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標靶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08 Oct 2024 09:44: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標靶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5%88%9d%e6%9c%9f%e6%88%96%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3%80%81%e8%85%b9%e8%84%b9%e9%ab%94%e9%87%8d%e9%99%8d-%e5%85%ab%e6%88%90%e7%a2%ba%e8%a8%ba%e5%b7%b2%e5%b1%ac%e6%99%9a/ Tue, 08 Oct 2024 09:44: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71

【明報專訊】胃癌長期位居本港十大癌症第五、六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21年有1306宗胃癌新症,631人因胃癌離世。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5歲或以上患者佔整體超過六成。(編按: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胃癌初期患者或以為是消化不良、腹脹不適,直至病情發展至晚期才確診,胃癌有機會在早期發現及根治嗎?)

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或腹脹誤以為消化不良 八成確診已到晚期

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可能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腹腫脹、進食後腹脹不適、體重急速下降等,很多時患者會誤以為是工作壓力或「食滯」所致,而忽略進一步檢查。近八成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到第四期,俗稱「晚期」。治療新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 存活率有提升 過去治療晚期胃癌的藥物選擇不多,近年新藥陸續湧現,除了化療,部分合適的病人也可以用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更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簡稱ADC)治療。例如近年較受關注的HER2陽性胃癌,病人帶有HER2腫瘤基因突變,可考慮在基礎化療藥外加入針對的標靶藥,一般來說能控制病情的時間會比較長。相關標靶藥在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上已使用了若干年,研究和臨牀顯示它也可有效地控制HER2陽性胃癌。所以,現時患HER2陽性胃癌病人有更多藥物選擇。


相關閲讀:【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化療標靶藥合併 藥效集中

此外,部分患者亦可使用免疫治療,令免疫系統認出癌細胞,把它們殺死。至於抗體藥物複合體,突破之處是將化療和標靶藥在結構上合併為單一藥物,而它們的「分工」是:標靶藥負責辨別HER2陽性胃癌細胞,然後由化療藥負責殺死胃癌細胞。好處是藥效較集中,能減低對其他健康細胞的影響。研究顯示,晚期HER2陽性胃癌患者使用ADC後存活率有理想的提升。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滿40歲吸煙、有家族病史 定期照胃

當然,胃癌若可在早期發現,一般盡可能以外科手術根治。第二、三期病人,醫生則會建議手術後再接受約半年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亞洲人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建議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定期作胃鏡檢查,防患未然。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盡早滅菌有助減低胃癌風險。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文:李兆康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應定期作胃鏡檢查。(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高毒性兼游走全身 一線藥物治療有效治癒防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7%80%b0%e6%bc%ab%e6%80%a7%e5%a4%a7b%e7%b4%b0%e8%83%9e%e6%b7%8b%e5%b7%b4%e7%99%8c%e9%ab%98%e6%af%92%e6%80%a7-%e4%b8%80%e7%b7%9a%e8%97%a5%e7%89%a9%e6%b2%bb%e7%99%92%e9%98%b2%e5%be%a9%e7%99%bc/ Fri, 23 Aug 2024 08:3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50

面對頑疾如癌症,定必為患者及其家人帶來極大的困擾,尤其是一旦確診淋巴癌(Lymphoma中屬本港常見、高毒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豈不是大禍「淋」頭?請勿擔心,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隨着醫療科技發展迅速,一線的藥物治療已有效對付淋巴癌,即使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無論是首發或不幸復發,只要制定適切的治療方案,仍有不錯的治癒機會。他勉勵患者積極面對是對付癌病的良藥。「有90歲的長者確診淋巴癌,經治療後已康復,現已活到100歲!」藥物治療方案有哪些選擇呢?

位列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的淋巴癌,種類有逾百種,主要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兩大類,而「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屬後者,梁醫生表示,本港每年約有逾1000宗淋巴癌新症,當中屬高毒性、癌細胞生長迅速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約佔200至300宗,絕不可輕視。

港十大癌症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屬高毒性

梁醫生表示,超過九成淋巴癌患者的致病原因不明,但曾接受電療/化療、幽門螺旋桿菌患者、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愛滋病患者等,都會有較高的發病風險。

由於淋巴細胞遍佈全身,除原發自淋巴結外,梁醫生強調,體內任何器官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則常見於胃部、扁桃腺、乳房、睪丸等。「淋巴癌其中一個常見症狀是淋巴結脹大,多見於頸、腋窩或大腿,較容易早期發現。其他徵狀還包括晚間盜汗、皮膚持續痕癢、發燒等,但有時患者直至出現器官脹大、腸塞等情况,才會發現患上淋巴癌。」

由於淋巴癌與其他疾病的病徵頗相似,加上若患者是由於其他癌症轉移至淋巴結,例如由腸癌擴散至淋巴結,則屬腸癌,切勿混淆。梁醫生提醒,淋巴癌必須通過活組織檢查才能確診,即使有淋巴結脹大,亦難「一眼看穿」是否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高毒性兼游走全身 一線藥物治療有效治癒防復發?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表示,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雖然屬高毒性,但相對其他癌症,其一線藥物治療的治癒率仍然高。

一線藥物治療治癒率高 早期達九成

治療淋巴癌,雖難以利用手術或電療徹底切除,但以藥物作為一線治療方案,「早期」治癒率有九成,即使「第四期」仍有一半治癒機會。

醫生在考慮各項治療方案前,都會先參考國際預後指數(IPI),評估因素包括:年齡、期數(第一至四期)、擴散至其他器官、患者整體臨牀狀况(如自我照顧能力)、LDH(血清乳酸脱氫酶)數值等,以評估患者的預後、復發機會及存活率,再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參考預後指數 制定治療方案防復發

梁醫生表示,目前傳統的治療方法為標靶藥物「利妥昔」(Rituximab)及混合三種化療藥物,同時加入類固醇,此組合已沿用近二十年。而近年研發有「維泊妥珠單抗」(Polatuzumab vedotin) 加「利妥昔」(Rituximab)及化療藥物的方案,為病友帶來新希望。「若患者的淋巴癌細胞出現c-myc、bcl-2、bcl-6基因變異,腫瘤毒性會更高,醫生或會建議採用更進取的治療方案。除上述藥物外,醫生或會考慮添加更多化療藥物,而部分治療方案需連續4天24小時靜脈點滴,並有機會可改善預後。」

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影響及睪丸、眼窩、中央神經系統的硬膜外或鼻竇等器官部位或有其他高危因素;梁醫生指,癌細胞有機會「上腦」(隱藏在腦細胞內),建議用大劑量化療藥進行預防性治療(prophylactic therapy)。

一旦淋巴癌復發,他強調,患者仍可考慮其他治療方案,例如接受「自體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如不幸再度復發,還可以考慮基因改造細胞免疫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簡稱CAR-T),治療效果亦顯著。他提醒,患者最重要是了解更多正確的資訊,並與主診醫生溝通,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對症治療積極面對 患者活到100

梁醫生表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治療期一般約6個月,整個治療過程相對其他癌症不算太辛苦。「年紀較大的病人要多加留意治療的副作用,例如細菌感染、食慾不振等,建議患者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應佩戴口罩;要注意補充營養,食物都要煮熟等。」他鼓勵在癌症路上的患者,曾有長者於90歲確診淋巴癌,經對症治療後,現在已活到100歲。「淋巴癌雖然『惡』,但治癒率仍然高,患者只要積極面對,有望康復。」

確診淋巴癌 大禍「淋」頭?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但隨著醫學發展,即使患上當中屬高毒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亦非完全絕望!要對付此大B細胞淋巴癌,藥物治療是必須和重要的一環,想全面拆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徵狀、風險因素和了解最新的治療方案,並可即場向醫生提問,立即報名參加講座。名額有限!

日期: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1:00至2:30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一樓禮堂
主講嘉賓: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
報名https://link.mingpao.com/82837.htm

]]>
胰臟癌 | 死亡率高?胰臟癌病徵、引致基因突變5大高危因素 7類人士提高警覺 //www.afterroberto.com/%e6%88%aa%e6%93%8a%e8%b6%85%e6%83%a1%e8%83%b0%e8%87%9f%e7%99%8c-%e9%ab%98%e5%8d%b1%e6%97%8f%e9%a9%97%e5%ae%9a%e5%9f%ba%e5%9b%a0-%e5%85%a9%e8%bf%91%e8%a6%aa%e7%a2%ba%e8%a8%ba-%e5%ae%b6%e4%ba%ba/ Thu, 22 Aug 2024 08:59: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360 [編按:英格蘭隊的瑞典籍前帥艾歷臣今年初宣布患上胰臟癌已一段時間,並證實或於年內辭世。76歲的他近日拍攝了新的紀錄片,疑向世人道別,其間盼望人們記得他是一個積極的人,並說:「不必為我感到遺憾,微笑好了……感謝所有人所做的一切,教練、球員、球迷,全都太棒了……請好好地照顧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究竟胰臟癌 (Pancreatic Cancer)有什麼病徵?死亡率有多高?手術不能根治嗎?]【明報專訊】胰臟癌的發病率不高,雖不列入香港十大癌症,但其死亡率卻不可少覷。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十大癌症死亡數字顯示,胰臟癌排第五,奪去了711人的性命。胰臟癌五年存活率5%至8%,為所有主要癌症中最低。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屆中晚期,只有約20%的病人適合動手術作根治性切除,其餘患者治療以化療為主。究竟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是什麼?有哪些引致基因突變的高危因素呢?哪類人士是高危一族宜提高警覺呢?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上升趨勢——胰臟癌有按年上升的趨勢,由2008年的448宗新症個案升至2016年的702宗,而根據西方國家經驗,胰臟癌個案仍會進一步上升。(Eraxi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胰臟癌成因不明 引致基因突變高危因素

胰臟癌的具體成因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個案為基因後天偶發突變(sporadic)引起,引致基因突變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煙、酗酒、肥胖、缺乏運動、慢性胰臟炎等。按西方國家的研究,約10%至15%胰臟癌個案有遺傳(genetic)因素,當中又可再分為兩類:

  1. 家族性胰臟癌(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
    家族中有最少兩名近親(兄弟姊妹、父母或子女)確診罹患胰臟癌,而本身非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便屬家族性胰臟癌。根據統計,若有一個近親罹患胰臟癌,其餘家族成員的罹患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3至5倍;有兩個近親罹患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5至7倍;三個近親罹患胰臟癌,風險高30倍。
  2. 遺傳性腫瘤綜合症(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
    我們與生俱來擁有約3萬組基因,每組基因有一對,一個從父親遺傳,一個從母親遺傳。當中小部分的基因對抑制或促進癌症形成起關鍵作用。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其抑制或促進癌症的基因帶有先天缺陷(Germline mutation),也就是說在一對染色體中,其中一條基因天生便有缺陷,當人體在生長過程中,因環境或其他因素,另一條基因亦發生變異時,細胞便容易不受控制,大大增加患癌風險;而父母有缺陷的基因亦有可能傳給下一代。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明報製圖)

在眾多與胰臟癌有關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其中以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較為普遍。此癌症候群源自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這兩個基因皆屬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負責修復損壞的DNA。因此,當BRCA基因發生缺陷,DNA受到攻擊而斷裂破壞後會無法正確修復,細胞內DNA損壞累積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發生癌變。

BRCA基因與乳癌及卵巢癌的關聯,因荷李活女星安祖蓮娜祖莉接受預防性雙乳房切除手術而廣為人知。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終其一生患上乳癌的風險高達約40%至87%,卵巢癌約16%至60%,發病年齡亦會較一般人年輕。至於胰臟癌,愈來愈多數據顯示BRCA基因突變者患胰臟癌的風險亦會增加,大型研究顯示患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出兩倍;但有別於乳癌及卵巢癌,BRCA相關的胰臟癌的發病年齡與其他胰臟癌患者無異。


相關文章:胰臟癌病徵:體重下降顯著 病人接受惠普爾手術後消化功能受損 飲食有對策


及早發現或可作手術 存活率較理想

如何篩查及預防胰臟癌,現時醫學界仍未有確切定論,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才能制訂合適指引。在最新發表、經過16年追蹤的研究報告,在高危群組中,透過篩查發現的胰臟癌一般較為早期,較多病人適合接受根治性的手術,存活率亦較理想。我們仍需要更多數據確認相關研究結果。很多權威組織亦建議高危一族定期作超聲波內視鏡(Endoscopic ultrasound)及磁力共振(MRI)檢查,以策萬全。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遺傳因素——約10%至15%胰臟癌個案有遺傳因素,現時科技已可透過驗血找出問題基因,幫助醫生找出對應預防和治療方案。(Ca-ssis@iStockphoto)

 

胰臟癌7類高危一族

  • 家族中有最少兩名近親確診罹患胰臟癌
  • 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
  • BRCA、PALB2: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 CDKN2A:家族性非典型性多痣和黑色素瘤症候群(Familial atypical multiple mole melanoma)
  • 錯配修補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基因) MLH1、MSH2、MSH6、PMS2:連氏綜合症(Lynch syndrome),舊稱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症候群
  • STK11: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 PRSS1:遺傳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等

胰臟癌6個徵狀

至於胰臟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據智友站資料顯示,較常見的病徵包括: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 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基因測試 有助個人化治療

另一方面,西方研究顯示約有10%至15%的胰臟癌患者,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但自己未有徵狀或察覺,有問題的基因有可能傳給下一代。現時科技可透過血液準確測試基因,檢驗患者是否帶有問題基因,及早識別有助作出相應措施。

治療方面,透過血液檢驗能找出10%至15%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的胰臟癌患者。近年研究指出,找出問題基因往往能幫助醫生找出對應的標靶藥或免疫治療,制訂個人化的治療。例如:BRCA基因變異者較適合用鉑金類(Platinum)化療及PARP抑製劑;錯配修補基因(MMR基因)變異則較適合接受免疫治療等等。我們仍需更大型的臨牀研究證實其功效,但對於治療選項甚少的胰臟癌患者,這無疑帶來新希望。

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隨更多的研究結果面世,我們能制訂更有效的胰臟癌篩查及預防指引,同時透過基因測試技術為病人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現時大部分遺傳性胰臟癌的數據均源自西方國家,期望香港在未來建立相關的數據庫,以助更有效應對此癌症殺手中的殺手。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鼻咽癌新藥物殲滅帶EB癌細胞  中大研「聰明導彈」料副作用較少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5%92%bd%e7%99%8c%e6%96%b0%e8%97%a5%e7%89%a9%e6%ae%b2%e6%bb%85%e5%b8%b6eb%e7%99%8c%e7%b4%b0%e8%83%9e-%e4%b8%ad%e5%a4%a7%e7%a0%94%e8%81%b0%e6%98%8e%e5%b0%8e%e5%bd%88/ Fri, 21 Jun 2024 07:52: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72

【明報專訊】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有關,中大醫學院與美國傑克森實驗室合作利用EB病毒作治療標靶,運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研發俗稱「聰明導彈」的新鼻咽癌藥物,殲滅攜帶EB病毒的癌細胞。研究團隊稱新藥比化療等方法更高效率及少副作用,藥物價格亦較低,目標4年後開始人體臨牀測試。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鼻咽癌新藥物殲滅帶EB癌細胞  中大研「聰明導彈」料副作用較少
中大醫學院與美國傑克森實驗室合作,以EB病毒作為治療標靶,利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研發新的鼻咽癌治療藥物。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曾智敏(左二起)及教授羅國煒、腫瘤學系教授馬碧如、美國傑克森實驗室成員鄭瑚及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李林鮮。(劉焌陶攝)

中大研「聰明導彈」治鼻咽癌 採mRNA技術專攻EB病毒

鼻咽癌是華南地區常見癌症,有「廣東瘤」之稱。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年數據顯示,鼻咽癌在男性常見癌症類型排第九,死亡率排第十。早期鼻咽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可超過90%,晚期則少於50%。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說,鼻咽癌致病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因素,以及EB病毒感染,而全球超過95%人口曾感染EB病毒,但通常無症狀,感染後會潛伏人體細胞內。

鼻咽癌一般治療方法包括電療、化療及免疫療法,由於鼻咽位處頭顱內,較難做切除手術。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曾智敏指出,EB病毒進入細胞會維持「潛伏狀態」,變得不活躍,新藥物的「脂質納米顆粒」擔當激活劑角色,「引爆」體內EB病毒,令病毒在裂解過程中死亡。她說研究結果顯示,新療法可有效並安全地抑制腫瘤生長。

鼻咽癌新藥物殲滅帶EB癌細胞  中大研「聰明導彈」料副作用較少
鼻咽癌(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小鼠測試見效 料副作用較少

曾智敏解釋,新藥的非學術名稱為「聰明導彈」,藥物可去到身體不同細胞,包括正常細胞,但只會在有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爆炸」,病毒進入裂解機制後誘發抗原的免疫反應,引發人體的免疫細胞攻打癌細胞。她說,目前在小鼠模型初步證實該藥治療有成效,正積極推進人體臨牀試驗,期望4年後進入第一期臨牀試驗。


相關閲讀:EBV病毒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等關係密切(醫言有理)

稱較化療更低價有效 盼4年後臨牀測試

羅國煒說,已有外國研究嘗試利用mRNA技術治療肝癌等多種癌症,今次團隊嘗試將新技術用於鼻咽癌治療,在小鼠模型亦取得滿意成果,且沒產生抗藥性,新藥亦有高特異性,會針對攜帶EB病毒的癌細胞,相比化療等治療方法,預計副作用會較少。他又說,新藥同時配合免疫療法可達到協同效應,令治療效果更佳,未來或可擴展應用在其他與EB病毒相關的癌症。

至於價格,羅說很多時藥物價錢並非取決於生產成本,而是研發過程,「以前啲藥咁貴,係因為藥廠要試幾十萬種化合物」,但今次研發「目標好清楚」,預計售價會較傳統標靶藥物便宜。

]]>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9%a6%99%e6%b8%af%e6%9c%80%e5%b8%b8%e8%a6%8b%e5%a5%b3%e6%80%a7%e7%99%8c%e7%97%87-%e8%85%ab%e7%98%a4%e5%8f%af%e6%93%b4%e6%95%a3/ Tue, 11 Jun 2024 09:46: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09

【明報專訊】子宮內膜癌是香港第4位最常見女性癌症,過去20年間,一直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子宮內膜癌新症數字,由2002年435宗,上升至2021年1250宗。約九成患者確診時屬早期,其餘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擴散至子宮體外,甚至轉移至其他地方,預後情况明顯較差,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最近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治療新方案–晚期子宮內膜癌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研究發現,化療結合免疫治療,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mi-viri@iStockphoto)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

46歲黃小姐兩個月前開始咳嗽,看了幾個醫生,情况沒有改善,慢慢更嚴重至氣喘,「肺片」發現肺部有很多細小腫瘤。跟進正電子掃描,發現腫瘤原發於子宮內膜,經婦科醫生抽取組織,證實患上子宮內膜癌,並轉移至肺部和淋巴。由於病情來得急,黃小姐決定盡快接受治療。

兩研究證能延晚期患者壽命

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除化療之外,有沒有其他更有效方法呢?

以往,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化療組合,是治療晚期和復發性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方案。隨着免疫治療進步,近年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

其中兩個研究去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

1. NRG-GY018研究:逾800名第三、四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參與,使用混合化療(taxol/carboplatin)共6套,並隨機分配使用免疫治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或安慰劑共2年時間。結果發現,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明顯延長無惡化存活率。對於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的患者(d-MMR或MSI-High)尤其明顯,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而沒有基因改變的患者,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也由30%提升至50%。

2. RUBY研究:研究化療配合免疫治療多塔利單抗(dostarlimab),用於復發或晚期子宮內膜癌病人。494名女士分為2組,一組接受6次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另一組接受化療配合免疫系統藥物多塔利單抗,總共3年療程。結果顯示,使用免疫系統治療有效提高無惡化存活率和總存活率。當中118名患者的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d-MMR或MSI-High),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5.7%提升至61.4%,24個月總存活率由58.7%升至83.3%。而376名沒有基因改變患者,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8.8%提升至28.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延長壽命–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個案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嚴重副作用少於5%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副作用會否加劇?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免不了會增加藥物副作用。不過,免疫治療在不同癌症已廣泛利用,用於子宮內膜癌病人身上,並沒有明顯其他副作用。由於免疫治療是利用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癌症,身體不同部位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出現皮疹、肚瀉、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素低、皮質醇低等)、影響肝酵素或腎功能等,不過大多數副作用輕微,嚴重副作用少於5%。而上述兩個研究,都沒有因免疫治療而引致的死亡個案。


相關閲讀:子宮下垂5個徵狀 患者陰道下墜、小便困難 女性更年期後高危 盆底肌肉運動助改善


HER2陽性 化療+標靶療效理想

除了免疫治療配合化療作一線治療外,還有沒有其他新型治療對抗子宮內膜癌?

現時,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以檢查特定基因MMR/MSI之外,檢測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也可幫助治療選擇。

子宮漿液性癌是一種罕見但入侵性很高的癌症,當中三成子宮漿液性癌患者HER2陽性。一項第二期臨牀研究,61名HER2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分別接受化療或化療配合抗HER2標靶治療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結果顯示,加入標靶治療組別的無惡化存活期由8個月升至12.6個月。

另一項研究,40名HER2陽性表現1至3分(HER2表現量由低至高分為0至3分,0分屬陰性,1至2分表現量低,3分表現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在一線或後線治療無效後,接受針對HER2因子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治療,整體反應率高達57%,而HER2為3分(HER2表現陽性)病人整體反應率達84.6%,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逾六成。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最內層長出的惡性腫瘤。(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標靶藥或影響心臟泵血

抗HER2的標靶藥物有什麼副作用?

抗HER2標靶藥物常用於乳癌和胃癌,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食慾不振等,亦可能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所以醫生會定期替病人用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雖然新型藥物能幫助提高存活率和無惡化存活率,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現抗藥性,期望將來有更多新的治療方案,加強藥物效果之餘,也能減低副作用,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造血幹細胞移植 減淋巴癌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9%80%a0%e8%a1%80%e5%b9%b9%e7%b4%b0%e8%83%9e%e7%a7%bb%e6%a4%8d-%e6%b8%9b%e6%b7%8b%e5%b7%b4%e7%99%8c%e5%be%a9%e7%99%bc/ Mon, 20 May 2024 09:55: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71

【明報專訊】全球近年積極研究幹細胞治療(stem cell therapy),期望有助改善疾病預後,甚至治癒頑疾,可惜仍未有重大突破。幹細胞治療必須要有確實科學依據,否則可能對病者造成重大傷害。血液科醫生使用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治療多種血病已有數十年經驗,療效及安全度早已確定。

造血幹細胞移植 減淋巴癌復發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

淋巴癌復發  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減復發機率

55歲王太多年前確診高毒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接受標靶藥物利妥昔(rituximab)加傳統化療後,效果良好。最近王太體重急降,右頸重現腫塊;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脹大,活檢確診淋巴癌復發,幸而骨髓未受影響。王太再度接受化療,病情迅速受控;但估計再復發機率仍高,醫生建議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降低復發機率。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可用作治療淋巴癌(lymphoma)及骨髓癌(myeloma),效果理想。移植前需預先從病者周邊血液提取足夠的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然後超低溫冷凍至零下150℃,存放備用。若要成功收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必須先提升血液造血幹細胞數量至高水平,然後利用細胞分離機收集。

骨髓有造血幹細胞,可轉化成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正常周邊血液只含微量造血幹細胞,欲提升周邊血液的造血幹細胞含量,可注射升白針(G-CSF)。打升白針前,先注射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效果更佳。若造血幹細胞數量仍然不足,可在收集前一晚注射培來沙福(plerixafor),有助骨髓釋放更多造血幹細胞至周邊血液。骨髓幹細胞表面有CXCR4受體,骨髓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則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蛋白,兩者結合,可防止幹細胞離開骨髓;培來沙福阻止結合,令造血幹細胞可以大量流入血液,有助收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用。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副作用:口腔潰瘍、腹瀉

移植前王太必須先接受超大劑量化療,殺死體內殘餘癌細胞。化療方案包括卡莫斯汀(BCNU)、依托泊苷(etoposide)、阿糖胞苷(Ara-C)及美法崙(melphalan)4種化療藥物,完成後隔天回輸解凍後的周邊造血幹細胞。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數日內下降至極低水平,有感染及流血風險。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口腔潰瘍及腹瀉等,一般需經靜脈注射營養液,以維持足夠養分。病者留在隔離病房數星期,接受特殊護理,直至骨髓功能恢復,一般需時約3至4個星期。王太接受移植後,淋巴癌復發風險顯著下降,治癒機會大增。

文: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肺癆病】結核病4病徵: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 小心影響肺、淋巴結、腦、腎等部位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6%e7%97%85-%e7%b5%90%e6%a0%b8%e7%97%85%e7%97%85%e5%be%b5-%e6%8c%81%e7%ba%8c%e5%92%b3%e5%97%bd-%e7%99%bc%e7%87%92-%e7%9b%9c%e6%b1%97-%e5%b0%8f%e5%bf%83%e5%bd%b1%e9%9f%bf%e8%82%ba/ Tue, 23 Apr 2024 09:01: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03

【明報專訊】(編按:結核病,又稱「肺癆病」,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及體重下降等。)在1882年,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發現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乃結核病(tuberculosis)的元兇。百多年後,結核病仍然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每年3月24日訂定為「世界防癆日」,目標是提升大眾市民對結核病的關注,同心預防及控制結核病。香港每年仍有結核病約5000宗,即每10萬人有約70人染病,數字相對偏高。

【肺癆病】結核病4病徵: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 小心影響肺、淋巴結、腦、腎等部位
常見病徵–結核病仍然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monzenmachi@iStockphoto)

結核病又稱肺癆病 可影響淋巴結、腦、腎、骨骼

結核病多影響肺部,又稱「肺癆病」。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發燒、盜汗及體重下降等,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光檢查及胸部電腦掃描有助診斷。結核病可影響身體其他器官組織,包括淋巴結、大腦、腎臟及骨骼等部位,必須小心。

懷疑病者感染肺結核,可先檢驗痰液,查看是否帶有結核菌。利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法(Ziehl-Neelsen stain)尋找耐酸桿菌(acid fast bacilli)可確診。大部分患者的痰液只含微量結核菌,需要在實驗室培養痰液內細菌,或用基因技術探測結核菌基因;前者需時數個星期,後者則即日有報告,有助及早確診。其他檢查方法包括支氣管鏡檢查(bronchoscopy)及肺組織活組織檢查(lung biopsy)。其他器官組織懷疑受結核菌感染,例如胸膜腔(pleural cavity)、淋巴結或腎臟,亦可接受活組織活檢;病理分析見含朗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s)的壞死性肉芽腫(necrotising granuloma),並可同時接受結核菌培養及基因檢測,有助確診。


相關閲讀:【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腦病變 活檢確診染結核菌

50歲陳先生不幸確診高毒性淋巴癌(high grade lymphoma),正接受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反應良好,淋巴腫瘤迅速消退。治療期間,陳先生間中有低燒,最終確診肺結核病,必須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

75歲李太最近出現低燒現象,同時神志不清,必須馬上入院接受檢查;磁力共振掃描顯示大腦多處出現病變,懷疑患上了腦淋巴癌(brain lymphoma)。而活組織檢查確診結核菌感染,完全沒有淋巴癌迹象,必須馬上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5%85%a9%e7%97%85%e4%be%8b-%e4%b8%ad%e9%86%ab%e8%97%a5%e5%a6%82%e4%bd%95%e9%85%8d%e5%90%88%e6%a8%99%e9%9d%b6%e8%97%a5%e7%89%a9%e5%8f%8a%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f%bc%9f/ Mon, 08 Apr 2024 04:50: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06

【明報專訊】上期說到中藥在抗癌的作用(重溫:https://link.mingpao.com/82009.htm),抗癌西藥發展近10年出現爆發潮,傳統化療慢慢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附兩個肺癌病例)中醫藥如何配合這些新式治療,將會是中西醫結合治癌的未來研究方向。【抗癌中藥的運用二之二】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mesh cube、tatniz、Moussa81、koosen、marilyna、marilyna、peterschreiber.medi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很多人誤以為中醫一成不變。事實上,在中醫2000多年歷史裏是不斷向前發展。舉例說,第一本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只記載了365種中藥,到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已記載1892種。來到現代《中國藥典》的中藥數目就更多,2015年版藥典收載藥品5608種,2020年版擴充到5911種。而不同年代的中醫,治病手法也不斷進步,可見中醫藥其實是不斷擴張和發展的學科。面對癌症這相對棘手的疾病,中醫也不會故步自封,不會拒絕現時西醫各種治癌方法,內地現在趨勢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中醫藥如何配合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治療癌症呢?

近10年來,抗癌西藥發展迅速,傳統化療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骨幹藥物,無論在根治率、生存期和副作用方面都大有改善。舉例說,近年俗稱「聰明炸彈」的新型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嶄露頭角,這種把標靶藥和化療二合為一的藥物,能夠達到比化療藥物更強的抗癌作用,同時副作用相對輕微。而電療技術也日益進步,精準度提高,副作用減少。

這些新型藥物對身體產生的變化,可以用中醫學理論去理解和作出相應處理。舉例說,有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注射PD-1抑制劑後,出現身體疲倦、甲狀腺功能減低,或引發身體各部分發炎反應,如皮膚發炎出疹;或免疫系統過激引起肝炎、肺炎等。中醫有句說話叫「壯火食氣」,免疫治療在中醫角度來說是一種激發火熱的藥物,身體產生大量「熱氣」而引起的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發炎反應),反過來會耗損正氣,形成了一方面熱氣一方面氣虛的症狀。所以用中藥配合免疫治療時,多會共同使用清熱和補氣的藥物。

長水疱停免疫治療 轉服中藥腫瘤受控

舉兩個病例。一名約70多歲病人,確診肺癌並已擴散,使用免疫治療後療效很好,腫瘤受控。但用藥1年多後,出現嚴重的皮膚副作用,全身出現類似天皰瘡的水疱,需要停止免疫治療,皮膚逐漸改善,但無奈癌細胞在頸部和腋下淋巴擴散復發。病人害怕副作用,拒絕接受化療,改用中藥抗癌治療,半年後發現淋巴的腫瘤再次受控。這個病人的治療效果,很大機會是免疫治療首先激發了免疫系統,再加上中藥相輔相成而來。


相關閲讀:【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按西醫療法靈活配搭中藥

另一名是三期肺癌的病人,由於原發腫瘤較大,再加上肺氣腫引致肺功能不足,不能做手術切除。治療方法是先用化療加免疫治療縮小癌細胞,再接受30次電療,完成後需要注射1年免疫治療作為鞏固治療。這療程的最大風險是,當電療和免疫治療在短時間內並用,電療雖能夠激發免疫治療產生協同效用,但最怕是免疫系統過激引發肺炎,嚴重甚至致命。因病人本身走路會氣喘,所以在治療期間配合中藥益氣補肺;另外他的處方中也經常看到白花蛇舌草,病人問是否用於抗癌?白花蛇舌草主要用來清熱解毒,減低肺火,希望減少引發嚴重肺炎的風險,並不是用來抗癌。由於這個西醫治療方案功效顯著,最擔心只是嚴重副作用,所以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中藥方不需要用太多抗癌藥物,只集中補氣清熱,相得益彰。

以上例子可見,了解到新的西藥抗癌治療,反過來可以指導中藥用藥的方針。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近年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然而或會引致身體各部分發炎,配合清熱和補氣中藥,能緩和這些副作用。(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FatCamer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狙擊癌細胞 縮短治療次數減副作用


臨牀試驗不足 阻礙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發展最大困難之處,是不少藥方和療法未經非常嚴格的臨牀試驗。不少中醫藥研究只屬實驗室研究或一些臨牀案例(case study),相對於西藥大多數有嚴格的三期臨牀研究,中醫藥需要更多臨牀試驗。而其中最大困難之一,是嚴格臨牀試驗需要大量資金和大藥廠統籌,惟傳統中草藥和西藥不同,很難申請專利,所以缺乏投資之下發展試驗較為落後。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投放資源研發中藥,希望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大的突破。與此同時,使用中藥材作癌症治療或研究,其中一個關鍵是劑量和原藥材質素,這方面也需要努力制訂質素水平標準。

無論是單用中醫藥,或中西醫協作來治療癌症,還需要很多研究和實踐工作。由於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病人如在治療癌症時希望加入中醫藥治療,務必先請教自己的主診醫生和中醫。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癌症和心臟有什麼關係?醫了癌症,壞了心臟? //www.afterroberto.com/%e7%99%8c%e7%97%87%e5%92%8c%e5%bf%83%e8%87%9f%e6%9c%89%e4%bb%80%e9%ba%bc%e9%97%9c%e4%bf%82-%e9%86%ab%e4%ba%86%e7%99%8c%e7%97%87-%e5%a3%9e%e4%ba%86%e5%bf%83%e8%87%9f/ Mon, 04 Mar 2024 04:56: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385

【明報專訊】(編按:癌症和心臟有什麼關係呢?有哪些共同風險因素會增加患癌和心臟病的風險呢?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發現有心臟病,治療上應該怎樣做?一些常見的癌症藥物,會對心臟構成不良影響嗎?要接受抗癌治療前,為什麼要進行心臟病風險評估,例如戒煙、戒酒、控制血壓和血糖等呢?)

癌症和心臟有什麼關係?醫了癌症,壞了心臟?
癌症和心臟有什麼關係呢?

癌症和心臟有什麼關係呢?

1.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分別佔據全球殺手榜第1、2名,年紀愈大,愈容易患上這兩種疾病。

2.共同風險因素:吸煙、飲酒、肥胖、常吃高脂高糖食物、缺乏運動等,會同時增加患癌和心臟病風險。

3.治療副作用:某些抗癌治療如標靶藥、電療等,會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心律不正、心血管阻塞、心臟衰竭等,所以治療前應先接受評估。

4.心臟病對癌症治療影響:若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患有心臟病,或會影響手術及某些藥物使用。例如:病人在腫瘤切除手術前發現患上嚴重心血管閉塞,便要先接受「通波仔」手術,並用上薄血藥一段時間後,才能接受全身麻醉手術,切除癌症腫瘤。

抗癌藥或致心血管閉塞、心律不正

以下一些常見的癌症藥物,可能對心臟構成不良影響:

1.鉑類化療: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和奧沙利鉑(oxaliplatin),有可能導致心血管閉塞、心律不正等。

2. 苷環類化療:例如阿黴素(doxorubicin)和泛艾黴素(epirubicin)等常用於乳癌和淋巴腫瘤的化療,若使用劑量高於水平,有可能導致心律不正、心肌細胞損傷、心臟功能下降、心臟衰竭等。

3. 5-FU類化療:例如卡培他濱(capecitabine)、5-氟尿嘧啶(5-FU)等或增加患心血管閉塞的風險。

4.抗HER2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來那替尼(neratinib)或減低左心房泵血功能,嚴重甚至心臟衰竭。

5. 抗血管型標靶藥: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雷莫蘆單抗(ramucirumab)、樂伐替尼(lenva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等,副作用包括高血壓、蛋白尿和血管栓塞。

6. 其他標靶藥:克唑替尼(crizotinib)、瑞博西利(ribociclib)、依維莫司(everolimus)有可能導致心律不正。

7.免疫系統治療:雖然副作用較化療小,但也有藥物性心肌炎的風險。


相關閲讀:【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戒煙酒控血壓血糖 監察心臟功能

1.接受抗癌治療前,先作心臟病風險評估:例如戒煙、戒酒、控制血壓和血糖等,也要翻查醫療紀錄,尤其是否曾接受胸部電療或曾使用有可能影響心臟的抗癌藥物。

2.治療期間密切監察心臟功能:例如病人接受抗HER2藥物,需每3個月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若接受可能導致心律不正的藥物,須定期作心電圖檢查。

3.轉介心臟科:治療期間若發現有心臟問題,應盡快轉介心臟科。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希望支援癌症病人和家屬在家照顧,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症。下載應用程式:shorturl.at/swzN9

註:2月第1個星期為Women’s Heart Week(女性心臟健康周)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癌治準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膀胱癌徵兆:尿頻、尿急甚或尿血 晚期患者化療失效可用標靶藥 //www.afterroberto.com/%e8%86%80%e8%83%b1%e7%99%8c%e5%be%b5%e5%85%86-%e5%b0%bf%e9%a0%bb-%e5%b0%bf%e6%80%a5%e7%94%9a%e6%88%96%e5%b0%bf%e8%a1%80/ Tue, 24 Oct 2023 03:48: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00

【明報專訊】俗語說「人有三急憋不得」,講的就是尿急、便急、屁急。正常的「三急」不要緊,但頻繁尿急就要注意了,尿頻、尿急甚至是尿血等這些異常信號,可能是膀胱癌徵兆。(編按:膀胱癌病人一旦化療失效或不能繼續治療,首隻針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基因變異的膀胱癌標靶藥,是患者新希望。)

膀胱癌常見症狀小便帶血 或出現尿頻、小便困難

膀胱癌雖未入香港10大癌症排行榜,但每年有逾400宗新症,男性明顯較多,男女比例約3比1,常出現於55至70歲人士身上。最常見症狀是小便帶血,小便呈鐵鏽色至鮮紅色,可能沒有痛楚,初時斷續出現,嚴重時會形成血塊,令膀胱脹痛及小便不通,如果腫瘤侵蝕膀胱頸,患者會出現尿頻、小便困難及感到阻塞等。泌尿上皮癌是最常見的膀胱癌種類。

膀胱癌徵兆:尿頻、尿急甚或尿血 晚期患者化療失效可用標靶藥
膀胱癌患者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3比1,常出現於55至70歲人士身上。)

相關閲讀:排尿有問題?尿液顏色異常、氣味濃烈要留神(附5種尿液顏色可能涉及的原因)


早期患者可用手術治療 已擴散、化療失效可用標靶藥

早期膀胱癌,可以手術治療,但若擴散到其他組織,擴散性膀胱癌病人5年存活率大大降低,且不適合手術,需要系統性治療。晚期膀胱癌現時以順鉑(cisplatin)為基礎的聯合化療作為一線治療,不能使用順鉑的病人會嘗試卡鉑(carboplatin)化療或免疫治療。一旦化療失效或不能繼續治療,首隻針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基因變異的膀胱癌標靶藥,是患者新希望。

FGFR標靶藥物厄達替尼(erdafitinib)為口服藥物,是膀胱癌第一種特定基因突變標靶療法,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FGFR基因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研究顯示,約20%晚期膀胱癌患者帶有FGFR基因突變。當此基因出現突變,FGFR信號通路被異常激活,令膀胱癌細胞不受控地增生和分裂,形成癌症。而這隻標靶藥物正是一種FGFR抑制劑,能依附在變異受體上發揮作用,直接阻斷細胞信號通道,使癌細胞繁殖信號無法傳達,從而抑制癌細胞活動。


相關閲讀:【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治療初期每月驗眼 監察病人用藥反應

歐洲腫瘤學會(ESMO)建議,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上皮癌患者,經過順鉑與其他化療藥物合併治療的一線治療無效,使用二線治療(即含鉑劑合併化療)期間或之後12個月以內病情出現惡化,可使用標靶治療。臨牀研究顯示,帶有FGFR基因突變、標準化療失效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膀胱癌患者,使用FGFR標靶藥的客觀反應率達40%,反應持續時間為5.6個月,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13.8個月。由於藥物可能導致眼部問題,在治療首4個月,建議每月接受一次眼科檢查,醫生亦會監察病人用藥後反應,及時調整藥物分量。

利用可靠生物標記物作精準治療的方式,已逐漸成為標準治癌方法。醫生為病人作基因檢測配對藥物已是慣常做法,日後可將相關基因加入測試行列,或許會有更多藥物可以使用,延續病人壽命。

膀胱癌易復發應定期復查 戒煙少吃高脂醃製食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膀胱癌容易復發,一般建議在治療後首2年,每隔3至6個月定期復查,之後每年檢查一次。病人平日應留意身體狀况,一旦發現任何異樣或新病徵,需盡快通知醫生。同時,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立即戒煙,多吃新鮮蔬果,少吃高脂及醃製食物並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用積極心態將疾病徹底打敗。

文:鄺維基(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