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抗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2 Aug 2024 03:31:5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抗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6%b2%92%e6%9c%89%e6%8a%97%e7%99%8c%e8%97%a5%e7%84%a1%e5%89%af%e4%bd%9c%e7%94%a8-%e7%84%a6%e6%85%ae-%e8%b2%a0%e9%9d%a2%e5%bf%83%e7%90%86%e5%bc%95%e8%87%b4/ Mon, 12 Aug 2024 03:31: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73 【明報專訊】提起癌症治療,病人最害怕是治療的副作用。癌症化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同時會影響正常細胞,出現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在治療期間出現,而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部分都會在化療結束後逐漸消失。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心理憂慮會影響生理健康,無謂因為過分心理壓力或焦慮,而放大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副作用難免–在抗癌治療中,不少病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抗癌治療過程 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

上月,我去了一個社區中心講解有關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主持人問:「有沒有抗癌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呢?」

我肯定地回答:「沒有。」

其實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在抗癌治療當中,很多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箇中原因讓我們利用以下兩個實際例子討論一下。

負面心理引發實際生理反應

1.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vs. 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

在對照性臨牀實驗中,對照組患者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即無任何藥物成分的假藥),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和治療效果,稱為安慰劑效應。這是因為患者對治療充滿了積極的期望和信心,令身心產生正面效果。

反安慰劑效應跟安慰劑效應相反。當患者預料會出現負面結果時,相關症狀或副作用便在現實中發生,這是由於負面心理而導致的實際生理反應。例如患者被告知某種藥物會導致頭暈,即使該藥物本身沒有此副作用,但患者因為擔心便出現頭暈的徵狀。

所以,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都反映了患者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

嚴重嘔吐經歷 致條件反射

2. 預期性嘔吐

很多抗癌藥物可能會引致惡心和嘔吐,嘔吐除了分為急性(在化療後立即嘔吐)和延遲性嘔吐(在化療24小時或之後嘔吐)外,還有一種稱為「預期性嘔吐」。預期性嘔吐是指在還未注射化療之前,患者已經出現嘔吐反應。

主要原因是患者曾經歷對化療的嚴重嘔吐反應,這經歷導致一種條件反射,即使未注射藥物,患者只要來到日間化療中心或嗅到藥物的氣味,便會出現預期性嘔吐,若病人較為焦慮和緊張,也會促使嘔吐的發生。

要解決「預期性嘔吐」,並不是單用止嘔藥物,更需要行為療法,以及抗焦慮或穩定情緒的藥物來輔助。

研究指樂觀可減副作用

若病人能夠保持積極樂觀,是否對癌症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研究尚未表明,保持樂觀積極能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然而,有研究指出,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可減輕癌症和癌症治療相關的一些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質素。例如,正面情緒可以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其次,樂觀積極的患者通常有較高適應力和調節能力,更善於應對因癌症而帶來的生活上種種變化,如生活模式變化、工作上的轉變等,而且他們也較為外向,會找適合的朋友和家人幫手。此外,常保持積極樂觀的人通常較注重生活上調理,如飲食、睡眠等,若飲食和睡眠品質較好,自然能更好應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樂觀積極–樂觀和積極態度可減輕癌症和治療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生活質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癌症治療前開始籌備復康計劃 減副作用提升存活率 治療成效事半功倍

保持正向心態6個建議 結交積極朋友 放聲大笑

抗癌路上,無可避免有時會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情緒總有高低起伏,這都是正常。要保持正向心態,你可考慮:

  • 多與積極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
  • 減少與消極的人相處
  • 有需要的時候找朋友或家人幫忙
  • 積極參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
  • 發掘新的興趣和學習新事物
  • 隨便放聲大笑

保持心情輕鬆,每日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相關閲讀:抗癌藥物治療期間生蛇風險高?抗病毒藥物72小時內服皮膚水疱癒合較快(醫言有理)

一App支援在家護理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旨在支援社區內的癌症病人和家人,提供有關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以裝備患者和其家人有足夠知識在家護理,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

■下載應用程式:
shorturl.at/cmzEX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急性白血病 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80%a7%e7%99%bd%e8%a1%80%e7%97%85-%e6%8e%a5%e5%8f%97%e7%95%b0%e9%ab%94%e9%80%a0%e8%a1%80%e5%b9%b9%e7%b4%b0%e8%83%9e%e7%a7%bb%e6%a4%8d-%e6%94%b9%e8%ae%8a%e5%85%8d%e7%96%ab%e7%b3%bb%e7%b5%b1/ Thu, 11 Jul 2024 04:32: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63

【明報專訊】55歲李先生感覺容易疲倦,皮膚出現瘀青,驗血顯示嚴重貧血,白血球數目大幅上升,血小板數量則減少。骨髓檢查確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染色體及基因測試顯示癌細胞具極高毒性,難控制兼易復發。李先生接受化療後,病情初步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極高,建議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抗急性白血病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又稱異體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可用作治療血癌或其他血液病。捐贈者是白血球血型(human leukocyte antigens)脗合的親屬或無血緣的人,病者主要是患急性白血病。異體移植改變病者免疫系統,具抗癌作用,屬免疫治療的一種。

若要成功移植異體造血幹細胞,首先必須找到合適捐贈者。首選是白血球血型完全相同的兄弟姊妹,次選包括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無血緣捐贈者(matched unrelated donors),或半脗合的家人(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如病者是小孩,亦可考慮臍帶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


相關閲讀:貧血病徵:面青唇白、氣促心跳易倦 缺乏維他命B12可致貧血病 勿胡亂服藥

兄弟姊妹愈多 配對機會愈高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負責管理一個具規模的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內含10多萬香港人白血球血型數據,成功為血病患者找到合適捐贈者的機會超過一半。紅十字會同時支援一個無血緣臍帶血庫,可為體重40公斤以下的白血病童,提供合適的無血緣臍帶血作移植用。

急性白血病 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改變免疫系統
若要成功移植異體造血幹細胞,首選白血球血型完全相同的兄弟姊妹。(tiratus phaesuwan@iStockphoto)

兩名兄弟姊妹,白血球血型完全脗合的機率是四分之一,半脗合機會是二分之一;兄弟姊妹愈多,成功配對機會愈大。李先生只有一名60多歲兄長,白血球血型半脗合;他亦有一名20歲親生兒子,同樣是半脗合。李先生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的無血緣捐贈者資料庫找不到合適的捐贈者,半脗合移植乃唯一選擇;相對較年長的兄長,年輕的兒子較合適當捐贈者。


相關閲讀:【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文: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年輕患癌新症15至39歲40年增30% 港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增長最快 //www.afterroberto.com/%e5%b9%b4%e8%bc%95%e6%82%a3%e7%99%8c%e6%96%b0%e7%97%87%e5%a2%9e-%e6%b8%af%e4%b9%b3%e8%85%ba%e7%99%8c-%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5%a4%a7%e8%85%b8%e7%99%8c%e5%a2%9e%e9%95%b7%e6%9c%80/ Wed, 03 Jul 2024 09:57: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04

【明報專訊】曾捐80萬元援助癌症兒童的癌症患者楊嘉驃、抗癌YouTuber張天允,兩名90後都在早前先後離世,令人驚覺,原來癌症與年輕人的距離,沒有想像中遙遠。近年,專家留意到15至39歲的年輕癌症患者不斷增加。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旗下監察流行病的SEER資料庫數據顯示,過去40年來年輕人患癌個案增長30%。(編按:有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年輕人患癌,因在免疫系統最強的時候患癌,代表癌細胞很惡,不怕免疫系統;隨着年紀增長,抵抗力愈來愈弱,即使打贏第一場仗,之後有較大可能復發……)在花樣年華患癌,人生規劃被打亂,年輕罹癌人士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挑戰呢?

年輕患癌新症15至39歲40年增30% 港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增長最快
多重打擊–數據顯示,過去40年15至39歲的癌症患者人數增加30%,他們復發或患其他癌症的風險更高,同時要面對家庭、職場、財政等困難與挑戰。(設計圖片,模特兒與內文提及個案無關/pocketlight@istockphoto)

15至39歲年輕患癌新症增 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增長最快

癌症多發生在中老年,常被以為與年輕人沾不上邊。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穎樂指,「雖然大部分癌症病人都較年長,年輕人佔少數,不過年輕人患癌數字有增加趨勢」。她引述SEER資料庫數字,2019年全球約有120萬年輕患癌者(15至39歲)的新症個案,佔整體個案5%,但比對過去40年,卻增加30%。

至於香港,據本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21年錄得1590宗年輕患癌者新症,佔全港癌症新症4.1%。從2012至2021年的10年間,年輕人最常見患上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鼻咽癌、卵巢及腹膜癌,其中乳腺癌(增19.5%)、甲狀腺癌(增19.3%)和大腸癌(增23%)的個案增長率最多。

年輕患癌新症15至39歲40年增30% 港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增長最快

多與基因有關 加工肉、污染、肥胖致癌病年輕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表示,年紀輕輕患癌,多與基因有關;但隨着年紀增長,基因影響逐漸減少,相對地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的影響提高。不過即使遺傳了癌症基因,亦不一定會患癌,還需視乎有沒有風險因素誘發癌症發生。他舉例,有些人一輩子吸煙可能都不會患上肺癌,但有些煙齡較短的煙民卻患癌,可能他們本來體內已有癌症基因,再被吸煙這高危因子誘發出來。

什麼因素使愈來愈多年輕人患癌呢?「除了基因,可能與西方飲食文化有關」。年輕一代喜歡吃加工食物如火腿、香腸、午餐肉等,加工肉類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級致癌物,與煙、酒等同級,即有充分證據顯示可對人類致癌;另外,肥胖亦是致癌因素,世衛研究指肥胖可令最少13種癌症的風險提升。陳穎樂亦補充,環境污染、缺乏運動等,都可能增患癌風險。

「治療癌症是一輩子的事」

有人認為,發生在年輕身上的癌症較惡,較難根治?陳穎樂引述研究指,年輕患者存活率與年長患者分別不大,根治與否主要視乎癌症類別和期數。但謝耀昌指,「年輕人患癌,是很差的預兆」,因為在免疫系統最強的時候患癌,代表癌細胞很惡,不怕免疫系統;隨着年紀增長,抵抗力愈來愈弱,即使打贏第一場仗,之後有較大可能復發。陳穎樂亦指,除了復發,部分癌症治療或提高患上第二種癌症的風險,「所以需要長期接受檢查,監察病情」。

「年輕人與長者患癌,無論在社會上、家庭角色等都面對很不同的挑戰。」陳穎樂說,在學的患者,需要長期停學接受治療,復課時身邊社交圈子或已經不同,甚至連上學都成問題,對社交生活造成影響;已投身社會的成年人,「他們正值發展事業的階段,又或是家庭經濟支柱,患癌令所有事情暫停,面臨經濟負擔」。

謝耀昌續說,「治療癌症其實是一輩子的事,需要經常做檢查,留意癌症會否復發,對於病人或康復者而言都是很大的壓力」,所以有些患者或對拍拖、建立家庭感到猶豫。癌症治療亦會影響生育能力,減少精子或卵子,如患上婦科或腹腔癌症的病人,電療、化療可損害子宮或卵巢,在開展治療前醫生都會了解病人的生育意願,建議雪卵或保存精子等,讓他們將來有機會生育。陳穎樂表示,因此作為醫生,不只需要關注病情本身,還需要考慮年輕患癌者面對的社交問題、心理需要、生育意願等,為他們提供支援。

三大警號:長期疲累、無故減重、有腫塊 盡快求醫

年輕人身體不適時,較少聯想到癌症,或因而延誤求醫。港大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穎樂提醒以下幾個警號,雖未必是癌症,但建議盡早求醫,詳細檢查:

長期疲累:經常沒精打彩,即使睡眠充足仍覺得睏倦,或者沒有怎樣活動或工作,仍覺得很疲累
無故減重:沒有刻意運動或節食,體重在兩個月內下跌5%
摸到腫塊:在乳房或者甲狀腺摸到硬塊


相關閲讀:關於年輕人患癌的4個問題 九成人患白血病、淋巴癌、乳癌等9類癌症

不煙不酒飲食少油炸 有家族病史宜早檢查

「飲食對預防癌症頗為重要。」她提醒應避免食用高鹽高糖與油炸食物,不煙不酒,少吃紅肉,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等。

她又建議,如有家人曾患乳癌、卵巢癌,或者相關癌症遺傳病史,年輕人應該去檢查自己有沒有帶有家族遺傳的基因變異,如:BRCA1、BRCA2基因,兩者與乳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等有關,早發現就可早預防。


相關閲讀: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個案:臨畢業確診牙骨癌 教師夢難圓

27歲的陳芷晴,自2019年起受牙痛困擾,一直找不到原因。止痛藥只能短暫紓緩,停藥後痛楚就變本加厲。2021年她再向牙科求診,神經線敏感度檢查發現異常;再照X光,找到牙骨左方有一處陰影,轉介至菲臘牙科醫院接受磁力共振掃描、電腦斷層掃描、口腔切片後,確診牙骨癌。

「確診當下心情很忐忑,一方面終於找到痛楚原因;另一方面卻想,我這麼年輕就患癌,之後的路怎樣走?當下有很多負面情緒。」當時芷晴正修讀教育文憑,只差3個月就修畢,成為小學體育與數學教師。她問可否待學業完成後再做手術,但醫生指腫瘤快速惡化,已侵蝕牙骨,最終唯有停學1年。

因腫瘤位置問題,手術極複雜,需要接受切除腫瘤、下顎骨等5個手術,並緊接化療和電療。她憶述過程痛苦,喝水如「被玻璃割」;又因為從右腳取走腓骨重塑下顎,術後需重新練習走路,手術時亦拔去下排多顆牙齒,發音咬字有困難,需靠每日讀報紙練習說話。

後遺症纏身 癌魔再叩門

手術1年後,她回到校園繼續學業,「那時我天真地以為,完成治療後就可繼續夢想,沒料到康復路如此漫長,還有這麼多後遺症」。她不止長期受耳鳴困擾,電療也引致頸部肌肉纖維化,每朝睡醒都會頸痛,而且出現嚴重牙骨骨枯,傷口不斷發炎流膿,難以植牙,說話比以前吃力。無法做全職,只能到癌症中心做義工,偶爾做代課教師。去年她欲嘗試新療法阻止骨枯蔓延,療程前照X光,卻發現肺部有個乒乓球般大的陰影,癌細胞擴散至肺部,「那一刻心情再次跌到谷底」。為免增加身體負荷,她暫停代課,持續做電療控制病情。


相關閲讀:是乳腺癌嗎?乳腺結節原因及兩種常用檢查方法  5點注意降風險

年輕患者互助互勉

在接受牙骨癌治療期間,芷晴加入由年輕患癌者成立的互助平台青少年癌症基金會「青春頌」,不時籌辦運動班、興趣小組、健康講座,連結和幫助同路人。

未有青春頌前,本港沒有專門支援年輕癌患者的機構,芷晴參加過其他癌症組織的活動,很多時她都是最年輕的一人,「其他參加者會好奇,問我這麼年輕患什麼癌症、做過什麼療程,這樣被問我其實有點不舒服;而且他們常聊湊孫、煲湯等話題,我又搭不上嘴」,因此她認為一個年紀和人生經歷都相近的病友組織,讓同路人「圍爐取暖」非常重要。今次癌症復發,她的情緒一度跌落谷底,幸得同路人分享和傾訴,才慢慢撐過來。

年輕患癌新症15至39歲40年增30% 港乳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增長最快
連結同路人–陳芷晴(圖中央黑色運動服女士)加入「青春頌」, 為年輕癌症患者籌辦運動班、 興趣小組、健康講座。(受訪者提供)

青少年癌症基金會

網址:www.ychk.org

查詢:9574 5529(WhatsApp)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App

下載:shorturl.at/cmzEX

文:張淑媚

編輯:黃振宇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脫髮7個原因與長新冠、遺傳有關 中西醫:勿亂拔白髮傷毛囊易脫髮  //www.afterroberto.com/%e8%84%ab%e9%ab%ae%e5%8e%9f%e5%9b%a0%e8%88%87%e9%95%b7%e6%96%b0%e5%86%a0-%e9%81%ba%e5%82%b3%e6%9c%89%e9%97%9c-%e4%b8%ad%e8%a5%bf%e9%86%ab-%e5%8b%bf%e4%ba%82%e6%8b%94%e7%99%bd%e9%ab%ae/ Mon, 24 Jun 2024 09:57: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223

【明報專訊】稱得上三千煩惱絲,大家對髮質、髮色、髮量都有不同煩惱,人人都希望有一頭絲滑濃密的秀髮。(編按:頭髮生長分三大階段,包括生長期、退化期、休止期;在休止期時,頭髮的毛囊會逐漸萎縮,頭髮脫落,然後再生長新的毛髮,整個過程循環不息。不過,有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指出,若生長和休止期受干擾或毛囊受破壞等,便會有脫髮或禿頭的危機。以下7個都是導致脫髮的原因,當中包括長冠患、遺傳、疾病、壓力等。)此外,都市傳說白頭髮拔一長三,雖然未必是事實,但中西醫都提醒,頭髮不能亂拔……

脫髮7個原因與長新冠、遺傳有關 中西醫:勿亂拔白髮傷毛囊易脫髮 
(設計圖片,itakayuki@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脫髮7個原因 長新冠後遺症之一  或遺傳、疾病有關

頭髮生長分三大階段,包括生長期(約2至6年)、退化期(約2至6星期)、休止期(約3至4個月);在休止期時,頭髮的毛囊會逐漸萎縮,頭髮脫落,然後再生長新的毛髮,整個過程循環不息。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指出,約九成頭髮處於生長期,其餘頭髮分別處於退化期及休止期。正常頭髮生長過程必會經歷以上3個階段,但若生長和休止期受干擾或毛囊受破壞等,便會有脫髮或禿頭的危機。

他以長新冠為例,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2022年研究報告指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有五分之一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其中一個症狀就是脫髮。新冠患者康復後有脫髮問題,估計是因病毒干擾,誘發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此現象一般在感染後1至3個月出現,休止期落髮約持續6個月,待毛囊恢復至生長期,會慢慢長出新頭髮。

脫髮7個原因與長新冠、遺傳有關 中西醫:勿亂拔白髮傷毛囊易脫髮 
胡惠福(受訪者提供)

雄激素致雄禿 最早青春期開始

除長新冠外,以下原因亦會導致脫髮:

  • 雄激素遺傳性禿頭(簡稱雄禿)
    雄激素遺傳性禿頭是結合遺傳及荷爾蒙引發。雄激素二氫睾酮會令毛囊轉變,受影響毛囊所生出的毛髮會逐漸變得幼細、較短和較淺色,最終毛囊會完全萎縮至停止生髮。雄禿最早可在青春期開始,男士到了50歲,半數會受影響,先是髮線後移,其後頭頂和太陽穴頭髮相繼變薄,形成M字額或「地中海」。至於女性,通常會從頭頂開始變得稀薄,更年期後會更加明顯
  • 斑禿
    斑禿因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毛囊受免疫系統攻擊,出現如硬幣大小的禿髮,嚴重會有大面積脫髮。除頭髮以外,眉毛、腋毛等也可能受影響
  • 疾病
    例如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失調、紅斑狼瘡、長期病患如肝腎功能衰竭
  • 頭皮受感染或皮膚受損
  • 身心壓力
    心理或身體受到極大壓力,導致廣泛脫髮,頭髮會提早進入休止期,並在2至3個月內大量脫落,例如大病一場、嚴重精神壓力、營養不良、藥物影響等
  • 藥物或治療副作用
    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癌藥物、高劑量維他命A、關節炎藥等,或接受放射治療影響毛囊生長

中醫:新冠患者肺脾兩虛或氣陰兩虛致脫髮

從中醫角度,肝藏血,肝血充分,頭髮就有充足供血;脾主運化,負責把營養輸送全身,包括毛髮;腎中精氣是人體根本,故頭髮可健康生長及維持都與腎有關。註冊中醫胡子軒稱,新冠患者因肺脾兩虛或氣陰兩虛,引發脫髮。加上肝臟與氣血相關,還處理情緒,新冠患者因有持續後遺症伴隨焦慮不安,令情緒不穩,進一步傷肝,繼而影響肝血的生成。他續指,正常人每天約掉100條頭髮,只要持續有新頭髮長出便屬正常,但如新頭髮生長緩慢、較原先幼,以及局部位置顯得稀薄便要留意。

脫髮7個原因與長新冠、遺傳有關 中西醫:勿亂拔白髮傷毛囊易脫髮 
胡子軒(資料圖片)

西醫:治療脫髮 外用及口服藥物 留意副作用

治療脫髮,先要找出脫髮原因,對症下藥。以雄禿為例,胡惠福表示,有外用及口服藥物,可單獨或合併使用,口服藥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只適用於男性,外用生髮水米諾地爾(minoxidil)則男女皆適用。不過,兩者都要持續數月至數年治療才見效。另外,口服藥可能會出現性慾降低、精液減少等副作用。

知多啲:提早長白髮?黑色素細胞衰退

一頭銀絲白髮,一般會令人顯老,還可能反映健康狀况。白髮出現是因為頭髮毛囊中黑色素細胞新陳代謝變差,無法分泌黑色素。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胡惠福解釋,到了一定年齡,生白髮乃正常生理現象;但有部分是遺傳導致,因毛囊黑色素細胞功能衰退,分泌黑色素不足或缺乏,灰髮或白髮提早出現。

腎氣充足 頭髮烏黑強韌

中醫理論「腎主骨,其華在髮」及「髮為血之餘」,意指腎有足夠精華才能養髮。註冊中醫胡子軒解釋,頭髮健康來自血液滋養,當血液充盈流通順利,便能將營養輸送至毛髮,使頭髮茂密生長;當腎氣充足血氣旺盛,頭髮會有光澤、烏黑及強韌,相反,頭髮則顯得乾燥、開叉、斷裂及脫落。女子約42歲開始出現白髮,男子則48歲左右;有些人白髮集中在某一位置,可能反映健康狀况:

  • 兩鬢、耳上 肝火盛或缺肝血
    可能與失眠、過勞、壓力過大相關。建議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紓緩緊張壓力。按壓陽陵泉穴和太衝穴,多吃養肝血食物,如枸杞及紅棗等,疏肝理氣,以助入眠
  • 前額 脾胃失調
    反映身體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建議三餐要正常,少吃生冷食物,忌過度節食減肥。另外,可能與過度思考或婦女產後氣虛血弱有關,可多補充平性、溫性食物,如地瓜、南瓜、胡蘿蔔等,三餐定時及定量;另可按摩足三里,有助氣血循環
  • 頭頂、後腦勺 腎氣虛弱
    腎臟及生殖、泌尿系統出了狀况,可能熬夜、作息不正常、過度疲勞,情緒容易緊張;建議多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幫助補腎,以及定時做低強度有氧運動

相關閲讀:【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


「食黑補黑」 亂拔傷毛囊致脫髮

胡子軒續指,因年老長出白髮是沒法逆轉,不過,可進食一些護髮的黑色食材「食黑補黑」,如黑芝麻、黑豆、烏雞、桑椹、黑木耳等,有一定保健作用。他又提醒,頭髮不可亂拔,雖然坊間傳聞拔一根白髮就長三根的說法無稽,但拔頭髮會傷害毛囊,嚴重可引致毛囊炎和脫髮。

脫髮7個原因與長新冠、遺傳有關 中西醫:勿亂拔白髮傷毛囊易脫髮 
食黑補黑–多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圖)、黑芝麻、黑木耳等幫助補腎,有利頭髮生長。(kunchit2512@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查找脫髮、頭皮屑多問題根源 M字額、髮線上移與遺傳有關 掌握正確護髮之道 自然容光煥「髮」


過度染髮、壓力 反增白髮

另外,不少人為了遮蓋白髮而選擇染髮,但胡子軒指出,不要過度染髮,因大部分染髮劑含有化學成分,頻密使用會刺激毛囊,反而增加白髮形成。

從西醫角度,胡惠福表示,目前醫學上沒有有效治療白髮的方法,建議養成健康生活模式,如充足睡眠、適量運動、均衡飲食,都有助維持頭髮健康;此外,壓力也會令白髮增加,因此要適當紓緩精神壓力。

文:彭彥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9%a6%99%e6%b8%af%e6%9c%80%e5%b8%b8%e8%a6%8b%e5%a5%b3%e6%80%a7%e7%99%8c%e7%97%87-%e8%85%ab%e7%98%a4%e5%8f%af%e6%93%b4%e6%95%a3/ Tue, 11 Jun 2024 09:46: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09

【明報專訊】子宮內膜癌是香港第4位最常見女性癌症,過去20年間,一直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子宮內膜癌新症數字,由2002年435宗,上升至2021年1250宗。約九成患者確診時屬早期,其餘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擴散至子宮體外,甚至轉移至其他地方,預後情况明顯較差,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最近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治療新方案–晚期子宮內膜癌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研究發現,化療結合免疫治療,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mi-viri@iStockphoto)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

46歲黃小姐兩個月前開始咳嗽,看了幾個醫生,情况沒有改善,慢慢更嚴重至氣喘,「肺片」發現肺部有很多細小腫瘤。跟進正電子掃描,發現腫瘤原發於子宮內膜,經婦科醫生抽取組織,證實患上子宮內膜癌,並轉移至肺部和淋巴。由於病情來得急,黃小姐決定盡快接受治療。

兩研究證能延晚期患者壽命

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除化療之外,有沒有其他更有效方法呢?

以往,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化療組合,是治療晚期和復發性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方案。隨着免疫治療進步,近年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

其中兩個研究去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

1. NRG-GY018研究:逾800名第三、四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參與,使用混合化療(taxol/carboplatin)共6套,並隨機分配使用免疫治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或安慰劑共2年時間。結果發現,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明顯延長無惡化存活率。對於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的患者(d-MMR或MSI-High)尤其明顯,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而沒有基因改變的患者,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也由30%提升至50%。

2. RUBY研究:研究化療配合免疫治療多塔利單抗(dostarlimab),用於復發或晚期子宮內膜癌病人。494名女士分為2組,一組接受6次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另一組接受化療配合免疫系統藥物多塔利單抗,總共3年療程。結果顯示,使用免疫系統治療有效提高無惡化存活率和總存活率。當中118名患者的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d-MMR或MSI-High),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5.7%提升至61.4%,24個月總存活率由58.7%升至83.3%。而376名沒有基因改變患者,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8.8%提升至28.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延長壽命–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個案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嚴重副作用少於5%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副作用會否加劇?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免不了會增加藥物副作用。不過,免疫治療在不同癌症已廣泛利用,用於子宮內膜癌病人身上,並沒有明顯其他副作用。由於免疫治療是利用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癌症,身體不同部位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出現皮疹、肚瀉、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素低、皮質醇低等)、影響肝酵素或腎功能等,不過大多數副作用輕微,嚴重副作用少於5%。而上述兩個研究,都沒有因免疫治療而引致的死亡個案。


相關閲讀:子宮下垂5個徵狀 患者陰道下墜、小便困難 女性更年期後高危 盆底肌肉運動助改善


HER2陽性 化療+標靶療效理想

除了免疫治療配合化療作一線治療外,還有沒有其他新型治療對抗子宮內膜癌?

現時,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以檢查特定基因MMR/MSI之外,檢測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也可幫助治療選擇。

子宮漿液性癌是一種罕見但入侵性很高的癌症,當中三成子宮漿液性癌患者HER2陽性。一項第二期臨牀研究,61名HER2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分別接受化療或化療配合抗HER2標靶治療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結果顯示,加入標靶治療組別的無惡化存活期由8個月升至12.6個月。

另一項研究,40名HER2陽性表現1至3分(HER2表現量由低至高分為0至3分,0分屬陰性,1至2分表現量低,3分表現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在一線或後線治療無效後,接受針對HER2因子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治療,整體反應率高達57%,而HER2為3分(HER2表現陽性)病人整體反應率達84.6%,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逾六成。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最內層長出的惡性腫瘤。(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標靶藥或影響心臟泵血

抗HER2的標靶藥物有什麼副作用?

抗HER2標靶藥物常用於乳癌和胃癌,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食慾不振等,亦可能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所以醫生會定期替病人用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雖然新型藥物能幫助提高存活率和無惡化存活率,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現抗藥性,期望將來有更多新的治療方案,加強藥物效果之餘,也能減低副作用,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紅斑狼瘡】長期服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增骨枯、心臟病風險 生物製劑成效? //www.afterroberto.com/%e7%b4%85%e6%96%91%e7%8b%bc%e7%98%a1-%e9%95%b7%e6%9c%9f%e6%9c%8d%e7%94%a8%e9%a1%9e%e5%9b%ba%e9%86%87%e5%89%af%e4%bd%9c%e7%94%a8%e5%a4%9a-%e5%a2%9e%e9%aa%a8%e6%9e%af-%e5%bf%83%e8%87%9f%e7%97%85/ Thu, 23 May 2024 11:01: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92

【明報專訊】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對身體重要器官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自身免疫,傷害心、腎、腦、造血功能等;二是因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包括白內障、骨枯、骨質疏鬆等。歐洲風濕病學會(EULAR)早前更新用藥指引,建議病情活躍的紅斑狼瘡患者減少甚至停用類固醇,加入生物製劑治療以助加速控制炎症。類固醇在紅斑狼瘡的治療上應扮演什麼角色?生物製劑是否終極答案?

【紅斑狼瘡】長期服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增骨枯、心臟病風險 生物製劑成效?
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對身體重要器官和組織包括心、腎、造血功能等,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TarikVisi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治療紅斑狼瘡 服用類固醇消炎快 長期副作用多增心臟病風險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輕微患者會有皮疹和關節炎,嚴重則會出現器官性發炎。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蘇晧指出,系統性紅斑狼瘡涵蓋寬度很廣,若病人主要器官和組織受到較大影響,即屬重症。 

「選擇治療方案時,首先要看病情嚴重程度。」蘇晧表示,「籠統來說治療紅斑狼瘡方法分兩大類。第一類是非藥物治療,包括減少曬太陽,足夠休息,均衡飲食等,對病情的控制十分重要;第二類就是藥物,由於紅斑狼瘡病理是免疫系統過分活躍,引發各種炎症,所以常會使用免疫調節劑,以減低免疫系統的活躍程度」。

類固醇也是常常用到的藥物,包括外塗藥膏、口服藥、局部注射、靜脈注射(吊藥)等不同劑型;當中最常用是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蘇晧形容它是一柄兩刃劍,「類固醇的消炎作用毋庸置疑,優點是見效快,所以在紅斑狼瘡治療上很常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增加白內障、骨枯、骨質疏鬆甚至心臟病的風險」。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曾做一項研究,12,233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跟進平均8.7年,發現當中860名(約7%)出現嚴重心血管病。蘇晧進一步解說,「當我們將其他因素以統計學方法控制之後,發現類固醇的使用和心血管病風險有具體關係,同時發現類固醇劑量若在每天5mg或以上,就會增加嚴重心血管病的風險」。

【紅斑狼瘡】長期服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增骨枯、心臟病風險 生物製劑成效?
用藥物–紅斑狼瘡(lupus)病理是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引發各種炎症,類固醇和免疫調節劑是常用的藥物。(digicomphoto@iStockphoto)

逾60%亞洲病者併發腎炎

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腎病科專科醫生葉逸軒表示,儘管長期使用類固醇有很多副作用,但仍屬於紅斑狼瘡的標準治療。以紅斑狼瘡引起的腎炎為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症可攻擊身體每一個器官,當中最嚴重併發症包括腦炎和腎炎。亞洲的紅斑狼瘡病人,超過60%會併發腎炎(西方約40%至50%)。紅斑狼瘡初次發病年齡以15至40歲為主,年輕病人免疫系統較活躍,併發腎炎風險更高」。

紅斑狼瘡腎炎表徵包括水腫、蛋白尿,顯微鏡下會看見小便有很多紅血球,小部分病人甚至出現血尿。有些人在驗身抽血時發現腎功能有偏差,追查後才發現患有紅斑狼瘡。「一旦確診急性紅斑狼瘡,不論影響的是皮膚或腎等器官,現時標準治療都是使用類固醇加其他藥,例如抗癌藥或免疫抑制劑。」葉逸軒說。

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始終是一大問題,所以醫學界一直都在研究不同方法取而代之,生物製劑是方向之一。葉逸軒形容生物製劑是一個重大突破,「尤其針對紅斑狼瘡腎炎,近年有生物製劑針對箝制B淋巴細胞活躍因子,令B淋巴細胞增生的活躍程度減低,從而減少它製造破壞抗體,也減少對紅斑狼瘡病人腎臟的破壞」。

【紅斑狼瘡】長期服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增骨枯、心臟病風險 生物製劑成效?
葉逸軒(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生物製劑×標準治療 緩解腎炎

生物製劑對紅斑狼瘡腎炎病人的具體幫助,葉逸軒歸納5點:

1.臨牀研究發現,當生物製劑加上標準治療,病情緩解比率高於沒有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只要病情緩解並管理得宜,不少病人可正常生活

2.使用生物製劑病人,某部分免疫指標(辨別病情活躍度)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理想

3.針對長期預後,包括將來出現腎衰竭或慢性腎病的比率,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組別更理想

4.紅斑狼瘡復發比率,暫時所得數據顯示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低

5.用了生物製劑的病人,可以減少用類固醇

「通常生物製劑要配合標準治療一起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有多個國際中心包括香港所參與的第三期臨牀研究顯示,在標準治療之上加入生物製劑,可提升療效而副作用不會增加。」葉說。

蘇晧表示,由於生物製劑的臨牀數據愈來愈多,國際最新治療建議已有明顯改變,「目標首先要紓緩病情,而同時間類固醇劑量不能太高。例如因加入了生物製劑,長遠使用類固醇的劑量由以前7.5mg降至5mg,甚至停用類固醇,在治療紅斑狼瘡來說是平衡了療效與副作用」。

【紅斑狼瘡】長期服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增骨枯、心臟病風險 生物製劑成效?
蘇晧(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知多啲:類固醇不能突然停用 生物製劑昂貴負擔重

生物製劑並非全無副作用,也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但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蘇晧指出,世界各地研究或臨牀資料均顯示此風險屬合理水平,毋須過慮,「反而應注意,雖然使用生物製劑有機會減少使用類固醇,但類固醇不能突然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必須依照醫生指示循序漸進(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也不要因類固醇有副作用就害怕使用,當病情需要使用類固醇時,它是十分有效」。

腎病科專科醫生葉逸軒亦指出,生物製劑暫時還不是完美答案。「它的醫學效用沒有什麼懸念,真正難處是價格。紅斑狼瘡病人使用生物製劑,一是自費,二是符合某些條件而獲得醫管局資助,但資助門檻並不低。若病人經濟條件充裕,可能沒有問題;若病人屬於經濟條件較差的階層,政府會包底;最困難是中間夾心階層,往往有需要卻未必能順利使用生物製劑。」

他續說,「在國際會議上也曾討論這問題,去到一些並不富裕的地方又怎樣呢?例如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病人能否負擔這些新藥呢?政府有否財力包底呢?若根本不能夠落地,藥物如何有效意義也不大。其實香港某程度也面臨同樣問題,當中涉及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一個社會究竟應撥多少資源資助某種病人使用相對較昂貴的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資料,藥費視乎病情及不同醫生收費而定,私家專科醫生每月藥費約$30,000至$60,000;若獲醫管局安全網資助,一般每月$7,000至$8,000;另還有其他資助,例如聖雅各福群會社區藥房等。

文:謝志榮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關於年輕人患癌的4個問題 九成人患白血病、淋巴癌、乳癌等9類癌症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b9%b4%e8%bc%95%e4%ba%ba%e6%82%a3%e7%99%8c%e7%9a%84%e5%95%8f%e9%a1%8c-%e5%b8%b8%e8%a6%8b%e7%99%8c%e7%97%87/ Mon, 15 Apr 2024 08:34: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56

【明報專訊】如果大家近期有留意新聞,都知道英國威爾斯王妃凱特(Kate Middleton)不幸患上癌症的消息,並開始接受化療。凱特才42歲,消息令人意外之餘,也令大家更加關注年輕一代患上癌症的情况。(編按:據統計全球約有120萬年輕癌症新症個案,佔全球新症個案5%。過去40年間,年輕人癌症的發生率增加了30%。年輕癌症患者大多患上哪類癌症?白血病、淋巴癌、乳癌、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在治療和復康過程中有什麼要注意呢?以下4個問題有助大家了解更多年輕人患癌情况。)

關於年輕人患癌的4個問題 九成人患白血病、淋巴癌、乳癌等9類癌症
英國威爾斯王妃凱特早前在預錄影片(圖)中證實患癌,正接受化療。(路透社)

年輕人患癌率 近40年升30%  患白血病、淋巴癌、乳癌為主

1.現時全球年輕人患癌症的情况是怎樣?

根據國際和歐洲組織的定義,若在15至39歲不幸患上癌症,便屬於「年輕癌症患者」。而監察流行病SEER資料庫在2019年統計,全球約有120萬年輕癌症新症個案,佔全球新症個案5%。在過去40年間,年輕人癌症的發生率增加了30%。

2.年輕人多患什麼類型的癌症?

約九成年輕人患癌症的種類為白血病、淋巴癌、肌肉腫瘤、黑色素瘤、乳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大腸癌和腦癌;另外,甲狀腺癌和胃癌在年輕人中也較為常見。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生存比例 與年長患者無大分別

3.年輕人患癌症,跟年長患者有什麼分別?

根據資料統計,年輕癌症患者的生存比例和年長患者沒有太大分別。不過由於他們比較年輕,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尤其是青少年正在發育時期和求學階段,需要家人和社會的支持,都比成年人有所不同。

關顧身心 預備「生育力保存」

4.年輕癌症患者在治療和復康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挑戰?

.認知不足:公眾對年輕癌症患者的認知不足,對於他們需要的診斷和專門護理並未有足夠了解和掌握。

.心理照顧:年輕人有較複雜的心理需要,例如自我形象確立與認同、人際關係、同伴支持、性取向和私隱等問題。而且,年輕人也有特殊的反叛心態和冒險精神,容易有吸煙、酗酒、濫藥,甚至自殺傾向。

.生育問題:化療和電療有可能減少和損害精子和卵子,在治療之前需要為患者做好輔導,並預備「生育力保存」以保存精子、卵子、胚胎或卵巢組織,讓他們將來有機會生育小朋友。

.長遠副作用:化療、標靶治療和電療都有可能造成長遠副作用。例如化療(如doxorubicin)可能影響心臟,電療後多年有可能造成二次癌症;另外,某些癌症病人需要長期服用補充劑,例如甲狀腺癌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等。所以,年輕患者需長期覆診和跟進。

.復康之路:年輕患者的復康之路很漫長,除了心理輔導,治療對於學業和工作也有一定影響。不少年輕康復者對恢復學業和工作未有信心,需要更多背後支持,甚至經濟援助,讓他們逐漸與社會接軌。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抗癌路不易行 勿失希望和信心

凱特王妃在BBC電台發表的講話,最後一段也鼓勵同路人,不要失去希望和信心。「For everyone facing this disease, in whatever form, please do not lose faith or hope. You are not alone.」年輕癌症患者,這條抗癌之路不容易,加油啊!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支援癌症病人和家屬在家照顧,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症。

下載應用程式:shorturl.at/cmzEX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癌治準繩)

]]>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5%85%a9%e7%97%85%e4%be%8b-%e4%b8%ad%e9%86%ab%e8%97%a5%e5%a6%82%e4%bd%95%e9%85%8d%e5%90%88%e6%a8%99%e9%9d%b6%e8%97%a5%e7%89%a9%e5%8f%8a%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f%bc%9f/ Mon, 08 Apr 2024 04:50: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06

【明報專訊】上期說到中藥在抗癌的作用(重溫:https://link.mingpao.com/82009.htm),抗癌西藥發展近10年出現爆發潮,傳統化療慢慢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附兩個肺癌病例)中醫藥如何配合這些新式治療,將會是中西醫結合治癌的未來研究方向。【抗癌中藥的運用二之二】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mesh cube、tatniz、Moussa81、koosen、marilyna、marilyna、peterschreiber.medi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很多人誤以為中醫一成不變。事實上,在中醫2000多年歷史裏是不斷向前發展。舉例說,第一本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只記載了365種中藥,到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已記載1892種。來到現代《中國藥典》的中藥數目就更多,2015年版藥典收載藥品5608種,2020年版擴充到5911種。而不同年代的中醫,治病手法也不斷進步,可見中醫藥其實是不斷擴張和發展的學科。面對癌症這相對棘手的疾病,中醫也不會故步自封,不會拒絕現時西醫各種治癌方法,內地現在趨勢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中醫藥如何配合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治療癌症呢?

近10年來,抗癌西藥發展迅速,傳統化療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骨幹藥物,無論在根治率、生存期和副作用方面都大有改善。舉例說,近年俗稱「聰明炸彈」的新型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嶄露頭角,這種把標靶藥和化療二合為一的藥物,能夠達到比化療藥物更強的抗癌作用,同時副作用相對輕微。而電療技術也日益進步,精準度提高,副作用減少。

這些新型藥物對身體產生的變化,可以用中醫學理論去理解和作出相應處理。舉例說,有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注射PD-1抑制劑後,出現身體疲倦、甲狀腺功能減低,或引發身體各部分發炎反應,如皮膚發炎出疹;或免疫系統過激引起肝炎、肺炎等。中醫有句說話叫「壯火食氣」,免疫治療在中醫角度來說是一種激發火熱的藥物,身體產生大量「熱氣」而引起的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發炎反應),反過來會耗損正氣,形成了一方面熱氣一方面氣虛的症狀。所以用中藥配合免疫治療時,多會共同使用清熱和補氣的藥物。

長水疱停免疫治療 轉服中藥腫瘤受控

舉兩個病例。一名約70多歲病人,確診肺癌並已擴散,使用免疫治療後療效很好,腫瘤受控。但用藥1年多後,出現嚴重的皮膚副作用,全身出現類似天皰瘡的水疱,需要停止免疫治療,皮膚逐漸改善,但無奈癌細胞在頸部和腋下淋巴擴散復發。病人害怕副作用,拒絕接受化療,改用中藥抗癌治療,半年後發現淋巴的腫瘤再次受控。這個病人的治療效果,很大機會是免疫治療首先激發了免疫系統,再加上中藥相輔相成而來。


相關閲讀:【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按西醫療法靈活配搭中藥

另一名是三期肺癌的病人,由於原發腫瘤較大,再加上肺氣腫引致肺功能不足,不能做手術切除。治療方法是先用化療加免疫治療縮小癌細胞,再接受30次電療,完成後需要注射1年免疫治療作為鞏固治療。這療程的最大風險是,當電療和免疫治療在短時間內並用,電療雖能夠激發免疫治療產生協同效用,但最怕是免疫系統過激引發肺炎,嚴重甚至致命。因病人本身走路會氣喘,所以在治療期間配合中藥益氣補肺;另外他的處方中也經常看到白花蛇舌草,病人問是否用於抗癌?白花蛇舌草主要用來清熱解毒,減低肺火,希望減少引發嚴重肺炎的風險,並不是用來抗癌。由於這個西醫治療方案功效顯著,最擔心只是嚴重副作用,所以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中藥方不需要用太多抗癌藥物,只集中補氣清熱,相得益彰。

以上例子可見,了解到新的西藥抗癌治療,反過來可以指導中藥用藥的方針。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近年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然而或會引致身體各部分發炎,配合清熱和補氣中藥,能緩和這些副作用。(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FatCamer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狙擊癌細胞 縮短治療次數減副作用


臨牀試驗不足 阻礙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發展最大困難之處,是不少藥方和療法未經非常嚴格的臨牀試驗。不少中醫藥研究只屬實驗室研究或一些臨牀案例(case study),相對於西藥大多數有嚴格的三期臨牀研究,中醫藥需要更多臨牀試驗。而其中最大困難之一,是嚴格臨牀試驗需要大量資金和大藥廠統籌,惟傳統中草藥和西藥不同,很難申請專利,所以缺乏投資之下發展試驗較為落後。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投放資源研發中藥,希望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大的突破。與此同時,使用中藥材作癌症治療或研究,其中一個關鍵是劑量和原藥材質素,這方面也需要努力制訂質素水平標準。

無論是單用中醫藥,或中西醫協作來治療癌症,還需要很多研究和實踐工作。由於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病人如在治療癌症時希望加入中醫藥治療,務必先請教自己的主診醫生和中醫。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中醫藥治療癌症有效果嗎?哪類病人、階段最適合?手術化療後中藥調理有用嗎?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9%86%ab%e8%97%a5%e6%b2%bb%e7%99%82%e7%99%8c%e7%97%87%e6%9c%89%e6%95%88%e6%9e%9c%e5%97%8e-%e5%93%aa%e9%a1%9e%e7%97%85%e4%ba%ba-%e9%9a%8e%e6%ae%b5%e6%9c%80%e9%81%a9%e5%90%88/ Fri, 05 Apr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87

【明報專訊】日常看診,不少病人會問,究竟中藥能否達到抗癌的效果呢?這是一個複雜問題。中醫藥治療癌症確實有效果,但究竟哪一類病人、哪一個階段最適合中醫藥抗癌,或是如何配合日新月異的抗癌西藥和放射治療(簡稱「電療」),才是最應該重視的問題。這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癌的要點。【抗癌中藥的運用二之一】

中醫藥治療癌症有效果嗎?哪類病人、階段最適合?手術化療後中藥調理有用嗎?
(wildpixel@iStockphoto)

癌症病人常見問題 中醫藥抗癌有效嗎?

不少中藥確實有抗癌作用,至少在細胞實驗室或動物模型實驗的研究結果中有所發現。近數十年間,陸續有研究發現不少中藥對癌細胞有一定的細胞毒性(cytotoxicity),原理有點像化療(chemotherapy)對癌細胞的作用。然而,中藥不是提純的藥物,細胞毒性以單一草藥計,遠遠比不上化療藥物。因此中藥副作用也相對輕微;加上中藥治癌一般用複方,藥方中有不同草藥互相制衡協同,一方面增強療效,另一方面減低毒性。

中醫藥治療癌症有效果嗎?哪類病人、階段最適合?手術化療後中藥調理有用嗎?
(Hamari@iStockphoto)

抗癌中藥多屬清熱解毒非常寒涼 複方制衡協同

不少人認識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藥,例如最多人提及的白花蛇舌草。它本來作用是清熱解毒,可以應對尿道膀胱發炎,後來中醫界發現對於肺癌和頭頸癌等有一定作用。其實不少抗癌中藥都是清熱解毒,屬非常寒涼的藥物。所以體質虛寒或脾胃虛弱的病人,不能夠單用一種中藥,藥方中必須有所制衡。除了清熱解毒的抗癌中藥以外,中醫還會用到一些屬於以毒攻毒類的毒藥,例子有蟾酥、黃藥子、蜈蚣等。由於這類藥物有一定毒性,使用劑量要非常小心。以往曾有報道指病人自行服用這些藥物後產生嚴重的肝毒性,所以,病人服用任何中藥必先要諮詢註冊中醫以策安全。

多種草藥處方似節拍式化療 抗腫瘤血管增生

事實上,一些西醫化療藥物,亦是從草藥提煉而來。例如常用於乳癌和前列腺癌的紫杉醇類化療藥物,最初提煉自類似中藥紅豆杉的植物;而中藥喜樹皮,與常用於大腸癌化療藥喜樹鹼(irinotecan)本是同源。由此可見,中藥當中也有類似化療的作用。但直接使用草藥,有效成分相對較低,而且中醫處方是多種草藥一同使用,這概念有點像現時西方腫瘤學提出的「節拍式化療」(metronomic chemotherapy),即是用持續及低劑量化療對抗癌症,可以對抗腫瘤血管增生,啟動免疫作用讓腫瘤處於休眠狀態。

另一方面,中藥處方着重君臣佐使,藥物主次有序、互相配搭。中醫藥以人為一個整體,用藥時,固然有一部分藥物直接針對腫瘤,但也有一大部分藥物會按照病人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狀態調理。有所謂攻邪的藥物,也有扶正的藥物;至於幾多分攻癌、幾多分固本培元,就由中醫按照病人身體狀態來制訂。

中醫藥治療癌症有效果嗎?哪類病人、階段最適合?手術化療後中藥調理有用嗎?
中藥處方着重君臣佐使,藥物主次有序、互相配搭,由中醫按照病人身體狀態來制訂。(chinaview@iStockphoto)

哪些病人最適合使用中藥抗癌治療呢?

第一類是維持期的病人,例如接受大腸癌手術和化療後,或乳癌手術等各種西醫治療已經完成後(或只作荷爾蒙治療時)。 完成手術和化療,不等於完全消除每一個癌細胞,這個時候適合利用中醫藥調理身體。中醫認為,一個人所以患癌,癌細胞是種子,而病人身體狀態是土壤。假如土壤不合適,種子不可能發芽生長。所以中醫着重為癌症病人調理身體,改變身體的致癌土壤,也加入一定程度的抗癌藥,進一步抑制癌細胞減低復發。按照病情,中醫一般建議服用中藥半年至兩年不等。

第二類是對於西藥治療無效或不耐受的癌症病人,臨牀上也頗為常見,西醫一般建議此類病人接受紓緩治療或支持治療(supportive care),在包括香港在內的華人地區,這類病人大多會尋求中醫治療。過去有不少案例證實中醫藥可以幫助他們延長生命或減低不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這一類病人也有臨牀指引。

晚期消化力弱 中藥難發揮

但現實中,這類病人尋求中醫治療時,大部分都已病入膏肓,不少人已經營養不良,甚至進食不了。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總體積(tumour volume)很大,當腫瘤數目和體積太大,生長速度快,由於中藥需要透過腸胃吸收消化和需要時間發揮作用,這個時候才使用中醫藥介入治療,恐怕為時已晚。所以最好是發現腫瘤擴散時,早一點考慮中西醫協作,盡早使用中醫藥治療。中醫藥着重治未病,治未病其中一理念是在病情較輕時開始治療,而不是在最差的時候才力挽狂瀾。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狙擊癌細胞 縮短治療次數減副作用


手術化療後 中藥調理減復發?

更多病人問,可否單純用中醫藥治療,不用西醫療法呢?

最近有一名從英國回港探親的前列腺癌病人求診。他兩年前確診前列腺癌,在倫敦一家醫院接受前列腺切除手術。手術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一直處於最低水平<0.01(正常值不超於4ng/ml);然而1年後PSA緩慢上升到現在0.1,身體則毫無徵狀,他求診希望使用中醫藥治療。其實他這種情况是手術後的生化復發(biochemical recurrence),即癌細胞在體內殘留或復發。以現在精準的電療,有近七成機會可以完全根治,而且副作用輕微,即使有一些不適也可以使用中藥來緩解,這種情况不建議單用中藥冶療。

當有很強科學證據能夠把疾病根治,任何界別的醫生也不能排斥循證醫學的數據。以上案例說明了電療作主要治療,中藥作為配合治療,對病人更好;也說明不同病人如何運用中西醫結合也有不一樣。

相反,有一些病人不宜西藥治療,反而中醫抗癌更為合適。一名多年前因鼻咽癌接受電療的病人,後來發現患上頭頸鱗狀細胞癌,並且出現頸部和縱膈淋巴轉移。雖然擴散淋巴數目並不多,但病人年紀太大不適合化療或電療。最終決定單純用中藥抗癌加調理身體,1年後覆檢,電腦掃描顯示癌細胞輕微縮小,病情穩定。


相關閲讀:【頭頸癌】留意4大警號 口腔癌、喉癌較常見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待續,再談談中藥治療如何配合免疫治療)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www.afterroberto.com/%e6%98%a5%e5%a4%a9%e6%bd%ae%e6%bf%95%e6%98%93%e6%94%b0-%e6%9c%a8%e6%a3%89%e8%8a%b1%e8%a2%aa%e6%bf%95%e6%b8%85%e7%86%b1%e8%a7%a3%e6%af%92-%e4%b8%ad%e9%86%ab%e6%8f%90%e9%86%923%e9%a1%9e%e4%ba%ba/ Fri, 15 Mar 2024 07:21: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925 【明報專訊】火紅的木棉花開得燦爛,近期成為春日主角。木棉樹周身是寶,最為人熟悉是木棉花,作為五花茶主角之一,適合春夏潮濕天氣時清熱祛濕,木棉樹皮則可紓緩牙痛,木棉樹根能散結止痛。然而,中醫提醒,經常坐冷氣房、愛吃生冷食物、缺乏運動的人,不宜食用木棉花。(編按:除了木棉花,樹皮、樹根都有藥用價值。例如木棉樹皮與木棉花一樣有解毒清熱祛濕功能,可散瘀止血等;木棉根有祛風除濕、散結止痛的效果;新鮮的木棉花蕊,含有豐富纖維,有助排便,但脾胃虛寒的人多吃或容易泄瀉……)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周身是寶 —— 每逢春天,木棉花開得燦爛。中醫會以木棉花入藥,就連樹皮、樹根都有藥用價值,木棉樹可謂周身是寶。(李祖怡攝)

木棉花清熱袪濕解毒 五花茶成分治口臭暗瘡痱滋

木棉花性涼味甘、淡,歸脾經、肝經、大腸經,具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註冊中醫嚴耀堅說,木棉花可用於治療泄瀉、痢疾、血崩、瘡毒。用藥以曬乾為主,容易保存。註冊中醫潘咨遐指,木棉花可用作煮涼茶,例如五花茶就以木棉花為主要成分之一;也用以治療口臭、暗瘡及痱滋等「熱氣」徵狀。

根據《本草綱目》,木棉花「能行經絡,達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風殺蟲」,《抗癌本草》亦有載木棉花為抗癌藥方。惟潘咨遐強調,治療癌症需同時配合不同藥物服用,使用任何聲稱可抗癌或抗腫瘤的藥物前,必須諮詢中醫意見,不可隨便亂用。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潘咨遐(資料圖片)

拾花煲水飲 蟲卵細菌入肚

正值木棉花盛開,有人或會問可否拾起掉落的木棉花曬乾煲水?嚴耀堅表示有衛生問題,「自己曬乾比較麻煩,建議去藥材舖買」。潘咨遐補充,新鮮木棉花容易變壞,不適合入藥,亦不建議「自製」木棉花乾。路邊木棉花攙雜汽車廢氣,花內可能有蟲卵、細菌,單用清水未必可徹底清洗乾淨,「吃了仲衰」。中藥材經過嚴謹加工過程,最好還是到有信譽的藥材舖選購經處理的木棉花乾。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新鮮木棉花(資料圖片)

秋冬不宜服 偏涼傷陽氣

除了木棉花,樹皮、樹根亦有藥用價值。潘咨遐指,木棉樹皮又稱海桐皮,味苦;與木棉花一樣有解毒清熱祛濕功能,可散瘀止血,治療風濕痹痛、泄瀉、痢疾、胃潰瘍等。而木棉根味性辛平,有祛風除濕、散結止痛的效果。嚴耀堅補充,木棉樹皮入藥可治療牙痛,木棉根則清熱利濕、收斂止血,可用於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跌打扭傷等。而新鮮的木棉花蕊,含有豐富纖維,有助排便,但脾胃虛寒的人多吃或容易泄瀉,尤其是脾胃虛弱、經常泄瀉的人不適合食用。

縱木棉花可祛濕,但並非人人宜用,要視乎體質、季節而定。潘咨遐指,木棉花可解濕熱及去暑氣,在春、夏服用較好,秋、冬不宜。其偏涼易傷陽氣,亂用或導致「寒上加寒」,引發腹瀉、腸胃不適等反效果;經常在冷氣房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的人,或經常進食生冷食物的人容易有虛寒體質,慎服。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乾木棉花(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知多啲:木棉花籽有毒?

當木棉花期結束,果實爆開,棉絮漫天紛飛。棉絮中有一顆種子,根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木棉花的種子含多種胺基酸和脂肪酸;還含有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等不同成分」;惟網上有指木棉花籽有毒性,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肝、腎功能,到底中醫會否用木棉花籽入藥?註冊中醫潘咨遐翻查過不少中醫書籍,暫未見有關木棉花籽詳細資料,未知有無毒性;加上中醫用藥時一般會以整朵曬乾的木棉花入藥,她自己亦未曾使用木棉花籽,形容「上述成分只會在實驗室內抽取出來,中醫用藥時不會特別留意」。

註冊中醫嚴耀堅補充,另有一款名為木棉子(又名棉花子)的藥材,名字與木棉花、木棉花籽相似,惟兩者沒有關係;木棉花屬木棉科,木棉子則是錦葵科植物的種子。木棉子味辛性熱,具溫腎、活血止血之功效,治療陽痿、遺尿、胃痛、腎虛腰痛等,陰虛火旺者忌服。木棉子可以入藥,不過很少用。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嚴耀堅(李祖怡攝)

祛濕食療:茯苓陳皮煮粥 溫和掃濕氣

春天潮濕易倦,想飲祛濕湯水,註冊中醫潘咨遐表示,木棉花清熱祛濕的效果較強勁,脾胃虛寒的人服用後,脾胃抵受不住或會肚瀉;小朋友、長者等體質或較虛弱,亦不適合食用寒涼食物。

木棉花不是祛濕首選,潘咨遐設計兩款食譜,用效果較溫和藥材入饌,一掃濕氣。如有疑問,宜先諮詢中醫。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切忌亂服 —— 木棉花偏涼易傷陽氣,亂服用或導致「寒上加寒」,引發腹瀉、腸胃不適等反效果。(9non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袪濕】水中四寶:芡實、茭白、蓮藕、菱角 食療解悶熱、疲倦兼開胃 (養生帖)


■ 茯苓陳皮粥

功效:健脾利濕

材料:茯苓15克、粳米200克、陳皮6克、冰糖適量

做法:

1. 陳皮刮囊,洗淨

2. 洗淨茯苓、粳米,與陳皮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

3. 加入冰糖略煮即成

注意:孕婦慎服

■ 淮山赤小豆白扁豆豬𦟌湯功效:健脾祛濕

材料:淮山12克、赤小豆15克、白扁豆12克、豬𦟌500克、生薑2片、水1.5公升

做法:

1. 洗淨所有材料,赤小豆、白扁豆浸泡1小時

2. 豬𦟌汆水

3. 把所有材料放進煲內,水滾後轉文火煮1.5小時加鹽即可

注意:孕婦、痛風人士慎服

切忌亂飲:感冒飲五花茶難癒

提起木棉花,馬上想起「下火」五花茶。註冊中醫嚴耀堅表示,五花茶主要能清熱解毒、祛濕涼血,春夏飲用比較適合,「對於一年四季都進食煎炸、辛辣、油膩,經常食火鍋、鐵板燒的人來說,適當地飲用還是可以」。但體質虛寒、脾胃虛寒的人則少飲為妙。

註冊中醫潘咨遐指,五花茶適合口乾欲飲、因濕熱引起大便穢臭的人飲用。然而,中醫一般不建議隨意飲用涼茶,涼茶針對的是體內熱邪過盛、實熱體質的人;但一般人未必分清自己屬實熱還是虛熱,「 表面好熱氣,實際好虧」;過度清熱,有可能會削弱陽氣,令人變得虛弱、怕凍、暈眩、疲乏、小便頻密、泄瀉等。

春天潮濕易攰?木棉花袪濕清熱解毒?中醫提醒3類人士不適宜食用木棉花
清熱解毒 —— 木棉花是五花茶主要成分之一,五花茶具清熱解毒、祛濕涼血的作用,經常食火鍋的人可適量飲用。(ygolub@iStockphoto)

不宜飲用涼茶人士

1. 風寒感冒患者:正氣更虛,感冒會更難痊癒

2. 脾胃虛寒或寒底人士:加劇體虛情况,容易腹瀉、頭暈、手腳冰冷

3. 老人及小孩:陽氣較弱,不宜盲目清熱

4. 孕婦:容易流產

5. 行經期間婦女:容易有痛經,月經較難排出

文:姚穎彤、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