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淋巴腫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21: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淋巴腫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登革熱】潛伏期搭巴士曾被蚊叮 54歲婦感染 //www.afterroberto.com/%e7%99%bb%e9%9d%a9%e7%86%b1-%e6%bd%9b%e4%bc%8f%e6%9c%9f%e6%90%ad%e5%b7%b4%e5%a3%ab%e6%9b%be%e8%a2%ab%e8%9a%8a%e5%8f%ae-54%e6%ad%b2%e5%a9%a6%e6%84%9f%e6%9f%93/ Thu, 20 Jun 2024 08:23: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64

衛生防護中心18日公布一名54歲婦確診感染登革熱病毒,中心昨(19日)稱進一步調查發現,病人在香港國際機場超級一號貨站的一間公司工作,並因工作需要間中會到機場的國泰貨運站和亞洲空運中心,其同事現無病徵並正接受醫學監察。中心聯同食環署人員昨日到相關地點視察,並建議處所負責人加強防蚊措施,另已聯同機管局向機場員工發放相關資訊及會向有關工作地點的工作人員安排健康講座。中心亦呼籲曾到天水圍天瑞(一)邨並出現登革熱病徵的人士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2374),安排化驗調查或轉介作適當跟進。

【登革熱】潛伏期搭巴士曾被蚊叮 54歲婦感染
一旦感染登革熱,可引致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等,不要掉以輕心%u3002(資料圖片)

54歲婦感染登革熱  潛伏期曾於巴士被蚊叮

中心表示,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迄今未有發現新增相關個案,同時該病人的一名家居接觸者的血液樣本對登革熱病毒呈陰性反應。截至昨午6時,中心已聯絡該名病人的住所(天水圍天瑞(一)邨)超過1000個住戶的逾2600名住客,當中未有發現懷疑個案。

中心又指,病人表示潛伏期內曾於乘搭巴士往返工作地點時被蚊叮,中心亦到該路線的巴士上視察清潔營辦商人員的滅蚊工作,運輸署亦已要求巴士營辦商適時加強防蚊措施。中心聯同食環署人員已於昨晚於天瑞社區中心舉辦健康講座,同場亦為出現相關病徵的當區人士進行免費登革熱抗體檢測。


相關閲讀:登革熱二次感染變重症?憂DEET驅蚊劑影響兒童健康?醫生教3種驅蚊之選

出現登革熱病徵者 中心熱線2125 2374

中心呼籲曾到天水圍天瑞(一)邨並出現登革熱病徵的人士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2374),安排化驗調查或轉介作適當跟進。熱線由昨日起逢星期一至五由上午9時至下午5時運作,公眾假期除外。

]]>
登革熱二次感染變重症?憂DEET驅蚊劑影響兒童健康?醫生教3種驅蚊之選 //www.afterroberto.com/%e7%99%bb%e9%9d%a9%e7%86%b1%e4%ba%8c%e6%ac%a1%e6%84%9f%e6%9f%93%e8%ae%8a%e9%87%8d%e7%97%87-%e6%86%82%e5%bd%b1%e9%9f%bf%e5%85%92%e7%ab%a5%e5%81%a5%e5%ba%b7-%e9%86%ab%e7%94%9f%e6%95%99%e9%a9%85%e8%9a%8a/ Fri, 10 May 2024 04:54: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15

天氣回暖,蚊蟲變得愈趨活躍,如不慎被蚊子叮咬,不但令人痕癢難耐,更有機會感染登革熱,引致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等。萬一先後感染兩種不同血清類型的登革熱病毒,更有可能演變成「重症登革熱」,有致命風險。有醫生提醒,預防蚊叮必須做足防蚊措施,如擔心兒童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會有避蚊胺過敏問題或憂DEET會影響孩童健康,可考慮使用含有其他3種不同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登革熱二次感染變重症?憂DEET驅蚊劑影響兒童健康?醫生教3種驅蚊之選
一旦被蚊子叮咬,令人痕癢難耐外,更有機會感染登革熱,引致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等,不要掉以輕心。(資料圖片)

登革熱潛伏期最長約兩周 二次感或引致「重症登革熱」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本港今年已錄得至少20宗登革熱個案,當中包括1宗本地感染個案及19宗外地傳入個案。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指出,登革熱是經由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白紋伊蚊傳播,病毒潛伏期為3至14天。白紋伊蚊常見於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故此較多登革熱個案是到東南亞地區旅遊後,因為在當地被蚊叮而感染,返港後始病發。

重症登革熱可致出血、腦膜炎 甚或致命

鄭醫生解釋,登革熱病毒大致分為4種血清類型(I、II、III、IV型),患者首次感染任何一種血清類型的登革熱病毒後,病徵可以十分輕微,甚至毫無徵狀;亦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結膜發炎及關節痛等病徵,患者康復後會產生首次感染血清類型的抗體。然而,一旦患者第2次感染了其他3種血清類型的登革熱病毒,便有機會出現「重症登革熱」,除了上述提及的常見徵狀外,更有可能導致出血、腦膜炎等嚴重問題,有致命風險。

鄭醫生表示,現時並沒有針對登革熱的治療方法,醫生通常會處方紓緩徵狀的藥物。登革熱患者一般需時約一星期康復,而重症登革熱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採取支援性治療,並由醫護人員密切監察病情。


相關閲讀: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驅蚊劑有效時間 視乎避蚊胺DEET濃度

要預防感染登革熱,外出時應做足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叮咬。鄭醫生建議,應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因為避蚊胺能有效影響蚊子的口部和觸覺,而驅蚊劑的有效時間則視乎避蚊胺的濃度,濃度愈高,時效愈長,譬如7%濃度一般能維持2小時效用。


相關閲讀:破解四大防蚊謬誤 精油食蒜驅蚊?DEET最有效

6個月以下嬰兒應避用含DEET驅蚊劑

不過,以往曾出現小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後,出現腦癇症或血壓降低等病例,令家長十分擔憂。鄭醫生提醒,6個月以下的嬰兒應避免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而幼童亦應只使用避蚊胺濃度低於10%的驅蚊劑。如有需要,她建議家長可為兒童選用其他含不同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例如IR3535、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或是含檸檬桉樹(lemon eucalyptus)成分的精油,都有驅蚊之用。

除了適當使用驅蚊產品,鄭醫生強調,應時刻清理積水和垃圾,保持環境衞生,防止蚊蟲滋生。有別於其他品種的蚊子,白紋伊蚊較常於早上及中午時分活動,因此鄭醫生提醒,日間到郊外活動時應特別注意,建議穿着鬆身的淺色長袖衣物、長褲,同時避免使用帶有強烈氣味的香水和化妝品,以減低吸引蚊蟲埋身的機會。

]]>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6%bd%9b%e4%bc%8f%e6%9c%9f%e9%95%b7-%e4%ba%86%e8%a7%a3%e7%8c%b4%e7%97%983%e7%a8%ae%e5%82%b3%e6%92%ad%e9%80%94%e5%be%91-%e7%97%85%e5%be%b5-%e9%ab%98%e5%8d%b1%e5%9b%a0%e7%b4%a0/ Wed, 07 Sep 2022 04:15: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00 【明報專訊】猴痘首度傳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首宗猴痘輸入個案,30歲男子遊美加及菲律賓後周一(5日)返港並入住檢疫酒店,昨日證實感染猴痘,此前沒有進入本港社區,無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猴痘病發前後會出現哪些病徵(詳見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包括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港大學者高本恩認為,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猴痘首傳港 3種傳播途徑、病徵及兩高危因素  學者:潛伏期長3天酒店檢疫難防流入

繼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等多個亞洲地區後,猴痘亦首度傳入香港。政府昨啓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中最低的「戒備」級別,疫苗則預計本月抵港(見另稿)。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抵港檢疫措施「永遠不能」防止潛伏期長的傳染病,形容個案與縮短酒店檢疫期無關連。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感染猴痘的男子早前下榻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昨午近5時有救護車到場載走酒店客人。記者昨致電酒店查詢,職員稱交由衛生署交代感染者情况,沒進一步補充。(李紹昌攝)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作為檢疫酒店的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昨午仍陸續有旅客入住。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可按處理新冠病毒患者的標準,清潔和消毒曾有猴痘患者入住的房間。(李紹昌攝)

猴痘主要3種傳播途徑

1. 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

2. 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

3. 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


猴痘病發前後病徵,包括:

1. 病發前數天: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

2. 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

3. 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潰瘍,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天內發展成水疱、膿疱,然後結痂。

4. 病徵持續約14至21天後:通常會自行痊癒。


猴痘兩大高危因素,包括:

1. 98%患者為男性,年齡中位數為36歲。

2. 95%以上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醫生:流入社區風險低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昨在社交網站撰文,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籲勿因而將抵港檢疫和防止猴痘掛鈎。他向本報補充,抵港檢疫只能減慢較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不能完全堵截,認為現時放寬至「0+7」方案亦無不妥。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相信,今次在檢疫酒店攔截個案,除非患者衛生意識很差,「周圍摸嘢又唔洗手」,否則病毒流入社區的風險很低。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患者先出現皮疹 後有淋巴腫脹、喉嚨痛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感染猴痘的30歲香港男居民上月3日至25日在美國逗留,其後赴加拿大,9月2日轉往菲律賓,至周一獨自乘搭菲律賓航空PR300返港,同機共約80名乘客,他抵埗時身穿長袖衣物,入境後乘專車往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患者上月30日起出現皮疹並擴散,9月2日淋巴腫脹,抵港時無發燒,下榻檢疫酒店後,晚上因喉嚨痛和吞嚥問題致電衛生署熱線,其後轉送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單獨隔離,至昨早其皮膚水疱採樣對猴痘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情况穩定。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 同機者感染風險低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據調查得悉患者在外地沒接觸確診者,但從其病徵等推斷,他在美國逗留期間受感染。張說,患者在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惟因涉個人資料,不能透露詳情。她又說,患者抵港時無人同行,亦無進入社區,故無人被列密切接觸者,防護中心會聯絡同機乘客和機組人員、機場負責採樣和檢疫酒店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曾接觸的人,提醒多加注意身體狀况;張形容因出現首宗個案「都想謹慎啲」,強調他們感染風險低。

政府早前制定猴痘準備及應變方案,設「戒備」、「嚴重」和「緊急」級別,昨即時啟動戒備級別,相關措施包括加強邊境健康監測和強化市民健康教育等(見表)。徐樂堅說,日後若有密切接觸者,一般需檢疫21天,會先用公立醫院隔離病牀,再部署需否動用社區檢疫中心。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稱,沒特定病牀接收哪一類傳染病患者,但當局有準備「西多福韋」(Cidofovir)等藥物。張竹君補充,將通報世衛、內地和其他相關衛生部門,亦會通知全港醫生,若發現高危或有類似病徵病人,即使沒接觸史亦應盡快安排檢測。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徐樂堅:與檢疫日數完全無關

至於首宗猴痘個案會否影響政府研究縮短酒店檢疫期,徐樂堅稱本港和外國需維持往來,難杜絕再有輸入個案。他說,現時「3+4」抵港檢疫方案非用作防止猴痘輸入,形容「永遠不能」以檢疫措施防範潛伏期長的傳染病,而外國有很多令人憂慮的傳染病,強調今次輸入猴痘「唔會同檢疫日數有任何直接關係」。

]]>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www.afterroberto.com/%e5%b9%bc%e7%ab%a5%e6%9f%93%e7%96%ab-%e6%82%a3%e5%98%b6%e5%93%ae%e7%97%87%e7%94%b7%e7%ab%a5%e7%97%85%e6%af%92%e9%87%8f%e9%ab%98%e6%9c%aa%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 Wed, 17 Aug 2022 08:18: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140 【明報專訊】連日出現染疫兒童危殆個案。其中兒童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可引起「嘶哮症」等急性併發症,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指出,以往每年冬季只有一至兩名兒童患嘶哮症,最近幾乎每天收到新症。他表示,兒童倘出現嘶哮症,及早送院可立即用藥紓緩,不會出現後遺症;但如延遲送院可致缺氧,令腦部長遠受損。他又指第五波疫情至今共錄得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個案,屬於兒童染疫後的中長期後遺症,症狀包括持續發燒、淋巴腫脹和紅疹等。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嘶哮症延遲送院可致缺氧 腦長遠受損

近日染疫兒童出現急性併發症情况令人關注,患上嘶哮症的兩歲三個月染疫男童,周一(15日)因呼吸困難送入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需插喉輔助呼吸,情况一度危殆。醫管局公布,男童昨日轉趨穩定,毋須插喉,續於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至於疑患急性壞死性腦炎的5歲女童,昨仍情况危殆。

關日華解釋,兒童倘出現嘶哮症,及早送院可立即用藥紓緩,例如霧化腎上腺素和類固醇,不會出現後遺症;但若果延遲送院可致缺氧,令腦部長遠受損。關補充,以往每年冬季只有一至兩名兒童患嘶哮症,最近幾乎每天收到新症,大部分病情輕微、毋須接受深切治療,故醫管局無公布,形容公眾得悉的個案僅「冰山一角」。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6個月至3歲幼童本月初起可接種科興疫苗。香港兒童醫院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昨起為上述年齡層幼童打科興,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右)昨早到中心視察。政府公布,截至昨晚,6個月至3歲幼童的接種率約3.73%。(林靄怡攝)

劉宇隆:曾接種疫苗者患嘶哮 大部分一兩日可康復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昨於商台節目透露,過去一個月共錄逾30宗染疫兒童患嘶哮症個案,暫未完全掌握致病成因,亦無證據顯示高病毒量會引致嘶哮症;有接種新冠疫苗的兒童若出現嘶哮症,大部分可於一至兩日內康復。


60染疫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逾半深切治療

負責跟進染疫兒童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關日華昨日受訪時稱,第五波疫情至今錄近60宗相關個案,逾半需接受深切治療,症狀包括持續發燒、淋巴腫脹和紅疹等,全部康復進度理想。他引美國數據稱,每3200名染疫兒童便有一人出現相關病徵,隨着本港染疫兒童增加,估計2至6周後相關個案亦將漸增。他強調輕症或無症狀新冠兒童亦有可能出現上述病徵,籲家長勿掉以輕心,重申接種新冠疫苗有助減低相關風險。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左)負責跟進染疫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情况。(黃志東攝)

症狀:持續發燒、淋巴腫脹、出紅疹

關日華補充,「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屬中期後遺症,影響多個器官;醫管局籌備已久的門診即將成立,專門為相關兒童提供跨專科長期跟進,了解有關病徵會否引致長遠健康問題。

至於俗稱「長新冠」的長期後遺症,關表示,截至前日瑪嘉烈醫院共跟進288宗兒童個案,介乎8至13歲,均於第五波染疫;常見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失眠和頭痛等,較少出現失去味覺和嗅覺。他透露,上述個案包括一名女童,染疫康復後不時短暫失去視力,每天出現一至兩次,每次10至30秒。他形容情况非常罕見,正與腦科醫生研究是否因Omicron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致,暫未能判斷確實成因。

日前一名2歲3個月大男童染疫後因呼吸急促入院,被診斷患「嘶哮症」,要插喉輔助呼吸,情况危殆。男童上周五(12日)開始發燒、有類似感冒症狀,昨凌晨呼吸急促、喘鳴,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診,當時檢測陽性,Ct值14.8(即病毒量高),未有接種新冠疫苗。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近日兒童染疫個案增加,若見染疫子女呼吸困難,例如要大力呼吸、呼吸變快、出現喘鳴或高音聲音,應盡快帶其求醫,甚至送往急症室。


染疫男童患嘶哮症呼吸困難 病毒量高未接種疫苗  父、姊呈陽性

劉家獻16日在疫情記者會公布,患嘶哮症男童上周五開始發燒、有類似感冒症狀,昨凌晨呼吸急促、喘鳴,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診,當時檢測陽性,Ct值14.8(即病毒量高)。男童因持續呼吸困難並出現嘶哮,須插喉輔助呼吸,昨日在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情况危殆。劉說,男童未有接種疫苗,一直「沒有大病」,其父上周二(9日)快測陽性,兩日後核酸檢測陽性;男童的5歲姊姊亦染疫,她上周六(13日)快測陽性,翌日核酸檢測陽性,情况穩定。

早前疑染疫後引致急性壞死性腦炎的5歲9個月大女童仍危殆,留醫屯門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初步病毒基因分析結果顯示女童帶L452L變種病毒株,料屬本地流行的Omicron BA.2.2。


劉家獻:見染疫子女呼吸困難、喘鳴 盡快求醫

劉家獻表示,近日兒童染疫個案增加,估計與社區個案變多有關,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接種疫苗,以減低死亡和重症風險。他說,市民若見染疫子女呼吸困難,例如要大力呼吸、呼吸變快、出現喘鳴或高音聲音,應盡快帶其求醫,甚至送往急症室。


何栢良:暑假學童免每日快測 家長忽略風險

連日有染疫幼童疑因染疫出現抽筋、急性壞死性腦炎等,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本港自第五波疫情起,每1萬名12歲以下染疫童中就有一人出現急性抽筋或腦病變,比例與台灣相若。他說腦病變往往與發燒有關,提醒家長不要為發燒子女穿著過多衣物,並要保持空氣流通。

目前學童每日上課前須做快測,惟學校開始放暑假,何栢良提醒,近日社區疫情活躍,家長假日會與子女外出活動,加上毋須強制快測,或令家長忽略染疫風險,籲家長勿掉以輕心,應盡快帶兒童接種疫苗。


相關文章:【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張竹君:患者若與高危者共住 應社區隔離

被問到除了接種疫苗,家長可如何減低兒童染疫及重症風險,張竹君稱5歲以下幼童、70歲以上長者、孕婦或免疫力弱的人染疫後死亡、重症風險較高,家中如有上述類別的人,市民染疫後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就會比較「穩陣」,亦可保護家人。她提醒,即使學童在暑假毋須每日快測,但家中若有人不適或染疫,應自行快測,或到社區檢測中心檢測。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圖為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幼稚園(穗禾苑)。本港昨公布新增4896宗新冠陽性個案,包括4699宗本地個案及197宗輸入個案。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幼稚園(穗禾苑)N1班7日內有3名學生染疫,該班須停課一周。(朱安妮攝)

到校接種疫苗 下限降至10人

6個月至3歲幼童本月初起可接種科興疫苗。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昨視察兒童醫院的接種中心後稱,因應上述年齡層可打科興,當局將外展到校接種服務的下限人數由30調低至10,方便規模較小的幼稚園和幼兒中心更易集齊人數打針,期望可盡快推高接種率。根據政府在「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公布的數據,截至昨晚有3880名6個月至3歲幼童打首劑科興,接種率約3.73%。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張竹君:港BA.5個案處上升階段

此外,本港單日新冠本地個案自上月21日起徘徊於約4000宗水平,變異病毒株Omicron BA.4和BA.5佔比漸增,連續兩日公布的單日數據均佔本地個案逾兩成。張竹君昨日稱,經化驗後確認近日BA.4或BA.5個案大多屬BA.5,形容是「同世界接軌」,情况與海外地區相似。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預計,BA.5佔比增加將令本地個案於未來一兩周趨升,相信今浪疫情將維持兩三個月。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BA.4或BA.5佔本地個案比例,初步最新單日佔比為23.1%,連續兩日公布的單日數據都高於兩成;8月8至14日的平均佔比為17.8%,較8月1至7日的9.2%增近倍。張竹君稱,目前大部分帶L452R變異基因、即疑染BA.4或BA.5的本地個案,經化驗後確認為BA.5,而參考世衛和其他海外地區數據,不少地方主流病毒亦屬BA.5,相信本港亦不例外,形容BA.5個案目前處於上升階段。


梁子超料續升一兩周 萬宗見頂

梁子超相信隨BA.5佔比漸增,本地個案將於未來數周續升。他引述海外經驗解釋,Omicron構成的社區傳播是「一浪一浪」,先由BA.1或BA.2引致個案在短期內上升,見頂後回落至低位,其後再由BA.4或BA.5構成下一浪,高峰應較上一浪低。他估計今浪疫情將於單日新增1萬宗見頂再回落,過程歷時兩三個月。他補充,若短期內出現新變異病毒株,但若與Omicron分別不大的話,本港有望於今浪疫情後,因大部分人曾染疫而令新冠風土化。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7%97%87%e7%8b%80%e4%bc%bc%e5%a4%a9%e8%8a%b1-%e6%82%a3%e8%80%85%e5%87%ba%e7%8f%be%e7%99%bc%e7%87%92-%e9%a0%ad%e7%97%9b-%e7%9a%ae%e7%96%b9%e8%94%93%e5%bb%b6-%e4%b8%96%e8%a1%9b/ Tue, 24 May 2022 05:16: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894 【明報專訊】歐美及澳洲近日出現猴痘(monkeypox)爆發,目前至少14國家出現病例,其中12國是首次出現個案。目前全球已接獲超過180宗確診及懷疑猴痘病例,至周一未有死亡個案。猴痘症狀似天花,病徵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臉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等。衛生防護中心昨(23日)向私家醫生發信稱,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於在曾男男性交的人之中發現,猴痘症狀持續14至21日,發燒後約1至3天會出現口腔和身體病變,兒童較常出現重症。至於歐美猴痘病例,除了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傳出疫情,以色列和瑞士亦通報首宗確診,英國專家警告將面臨猴痘病例大增。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但世衛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可提供八成五的保護力防範猴痘。

猴痘患者身體會出現皮疹。(路透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體會出現皮疹。(路透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血管炎種類多、徵狀多變難察覺 注意四警號:皮疹、發燒、關節痛、疲倦 宜及早求醫

 

猴痘症狀似天花 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港防護中心:症狀可持續14至21天 兒童易有併發症

衛生防護中心昨(23日)向私家醫生發信稱,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於在曾男男性交的人之中發現。信中又說,猴痘屬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14至21日,首數天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淋巴腫脹等病徵,發燒後約 1至 3天會出現口腔和身體病變,兒童較常出現重症。猴痘個案死亡率在一般人之中介乎0%至11%之間,幼兒死亡率較高,而併發症包括繼發感染、支氣管肺炎、敗血症、腦炎,以及角膜感染致喪失視力。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表示,猴痘傳播速度不太快,亦非高傳染性,主要是緊密接觸下,如同住家人,有口水接觸才會傳播。

 

港防護中心函私醫 「懷疑個案須隔離」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呼籲私家醫生,如發現懷疑個案,須將患者隔離,並通報衛生防護中心。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因猴痘具傳染性,如有懷疑個案須隔離,隔離21天屬正常。

猴痘患者身上出現的水疱、膿疱。(路透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上出現的水疱、膿疱。(路透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包括發燒、頭痛及在臉上出現皮疹,並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麻省衛生部門指出,病毒不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可透過接觸體液、猴痘瘡、受污染物品,或是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患者大多數都會在數周內康復,僅在極少數情況下致命。

世衛周五(20日)緊急開會討論猴痘對全球威脅,認為夏天臨近,各地派對及聚會增多,屆時會有更多個案,但稱猴痘傳播風險不及新型冠狀病毒般高,相信猴痘不會引發如新冠病毒的大流行。

 

英猴痘倍增現社區傳播 比利時患者強檢21日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昨表示,發現多36宗猴痘個案,總數增逾倍至56宗。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指出,當地的最新猴痘個案沒有到過西非,也沒與來自西非的個案接觸過,顯示出現社區傳播。UKHSA亦更新指引,建議猴痘病患的密切接觸者應自我隔離21天。

英國病例中最少一名病童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餘大部分都是曾參與同性性接觸的年輕男性。UKHSA更新指引,建議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應自我隔離21天,比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更嚴格,另外會提供疫苗接種。UKHSA的指引又稱,這些密切接觸者應避免接觸免疫力低人士、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因為他們出現重症和死亡風險較高。UKHSA提到,受感染風險較高者,包括會接觸到患者爆破皮膚或體液者,例如同住者、性伴侶或共用針筒者,中度風險者包括一般肌膚接觸者,例如同坐的士或飛機鄰座乘客,又或是有病徵患者一米內沒有穿個人防護裝備者。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路透社資料圖片)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路透社資料圖片)

 

英專家料下周病例大增

英國天空新聞周日報道,隨着歐洲和美國不斷報告新的猴痘病例,專家警告英國將面臨猴痘病例「顯著增加」。英國性健康和愛滋病協會主席迪斯納普(Claire Dewsnap)說:「最讓我擔心的是,歐洲多地都有猴痘感染病例,這意味着疫情已經蔓延,猴痘病毒已經在普通人群中傳播,而掌握這些人的聯繫方式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在未來兩到三星期,確診病例數可能會很高。」她警告,「我肯定下星期的病例數會大幅上升」。

近期在歐美多宗猴痘個案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稱部分相關報道針對非洲人以及同性戀或跨性別人士,充斥種族主義和「恐同」言論,不僅加劇「污名化」,也會對當局因應日益嚴重的疫情帶來影響。世衛強調,猴痘是透過密切接觸傳播,不限於性接觸。

 

(明報記者/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衛報/世衛網站/BBC/路透社/彭博社)

]]>
【乳癌】有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PET掃描 八成機會出現乳房腫瘤「假陽性」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9c%89%e7%a0%94%e7%a9%b6%e6%8c%87%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5%be%8c3%e5%91%a8%e5%85%a7%e6%8e%a5%e5%8f%97pet%e6%8e%83%e6%8f%8f-%e5%85%ab%e6%88%90/ Tue, 21 Sep 2021 07:19: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393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開展逾半年,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打針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會出現乳房腫瘤「假陽性」。本港曾有接種者淋巴腫大至3厘米,基金會解釋,打針產生的免疫反應,會令接種位置附近的淋巴腫脹,或誤以為是腫瘤,建議患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做PET掃描。

正電子掃描可偵測腫瘤位置,尤其是淋巴結病變、轉移性腫瘤等,患者需注入放射性示蹤劑,再接受掃描。該示蹤劑用於追蹤體內的葡萄糖,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會較高,消耗更多葡萄糖,因此示蹤劑可令癌細胞「着燈」,從掃描影像中現形。

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率會出現乳癌「假陽性」,建議情況不緊急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檢查。圖左起為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邱振中、主席霍何綺華、創會人張淑儀,以及betway体彩
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林靄怡攝)
香港乳癌基金會引述國際研究指,接種新冠疫苗後3周內接受正電子PET掃描,有八成機率會出現乳癌「假陽性」,建議情況不緊急者,應在打針4至6周後才檢查。圖左起為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邱振中、主席霍何綺華、創會人張淑儀,以及betway体彩 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乳癌】診斷三部曲 術前化療、標靶治療縮小腫瘤 為患者盡量保存乳房

 

免疫反應令淋巴腫脹 掃描誤以為癌細胞

香港乳癌基金會指出,注射新冠疫苗後即刻掃描會產生「假陽性」。betway体彩 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黃月紅表示,外國研究發現打針後3周內接受PET掃描,有八成機率出現腫瘤「假陽性」。她解釋,疫苗免疫反應令手臂附近淋巴腫脹,免疫細胞消耗更多葡萄糖,故有關淋巴位置會「着燈」,誤以為癌細胞。復必泰使用mRNA技術,免疫反應較科興大,料「假陽性」機率較高。

黃舉例,曾有病人於打針一周後掃描,影像顯示其左邊腋下及打針位置「着燈」;另有病灶位於左邊乳房的乳癌患者,在接種後兩周掃描,發現右邊腋下及鎖骨附近「着燈」。她表示,醫生會根據接種史及臨牀情况分析「着燈」可能性,不單憑掃描結果判斷是否腫瘤擴散或復發等。

市民打針一周後做掃描(圖左),顯示打針位置附近的左臂及腋下淋巴腫脹(紫箭嘴示);乳癌患者打針後兩周掃描(圖右),發現打針位的右臂附近淋巴腫大。(香港乳癌基金會)
市民打針一周後做掃描(圖左),顯示打針位置附近的左臂及腋下淋巴腫脹(紫箭嘴示);乳癌患者打針後兩周掃描(圖右),發現打針位的右臂附近淋巴腫大。(香港乳癌基金會)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建議針後4至6周才掃描

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表示,市民打針後亦不宜立刻做乳房X光造影等檢查,曾見過病人打針後,造影顯示淋巴腫脹至直徑3厘米大,其後超聲波檢查顯示屬良性淋巴。她又指,醫生會按需要安排抽針化驗,以判斷是否癌細胞。

基金會指4月起病人檢查前須填問卷,說明有否打針。該會建議,如情况緊急,無法延遲PET掃描或電腦掃描,患者可接種病灶的另一邊;如兩邊都有病變,可在臀部打針。如病人情况許可,建議於打針後4至6周才檢查。

 

(新冠疫情)

]]>
【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6-%e8%82%ba%e7%b5%90%e6%a0%b85%e5%a4%a7%e7%97%87%e7%8b%80-4%e5%80%8b%e5%b8%b8%e7%94%a8%e6%aa%a2%e6%b8%ac%e6%96%b9%e6%b3%95%e6%9f%a5%e6%89%be%e6%bd%9b%e4%bc%8f%e7%b5%90%e6%a0%b8/ Fri, 25 Jun 2021 02:00: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163 患上肺癆?大部分人可能以為是五、六十年代的不治疾病,或僅是粵語長片中的劇情。事實上這種可致命的疾病,在今日的香港仍然常見,每年有約4000宗新症,較以往不同的是現有藥物治療成效高,患者只要及早接受為期6個月抗生素療程,大多都可以根治,不用太擔心病菌繼續影響健康。要及早發現患病與否,現時有4種常用的檢測方法,有助找出結核桿菌,減低傳播風險。

肺結核5大症狀 可影響其他器官

俗稱肺癆的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由透過空氣傳播的結核桿菌引起的結核病之一,除了常見於肺部外,淋巴結、腎、腦、骨、心臟及腸道等也可能受此菌影響。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亦可視乎受影響器官而出現其他症狀,如淋巴腫脹、骨痛、頭痛、腹痛及排便異常等。

患上肺結核可能出現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如何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呢?
患上肺結核可能出現咳嗽、咳血、發燒、體重下降及夜間冒汗等症狀,如何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呢?

相關文章: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長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屬高危族群

關醫生提醒,免疫力較好的人士若接觸到病菌未必會受感染,即使染病者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每10名染病人士中約有一人會發病,而發病的時間可能是感染後數星期、數個月,甚至是數年、數十年後。」

至於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如長者、糖尿病、癌症、酗酒、營養不良、矽肺病及免疫疾病等患者,則屬於染病的高危族群。

肺結核傳播力高、潛伏期長 4種常用檢測方法

除了出現症狀人士或需要透過檢查了解是否患病外,由於肺結核的傳播力高而且潛伏期長,加上香港又位處高發地區,故此若港人移居海外或出國留學時,都有可能需要接受結核病檢查,出示健康證明才能入境。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檢測是否染上肺結核,包括以下4種常用檢測方法:

.肺部X光

.痰液抹片及結核菌培植(種菌)

.結核菌素皮下測試

.血液檢查(IGRA)

關醫生表示,診斷肺結核時,通常會先安排病人進行肺部X光,按個別情况再考慮進行痰液抹片和結核菌培植、電腦掃描、以氣管鏡抽取組織化驗。另外,結核菌素皮下測試及血液檢查(IGRA)亦可以幫助診斷是否有結核菌潛伏。

他續稱,皮下測試需要在皮膚注射藥劑,待48至72小時後再觀察注射部位反應,但結果可能受接種卡介苗、曾受感染及服用藥物等影響,因此即使檢測陽性亦不等於確診,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氣喘、咳血、發燒及夜間冒汗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結核桿菌予其他人,其傳播力高和潛伏期亦長。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患上肺結核可能有咳嗽、氣喘、咳血、發燒及夜間冒汗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結核桿菌予其他人,其傳播力高和潛伏期亦長。

治療肺結核 必須按時完成服用抗生素療程

現時藥物治療肺結核的成效相當理想。關醫生強調,大部分患者接受為期6個月治療後已可以痊癒。

「患者在首兩個月需要服用4種抗生素,餘下療程則服用另外兩種抗生素。衞生署胸肺科診所有提供免費治療,有關治療採取『全監督』方式,一來可讓醫護人員視乎患者服藥後的情况而適當調校藥物;二則能夠確保患者正確服用處方劑量,避免有患者因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帶來復發及抗藥性等問題,屆時療程便需延長至9個月至兩年不等。」

肺結核死亡率雖大減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助預防

由於治療成效較高,肺結核在香港造成的死亡病例,已由50年代的每10萬人中有100人死亡,降低至現時約2人,但關醫生仍提醒市民要提防肺結核。

「感染肺結核或會令肺部組織受損,有機會引致急性氣胸(俗稱爆肺)、肺炎等,也有可能引起支氣管擴張等長遠令肺功能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做好預防措施,首要是及早發現患病和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或傳播他人。」

關醫生強調,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戒煙戒酒、有適量的運動等都是有助鞏固身體免疫力的方法,也要注意個人衞生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都是人人做得到的預防結核病方法。

]]>
鼻敏感常用口呼吸有問題?兒童呼吸姿勢不當隨時影響面顎發育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6%95%8f%e6%84%9f%e5%b8%b8%e7%94%a8%e5%8f%a3%e5%91%bc%e5%90%b8%e6%9c%89%e5%95%8f%e9%a1%8c-%e5%85%92%e7%ab%a5%e5%91%bc%e5%90%b8%e5%a7%bf%e5%8b%a2%e4%b8%8d%e7%95%b6%e9%9a%a8%e6%99%82%e5%bd%b1/ Thu, 13 May 2021 09:36: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587 鼻敏感在本港很常見,由於長期鼻塞或呼吸不暢順,患者很多時都會用口呼吸,但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原來會影響面顎發育,特別是正值發育時期的兒童。一些錯誤的呼吸姿態不但會導致面顎發育欠佳,甚至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家長不容忽視。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鼻敏感頻發作 脫敏治療3年可望根治

鼻敏感常用口呼吸致面部肌肉放鬆 易導致牙齒不齊、面形欠立體

betway体彩 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林詩韻醫生表示,呼吸時的舌頭位置、呼吸習慣和吞嚥動作都會影響兒童的面顎發育。在正常用鼻呼吸的情况下,舌頭會持續緊貼上顎,這有助對上顎施加壓力,令鼻腔和顴骨等附近連帶的肌肉發揮支撐的功能。當兒童面部組織發育時,上顎骨會不斷向前生長,長遠令鼻腔和顴骨都能夠向前發展,同時左右平衡地發展,幫助面形立體地發育。

相反,如果用口呼吸,嘴巴習慣長期張開,會令面部肌肉放鬆、舌頭不再緊貼口腔上部,長遠會影響面部肌肉發展,令面形有所變化。林醫生解釋,舌頭有抗衡嘴唇和面部肌肉的能力,但是當用口呼吸,上顎會缺乏舌頭所施予的壓力,面形便會逐漸變得狹長,牙牀骨也會收窄,令兒童口腔內沒有足夠空間讓牙齒健康地長出,有機會導致哨牙、深咬合或牙齒不整齊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吞嚥時舌頭的位置。

用口呼吸的兒童,面形會相對缺乏立體感,出現眼下凹陷、顴骨偏平,導致眼睛凸出。部分兒童亦由於經常張開嘴巴呼吸,會漸漸習慣把頸部向前傾和頭部向上抬起,長遠影響下顎發展,出現下巴後縮或出現雙下巴,整個面形的肌肉都會失去平衡。

相關文章:【牙周病、蛀牙】牙痛慘過大病 牙齒問題成因多 世界口腔健康日:好好保護32顆牙齒 0蛀牙

口腔無法過濾空氣細菌 增扁桃腺發炎機會

除了影響面顎發育,錯誤的呼吸姿勢亦有機會影響兒童整體健康。林醫生指出,鼻腔能過濾空氣中的細菌和把空氣變暖,才進入體內,但口腔沒有上述功能,當用口呼吸時,冷空氣就會連同細菌透過口腔直接進入體內。由於喉嚨位置有大量淋巴器官,例如扁桃腺和腺狀體,細菌入侵有機會令它們腫脹,收窄呼吸道,部分兒童或會因此而出現打鼻鼾和睡眠窒息症,令腦部缺乏足夠氧氣,影響整體發育。

鼻敏感常用口呼吸有問題?兒童呼吸姿勢不當隨時影響面顎發育
經常用口呼吸的兒童,除了影響面顎發育外,更有機會因細菌循喉嚨入侵令扁桃腺腫脹等,因此必須小心處理。

面部放鬆時嘴巴不自覺張開 及早求診

如何可以知道子女是否有呼吸不當的問題?林醫生指出,正確的鼻呼吸姿勢應是嘴巴閉合,呼吸時上下牙齒合起來,舌頭緊貼着口腔上部,提醒家長可以在子女面部放鬆時,留意他們的嘴巴會否不自覺地張開,協助判斷他們是否用口腔呼吸。若發現子女經常用口呼吸,林醫生建議家長盡快帶子女求醫,醫生會檢查兒童有否過敏、淋巴腫脹等問題,視乎情况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及判斷是否需要轉介兒童呼吸科或耳鼻喉科跟進。

建議7歲前換牙期 評估面顎發育情况

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需要,為呼吸姿勢不當的兒童度身訂造牙箍、上顎擴闊器或肌能矯正器,幫助矯正其面顎骨發展和糾正呼吸姿勢,包括舌頭放置的位置、正確地用鼻腔呼吸等。林醫生亦建議兒童在7歲前,即開始換牙時期,向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求診及評估,有助在兒童面部塑形的黃金時期,及早發現任何面顎相關的發育問題,以盡早治療,避免日後因呼吸姿勢不當帶來的負面影響。

]]>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8%85%ab%e8%84%b9%e6%98%af%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9%bc%bb%e7%ab%87%e7%82%8e%e9%bc%bb%e5%92%bd%e7%99%8c/ Mon, 12 Oct 2020 09:04: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620 【明報專訊】頸部突然出現腫塊,是淋巴腫大?是癌症警號?

傷風感冒鼻竇炎肺結核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甚至鼻咽癌頭頸癌,都可能引起頸部淋巴腫脹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揪出病因——若頸部腫塊出現超過1個月或以上,服用消炎或其他藥物後亦未消退,就需要更深入的診斷,找出病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champja@iStockphoto,資料圖片)

頸部腫塊當作熱氣,惡性腫瘤延誤治療,隨時影響吞嚥、說話及上肢活動能力。

◆鄭:鄭嘉怡(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鄧:鄧志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肺結核愛滋也會頸腫?

問:頸上突然出現腫塊,究竟是什麼原因?

鄭:頸部如突然出現腫塊,可以有很多原因。大部分個案是由感染引致,令體內組織發生炎症而腫起。最近有一個30多歲女病人頸部淋巴突然出現腫塊,最後證實只是因為皮膚受細菌感染,令淋巴組織急性發炎,服藥後數天腫塊已消失。而病毒性感染如傷風感冒,或細菌性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都可令淋巴結腫脹;而慢性炎症如肺結核、愛滋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乾燥綜合症,亦有可能導致淋巴腫脹。除了淋巴組織,頸部還有甲狀腺、副甲狀腺及血管可能出現腫脹,所以必須透過臨牀評估,才能推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腫塊。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成因眾多——頸部腫塊成因眾多,細菌或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疾病及甲狀腺疾病都有可能引起。(Rasi Bhadramani@iStockphoto)

逾月不退大件事?

問:如何判斷究竟是感染,還是癌症?

鄭:要根據臨牀診斷、病歷、家族史和風險因素等考量,例如40歲以上男士、有吸煙或飲酒習慣,直系親屬中曾有患上頸部、頭部、鼻咽癌等,再加上腫塊持續出現一個月以上,服用消炎藥後無特別效果,醫生都會較擔心。另外,如觸摸腫塊時發現觸感較硬、腫塊的邊界不清晰、有很多腫塊黏在一起,以及病人在按壓下沒有痛楚感覺,都有可能顯示腫塊並非由炎症引起,有需要交由專科醫生跟進,作更深入檢查。

兒童方面,大部分情况是急性感染如中耳炎、口腔牙齒發炎引起,一般不用太擔心;但如果小朋友的頸部腫塊突然變大,影響飲食,或腫塊出現超過一個月而又無明顯成因,都要交由專科醫生跟進,以確定是否患上淋巴癌或血癌。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中耳炎引發——小朋友頸部出現腫塊,大部分情况是中耳炎或口腔問題引起,但若找不到明顯成因,就要轉介專科跟進。(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kdshutterman@iStockphoto)

毋須直接求診腫瘤科?

問:當懷疑是腫瘤,應轉介耳鼻喉專科還是腫瘤科?

鄧:頸部腫塊成因很多,可以是良性或惡性,並不一定由腫瘤科專科醫生跟進。即使是腫瘤,也要先確認原發位置,而檢查頸部腫瘤,需要以內窺鏡深入上呼吸道檢查,可即時抽取活組織化驗,這些都是耳鼻喉專科醫生擅長的領域,所以一般由耳鼻喉科醫生診斷,確診後才與腫瘤科醫生商討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大部分病人只是因炎症引致淋巴結腫脹,注射抗生素後便可控制感染,毋須一開始便看腫瘤科醫生。

 

需要「拮針」驗腫瘤?

問:透過內窺鏡檢查,就可以診斷頸部腫塊成因?

鄧:當病人頸部出現腫塊,耳鼻喉專科醫生要詳細問症,還要做很多檢測。首先病人需要接受咽喉內窺鏡檢查,因為不論是炎症或腫瘤,多數跟上呼吸道有關連,醫生從鼻孔引內窺鏡伸入至喉部,觀察整個上呼吸道的黏膜有沒有異常;一旦發現有可疑的黏膜增生,便會同時抽取組織化驗,視乎位置決定需否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另外,亦要透過超聲波了解頸部腫塊的情况,有需要時採用經皮穿刺抽組織化驗是否惡性腫瘤。如確認是癌症,更要為病情作全面評估,例如使用電腦掃描(CT scan)、磁力共振(MRI),了解腫瘤在頭頸部分的影響範圍。電腦掃描適用於檢查深層組織,例如有否影響骨;磁力共振則可看清楚腫瘤與周邊軟組織如頸動脈、深層肌肉的關係。當醫生懷疑頸部腫瘤已轉移,可能需要使用正電子斷層掃描(PET CT),檢查病人有否出現頭頸以外部位轉移,包括肺、腹腔及骨轉移等。當掌握以上所有資料,才可為病人制定合適的療程。

 

原發位置不明怎麼辦?

問:一旦確診頸部腫瘤為惡性,治療方案是什麼?

鄧:如頸部腫瘤並非原發,而是因頭部腫瘤轉移,便要視乎原發部位,選擇不同治療方案。如果是鼻咽癌,電療及化療會是第一步;如腫瘤出現在口腔、舌、喉,則先以手術切除腫瘤及周邊組織,再以電療、化療作輔助治療。

有些情况是完成檢查,也無法判斷原發位置在哪裏,醫生可能會為整個上呼吸道及頸部作電療及化療,消滅這個連影像分析也無法捕捉的敵人。

有病人詢問有沒有標靶藥物,由於標靶藥物仍是研究階段,未去到獨當一面,除非病人無法承受化療後遺症,或病情復發,才會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否則現時首選仍是手術、電療或化療。


知多啲:手術或影響口腔活動、腸蠕動神經

頸部有腫塊,很多人認為是「熱氣」,只要多飲水、多休息,甚至飲杯涼茶,腫塊就會消失。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志豪提醒,頸部腫瘤延誤治療,隨時影響吞嚥、說話及上肢活動能力。

治療頸部惡性腫瘤,大多需要手術切除腫瘤及周邊組織,減少復發風險。鄧志豪說,由於切除範圍貼近頸部深層組織、頸部動脈及靜脈,均會引致流血;而且視乎腫瘤位置,會引發不同的後遺症。「位於頸上半部分有可能影響口腔、舌頭活動神經,令病人日後出現語言或吞嚥困難;而下半部分則有可能影響頸、膊及上臂感覺神經,活動能力及感覺都會大打折扣。」還可能影響到控制橫膈膜、腸道蠕動的神經。

電療引發炎症 頸繃緊麻痹

手術有後遺症,電療亦會對頸部肌肉造成傷害,「腫瘤切除手術後,病人須接受電療以徹底清除腫瘤細胞;電療會引發炎症,令頸部皮膚纖維化,病人會感到繃緊、麻痹或針刺,頸部活動能力受限,影響日常生活,或需配合物理治療。

正因為有不少後遺症,所以在制定療程時,醫生必須清楚讓病人知道治療風險和後遺症,讓病人考慮治療及復康的安排。

文:wongyim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1.mp4,根據病歷、持續時間、位置判斷;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2.mp4,大部分感染引起 與多種疾病有關;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3.mp4,抽組織分析 多重掃描斷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4.mp4,化療或切除 視乎原發位置;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5.mp4,或影響深層結構 需配合物理治療;

]]>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5%92%bd%e7%99%8c%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5%81%9c%e8%97%a5%e4%b8%8d%e5%81%9c%e6%95%88-%e9%95%b7%e5%b0%be%e6%95%88%e6%87%89%e5%bb%b6%e5%ad%98%e6%b4%bb%e7%8e%87/ Tue, 06 Oct 2020 03:23: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564 【明報專訊】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二三十年前技術所限,電療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有病人因而放棄治療。過去10年,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改進,鼻咽癌電療向更精準的方向邁進,治療後遺症已大大減少;研究亦發現免疫治療能有效幫助化療失效的鼻咽癌患者,控制病情令腫瘤縮小。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持續抗癌——針對鼻咽癌的免疫療法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VectorMine、wildpixel@iStockphoto)

個案:鼻咽癌擴散 免疫治療腫瘤消退

個案1:65歲女,無意中摸到頸部淋巴小結,起初以為是發炎未加理會;3個月後,子女發現她近來頸部腫脹愈見明顯,才意識到事態嚴重往醫生處求診,經檢查後確診中後期鼻咽癌。

個案2:35歲男,最初頸部淋巴腫脹,後確診中期鼻咽癌,因擔心電療化療後遺症而採用自然療法,大半年後回來覆診癌病已擴散至骨、肺及肝臟。

個案3:40歲男,鼻咽癌已擴散至淋巴、肺、肝及骨。經多線化療後依舊無法控制病情,後嘗試免疫療法,療效顯著,擴散的腫瘤明顯消退。

近月接觸過上述鼻咽癌病例,希望藉此拆解一些鼻咽癌常見謬誤,以及介紹鼻咽癌治療最新發展。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 注意病徵——隨腫瘤擴散,病人頸側淋巴結脹大(左圖)及無故流鼻血(右圖),但很多人卻誤以為是熱氣或乾燥所致,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Srisakorn@iStockphoto)

七成初診者淋巴腫脹 多誤當「熱氣」

鼻咽癌是本港、華南以至東南亞地區常見癌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於2017年鼻咽癌是本港男士第6常見癌症(616宗新症屬男性);而在男女癌症患者當中,鼻咽癌則排行第11位,合共有828宗新症,尤幸近年個案有回落趨勢。另外,相對其他常見癌病,鼻咽癌發病年齡一般較早,高峰期約40至50歲,其中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出兩倍多。此年齡正值大部分男士事業的黃金時間,且他們大都是家庭經濟支柱,可以想像發病對家庭的巨大影響。

中年高峰 發病男比女多兩倍

由於鼻咽相當隱蔽,在鼻腔盡頭,喉嚨上端,一般人難以察覺,如無特別儀器,醫生亦不能檢查清楚,因此,早期鼻咽癌不易發現,病人亦沒有明顯病徵。但隨着腫瘤生長及癌細胞擴散,70%以上病人在初診時已有頸側淋巴結脹大的徵狀。很多人誤以為淋巴腫脹為「熱氣」及「發炎」所致,但此類淋巴腫脹通常程度較輕微,且會於短期內消退。若淋巴結持續增大,必須盡快找醫生仔細檢查,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除此以外,無故流鼻血也是常見病徵,很多人卻誤以為是天氣乾燥而忽視。

早期患者5年存活率逾九成

及早發現是根治的關鍵,早期鼻咽癌5年存活率逾90%,中期則約70%至80%,而晚期已擴散的病人則只有約20%。所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忽視輕微病徵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治療方法:電療大躍進 後遺大減勿棄醫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早期患者只需接受電療,中後期患者則需配合電療及化療。電療,顧名思義,是用強輻射線照射患處,殺死癌細胞。整個治療需分30多次做,1星期5天,為期6至7星期。不少病人對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抱極大的戒心,擔心電療會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

輻射線集中腫瘤 保正常組織

我經常為鼻咽癌康復者覆診,當中不少是於20年甚至30年前接受電療;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治療引致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及普遍,癌症根治後,病人生活質素也大受影響。但自2000年起,香港大部分醫院已廣泛採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此技術特點是能精確地控制輻射線,將最高治療劑量準確地集中射向腫瘤,同時將周圍正常組織(包括神經線、腦、腦下垂體、唾液腺、口腔等)的劑量調校到最低;技術上可以消滅腫瘤並同時保存正常組織。因此,近10年接受電療的病人,後遺症已大幅減少。

港技術世界前列 逾七成人根治

隨着香港逐步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導航螺旋斷層電腦掃描(tomotherapy),以及快將投入服務的質子放射治療(proton therapy)等,鼻咽癌電療將會向更精準的方向邁進,未來治療的後遺症將會進一步減少。若病人因對電療固有印象而放棄治療,實在十分可惜。希望有更多鼻咽癌康復者能在不同平台分享經驗,幫助掃除公眾對電療負面印象。

香港治療鼻咽癌的技術位處世界前列,超過70%鼻咽癌患者能完全根治。但不幸地,約30%患者接受電療後仍會復發及擴散至其他器官,例如肺部、肝臟及骨等。醫生一般會用化療令腫瘤縮小,控制病情,延長病人壽命。但隨病情發展,腫瘤會慢慢形成抗藥性,因此,病人接受一線及二線化療後,並沒有太多有效藥物的選擇。近年,免疫療法於治療腫瘤日趨普及,其原理是透過靜脈注射免疫檢查點藥物(checkpoint inhibitors)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

化療失效 免疫治療作防線

免疫療法最大特點有二,首先藥物副作用較化療為小;第二是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停止使用免疫治療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的效果顯著。

近兩三年已有數個研究證實,免疫治療能有效幫助化療失效的鼻咽癌患者,控制病情令腫瘤縮小。現在,亦有數個大型臨牀研究,期望能將免疫治療更廣泛採用於不同期數的鼻咽癌患者上。另一個研究方向是期望找出適合的腫瘤標誌物(biomarkers),準確預測哪類患者最適合免疫治療,為病人配對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現正展開一個全新免疫治療的研究,招募化療失效及已擴散的鼻咽癌患者參加。

詳情:bit.ly/366aFmt

查詢:oncology@hku.hk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