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幽門螺旋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9: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幽門螺旋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牙周牙石常見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  中大研究:感染率可達七成 甚於幽門螺旋菌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5%91%a8%e7%89%99%e7%9f%b3%e5%b8%b8%e8%a6%8b%e5%92%bd%e5%b3%bd%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5%8f%af%e8%87%b4%e8%83%83%e7%99%8c-%e4%b8%ad%e5%a4%a7%e7%a0%94%e7%a9%b6%e6%84%9f%e6%9f%93/ Thu, 14 Mar 2024 06:38: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90

【明報專訊】幽門螺旋菌一直被認為是胃癌主要風險因素,惟僅有1%至3%感染者會患胃癌。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常見於人體口腔、鼻咽等部位的「咽峽炎鏈球菌」亦可引致胃癌。該研究透過小鼠實驗確立致癌機制,證實該細菌透過誘發胃部產生炎症及胃萎縮,促使胃腫瘤生長。研究團隊稱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比幽門螺旋菌普遍,且動物實驗顯示倘同時感染兩菌,患胃癌風險顯著提高。(編按:患牙周病及牙肉發炎者口腔多數有咽峽炎鏈球菌,會隨唾液入胃引發其他病症,呼籲市民注重口腔衛生。)

中大:咽峽炎鏈球菌感染率可達七成 幽門螺旋菌四成

研究團隊觀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根據實驗,近八成中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測出該菌;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亦較幽門螺旋菌普遍,前者在中國人群的感染率可達七成,後者則為四成。

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發現小鼠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出現急性胃炎,繼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團隊透過對照實驗發現,對比只服用致癌劑,同時給予小鼠致癌劑和咽峽鏈球菌的腫瘤發生率大增,證明咽峽炎鏈球菌促使胃癌發生及發展,另透過實驗發現咽峽炎鏈球菌促進胃癌生長的具體致病蛋白因子,確立該菌的致癌機制。研究已在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發表。

牙周牙石常見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  中大研究:感染率可達七成 甚於幽門螺旋菌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相當常見的「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左方)亦有參與研究,身在新加坡的他昨以視像形式參與記者會。中和右為中大消化疾病所所長于君、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賴俊傑攝)

同時感染兩菌 料胃癌風險增兩三倍

研究通訊作者、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說,咽峽炎鏈球菌可適應酸性較高的環境,能在胃黏膜存活及定植,亦能適應偏鹼環境,故亦能活躍在腸部,相信與腸癌形成亦有關。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說,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遺傳,但今次研究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全新方向。

沈祖堯說,幽門螺旋菌感染者患胃癌風險是常人的兩三倍,根據今次研究的動物實驗結果推測,倘同時感染該菌和咽峽炎鏈球菌,料患胃癌風險會再增兩三倍。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牙周牙石可帶菌 隨唾液入胃

咽峽炎鏈球菌感染率較高,被問應否為大眾做胃鏡篩查,沈祖堯強調目前暫無需要,應先驗證根除咽峽炎鏈球菌能否顯著降低人體胃癌發生機率,並提醒「病從口入」,該菌亦常見於牙周及牙石,患牙周病及牙肉發炎者口腔多數有該菌,會隨唾液入胃引發其他病症,呼籲市民注重口腔衛生。至於已有胃癌癌前病變的病人,可持續監察病情有否惡化。


相關閲讀: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未來研以該菌作治療靶點抑制

于君形容今次發現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指自發現幽門螺旋菌到確定其致癌率,前後歷時20年,而確定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的致癌率將是個漫長研究過程,將做追蹤研究,對比感染和未感染咽峽炎鏈球菌者的胃癌發生率,於人體印證動物實驗結果;下一步將研究以該細菌作為治療靶點,研究是否有抗生素或益生菌可抑制此菌,以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
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www.afterroberto.com/%e9%a3%9f%e7%89%a9%e4%b8%ad%e6%af%92%e6%98%af%e8%85%b8%e8%83%83%e7%82%8e%e3%80%81%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4%bd%9c%e6%80%aa%ef%bc%9f%e5%b0%88%e5%ae%b6%e6%8b%86%e8%a7%a3%e5%98%94%e5%90%90/ Fri, 03 Feb 2023 07:04: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08 近日接二連三出現懷疑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大多進食生蠔(另有燒雞)等食物後,先後出現腹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悸等病徵,究竟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以上病徵是否就是腸胃炎作怪呢?若大魚大肉後出現胃腸飽滯,是否就是消化不良?不過,有專家指出,不要輕視嘔吐、腹瀉等病徵,因有可能是其他的患病信號,如胃酸倒流、胃輕癱、腸易激等!如何紓緩消化不良、改善腸道健康呢?專家逐一拆解。

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吃得太飽、太急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腸胃炎?


食物中毒因「生食」之過?嘔吐腹瀉 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

刺身、海鮮、肉類「生食」陷阱 增感染病毒和寄生蟲風險

刺身、海鮮是不少港人的至愛,不過,醫生提醒尤其是「生食」三文魚、生蠔,甚至是各式肉類的「新鮮」味道時,食物本身可能已存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或在處理過程中已受污染,或會造成食物中毒,而且生吃有機會感染寄生蟲,一旦感染會出現哪些病徵呢?

刺身、海鮮、肉類「生食」陷阱 增感染病毒和寄生蟲風險


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有醫生指出,很多人以為嘔吐大多與「食錯嘢」有關,但原來早期盲腸炎都可以引起嘔吐,而小朋友和成人出現嘔吐的原因亦不盡相同。例如小朋友嘔吐:可以是由食物中毒、腸胃炎、吃得太飽、鯁骨或暈車浪所致;成人及長者呢?照顧嘔吐者又要注意哪5大事項呢?

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醫生建議在照顧嘔吐患者時,要注意以下5大重點。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有醫生表示,0至1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病徵,最令人擔心的是有可能引致脫水……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急性腸胃炎可由多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病毒(如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和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門氏菌)。病毒引發的腸胃炎在香港全年都會發生,冬天較為活躍。至於傳播途徑除了主要經飲用或進食受污染食水或食物外,諾如病毒可經嘔吐時飛濺出帶病毒噴沫傳播。

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注意其他患病信號:胃酸倒流、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胃輕癱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不過,有醫生提醒,消化不良亦有可能跟身體患病的信號有關,例如胃酸倒流、胃潰瘍、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症等,原因何在?有哪些治療方法和對付消化不良呢?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

【腸易激綜合症】腹脹持續便秘或肚瀉 照大腸鏡無發炎病變 有可能腸易激作怪

腹部脹痛持續?大便習慣改變,如經常便秘或肚瀉?照大腸鏡報告亦不見異常?莫非是「腸易激綜合症」?原來此病並不罕見,有可能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情緒及過往腸道感染有關係。

腸易激——腸易激綜合症,估計香港現時患病率6.6% ,成因與飲食習慣、不良情緒及過往腸道感染等有關。(設計圖片,Kamonchai Mattakulphon@iStockphoto)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都市人可能都曾有過進食後胃脹、「個胃頂住」的經歷,以為是消化不良之過,但若上述情况持續出現,甚至一進食便嘔吐,有可能與胃輕癱(Gastroparesis)有關,哪些人較容易出現胃輕癱呢?照胃鏡檢查時跟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什麼不同情况?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有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前期病史的人士注意!原來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以上病史。究竟什麼是吉巴氏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種罕見而嚴重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會令患者出現四肢疼痛,甚至麻痹、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專家教路:哪些食物易「中毒」?對付食滯便秘、改善腸道有法

食白果會中毒?常見含天然毒素7種蔬果 食安中心教你點防食物中毒

食白果會中毒?發芽的馬鈴薯有毒?食未經煮熟的鮮金針、四季豆等都有引致嘔吐、噁心?常見含有天然毒素的7種蔬果你又知道多少呢?如何減低中毒風險呢?

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消化不良】 食滯便秘增磅點解決?營養師拆解消脂消腩補充劑迷思 教你3招「急救」

自助餐、任食放題、大魚大肉過後,便秘了、增磅了或消化不良,點解決?吃消脂消腩、排毒通便、減肥阻吸收等的補充劑有用嗎?有方法可以消滯通便?專家逐一拆解箇中迷思,還教你「食、飲、動」3招「急救」!

【消化不良】 食滯便秘增磅點解決?營養師拆解消脂消腩補充劑迷思 教你3招「急救」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益生菌有助腸胃健康?真的嗎?多食發酵食品如泡菜、芝士、乳酪等對健康有幫助嗎?即看營養師逐一拆解,還要知道進食發酵食物的3大注意事項!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
【胃癌】上腹痛、胃氣多、腹脹 感染幽門螺旋菌 殺菌治療減四成胃癌風險(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4%b8%8a%e8%85%b9%e7%97%9b-%e8%83%83%e6%b0%a3%e5%a4%9a-%e8%85%b9%e8%84%b9-%e6%84%9f%e6%9f%93%e5%b9%bd%e9%96%80%e8%9e%ba%e6%97%8b%e8%8f%8c-%e6%ae%ba%e8%8f%8c%e6%b2%bb%e7%99%82/ Mon, 07 Feb 2022 08:29: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360 【明報專訊】30多歲的王先生(化名)前來中心覆診時顯得憂心忡忡,原因是他的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結果呈陽性,當天我正要跟他討論治療方案。由於他的上腹已持續數月感到脹痛及胃氣過多,服用自行購買的胃藥後,情况未有顯著改善,因此前來接受測試。是次覆診中,我向他解釋有關幽門螺旋菌的資訊及第一線治療方案。有研究顯示,殺菌可減少患上胃癌風險約四成。

腹部脹痛 —— 全球約有三至五成人感染幽門螺旋菌,患者可能有腹脹、胃氣多及上腹痛等不適。(kaspiic@iStockphoto )
腹部脹痛 —— 全球約有三至五成人感染幽門螺旋菌,患者可能有腹脹、胃氣多及上腹痛等不適。(kaspiic@iStockphoto )

 

相關文章:【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全球三至五成人感染幽門螺旋菌 殺菌減四成胃癌風險

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並不罕見。據估計,全球約有三至五成人感染幽門螺旋菌,而主要傳播途徑通常是經由患者的口水與糞便。雖然大部分患者沒有病徵,但亦有患者會出現腹脹、胃氣多及上腹痛等不適。除可以引致胃炎及胃潰瘍外,感染幽門螺旋菌亦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殺菌可減少患上胃癌風險約四成。

要診斷幽門螺旋菌感染,血液抗體測試、吹氣測試及胃鏡活檢組織病理檢查是常用並準確的方法,惟血液抗體測試並不能分辨是現有感染或過往感染。一般來說,所有幽門螺旋菌患者都應該接受殺菌治療,而常見第一線治療藥物由抗生素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所配合而成,療程可達兩星期。不少患者擔心藥物帶來副作用,幸而常見副作用,例如惡心及腹瀉等,通常屬輕微,因此大部分患者都能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值得留意的是,約兩成患者因抗藥性關係,在完成療程後仍未能完全清除幽門螺旋菌。因此,國際指引建議患者在完成殺菌療程後再做測試,而未能清除幽門螺旋菌的患者,需由醫生再評估及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王先生按指示依時完成了殺菌治療,只是在療程初期有輕微腹瀉。他胃部脹痛已有顯著改善,而在殺菌療程後的吹氣測試亦確認幽門螺旋菌已被清除。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余霆鋒(東華三院副顧問醫生(內視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www.afterroberto.com/%e6%9c%ac%e6%b8%af%e8%83%83%e7%99%8c%e5%ad%98%e6%b4%bb%e7%8e%87%e5%83%85%e5%9b%9b%e8%87%b3%e4%ba%94%e6%88%90-7%e5%80%8b%e8%83%83%e7%99%8c%e9%ab%98%e5%8d%b1%e5%9b%a0%e7%b4%a0-%e6%b3%a8%e6%84%8f/ Thu, 08 Apr 2021 09:17: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889 【明報專訊】演員廖啟智去年12月確診胃癌,事隔數月不敵癌魔離世。早期胃癌沒有病徵,當病人出現不適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存活率相對較低。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廖啟智 (資料圖片)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2018年的胃癌發病率排名中,首4位依次為韓國、蒙古、日本及中國。胃癌高發率國家之一的日本,早已實施胃癌篩查計劃,建議40歲開始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提升存活率。香港應否跟隨?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鏡檢查 —— 胃癌及早治療,可提升存活率。如出現病徵或有高危因素,宜盡快接受胃部內窺鏡檢查。(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四期全球5年存活率僅4%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的數據,香港常見癌症中,胃癌排名第6,該年有1277宗新症,687人死於胃癌。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臨床助理教授陳穎樂表示,胃癌存活率相對較低,胃癌四期的全球平均5年存活率僅約4%,一期的5年存活率則超過50%。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明報製圖)

 

由於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逾半病人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癌細胞甚至已擴散到其他組織。陳穎樂有留意廖啟智的新聞,但未知他確診胃癌時的病情。胃癌存活率視乎癌症期數、癌細胞擴散程度、病人身體狀况、年齡、藥物使用及對藥物的反應。若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出現肝衰竭,情况更為嚴重。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陳穎樂(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大多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

香港的胃癌存活率僅約四至五成,反觀日本雖為胃癌高發地區,存活率卻高達八至九成。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解釋,日本有早期篩查,且累積了不少經驗,能及早找出早期胃癌患者,例如他們做內窺鏡檢查時不計成本、時間,又會使用噴灑染色劑,找出有問題的細胞,「香港做胃鏡可能用5分鐘,但日本可能要10至20分鐘」。

梁續指,胃癌早期沒有病徵,發現時多數已是晚期,「只有做篩查才找到早期患者」;惟就香港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公立醫院輪候胃鏡時間已長達1年,若再要推行胃癌早期篩查計劃,人手、配套未必配合,「40歲以上要做篩查的有幾百萬人,未必有成本效益」。他建議,高危人士考慮做幽門螺旋桿菌呼氣測試,有研究指若能及早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可避免早期病變,減低胃癌機率。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日常接觸感染 —— 大部分胃癌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而幽門螺旋桿菌可經家人間日常接觸,如一起吃飯傳染。(XiXinXing@iStockphoto)

 

食飯「你一啖我一啖」 染菌高危

誰是高危?胃癌有何成因?梁偉強指,大部分胃癌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部長期發炎,出現病變,最後演變成胃癌。縱使暫未知道幽門螺旋桿菌的實際傳染方法,惟該菌沒有宿主,又不能生存在環境中,常見寄生在人類胃黏膜,故相信是「人傳人」,亦與擠迫環境、居住地區發達程度有關。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梁偉強(受訪者提供)

 

「幽門螺旋桿菌屬慢性感染,由感染到有併發症,再變成癌症,可能要40、50年才發生。」故大多數人都是在年幼時,經家人間傳染 ,如食飯時「你一啖我一啖」;1990年代曾有調查指,當時70歲的港人約七成有幽門螺旋桿菌。但隨着環境改善,加上大家愈來愈注重衛生,中大在2008年找了超過2000名6至19歲香港人研究,發現當中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率降低至約一成,「同外國感染率差不多」。

 

高鹽、刺激食物 損胃黏膜增風險

有指亞洲人特有基因ALDH2缺陷/CDH1變異,因而患胃癌的風險更高。惟梁偉強認為比起基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但的確有小部分胃癌病人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類胃癌與遺傳有關,多在40歲前發病。

除幽門螺旋桿菌,胃癌亦受飲食習慣影響;高鹽或醃製食物經胃消化後,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加上高鹽會損害胃壁並導致細胞病變,或令胃黏膜加速變壞,增加胃癌風險。陳穎樂補充,經常吃刺激食物,容易令胃黏膜發炎,長期發炎有可能演變成胃癌。此外,經常吸煙、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曾接受胃部手術、近親患有胃癌,都屬於高風險因素。

 

健康飲食不吸煙 注意個人衛生

預防胃癌可從日常生活着手,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高鹽分、高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鹹魚等;飲食要定時,多吃含維他命C的食物及十字花科類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芥蘭等。此外,多吃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增強抵抗力。避免吸煙、酗酒,並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幽門螺旋菌。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少吃為妙 —— 預防胃癌可從日常生活着手,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分、高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物。(資料圖片)

 

胃癌高危因素

● 年過40歲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吸煙

●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

● 曾接受胃部手術

● 家族有胃癌病史

● 經常吃加工、高鹽食物

 

【明報專訊】胃癌病徵與一般胃病相似,如何分辨?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指,大部分胃癌在早期沒有病徵,要待腫瘤有一定大小,才會感到胃部不適:如腫瘤在食道入口,進食時會有「落唔到格、頂住」感覺;若腫瘤生在幽門(即胃部出口),進食後或有想嘔吐的感覺。不過,這些屬非特定(non-specific)徵狀,胃癌病徵與消化不良徵狀相同,「單憑病徵,醫生都分不到是一般胃病還是胃癌」。

他續指,若突然胃痛且持續一至兩星期,或體重、胃口有改變,這些都可能是胃癌早期徵狀,應及早求醫。另外,年過40歲、家族有胃癌病史,或已知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均屬高危群。若擔心自己患胃癌,40歲前可檢查體內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40歲後則可接受內窺鏡檢查。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部不適 —— 大部分胃癌在早期無病徵,待腫瘤有一定大小,才會感胃部不適。(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deeepblue@iStockphoto)

 

【明報專訊】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癌症,尤以東亞地區的發病率最高,北美地區的發病率則較低。胃癌又稱為「窮癌」,意指發展中地區的人患病風險較高。但為何在發達國家如日韓,胃癌發病率仍「名列前茅」?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指,居住地區發達程度對會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影響,「愈發展的地區,一般愈少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他估計,現時日、韓的胃癌發病率高企,可能是「以前累積下來的感染,至現在病人六七十歲,才演變成胃癌病發」;他們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出生,由於當時日本、韓國等地經濟仍未起飛,衛生環境欠佳,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他形容,現時發病數據「可能只是反映當年受感染的人口」,但相信隨經濟發展、衛生改善,這些地區的胃癌發病率會愈來愈低。

 

文:姚穎彤、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5%e5%80%8b%e5%b8%b8%e8%a6%8b%e5%be%b5%e7%8b%80-%e6%8f%90%e9%ab%98%e8%ad%a6%e8%a6%ba%e6%b2%bb%e7%99%92%e6%a9%9f%e6%9c%83%e9%ab%98/ Mon, 02 Nov 2020 01: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127 本港的淋巴癌個案持續增加,每年新症逾1000宗,不論男女,由幾歲的兒童,至近百歲老人皆有機會患上此病。淋巴癌的可怕之處是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器官組織!不過,這個十大癌症殺手之一,若可以及早發現,治癒機會非常高。究竟淋巴癌有哪些患病徵兆呢?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任何人若出現淋巴結脹大、持續發燒、大量夜汗皮膚痕癢消瘦等徵狀,便要提高警覺,盡早求醫。

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梁憲孫醫生指出,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若出現徵狀,應盡快求醫。

近年淋巴癌個案有持續增加趨勢,每年新症個案已由以往700多宗上升至現時的逾1000宗。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出,淋巴癌個案的增加,部分與人口老化有關,但醫學界仍未解開淋巴癌的成因,僅知道此病的遺傳性不高,現時亦未有有效的淋巴癌預防或篩查方法。

淋巴癌病徵變化多端 出現徵狀盡快求醫

梁醫生強調,淋巴癌的病徵變化多端,視乎患病部位而可能有不同的徵狀,例如發生在胃部的淋巴癌有可能出現胃痛等不適,因此,最佳的應對措施是身體出現不適時要盡快求醫,尤其是出現以下5個徵狀,隨時有可能是淋巴癌的徵兆。

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

  • 淋巴結脹大
  • 持續發燒
  • 大量出汗,尤其是夜汗
  • 皮膚痕癢
  • 消瘦

淋巴組織遍佈全身,故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而且種類繁多,有B細胞、T細胞及NK細胞。梁醫生表示,淋巴癌是指原發在淋巴組織的癌症,若由其他器官的癌症,例如乳癌甲狀腺癌及肺癌等轉移至淋巴結,則不屬於淋巴癌。

 

低毒性病徵不明顯 高毒性易短時間惡化

淋巴癌既可於淋巴結出現,亦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器官,包括皮膚、脾臟、生殖器官、乳房,以及甲狀腺、口水腺及淚腺等。「淋巴癌有近百種,可分為低毒性及高毒性兩大類。低毒性淋巴癌的生長速度比較慢,容易因為病徵及影響不明顯,待癌細胞擴散的較遲階段始被發現。」至於高毒性淋巴癌,則生長速度較快,令人防不勝防,病情可於短時間內惡化。

不過,梁醫生指出,低毒性淋巴癌並不代表沒有威脅,而高毒性淋巴癌亦可以治癒。「高毒性淋巴癌的即時危險性雖較大,但可治癒『斷尾』的機會亦相對較高,反觀低毒性淋巴癌的病情則比較『拖拉』,可於多年後復發,在復發時有可能變為高毒性淋巴癌。」化療配合標靶藥 治癒機會高

淋巴細胞游走全身,故治療淋巴癌一般以藥物為主。梁醫生表示,傳統的化療藥物在治療淋巴癌成效良好,配合標靶藥使用,可大大提高治癒機會。近年更有免疫治療可用,而危險性高或藥物無效的病人則可進行自體或異體骨髓移植,藉以根治淋巴癌。「即使年紀較大的病人也不應放棄,已屆八、九十歲仍可接受治療,劑量和療程可因應其身體狀况作出調整,曾有90多歲的淋巴癌患者治療後成功康復。」

梁醫生強調,淋巴癌的治療方案需要針對不同種類淋巴癌的特性,才能取得較佳療效,使用合適的化療藥,部分則要配合標靶藥,亦有些淋巴癌較易轉移至腦部,需要選擇一些較能進入腦部的化療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以免腦內的癌細胞變成病情復發的肇因。

他續說,正因淋巴癌的種類多,準確的檢測結果對治療十分重要,若分類有錯有機會影響治療。慶幸的是現時檢測技術先進,透過顯微鏡、免疫及基因等不同檢測,有助準確診斷。

 

5類高風險人士 通淋巴非預防淋巴癌

梁醫生提醒,若曾接受電療或化療、感染幽門螺旋菌、丙型肝炎、愛滋病及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患上淋巴癌的風險會較高。他也叮囑,不要以為藉「通淋巴」可以預防淋巴癌!「通淋巴僅是普通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而已,切忌拖延治療。」


「認識淋巴癌」明報副刊FB Live 直播

日期: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時間:20:30 至 21:00

講者:梁憲孫醫生(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

查詢電話:2515 5437

機會難逢!11月15日前留低您的疑難,歡迎踴躍提問:https://link.mingpao.com/65631.htm

]]>
【淋巴癌】淋巴癌種類繁多 須留意病徵及早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7%a8%ae%e9%a1%9e%e7%b9%81%e5%a4%9a-%e9%a0%88%e7%95%99%e6%84%8f%e7%97%85%e5%be%b5%e5%8f%8a%e6%97%a9%e6%b1%82%e9%86%ab/ Tue, 14 Jan 2020 02:00: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350
【淋巴癌】淋巴癌種類繁多 須留意病徵及早求醫
梁憲孫醫生指不少人將「通淋巴」與淋巴癌混淆,其實淋巴系統主要分為淋巴管道及淋巴細胞,「通淋巴」所指是淋巴管道,屬於循環系統,負責回收四肢的水分;而淋巴癌則與淋巴細胞有關,因此與「通淋巴」無關。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宗新症,整體發病年齡平均50歲,較一般癌症年輕。淋巴癌主要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兩大類,本港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居多,2017年有近四百人死於這種癌症。雖屬十大癌症殺手之一,但其治癒率亦高,超過一半病人有機會徹底治癒。隨著新技術及藥物發展,治癒機會還會不斷提升,病人應以樂觀心態面對病情。

【FB直播-專科醫生Q&A】betway体彩 醫學遺傳科主任林德深醫生將於9月24日晚上8時30分在明報副刊Facebook開Live解答網友問題,講解癌症與遺傳基因關係,以及基因測試對了解患癌風險有什麼幫助。約定你當晚一同收看直播,機會難逢,請大家踴躍留言發問吧!

淋巴結及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當淋巴結受細菌感染而脹大,淋巴細胞就會負責抵抗外來細菌入侵,但當淋巴細胞出現癌變就會成為淋巴癌。由於淋巴細胞遍布全身,所以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而且種類繁多,有B細胞、T細胞及NK細胞,亦分為低毒性及高毒性的淋巴癌。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表示,現時半數淋巴癌在淋巴結或淋巴核出現,其餘一半可在身體任何器官出現,例如胃、鼻腔、甲狀腺或乳房等。淋巴癌最常見是B細胞淋巴癌,T及NK細胞的淋巴癌相對較少。低毒性淋巴癌生長速度比較慢,可以幾個月或一至兩年都不會有大變化,但高毒性淋巴癌生長速度較快,淋巴結可在短時間內脹大,有機會引致其他病徵,例如壓迫器官引起痛楚,所以針對不同淋巴癌有不一樣的藥物治療。

病徵繁多 須以活檢確診

絕大部分淋巴癌成因未明,但曾經患上其他癌症而接受電療或化療,會較容易在日後出現淋巴癌;研究亦發現淋巴癌與EBV病毒有關,出現在胃部的淋巴癌則與幽門螺旋菌有密切關係。淋巴癌病徵多樣,梁醫生指出,最常見的病徵是淋巴結脹大,特別在頸、腋下及大腿內側位置也可觸摸得到,但由於傷風、感冒、喉嚨痛及病毒感染都有機會令淋巴結脹大,因此如發現淋巴結變大,不用太過擔心,若有懷疑就應及早求醫。受淋巴癌影響,很多病人會出現發燒、體重下降、身體痕癢及晚上出汗的現象。

在胸腔及腹腔出現的淋巴癌,有機會引致肚痛、影響呼吸及咳嗽等現象。淋巴癌分為四期,第一期是單一淋巴結部位受影響;第二期是有多於一個部位受影響,並集中在上半身或下半身;第三期是橫膈膜上下都受影響;第四期影響至骨髓、肝臟或其他非淋巴器官。淋巴癌與相同位置的癌症病徵近似,如胃部淋巴癌與胃癌病徵相近,但透過活檢就可以分辨。梁醫生解釋,淋巴癌須以活檢方式檢驗,先抽取組織確診及分類,再以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了解擴散程度。部分淋巴癌病徵亦相似,需由富經驗的病理學專科醫生從組織樣本進行分辨及診斷。

化療藥配合標靶藥  成效顯著

淋巴癌是原發在淋巴組織的癌症,值得留意的是,若果其他器官的癌症,例如乳癌、甲狀腺癌及肺癌等轉移至淋巴結,並不會成為淋巴癌。其治療方法會按原本的癌症處理,而非以淋巴癌方法治療。淋巴癌遊走全身,由於電療及手術效果未必理想,一般較少採用,主要以藥物治療。梁醫生指出,現有的傳統化療藥物在治療淋巴癌成效良好,配合單克隆抗體的標靶藥使用,成效更理想,可大大提高治癒機會;而且標靶藥副作用較少,即使部分病人用藥後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發燒、感到寒冷或氣促等,但一般都有藥物紓緩副作用。淋巴癌在復發一次後,較有可能會再復發,除使用化療藥或標靶藥,骨髓移植會是較徹底的治療方法。

梁醫生表示,大部分病人適合進行自體骨髓移植,好處是沒有排斥反應,風險較低,成功機會較高。做法是在人體抽取血幹細胞,用大劑量化療藥消滅癌細胞,再將血幹細胞輸入病人體內,可減低再復發的機會。但如果骨髓已受癌細胞影響,一般都會視乎兄弟姐妹能否捐骨髓。若因血型不適合而無法捐贈,就會在骨髓資料庫尋找無血緣的捐贈者進行骨髓移植。現時在最新技術下,有可能採用半合骨髓移植,即是子女或父母也有機會成為骨髓捐贈者。

另外, PD-L1 免疫治療或CAR-T細胞療法,都是較新方法,主要在淋巴癌復發的病人身上使用,為病人帶來新希望。淋巴癌的治癒機會高,甚至可徹底根治。梁醫生強調,治療過程不太辛苦,康復後的後遺症也不多,例如脫髮後頭髮會長回,若擔心影響生育,也可預先雪起精子或卵子備用。另外,八、九十歲的病人仍可接受治療,只因體質問題需要減輕藥物分量及延長治療時間,但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家人及身邊人應給予鼓勵,病人亦不要放棄。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1/HET20191128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1/HET20191128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1/HET20191128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1/HET20191128_04.mp4;

]]>
醫路同行:心口痛 看家庭醫生還是心臟科?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7%af%e5%90%8c%e8%a1%8c-%e5%bf%83%e5%8f%a3%e7%97%9b-%e7%9c%8b%e5%ae%b6%e5%ba%ad%e9%86%ab%e7%94%9f%e9%82%84%e6%98%af%e5%bf%83%e8%87%9f%e7%a7%91/ Tue, 05 Nov 2019 03:3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172 醫路同行:心口痛 看家庭醫生還是心臟科?

【明報專訊】病人有時會有疑問:如果心口痛,應該看家庭醫生還是心臟科醫生?在答這條問題前,先分享一個個案,讓大家從中了解家庭醫生的角色。

阿明40歲,跟太太有一個兩歲大兒子。他沒有吸煙飲酒習慣,身體狀况良好,但好少做身體檢查,也沒有固定的家庭醫生。近日阿明求診,說感到左邊心口附近有間歇性輕微至中等的痛楚,但又說不出具體痛楚位置。痛楚沒有延伸或轉移,有時呼吸不暢順或需要用力呼吸,沒有頭暈或肚痛。詢問了阿明的病歷、做了身體檢查,結果除了體重指標(BMI:28)和血壓(148/92 mmHg)稍高,其他生命表徵和心電圖都正常。

沒有明確診斷結果,令阿明心裏不安,要求進一步檢查。醫生為他安排照肺、抽空腹血液檢查,翌日覆診。由於當時他的徵狀不像心肌梗塞,因此毋須入院,但我叮囑如痛楚延伸,出現心絞痛氣促,便要立即去急症室。

覆診時發現,阿明左邊心口有紅點和水疱,診斷為生蛇。生蛇成因多數是免疫力低,可以是壓力引起。除了照常處方藥物,我亦主動了解他壓力由來,得知他過去一年感到壓力很大,經常失眠、緊張、心情差、反覆胃痛。之前有看醫生,建議過照胃鏡、超聲波,但阿明沒有即時作進一步檢查,最後亦不了了之。

事實上,阿明因為睡眠質素差,引致專注力下降、記性差;加上兒子出世後變得忙碌、煩躁,常跟太太吵架,又沒有太多朋友及家人支持;他開始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減少、體重下降,生理心理上都顯示他患上中度以上焦慮症。曾有醫生建議轉介精神科,阿明拒絕了。

生理心理全方位 找出病因

我除了幫他做心理輔導,處方藥物紓緩失眠外,亦了解到阿明擔憂身體狀况,為他度身訂做了一個合適體檢計劃,除了基本檢查外,還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幽門螺旋菌的吹氣測試。

第二次覆診時,我為阿明詳細解釋檢查報告。生蛇雖已好轉,但胃痛和火燒心持續,於是為他轉介了腸胃科醫生;心情和睡眠也因為心理輔導和藥物得到改善,我建議他繼續覆診及服藥。

從阿明的例子,大家會明白到家庭醫生的治病方針,是嘗試從生理、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幫助病人,徹底找出病因。

文:趙志輝(中大醫務中心家庭醫學診所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
【淋巴癌】淋巴癌症狀百變 治療方法多 及早對症根治機會高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7%97%87%e7%8b%80%e7%99%be%e8%ae%8a-%e6%b2%bb%e7%99%82%e6%96%b9%e6%b3%95%e5%a4%9a-%e5%8f%8a%e6%97%a9%e5%b0%8d%e7%97%87%e6%a0%b9%e6%b2%bb%e6%a9%9f%e6%9c%83%e9%ab%98/ Tue, 29 Oct 2019 07:31: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125
【淋巴癌】淋巴癌症狀百變 治療方法多 及早對症根治機會高
betway体彩 血液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表示,淋巴癌是本港常見癌症,近年治療的選擇多了,只要患者及早診治和積極面對,根治的機會也會更高。

淋巴癌是本港常見且症狀百變的癌症,因而增加了對付淋巴癌的困難。除了因為病徵隨着受淋巴癌影響的器官而變異外,再加上以年長人士患病佔多,令治療添上變數。不過,隨着醫學界對淋巴癌的認知增加了,近年淋巴癌的治療選擇也多了,包括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骨髓移植等等,為病人帶來更高的根治機會!

betway体彩 血液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出,淋巴癌的症狀可以有千百種變化,大部分患者會有淋巴結腫脹的症狀,但淋巴細胞可游走至全身,故近半淋巴癌其實並非發生在淋巴結,而是在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因此患者出現什麼病徵,會視乎受影響的器官而定。

延伸閱讀:肺炎、流感、傷風症狀有何分別?冠狀病毒是什麼?注射流感疫苗、戴口罩可減感染風險嗎?

淋巴細胞游走全身 病徵視乎受影響器官

梁醫生以胃部的淋巴受影響為例,患者可能會出現胃痛、胃出血等類似胃癌的徵狀;若是腸道淋巴病變便會有跟腸癌相似的徵狀,如大便習慣改變等;如果在皮膚發生呢?則皮膚上會呈現腫塊。「理論上全身組織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甚至大腦、眼、口水腺及甲狀腺等也有可能出現淋巴病變。」

淋巴癌有一百幾十種,梁醫生強調,有些會專門影響年輕人,有些則以攻擊年紀較大的人為主。若醫生懷疑病人患上淋巴癌,除了要做臨床檢查及影像掃描以確定患病位置外,也要抽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才能分辨淋巴癌的種類,以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兩類淋巴癌:低毒性難斷尾 高毒性腫瘤生長快

梁醫生表示,淋巴癌大致可以分為低毒性及高毒性兩大類,前者生長速度較慢,病徵亦較為不明顯,可能潛伏一段長時間才能夠確診,而患者往往沒有顯著的不適;後者則相反,腫瘤生長快速,病人的病徵也較多及明顯,需要盡快處理,否則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險。

他續稱,本地患者多屬於高毒性淋巴癌,但其實低毒性淋巴癌的復發機會反而較高,即使治癒也可能在數年後復發;而高毒性淋巴癌則只要兩年內不復發便算痊癒,故臨床上高毒性淋巴癌較易根治,低毒性淋巴癌反而較難斷尾。

港每年約千宗新症 逾半數可根治

本港每年約有1000宗淋巴癌新症,個案更隨着人口不斷老化而逐年增加。要對付淋巴癌,現時病人也有很多治療選擇,一般對治療都有不俗的反應。

梁醫生直言,淋巴癌患者的存活率相對其他癌症較高,超過一半可以達到根治的目標。現時一線治療淋巴癌,不論高或低毒性,大多混合使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根據針對的是那一種淋巴癌,決定用的是那些藥物。另外較新的治療方法,包括新一代標靶藥物、新的免疫治療,以及骨髓移植。

淋巴癌兼患長期病 醫生需調校化療劑量

他認為,治療淋巴癌最困難之處在於大部分患者的年紀較大,其身體狀况通常較差,亦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肝炎等長期病,導致他們未必能夠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不過,即使如此患者也不應放棄,因為只要醫生細心跟進病情,小心調校藥物的劑量,亦可帶來不俗的治療效果。

近年醫學界對淋巴癌的認知增加了,例如可透過基因分析判斷淋巴癌的毒性及復發機會,有需要時便可盡早進行更積極的治療,例如骨髓移植,以提高治癒的機會。

復發機會高患者 骨髓移植增治癒機會

梁醫生稱,大部分淋巴癌患者毋須進行骨髓移植,但臨床經驗顯示,對於復發機會高的個案,如T淋巴細胞癌,又或是已復發的患者,骨髓移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骨髓移植有異體移植和自體移植兩類,有何分別呢?梁醫生闡釋,異體移植是由適合的捐贈者捐出骨髓予患者,就如免疫治療一樣,捐贈者體內的免疫細胞可殺死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達到治療的效果。至於自體移植就是先從病人的骨髓抽出健康的血幹細胞並冷藏,待患者完成高劑量化療將體內癌細胞消除後,再把健康的幹細胞重新注入體內,從而重啟造血功能。

對付淋巴癌:及早診治 積極面對

梁醫生強調,淋巴癌成因與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並沒有明顯及直接關係,僅小數胃部淋巴癌可能與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故帶菌者宜接受適當治療以減低患病風險。

莫非淋巴癌真的防不勝防?梁醫生忠告,對付淋巴癌的最好方法是及早診治,因此若出現任何不適,不要拖延診治,一旦確診是淋巴癌,只要積極面對,也會有有效的治療成效。

 

「認識淋巴癌」明報副刊FB LIVE直播

日期: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時間:20:30 至 21:00

講者:梁憲孫醫生(betway体彩 血液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查詢電話:2515 5437

專科醫生Q&A 立即提問

]]>
讀者Mail Box:懶理慢性胃炎 小心癌上身 //www.afterroberto.com/%e8%ae%80%e8%80%85mail-box-%e6%87%b6%e7%90%86%e6%85%a2%e6%80%a7%e8%83%83%e7%82%8e-%e5%b0%8f%e5%bf%83%e7%99%8c%e4%b8%8a%e8%ba%ab/ Mon, 14 Oct 2019 10:24: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900
讀者Mail Box:懶理慢性胃炎 小心癌上身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問:慢性胃炎會否導致胃癌?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答:慢性胃炎最常見成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導致胃黏膜持續發炎。雖說是發炎,超過九成感染者沒有病徵,因而難以察覺,這亦是導致胃癌的主因,不能輕視。

50歲以上 逾半感染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感染十分常見,佔約二至三成人口;5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人受感染,但很多時要到胃潰瘍胃出血等併發症出現時才察覺,部分更直至胃有腫瘤才發現,延誤診治。

幽門螺旋菌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家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日常必須注意個人衛生,用膳時建議用公筷,可減低感染風險。

研究指胃部長期發炎,有可能誘發癌前病變,令胃部細胞變異,學術上稱為「腸化生」,在這情况下,即使殺死胃部的菌,患胃癌的風險已經增加,因此愈早發現胃部感染,愈早治療才是上策。

照胃鏡最準 適合高危人士

不論有沒有胃部不適的病徵,或家族有沒有胃癌病史,各年齡階層人士,都建議檢查有無感染幽門螺旋菌。只要透過照胃鏡、抽血、驗大便或吹氣測試就檢驗到,過程並不複雜,準確度超過八成,當中照胃鏡可說是近乎百分百準確,並可同時檢驗胃部情况,適合較高危人士。

一旦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只需服用特效抗生素一至兩星期,九成人士可徹底治療,復發率低。否則不幸確診胃癌,治療將會複雜得多,身體負擔也較大。

答:黃子群(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8%83%83%e6%af%9b%e7%97%85%e7%b3%bb%e5%88%97-%e8%83%83%e8%84%b9%e6%98%93%e9%a3%bd%e6%bb%af%e4%b8%8d%e9%81%a9-%e7%b0%a1%e5%96%ae5%e6%8b%9b%e5%b0%8d%e4%bb%98%e6%b6%88%e5%8c%96%e4%b8%8d/ Tue, 27 Aug 2019 08:36: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256 原來消化不良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指出,在香港不少上班一族都要面對工時長、食無定時、壓力大的生活節奏,常出現胃氣、胃脹、易飽易滯等「消化不良」的不適症狀,其實大部分消化不良都是生活習慣所致,如何對付消化不良呢?若治療過後症狀持續,又或出現如芝麻糊狀的糞便、無故消瘦等警號,則必須進一步檢查和跟進。

【Power Up 推介】GG Immuno-Modulating Essence 免疫平衡素 (40粒) – 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立即網上訂購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表示,消化不良大多都是由生活習慣引起,例如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煙酒等。

飲食習慣、壓力大致消化不良

傅醫生強調,消化不良的症狀有很多,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日常生活習慣所引起,導致進食後胃部會有「頂住」或脹痛的感覺,也容易飽滯不適,而且還會有胃氣、反胃、作嘔,甚至會有酸水湧出、火燒等感覺。

「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食物、含咖啡因或有氣飲品,又或飲酒、食煙等,加上壓力等因素,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傅醫生說,臨床上見到不少消化不良的個案,年齡大多在20至30歲,任職金融投資等壓力較大的行業。

消化系統疾病信號:胃潰瘍、幽門螺旋菌

不過,傅醫生提醒,消化不良有可能也跟身體患病的信號有關,這類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消化系統疾病引起,例如胃酸倒流、胃潰瘍、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症等,亦可以是消炎止痛藥所帶來的副作用,甚至有可能是少見的胃癌、胰臟炎等,不能掉以輕心。

「故此醫生會了解有胃脹、食物無法『落格』等消化不良情况的病人病歷,包括其日常進食的習慣、症狀已持續多久、有沒有服用藥物,若一切正常可考慮進行幽門螺旋菌測試,因幽門螺旋菌感染屬頗為常見的疾病,經檢查後可進一步確定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持續消瘦或排出黑色糞便 及早求醫

傅醫生指,若屬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改善病情,醫生亦可處方一些消胃氣及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幫助。不過,如病人出現「紅旗」症狀(危險信號),例如持續消瘦、嘔吐、排出芝麻糊狀的黑色糞便等,則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處理。

5招對付消化不良 減輕胃部負荷

要對付消化不良,傅醫生有以下5點建議:

  1. 定時進食、少食多餐:無論工作或生活多忙,平日三餐要定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進食時也不宜太快,少食多餐有助減輕胃部負荷。
  2. 多行少坐:尤其是一些消化功能較差的人,宜多行少坐,不妨飯後散步,也有助促進腸胃「運動」。
  3. 睡前忌太飽:睡前3小時不要吃得太飽,若覺得肚餓可吃一些梳打餅,切忌臨睡前吃高脂食物,如餐蛋即食麵,肯定難逃「消化不良」。
  4. 戒煙戒酒:煙酒應及早戒掉,至於咖啡因較為「削胃」,也要適可而止。
  5. 學習控制壓力和紓緩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