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消瘦”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20 Nov 2024 04:40: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消瘦”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4%be%bf%e5%87%ba%e8%a1%80-%e5%be%9e%e9%a1%8f%e8%89%b2-%e5%87%ba%e8%a1%80%e9%87%8f-%e7%97%85%e5%be%b5%e5%88%a4%e6%96%b7%e6%88%90%e5%9b%a0-%e6%b6%88%e5%8c%96%e9%81%93%e7%95%b0%e5%b8%b8/ Wed, 20 Nov 2024 04:39: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20

【明報專訊】看待大便出血的態度,可以很兩極化——有些人一見便血就焦慮萬分,擔心患上重病;但也有些人對長期大便有血視若無睹,或輕描淡寫地認為只是小問題。中醫認為患病皆因「失調」,但亦有輕重急緩之分。要知道有些情况不能慢慢調理,必須把握時機治療;有些情况則是由於氣血臟腑日積月累的失和導致,需要時間慢慢調整。(編按:大便出血呈鮮紅色,尤其是當出血量大至「滿江紅」,多數情况下都不是致命疾病,有可能是由於內痔、炎症等引起,中醫理解屬於「近血」。若便血顏色瘀暗,甚或呈現如瀝青樣的黑便,血與大便混雜而下,中醫理解皆屬於「遠血」。或有可能跟消化道,甚或與腸道惡性腫瘤有關……)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Good_Stoc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大便出血成因有不同 內痔、炎症致「近血」 附大便表面

清代醫家高秉鈞在《瘍科心得集》指出:「夫大腸之下血也,一曰腸風,一曰臟毒。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所以色清而鮮。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所以色濁而黯。」大便出血色鮮者,古稱「腸風」,在辨證上多考慮實證,代表邪氣偏盛,治療着重祛邪。大便出血色黯者,古稱「臟毒」,在辨證上多屬虛實夾雜,既有濕、熱、毒、瘀的因素,亦有氣虛、血虛、脾虛等因素,治療需要祛邪扶正並重。

從便血顏色、出血量、大便性狀,以及其他伴隨病徵,可以大概判斷大便出血可能的成因和機理。大便出血呈鮮紅色看似相當恐怖,尤其是當出血量大至「滿江紅」時候,但多數情况它都不是致命疾病,有可能是由於內痔、炎症等引起,血多只附着在大便表面,中醫理解屬於「近血」。《景岳全書》記述:「血在便前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大腸或直腸),或在肛門。」

「遠血」如瀝青黑便  反映消化道異常

便血顏色瘀暗,甚或呈現如瀝青樣的黑便,血與大便混雜而下,或在大便化驗中查出隱血者,中醫理解皆屬於「遠血」。《景岳全書》云:「血在便後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於胃。」遠血的出血量可大可小,多數是反映消化道內部有異常狀况,需要進一步探查以了解出血原因。如遠血伴隨以往規律之大便習慣出現改變,或大便中黏液增多,或患者突然消瘦、食慾不振等,就更不能忽視,有可能跟腸道惡性腫瘤有關。如不幸查出惡性腫瘤,應當把握時機,以中、西醫手段聯合治理。

近血伴肛門灼熱 清熱涼血

臨牀上,由於非腫瘤引起的便血以近血常見,病性多與熱邪有關,熱勢愈盛則出血愈多愈鮮,治療一般從清熱涼血止血的方向入手。濕熱蘊結胃腸者,可見便血鮮紅、肛門灼熱、大便偏黏或有排便不淨感、腹脹、身重、口黏、舌苔厚膩等,治療需要清熱涼血化濕,常用中藥包括地榆、槐花、側柏葉、蒼朮等。肝胃有熱者,可見便血顏色偏紅、口苦口乾、頭痛、煩躁、多夢、舌色紅、脈弦,治療需要清胃瀉肝、涼血止血,常用中藥如黃芩、黃連、梔子、茜草等。熱毒內結者可見便血顏色偏暗,大便可夾雜黏液、腹痛、身熱口乾、舌色紫紅等,治療需要清熱解毒,常用中藥有生地黃、荊芥炭、生甘草等。上述3類證候在臨牀上多見於內痔或腸道炎症急性發作階段的患者。

虛證便血 補虛扶正調治

體虛或瘀血阻滯亦可能導致大便出血,這類便血通常出現時間較長,病情也較反覆,虛證便血往往在勞累時容易發作。因脾氣虛而無法固攝血液的便血,一般有長期便血病史,甚至因長期便血而引起貧血,便血色較淡,其他伴隨表現包括神疲乏力、肛門墜脹、面色蒼白、頭暈眼花、食慾不振、舌淡脈弱等,治療方面需要補氣攝血,常用方藥如黃芪、山藥、補中益氣湯等,並可配伍有止血功效的中藥,如地榆、炮薑等。脾陽虛患者除氣虛情况外,還可見畏寒肢冷、大便水瀉等寒象,治療需要加強溫補脾胃的力度,常用方藥如炒白朮、炮附子、黃土湯等。由於虛證便血是慢性病,補虛扶正需要一步步來,患者需要耐心調治。

瘀血阻絡 活血法治出血證

瘀血阻絡引致的便血在臨牀上通常是難治病,因為在醫治一個出血性疾病時,要破格運用活血化瘀藥物,對醫者和患者都是挑戰。積瘀引致出血的原理,為瘀血阻滯脈絡,令新血不能順利歸經而外逸造成出血。因此在治療上要通過祛除積瘀,令新血得以歸經而制止出血。這種策略屬於中醫「反治法」裏面的「通因通用」,利用活血法治療出血證。

因瘀血阻絡而出現便血的患者,出血顏色偏黯,或可夾雜瘀血凝塊,反覆出血不止。患者還可見面色黧黑、唇舌紫暗、皮膚有瘀點瘀斑等,治療需要活血化瘀止血,常用方藥如蒲黃炭、五靈脂、三七、失笑散等。


相關閲讀: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反覆便血應求醫 積熱:戒辛辣溫補

中醫認為便血的原理為血液離經而妄行,而具體原因各異,必須辨證施治,並配合養生調攝。尤其是對於反覆便血的患者,絕對不能只靠服食止血藥物扛過去,治病必須求本。因體內積熱而引起的便血,平日應戒食辛辣溫熱的食物如辣椒、薑、蒜、牛羊肉、火鍋、燒烤等,避免過分溫補,以防熱盛迫血妄行。由於熬夜能耗傷氣陰,容易引致燥熱上火,從而令血熱者加重出血,因此需要避免。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非腫瘤引起的便血,多與熱邪有關。平日應戒食辛辣溫熱食物,如火鍋、燒烤等。(ahirao_photo@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痔瘡成因】痔瘡非「瘡」?4類人士高危 注意手術切除非一了百了 4招防復發


瘀阻:戒生冷 體虛:適量帶氧運動

至於虛證或瘀阻引起的便血,則建議戒吃寒涼生冷食物,以免耗傷陽氣及加重寒凝血瘀的失調。體虛者要注意不可操勞過度,但也要避免久坐久臥,建議做適量的帶氧運動如快步行、踏單車、游泳等加強體能,補氣增力。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適量帶氧運動如快步行、踏單車、游泳等,補氣增力,有助改變便秘。(coffeekai@iStockphoto)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早期肝癌常見7個徵狀 肝病患者口臭「肝臭」或肝臟響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6%97%a9%e6%9c%9f%e8%82%9d%e7%99%8c%e5%b8%b8%e8%a6%8b%e5%be%b5%e7%8b%80-%e8%82%9d%e7%97%85%e6%82%a3%e8%80%85%e5%8f%a3%e8%87%ad-%e8%82%9d%e8%87%ad/ Mon, 22 Jul 2024 08:24: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40

【明報專訊】每個人身上都有天然氣味,稱之為體味。患病時,體味會發生變化,成為患病警號!以常見的口腔異味為例,很多人認為是因不注重口腔衛生而造成;但事實上,口腔是呼吸、消化系統共同通道,當口腔出現不同的異味時,可能代表不同的疾病信號。不同疾病可能會導致不同的口腔異味,例如臭蛋味,可能與幽門梗阻、晚期胃癌有關;腐腥味可能與肺部感染、支氣管炎、肺膿腫、肺癌有關;爛蘋果味可能與糖尿病有關;尿臊味或魚腥味可能與腎病有關;爛蘋果或臭雞蛋混合大蒜的刺鼻味可能與肝癌有關。 

早期肝癌常見7個徵狀 肝病患者口臭「肝臭」或肝臟響警號
嚴重肝病、肝癌患者口中或尿中有一種特殊臭味,稱為「肝臭」。(網上圖片)

早期肝癌常見徵狀:消化不良、腹脹 肝病患者口腔異味稱「肝臭」

其中,肝病引起的口腔異味尤其嚴重。肝病患者因為肝功能異常,導致血液中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而氨經過呼吸,從口鼻排出一部分,造成口腔異味。嚴重肝病、肝癌患者口中或尿中有一種特殊臭味,稱為「肝臭」。

除了口腔異味,肝癌患者還可能存在其他明顯徵狀。若出現下列肝癌早期徵狀,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求醫深度檢查,確認肝臟是否出現異常:

  • 厭食油膩食物、食慾不振、飯後上腹飽脹、噯氣、消化不良、嘔吐或腹瀉,其中消化不良和腹脹最為常見
  • 黃疸(皮膚和眼睛發黃)
  • 腹水、皮膚搔癢
  • 不明原因發熱,多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發高熱
  • 消瘦乏力,上腹部腫大、疼痛
  • 低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異味並不是肝病發展到某個特定階段的表現。肝病患者出現口腔異味的成因多種多樣,雖是肝病的一種常見徵狀,但不一定表示肝病已經到了晚期。口腔出現異味時,患者當及時求醫。


相關閲讀:經常口臭原因:飲食肥膩脾胃失調、睡眠不足虛火上炎  口腔異味或不同疾病徵兆

減少攝入酒精、高脂肪醃製類食物、調整作息 避免持續傷肝

異味令人煩惱,保持口腔衛生和健康身體,才能治標又治本。首先,做好口腔清潔工作,早晚注意刷牙,讓口腔保持衛生;其次,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攝入醃製、高脂肪和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否則會對肝臟持續損害。另外,減少攝入酒精,避免酒精在肝臟代謝過程中產生毒性反應,影響肝臟功能;調整作息,保證作息規律,口臭也會緩解。最後,若不能鑑別具體味道,需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特殊氣味的出現,可能是由口腔衛生問題導致,也可能是由肝癌等病理性因素造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日常留心觀察身體變化,盡早發現異常徵狀,有助管理身體健康。


相關閲讀:【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文:張明智(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更年期盜汗兩大原因 異常出汗夜睡不寧 中醫:陰虛內熱或心血不足 //www.afterroberto.com/%e6%9b%b4%e5%b9%b4%e6%9c%9f%e7%9b%9c%e6%b1%97%e5%85%a9%e5%a4%a7%e5%8e%9f%e5%9b%a0-%e7%95%b0%e5%b8%b8%e5%87%ba%e6%b1%97%e5%a4%9c%e7%9d%a1%e4%b8%8d%e5%af%a7-%e4%b8%ad%e9%86%ab-%e9%99%b0%e8%99%9b/ Mon, 17 Jun 2024 04:38: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37 【明報專訊】盜汗是指入睡後不自覺出汗,醒來即止,原因與環境炎熱或衣被過多等無關。盜汗在成年人身上屬於病態出汗,為體內機能失調所致。中醫理論認為血虛、陰虛是常見原因,多見於更年期女性、過勞或休息不足者。要改善盜汗,可通過中藥治療、針灸,配合飲食作息調攝,恢復陰陽平衡。

更年期盜汗兩大原因 異常出汗夜睡不寧 中醫:陰虛內熱或心血不足
異常出汗–入睡後異常出汗,醒來即止,是盜汗的典型病徵。(明報製圖)

更年期女士、過勞出現盜汗 陰虛內熱夜睡不寧

盜汗又名寢汗,始見於《黃帝內經》。明代《景岳全書》指出:「盜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覺來漸收。」在入睡後異常出汗,醒來汗止,是盜汗的典型病徵。臨牀上盜汗輕症者,可在臨睡醒前1至2小時出現輕微出汗,不影響睡眠,無特殊不適;重症者在剛入睡或快將入睡時便劇烈出汗,無法制止,甚則沾濕衣服被褥留下汗漬,伴隨口乾舌燥、心煩、潮熱、消瘦、容易驚醒、便秘等症狀。元代醫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認為盜汗屬血虛、陰虛。由於操勞過度,亡血失精,精血虧損可致虛火內生,津液不能自藏,常在陽去入陰時外泄,為陰虛盜汗之病機,治療需要養陰清熱。

陰虛者:午後潮熱、心煩易怒

證屬陰虛內熱的盜汗,常見於更年期女士、長期勞累休息不足者,或罹患熱病傷陰者。由於腎陰不足,水火不濟,引致虛熱內擾。患者當處於睡眠狀態時,陰虛內熱失調易使夜睡不寧,身體本來在夜間主靜的時候會變得亢奮,腠理開泄,出現流汗的反應。除盜汗外,陰虛患者在臨牀還可見身熱顴紅、午後潮熱、心煩易怒、口乾、消瘦、舌紅少津,女士可見月經提前、量多、經期延長,男士可見夢遺滑精。治療上患者宜滋陰降火,通過滋養肝腎來平衡陰陽,再配合清虛熱的治法使虛火自降。常用方藥有當歸六黃湯、麥味地黃丸、生地黃、熟地黃、麥冬、黃柏等。

更年期盜汗兩大原因 異常出汗夜睡不寧 中醫:陰虛內熱或心血不足
陰虛內熱的盜汗,常見於更年期女士、長期勞累休息不足者,或罹患熱病傷陰者。(設計圖片,maruco@iStockphoto)

盜汗另一原因:憂思心血不足 夜驚醒心慌胸悶

心血不足是盜汗另一個常見原因,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憂思鬱結,使心血過耗,繼而陰陽失調令心氣浮越,導致心液(汗為心之液)不藏,而乘夜間外泄形成盜汗。常見表現包括心慌心悸、心怯易驚、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這類患者容易在晚間盜汗時突然驚醒,伴隨心慌、胸悶、不安感,需要一段時間方能平復。在治療方面,這類患者可通過補心血和養心安神,從而控制出汗,常用方藥包括歸脾湯、天王補心丹、當歸、酸棗仁、龍眼肉等。

有些中藥具有收斂止汗作用,例如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煅牡蠣、五味子等。治療盜汗時,可先按照辨證施治原則遣方用藥,再適量配搭有收斂止汗功效的藥物,以增強療效。

伴發熱咳血消瘦 或患嚴重疾病

中醫雖然認為盜汗為身體失調引致,但盜汗也有可能反映患上嚴重疾病,例如結核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危象(或其他嚴重內分泌紊亂)等。假如盜汗伴隨發熱、咳血、持續消瘦、經常倦怠乏力等,就不能輕描淡寫地視作簡單「失調」而掉以輕心,建議患者應該接受全面身體檢查,尋找病因,積極醫治。


相關閲讀: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知多啲:幼兒盜汗不是病

更年期盜汗兩大原因 異常出汗夜睡不寧 中醫:陰虛內熱或心血不足
(設計圖片,You2u@iStockphoto)

小朋友在6、7歲之前若出現盜汗,尤其是在入睡後最初2小時內頭部或上半身出汗者,屬於生理性盜汗,不是患病,毋須治療。小兒盜汗跟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有關,由於神經調控尚未健全,幼兒入睡後通常有一段時間新陳代謝仍然維持高水平,汗腺分泌較多,於是身體便會增加排汗。中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生長發育迅速,熟睡時身體機能仍然活躍,因此不時腠理開泄並排出汗液並不出奇。一般到7歲左右,盜汗問題會自然減退。


相關閲讀:失眠困擾三成港人 深層睡眠有幾重要?要知Do’s & Don’ts改善睡眠質素

保健調養:針灸滋陰清熱 養心安神

針灸治療盜汗,可選用有滋陰、清熱、養心安神功效的穴位補肝腎陰、滋養心血,常用穴如位於大腿的血海穴,位於小腿的陰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復溜穴,均有補益作用,能夠扶正、補陰。針對熱盛患者,可選用位於足背的太衝穴、行間穴,以及手上的合谷穴,有清熱瀉火作用。心緒不寧、失眠多夢者可選用手上的神門穴、內關穴,以及足內踝尖的照海穴,有安神、養心作用。

針灸治療的具體方法可採用毫針刺,平補平瀉手法,或輔以電針刺激經絡,每次治療約20至30分鐘,每周2至3次。以中等力度按揉上述各穴1至3分鐘,每日1至2次,亦可起保健調養作用。

避吃溫熱食物 保情志舒暢

更年期盜汗兩大原因 異常出汗夜睡不寧 中醫:陰虛內熱或心血不足
盜汗患者需避免吃溫熱食物如燒烤。(資料圖片)

盜汗患者在飲食方面需避免辛辣、煎炸、炒爆等,以及屬性溫熱食物如薑、蒜、辣椒、荔枝、榴槤、牛肉、羊肉、燒烤、火鍋等,以免加劇陰虛陽亢的失調,引致盜汗惡化。

此外,要注意保持情志舒暢,避免持續發怒和焦慮,不要將日常生活安排得密密麻麻讓自己透不過氣,要學習自我鬆弛減壓,和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有助減少過度勞神使精血耗損,以及心煩氣躁導致熱擾心神的風險。

在盜汗出現的時候,應及時拭乾汗液或更換內衣(或牀鋪),避免吹風受寒着涼,並多喝水補充水分。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www.afterroberto.com/%e9%96%89%e7%b6%93-%e9%9d%92%e6%98%a5%e6%9c%9f%e6%b2%92%e4%be%86%e7%b6%93%e5%85%bc%e9%ab%94%e9%87%8d%e4%b8%8b%e9%99%8d-%e6%88%96%e8%87%b4%e5%8e%ad%e9%a3%9f%e7%97%87-%e7%96%be%e7%97%85%e5%be%b5/ Fri, 10 May 2024 08:41: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19

【明報專訊】月經,是女士每月的煩惱事;但一旦不出現,煩惱更大。尤其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遇上連續6個月沒來月經,出現閉經(amenorrhea)徵狀,所有發育程序停擺,包括停止長高、乳房停止發育等,可能因而錯過發育期。閉經可以是許多疾病的徵狀,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及飲食行為轉變,有可能患上厭食症,還可能是甲狀腺功能失調、多囊卵巢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徵狀。根據醫管局數字,過去3年公立醫院接收18歲以下厭食症新症,約有200宗。如沒適時治療,會影響腦部認知能力,甚至有生命之危。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過度減肥惹禍–女生因過度減肥而嚴重營養不良,不但會閉經,還影響不同器官功能。(設計圖片,Paper Trident、Yuliya Pushchenk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閉經:不同嚴重疾病徵狀  厭食症、甲狀腺問題、卵巢早衰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多囊卵巢症、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兒科專科醫生黃敏儀指出,患者會同時出現不同徵狀,例如:

  • 厭食症患者會同時出現體重不尋常驟降;
  • 多囊卵巢症患者通常身形偏胖;
  • 甲狀腺功能失調病人身形偏瘦,但食量反而較平日多,還伴隨怕凍、疲倦等徵狀;
  • 免疫系統失調的患者,有閉經、體重下降之外,還會無原因發燒、關節痛等。

「一般透過驗血、超聲波等檢查即可確定病人情况,若個案需要由其他專科跟進,就會轉介至婦產科、內分泌科等。最重要是及早求醫,接受適當治療。」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發育停擺–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伴隨體重下降,出現閉經徵狀,可能會錯過發育期。(設計圖片,Михаил Руденко@iStockphoto)

閉經如發燒 宜及早求醫

月經周期偏離規律並不罕見,但若連續多月不見蹤影,臨牀徵狀為閉經(amenorrhea)。「青春期女生來經最初2年,因排卵周期尚未穩定,經期混亂也屬正常,但若連續6個月或以上也沒有月經,即屬閉經。至於來經逾2年的女生,排卵周期應相對規律,只要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來月經,就是閉經。」伊利沙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黃敏儀指出,閉經猶如發燒,可以是許多不同嚴重疾病的徵狀,患者需盡快求醫,查明因由。

厭食症過去3年30新症 嚴重個案佔約兩成

「甲狀腺功能失調、多囊卵巢症、高泌乳素血症(即催乳素過多)、卵巢早衰、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有可能引致閉經徵狀。要留意的是,青春期女生連月沒來月經,還伴隨體重不尋常下降而消瘦,以及飲食行為轉變等,有可能患上厭食症。伊利沙伯醫院過去3年厭食症新症個案約30宗,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個案,約佔一至兩成。」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閉經是許多疾病的徵狀,包括甲狀腺功能失調。(設計圖片,sasun bughdaryan@iStockphoto)

影響荷爾蒙分泌 停止排卵

黃敏儀強調,閉經是厭食症患者其中一個常見病徵。厭食症患者的月經為何煞停?黃敏儀解釋:「過度減肥,身體嚴重營養不良,影響所及,下丘腦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釋放荷爾蒙(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受到抑制,令腦下垂體減少分泌促黃體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缺乏這兩種荷爾蒙,便會停止排卵,沒有經期。」

LHRH在青春期啟動發育程序後開始活躍,刺激LH及FSH令身體開始周期排卵。兩種荷爾蒙同時負責青春期生長發育,例如乳房發育及長高等。所以正值青春期的女生,遇上閉經及嚴重營養不良,可能會錯過原定的發育程序。黃敏儀解釋:「女生的生長板閉合年齡約14歲,若患者已過青春期,就算LHRH分泌回復正常,由於生長板已閉合,再難長高,有可能導致患者成年的高度較原先預期矮小。」

心包膜積水可致命 腦萎縮影響認知

黃敏儀又指出,女生因過度減肥而嚴重營養不良,身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減慢,所以除閉經外,還會影響不同器官的功能。「基礎代謝率減慢,身體產生保護機制,在不消耗過多能量的前提下運作,例如腸胃蠕動減慢因而出現便秘或肚瀉,也會有體溫低、血糖低、血壓偏低及心跳慢等徵狀。以心跳為例,女生正常每分鐘60下或以上,但厭食症患者只有40至50下或更低。」當患者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難免影響心臟和腦部運作。

「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體內蛋白質不足,身體例如雙腳會積水,若心臟外圍薄膜有積水,即心包膜積水,就會有生命之危。」黃敏儀說,曾遇過嚴重個案,腦部萎縮,影響認知無法如常思考,例如偏執瘦才是靚的錯誤觀念等。腦部萎縮可以康復,但需要較長治療時間。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黃敏儀(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身高160厘米體重僅30公斤 影響營養和身體機能

據臨牀經驗,三分之一厭食症個案能完全康復,三分之一會在康復後復發,三分之一未能根治。

伊利沙伯醫院駐院營養師譚可盈稱:「出現閉經的厭食症患者已是相對嚴重。曾有身高160厘米病人,入院時體重只有30公斤,BMI指數接近危險水平(低於11),BMI正常指標是18.5至22.9。當發現女生閉經的同時有厭食症徵狀,應盡快求診,愈早求診,康復機會愈大。」

「厭食症除影響病人營養和身體機能,也涉及心理問題,所以嚴重個案入院接受治療時,我們會透過跨專業(multi-disciplinary)評估,會涉及兒科、營養師、精神科及臨牀心理學家的協作,全方位跟進。」譚可盈指出,由於患者有較長時間嚴重營養不良,需要循序漸進增加每天熱量。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譚可盈(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甲狀腺腫瘤】與大頸泡有關?出現甲亢徵狀怎辦?了解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體重、月經復常 未必同步

「一般10至15歲女生,每日需要1500至1800千卡熱量。曾有個案入院時每天只進食約300千卡,胃好細。雖說胃有彈性,但很難一下子由300千卡推上1500千卡。所以經評估後,按情况由1000千卡開始,每隔2至3日做一次評估,看病人能否接受,可以的話便以每日250千卡遞增,加大每日需要吸收營養量;約需數星期,加至正常1800千卡,從而慢慢達到理想體重。不過,曾遇過個案增至理想體重後,未能回復月經。」譚可盈說。

【閉經】青春期6個月沒來經兼體重下降 或過度減肥致厭食症 了解4種疾病徵狀
攝取熱量–一般10至15歲青春期女生,每日需要約1500至1800千卡熱量。(asiandelight@iStockphoto)

一般而言,當女生回到健康體重,下丘腦分泌的LHRH很大機會隨之復常,重啟排卵周期,恢復月經。據黃敏儀的臨牀經驗,治療三數個月是基本單位,也有病人需要停學1年接受治療。

「過往遇過不少嚴重個案,就算恢復健康體重後,仍然閉經一段時間。也有部分患者即使體重未達標,卻先恢復月經。」月經周期可否重新啟動,關鍵除了是充足營養和理想體重外,下丘腦功能是否復常,至為重要。黃敏儀解釋:「部分患者下丘腦功能可能需較長時間才復元,所以即使體重恢復,仍未見月經。換言之,體重恢復與下丘腦恢復產生荷爾蒙的時間未必是同步,最終何時恢復月經也是因人而異。」

「若患者持續一段較長時間仍未恢復月經,醫護人員或會按患者情况評估,考慮處方女性荷爾蒙補充劑,情况如更年期女性在停經後會遇上不適,可透過補充女性荷爾蒙紓緩。」黃敏儀強調,只要患者重拾正常體重並恢復月經,長遠不會對生育能力構成問題。

文:王思澄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8%80%85-%e4%bb%a5%e8%80%81%e8%ad%b7%e8%80%81365%e6%97%a5%e7%84%a1%e4%bc%91%e5%a3%93%e5%8a%9b%e5%a4%a7-%e5%b0%88%e5%ae%b6-%e5%8b%bf%e5%be%85%e5%95%8f%e9%a1%8c%e6%83%a1%e5%8c%96/ Wed, 31 Jan 2024 08:1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900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算,社區內有逾112萬名照顧者,擔起了照顧身邊殘疾、長期病患、年老等家人的責任;全年365日無休,當中不少更是以老護老、以老護殘。政府統計處數據指出,逾半照顧者曾因照顧而感到精神壓力。新聞不時出現涉及照顧者的倫常慘劇,反映照顧者壓力大如山,亟待援手。「照顧‧照顧者」嘗試透過不同照顧者的故事,了解他們的需要。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社區內有逾112萬名照顧者,擔起照顧殘疾、長期病患、年老等家人的責任。(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chayathonwong@iStockphoto)

照顧者漸步入高齡  照顧路上以老護老感壓力 

子女照顧老邁雙親,視為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照顧路上種種困難,不少人默默挑起擔子、見步行步;直至父母風燭殘年,子女也步入高齡,照顧變得愈來愈吃力,日常生活好像陷入了死胡同。專家提醒,不能待問題惡化才見招拆招,一開始就得有長遠計劃,家人有商有量,善用社區各種支援,才能在照顧路上得心應手。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老人身體愈來愈差,照顧需求愈來愈高,照顧者應做好長遠規劃,否則往往趕不上變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Toa55@iStockphoto)

■個案:逾60歲糖尿病漸惡化 照顧九旬母親

61歲的勤哥自小已是家庭照顧者,8歲起負責一家幾口伙食,視照顧家人為份內事。勤哥有年長2歲的家姐及小4歲的弟弟,年幼時父母在旺角街市做流動小販賣魚和菜,家中洗衫煮飯等家務由勤哥包辦。「始終要有人做,買餸最緊要便宜,求其煮熟就得。」父親早逝,家庭經濟拮据,大家姐早已投身社會工作。當年17歲的勤哥在夜校半工讀至中六,做過機械學徒、單車石油氣送貨和送貨司機等基層工作,長期搬運令骨骼變形,有肩周炎;他亦患上糖尿病,近10年病情惡化,加上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每日服逾10粒藥,停工多年靠微薄積蓄生活。

母親多病雙腳無力 性格變孤僻剛烈

勤哥自2000年與母親同住,近年亦主力照顧年逾九旬的母親。母親雖患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需定期覆診,但行動自如。勤哥每天和母親飲茶和逛公園;弟弟阿壽偶爾駕車載母親到廟宇食齋。惟任職保安員的家姐因工時長,探訪次數較少。

不過,近3年母親逐漸體弱,加上受腰背痛煎熬,雙腳無力。勤哥每天推輪椅送母親到酒樓和公園,先乘電梯落大廈1樓,扶母親步行10級樓梯到大街,再搬輪椅接載她。儘管他認為母親腌尖挑剔,仍盡力遷就,例如她不愛坐輪椅上落巴士,他便推輪椅由旺角寓所步行至油麻地賽馬會診所,陪伴母親完成10多次皮膚療程。

弟弟阿壽說,母親年輕時朋友多,退休後經常和街坊在家搓麻將,但邁入老年,多病纏身,加上好友一一離世,性格變得愈來愈孤僻剛烈,和兄長相處如「火星撞地球」,又常抱怨道:「哪裏都不能去,留下『獻世』。」

勤哥承認照顧有壓力,曾考慮聘請女傭幫忙照顧,他說:「媽媽嫌我照顧不夠周到,曾經提過請外傭,但好的工人難搵,最終無請,目前她自己仍可以冲涼。」問及他日母親自理能力減退時,有何打算?勤哥不諱言未有想過。

吞嚥困難人消瘦 確診胃癌

「細佬1個月睇阿媽2晚,我輕鬆些少。」勤哥難得「放假」,就會趁機到深圳找盲人按摩,紓緩肩部不適。阿壽因為不諳廚藝,由他照顧媽媽的日子,三餐就以外賣為主,試過買來蒸肉餅飯,母親嫌飯硬,吞不下。他自認照顧技巧不及哥哥純熟,周圍買不同食物給她試,始終都不合媽媽心意,有時吃了會嘔吐。兩兄弟見母親日漸消瘦,以為是老人常見的吞嚥困難,但從未想過尋求照顧技巧或專業支援。

勤哥說, 因為母親無牙,平時煮豆腐、魚、爽口米粉給她,但近月兩兄弟都發覺她進食異常,嘔吐頻密了,「吞嚥不下,嘔吐,叫她看醫生,她不去,(社福機構)送飯不一定食,有點固執」。今年8月母親主動提出看私家醫生,確診胃癌,轉介到廣華醫院。她卧病在牀禁食,靠靜脈注射葡萄糖水補充營養,只有一次試食幾匙粥水。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兄弟照顧路上見步行步

對於母親日後的照顧,兄弟徬徨失措,沒有任何計劃,說只能見步行步。

訪問當天,醫生將約見他們交代病情,兩人憂心忡忡。勤哥知悉母親患病後憂心煩躁,難以入眠,說先聽醫生治療安排再考慮,或需安排母親入住老人院,但估計母親不願意。記者送上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製作的《照顧秘笈》,並建議他們聯絡醫院醫務社工求助。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明報製圖)

■專家: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長遠規劃

就像勤哥和阿壽兩兄弟,不少子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心盡力照顧年老的父母。但當老人身體愈來愈差,由最初行動自如,起居生活能自理,至逐漸需要拐杖助行、輪椅出入,同時可能有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有認知障礙。當照顧需求愈來愈高,不少家人只會想起安老院舍,但其實除了院舍,還有不少日間中心、上門服務,可以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香港賽馬會照顧者中心計劃經理馬凱茵指出,當父母年事漸高,身心健康開始衰退,甚至出現長期病患,照顧者就應預早認識各類長者服務,做好長遠規劃,否則往往趕不上變化。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馬凱茵(受訪者提供)

長者鄰舍中心或地區中心進行評估

以勤哥一家為例,當長輩身體衰退,受痛症困擾,甚至開始要依賴輔行工具,馬凱茵建議,可以到區內的長者鄰舍中心或長者地區中心接受評估,了解其所需照顧服務,包括家居服務如送膳、陪診或復康服務,亦可按需要申請及輪候日間護理中心和院舍等。中心會以個案形式一直跟進長者情况。

支援癌症病人及照顧者

另外,若病人有長期病患,醫生確診一刻,亦可聯絡醫務社工尋找社區資源和輪候長期照顧服務。以勤哥媽媽患上癌症為例,不少機構專為癌症病人及照顧者提供支援,如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銘琪癌症關顧中心等。當中有情緒輔導、同路人分享、中醫服務,甚至援助金及的士錢資助。

有需要時要放手 輪候院舍動輒三四年

不少照顧者非常抗拒將父母送進院舍,但馬凱茵認為,有需要時就要放手交給專業人士照顧,子女仍可繼續提供心理關顧,減輕照顧壓力。政府資助院舍大多數要輪候3、4 年,家人可先申請,如長者不想太早入住安老院,有凍結機制,詳情可諮詢社工意見。

男照顧者小組服務 適時宣泄情緒

馬凱茵又提到,愈來愈多男士擔起照顧者角色,中心兩年前推出男照顧者小組服務,有年逾50的男士,因照顧患病的太太或母親而提早退休,亦有因照顧兄弟而放下工作。不少男性照顧雖然有心,但因不懂家務,無從入手,顯得煩躁,「很想幫忙,但不懂如何幫忙,以前不用入廚,現在連煲飯也不懂,不知怎樣做,覺得自己『無用』」。

直至今年8月底, 該中心護老者會員有1097人,男性約佔25%,當中過半數為子女,其次是配偶。馬凱茵指出,男士認為照顧家人是份內責任,不安心交給他人或安老院照顧,直至家人無法自理,例如體弱無力、無法冲涼、失禁才急急求助,想安排入住質素好的院舍,但因輪候需時而未能如願。

另外,男士不易分享感受,隱藏低落情緒,壓力無法宣泄,「有男士知道媽媽患口腔癌後晴天霹靂,不敢在媽媽及家姐前表露情緒,免她們擔心,但進入專業輔導室內即爆喊」。馬凱茵說,找對的人傾訴,讓情緒流露出來,才能理性處理事務。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文:梁淑貞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家庭醫生睇醫生]

]]>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 近心肺氣管腫瘤大或致吐血呼吸困難  //www.afterroberto.com/%e9%a3%9f%e9%81%93%e7%99%8c%e7%97%87%e7%8b%80%e5%90%9e%e5%9a%a5%e5%9b%b0%e9%9b%a3-%e8%bf%91%e5%bf%83%e8%82%ba%e6%b0%a3%e7%ae%a1%e8%85%ab%e7%98%a4%e5%a4%a7/ Tue, 09 Jan 2024 04:55: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77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香港過去10年,每年平均約有410宗食道癌新症,逾310人死於食道癌。食道是一個管狀器官,連接咽喉和胃部,長約25至30厘米。食道本身沒有消化食物的功能,只是通過蠕動將食物送到胃部消化。食道癌患者常見症狀是吞嚥困難,但患者許多時會調節進食習慣,如咬碎一點才吞嚥,忽略治療,因而導致病情惡化。(編按:食道鄰近有許多重要器官,如心臟、肺部、氣管、大動脈等,若腫瘤較大,病人有可能出現吐血、呼吸困難等。若食道癌沒有或已擴散,在治療又有什麼不同?免疫治療有效嗎?)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 近心肺氣管腫瘤大或致吐血呼吸困難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kazuma seki@iStockphoto)

食道癌常見症狀吞嚥困難 鄰近心肺氣管或吐血呼吸困難

王先生,74歲,3個月前開始感到吞嚥困難,向外科醫生求診,胃鏡發現食道有腫瘤,組織化驗確診鱗狀食道癌,轉介來到腫瘤科。我建議他先做正電子掃描,以肯定腫瘤有否擴散至其他地方,才作下一步療程計劃。這也帶出了以下問題:

食道癌患者多於初期感到吞嚥困難,但患者許多時候會不自覺地改變進食習慣,例如咬碎一點才吞嚥,或進食質地較軟的食物,忽略治療,因而導致病情惡化。患者進食時也可能感到胸部不適或疼痛,甚至嘔吐;由於患者無法正常進食,會令體重下降和消瘦。食道鄰近有許多重要器官,如心臟、肺部、氣管、大動脈等,若腫瘤較大,病人有可能出現吐血、呼吸困難等。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 近心肺氣管腫瘤大或致吐血呼吸困難 
鄰近重要器官–食道鄰近有許多重要器官,如心臟、肺部、氣管、大動脈等,若腫瘤較大,病人可能出現吐血、呼吸困難等。(kowalska-art@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食道癌3徵兆:吞嚥有異物感、進食喝水疼痛、胸骨後不適 忌吃臘味燒烤太熱食物

一半患者術後1至2年復發

若食道癌沒有擴散,可以怎樣處理?

若食道癌屬中期但未擴散,無法直接做切除根治手術,治療方式是先做化療和電療,把腫瘤縮小後,再安排手術切除。不過,即使做了手術,預後也不太理想,仍有超過一半患者在術後1至2年復發。

近年,有第三期臨牀研究證明,利用免疫治療為術後輔助治療,對已接受化療電療再做手術,而術後仍發現殘存腫瘤細胞的鱗狀食道癌病人,能有助減低腫瘤復發及轉移風險。

另外,國際與內地亦正做研究,混合免疫治療藥物和化療藥物作新輔助治療,在手術前先把腫瘤縮小,期望這些研究能幫助食道癌患者。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 近心肺氣管腫瘤大或致吐血呼吸困難 
(Dr_Microbe@iStockphoto)

免疫+化療治晚期 提升存活率

若食道癌已擴散,免疫治療有效嗎?

以往已擴散的食道癌會採用紓緩化療來控制病情,常用一線化療藥物包括順鉑(cisplatin)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簡稱5-FU)作混合療程,但效果不太理想,有效緩解率約30%至40%,無惡化存活率約4至5個月。若一線化療無效,便會轉用第二線化療藥物,例如紫杉醇,但治療效果也不太理想,中位存活率約8至10個月之內。

近年臨牀研究證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又稱免疫治療)對轉移或復發性食道鱗狀癌患者有幫助,可以與化療混合使用作一線治療或單獨使用作二線治療。

1. 一線治療

現時,國際和內地都有研究顯示,混合免疫治療和化療使用在轉移性食道鱗狀癌患者,能更有效控制病情和延長壽命。例如:在Keynote 590研究,749名轉移性晚期食道癌患者被隨機分配至兩組,一組接受化療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而另一組只接受化療。結果顯示,若病人腫瘤帶有免疫檢查點PD-L1陽性,接受混合治療的病人無惡化存活期由5.5個月升至7.5個月,而整體存活期也明顯增加,由9.4個月升至13.5個月。

另一研究是在2022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的Checkmate 648研究報告,證實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和化療,混合用於晚期食道鱗狀癌患者,比起只用化療藥物,能更有效控制病情,約五成病人用藥後腫瘤縮小,提升無惡化存活率,並延長壽命,由9.1個月升至15.4個月。

另外,內地也有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信迪利單抗(sintilimab)、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等做第三期研究,效果也十分顯著,並與國際研究成果脗合,令人鼓舞。

2. 二線治療

免疫治療除了作一線治療之外,研究也指出,單用免疫治療作二線治療,比紫杉醇化療更有效控制病情和延長無惡化存活率和總存活率。

支架撐開食道助進食

若食道癌導致不能進食,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進食問題呢?

除了化療和免疫治療,可以利用紓緩電療,醫生會按病人需要決定次數,約10至25次;外科醫生也可以利用內窺鏡放入食道支架,撐開腫瘤阻塞的位置,讓患者能夠進食。

王先生在診症時最後問到,他年紀比較大是否能夠撐得住各項治療,我回答:「相信年紀並不是最大問題,我們還需要看病人的體質和以往健康紀錄,來決定用藥和治療計劃,腫瘤科醫生也會按病人情况,調節藥物的劑量,希望藥物效果和副作用之間能取平衡。」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支援癌症患者在家護理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家支援」有「加」強「家」庭支援之意,應用程式希望能支援癌症病人和家人在家照顧,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例如應用程式內「認識多一點」提供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讓病人和照顧者能裝備自己,有足夠知識和技巧在家護理。下載應用程式:shorturl.at/dLXZ8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7%97%85%e5%be%b5-%e8%aa%8d%e8%ad%98%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7%99%bd%e8%a1%80%e7%97%85-%e9%aa%a8%e9%ab%93%e7%98%a4-%e6%b7%8b%e5%b7%b4%e7%98%a4-%e5%bd%b1/ Wed, 13 Dec 2023 03:34: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48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血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血癌是造血細胞或淋巴細胞出現變異、增生,演變成癌症。血癌當中的 「白血病」及「骨髓瘤」屬非實體腫瘤,是壞細胞在骨髓內增生,並游走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因而不能像常見的肺癌、腸癌般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至於「淋巴瘤」則屬實體腫瘤,令淋巴結會脹大,有機會可讓醫生透過觸診「摸」得到。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白血病:造血幹細胞變質、增生

骨髓猶如「造血工廠」,由負責造血的幹細胞無間斷製造正常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是源於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變成壞細胞佔據了「造血工廠」,以致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細胞,令正常血球的數量變得極低,或引發不同病徵:

血液成分異常 病徵
紅血球數量低 經常疲累、氣喘、上落樓梯有困難
白血球數量低 容易受感染,以致發燒;如果細菌入血,嚴重可引致敗血症
血小板數量低 容易出血,皮膚有微細紅色斑點,輕微碰撞已可致流血,甚至有腦出血風險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亦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因為癌細胞增長得快,令正常血液細胞急速下跌,因此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發燒、皮下血斑等徵狀。不過,慢性白血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病徵,病人可以患病多年仍不察覺;然而,曾有病人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偏高,因此提高警覺;在約7年後的恆常檢查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飆升,雖然過程中病人並無感到不適,惟終確診「慢性淋巴白血病」,反映定期身體檢查或提供有用的線索,讓病人可提高警惕。

骨髓瘤:製造失去免疫功能的抗體

骨髓內的漿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其中一員,正常情况是負責製造抗體,令人體有免疫力;一旦漿細胞變壞並失控增生(骨髓瘤),會製造單克隆抗體,失去正常免疫能力。

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持續腰痠背痛及骨痛等,這是由於癌細胞沉澱在骨髓,導致溶骨性病變,令骨骼變得脆弱,情况嚴重有可能只是受到輕微碰撞已經會導致骨折。不過,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可能主觀認為與年齡增長而引致的骨質疏鬆,又或是年輕上班族以為因長期工作疲勞、坐姿不正有關,因而容易被忽略。

除了骨痛及容易導致骨折外,溶骨性病變會令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並進入血液,引致血鈣升高,腎臟功能有機會受損致腎衰竭;此外,病人亦有機會出現蛋白尿、容易受感染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淋巴瘤:淋巴細胞異常增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類,而「非何傑金氏」在本港較為常見。由於淋巴瘤屬實體腫瘤,患者一般有機會出現淋巴結脹大,如果脹大的淋巴結是在頸部、腋下、大腿內側等位置,病人有機會因自己摸得到而察覺或由醫生在觸診時發現。但若果淋巴瘤發生在胸腔或腹腔內等較深入的位置,初期有機會較難發現,直至淋巴瘤脹大至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徵狀,經追查下才確診。

淋巴瘤亦有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淋巴瘤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夜汗和消瘦等徵狀;至於慢性淋巴瘤可以沒有明顯病徵,以致較難察覺。

多元檢查助診斷及分類

由於血癌涉及多個種類,而且對身體可能有不同影響,因此透過一系列檢查協助診斷猶為重要。詹醫生解釋,一般病人需要進行全血檢查,在血液樣本中測量各種血液細胞的數量,以找出線索;病理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視血像;有需要亦可能需抽取病人的骨髓作進一步檢查。

至於淋巴瘤患者,一般會在淋巴結脹大的位置做活組織檢查,以分辨屬發炎還是惡性腫瘤,如屬惡性腫瘤,需再進一步診斷屬急性或慢性、何傑金氏還是非何傑金氏、屬T型、B型、抑或NK細胞淋巴瘤等。有需要會安排正電子掃描以診斷是否已擴散,為癌症分期。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9%8c%e8%b7%af%e4%b8%8a-%e4%ba%86%e8%a7%a3%e7%b4%93%e7%b7%a9%e6%b2%bb%e7%99%82%e7%9a%844%e5%80%8b%e5%95%8f%e9%a1%8c/ Thu, 29 Jun 2023 09:1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81

【明報專訊】面對晚期癌症,雖然現今醫學進步,有很多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案,比起以往更有效和更少副作用,但仍然無法完全根治。病人可以選擇抗癌治療、紓緩治療,甚至兩者並行。無論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案,最重要是好好善用有限的時間,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機會。(編者按:老年人是否適合做抗癌治療?若不接受化療,是等於「等時間」?紓緩治療是否等於放棄抗癌治療呢?盡早把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有何作用?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抗癌過程 化療可以跟紓緩治療並行?

曾先生今年75歲,不幸確診肺癌,並轉移至肝臟、骨骼和淋巴組織,腫瘤已侵蝕了脊骨,令他背部疼痛。因為腫瘤組織並沒有發現任何基因突變,醫生建議用化療作一線治療以控制病情。上星期,他和兒子來到診所,問了一些有關化療和紓緩治療的問題,相信也是許多病友的疑問。

延長患者穩定期

1.病人年紀很大,是否適合化療?

老年人是否適合做抗癌治療,並不是取決於年紀大小,更加重要是病人身體狀態、過往健康紀錄、現時器官功能(如血色素、肝腎功能等)、自我照顧能力,還有家人支持和病人意願。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照顧身心需要——晚期癌症,紓緩治療可以跟其他抗癌治療一起做,控制病情同時照顧身、心、社、靈的需要。(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2.若不接受化療是否等於「等時間」?

病人若因個人意願或身體狀態不接受化療,並不代表是「等時間」,也不等於消極心態。相反,是正面的態度明白生命有限,更加珍惜並好好計劃時間和體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情可以是不同的範疇,小事例如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跟好友聚餐、去個短旅行,或家務事如遺產分配、照顧安排等。

晚期癌病進展不能預測,病人通常在診斷後會穩定一段時間,然後出現惡化,身體開始消瘦和虛弱,以至死亡。這段穩定期每個病人都不同,有的較長也有的較短,病情或會反覆或有新症狀出現,我們希望能延長這穩定期,並減低併發症的出現。

3.紓緩治療是否在化療後才能使用?

不是,紓緩治療並不是放棄治療,它是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做的。

紓緩治療旨在為晚期患者和其家屬提供身、心、社、靈各方面的整體照顧及支援服務。透過早期識別、正確評估、治療疼痛和其他身體、心理或精神問題來預防和減輕痛苦,並幫助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安詳和豐盛,平靜地走完人生旅途,同時亦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紓緩治療肯定生命的寶貴,同時將死亡視為人生必經階段,既不加速也不推遲死亡。紓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院牧等。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紓緩治療並非放棄治療,它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進行。(設計圖片,kazoka30@iStockphoto)

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   減不必要入侵治療

昔日患者多在抗癌治療用盡後才開始接受紓緩治療,導致以下問題:

•醫生在做積極抗癌治療時缺乏對患者症狀和痛苦的了解

•患者被轉介到紓緩治療時感到突然,並覺得被醫護人員放棄

•患者和家人沒有足夠時間作心理準備

如今醫學上建議應盡早把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中,其好處包括:

•使患者和家人對護理和治療更滿意

•維持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在病情惡化時減少患者抑鬱和焦慮

•減少患者臨近生命盡頭時不必要的入侵治療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4.病人到了最後階段,會否非常不舒服?會否很痛呢?

不用擔心,治療團隊會一直跟進病人的狀况,也會適當地使用紓緩的藥物。例如針對痛楚,有不同的止痛藥幫助病人止痛,除了撲熱息痛等較普通的止痛藥之外,還可用更高級別的弱鴉片類止痛藥(例如tramadol、codeine);或強鴉片類止痛藥(例如morphine、 oxycodone、fentanyl等)。

另外,醫生也會根據病人需要使用介入治療,如局部神經線麻醉、放射治療止痛;又例如氣喘,也有不同的方法紓緩,除了藥物外,可考慮非藥物治療。舉例,簡單如使用手提電風扇,將風扇固定在距離臉部約20厘米位置,讓涼風吹向臉部顴骨位置,患者會感到症狀減輕。

大部分病人都會安詳地走人生最後一段。我們理解病人面對疾病和死亡會恐懼,會陪伴病人和家人一起面對。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www.afterroberto.com/sars%e5%8f%8a%e6%96%b0%e5%86%a0%e5%ba%b7%e5%be%a9%e8%80%85%e4%bb%8d%e6%9c%aa%e8%b5%b0%e5%87%ba%e8%ba%ab%e5%bf%83%e5%89%b5%e5%82%b7-%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7%94%9f%e5%86%80%e8%a9%95/ Tue, 21 Mar 2023 08:16: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21 【明報專訊】廿年前,2003年2月SARS無聲滲入香港,短短數月無情地帶走了299人的生命,先後共1755人染疫,當中包括當時47歲的救護員何錦華。廿年後的春天,SARS康復者疫症記憶和恐懼猶未退去之際,港人在路途上已再走過另一場歷時逾3年的新冠疫情。任憑年月過去,如何走出身心陰霾,對於一眾SARS康復者仍是終生課題,依然並肩同行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寄望社會毋忘這群SARS康復者外,也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康復者: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病毒 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篤信佛教的SARS康復者何錦華(圖)受訪時,穿上禮佛時所穿的「海青」,說SARS為他帶來身心創傷,除了間中向心理學家求醫外,為免家人過憂,他最終都是要靠自己走下去,亦有感宗教為他帶來更多力量。(鄧宗弘攝)

事隔17年,冠狀病毒在2020年重臨香港,喚醒何錦華心底一隅的恐懼,「未中(新冠)之前好驚,不知道究竟中咗會點,會不會好似SARS咁要插喉、入ICU(深切治療部)呢?」。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他除了發現後者病徵較輕微,也意會到原來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染SARS謝婉雯曾主診 聞死訊晴天霹靂

現年67歲的何錦華,2003年3月與妻子赴京旅遊,被團友傳染SARS,回港後入住屯門醫院隔離20日。留醫日子至今烙印腦海,他仍記得躺臥病牀時,耳邊傳來同房病人的嘆息聲、醫療儀器發出時而尖銳的警號,有感死神就在窗外凝視自己。

因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不足,主動請纓轉到SARS病房的謝婉雯醫生,一度為何錦華的主治醫生,當他從醫院廣播得悉謝醫生染疫的瞬間,不禁晴天霹靂,「如果連醫我的人都病了,咁我點算?」

焦慮抑鬱纏繞 需看心理醫生

後來謝醫生病逝,何錦華活了下來,惟出院後要與身心後遺症搏鬥。那時看到消瘦近20磅的身驅,又深怕家人被傳染,令他飽受失眠困擾,一度想輕生遠離憂愁,多年來因焦慮、抑鬱須斷斷續續向心理學家求醫。

何錦華康復後有感心肺功能比一般人差,17年後再遇新型冠狀病毒疫症,喚醒他的恐懼。他說新冠初期未有疫苗或特效藥,對染疫病死率一無所知,擔心染疫後將重現聞氧氣的情景,名人或年輕人感染後死亡的消息、接二連三的疫情新聞令他應接不暇,一度失眠。

奈何疫下他一直求診的心理學家一度暫停診症,為免家人憂心,他選擇獨自處理不安情緒,避開悲情新聞,刻意減少外出,入升降機也與人保持距離,惟最終去年7月疫情放緩時與家人到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時染疫。


相關閲讀:【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新冠如發燒感冒 過憂帶來情緒問題

曾為新冠惴惴不安的何錦華,染疫後僅現「幾聲咳」及骨痛,形容新冠猶如發燒感冒,笑言過憂反為自己帶來情緒問題。為免傳染同住孫女,他申請入住竹篙灣隔離營;相比昔日SARS病房,他說「糟糕灣」不再有危重病人氣喘聲,亦不再擔心傳染醫護,形容獨自隔離的經歷「好似好過一點」。

歲月如梭,SARS襲港已時隔廿年,同為香港沙士互助會理事的何錦華表示,療癒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為一眾康復者的畢生課題。記者於某個陽光普照的中午與他做訪問,就在對話結束之際,他淡然嘆道,重談SARS經歷恍如將他帶回2003年,當晚對他來說將是另一個無眠的晚上。

精神科醫生同行 冀社會毋忘康復者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圖)曾在聯合醫院跟進逾百名SARS康復者。「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楊柏賢攝)

2003年的春天,一場SARS疫症匆匆走過,卻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傷痛。現時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那時任職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曾陪伴百多名SARS康復者走過難關。離開公立醫院後,即使換了身分,他與不少康復者都成了朋友,多年來繼續分享喜與悲,也見證新冠疫情再次觸碰到他們的傷口。轉眼廿年過去,他嘆道許多港人漸漸淡忘SARS,「都好的,慢慢淡忘,將件事放低」,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一群SARS康復者。

本身是香港沙士互助會榮譽顧問的麥永接,離開公院後仍定期於周年晚宴和活動與「沙士友」共聚互相支持,談談往事與近况。他昔日跟進的康復者,不少成為了朋友,有女康復者至今仍受骨枯影響。新冠爆疫初期,他再收到她的短訊提醒做好防護。

勾起康復者恐懼 新冠不敢出門

「創傷後遺就好像一道傷疤,一直存在,會隨時間慢慢變淡,但有時觸碰到仍會痛」,麥永接說當年不少SARS康復者患上創傷後遺症,3年前新冠疫情來襲,也再次勾起許多康復者的SARS回憶,部分人甚至出現「回閃」,爆疫初期選擇不外出、常洗手、逃避看電視和新聞。

倡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SARS短短3個月,新冠卻演變成大流行,歷時逾3年,但麥永接說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如其名般,疫情來得急且嚴重,病毒和治療方法不明,社會「無望無助」,有感對病人的衝擊和創傷更深。不過,他認為新冠疫情更漫長,經歷社交距離措施、停課、經濟重創,對各階層的精神健康影響較廣闊,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麥永接說SARS康復者除了提醒他健康與家人才最重要,他們的傷痛經歷正正提醒社會以至世界,處理疫症時不能只顧及病人的身體健康,也要兼顧精神健康。過了廿個春天,該忘掉還是記起SARS一役?麥永接說如非必要,許多康復者都不願重提舊事。他記得有一年曾在沙士互助會晚宴高唱《Try to remember》憑歌寄意,「不用經常提起(SARS),但如果okay,都可以嘗試記得,希望有天想起時再無咩影響情緒就最好了」。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b5%90%e6%a0%b8%e7%97%85%e3%80%91%e8%82%ba%e7%99%86%e5%8d%8a%e5%b9%b470%e6%82%a3%e8%80%85%e5%b1%ac3%e8%87%b324%e6%ad%b2%e5%b0%b1%e5%ad%b8%e5%b9%b4%e9%bd%a1-%e9%95%b7%e6%9c%9f%e5%92%b3/ Fri, 03 Mar 2023 04:20: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703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胸肺服務日前(2月28日)公布2022年下半年香港學校結核病(俗稱「肺癆」)概况,稱有專上院校曾出現一宗涉及兩名學生的群組個案,該群組的基因分型測試顯示並無細菌學上的關連。衛生署表示,結核病為經空氣傳播的疾病,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含有結核菌的小點會於空氣中散播。署方提醒市民如有長期咳嗽、痰中帶血、消瘦、發燒和午夜盜汗等徵狀,應及早求醫。中心亦呼籲市民,包括學校管理層、學生及家長應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預防結核病。

結核病俗稱肺癆 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衛生署表示,去年7月至12月共接獲1666宗(臨時數字)結核病呈報個案,其中70宗年齡介乎3歲至24歲,即處於一般就學年齡,佔同期結核病呈報個案4.2%,較前年同期減少0.12個百分點。

有專上學院出現群組 涉兩學生

署方發言人稱,縱使香港的結核病呈報率在過去數十年持續顯著下降,結核病仍是全球重要的傳染病,群組個案在校園亦時有發生。衛生防護中心胸肺服務致力在學校、社區和醫療界推廣防癆意識,以期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結核病,達到終止結核病的目標。

結核病經空氣傳播  注意咳嗽打噴嚏可感染他人

衛生署表示,結核病為經空氣傳播的疾病,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含有結核菌的小點會於空氣中散播;若旁人吸入這些小點,便有可能受感染,但一般而言,與病人長時間接觸才是造成傳染的最重要條件。署方提醒市民如有長期咳嗽、痰中帶血、消瘦、發燒和午夜盜汗等徵狀,應及早求醫;若不幸染上結核病,應加強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儀,並在監督下接受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