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肛門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0 May 2024 09:57:1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肛門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胃鏡 、腸鏡檢查 預防消化道癌症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9%8f%a1%e8%85%b8%e9%8f%a1%e6%aa%a2%e6%9f%a5-%e9%a0%90%e9%98%b2%e6%b6%88%e5%8c%96%e9%81%93%e7%99%8c%e7%97%87/ Wed, 27 Mar 2024 10:42: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34

胃鏡和腸鏡都是常見用於檢查消化道的內窺鏡,可幫助醫生診斷出腸胃內的異常情况 ,包括潰瘍或瘜肉等 。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胃或腸內有病變 ,醫生可使用內窺鏡上的鑷子取出組織樣本作初步化驗 ,分辨該組織屬良性抑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早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減低消化道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大腸癌、肛門癌等惡化的風險 。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各種徵狀的成因 。如病人出現吞嚥困難 、持續胃痛 、胃酸倒流、反胃、消化不良、大便呈黑色、體重無故急降等 ,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有胃癌或食道癌家族病史的人士,則應該作定期檢查。

胃鏡檢查一般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醫生會將 內窺鏡經口腔放入食道 ,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 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膨脹是正常的 ,不適的感覺會逐漸減退 。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大腸鏡 — 揪出瘜肉預防大腸癌

大腸鏡是目前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最有效及簡單的方法,包括大腸發炎、懷疑大腸出血、結直腸癌、瘜肉等 ,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 、持續腹瀉或便秘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醫生通常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 。

大腸鏡是可屈曲的內窺鏡,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讓醫生觀察病人的大腸內壁黏膜,整個過程 約15分鐘至半小時,醫生可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 ,減少不適感 。注意接受大腸鏡前兩天須進食低渣食物,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 ,如蔬菜、生果、麥皮等;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清除腸內糞便殘餘 ,以便醫生清楚檢查腸道情况。

大腸癌位居本港第二位最常見亦是最能及早預防的癌症,事實上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雖然這些瘜肉初時屬良性,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過程約10年或以上。透過大腸鏡便能及早把瘜 肉揪出清除,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因此即使沒有徵狀,一 般建議50 歲或以上人士應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美國癌症協會的新指引則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又或每1至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作篩查,若樣本有隱血再做大腸鏡。高風險人士包括有大腸 癌家族病史、曾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應考慮提早及增加檢查次數。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betway体彩 內鏡中心主任 、外科中心主任 、外科專科醫生

陳志偉醫生

]]>
治療肛門癌:盡量保存肛門功能 毋須手術後造口排便 //www.afterroberto.com/%e6%b2%bb%e7%99%82%e8%82%9b%e9%96%80%e7%99%8c-%e7%9b%a1%e9%87%8f%e4%bf%9d%e5%ad%98%e8%82%9b%e9%96%80%e5%8a%9f%e8%83%bd-%e6%af%8b%e9%a0%88%e6%89%8b%e8%a1%93%e5%be%8c%e9%80%a0%e5%8f%a3%e6%8e%92%e4%be%bf/ Mon, 25 Mar 2024 08:45: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20

【明報專訊】肛門癌在癌症分類當中,屬於大腸癌其中一部分,每年個案約佔大腸癌1%。其特別之處在於,大腸癌和其他大部分癌症的治療方向,是希望盡量在較早階段發現,並以手術治療,期望能夠根治;然而肛門癌的治療方向卻有點不一樣。肛門是指直腸最末端近出口約1至2厘米,範圍不大但功能非常重要。若因為長了腫瘤而必須切除肛門,可能需要開一個臨時造口,讓大便排出再做手術。手術後病人沒有了肛門,此後亦需要以造口排便,可說是一個權衡利害之下的選擇。

肛門癌治療方向 保存肛門功能 毋須術後以造口排便

造口當然會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所以肛門癌的治療方向是希望盡量保存肛門功能。一般來說,如果腫瘤不是太大,並沒有完全塞肛門出口,病人本身仍可以正常排便的話,腫瘤科醫生建議主要是放射治療與化療同步進行,希望可藉此將腫瘤徹底清除,病人毋須切除肛門下仍能根治。

放射治療是用高能量X光直接照射肛門及周邊的淋巴組織,甚至腹股溝(大髀罅)的淋巴組織也可能需要照射,相對來說放射治療範圍比較大,一般做5至6星期,其間病人的皮膚會逐漸變成紅深色甚至脫皮,出現類似嚴重曬傷的徵狀。當開始脫皮之後,病人可能會比較疼痛,有如被陽光灼傷後脫皮的情况。而另一個問題是肛門一方面像灼傷般疼痛,一方面仍需要維持排便的功能,同時也擔心出現感染,女士小便時也可能會刺激灼傷的皮膚而產生疼痛,甚至連坐下時也會疼痛。臨牀所見治療期間的病人,或多或少需要忍受一些痛苦。


相關閲讀: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排便後水洗代替紙巾清潔

因此,我們會教放射治療肛門癌的病人及早學習護理皮膚,例如每次大便後不要用紙巾清潔,因紙巾摩擦肛門,容易傷害表面皮膚加劇脫皮。病人若在家中排便,建議每次去完之後以清水冲洗肛門,然後以乾毛巾輕力印乾,保持肛門乾爽又不會受摩擦,希望在5至6星期的放射治療期間都保持盡量少疼痛、少創傷。一般在完成放射治療後3至4星期,皮膚便會重新長出,痛楚也會減輕。


相關閲讀: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文:李兆康(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治療肛門癌:盡量保存肛門功能 毋須手術後造口排便
肛門癌在癌症分類當中,屬於大腸癌其中一部分。(資料圖片)
]]>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www.afterroberto.com/%e8%81%9ehpv%e8%89%b2%e8%ae%8a-%e5%a5%b3%e5%a3%ab%e6%86%82%e8%ae%8a%e5%ad%90%e5%ae%ae%e9%a0%b8%e7%99%8c-%e7%94%b7%e5%a3%ab%e6%b3%a8%e6%84%8f%e9%99%b0%e8%8e%96%e7%99%8c%e6%9c%89%e9%97%9c/ Thu, 25 Jan 2024 08:59: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36

【明報專訊】很多女士都聞HPV(人類乳頭瘤病毒)色變,皆因逾95%子宮頸癌,都由此病毒引致,所以建議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柏氏抹片可偵測子宮頸細胞有否變異,但若感染HPV而又未發展至病變階段,抹片檢查無法提早「緝兇」! 因此,衛生署發出新指引,轄下子宮頸普查計劃,加入直接檢測HPV DNA的安排,有本地生物科技公司推出HPV尿液檢測包,突破傳統採樣方法,不單為女士帶來方便,更惠及男士,能盡快揪出潛藏體內可引致陰莖癌的高風險類型HPV!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DrAfter123@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子宮頸癌成因:逾95%與持續感染HPV有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子宮頸癌是全球第四大婦女常見癌症,本港則位列第七。醫學界亦已確定,子宮頸癌的成因,有超過95%與持續感染HPV有關,「這個病毒,主要通過皮膚接觸而傳播。雖然理論上,當我們觸碰到附着HPV的物品,包括受污染的公共設施,再接觸到自身性器官,都有可能造成感染,但一般相信,HPV最常見傳染途徑,還是透過性行為」,仁安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周寄雯說。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周寄雯(受訪者提供)

14種高危HPV 16、18型「最惡」

HPV有超過150種不同類型,但並非每種類型都會引致子宮頸癌。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指出,HPV是很常見的病毒,大多數患者感染後並沒有任何徵狀,也可靠自身免疫力消除,但萬一沾上「高危」類型,就不能掉以輕心,「可導致子宮頸癌的高危HPV有14種,其中約75%個案由HPV 16或18型所引致,因此婦女若發現子宮頸帶有這兩個『最惡』的HPV型號,就建議馬上做陰道鏡檢查,抽取組織詳細化驗」。

子宮頸受HPV感染後,細胞可能會受損害,產生病變,甚至慢慢發展成為癌症,因此,醫學界一直呼籲,所有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定期作子宮頸篩查,以「早發現,早介入」的手段,去應對這個本港女性第八號殺手!一直以來,柏氏抹片檢查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的第一道防線,惟在2021年,WHO建議,把HPV DNA檢測改為首選篩查方法,而本港衛生署在2023年4月,作出相同修訂。究竟兩者有何分別呢?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驗DNA可較早期預測病變機率

周寄雯解釋,在採樣程序上,兩者是一樣,使用窺器(鴨嘴鉗)採集子宮頸細胞樣本,只是檢驗方式不同,「柏氏抹片是把採集到的樣本,透過顯微鏡去辨別細胞形態,觀察有否異常或病變;HPV DNA檢測,就偵測細胞是否有高風險類型HPV的存在」。不少國際大型研究均指出,HPV DNA檢測有較高靈敏度,能於較早期預測到婦女子宮頸出現高度病變的機率。

招彥燾亦表示,柏氏抹片採樣後,主要靠技術人員借助顯微鏡目測細胞是否有病變,有可能出現人為偏差;但以PCR(聚合酶鏈反應)方法測定子宮頸拭子中是否存在HPV DNA,整個過程都由機器操作,準確度較有保證。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柏氏抹片和傳統HPV DNA檢查,都要用「鴨嘴鉗」採集子宮頸細胞樣本。(anastas_@iStockphoto)

25至29歲易假陽性 宜做抹片

自2023年4月起,衛生署已為使用其子宮頸癌篩查服務的30至64歲婦女,採用HPV DNA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人士,建議每5年再檢測;至於25至29歲的婦女,由於出現短暫感染HPV的比率較高,若使用HPV DNA檢測,較大可能出現假陽性,為免引來不必要的恐慌或過度治療,因此會維持做柏氏抹片的細胞檢驗,若連續2年檢驗結果皆正常(陰性),其後可每3年接受一次篩查。

至於私營醫療市場,周寄雯指,礙於成本問題,暫時並非所有醫生都跟隨政府做法,「現在做柏氏抹片細胞檢驗,大部分化驗室收費是介乎300至400元;但如果是HPV DNA檢測,就要800至1200元,兩者相距甚大,所以都要給病人提供選擇。事實上,不少女士都寧願選擇頻密做柏氏抹片,即使結果正常,她們都會每年檢查一次」。

聞HPV色變 女士憂變子宮頸癌 男士注意八成陰莖癌有關 尿液檢測男女適用?
通過專利技術,能把尿液樣本中的HPV DNA 集中一起,容易被提取檢驗。(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逾八成陰莖癌和HPV有關 保護伴侶定期檢測

衛生署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有47.9%的25至64歲女士未曾或沒有接受定期子宮頸普查,當中原因包括「怕尷尬」、「怕痛或不適」,因此使用同樣經子宮頸採樣的HPV DNA檢測方法,未必能鼓勵她們恆常做檢查。但假如單靠一泡尿就可揪出病灶的話,或許吸引力便會大增!


相關閲讀:【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尿液檢測包自助採樣 準確度98.1% 男女適用

身兼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的招彥燾,最近便推出全球首個以尿液DNA濃縮專利技術檢測HPV的檢測包,突破傳統HPV DNA檢測要採集細胞樣本的局限,可惠及男士。「其實透過性接觸,男女感染HPV的機率相若,說的不單是男士有可能把可致癌的HPV傳染給女方,增加伴侶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研究亦指出,超過八成陰莖癌,以及五成以上肛門癌、口咽癌,都和HPV有關,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及伴侶,男士都應該定期做檢測。」

HPV尿液檢測操作簡易,只要掃描檢測包上的專屬二維碼,填妥資料,然後把頭段小便注入採樣瓶,加入檢測包提供的保存液,密封後,便可交回指定收集點或聯絡專人上門收集樣本,5個工作天內可獲報告。招彥燾稱,樣本送到化驗室後,會利用他們的核心技術,把尿液中的HPV高效濃縮出來,再作基因排序,「我們可一次全面檢測27種HPV,包括14種高危和13種低危病毒,準確度達98.1%」。他透露,HPV尿液檢測包零售價現為1280港元,期望產品在市場普及化後,價格有下調空間。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www.afterroberto.com/%e7%9b%b4%e8%85%b8%e7%99%8c%e6%82%a3%e8%80%85%e5%8d%8a%e5%b9%b4%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8%85%ab%e7%98%a4100%e6%b6%88%e5%a4%b1-%e6%b8%9b%e5%82%b3%e7%b5%b1%e7%99%82%e6%b3%95%e5%be%8c/ Mon, 27 Jun 2022 09:15: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95 【明報專訊】本月初,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直腸癌研究報告,引起廣泛討論。研究只包含12名病人,數據也很初步,追蹤時間6至25個月,為何出現廣泛迴響呢?因為研究結果實在太震撼,全部12名中晚期直腸癌病人,完成為期半年免疫治療後,所有患者(100%)的腫瘤完全消失,病人毋須做手術、化療或電療。


直腸癌傳統療法或要切走肛門 手術後遺症難免

直腸位處大腸末端,連接肛門,負責排泄及消化的功能。直腸癌於香港近年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直腸或肛門癌新症人數由2010年1753宗升至2019年2072宗,升幅近兩成;平均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

一直以來,手術切除是根治直腸癌的唯一手段。如腫瘤屬於中晚期,需先用電療聯合化療,將腫瘤縮小方能切除;惟治療無可避免會影響消化、泌尿及性功能等後遺症。如果直腸癌腫瘤處於低位,接近肛門位置,病人更可能無法保留肛門,需要人工造口(俗稱屎袋)。故近年直腸癌研究方向一直循避免手術為主軸。例如使用近接電療(brachytherapy),即輻射線直接接觸腫瘤表面,近距離釋出高劑量輻射殺死癌細胞;或電療化療後採取觀察方案(watch-and-wait approach),皆是希望達到根治之餘,病人能避免承受手術後遺症之苦。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震撼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報告,指全部12名參與研究的中晚期直腸癌病人,完成為期半年免疫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病人毋須手術、化療或電療。研究結果震撼醫學界。(設計圖片,yodiyi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零手術化療電療 腫瘤100%消失

至於本月初引發討論的,是於美國的「單中心單臂」研究,對象為第二或三期直腸癌患者。所有患者必須接受病理檢查,確定腫瘤屬於高MSI(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詳見「知多啲」)。MSI是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biomarker),高MSI腫瘤患者若使用免疫治療,會比傳統化療加標靶藥更為有效。研究人員為患者施予每3星期1次的免疫抑制藥物PD-1抑制劑,為期半年。

結果在半年療程裏,所有12名患者(100%)的腫瘤均於內窺鏡、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描檢查裏完全消失;所有病人均毋須接受手術,又或化療及電療跟進,治療的免疫副作用亦相對溫和。研究仍在進行中,計劃招募30名患者。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腫瘤切除——手術切除是根治直腸癌的唯一手段;如腫瘤屬於中晚期,需用電療聯合化療先將腫瘤縮小,方能將腫瘤切除。(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FatCamera@iStockphoto)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此研究結果無疑是革命級!首先、治療有效率100%,成效顯著; 第二、病人能避免承受手術或電療化療後遺症。以免疫治療作為根治手段是嶄新的治療策略,有望推展至其他腫瘤。但必須提醒大家:

1. 只有5%至10%直腸癌患者,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腫瘤;故此,這治療策略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採用

2. 此研究只是於美國單中心的小型研究,故此100%有效率的結果能否應用於不同地區的患者,仍有待大型的多中心研究去確認

3. 迄今只公布了早期研究結果,故此,長期復發率及治癒率,以及腫瘤消失是否代表長遠根治等問題,仍是未知之數

現階段,手術切除配合電療化療仍是治療直腸癌的黃金標準。但無疑,此研究的初步結果,開啟了以免疫治療作為根治手段的研究大門,亦為直腸癌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 知多啲:高MSI腫瘤 免疫治療更有效

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腫瘤,是指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於修復錯誤DNA序列方面存在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MMR-d),引起微衛星序列長度改變。許多臨牀研究證實,MSI與多種癌症有關,當出現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患癌風險有可能會增加。成因除了遺傳疾病以外,後天偶發因素亦會引致。

免疫治療對高MSI腫瘤特別有效。研究又顯示,於晚期癌症而多線化療失效的患者,無論是任何類型的實體腫瘤(solid cancer),採用免疫療法的有效率都高達30%至40%。故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早於2017年已批准免疫治療應用於後期及多線化療失效的微衛星不穩定實體腫瘤。另外,研究亦證實高MSI的後期大腸癌病人,使用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比傳統化療加標靶藥更有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直腸癌】術前短程電療+化療 可減直腸癌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7%9b%b4%e8%85%b8%e7%99%8c-%e8%a1%93%e5%89%8d%e7%9f%ad%e7%a8%8b%e9%9b%bb%e7%99%82-%e5%8c%96%e7%99%82-%e5%8f%af%e6%b8%9b%e7%9b%b4%e8%85%b8%e7%99%8c%e5%be%a9%e7%99%bc/ Mon, 15 Mar 2021 10:45: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581 【明報專訊】治療中晚期直腸癌,腫瘤已擴散至淋巴或入侵手術切緣及周邊器官,究竟手術先,定電療先?手術前是否必須接受磁力共振檢查?5至6星期長程電療或1星期短程電療,又如何抉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2018年有2178宗直腸癌(連肛門癌)新增個案,新症個案按年上升。日常為不少直腸癌患者診治,綜合他們最常問的問題,逐一詳細解答。

 

手術為主 難度高易復發

1. 直腸癌治療和其他大腸癌有何分別?

直腸癌和大腸癌俱以外科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相比之下,直腸癌手術難度更高,病人局部復發機率亦較大,而患者術後有可能喪失肛門及排便功能。

【直腸癌】術前短程電療+化療 可減直腸癌復發
復發機率大——直腸癌手術難度高,病人局部復發機率較大,術後更有可能喪失肛門及排便功能。(設計圖片,Natali_Mis@iStockphoto)

 

2. 直腸癌有何治療方法?

直腸癌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外科醫生將直腸腫瘤及附近淋巴組織切除。早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研究顯示,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簡稱TME),完整切除包含着淋巴和血管的直腸系膜,能有效降低患者復發風險,現在已成為直腸癌手術的黃金標準。

近年研究顯示,用微創手術切除直腸癌可令患者術後康復較快。但在盆腔狹窄空間內操作微創手術有一定難度,有醫生會利用高靈活度的外科機械人完成一些精密步驟。

 

術前做磁力共振 度身治療

3. 醫生如何為直腸癌患者制訂治療方案?

首先,由於盆腔狹窄,電腦掃描(CT scan)解像度往往不足以清晰評估直腸癌位置及腫瘤是否已入侵周邊組織。因此,直腸癌患者必須接受磁力共振(MRI)檢查作更準確的評估。第二,直腸癌治療正朝更精準及個人化方向發展,治療比以往更多選擇和更複雜。因此,病人需經外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組成的跨學科小組(multi-disciplinary team)共同制訂治療方法,確保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

曾遇過病人因心急希望盡快治療,沒有做磁力共振檢查及沒有跨學科小組會診,便直接做手術;不幸於術中發現腫瘤根本難以徹底清除,大大影響最終根治的機會。此情况理應透過手術前準確的檢查和跨學科小組會診而大幅減低。

【直腸癌】術前短程電療+化療 可減直腸癌復發
磁力共振——由於盆腔狹窄,電腦掃描不足以評估直腸癌位置及有否入侵周邊組織。因此,患者必須接受磁力共振檢查,以更準確地評估。(資料圖片)

 

中晚期擴散 手術難切乾淨

4. 病人為什麼要在手術前接受電療?

部分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已到中晚期,腫瘤擴散至淋巴核,或已入侵手術切緣及周邊器官。如直接用手術切除,腫瘤難以切得乾淨,局部復發機率亦較高。因此,醫生會建議先透過電療(radiotherapy,又稱放射治療(放療))將腫瘤縮小,從而增加手術成功及根治機會。病人可能擔心電療耽誤手術時機,但不合適情况下勉強做手術,往往會適得其反。另外,病人亦會擔心電療增加手術風險,其實只要兩者配合得宜,電療並不會增加手術的難度。

 

5. 直腸癌電療及化療有什麼新發展?

中晚期直腸癌患者需要接受術前電療。傳統上,患者需接受為期5至6星期(約25至30次)長程放化療(long-course chemoradiotherapy),電療後需等約6至12星期待腫瘤慢慢縮小後,方能做切除手術;缺點是電療療程時間長,而電療無法減低癌細胞擴散至遠程器官的機率。直至2021年1月,發表於The Lancet Oncology的重磅研究RAPIDO,920名中晚期直腸癌患者,對照組接受傳統5至6星期長程放化療(電療化療同時進行);實驗組則為期5次、1星期完成的短程電療(short-course radiotherapy)及18星期術前化療。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療效明顯優勝。第一,短程電療配合術前化療能更有效將腫瘤縮小;第二,術前化療有效減低癌細胞擴散及復發機率;最後,電療療程由5星期大幅縮短至1星期。其他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相信短程電療配合術前化療將會慢慢成為中晚期直腸癌治療的新趨勢。

 

6. 如腫瘤在電療及化療後消失,是否可以不做手術?

約10%至20%病人,在電療及化療後,腫瘤在臨牀檢查上完全消失。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此類病人可考慮採取觀察治療(watch and wait approach),以避免手術風險及對肛門功能的影響。但有一點必須指出,病人要接受緊密監察,難免承受一定心理壓力;而一旦發現腫瘤復發,必須立刻做手術切除。

 

長者採「近接療法」減副作用

7. 如病人年紀太大或身體較差,不適合做手術,有什麼治療選項?

大部分直腸癌患者俱為年長一族,80歲或以上病人佔20%。研究指出,相對年輕患者,年長一族接受手術後一般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亦需較長時間康復。

之前介紹過近接療法(brachytherapy)(詳見www.afterroberto.com「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一文),又名接觸電療(contact therapy)。望文生義,輻射線經導管於腫瘤表面直接照射,能針對性地大幅提升腫瘤的電療劑量,達至較佳療效。輻射對正常組織影響輕微,副作用亦因而相對減少。每次療程約2至3小時,毋須開刀和全身麻醉,亦毋須住院,療程完畢後即可返回家中休息。近接療法可作為不能做手術年老患者的另類選擇。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有片】新法預防愛滋 性安全有一套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6%96%b0%e6%b3%95%e9%a0%90%e9%98%b2%e6%84%9b%e6%bb%8b-%e6%80%a7%e5%ae%89%e5%85%a8%e6%9c%89%e4%b8%80%e5%a5%97/ Mon, 20 Jan 2020 04:45: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51
【有片】新法預防愛滋 性安全有一套
(igor_kell@iStockphoto、niph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香港首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發現於1984年,距今36年。儘管愛滋病治療方法已大有進步,並出現「暴露前預防療法」以藥物預防感染,但公眾面對愛滋病出現兩極反應:有人仍以為是「世紀絕症」,以致很多患者不敢向家人透露病情;另一方面有人卻以為有了預防藥物,就可有恃無恐,忽略安全性行為,導致性病纏身。

 

  • 黃:黃天祐(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針拮傳愛滋?

問:遭來歷不明的針扎到怎麼辦?會否染上愛滋病?

鄭:根據統計,被來歷不明的針扎到,染病風險為0.3%,即1000人中有3人會「中招」感染愛滋病毒。萬一不幸遭不明來歷的針刺傷,應求醫處理。

醫生會先按一般程序處理傷口:清洗傷口,打破傷風針,然後可能會抽血做基本檢查,檢驗會否感染3種大眾較關注的傳染病:愛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後再按需要抽血詳細檢查或安排藥物介入治療。

 

感染HIV≠患愛滋病?

問:驗血HIV呈陽性,是否等於患上愛滋病?

黃:感染愛滋病病毒(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不等於患上愛滋病(後天免疫力缺乏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當HIV破壞病人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不斷下降,患者出現不同感染,才是患上愛滋病。

HIV會破壞免疫系統,病人因此要定期監測白血球CD4指數,若低過200,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侵襲。同時要定期檢驗病毒量(viral load),數值愈高反映病毒繁殖得愈快,傳播度亦愈高。

約10年前,病人一般在CD4下降至低於350才會用藥;但現時國際共識,驗出HIV時便會立即處方藥物,原因有三:

1.可把握治療黃金機會,盡快控制CD4,減低病發風險

2.若不立即處方藥物,病人可能誤以為自己「無事」,不再覆診,因而流失病人

3.有研究指出,HIV檢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U=U),若把愛滋病毒壓制至不能偵測的程度,其傳播風險極低,甚至可以說不會傳播

因此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說,應為病人盡早治療。

 

一生至少測試病毒1次?

誰人需要接受愛滋病毒測試?

鄭: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呼籲,成年人一生至少做1次愛滋病毒測試。而懷疑曾有不安全接觸,不一定是性接觸,可以是被針刺傷、處理傷口時沒有戴手套等,也應該去做測試。即時抽血檢驗並不會驗出是否「中招」,因為身體在感染HIV後約3個月產生抗體,此期間稱為「空窗期」,但即時驗血可用作對照比較。如果在網上購買試紙,要小心留意說明書,計算出正確時間,如遇到問題應請教醫生。

【有片】新法預防愛滋 性安全有一套
病毒測試——按CDC呼籲,成年人一生至少做1次愛滋病毒測試。(Richard Villalonundefined undefined@iStockphoto)

黃:愛滋病治療近年有很大進步,只要及早治療就能控制病情,而延誤治療可以致命,我遇過不少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感染HIV,直至發病出現多種感染。因此,建議高風險人士定期接受檢查。

 

乖乖吃藥 不發病不傳染?

問:確診愛滋病,即是患上絕症,九死一生?

鄭:大家可能還抱持舊觀念,認為感染HIV會在一定時限內病發。其實感染HIV與愛滋病是兩回事,我們用乙型肝炎來說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一生人也不爆發肝炎,但病發就需要用藥醫治。

黃:暫時未有方法根治愛滋病,但現今治療比以往進步。愛滋病上世紀80年代開始蔓延,病人病發後會在短時間內死亡,但自90年代出現雞尾酒療法,加上藥物不斷改良,現時愛滋病就像慢性疾病,只要及早治療,便可控制病情;但病人需長期用藥,不可停藥。

雞尾酒療法是指同時處方3種抗病毒藥物,3種藥會在病毒不同生長周期攻擊病毒,打擊病毒和減少抗藥性的出現,壓抑病毒至不能偵測水平,病人的免疫力會逐漸提升。只要病人跟足醫生指示服藥,療效十分顯著,一般在服藥數星期後,白血球CD4指數就會逐漸提高。

以往,愛滋病人需要服用很多藥物,1天吃10多顆,有些藥物更要放在雪櫃冷藏,十分不便,而且副作用大,如肚瀉、失眠、膽固醇升高等。近10年有新藥研發,簡化了療程,1天只需吃1顆藥,副作用亦減少了。

【有片】新法預防愛滋 性安全有一套
(林靄怡攝)

 

肛門癌攻擊愛滋病人?

問:現時治療愛滋病有什麼挑戰?

黃:癌症是病人面對的問題。雖然現時藥物治療很有效,癌症罹患率亦下降,但有幾種癌症沒有下降趨勢,尤其是肛門癌。近20年,愛滋病患者罹患率不斷上升,就算病人接受愛滋病治療,肛門癌罹患率也沒有下降,現時原因未明。

可致癌的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另一個問題。有些病人認為自己已感染無法根治的HIV,就自暴自棄,性行為不用安全套,結果染上其他性病。從定期驗血中,可驗出梅毒、淋病等性病,卻不能驗出可引致肛門癌的HPV,病毒潛藏在體內,伺機病發。現時,香港未有為愛滋病人作肛門癌篩查,但我將與瑪嘉烈醫院合作開展篩查,為愛滋病人作肛門抹片測試,希望能及早發現和診治。

 

知多啲:PrEP預防療法效用達九成

近年出現的暴露前預防療法(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可作為預防愛滋病的藥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黃天祐指出,PrEP原本是抗愛滋病病毒藥物,運用了雞尾酒療法中的兩種藥物製成,文獻顯示有九成預防效用。澳洲、台灣等地都開始有用PrEP的預防計劃,建議愛滋病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侶服用PrEP。但現時香港公立醫院未有此類療程,有需要人士一般會到私家醫生求診,藥費1個月約$6000。有人甚至會在網上或到外國購買藥物,但黃天祐提醒,市民若在網上或海外買藥,有買到假藥的風險,而且「一個嚴謹的預防計劃,需要醫生定期跟進,每3個月抽血驗HIV和其他性病。PrEP只有90%預防效用,如果沒有監察,可能感染了(HIV)也不知道」。此外,即使服用PrEP也要同時使用安全套,避免感染其他性病。他說:「有病人服用了PrEP就鬆懈,染上很多性病,適得其反。」

黃又指出,不是吃了1次藥就立即見效,男性要服用1個星期,女性要服用3星期才有足夠保護力,一旦停用就會失去保護效用。PrEP也有其副作用,有人心臟會受影響,但現時已不斷改良。

 

文:杜欣勇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www.afterroberto.com/%e5%85%88%e9%9b%bb%e7%99%82%e5%86%8d%e5%88%87%e9%99%a4-%e6%a0%b9%e6%b2%bb%e7%9b%b4%e8%85%b8%e7%99%8c-%e6%88%96%e5%8f%af%e4%bf%9d%e8%82%9b%e9%96%80-%e6%af%8b%e9%a0%88%e6%b0%b8%e4%b9%85%e9%80%a0/ Mon, 16 Sep 2019 07:31: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480
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直腸癌——直腸位處大腸末端,於肛門對上。2014年香港合共有約1900個直腸癌(連肛門癌)的新增個案。(yodiyim@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大腸癌已躍升為香港頭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報告,2014年有1900多個直腸癌(連肛門癌)的新增個案,平均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

直腸位處大腸末端,肛門對上15厘米之內,協助身體消化及排泄的功能。對付直腸癌,一般以手術切除作為根治手段,但放射治療既是外科手術的最佳拍檔,也是手術以外的理想選擇。

■ 個案

直接切除?先電療縮腫瘤?

直腸癌一般需以手術切除來根治,作為腫瘤科醫生,只懂化療電療,對外科手術雖未至一竅不通,卻只是紙上談兵,病人和家屬往往不明白為何要抽時間見腫瘤科醫生。上周二,我如常在大清早巡房後開展一整天的門診工作,剛巧接連看了3名直腸癌病人,他們和家人提出的疑問,腫瘤科醫生都經常碰到,現節錄如下:

1. 60多歲男士,中晚期直腸癌患者,腫瘤位置較低靠近肛門。一名外科醫生建議先透過電療將腫瘤縮小之後再作手術,完全切除的把握較大,但另一名外科醫生卻建議直接以手術切除。病人問道:我該相信誰?作為病人,當然想直接動刀切除腫瘤而毋須接受放射治療,但若電療是必須的,我也會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

2. 50多歲男士,中期直腸癌患者,腫瘤在肛門附近。外科醫生說必須動手術將腫瘤切除方能根治,但不能保留肛門而需用永久造口。他問:我很抗拒永久造口,有無其他可行方法呢?

3. 88歲老婆婆,剛確診直腸癌,但心臟肝腎功能皆不好;兩年前更不幸中風,外科醫生認為手術風險過高,不贊成開刀。她問:有無其他方法可幫助控制病情,紓緩我的痛苦?

務求一刀清除 減復發率

1. 什麼情况下病人需要於手術前先作輔助電療?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為現時直腸癌手術的黃金標準,簡而言之,外科醫生會將腫瘤及附近的淋巴組織一併切除,過程必須確保落刀位置不殘留任何微小的癌細胞。由於直腸位於盆腔深處,故手術極富難度。若能完全切除,一般局部復發風險只有5%,但在顯微鏡化驗下一旦發現有殘留的癌細胞,後果不堪設想,復發風險高達30%至50%。手術後再作電療補救的效果極不理想,而一旦不幸復發,往往不能根治。

我常常苦口婆心勸病人,直腸癌動手術的機會只有一次,如術後發現有殘留癌細胞才作補救往往已經太遲,故作決定時必須謹慎,不能操之過急,要多聽不同意見。建議所有直腸癌病人都接受磁力共振(MRI),詳細檢查腫瘤的位置及大小,至於電腦掃描(CT)及正電子掃描(PET),在直腸癌的評估作用上都難以取代磁力共振。之後與外科醫生及腫瘤科醫生聯合會診,評估手術成功的把握,制訂合適的方案。

以下患者由於復發風險較高,故一般建議先接受電療將腫瘤縮小,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 局部屬中晚期的患者(T3/T4分期,即腫瘤侵犯穿透肌肉層、漿膜層、穿過腹膜或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
  • 腫瘤已入侵或黏着盆腔附近的器官
  • 腫瘤位置離手術切除刀口位置較近
  • 腫瘤位於肛門附近

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腫瘤縮小——磁力共振顯示,病人術前先接受6星期的放射治療及化療,直腸腫瘤(箭嘴示)明顯縮小,有助外科醫生透過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作者提供)

倘電療效果佳 未必需急開刀

2. 靠近肛門的直腸癌患者,有無方法保留肛門,避免永久造口?

歐美近年開始盛行觀察等待療法(watch and wait strategy),在香港亦日漸普及。透過電療及化療,視乎腫瘤的大小、分期及位置,大概有30%至60%的腫瘤會於臨牀完全消失(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這班對電療效果特別理想的病人,便可考慮採取觀察等待療法,暫緩手術,透過磁力共振及腸鏡緊密監察,待腫瘤不幸重新長出才作手術。

研究顯示,採用此療法的病人,約50%至60%在5年內腫瘤不再重生,因而可避免手術及永久造口。而一旦腫瘤重生,超過80%都發生於局部,故此可透過切除來根治。此療法較適合早中期(T2/T3分期,即腫瘤侵犯到黏膜下層或肌肉層)及腫瘤小於5厘米的患者。但由於病人需接受頻密的檢查以判斷腫瘤有無復發,故亦可能構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直腸近接電療 適合年老患者

3. 年紀大身體差的直腸癌患者不能動手術,有無方法控制病情?

現時,病人若因年紀太大而不適合做手術時,大多數會接受體外放射治療,這有助縮小腫瘤,改善大便流血、便意頻繁等不適徵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但療效往往較短暫。

香港大學將最新的直腸近接電療(rectal brachytherapy)率先引入香港,此療法透過導管讓輻射物質直接接觸腫瘤表面,精準打擊腫瘤,從而收斬草除根之效果。病人毋須開刀、全身麻醉或住院,療程完畢後即日可回家休息,特別適合年老體弱的直腸癌患者。但需留意此療法亦有一定風險,約15%至25%的病人直腸會有長期損傷,尤以長期需服薄血藥的患者風險較高。

(可參考2017年9月18日明報報道〈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近年隨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提升,副作用已大幅減少,有些較年輕的病人可繼續上班,於每天午飯的空檔期間接受電療。另外,以往直腸癌病人接受術前電療,療程為期往往長達5至6星期 (long course),為病人帶來極大的不便,近年研究指出採用為期1周的縮短療程(short course),適當地配合化療,療效相若,大大減輕病人的不便及副作用。

期望隨愈來愈多的研究面世,讓更多直腸癌病人,不論年齡均得到根治的機會,亦可讓更多病人免除永久造口帶來種種的不便和心理負擔。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知多啲:過早嘗禁果、曾染性病高危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9%81%8e%e6%97%a9%e5%98%97%e7%a6%81%e6%9e%9c-%e6%9b%be%e6%9f%93%e6%80%a7%e7%97%85%e9%ab%98%e5%8d%b1/ Mon, 09 Sep 2019 07:52: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369

 

知多啲:過早嘗禁果、曾染性病高危
人類乳頭瘤病毒 (Source: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Texas)

【明報專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關係密切,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HPV經由性接觸傳播到子宮頸時,令子宮頸細胞變化而導致癌症。有多個性伴侶或過早有性行為,曾經感染性病,免疫能力低如愛滋病或其他免疫系統病症、吸煙等,都是患上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疫苗減九成罹患風險

子宮頸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包括不正常陰道出血,例如月經中間或行房後出血,以及異常的陰道分泌。後期的病徵包括:骨痛、背痛、盆腔痛、雙腳水腫、大小便困難等。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建議女士,甚至是男士接受子宮頸癌疫苗注射,令身體對HPV產生抗體。現時市面上最流行的是9價子宮頸癌疫苗,「9價」是9合1的意思,可預防9種不同型號的HPV,從而減低近九成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同時亦能預防陰道癌、陰唇癌、肛門癌和生殖器官濕疣。

張天怡補充,除了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外,有大型研究顯示,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又稱為柏氏抹片檢查),能夠減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透過定期抹片檢查,可及早發現子宮頸病變,阻止癌症形成。年齡介乎25至64歲和有性接觸的女性,應接受抹片檢查,如果連續2次結果正常,建議每隔2至3年再作檢查。65歲以上而從未接受過抹片檢查的女性亦可以接受檢驗。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知多啲:食道癌、乳癌、頭頸癌也適用

]]>
最佳男主角:男生注射HPV疫苗 可改變世界? //www.afterroberto.com/%e6%9c%80%e4%bd%b3%e7%94%b7%e4%b8%bb%e8%a7%92%ef%bc%9a%e7%94%b7%e7%94%9f%e6%b3%a8%e5%b0%84hpv%e7%96%ab%e8%8b%97-%e5%8f%af%e6%94%b9%e8%ae%8a%e4%b8%96%e7%95%8c%ef%bc%9f/ Mon, 04 Mar 2019 06:56: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289 【明報專訊】在各方醫學團體及政府積極推動下,市民都明白女生注射HPV疫苗的必要,可以預防子宮頸癌和其他可能觸發的疾病。近年更有聲音指,男性特別是男童,亦需要接種HPV疫苗,箇中原因不止是為自己及將來伴侶着想,更關係着社會的未來。

 

HPV疫苗, 泌尿科, 子宮頸癌,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

 

HPV是「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統稱,下分百多種類型,當中約40種病毒可經由性接觸傳染他人。除了女性,男性亦可受HPV所害,如果感染高風險病毒類型,有可能觸發肛門癌、陰莖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較輕微的HPV病毒,也可引起椰菜花(生殖器官濕疣)。HPV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性接觸,就算使用安全套亦無法100%阻止感染。另外,由於HPV病毒可潛伏在身體多年,所以並非只有濫交者才有患病風險;因此注射疫苗是最強大的預防方法。

 

澳洲:男性打針 HPV傳播減八九成

在異性的性行為中,男性可將高危HPV病毒傳播給女性,女性受感染後可再經性接觸傳染給其他男性。所以男性接種疫苗後,不僅可保護女伴,也可協助將社區中的傳染風險降低。以前,澳洲只為女性提供HPV疫苗,2007年疫苗計劃亦將男性包括其中,5年後再作大型統計,顯示21歲以下女性及異性戀男性感染尖銳濕疣的風險,都較2007年前降低——女性減幅達92.6%,男性亦有81.8%,成效令人鼓舞,證明男性注射HPV疫苗,大大減少HPV傳播風險。推而廣之,如果全球男女皆注射疫苗,長遠來講可令HPV完全消失,人類得以消除一個癌症威脅。

事實上,現時多個國家不止為女性供應HPV疫苗,也建議男性接種,包括澳洲、加拿大及新西蘭等先進國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指引是26歲以下的女性和21歲以下的男性俱要接種;英國則即將為12和13歲的男孩接種相關疫苗。現時本港衛生署並未提供HPV疫苗注射服務,市民須自費自種,但為了自己及伴侶、子女及他們的下一代,以至整個社會,確是值得考慮打這一針。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
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www.afterroberto.com/%e9%9b%b6%e8%b7%9d%e6%bb%85%e7%9b%b4%e8%85%b8%e7%99%8c-%e6%96%b0%e9%9b%bb%e7%99%82%e5%bf%ab%e7%8b%a0%e6%ba%96-%e6%af%8b%e9%a0%88%e6%89%8b%e8%a1%93-%e8%a7%a3%e6%95%91%e8%80%81%e5%b9%b4%e6%82%a3/ Mon, 18 Sep 2017 03:59: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0010
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圖:yodiyim@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新技術:影像導引近接電療

直腸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當中30%患者確診時年逾75歲,20%是80歲或以上。很多年長病人都會問﹕「醫生,可以不做手術嗎?」

【2018年結直腸癌講座】「腸」保健康

當病人不適合做手術,大都會接受紓緩性的體外放射治療,以減輕腫瘤帶來的不適,可惜療效短暫,數月至一年後腫瘤再生,引起大便排血、便意頻繁、肛門疼痛甚至腸塞,大大降低生活質素。近年歐美流行的影像導引近接電療(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為老年直腸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真實個案

直腸癌 可以不做手術嗎?

那天一名剛確診直腸癌的老太太來看我,她頭髮花白,妝容整潔,女兒們陪她倚着手杖緩緩步入診室。雖已年屆九十,思路依然敏捷,甫坐下便娓娓道來病發的經過,仔細述說她的種種病史,更談到她年輕時抗戰大難不死的經歷﹕「醫生,我的病可以不做手術嗎?我早已年逾古稀,滿身是病,心臟不全肝腎功能又不好,但勉強仍能照顧自己享享兒孫福。我不怕死,最怕開刀後康復不來,生活便不好,更要連累兒女經常照料。」

直腸(rectum)是大腸的末端,位於肛門對上約12至15厘米處。直腸癌(rectal cancer)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清除主瘤及附近的淋巴組織;中後期患者,手術前則需輔以電療及化療先將腫瘤縮小,以提高將腫瘤完全切除的把握。

大腸癌已躍升為香港第一號癌症,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的報告,2014年合共有約1900直腸癌(連肛門癌)的新增個案,大部分患者俱為年長一輩。研究指出,相對年輕患者,年長一族接受手術後一般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亦需較長時間康復。此外,相較之下,老年直腸癌病人亦較普遍有其他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糖尿、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大大增加了全身麻醉的風險。而隨着香港整體人口不斷老化,預期年老的直腸癌確診個案將會愈來愈多。

傳統體外電療 紓緩期僅一年

現時,當直腸癌患者被判斷為麻醉風險過高而不適合做手術時,大多數病人會接受紓緩性體外放射治療(palli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以減輕病人因腫瘤帶來的不適,但療效短暫,一般只能為患者帶來數月或一年的紓緩;之後隨腫瘤再度增生,患者又要承受各種痛苦,包括大便排血、便意頻繁、肛門疼痛,甚至腸塞導致完全不能排便等,大大降低生活質素。

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直腸癌困擾——隨腫瘤增生,直腸癌患者出現便血、肛門疼痛、腸塞等不適。(圖:kimberrywood@iStockphoto)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直腸癌常用的治療手段,而多數以體外放射(external beam)技術進行。顧名思義,輻射線(radiation beam)從電療機由體外照射直腸腫瘤將癌細胞殺死,但射線需穿過皮膚、骨骼、小腸、大腸、膀胱等正常組織才能到達目標靶區。雖然近年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已大輻減少,但體外放射治療技術畢竟有其局限,因要顧及附近的正常器官,電療劑量無法大輻提升,以致未能將腫瘤斬草除根。一般以體外放射技術進行的直腸癌電療,劑量只能達50Gy左右。近年研究卻指出,如直腸癌病人未能接受手術,往往需要約70至90Gy的電療劑量,才能更有效控制腫瘤。

近接電療直攻腫瘤 副作用大減

近接電療(Brachytherapy)的技術已於婦科癌症廣泛應用多年,而此技術應用於直腸癌治療,亦於近年在歐美國家開始流行。它又名接觸電療(contact therapy),望文生義,輻射線接觸腫瘤的表面處近距離發出,好處是能針對腫瘤大幅提升電療劑量,達至較佳療效;另一方面,由於輻射毋須穿越正常組織便能直達患處,電療副作用亦因而大幅減少。一般患者須接受兩至三次療程,每次醫生會將導管放進直腸內,之後放射性物質會經電腦遙控,透過導管直接置於腫瘤表面;治療完畢後,放射性物質會隨導管帶走返回密封機器,保證絲毫不會殘留於病人體內。

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放射治療導管——放射治療導管接連一同放進直腸的水袋(圖);作用是將正常直腸組織推離開導管,減低接受輻射的劑量,達至減少長期副作用的目標。(圖:蔣子樑)

影像導引 毋須全身麻醉

為求更精準勾畫電療靶區,近接電療必須配合電腦掃描(CT)及磁力共振(MRI)影像作導引,以保證送出的輻射準確無誤。而醫生亦會為每個病人度身訂做針對的保護措施,以減低輻射對腫瘤附近正常直腸組織的損害。每次療程約兩至三小時,全程毋須開刀或全身麻醉,病人亦完全毋須住院,療程完畢後即可返回家中休息。

新舊電療齊用 80%腫瘤縮小

綜合香港及國際上另外兩個類似研究數據,將體外放射治療及近接電療結合使用,約有80%腫瘤會顯著縮小(response rate);而兩年局部控制率(即兩年沒有復發或增生)高達50%至70%左右,遠較傳統的單純體外電療(約20%)為高。隨着影像導引近接電療的嶄新技術引入香港並日趨成熟,無疑為愈來愈多年長而又不適合作手術的直腸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最後,那個老太太堅持不做手術,我們為她採用了近接電療的方案,治療效果理想,腫瘤完全清除,最近一次覆診約於治療後兩年,亦沒有復發迹象。我打趣問她﹕為什麼每次覆診總有不同的兒孫陪伴在旁,這是何等福氣!她沒有答我,卻笑得合不攏嘴。

■知多啲

術後便意較頻 排便微痛 兩月內恢復

關於近接電療的副作用,患者會於療程後兩星期開始有短暫的直腸發炎,感到排便時有輕微脹痛,便意較頻繁。炎症大多能透過藥物有效控制,而上述副作用會於治療後6至8星期後完全消減。至於後遺症,15%患者會有慢性直腸損傷,可能間歇性會有輕微的大便出血現象。

零距滅直腸癌 新電療快狠準 毋須手術 解救老年患者
頻頻如廁——療程後兩星期,患者會有短暫直腸發炎,排便有輕微脹痛,便意較頻繁。(圖:vchal@iStockphoto)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圖:蔣子樑、yodiyim@iStockphoto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