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心外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6 Sep 2023 10:22: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心外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www.afterroberto.com/%e9%ab%98%e8%a1%80%e5%a3%93%e6%82%a3%e8%80%85%e9%81%8b%e5%8b%95%e4%b8%ad%e9%80%94%e6%9a%88%e5%80%92%e4%b8%8d%e6%b2%bb-%e9%86%ab%e7%94%9f%e6%84%9f%e7%95%b0%e5%b8%b8%e6%b0%a3%e5%96%98%e4%bd%9c%e6%82%b6/ Thu, 16 Mar 2023 04:14: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783 【明報專訊】一名患有高血壓的53歲男髮型師,昨(15日)偕友人在大帽山騎越野單車,途中突身體不適,由越野單車倒下暈倒不省人事,送院後不治。據了解,死者有5年高血壓病歷,平時自行於藥房配藥。急症科專科醫生稱,高血壓病人適量運動並無問題,但要注意運動期間如感身體不適,例如異常氣喘、作悶、頭暈等,便應立刻停止運動。並要定時覆診,不應自行配藥。有學者亦指出,高血壓病人需適量運動,恆常運動可以令上壓下降8至10度,有助控制病情。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醫生籲高血壓患者運動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 應立即停止運動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一名患有高血壓的53歲男子昨偕友到大帽山騎越野單車,途中暈倒,事主由飛行服務隊救起,送院不治。(林智傑攝)

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表示,高血壓病人應保持適量運動,踩單車並無問題。病人平時應控制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需要應配合藥物輔助。蕭建議病人定時覆診,自行配藥並不理想,因隨年齡增長、身體情况轉變,醫生或會安排調整劑量或轉藥。


相關閲讀: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高血壓人士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醫生籲定時覆診 勿自行配藥

蕭稱,運動期間如身體不適,例如異常氣喘、作悶、頭暈等,便應立刻停止運動。若過一段時間仍未回復正常,應盡快求診。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表示,高血壓病人需適量運動,恆常運動可以令上壓下降8至10度,有助控制病情。

雷雄德建議高血壓病人進行中等強度運動 免強度過高

雷表示,踩單車速度、路段坡度對運動强度有影響,難以一概而論,通常建議高血壓病人中等强度運動,避免强度過高,以免誘發身體不適。

雷續稱,事主尚算年輕,推論事主可能有其他心臟隱疾,或受天氣、溫度、路段困難程度影響情况。另外,若心臟驟停,及早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急救可增加存活率。

事發於昨早11時許,事主與朋友一行3人於荃錦公路出發,計劃踩越野單車到八鄉河背。據悉平時死者每逢周三都會到大帽山甲龍林徑與友人踩越野單車,事主昨騎行百多米後突感身體不適,喘氣倒地,沒有反應。同行朋友及路過行山客為他人工呼吸及心外壓。事主其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救起,送律敦治醫院,其後證實不治。據悉死者家住屯門青磚圍村屋,鄰居稱死者已婚,子女已長大成人。

]]>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5%97%e9%85%92%e3%80%91%e6%98%8f%e8%bf%b7%e7%8c%9d%e6%ad%bb-%e9%86%ab%e7%94%9f%e6%8c%87%e9%85%92%e5%be%8c1%e5%b0%8f%e6%99%82%e8%a1%80%e6%b6%b2%e5%85%a7%e9%85%92%e7%b2%be%e6%bf%83%e5%ba%a6/ Mon, 16 Jan 2023 07:30: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74 【明報專訊】一名中年漢前晚於旺角聯合廣場一間酒樓參與公司團年飯,疑不勝酒力,不省人事,翌日由酒樓職員發現昏迷,由接報到場救護員證實死亡。急症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酒後1小時血液內的酒精濃度會最高,亦最為危險,其時中央神經會受酒精影響,令人昏迷,甚至未能控制咽喉,令嘔吐物阻塞氣道,無法暢順呼吸致死。他提醒市民,酒家如見有人醉倒昏迷,應幫忙聯絡家人或召救護車,「唔好諗住由得佢喺度瞓」。若飲酒前宜先吃麵包、芝士等可減慢酒精吸收,慢慢飲亦可降低醉酒機率,最重要是量力而為。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肝炎與肝癌】小貼士:酒精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頂酒酗酒者同高危 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急症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醉酒猝死不論年齡均有可能發生,如沒飲酒習慣的人在宴會幫人「頂酒」,易不自量力「飲多咗」;酗酒者則因肝已適應酒精,「飲醉都唔知」,兩種情况同樣高危。

彭繼茂續指,血液內的酒精濃度在酒後一小時最高,最為危險,其時中央神經會受酒精影響,令人昏迷,甚至未能控制咽喉,令嘔吐物阻塞氣道,無法暢順呼吸致死。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中年漢前晚疑醉酒在酒樓休息,酒樓職員翌日發現他昏迷不醒,私人物品放於座椅(左方)。救護員當場證實他死亡,以白布臨時遮蓋遺體。

籲召白車「唔好由得佢瞓」 勿空肚飲酒 慢飲減醉酒機會

彭繼茂續指,飲酒前吃麵包、芝士等可減慢酒精吸收,慢慢飲亦可降低醉酒機率,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同行朋友或酒家如發現有人醉酒昏迷應協助,懂急救者可先檢查呼吸脈搏,適時為醉酒者打開氣道及做心外壓,不懂急救亦可召救護車或聯絡家人,「唔好諗住由得佢喺度瞓,等佢聽朝自己醒」。

警方昨早7時許接報案,指聯合廣場「百好名宴」有身上有酒氣的食客於偏廳昏迷。救護員到場,當場證實47歲李姓男子死亡,其親友事後到場協助了解。案件暫列屍體發現,死因待驗屍確定。據了解,李為裝修工人,有飲酒習慣,無病歷;公司前晚在酒樓筵開5席團年飯,眾人飲紅酒、烈酒,李其後疑不勝酒力在酒樓休息,同事先後離開,至昨早職員在偏廳執拾,發現他昏迷不醒、身體冰凍。


相關文章:【糖尿病】高血糖增中風機會2至4倍 了解11個中風風險因素 控制三高預防10個貼士


]]>
【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5%b0%8f%e6%9c%8b%e5%8f%8b%e6%9f%93%e7%96%ab%e7%99%bc%e7%87%92%e6%9c%8d%e9%80%80%e7%87%92%e8%97%a5%e8%a6%81%e5%b0%8f%e5%bf%83-%e5%b0%88%e5%ae%b6%e8%a7%a3%e6%a7%8b%e7%88%b8%e5%aa%bd%e7%85%a7%e9%a1%a77/ Tue, 01 Mar 2022 07:54: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682 本港第五波疫情仍不斷在升溫,接連更有嬰幼童確診,甚至有死亡個案,為人父母眼見感染數字屢創新高,又怎能安心和放心!小朋友應如何正確使用快速測試?小朋友染病定會變重症?有發燒應否服食退燒藥,哪些不適合呢?應如何紓緩發燒、嘔吐等病情?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為家長們解構以下7個關於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的問題。他亦再次提醒家長,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切勿因心急退燒而自行讓病童服食布洛芬 (Ibuprof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藥物,因副作用相對較多,應盡早求醫處理。

小朋友染疫發燒個案趨增 專家解構7個問題 父母照顧注意

針對愈來愈多的小朋友懷疑或已確診個案,為人父母或照顧者應如何從旁照料以紓緩小朋友不適呢?以下吳醫生為家長們解構7個問題: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9間指定診所預約、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1. 小朋友可以做快速測試嗎?

若家長懷疑小朋友染病,吳醫生稱,可以替他們進行快速測試。取樣前要注意先清走鼻垢,然後將採樣棒輕力以垂直向下的方式放入鼻腔,轉一圈後取出即可。放入採樣棒時切忌用力向上「撩」,有機會碰到小朋友鼻骨致疼痛。

2. 何時要求醫?獅吼喘聲、眼紅、腹痛肚痾要求醫?

吳醫生強調,大部分兒童確診後情况輕微及穩定,通常於三數天內會好轉,若蜂湧入院只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有需要或疑問可透過遙距診症向醫生求助。不過,如果孩子持續出現超過39℃的高燒,以及有嘔吐、呼吸困難或發出如獅吼的喘聲、眼紅、嘴紅、腹痛肚痾等發炎症狀,就要盡早求醫。

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若有嘔吐、呼吸困難或發出如獅吼的喘聲、眼紅、嘴紅、腹痛肚痾等發炎症狀,應盡早求醫。(網上圖片)
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若有嘔吐、呼吸困難或發出如獅吼的喘聲、眼紅、嘴紅、腹痛肚痾等發炎症狀,應盡早求醫。(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3. 探熱高於37℃就是發燒?

吳醫生說,體溫持續過高才算是發燒,第一次探熱發現體溫高,應隔10至20分鐘再一次探熱,仍然過高才算是發燒。同時,不同的探熱方式對發燒的定義也略有不同,例如探耳及脷底是37.5℃,腋下則是37℃,額頭為35.6℃,探肛就是38℃。

他又謂,人的體溫在不同時間也有差異,通常在清晨6時最低,下午4至6時則最高,因此晚上發高燒比下午發高燒可能顯示情况更為嚴重。

4. 孩子發燒是否代表病情嚴重?是否應該用退燒藥?

吳醫生解釋,發燒是身體的一種免疫反應,透過提高體溫減慢病毒增生,幫助身體對抗疾病,只是高熱可能會引起不適,影響睡眠和食慾,這時可讓孩子適量服用常用及很安全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每次劑量是每公斤體重15毫克,每日不多於4次,若用藥過量可影響肝臟。除了用退燒藥,家長亦可以用溫水為孩子抹身體幫助散熱。

5. 持續高燒應用更強藥效的藥物嗎?有副作用嗎?

他提醒家長,孩子持續高燒不退時,不該用更多或更強勁的藥物退燒,例如非類固醇類藥物布洛芬 (Ibuprof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雖可快速退燒,但副作用相對較多。爸媽或照顧者應多加留意小朋友是否有其他問題,例如高燒可能是由腦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是炎症引發分子風暴令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器官所致,即使用藥成功退燒,但炎症未獲處理,亦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提醒家長,若小朋友確診新冠,發燒及影響睡眠和食慾等,可讓孩子適量服用「撲熱息痛」,不應服用非類固醇類藥物布洛芬及雙氯芬酸等,因副作用相對較多,兒童不宜使用。
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提醒家長,若小朋友確診新冠,發燒及影響睡眠和食慾等,可讓孩子適量服用「撲熱息痛」,不應服用非類固醇類藥物布洛芬及雙氯芬酸等,因副作用相對較多,兒童不宜使用。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6. 孩子出現氣促、嘔吐,甚至昏迷,救護未到該如何處理?

吳醫生提示家長,若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不要讓其躺下,最好是坐起身微向前傾,期間不要餵食以免因嗆到進一步妨礙呼吸。嘔吐則要讓其打側躺下,避免嘔吐物阻塞氣道。若果兒童進入昏迷狀態,屢叫不醒且沒有脈搏呼吸,應立即做心外壓及人工呼吸,若仍有脈搏則讓孩子打側躺,頭微向後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7. 孩子症狀輕微,沒有高燒或呼吸困難等,照料上有何要注意?

吳醫生表示,發燒容易引致缺水,故此家長要確保孩子飲用足夠的開水,宜較平日多10至20%,例如年幼的孩子要飲4至5杯開水,10歲兒童就要喝約10杯,維持每日小便6次左右。同時,還要確保孩子吃得夠,胃口不佳可以液體營養液補充。此外,維他命C及D對抗病很重要,前者可經由每日進食兩份水果攝取,後者則要透過進食深海魚或補充劑攝取。

小朋友感染新冠死亡「不尋常」 注意腦炎等併發症率

吳醫生表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只有約0.1%,遠低於成人的2%,反映兒童染病後整體情况一般較為輕微,惟一至兩歲幼兒的入院率則較高,而本港接連出現幼兒死亡確實「不尋常」,有需要關注。

他強調,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都有機會令兒童出現併發症,當中最嚴重要是腦炎、呼吸系統發炎,以及可致器官衰竭的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一旦出現這些情况應盡早求醫接受治療,例如以類固醇及免疫球蛋白控制炎症。

鼓勵小朋友盡快打針 感染後3個月可接種新冠疫苗

吳醫生鼓勵家長盡快安排孩子接種疫苗,尤其患有長期病者更應打針,兩種疫苗也可以。部分兒童接種疫苗後會有發燒等不適,但一般很快便會消退,並可能顯得較疲倦,宜多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若已受感染則可於康復3個月後接種疫苗。

]]>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www.afterroberto.com/9%e6%ad%b2%e6%9f%93%e7%96%ab%e7%ab%a5%e4%b8%8d%e6%b2%bb-%e5%b0%88%e5%ae%b6%e7%96%91%e6%96%b0%e9%99%b3%e4%bb%a3%e8%ac%9d%e5%95%8f%e9%a1%8c%e6%88%96%e5%85%8d%e7%96%ab%e9%a2%a8%e6%9a%b4-%e6%b3%a8/ Fri, 25 Feb 2022 10:17: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637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確診新增個案單日破1萬宗。昨亦公布第4名染疫離世兒童,一名患肌肉遺傳病、沒有打針的9歲男童昨突然昏迷,入院時已無心跳,前後約數小時不治。有病理學專家指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或可令受病毒感染兒童短時間內死亡。若小孩突然出現不願進食、打機、「亂講嘢」等5個情况,可能已經是「腦部不正常運作」的警號,而新陳代謝的問題,則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另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引述醫管局分析指九成染疫童現上呼吸道感染,近一成發燒抽筋,但9歲童死前沒這些病徵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染疫男童昏迷不治 沒有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可能出現免疫風暴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公布一名沒接種新冠疫苗的9歲染疫男童死亡,他患有肌肉遺傳病,兩三歲時已病發。昨早突然在家昏迷,父母召喚救護車,男童被送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時,情况已非常差,沒有心跳,要接受心外壓搶救,延至早上7時07分不治。劉補充,他沒有任何上呼吸道病徵、屙嘔、發燒或抽筋等,只是前一晚「有一點累、胃口差了」,也沒有接觸過新冠病人,沒做過新冠測試。其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同時,前晚有一名4歲男童發燒及抽筋,其後昏迷,昨凌晨被送到仁濟醫院急症室,他在家做快速測試呈陽性,在醫院覆檢後確診,昨情况穩定,今已退燒。此外,劉家獻今午(25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記者會表示,昨晚(24日)呈報了51人情況危殆,48人情況嚴重。其中,一名5歲女童危殆,昨入瑪麗醫院,她入院前數天發燒、嘔吐,胸口不適、心率很快,已處方藥物,其家人經快速檢測初步陽性,女童的媽媽及姐姐有病徵。

對於染疫童無徵兆下猝逝,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臨牀教授林青雲說,多年前曾有文獻提及屯門有小孩感染流感病毒後發燒,短時間內死亡,後來發現或因新陳代謝出問題,發燒後或現腦水腫,情况會急轉直下,類似「電池沒電,但你之前不會有預警」。他指染疫者也有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自身免疫系統太勁」,導致腦部未能正常運作。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兒童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科興疫苗副作用 打針後注意勿做劇烈運動多休息(更新2月23日)

 

促多留意子女 專家:不願進食、打機或「腦不能運作」警號

他說,如小孩突然出現:很累、不作聲、不願打機、不願進食,或者「亂講嘢,變成另一個人」等,可能已經是「腦部不能正常運作」警號。

 

免疫風暴可致高血糖 新陳代謝問題可出現血糖過低

林青雲稱,免疫風暴有可能出現高血糖,而新陳代謝的問題,則是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呼籲家長若見到小孩有上述不正常情况,可嘗試測試血糖,若過高或過低也是警號。林又指離世9歲男童患罕見病,本身身體器官已經較弱,面對病毒入侵時,情况或更嚴重。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劉宇隆:病童有抽筋迹象應即召救護車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則稱,醫管局分析了數百宗6個月至5歲的新冠個案,約九成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近一成患者發燒抽筋,患肺炎的「絕無僅有」。劉指出,染疫童出現的抽筋分為「發燒抽筋」及「腦炎」,前者在流感、副流感、腺病毒感染都會出現,家長毋須擔心。

他解釋,病童若出現發燒抽筋,症狀不會持續多於20至30分鐘,患者在兩小時內會恢復神志;而腦炎患者神志恢復速度較慢,同時一定需要藥物協助。但他指出,一旦兒童有抽筋迹象,應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結果,分辨幼童患有發燒抽筋還是腦炎。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小朋友鯁喉|鯁喉窒息超過5分鐘 或致腦部嚴重缺氧 醫生:宜及時施行謙烈治法急救 //www.afterroberto.com/%e5%b0%8f%e6%9c%8b%e5%8f%8b%e9%af%81%e5%96%89-%e9%af%81%e5%96%89%e7%aa%92%e6%81%af%e8%b6%85%e9%81%8e5%e5%88%86%e9%90%98-%e6%88%96%e8%87%b4%e8%85%a6%e9%83%a8%e5%9a%b4%e9%87%8d%e7%bc%ba%e6%b0%a7/ Thu, 21 Oct 2021 04:58: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750 【明報專訊】西環薄扶林道香港潮商學校一名7歲非華裔小二女生,昨早小息期間疑吃啫喱糖時鯁喉,突然窒息昏迷,學校報警求助,有教師在當值救護員電話指導下為女生急救。救護車到場將女生送院,她經搶救後回復清醒,但情况危殆,需留院觀察。

香港潮商學校校長詹漢銘講述事發經過,稱當時小息剛結束,班主任離開班房轉堂,約1分鐘後,該課室有同學急步跑到隔壁課室向教師求助,稱該女生突然倒地,教師趕至,隨即用對講機召另一教師協助。另一教師趕至時發現女生口吐白沫、狀况危急,已立刻報警,當值救護員在電話中指示該教師為女生施心外壓,壓了一下女生已吐出紅色嘔吐物,教師先清理女生口腔內的嘔吐物,以免阻塞其呼吸。救護員及後趕至接手急救,女生送院治理後回復清醒,需留院。

 

邊吃邊談「食得好急」

詹漢銘續稱,綜合現場同學及教師說法,當時女生一邊與同學聊天,一邊進食類似啫喱糖的零食,形容是「一粒接一粒,食得好急」,其間突然整個人向後倒下失去知覺,懷疑是吃零食時太急引致鯁喉。他說校方現時容許小息時進食,之後戴回口罩,而校方每個學期都會與家長查詢學生有否食物敏感情况;並已就事件通知教育局,知會教師為其餘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其中有一兩名學生情緒較差。教育局回應稱已知悉事件,會繼續和學校保持緊密聯繫,提供適切支援。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表示,小朋友鯁喉時,旁邊若有大人應即時施救,若窒息超過5分鐘,腦部有可能嚴重缺氧,造成生命危險。他稱小朋友氣管較細,進食魚蛋及提子等體積較大食物時容易鯁喉,建議家長可為子女切細食物,並提醒不要一邊吃一邊玩或聊天。另一兒科專科醫生張傑稱,圓形食物較容易鯁喉,如較大粒的糖、燒賣及魚蛋等,他指消防處建議的「謙烈治法」是最有效的施救方法,即從後環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另一手抱拳,將拳頭放在肚臍上方、胸骨下方位置,不斷用力擠壓鯁喉者上腹。

(食物安全中心facebook截圖/紅十字會影片截圖)
(食物安全中心facebook截圖/紅十字會影片截圖)

 

醫生建議用「謙烈治法」施救

翻查資料,2018年1月,元朗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有一名8歲小三女生,在小息時疑吃墨魚丸鯁喉窒息暈倒操場,送院搶救,昏迷26日後不治。

 

幼兒鯁喉高危食物:

.難於溶化的果凍:小杯裝蒟蒻啫喱

.細小的堅硬食物:果仁、硬糖

.細小的球形食物:提子、魚蛋

.難於咀嚼的食物:麻糬、糯米糍

.可壓縮食物:棉花糖

.厚稠糊狀的醬:花生醬

 

防範鯁喉小錦囊:

.適當選擇食物,將食物切碎方便吞嚥

.教導孩子不要狼吞虎嚥、進食時不要說話、不可邊走邊吃

.注意家居安全,以免孩子誤吞異物

 

紅十字會示範動處理鯁喉短片

紅十字會影片教路,如果鯁喉者能夠咳嗽,應鼓勵他咳嗽,嘗試把阻塞物咳出;若未能咳出阻塞物,便應使用拍背法,或施行推腹法。相關做法可參考影片: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食衛局、紅十字會、消防處

]]>
救護條例強制非必要急救 在家安寧離世 無奈捱心外壓 //www.afterroberto.com/%e6%95%91%e8%ad%b7%e6%a2%9d%e4%be%8b%e5%bc%b7%e5%88%b6%e9%9d%9e%e5%bf%85%e8%a6%81%e6%80%a5%e6%95%91-%e5%9c%a8%e5%ae%b6%e5%ae%89%e5%af%a7%e9%9b%a2%e4%b8%96-%e7%84%a1%e5%a5%88%e6%8d%b1%e5%bf%83%e5%a4%96/ Tue, 06 Oct 2020 04:09: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573 【明報專訊】臨終病人往往最渴望是:不要受苦,不要成為負累,盡量與家人在一起。病人對治療及死亡多了選擇,其中《不作心肺復蘇術指引》(DNACPR)可讓臨終病人免受急救之苦,可惜在現存法制下,救護員必須施行心外壓。此舉不但浪費公共資源,亦對死者構成了不必要創傷,對家屬也留下遺憾。

救護條例強制非必要急救 在家安寧離世 無奈捱心外壓
(明報製圖)

末期癌患在家安寧 家人寵物陪伴下送別

我在個人facebook上,分享了上一期《明報》人生下半場「快活梁心」文章——〈在家離世路崎嶇 支援足夠有得揀〉。上載不久,收到一位友人留言,分享了個人體驗:

「梁醫生,我實踐了你們推行的『在家離世』。95歲的爸爸患有末期腸癌。雖然醫生願意替他做手術,但是他選擇不做,希望在家安寧。我們就遵照他的意願,在家照顧他。在此期間,他一直清醒,有貓狗陪伴,我們每天隨時可見到他,家人可以隨時弄食物給他,媽媽亦可以繼續與他相處。雖然爸爸有失禁,但是護理照顧方面不太困難。

救護條例強制非必要急救 在家安寧離世 無奈捱心外壓
末期照顧——相比以往,社會大眾對末期照顧有更清晰概念,患者對自己的治療及死亡多了選擇及自主。(imtmpho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醫院彈性處理 減病人恐懼壓力

靈實醫院善終服務做得很好,醫護能彈性處理爸爸的治療程序。例如爸爸有貧血,但是為了不想爸爸在醫院過夜,被restrain(約束),醫院將療程分兩天進行。第一天抽血檢驗,然後回家;第二天才回醫院輸血。爸爸更能入住單人房,讓家人陪伴。輸血過程輕鬆愉快,輸血後經醫生檢查妥當,爸爸便可以回家,減低他的恐懼和壓力。

另外,醫院也派出外展護士定期探訪,與我討論護理方案。由於知道我是註冊護士,她甚至願意按我的請求提供放尿物資。有了物資,我可留作緊急應用,以爭取時間不用送爸爸到醫院,可以直接安排他入靈實寧養病房。

出示「不急救文件」 救護拒受理

爸爸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咽下最後一口氣。我們可以在其臨終前給他清潔、說話、祈禱等,連狗狗都可以陪伴及見他最後一面。等他沒有呼吸之後,我們才召喚救護車。但最遺憾的是,救護員必須要做急救。我堅持不讓他們急救,並出示了『不急救文件』,但是救護拒絕了。我為此十分生氣,因深信爸爸反對急救。但為了不想爸爸聽到我們爭吵,我最後還是答應了,而他們亦承諾只是象徵式輕輕做少少急救。

送往醫院後,爸爸直接送入寧靜房,等待其他家人到來,過程順利。之後當然有警察到我家調查,當他們明白情况後,很快便離去了。

分享這段經歷,主要是想多謝梁醫生的努力推動和靈實醫院各醫護的配合。爸爸能圓滿走完人生路,得到家人陪伴,相信已經無憾。不過,我認為現時最迫切的是:政府一定要立例,讓救護員能夠接受市民不接受搶救的意願。請努力,加油!

謝謝梁醫生和你的團隊!

友人的分享使我十分感動。臨終病人往往最渴望是:不要受苦,不要成為負累,以及能夠盡量維持與家人的關係。因此,很多病人都寧願回家。但是在家安寧的意願,並不是人人滿足得到。如果沒有家人的付出和愛護,願望便很難達成。而友人的分享正正說明了至親一路好走,是福分,是無憾。

梁萬福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資料圖片)

文: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翠麗


條例限制 留最後遺憾

回望過去,值得安慰的是,香港社會對末期患者的照顧提升了不少。在醫療及社福界的積極推動下,患者及家屬現在有更多選擇,可以在醫院以外的環境,例如在家中或安老院舍走完人生最後一步。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4年前開展「安寧頌」計劃,旨在推動社區及安老院舍晚期照顧,發展社區及專業照顧的教育,努力為晚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專業支援與義工服務。透過與大學、社福機構及專業學會之間的合作,在社區及院舍內組成了專業團隊。因此,安老院舍臨終照顧服務模式及人力支援上,我們都能看到一定程度的成效。相比以往,社會大眾尤其末期患者,對末期照顧普遍有更清晰概念;更多患者對自己的治療及死亡多了選擇及自主。

雖然我們已做了很多工作,向公眾及末期病患者推廣末期照顧概念,讓患者可選擇在醫院以外走人生最後階段,公眾對在家離世的認識也大大提升,但礙於現存救護條例的限制,在真正實行上仍遇到一些困難。病人在家離世後,需要召喚救護車送往醫院證實死亡,而在現存法制下,救護員仍然需要施行心外壓。此舉不但浪費公共資源,亦對死者構成了不必要創傷,對家屬也留下遺憾。

DNACPR指引未獲法定認可

不知不覺間,醫院管理局制訂《不作心肺復蘇術指引》(DNACPR),應用已超過10年。在制定指引時,醫院管理局曾多番與消防處商討,當末期病患及有醫院簽發DNACPR的病人在家離世後,如何安排救護員不作心外壓急救。但礙於DNACPR只被認為是醫院內部文件,所以救護員仍需實踐《消防條例》的法定要求。

建議修例保障病人權益

食物衞生局在2019年12月就預設醫療指示和在居所離世的相關諮詢文件,就是要研究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心外壓急救。報告剛在數月前公布,新建議包括:

《不作心肺復蘇術》文件是醫生作出的書面指示,因預期某人可能出現心跳停止而預先指明不為該人作心外壓急救。對於罹患不可逆轉的嚴重疾病,以及沒有有效預設醫療指示的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如各方達至共識,醫生可簽署非住院病人《不作心肺復蘇術》文件,證明心外壓不符合病人最佳利益,因此不應進行。文件正本須出示予緊急救援人員或治療提供者,作為有效文件的憑證。報告亦建議採用法定的指明表格,而不是非法定的範本表格。當局也會修改《消防條例》相關條文,讓《不作心肺復蘇術》文件可獲接受和實施。

報告接受了大眾要求對在家離世患者免卻不必要的急救程序,建議就DNACPR視為一個法定文件,當值救護人員確認患者是末期個案並由醫生簽發了DNACPR後,就可以不為離世者急救,也不違法例。衷心寄望條例草案盡快展開,以完善香港在家離世的法律制度。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急救有法:AED「自動波」 未學急救都識用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95%91%e6%9c%89%e6%b3%95%ef%bc%9aaed%e3%80%8c%e8%87%aa%e5%8b%95%e6%b3%a2%e3%80%8d-%e6%9c%aa%e5%ad%b8%e6%80%a5%e6%95%91%e9%83%bd%e8%ad%98%e7%94%a8/ Mon, 09 Dec 2019 03:51: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752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不少運動場所、學校、商場都備有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利用電擊讓心臟先停止不規則亂跳,再重新啟動心臟的活動。(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如果有人暈倒,沒有呼吸和心跳,1分鐘內應施予 rel= “nofollow” ,5分鐘內施予AED電擊,10分鐘內都沒有適當的處理,救回的機會很低。」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需要把握黃金搶救時間3至5分鐘,超過10分鐘未有搶救,存活率低於2%。

現時不少運動場所、學校、商場都備有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樹堅表示,「好似防火設備一樣,應該要周圍都有。有事故發生的時候,即使緊急救援未到,在場人士可以先替患者急救。AED猶如將所有細胞叫停,不准發射信號,希望再慢慢產生正常電流,回復正常心跳」。AED的原理是電擊心臟,先停止不規則亂跳,再重新啟動心臟的活動。

做心肺復蘇 阻止腦死亡

心室顫動患者必須以電擊急救,「不一定要受過訓練才懂使用AED,它好似『傻瓜機』,有圖示輔助說明,它會提示你需不需要電擊」。AED能夠自動偵測和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斷是否需要電擊,因此不用擔心「電錯人」。李樹堅提醒,尚未找到AED前,要為患者施行心肺復蘇法(CPR),當AED電擊完畢後,急救者仍應繼續施行CPR,直至救護人員到場。如心臟停頓5分鐘,沒有血液供應至腦部,可令腦部受損,就算在急救期間心跳一度恢復,但最後可能會因為腦死亡而不治。

]]>
知多啲:臨終需高度照顧 最好三人合力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8%87%a8%e7%b5%82%e9%9c%80%e9%ab%98%e5%ba%a6%e7%85%a7%e9%a1%a7-%e6%9c%80%e5%a5%bd%e4%b8%89%e4%ba%ba%e5%90%88%e5%8a%9b/ Mon, 13 Aug 2018 03:33: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646 選擇帶親人回家陪伴走最後一段路,不止要安排合適的住家環境,家人的心理準備亦很重要。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認為,「醫生的角色是將藥物治療、病情進展向家屬解釋,預先解說面對的各種可能,讓家人有心理預備。但死亡是獨特的,每一個人的死前狀况都不同,亦無法預測」。

狀况無法預測 心理準備重要

病人在臨終階段,絕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高度照顧,因此家人要投入大量時間。他舉例:「例如病人起不到身,有時會氣喘,大小便有困難等,好多時要扶抱及幫忙處理不同情况。根據我們曾處理的個案經驗,最好有三個家人可以在那段時間全心照顧,當然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可以聘請私家護士或護理員。」

預設醫療指示 尊重病人選擇

決定在家安寧照顧前,患者跟家人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當病人神志清醒、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最好先行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以免其後病情惡化時家人不知道如何處理。透過預設醫療指示,醫生可以跟病人及家屬一起就患者對維持生命的治療,包括使用心外壓、呼吸機、插胃喉、強心藥物達成共識。」簽署過程需要大部分家人的參與,令家人尊重及安心於患者的選擇。

然而,部分個案選擇了在家安寧服務後,中途可能改變意願。梁萬福表示,「嚴重氣喘是一個很難在家解決的問題。始終家中支援有限,若病人受嚴重困擾,還是有需要住院的。還有一些個案會大量出血,家人可能覺得在家中難以處理」。因此即使病人選擇了在家安寧,醫生還會繼續觀察,判斷病人是否仍適合留在家中,以免在臨終過程受到很大的痛苦。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d91d7ffafa6f490c60e4104f8b0680d4.jpg(Pamela Moore@iStockphoto);

]]>
知多啲:心臟停2分鐘 可變植物人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5%bf%83%e8%87%9f%e5%81%9c2%e5%88%86%e9%90%98-%e5%8f%af%e8%ae%8a%e6%a4%8d%e7%89%a9%e4%ba%ba/ Sun, 18 Dec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7236a578f292d817b74bc2c57eee00a2 【明報專訊】出現突發性心臟病,心臟科醫生的救援固然重要,但若病人在送達醫院前,心臟已停頓一段時間,便難以救治。所以病人在救護車趕往醫院前,有否得到及時的急救支援,往往是關鍵因素。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指出:「病人出事後,當下的急救非常重要,如心臟停止兩分鐘左右,影響血液流通,無血上腦,可引致腦缺氧,可能出現永久性損傷,甚至變植物人。」

持續心外壓增生存機會

她指,現時香港情况,求助者由報警至救護車抵達現場,平均約需逾九分鐘,若其間有人施行急救,持續進行心外壓, 生存機會可大大提升,否則送至心臟科醫生,亦難以救治。

岑健說,不少外國學生,小學高年級已具備基本的心外壓知識,試過有案例指小朋友在家救了病發的家人,使之保持腦部基本的血液循環,不至變成植物人。若香港的學生積極學習急救,相信可幫助更多人。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19/news/_19ya102.jpg(圖:曾憲宗);]]>
【明報專訊】出現突發性心臟病,心臟科醫生的救援固然重要,但若病人在送達醫院前,心臟已停頓一段時間,便難以救治。所以病人在救護車趕往醫院前,有否得到及時的急救支援,往往是關鍵因素。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指出:「病人出事後,當下的急救非常重要,如心臟停止兩分鐘左右,影響血液流通,無血上腦,可引致腦缺氧,可能出現永久性損傷,甚至變植物人。」

持續心外壓增生存機會

她指,現時香港情况,求助者由報警至救護車抵達現場,平均約需逾九分鐘,若其間有人施行急救,持續進行心外壓, 生存機會可大大提升,否則送至心臟科醫生,亦難以救治。

岑健說,不少外國學生,小學高年級已具備基本的心外壓知識,試過有案例指小朋友在家救了病發的家人,使之保持腦部基本的血液循環,不至變成植物人。若香港的學生積極學習急救,相信可幫助更多人。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19/news/_19ya102.jpg(圖:曾憲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