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爆肺”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21: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爆肺”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www.afterroberto.com/%e8%a7%a3%e6%a7%8b%e9%ab%98%e5%b1%b1%e7%97%87%e8%88%87%e6%bd%9b%e6%b0%b4%e5%a4%ab%e7%97%85%e7%9a%84%e8%99%95%e7%90%86%e5%92%8c%e9%a0%90%e9%98%b2-%e4%b8%8a%e5%b1%b1%e4%b8%8b%e6%b5%b7%e5%88%87%e5%bf%8c/ Thu, 11 Jan 2024 03:35: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03

不少港人都是登山和水上活動的愛好者,更會趁假期外遊享受行山或潛水的樂趣。不過這兩項活動帶有一定的風險,出發前必須做好準備,並在進行活動時留意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觀察身體有否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或「潛水夫病」(即減壓症)等徵狀,切忌貿然挑戰,才能夠安全地享受上山下海的樂趣。

什麼是高山症與潛水夫病?海拔愈高氣壓愈低 登山切忌急進

能夠成功「攻項」固然是每位登山者的目標,但若身處的地方海拔愈高,氣壓和空氣含氧量便愈低。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提醒,若上山時過於急進,身體未必能夠適應氣壓和氧氣量的變化,有機會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

高山症徵狀一般在攀至海拔2,500米(8,000多呎)時出現,包括頭痛、頭暈、作悶、作嘔等輕微徵狀,即時的處理方法是吸入較高濃度氧氣或服藥;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肺水腫,前者會令人失眠和疲倦,後者會導致氣喘、心翳和咳血,必須即時接受治療。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登山、潛水均有風險,愛好者出發前應做好準備,並要了解高山症、潛水夫病可引致的徵狀,及早做好預防和懂得應變處理。

登山循序漸進 新手每天攀登不多於500

林醫生指出,要預防高山症,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登山,切勿在短時間內攀得太高、太快。她建議於2,500米至3,000米處停留一至兩晚作適應期;當達到3,000米以上,休息地點的海拔高度可以每晚增加300至500米,每登高1,000米便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對於新手而言,每天的攀登高度不宜多於500米,稍有不適便要提高警覺,不要堅持完成餘下的旅程。

出發前做好全方位準備

在計劃行程時,宜訂立日數和每天到達目標高度,盡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若身體不適就不宜堅持上山。除了準備好基本的行山裝備,也應自攜氧氣筒及紓緩高山症徵狀的藥物,例如乙醯唑胺。林醫生提醒,如本身有肺氣腫、肺炎、肺纖維化、肺動脈壓力高,或者患有腦腫瘤、神經肌肉疾病、曾接受頸動脈手術、腦血管病等風險較高的人士,就不宜攀登高地。

正式出發前,謹記留意當日天氣變化,做好防曬,並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和鹽分以促進血液循環。進食方面,可以選擇高卡路里食物以提供足夠熱量,避免攜帶太多行李。林醫生指出,若行程中有專業人士陪同及指導則最為理想,有助應付任何突發情况。

潛水夫病:水壓急劇變化所致 血管充血或出血

潛水是另一項港人外遊的熱門活動,但不論是潛得太深或上水過急,都有機會出現潛水夫病(即減壓症),原因是外在水壓與身體軟組織的壓力霎時變得不平衡,下潛愈深,軟組織會因外在水壓增大而腫脹,令血管充血或出血。

當下潛逾10米,一半肺部無法擴張而出現呼吸困難、耳鳴、頭暈等徵狀。若繼續下潛,更會令人失去知覺、暈倒、心翳,甚至無法呼吸。一旦潛至超過40米,高達八成肺部無法擴張,屆時便要留意逗留在水中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


相關閲讀:【減壓症會好嗎?】潛水前出現8種情况勿下水 提防減壓症 嚴重者可誘發心臟病

上水忌過急 或致耳膜破穿、鼻竇出血

即使潛得不太深,但若上水過急,身體軟組織亦會因壓力驟變而受損,繼而引致耳膜破穿、鼻竇不適或出血,嚴重者更會突然失聰。一般情况下,服用止痛藥可處理耳膜破穿及出血,患者會在數星期內痊癒,如逾兩個月仍未康復,或需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如鼻竇出血則須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爆肺徵狀:呼吸困難、氣促、胸痛

另一個有機會出現的情况是「氣胸」,俗稱「爆肺」,徵狀包括呼吸困難、氣促、胸口痛、乾咳。閉氣期間若未有慢慢呼氣,肺部會膨脹,令氣胸壓着心臟,使其無法泵血,又或造成動脈栓塞,在血管內迫出血泡,構成生命危險。處理「爆肺」需在胸膜腔放置導管排氣,令血壓回升,紓緩對心臟的壓力﹔若血管出現氣泡,須立刻送院進行高壓氧治療,否則對性命構成威脅。

另外,林醫生特別提醒以下的高危人士不宜潛水:

• 患有肺纖維化、慢阻性肺病、心律不正、心臟病、心臟衰竭,或曾有氣胸

• 經常感冒,或有嚴重鼻竇炎,導致鼻塞

要確保安全,潛水時的深度應逐步加深,讓身體慢慢適應壓力變化,以及預留足夠時間上水,並時刻留意身體狀况,一旦有任何不適,必須停止活動。此外,千萬不要單獨潛水,宜在專業人士從旁指導下才進行相關活動,以便適時得到協助。

大圖說:

]]>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9b%87%e5%8f%af%e5%86%8d%e5%be%a9%e7%99%bc%ef%bc%9f72%e5%b0%8f%e6%99%82%e9%bb%83%e9%87%91%e6%b2%bb%e7%99%82%e6%9c%9f%ef%bc%9f%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5%8f%af%e6%b8%9b%e5%be%8c/ Wed, 28 Jun 2023 08:22: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68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帶狀皰疹(Shingles)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所引起,初期出現的徵狀或會被誤以為是皮膚敏感、蚊蟲叮咬所致。視乎生蛇位置,部分病人更有機會出現跟偏頭痛、心臟病發等相似的徵狀!生蛇令人疼痛難耐,更有機會引發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面癱及長期神經痛等。有醫生提醒,勿以為曾經生蛇便等同終生「免疫」,患者可能因壓力、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而反覆病發,故要把握72小時的黃金治療期。不想被「蛇」纏繞,除了接種「蛇針」外,還要注意什麼?由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拆解5個關於生蛇的常見問題。

1. 生蛇可以再復發?生蛇成因?

黃建華醫生指出,生蛇的主要成因是感染水痘後,帶狀皰疹病毒仍潛伏在體內的神經元,當免疫力下降便有機會誘發生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四十歲或以上的香港人當中,有超過九成人都曾患上水痘,因此不少人都有生蛇的風險。年長人士、生活壓力大、吸煙飲酒、休息不足,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正接受壓抑免疫功能的治療等,都屬於生蛇的高危族群。

別以為生蛇像出水痘般,感染過一次便能終生「免疫」。黃醫生表示,曾有健康良好的病人自廿多歲開始,每當遇到巨大壓力便會生蛇:「病人第一次病發是因為讀書壓力,第二次病發則是因為照顧孩子。」他提醒,每個人雖然一生只會出一次水痘,但生蛇卻可以反覆病發。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曾經生蛇並不代表終生「免疫」,要預防生蛇或復發,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人士,都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相關閲讀:【生蛇】突然腰痛出疱狀紅疹?免疫力下降帶狀疱疹伺機發作  72小時內服藥減後遺症 (談痛說情)


2. 生蛇有何徵狀?

生蛇一般可分為3個不同階段,病人一般會出現皮膚痕癢及皰疹,更會感到疼痛難忍:

生蛇初期:感覺像感冒,患者可能會發冷,容易疲倦。

發病1至2天:患處的皮膚開始痕癢和疼痛,由於痛楚是源於神經發炎,故此皮膚變得敏感,即使穿衣服時擦過皮膚,其痛楚比拍打更為劇烈。

發病3至4天:皮膚會出現紅點,慢慢發展成水泡狀的皰疹。

黃醫生強調,要診斷生蛇需要非常小心,因出現典型皰疹前,有機會誤以為是其他病症。「例如初起的皮膚紅點看似是過敏或蚊叮蟲咬;若面部生蛇,則與偏頭痛發作相似,甚至產生如面癱的徵狀;更有病人會因為胸口生蛇而感到胸口疼痛,擔心是心臟病發、肺炎或爆肺等嚴重問題,直至作深入檢查和皰疹出現後,才確診是生蛇。」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曾經生蛇並不代表終生「免疫」,要預防生蛇或復發,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人士,都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3. 生蛇有72小時黃金治療時間?會有後遺症?

對於生蛇患者來說,及早發現和治療十分重要。黃醫生解釋,若能在生蛇徵狀出現後的72小時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有助病人加快康復及減低出現後遺症的風險,即使已過黃金治療時間,若仍然出現新的皰疹,都應該用抗病毒藥治療。

然而,若錯過了72小時黃金治療期,則有機會出現長期影響病人健康的後遺症,例如眼睛附近生蛇,可引起角膜結痂令視力受損;面部生蛇則可引致「拉姆齊亨特綜合症」,有機會令患者出現口眼歪斜、口齒不清等面癱症狀;若發生在肛門附近,更有可能影響排泄功能。

「有不少人因為神經發炎而出現後遺神經痛,患者持續出現火燒及觸電般的痛楚,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要服用多種止痛藥才能控制。」

4. 坊間流傳生蛇圍纏身體一周會有致命危險,真的嗎?

黃醫生表示,感染水痘會令全身皮膚出現皰疹,而生蛇則主要影響皮節。皮節是指單一脊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域,並分為左右兩邊。「生蛇通常發生在單邊皮節,兩邊皮膚同時生蛇的情况十分罕見,出現這情况反映病人的免疫力十分差,或會有擴散性或瀰漫性生蛇,這可能影響不止一條神經線,甚至入侵其他器官造成嚴重腦炎或肺炎等,有致命風險。」


相關閲讀:認識偏頭痛4大病徵 服止痛藥可了事?拖延治療影響控制痛症、減藥效


5. 如何能減低生蛇的機會?

醫學界目前未有完全清除潛伏體內水痘病毒的方法,但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俗稱「蛇針」)以預防生蛇。黃醫生稱,免疫力會隨年紀漸長而下降,故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的人都適宜接種,配合良好的生活模式,包括有足夠休息及減低壓力影響等,都有助減低生蛇的風險。

]]>
【氣胸】7類人士易爆肺?無預兆警剔呼吸困難、胸口痛突然來襲 //www.afterroberto.com/%e6%b0%a3%e8%83%b8-7%e9%a1%9e%e4%ba%ba%e5%a3%ab%e6%98%93%e7%88%86%e8%82%ba-%e7%84%a1%e9%a0%90%e5%85%86%e8%ad%a6%e5%89%94%e5%91%bc%e5%90%b8%e5%9b%b0%e9%9b%a3-%e8%83%b8%e5%8f%a3%e7%97%9b%e7%aa%81/ Thu, 26 Aug 2021 07:49: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003 氣胸(俗稱「爆肺」)可以在毫無先兆下突然發生,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氣促、胸口痛、乾咳,如果沒有及時接受適當治療,病人有機會出現壓力性氣胸,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後果可以很嚴重!

氣胸,俗稱爆肺,哪些人士較容易爆肺呢?以下7類人士要注意!
氣胸,俗稱爆肺,哪些人士較容易爆肺呢?以下7類人士要注意!

自發性氣胸 肺泡無故爆破 7類人士易爆肺?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岑健醫生表示,氣胸是指當肺部出現病變,或者因外傷、撞擊等造成破洞時,讓空氣進入胸膜腔(pleural cavity)。大部分爆肺個案都屬於「自發性氣胸」,即肺泡無緣無故破裂,男性比女性稍多,每十萬個男性中約有10人一生中會發生一至兩次,而每十萬女性大約有4人,身體特徵是較高及瘦。究竟哪些人士較易爆肺呢?

.身材高瘦、男性

.吸煙人士

.慢性肺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纖維化及肺癆等

.肺癌病人

.胸口曾經有外傷

.進行氣壓改變的活動,如潛水、登山等

.曾發生過一次氣胸

相關文章:【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氣胸症狀:胸痛、心跳快、呼吸困難、乾咳

岑醫生指出,氣胸出現時,病人會突然胸痛、胸悶、心跳加快、呼吸困難、乾咳。這是由於當空氣進入胸膜腔後,若一直未能呼出,便會積存在胸膜腔產生壓力,壓住肺部、心臟和大血管,影響血液循環,令病人缺氧休克,甚至死亡。不過若果只是輕微的氣胸,例如其中一邊肺部只有一至兩成穿孔,只有少許空氣走進胸膜腔,病徵便不會很明顯,病人的血壓也會正常,有時血含氧量也會呈現正常。

聽診、X光、超聲波 助確診

當醫生遇到懷疑氣胸的病人,會先了解病人的病歷和徵狀,例如痛楚是否突然發生、最近有否患上肺炎、發燒、曾經大叫、有否潛水和登山等。其後,醫生會用聽筒檢查肺部,在檢查時需要病人一直說話,以便醫生分辨兩邊肺部傳來的聲音是否一樣、呼吸聲有否異常等。若要進一步確診氣胸的程度,則需要照X光檢查,但氣胸要超過15%或以上,X光才能明顯呈現出來。

行路、上落樓梯突感氣喘 應盡快求醫

岑醫生表示,在急症室內,醫生可以為懷疑氣胸的病人進行超聲波檢查肺部的兩層肺膜。在正常呼吸時,兩層肺膜之間的液體會讓肺膜滑動,如果有空氣在內,肺膜就不能如常滑動,此方法亦有助醫生確認病人是否氣胸。若要更精準的檢查,就需要進一步使用電腦掃描,不過病人需要接受一定程度輻射。

岑醫生提醒,如果出現氣喘,或行路、上樓梯時感覺比平日辛苦,應盡快求診,讓醫生檢查確認成因。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哮喘「斷尾」有機?及早治療控制病情 減少發作

氣胸的治療方法

氣胸程度 肺部塌陷比例 處理方法
輕度 一至兩成 如徵狀輕微,病人可持續觀察等待肺部自我修復,隔數天後再覆診檢查,然而中途如果情况變差,就需要立刻求診。
中度 五成 雖然病人仍能呼吸,但會建議病人入院吸氧氣,並透過X光檢查觀察病情。醫生亦有機會使用「針抽空氣」的方法,抽走空氣減壓。
嚴重 整個肺部也被壓住 若使用「針抽空氣」也無法改善,醫生會採用胸腔引流術,把一條膠管放入胸膜腔內,直接抽走裡面的空氣。

肋膜沾黏術 減復發機會

由於曾經出現自發性氣胸的病人,有兩至三成機會再次出現氣胸,七成機會發生於同一邊肺部,病人可考慮進行肋膜沾黏術,減低復發機會。

進行肋膜沾黏術時病人需要監察麻醉,方法是利用胸腔引流放入內窺鏡,再以手術方式刮損兩邊肺膜,令兩邊肺膜黏合,減低空氣進入這空間的機會。以往肋膜沾黏術是透過灌入化學物質,例如滑石粉,令胸腔膜及肺膜發炎和纖維化,當它們痊癒後,兩邊肺膜便會黏合在一起;現時手術不需再使用化學物質,只需要利用內窺鏡刮傷兩邊肺膜,當傷口癒合時同樣會產生纖維化,令兩邊肺膜黏合,使空氣不能進入此空間,從而減低再次氣胸的機會。

]]>
【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6-%e8%82%ba%e7%b5%90%e6%a0%b85%e5%a4%a7%e7%97%87%e7%8b%80-4%e5%80%8b%e5%b8%b8%e7%94%a8%e6%aa%a2%e6%b8%ac%e6%96%b9%e6%b3%95%e6%9f%a5%e6%89%be%e6%bd%9b%e4%bc%8f%e7%b5%90%e6%a0%b8/ Fri, 25 Jun 2021 02:00: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163 患上肺癆?大部分人可能以為是五、六十年代的不治疾病,或僅是粵語長片中的劇情。事實上這種可致命的疾病,在今日的香港仍然常見,每年有約4000宗新症,較以往不同的是現有藥物治療成效高,患者只要及早接受為期6個月抗生素療程,大多都可以根治,不用太擔心病菌繼續影響健康。要及早發現患病與否,現時有4種常用的檢測方法,有助找出結核桿菌,減低傳播風險。

肺結核5大症狀 可影響其他器官

俗稱肺癆的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由透過空氣傳播的結核桿菌引起的結核病之一,除了常見於肺部外,淋巴結、腎、腦、骨、心臟及腸道等也可能受此菌影響。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亦可視乎受影響器官而出現其他症狀,如淋巴腫脹、骨痛、頭痛、腹痛及排便異常等。

患上肺結核可能出現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如何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呢?
患上肺結核可能出現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如何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呢?

相關文章: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長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屬高危族群

關醫生提醒,免疫力較好的人士若接觸到病菌未必會受感染,即使染病者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每10名染病人士中約有一人會發病,而發病的時間可能是感染後數星期、數個月,甚至是數年、數十年後。」

至於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如長者、糖尿病、癌症、酗酒、營養不良、矽肺病及免疫疾病等患者,則屬於染病的高危族群。

肺結核傳播力高、潛伏期長 4種常用檢測方法

除了出現症狀人士或需要透過檢查了解是否患病外,由於肺結核的傳播力高而且潛伏期長,加上香港又位處高發地區,故此若港人移居海外或出國留學時,都有可能需要接受結核病檢查,出示健康證明才能入境。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包括以下4種常用檢測方法:

.肺部X光

.痰液抹片及結核菌培植(種菌)

.結核菌素皮下測試

.血液檢查(IGRA)

關醫生表示,診斷肺結核時,通常會先安排病人進行肺部X光,按個別情况再考慮進行痰液抹片和結核菌培植、電腦掃描、以氣管鏡抽取組織化驗。另外,結核菌素皮下測試及血液檢查(IGRA)亦可以幫助診斷是否有結核菌潛伏。

他續稱,皮下測試需要在皮膚注射藥劑,待48至72小時後再觀察注射部位反應,但結果可能受接種卡介苗、曾受感染及服用藥物等影響,因此即使檢測陽性亦不等於確診,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氣喘、咳血、發燒及夜間冒汗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結核桿菌予其他人,其傳播力高和潛伏期亦長。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氣喘、咳血、發燒及夜間冒汗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結核桿菌予其他人,其傳播力高和潛伏期亦長。

治療肺結核 必須按時完成服用抗生素療程

現時藥物治療肺結核的成效相當理想。關醫生強調,大部分患者接受為期6個月治療後已可以痊癒。

「患者在首兩個月需要服用4種抗生素,餘下療程則服用另外兩種抗生素。衞生署胸肺科診所有提供免費治療,有關治療採取『全監督』方式,一來可讓醫護人員視乎患者服藥後的情况而適當調校藥物;二則能夠確保患者正確服用處方劑量,避免有患者因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帶來復發及抗藥性等問題,屆時療程便需延長至9個月至兩年不等。」

肺結核死亡率雖大減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助預防

由於治療成效較高,肺結核在香港造成的死亡病例,已由50年代的每10萬人中有100人死亡,降低至現時約2人,但關醫生仍提醒市民要提防肺結核。

「感染肺結核或會令肺部組織受損,有機會引致急性氣胸(俗稱爆肺)、肺炎等,也有可能引起支氣管擴張等長遠令肺功能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做好預防措施,首要是及早發現患病和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或傳播他人。」

關醫生強調,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戒煙戒酒、有適量的運動等都是有助鞏固身體免疫力的方法,也要注意個人衞生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都是人人做得到的預防結核病方法。

]]>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a2%ba%e8%a8%ba%e5%8d%b1%e6%ae%86%e8%80%85%e9%a6%96%e5%91%a8%e7%99%bc%e7%87%92%e5%92%b3%e5%97%bd-%e7%84%a1%e8%81%b2%e7%bc%ba%e6%b0%a7-%e6%ac%a1%e5%91%a8/ Tue, 15 Dec 2020 10:14: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915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持續年輕化。醫管局表示,部分危殆者延遲求診,感染逾一周才入院,懷疑是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加上疫下常居家兼少運動而不察病情惡化,出現「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現象,提醒市民即使有輕微病徵如發燒喉痛都要及早求醫,否則病情或一兩天後「插水式」轉差。倘試行6分鐘有氣促、有發燒、所居大廈有確診個案,就要留意。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彩雲邨明麗樓早前有4人染疫,衛生防護中心昨向屋邨居民派樣本瓶檢測,不過昨日屋邨一帶仍有市民除口罩吸煙,亦有市民沒戴好口罩。(劉焌陶攝)

 

【網購Power Up與您迎接2021農曆新年】賀年佳品優惠高達4折:米芝蓮星級食府盆菜、老字號參茸海味、歐洲製精緻餐具、陳年雲南普洱、人氣家電;款式多達80種,立即訂購。(優惠期至2021年2月10日)

 

危殆者初期僅發燒咳嗽 次周即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表示,本港有超過300名確診者曾入ICU,逾半為70歲以下。當局察覺有危殆患者最初不察覺感染病毒,感染首周有輕微咳嗽及發燒,若延遲求診,病情到第二周會演變成「細胞因子風暴」,出現肺炎病徵及發燒。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危殆者出現無聲缺氧 落牀步行即感氣促

胡續說,不少危殆者起初以為自己無事,該現象稱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很多病人進入病房後血氧含量只有約90%,躺在牀上不察覺有問題,亦沒有氣促,甚至可在牀上「打機」,但一活動如去洗手間等就感到氣促。

他呼籲市民有病徵盡早求診,「發覺自己不適不要留在家觀察多兩天,很多時病人今天氣促以為自己無問題」,往往情况會在兩天後急轉直下,形容是「插水式」轉差,即使插喉或接駁人工肺維持生命,但可能出現爆肺、細菌感染、爆血管等潛在風險。他說市民可在家自我評估,若走路約6分鐘已氣促,反映肺部有問題。

有ICU醫生表示,有病人血氧含量低過80%、兩邊肺花,聞氧中仍能與人WhatsApp,「病人唔覺有唔妥」,該情况自第三波起比較多見;但亦有患者連上廁所都感覺氣促。除了插喉,亦可讓病人俯臥以增加下肺葉的血氧濃度,爭取時間令藥物發揮效用,並避免插喉引致感染的風險。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許樹昌:氣促前會發燒咳乏力痠痛 人人戴口罩或因此難察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感染病毒後第2至第4天,病毒量會達到高峰並回落,其後兩成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搞亂了免疫系統並攻擊肺部,嚴重可導致肺炎及呼吸衰竭。而如病人入院時已有肺炎,抗病毒藥效果會較差。

許續說,目前科學界沒確實證據顯示「無聲缺氧」普遍出現,亦未能確定成因。他提醒氣促前一般會發燒、乾咳、全身乏力或肌肉痠痛,籲市民勿忽略病徵。但他亦指出,目前人人戴口罩,不排除因此難察覺氣促。

至於日前離世、無長期病的42歲女子,本月3日起出現流感病徵,翌日氣促及發燒,曾到跑馬地宏德街地盤工作,當局正追查有否他人感染。胡德超表示,女死者6日到急症室時血氧含量低過90%,插喉不能維持血氧水平,需接駁人工肺(ECMO),入院首日已處方包括類固醇的雞尾酒療法。

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www.afterroberto.com/%e7%95%99%e6%84%8f%e8%83%b8%e7%97%9b%e8%ad%a6%e8%99%9f-%e6%88%90%e5%9b%a0%e5%a4%9a%e9%9a%a8%e6%99%82%e8%88%87%e5%bf%83%e8%87%9f%e7%97%85/ Fri, 23 Oct 2020 06:40: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037 胸痛或俗稱「心口痛」泛指胸部、頸部、上腹等位置,出現痛楚、壓力,甚至窒息或麻痺等不適感覺。胸痛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徵狀,與心臟、肺部等相關的疾病都有機會引致胸痛,所以「心口痛」的出現可能是一個警號,市民切勿輕視。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胸痛或俗稱「心口痛」是一種徵狀,可能與心臟、肺部疾病有關。因此若出現痛楚、窒息、麻痺等不適感覺,必須及早求醫。(網上圖片)

胸痛原因一:心肌缺氧致出現心絞痛

胸痛可以突如其來,也可以持續數天,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梁杰仁醫生表示,最擔心的是由心臟病引起的胸痛,特別是運動、追車、行樓梯時,心臟負荷加大,一旦心臟內血液不足,就有機會令心臟肌肉缺氧而出現心絞痛。患者通常是胸口中間偏左的位置疼痛,但也有機會是中間偏右疼痛,部分人的痛楚可伸延至頸、手臂、下巴等位置,因為這些位置的神經線和心臟的神經線相連。

當有胸痛患者求診時,梁醫生表示,一般會先請病人形容痛楚的位置、持續多久,不過由於每個人對「心口痛」的感覺都不一樣,如果懷疑患者是因心臟疾病引起胸痛,除了一般檢查、聽診、問診之外,也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是否嚴重心肌梗塞、抽血檢驗心臟酵素等,另外也會詢問病人有否心臟病病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再視乎需要為病人進行電腦掃描,去確定心臟冠狀動脈塞了多少百份比,以及進行俗稱「通波仔」(心導管介入治療)的手術。

胸痛原因二:肺部感染或創傷

肺部相關的疾病或創傷,是另一個可引致胸痛的主因,例如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又或者氣胸(俗稱「爆肺」)、胸部創傷如肋骨骨折、胸部肌肉受傷等,都有機會引致胸痛。以上每種病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胸痛原因三:胃酸倒流食道發炎

除了心臟及肺部相關疾病,梁醫生指出,胃酸倒流和食道發炎也有機會引致胸痛,原因是胸腔的食道不像胃部般有黏液保護層,當有胃酸倒流時,便會刺激食道引起胸口灼痛,大多在患者睡眠時出現,可考慮透過照胃鏡或監測食道酸鹼值以確定成因。如患者是因胃酸倒流引致胸痛,可服用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藥物,最重要的是從飲食習慣著手,謹記定時飲食,避免睡前四小時進食,避免刺激性、肥膩食物刺激胃酸分泌。

生蛇、骨骼發炎會引致胸痛

其他會引致胸痛的原因還包括帶狀皰疹(即生蛇)、骨骼發炎,或者焦慮或恐懼情緒等。總括而言,胸痛的成因眾多,很多人或會因為痛楚在短時間內消失而沒有理會,但事實上胸痛可以是心臟病的先兆,如沒有及時處理,有機會惡化成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或心肌梗塞,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如果出現心口痛,必須留意,最好及早求醫看看是否需作進一步檢查。

]]>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www.afterroberto.com/%e6%88%b4%e5%a4%96%e7%a7%91%e5%8f%a3%e7%bd%a9%e9%81%8b%e5%8b%95-%e6%b1%97%e6%bf%95%e9%bb%8f%e5%af%a6-%e6%98%93%e6%9a%88%e6%98%93%e5%82%b7/ Mon, 14 Sep 2020 07:57: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262 【明報專訊】防疫限制進一步放寬,部分運動場所、健身室重開。戶外運動可豁免戴口罩,但室內運動必須戴上口罩。

疫情之下,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與防疫同樣重要。惟面上口罩除增加運動時的不適,汗水沾濕也令口罩失去防疫保護,兼且阻礙呼吸,內地曾有人戴口罩跑步「爆肺」的個案。戴口罩做運動究竟有什麼風險?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立體口罩——若運動時佩戴外科口罩感呼吸困難,專家建議可考慮選用立體口罩,口罩內有更多空間。(recep-bg@iStockphoto)

 

口罩濕 阻散熱易中暑

戴口罩做運動有何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運動創傷科主任容樹恒指,做運動時呼氣及吸氣量變大,呼氣時釋出二氧化碳,若戴口罩做運動,除了較侷促,部分二氧化碳亦會累積在口罩內,令人不斷吸入二氧化碳,或導致頭暈。另外,運動時身體靠皮膚、排汗及呼氣來散熱,若戴口罩做運動,呼出有水分的氣體,不但會令口罩變濕,影響透氣度,更會影響身體散熱,容易出現中暑心跳加速等徵狀。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口罩沾濕——戴口罩運動時,口罩會被汗水弄濕,防疫能力下降,而且導致口罩緊貼面部,令人不適。(Marcos Calvo@iStockphoto)

 

容樹恒又表示,口罩被汗水弄濕,不但降低防疫能力,亦會因而緊貼面部,甚至凹陷至「魚嘴」形,令人不舒服;往往需要邊做運動邊調整口罩,有可能因分心或反應不及而引致意外受傷,曾有人在踏單車時用手調整口罩而「炒車」。另外,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哮喘等,都不太適合戴口罩做運動,因他們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戴着口罩做運動,有可能令疾病發作。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容樹恒(受訪者提供)

 

研究:心率升10% 提早疲勞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早前與中大運動醫學團隊合作,找來23名健康人士,於實驗室內跑步機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步行6分鐘,分別量度戴口罩和不戴口罩下,心率及主觀感覺疲勞指數(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的變化,研究已在7月發表於Th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雷雄德(資料圖片)

研究發現,戴口罩做運動的心率一般上升5%至10%。戴口罩時心率和RPE分別為每分鐘128下和12.7;沒戴口罩心率和RPE則分別124下和10.8。RPE量表參考自Borg Scale,從6到20來描述自己的勞累感,6代表「沒有勞累感」,20則代表「非常、非常辛苦」。一般來說,將評分乘以10便大約等於當時的心率。研究結果反映戴口罩做運動會使心跳率上升,以及提早出現疲勞。雷雄德警告:「不能小覷這4下!」是次測試者平均年齡約33.8歲,但對於50、60歲人士,這幾下心率差別就更大。健康人士、運動員,心跳加快幾下未必會有問題,但體質較弱、長期病患、呼吸系統有問題的人而言,有可能引致不適或暈倒。

 

「嗍大啖氣」 增心臟負荷

成人在靜態時,通氣量(吸入或呼出空氣量,ventilation)約每分鐘5公升,做中等至高強度運動時則達30至50公升,但戴上口罩會影響通氣量。「戴口罩時大啖吸氣、呼氣,你都會感到口罩頂着!」這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促使身體「嗍大啖啲氣」提高呼吸頻率,令心臟負荷增加。而且口罩阻礙二氧化碳排走,二氧化碳積聚讓人疲倦。雷雄德提醒,提早出現疲勞有可能增加受傷風險。以行山為例,原先有體力行5小時,但戴着口罩行山可能3小時已感到疲累,導致抽筋、失足等潛在風險。若要在運動時戴上口罩,宜將運動強度調低。

 

吸二氧化碳易攰 宜調低運動強度

一般人沒有專業監測儀器,該如何判斷運動強度?容樹恒指,用運動手表量度運動時心跳率,再計算自己的最高心跳率(220-年齡),可估算運動強度。以40歲人士為例,最高心跳率為220-40(年齡)=180下/分鐘,當運動時心跳率達最高心跳率的50%,即每分鐘90下,屬低強度運動,如拉筋、伸展;達最高心跳率60%屬中強度運動;70%至80%屬高強度級別。

如沒有量度心跳率的器材,亦可用「講話測試」粗略估算運動強度,若運動時可講出完整句子,屬低強度運動的標準;但如果氣喘、未能講出完整句子,已屬高強度訓練。

 

文:李祖怡、姚穎彤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有片】運動示範:踏步舉水樽 強肌力 益心肺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9%81%8b%e5%8b%95%e7%a4%ba%e7%af%84-%e8%b8%8f%e6%ad%a5%e8%88%89%e6%b0%b4%e6%a8%bd-%e5%bc%b7%e8%82%8c%e5%8a%9b-%e7%9b%8a%e5%bf%83%e8%82%ba/ Mon, 06 Apr 2020 05:40: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813

 

【明報專訊】胸肺物理治療涉及胸肺部位運動、四肢動作及呼吸節奏等範疇。陳婉婷表示,不少慢性肺病病人的肩頸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亦有上肢乏力的情况,因此胸肺物理治療包含呼吸運動、帶氧運動、上肢鍛煉運動及伸展運動四大部分。

她表示,綜合研究數據,每周3至5次、每次約半小時的胸肺復康運動,在8至12周後,可助患者改善運動耐力、肌力及氣促,「但不是8星期完成課程後,毋須再運動。我們希望病人在接受物理治療時,掌握運動模式,回家自行持續練習」。

呼吸運動:腹式呼吸

做法:選擇舒適姿勢,放鬆身體。手放上腹,吸氣時放鬆腹部肌肉,慢慢將空氣吸入肺的底部,腹部自然隆起。然後慢慢呼氣

次數:每組5至10次,每日做3組

目的:有助肺部擴張,放慢呼吸節奏,作深層呼吸

【有片】運動示範:踏步舉水樽 強肌力 益心肺
(影片截圖)

帶氧運動

1. 踏步運動

做法:左右腳交替原地踏步。體力或平衡較差的病人,可以坐在椅子上踏步

2. 踏級運動

做法:左右腳交替,踏上踏落階級

次數:每星期3次,每次30分鐘。如果不能持續30分鐘,可分段進行,中間稍作休息

目的:改善心肺功能,減低疲勞

 

伸展運動:胸肌伸展

做法:雙手放於頭後,深深吸一口氣,雙手盡量向後伸展,胸口有輕微拉扯感時,停留10秒;之後將兩手肘向前接合,同時呼氣。過程中,記緊保持正常呼吸,切勿閉氣,以免血壓上升

次數:每次停留10秒,每組10次,每日做3組

目的:氣促患者,容易長期屈曲身體來呼吸,令胸肌繃緊,更難擴張肺部來呼吸。伸展運動可紓緩肩頸肌肉繃緊,同時有助肺部擴張,減少氣促

 

上肢鍛煉運動

1. 二頭肌鍛煉

做法:手握水樽或啞鈴,手放身體旁邊。先深深吸一口氣,屈曲手肘同時呼氣。保持動作5秒,其間正常呼吸,然後慢慢伸直手肘返回原位,同時呼氣。左右手各重複動作6至12次

2. 三頭肌鍛煉

做法:右手握水樽或啞鈴,舉起;用左手固定右手手肘,右手屈曲並停留5秒;然後慢慢伸直手肘。左右手各重複動作6至12次

次數:訓練重量及重複次數因人而異,練習前宜先諮詢物理治療師;一般建議每 6至12次為1組,每天完成2至4組動作

目的:部分病人因氣促或缺乏運動,上肢肌力較弱,甚至無力拿起細小物件。運動有助訓練肌力,減少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

 

注意事項:切忌閉氣 免谷爆肺膜

胸肺物理治療運動的動作看似簡單,但當中有不少注意事項,並非適合所有慢性肺病患者。陳婉婷表示,年紀較大的患者,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退化性痛症等。治療師安排運動時,亦會考慮以上因素,如患者有退化性膝痛,未必適合做踏級運動。

除了患者身體狀况,物理治療師安排運動前,會與患者溝通,了解其需要及運動目標。假設患者回家需步行樓梯,但因氣促而造成困難,在這情况下,物理治療師會特別加強心肺及下肢肌力訓練。

林冰表示,病人復康運動中,或會有舉重動作,其間切忌閉氣出力,須同時保持正常呼吸,以免閉氣期間,肺部脹大,令肺膜有爆裂風險。慢性肺病病人同時不適合講求爆炸力的運動,復康運動時亦應量力而為,不宜勉強,「在行樓梯練習時,不要想着還有一、兩級樓梯就到,然後行到氣絕」。

 

]]>
射頻打通支氣管 新招治嚴重哮喘 //www.afterroberto.com/%e5%b0%84%e9%a0%bb%e6%89%93%e9%80%9a%e6%94%af%e6%b0%a3%e7%ae%a1-%e6%96%b0%e6%8b%9b%e6%b2%bb%e5%9a%b4%e9%87%8d%e5%93%ae%e5%96%98/ Mon, 05 Mar 2018 08:00: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419 【明報專訊】根據2011年統計處數字顯示,全港約有249,183個成年人(22至70歲)患有哮喘,佔成年人口的5%,當中有5%屬於嚴重患者,經常發作,影響生活,連行一兩層樓梯、說一句話也有困難,嚴重程度更可令患者徘徊在死亡邊緣。

以往嚴重哮喘患者只可靠藥物稍微紓緩病情,直至早前本港引入一項新技術,以一條小射頻消融探頭,加熱消融支氣管內的肥厚平滑肌細胞,從而減輕徵狀,讓嚴重哮喘患者有機會過正常生活。

適合對類固醇治療無效病人

哮喘是慢性疾病,患者的氣管會發炎及收縮,出現呼吸困難、喘鳴、咳嗽、胸悶等徵狀。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執行委員、瑪嘉烈醫院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楊耀昌指出,嚴重患者須使用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以及另一種控制藥,包括口服類固醇,惟部分患者用藥後仍無法控制病情。「長期用口服類固醇,副作用是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白內障、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等風險。此外,哮喘可引致相關呼吸道疾病如氣胸(爆肺)、肺炎等,嚴重更可引致呼吸衰竭,病人需插喉,或有死亡風險。醫管局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因哮喘入院的總人次是8000,當中90人死亡。」

哮喘其中一種病變,是患者呼吸道內的平滑肌增厚,「嚴重哮喘患者的支氣管平滑肌會增生,較一般人厚,就如啞鈴舉得多會練出老鼠仔一樣。氣管經常抽緊,會大大提升氣管收窄的嚴重性」。楊耀昌解釋,新技術「支氣管熱成形術」(Bronchial Thermoplasty),便是透過消融平滑肌,改善病情。他說新技術於2010年獲美國FDA認可,先在歐美澳洲使用,其後新加坡、日本及中國也引入,現時全球約有30多個國家使用。外國臨牀研究顯示,患者接受治療後5年內,急性發作率較手術前減少48%,到急症室的求診次數亦下跌78%。

消融肥厚平滑肌 急性發作減48%

支氣管熱成形術的原理,是將一條直徑1.5mm、末端附有射頻消融探頭的幼細導管,放入支氣管內,探頭可因應支氣管的直徑擴大,由最細的3mm擴大至10mm。「將導管經支氣管鏡推進至患者的支氣管腔內,之後將探頭加熱至攝氏65度,消融肥厚的平滑肌細胞。」估計在本港嚴重哮喘患者當中,一成適合接受此療法。

23歲的方正道,便是其中一名適合接受新手術的嚴重哮喘患者。他自初中時已不時病發,經常出入醫院,身體非常差,「我當時行樓梯也有困難,獲學校批准搭電梯,基本上我從未上過運動堂」。當時病情嚴重,需經常用口服類固醇,導致水腫、長暗瘡,甚至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又由於經常急性發作,往往要出入醫院,有次更嚴重至被送入深切治療部。18歲時病情惡化,藥石無靈,最後在醫生建議下接受新技術,「其實我之前上網看過資料,曾考慮去新加坡做此手術,不過費用太貴,所以知道香港剛引入,亦不介意做白老鼠」。

療程分3次 需局部或全身麻醉

手術期間,病人需要接受麻醉,病情較輕者可局部麻醉,嚴重者則需全身麻醉。療程需分3次,每次相隔3至4星期,分階段在支氣管內消融平滑肌,每次約30至60分鐘。楊耀昌解釋:「如果一次過完成,需時較長外,探頭亦有可能刺激氣管,若病人的支氣管一次過受刺激,怕未必承受到。」

楊耀昌指有外國報告顯示,手術有5%會增加呼吸道徵狀或引起哮喘發作的風險,但大多會在7天內痊癒,其間要短暫使用口服類固醇。他說外國有個案在手術後哮喘發作至需進入深切治療部,由於手術有可能令病情轉壞,故他只會建議靠藥物仍未能控制病情的患者接受治療,而手術後的早段監察也很重要。

今次是本港第一次做支氣管熱成形手術,楊耀昌說之前曾與其他部門商討,更預早通知深切治療部準備隨時接收方正道。而在手術前3天及手術後2天,須使服用高劑量口服類固醇,減少手術引起的哮喘發作。

方正道在半年內完成了3次療程,每次都全身麻醉。手術後,他的氣喘情况大有改善,說話順暢夠氣,早前更和朋友行山,「我以前住院,唔知自己可唔可以行出病房,真的無諗過可以行山」。同時他亦慢慢減藥,毋須再用口服類固醇。現時他立志從事藥劑行業,協助哮喘患者正確用藥。

楊耀昌強調,新技術並非要取代現有治療,因為患者在手術後仍需用藥控制病情。不過平滑肌薄了,可減輕哮喘徵狀及急性發作的次數,減少用藥分量及相關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現時只有瑪嘉烈醫院作此項手術,早前楊耀昌為第2名病人完成治療,現時共有5人等待接受手術。

長遠效用及副作用 待繼續研究

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陳偉文表示,支氣管熱成形術有別於藥物治療,是針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治療。由於病人本身有氣管敏感,如接受支氣管鏡介入治療,便需要使用鎮靜劑、局部甚至全身麻醉,有一定風險。此外,身體植入了電子儀器(如起搏器)和剛病發的病人,也不適合做手術。他說現階段支氣管熱成形術還是新手術,缺乏長期數據支持,對正確的治療位置、長遠的效用及副作用等,還是未知之數,有待醫學界繼續研究。

文:許朝茵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76e8aadef3b845c4c8c25bdb8fb4d.jpg支氣管熱成形術原理——哮喘其中一個病理改變,是患者支氣管內的平滑肌增厚。支氣管熱成形術是利用射頻來消融肥厚的平滑肌細胞,改善氣管收縮情况,減少哮喘發作及徵狀。(圖:catinsyrup@iStockphoto,設計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7875d061451838f94138f7ac52637.jpg支氣管熱成形術——楊耀昌模擬「支氣管熱成形術」過程,以小射頻消融探頭,置入支氣管內,消融增生變厚的平滑肌。(圖:劉焌陶);//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79e1c0cd55e13d4e54a85d73920cf.jpg置入支氣管——支氣管熱成形術以一條幼細導管(紅箭嘴示),置入支氣管鏡後,再進入患者的支氣管腔內,探頭(紅圈示)加熱至攝氏65度,消融肥厚的平滑肌細胞。(圖:劉焌陶);//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7ae27ff7705b2c02cd62b04ef01b7.jpg改善水腫——首個接受新療法的哮喘患者方正道,之前因用口服類固醇,出現副作用包括面部水腫(左圖),完成療程後,哮喘發作次數減少,更可停用口服類固醇,提升整體健康(右圖)。(圖:受訪者提供、劉焌陶); ;陳偉文(圖:受訪者提供)//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7767be5c093e0aa812e363ed82b0056e.jpg;

]]>
肺腑之言:「條氣唔順」不可忽視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f%bc%9a%e3%80%8c%e6%a2%9d%e6%b0%a3%e5%94%94%e9%a0%86%e3%80%8d%e4%b8%8d%e5%8f%af%e5%bf%bd%e8%a6%96/ Mon, 18 Sep 2017 09:40: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0054 【明報專訊】本文題目所指的「條氣唔順」,當然不是廣東俗語「不服氣」的意思,而是病人經常提出的徵狀:感到「唔夠氣」、呼吸不暢順,甚至氣喘。

呼吸的主要作用是供應氧氣給各個器官,以及移除新陳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正常呼吸是由身體自動調節,在沒有感覺下自然發生;除了在體力勞動的時候,一般人呼吸時不會特別留神或用力。如果日常起居,出現以前沒有感覺過的氣喘,可能顯示身體有疾病以致氧氣供求失衡。

哮喘和慢阻肺病等支氣管疾病,是較常見引致氣喘的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患者較常有敏感和家族病例,而慢阻肺病則較多出現於年長及有吸煙歷史的人。雖然兩者都可以出現「急性病發」而引致突發氣喘,但慢阻肺病患者在平日都常會咳嗽痰多,嚴重的患者更會因為肺氣泡結構受損(肺氣腫)而出現慢性呼吸衰竭。除了肺氣腫外,其他肺氣泡病變如肺炎、肺水腫和肺纖維化等都會影響肺部功能而引致氣喘。

另外,如果處於肺和胸壁之間的胸膜發生毛病,引致胸腔積液或氣胸(俗稱「爆肺」),亦會因為液體或空氣的存在而阻礙肺部呼吸運作。相比於上述呼吸疾病,肺血管疾病(如肺血管栓塞)在本地較少遇見,但其出現會干預肺部血液流動而引起嚴重的呼吸因難。

人體調節呼吸的機制十分複雜,包括經由腦部分析來自其他的調節呼吸器官之出入信息。除了呼吸系統外,腦神經、心臟和血液循環等系統都會對呼吸的調節有參與和影響。

心臟疾病亦會呼吸困難

由於心、肺息息相關,心臟疾病如心肌栓塞、心臟衰竭、心瓣功能失常和心包積水等,都會因血液循環受影響而引致呼吸困難。 由於血液中的紅血球是輸送氧的重要媒體,所以患上貧血也會經常感覺到「唔夠氣」。若干嚴重的腦神經(例如腦幹受損)及肌肉(例如重肌無力症)疾病,亦會影響呼吸的調節和動力。發生於上呼吸道的疾病如急性會厭炎、異物阻塞和血管性水腫亦可因氣道阻塞而引起致命的呼吸困難。當然,其他的原因還包括心理或情緒因素(例如焦慮和恐慌)、肥胖和長期缺乏適量運動等原因。

由此可見,「條氣唔順」可以是一個很複雜和危險的身體警號,因此如果這個徵狀突然出現或持續沒有改善甚至加劇,就要立刻見醫生作全面檢查。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肺腑之言:「條氣唔順」不可忽視

「條氣唔順」原因很多,可以是很複雜和危險的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