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消毒藥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30 Sep 2022 08:08:1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消毒藥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急救】登山遠足遇上蛇咬、蜜蜂螫傷、猴子野豬攻擊 急救方法對與錯逐一拆解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95%91-%e7%99%bb%e5%b1%b1%e9%81%a0%e8%b6%b3%e9%81%87%e4%b8%8a%e8%9b%87%e5%92%ac%e3%80%81%e8%9c%9c%e8%9c%82%e8%9e%ab%e5%82%b7%e3%80%81%e7%8c%b4%e5%ad%90%e9%87%8e%e8%b1%ac%e6%94%bb%e6%93%8a/ Fri, 30 Sep 2022 08:07: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71 【明報專訊】登山遠足旺季來了!香港山野郊外,一旦被蛇咬要立即吮毒放血,還是要紮緊傷肢防止毒素擴散?被蜜蜂螫傷,應否立即徒手拔出螫針?傷口如何理?還有蛇在秋季活躍捕食準備過冬,如果行山時被蛇咬傷,是否一定中毒?要立即吮毒、放血才能保命?遇上猴子、野豬靠近如何應對?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教路,即使行山「遇襲」也毋須手足無措。專家教路,要帶備急救包或求生用品,最起碼要有這些東西……


相關文章:【報復式運動】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 行山、跑步、健身易受傷拗柴 運動前後做足準備


登山遠足遇蛇咬 吮毒放血大錯特錯 急救有法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香港有52種蛇,其中14種為毒蛇。熱愛長跑、遠足並著有野外醫學書籍的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遇過不少被蛇咬傷的個案,「臨牀遇到傷病者因被蛇咬求醫,以青竹蛇咬較多」。青竹蛇又稱白唇竹葉青,是香港最常見毒蛇之一;較罕見的毒蛇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金腳帶、銀腳帶等。他不建議被蛇咬後,走近分辨牠的種類,甚或捕捉、打死蛇拿給醫生看,「有時候為了想看清楚蛇的外貌,距離太近反而構成危險」。用手機拍照給醫護人員看就足夠。

在電視劇中吮毒、放血的情節,皆是大錯特錯!「對傷口造成更大破壞,甚至增加繼發性傷口感染的風險。」至於紮緊傷肢,蕭粵中亦不建議,「被蛇咬的處理方法取決於蛇毒類型,以澳洲為例,大部分蛇毒是神經毒素,所以外國文獻建議急救時要紮緊傷肢,避免神經毒素走勻全身,以致神經癱瘓,帶來生命危險」;而香港常見的青竹蛇,毒液以細胞毒素為主,主要破壞傷口附近的皮膚和肌肉等組織,若把傷肢紮得太緊,阻礙血液及淋巴回流,只會讓毒液不能稀釋,傷口破壞得更嚴重,或令傷肢出現缺血性傷害。而且,「即使被毒蛇咬到,有時是『乾咬』(dry bite),沒有注射毒液,只是咬傷」。因此,蕭粵中表示,被蛇咬傷後應該先護理及包紮傷口,盡量別移動傷病者,然後盡快召喚救護人員。到急症室觀察、驗血後,才可以分辨傷者有無中毒。如病徵輕微只有腫脹,沒有系統性傷害,便會採取支援治療。「有些被青竹蛇咬的嚴重個案,發現凝血出現問題,就需要注射解毒血清。」因青竹蛇毒液中含有血液毒素,會破壞血液細胞,造成溶血反應,紅血球被破壞而造成貧血,血小板急降,妨礙凝血。


【急救】登山遠足遇上蛇咬、蜜蜂螫傷、猴子野豬攻擊 急救方法對與錯逐一拆解
(設計圖片,bo1982、SteveLuker@iStockphoto/漁農自然護理署圖片/資料圖片)

蜜蜂螫針連毒囊 勿徒手拔 宜用硬卡挑走

蜜蜂同樣令人聞而生畏,但蕭粵中表示,在香港被蜂類螫傷的求醫個案中,大部分都不是蜜蜂造成,「蜜蜂相對溫馴,很少主動螫人,除非有人主動逗弄蜂巢」。不過其他蜂類,例如不同種類的黃蜂(黃腰胡蜂、果馬蜂等)侵略度較高,有時經過草叢騷擾到牠們,就會攻擊人。他亦留意到,很多時傷者求醫時會問醫生螫針是否仍留在體內,但其實蜜蜂的螫針肉眼能見,而被其他蜂類螫傷則不會留下螫針。「被蜜蜂螫傷後建議盡快移除螫針,因為有毒囊連着螫針,會不斷放出毒素」,惟不建議徒手拔,因為按壓時可能會把毒液注射到體內,可用硬卡如信用卡,把針挑出來;如果沒有硬卡,在拔針時應避免擠壓毒液囊。處理傷處時可以用冰袋或濕毛巾冷敷,減輕紅腫、痛楚,如果傷口很多就應該求醫檢查。另外,如身體對毒素產生過敏反應,影響可以很嚴重,包括過敏性休克、過敏性氣道障礙等,嚴重可致命,因此應盡快求醫。他指,現時消防處的救護員部分會配備「過敏急救筆」(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治療嚴重過敏反應。


猴子「露齒笑」 處備戰狀態

在郊野公園和山徑中,有時還會遇到大型動物,如野豬和猴子。「遇見野生動物,不要近距離接觸,更加避免餵飼。」蕭粵中表示,猴子靠近,不是想襲擊人,而是想搶走膠袋、背囊,拿取食物,因此避免手持膠袋和食物吸引牠們。要留意猴子像露齒笑的表情,其實代表牠們感到緊張、處於備戰狀態,要格外小心。另外,如果看見幼小猴子或野豬,千萬不要接近、逗弄牠們,因為牠們的母親通常在附近,會誤以為你要傷害孩子,向你襲擊。遇上野豬應該面向牠們然後慢慢退後離開,如果牠們顯露惡意,人根本不可能跑得比牠們快,所以應該立即爬到樹上或大石等高處,避開攻擊。


【急救】登山遠足遇上蛇咬、蜜蜂螫傷、猴子野豬攻擊 急救方法對與錯逐一拆解
熱愛遠足——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熱愛長跑、遠足,並著有野外醫學書籍。(受訪者提供)

被動物襲擊受傷 壓法止血

如被猴子或野豬襲擊受傷,「除了要護理傷口,包括清洗傷口,可以用直接壓法止血,然後包紮,而且應該求醫」。動物口中帶有細菌,除了清創,醫生或會處方抗生素,減低繼發性傷口感染,亦可能需要接種破傷風和狂犬病疫苗,「哺乳類動物可能帶有狂犬病,雖然香港已超過20、30年沒有出現,但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疤痕修復】改善疤痕、傷口癒合 拆解飲食須知(附8種營養素食物來源和功效)


植物篇:毒菇無樣認 鮮色白色一樣中招

雖然植物不會攻擊人,但如果大家「手多多」或會出事。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提醒,在郊外不要觸摸不熟悉的植物,因為可能導致皮膚敏感,例如漆樹樹汁含漆酚,或引起過敏反應,「如果漆樹有缺口,流出樹汁,接觸後會引致過敏性皮膚炎,會紅腫、疼痛、痕癢」,應盡快用清水冲洗,輕微過敏會自己消散,但如果情况持續甚至惡化,便需要求醫。

再者,野外有不少有刺植物,一不小心也可能被刺傷。蕭粵中舉例,「跌倒時一手捉住一棵有刺的植物就會被刺傷,傷口可能很細,但可以刺得很深,而且植物可能帶有細菌,所以不要掉以輕心」。清洗傷口後要留意患處,如愈發腫痛,甚至發燒,就應盡快就醫。

植物不但有尖刺或含致敏物質,更可能有毒,小心病從口入!蕭粵中指,香港郊野有很多有毒植物,例如著名的「香港四大毒草」:羊角拗、斷腸草、洋金花和牛眼馬錢,服後會令人中毒,嚴重可引致死亡,因此切勿胡亂採摘郊野植物及果實食用。

此外,食用野生菇類而中毒的案例時有聽聞,本月初也發生過一宗懷疑個案。只要避開顏色鮮艷的菇菌,就不怕中毒嗎?蕭粵中表示,野外有不少有毒菇菌,有些外表跟食用菇菌非常相似,並且是白色,如常見的小托柄鵝膏菌和綠褶菇,「(前者)裏面的毒素會傷害肝臟,嚴重可導致急性肝衰竭。曾經有病人吃了後出現急性肝衰竭,需要肝臟移植治療」;綠褶菇則會引致類似腸胃炎的徵狀,上吐下瀉,嚴重可致脫水。他強調,「真的不建議大家在野外採摘菌類回家吃,應到適當地方如街市購買正常來源地的菇菌類,比較安全」。

【急救】登山遠足遇上蛇咬、蜜蜂螫傷、猴子野豬攻擊 急救方法對與錯逐一拆解
牛眼馬錢(楊柏賢攝)

準備篇:急救包傍身 救人先注意安全

郊遊遠足時遇上意外,未必可以立即召得援兵,因此出發前要未雨綢繆,做足準備。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建議,可帶備輕便的行山專用急救包,內有消毒藥水、敷料、繃帶、三角巾,「在野外最常見到可能是跌倒、擦傷,可以用來止血、消毒傷口和包紮」,此外更配備野外求生用品,包括指南針、哨子、反光保溫氈、急救冰包等,若拗柴和被蜂螫傷都可以用凍包減輕腫痛。「山友不妨添置一個野外求生急救包,當然不想用到,但萬一出現意外就能在緊急情况幫到傷病者」。

「鼓勵參與野外行山活動的人,餘暇去學習急救。」蕭粵中表示,學習過急救的人面對傷病者會較鎮定和較有信心去處理。他更提醒,即使有急救知識也要注意安全,「急救大原則是確保施救者在安全情况下才去處理傷病者,譬如有人不幸掉下懸崖,就要看看會否有安全的路線可以下去救人,如果環境太危險,就應盡快召喚受過專業訓練的救護人員來協助」。

【急救】登山遠足遇上蛇咬、蜜蜂螫傷、猴子野豬攻擊 急救方法對與錯逐一拆解
行山急救包——行山專用急救包,配備急救用品及野外求生用品,為野外應急的好幫手。(香港紅十字會提供)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精神健康】 長者、長期病患者做足日常防疫4式 減少孤獨感、情緒問題 強壯身心 //www.afterroberto.com/%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9%95%b7%e8%80%85%e3%80%81%e9%95%b7%e6%9c%9f%e7%97%85%e6%82%a3%e8%80%85%e5%81%9a%e8%b6%b3%e6%97%a5%e5%b8%b8%e9%98%b2%e7%96%ab4%e5%bc%8f/ Tue, 12 May 2020 03:17: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625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近期疫情雖稍有放緩,但長者尤其患有長期病患者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旦被感染,死亡率仍屬較高。betway体彩 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在疫情下,長者們防疫措施不可或缺。但若過分擔憂、長期被隔離等都會容易產生孤獨感,誘發情緒問題,影響食慾、吞嚥、服藥等,隨時令本身的病情惡化!長者、其家人和照顧者不妨由日常生活做起,做足以下防疫4式,共同強壯身心!

【精神健康】 長者、長期病患者做足日常防疫4式 減少孤獨感、情緒問題 強壯身心
betway体彩 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在疫情期間,家人或照顧者可協助長者由日常生活做起,有助長者保持身心健康。( 詳見附圖 8 個注意事項 )

 

梁萬福醫生指出,據全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資料顯示,長者的死亡率均屬較高,其中以武漢早期因感染而死亡的數字為例,80歲或以上群組死亡率為18%,70至80歲為10%,而60歲以上則為7%,50歲以下的少於1% ;意大利亦有研究指,長期病患者的染疫死亡率會倍增。故此必須加倍關注長者、長期病患者在疫情下的身心健康,應怎樣做呢?梁醫生建議長者的家人或照顧者可以協助長者做足以下4式,有助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管理好自身疾病。

 

第1式:記錄身體狀況及日常作息時間表  監察健康狀况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無論是否身處疫情時期,長者都應該提升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有助預防疾病。家人可以幫助或鼓勵長者自行記錄每天的身體狀况,有助監察長者健康。

「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定期測量和記錄其血壓、血糖、體重、體溫,甚至排便情况;如有需要,更可考慮定期測量血氧濃度,因血氧濃度過低是感染肺炎的其中一個徵狀。」

梁醫生更建議,家人或照顧者可以為長者製作及填寫日常作息時間表,仔細記錄長者每天到過的地方及曾接觸的人士,一旦知悉相關感染個案,也可即時追查長者有否感染的風險和機會。

「當然也建議長者每年注射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也有助預防呼吸道疾病或嚴重併發症的出現。」

 

第2式:長者生活改變  易生孤獨感  溝通莫遲疑

為防疫,很多長者都要留在家中,又或原本居住在院舍或因病住院等的長者,此時難免都要暫受隔離之苦。梁醫生指出,長期少與家人見面,都會增加長者的孤獨感,導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甚至影響血壓、溝通能力等。

「曾有患初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因留院多月後,其溝通能力明顯下降。」梁醫生表示,疫症期間應多關懷長者,即使見面次數減少,亦要善用電話、視像等方式加強聯繫,減低長者的孤獨感。

他提醒,家人也要多關心長者的日常起居,因不少長者習慣每天早上晨運或到酒樓「嘆茶」,疫情下打亂了生活節奏,家人該怎辦呢?

「為免聚眾易受感染,酒樓堂食確實可免則免。不過,家人可嘗試以不同方式『補償』長者的『失落』,例如可代為外賣酒樓或餐廳食品,讓長者安坐家中享受『一盅兩件』,更理想的是為長者下廚,陪伴用膳。」若為非同住的子女或親人,不妨分批到長者家中聚餐,既可陪伴長者,也可避免同一時間多人聚集。

 

第3式:過度擔心致反效果 適量戶外運動有利無害

疫情下人人都擔心受病毒感染,梁醫生表示,部分長者或因此而選擇足不出戶或「消毒」過度,此舉反會對健康造成反效果。「例如有長者因擔心中招而頻密地使用消毒藥水、漂白水等清潔家居,有機會因吸入過量有害氣體,刺激呼吸系統,或因接觸過量消毒用品而引致皮膚敏感等問題。」他強調,若長者長時間逗留在家或少有接觸其他人士,相信做足基本的防疫措施、注意個人和家居衛生已足夠。

梁醫生表示,除非個別情况,否則適量的運動對長者尤其重要!建議長者可選擇到空氣流通、空曠的戶外地方舒展身心,盡量避免與非恆常聯繫的人士見面,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便可。

他更提醒有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人,因不少患者都有遊走行為,不宜長時間待在家中。「家人或照顧者可多陪伴認知障礙症患者到屋苑內的空曠地方,或人流較少的公園散步、做運動,對他們的情緒亦有幫助。」

 

第4式:做足防疫措施  覆診、 按時服藥不可缺

不少人都擔心在疫情期間到醫院覆診,怕踏足高危地方有機會受感染。不過,梁醫生提醒必要的覆診不可免!「在醫院內應正確佩戴口罩、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避免接觸其他物品、按預約時間抵達醫院,盡量縮短逗留在醫院範圍的時間等,只要做足這些措施,受感染的機會相對較低。」

另一必須關注的是長者的服藥問題,梁醫生指出,不少長者都是長期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柏金遜症等,這些病症都必須以藥物控制,若自行減藥或不服藥的後果可大可小。

「以柏金遜症患者為例,一旦用藥不當或停藥,會影響患者的吞嚥或活動能力,因此按時服藥十分重要。」梁醫生叮囑長者的家人或照顧者,若發覺長者情緒受困擾,例如出現食慾不振,甚至拒絕服藥等反應,宜及早求醫,以免病情惡化。

【精神健康】 長者、長期病患者做足日常防疫4式 減少孤獨感、情緒問題 強壯身心

提提你:長者身心健康由日常生活做起 8個注意事項

。每天記錄長者身體狀况、日常作息時間表

。長者宜每天保持適量運動,注意保持社交距離

。按時覆診、服藥,切勿自行減藥、停藥

。長者勿過度擔心「中招」,做足基本防疫措施便足夠

。家人多用電話、視像等方式與長者保持聯繫

。家人可分批陪伴長者用膳

。長者每年注射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

。若發現長者情緒困擾,如食慾不振、吞嚥困難或拒絕服藥,應及早求醫

]]>
【氯己定】知多啲:睇標籤揀粉紅消毒藥水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7%9d%87%e6%a8%99%e7%b1%a4%e6%8f%80%e7%b2%89%e7%b4%85%e6%b6%88%e6%af%92%e8%97%a5%e6%b0%b4/ Mon, 30 Sep 2019 07:22: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775
消毒藥水
「Sterile」字眼——崔俊明建議市民,可選擇有香港註冊編號的消毒藥水,並留意產品包裝外面有否「Sterile」(圓圖)字眼。(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不少市民、病人、醫護人員均以為,所有粉紅色消毒藥水都可以洗傷口,事實原來並非如此。香港市面上有數款含氯己定的消毒藥水,被驗出對洋葱伯克氏菌、無色桿菌及羅爾斯頓氏菌呈陽性反應。

其實早在2014至15年,韓國亦發生粉紅色消毒藥水受污染事件。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估計,韓國該次事件是生產過程中最後消毒階段有失誤,導致未能完全殺死消毒藥水內的細菌。「環境、空氣、水源、包裝過程都會有細菌,若消毒藥水未經最後的高溫消毒程序,一定含有細菌。」未經高溫消毒的消毒藥水,不宜用於清洗傷口,只能用於消毒沒有傷口的皮膚表面或消毒用具。

消毒藥水
(明報製圖)

用於洗傷口 須經高溫殺菌

香港現時法例,只要求高濃度或用於洗傷口的消毒藥水才需要註冊。而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條例),濃度低於2%的氯己定消毒藥水,無醫療聲稱及沒有標明可用於破損皮膚,便不歸類為藥劑製品,毋須註冊或接受監管。

「本港生產商利用法例漏洞,生產不可用於洗傷口的消毒藥水,供應巿場。如果要用來洗傷口,所有消毒藥水必須經過高溫程序殺菌。」崔俊明解釋,很多人以為消毒藥水本身能夠消毒,但其實有些細菌可以在消毒藥水中生存,例如洋葱伯克氏菌,因此消毒藥水一樣要用高溫消毒。

香港法例容許毋須註冊的消毒藥水在市場出售,不受衛生署監管。崔俊明認為有改善的地方。第一、洗傷口用途的消毒藥水需要註冊;第二、任何消毒藥水包裝上需寫明可否洗傷口。他建議市民購買有香港註冊編號的消毒藥水,編號由「HK-」及5位數字組成,並留意產品包裝上有無「Sterile」字眼,意思即是已消毒,可用於體內或傷口的清潔。

相關文章: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
【氯己定】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www.afterroberto.com/%e6%b6%88%e6%af%92%e8%97%a5%e6%b0%b4%e6%9c%aa%e5%bf%85%e6%b6%88%e6%af%92-%e6%b4%97%e5%82%b7%e5%8f%a3%e6%90%b5%e4%b9%9c%e6%b0%b4/ Mon, 30 Sep 2019 07:07: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774
消毒藥水
清洗傷口——如果沒有消毒藥水或生理鹽水隨身,可用乾淨的流動清 . . . . . . (kdshutterman@iStockphoto /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俗稱「粉紅色消毒藥水」的氯己定(chlorhexidine)消毒藥水,是不少人家居急救箱中的必備品,在近期反修例運動衝突中,前線醫護也常常隨身帶備。然而粉紅色消毒藥水近日卻驗出含菌;原來濃度低於2%的氯己定消毒藥水並不受監管,消毒藥水變成「超毒藥水」。

 

粉紅色消毒藥水接連被驗出含菌,是否要禁用?
在急救現場,如何為傷者清洗傷口?

洗傷口,不少人會想到用生理鹽水和消毒藥水。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急救其中一個目的是防止傷勢惡化,包括減低傷口受感染的風險,「用流動清水、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處理傷口,都可減低傷口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氯己定】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蕭粵中(受訪者提供)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粉紅色消毒藥水含有低濃度氯己定,可殺滅多種細菌,包括革蘭氏陰性細菌。另一款黃色消毒藥水,同樣含有氯己定之外,還多了西曲溴銨(cetrimide),主要針對革蘭氏陽性細菌。由於常見致病菌大都是革蘭氏陰性菌,所以粉紅色消毒藥水較為常用。

消毒藥水
崔俊明(資料圖片)

碘酒太「揦」阻癒合 不宜洗傷口

蕭粵中補充,常見的清洗/消毒劑有碘酒、生理鹽水、氯己定消毒藥水,各有不同的功用。「一般來說,不會在傷口使用碘酒,不但好『揦』,還會破壞傷口的組織,有礙傷口癒合。」碘酒可作手術前的皮膚清潔,譬如胸腔引流術,需要在肺部插入導管,因此要確保皮膚表面清潔,以降低手術後傷口感染的風險。

【氯己定】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議員受傷——立法會議員早前與保安員發生肢體衝突,議員范國威(右二)受傷流血,需清洗傷口。對於沒有受感染的傷口,以生理鹽水冲洗已足夠。(資料圖片)

傷口感染 消毒藥水較生理鹽水合適

至於使用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清洗傷口,蕭粵中說兩者引致感染的風險沒太大差別。對於沒有受感染的傷口,用生理鹽水冲洗已足夠;若傷口已受污染或感染,又或者是高危傷口(如穿透性的傷口,即受傷深入真皮,甚至肌肉及器官),則使用消毒藥水較合適。另外要視乎病人本身的因素,免疫能力低的人士,尤其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傷口受感染風險較大。如果傷口相隔4、5小時才處理,受感染風險大增,用消毒藥水清洗效果較好,之後再找醫生覆檢和跟進。

無清洗/消毒劑 可用未開封蒸餾水

倘若在街頭遇上突發情况,手上沒有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可怎樣為傷者清洗傷口?蕭粵中建議,可用乾淨的流動清水,例如樽裝蒸餾水,將表面的污染物冲走。生理鹽水、蒸餾水、自來水,哪樣用來清洗傷口較好?「最理想是用生理鹽水,因為經過消毒。理論上,在沒有生理鹽水、蒸餾水的情况下,自來水亦是一個選擇。香港的自來水基本上都乾淨,除非流經老化的水管。」不過若以樽裝蒸餾水清洗傷口的話,必須使用未開封的;若使用曾飲用的樽裝水洗傷口,因口腔有不少細菌,可能引致細菌感染。

輕微割傷 清水冲洗貼膠布便可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補充,一般創傷包括割傷、撕裂傷、擦傷、挫傷等,按照傷口出血的嚴重程度分類,急救程序亦有不同。對市民大眾來說,用清水清洗傷口是最簡易的程序。至於受過專業訓練的急救員,會視乎傷口狀况而決定用清水、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清洗傷口。

【氯己定】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戴穎嫻(受訪者提供)

以輕微割傷為例,譬如被紙張鎅到手指,可用清水冲洗傷口,確保傷口沒有異物,之後貼上膠布便可。至於出血量多或較深的傷口,以清水冲洗後,再用乾淨的敷料在傷口上用直接按壓法止血;然後利用卷軸繃帶將敷料固定在傷口上並施壓。急救只是暫時處理措施,建議傷口較大或出血量多的傷者求醫再作檢查。

「由於急救是暫時處理,所以我們的急救服務大多會先用清水或生理鹽水。除非經過專業判斷,譬如是很深、很髒的傷口,急救員認為需要即時消毒,才會使用消毒藥水。」戴穎嫻指出,雖然消毒藥水具有殺菌功能,但同時有可能把幫助癒合傷口的正常細胞一併殺死,影響癒合。因此,應依照傷口的狀况選擇合適的清洗/消毒劑。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知多啲:睇標籤揀粉紅消毒藥水

]]>
外遊人士健康小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5%a4%96%e9%81%8a%e4%ba%ba%e5%a3%ab%e5%81%a5%e5%ba%b7%e5%b0%8f%e8%b2%bc%e5%a3%ab/ Thu, 12 Apr 2018 02:01: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920 不少市民喜愛外遊,不論是旺季或淡季都不損旅遊興致。其實計劃出遊大計除了訂購機票、準備選擇心儀地點、行程內容外,亦因應自己的健康情況帶備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又宜留意當地的特殊情況、衛生環境或是否有傳染病流行等。想旅行玩得安心又放心,就要在出發前做好準備。

betway体彩 急症專科醫生游華漢醫生表示,若大家準備出外旅遊時,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多加留意:

一、身體狀況:

首先出遊者本身是否懷孕、長期病患等,若正長期服藥人士,應帶備兩分正服用的藥物並分開擺放,以備不時之需。長期病患者出發前亦應諮詢醫生意見,最好在病情得到控制才外遊,及請醫生為其撰寫病歷及藥物清單,以便屆時隨身攜帶,一旦在當地需要求醫或救援時之用。另外,如若患有糖尿病的人士需要帶胰島素針藥上機,需要事前獲得醫生證明。

若出遊者身體沒有大礙,亦應準備一些「平安藥」,以防抵達後可能會出現的不適。由於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道感染,游華漢醫生建議,當中可包括止咳藥、退燒藥、收鼻水藥、腸胃藥、止瀉藥等,最好是藥丸裝以便攜帶。另外,可帶備消毒藥水、膠布等的小型急救包,並應考慮目的地的衛生情況等因素而決定急救包內的物件數量及種類。

二、目的地情況

出發前應留意目的地的情況,包括地理因素,如是前往高海拔的地區,應做好預防高山症的準備,又或者前往高溫或寒冷地方,要小心因溫度可能引致的疾病,如中暑或低溫症。

另外,游華漢醫生建議外遊人士在計劃行程前,應先瀏覽衛生署、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及世界衛生組織網頁,留意各地最新的情況及傳染病,而作相應的對策,例如接種疫苗。如前往衛生環境較差的地方,出發前半年最好開始接種甲型肝炎針;而有部分國家更規定旅遊人士需要注射某種疫苗才能進境,而且不少防疫針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生效,如黃熱病預防疫苗在初次注射10天後才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因此若要前往有黃熱病感染風險地區或需要出示疫苗證書的地方的人士,應在出發前預留充足的接種時間,如黃熱病必須到?生署轄下旅遊健康中心診所注射。

三、到達後行程

若外遊人士計劃到外地會進行一些特定行程,例如潛水、爬山、滑雪等高風險活動,游華漢醫生建議都要做好準備,因應活動性質、有可能導致的受傷都需要不同藥物及急救用品。若到野外爬山或遠足,應做好防曬及防蚊措施,帶備基本的消毒用品敷料。

如計劃旅遊時,應提早做好準備。如有任何疑問,最好先預留時間諮詢家庭醫生,查詢是否需要接種相應的疫苗或處方藥物。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0412.jpg出遊者可準備「平安藥」,以備不時之需;

]]>
問醫生:惡露變色正常 轉綠需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5%95%8f%e9%86%ab%e7%94%9f%ef%bc%9a%e6%83%a1%e9%9c%b2%e8%ae%8a%e8%89%b2%e6%ad%a3%e5%b8%b8-%e8%bd%89%e7%b6%a0%e9%9c%80%e6%b1%82%e9%86%ab/ Mon, 23 Oct 2017 03:46: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0523 【明報專訊】江﹕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江志恒醫生 李﹕婦產科專科李君婷醫生

江:產後惡露是什麼?會維持多少天才「乾淨」?有何方法盡快清除惡露?

李:惡露是產後婦女的陰道分泌物,當中有胎膜、子宮內膜組織及小量胎盤組織等。一般剖腹生產媽媽的惡露,相對自然分娩媽媽較快「乾淨」,前者約4至6星期,後者約6至8星期。惡露顏色會由最初紅色,逐漸轉為粉、啡色,最後是黃色。其間若發現惡露顏色突然轉呈綠色,或由小量轉大量,或出現惡臭等,便須盡快諮詢婦產科醫生意見。

從婦產科醫生角度,產婦毋須透過進食任何食物清除惡露。曾有個案因嫌惡露太少而飲用行血湯水,結果產後出血。產後出血會導致貧血,嚴重有致命危險。

■洗會陰傷口 忌用消毒藥水

江:自然分娩時需要剪會陰,之後傷口應如何處理?

李:剪會陰不止是防止會陰撕裂,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用吸管或產鉗助產,便需要剪會陰。通常第一胎需要剪的機率較高。產婦分娩時,醫生或助產士會評估嬰兒大小、媽媽會陰情况而決定是否需要剪會陰。

傷口護理方面,不論在分娩過程中有否剪會陰,建議媽媽在坐月時用花灑或清洗瓶以清水清洗傷口,同時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爽,切忌用消毒藥水清潔,更不適宜揭開陰部清洗,以免把皮膚的細菌一併冲入陰部。大部分會陰傷口可於2至3星期內復元。

■媽媽飲雞酒 BB也會醉?

江:媽媽餵哺母乳期間,能否喝咖啡或檸檬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產婦在坐月期間還有什麼飲食禁忌?

李:含咖啡因的咖啡或茶類飲品,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可適量飲用,例如1小杯普通咖啡,以及2至3杯在酒樓飲用的茶等,大部分對嬰兒也沒影響,只要不是過量和天天飲用即可。

正常情况下,當嬰兒稍大,媽媽可飲用小量含酒精成分的飲品。飲酒後,建議相隔數小時才哺乳。

不少媽媽在坐月期間飲雞酒「補身」,曾有個案因為每天飲用酒精未盡揮發的雞酒,之後餵哺母乳,導致嬰兒出現肚脹、忟憎等酒精中毒徵狀,需入院接受治療。

■揀錯避孕藥 或減奶水

江: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是否需要避孕?如要,可否食避孕藥?

李:餵哺全母乳的媽媽,只要符合以下情况,九成多人在產後6個月內既不會有經期,也不會懷孕,部分人會視之為其中一種避孕方法——哺乳停經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

–6個月內尚未有經期

–白天餵哺次數至少4個小時1次

–晚上餵哺次數至少4至6個小時1次

–沒有戒掉夜奶

–沒有特別延長兩餐之間的餵哺時間

不過,即使在產後6個月符合上述情况,也難保沒有懷孕機會。所以當惡露「乾淨」、經期重來後,便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一般不建議餵哺母乳的媽媽服食混合式避孕藥,因曾有媽媽的奶量因而減少;可考慮避孕套、子宮環,以及對奶量影響相對較小的單一黃體酮避孕藥及每3個月注射1次的避孕針等。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0/555.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