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復康訓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9 Oct 2024 05:07: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復康訓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8%aa%bf%e6%9f%a5-%e4%b9%9d%e6%88%90%e5%8f%97%e8%a8%aa%e8%80%85%e8%84%8a%e6%a4%8e%e7%97%9b%e7%97%87%e5%bd%b1%e9%9f%bf%e7%94%9f%e6%b4%bb-%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 Tue, 29 Oct 2024 04:17: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8 養和醫療集團一項脊椎健康問卷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影響生活,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同時受到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困擾。調查結果亦顯示,白領人士的背痛和頸痛發病率高;至於64歲或以上的受訪者中,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率顯著增加。脊椎退化是脊椎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長者,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更會引致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建議市民戒煙、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以減少病發風險。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成立脊椎中心作跨專科共診,並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現需依靠輪椅出入的68歲頸椎脊髓病變患者阮太(前排)曾接受兩次手術治療,她說知道很多港人飽受嚴重脊椎問題折磨,希望以個人經驗鼓勵他人正視脊椎問題。後排左起:betway体彩 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脊柱外科主任及臨牀副教授關日康、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betway体彩 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betway体彩 副院長翁維雄、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廖凱霖攝)

脊椎痛症常見成因:脊椎退化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在職者背頸痛佔多

養和今年8月蒐集813名年滿18歲香港受訪者回應,發現87%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即背痛、頸痛或坐骨神經痛影響生活,28%同時受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影響。調查亦發現,白領人士脊椎痛症比率達九成。各年齡層方面,64歲或以上組別的坐骨神經痛比率明顯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達41%。63%有脊椎問題的受訪者會選擇放鬆或休息緩解痛楚,32%會尋求西醫意見及治療。


相關閲讀: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脊椎退化引發多種併發症  嚴重骨質疏鬆或致脊柱變形

脊椎退化是長者常見的脊椎健康問題之一。養和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醫生表示,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嚴重者連翻身、起坐或行走都有困難。他提醒,嚴重的骨質疏鬆,同樣會引發脊柱變形、身高縮短、駝背;壓縮性骨折更會導致胸廓畸形丶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脆弱性骨折更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常見骨折部位包括手腕丶腰椎丶髖部等。

微創手術減創傷 術後復康訓練助恢復

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醫生指出,長者或同時患有多種長期病症,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並與其他專科醫生,例如心臟科、神經科的醫生等,為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而微創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亦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養和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強調,微創手術的復康周期較短,能減少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配合術後的專業復康訓練,有助患者更快恢復活動能力,減少術後併發症。

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 或致成人脊柱畸形

還有一些隱性的脊柱畸形或慢性病變,亦有可能因延遲治療而導致病情惡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醫生以一些有脊柱畸形問題的成人患者為例,可以追溯到其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脊柱側彎,由於未能及時發現及處理,成年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脊柱結構性問題。建議家長應特別留意孩子在青春期的脊柱快速增長發育時,若有異常,應盡早求醫。

其他成因: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

除了脊椎退化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醫生還指出,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也不罕見。「以脊椎轉移腫瘤為例,骨科醫生需要與腫瘤科醫生合作,提供最適切的緩和治療。有些病例可能可以採用腫瘤分離手術,使放射治療更加有效。對於某些病例,腫瘤整塊切除可降低惡性腫瘤在局部區域復發的機率,有助預後治療。」

運動過量可致脊椎問題

要減少病發風險,胡永祥建議市民戒煙及控制體重。若出現脊椎或骨骼問題,應該及早治理,以免引起其他併發症或失去日常活動的能力。他提醒,時下流行健身,市民或因運動過量或不小心而有脊椎問題,做運動也要小心。黃一華亦建議,白領人士久坐易感腰背痛,鼓勵要不時轉換坐姿,並適量運動如游泳,若懷疑牽涉更嚴重病情,就應及早求診諮詢專業意見。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將設脊椎中心跨專科共診
伙港大研AI篩查脊骨變形

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設立脊椎中心,除了骨科專家外,更會涵蓋腦神經外科醫生、痛症專科醫生、復康科專家及物理治療師等的跨專科共診,並與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合作,研究複雜脊椎疾病及最新治療技術。黃一華補充,養和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期望病人可及早獲治療,現正向醫管局中央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開展研究。

]]>
膝痛避免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看「紅綠燈」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8%86%9d%e7%97%9b%e9%81%bf%e5%85%8d%e9%81%8b%e5%8b%95%e6%b8%9b%e8%86%9d%e9%97%9c%e7%af%80%e8%b2%a0%e8%8d%b7-%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e7%9c%8b%e8%ad%a6%e8%99%9f/ Wed, 03 Apr 2024 06:35: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80

【明報專訊】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士常見痛症。膝關節是下肢關節,膝關節炎非常影響日常生活,令生活能力下滑。膝痛患者最擔心關節退化、軟骨磨蝕、長期發炎等問題。炎症會加速軟骨退化,令關節更加變形。傳統思想建議膝痛患者減少行斜路、樓梯等對膝關節負擔較大的活動,甚至停止負重運動以延緩退化。然而,完全避免運動減少負荷,膝關節退化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 (編按:膝痛應否運動,可考慮「紅綠燈」警號。)

膝痛避免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看「紅綠燈」警號
膝痛時完全避免運動真的可以減少膝關節負荷,甚至解決膝關節退化問題嗎?

膝痛應否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教路「紅綠燈」警號

首先要剖析為何膝關節會發炎從而退化。導致膝關節發炎原因眾多,包括肥胖,大腿或臀部肌力偏弱,下肢長期受力等,均會增加關節負荷,令炎症更嚴重。然而,停止運動會令以上問題加劇。相反,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體重、增強肌力及矯正下肢受力等問題,從而減低膝關節負荷及發炎情况,甚至減慢膝關節退化速度。

話雖如此,運動亦要量力而為及循序漸進,非一下子大幅增加運動量或完全停止運動。運動與否,可考慮「紅綠燈警號」:

紅燈:運動令關節痛楚加劇,應停止運動,或減低強度與活動幅度

黃燈:關節本身有痛楚,但運動時並沒有令痛楚加劇,可繼續運動

綠燈:運動或靜止時關節均無痛楚,可繼續運動或考慮提升強度


相關閲讀: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運動增肌力 減慢關節退化

退化性膝關節炎復康運動需要包含帶氧、大腿肌力、下肢活動及平衡訓練。研究顯示循序漸進的步行及肌力訓練,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力量,減低關節退化對生活的影響。

若遇到嚴重膝關節問題如關節僵硬、嚴重變形(例如嚴重O形腳),令膝關節以至腳掌都無法正常受力步行時,可考慮先接受物理治療,改善下肢軸線及受力問題,令運動時痛楚減輕,增加運動意欲及減低因發力錯誤而導致炎症及退化。


相關閲讀: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有為膝痛或其他痛症人士開設物理治療評估服務,以及不同復康訓練班,可致電2743 1702或瀏覽bit.ly/knee-pain-ymca查詢。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網球肘成因:手腕手肘重複勞損過度用力 急性發作手部發熱腫脹 紓緩及預防5個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7%b6%b2%e7%90%83%e8%82%98%e6%88%90%e5%9b%a0-%e6%89%8b%e8%85%95%e6%89%8b%e8%82%98%e9%87%8d%e8%a4%87%e5%8b%9e%e6%90%8d%e9%81%8e%e5%ba%a6%e7%94%a8%e5%8a%9b-%e6%80%a5%e6%80%a7%e7%99%bc%e4%bd%9c/ Fri, 12 Jan 2024 03:53: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27

【明報專訊】拿起咖啡杯發現手腕無力,扭毛巾時手肘外側不適但又沒有明顯創傷,伸展手腕時手肘有疼痛不適感,這些都是網球肘(醫學名稱:肱骨外上髁肌腱病變,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常見病徵。網球肘十分常見,不要以為只限於網球運動員,經常使用電腦的文職人員、家庭主婦、清潔工人、廚師,以及其他運動愛好者,亦有可能患上網球肘。

網球肘因手腕手肘重複勞損過度用力所致

網球肘多是由於手腕、手肘重複勞損或手腕錯誤過度使力所致。成因要先從手前臂組織結構開始了解。手臂外側有一組肌肉群,由肱骨外上髁一直延伸到手腕及手指,此為手腕伸肌。這組肌肉群控制手腕、手指伸展,當我們拿起或用力握緊物件時,便會使用到手腕伸肌。

日常生活中,長期重複手腕屈伸動作,加上錯誤用力令手指和手腕關節過度伸展,因而令手腕伸肌和連接至肱骨外上髁的肌腱過度使用,慢慢出現微小斷裂和損傷,進而導致炎症反應和疼痛,故網球肘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肌腱病變(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徵狀:手握球拍、切菜無力 肘部僵硬腫脹

網球肘徵狀繁多,包括手肘外側有一點疼痛,或用力時手肘外側不適疼痛,這種疼痛可能延伸至前臂。此外,提重物時肘部感到加劇疼痛,有時候在握球拍或切菜時感到手部無力,甚至肘部出現輕微僵硬和腫脹。

網球肘是常見慢性痛症,風險因素包括需經常重複手部活動,例如需要長時間操作滑鼠或鍵盤的人員,以及頻繁從事維修工作的技工等;其他風險因素包括不正確提舉方法,前臂腕伸肌的柔韌度和力量不足,肩部和手臂周圍肌肉不平衡等。

當網球肘急性發作時,如有發熱、腫脹等情况,建議多休息手部,暫時避免可能引起疼痛的活動,如作球拍運動、搬運重物、長時間使用滑鼠。當急性炎症減退後可以開始復康運動。以下可提升肌肉柔韌度和恢復肌肉力量的家居運動,有助治療網球肘。


相關閲讀:【網球肘】手腕伸肌勞損致病變發炎無力 網球肘5個徵狀 誰是高危一族 4招改善方法

【伸展運動】

以下運動維持15秒,重複3次為1組。每天2至3組。換邊再做。

‧手腕伸肌伸展運動

右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屈。左手將右手背向內拉,直到右手前臂有輕微拉扯感覺(圖1)。

‧手腕屈肌伸展運動

右手肘伸直,手腕向上屈。左手將右手掌心向內拉,直到右手前臂下有輕微拉扯感覺(圖2)。

網球肘成因:手腕手肘重複勞損過度用力 急性發作手部發熱腫脹 紓緩及預防5個貼士
(作者提供)

【肌力強化運動】

以下運動每邊可重複5至10次為1組。每天2至3組。換手再做。

‧前臂肌肉鍛煉

右前臂放在桌面邊緣或椅子扶手上,手背朝天,輕握毛巾,將手腕向上提高,前臂保持不動,手腕向上提起時應感到前臂肌肉收緊,維持5秒,慢慢放下手腕。重複上述動作,改為手心朝天,將手腕向上提高(圖3),慢慢放下。

進階運動:使用水樽或啞鈴代替毛巾(約1個200毫升水樽注滿水)

‧手握力訓練

毛巾放在手心,也可用泥膠或軟練力球代替。慢慢握實,保持5秒(圖4),然後放鬆。

註:復康訓練應該根據個人情况和徵狀調整,以上運動絕不能取代經專業人士評估後的治療方案

預防5個貼士:維持健康姿勢 定期調整及轉換姿勢

預防網球肘,日常維持健康姿勢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貼士:

1. 首先,搬運或提起重物時,使用雙手以分散壓力,並保護手腕和前臂不過度負荷。

2. 對於文職人員,特別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士,注意操作鍵盤和滑鼠時的手腕姿勢,手腕盡量保持平放,避免前臂過度伸展。

3. 避免長時間重複使用前臂肌肉的動作,例如清潔窗戶時,嘗試左右手交替,以緩解肌肉緊張。調整工作程序或交替安排不同類型工作也是一個好方法。

4. 定期安排小休時間。如果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建議每30至45分鐘變換姿勢,並作簡單伸展運動和活動上肢關節,以避免關節僵硬。

5. 使用輔助工具能減少前臂和手腕壓力,例如使用購物手推車或肩膊式購物袋,減少手腕和前臂的負擔。

通過適當日常護理,調整及轉換姿勢,避免前臂過度用力,以及堅持伸展和強化運動,可有效預防網球肘。如持續不適,應尋求專業建議和治療。


相關閲讀:引起手麻痹的原因:睡姿不良、肩頸勞損、身體虛弱手冰冷(醫食因緣)

文:張凱茵(聖雅各福群會物理治療師)

(運動處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情緒困擾非朝夕 留意8個行為表徵 減長者患抑鬱症焦慮症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5%9b%b0%e6%93%be%e9%9d%9e%e6%9c%9d%e5%a4%95-%e7%95%99%e6%84%8f8%e5%80%8b%e8%a1%8c%e7%82%ba%e8%a1%a8%e5%be%b5/ Fri, 03 Nov 2023 05:02: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202

【明報專訊】長者與他人發生衝突、爭執,或做出傷害他人及自己行為,釀成悲劇,新聞屢有報道,情况令人關注。當長者情緒受到困擾而沒有適當宣泄或處理時,不單影響日常生活、人際社交、睡眠質素,嚴重更會增加患情緒病風險,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對身心健康及生命構成威脅。因此,協助長者妥善管理情緒相當重要。(編按:長者出現情緒困擾並非朝夕之事,建議家人或照顧者多留意長者,若出現以下8種行為表徵,包括:失眠或嗜睡、對大部分事情失去動力、坐立不安、食慾或體重明顯改變等,必須及早處理……)

常見情緒病抑鬱症焦慮症  長者及照顧者留意8個行為表徵

長者最常見的情緒病包括抑鬱症(depression)和焦慮症(anxiety),成因簡單分為環境因素及個人因素。

◆環境因素出現轉變  長者難適應感壓力、壓抑

當外在環境及事物出現轉變,例如社會經濟、政治、家庭狀况,長者適應出現困難、感到壓力,因而產生緊張、擔憂、惶恐、憤恨、壓抑等不同情緒反應。

好像新冠疫情期間,社交距離及隔離措施影響下,長者日常生活規律被擾亂,社交活動停止,令長者感到徬徨無助、孤獨和鬱悶等。調查發現,在第五波疫情期間,不少長者因為擔心感染後會連累家人而產生抑鬱、焦慮或孤獨等負面情緒。

情緒困擾非朝夕 留意8個行為表徵 減長者患抑鬱症焦慮症風險
及早處理–長者最常見的情緒病有抑鬱症和焦慮症,家人或照顧者若察覺長者有情緒困擾,應及早處理。(AmnajKhetsamtip@iStockphoto)

◆個人因素如患病、親人離世 衍生負面情緒

長者個人性格或狀况改變而衍生不同負面情緒,包括:

‧身體機能衰退(如聽覺、視覺、活動能力、吞嚥能力等)

‧患上疾病(如認知障礙症、心臟病、腎病、中風、癌症、各種痛症等)

‧親人離世或離開(如配偶過身,子女移民、遷出等)

‧角色改變(如退休、失業等)

‧思考模式(如想法悲觀、逃避面對問題等)

‧性格(如對事情過分緊張、固執、不接受他人意見、不想麻煩別人等)

情緒困擾非朝夕 留意8個行為表徵 減長者患抑鬱症焦慮症風險
身體退化–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機能衰退,容易令自尊心及自信心受損,影響情緒。(RyanKing999@iStockphoto)

身體轉差 失依靠惹抑鬱

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機能下降,自理及活動能力減弱,加上疾病影響,需要長期服藥、覆診,並承受患病帶來痛楚、不適及不同醫療程序;而體弱長者甚至洗澡、如廁、進食等都需要人協助,這些轉變都影響自我形象,令自尊心及自信心受損,甚至否定自我,認為自己無用和無價值,對生活及生存感到沮喪、無望、無意義,身心飽受煎熬,情緒受到困擾。

除此之外,長者退休後會面對各種損失(loss),包括經濟收入、工作滿足感、權力與社會地位。在家庭中,失去擔任家庭經濟支柱的角色,由以往照顧者角色,變為被照顧者。當子女成長及婚後離開家庭,長者更失去子女生活支援;而當配偶離世,失去老伴的依靠及情感支持。眾多轉變都讓長者對晚年生活感到擔憂、迷惘和不安,亦會覺得被遺棄,產生抑鬱、焦慮等情緒。

情緒變化有迹可尋 留意8個行為表徵

長者出現情緒困擾並非一朝一夕,情緒變化亦非無迹可尋。當家人或照顧者察覺長者出現以下行為表徵時,必須加倍留意,及早處理。

1.對大部分事情缺乏興趣、失去參與動力

2.容易疲倦,精神難以集中

3.坐立不安

4.體重或食慾明顯增加或減少

5.失眠或嗜睡

6.覺得生活沒有價值

7.持續出現情緒低落(例如感到憂傷、空虛、無助)

8.有尋死或自殺念頭


相關閲讀: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家人或照顧者主動關心 了解需要

任何人都有可能面對情緒困擾,但很多時長者基於身體狀况、傳統文化及思想,以及個人性格等,影響表達及求助意欲。因此,作為照顧者、家人,以至社會大眾,可以主動關心,了解他們的困難及需要,提供協助,以避免長者因為情緒問題而出現不幸事件。

情緒困擾非朝夕 留意8個行為表徵 減長者患抑鬱症焦慮症風險
重投社交–長者重建人際社交支援網絡、培養興趣等,都有助改善情緒。(imtmphoto@iStockphoto)

改善情緒:藥物及非藥物治療

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可幫助長者管理及改善情緒問題。如有疑問,應諮詢醫生意見。

‧藥物治療,包括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s)、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s)、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s)、鎮靜劑(benzodiazepine)

‧非藥物方法,包括重建人際社交支援網絡,保持有規律生活作息,培養興趣及鼓勵參與休閒活動,多做舒展身心運動,管控病情,改變個人思考模式


相關閲讀:【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注意飲食健康 作息規律 重建社交網絡

家人及照顧者的鼓勵支持,以及社會大眾的包容接納,對幫助長者改善情緒困擾十分重要。透過傾談、聆聽、分享、陪伴等,可讓長者感到被關懷、尊重與支持,重建人際社交關係,減少疏離感和無助感,亦可嘗試找出引致長者情緒受到困擾的原因,及早跟進。

除此之外,健康及有規律的生活模式,包括定時起牀、進食、參與活動或復康訓練等,都有助消除負面情緒,讓每日生活變得更充實,減少因為生活空虛或無聊而胡思亂想。與此同時,鼓勵長者發展個人興趣,例如音樂、書法、種植等,邀請他們參與各種有益身心的社交康樂活動,例如棋藝、唱歌、舞蹈、記憶訓練等,藉此增加與他人溝通互動,建立更多互助支援網絡。

培養興趣多運動 血清素增快樂和幸福感

另外,可按長者身體狀况,鼓勵多做合適運動,例如步行、放鬆練習、伸展運動等,都有助強健肌肉,改善新陳代謝,而運動過程中大腦所產生的神經物質——血清素(serotonin),可增加快樂和幸福感。

最後,鼓勵長者遵從醫護人員指示,定時服藥及檢查以穩定病情,可減少因擔心病情惡化而產生的不安焦慮情緒。與此同時,教導長者學習以多角度思考,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適應生活上的各種挑戰,有助減少思想鑽「牛角尖」,或出現自怨自艾的情况。

文:鄧志崗(仁濟醫院郭玉章夫人護理安老院副院長、註冊社工)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www.afterroberto.com/%e5%90%b8%e5%85%a5%e6%80%a7%e8%82%ba%e7%82%8e%e6%88%90%e5%9b%a0-%e7%b4%b0%e8%8f%8c%e6%98%93%e5%85%a5%e8%82%ba-%e6%b3%a8%e6%84%8f%e5%8f%a3%e8%85%94%e8%ad%b7%e7%90%86/ Wed, 02 Aug 2023 04:29: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990

【明報專訊】吸入性肺炎,顧名思義,就是病人吸入一些含菌量大的東西,細菌從上呼吸道跑進肺部,引起肺炎。引致吸入性肺炎3個主要原因,分別是外來物誤入氣管、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以及外來物含菌量高。除了適當的口肌和吞嚥復康訓練,保持良好口腔衛生,亦有助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編者按: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長者,口腔靈敏度及口肌活動能力減退。無論用口進食或用鼻胃管餵食的長者,假如口腔護理不足,會滋生大量細菌,形成牙菌膜,引致蛀牙及牙周病等。當長者不幸「落錯格」,口腔大量細菌便會跟隨唾液及食物一同進入肺部,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了解吸入性肺炎3大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者倘食物「落錯格」細菌隨唾液食物入肺

要解構吸入性肺炎,首先要了解口腔至咽喉這個區域負責的3項工作:呼吸、咀嚼和吞嚥。三者之間,呼吸和咀嚼能同時進行,但吞嚥時必須閉氣,待吞嚥後才能繼續呼吸,兩者之間需要精準協調(breathing-swallowing coordination)。如果過程中發生任何不協調或遲緩,都有可能導致吞嚥困難(dysphagia)。

當食物進入咽喉,喉部聲帶會閉合,會厭軟骨也會向下將氣管入口蓋住,防止食物掉進氣管。一般人偶有「落錯格」,即食物意外掉進氣管中;正常情况下,有外來物誤入氣管會引發咳嗽反射(cough reflex),用作清除外來物以保護肺部。因此,單純「落錯格」未必會導致吸入性肺炎,還需要考慮另外兩個因素。


相關閲讀:【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一.咳嗽反射變差

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防禦機制的第一道屏障,部分長者因疾病如中風,令咳嗽反射的靈敏度減退,或因長期臥牀導致咳嗽反射功能變差,以致未能清除下呼吸道殘留的外來物,再加上長者普遍抵抗力相對較弱,都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二.細菌隨唾液食物入肺

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長者,口腔靈敏度及口肌活動能力減退,導致口腔進食後積聚食物殘渣;另外,使用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餵食的長者因長時間缺乏口部刺激,口腔可能積聚痰涎。無論用口進食或用鼻胃管餵食的長者,假如口腔護理不足,會滋生大量細菌,形成牙菌膜,引致蛀牙及牙周病等。當長者不幸「落錯格」,口腔大量細菌便會跟隨唾液及食物一同進入肺部,令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顯著上升。總括而言,引致吸入性肺炎3個主要原因(見圖):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ankomand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1. 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

2. 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

3. 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

針對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透過適當的口肌和吞嚥復康訓練改善吞嚥能力,能減少「落錯格」頻率。針對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適量運動保持肺功能,以及確保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改善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及增強抵抗力。針對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是降低口腔含菌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知多啲:筷子毛巾助長者清潔口腔

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清潔牙齒及假牙,配合每年定期由牙醫檢查牙齒,是保持牙齦及牙齒健康的最好方法。根據衛生署建議,每天起牀及晚上睡前使用含氟化物(fluoride)牙膏刷牙,以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除牙齒表面和鄰面的牙菌膜,有助預防蛀牙。如有使用假牙托,每晚睡前必須除下清洗。如果長期佩戴的假牙托不潔淨,可能會導致牙托性口炎,即口腔黏膜與假牙托接觸處出現疼痛、紅腫、潰爛等情况。

對於患有腦退化症、中風、柏金遜症等手部肌肉不靈活的長者,如仍能自己刷牙,應鼓勵他們盡力自行完成或按需要提供協助,如將毛巾綑上牙刷手柄加粗,使他們更易握住牙刷改善操控,或可考慮轉用電動牙刷,減少對刷牙技巧的要求。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衛生——要保持長者口腔衛生,否則一旦「落錯格」時,口腔細菌可能隨食物跌入肺部,令吸入性肺炎風險上升。(sakai000@istockphoto)

對於未能自行清潔口腔的長者,按照需要協助的程度,分為3個組別。

1. 清醒,能合作,有牙齒 每天早晚清潔牙齒

照顧者每天早晚應替他們清潔牙齒,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能有效防止蛀牙,而牙膏劑量(標準為一顆青豆大小)可按牙齒數目適當調整。然而,照顧者可能擔心長者刷牙時不慎吞下牙膏,其實吞下一顆青豆大小牙膏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

2. 清醒,能合作,但沒有牙齒 每晚夾紗布抹口腔

照顧者每天晚上都要替他們抹口腔一次,可用能鎖緊物件的鉗子把一片紗布夾好,用開水沾濕紗布,擠出多餘水分,放入他們口中並按以下順序(見上圖):面頰內側→上頜牙齦→下頜牙齦→上顎→舌面→舌底→嘴唇,清潔每個位置兩次,以及每次替換乾淨的紗布。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Reflu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3. 不清醒,不能合作,有吞嚥困難 以不易碎輔助工具清潔口腔牙齒

‧如果他們有牙齒,照顧者需替他們刷牙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潔牙齒表面和鄰面,惟不能使用牙膏,以免牙膏誤入氣管;如果他們沒有牙齒,則每天晚上用濕紗布替他們抹口腔一次。

‧協助長者護理口腔及清潔牙齒時,他們可能咬住潔具,照顧者可使用有一定厚度並且不易破碎的輔助工具,例如把幾支筷子用毛巾捲起,讓他們用其中一邊的牙齒咬着,這便能將口固定張開,照顧者有足夠空間清潔另一邊牙齒。

‧由於他們不能漱口,完成所有口腔護理程序後要把口腔抹乾淨,如有需要可用棉花棒為唇部乾燥的長者以甘油(glycerine)塗抹。


相關閲讀: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言語治療師 度身設計口腔護理

老人院長者的口腔護理工作,以往通常由保健員或護士負責,近年有安老服務單位提供言語治療服務。以仁濟護養院為例,言語治療師為院舍員工提供長者口腔護理教育及建議,加強長者口腔護理服務。對於複雜個案,言語治療師制訂個人化及針對性建議後,由復康助理執行,全面照顧所有院友的口腔衛生。

我們亦在院舍推行「全面口腔護理行動」,除了教育及護理工作外,還有一系列活動,包括改善院友自行護理口腔技巧的工作坊、重溫口腔護理要點之員工教育講座、口腔健康評估量表(Oral Health Assessment Tool, OHAT)推廣及應用等,期望加深大家對口腔護理的認知,共同築起預防院友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防線。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馮承駿(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仁濟護養院言語治療師)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馮承駿(作者提供)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5%9f%ba%e9%87%8c%e6%96%af%e8%b7%9f%e8%85%b1%e5%9c%a8%e5%93%aa-%e8%b7%9f%e8%85%b1%e6%96%b7%e8%a3%82%e5%8e%9f%e5%9b%a0-%e5%be%a9%e5%ba%b7%e8%a8%93%e7%b7%b44%e9%9a%8e%e6%ae%b5/ Mon, 08 May 2023 11:06: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252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易傷肌腱——跟腱承受人體最高負荷,奔跑、跳躍產生的張力,可達體重10倍,是最常受傷的肌腱。(設計圖片,staticnak1983@iStockphoto)

【明報專訊】阿基里斯跟腱(Achilles tendon)是人體最強壯和最大的肌腱,連接着小腿後肌和跟骨。小腿後肌與跟腱一起負責足踝關節蹠屈的動作(plantarflexion)。跟腱承受人體最高負荷,動作如奔跑、跳躍、單腳跳和跳繩所產生的張力,可達到體重10倍。高負荷的工作令跟腱成為最常受傷的肌腱。【編者按:跟腱斷裂(Achilles tendon rupture)通常發生在30到40歲運動員身上,男女比例為10:1,哪些原因會導致發生跟腱斷裂呢?復康訓練又是怎樣的呢?

阿基里斯跟腱斷裂有原因  突然加速、轉向、過度拉伸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3之2 -(ttsz@iStockphoto)

阿基里斯跟腱源於小腿中部,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融合形成的跟腱(見圖),以螺旋形排列方式連接跟骨後側。螺旋形肌腱纖維讓跟腱有更好的延展度,運動時能儲存更多能量。阿基里斯跟腱主要由第一型膠原蛋白構成,肌腱內細胞主要是由腱母細胞(tenoblasts)和腱細胞(tenocytes)組成。跟腱血液供應可以簡單地分為3部分,中段由腓骨動脈供血,近端和遠端由脛後動脈供血。距離跟骨連接處約2至6厘米區域相對缺乏血液供應,故大部分傷患都在這區域發生。

跟腱斷裂(Achilles tendon rupture)通常發生在30到40歲運動員身上,男女比例為10:1。跟腱相對缺乏血液供應的中間部分(mid portion)就是大多數患者斷裂的位置。跟腱斷裂通常發生在突然加速和改變方向時,足踝關節被迫在小腿肌肉正在收縮向背屈方向移動時斷裂。根據肌腱機械性質,肌腱可以承受4%拉伸,但是當拉伸水平在4%到8%之間時,分子間的交聯會被破壞,導致膠原纖維相互滑動。如果拉伸水平超過8%,就會發生宏觀斷裂,導致跟腱斷裂。

手術治療再斷機率 比非手術低

治療跟腱斷裂,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接受手術治療,跟腱再斷裂的風險比非手術治療低。手術治療後跟腱再斷裂的機率約2%至3%,而非手術治療跟腱再斷裂的機率約13%。然而手術治療伴隨術後併發症的風險,如傷口感染和黏連。一般而言,醫生通常建議年輕且活動水平高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而對年長或活動水平較低的患者,推薦非手術治療。總括而言,決定採用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是基於對患者情况和期望作全面評估,才可確保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術後穿特製靴 固定後腳踝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圖3之3 – (明報製圖)

手術後,患者一般可以立即完全負重,不過需要穿上特製靴,並把後腳踝固定在30°背屈位置,以避免過度牽扯跟腱。

術後0至2周,康復目標是控制發炎(紅、腫、熱、痛)。冰敷、磁療和超聲波療法是控制發炎的有效療法。

術後3至6周,患者可開始做足踝活動幅度訓練(詳見「復康運動」),例如足踝關節蹠屈運動(ankle pumps),要注意此階段踝關節還未能背屈(dorsiflexion)超過0°(見上圖)。術後7周,患者不再需要穿上特製靴,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不受限制,復康訓練正式開始。

復康運動:復康初避過度拉伸 閉鏈、伸展運動循序漸進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明報製圖)

復康訓練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恢復足踝關節活動度,特別是背屈的活動度。患者可以開始主動背屈運動,例如坐式腳跟滑動(seated heel slide,圖A)。

按摩熱敷電療 助足踝關節活動

按摩、熱敷和電療等輔助手段也能幫助恢復足踝關節的活動。康復治療早期階段應避免對小腿肌肉做被動拉伸(passive stretching),以防止跟腱過度拉伸。跟腱過度拉伸可能導致功能缺陷,例如末端背屈時的力量不足。

輕量負重運動 促膠原蛋白增生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明報製圖)

第二階段是強化小腿後肌和跟腱。當患者足踝關節活動已回復正常水平,便可以開始輕量負重運動。研究指出,負重運動能促進肌腱膠原蛋白增生,以及改善整體組織排列和強度,所以負重運動是跟腱康復重要一環。

在康復治療早期階段,建議採用負荷較小和速度較慢的運動,避免跟腱因負荷過大而再次受傷。患者可以做閉鏈運動(closed chain exercise)來逐漸加強小腿後肌肌力和跟腱的韌度。閉鏈運動保持腳與地面或設備接觸,比不保持腳部接觸的開鏈活動更安全。 以下是閉鏈運動例子:

1. 坐式提踵(seated heel raise,圖B)

2.雙腳提踵(double leg heel raise,圖C)

3.單腳提踵(single leg heel raise,圖D)

患者可以通過增加額外負重、運動速度、活動度和平衡力的需求來增加訓練強度。

12至16周可重新慢跑

第三階段是改善整個下肢的力量和協調。在這個階段,可以將功能練習添加到康復訓練中,重點是將小腿和跟腱單元與整個下肢融合起來運用,例如是三關節伸展的運動(triple extension),以下是三關節伸展的運動例子:

1. 前跨弓箭步(lunges,圖E)

2. 弓箭步跳躍(reverse lunge and hop,圖F)

第四階段是回歸運動。基於個人運動需求而自訂的訓練,幫助患者逐漸回歸運動。運動訓練通常包括速度、敏捷度、心肺功能、爆發力和肌耐力等元素。

通常在術後12至16周,便可以重新引入慢跑到日常鍛煉中;16至20周回歸非接觸運動;20至24周回歸接觸式運動。

時間表僅供參考,回歸運動時間應基於個人康復進展。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李衍晞(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8%83%83%e7%82%8e%e8%82%9a%e5%b1%99%e8%82%9a%e7%97%9b%e8%87%b4%e5%90%89%e5%b7%b4%e6%b0%8f%e7%b6%9c%e5%90%88%e5%be%b5%e5%85%8d%e7%96%ab%e7%b3%bb%e7%b5%b1-%e5%ba%b7%e5%be%a9%e8%a8%93%e7%b7%b4/ Tue, 25 Oct 2022 03:46: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54 【明報專訊】什麼是吉巴氏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罕見而嚴重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以致神經發炎及失去功能,出現四肢疼痛、麻痹及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有前期病史,例如: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康復路上,醫護人員的努力、病人的堅持、家人的體諒、僱主的接納,缺一不可。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相關文章: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吉巴氏綜合徵患者發病前腸胃炎肚屙肚痛 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

吉巴氏綜合徵十分罕見,病發率每年計每10萬人有1至2人。病發時,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以致神經發炎及失去功能,出現四肢疼痛、麻痹及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嚴重會影響呼吸能力,需要利用輔助呼吸機維持生命。

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有前期病史,例如: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因腸病毒感染腸胃炎而導致吉巴氏綜合徵者,佔25%至50%。患上吉巴氏綜合徵,症狀約於發病後2個星期出現,然後變得穩定;4星期後,症狀開始慢慢改善。若病人接受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或血漿替換治療,就能加快康復速度。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腸病毒感染——因腸病毒感染腸胃炎而導致吉巴氏綜合徵者,佔25%至50%。(設計圖片,Theerawan Bangpran@iStockphoto)

高齡、腸病毒感染患者 復康預期較差

超過八成患者,能於6個月以後恢復獨立步行能力。但若病者有以下情况:高齡、腸病毒感染、患病過程較急及較嚴重,或需要利用輔助呼吸儀器呼吸者,復康預期會比較差。吉巴氏綜合徵患者1年後死亡率約為3%至7%。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Phynart Studio@iStockphoto)

個案:由腸胃炎到呼吸困難

小明(化名),20來歲,性格活潑、好動、開朗。她從事文職工作,平常喜愛遠足和寫部落格,還時常上載自己遠足照片和心得與別人分享。有一天她與朋友吃過一頓豐富的海鮮晚飯後,感到腸胃不適,不停肚屙肚痛。於是她到急症室求診,初步診斷為腸胃炎,住進醫院。但奇怪的是,除了肚痛肚屙之外,她開始感到雙脚漸漸麻痹無力,甚至起牀走路都顯得困難重重。更惡劣的是,她開始感到呼吸困難,血氧量非常低,醫生要為她緊急插喉,接上呼吸機維持生命。她被送進深切治療部,接受一連串檢查,最後證實患上吉巴氏綜合徵。經醫生治療後,小明的呼吸能力慢慢改善,可以移除呼吸機;可是仍需在氣管處開個切口,接上氣喉以保持呼吸暢順。之後她被轉到普通病房,待病情穩定後,再轉到復康醫院接受復康訓練。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影響呼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嚴重會影響呼吸,需要接上呼吸機維持生命。(設計圖片,PatrikSleza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復康療程助站立、刺激萎縮肌肉

第一次看到小明時,她說話十分困難,因為氣管造口漏氣,發聲時特別用力。初步評估她的體能,手腳活動軟弱無力,縱使用盡全身力氣,也只能微曲手指或曲起手肘。牀上翻身亦需要別人幫助,坐在牀上更會東歪西倒。縱然在兩人扶持下,她因雙腳軟弱無力,完全不能站立。可幸是她頭腦清醒,樂觀積極面對病情。作為小明主診物理治療師,隨即設計一連串復康療程:包括利用站立牀幫助她站立;透過電療儀器刺激她已萎縮的肌肉,加快力量恢復;同時她亦要做功能訓練,例如牀上翻身、起牀、坐姿平衡等。每個訓練對於小明來說,都是極大挑戰。每次完成訓練後,她的身體都疲憊不堪。可是她並沒有退縮!


訓練兩個月 可用步行架走15米

隨着病情改善,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小明體能慢慢恢復。兩星期後,醫生為她除去氣喉。她可以像常人般呼吸,欣喜若狂。沒想到能正常呼吸是一件如此可喜的事!她的肌力得到改善,可自行坐在牀上保持平衡,在二人扶持下,她利用步行架可短暫站立。這少少的進步,對她來說像打了一口強心針,亦驅使她更積極努力參與復康訓練。她甚至把自己每天訓練內容,巨細無遺地記錄在部落格當中。經過連續兩個月訓練,她已可以自行起牀;在別人輕扶下從牀上轉移到輪椅;在一人扶持下,利用步行架步行15米距離。

復康團隊開始為她制訂回家方案,包括家居設計、照顧者訓練、復康儀器購置、教導家居復康運動,以及預約後續的門診復康治療。還記得小明出院的情景,她的臉上充滿喜悅和感恩!小明的進展給予我們很大鼓勵!她出院後,在日間復康中心接受持續的康復訓練。在完成整個訓練後,她可利用前臂撐着拐杖在戶外走動。更高興的是,她已返回工作崗位,重操文職工作。

1年半後,偶爾看到小明的部落格,貼上她幾天前遠足登頂的照片,看她滿臉自信,打從心底裏為她高興。

小明的復康確實是一個奇蹟。這奇蹟不常有,但這經驗給我很大的鼓舞,也成了工作上很大的動力。除了醫護人員、復康工作者的努力外,病人自身努力堅持及積極面對的態度、家人無限的體諒及支持,以及僱主接納,給予彈性的工作安排,都是奇蹟發生的重要因素。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永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腦科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了解機械腳復康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9%a0%b8%e6%a4%8e%e9%aa%a8%e6%8a%98%e7%a7%bb%e4%bd%8d-%e8%84%8a%e9%ab%93%e5%8f%97%e6%90%8d-%e4%ba%86%e8%a7%a3%e6%a9%9f%e6%a2%b0%e8%85%b3%e5%be%a9%e5%ba%b7%e6%b2%bb%e7%99%82/ Wed, 05 Oct 2022 07:5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93 【明報專訊】MIRROR紅館演唱會事故中,被巨型屏幕擊傷的舞蹈員李啟言(阿Mo),受傷至今逾兩個月,據悉意外導致他第三及第四節頸椎骨折及移位,接受多次手術,情况由嚴重轉為穩定。頸椎不同節數受傷,受影響部位不同。現今醫學有沒有新研究新科技,幫助頸椎受傷患者康復?新型外骨骼機械腳(下稱機械腳)在近幾年引入香港,應用於復康治療。 只要患者頸椎情况穩定,可以坐和立正而不會血壓驟降,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機械腳,成效如何呢?


相關文章:好Zone動:「低頭族」還原頸椎弧度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受傷節數愈高 殘疾愈嚴重

脊椎包括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有保護脊髓(spinal cord)的作用。脊髓是由大腦連貫到盆骨的神經組織,是中樞神經系統一部分,控制身體各部分活動,如果脊髓受傷會影響神經傳導,令人失去感覺和活動能力。

頸椎由7節頸椎骨(C1至C7)組成,對應8對脊髓神經(C1至C8)。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臨牀專業顧問、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指出,如果只是頸椎骨受傷,沒有傷及神經線,未必導致癱瘓。然而一旦傷及脊髓神經,受傷的節數愈高,殘疾愈嚴重。C1至C3受損會導致患者不能呼吸,如果未有及時治療可以致命;「而受傷脊髓以下的所有神經根都會受傷,像一條河一樣,上游截住了,下游就再沒有水流」。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了解機械腳復康治療
羅尚尉(受訪者提供)

脊髓神經線修復力低 密集難接駁

受損的脊髓可否完全康復,取決於受傷的嚴重程度。羅尚尉表示,就算受傷節數很高,若受損程度不太嚴重,康復機會較大。若脊髓完全受損,即受傷節數以下所有神經都失去功能;不完全受損,受傷節數以下神經功能部分保存。曾有患者因跳水而頸椎粉碎性骨折,「我們心裏有數,他能完全回復正常狀態的機率非常微」;有些只是頸椎脫位,立即做手術,最終可完全康復。他補充,脊髓受損難以治癒,「因為神經線是很複雜的細胞,它們專職做神經傳導,修復能力比其他細胞低很多」。加上脊髓裏的神經線十分密集,要逐條接駁極之困難。


植幹細胞、電極裝置技術未成熟

針對頸椎創傷癱瘓而開發的技術日新月異。羅尚尉說,「大家正在幹細胞上做很多研究,有些文獻顯示幹細胞的早期介入會有幫助,不過未能廣泛使用」。幹細胞就像小孩子細胞,可塑力很高,「放一些『新仔』入脊髓,然後用生物學方法導向它們變成成熟的神經線細胞,但仍有很多技術上問題」。另一種技術是將電極裝置植入脊椎,以電刺激神經,除了可局部鍛煉肌肉,也可讓患者再次行走,但尚在早期研究階段,效果不太穩定。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了解機械腳復康治療
(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新型機械腳較輕巧助患者平路行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牀導師、物理治療師鍾致康表示,外國正研究用電腦接收大腦信息後連接到患者軀幹,控制手腳或連接機械手腳,協助活動。說到機械手腳,早於2000年已有外骨骼機械裝置面世,但當時的機體笨重,使用範圍也受限。新型外骨骼機械腳(下稱機械腳)在近幾年引入香港,應用於復康治療,「現時的機械腳已進化得很輕巧,可穿在腳上,幫助患者在平路上行走」。 只要患者頸椎情况穩定,可以坐和立正而不會血壓驟降,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機械腳。

機械腳主要有兩個模式。「協助模式」可感受患者輕微活動,機械腳協助慢慢達成正常步態;「全自動模式」讓患者雙腳毋須發力,靠腰部活動指令機械腳完成動作。頸椎受損、中風、柏金遜、多發性硬化症等患者都適用。

鍾致康引述臨牀數據顯示,若患者雙腳本身有少許活動能力,機械腳可以幫助他們較容易重拾正常步態;「即使患者被診斷為脊髓完全受損,下半身功能不會復元,機械腳也能幫助活動關節、站立及訓練心肺功能」。機械腳與傳統治療沒有衝突,可同時採用;由於機械腳毋須旁人攙扶,即使腳力較差患者亦可以早一點接受步行訓練,令他們對復康訓練更有信心和成功感,願意持之以恆地接受治療。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了解機械腳復康治療
鍾致康(受訪者提供)

家用版數十萬元起

不過,以機械腳做復康治療的費用較貴,1堂1至2小時訓練,由1000至幾千元不等;而且準備時間比傳統治療長,每次要花時間量度、調校、安裝機械腳。另外,如果患者腳部有斷骨、傷口未癒合、膝部或腳部肌肉攣縮、骨質疏鬆也不適合用;身體較虛弱和肌肉張力太強的患者亦不適合使用機械腳,需要先做傳統治療。

現時外國推出家用版機械腳,患者有經濟能力並通過考核,可以購置回家使用。一般來說,協助模式機械腳約數十萬元起,功能愈多價錢愈貴,售價可逾100萬元。


復康治療:脊髓受傷初期「關機」 靠物理治療喚醒

頸椎受傷患者入院後,醫生首先會檢查他們的手腳有無力,評估脊髓受傷所牽涉的範圍;再透過X光、磁力共振等檢查,判定受傷程度及做預後(prognosis)分析。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表示,一定要盡快做手術,「因為神經線被壓住,要盡快釋放壓力,才有機會復元」。手術包括將骨頭復位、清除爆裂骨頭、固定移位的頸椎等,給予良好環境讓神經線復元。接着就要開始做復康,患者需要多學科團隊支援,包括骨科、腦神經外科、泌尿科、腸胃科等專科醫生,還有物理治療師、義肢矯形師和臨牀心理學家等。

「脊髓受損患者初期會進入脊髓休克(spinal shock),完全『關機』, 短暫失去功能,之後透過活動和訓練去刺激沒有受損部分恢復功能。」物理治療師鍾致康表示,就算患者的脊髓完全受損,物理治療未必讓他們再次正常行走,但對骨質、關節、肌肉健康、心理質素等都有好處。


頸椎骨折移位 脊髓受損 了解機械腳復康治療
機械腳——外骨骼機械腳是新近引入香港的復康治療儀器,機械力量協助下肢活動能力受損的患者作步行訓練、活動關節、訓練心肺功能,甚至重拾正常步態。(圖為模特兒示範,受訪者提供)

復康期至少半年 目標重返社區

「患者接受手術後,通常會用呼吸機,因此復康早期會先做胸肺物理治療,移除痰涎和保持呼吸暢順,之後才可以做其他治療。」鍾致康指,患者長時間臥牀,肌肉、關節會愈來愈緊,因此當可自行呼吸,便要開始手法治療、被動運動等,維持身體活動能力。患者能坐或站起來時,就可做步行訓練。由受傷臥牀到能下牀,再到輪椅和步行訓練,需時較長,「復康時間需要半年至1年甚至更久,視乎頸椎受傷程度」;患者若有併發症,如肺炎、壓瘡、傷口感染等,需時更長。

羅尚尉亦指,頸椎受損患者的復康過程相當漫長,尤其是不能完全復元的患者,一輩子都需要復康治療。「目標是讓他們重返社區,長期住院對身心靈都不好。」但患者能否返社區生活,除視乎復康進程,也要家人支持和充足資源,包括改動家居設施和添置醫療儀器。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搭車打瞌睡 急停易傷頸

常見導致頸椎受傷的活動有體操運動、跳水等,應否避之則吉?羅尚尉表示,職業運動員無可避免做這類動作,「所以適當訓練和熱身最緊要,運動時要注意安全,很多時患者都不是比賽時受傷,而是練習時受傷,可能掉以輕心、不集中」。另外,車禍和工業意外也容易造成頸椎受傷,平時我們有意識要用肌肉保護頸椎,但若乘車時睡着了,一旦急停,頸椎沒有肌力保護,容易嚴重受傷,因此坐車時要加倍留意。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5%bf%83%e8%87%9f%e6%97%a5-%e5%bf%83%e5%8f%a3%e7%97%9b%e5%86%a0%e5%bf%83%e7%97%85%e3%80%81%e5%bf%83%e6%88%bf%e9%a1%ab%e5%8b%95%e5%be%b5%e7%8b%80%e6%9c%89%e4%b8%8d%e5%90%8c/ Wed, 28 Sep 2022 09:47: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36 本港心臟病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持續上升,根據衛生署數字,去年相關比率達0.089%,為近10年高位,有近6600名心臟病患者辭世。突如其來的「心口痛」、呼吸困難是否心臟病發的先兆?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未必有明顯徵狀?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和三高又有何關係?心房顫動、心碎症又是什麼?心臟病是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號殺手!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立即認清心臟病背後的「元兇」,身體力行齊來護心,專家教你有效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的方法,減低患上心臟病風險。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突然心口痛?小心心臟病來襲!心臟病是本港第三號致命疾病,其中以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為主要死因,不能掉以輕心。(網上圖片)

心臟病有警號!心口痛、翳悶、呼吸不順須及早求醫

根據衛生署數字,心臟病患者離世個案、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上升,去年有6595名心臟病患者離世,稍增約30人,粗死亡率為0.089%,均為10年新高。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胸痛或俗稱「心口痛」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徵狀,與心臟、肺部等相關的疾病都有機會引致胸痛,泛指胸部、頸部、上腹等位置出現痛楚、壓力,窒息、麻痺等不適感覺。「心口痛」的出現可能是一大警號,切勿輕視,立即了解胸痛的3大原因!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急性和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徵狀大有不同!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會突然出現胸口不適,猶如被大石壓着、透不過氣的感覺,休息過後情况並沒有改善,即是心臟病發,需要立即送院救治!至於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則未必有明顯徵狀,直到做運動或壓力等因素增加心臟負荷,供血不足便會令患者出現胸口翳悶及呼吸困難,但稍作休息後其情况會有好轉,醫生提醒大家切勿因為徵狀消失而置之不理……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有什麼常見的徵狀?病發前有何先兆?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常見徵狀為心絞痛,當患者做運動、情緒激動時心跳過快,可能感到心口翳悶。多數人在停止運動和休息後,心絞痛便會消失。若有嚴重心肌梗塞,除了有劇烈胸口痛,甚或會感呼吸困難、頭暈、心律不正及血壓急劇下降等徵狀……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屬常見心臟病,患者或因心臟血液供應不足而心絞痛。何時才應做手術,開通阻塞的心血管?(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tylim、SCI_InDy@iStockphoto)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血管繞道手術(俗稱「搭橋」)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手術是否需要全身麻醉?患者康復期又有沒有不同?術後患者是否需要一世服藥?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認識心房顫動 心碎症是什麼?嚴重可致中風甚至猝死?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律不整的一種,患者可以毫無先兆,直至出現中風入院才被發現!無論是預防心房顫動或心房顫動患者要進一步減低中風危機,嚴格的自我管理不可或缺,即看以下必做的5項任務,從日常監測、藥物控制、運動及飲食等做起!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真的會碎嗎?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這種痛心的感覺,就像心臟碎了般。「心碎」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但原來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或稱「心碎綜合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護心戒條:減重控三高 恆常運動+健康飲食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恆常運動對保護心臟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來說,應如何踏出第一步?物理治療師建議將運動「滲入」日常生活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量——如上班族可在午膳後騰出時間散步,下班後提前一個站下車步行回家,已是良好的入門運動,還有……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對心臟健康而言,中央肥胖的「蘋果身形」比「啤梨身形」的傷害更大?心臟科專科醫生指,2008至2017年的10年間,被診斷患心臟病的人數上升兩成,除了人口老化、社會對疾病的認知增加及診斷技術進步等因素外,相信肥胖也是原因之一。減肥不能一蹴而就!醫生建議,每星期減輕一磅已是合適的速度……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脂肪大致可分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促進肝臟製造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引致血管硬化及心健康減肥臟病;它主要來自高脂肉類、連皮家禽、全脂奶製品、以棕櫚油或椰子油製作的餅乾或麵條等。反之,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暢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橄欖油和合桃。至於反式脂肪……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有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然而在疫情下,很多康復計劃被迫暫停,心臟病人如何鍛煉身體減低復發風險?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任何食物只要經過處理便可界定為加工食物,由於「超加工食物」含相對較高鹽、糖、油分及其他添加劑,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有註冊營養師就指出,進食過多「超加工食物」會導致肥胖、提高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種慢性病,甚至致癌的風險,建議多選擇新鮮食材,並在選擇加工食物時留意食物標籤,盡量選購添加物含量較低的產品。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三高飲食】燕麥是「三高救星」?即食燕麥粥、飲品、曲奇 添加味道或藏高糖高脂高鈉陷阱(煮得smart)

一直以來有很多研究指出燕麥對維持心臟、腸道健康及體重管理有幫助,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日攝取3克燕麥水溶性纖維(oat beta glucans),配合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有助促進心臟健康。究竟燕麥是否真的那麼神奇,可作為「三高救星」?

此外,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公布(9月27日)近月訪問心臟科專科求診或覆診者,發現各有約三成受訪者疫下運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學院院長陳偉光提醒,運動可減低近七成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

學院呼籲成年人按世衛建議,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即使疫下不便經常外出,在家可做簡單伸展,避免肥胖和保持心臟健康。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提醒,市民一旦感染新冠,在陽性的兩周內應避免做劇烈運動,如無不適,則可做低至中等強度運動,重症者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
【心臟病】留意胸痛警號?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整成因、徵狀和治療 及早預防併發症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5%bf%83%e8%87%9f%e6%97%a5-%e5%b8%b8%e8%a6%8b%e5%bf%83%e8%87%9f%e7%97%85-%e5%86%a0%e5%bf%83%e7%97%85-%e5%bf%83%e5%be%8b%e4%b8%8d%e6%95%b4%e6%88%90%e5%9b%a0-%e5%be%b5%e7%8b%80/ Mon, 04 Jul 2022 06:2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518 香港著名編劇及導演羅啟銳昨日傳來因突發性心臟病離世,據消息指他前日黃昏在家中感到心臟不適,乘救護車前往醫院途中離世,終年69歲。心臟病屬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的第3位,根據衛生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心臟病的住院病人出院次數以及住院病人死亡人數共約 71300人,而因心臟病而死亡人數有 6561人,佔2020年總死亡人數約13%。值得注意的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佔心臟病死亡人數 58.8%。心臟病是一統稱,包括: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整等。突然胸痛是否心臟病發的先兆?可以預防嗎?醫生和不同專家逐一解說心臟病的成因、併發症和治療,最重要是怎樣才能維持心臟健康?


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突然胸痛?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最擔心的是由心臟病引起的胸痛,特別是運動、追車、行樓梯時,心臟負荷加大,一旦心臟內血液不足,就有機會令心臟肌肉缺氧而出現心絞痛。患者通常是胸口中間偏左的位置疼痛,但也有機會是中間偏右疼痛……胸痛還有其他原因值得注意!


【新冠疫苗】有隱性心臟病、糖尿病? 通波仔手術後、三高人士應否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5個問題要留意

【新冠疫苗】有隱性心臟病、糖尿病? 通波仔手術後、三高人士應否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5個問題要留意

心房顫動亦是心臟病的其中一種疾病,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每分鐘心跳可以高達150至200下,如果血液停滯不前,凝結成為血塊,就有機會引致中風……怎樣預防呢?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傷心到心都碎?不說不知道,其實世上真有心碎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目前醫學界仍未完全了解心碎症的真正病因,估計是由於情緒突然極度波動而引致的短暫心肌受損。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有醫生表示,大約 8 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即心源性猝死。35歲以上猝死,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致血管硬化、血管閉塞、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等;35歲以下猝死,通常是因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至於結構性心臟病引起的猝死,尤以心肌肥厚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最常見,患者心臟肌肉變得肥厚,阻礙血流由心房流入心室,心臟泵血的能力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心律不規則等情况……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三高、長期吸煙、肥胖等都是形成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高危因素,如果發現出現血管收窄時,就要及早進行治療。部分患者需進行「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兩種手術有何不同?術後對血管的保養方面又有什麼要注意?


心臟病是香港第三號殺手,當中以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為主要死因。根據2019年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而入院及死亡數字逾3.4萬人;每天平均約有10.2人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而死亡。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有什麼先兆呢?


【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最近不少人都會接種新冠疫苗,有人擔心萬一有隱疾,例如患有隱性心臟病,自己的身體狀况無法負荷。另外,曾經「通過波仔」的人士又是否適合注射疫苗呢?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如想預防心臟等毛病就要維持恆常運動,有研究指,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能有效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每當糖化血紅素(HbA1c)的數值降低1%便可減低14%患上心肌梗塞的機會,以及12%患上中風的機會!


心臟起搏器知多啲 24小時監察心跳 自動急救心臟 心律不正、心臟衰竭患者植入起搏器有不同

心臟起搏器知多啲 24小時監察心跳 自動急救心臟 心律不正、心臟衰竭患者植入起搏器有不同

心臟功能隨着年齡增長以致心跳次數減少或過慢;亦有部分人士患有心律不正、心房顫動等心臟問題,但卻未必人人都可透過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究竟植入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是可行的方法?現時植入手術是否已可透過微創手術經大腿植入,毋須在胸口開刀呢?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另外,亦可嘗試心臟復康訓練,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透過定期規律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功能,也能減低心臟病復發風險!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都市人營養過剩又缺乏運動,引起的肥胖問題愈趨普遍,還會對血管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帶來愈來愈多可致命的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成功減重有助更有效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從而大大減低出現肥胖相關併發症的機會。究竟「蘋果身形」和「啤梨身形」哪種對心臟的傷害更大?心臟病或曾通波仔人士可以做運動嗎?


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哪些是「超加工食物」?營養師教路,這類食物含相對較高鹽、糖、油分及其他添加劑,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包括會導致肥胖、提高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種慢性病,甚至致癌……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