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皮膚”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8 Nov 2024 04:14:4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皮膚”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82%b7%e5%8f%a3%e8%99%95%e7%90%86%e3%80%91%e6%80%a5%e6%80%a7%e5%82%b7%e5%8f%a3%e3%80%81%e7%87%99%e5%82%b7%e3%80%81%e7%87%92%e5%82%b7%e5%82%b7%e5%8f%a3%e8%99%95%e7%90%86%e6%96%b9%e6%b3%95/ Fri, 08 Nov 2024 04:14: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67

日常生活難免會弄傷流血,若當刻能找到最合適的敷料盡快止血固然最為理想,因為當傷口處理不當,有可能引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慢性傷口,後果可大可小。形成傷口的原因除了磨擦、碰撞或割傷,因燙傷及燒傷而造成的傷口亦非罕見,嚴重者甚至有機會傷及全層皮膚和皮下組織,需要植皮甚至是截肢處理。到底怎樣才是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呢?如何減低出現發炎、感染、疤痕增生等機會呢?

處理急性傷口 應盡快止血避免血壓驟降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要處理由意外受傷引致的急性傷口,首先要盡快止血,因大量流失血液有機會導致血壓驟降,引致昏迷,甚至危及性命。若當刻未能找到潔淨無菌的敷料幫助止血,只能就地取材,除了首選的紗布,也可用上潔淨的毛巾,若欠缺這兩種東西,可使用潔淨的紙巾按着傷口約10分鐘以上直至沒有再出血。若傷者屬高風險出血人士,例如正在服用薄血藥、本身凝血指數異常或血小板偏低的傷者,有機會未能短時間內止血,便應盡快前往醫院待醫護人員處理傷口。

勿用過期、不潔、受污染藥膏敷料塗抹傷口

另外,有不少人會自行使用坊間各種止血粉或藥膏的外敷方法處理傷口。黃醫生提醒,首先要看清楚這些物料是否已過期,或已開封了一段時間。若貿然將不潔、受污染的藥膏敷料塗在傷口上,這不但會減慢傷口復原,更有機會令發炎情况惡化,增加引致併發症的風險。常見併發症包括疤痕增生、傷口復原後仍持續出現神經痛,甚至令其演變成慢性傷口等等,所以妥善處理急性傷口非常重要。


相關閲讀:【疤痕修復】改善疤痕、傷口癒合 拆解飲食須知(附8種營養素食物來源和功效)


如何處理受污染或沾有異物的傷口?

黃醫生指出,在室內環境造成的傷口,如被利器割傷或不小心跌倒致擦損等,傷口不會太骯髒;但若在戶外,傷口有機會因接觸了泥土、沙石或廢物而受污染,增加發炎風險。要處理受污染的傷口,宜先用含消毒成分的清洗液或生理鹽水清潔,若情况不許可,可使用潔淨的冷開水。如在戶外,則可先以自來水沖洗傷口,再盡快前往醫院或診所,待醫護人員使用合適的消毒液清洗傷口最為理想。

被尖銳物刺傷 應盡快求醫

醫學上有一種特別的傷口稱為「刺傷」(Puncture wound),這種傷口通常由直徑小而尖銳的物體所造成,例如動物的牙齒或破損的玻璃。「刺傷」的特點是傷口面積可能很小,外觀不會產生大的缺損,從而令人掉以輕心,但是尖銳物可能穿入較深層的組織,並且把各種異物,如玻璃碎或木屑,帶進皮膚深層,污染傷口,數量可能多於一顆。在此情况下,應盡快讓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處理程序,把異物清除。他們首先會把傷口局部麻醉,再將傷口翻開,以檢查清楚有沒有殘留的異物。殘留異物會引致發炎、令傷口滲出黃綠色的膿液,妨礙傷口癒合,嚴重者更可能發高燒,所以必須徹底清除。

什麼原因會令急性傷口演變成慢性傷口?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類固醇的人士,其傷口復原會較其他人慢。除此之外,血液循環較差,例如患有血管閉塞的病者,亦會出現此情况,有可能需要用上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護理傷口,更甚者是傷口一直不能癒合。

除縫針外,還有什麼方法處理傷口?

黃醫生建議,若傷口不是太深,經過初步處理後沒有再出血,可考慮用醫學膠布或膠水,便未必需要縫針。然而縫針仍然是其中一種最常用於處理傷口的治療方法,縫針前醫護人員會先為傷者進行局部麻醉,以便更仔細、更深層地清洗傷口,清除異物後,才再把傷口縫合。因此縫針除了可盡快為傷口止血,更可把其發炎的機會減至最低,以減低疤痕增生及長出肉芽的機會,促進痊癒。


相關閲讀:疤痕處理要及時 嚴重至蟹足腫怎辦?了解疤痕治療和預防3點要注意


如何處理燙傷及燒傷的傷口?

由於高溫會破壞皮膚的組織,所以急救的方法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約10分鐘或以上,把熱能帶走,減輕痛楚。黃醫生解釋,流動的水才能更有效地帶走熱能,如當刻找不到水源,可使用冰敷或以潔淨的毛巾包裹着冰粒、冰凍的罐裝飲品或玻璃瓶,敷在燙傷位置。

燒傷傷口4級別 處理有別

至於由燒傷造成的傷口,按燒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級別:

第一級:只發生在表皮淺層,令皮膚出現像曬太陽後的紅腫,經沖洗後會有所改善;第二級:可分為傷及部分真皮層(相對較淺的燒傷)和傷及真皮深層(較深層的燒傷),令傷口出現水泡,小水泡在1至2周內便會消失,唯不建議自行刺穿水泡。若水泡太大,建議由醫護人員使用專業的儀器抽走水泡內的水分,防止水泡突然破損,引致發炎;

第三級:傷及全層皮膚,傷口呈白色或焦黑狀,硬如皮革並已無法自行癒合,需要植皮;

第四級:指傷及全層皮膚和皮下組織,以及傷及肌肉和骨骼,令皮膚呈焦炭狀,需要植皮甚至截肢處理。

若傷口出現異常情况應怎辦?

一般而言,傷口經適當處理後的2至3天,腫痛會明顯減少。假若傷口的疼痛感突然急劇增加,傷口出現溫熱、紅腫、隆起、流出膿水,甚或患者發燒,這些都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引致發炎的危險信號。一旦出現以上情况,便應盡快求醫,待醫護人員用上專業手法及儀器清潔傷口,並根據傷者需要處方抗生素。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處理由意外受傷引致的急性傷口,首要是盡快止血,緊記切勿用已過期、不潔、受污染的藥膏敷料塗抹傷口,以免減慢傷口復原,甚或令傷口發炎的情况惡化。(pexels)
]]>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7%a7%91%e8%9c%82%e7%aa%a9%e6%80%a7%e7%b5%84%e7%b9%94%e7%82%8e%ef%bc%9f%e6%a2%81%e6%b0%8f%e5%b0%8f%e8%87%bc%e9%bd%92%ef%bc%9f%e5%8f%af%e8%bf%85%e9%80%9f%e6%93%b4%e6%95%a3%e5%85%a5%e8%a1%80/ Mon, 04 Nov 2024 06:43: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02 【明報專訊】某天深夜,朋友發短訊「求救」,說半邊臉腫得像「豬頭」一樣。從照片看,她右下顎脹起,加上皮膚發紅發熱、疼痛,以及難以張嘴或移動下巴等徵狀,我立即叫她看牙醫及接受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不出所料,她患上牙科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dental cellulitis)——牙神經或牙齦感染擴散到口腔和周圍皮膚和組織。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患者因牙齒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導致下顎脹起。(作者提供)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可迅速擴散至臉、下顎、頸  引起敗血症

牙科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嚴重疾病,會迅速透過軟組織擴散至臉部、下顎和頸部,並可能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症。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比其他組織炎症更危險和致命,因口腔靠近大腦和呼吸道等重要結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潛在危險,甚至死亡。


相關閲讀:【蛀牙】自助補牙勿亂試 易積聚牙菌膜致牙齦發炎 了解6個補牙程序及常用物料


梁氏小臼齒:結構弱點 易致牙髓感染細菌

這名朋友平時十分注重牙齒衛生和飲食均衡,沒有蛀牙,牙肉也很健康,無奈這次受感染是梁氏小臼齒。梁氏小臼齒與一般小臼齒不同,咬合面上有凸起而脆弱部分。如果這個凸起部分折斷,牙髓就有可能受細菌感染而壞死,甚至引發牙痛、牙瘡,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要預防因梁氏小臼齒引發的併發症,定期檢查牙齒是重要一環。

相關閲讀:【牙痛】容易被忽略的牙患 3種齒源性囊腫可致顎骨斷裂


預防梁氏小臼齒併發症3法

預防勝於治療,想避免因梁氏小臼齒引發的併發症,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定期檢查:小臼齒一般在10至12歲期間長出,若定期看牙醫的話應可及早發現,並按照凸起大小作相應的預防計劃。如果凸起位置較小,不影響咬合,牙醫可能會選擇定期監測,以確保其不會惡化或引起併發症

2. 填充:把凸起位置用填充物料加固和保護

3. 磨平:如凸起位置太突出,影響日常生活,牙醫可能會使用牙科器械磨平,使牙齒表面更平整。但由於凸起部分可能接近牙神經,最好是照X光並由牙醫操刀逐步調整。

不同人的梁氏小臼齒,形狀特徵千變萬化。最重要是諮詢牙醫,根據牙齒狀况、個人習慣等決定最合適的預防方案。

文:林珮盈(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兒童齒科臨牀助理教授)

(口齒生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www.afterroberto.com/%e6%9b%b4%e5%b9%b4%e6%9c%9f%e7%97%87%e7%8b%80%e5%81%9c%e7%b6%93%e5%89%8d-%e5%8d%b5%e5%b7%a2%e5%8a%9f%e8%83%bd%e8%a1%b0%e9%80%80-%e6%bd%ae%e7%86%b1-%e6%83%85%e7%b7%92%e6%b3%a2%e5%8b%95-%e4%b8%ad/ Tue, 29 Oct 2024 07:22: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50 【明報專訊】女性在45至55歲之間會踏入俗稱「更年期」的圍絕經期階段,身心狀况都會變化,部分女士會面對令人困擾不適的問題。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當腎精漸衰時,如果受體質、起居、飲食、情志等影響而無法適應變化,可導致失調。這些失調可以透過中醫療法校正。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身心變化 《黃帝內經》指女性到了七七(即49歲)歲時,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等,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設計圖片,lielos@iStockphoto)

更年期症狀:停經、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停經後仍維時

身體狀况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男女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盛衰演變過程。女性到七七(即49歲)時,「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外,還可出現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這些身心變化通常在停經前已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直至身體適應,整個更年期維時約3至5年。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體虛少休 誘發絕經前後諸證

若女性在更年期出現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潮熱、手足心熱、盜汗、煩躁、口乾、眼睛乾澀、皮膚乾癢、失眠、月經紊亂、劇烈情緒波動等,導致影響日常生活,這個程度便算作失調,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證」。成因主要為身體無法適應更年期腎衰的生理變化,出現腎陰虛或心腎不交的失調。先天體質屬於陰虛、血虛,或情志不舒、長期勞神、休息不足、過食辛熱者,都容易出現絕經前後諸證。

絕經前後諸證的中醫治療策略,主要為補益肝腎、滋陰清熱、養血安神,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宋代醫家錢乙創製,記載於《小兒藥證直訣》,為東漢醫家張仲景「腎氣丸」之變方。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淮山)、澤瀉、茯苓、牡丹皮6種中藥組成,前3種補腎滋陰,後3種清熱降火,按比例合用以補益為主,清熱為次。


相關閲讀:更年期徵狀可持續7年?應對停經、潮熱、尿頻等問題要有法


六味地黃丸變方 各有主治功效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又衍生了不少變方,各有不同特性和主治功效:

  • 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加強清熱效果,適用於熱象比較明顯的人士,如潮熱、手足心熱、煩躁比較強烈者
  • 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強清肝養肝作用,適用於容易頭暈頭痛、眼睛乾澀者
  • 麥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加強斂陰功效,針對盜汗、煩躁不安較明顯者
  • 明目地黃丸:顧名思義針對目暗不明、視物昏花者,為六味地黃丸加當歸、蒺藜等,有養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至於六味地黃丸的原始方「腎氣丸」,又名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腎氣丸,方劑成分除了包含六味地黃丸6種藥物外,還有藥性偏溫熱的炮附子和桂枝,有溫補腎陽作用;適用於畏寒肢冷、乏力、夜尿清長、精神委靡不振等陽虛表現較明顯者,在治療絕經前後諸證時亦會根據辨證使用。

心腎不交 多夢易醒

由於腎水不足,不能制約心火,中醫稱作心腎不交,患者常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悸等與心神不寧相關的症狀。治療方面宜滋陰養血、清熱安神,常用方藥如天王補心丹、酸棗仁、麥冬等,可與六味地黃丸合用。

紓緩不適:針灸調理更年期 應付失眠頭痛胸悶

針灸有助改善絕經前後諸證,有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作用,具體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機能,建議每周2至3次,常用穴位包括三陰交、太溪、太衝、腎俞等有補腎、滋陰、清熱效能的穴位。心神不寧、失眠者可加配神門、心俞,以養心安神;頭脹、頭痛者可加配風池、百會,以平肝熄風;胸悶氣窒、情志不舒者可加配足三里、中脘,以理氣健脾。

要減輕更年期不適反應,首先要對這個生理轉變過程有正確、正面認識,明白這是人生必經階段,需要積極面對,適應變化,做好心理建設。基於體質差異和後天條件不同,在圍絕經期每個女性的反應和調治細節都不一樣,毋須比較;要客觀看待網上資訊,有需要時向值得信任的專業人士諮詢。總之更年期不適反應都有辦法紓緩。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避吃辛辣燥熱

至於日常的養生調攝,在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多吃蔬果,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濫用溫補,以防上火。作息方面應注意要有充足睡眠,使身體得以充分休息,避免過度思慮勞神,要學習放鬆減壓,養成運動健體的習慣。在更年期階段情緒容易起伏不定,建議可多與他人分享感受,不要鑽牛角尖。如情緒長期受到困擾,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閲讀:40歲前停經?卵巢早衰 影響女性生育及健康 人工方法協助懷孕


知多啲:男人也有更年期 55歲起 腎虛相關

手如果更年期的意思是「生育能力伴隨全身各方面機能逐漸由盛轉衰」的話,那麼不論男女都會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通常在約55至60歲開始,比女性遲,常見表現包括體能及活力減退、容易疲勞、腰膝痠軟、健忘、情緒波動、夜尿增加、性能力下降等,中醫認為也是與腎虛有關。

如果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困擾日常生活及影響精神情緒,同樣可以通過中醫療法調治。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7%97%9b%e6%88%90%e5%9b%a0%e5%8d%83%e7%99%be%e7%a8%ae-%e9%86%ab%e7%94%9f%e6%8f%90%e9%86%92-%e7%97%9b%e6%b3%95-%e6%88%96%e6%bd%9b%e5%9c%a8%e7%96%be%e7%97%85%e8%ad%a6%e8%99%9f/ Tue, 22 Oct 2024 07:47: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80 腹痛可能是很多人身體不適時最常出現的徵狀之一,有人會因肚子劇痛而縮作一團、上吐下瀉,甚至同時出現心絞痛等徵狀。除了腸胃炎、消化不良、經前綜合症等常見成因之外,腹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所發出的警號,如急性闌尾炎、膽管炎、生蛇、心肌栓塞、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腹痛問題可大可小,未必每次都是輕微的腸胃不適,切勿以為僅是小毛病而耽誤求診,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多項腹痛指標  揭示潛在疾病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表示,當遇上病人因腹痛求診,家庭醫生會首先作出全面評估、排除惡疾及鎖定病源,以免令病情有機會惡化甚至構成生命危險。陳醫生解釋,家庭醫生會根據患者腹痛所維持的時間、腹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質、痛感是否有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及疼痛所伴隨的其他症狀等,作出第一線的病情評估與鑒別。若家庭醫生判斷病人屬於嚴重急性個案或個別器官的病變,便會將個案轉介至其他專科,以作進一步檢查和診治。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痛成因有很多,除了便秘、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見成因外,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號,如生蛇、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切勿以為腹痛只是小毛病而掉以輕心。

小孩腹痛  常見由便秘引致

便秘是兒童腹痛的常見原因,飲食不均衡、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情緒壓力等因素都會導致便秘。陳醫生表示,曾有一名5歲的男孩因間歇性腹痛而求診,其母稱他偶有肚痛,大便後有所紓緩,但近日因嚴重腹痛而無法上學。從前男孩相隔3、4天才排便一次,大便亦乾硬。他一向沒有學習及情緒困擾,但卻有偏食問題,抗拒吃水果和蔬菜,喝水也不多。醫生建議男童增加纖維攝取、多喝水及多做運動,並處方軟便藥物作短期紓緩之用,其後安排轉介至營養師跟進。一個月後,男孩的便秘及腹痛情况已有明顯改善。

必須注意,除了便秘外,急性腸胃炎、食物過敏、腸套疊、腹股溝疝氣等疾病同樣會引起小兒腹痛。若兒童出現劇烈肚痛、發燒、嘔吐、腹瀉、脱水等情况,必須立即求醫。

腹部劇痛  或與婦科疾病有關

陳醫生提醒,女性如受腹痛困擾應多加留意,因為由生殖器官系統引起的婦科問題,例如宮外孕、卵巢囊腫、經痛、子宮肌瘤等,都會引致腹痛。其中,以宮外孕所導致的腹痛最為劇烈,如受精卵錯誤地在輸卵管内著床,隨着胚胎愈來愈大,有可能會令輸卵管破裂出血,導致突發性腹部劇痛、心跳加快、暈眩,甚至休克,如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陳醫生表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士於深夜由丈夫陪同前來求診,原因是她於當天清早已出現左下腹疼痛,隨後痛楚加劇,甚至蔓延至整個腹部,並且伴隨陰道出血、血壓偏低及頭暈等徵狀。病人獲安排接受驗孕測試,結果呈陽性,再經超聲波檢查後診斷為宮外孕破裂,需即時轉介進行緊急手術,術後情况穩定。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腹背皆痛  原來是生蛇

陳醫生指出,腹痛未必一定是由腹部器官問題引起,心臟病、肺炎、帶狀疱疹等疾病也會導致類似腹痛的病徵,須加倍留意。曾有一位60多歲病人,兩天前起床後開始左腹刺痛,隨後蔓延至左邊背部。他立即到急症室求診,結果其腹部檢查、常規血液、尿液及腹部超聲波檢查均屬正常,獲醫生處方止痛藥後回家休息。惟腹痛情况未有改善,病人再度求診。家庭醫生發現他左邊腹部沿着神經帶出現紅疹及小水泡,診斷為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繼而為病人解釋病因、處方抗病毒藥和止痛藥,以及安排覆診跟進。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許多人幼年時患上水痘後痊癒,但病毒仍潛藏在神經元中,當年紀漸長或因壓力、疲勞令免疫力降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度轉為活性,因而發病。帶狀疱疹可在身體任何部分出現,病發初期,病人已有神經痛的感覺,繼而皮膚上出現紅疹及小水泡。如果懷疑患上帶狀疱疹要盡快求醫並接受治療,避免出現後遺神經痛症。此外,陳醫生亦建議50歲以上人士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從而減低病發風險或嚴重性。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部隱隱作痛,以為是消化不良、腸胃炎?若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應立即求醫,因下腹痛或是直腸癌的警號。(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下腹隱隱痛  疑為結直腸病變

陳醫生續指,腹痛亦有機會是癌症的病徵,切勿掉以輕心。曾有一位年約70歲的男病人,多年來煙酒不離身。幾個月來下腹隱隱作痛,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不以為意,近日卻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因而求醫。醫生為病人進行探肛檢查時發現直腸中有硬塊,立即安排入院並轉介至外科醫生診治。經內窺鏡檢查及抽取組織化驗後,病人確診患上直腸癌,隨即獲安排手術及接受進一步治療。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本港最普遍的癌症之一,症狀包括腹痛、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直徑變小、貧血及體重減輕等。如果上述徵狀在短時期内出現且持續,應立即向家庭醫生求診。另外,陳醫生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有高風險因素,包括近親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吸煙、經常進食加工肉類等不良生活習慣,建議約見家庭醫生,安排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如檢查過程發現瘜肉,可直接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或抽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部分瘜肉屬癌前病變,如能及早發現並切除,能有助防止進一步惡化成腫瘤。

]]>
栗子提拉米蘇爆紅 小心熱量:12粒栗子 = 1碗白飯 糖尿病人勿雙倍攝取澱粉質 //www.afterroberto.com/%e6%a0%97%e5%ad%90%e6%8f%90%e6%8b%89%e7%b1%b3%e8%98%87%e7%88%86%e7%b4%85-%e5%b0%8f%e5%bf%83%e7%86%b1%e9%87%8f-%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5%8b%bf%e9%9b%99%e5%80%8d%e6%94%9d%e5%8f%96/ Fri, 18 Oct 2024 09:53: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58 【明報專訊】在大熱韓國料理節目《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中,冠軍廚師權聖晙巧妙運用便利店食材,創作出栗子提拉米蘇。這款甜品因而爆紅,不少觀眾都跟着食譜炮製。秋天,栗子當造。餅店的栗子蛋糕,街頭攤販的糖炒栗子,還有餐桌上的栗子雞煲、栗子排骨湯……屬堅果類的栗子,營養豐富,熱量和脂肪較其他堅果低。以栗子炮製的提拉米蘇,會否更輕盈「抵食」?(編按:糖尿病、腎病病人是否可以進食?另有中醫表示,秋栗適合進補的秋冬時節。服用栗子等食療,可以補益脾腎,增強體力,對於老年人和體弱者特別有益。其滋補的特性,還能紓緩乾燥而出現的便秘。不過,並非所有體質的人都適合食用栗子……)

栗子提拉米蘇爆紅 小心熱量:12粒栗子 = 1碗白飯 糖尿病人勿雙倍攝取澱粉質
栗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雖然屬於堅果類,但脂肪少,澱粉質及膳食纖維含量高,適合代替部分主食。圖右為《黑白大廚》爆紅的栗子提拉米蘇。(明報製圖/Aamulya@iStockphoto/《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影片截圖)

爆紅栗子提拉米蘇 栗子屬澱粉質 糖尿病人勿過量吸收

在《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第8集,冠軍廚師權聖晙曾以一道甜點栗子提拉米蘇成功在敗部復活。這道甜品食材雖然簡單,製作方式卻營造出高級感,食譜推出便吸引不少觀眾跟風製作;有韓國便利店更隨即聯同冠軍推出栗子提拉米蘇,一開賣迅速售罄。而在當中擔任主角的栗子,無論作為小食,還是甜點、燜肉、煲湯,都常見於餐桌上。

栗子較開心果杏仁低脂高纖

作為秋天代表食物之一,栗子本身營養豐富。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栗子雖屬堅果類,但在營養分類上更偏向澱粉質,「相比其他常見堅果如開心果、杏仁,栗子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每100克烤栗子(約12粒)有約2.2克脂肪、約245千卡熱量,是其他堅果的一半。惟碳水化合物較高,約有60克,其中澱粉質含量甚至比同等分量的薯仔更高;而膳食纖維則每100克約有5克,與一般全穀物如紅米、糙米一樣,都是高纖維的澱粉質食物。栗子適合代替部分主食或作為能量補充,增加飲食纖維,有利腸道健康;尤其是運動愛好者,在運動前後食栗子能迅速補充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帶來飽腹感,可減少攝入其他高脂肪食物。

栗子提拉米蘇爆紅 小心熱量:12粒栗子 = 1碗白飯 糖尿病人勿雙倍攝取澱粉質
陸肇麟(受訪者提供)

富含維C、鉀質 患腎病慎吃

此外,栗子含豐富維他命及礦物質,當中維他命C及鉀質含量特別豐富。陸肇麟指,100克栗子基本上補充到人體每日所需的43%維他命C;而鉀質可以幫助穩定血壓。不過,腎病患者不能處理過多鉀質,不宜進食過量,最好先諮詢營養師意見。

糖尿患者吃栗子 飯或麵量要扣減

值得一提是,栗子含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有研究指栗子有一些特別的抗氧化物,可以幫助調節人體血糖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或對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但陸肇麟提醒,糖尿病患者緊記限制分量,「許多人都不將栗子當作澱粉質來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分量上有嚴格限制,既吃飯又吃栗子很容易吸收雙倍分量的澱粉質,因此要懂得換算」。12粒栗子熱量與一碗白飯相若,所以視乎進食栗子的數量,同一餐減少飯或麵的分量,以取平衡。

栗子營養價值及飽腹感都比白飯高,有人就提出用它取代正餐來控制體重。陸肇麟指做法可取,但提醒栗子熱量不低,緊記控制分量。若平日以栗子作為餐與餐之間的小食,要小心熱量隨時超標,所以正餐分量也需要適當調整。

傳統vs栗子提拉米蘇哪種高卡? 正餐要「留肚」吃

對於喜歡吃甜點的朋友來說,最近大熱的栗子提拉米蘇,加入了營養豐富的栗子,能否成為較輕盈的甜品選擇呢?與傳統的提拉米蘇相比,熱量是否更低?

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傳統提拉米蘇主要成分包括雞蛋、砂糖、咖啡、馬斯卡彭芝士等,熱量及脂肪含量較高,1份熱量逾350千卡。而栗子提拉米蘇材料則是栗子、牛奶、忌廉、奶油乳酪(cream cheese)、全麥餅乾等;雖然少了砂糖和馬斯卡彭芝士,但熱量相差並不大,估計約300千卡。

他表示,栗子提拉米蘇雖沒有額外使用砂糖,可能糖分較少,但是栗子本身碳水化合物高,因而整體熱量沒下降多少。「根據食譜,使用cream cheese及忌廉分量都算多,拉上補下之後,兩者熱量沒有太大分別,都屬比較高熱量的食物。」要說其中優點,就是多了栗子本身的營養素,以及沒有使用酒。若要自製提拉米蘇,他建議盡量減少添加糖及脂肪,利用栗子天然甜味,再搭配低脂或脫脂奶油等乳製品。

蒙布朗保留更多天然營養

談到栗子甜品,不由得令人想起另一款法式經典甜品、栗子蓉堆成山的蒙布朗(mont blanc)。陸表示,1份蒙布朗熱量約187千卡,製作過程中栗子被搗成泥,保留原有甜味,沒有加入太多糖或忌廉,因而熱量及脂肪含量略低,同時保留更多天然的營養成分。

惟陸肇麟提醒,進食任何甜點都應該適量,尤其是關注糖分或熱量攝入的人士,需要謹慎控制分量。「1份可隨心享用的食物(discretionary food),包括零食、甜品、加工食品等,熱量應該約150千卡。但具體食多少,還要視乎個人健康、當日攝取熱量及運動量。」例如想在餐後享用甜品,就要減少餐中澱粉質或含高脂肪的食物,拉上補下,如有疑問建議諮詢營養師。

中醫意見:秋吃栗子補益脾腎 紓緩乾燥便秘

栗子富含鉀質,營養師提醒腎病患者要適當控制分量;從中醫角度,栗子有「腎之果」美稱,唐代醫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提到,「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乾,每日吃十餘顆」。

配紅棗煮粥 補氣養血

註冊中醫郭瑩瑩解釋,從中醫角度,栗子是補虛健脾的食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具有補腎、益氣的功效。秋栗營養成分最豐富,正好配合適宜進補的秋冬時節。「服用栗子或包含栗子的食療,可以補益脾腎,增強體力,對於老年人和體弱者特別有益。」其滋補的特性,還能紓緩乾燥而出現的便秘。她建議將栗子搭配黑芝麻、牛奶或紅棗,例如配搭紅棗煮粥,增強栗子補腎益氣的功效之餘,也可以補氣及養血,並改善口感和營養價值。若想補充蛋白質,可以嘗試栗子燉雞,將栗子與雞肉一起燉煮,能夠增強養生效果。

栗子提拉米蘇爆紅 小心熱量:12粒栗子 = 1碗白飯 糖尿病人勿雙倍攝取澱粉質
栗子滋補,配搭紅棗煮粥,可以補腎益氣,補氣養血。(yipengge@iStockphoto)
栗子提拉米蘇爆紅 小心熱量:12粒栗子 = 1碗白飯 糖尿病人勿雙倍攝取澱粉質
郭瑩瑩(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7個水果冷知識 1份水果有多少?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選哪些水果?飯前或飯後果健康啲?

易上火、消化不良宜少吃

惟她提醒,並非所有體質的人都適合食用栗子,栗子甘溫,容易上火的人也盡量少吃。此外,「栗子含有豐富澱粉質,食用栗子有即時飽肚的感覺,正如李時珍所說『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所以脾胃虛弱或消化不良的人,應該要控制進食分量或避免食用,建議吃的時候細細嚼碎,待口感無渣時再一點一點咽下去。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生吃難消化 或致過敏

踏進秋冬,糖炒栗子是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但亦有人會生吃栗子。郭瑩瑩提醒栗子雖可生食,但難以消化,甚或引致敏感反應。「一般情况下,吃煮熟栗子不易引起過敏,但生栗子含有一種特殊蛋白質,加熱後會分解;但若未經加熱食用,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或呼吸道疾病,還可能導致腸胃疾病」,所以過敏體質者不宜生吃栗子。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www.afterroberto.com/%e6%89%8b%e8%b6%b3%e5%8f%a3%e7%97%85%e5%82%b3%e6%9f%93%e5%8a%9b%e9%ab%98-%e5%88%9d%e6%9c%9f%e7%97%85%e5%be%b5%e4%bc%bc%e6%84%9f%e5%86%92-%e7%97%87%e7%8b%80/ Wed, 16 Oct 2024 08:13: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37

【明報專訊】每年9月開學鐘聲響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潛在威脅隨之而來。這種常見於幼兒的傳染病,尤其容易在群體密集地方迅速傳播。儘管大多數手足口病相對輕微(初期病徵與普通感冒相似,不易察覺),但其高傳染力和可能帶來的併發症(編按:如脫水、心肌炎等,症狀包括:口乾、頭暈、發燒、嘔吐等),仍是家長的心頭大石。(編按:病名來自其典型症狀:患者手掌、腳底及口腔內出現紅疹或水疱。其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潛伏期一般為3至7天,其間患者可能尚未出現明顯病徵,但已具有傳染力……)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Ramdan_Nai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手足口病典型症狀:手掌腳底口腔現紅疹 由多種腸病毒引起 傳染力高5歲以下高危

由多種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急性傳染病,特別容易影響5歲以下嬰幼兒。病名來自其典型症狀,即患者手掌、腳底及口腔內出現紅疹或水疱。腸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常見的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和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後者特別值得注意,因可導致較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和腦炎等。雖然大部分患者在1至2周內自行康復,但由於病毒易於學校等群體環境中傳播,因此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對預防感染至關重要。

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病毒71型在人群中廣泛存在,特別是在兒童集中場所。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潛伏期一般為3至7天,其間患者可能尚未出現明顯病徵,但已具有傳染力。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手足口病特別容易影響5歲以下的嬰幼兒,初期病徵與普通感冒相似,不易察覺。(圖片:pexels / 明報製圖)

初期病微與普通感冒相似

手足口病初期病徵通常不易察覺,因為與普通感冒相似,包括:

•喉嚨痛:
患者可能感到喉嚨不適及刺痛,這是因為病毒感染了咽喉部位

•發燒:
低至中度發燒是常見初期症狀,通常體溫在37.5℃至38.5℃之間

•食慾不振:
由於喉嚨疼痛及全身不適,患者可能食慾減退

病情轉為舌頭牙齦潰瘍 手掌腳掌臀部出疹

隨後數天,手足口病會進入下一階段,出現一些明顯的症狀:

•口腔潰瘍:
患者口腔內,尤其是舌頭、牙齦和口腔內壁出現潰瘍,引起疼痛,使進食和飲水變得困難

•紅疹或斑點:
在手掌、腳掌,甚至腹股溝或臀部出現紅疹或斑點

•水疱形成:
隨病情發展,紅疹或斑點可能進一步演變成小水疱。這些水疱通常比周圍皮膚的顏色淺,呈現灰色,並且經常伴隨疼痛,尤其當它破裂時

常見併發症:口乾尿少或脫水 胸痛心悸或心肌炎

不單止是兒童,成年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並有相似症狀。然而由於成年人症狀通常比較輕微,故容易被忽略。成年人應該提高警覺,特別是在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盡早就醫,避免無意中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同事或兒童。

儘管手足口病通常被認為是輕微疾病,但仍有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兒童。常見併發症包括:

•脫水:
由於口腔潰瘍引起疼痛,患者可能因進食和飲水困難而導致脫水。脫水症狀包括口乾、尿量減少、頭暈和疲倦。對於幼兒來說,脫水可能迅速加劇病情,因此應特別注意他們的水分攝取

•病毒性腦膜炎:
在少數情况下,手足口病或導致病毒性腦膜炎,影響腦和脊髓膜,症狀包括高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硬、惡心和嘔吐

•腦炎:
腦炎是更為罕見但更嚴重的併發症,症狀可能包括劇烈頭痛、行為改變、腦癇發作或意識改變

•心肌炎:
手足口病可能引發心肌炎,影響心臟正常功能,導致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小兒麻痹症癱瘓:
雖然極為罕見,但腸病毒71型引起的感染,可導致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引致突然的下肢肌肉無力或癱瘓,並永久損害活動能力

家長和照顧者在照顧手足口病患者時,應密切監察病情變化,留意併發症迹象。如果出現脫水或上述嚴重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及早識別和接受適當治療,早期治療對於減少長期影響至關重要。

治療方案:無特效藥 緩解為主

目前沒有針對手足口病的特效藥物,所以治理目標以緩解症狀為主。患者多喝水,保持充分休息,幫助身體對抗病毒。要紓緩發燒不適及口腔潰瘍引起的痛楚,可以使用止痛退燒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能降低體溫並減輕疼痛。市面上大部分藥房都備有這兩款藥物的藥水劑型,可以減低吞服時的不適,讓兒童更願意服藥。選購藥物之前,宜先諮詢社區藥劑師相關劑量及注意事項。

此外,患病兒童應避免上學或參加集體活動,直至所有水疱乾涸,防止病毒傳播。如果感染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應在完全康復後再額外休息兩周才回校,以確保安全。

家長應密切觀察兒童的病情變化,特別是持續高燒、神情呆滯或病情惡化時,可能預示病情加重或併發症出現,應立即求醫,讓專業醫療介入。總之,雖然手足口病通常能自然痊癒,但及時治理對於加快康復至關重要。

拆解3個迷思:
手足口病是「小朋友專利」?

雖然手足口病多發生在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的小朋友身上,但不代表成年人不會感染,只是感染機率相對較低。當成年人接觸到受感染的兒童後,仍然有可能受感染,特別是當免疫系統較弱或壓力大的情况下。因此,作為主要照顧者的父母應注意衛生,避免因為照顧患病孩子而令自己受感染。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保持手部衛生,經常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洗手。(gahsoon@iStockphoto)

抗生素或抗病毒藥可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腸病毒引起,抗生素僅對細菌感染有效,無法治療病毒感染。至於抗病毒藥物,雖然有些藥能針對特定病毒,例如針對流感病毒的奧司他韋(oseltamivir)、針對單純疱疹病毒的阿昔洛韋(acyclovir)。但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繁多且變異強,目前並沒有針對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藥物。因此,手足口病治療目標以紓緩症狀為主,例如止痛退燒藥和口腔潰瘍紓緩藥物。大多數情况下,病情在7至10日內自行痊癒,在此期間注意休息和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

消毒酒精傍身,能預防手足口病?

僅靠酒精消毒來預防手足口病,事實並無效果。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引起,而腸病毒屬於無包膜病毒,它們的外層由蛋白質殼構成,而非脂質包膜。日常使用的酒精消毒液(例如70%乙醇)主要通過溶解病毒的脂質包膜來殺死病毒,但對於像腸病毒這樣沒有脂質包膜,僅由堅固蛋白質殼保護的病毒,酒精無法破壞其結構,因此不能有效消滅這類病毒。

預防手足口病不能靠酒精,最重要是保持手部衛生,經常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洗手,並且避免與患病者接觸。消毒家居時,應選用有效對抗無包膜病毒的消毒劑,例如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感染。

文:陳志鵬(藥劑連線 註冊藥劑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5%8f%8a%e8%a1%80%e6%b6%b2%e7%97%85%e6%82%a3%e8%80%85%e6%8e%a5%e5%8f%97%e7%95%b0%e5%9f%ba%e5%9b%a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e7%8f%be%e5%be%8c%e9%81%ba-%e8%aa%bf%e6%9f%a5/ Mon, 14 Oct 2024 04: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17

【明報專訊】血癌及血液病患者若能接受脗合的骨髓移植,有望重生。然而,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嚴重影響生活。髓康會期望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並將之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患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冀政府能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左起為GVHD病友鄭嘉儀、髓康會主席梁嘉兒、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黃嘉禧攝)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調查: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 髓康會:逾半患GVHD

髓康會今年8月向曾接受骨髓移植的病友做網上問卷調查,收到125份回覆。逾七成受訪者曾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其中逾半表示器官受GVHD影響,包括眼睛、皮膚、口腔和肺等。肺部出現GVHD的患者有77%表示出現呼吸困難,未能外出或運動。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指出,GVHD是一種免疫反應,由捐贈者移植的組織產生的淋巴細胞對抗接受者的器官及組織所致,只會出現於異基因骨髓移植。GVHD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通常在移植後100天內出現,症狀包括皮膚紅疹、肝功能下降和腹瀉;後者則出現在移植100天後,影響範圍更廣,包括眼、口腔及生殖器官黏膜變薄、肝功能變差等。

李國維強調儘管慢性GVHD病人可能因口腔潰瘍、肺功能衰退影響身體及生活質素,但異基因骨髓移植仍是治癒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腫瘤的重要途徑,部分慢性GVHD患者經六七年治療後毋須再吃藥。


相關閲讀: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病友:曾全身紅疹口腔潰瘍 肺功能剩七成

GVHD病友鄭嘉儀表示,10年前確診淋巴癌,透過異基因骨髓移植解除癌細胞危機,但因而患上急性GVHD,出現全身紅疹、痕癢異常、口腔潰瘍、淚水分泌過少而眼乾等,並有嚴重腹瀉,靠粥水維持生命;出院後,慢性GVHD繼續影響健康,其肝酵素指數一度高出正常7倍,肺功能僅剩七成,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她指現時無抗排斥藥針對處理肺、肝、口腔和皮膚,醫生主要用處方紓緩藥物,冀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增加資源支援病人用藥。

髓康會主席梁嘉兒稱,該會曾接觸因肺纖維化而需常年佩戴氧氣樽的GVHD病友,有一兩人需輪候肺移植。她說治療該病的藥物副作用不少,最常見是水腫、血球減少及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等,不少病友希望未來能有更有效控制GVHD的藥物、減少副作用,期望政府將更多新藥納入安全網。

]]>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5%8b%95%e6%9a%88%e7%97%87-%e6%9a%88%e6%b5%aa%e8%87%b4%e9%a0%ad%e6%9a%88%e4%bd%9c%e5%98%94-%e5%b9%b3%e8%a1%a1%e7%b3%bb%e7%b5%b1%e4%bd%9c%e6%80%aa-%e6%ad%a2%e6%9a%88%e9%a3%9f%e6%9a%88%e6%b5%aa/ Fri, 11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02 【明報專訊】「低頭族」無論坐車坐船,眼睛都離不開手機熒幕,結果玩到「暈浪」,又暈又作嘔,難受!熱門手機iPhone最近更新作業系統iOS 18.0,新增「車輛移動提示」功能,聲稱可減輕用家邊坐車邊用手機的不適感。民間還有不少其他秘方:按穴、吃薑糖、服暈浪丸……哪招有效止暈?無論是暈車浪、暈船浪或暈機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指,在醫學上都屬動暈症(motion sickness),患者在乘坐交通工具時頭暈、作嘔作悶等不適,主要與平衡系統協調有關……(編按:哪些人較容易會頭暈呢?耳朵發炎、有白內障、雙眼近視卻沒配眼鏡、睡眠不足、血糖低、長者、小朋友?)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gahsoon@iStockphoto)

動暈症是什麼?暈浪頭暈不適 平衡「鐵三角」不協調所致

平衡系統由內耳前庭系統、視覺和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組成。杜永禧解釋,前庭系統內的半規管充滿淋巴液,負責偵測身體不同方向,作出相應平衡;就像手機內陀螺儀會隨着手機豎直或橫放而改變畫面方向。而眼睛除了看東西,同時會傳送信息至大腦,左右平衡感;就如閉眼單腳企會左搖右擺,較難平衡。至於本體感覺,就是從身體不同肌肉和關節接收信息,分析體感,如判斷地面平坦或傾斜等,從而精準地控制四肢。

「綜合這3個元素,將身體不同地方接收的信息,轉達給大腦分析,從而控制身體平衡。」如果「鐵三角」某項出毛病,大腦預期接收到的信號與感官有矛盾,就會干擾平衡系統。杜永禧舉例,「在車上看手機,眼睛定點在手機上,眼前事物是靜止;但前庭系統或本體感覺卻感受到身體隨車在移動,兩邊產生衝突,大腦不知道該信哪一邊,因而引致暈車浪」,身體連串不適如惡心、頭暈、腸胃不適等,就是大腦分析出錯的結果。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內耳前庭系統是平衡系統一員,裏面的半規管充滿淋巴液,就像手機的陀螺儀,負責偵測身體不同方向,作出相應平衡。(S-S-S@iStockphoto)

耳發炎、長者、小孩易暈浪

何解有些人一上車就暈,有些人全程看書、玩手機也安然無恙?杜指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有影響,有些人前庭系統天生較弱和敏感,容易頭暈;鐵三角任何一環出現健康問題都會影響平衡系統,如耳朵發炎、前庭系統有障礙,或雙眼近視卻沒有配眼鏡,都會使三者收集到的資訊不一致;而隨年紀增長平衡系統亦會變差,較易暈車,「長者前庭系統開始退化,或有老花、白內障、關節退化等情况,每項都變差一點,信號傳到大腦分析時出現衝突,都會令暈車惡化」。乘車當刻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睡眠不足、血糖低、焦慮、腸胃不適、懷孕等,鐵三角接收信號能力被削弱,加劇暈浪。另外,小朋友的前庭系統發展未成熟,而且坐車經驗較少,都較易暈車浪,大約到15、16歲,前庭系統發展完成,慢慢沒那麼容易暈車。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杜永禧(受訪者提供)

手機新功能防暈車「騙大腦」  建議多望窗外景物 聽音樂分散注意

iPhone新推出的防暈車功能,針對坐車時前庭系統、視覺和本體感覺信號不一致而設計。啟動「車輛移動提示」功能後,熒幕兩邊會顯示多粒動態小圓點;當手機偵測車輛加速轉向,小圓點會作出相應移動,如車輛轉左,小圓點會向右移,車輛減速,圓點向下移,「它其實是在『欺騙大腦』,以為熒幕上的文字在一起移動,而非靜止狀態,令到平衡系統的信號一致」。看過用家分享,有人稱有效,亦有說沒效,杜解釋,「可能有些用家的前庭系統較弱,或者眼睛看事物不夠清楚,傳送至大腦的信號本身已經弱,再加幾點作用不大,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圓點擾亂畫面」。若屬容易暈車浪的人,宜盡量避免在車上看手機、看書,多望窗外景物,使視覺系統與前庭系統、本體感覺一致,或者聽音樂、閉目養神、與身邊朋友聊天,分散注意力。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防暈浪新招–開啟手機「車輛移動提示」功能後,畫面側出現數個黑點,會跟隨車輛行駛而移動,聲稱能藉此減輕低頭族不適感。(熒幕截圖/明報製圖)

暈浪藥皮膚貼 提前30至60分鐘前使用才有效

不少暈車一族都會隨身攜帶暈浪藥,現時常用的主要有兩種,包括抗組織胺和抗膽索性藥物(anticholinergics),兩者都能預防頭暈,但需要在乘搭前30至60分鐘服用,若出現暈車症狀才服用,就難以發揮效用。除了口服藥丸,抗膽索性藥物還有皮膚貼,因皮膚吸收速度較慢,需提早3至4小時貼在耳後才能生效。

「這類藥物可減弱外界對前庭系統的刺激,減少干擾」,杜提醒,服藥後容易眼睏,睡着後就不會頭暈。兩者效用、副作用相若,服用後或疲倦、口乾、眼乾、便秘等。有前列腺問題的長者、青光眼患者、哮喘人士,服用前應與醫生商討合適劑量,而孕婦和小朋友應避免服用,暫未有足夠研究指出暈浪丸對小朋友的副作用。另外,暈浪藥不可與酒精同服。建議血糖低人士乘車前可吃糖改善血糖,或者小食如梳打餅,「小量梳打餅可助吸收胃酸,減少反胃的不適」,但不建議吃得過飽,「太飽會令到胃脹,暈車浪時惡心、作嘔的感覺會更強烈」。

iOS防暈浪新功能

tinyurl.com/mrxnb32b

知多啲:坐前排較少暈車浪 盪鞦韆訓練平衡系統

司機與乘客同樣坐車,卻較少見暈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解釋:「司機駕駛時盯着路面,視覺接收到的信號,與前庭系統或本體感覺都保持一致,自然較少暈車浪」;坐在前排的乘客亦沒那麼易頭暈,因為前排視覺較易接收到外界刺激,與平衡系統的信號同步。容易暈車的人,建議坐私家車或的士時選前排座位;巴士和火車亦建議中間或稍前位置。

另外,顛簸道路較易使人頭暈,「因為前庭系統不停接收到不同信號,令大腦混亂,加劇暈車浪」。飛機則相對平穩,若仍然擔心暈機浪,可選靠近機翼座位,起飛降落時更平穩;搖晃較明顯的機尾座位則應避開。

「有研究指出,透過前庭系統訓練有效減少暈車」,杜永禧鼓勵家長多帶小朋友到遊樂場盪鞦韆、玩滑梯或翻滾運動,有助發展兒童平衡系統。前庭系統訓練無分年齡,成人以至長者都可嘗試以下訓練:

在面前大概一個手臂位的距離放置一張A4紙,上面寫有英文字母或數字,定睛注視紙上文字,然後在視線不離開文字的情况下,將頭緩緩地向左右上下移動。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透過訓練前庭系統可助平衡系統發展,家長可多帶小朋友到遊樂場盪鞦韆、玩滑梯或翻滾運動。(Edwin Ta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中醫意見:按穴+吃薑止暈止嘔

中醫怎看暈車浪?註冊中醫蕭驪珣指,氣血虛弱、腎氣不足的人,氣血循環較差,平衡系統易受到影響,平時容易眩暈;而脾虛濕重人士,因脾胃內濕氣無法好好運化,氣血運行得較弱,就易有胸悶、反胃,甚至嘔吐,兩者在乘車時都較易暈車。都市人夜睡、焦慮、好吃生冷等,都較易出現上述問題。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明報製圖)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蕭驪珣(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血糖過低也有問題?解構低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


薑微溫燥 喉嚨痛發燒慎吃

「我都暈車浪,通常會按穴位紓緩,尤其是當有反胃、作嘔等感覺時,成效都幾好。」她建議按內關穴,可助止嘔和胃;太陽穴和百會穴可分別止頭痛、止頭暈;按壓穴位至不適症狀減退為止。除了穴位按摩,也可在太陽穴搽藥油,「穴位有和暖感覺,可助驅寒,使氣血運行得更好,紓緩頭痛」。
乘車前吃薑糖、飲薑茶,甚至含薑片,都可助減輕暈車不適,「薑調理脾胃,溫中止嘔,驅寒驅風,對處理暈車出現的頭暈、作嘔有很大幫助」。惟薑少許溫燥,有喉嚨痛、發燒,或腸胃易受刺激人士不宜吃用。陳皮、話梅皆可抑制作嘔感,但處理頭暈、頭痛等就未必有效。下車後如果症狀持續,除了按內關穴,呼吸新鮮空氣或飲暖水都可緩解。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www.afterroberto.com/%e9%a0%ad%e9%ab%ae%e8%ad%b7%e7%90%86-%e9%a0%bb%e5%af%86%e6%b4%97%e9%a0%ad%e9%a0%ad%e6%b2%b9%e6%9b%b4%e5%a4%9a-%e9%a0%ad%e7%9a%ae%e9%83%bd%e8%a6%81%e9%98%b2%e6%9b%ac-%e5%a4%9a%e9%a0%ad%e6%b2%b9/ Fri, 04 Oct 2024 07:58: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39

【明報專訊】早上洗完頭,秀髮乾淨順滑,但出門跑一轉,頭髮就變得油膩黏笠,髮型扁塌,實在影響儀容。對付頻繁出油的頭髮,唯有勤清潔;但傳聞頻繁洗頭反而令頭油分泌更旺盛?乾洗噴霧能否解燃眉之急?想保持頭髮乾爽潤澤,中西醫從不同角度講述頭髮保養秘訣。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AI製圖@iStockphoto)

頭油何來?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到底「頭油」從何而來?註冊中醫郭瑩瑩指,頭油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皮脂腺位於毛囊周圍,會根據天氣、身體需要及體內荷爾蒙水平而分泌油脂,來保護和滋養頭皮及頭髮。

分泌油脂本是身體正常機能,為何會發展至令人困擾的程度?郭瑩瑩指,高溫天氣、攝入過多油膩食物,又或荷爾蒙失調,如處於青春期、月經前、孕期等荷爾蒙變化劇烈時期,都容易導致皮脂腺分泌增加。此外,受遺傳因素影響,或患上皮膚炎症如脂溢性皮炎等,都會令皮脂腺過度活躍,分泌較多油脂。

油頭垢面,除了影響外觀,對皮膚和頭髮的傷害或比想像中嚴重。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出,汗水中的油脂緊貼在頭皮上,油脂不易蒸發,堆積過多會阻塞毛孔,容易引起頭瘡,更有可能刺激頭皮,使其發癢,引致敏感性頭皮或濕疹;嚴重也可能出現紅疹、多頭皮屑等脂溢性皮炎的症狀,炎症嚴重還有可能破壞毛囊,導致脫髮

頻密洗髮更易出油無依據

洗髮是對付頭油最有效方法,但坊間傳聞,頻密洗髮反而更容易出油。林嘉雯澄清,此說法沒有依據。在炎熱的日子,每天洗髮是正常頻率;若是油性髮質,可根據具體情况增加洗頭頻率;對於正常或偏乾髮質來說,每天洗髮多次或每次洗髮時重複用洗髮水,則有可能過度清潔,令頭皮變得乾燥、敏感,但不至於增加油脂分泌。

林嘉雯表示,對大部分人來說,正確洗髮要點是溫和、避免刺激。首先,水溫最好在37℃左右,過熱會刺激頭皮,傷害髮根。其次,選擇溫和、成分簡單的洗髮水,夏天選用控油功效洗髮水,冬天可側重保濕功效。而在洗髮過程中,不要用指甲抓頭皮,應用指腹按摩免傷頭皮;使用風筒吹乾頭髮時,避免溫度過高,否則會傷害髮質。

讓頭髮自然風乾,不使用風筒,會否更有利頭皮、頭髮健康?郭瑩瑩指,自然風乾雖然避免了頭髮因高溫造成過度脫水、乾燥斷裂,但頭皮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或真菌,引發頭皮炎症;也會容易受寒,導致風寒頭痛或血液循環受影響。因此建議適當吹乾,保持頭皮乾爽。

頭皮都要護理:戴透氣帽防曬 每周換枕套

每日面部護膚程序,不少人都會一絲不苟,但頭皮的日常保護常被忽略。很多人出門前面上都塗防曬霜以防紫外線傷害,但忽略了頭皮也需要防曬。林嘉雯建議,陽光普照的日子,可選戴透氣帽子,既能防曬又不會令頭皮毛孔呼吸不暢。至於晚上,與頭皮接觸時間最長的物件是枕頭,枕頭容易堆積大量細菌,建議每周更換一次枕套。

郭瑩瑩補充,要頭皮健康,有充足睡眠,保持情緒舒暢也很重要,「長期缺乏良好睡眠,導致內分泌失衡、氣血失調,從而影響毛髮生長周期,而精神壓力也會引發皮脂分泌失調,加重頭皮油脂問題」,她建議可嘗試冥想、瑜伽、輕量運動等放鬆心情。


相關閲讀:【頭髮護理】乾性/油性髮質11個護髮貼士 點揀洗頭水、護髮素?無矽、含咖啡因、中藥有效?


西醫意見:乾洗噴霧未能除油污 用後徹底清潔

髮型影響儀容。市面上不少美髮用品,有助提升儀容,但會否傷害髮質?使用時有什麼需要注意?

◇定形產品 勿接觸頭皮

原理:其中一類產品是含特殊黏合劑和凝固劑,以物理方式固定髮型;另一類產品是通過化學反應使頭髮變硬,從而達到定形效果

注意事項:
.盡量不接觸頭皮,使用後若頭皮不適應立即停用
.使用後要徹底清潔
.避免選購含致敏及刺激成分,如香料羚蘭醛(BMHCA),已證實有致敏風險,且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及內分泌系統;或防腐劑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等都有致敏風險;高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如乙醇(ethanol)、二甲醚(dimethyl ether)等,可能刺激眼睛、鼻腔及喉嚨

◇乾洗噴霧 不能長期代替洗頭水

原理:產品中粉末如粟粉、米澱粉等成分能吸住頭髮的油脂,令頭髮看起來不油膩;事實上油、灰塵等污垢仍然黏在頭髮、頭皮上

注意事項:
.可暫時使用,不能長期代替洗頭水
.產品中粉末可能吸入呼吸系統,不建議患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使用
.使用後若頭皮不適立即停用;用後徹底清潔

◇直髮夾/鬈髮器 先用抗熱髮尾油

原理:加熱板會產生高溫,熱能傳遞到頭髮後,熱力短暫改變頭髮間的氫鍵,令其產生記憶,達到直髮或鬈髮的效果

注意事項:
.溫度過高會將頭髮水分蒸乾,破壞頭髮蛋白質,溫度宜控制在150℃至180℃之間,若頭髮較粗硬,則在200℃或以下.使用時遠離頭皮,以免燙傷
.使用前,可先塗有抗熱功能的髮尾油保護頭髮,減輕傷害。但要小心選擇合適髮尾油,部分沸點低,沒有抗熱功能,高溫會使其蒸發,傷害頭髮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直髮夾溫度宜控制在150℃至180℃之間,避免破壞頭髮蛋白質。(ASETRI@iStockphoto)

(資料提供︰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


相關閲讀:查找脫髮、頭皮屑多問題根源 M字額、髮線上移與遺傳有關 掌握正確護髮之道 自然容光煥「髮」


中醫意見:黑豆黑木耳補腎護髮 按穴助頭髮生長

常聽說以形補形,有指黑色食物能養護頭髮,是真是假?註冊中醫郭瑩瑩解釋,在中醫角度,腎氣不足可以導致脫髮,而黑色食物有補腎作用,所以會推薦多進食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加上黑色食物通常富含維他命、礦物質及抗氧化成分,能夠滋養頭皮,促進毛髮生長。所以適量食用黑色食物,對改善頭髮狀况有一定幫助。但要注意均衡飲食,根據身體狀態調整,不能單一依賴某類食材。

頭油分泌旺盛的人士,在熱天時要避免進食過多煎炸熱氣食物,如燒烤物、薯片等,避免引發心火上炎;適當服用清涼食材,如綠豆、薏米、百合等。體質濕熱人士,飲食更要保持清淡,適當戒口,可以適量進食瓜類、茯苓、赤小豆等清熱利濕食物。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五行理論中,黑色與腎相關,黑色食物如黑豆有補腎作用,助生髮。(kunchit2512@iStockphoto)

清熱利濕:老黃瓜赤小豆扁豆湯

材料:老黃瓜1條、赤小豆20克、白扁豆15克、紅蘿蔔1根、蜜棗4枚、陳皮1角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老黃瓜去皮切大塊,紅蘿蔔去皮切塊;鍋中加入約2500毫升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滾,轉文火煮約2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另外,按摩頭部穴位有助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幫助毛囊生長頭髮。睡前及起牀後可按摩右列穴位50至100下︰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明報製圖)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郭瑩瑩)

文:陳真紀、實習記者周可欣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6%b8%9b%e4%bd%8e%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26 Sep 2024 08: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76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大女性癌症殺手。

近年本港女性乳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本港於2021年就有5500多宗女性乳癌新症,2022年亦有近800宗乳癌死亡個案,情况令人擔憂。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乳癌是乳房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控制,腫瘤會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嚴重更可致命。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8%,可見及早發現和適時治療是非常重要,可提升治癒率。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密切留意有否出現異常變化,例如乳房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等。如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了解7個乳癌風險因素

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基因突變:乳癌患者中,約有10至15%個案遺傳了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而BRCA1和BRCA2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 家族病史:若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女性患乳癌風險會增加一倍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
  • 荷爾蒙因素:例如較早(12歲前)出現初經、較遲(55歲後)收經、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等
  • 更年期後肥胖:相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超重的女性在停經後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約五成,而肥胖女性更會高出逾兩倍
  • 飲酒: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5至 9%
  • 缺乏體能活動

衞生署鼓勵女性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也建議剛生育的媽媽延長母乳餵哺期,這都有助預防乳癌。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評估乳癌風險 按需要接受篩查

另外,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年屆44至69歲的一般女性,可以瀏覽www.cancer.gov.hk/tc/bctool或掃瞄以下二維碼進行評估,如經評定發現帶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其患上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至於高風險女性(例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

風險屬中等的女性(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所有癌症篩查都有局限性及潛在風險,在接受乳癌篩查前,建議先跟醫生商討,共同評估風險,在充分了解其利弊的基礎上,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