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更年期”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9 Oct 2024 07:34:4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更年期”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www.afterroberto.com/%e6%9b%b4%e5%b9%b4%e6%9c%9f%e7%97%87%e7%8b%80%e5%81%9c%e7%b6%93%e5%89%8d-%e5%8d%b5%e5%b7%a2%e5%8a%9f%e8%83%bd%e8%a1%b0%e9%80%80-%e6%bd%ae%e7%86%b1-%e6%83%85%e7%b7%92%e6%b3%a2%e5%8b%95-%e4%b8%ad/ Tue, 29 Oct 2024 07:22: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50 【明報專訊】女性在45至55歲之間會踏入俗稱「更年期」的圍絕經期階段,身心狀况都會變化,部分女士會面對令人困擾不適的問題。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當腎精漸衰時,如果受體質、起居、飲食、情志等影響而無法適應變化,可導致失調。這些失調可以透過中醫療法校正。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身心變化 《黃帝內經》指女性到了七七(即49歲)歲時,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等,中醫認為,更年期本身並非病態。(設計圖片,lielos@iStockphoto)

更年期症狀:停經、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停經後仍維時

身體狀况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男女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盛衰演變過程。女性到七七(即49歲)時,「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臨牀上出現停經、卵巢功能衰退、失去生育能力外,還可出現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這些身心變化通常在停經前已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直至身體適應,整個更年期維時約3至5年。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體虛少休 誘發絕經前後諸證

若女性在更年期出現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潮熱、手足心熱、盜汗、煩躁、口乾、眼睛乾澀、皮膚乾癢、失眠、月經紊亂、劇烈情緒波動等,導致影響日常生活,這個程度便算作失調,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證」。成因主要為身體無法適應更年期腎衰的生理變化,出現腎陰虛或心腎不交的失調。先天體質屬於陰虛、血虛,或情志不舒、長期勞神、休息不足、過食辛熱者,都容易出現絕經前後諸證。

絕經前後諸證的中醫治療策略,主要為補益肝腎、滋陰清熱、養血安神,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宋代醫家錢乙創製,記載於《小兒藥證直訣》,為東漢醫家張仲景「腎氣丸」之變方。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淮山)、澤瀉、茯苓、牡丹皮6種中藥組成,前3種補腎滋陰,後3種清熱降火,按比例合用以補益為主,清熱為次。


相關閲讀:更年期徵狀可持續7年?應對停經、潮熱、尿頻等問題要有法


六味地黃丸變方 各有主治功效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又衍生了不少變方,各有不同特性和主治功效:

  • 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加強清熱效果,適用於熱象比較明顯的人士,如潮熱、手足心熱、煩躁比較強烈者
  • 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強清肝養肝作用,適用於容易頭暈頭痛、眼睛乾澀者
  • 麥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加強斂陰功效,針對盜汗、煩躁不安較明顯者
  • 明目地黃丸:顧名思義針對目暗不明、視物昏花者,為六味地黃丸加當歸、蒺藜等,有養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至於六味地黃丸的原始方「腎氣丸」,又名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腎氣丸,方劑成分除了包含六味地黃丸6種藥物外,還有藥性偏溫熱的炮附子和桂枝,有溫補腎陽作用;適用於畏寒肢冷、乏力、夜尿清長、精神委靡不振等陽虛表現較明顯者,在治療絕經前後諸證時亦會根據辨證使用。

心腎不交 多夢易醒

由於腎水不足,不能制約心火,中醫稱作心腎不交,患者常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悸等與心神不寧相關的症狀。治療方面宜滋陰養血、清熱安神,常用方藥如天王補心丹、酸棗仁、麥冬等,可與六味地黃丸合用。

紓緩不適:針灸調理更年期 應付失眠頭痛胸悶

針灸有助改善絕經前後諸證,有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作用,具體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機能,建議每周2至3次,常用穴位包括三陰交、太溪、太衝、腎俞等有補腎、滋陰、清熱效能的穴位。心神不寧、失眠者可加配神門、心俞,以養心安神;頭脹、頭痛者可加配風池、百會,以平肝熄風;胸悶氣窒、情志不舒者可加配足三里、中脘,以理氣健脾。

要減輕更年期不適反應,首先要對這個生理轉變過程有正確、正面認識,明白這是人生必經階段,需要積極面對,適應變化,做好心理建設。基於體質差異和後天條件不同,在圍絕經期每個女性的反應和調治細節都不一樣,毋須比較;要客觀看待網上資訊,有需要時向值得信任的專業人士諮詢。總之更年期不適反應都有辦法紓緩。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更年期可能出現停經、潮熱、情緒波動等身心變化,一般在停經前開始,到停經後持續一段時間。(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避吃辛辣燥熱

至於日常的養生調攝,在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多吃蔬果,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濫用溫補,以防上火。作息方面應注意要有充足睡眠,使身體得以充分休息,避免過度思慮勞神,要學習放鬆減壓,養成運動健體的習慣。在更年期階段情緒容易起伏不定,建議可多與他人分享感受,不要鑽牛角尖。如情緒長期受到困擾,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閲讀:40歲前停經?卵巢早衰 影響女性生育及健康 人工方法協助懷孕


知多啲:男人也有更年期 55歲起 腎虛相關

手如果更年期的意思是「生育能力伴隨全身各方面機能逐漸由盛轉衰」的話,那麼不論男女都會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通常在約55至60歲開始,比女性遲,常見表現包括體能及活力減退、容易疲勞、腰膝痠軟、健忘、情緒波動、夜尿增加、性能力下降等,中醫認為也是與腎虛有關。

如果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困擾日常生活及影響精神情緒,同樣可以通過中醫療法調治。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退化性關節炎vs.骨質疏鬆症 病因症狀大不同 服葡萄糖胺、鈣補充劑? //www.afterroberto.com/%e9%80%80%e5%8c%96%e6%80%a7%e9%97%9c%e7%af%80%e7%82%8e-%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7%97%85%e5%9b%a0%e7%97%87%e7%8b%80-%e8%91%a1%e8%90%84%e7%b3%96%e8%83%ba-%e9%88%a3%e8%a3%9c/ Mon, 28 Oct 2024 08:47: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2

【明報專訊】常聽到病人問:「藥劑師,我經常全身骨痛,應該要補充鈣質還是葡萄糖胺?」要回答此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這兩種疾病,既常見又容易讓人混淆。

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疾病 骨質疏鬆症:骨骼疾病 病因症狀大不同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疾病,隨着年齡增長、過度使用關節、肥胖及關節舊患等因素,覆蓋在骨頭末端的軟骨組織開始退化磨損,削弱其緩衝及避震作用,導致骨頭直接摩擦,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活動受限。膝關節處於下肢,承受壓力和衝擊較大,因此通常最早及最常受影響。患者或感到關節在活動時有「卡卡」聲,並且在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後疼痛加劇。

退化性關節炎vs.骨質疏鬆症 病因症狀大不同 服葡萄糖胺、鈣補充劑?
退化性關節炎是是關節疾病,覆蓋骨頭末端的軟骨組織退化,導致骨頭直接摩擦,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僵硬。(tofumax@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關節痛非長者專利 分辨兩種常見關節炎


葡萄糖胺補軟骨功效待確定

部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會選擇服用保健食品——葡萄糖胺。關節軟骨主要成分為蛋白聚醣,而葡萄糖胺是製造蛋白聚醣原料之一,透過直接補充葡萄糖胺,理論上可促進合成製造軟骨的過程,發揮修復關節軟骨強韌度的作用,但目前研究數據對葡萄糖胺臨牀功效仍待確定。


相關閲讀:【痛症】突然腰痛未必是退化 小心骨質疏鬆症無聲來襲 治療和預防須知


鈣質攝取量不足 骨質疏鬆症者可服鈣補充劑

另一方面,骨質疏鬆症是骨骼疾病,因年齡、性別(尤其是更年期後女性)、營養不良、某些藥物影響和缺乏運動等不同原因,令骨骼內鈣質流失,骨質密度降低,骨骼變得脆弱,從而增加骨折風險。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徵狀,通常透過骨質密度測量發現;或者當骨質流失到一定程度,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情况,甚至在輕微碰撞跌倒後發現骨折,病情已屬嚴重程度。

骨質疏鬆症患者若日常飲食的鈣質攝取量不足,可使用鈣補充劑,並搭配維他命D3以加強鈣質吸收。一般建議成人每日由飲食及鈣補充劑中攝取的鈣質總和為1000至1200毫克,個別人士因應自身狀况,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選擇合適的鈣補充劑。

雖然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都常見於老年人,且皆能導致身體活動受限,但病因和症狀卻截然不同,屬於兩種不同疾病。了解這些差異有助及早識別和治療,從而改善生活。如有相關徵狀,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士評估。

文:邱文珊
(東華三院中銀香港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

(醫學滿東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更年期徵狀可持續7年?應對停經、潮熱、尿頻等問題要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6%9b%b4%e5%b9%b4%e6%9c%9f%e5%be%b5%e7%8b%80-%e6%87%89%e5%b0%8d%e5%81%9c%e7%b6%93-%e6%bd%ae%e7%86%b1-%e5%b0%bf%e9%a0%bb%e7%ad%89%e5%95%8f%e9%a1%8c%e8%a6%81%e6%9c%89%e6%b3%95/ Wed, 16 Oct 2024 09:13: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44

【明報專訊】更年期是每個女性生命中自然經歷的過程,這階段標誌着女性從生育年齡邁向人生另一階段。隨年齡增長,卵巢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最終停經。這過程一般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香港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為51歲。更年期徵狀可能在停經前幾年開始出現,並持續數年,前後可長達7年。更年期徵狀因人而異,常見現象包括月經變化、突然潮熱與出汗、陰道乾澀,以及泌尿問題,如尿頻和尿急等。這些徵狀不僅影響生理健康,也會對心理造成影響,許多女性較易失眠和焦慮。研究顯示,正在經歷更年期的婦女有較高機率面臨情緒困擾,甚至可能增加患抑鬱症風險。

更年期徵狀因人而異 停經後乳癌發病高危期 勿停檢驗

更年期後,女性心血管健康和骨質密度也可能受到影響。隨着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此外,骨質疏鬆風險也明顯增加。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如血液檢驗、骨質密度檢查、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是十分重要,這能幫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很多人誤解收經後就不用定期做乳房和子宮頸細胞檢驗,其實停經後的女士正正處於乳癌發病高危期,乳癌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因此更年期婦女應每兩年定期做乳房X光造影,篩查早期癌變。

應對更年期:調整飲食少吃辛辣咖啡因 + 每周3次有氧運動

要有效應對更年期,飲食與運動的調整至關重要。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豐富維他命和礦物質,特別是鈣質和維他命D,有助維持骨骼健康。避免進食辛辣食物和攝取過量咖啡因,這能減輕潮熱的不適。同時,每周至少做3次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或踩單車,這不僅有助改善心血管健康,還能改善情緒,減輕焦慮。


相關閲讀: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荷爾蒙治療存風險?中醫傳授三大要訣 幫妳輕鬆渡過更年期

維持心理健康 學習放鬆

維持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靜觀或瑜伽,能有效減輕情緒不穩定和焦慮。與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尋求他們的支持,也能減少孤獨感。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對於女性在這階段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更年期徵狀可持續7年?應對停經、潮熱、尿頻等問題要有法
學習放鬆技巧如做瑜伽,能減輕情緒不穩定。(bernie_photo@iStockphoto)

相關閲讀:40歲前停經?卵巢早衰 影響女性生育及健康 人工方法協助懷孕

徵狀嚴重 要荷爾蒙補充治療?

大部分女士都能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適應更年期變化,然而,對於一些徵狀比較嚴重的女性,醫生可能會考慮處方外用或口服荷爾蒙補充治療。這類治療能有效緩解潮熱、陰道乾澀等不適,但每個女性情况不同,因此在開始任何治療前,建議與家庭醫生詳細討論,根據個人健康狀况度身訂做最佳方案。透過專業建議和適當治療,配合正確生活方式和積極心態,女性可以更好地迎接這個人生新階段。

文︰陳婉晴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醫生)

(醫路同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6%b8%9b%e4%bd%8e%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26 Sep 2024 08: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76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大女性癌症殺手。

近年本港女性乳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本港於2021年就有5500多宗女性乳癌新症,2022年亦有近800宗乳癌死亡個案,情况令人擔憂。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乳癌是乳房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控制,腫瘤會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嚴重更可致命。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8%,可見及早發現和適時治療是非常重要,可提升治癒率。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密切留意有否出現異常變化,例如乳房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等。如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了解7個乳癌風險因素

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基因突變:乳癌患者中,約有10至15%個案遺傳了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而BRCA1和BRCA2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 家族病史:若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女性患乳癌風險會增加一倍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
  • 荷爾蒙因素:例如較早(12歲前)出現初經、較遲(55歲後)收經、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等
  • 更年期後肥胖:相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超重的女性在停經後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約五成,而肥胖女性更會高出逾兩倍
  • 飲酒: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5至 9%
  • 缺乏體能活動

衞生署鼓勵女性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也建議剛生育的媽媽延長母乳餵哺期,這都有助預防乳癌。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評估乳癌風險 按需要接受篩查

另外,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年屆44至69歲的一般女性,可以瀏覽www.cancer.gov.hk/tc/bctool或掃瞄以下二維碼進行評估,如經評定發現帶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其患上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至於高風險女性(例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

風險屬中等的女性(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所有癌症篩查都有局限性及潛在風險,在接受乳癌篩查前,建議先跟醫生商討,共同評估風險,在充分了解其利弊的基礎上,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
缺鐵可致貧血 經期是主因?增心臟衰竭、育齡婦女早產機會 補鐵三大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7%bc%ba%e9%90%b5%e5%8f%af%e8%87%b4%e8%b2%a7%e8%a1%80-%e7%b6%93%e6%9c%9f%e6%98%af%e4%b8%bb%e5%9b%a0-%e5%a2%9e%e5%bf%83%e8%87%9f%e8%a1%b0%e7%ab%ad-%e6%97%a9%e7%94%a2-%e8%a3%9c%e9%90%b5%e6%b3%a8/ Fri, 20 Sep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50 不少女性每次在經期來訪時,除了要承受經痛等不適外,更會因經血量多致血液流失,引起缺鐵,甚至貧血。最新本地統計發現,本港育齡婦女患缺鐵性貧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的比率超過10%,若不及早對症治療,或會引致心臟衰竭,更會增加早產及胎兒體重過輕等併發症風險。為何育齡女性較容易缺鐵?補鐵又應注意什麼?以下5個關於缺鐵和貧血的問題,且看婦產科專科醫生逐一解說。

根據衞生署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缺鐵比率約為5.7%,而15至49歲、介乎育齡的婦女,缺鐵的比率則高達17.5%,即每6人當中便有一人缺鐵。至於更年期後女性及男性缺鐵比率則為2.7%及0.7%。

缺鐵可致貧血 經期是主因?增心臟衰竭、育齡婦女早產機會 補鐵三大注意

1. 為何育齡婦女較其他年齡層人士更容易缺鐵?經期是主因?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柴逸蘭醫生指出,經期是造成育齡女性缺鐵的主因,尤其是本身經血量多、伴有血塊及血崩等情况,或因肌瘤和腺肌瘤等婦科疾病而導致經血多的女性,鐵質更容易流失,導致缺鐵性貧血。

「很多女士為保持體態而節食或奉行素食,以至長時間未能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也是導致缺鐵的原因。」

缺鐵可致貧血 經期是主因?增心臟衰竭、育齡婦女早產機會 補鐵三大注意

2. 缺鐵會有哪些徵狀?對懷孕婦女及胎兒造成什麼影響?

柴醫生表示,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一旦鐵質不足可引致缺鐵性貧血。衞生署的相關調查亦顯示,本港多達一成育齡婦女患有缺鐵性貧血。

若屬輕度的缺鐵性貧血,一般都沒有明顯徵狀,且短期內不會對健康構成重大風險。「若貧血情况持續和嚴重,則可令患者出現面色蒼白、易疲倦、頭暈、氣喘及心跳加速等徵狀,或影響日常作息。」

她提醒,勿小覷缺鐵性貧血的影響,事關心臟會因為供血不足而更用力「泵血」,以彌補紅血球不足所引起的攜氧量下降狀况,長遠可導致心臟衰竭;若為孕婦,更有較大機會出現早產及嬰兒出生體重過輕等。

3. 怎樣知道自己有沒有缺鐵?驗血足夠嗎?

缺鐵性貧血雖非常普遍,但單從外觀未必知道自己是否鐵質不足。柴醫生稱,貧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地中海貧血及其他疾病,透過詳細驗血才能確定。一般會先檢測全血常規,若血色素水平正常,即沒有貧血,缺鐵的可能便不高;如數值偏低或血容積(Mean Cell Volume,簡稱MCM)偏低,那便有需要檢測鐵蛋白水平。

4. 如何治療缺鐵性貧血? 怎樣補足鐵質?

柴醫生表示,針對貧血較嚴重的女性或孕婦,可能需要服用鐵劑補充身體所需,若不適合使用鐵劑或需要快速補鐵則可注射鐵針,但她強調,補鐵僅是「治標不治本」。

「最重要的是找出缺鐵的原因,除了經期,若有婦科疾病、胃潰痬、腸道息肉及痔瘡等出血隱患,應盡早對症治療,從根源解決鐵質流失。」

除了以鐵劑輔助攝取鐵質外,調整飲食亦有助改善缺鐵情况。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年版)建議,育齡及懷孕初期婦女每日宜攝取18毫克鐵質,懷孕中至後期及哺乳期婦女則需24至29毫克,男士則要12毫克。

「食物中如紅肉、海鮮和動物內臟,以及深綠色蔬菜都是含豐富鐵質,如同時攝取維他命C,更有助身體吸收鐵質。」

5. 鐵劑需要長期服用嗎?孕婦服用安全嗎?

柴醫生指出,鐵劑未必需要長期服用,「當身體補充足夠的鐵,血色素回復至正常水平,便可以停用鐵劑,至於孕婦在分娩後對鐵質的需求減少,也毋須額外補鐵。」

她更稱,鐵劑一般不會對人體或孕婦構成安全風險,但不建議任何人在未確定健康狀况下便自行服用,因為攝取過量鐵質會加重身體負荷,而且鐵劑常見副作用是便秘,可能會令本身有排便問題的情况更嚴重。

Tips:補鐵三大注意

  • 嚴重貧血人士可按處方服用鐵劑,注射鐵針則可達到快速補鐵的效果
  • 服食鐵劑或含豐富鐵質食物時,宜同時攝取維他命C,有助吸收鐵質
  • 勿自行服用鐵劑,避免攝入過量鐵質增加身體負荷

]]>
乾眼症兩類成因11個症狀:眼乾澀、痕癢、流眼水 處理不當可損視力 //www.afterroberto.com/%e4%b9%be%e7%9c%bc%e7%97%87%e6%88%90%e5%9b%a0-%e7%97%87%e7%8b%80-%e7%9c%bc%e4%b9%be%e6%be%80-%e7%97%95%e7%99%a2-%e8%99%95%e7%90%86%e4%b8%8d%e7%95%b6%e5%8f%af%e6%90%8d%e8%a6%96%e5%8a%9b/ Tue, 20 Aug 2024 08:30: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24

【明報專訊】原來,當眼睛乾涸和感到不適時,淚腺便會作出相應的反射,加強分泌淚水,嘗試紓緩眼睛乾澀,因此可能令患者不停流眼水。乾眼症症狀包括:眼乾、眼澀、視力模糊、雙眼痕癢、眼紅、有異物感、感覺有沙入眼、怕光、眼睛容易疲倦,甚至有火燒的灼熱感覺。最奇怪的是,流眼水也是乾眼症症狀之一。(編按:淚水是保護雙眼的一道重要防線,若缺乏充足淚水,有機會引致發炎,一旦患上角膜炎又處理不當,有可能形成疤痕,導致永久視力受損。)

乾眼症成因和11個症狀:分泌減少、揮發增加

乾眼症成因主要分為兩類,淚水分泌減少和揮發增加。分泌減少主因是年齡增長,其中女性在更年期或停經後,因荷爾蒙分泌改變而出現眼乾。此外,部分免疫系統疾病,如甲狀腺病變、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椎炎,或會令患者出現乾燥綜合徵的病徵,感到眼乾和口乾。揮發增加的主因則包括天氣乾燥、強風、塵埃、二手煙,以及長時間使用暖爐、冷氣機及抽濕機等。

乾眼症其他成因還包括曾接受激光矯視或其他眼睛手術,長期戴隱形眼鏡及使用電腦、手提電話和平板電腦,睡眠不足,吸煙,服用個別藥物和患糖尿病等。

乾眼症兩類成因11個症狀:眼乾澀、痕癢、流眼水 處理不當可損視力
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乾、眼澀、視力模糊、雙眼痕癢、流眼水等,若處理不當或致發炎損視力。

缺乏淚水易引致角膜炎 處理不當或成疤痕損視力

很多人忽略淚水其實是保護雙眼的一道重要防線,作用是將留在眼睛表面的細菌、病毒冲走。如果缺乏充足淚水,細菌、病毒、異物便容易在眼球積聚,引致發炎。一旦患上角膜炎又處理不當,有可能形成疤痕,導致永久視力受損。


相關閲讀:【眼敏感】家長注意小朋友眼痕常捽眼 可致結膜角膜受損、影響視力 4個紓緩眼睛敏感方法(有片)

治療乾眼症 人造淚水以外 避免雙眼過勞

治療乾眼症,醫生會處方人造淚水或藥膏,紓緩不適。在個別嚴重情况下,亦可能處方抗生素、類固醇,以至免疫系統抑制藥物,改善病情。醫生會考慮為情况未有改善的患者,利用淚孔塞或透過手術把淚孔關閉,減少淚水排走。近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使用脈衝光治療乾眼症,透過熱能效應,打通堵塞的油脂腺,令油脂分泌回復正常,減少淚水蒸發。

然而,治療乾眼症最簡單方法是改變生活模式。患者應戒煙,有充足睡眠,減少使用電腦和手提電話的時間,多喝水和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冷氣或抽濕機運作的環境。閉上雙眼休息,或以暖毛巾敷眼都有幫助;看書或使用電腦期間,每20分鐘便應休息20秒,以免雙眼過勞。


相關閲讀:板層角膜移植助改善視力 減排斥風險

患者注意:攝取蔬果中的維他命A、C、E  少吃煎炸食物

乾眼症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煎炸食物,要攝取適量含維他命A、C及E等的水果及蔬菜,例如西瓜、木瓜、香蕉、深綠蔬菜及紅蘿蔔等。

乾眼症兩類成因11個症狀:眼乾澀、痕癢、流眼水 處理不當可損視力
乾眼症患者宜攝取適量含維他命A、C及E等的水果及深綠蔬菜等。

預防勝於治療,如想保持雙眼健康,多讓眼睛休息,注意均衡飲食,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至為關鍵。

文︰麥兆婷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眼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

]]>
冷氣病?長期在冷氣房易暑濕內傷 外感風寒引起胃腸感冒 //www.afterroberto.com/%e5%86%b7%e6%b0%a3%e7%97%85-%e9%95%b7%e6%9c%9f%e5%9c%a8%e5%86%b7%e6%b0%a3%e6%88%bf%e6%98%93%e6%9a%91%e6%bf%95%e5%85%a7%e5%82%b7-%e5%a4%96%e6%84%9f%e9%a2%a8%e5%af%92%e5%bc%95%e8%b5%b7%e8%83%83%e8%85%b8/ Mon, 29 Jul 2024 07:29: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91

【明報專訊】入夏以來,高溫持續不減,暑熱潮濕難耐,市民大多喜歡長時間待在冷氣十足的房中納涼避暑。過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常常會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頭痛頭暈、眩暈、惡心、嘔吐、胃脘不適、腹脹、腹滿、腹痛、腹瀉、濕疹瘙癢、煩躁易怒等諸多不適,且伴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全身痠痛、喉嚨痛、咳嗽、畏寒、發燒等外感症狀,這便是由於暑濕內傷,並因空調所致外感風寒引起的胃腸感冒。

冷氣病?長期在冷氣房易暑濕內傷 外感風寒引起胃腸感冒
(明報製圖)

長期歎冷氣 小心胃腸感冒

緩解胃腸感冒,可以選用藿香正氣散、葛根黃連黃芩湯、半夏瀉心湯等中藥複方治療。藿香正氣散含有藿香、大腹皮、白芷、半夏、紫蘇、茯苓、桔梗、厚朴、白朮、陳皮、生薑、甘草、大棗等,可用於解表化濕、理氣和中;葛根黃連黃芩湯含有葛根、黃連、黃芩、甘草等,擅長表裏兩解、清熱止利;半夏瀉心湯含有半夏、黃芩、黃連、炙甘草、乾薑、人參、大棗等,能夠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相關閲讀:高血壓病徵常見眩暈、頭痛 針對4病因:濕熱天氣、更年期、飲食失調、血脂血糖


按穴增腸胃機能 緩解症狀

除使用中藥複方治療外,患者也可通過穴位按壓,自我緩解症狀,相關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見圖)等,均有助於提升腸胃機能、改善外感症狀。最後,需要重視的是除接受治療外,患者應多補充水分,常常洗手及戴口罩,讓腸胃適時休息。


相關閲讀: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文:寧志鵬(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課程主任)

(中醫以人為本,強調「治未病」,從起居生活、運動娛樂、食療藥膳,保健養生)

(養生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港缺鐵率5.7% 持續致缺鐵性貧血 氣促、易倦、頭暈 增早產、夭折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7%bc%ba%e9%90%b5%e7%8e%87-%e6%8c%81%e7%ba%8c%e8%87%b4%e7%bc%ba%e9%90%b5%e6%80%a7%e8%b2%a7%e8%a1%80-%e6%b0%a3%e4%bf%83-%e6%98%93%e5%80%a6-%e9%a0%ad%e6%9a%88-%e5%a2%9e%e6%97%a9%e7%94%a2/ Thu, 18 Jul 2024 04:56: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11 【明報專訊】衛生署首次在人口健康調查評估港人鐵質水平,指缺鐵和缺鐵性貧血普遍率整體分別為5.7%及3.5%,最常見於育齡女性,15至49歲的女性每10人有1人罹患缺鐵性貧血,致易倦及頭暈外,妊娠早期會增加早產,並增加生產不足磅嬰和嬰兒死亡的風險。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解釋,育齡女士受月經影響,缺鐵常見,又稱本港情况與英加美相若,呼籲注意均衡飲食。(編按:有營養師指出,育齡女性每天建議攝取18毫克鐵質,懷孕期間會相應增加,停經婦女則為10毫克;建議進食適量肉類、魚和海產,多進食深綠色蔬菜和豆類攝取鐵質,要注意植物性食物鐵質較難被吸收,可搭配肉、魚及維生素C。)

港缺鐵率5.7% 持續致缺鐵性貧血 氣促、易倦、頭暈 增早產、夭折風險
衛生署發表首份港人鐵質水平報告,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公共衛生資訊)林慕勤(左)表示,鐵質對氧氣運輸和細胞功能至為重要,一般可經進食攝取足夠鐵質。中為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右為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營養師鍾蓉文。(鍾林枝攝)

本港整體缺鐵率5.7%  一成育齡婦女缺鐵性貧血 易倦頭暈增早產、夭折風險

衛生署昨發表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鐵質水平主題報告,調查涵蓋本港年滿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人口。住戶調查共訪問16,655人,同意接受身體檢查而獲抽選的15至84歲受訪者中,2072人完成鐵質血液檢驗。

調查發現本地人口缺鐵普遍率整體為5.7%,根據世衛指引屬輕度公共衛生問題。男性普遍率為0.7%,女性則為10.2%,育齡女性(15至49歲)為17.5%,更年期後婦女(50至84歲)為2.7%。至於本地人口缺鐵性貧血普遍率整體為3.5%,男性普遍率為0.3%,女性則為6.4%,育齡女性為10.6%,更年期後婦女則為2.1%(見表)。

港缺鐵率5.7% 持續致缺鐵性貧血 氣促、易倦、頭暈 增早產、夭折風險

何家慧表示,經期失血會導致鐵質流失,故缺鐵常見於育齡女性,形容並非好現象,惟本港情况與西方高收入國家如加拿大、英國、美國相若。她稱亞洲地區較少做大型鐵質水平調查,引述韓國曾調查育齡婦女缺鐵率則高達逾30%。

中心指缺鐵或會易倦,但大多未必有症狀,持續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可引致容易氣促、疲倦、乏力、頭暈,及影響兒童認知功能。缺鐵性貧血在妊娠早期會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和嬰兒死亡風險。

港缺鐵率5.7% 持續致缺鐵性貧血 氣促、易倦、頭暈 增早產、夭折風險
持續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可引致容易氣促、疲倦、乏力或頭暈。

相關閲讀:【貧血症狀】易攰頭暈食慾不振 4個缺鐵性貧血指數 愛喝酒長痔瘡男女要注意

月經量多婦女高危 可諮詢醫護服補充劑

缺鐵高危者包括月經量多的育齡婦女、孕婦、有飲食限制、患有腸胃道疾病、曾接受腸胃道手術、恆常捐血者等,中心指他們可諮詢醫護人員評估服用鐵質補充劑需要,但應注意過量或對身體有害,如腸胃不適和便秘;至於無症狀及一般風險者一般不建議服用。

政府鼓勵生育,但本港一成育齡婦女患缺鐵性貧血,衛生署聯同醫管局及相關專科組織成立預防鐵質缺乏工作小組,對公眾尤其育齡婦女提供攝取鐵質的聯合建議(見表)。

港缺鐵率5.7% 持續致缺鐵性貧血 氣促、易倦、頭暈 增早產、夭折風險

相關閲讀:【貧血飲食】預防貧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是什麼?營養師:肉食/素食鐵質攝取飲食手冊

籲每日攝取5至7両肉魚蛋豆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營養師鍾蓉文指出,育齡女性每天建議攝取18毫克鐵質,懷孕期間會相應增加,停經婦女則為10毫克;成年男性則建議攝取12毫克。她建議進食適量肉類、魚和海產,多進食深綠色蔬菜和豆類攝取鐵質,惟應注意植物性食物鐵質較難被吸收,可搭配肉、魚及維生素C。她鼓勵市民每天吃5至7両不同種類的肉、魚、蛋及豆類,並吃最少一碗半煮熟蔬菜和兩份水果。

]]>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www.afterroberto.com/%e5%b0%bf%e9%81%93%e7%82%8e-%e8%82%ba%e7%82%8e%e8%87%b4%e6%95%97%e8%a1%80%e7%97%87-%e4%b8%83%e6%88%90%e7%94%b1%e7%b4%b0%e8%8f%8c%e6%84%9f%e6%9f%93-%e7%9f%ad%e6%99%82%e9%96%93%e4%bb%a4%e5%99%a8/ Wed, 17 Jul 2024 04:48: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98 【明報專訊】89歲的烹飪專家「方太」方任利莎,早前患尿道炎引致敗血症(sepsis),慶幸有驚無險,留醫20日後康復出院。然而,未必人人都像方太般幸運,敗血症病情可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當病人多重器官衰竭,並有感染性休克,需在1小時內處方抗生素;研究指每延誤1小時治療,死亡率增約4%至9%。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2018年香港成人死亡個案中,有27.8%都與敗血症相關。[編按:有專家指,誘發敗血症的原因眾多,加上可以出現體溫過高或過低、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等徵狀亦非敗血症獨有,因此醫生要診斷敗血症並非易事。以敗血症成年患者為例,最常見的3個受感染部位: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敗血症–敗血症的出現不限於細菌入血,當真菌、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身體時,患者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不單攻擊外來物,更破壞器官,導致炎症反應,甚至器官衰竭。(設計圖片,Aleksei Naumov@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敗血症拖延1小時 死亡率增9% 方太尿道炎引致

方太早前患上尿道炎,其女兒在社交平台分享經歷,指方太按醫生指示服用7天抗生素,突然高燒、嘔吐、「躺着一動不動」,最終證實患上敗血症,留院20日後才康復出院。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嚴建明指,敗血症具高死亡率和病情迅速惡化的特性,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方太(方太(任利莎)fb圖片)

病原體入侵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中大醫學院去年發表研究指,本港成人四分之一死亡個案與敗血症有關,發病率、死亡率在10年間呈上升趨勢(詳見「知多啲」)。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是敗血症成年患者最常見的3個受感染部位。

很多人認知,敗血症是由細菌入血引起,但遠不止於此,嚴建明解釋敗血症是因細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身體時,患者免疫系統出現過度反應,「不單攻擊這些外來物,更破壞體內器官,導致全身出現炎症反應」。與此同時,病原體在體內繁殖,「引起血管損壞、滲漏及擴張,令血壓偏低,還影響身體凝血功能,結成血塊,造成栓塞」。當血壓不足以提供血液予重要器官,微血管又出現血栓,便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引致器官衰竭。

長幼、長期病患 免疫力低增風險

數列風險因素,嚴建明指,長者、兒童,還有長期病患如癌症、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等,本身免疫力較低;或未有接種疫苗的人士,身體缺乏抗體保護,都較容易受感染後惡化成敗血症。其次,病原體數量和殺傷力都會影響敗血症的發病及惡化速度,「例如(患者)感染的細菌或病毒量較高、有抗藥性,或是遇上像SARS、新冠病毒的變異株、俗稱『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等殺傷力強、繁殖快的病原體」,兩者結合下,病情就會迅速惡化,引致敗血症風險大增。 在方太的案例中,雖然她服用抗生素,但是感染的細菌有抗藥性,再加上身為高齡長者,結果就演變成敗血症。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長者高危–長者等免疫力較低人士,遇上殺傷力強、繁殖快的病原體,從感染演變成敗血症的風險較高。(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zGel@iStockphoto)

徵狀非敗血症獨有:發燒、心跳快、呼吸急促

嚴建明又指,敗血症會引致全身性免疫反應,「例如體溫過高(超過38℃)或過低(低於36℃)、心跳過快(每分鐘90次以上)、呼吸急促、白血球數值過低或過高等徵狀」。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補充,患者可能出現神志不清、寒顫、皮膚變紫等徵狀。正因為誘發敗血症的原因眾多,上述徵狀亦非敗血症獨有,醫生診斷敗血症並非易事。曾有研究發現,「20%個案起初以為是敗血症,最後卻發現不是,找到其他源頭」。

凌若崴表示,醫生主要靠經驗和臨牀診斷,留意病人徵狀找出有沒有受感染,如肺炎、尿道炎等;觀察各器官的指標,如呼吸、含氧量、血壓等;還要抽血觀察腎指數、血小板量、肝指數等,看看有沒有出現器官衰竭;同時從血液培養找出細菌、病毒等的蹤影。綜合以上,才能判斷病人是否患上敗血症。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嚴建明(受訪者提供)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凌若崴(受訪者提供)

源頭難尋 醫生落藥如查案

對付敗血症,最理想情况就是找到「元兇」,對症下藥。敗血症約七成由細菌感染導致,約三成由病毒與真菌等引起,分別要處方抗生素、抗病毒藥及抗真菌藥應對。若感染部位有膿瘡,還需透過手術放膿等,讓組織不再發炎;並輔以器官支援,如用呼吸機幫助呼吸、「強心藥」維持血壓。「不過治療最困難的地方是,最嚴重、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病人,僅約30%能確診由什麼細菌引起;有60%至70%嚴重病人,我們知道他們有感染,卻找不到源頭。」凌若崴說。

雖然可透過血液培養尋找感染源頭,但可能需要三數日才驗出,亦不一定找到,為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醫生會憑臨牀經驗用藥,例如了解病人曾感染的細菌,曾到訪的地區,懷疑哪些器官有感染,從而推測可能的菌種,再處方合適抗生素療程;用藥後再評估病情,若沒有好轉就再找其他可能,猶如偵探一樣;但若病情嚴重,無計可施下就會直接用效力最強的抗生素。

從細菌感染惡化至敗血症,凌若崴指,速度可快至以日數甚至小時為單位。有病人可能在社區接受治療數日,才演變成敗血症,但他亦遇過患者入院時身體狀况還可,卻在1小時內急轉直下,出現敗血症。治療敗血症分秒必爭,「很多研究指,一般敗血症患者,建議3小時內處方抗生素,但當惡化至最嚴重的程度,即多重器官衰竭並出現感染性休克,就需在1小時內處方抗生素」。嚴建明補充,有研究指每延誤1小時治療,死亡率增約4%至9%。

4器官衰竭 死亡率近五成

隨着衰竭器官數量增加,死亡率亦會上升,以香港為例,凌若崴的研究發現,當有1個器官衰竭死亡率為15%,4個或以上飈升至接近五成。即使敗血症受控,文獻記載康復者可能在腦部、肺部出現後遺症,如神志錯亂或記憶衰退,若肺部曾有嚴重呼吸綜合徵,有可能出現肺纖維化、肺硬化,影響呼吸功能。

凌若崴在訪問中多次提到「現代醫學都不是很清楚……」儘管現時醫學昌明,但敗血症對醫生而言仍是一大敵人,「有時即使用對藥,有些病人仍可能無法康復,是治療此病的難處」。醫學界對敗血症的療法很有限,暫未有針對的藥物面世,「最好的預防就是及早給予適當治療,控制感染。因此當懷疑出現敗血症相關徵狀,應盡早求醫」。嚴建明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方式,讓免疫系統產生相關抗體,身體就能得到較好的保護。


相關閲讀:【尿道炎】常見病徵尿頻、尿急、尿痛 中老年更年期後女性注意 養生:少吃辛辣煎炸


知多啲:新藥研發應用 快不過抗藥細菌變異

「全球趨勢而言,敗血症數字不斷上升,香港也是。」中大醫學院去年發布本地成年人敗血症的研究報告,分析2009至2018年的10年間本港公立醫院逾1300萬住院病例,指出敗血症發病率每年增2.8%,而死亡率每年增1.9%。在2018年,每10萬人有759人患敗血症,當中有156人死亡。

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插喉供氧、手術等治療都有可能使細菌更易侵襲身體,增加感染風險。(ake1150sb@iStockphoto)

老化+治療風險 敗血症年增2.8%

負責研究的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指,本地發病率上升有幾個原因。人口老化下長期病患增加,他們免疫系統較弱,容易受感染,演變成敗血症的風險亦會隨之增加。醫療進步亦是因素之一,病人可接受的治療更多,如插喉供氧、手術等,這些治療都有可能使細菌更易侵襲身體,增加感染風險。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細菌愈見「惡毒」 勿濫用抗生素

急症科專科醫生嚴建明亦指,現今的細菌愈來愈「惡毒」,「20年前沒有看到這麼多抗藥性細菌,但現在卻很常會遇到,所以醫生經常提醒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細菌會逐漸演變出抗藥性,一旦感染,普通抗生素就會失去效用」。儘管現今藥物治療成效不斷進步,但細菌變異速度亦很快。「研發抗生素或其他藥物需要做許多臨牀檢查及測試,才能通過藥檢去到實際應用,大部分都需要10至20年時間。但一種細菌短短2、3年,甚至幾季已經可以出現不同的抗藥性。」

文:陳真紀、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6%b8%85%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6%9c%b1%e5%8f%a4%e5%8a%9b%e7%98%a4-%e5%8d%b5%e5%b7%a2%e6%b0%b4%e7%98%a4-%e5%8d%b5%e5%b7%a2%e7%99%8c%e7%97%87%e7%8b%80%e5%90%84%e4%b8%8d/ Wed, 17 Jul 2024 04:29: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94 【明報專訊】女士經常感到肚脹脹,以為是脂肪纏身,努力節食做運動,奈何「肚腩」仍在。或人到中年,女士出現滲尿或尿頻,以為是老化徵兆。專家提醒,腹部隆起未必是脂肪積聚,小心是子宮或卵巢問題引起;而泌尿科問題亦可能與婦科腫瘤有關。女士們要認清子宮肌瘤、卵巢水瘤、朱古力瘤,甚至癌腫瘤的症狀,切勿掉以輕心。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Thitima Uthaiburom@iStockphoto)

六旬婦子宮肌瘤愈來愈大 拖延至腹墜腰痛

過去數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少女士因擔心染疫而避免出入醫務所,未有依時接受婦科檢查。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指出,一名年逾六旬病人,雖知自己患有子宮肌瘤,但過去數年一直拖延不處理,肌瘤愈來愈大導致腹部又重又墜,腰部亦疼痛,最終開刀將肌瘤切除。「很多女性以為停經後便毋須每年驗身,這觀念並不正確。」年過25的女士應每年主動安排婦科檢查,如超聲波檢查,最少每3年接受1次抹片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情况,應遵循醫生建議監察病情或接受治療。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年過25的女士應每年主動安排婦科檢查,如超聲波檢查。(Master_Video@iStockphoto)

肌瘤壓迫膀胱 引發慢性尿瀦留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林建文指出,曾有女病人因小便異常求醫,她經常有尿意、感覺排尿不清,出現慢性尿瀦留。引起慢性尿瀦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另外,由於膀胱位於子宮前方,這名病人因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引發慢性尿瀦留,最終轉介婦科跟進。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林建文(受訪者提供)

李文軒教大家認清子宮肌瘤、卵巢水瘤、朱古力瘤、癌腫瘤的症狀。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子宮肌瘤 向外長尿頻 向內長經血多

症狀:經血量大、經痛、便秘、不孕、尿頻

子宮肌瘤十分常見,李文軒指出,約三至四成女士會有子宮肌瘤,若肌瘤只有1至2厘米,一般沒有明顯病徵。但當肌瘤變大或向外生長,患者可能感到腹部有下墜感、背痛,甚至有可能壓迫膀胱或腸道,引起尿頻、大便稀爛等情况。若肌瘤向內生長,則會出現經血過多。肌瘤可生長逾20厘米,重達4公斤,尤其患者如經常服用含激素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肌瘤會愈長愈大。

子宮肌瘤若沒壓迫子宮腔,通常沒有病徵,可持續觀察;當持續增大且影響生活,便應考慮手術切除。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朱古力瘤 性交痛 血崩

子宮腺肌症症狀:經血量大甚至血崩、嚴重經痛、子宮腫大、不孕、性交疼痛

朱古力瘤症狀:經血量大、經痛、異常出血(如兩次經期之間不規律出血)、慢性盆腔痛和下背痛、性交疼痛、懷孕困難、大小便疼痛或出血

子宮腺肌症和朱古力瘤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李文軒解釋,正常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內壁,隨月經周期變化,子宮內膜脫落,形成經血從陰道排出。若子宮內膜異常地生長在子宮肌肉層,導致發炎、子宮肥大,引發子宮腺肌症,又稱子宮腺肌瘤。若子宮內膜異常生長在卵巢上,不能正常排出,積聚充血形成囊腫,就是大家經常提及的朱古力瘤。

子宮腺肌症或朱古力瘤患者,會有經痛、經血過多甚至血崩等情况。不少女士認為經痛是平常事,但嚴重經痛,即使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紓緩,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能是身體警號,應盡快求醫。

病情輕微者,可採用保守治療,透過口服避孕藥、注射避孕針、荷爾蒙治療等,控制增生和改善經痛。當朱古力瘤大過5厘米,生長速度快,出現下腹劇痛或腫瘤指數異常,便應採取單孔或多孔腹腔鏡切除手術。而子宮腺肌瘤邊界不明顯,年輕仍打算生育的患者,建議手術切除腺肌瘤,盡量保留子宮;若屬瀰漫性腺肌症,需以手術將子宮壁切薄。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李文軒(受訪者提供)

卵巢水瘤 愈長愈大 提防惡性

症狀:盆腔疼痛及有壓迫感、腹圍變粗或腹部有異物感、月經紊亂、惡心或嘔吐、性交疼痛

女性每月排卵周期,卵子成長過程中會有液體聚集形成濾泡,大多數為功能性,通常在1至3個月內自行消失。但極少數情况下,濾泡沒有消失且變大,形成水瘤。

水瘤若屬良性,直徑小於5厘米,建議持續觀察,未必需要即時處理;但水瘤沒有縮小或消失,可考慮用腹腔鏡手術摘除。若愈長愈大,有下墜感,則要提防是否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


相關閲讀:【女性疾病】 什麼是朱古力瘤、畸胎瘤和囊腺瘤? 認清病理性卵巢囊腫 有致併發症或癌變可能


卵巢癌 位於盆腔深處 早期不易發現

症狀:小便頻密、大便困難、性交疼痛、腰背痛、腹脹

卵巢癌位於盆腔深處,早期不容易發現。但如有家族病史、未曾懷孕、55至75歲或已達更年期女性就需注意。

中醫意見:肝脾腎失調 積聚血瘀

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異位均是常見婦科病。註冊中醫胡子軒指出,子宮肌瘤病機為瘀血內停,涉及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或因氣滯、痰濕、寒凝積聚血瘀,在子宮形成腫塊。本病虛實夾雜,虛是正氣虛弱,臟腑功能不足;實是瘀結的癥塊。中醫治療可令肌瘤生長減慢或縮小,如屬肌肉層肌瘤,治療效果會較好,若是黏膜下肌瘤,效果則較差。

此外,如肌瘤小於5厘米,療效較顯著,超過6厘米或夾雜其他病症,建議手術處理。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胡子軒(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改善子宮肌瘤要點:

  • 避免吃含荷爾蒙食品,如蜂王乳、月見草油、魚卵、蝦卵、明太子,蟹黃、蛋黃、罐頭食品等
  • 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膠製品、清潔劑、農藥、香水
  • 補充維他命D,如乳製品、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冬菇等
  • 養護肝臟,晚上11時前入睡,避免飲酒和高鹽高油飲食,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等
  • 多做運動,保持心情舒暢
  • 勿胡亂進補

子宮肌瘤湯水推介:

材料:山楂15克、陳皮10克、玫瑰花5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500毫升水煎約20分鐘,或熱水焗泡10分鐘

功效:山楂能散瘀去積,陳皮化痰理氣,玫瑰花疏肝解鬱,三藥合用能改善經痛,減慢子宮肌瘤生長

註:孕婦及行經期間避免飲用

子宮內膜異位致經痛 不宜飲薑茶

至於子宮內膜異位,胡子軒指屬癥瘕、痛經、不孕及月經失調範圍,中醫認為是血瘀症,亦是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引致,病機是「經血逆流」。現代中醫一般會結合西醫的病理,按照中醫「離經之血」形成瘀血的治療方法。

女性認為經痛屬虛寒症狀,會飲用黑糖薑茶。但胡指出,部分經痛屬於實熱,盆腔反覆充血及處於發炎狀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多屬後者,不適宜飲用薑茶。


相關閲讀:子宮肌瘤成因不明?患者或有經血過多、尿頻等徵狀  微創手術切除前的考慮因素


改善子宮內膜異位要點:

  • 多吃抗氧化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番茄等
  • 少吃高反式脂肪食物,如油炸、加工食物,以及紅肉和辛辣香燥食物

子宮內膜異位湯水推介:

材料:益母草15克、大棗2粒

做法:材料加500毫升水煎約20分鐘

功效:益母草活血調經,大棗能補中益氣,益母草性味偏涼,合用幫助月經之血正常流出,降低發炎狀况

註:經前3至5天飲用,孕婦不宜

文:彭彥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