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矯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4 Nov 2024 06:34: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矯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7%b3%96%e5%b0%bf%e7%97%85%e6%97%a5-%e6%b8%9b%e5%b0%91%e5%90%83%e7%b3%96%e2%89%a0%e6%9c%89%e6%95%88%e6%8e%a7%e5%88%b6%e7%b3%96%e5%b0%bf-%e5%bf%85%e7%9f%a5%e5%9b%a0%e7%b4%a0/ Thu, 14 Nov 2024 06:34: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83 【明報專訊】香港面臨糖尿病高發的嚴峻挑戰。根據統計,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隨着都市人生活習慣的轉變,久坐、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令糖尿病發病率持續上升。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旨在提升全球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少人誤以為只要減少吃糖,就可以控制好糖尿病,認清糖與糖尿病關係,幫助大家有效預防和管理糖尿病。(編按:近年針對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中,有些同時具備減輕體重作用。這類藥物是否人人適合呢?針對歐美及亞洲人士,BMI分別需超過30和27才可使用此類藥物。此外,服用這類糖尿病藥物有沒有副作用呢?)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糖尿病控制涉及多種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體重管理、藥物治療等,不止減少攝取糖分這麼簡單。(Ok Sotnykov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只要減少吃糖,就可以控制好糖尿病?5個因素你要知

很多人誤以為糖尿病與「吃糖」直接掛鈎,以為只要少吃糖,病情便會受控。事實上,糖尿病控制涉及多種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整體攝取量、體重管理、藥物治療及生活習慣,遠不止減少糖分攝取這麼簡單。

1. 控攝取碳水化合物

不論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留意碳水化合物整體攝取量。碳水化合物包括糖、飯、麵、麵包等,都會在體內消化及分解成葡萄糖,進而影響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人不僅要減少單純糖(例如汽水、甜品)的攝取,還要計算整體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例如每餐飯量)。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據所攝取碳水化合物來調整胰島素劑量,而2型糖尿病患者則應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來源,例如糙米、黑米、意粉、全麥維等,這些食物升糖指數較低,進食後血糖上升較為穩定。

2. 控攝取鹽分、不健康脂肪

糖尿病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留意鹽分和不健康脂肪攝取。高鹽飲食會導致高血壓,進一步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5克(約1茶匙),同時避免食用如罐頭、即食麵等高鹽食品。另外,飽和脂肪會提高壞膽固醇(LDL)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常見於紅肉和加工肉類中。患者可食用富含奧米加-3脂肪酸的魚類(如三文魚、鯖魚)或橄欖油、堅果和種子等健康脂肪來源,減少心血管負擔,保護心臟健康。

3.體重管理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管理是控制病情關鍵之一。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表示,減重3%至7%能降低胰島素抗性,有助減緩病情發展。因此,可透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地中海飲食或低熱量飲食等節食減重,或遵循營養師調節整體飲食,持續監測體重和血糖。

4. 恆常運動

運動有助增強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應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步走、踏單車或游泳等。研究顯示,健康飲食、恆常運動和減輕體重等生活改變,能減低胰島素抗阻,可預期降低糖化血紅素(HbA1c)達1%至2%,效果與藥物治療差不多。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運動有助增強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肌肉對葡萄糖的使用。(rudi_suardi@iStockphoto)

5. 遵醫囑服藥

正確藥物治療對於糖尿病控制十分重要。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胰島素注射,並根據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調整胰島素劑量。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控制血糖,但隨病情進展,可能需要服用降糖藥物。遵從醫生及藥劑師指示,按時服藥是糖尿病長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若對現時服用的藥物有任何疑問,可到社區藥房尋找註冊藥劑師作藥物諮詢。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嚴重可致盲出現視力模糊、飛蚊症、近視突變盡早求醫嚴控血糖有望逆轉視力


知多啲:新式糖尿藥減肥 亞洲人BMI逾27才適用

近年針對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中,有些同時具備減輕體重作用。當中較為顯著的兩類藥物,包括口服SGLT2抑制劑和針劑型GLP-1受體促效劑。SGLT2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促使多餘糖分隨尿液排出體外。這樣不僅有效降低血糖,還能增加熱量流失,達到減重效果,因此有「排糖藥」之稱。至於GLP-1受體促效劑,則以提升胰島素分泌及抑制升糖素為主要功能,促使肌肉細胞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同時減少肝臟繼續製造葡萄糖。此外,它還能減慢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腹感,抑制食慾,自然地減少食量。因此,這兩類藥物不僅對控制血糖有效,對某些患者來說也能達到減重效果。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近年針對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藥,有些同時具減重作用。(krisda Bisalyaputr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糖尿病新藥】了解新降血糖藥功效及副作用  更護心腎?降血壓兼減重?


罕見副作用:胰腺炎、膽囊炎

這些藥物減重效用被臨牀認可,GLP-1受體促效劑逐漸應用於非糖尿病患者的減肥治療。因此,網上出現不少廣告宣稱有售「減肥小筆」。在香港,目前獲批准的GLP-1受體促效劑包括利拉魯肽(liraglutide),主要用於治療肥胖症患者,特別適合因肥胖而引致其他健康問題的人士,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異常血糖或睡眠窒息症等。這類藥物在減重上的效果理想,但需要強調的是,只有BMI超過30的歐美人士及BMI超過27的亞洲人,才可使用此類藥物。此外,這些藥物屬處方藥物,必須經醫生評估後才可使用。對於體重沒有過高的健康人士來說,這些藥物未必合適。這類藥物總體上是安全,但也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輕微副作用,亦有可能出現胰腺炎、膽囊炎等較罕見副作用。因此市民切勿盲目跟風使用。其他4類型常用口服降血糖藥
除了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還有其他常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以下是常見的類型及其作用機制:

•雙胍類藥物(biguanides,例如甲福明metformin):減少肝臟釋放葡萄糖,並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是2型糖尿病治療較常用藥物,具有穩定的降糖效果,副作用相對較小

•DPP-4抑制劑(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延長腸道內促胰島素效應,使胰島素分泌更穩定,同時降低升糖素的作用,幫助控制血糖

•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s):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幫助降低血糖,但有可能引致低血糖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阻礙腸道吸收糖分,有助控制餐後血糖水平

至於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因此主要依賴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胰島素種類繁多,從速效到長效均有不同選擇,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需求來調整胰島素的使用方案。

文:陳志鵬(藥劑連線 註冊藥劑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痛症】肌肉過度使用致緊繃手肘痛 簡單1個動作放鬆前臂肌肉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8%82%8c%e8%82%89%e9%81%8e%e5%ba%a6%e4%bd%bf%e7%94%a8%e8%87%b4%e7%b7%8a%e7%b9%83%e6%89%8b%e8%82%98%e7%97%9b-%e5%8b%95%e4%bd%9c%e6%94%be%e9%ac%86%e5%89%8d%e8%87%82%e8%82%8c%e8%82%89/ Tue, 12 Nov 2024 08:52: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75

【明報專訊】提到手肘痛,許多人會聯想到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其實,兩者主要成因都是前臂肌肉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緊繃甚至發炎。臨牀上發現,長期利用手腕工作的人屬於高危群體。除了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家庭主婦也應留意,因她們經常做重複動作,例如清洗碗碟或用鑊鏟烹調食物。分享一個簡單動作,幫助放鬆前臂肌肉,預防手肘疼痛。

【痛症】肌肉過度使用致緊繃手肘痛 簡單1個動作放鬆前臂肌肉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提供)

相關閲讀:【網球肘】手腕伸肌勞損致病變發炎無力 網球肘5個徵狀 誰是高危一族 4招改善方法


防手肘痛 1個動作放鬆前臂肌肉

準備:前臂內側或外側較緊繃部位放桌邊

動作:輕輕將前臂壓在桌邊上下移動。過程中,或感到痠軟。建議上下移動約20次,重複10組

注意:桌邊不能太鋒利,最好選圓角邊緣


相關閲讀:常見網球肘、媽媽手 反覆發力拉扯肌肉致肌腱發炎紅腫疼痛(姿治通鑑)


文:周錦浩(註冊物理治療師)

(好zone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跑步時小腿內側痛兩大常見原因 慎防慢性骨折、肌肉壞死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6%99%82%e5%b0%8f%e8%85%bf%e5%85%a7%e5%81%b4%e7%97%9b%e5%85%a9%e5%a4%a7%e5%b8%b8%e8%a6%8b%e5%8e%9f%e5%9b%a0-%e6%85%8e%e9%98%b2%e6%85%a2%e6%80%a7%e9%aa%a8%e6%8a%98/ Wed, 06 Nov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22

【明報專訊】到了秋天,各大長跑遠足賽事開始接受報名,因此不難發現,最近街上及運動場上逐漸多了練習跑步的人。在練跑過程中,不少人曾經歷兩邊小腿內側痛楚,但當練習完畢休息過後,痛楚便告消失。由於痛楚持續時間不長,所以經常被忽略,然而如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卻可能引致嚴重後果,甚至需要告別跑手生涯。

跑步時小腿內側痛兩大常見原因 慎防慢性骨折、肌肉壞死
查找成因–跑步時腳痛,即使休息後痛楚消失,也不能掉以輕心。(PonyWang@iStockphoto)

跑步時小腿內側痛常見原因: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

這類在跑步時出現的小腿內側疼痛,最常見是由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又稱medial shin splint)引起,是脛骨(即小腿骨)附近軟組織,例如肌肉、腱鞘等在練習期間拉傷或發炎而引起疼痛。當訓練量加大或剛重啟跑步訓練時,小腿肌肉過勞或不勝負荷,便容易出現這種情况;另一常見原因是某些跑手迷信「幸運跑鞋」,經常穿著某對曾經跑出好成績的跑鞋來練習。然而該跑鞋因久經磨損,已經失去對足弓的承托力,未能夠好好保護足部,增加小腿肌肉勞損受傷的風險。


相關閲讀:【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常見原因:迷信「幸運跑鞋」愈練愈傷

儘管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所造成的痛楚,可藉着休息紓緩,但它亦是一個警號,說明運動量已超過小腿肌肉所能承受。這些持續壓力會產生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脛骨首先會出現微細的裂痕,日積月累下逐漸發展成小腿骨折,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故此,當出現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時,除了要適當調節跑步訓練的強度及時間外,也要加強小腿及整體下肢的肌肉訓練,讓雙足肌肉及其他軟組織配備良好,才再追求距離及速度上的進步。此外,專業跑鞋大概只能應付800公里跑程,之後便要換上新一對適合的跑鞋練習。


相關閲讀:【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跑步中途痛+痹 或需開刀

小腿內側痛楚,除可能是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所致,也可能跟間隔區綜合徵(compartment syndrome)有關。在跑步或做其他下肢運動期間,肌肉會脹大,令筋膜空間縮小或變窄,壓迫神經及血管,除了帶來痛楚,也會伴隨麻痹感。然而,間隔區綜合徵的治療方法並不如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般,透過休息及服用止痛藥便能夠處理,而是需動手術解決,否則有可能引致肌肉壞死。因此,跑步時腳痛,即使休息後痛楚消失,也不能掉以輕心。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運動痛症頻道

www.youtube.com/@cuhkpain

(談痛說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術後入式新技術 減術後尿失禁後遺症 //www.afterroberto.com/%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5%89%8d%e5%88%97%e8%85%ba%e5%88%87%e9%99%a4%e8%a1%93%e5%be%8c%e5%85%a5%e5%bc%8f%e6%96%b0%e6%8a%80%e8%a1%93-%e5%b0%bf%e5%a4%b1%e7%a6%81%e5%be%8c%e9%81%ba%e7%97%87/ Tue, 05 Nov 2024 04:29: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17

【明報專訊】「醫生,我已經買了幾包成人紙尿片,準備手術後用了。」一名患前列腺癌病人術前向我說,並且已為手術後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是治療早期至中期前列腺癌的最主要方法,但一般病人都會因術後副作用而對手術心生抗拒,當中尤以尿失禁最困擾。即使大多數病人可在1至3個月內逐漸好轉,但這段期間要穿紙尿片的負擔及不便,確實為病人帶來不小心理壓力。

治療前列腺癌傳統前入式切除術後 傷控尿組織群致尿失禁

就此,泌尿科醫生為恢復病人的排尿功能,積極鑽研更好的手術方案。傳統「前入式」方法,醫生切除前列腺前,需先經過膀胱前面的雷氏空間(Retzius space),該空間內包含如前列腺韌帶、靜脈叢、盆腔筋膜和控尿肌肉群等組織結構,術後病人尿失禁,正正與這些結構在手術中受損有關。

【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術後入式新技術 減術後尿失禁後遺症
不少病人擔心前列腺切除術的尿失禁等副作用,而對手術抗拒。(baon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新技術後入新式  71%一周後毋須尿片

隨着機械臂系統面世,在手術中提供3D高清視野及靈活操作空間,令外科醫生能更精準及穩定地切除前列腺,為日後手術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2010年,保留雷氏空間不受破壞的技術(Retzius-sparing technique)誕生,與傳統前入式不同,這種技術容許醫生在手術時從前列腺後方進入來切除,完美避開在膀胱前方的雷氏空間,保留與尿控相關的組織結構。
及後更有研究結果顯示,由前(傳統)和由後(雷氏空間保留法)的前列腺切除手術,病人術後1星期毋須穿紙尿片的比例分別是41%和71%,可見雷氏空間保留法能大幅降低病人術後尿失禁的後遺症,提升生活質素。

【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術後入式新技術 減術後尿失禁後遺症
(作者提供/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勿因術後副作用耽誤治療黃金機會

上述病人最終接受了雷氏空間保留法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術,覆診時雀躍地告訴我:「醫生,我一張紙尿片都無用過呀!」
現今手術技術進步,配合病人努力訓練骨盆底肌肉,術後尿失禁情况有改善,從而鼓勵他們及早尋求適合治療,不會因內心恐懼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耽誤治療及康復的黃金機會。

文:敖章鐘(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罕見病XLH患者反覆承受治療考驗 身心靈痛漫長 新針劑暫限嚴重兒童使用 //www.afterroberto.com/%e7%bd%95%e8%a6%8b%e7%97%85xlh%e6%82%a3%e8%80%85%e5%8f%8d%e8%a6%86%e6%89%bf%e5%8f%97%e6%b2%bb%e7%99%82%e8%80%83%e9%a9%97-%e8%ba%ab%e5%bf%83%e9%9d%88%e7%97%9b%e6%bc%ab%e9%95%b7-%e6%96%b0%e9%87%9d/ Mon, 04 Nov 2024 09:47: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12 一旦確診罕見病,除了因為疾病的「罕見」而感到徬徨擔憂外,患者和其家人更要承受繁複、漫長,甚至隨時復發等的治療考驗,為身心靈帶來的痛實難以估量。「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下稱XLH)的罕見病患者,因體內長期缺磷,導致對骨骼健康、能量代謝和細胞功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最典型的症狀是O型腿、身材較矮小、骨痛、肌肉無力、牙齒膿腫……有骨科專科醫生表示,無論患者是從嬰兒或在成人階段確診,都必須面對繁複的下肢矯正手術、終身的服藥和覆診關卡!近年已有新針劑藥物可替代傳統藥物,但暫時只限於嚴重的XLH兒童患者可使用,其他成人或輕微患者呢?仍有待分曉。

XLH是一種X連鎖疾病,即是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缺陷,導致患者腎臟把過多的磷酸鹽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小兒骨科分會主席、骨科專科醫生洪力恆醫生表示,男性會把有問題的X染色體遺傳予女兒,至於有兩條X染色體的女性則有50%遺傳予兒子和女兒。不過,基因缺陷亦有可能是自發性產生,約有1/3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

罕見病XLH患者反覆承受治療考驗 身心靈痛漫長 新針劑暫限嚴重兒童使用
小兒骨科分會主席、骨科專科醫生洪力恆醫生表示,若屬嚴重的XLH兒童患者,即使進行矯正變形手術後,仍有機會因為生長未穩定或雙腳再彎曲,而需要反覆面對手術風險,對患者和其家人的身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旁人難以想像。

XLH個案一:膝、髖關節突劇痛無比 中年確診呈骨折

無論屬遺傳與否的XLH患者,大多數都會在約兩歲、學習站立和走路階段,父母發現其走路不穩或雙腿向外彎,而且彎曲情况隨着成長會愈見明顯而求醫。然而洪醫生分享,也曾有病人直至55歲才確診患有XLH。

「患者是因為膝蓋、髖關節突然劇痛求醫,一般人都以為只是退化,但臨牀上兩邊髖關節同時出現退化的病例較少見,經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患者的X光下肢骨骼呈暗啞色,是骨質密度低的表徴,而當中髖關節頸更出現壓力性骨折,加上患者有家族史-媽媽都患有O型腳,整體符合典型XLH的臨床表現,遂轉介患者接受內分泌科進行尿液、血液和基因檢測,最終確診XLH。」

罕見病XLH患者反覆承受治療考驗 身心靈痛漫長 新針劑暫限嚴重兒童使用
中年才確診XLH,患者需要在補充磷酸鹽和維他命D,加強骨質後才進行矯正手術,術後見數十個鋼板鋼釘傷口,雙腳亦見「直」了不少。(受訪者提供)

首要補充磷酸鹽維D強骨質 再矯正雙腳手術傷口處處

洪醫生強調,針對患者已出現嚴重雙腳彎曲的情况,治療上最迫切的是先補充磷酸鹽和維他命D,直至加強其骨質後,才能夠為患者進行骨科矯正手術。「手術要分開兩隻腳進行,在一隻腳嵌入外置支架和鋼釘,待痛楚稍為減輕後才再為患者另一隻腳做手術,雙腳合共有40處傷口,患者前後有9個月需要安裝着支架,無論是每次洗傷口,對工作、生活所帶來的影響,一般人難以想像。」

患者至中年才確診XLH,洪醫生相信有可能是早年病徵較輕微,加上患者的「忍痛」能力和甚少求醫,才會延遲了確診。經歷漫長的矯正手術後,患者的雙腳「直」了不少,骨折也逐步癒合,加上術後患者每天按時補充磷酸鹽、維他命D和定期覆診……至今一直生活如常。

XLH個案二:微創手術矯正O型腿 小朋友生長未定隨時反彈

另一同屬遺傳的9歲小朋友病例,洪醫生表示,由於她出生地對XLH罕見病的了解有限,故直至來港才為愈見彎曲的O型腿求醫。「小朋友同樣要接受矯形O型腿手術,因生長板仍開放,不需要用上如成人般的重金屬,可進行微創『雙側膝關節引導生長手術』。」

洪醫生闡釋,引導生長手術屬微創手術,患者的傷口會較小,手術是利用鋼板和鋼釘控制骨骼生長,即一邊停止或牽制着膝蓋外側的生長速度,而讓另一邊內側的骨骼則正常生長,可以逐步追上生長速度,以達至矯正作用。

罕見病XLH患者反覆承受治療考驗 身心靈痛漫長 新針劑暫限嚴重兒童使用
小朋友接受了微創「雙側膝關節引導生長手術」,利用鋼板和鋼釘控制內外側的骨骼生長,以達至矯正作用。(受訪者提供)

兒童反覆手術承受疼痛 影響學習作息

不過,洪醫生強調,若是嚴重的XLH兒童患者,或有機會因為生長仍延續,在「拆鋼板、鋼釘」後雙腳再次彎曲,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面對矯正手術,直至身高穩定下來。因此若小朋友太早進行這類手術,當身體逐漸長高,O型腿再反彈的機會相當大。

「我們會盡量延緩手術,期望把手術的頻密度減低,以減少每次手術後患者要承受的疼痛,還有對他們上課、日常作息等的影響。」

當患者的骨骼成熟時,若膝內翻變形仍然存在,可能需要進行多節段的截骨術以重新調整下肢,並進行內固定。然而隨着年齡漸長,患者即使定時服藥和覆診,但仍有機會出現早發性骨關節炎,屆時或需要進行「全關節置換手術」。

新針劑治療 本港暫限嚴重兒童患者注射

洪醫生表示,傳統治療包括口服藥物(磷酸鹽補充劑和維他命D)和矯正手術治療,都只屬「治標」之法,而近年針對XLH罕見病的新治療方法——注射針劑,根據有關的文獻和臨床試驗數據資料顯示,新針劑藥物最初獲批准的對象僅限於兒童患者,尤其是1歲或以上的兒童。新藥對於改善兒童患者的骨骼發育和減少骨骼畸形均有顯著效果,包括:有助提升血磷水平,對骨骼健康、減少骨骼疼痛和行走困難等。

在本港,暫時僅限於嚴重XLH的兒童患者使用,大約每兩星期接受皮下注射一次。然而成人則仍要以傳統口服藥物和手術作為一線治療,未能使用新治療法。

洪醫生提醒,新針劑藥物亦有其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痛等)和價格較昂貴,未必人人能夠負擔。「對於患者和醫療提供者來說,權衡治療的潛在益處和風險,並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控是至關重要的。」期望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罕見病患者及紓緩其家人 / 照顧者的壓力。


術後……醫患如「一世伙伴」?

由確診罕見病的那一刻開始,XLH患者和家人 / 照顧者每天必須定時頻密地服藥、反覆承受着骨科矯正手術的種種風險、病情亦會隨時反彈、朋輩或別人「好奇」的眼光……難免令XLH患者和家人感到無比的痛,甚至沮喪。洪醫生坦言,旁人實難以明白,過程中他體會到「learn from patient」的重要性。

「我們無法想像患者手術後每一處鋼釘都是一個傷口,而每次洗數十個傷口的痛有多痛?因雙腳變形屢被朋輩比較、指指點點,甚至以為是侏儒?無論外觀、身體、情緒、社交等都會受到影響……」

作為手術醫生,除了每次進行矯形手術前,讓罕見病患者及其家人知悉手術風險,做好心理準備;能夠成功完成手術,讓患者沒有後遺症、往後能夠如常生活外,更重要的還有什麼呢?「要跟患者及其家人建立信任的關係,就像朋友般聆聽他們的經歷,成為一世的伙伴。」

]]>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7%a7%91%e8%9c%82%e7%aa%a9%e6%80%a7%e7%b5%84%e7%b9%94%e7%82%8e%ef%bc%9f%e6%a2%81%e6%b0%8f%e5%b0%8f%e8%87%bc%e9%bd%92%ef%bc%9f%e5%8f%af%e8%bf%85%e9%80%9f%e6%93%b4%e6%95%a3%e5%85%a5%e8%a1%80/ Mon, 04 Nov 2024 06:43: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02 【明報專訊】某天深夜,朋友發短訊「求救」,說半邊臉腫得像「豬頭」一樣。從照片看,她右下顎脹起,加上皮膚發紅發熱、疼痛,以及難以張嘴或移動下巴等徵狀,我立即叫她看牙醫及接受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不出所料,她患上牙科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dental cellulitis)——牙神經或牙齦感染擴散到口腔和周圍皮膚和組織。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患者因牙齒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導致下顎脹起。(作者提供)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可迅速擴散至臉、下顎、頸  引起敗血症

牙科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嚴重疾病,會迅速透過軟組織擴散至臉部、下顎和頸部,並可能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症。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比其他組織炎症更危險和致命,因口腔靠近大腦和呼吸道等重要結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潛在危險,甚至死亡。


相關閲讀:【蛀牙】自助補牙勿亂試 易積聚牙菌膜致牙齦發炎 了解6個補牙程序及常用物料


梁氏小臼齒:結構弱點 易致牙髓感染細菌

這名朋友平時十分注重牙齒衛生和飲食均衡,沒有蛀牙,牙肉也很健康,無奈這次受感染是梁氏小臼齒。梁氏小臼齒與一般小臼齒不同,咬合面上有凸起而脆弱部分。如果這個凸起部分折斷,牙髓就有可能受細菌感染而壞死,甚至引發牙痛、牙瘡,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要預防因梁氏小臼齒引發的併發症,定期檢查牙齒是重要一環。

相關閲讀:【牙痛】容易被忽略的牙患 3種齒源性囊腫可致顎骨斷裂


預防梁氏小臼齒併發症3法

預防勝於治療,想避免因梁氏小臼齒引發的併發症,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定期檢查:小臼齒一般在10至12歲期間長出,若定期看牙醫的話應可及早發現,並按照凸起大小作相應的預防計劃。如果凸起位置較小,不影響咬合,牙醫可能會選擇定期監測,以確保其不會惡化或引起併發症

2. 填充:把凸起位置用填充物料加固和保護

3. 磨平:如凸起位置太突出,影響日常生活,牙醫可能會使用牙科器械磨平,使牙齒表面更平整。但由於凸起部分可能接近牙神經,最好是照X光並由牙醫操刀逐步調整。

不同人的梁氏小臼齒,形狀特徵千變萬化。最重要是諮詢牙醫,根據牙齒狀况、個人習慣等決定最合適的預防方案。

文:林珮盈(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兒童齒科臨牀助理教授)

(口齒生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4%b8%8a%e7%9c%bc-%e9%bb%83%e6%96%91%e6%b0%b4%e8%85%ab%e4%bb%a4%e4%b8%ad%e5%a4%ae%e8%a6%96%e5%8a%9b%e5%8f%97%e6%90%8d-%e6%96%b0%e4%b8%80%e4%bb%a3%e9%9b%99%e6%8a%97%e6%b2%bb%e7%99%82/ Fri, 01 Nov 2024 08:17: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82 【明報專訊】本港約一成人口患有糖尿病,當中近四成會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患糖尿病年期愈長,糖尿上眼風險愈高。有部分糖尿上眼屬於「糖尿性黃斑水腫」,嚴重可影響視力甚至致盲。(編按:當患者出現病徵時,和其他黃斑病變近似,例如視力模糊、影像失真、直線變扭曲、眼睛中央出現黑影等情况,即表示中央視力受損。)現時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是治療該病的第一線藥物,直接將藥物注射至眼內玻璃體;而新一代雙抗治療,可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提升療效。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致盲風險–患糖尿病的年期愈長,「上眼」風險愈高。部分糖尿上眼屬於糖尿性黃斑水腫,嚴重可影響視力甚至致盲。(PALMIHELP@iStockphoto)

糖尿性黃斑水腫病徵:視力模糊 直線扭曲 跟黃斑病變相似 影響中央視力

在糖尿性黃斑水腫初期階段,通常沒有特別病徵。長期高血糖會破壞身體的微血管,令微血管滲漏。若眼底周邊微血管滲漏,可能不容易察覺,一旦破壞視網膜中央黃斑區的微血管,便有可能引致糖尿性黃斑水腫。

當患者出現病徵時,和其他黃斑病變近似,例如視力模糊、影像失真、直線變扭曲、眼睛中央出現黑影等情况,這表示中央視力受損,對整體視力帶來很大影響。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黃斑病變會導致視力模糊、影像失真、直線扭曲,以及眼睛中央出現黑影等情况。(設計圖片,sakai000@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末期見白影及視力非常模糊

另外要注意,若糖尿性黃斑水腫到了嚴重程度,就不會再有黑影和直線變曲線的情况,而是出現白影及視力非常模糊,這時已是末期症狀。當然,看到白影不一定是患上糖尿性黃斑水腫,其他眼科問題如白內障、青光眼等也可能有類似病徵,建議及早求醫。

兩種治療:激光凝固滲漏缺口 或留疤 類固醇注射有多種副作用

過往治療糖尿性黃斑水腫並不容易,2007年以前,主要以激光治療。激光優點是可以在不傷及眼球表面情况下,經瞳孔直達視網膜,像燒焊般把黃斑區微血管的滲漏缺口凝固,紓緩滲漏。但激光屬高能量,而黃斑區是一個神經線密集的地方,當激光紓緩黃斑水腫之後,有可能留下疤痕,這些疤痕會影響部分神經線。若日後黃斑水腫復發,激光治療會再留下疤痕,因此激光治療的缺點是不能重複太多次。

除了激光,另一種治療方法是類固醇注射。糖尿性黃斑水腫受多種原因影響,除了血管滲漏外,很多時黃斑區也有炎症,借助類固醇的消炎作用可減輕黃斑水腫。但使用類固醇,有可能引起多種副作用,包括白內障和青光眼等。

新一代治療:雙抗治療初階每月注射  更有效穩定血管

2007年後,出現俗稱「黃斑針」注射式藥物,現時稱為單抗治療,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抗治療與激光和類固醇治療屬於不同治療,副作用較小,大大改善糖尿性黃斑水腫的療效。根據臨牀經驗,單抗治療對大部分患者有紓緩作用,但復發機率相對較高。

幸而,注射式藥物不停改進,單抗治療發展至新一代雙抗治療,除了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同時用上抑制血管生成素-2的藥物。抑制血管生成素-2藥物有消炎作用,和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同時使用後,療效維持較長,更有效穩定血管,並減少滲漏及炎症等,達到控制糖尿性黃斑水腫的指標。

雙抗治療初階段需要每月注射1針,往後視乎患者情况,每針相隔時間可延長8至16星期,副作用主要是注射位置紅腫等常見治療反應,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率相對較低。

提醒:積極控制血糖 每年驗眼 慎防糖尿上眼

最重要的是,一旦確診糖尿病,要積極控制血糖,防範糖尿上眼。糖尿上眼初期,黃斑區出現小水疱,這時治療會比較容易。相反,當水腫去到後期時,雙眼視力模糊,即使針藥有助改善視力,也可能需要長期補針以維持療效。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個案:打3針「雙抗」減水腫九成

一名60多歲女士,因糖尿上眼,視力出現白濛濛一片,最後驗出有嚴重的黃斑水腫。公立醫院為她注射第一針單抗藥物,但效果不明顯,因為第二針排期較久,她轉向私家眼科醫生求診。

經商議後,醫生為她注射同一種單抗藥物作為第二針,相隔1個月後再為她注射第三針,但視力仍然進展不大。在未有雙抗治療之前,這情况一般再注射單抗藥物亦未必有太大效果,或需要考慮以激光治療或類固醇治療。但雙抗治療出現後,醫生向她解釋雙抗治療和單抗治療分別,其後她同意改以雙抗治療。

在注射第一針雙抗藥物兩星期後,她的視力已有改善,檢查發現黃斑水腫厚度有減少迹象,於是陸續注射第二針和第三針,其後再檢查發現黃斑水腫退了近九成。 患者因為黃斑「水浸」的時間較長,難以回復百分百視力,但她表示現時看電視時,已可清楚看到字幕,改善幅度相當理想。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比較注射前和注射3針雙抗藥物後5個月的黃斑水腫厚度掃描影像,可見黃斑厚度大減,即代表水腫消退。(作者提供)

相關閲讀:黃斑區常見眼疾:黃斑前膜、黃斑病變可致視力模糊、影像扭曲 勿與白內障混淆


自我檢測:單眼望方格表 扭曲變矇快求醫

本港糖尿病患者約有70多萬人,為了及早發現糖尿上眼,建議每年至少驗眼1次。但眼科醫生人數有限,不足以應付眾多患者,因此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也分擔了這方面的工作,定期為糖尿病人檢查視網膜。

控糖不理想易復發

此外,病人也可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檢查。這方格表在眼科診所或網上可找到,但最好經醫護人員指導下學習使用,重點包括: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1. 望向方格時需要單眼,雙眼輪流做
  2. 以平日閱讀距離望向方格,如有老花眼,建議戴上老花眼鏡才開始,以免令測試結果不準確
  3. 測試時,望着表格正中黑點,然後感覺其他位置方格和線條有沒有變形、放大、縮小或變矇,毋須刻意望向黑點周邊的方格
  4. 可每天做一次檢測

最後,就是必須控制好血糖,因為根據經驗,有糖尿性黃斑水腫的病人若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即使注射藥物後有改善,也較容易復發。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劉啟傑(作者提供)

文:劉啟傑(眼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痛症】注意4招遠離媽媽手  雙手擰毛巾練前臂手腕肌力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6%b3%a8%e6%84%8f%e9%81%a0%e9%9b%a2%e5%aa%bd%e5%aa%bd%e6%89%8b-%e6%93%b0%e6%af%9b%e5%b7%be%e7%b7%b4%e5%89%8d%e8%87%82%e6%89%8b%e8%85%95%e8%82%8c%e5%8a%9b/ Fri, 01 Nov 2024 04:42: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75

【明報專訊】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不止是媽媽育兒期間的煩惱,也是都市人常見痛症之一。狄奎凡氏症學名為狹窄性腱鞘炎,是指拇指伸肌腱和外展肌腱在橈骨莖突(位於腕關節外側)附近受到壓迫和發炎的現象。讀者可以嘗試握拳,將拇指包在拳頭裏,然後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如果此動作引起疼痛,則有可能患上媽媽手。

媽媽手成因:長時間重複拇指和手腕動作致勞損

由於此病症常見於頻繁抱嬰兒、正經歷育兒期的媽媽,故俗稱「媽媽手」。然而,任何需要長時間重複拇指和手腕動作人士都可能受到影響。例如育嬰人士、園丁、髮型師、音樂家等。另外,現今大家「機不離手」,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無論是用手機打字、滑動熒幕,還是用鍵盤打字,這些反覆手腕動作都容易加劇肌腱和腱鞘之間的摩擦,造成勞損。

【痛症】注意4招遠離媽媽手  雙手擰毛巾練前臂手腕肌力 
需要長時間重複拇指和手腕動作的人士都容易造成勞損,增加「媽媽手」的出現。(pexels)

相關閲讀:【媽媽手】抱BB、扭毛巾都痛?手腕軟組織過度勞損發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肌肉訓練不可少(談痛說情)


主要症狀:拇指側痛 活動範圍受限

拇短伸肌和拇長外展肌分別負責拇指的伸展及外展動作。它們的肌腱由一個共同的腱鞘包覆,負責協助拇指活動。當腱鞘發炎或變厚時,肌腱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壓迫,導致疼痛與不適。這種發炎多半發生在橈骨莖突部位,特別是拇指和手腕頻繁做重複動作時,肌腱和腱鞘之間的摩擦增加,因而導致發炎。

媽媽手主要症狀為手腕拇指側疼痛,拇指活動範圍因而受到限制,例如伸展拇指或手腕旋轉時感到困難。這疼痛亦可能會由拇指側的手腕一直延伸至前臂,並在用力握東西或轉動手腕時加劇痛楚。患處一般會有輕微腫脹,甚至有硬塊。


相關閲讀:痛症「常客」彈弓指 手指拉筋、握球助放鬆 鍛煉上背至手臂肌肉可預防


4招遠離媽媽手

儘管媽媽手有時是難以避免,特別是對新手媽媽或某些職業人士,但採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發病風險:

1.避過度使用拇指和手腕
長時間做重複動作時,應定時休息,讓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

2.保持正確姿勢
抱嬰兒時,應避免單一姿勢持續太久,可選擇使用嬰兒背帶或其他輔助工具來減輕手腕的負擔。

3.手部肌力和柔韌度訓練
在家中每天以雙手擰乾濕毛巾,左右手交替10至15次,每次維持擰乾姿勢5秒來強化前臂和手腕的肌肉。另外亦可將雙掌合攏,五指貼緊,慢慢地將所有手指展開並盡量伸直,使手掌與手指成最大角度,維持20秒;每天做最少3次來增加手指的柔軟度。

4.避長時間用手機或鍵盤
現代人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愈來愈長,適當限制使用時間並定時休息,可以有效減輕手腕壓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提供物理治療服務,詳情可致電2783 3616或登入bit.ly/ymca_mamahand查詢。

文:王凱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www.afterroberto.com/%e6%9b%b4%e5%b9%b4%e6%9c%9f%e7%97%87%e7%8b%80%e5%81%9c%e7%b6%93%e5%89%8d-%e5%8d%b5%e5%b7%a2%e5%8a%9f%e8%83%bd%e8%a1%b0%e9%80%80-%e6%bd%ae%e7%86%b1-%e6%83%85%e7%b7%92%e6%b3%a2%e5%8b%95-%e4%b8%ad/ Tue, 29 Oct 2024 07:22: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50 【明報專訊】女性在45至55歲之間會踏入俗稱「更年期」的圍絕經期階段,身心狀况都會變化,部分女士會面對令人困擾不適的問題。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當腎精漸衰時,如果受體質、起居、飲食、情志等影響而無法適應變化,可導致失調。這些失調可以透過中醫療法校正。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身心變化 《黃帝內經》指女性到了七七(即49歲)歲時,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等,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設計圖片,lielos@iStockphoto)

更年期症狀:停經、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停經後仍維時

身體狀况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男女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盛衰演變過程。女性到七七(即49歲)時,「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外,還可出現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這些身心變化通常在停經前已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直至身體適應,整個更年期維時約3至5年。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體虛少休 誘發絕經前後諸證

若女性在更年期出現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潮熱、手足心熱、盜汗、煩躁、口乾、眼睛乾澀、皮膚乾癢、失眠、月經紊亂、劇烈情緒波動等,導致影響日常生活,這個程度便算作失調,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證」。成因主要為身體無法適應更年期腎衰的生理變化,出現腎陰虛或心腎不交的失調。先天體質屬於陰虛、血虛,或情志不舒、長期勞神、休息不足、過食辛熱者,都容易出現絕經前後諸證。

絕經前後諸證的中醫治療策略,主要為補益肝腎、滋陰清熱、養血安神,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宋代醫家錢乙創製,記載於《小兒藥證直訣》,為東漢醫家張仲景「腎氣丸」之變方。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淮山)、澤瀉、茯苓、牡丹皮6種中藥組成,前3種補腎滋陰,後3種清熱降火,按比例合用以補益為主,清熱為次。


相關閲讀:更年期徵狀可持續7年?應對停經、潮熱、尿頻等問題要有法


六味地黃丸變方 各有主治功效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又衍生了不少變方,各有不同特性和主治功效:

  • 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加強清熱效果,適用於熱象比較明顯的人士,如潮熱、手足心熱、煩躁比較強烈者
  • 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強清肝養肝作用,適用於容易頭暈頭痛、眼睛乾澀者
  • 麥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加強斂陰功效,針對盜汗、煩躁不安較明顯者
  • 明目地黃丸:顧名思義針對目暗不明、視物昏花者,為六味地黃丸加當歸、蒺藜等,有養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至於六味地黃丸的原始方「腎氣丸」,又名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腎氣丸,方劑成分除了包含六味地黃丸6種藥物外,還有藥性偏溫熱的炮附子和桂枝,有溫補腎陽作用;適用於畏寒肢冷、乏力、夜尿清長、精神委靡不振等陽虛表現較明顯者,在治療絕經前後諸證時亦會根據辨證使用。

心腎不交 多夢易醒

由於腎水不足,不能制約心火,中醫稱作心腎不交,患者常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悸等與心神不寧相關的症狀。治療方面宜滋陰養血、清熱安神,常用方藥如天王補心丹、酸棗仁、麥冬等,可與六味地黃丸合用。

紓緩不適:針灸調理更年期 應付失眠頭痛胸悶

針灸有助改善絕經前後諸證,有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作用,具體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機能,建議每周2至3次,常用穴位包括三陰交、太溪、太衝、腎俞等有補腎、滋陰、清熱效能的穴位。心神不寧、失眠者可加配神門、心俞,以養心安神;頭脹、頭痛者可加配風池、百會,以平肝熄風;胸悶氣窒、情志不舒者可加配足三里、中脘,以理氣健脾。

要減輕更年期不適反應,首先要對這個生理轉變過程有正確、正面認識,明白這是人生必經階段,需要積極面對,適應變化,做好心理建設。基於體質差異和後天條件不同,在圍絕經期每個女性的反應和調治細節都不一樣,毋須比較;要客觀看待網上資訊,有需要時向值得信任的專業人士諮詢。總之更年期不適反應都有辦法紓緩。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避吃辛辣燥熱

至於日常的養生調攝,在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多吃蔬果,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濫用溫補,以防上火。作息方面應注意要有充足睡眠,使身體得以充分休息,避免過度思慮勞神,要學習放鬆減壓,養成運動健體的習慣。在更年期階段情緒容易起伏不定,建議可多與他人分享感受,不要鑽牛角尖。如情緒長期受到困擾,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閲讀:40歲前停經?卵巢早衰 影響女性生育及健康 人工方法協助懷孕


知多啲:男人也有更年期 55歲起 腎虛相關

手如果更年期的意思是「生育能力伴隨全身各方面機能逐漸由盛轉衰」的話,那麼不論男女都會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通常在約55至60歲開始,比女性遲,常見表現包括體能及活力減退、容易疲勞、腰膝痠軟、健忘、情緒波動、夜尿增加、性能力下降等,中醫認為也是與腎虛有關。

如果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困擾日常生活及影響精神情緒,同樣可以通過中醫療法調治。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2%9a%e8%85%a9%e6%84%88%e4%be%86%e6%84%88%e5%a4%a7%e6%81%90%e4%bb%a3%e8%ac%9d%e7%b6%9c%e5%90%88%e5%be%b5-%e6%98%93%e6%8b%9b%e4%b8%89%e9%ab%98%e4%ba%8c%e5%ae%b3/ Mon, 28 Oct 2024 09:25: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5

【明報專訊】家中衣櫃有沒有穿不下卻捨不得扔掉的褲子?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穿上,可惜時間過去,肚腩愈來愈大,腰線一去不回。大家可知道,腹部肥胖跟代謝綜合徵有密切關係。什麼是代謝綜合徵?又與「三高二害」(編按:「三高加二害」中的三高即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有什麼關係呢?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MongkolChuewong@iStockphoto)

代謝綜合徵腰粗 易招「三高二害」 逾六成糖尿病人患此症

代謝綜合徵是指一組身體狀態同時出現失調,出現「三高加二害」。三高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三高二害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各項身體風險指數都尚未超標,但已響起警號。

代謝綜合徵沒有明顯病徵,肉眼可見只有粗腰圍,患病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患者患上癌症、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脂肪肝、中風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因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較常人高逾5倍,因其他疾病死亡風險亦高1倍;另外,患上二型糖尿病風險也比正常人高5倍。本地有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中,62%有代謝綜合徵,死亡率高50%。過多脂肪積聚腰腹,會干擾荷爾蒙分泌,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導致血糖過高。另外,此症加上高血壓、血脂異常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血管疾病。

健康飲食 少坐多動 戒煙酒

都市人習慣久坐不動,飲食偏重加工食品和糖類,代謝綜合徵患病率因而迅速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代謝綜合徵發生率與全球肥胖流行病息息相關。在香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在15至84歲人口中,患有各種構成代謝綜合徵失調狀况比率介乎8.5%(血糖升高或患有糖尿病)至51.9%(血膽固醇水平升高或患有高膽固醇血症)不等 。

代謝綜合徵很大程度是不健康生活模式的後果,近年研究發現,改變生活方式和醫學干預可以預防和控制代謝綜合徵。健康飲食、減少坐着時間、不吸煙、不飲酒、增加運動量和減肥可以顯著改善失調狀况。


相關閲讀:【脂肪肝】本港四分一人患脂肪肝 與糖尿病、中央肥胖有關?了解成因、風險因素 做足4件事有望逆轉


急步行、踏單車  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助減肥

飲食方面,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攝取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米和餅乾、增加纖維攝取,有助管理血糖水平和減少脂肪攝取。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如急步行、在平地或微斜道路踏單車等,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並有助減肥。保持健康體重對於改善代謝綜合徵至關重要,過重人士只要減5%至10%體重,能帶來顯著健康益處。另外,慢性壓力也會加劇胰島素抵抗,透過正念、冥想和瑜伽等減壓活動有助管理壓力。

我們應從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着手,有需要使用藥物時,先諮詢醫護人員。藥物治療亦可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水平,紓緩代謝綜合徵。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定期驗三高  及早發現問題早治療

此外,定期檢測是否患上三高,有助及早發現問題,盡早接受治療。政府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提供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度身訂做健康管理方案,鼓勵市民及早預防慢性疾病,減少患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年滿45歲,沒有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可到就近地區康健中心或健康站了解詳情。

文:葉嘉瑩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護理統籌主任)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