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無胃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Oct 2023 10:42:0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無胃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87%9f%e9%a4%8a%e4%b8%8d%e8%89%af%e3%80%91%e9%95%b7%e8%80%85%e9%a3%9f%e6%85%be%e4%b8%8d%e6%8c%af%e6%88%96%e8%87%b4%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3%e6%96%b9%e6%b3%95%e5%a2%9e/ Mon, 22 May 2023 10:15: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09

【明報專訊】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面對不同變化,包括味覺和嗅覺退化、咀嚼和吞嚥困難、消化能力下降和新陳代謝減慢等,這些轉變均有可能導致長者食慾不振。不少長者患有長期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控制,部分藥物會引致惡心、便秘腸胃不適等影響胃口的副作用。另外,長者食慾亦有可能受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所影響。若長者食慾不振情况持續,未有得到適當處理,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不良會導致長者免疫力下降,增加跌倒危機及住院的可能。

留意長者營養不良徵兆 食慾不振3招增營養攝取

照顧者要多留意長者的飲食情况,如發現他們有進食量減少或體重下降等營養不良的徵兆,應盡早處理,以免情况惡化。

食慾不振時,增加營養攝取有以下方法: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營養不良——長者無胃口,可致營養不良,令免疫力下降及增加跌倒風險。(設計圖片,Toa55@iStockphoto)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1. 兩餐之間吃高熱量小食

當長者正餐分量吃得不足夠的時候,可以嘗試在餐與餐之間添加高熱量小食,增加營養攝取。以下是一些高熱量小食的建議:

穀物類#:

三文治(可加雞蛋/芝士/吞拿魚)、方包(可加花生醬/果醬/茄汁豆)、煠番薯/粟米/栗子/南瓜、薯蓉

奶類#:

鮮奶、乳酪、芝士、營養奶*

蛋類及肉類:

茶葉蛋、煠蛋、焗雞髀(去皮)

甜品類#:

豆腐花、燉蛋、燉奶、番薯糖水、腐竹雞蛋糖水、芝麻糊、花生糊、合桃露、杏仁茶、紅/綠豆沙、蛋糕

#患糖尿病人士宜按照營養師建議的分量進食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明報製圖)

2. 先食飯餸再飲湯 建議飲湯兼吃湯渣

不少香港家庭都有煲湯習慣,普遍認為湯水營養豐富。部分人見家中長者胃口欠佳,會勸喻長者「飲多啖湯」,以補充營養。但事實上,中式湯水大部分營養留在湯渣中,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些能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都難以進入清湯中,所以中式湯水會被歸類為低熱量流質。如長者正餐前飲用大量低熱量流質,可能影響胃口。應鼓勵長者把中式湯水、清水和清茶等低熱量飲料放在兩餐之間或餐後飲用。另外,亦可鼓勵長者飲用湯水時進食湯渣,增加營養攝取。

3. 粥飯中加蛋肉碎 食物添能量

長者胃口不佳時,照顧者可嘗試在食物中添加能量,讓長者吃進的每一口食物都有更多營養。以下是一些增加食物營養的方法:

‧白粥中加入肉碎、魚肉、豆腐、乾豆類、蛋花等

‧白飯轉成炒飯,並加入雞蛋、肉碎、雞肉、魚肉等

‧麥皮加入奶、蛋花、肉碎、營養奶/奶粉*等

‧奶/豆漿/營養奶*中加入杏仁茶、芝麻糊、麥芽飲品等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體重無故降逾5% 盡快求醫

這些方法可以增加食物熱量,令食物味道有不同變化,吸引長者進食。

如長者在嘗試增加營養攝取後,體重下降問題仍然持續,甚至在6至12個月內,無故下降多於5%,或體重下降伴隨如廁習慣改變、小便帶血、疲倦、氣促等徵狀,建議盡快求醫,進一步檢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黄穎琪(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註冊營養師)

]]>
入冬易誘發哮喘、咳嗽氣促 發病期飲食日常起居注意事項(附化痰平喘湯水推介) //www.afterroberto.com/%e5%85%a5%e5%86%ac%e6%98%93%e8%aa%98%e7%99%bc%e5%93%ae%e5%96%98%e3%80%81%e5%92%b3%e5%97%bd%e6%b0%a3%e4%bf%83-%e7%99%bc%e7%97%85%e6%9c%9f%e9%a3%b2%e9%a3%9f%e6%97%a5%e5%b8%b8%e8%b5%b7%e5%b1%85%e6%b3%a8/ Wed, 11 Jan 2023 08:59: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46 【明報專訊】入冬天氣轉涼,容易誘發咳嗽氣促、哮喘一類疾病。中醫認為哮喘病機為本虛標實。哮喘之根本在臟腑虛弱,以致痰飲內伏,一旦遇到環境變化、致敏原、感染等誘因,引動伏痰,便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哮鳴等症狀,嚴重甚至可導致窒息、缺氧而危及生命。哮喘的中醫治療宜根據病程階段及臨牀症狀,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編者按:哮喘患者無論在發作期抑或緩解期,有什麼日常起居調護需要注意,有助改善心肺功能、減少刺激呼吸道呢?至於飲食方面除了少吃屬性寒涼生冷的食物外,有哪些化痰平喘的湯水推介呢?)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面對新冠後遺症:咳嗽氣喘乏力 研究:中醫治療三成可根治 肺功能呢?


哮喘、咳嗽氣促 發病期痰濕積肺致呼吸急促 飲食日常起居要注意

總結歷代醫家對哮喘的認識,均離不開「痰」字。痰既可指是可見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是抽象概念,是指無處不在,由水液代謝失調而產生的病理產物。因為肺、脾、腎臟虛弱,令水液運化、輸佈失常,可形成水濕、痰飲。在肺脾腎虛、痰飲內伏的基礎下,當外感風寒、飲食生冷、吸入致敏原、情緒激動時,均能誘使哮喘發作。在哮喘發病時由於痰濕蘊結,妨礙氣機運行,可致肺氣通暢不利、宣降失常,出現呼吸困難、氣道壅塞等。若有形之痰停積於肺,可妨礙呼吸通氣,出現呼吸急促、痰鳴如吼等。


入冬易誘發哮喘、咳嗽氣促 發病期飲食日常起居注意事項(附化痰平喘湯水推介)
冬天高危——遇寒而發的哮喘,多為「寒哮」,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喉間痰鳴、呼吸困難等,多喝蟲草花瘦肉湯(左圖)可補肺脾腎。(設計圖片,dashu83、Poravute@iStockphoto)

寒哮症狀呼吸急促、哮鳴聲 治療:急則治標 驅風散寒溫肺

遇寒而發的哮喘,多為「寒哮」,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喉間痰鳴,甚則呼吸困難,並在呼吸時聽到高頻的哮鳴聲,提示氣道變窄。此外還可出現怕吹風、痰清質稀、舌體腫脹、舌苔白滑、脈緊等。在寒哮發作期間,中醫治療宜「急則治標」,採用驅風、散寒、溫肺、化痰的方法,紓緩氣管收窄,化痰平喘,常用方藥包括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麻黃、桂枝、乾薑、細辛、地龍等。


咳嗽喘促緩解期 治療:補肺健脾溫腎 調養望斷尾

哮喘反覆發作的患者,當咳嗽、喘促未見發作,病程即進入「緩解期」階段。雖然患者在哮喘緩解期通常沒有病徵,但中醫認為此時正是調整臟腑功能的關鍵時機,切勿忽視。只要通過調養使臟腑機能健旺,便能減少之後哮喘發作機率,甚至可令哮喘終止發作,即一般人所稱「斷尾」。哮喘緩解期的中醫調治重點,在於補肺、健脾、溫腎,目的為改善體內水液代謝機能,防止痰濕蟄伏。


補肺:杜絕痰濕積聚

中醫的臟腑生理認為肺臟有「行水」作用,負責水液的輸佈、宣發和肅降,將水液敷佈全身。當肺氣不足時,由於體內水液不得輸佈,因此水液停聚而逐漸形成痰飲的「夙根」。此時通過補益肺氣,有助通調水道,杜絕痰濕積聚。臨牀常用的補肺方劑為玉屏風散,由黃芪、白朮、防風三味中藥組成,有益氣固表、補肺脾、祛風的作用。

◆肺氣虛常見表現:乏力、容易氣促、容易患傷風感冒、怕吹風畏寒、無故自汗


健脾:改善水液運化代謝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臟負責飲食及水液的運化,即飲食的消化、吸收、代謝、排泄功能。脾胃氣虛,運化無權,飲食不能正常完成消化代謝,容易衍生痰飲、濕濁一類病邪。痰濕除可令人出現食慾不振、脹氣、腹瀉、浮腫等表現,無形的痰濕還會阻滯氣機升降出入的運行,例如痰濕阻滯局部經絡可引起痛症,痰阻心竅可導致意識模糊,痰濕蘊肺可導致咳嗽氣喘等。

要防止痰濕生成,維持脾胃運化功能正常至關重要。對脾胃虛弱者可採取補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常用方藥包括六君子湯、黨參、淮山、扁豆等,通過增強脾胃功能而改善水液運化代謝的能力,從而使痰濕不生。

◆脾氣虛常見表現:體力不支、面色蒼白、消瘦、無胃口、腹瀉、舌體腫脹胖大


溫腎:助排出多餘水濕

中醫認為腎臟在水液代謝方面也擔當重要角色。腎主水,腎臟的氣化作用有利於泌別清濁。在腎陽的驅動下,水液之清者將可被身體利用而濡養周身,水液之濁者將通過小便排出體外,是謂泌別清濁。若腎陽虧虛,腎臟便無法發揮正常溫煦和氣化作用,以致過多水液積聚體內,形成痰濕。老年人及幼兒由於腎氣不足,皆容易出現哮喘問題,在調治方面要特別考慮溫腎。部分幼兒當長大後,因腎氣逐漸充盈,溫煦和氣化的能力得到提升,有機會逐步擺脫哮喘。

哮喘患者可通過溫補腎陽,推動腎臟氣化水液的能力,有助將體內多餘的水濕排出,避免其醞釀為痰飲。臨牀常用的溫腎方藥,包括金匱腎氣丸、續斷、制附子、冬蟲夏草等。

◆腎氣虛常見表現:全身畏寒發冷、腰膝痠軟、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夜尿清長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朱建勳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哮喘「斷尾」有機?及早治療控制病情 減少發作


知多啲:運動促進氣血 湯水化痰平喘

除補益肺、脾、腎臟之外,哮喘患者無論在發作期抑或緩解期,都要注意日常起居的調護。患者應設法保暖避寒,不要長時間吹風受冷,特別要注意上背、前胸的保暖,減少刺激呼吸道。在飲食方面,患者應少吃屬性寒涼生冷的食物,避免喝凍飲,以免耗傷陽氣,助長水濕陰寒。

患者在平日應養成做帶氧運動鍛煉身體的習慣,如慢跑、競走、遠足等。通過多做戶外運動接觸陽光,有助增強體適能,改善心肺功能,並且可保持陽氣充足和促進氣血運行,化解體內痰濕。


入冬易誘發哮喘、咳嗽氣促 發病期飲食日常起居注意事項(附化痰平喘湯水推介)
多接觸陽光——哮喘患者多做戶外運動,接觸陽光,有助增強體適能,改善心肺功能。(設計圖片,lzf@iStockphoto)

防治哮喘湯水推介 – 蟲草花杏仁淮山瘦肉湯

材料:蟲草花30克、南杏12克、淮山30克、黃芪15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肺脾腎、化痰平喘

]]>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ac%ac%e4%ba%94%e6%b3%a2%e7%a2%ba%e8%a8%ba%e8%80%85%e6%b2%92%e6%89%93%e9%87%9d%e6%ad%bb%e7%8e%87%e8%bc%83%e5%b7%b2%e6%89%933%e9%87%9d%e8%80%85%e9%ab%98%e7%b4%8470%e5%80%8d/ Fri, 12 Aug 2022 10:32: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100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第五波最新染疫病死率為0.68%,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的高約70倍(見圖),80歲或以上長者沒打針與打3針的病死率亦相差15倍。本港連日逾200人入院,稱情况令人擔心。另外,再多一名於社區居住的婆婆疫歿,該名85歲婦曾接受兩次局方「護訊鈴」致電評估病情,因無病徵而未獲處方新冠口服藥,其後病情惡化入院後不治。有老人科專科醫生提醒,長者多於染疫第4天後病情轉差,籲勿因起初無病徵便掉以輕心,亦不要忽視疲倦、沒胃口看似「唔關事」的症狀。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出,沒數據顯示口服藥對無症狀者具成效,故不宜「浪費彈藥」。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張竹君:第五波染疫者中沒打針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高約70倍 80歲或以上長者相差15倍

近月不乏社區居住染疫長者病逝,醫管局昨公布新增逾200名新冠病人入院,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提到其中一半為60歲或以上,另有逾20人未滿3歲,強調兩個年齡群組抵抗力弱,應盡快打針。

張竹君補充,第五波最新染疫病死率為0.68%,沒打針的病死率較已打3針的高約70倍(詳見附圖),80歲或以上長者沒打針與打3針的病死率亦相差15倍。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許樹昌:輕症患者發病5天內 服用口服藥最有效

醫管局昨日公布一名與家人同住的85歲婦前天離世,生前沒接種新冠疫苗,患高血壓和甲狀腺疾病。她7月19日因咳嗽往普通科門診求醫,留下深喉唾液樣本作核酸檢測,翌日結果呈陽性。該老婦兩天後收到醫管局「護訊鈴」來電查詢身體狀况,由於她無病徵而未獲處方口服藥。局方職員其後再致電,她當時亦無病徵。至同月28日,老婦因無胃口、氣喘往急症室求醫,入院時沒發燒,接受核酸檢測仍呈陽性、Ct值27.3(數值愈高,病毒量愈低),需聞氧氣呼吸;其後情况變差,轉送深切治療部,獲靜脈注射抗病毒藥和處方類固醇,但肺花情况嚴重,延至前日離世。

許樹昌向本報稱,輕症患者發病5天內服用口服藥最有效,但沒數據顯示對無症狀患者具成效。他提醒未必全部染疫長者均會發燒,應留意有否咳嗽,以及精神狀態和胃口有否變差。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 專家:可致癌症或畸胎 港藥劑師:新藥臨牀未包括孕婦 嚴重肝腎病患不適用


【新冠】第五波確診者沒打針病死率較已打3針者高約70倍 注意長者染疫初無病徵第4天變差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昨有長者臥牀候診。近日染疫長者和幼童入院個案趨升,亦持續有社區長者病歿,醫管局稱已連續兩天有逾200名新冠病人入院,情况令人擔心。(朱安妮攝)

老人科醫生稱染疫長者多第4日起惡化 醫生籲注意胃口倦意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主席李舜華昨於港台《千禧年代》稱,長者通常染疫後第四日身體變差,呼籲勿因起初無病徵便太安心;患糖尿病、腎衰竭等致免疫力弱的疾病,可令病毒長時間留體內,即使曾打針亦可連續14至20天檢測陽性,其間可致併發症。她提醒可留意長者胃口、喝水或精神狀况;若家人不同住,應早晚致電或視像通訊聯絡,亦建議當局安排有長期病的獨居長者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於記者會稱,患者「有時病徵未必嚟得咁明顯,但如果一開始有呢啲(病徵)嘅時候,就會惡化得好快」。她指局方一向有留電話給已接觸的病人,有需要可隨時聯絡;至於安排獨居長者入住隔離設施,則需與其他部門研究。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腎病患者要戒口?控制蛋白質、鈉質攝取量 減腎臟負荷 //www.afterroberto.com/%e8%85%8e%e7%97%85%e6%82%a3%e8%80%85%e8%a6%81%e6%88%92%e5%8f%a3-%e6%8e%a7%e5%88%b6%e8%9b%8b%e7%99%bd%e8%b3%aa-%e9%88%89%e8%b3%aa%e6%94%9d%e5%8f%96%e9%87%8f-%e6%b8%9b%e8%85%8e%e8%87%9f%e8%b2%a0/ Tue, 29 Mar 2022 09:47: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101 腎臟負責平衡人體內水分,協助排走體內新陳代謝後的廢物。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較差,令廢物不斷在體內累積。慢性腎病會導致貧血、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除了接受治療外,適當控制飲食亦是重要一環。患者是否什麼都要戒口呢?怎樣才能夠有效控制蛋白質、鈉質等的攝取量呢?哪些食物要少吃為妙呢?

 

早期腎病病人嚴控飲食 注意蛋白質、鈉質 減病情惡化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腎病病人並非什麼都要戒吃,應要按照病人的身體情况及病情,配合不同的飲食餐單。當早期病人未需要洗腎、單靠藥物及飲食控制時,需要非常嚴謹,避免病情惡化;當醫生確認病人腎功能已經衰退,開始要洗血和洗腎後,飲食則可以稍為放寬一點,因為洗腎可以洗走體內的廢物,此階段的病人飲食可以與健康人士相若。

早期腎病患者未需要洗腎、單靠藥物及飲食控制時,需要非常嚴謹,避免病情惡化,注意蛋白質攝取外,尤其要減少進食高鈉、加工等食物。
早期腎病患者未需要洗腎、單靠藥物及飲食控制時,需要非常嚴謹,避免病情惡化,注意蛋白質攝取外,尤其要減少進食高鈉、加工等食物。

 

相關文章:【腎病】不能逆轉的多囊性腎病 顯性遺傳病20歲前徵狀不明顯 新藥有助延緩洗腎時間

 

因應驗血報告 設計餐單三大目標

腎病患者在蛋白質、鈉質、鉀質、磷質,以至飲水量都要特別留神,營養師會因應病人情况,制定合適餐單,亦會視乎腎病患者定期的驗血報告,適時調整餐單內容。如果病人的驗血指標良好,在某些食物的分量上可以稍為放寬,建議病人可以在每次驗血檢查後與營養師討論。

余思行指出,在設計腎病患者餐單時主要有三大目標:

第一,維持病人的腎功能,避免惡化;

第二,讓患者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

第三,確保體內礦物質維持正常水平。

 

蛋白質:每天3至4両肉 少吃煙肉、香腸

腎病患者要嚴控蛋白質的攝取,避免太多或太少,余思行解釋,蛋白質不足會導致體內肌肉分解,相反攝取過多蛋白質則會轉化成尿素和肌酸酐,無法正常排走,積存體內。一般健康男士每天可以吃5至8両肉,但腎病病人只是大約4至6両左右,營養師會視乎病人的體重、病情及蛋白質流失量計算每餐所需分量。蛋白質食品包括雞蛋、魚、豬肉、奶和豆腐等,其中一両肉類或一杯奶約有7克蛋白質,如果當日已進食奶類製品,則要相應減少肉類的分量,病人亦應盡量少吃含有較高鈉和磷的蛋白質食物,例如煙肉、香腸等。

 

鈉質:低鹽飲食勿撈汁 長者注意鈉質過低

除了蛋白質,腎病患者必須控制鈉質的攝取量,奉行低鹽飲食,以減低腎臟負擔、避免高血壓及水腫。由於食物本物已有鈉質,所以患者在煮食時應該減少鹽分,如每天不多於半茶匙,比普通人少一半,盡量避免進食鈉含量高的加工食物及罐頭、少用樽裝醬汁、在吃飯時也不要撈汁。年長的患者胃口可能較差,低鹽餐或會令他們更無胃口,加上鈉含量太低會令人感到疲倦,如果在驗血報告中發現鈉質過低,營養師會因應情况放寬鈉質攝取量。

 

相關文章:【蛋白尿】小便有泡 同時配合特定徵狀 腎功能或已受損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警覺

 

鉀質:蔬菜煮前浸3至4小時減鉀質 少吃香蕉、菇類

血液內鉀質過高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鉀質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健康人士每天可進食2份水果和3份蔬菜或以上,腎病病人則應控制於2份水果和2份蔬菜,並應選擇低鉀質水果包括蘋果、提子、梨;蔬菜方面可選擇瓜類、油麥菜、白菜和生菜等。鉀質可溶於水,余思行建議病人在烹煮蔬菜前可以先把蔬菜用清水浸3至4小時,減少所含的鉀質,亦應避免進食高鉀質的食物如香蕉、乾果、牛油果、紫菜、菇類、豆類、雲耳、通菜等。

 

磷質:過高影響鈣質吸收 少吃魷魚、蝦米、內臟

另外,若血液內的磷質過高,會影響鈣質吸收,增加患上骨質疏鬆風險,建議腎病患者盡量少吃高磷質食物包括魷魚、蝦米、內臟、蛋黃、全麥穀物、加工食物和豆類等。

 

飲水量:早期腎衰竭可保持正常飲水量 晚期需減

飲水量方面,早期的腎衰竭病人可透過處方藥物幫助身體排水,毋須刻意限制飲水量,但當進入晚期腎衰竭,病人的排尿會減少導致水腫,因此要減少飲水量。一般健康人士一日飲2公升水,腎病患者可飲用1公升加日均排尿量的水分,例如患者一天排尿500毫升,則可飲用1.5公升水分,或遵從醫生的建議。

]]>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8%86%9c%e7%99%8c%e7%97%85%e5%be%b5%e6%98%af%e4%bb%80%e9%ba%bc-%e8%85%ab%e7%98%a4%e6%93%b4%e6%95%a3-%e9%a0%90%e5%be%8c%e8%bc%83%e5%b7%ae-%e8%85%b9%e8%86%9c%e5%8c%96%e7%99%82%e6%96%b0/ Mon, 24 May 2021 11:08: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06 【明報專訊】腹部為橫膈膜以下、盆腔出口以上的身軀;腹膜則是腹部中覆蓋內臟的薄膜。腹腔癌分兩種,第一種是原發性的腹膜原位癌,較少見;另一種是佔多數的擴散性腹膜癌,癌細胞由原發腫瘤擴散至腹膜,常見轉移來源有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闌尾癌、胰臟癌等。近日治理數名腹膜癌患者,俱無法進食而引致營養不良,身心承受極大痛苦。

問:腹膜癌病徵是什麼?

早期腹膜癌大多沒有徵狀,直至病情發展到後期,病人可能腹部脹痛,腫瘤引致腹水或腸胃阻塞。病人無胃口進食,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等問題,對病人及照顧者帶來極大折磨。

相關文章:【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病人的預後(prognosis)如何?

絕大部分患者因腫瘤已擴散至腹膜及其他主要器官,分期上已屆晚期,傳統治療成效欠佳。而且很多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無法承受各類治療,因此一般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的傳統治療方法是什麼?

腹膜癌影響範圍較廣,單靠手術無法切除所有擴散至腹膜的癌細胞,即使手術後腫瘤也會很快復發;而且腹膜範圍太廣,不適合電療。病人往往只能接受靜脈注射的全身性化學治療,但成效不彰。如病人體質太差,很多時只能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問:近年腹膜癌治療有什麼新發展?

研究指出,若病人單單只有腹膜轉移,仍可視為單一器官轉移,如能成功切除,仍有根治機會。近年香港已逐步引入細胞減滅手術(cyto-reductive surgery),並配合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外科醫生先用手術清除所有能看見的腫瘤,之後將經加熱的化療藥,透過腹腔鏡直接注入腹腔,務求將腹腔內所有細小殘餘癌細胞徹底清除,減低復發風險。醫學文獻指出,對於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腹腔溫熱灌注化療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對傳統靜脈注射化療,HIPEC好處有3點。

1. 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膜腔,膜腔腫瘤接受的藥物濃度大幅增加

2. 加熱後化療藥更易為腫瘤吸收,提升化療效果

3. 化療範圍局限於腹腔內,對身體其他部位影響輕微,副作用較少

部分癌症達八成有效

近年,歐洲開始流行一種更嶄新的腹膜化療技術——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ressuris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有別於HIPEC將加熱的化療藥直接灌注入腹膜;施行PIPAC時,外科醫生會先將化療藥物用儀器加壓成為霧氣(aerosol)再注入腹腔,吸收效果更佳,化療分佈更平均,病人耐受性也更好。醫學期刊《刺血針-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於2019年發表的重磅研究,證實治療安全,而針對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其有效比率更達至60%至80%等。期望更多研究相繼面世,推動此技術能更廣泛應用。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明報製圖)

問:哪些病人適合腹腔化療?

腹膜原位癌,又或大腸癌、卵巢癌、胃癌擴散至腹膜的病人,特別適合腹腔化療。然而如果病人腹膜腫瘤太多、體質太差,又或已有嚴重腸塞等,俱不適合接受此治療。故此,醫生團隊會小心選擇合適病人,並經一系列評估,務求將併發症風險減至最低。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
照顧晚期病人飲食 切忌將坊間食療當「藥」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6%99%9a%e6%9c%9f%e7%97%85%e4%ba%ba%e9%a3%b2%e9%a3%9f-%e5%88%87%e5%bf%8c%e5%b0%87%e5%9d%8a%e9%96%93%e9%a3%9f%e7%99%82%e7%95%b6%e8%97%a5/ Mon, 12 Oct 2020 17:19: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636 【明報專訊】60歲的瓊姐半年前確診晚期胰臟癌,和她自小相依為命的家姐相信食療和戒口能令妹妹康復,堅持要妹妹每一餐吃上一大碗蘑菇。醫生曾多次向家姐解釋,妹妹病情不能夠靠「食療」逆轉,妹夫亦告知瓊姐吃下一大碗蘑菇後,會胃痛得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照顧晚期病人飲食 切忌將坊間食療當「藥」
影響胃口——晚期病人胃口欠佳,可能跟過多飲食禁忌有關。(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Toa55、RistoArnaudov@iStockphoto)

但家姐未有理會,對她而言,這是為了對抗妹妹即將到來的死亡,任誰也不能夠阻止她。

「吃飯了。」聽到家姐輕聲叫喚,瓊姐緩緩步出睡房,走到飯桌,家姐端出餸菜,如她所料,除了豆腐魚湯、清菜之外,還有一大碗煠蘑菇。「又是菇嗎?」瓊姐按捺不住心中的煩厭,低聲念了一句。家姐把整碗蘑菇放到她面前,說:「這是藥,吃完便會好。」雖然知道這不是事實,但瓊姐沒有反駁,默默把「藥」吃掉。

 

堅信蘑菇是「藥」 強迫病妹戒牛

最近,瓊姐因疼痛加劇入院。一到探病時間,家姐送來飯餸,當然少不了煠蘑菇。眼見瓊姐不情願也慢慢吃下,醫生跟她再談一談面前這碗「藥」:「你家姐不明白,你不試着再勸一勸她嗎?」瓊姐放下筷子,說出心中糾結:「要說的都說過,大家都累了,我不想因而爭執。從小到大,她都是非常有主見的人。她喜歡這樣做,便隨她吧。畢竟我要先走,能夠吃她的飯餸時間都不多了。」

「就是說,你願意放棄自己喜好,甚至生活質素,而令她開心嗎?」聽到醫生追問,瓊姐濕了眼框,哽咽着回應:「但我的喜好對她來說是『毒』,不是『藥』呀!醫生,如果我能夠吃我喜歡吃的食物,你說有多好?」

原來,瓊姐不但聽家姐的話把蘑菇吃下,亦聽她的話戒了喜歡的牛肉。由確診開始,她都沒有再吃過了,因為家姐說牛肉「很毒」。一邊吃下令自己不適的食物,一邊戒掉自己喜愛的味道,瓊姐飲食方面正承受極大痛苦。這些痛苦,其實家姐一直都看在眼內,曾想過任妹妹吃想吃的;但想到妹妹與病患搏鬥多時,不甘心在這個時候放棄,作為家姐,只能靠一手好廚藝,煮一些健康食物來照顧她、支持她。即使妹妹辛苦,自己心痛,都要堅持下去,因為她未捨得妹妹離自己而去。而瓊姐也許察覺到這一點,既然身體不能夠好轉過來,唯有以「食」去報答家姐的照顧。

照顧晚期病人飲食 切忌將坊間食療當「藥」
以食傳情——「食」除了是權利,亦是樂趣,應讓病人及家屬以「食」共度最後時刻,留下溫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食到胃痛無怨 只為報答家姐

幾天後,瓊姐情况轉差,醫生預計她剩下時間不多了。聽到這消息,家姐非常失望,亦很徬徨:「我盡了力,幫她預備食物、祈福,又定時去佛堂,自己亦轉吃素,希望她會好起來。」她的失落和對妹妹的不捨,一下子揪住醫生的心,醫生感覺到這是他要把握溝通的時機。

醫生先為這位家姐的努力給予肯定:「你愛惜妹妹的心,醫生、護士、社工等所有人都見證你為妹妹做的一切。」之後,引導她想一下自己用的方法是否有效:「不過,妹妹的生命正在倒數,此時此刻,你認為『食療』有用嗎?」家姐搖搖頭,其實她早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能夠挽救妹妹生命。她在這一刻終於要承認,她將要和妹妹分別。醫生再慢慢引導她去回想妹妹吃蘑菇的情况。「她吃得很痛苦,我知道的。我也知道她胃痛得很厲害,但我以為這是為她好。」醫生趁機分享病人意願:「上一次,瓊姐說她很喜歡吃牛肉,特別是你煮的黑椒牛仔骨,但她希望得到你批准。你想,她可以吃嗎?」家姐心想這或許是妹妹最後一次要求,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打開盒蓋,黑椒香味撲鼻飄來,瓊姐很感動,雖然胃口不好,也把一小塊牛肉放入口中細味品嘗,她很久沒有吃到這味道了。她還把筷子遞給家姐:「家姐,你陪我吃吧。」姐妹談起牛仔骨的故事,「你知道嗎?有一年你生日,我試過學你的方法煮,但都不一樣……」

 

菜式按意願 共膳編織最後回憶

當家姐不再以「食」去抵抗妹妹即將到來的死亡,她便能夠拿起筷子,享受與妹妹共膳的時刻。她的廚藝、心機,雖然不能夠延長妹妹的生命,但同樣的廚藝、心機,卻能夠再次編織姐妹之間的回憶,而這一切將在妹妹離去後,繼續溫暖家姐的心。

文:劉芷詠(賽馬會安寧頌訓練主任)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家札記:晚期病人無謂戒口 剝奪自主徒添痛苦

華人社會,常有戒口及食療的觀念,在照顧晚期病人的過程中十分常見。有病人及家屬認為,病人需要吃得清淡,不能夠吃油膩、煎炸食物;又或者認為某些食物,例如雞、牛奶、海鮮等,會加劇病情惡化而戒口。就算病人喜愛當中某種食物,為了身體好,也只可以忍耐。這些飲食禁忌,普遍受到家庭和社會文化影響,亦可能來自坊間錯誤資訊。

照顧晚期病人飲食 切忌將坊間食療當「藥」
亂戒無用——除了醫生特定指示之外, 病人沒有需要戒口。(資料圖片)

事實上,除了醫生特定指示之外,戒口並無需要。晚期病人因為身體機能衰退和營養需要減少,導致食量下降;而不適徵狀如疼痛、惡心、口乾等,會進一步減低食慾。這情况下,過多飲食禁忌只會令病人進食得更差。心理方面,戒口會為病人帶來壓力及痛苦,不僅失去食的樂趣,也被剝奪食的自主權。要避免以上情况發生,照顧晚期病人及家屬的專業同工,可從以下方向預防及介入:

 

無胃口」實情是厭倦食療?

若病人胃口欠佳,可以檢視會否跟過多飲食禁忌有關。臨牀上,病人家屬按食療烹煮病人不想吃的食物,沒有提供病人喜愛的食物;而病人不想家屬傷心,不願意透露實情,只以「無胃口」作藉口,家屬誤以為病人身體變差,繼續以「食療」改善病人情况。這個惡性循環,全因「食療」而起。只要對病人「無胃口」的情况多一分敏感度,就能夠察覺箇中端倪。

另一方面,如果病人胃口欠佳與某些長期病患(如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的戒口有關,可鼓勵病人向醫生反映,看能否在晚期照顧中按情况放寬飲食限制,或以輔助藥物幫助病人控制放寬飲食後身體的轉變。

 

引導家屬反思「食」的權利

踏入生命最後階段,病人意願要得到尊重,人生才能夠圓滿。這「自主原則」不單應用在照顧決定上,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自主權」在飲食上都同樣重要。不過,有家屬低估病人「食」的權利,以為要盡照顧病人的責任,要讓病人「吃應該吃的」或「吃對身體好的」,希望延長病人壽命。病人對「食」的意願被視為次要,甚至不重要。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可在合適時候與家屬對話,引導對方評估並衡量這照顧方法的利弊。適當介入能夠令家人反思,是否將病人利益及意願放在第一位,或是只滿足自己「盡責」的個人需要。有時候,家屬對病人的愛或責任,若變成執著,反而會令病人受苦。透過輔導,可讓家屬放下執著,轉換另一種愛的方式,以病人意願及生活品質為依歸。

 

透過分享食物喜好回顧人生

「食」除了是權利,亦是樂趣。在晚期病人身上,這份樂趣會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有些病人享受食物味道,有些重視與家人進食時刻,有些則以食物去懷念與家人的生活點滴。無論是哪一種,都會給病人帶來獨有意義。鼓勵病人透過分享對食物的喜愛及回憶去回顧人生;就算病人不能夠再進食,亦能夠以這個方式再次享受食物的樂趣。

最後,亦可以利用食物架起病人與家人的溝通橋樑,讓病人分享自己獨有的食譜,甚至示範煮食方法等,藉此向家人傳承自己的生活智慧。這個方法讓病人及家屬以「食」共度最後時刻,亦為家人留下一份溫暖的禮物。

文:陳煒嬋(基督教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紓緩醫學專科醫生)

]]>
安寧頌:晚期病人厭食勿勉強 迎合喜好以食傳情 //www.afterroberto.com/%e5%ae%89%e5%af%a7%e9%a0%8c-%e6%99%9a%e6%9c%9f%e7%97%85%e4%ba%ba%e5%8e%ad%e9%a3%9f%e5%8b%bf%e5%8b%89%e5%bc%b7-%e8%bf%8e%e5%90%88%e5%96%9c%e5%a5%bd%e4%bb%a5%e9%a3%9f%e5%82%b3%e6%83%85/ Mon, 07 Sep 2020 03:13: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142
安寧頌:晚期病人厭食勿勉強 迎合喜好以食傳情
少食多餐——晚期病人因為身體不適及情緒影響食慾,醫生會建議病人吃高蛋白質、高熱量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kazoka30@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晚期病人因身體不適及情緒影響而食慾不振。針對他們厭食徵狀的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

1. 營養諮詢

第一步是與晚期病人及家人溝通。從食物種類入手,防止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為了讓病人在日常飲食上吸收足夠營養,醫生通常建議病人進食高蛋白質、高熱量及容易消化的食物,亦宜少食多餐。如經諮詢後,病人吸收的營養仍未能達標,會建議服用營養補充劑,例如營養奶、營養飲品、蛋白粉等。

值得注意是,坊間經常流傳透過戒口、斷食或一些極端飲食方式去「餓死腫瘤」,這些方法未經研究證實,不但沒有科學根據,更會導致營養不良,恐怕得不償失。

相關文章:對不起,我吞不下你的愛 晚期病人食慾降 家人關懷添壓力

 

2. 治療可逆轉因素

造成「無胃口」成因很多,某些成因在適當治療後可以逆轉,包括:

腸胃不適:病人可能因惡心想吐、胃脹、消化不良、便秘等,令胃口減少。這些徵狀或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因為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胃脹、消化不良,亦可能因為行動不便、活動量減少而造成便秘。

口腔問題:受到疾病或治療副作用影響,病人出現口腔潰瘍或發炎等,令進食時痛楚。病人亦有可能因為舌頭出現厚厚脷苔,影響對食物味道的覺知,食而無味,因而降低食慾。

其他身體及情緒問題:疼痛、疲倦等徵狀都會影響胃口。另外,情緒不安、焦慮、憤怒、憂鬱等,都會令病人將進食放在次要位置。嚴重的話,病人甚至會因情緒問題而出現厭食徵狀。

若能及早識別及妥善處理上述問題,可有效提升病人的進食意欲。

 

3. 了解癌症惡病質 提升生活樂趣

隨病情惡化,病人食慾不振的情况愈來愈明顯。癌症厭食症惡病質(cancer anorexia cachexia)是其中一個導致病人食慾不振的情况,此時身體進入分解代謝(catabolism)階段,無法單純通過補充營養來逆轉,病人體重漸減、肌肉和脂肪流失、胃口變差及厭食情况只會逐漸加劇。

除了晚期癌症,受惡病質影響的晚期疾病還包括慢阻肺病、腎衰竭心臟衰竭等。由於病人的活動能力會同時下降,他們需要消耗的能量都會比正常人低。病人毋須太多能量,只需足夠能量去維持心跳、呼吸等身體機能運作便可。

除非病人食道或腸道有阻塞,歐洲臨牀營養與代謝學會及美國臨牀腫瘤學會都不支持使用鼻胃管或以靜脈注射方式提供營養。這些營養補充方法不但沒有預期效果,靜脈注射方式更增加感染或併發症風險。

在教育病人及家人有關癌症惡病質資訊時,醫生會同時與家人重新釐定照顧目標,讓家人明白自己的責任不是增加病人食量、體重,而是要提供病人喜歡的食物,令病人感受到樂趣,提升生活質素。當目標變得清晰後,病人和家人為「食」而感到的壓力及困擾也會減少。

 

周旋於食與不食 影響關係

病人和家人往往對「無胃口」有很多誤解,例如以為「無胃口」純粹是病人主觀感覺,只要鼓勵病人進食,他便能夠多吃一點,完全忽略導致食慾不振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有時候,病人和家人甚至會周旋於進食與否,影響雙方關係,又犧牲了病人生活質素。

事實上,若病人持續出現「無胃口」,最理想做法是盡早告知醫生,了解原因,再由醫生對症下藥及作出有效管理。若病人情况可以逆轉,可及早介入;若情况不可逆轉,亦要對病人多一份理解及體諒,而非強迫他們進食。另外,病人及家人切勿過分將「無胃口」視作正常,或只單單留意治療進度及其他身體徵狀,而錯過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質素的機會。

無論醫護人員或病人家屬,都應該改變思考角度,將重心放到病人生活質素方面。比起增加食量,尊重病人喜好反而顯得更加重要;與其強迫病人進食,不如把時間心機花在食物的選擇上;可減少衝突,也可增進溝通,以「食」傳情。

文:陳煒嬋(基督教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紓緩醫學專科醫生)

]]>
對不起,我吞不下你的愛 晚期病人食慾降 家人關懷添壓力 //www.afterroberto.com/%e5%b0%8d%e4%b8%8d%e8%b5%b7-%e6%88%91%e5%90%9e%e4%b8%8d%e4%b8%8b%e4%bd%a0%e7%9a%84%e6%84%9b-%e6%99%9a%e6%9c%9f%e7%97%85%e4%ba%ba%e9%a3%9f%e6%85%be%e9%99%8d-%e5%ae%b6%e4%ba%ba%e9%97%9c%e6%87%b7/ Fri, 28 Aug 2020 01:00: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021 【明報專訊】「我吃不了,你聽到了嗎?」

家人之間表達愛的方法有很多種,華人家庭就傾向透過食物來表達對家人關懷。然而,晚期病人食慾下降;病人「吃不了」及家人不停要求「多吃一點」,就變成了不安和壓力。

「王伯,90歲,患有晚期肺癌 ,因跌倒而經急症室入院……」放下手上的「排版」,醫生轉頭面向這名剛從洗手間回來的故事主人翁,發覺身形比上一次見面時明顯消瘦,步履亦變得不穩。再看看桌上滿滿一碗已冷掉變稠的肉碎粥,醫生似乎看懂了王伯跌倒的原因,想進一步確定一下:「王伯,你不多吃兩口嗎?」王伯盯着眼前的粥,緩緩道出:「我……吃不下,我真的吃不下;你再問,但我也沒有辦法把它吞下去。」正如醫生所想,伯伯因為「無胃口」而令身體變得虛弱,因而跌倒入院。但在醫生意料之外的是,伯伯因為「無胃口」而承受的一股壓力。

對不起,我吞不下你的愛 晚期病人食慾降 家人關懷添壓力
食慾下降——食慾不振在晚期癌症病人身上十分常見。無胃口成因很多, 可能是情緒問題,或口腔疾病等身體問題;亦可能出現了「癌症厭食症惡病質」。(明報製圖)

「癌症厭食症惡病質」影響胃口

事實上,正如疼痛及疲勞一樣,食慾不振在晚期病人身上十分常見。「無胃口」成因很多,再三檢查後,醫生發現令王伯「無胃口」主要成因並不是情緒問題,亦不是口腔疾病等身體問題。原來,因為病情惡化,王伯身體很大可能出現了「癌症厭食症惡病質」,以致食慾下降。

與厭食症不同的是,王伯的「無胃口」很難靠現有藥物和治療方法來逆轉。「導致你胃口變差的原因是身體出現了這些惡病質,令你想吃也吃不了。你不用強迫自己多吃,想吃多少便吃多少!」醫生慢慢向王伯解釋,希望減少他的壓力與不安。誰知道,王伯聽後,先是鬆一口氣,但很快便再皺起眉頭,盯着眼前家人買來的蛋糕、生果、盒裝鮮奶等,低頭不語。醫生見王伯不願多談,便拍一拍王伯的膊頭,先行離去。

為進一步了解王伯情况,紓緩治療科護士在王伯出院後兩星期上門家訪,怎料到,甫進門便給眼前的大陣仗嚇了一跳。王伯的飯枱上,堆滿了林林總總、大包小包的食物,還未計他吃剩的飯餸,一碟碟用保鮮紙包好排在枱面。 王伯一坐下,他瘦削的身軀便恍似被一座「食物山」包圍,這讓人窒息的感覺任誰也感受得到。深深吸一口氣後,王伯一臉無奈:「老婆及子女給我準備的食物,但是姑娘,我吃不了那麼多。」原來,自從王伯患病後,王伯的家人準備大量他喜歡的食物,希望他多吃一點。而當王伯因為無胃口而變得虛弱和跌倒入院後,家人更是愈買愈多、愈煮愈多,一直叫王伯多吃一點。為了讓王伯能夠隨時隨地進食,家人還把他每一次吃剩的飯餸一直放在枱上,直到食物變冷都不會收起來。

「我知道他們花很多時間和心機,想我多吃一點,但我吃不了。上一次,他們又買了很多食物給我,又堆滿了枱面,我又再說一次!但他們也是不明白。姑娘,我可以怎樣做?」王伯一邊嘆氣,一邊說出心中的糾結,家人的不明白令他氣憤。但作為一個病人,自己能夠為家人做的都不多了。眼看就連「把食物吃掉」這件「小事」也做不了,一股內疚又湧上心頭。說着說着,王伯更感觸落淚,只希望為這個「吃不了」及「多吃一點」的僵局找一個出口。

這個因為「食」引致的僵局,對從事紓緩治療科多年的護士來說,原來並不陌生。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留家防疫注意!老友記經常胃口欠佳?味蕾退化? 營養師教你均衡飲食方法

 

改變「一餐飯」觀念

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很多華人家庭都認為「一餐飯」一定要有一碗白飯和一客清湯;甜品和點心等吃不飽的小食不能當作正餐。王伯家人亦不例外,自從王伯病情轉差後,很久都沒有吃過「一餐飯」,非常擔心他會缺乏營養令身體衰退得更快。但原來,晚期病人的「一餐飯」並不如家人所想的那樣。身體機能衰退,活動量下降,王伯的「一餐飯」其實只是喝幾口湯或營養奶,便非常足夠了。

老爺車機能退 入滿油也行不快

在家庭會議上,醫生舉了一個例子去幫助王太和子女明白以上的道理:「伯伯就像一部老爺車,愈行愈慢,不可能因為我們為它入滿油箱而愈行愈快,機能上它沒有辦法協調得到。」這個比喻讓家人明白到無論在身體或心情方面,過多食物對伯伯來說都只是一種負擔。沉默過後,王伯大兒子忍不住問醫生:「我們沒有事可以為阿爸做?」家人之間表達愛的方法有很多種,而華人家庭就傾向於透過提供食物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關懷,尤其當家人患上重病,自己無法幫助家人恢復健康的時候。醫生明白家人對伯伯的一份愛,便繼續解釋:「其實,傳遞愛的方式不在於食物數量,而是食物品質。正如那一輛老爺車,它不需要我們為它加滿油,加滿了也不能夠愈走愈快。究竟它想要什麼?如何令它慢慢走,慢慢享受餘下的路程呢?」「或者,給它少許柴油,已足夠了。」大兒子邊想邊答,然後與醫生和家人相視而笑。

不久之後,護士再次到王伯家探訪。這次,她見到了一個不同的景象,飯枱收起了,剩下一個茶几,上面放了小量精緻點心及一杯熱茶。 王伯坐在沙發上,雖然看起來有些疲倦,但不見愁容了。

尊重理解 小量多元吃得開懷

家人理解王伯的情况後,學會了尊重他的意願及口味,不再強迫他進食大量食物,只要王伯想吃什麼,家人會買小量給他品嘗。「我現在經常吃自助餐,很難想像,對吧?」王伯自豪地說。原來,家人在準備食物過程中加了一點創意,為了讓王伯吃得更開心,便逐少把不同種類食物擺放在一個精緻的碟上,讓每頓飯化身成迷你自助餐!當家人的照顧目標變得清晰後,王伯不但感到輕鬆不少,還在過程中找到樂趣。家人的愛,他終於吃得下了。

文:劉芷詠(賽馬會安寧頌訓練主任)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女性疾病】 什麼是朱古力瘤、畸胎瘤和囊腺瘤? 認清病理性卵巢囊腫 有致併發症或癌變可能 //www.afterroberto.com/%e4%bb%80%e9%ba%bc%e6%98%af%e6%9c%b1%e5%8f%a4%e5%8a%9b%e7%98%a4-%e7%95%b8%e8%83%8e%e7%98%a4%e5%92%8c%e5%9b%8a%e8%85%ba%e7%98%a4-%e8%aa%8d%e6%b8%85%e7%97%85%e7%90%86%e6%80%a7%e5%8d%b5%e5%b7%a2%e5%9b%8a/ Tue, 07 Apr 2020 04:38: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895
【女性疾病】 什麼是朱古力瘤、畸胎瘤和囊腺瘤? 認清病理性卵巢囊腫 有致併發症或癌變可能
良性的病理性囊腫中,主要有朱古力瘤、畸胎瘤和囊腺瘤3種。

婦女如有腹痛、不正常經痛等問題,莫非是朱古力瘤、畸胎瘤、囊腺瘤……?betway体彩 生殖醫學科專科醫生駱紅醫生指出,有可能是源於卵巢囊腫,如果屬生理性的,一般都毋須擔心;惟如果屬病理性,囊腫有機會愈變愈大,甚至有併發症如破裂、感染或扭轉,更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建議及早以手術移除。病人如計劃生育,更應考慮及早在懷孕前處理較好。

卵巢囊腫徵狀未必明顯

駱醫生指出,患有卵巢囊腫的病人未必有明顯徵狀,有機會是在恆常婦科檢查或因經期不舒服而求醫時發現。如屬癌症,可能發展到後期才有腹脹、無胃口等病徵。

 

病理性囊腫大部分是良性

卵巢囊腫主要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是因為生育期內的女性在每次排卵時都出現囊腫,通常會自行消失;至於病理性囊腫則會持續存在,甚至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大,而囊腫則再細分為良性及惡性,大部分是良性居多。

 

良性的病理性囊腫中,主要有以下3種: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朱古力瘤) 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以外的位置,最常見於卵巢表面。當患者來經後,子宮內膜剝落,卵巢上的子宮內膜亦會流血,長久積聚下形成的血瘤。
畸胎瘤 由卵巢上殘餘胚胎細胞再演化生長而成的腫瘤,內裏可有多於一層細胞,及包含不同組織,包括頭髮、牙齒、骨骼、皮膚脂肪等。
囊腺瘤 卵巢皮層形成的良性腫瘤。

 

超聲波掃描檢查分辨囊腫性質

駱醫生指出,要分辨卵巢囊腫的性質,病人需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如估計是生理性水囊,會觀察兩至三個月,囊腫之後若縮小或消失,很大機會屬生理性;如果發現囊腫內有特別情况,有可能是有血的朱古力瘤,或有牙齒的畸胎瘤。一旦在掃描下出現異常,如囊腫形態不規則或實心等,很大機會是惡性,需要再做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抽取血液檢驗癌指標等。

 

手術治療 切除病理性囊腫

一般而言,生理性囊腫可採取觀察態度,待其自行消散;病理性囊腫則不論良性、惡性均建議積極處理,施手術移除,因為其體積會愈變愈大,有可能會出現併發症,例如破裂、過重而出現扭轉,甚至癌變,手術切除後可釐清腫瘤性質,而且可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孕婦囊腫破裂或致早產

另外,計劃生育的女士如發現卵巢囊腫,並且已發展至容易引致扭轉的狀態,亦應及早在懷孕前處理,因懷孕時荷爾蒙改變令韌帶鬆弛,會增加扭轉機會;懷孕期間囊腫一旦破裂更可能引致腹膜炎,或刺激子宮導致早產。若果是病情輕微的朱古力瘤,而又不打算生育,則可考慮採用藥物來控制其長大速度,未必需要施手術承受風險。

]]>
【精神健康】對壓力「無感覺」 想哭哭不出 持續麻木 小心創傷後遺 //www.afterroberto.com/%e5%b0%8d%e5%a3%93%e5%8a%9b%e7%84%a1%e6%84%9f%e8%a6%ba-%e6%83%b3%e5%93%ad%e5%93%ad%e4%b8%8d%e5%87%ba-%e6%8c%81%e7%ba%8c%e9%ba%bb%e6%9c%a8-%e5%b0%8f%e5%bf%83%e5%89%b5%e5%82%b7/ Mon, 11 Nov 2019 10:09: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350
【精神健康】對壓力「無感覺」 想哭哭不出 持續麻木 小心創傷後遺
抽離無感覺——部分人經歷重大創傷後,身體會出現自我保護機制,從感官感受及周遭環境抽離,沒有任何感覺。(marcduf@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不要對暴力麻木!」「習慣不能!麻木不能!」一幕幕衝突、暴力或血腥畫面,大家慢慢司空見慣。無論是抗爭者或警方,都呼籲大眾面對暴力切勿變得麻木。

自6月12日衝擊立法會開始,反修例引發的衝突已持續5個月,大家對現况感到困擾、無力,有人變得麻木,是病態嗎?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上,麻木是逃避壓力、創傷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當麻木情緒持續,小心患上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

壓力過大 「抽離」自我防衛

註冊臨牀心理學家趙思雅說,幾乎每日都在媒體看到一幕幕衝突、暴力或血腥畫面,部分人甚至已司空見慣,情緒漸變麻木。從心理學角度看,其中一個可能是警民衝突、社會暴力升級,與人們能夠承受的程度有差距,而且覺得這些暴力、衝突事件與他們很接近,承受不了重大壓力之下,所以很多時會有情感的抽離、逃避。

「當人面對壓力時,會自然作出『反擊、逃走或僵硬』(fight, flight or freeze)的反應,麻木的感覺很多時會形容為『逃走』或『僵硬』的反應。大部分情况下,當人想逃離壓力事件,麻木的感覺會表現為敏感遞減(desensitization),當遭遇創傷、重大壓力或災難性事件,人們承受不了,通常會有敏感遞減的情緒反應,即對事件敏感度減低,表現得沒有情感,難以經歷一般的喜怒哀驚,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另一種反應是震驚(shocked),即當下感到驚慌,不懂反應,所以看來表現得麻木。」

趙思雅續指,「出現情緒麻木、沒有感覺的人,通常是親歷其境,經歷重大創傷。例如在新聞片段會見到,有些人於示威現場突然間大哭,極度驚恐、失控……但事後變得麻木,不僅是對相關事件沒有感覺,而是對其他事情都沒有太大情緒反應。」在引發成創傷後壓力症之前,大多在初期已出現急性壓力症的反應。麻木情緒是其中一種可能出現的急性壓力反應,有些患者的情緒或會起伏不定,其他徵狀包括失眠、沒有胃口、頭痛等。

情緒起伏大 伴失眠無胃口頭痛

面對重大壓力事件或感到生命受威脅,情緒麻木是正常出現的反應,但如果麻木感覺持續,而又與創傷或暴力事件有關,或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須及早求助。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的治療,有可能演變成不同的情緒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精神健康】對壓力「無感覺」 想哭哭不出 持續麻木 小心創傷後遺
陳國齡(資料圖片)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陳國齡表示,在精神病學上,麻木情緒(numbness)會出現在不同情况,其中一情况與抑鬱有關。她指出,部分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對周遭事物失去感覺,出現麻木狀態,「抑鬱病人形容麻木的感覺是:沒有感覺、想哭但哭不出來,比低落的情緒更辛苦」。

或出現「解離狀態」 忘記創傷經過

除了抑鬱,陳國齡指出部分人經歷重大創傷後,會出現解離狀態(dissociative state),從感官感受及周遭環境抽離,沒有任何感覺,甚至不能憶起創傷事件的經過,「解離徵狀是一個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的壓力或經歷的創傷很大,會出現這種情况」。

陳舉例指,有個案曾目睹子女墮樓身亡後,出現解離狀態,「家長撲上去時,子女的身體已經支離破碎,家長的精神狀態不同了……不太記得事情發展經過,只是記得小部分激烈情緒或畫面。」她指出,解離狀態並非精神疾病,但若同時有失眠、茶飯不思等情况,並持續4星期,則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需要求醫。

【精神健康】對壓力「無感覺」 想哭哭不出 持續麻木 小心創傷後遺

影響工作——當情緒麻木影響日常生活、工作,便需要尋求心理輔導。(tuaindeed@iStockphoto,圖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影響生活、心理質素差 快求助

麻木是防衛機制,持續麻木情緒與其心理背景有關;尤其大部分患有情緒病的人士,抗逆能力較低,或者某些人心理質素本身已經不太好,譬如曾親睹或遭受家暴,對於暴力行為特別敏感,較容易對於時下社會暴力出現抽離、麻木的情緒。什麼時候需要尋求心理輔導?趙思雅總結出以下3點:

  • 麻木情况持續多於一個月
  • 麻木情緒影響日常生活、社交、工作等
  • 過去曾否經歷壓力事件,或本身心理質素不佳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