%b5%81%e6%84%9f%e9%ab%98%e5%b3%b0%e5%be%8c%e5%87%ba%e7%8f%be/ Thu, 14 Sep 2023 07:4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720

【明報專訊】本港近期肺炎鏈球菌感染情况增加,理大護理學院調查發現受訪年滿50歲港人之中,六成不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主因是不知有該疫苗。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衛生署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下稱科委會)委員孔繁毅稱,肺鏈感染常於流感高峰後出現,建議本港購入外國兩款新型肺鏈疫苗,資助長者接種,並透露科委會未來一個月將開會討論有關事宜。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孔繁毅(中)稱,肺炎鏈球菌感染常於流感高峰後出現,而今夏流感季節將回落,預計10月底至11月初將出現新一波新冠高峰期。(張逸羲攝)

感染肺炎鏈球菌個案重返疫前水平 未打疫苗多因未知悉 

理大護理學院於今年6至8月訪問2014名年滿50歲港人,發現未曾接種肺鏈疫苗者中,61%不知有該疫苗,另分別21%及19%稱沒足夠疫苗資訊及不知政府有否資助接種。調查亦發現,近半數受訪者不知接種地點及年滿65歲長者可獲資助接種;83%受訪者稱,如只須打一針,可增強接種意欲。

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今年5至7月肺鏈感染個案顯著增加,重返2015至2019年、新冠疫情前水平。本港疫苗接種計劃提供13價及23價肺鏈疫苗(見表),衛生防護中心於2022/23年度(截至今年2月26日)數據顯示,約6.15萬名長者曾接種肺鏈疫苗,覆蓋率42.3%。


相關閲讀:【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孔繁毅:流感病毒破壞呼吸道黏膜減免疫力  易併發肺鏈感染

孔繁毅稱,流感病毒會破壞病人呼吸道黏膜,減弱免疫力,較易併發肺鏈感染下呼吸道,又稱外國新研發15價及20價疫苗已獲批在港註冊,兩款疫苗較13價疫苗有更闊血清型覆蓋面,並較23價疫苗有更強保護。他指出,20價疫苗只須打一針,15價則要打兩針,但對本港常見的肺鏈血清三型有更強保護。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相關閲讀:兒童感染流感病徵?需服特敏福?副作用?應對流感7個問題


倡本港引15價及20價兩新款疫苗 長者劃一資助

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院長鄭綺雯稱,年滿65歲長者須同時有高危因素等方可免費接種肺鏈疫苗,形容門檻複雜難明,促請政府劃一全額資助長者免費接種。

]]>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6%88%b6%e5%a4%96%e9%98%b2%e8%9a%8a%e9%98%b2%e6%9b%ac%e8%a3%9c%e6%b0%b4%e6%9c%89%e6%b3%95-2/ Mon, 10 Jul 2023 08:01: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3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天文台最新預測高溫天氣會持續,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補充足夠水分,如感身體不適,需休息或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或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神志不清等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高溫下行山要注意飲水,而且避免活動太劇烈,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否則有可能受傷或中暑。(資料圖片)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熱痱痕癢——天氣炎熱,如未有及時抹走汗水,不論是成人還是幼童,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熱痱。(設計圖片,tuaindeed、Korneeva_Kristina@iStockphoto)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betway体彩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至於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故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網上圖片)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蚊帶上的驅蚊劑在空氣中揮發而發揮作用,但範圍有限,使用時身體靜止或幅度不大的活動的效果會較佳。(呂瑋宗攝)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製圖)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心臟病發——酷熱下作戶外運動,避免強度太高,否則可能引發心臟病。(Toms9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健康網製圖)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運動期間出現抽筋情况,應立即暫停運動,建議盡量利用以下3種方法放鬆肌肉。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betway体彩 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酷熱天氣】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6%b8%af%e5%b8%b8%e8%a6%8b%e8%a1%80%e6%b8%853%e5%9e%8b%e6%82%a3%e8%80%85%e8%82%ba%e9%83%a8%e5%90%ab%e8%86%bf/ Tue, 25 Apr 2023 04:48: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130 【明報專訊】本港上月初解除口罩令,各類上呼吸道病毒近日愈趨活躍。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憂慮,待流感高峰期過後,肺炎鏈球菌感染將增加。按衛生防護中心數據,今年截至3月31日本港共錄得14宗肺炎鏈球菌感染,其中5宗涉未滿18歲兒童及青少年,血清3型佔兩宗(見表)。政府抗疫專家孔繁毅稱在記者會上提到,血清3型為本港最常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佔兒童個案逾六成,感染後可引致肺水腫、腦膜炎及嚴重肺炎等。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下稱科委會)將商討引入近年新研發的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更有效對付血清3型,冀可加快審批和引入。

孔繁毅:本港最常見血清3型 感染肺炎鏈球菌或併發腦膜炎、肺炎

感染肺炎鏈球菌或併發腦膜炎、肺炎、菌血症及敗血病,老幼高危。本港4個醫學會昨公布一項港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調查結果,聯合調查發現,不少市民低估肺炎鏈球菌威脅及死亡率,4種常見呼吸道感染包括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中,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不擔心感染肺炎鏈球菌,屬「最不擔心感染」的第二位,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從無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逾四成人更表明不願意接種。4個醫學會稱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促市民盡快打針。

【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政府抗疫專家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孔繁毅(右二)稱,科委會將商討是否引入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更有效針對肺炎鏈球菌血清3型。兒科專科醫生馮寶姿(左一),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左二)及老人科專科醫生陳毅灝(右一),昨與孔繁毅介紹本港肺炎鏈球菌感染流行情况。(賴俊傑攝)

4學會調查 近八成受訪者從未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委託香港民研,今年3月2日至8日網上問卷訪問3600名18歲或以上港人,發現77%受訪者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25%稱願意接種,另有40%認同能預防較多種類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選擇。調查發現,家有兩歲以下嬰幼兒或65歲以上長者的受訪者中,分別有14%及25%認為自己不屬高危。

香港兒科醫學會理事會成員、兒科專科醫生馮寶姿稱,目前逾100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約30種可造成人類感染,曾感染其中一種血清型未必對其他血清型產生免疫,稱接種疫苗最有效預防感染。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副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陳毅灝稱,不少人誤會疫苗對抗愈多種血清型就愈好,實際上針對最影響本港及最致命的血清型效果更佳。


相關閲讀: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關日華憂老幼現繼發性感染

此外,孔繁毅在記者會上提到,血清3型為本港最常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佔兒童個案逾六成,感染後可引致肺水腫、腦膜炎及嚴重肺炎等。

出席同一記者會的關日華表示,解除口罩令後暫未見肺炎鏈球菌感染增加,但「一老一幼」感染上呼吸道病毒後,氣管黏膜或受破壞,令細菌有機可乘造成「繼發性感染」,憂慮流感高峰期後會出現更多肺炎鏈球菌感染。

血清3型嚴重個案多現化膿性肺炎

現時未滿兩歲嬰幼兒可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於兩個月、4個月及12個月大時接種。另外,在政府疫苗資助計劃下,有高風險情况、年滿65歲長者,可受資助接種一劑13價疫苗及一劑23價疫苗。關日華稱,以往大部分肺炎鏈球菌兒童嚴重個案涉腦膜炎,本港於2011年引入13價疫苗供幼童注射後,較多嚴重個案出現化膿性肺炎,經化驗後屬血清3型,患者肺部會含膿並引致呼吸困難,需穿刺化膿。

【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孔繁毅稱13價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2022年批准使用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准用於6個月大或以上者,2021年則批准另一款20價疫苗用於成人。身兼科委會成員的孔繁毅稱,13價和23價疫苗針對血清3型效果欠佳,15價疫苗則能產生更好免疫反應,對其他血清型亦與現有疫苗效果相若,效力可維持逾10年。

孔繁毅續稱,科委會將商討是否引入15價疫苗取代13價疫苗,以及是否引入20價疫苗,讓長者「一針過」接種,而他認為15價疫苗較20價疫苗更佳。他亦建議將政府疫苗資助涵蓋年齡,降低至50歲或以上。


相關閲讀:醫言有理:肺炎鏈球菌疫苗 13、23價要識分


]]>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www.afterroberto.com/%e9%a1%9e%e9%bc%bb%e7%96%bd%e6%84%9f%e6%9f%93%e8%88%87%e5%8f%97%e6%b1%a1%e6%9f%93%e6%b3%a5%e5%9c%9f%e3%80%81%e6%b0%b4%e6%9c%89%e9%97%9c-%e5%b8%b8%e8%a6%8b%e7%97%85%e5%be%b5-%e6%ad%bb%e4%ba%a1%e7%8e%87/ Fri, 04 Nov 2022 08:41: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629 【明報專訊】本港今年共錄得37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深水埗區自8月起錄得21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該區全年有8名患者離世。衛生防護中心於區內配水庫泥土樣本種出與患者極度同源的類鼻疽菌,但至今所有水樣本均呈陰性,故傳播途徑仍未明。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17日)稱,現階段仍無法證實類鼻疽菌如何由配水庫泥土進入人體,估計或因「大風大雨」導致部分帶類鼻疽菌的沙粒經通氣口金屬網進入配水庫。現階段仍不能排除食水受污染導致爆發的可能,但強調現時本港食水相當安全。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早前(10月24日)在港台節目表示,由於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約2至4周,期間天氣轉變,環境樣本未必再呈陽性,因此未必能夠找到源頭。據衛生防護中心網頁,類鼻疽屬「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該細菌廣泛存在於泥土和泥水中,特別是濕潤黏土。若接觸受污染的泥土和水源等有可能受感染,亦可能因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傳播。糖尿病、肺病等長期病患、從事農務者同屬高危者。防護中心更提醒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尤其在暴風雨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以免受類鼻疽病菌感染。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等。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李欣稱,難靠臨牀徵狀判斷病人有否感染,建議醫生可多留意患者近期有否土壤接觸史。深水埗區類鼻疽傳播途徑仍未明 袁國勇估計帶菌沙粒因大風大雨進入配水庫。

衛生防護中心昨(17日)公布一名患有糖尿病、居於深水埗的61歲男子確診感染類鼻疽,患者(6日)因發燒及疲倦入院,經臨牀診斷為肺部感染,痰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現時仍然留院,情况穩定。

列席記者會的袁國勇昨(17日)表示,現階段仍無法證實類鼻疽菌如何由配水庫泥土進入人體,估計或因「大風大雨」導致部分帶類鼻疽菌的沙粒經通氣口金屬網進入配水庫。因食水樣本至今均呈陰性,袁稱,結果證現時食水相當安全,但同時因此未能找到深水埗出現爆發的確實傳播途徑。


袁:未能完全排除配水庫有食水污染致爆發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袁國勇

他補充,儘管配水庫水源帶類鼻疽菌,亦要「啲細菌入咗去,咁啱驗到嗰啲水」才能發現呈陽性的水源,故至今未能完全排除因配水庫有食水污染致爆發。


歐家榮:部分配水庫泥土、通氣口等環境拭子樣本呈陽性 食水樣本呈陰性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17日)在記者會交代最新調查進度,團隊11月3至9日於石硤尾及蝴蝶谷配水庫採集逾200個環境樣本,部分配水庫泥土樣本、5個石硤尾配水庫通氣口及1個在通氣口附近採集的環境拭子樣本均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歐補充,拭子樣本的細菌培植結果均呈陰性,即未發現活細菌,加上在配水庫水體及拭子樣本均呈陰性,反映配水庫的水源未受污染。

歐表示,綜合流行病學及環境調查結果,至今沒有證據證實個案與配水庫自來水有關,而為避免食水受類鼻疽菌污染,水務署已進一步增加全港供水區的餘氯量,以及已在深水埗配水庫加裝高效能空氣過濾網。歐稱,目標在兩個月內在其餘食水配水庫加裝相關過濾網,署方亦會在深水埗配水庫加裝實時監察餘氯含量的儀器。


提醒:尤其長者及長期病患者 每日勿用首分鐘水喉水刷牙洗臉

衛生防護中心11月3日聯同水務署召開記者會交代調查進度,稱上月10日至本月1日於深水埗區內檢驗471個環境樣本,38個對類鼻疽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其中32個為配水庫草地泥土樣本,包括25個深層泥土樣本(見表)。調查人員成功從6個深層泥土樣本種菌,發現4個樣本細菌基因排序,與區內8名患者非常相似,防護中心相信兩者有關聯;其餘兩個樣本基因排序未完成。配水庫37個食水和相關拭子樣本則呈陰性(見圖)。

記者昨日兩度問及食水是否傳播途徑或是否當局調查方向,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未有回應。至晚上防護中心發稿,指無證據證實個案與相關配水庫提供的自來水有關。列席記者會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暫未確定傳播途徑,從患者住所分佈估計,細菌隨塵土飛揚至民居的機率很低。袁強調近日前往配水庫視察,沒發現滲漏問題,相信細菌循此污染食水的可能「極之低」,重申本港食水符合世衛要求、非常安全。

袁國勇再提醒居民早上開水喉讓首分鐘的食水排走,不要直接飲用和漱口等。防護中心亦再建議深水埗區市民,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應先讓每日首一分鐘由水喉開出的食水排走後,才用作刷牙、洗臉或洗澡之用,亦不應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此外,政府已於11月11日將類鼻疽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孔繁毅料食水傳播仍最大可能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向本報稱,配水庫食水樣本雖未驗出類鼻疽菌,但仍相信食水是最大可能的傳播途徑,建議暫停相關配水庫,直至完成氯氣消毒。

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蔡德業於記者會稱,署方有恆常監察食水水質,亦已增加食水餘氯含量。至於袁國勇上月建議於配水庫安裝紫外線消毒裝置,蔡稱仍正研究可行性,亦會研究加裝空氣過濾裝置,沒回應未能趕及近日颱風襲港前安裝設備是否太遲。

至於上月兩宗分別居於港島東和九龍東的個案,歐家榮稱患者細菌基因排序不同,相信兩宗個案與深水埗爆發未必有關。袁國勇補充,類鼻疽是風土病,若非同一源頭爆發便毋須擔心。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納入強檢或願檢盡檢人士注意: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自費/免費檢測措施(更新2022年10月28日)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感染途徑:接觸受污染泥土、水 注意颱風或暴雨後

深水埗爆發源頭未明的類鼻疽感染,連同25日新公布的一宗個案,該區8月起累計20宗。衛生防護中心昨稱,今年錄得個案數目較往年增加,政府正計劃將類鼻疽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中心補充,新增感染個案中,一名69歲男患者在潛伏期大部分時間居於將軍澳,亦住柴灣,與另一名北角居民發病前均沒到訪深水埗及相同場所,初步排除感染與食物或產品有關。


袁國勇:深水埗患者從未見面

袁國勇25日視察石硤尾配水庫及蝴蝶谷配水庫後稱,現未能確定深水埗爆發原因,患者從未見面,亦無在同一酒樓用膳,有10名患者亦極少或從不外出。他說,除水及泥土等環境樣本,也會化驗患者在家使用的潔手液或口罩等,形容幾乎「咩都驗晒」。


歐家榮:深水埗區爆多宗不尋常 初步調查無關連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形容,深水埗出現多宗個案「不尋常」,初步調查個案行蹤無流行病學關連。未計昨日新增個案,8至10月深水埗每月分別有8、7及4人發病。個案居所分布於方圓1公里內的18座不同大廈,2宗個案居同一大廈。他續指,衛生防護中心於個案住所樓下的花叢、公園及山坡採集12個樣本,於白田邨兩地盤採集16個樣本,以及於個案居住大廈採集120個樣本個案,結果均為陰性。

對於有新地區錄得類鼻疽感染,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認為,患者病徵與其他疾病相似,醫生以往未必第一時間就有所懷疑,近日出現多宗個案導致臨牀警覺提高,或令其他區域驗出個案;稱單從一兩宗個案難判斷是否已蔓延。


類鼻疽擬納須呈報傳染病 濾水廠增食水氯量

袁國勇稱,兩個配水庫食水游離餘氯含量均符世衛要求,應足以保障食水安全,惟食水會經濾水廠輸往配水庫,最後抵達家居出水位,其間氯含量會減少,建議水務署提升沙田濾水廠餘氯含量。他續稱,類鼻疽伯克氏菌可在細胞外壁分泌黏液,或會對氯氣有抗藥性,故建議在各配水庫的水出口位加設紫外線殺菌。

水務署稱,前日已增加沙田濾水廠食水餘氯含量。署方回覆本報查詢時補充,大埔濾水廠及大埔道濾水廠有需要時會為深水埗區供水,兩座濾水廠已增加食水餘氯含量,署方會考慮提升其他濾水廠餘氯含量,冀最短時間研究在配水庫安裝紫外線消毒裝置。


深水埗環境樣本對病菌呈陰性

本港自8月至今錄得多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累計共錄得34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2021年全年錄得17宗個案、2020年錄得12宗)。至於日前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早前驗出4個泥土樣本含類鼻疽菌基因,袁稱地盤(22日)已鋪上熟石灰,相信可大幅減低危險性,暫亦未能確認是否由地盤引起爆發。該日有到場的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深水埗區內22名類鼻疽菌患者沒到過涉事地盤;中心21日晚發稿稱,深水埗107個環境樣本和近日收集的額外10個環境樣本,均對病菌呈陰性。


感染個案大多患有長期病

防護中心表示,21日新增一名居於深水埗的83歲男子感染類鼻疽菌,他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空腹血糖異常及高血壓。中心獲悉他在家跌倒後昏迷,17日送往明愛醫院,臨牀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現時情况嚴重,血液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

至於中心早前(20日)公布,深水埗區一名患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多種長期病的80歲婦人,日前出現氣促、咳嗽帶痰及胸痛,上周二(11日)前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求醫,至本周一(17日)因自身疾病急性發作離世,死者痰液採樣樣本昨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中心調查後認為死因包括急性心臟和腎臟衰竭及肺水腫,與類鼻疽無關。


袁國勇:需時化驗區內泥土、食水和日用品 稱3方向查傳播鏈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深水埗爆發類鼻疽感染,至今感染源頭未明,港大專家袁國勇昨(23日)形容情况令人憂慮,指現時主要循泥土、食水和日用品3個方向調查傳播途徑,本周將前往石硤尾配水庫及蝴蝶谷配水庫視察,了解運作。至於應否將類鼻疽納入須呈報的傳染病,袁認為這有助準確掌握數據,但需由衛生防護中心決定。另一港大專家孔繁毅相信,要求醫生須呈報懷疑個案可及早發現爆發群組,但暫時毋需為區內居民做大規模篩查。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23日無錄得新增類鼻疽個案。本報昨向衛生署查詢會否考慮將類鼻疽納入須呈報的傳染病,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23日)出席一個論壇後表示,暫未能確認深水埗區內類鼻疽感染傳播途徑,需時化驗區內泥土、食水和日用品,他亦得悉區內較多水管維修工程,將收集相關樣本化驗,另擬本周前往附近兩個配水庫調查,以了解運作。至於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早前驗出4個泥土樣本含類鼻疽菌基因,袁稱地盤前日(22日)已鋪上熟石灰,相信可大幅減低危險性,暫亦未能確認是否由地盤引起爆發。

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醫生若發現須呈報傳染病的懷疑或證實個案,須通知衛生防護中心,現時有52種須呈報傳染病,不包括類鼻疽。被問到應否將類鼻疽列入須呈報傳染病,袁國勇認為這有助掌握數據,但要交衛生防護中心決定。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感染與受污染泥土、水有關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0月24日)

孔繁毅:可透過血液、尿液和痰檢驗類鼻疽菌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向本報表示,可透過血液、尿液和痰檢驗類鼻疽菌,認為透過法例要求醫生呈報懷疑或確定個案,有助及早發現爆發群組和提高醫生警覺。至於應否為區內居民或高風險者篩查,他稱現時欠缺有效和較廉價篩查方法,類鼻疽傳播情况亦未見流行,大規模篩查不具成本效益。


梁子超:天氣轉變 環境樣本未必呈陽難找源頭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今(24日)在港台節目表示,本港氣候未必適合類鼻疽於泥土長期繁殖,相信隨着天氣轉涼及乾燥,病菌數量會減低,未來數周未必完全沒有新增個案,但會逐漸減少。

對於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早前驗出4個泥土樣本含類鼻疽菌基因,但仍未能確定源頭,梁子超稱由於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約2至4周,但期間天氣轉變,環境樣本未必再呈陽性,因此未必能夠找到源頭。若未能找到源頭,則要觀察病菌在明年雨季及夏天會否再現。被問是否所有地盤工人均需驗血,他稱可先為有風險人士驗血,如多人對類鼻疽呈陽性,則可擴至其他工人。


患者家中兩樣本陽性 類鼻疽細菌量「極低」

此外,衛生防護中心18日交代調查進度時稱,已在該區收集逾百個環境樣本,均對類鼻疽核酸檢測呈陰性;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於患者家中採集的樣本中,則有兩個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袁國勇向本報表示,樣本有可能從患者身上脫落,形容暫未找到當區出現多宗個案的確切原因,而供水系統的氯氣可殺死相關細菌,籲市民毋須過分憂慮。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深水埗類鼻疽個案源頭仍未明 家居接觸者無病徵

衛生署(18日)在深水埗舉辦「預防感染類鼻疽健康講座」,席間衛生防護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楊芊芊交代,有17名深水埗居民先後於8月8日至10月2日期間發病,當中4人已離世。衛生防護中心昨在新聞稿表示,患者的家居接觸者均無病徵;又指初步可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防護中心在深水埗收集107個環境樣本,包括從附近公園及地盤採集的泥土樣本、與患者居住樓宇相關的水樣本及環境拭子樣本,在家居採集的灰燼樣本,均對類鼻疽核酸檢測呈陰性。而17名患者分別分佈於白田邨的5幢樓宇、石硤尾邨的3幢樓宇和其餘於深水埗的8幢樓宇。

袁國勇:供水系統氯氣可殺相關細菌 長期病患者宜煮沸水刷牙

袁國勇團隊亦有參與環境調查,在個別患者的家中採集31個環境樣本,並在同一住戶家中浴室水龍頭、花瓶內壁拭子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樣本細菌含量「極低」。防護中心已通知水務署檢視該區的供水系統及過去3個月的維修保養紀錄,並無發現外來物污染供水的事故,相關配水庫及該區的食水樣本化驗檢測亦未見異常。

袁國勇向本報表示,兩個樣本的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樣本的細菌培養結果均呈陰性,反映細菌含量相當低,或並非活菌。他補充,陽性樣本有可能從患者身上脫落,或受空氣、水源等污染,目前未有足夠科學證據掌握深水埗出現多宗類鼻疽的原因及源頭,需進一步監察情况。袁又指出,供水系統的氯氣有助殺死相關細菌,若市民希望「穩陣啲」,有以下用水建議:

。早上使用水龍頭可先開水約一分鐘才取用食水;

。長期病患或長者可先煮沸水喉水才用來刷牙、洗臉。


防護中心:暴風雨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

防護中心表示,根據海外文獻和本地數據,類鼻疽病菌一般在環境存活。感染個案多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由於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中心提醒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例如長期病患者,於暴風雨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以免受類鼻疽病菌感染。


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圖片僅供參考。(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高危人士:糖尿病、肺病患者、農務工作人士屬高危

據衛生防護中心網頁,類鼻疽屬「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該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人類可透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等受感染,人傳人屬非常罕見,惟可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傳播。糖尿病、肺病等長期病患、從事農務者同屬高危者。


類鼻疽多屬急性感染 出現細菌入血、嚴重肺炎、皮下膿腫

李欣稱,類鼻疽個案主要屬急性感染,如細菌入血、嚴重肺炎或皮下膿腫等,患者須靠抽血及抽取下呼吸道組織分泌物做基因檢測或種菌,方能判斷有否感染;由於其病徵與其他感染相似,醫生未必第一時間就有所懷疑,而患者一般須先住院接受最少兩周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出院後3至6個月仍要服用抗生素,才能徹底根治。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常見病徵:發燒、頭痛、胸痛、咳嗽、淋巴結腫大

中心指出,類鼻疽常見的病徵視乎感染的部位,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死亡率:約四至七成半 出現如敗血病嚴重病徵方求醫

中心網頁稱,該病「死亡率」約四至七成半。有醫學文章顯示,類鼻疽個案近年在海南等地亦見升幅,又指本港對該病臨牀警覺性不高。該文章作者之一的林緯遜補充,類鼻疽病徵不太特別,一般自然康復個案「可能唔知道中過」,個案通常出現敗血病等嚴重病徵方求醫,故病死率較高。文章另一作者、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稱,本港對類鼻疽警覺已提高,但建議將其列為「須呈報傳染病」。


籲市民提升免疫力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形容是次爆發屬罕見,而個案呈升勢與全球暖化、化驗技術等提升有關,過往重症、死亡個案主要涉免疫力低者,呼籲市民毋須太擔憂,最重要是要提升免疫力。


相關文章: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預防感染7點注意:

  • 避免接觸受污染的土壤;
  • 接觸土壤或進行泥水活動時,建議穿着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
  •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 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注意食物衞生;及
  • 進行戶外水上活動時可能受到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以減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6%88%b6%e5%a4%96%e9%98%b2%e8%9a%8a%e9%98%b2%e6%9b%ac%e8%a3%9c%e6%b0%b4%e6%9c%89%e6%b3%95/ Fri, 22 Jul 2022 09:24: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3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加上大暑(23日),天文台最新預測氣溫會持續高企多天,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身體狀况,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徵狀,就要立即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如患者中暑,應盡快為患者降溫。(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中暑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高溫下行山要注意飲水,而且避免活動太劇烈,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否則有可能受傷或中暑。(資料圖片)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熱痱痕癢——天氣炎熱,如未有及時抹走汗水,不論是成人還是幼童,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熱痱。(設計圖片,tuaindeed、Korneeva_Kristina@iStockphoto)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betway体彩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至於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故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網上圖片)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蚊帶上的驅蚊劑在空氣中揮發而發揮作用,但範圍有限,使用時身體靜止或幅度不大的活動的效果會較佳。(呂瑋宗攝)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製圖)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心臟病發——酷熱下作戶外運動,避免強度太高,否則可能引發心臟病。(Toms9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明報健康網製圖)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在運動期間出現抽筋情况,應立即暫停運動,建議盡量利用以下3種方法放鬆肌肉。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betway体彩 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近一個月 共793宗異常事件 科興佔591宗 BioNTech復必泰佔202宗 9人面癱8涉科興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8%a8%88%e5%8a%83%e8%bf%91%e4%b8%80%e5%80%8b%e6%9c%88-%e5%85%b1793%e5%ae%97%e7%95%b0%e5%b8%b8%e4%ba%8b%e4%bb%b6-%e7%a7%91%e8%88%88%e4%bd%94591/ Thu, 25 Mar 2021 07:07: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726 【明報專訊】本港開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至本周日已近一個月,累計逾26萬人接種科興疫苗,逾15萬人注射BioNTech復必泰。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表示,2月26日至3月21日接獲793宗異常事件,科興佔591宗,佔接種量0.25%;BioNTech佔202宗,佔接種量0.17%。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公布再多兩宗打科興後死亡,包括一人接種17日後離世,判斷為與疫苗無直接關係;另一宗接種後13日離世,初步相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累計10人打針後死亡。專家委員會昨亦討論了15宗異常事件,8宗判斷與疫苗因果不一致,5宗一致,兩宗不相關。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近一個月 共793宗異常事件 科興佔591宗 BioNTech復必泰佔202宗 9人面癱8涉科興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接種兩劑科興或BioNTech疫苗反應對比 專家分析不接種、推遲注射第二劑意見

 

衛生署:793宗異常事件 科興佔591 BioNTech佔202 445住院

陳凌峯表示,2月26日至3月21日接獲793宗異常事件,科興佔591宗,佔接種量0.25%;BioNTech佔202宗,佔接種量0.17%;當中445宗住院,涉295男和186女,介乎21至96歲。翻查資料,至3月21日共35.44萬人接種首劑疫苗,衛生署早前公布截至3月7日接種約9.3萬劑疫苗中,錄得71宗異常事件。

陳凌峯說,昨討論了11宗報告共15事件,5宗判斷與疫苗因果一致,當中涉一名67歲女子打BioNTech後一日內出現4事件包括頭暈、頭痛、發燒和胸痛,以及一名52歲男子打科興後近半小時現敏感反應。

 

專家委會研15宗異常:5與疫苗相關

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另有一名35歲女子3月15日打BioNTech 5分鐘後現皮疹、呼吸急促、氣喘、心悸,初步診斷為嚴重過敏反應,至18日出院,個案會轉介至敏感門診測試。孔續稱,本港每10萬BioNTech接種者有0.8宗嚴重過敏,與外地每10萬宗2至4宗相若。至於一名50歲女警接種疫苗後腦血管出血上周五入院,孔稱與疫苗無關。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預約6個步驟你要知(附兩款疫苗副作用一覽)

 

打科興後歿3人 解剖稱無關疫苗

至於首名接種科興後死亡的63歲男子解剖報告已完成,結果死於急性心肌梗塞致急性肺水腫,檢驗報告無發現疫苗引致的免疫反應,委員會認為死亡與疫苗的因果關係不一致。第五宗死亡、80歲男子的病歷和初步解剖顯示,他因心肌梗塞致急性肺水腫而死,死亡同疫苗無直接關係。第七宗死亡的63歲男子,初步解剖顯示心臟衰竭死亡,與疫苗無直接關係。

另外,第八宗死亡的66歲男子有「三高」,屬首名打BioNTech死亡,委員會初步估計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死亡未必與疫苗有關,仍待解剖評估因果。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近一個月 共793宗異常事件 科興佔591宗 BioNTech復必泰佔202宗 9人面癱8涉科興
本港至昨有10人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開會後,共同召集人孔繁毅(右)公布,首名曾接種科興的死者解剖報告顯示,他死於急性心肌梗塞導致急性肺水腫,未發現任何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死因與疫苗接種因果關係不一致。左為另一共同召集人李卓廣。(鍾林枝攝)

 

一人糖尿高血壓 一人高血壓血脂

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會後公布再多兩宗接種後死亡,包括至今第9宗死亡,一名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80歲女病人,3月2日曾打科興,3月19日被家人發現在家中不省人事,入院後確定死亡,初步解剖指她有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血管問題、心律不正和心臟衰竭致離世,委員會認為和疫苗無直接關係。

李續稱,第10宗死亡涉患高血壓、高血脂和頸動脈疾病的60歲男子,前日胸部不適,昨早在家昏迷,送院後證實死亡,3月11日曾打科興,委員會初步相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需解剖確定死因。

 

9人面癱8涉科興 孔繁毅:或倡改說明書

本港累計逾26萬人打科興疫苗,逾15萬人打BioNTech。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公布有9宗接種後現貝爾面癱的個案,當中8人打科興、1人打BioNTech。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若發現數字高過基線,可能建議藥廠改產品說明書。

孔又稱,上述面癱者全為男子,介乎39至86歲。孔續稱,據香港大學初步收集的2018至2020年數據,16歲以上人群平均在每年的2月26日至3月21日(即接種計劃時段),有110宗貝爾面癱新症,即每10萬人約1.67宗,但不包括私家醫院數據,有關基線數字較實際低,仍需更長時間分析。

孔續稱,若發現有關數字在統計學上,在長時間即約3至6個月間較基線水平高,會交食衛局跟進和可能建議藥廠改產品說明書,但難基於個別個案決定有否因果關係。孔說,外國由疫苗引起的貝爾面癱通常康復良好,康復率達七至八成。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近一個月 共793宗異常事件 科興佔591宗 BioNTech復必泰佔202宗 9人面癱8涉科興
科興新冠疫苗(左圖)和復星/BioNTech復必泰新冠疫苗(右圖)(資料圖片)

 

指康復率八成 正索藥廠外地數據

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說,個別面癱疑與腦中風有關,已請病人接受磁力共振檢查,另向藥廠取數據以檢視外地是否有相類情况和翻查世衛數據庫,若發現「好大的安全信號」可能叫停接種計劃,但目前無相關信號。

據專家審批報告,科興未有將面癱列為該疫苗不良反應。至於BioNTech,報告亦未列出面癱為不良反應,但提及跟進發現4宗面癱。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接種科興疫苗後累計7死 6個案涉心血管問題 注射後翌日出現面癱 孔繁毅:臨牀上不常見 //www.afterroberto.com/%e6%8e%a5%e7%a8%ae%e7%a7%91%e8%88%88%e7%96%ab%e8%8b%97%e5%be%8c%e7%b4%af%e8%a8%887%e6%ad%bb-6%e5%80%8b%e6%a1%88%e6%b6%89%e5%bf%83%e8%a1%80%e7%ae%a1%e5%95%8f%e9%a1%8c-%e6%b3%a8%e5%b0%84%e5%be%8c/ Tue, 16 Mar 2021 06:48: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604 【明報專訊】本港有16.6萬人接種科興疫苗,昨日再添63歲患心臟衰竭的男子死亡,累計增7人離世,當中6人涉心血管問題。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分析了本港心腦血管病死亡數字,暫未見不尋常;暫亦不排除疫苗佐劑的劑量較高有影響,港大將就此研究。對於7宗死亡個案,委員會認為全部「與疫苗無直接關係」;而一名接種科興翌日「作嘔」的77歲女子則被評為與打針有關。

最新接種科興後死亡的63歲男子本患心房顫動、心臟衰竭、紅血球過多及酒精性脂肪肝,接種科興翌日(10日)感虛弱,13日求診時初步判斷為急性中風,當時情况危殆,翌日凌晨離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表示,病人入院時持續心律不整,心臟一直衰竭,初步判斷心臟及其他器官均有嚴重問題,與疫苗無直接關係,正待解剖報告。

有兩人於本月13日離世,委員會均判斷死因與心血管問題有關。其中患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曾中風的80歲男子,打針後5天(6日)因胸口痛入院,臨牀診斷急性心臟病,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嚴重閉塞;67歲「三高」男子本身有心血管問題,接種後9天(11日)在港鐵站暈倒,兩天後死亡,解剖顯示兩條大血管塞99%至100%,另一條塞一半。

委員會另一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分別於3月8日和11日離世的71歲男子及70歲女子,初步解剖顯示兩人心臟3條血管起碼塞九成,出現嚴重心肌梗塞及肺水腫致死,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至於早前已解剖的63歲男死者和55歲女死者,仍未有全面解剖報告。

接種科興疫苗後累計7死 6個案涉心血管問題 注射後翌日出現面癱 孔繁毅:臨牀上不常見
本港超過16萬人接種科興疫苗,至昨日累計7人死亡、1人危殆。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中)及李卓廣(左)表示,上述8宗個案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圖右為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馮凱鍵攝)

 

婦打科興翌日作嘔 判斷有關係

此外,委員會接獲兩宗面癱報告,二人情况不算嚴重,委員會未能判斷因果關係。至於一名曾於3月7日接種科興的77歲女子,翌日作嘔,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說該病徵屬疫苗副作用,委員會認為與接種疫苗因果關係一致。

 

孔繁毅:沒證據佐劑引心血管問題 港大將研劑量影響

早前接種科興後3天(6日)因氣促及咳嗽等入院的51歲男子,初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3條血管閉塞超過九成,院方即時為其「通波仔」,至昨日仍危殆。

孔繁毅表示,心血管疾病為本港第三大死因,2020年有7300人因心肌梗塞入院,2019年平均每日有16.7人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部分心血管病患者或經歷十多廿年才出現閉塞,閉塞達九成以上的患者,與疫苗接種「一定沒有直接關係」。委員會把近期接種疫苗的死亡數字,與同期類近人群對比,例如分析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數字,「暫時未有不尋常」。

至於疫苗佐劑會否誘發血栓症,孔回應說目前甲肝、乙肝等疫苗均有佐劑,以往沒證據顯示引起心血管問題,但不排除新冠疫苗佐劑的劑量較高有影響,需要起碼兩三個月才能確定是否與佐劑相關,港大藥劑部會參與研究。

 

第二宗打科興後面癱 同未確定因果關係

本港出現第二宗打科興疫苗後面癱個案,57歲男子上周日打疫苗,翌日面癱,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暫未能確定個案與打疫苗的因果關係,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說,通常面癱都在打疫苗後數周才出現,打疫苗後一日面癱不常見。

至昨晚8時的24小時,有8900人打科興,6300人打BioNTech,累計20.6萬人已打首劑疫苗。另外,前日共6人打針後送院,其中3人打科興,包括一名66歲女子打針後手部變紅及血壓升;另3人打BioNTech,包括一名79歲男子打針後現皮疹及血壓升。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公布第二宗打科興疫苗後面癱個案,57歲男子3月7日打科興,翌日面部麻痹、無力,主要涉左邊面和口部,入院治療後情况有改善,但同時發現有糖尿病,故昨晚仍留醫。

衛生署上周曾公布,一名69歲男子打科興疫苗後數小時面癱,接受類固醇治療後已出院。

接種科興疫苗後累計7死 6個案涉心血管問題 注射後翌日出現面癱 孔繁毅:臨牀上不常見

 

孔繁毅:注射後翌日面癱不常見

孔繁毅說,暫未能確定兩宗面癱與疫苗的因果關係,有不同原因可致面癱,例如感染其他病毒,據接種流感疫苗經驗,若因打疫苗後出現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神經線受損而出現面癱,通常在打疫苗數周後才出現;而兩宗打科興後面癱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臨牀上不常見,會繼續跟進,暫未能下定論。

 

(疫情第四波)

]]>
【新冠疫苗】接種新冠疫苗前要注意:長期病患者不適宜接種? 何謂糖尿、血壓高控制得差? 接種前做身體檢查?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5%89%8d%e8%a6%81%e6%b3%a8%e6%84%8f-%e9%95%b7%e6%9c%9f%e7%97%85%e6%82%a3%e8%80%85%e4%b8%8d%e9%81%a9%e5%ae%9c/ Thu, 04 Mar 2021 09:4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394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首宗接種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兩日後亡個案,令外界關注長期病患是否不宜接種呢?糖尿或血壓高患者,怎樣才算是控制得差呢?若不清楚自己有沒有慢性病,接種疫苗前是否需要先進行身體檢查呢?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說,倘長期病患病情控制得好,是適宜接種科興,但如病情嚴重及控制得差,例如血壓長期處於160,接種前應先諮詢家庭醫生,亦宜先控制疾病才接種。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本港、日本出現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後死亡個案 許樹昌:三高、吸煙屬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藥劑師:8成過敏反應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附兩款疫苗副作用/禁忌一覽)

 

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有糖尿病、高血壓 3心血管出現70%至100%栓塞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死者生前有嚴重吸煙習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中央肥胖和懷疑有缺血性心臟病,初步解剖結果發現他有嚴重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3條心血管分別有70%至100%栓塞,相信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急性心肌梗塞和肺水腫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昨晚表示,死者長期病的控制情况並非十分理想,門診覆診時需調校藥物,死者亦曾表示心臟不適,到急症室求醫時血壓上壓190、下壓130,正常應先跟進其長期病情况再接種疫苗。

就今次事件責任誰屬,孔繁毅稱「大家不想看到這事發生,亦不能說是病人或醫生任何一人責任, 只可話是不幸事件」。委員初步一致認為其死亡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

【新冠疫苗】接種新冠疫苗前要注意:長期病患者不適宜接種? 何謂糖尿、血壓高控制得差? 接種前做身體檢查?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日就六旬漢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開緊急會議,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左)和孔繁毅(中),以及助理衛生署長陳凌峯(右)會後見記者,公布委員初步一致認同死亡與疫苗無直接關係。(林靄怡攝)

 

血壓、糖尿何謂控制得差? 孔繁毅:血壓上壓長期160 、血糖值超過10 應先諮詢醫生

至於何謂控制得很差的慢性病?孔繁毅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為例,稱如病情控制得好,接種疫苗沒問題。他舉例,血壓(上壓)長期處於160、有嚴重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或嚴重心臟衰竭者。又如血糖值超過10或血壓很高,就應先控制疾病才打疫苗。他強調接種者有責任檢視自己身體狀况及了解體質,諮詢家庭醫生時亦有責任反映身體狀况。孔繁毅建議病情嚴重及控制得差的長期病患,接種新冠疫苗前應諮詢家庭醫生。

 

接種疫苗前要做身體檢查? 孔繁毅:不煙不酒者不用事先檢查

被問不少人未必知自己有慢性病,會否建議市民接種前進行身體檢查?孔繁毅稱,一般市民例如不煙不酒者,相信不會出問題,不需在接種前檢查身體。

 

會否因疫苗加劇/誘發慢性病?李卓廣:無足夠資料作結論

被問到是否能排除死亡與疫苗有間接關係、疫苗加劇了慢性病,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說,外國並無加劇病情案例,目前亦無足夠資料作結論,仍待詳細解剖報告,「但其臨牀表現影響得好緊要,令到今次個案出現」。至於疫苗會否有可能推前了其死亡時間,李稱病人是突然氣促入院,無法知道是否推前了;孔續說,根據死者臨牀情况,無論有否接種疫苗,相信亦會於短期內出現心肌梗塞,「在這情况我們可好清楚界定到死因是嚴重心血管問題」。

【新冠疫苗】接種新冠疫苗前要注意:長期病患者不適宜接種? 何謂糖尿、血壓高控制得差? 接種前做身體檢查?
在接種新冠疫苗前,應注意什麼呢?(曾憲宗攝,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回升 3種最具威脅變種新冠病毒株 巴西P1變種病毒傳播力較其他高兩倍

 

委員:鼓勵長者和高危者盡快打針

孔繁毅稱,委員初步一致認為其死亡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會繼續推行疫苗接種計劃,鼓勵長者和高危者盡快打針,亦相信委員的初步結論能加強市民接種信心,但表明要待全面解剖報告再總結病人死因與疫苗的因果關係。

 

病人組織倡設多一重關卡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就關注,60歲以上且無家人陪同的長者群組,接種疫苗前是否能完全知悉自己病情,建議在接種前設「多一重關卡」,當局可考慮讓接種服務提供者在接種者同意下查看其「醫健通」紀錄,包括長期病的覆診資訊,以評估病情是否穩定。

 

接種中心「小心咗」多兩人打科興後送院

死者生前於官涌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該中心的醫務總監郭寶賢說,社區接種中心無法得知接種者的長期病控制得好不好,只能觀察接種者情况是否穩定,例如到場時有否氣促,長期病患者應先問了家庭醫生再預約打針較「穩陣」,他說該中心已「小心咗」,昨拒絕12人打針,包括患糖尿病而沒服藥者,以及不清楚自己病歷者。

此外,昨有兩人打科興後要送院,一名63歲女子在中央圖書館打針後感到眩暈、頭痛、惡心及胸痛,另一名61歲女子在同地點打針後感到心悸、眩暈及血壓上升,二人送院治療及觀察,情况穩定,毋須留院。

【新冠疫苗】接種新冠疫苗前要注意:長期病患者不適宜接種? 何謂糖尿、血壓高控制得差? 接種前做身體檢查?
中央圖書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資料圖片)

 

至今逾13700人在私家診所接種疫苗

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今(4日)在港台節目表示,明白市民對事件有擔憂,而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日已作解釋,相信可釋除公眾疑慮;他亦建議市民如有疑慮,可先向醫生查詢,也可循私家診所途徑打針。聶德權表示,截至昨日傍晚,已有1350名醫生完成登記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當中880名醫生已訂購首批疫苗,至今有13,700人於私家診所接種疫苗。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肺部有陰影|肺腑之言:如何診斷「肺花」?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9%83%a8%e6%9c%89%e9%99%b0%e5%bd%b1-%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5%a6%82%e4%bd%95%e8%a8%ba%e6%96%b7%e8%82%ba%e8%8a%b1/ Tue, 20 Oct 2020 03:58: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863 【明報專訊】隨着醫學科技發展,診斷肺部陰影(俗稱「肺花」)成因,除了照X光和驗痰外,有很多更先進的方法和選擇。各種掃描,包括電腦掃描(CT) 、磁力共振(MRI)和正電子掃描(PET)等,可根據病情需要,給醫生提供肺部更詳細的影像資料。另一方面,各種「介入」技術,包括支氣管鏡、支氣管鏡超聲波和胸腔鏡等內窺鏡,可以直接從病人下呼吸道內獲取樣本作病理和微生物學等測試。然而,如果大家以為可以替所有「肺花」病人100%確診,就可能會有所誤解。

70餘歲張女士是糖尿和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上月被診斷患上晚期肺腺癌,之後接受口服標靶治療。然而,上星期因嚴重氣喘入院,需要接受高濃度氧氣才可勉强維持合理的血氧水平,肺片顯示兩邊肺多個肺葉都有廣泛陰影。基於她的病歷、病徵與肺片影像分析,可能病因有很多,包括是由細菌、病毒、癆菌,甚至真菌所引致的肺炎、心臟衰竭誘發的肺水腫(pulmonary oedema)、肺癌擴散,以及因標靶治療所引起的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tis)等。

然而,張女士與家人都不願意做任何侵入性(invasive)檢查和治療,包括內窺鏡和插喉協助呼吸;而她不穩定的病况和維生指標亦未能容許提供進一步診斷。因此,只可以依賴臨牀檢查,再配合其他血液、痰涎、鼻咽拭子等基本化驗數據,規劃治療方針。

用抗生素作「經驗治療」

從張女士情况,大家可以察覺到有很多因素左右醫療團隊的診斷過程和選擇,這些情况在很多長期病患的長者身上經常發生。在這些困難下,要作出確診是有困難。但是,醫生可以憑各種可能病因的特性,透過臨牀檢查和研究,排除一些較不可能的診斷。此外,醫生也可以根據經驗、病人狀况與風險等因素,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去作「經驗治療」(empirical treatment),再密切觀察其效果和病情發展。

其實,每一種檢查程序,除了對人體會構成風險外,都會有本身的靈敏度(sensitivity)和特異度(specificity),因而影響診斷的可靠和準確度。而且,診斷複雜病例如癌症,更需要多過一種檢測工具去互相配合輔助。因此,面對較為複雜和嚴重的病例,醫護人員很多時都需要向病者和家屬詳細解釋,除了加深了解和減少誤會外,亦可以增強他們共同參與診斷和治療計劃的能力。

最後,張女士臨牀病徵和檢測資料經過呼吸系統科、傳染病科及腫瘤科醫生會診後,認為較罕見的間質性肺炎可能性較高,可以靠停止標靶治療和服用類固醇去治療。她接受了抗生素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情况慢慢得到改善。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