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坐骨神經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9 Oct 2024 05:07: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坐骨神經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8%aa%bf%e6%9f%a5-%e4%b9%9d%e6%88%90%e5%8f%97%e8%a8%aa%e8%80%85%e8%84%8a%e6%a4%8e%e7%97%9b%e7%97%87%e5%bd%b1%e9%9f%bf%e7%94%9f%e6%b4%bb-%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 Tue, 29 Oct 2024 04:17: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8 養和醫療集團一項脊椎健康問卷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影響生活,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同時受到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困擾。調查結果亦顯示,白領人士的背痛和頸痛發病率高;至於64歲或以上的受訪者中,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率顯著增加。脊椎退化是脊椎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長者,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更會引致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建議市民戒煙、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以減少病發風險。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成立脊椎中心作跨專科共診,並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現需依靠輪椅出入的68歲頸椎脊髓病變患者阮太(前排)曾接受兩次手術治療,她說知道很多港人飽受嚴重脊椎問題折磨,希望以個人經驗鼓勵他人正視脊椎問題。後排左起:betway体彩 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脊柱外科主任及臨牀副教授關日康、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betway体彩 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betway体彩 副院長翁維雄、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廖凱霖攝)

脊椎痛症常見成因:脊椎退化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在職者背頸痛佔多

養和今年8月蒐集813名年滿18歲香港受訪者回應,發現87%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即背痛、頸痛或坐骨神經痛影響生活,28%同時受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影響。調查亦發現,白領人士脊椎痛症比率達九成。各年齡層方面,64歲或以上組別的坐骨神經痛比率明顯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達41%。63%有脊椎問題的受訪者會選擇放鬆或休息緩解痛楚,32%會尋求西醫意見及治療。


相關閲讀: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脊椎退化引發多種併發症  嚴重骨質疏鬆或致脊柱變形

脊椎退化是長者常見的脊椎健康問題之一。養和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醫生表示,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嚴重者連翻身、起坐或行走都有困難。他提醒,嚴重的骨質疏鬆,同樣會引發脊柱變形、身高縮短、駝背;壓縮性骨折更會導致胸廓畸形丶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脆弱性骨折更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常見骨折部位包括手腕丶腰椎丶髖部等。

微創手術減創傷 術後復康訓練助恢復

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醫生指出,長者或同時患有多種長期病症,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並與其他專科醫生,例如心臟科、神經科的醫生等,為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而微創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亦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養和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強調,微創手術的復康周期較短,能減少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配合術後的專業復康訓練,有助患者更快恢復活動能力,減少術後併發症。

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 或致成人脊柱畸形

還有一些隱性的脊柱畸形或慢性病變,亦有可能因延遲治療而導致病情惡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醫生以一些有脊柱畸形問題的成人患者為例,可以追溯到其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脊柱側彎,由於未能及時發現及處理,成年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脊柱結構性問題。建議家長應特別留意孩子在青春期的脊柱快速增長發育時,若有異常,應盡早求醫。

其他成因: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

除了脊椎退化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醫生還指出,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也不罕見。「以脊椎轉移腫瘤為例,骨科醫生需要與腫瘤科醫生合作,提供最適切的緩和治療。有些病例可能可以採用腫瘤分離手術,使放射治療更加有效。對於某些病例,腫瘤整塊切除可降低惡性腫瘤在局部區域復發的機率,有助預後治療。」

運動過量可致脊椎問題

要減少病發風險,胡永祥建議市民戒煙及控制體重。若出現脊椎或骨骼問題,應該及早治理,以免引起其他併發症或失去日常活動的能力。他提醒,時下流行健身,市民或因運動過量或不小心而有脊椎問題,做運動也要小心。黃一華亦建議,白領人士久坐易感腰背痛,鼓勵要不時轉換坐姿,並適量運動如游泳,若懷疑牽涉更嚴重病情,就應及早求診諮詢專業意見。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將設脊椎中心跨專科共診
伙港大研AI篩查脊骨變形

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設立脊椎中心,除了骨科專家外,更會涵蓋腦神經外科醫生、痛症專科醫生、復康科專家及物理治療師等的跨專科共診,並與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合作,研究複雜脊椎疾病及最新治療技術。黃一華補充,養和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期望病人可及早獲治療,現正向醫管局中央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開展研究。

]]>
腰背痛?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多男性30歲前病發  惡化恐全身硬直 //www.afterroberto.com/%e8%85%b0%e8%83%8c%e7%97%9b-%e5%bc%b7%e7%9b%b4%e6%80%a7%e8%84%8a%e6%a4%8e%e7%82%8e%e6%82%a3%e8%80%85%e5%a4%9a%e7%94%b7%e6%80%a7%e7%97%85%e7%99%bc-%e6%83%a1%e5%8c%96%e6%81%90%e5%85%a8%e8%ba%ab%e7%a1%ac/ Wed, 02 Oct 2024 07:31: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15

【明報專訊】(編按:腰背痛是常見的都市徵狀,世界衛生組織數年前一個大型普查顯示,超過八成人曾經及正受腰背痛困擾。雖然腰背痛多是由於肌肉勞損、脊柱不平衡、創傷,甚至坐骨神經痛所引起,但有一部分年輕患者,是因為一種較為少見的風濕病——強直性脊椎炎引致。究竟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怎樣的慢性疾病?會令患者出現什麼徵狀?病情一旦惡化會令患者難以彎身,甚至全身硬直嗎?患者多屬男性,病發以年輕人為主?)

腰背痛?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多男性30歲前病發  惡化恐全身硬直
腰背痛是常見都市病,但部分年輕患者可能是強直性脊椎炎引致。(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prpicturesproduction@iStockphoto)

非腰背痛影響 個案:青少年強直性脊椎炎 惡化恐全身硬直

今天,朋友帶同10多歲的兒子求診。醫生:「文弟,很久沒見!小聰已那麼大了,應該差不多考DSE吧!」

文弟:「是啊!未知是否因臨近考試,小聰經常對着電腦屏幕溫習功課,缺乏運動,所以每天都抱怨腰痛和頸痛。有時甚至連起牀也跟我們說全身非常僵硬,又經常說十分疲倦。其實這情况已經持續半年,我們已幫他換了護脊牀褥和椅子,又帶他看過跌打;家庭醫生也曾經處方消炎止痛藥,吃的時候還可以,但藥效一過又開始疼痛。所以今天特意帶他過來檢查一下。」

醫生:「小聰,可否形容一下你的情况?」

個案病發初期不以為意 兩臀刺痛背部感僵硬

小聰:「約1年前,我覺得左右兩邊臀部有些刺痛,起初以為是打籃球扭傷,吃過消炎藥好像有改善,所以不以為意,但慢慢連腰部也開始疼痛。爸媽叫我多休息,減少運動,沒想到痛楚反而愈加嚴重,有幾次半夜睡覺也痛醒。但奇怪的是,如果早上起牀時拉筋,伸展一下,又好像好一點。所以我最近每晚睡前及起牀後都會做運動,但始終覺得背部仍然十分僵硬,像機械人一樣。」

醫生:「看你的徵狀,我懷疑是一種風濕病——強直性脊椎炎。我們先安排血液檢查及影像測試,再確定治療方案。」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自身免疫失調 休息靜止反更痛

腰背痛是常見的都市徵狀,世界衛生組織數年前一個大型普查顯示,超過八成人曾經及正受腰背痛困擾。雖然腰背痛多是由於肌肉勞損、脊柱不平衡、創傷,甚至坐骨神經痛所引起,但有一部分年輕患者,是因為一種較為少見的風濕病——強直性脊椎炎引致。

強直性脊椎炎屬於自身免疫失調的慢性疾病,主要令患者出現發炎性背痛徵狀。所謂發炎性背痛,有別於一般勞損性痛楚,它在休息或靜止時不但不能減輕疼痛感,反而會愈來愈嚴重,只有在活動後才會輕微好轉。另外,患者會有「晨僵」的情况,即早上起牀時背部會特別僵硬,有時要活動幾小時甚至延至下午才稍為紓緩。由於是免疫系統疾病,所以除背痛外,患者更會感到異常疲倦,甚或會有發燒等情况。


相關閲讀:【痛症】認識不同類別止痛藥 撲熱息痛、消炎藥、處方鴉片止痛藥、外用藥膏 有沒有副作用?

多男性30歲前病發 3個月腰背痛持續及早求醫

最令人擔心是,如果不及早診斷及治療,脊椎關節會因發炎而被侵蝕,骨骼外圍增生,新生骨骼會融合,令脊椎關節位無法活動,使腰部失去靈活度。隨病情惡化,症狀會伸延至胸椎及頸椎,脊骨前端韌帶變硬,令椎間互相緊連,病人難再彎身或轉動,病情發展至後期,連腰椎至臀部之間及肩膊和腳踭亦會受影響,全身幾乎完全硬直。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多是男性,病發多在30歲前,在香港估計每1000人約有2至8名患者。由於病發時正值年輕的黃金時期,這種疾病對病人的學業、工作及社交均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如果自己或家人已超過3個月腰背痛或持續跟腱發炎,切勿掉以輕心,及早向醫生了解原因。

文:葉文龍

(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臨牀服務總監)

(醫學滿東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腰背痛或與髖關節僵硬、腎部肌肉繃緊、腳腕扭傷舊患有關?改善坐姿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8%85%b0%e8%83%8c%e7%97%9b%e6%88%96%e8%88%87%e9%ab%96%e9%97%9c%e7%af%80%e5%83%b5%e7%a1%ac-%e8%85%8e%e9%83%a8%e8%82%8c%e8%82%89%e7%b9%83%e7%b7%8a-%e8%85%b3%e8%85%95%e6%89%ad%e5%82%b7%e8%88%8a%e6%82%a3/ Wed, 03 Jan 2024 09:27: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43

【明報專訊】腰痠背痛乃都市人常見痛症,改善姿勢、更換工作椅、勤做腰背伸展都無甚效益?有沒有想過腰背發出疼痛信號可能是一個「救命鐘」,真正問題並不是腰背,而是其他身體部位?(編按:腰痛問題背後,或者與髖關節僵硬或臀部肌肉繃緊有關,還有其他舊患如腳腕扭傷、膝關節退化或半月板撕裂等……需透過檢查查找痛症來源。)

腰背痛或與髖關節僵硬、腎部肌肉繃緊、腳腕扭傷舊患有關?改善坐姿有效?
腰痛警號–腰背痛問題源頭可能不是腰背,而是身體其他部位。(設計圖片,bunditinay@iStockphoto)

腰背痛禍首未必在腰背 或髖關節僵硬致腰椎受力

腰椎向下連接盆骨及髖關節。髖關節過緊,會導致盆骨活動幅度下降。有一部分腰痛病人在站立時,臀部肌肉會不自覺地強烈收縮。經檢查後,發現臀部肌肉收緊的病人大多都伴隨髖關節幅度受限問題。正常站姿下當然需要啟動肌肉,以令身體可以站穩。但劇烈收縮代表身體缺乏良好穩定度,而需要增加肌肉收縮程度以維持身體平衡。何謂平衡?就是身體前後方的肌肉收縮程度一致,而非單純前方或後方的過分收縮。

然而,髖關節活動幅度不足,容易令盆骨出現前傾或後傾,從而導致腰椎受力。所以腰痛問題需要處理髖關節僵硬或臀部肌肉繃緊。除此之外,其他舊患如腳腕扭傷、膝關節退化或半月板撕裂等,處理不當亦會導致身體久而久之出現代償,令站姿歪斜,增加單側腰背關節負擔。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糾正坐姿減腰背痛 反愈改愈差?

文章開端提到改善姿勢未必可以改善腰背痛症,是因為有可能「愈改愈差」。好的坐姿除了需要坐直,更重要是坐得省力,以減輕腰背負擔。可嘗試感受一下坐成一條直線,你會發現「坐直」後身體並沒有形成一條直線,反而胸椎會向上仰,腰背會挺得更後,增加受壓情况。其實,正確坐姿並不需要挺直,而是在坐直時將身體向上拉直,便可令胸椎腰椎前後的肌肉取得平衡。

改善坐姿是其中一個減低腰背痛的方法,但如果矯正坐姿及透過伸展運動都解決不了腰背痛困擾,便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例如下肢肌肉繃緊或胸椎僵硬所導致,需要透過詳細檢查才可找出痛症來源。


相關閲讀:【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有為坐骨神經痛或其他痛症人士而設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查詢:2743 1702/bit.ly/3swmdgy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
【痛症】認識不同類別止痛藥 撲熱息痛、消炎藥、處方鴉片止痛藥、外用藥膏 有沒有副作用?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8%aa%8d%e8%ad%98%e4%b8%8d%e5%90%8c%e9%a1%9e%e5%88%a5%e6%ad%a2%e7%97%9b%e8%97%a5-%e6%9c%89%e6%b2%92%e6%9c%89%e5%89%af%e4%bd%9c%e7%94%a8/ Wed, 08 Nov 2023 08:53: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241

【明報專訊】止痛藥物是處理痛症的常用方法,然而不少病人卻認為幫助不大,為什麼呢?[編按:止痛藥是治療痛症的方法之一,也有不同類別,常見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還有另一種經常處方的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究竟哪類對退燒、紓緩頭痛有幫助?哪些有助減痛症?有沒有副作用呢?]

止痛藥知多啲 撲熱息痛:退燒減頭痛 減骨骼痛症效果微

止痛藥有不同類別,所擅長處理的痛症也有不同。以最常使用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為例,它有效退燒及紓緩頭痛,卻對減輕骨骼痛楚的效果甚微。


相關閲讀:藥劑師:撲熱息痛有紓痛退燒 與布洛芬功效同兼具消炎 惟哮喘者要注意 勿買散裝藥


非類固醇消炎藥:消炎及止痛 副作用:胃部不適

另一類常見口服止痛藥是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能夠抑制發炎部位製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繼而產生消炎及止痛功效。權威醫學文獻指出,消炎止痛藥有效治療膝痛、腰背痛等骨骼痛楚,但部分藥物可能帶來胃部不適,需要同時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以保護胃部;而另一些消炎止痛藥,長期服用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需要小心留意。

處方鴉片類止痛藥:強度級別紓緩癌症疼痛

另一種經常處方的是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與痛感相關的受體,而產生止痛作用。鴉片類止痛藥可根據藥效分為輕、中及強3個級別,輕至中度等級別的鴉片類止痛藥可處理骨骼痛楚,強度鴉片類止痛藥主要用於紓緩癌症疼痛,惟它會帶來便秘、頭暈及疲倦等副作用,大部分華人對這類止痛藥較為抗拒。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外用止痛藥膏 副作用減輕

部分骨骼痛楚是由於神經線受壓受損所致,例如坐骨神經痛,因此醫生會處方神經線止痛藥予這類患者,但此類藥物對因軟組織受損發炎等引致的骨骼痛楚,並無顯著幫助。

事實上,止痛藥並不限於口服,尚有外用藥物可用,例如對骨骼痛楚有幫助的消炎止痛藥,也有以藥膏形式出現。研究證實塗抹消炎止痛藥物對紓緩膝蓋痛楚效果與口服藥物相若,而藥物直接經皮膚吸收,產生療效所需要的劑量較口服藥物低,副作用因此減輕,不過仍需要按照指示使用,過量使用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提及外用止痛藥物,不少人會想起冬青膏(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它主要透過產生冰涼感覺來紓緩痛感,並不具治療功效,過量使用可能引致慢性中毒。

【痛症】認識不同類別止痛藥 撲熱息痛、消炎藥、處方鴉片止痛藥、外用藥膏 有沒有副作用?
 效果相若–消炎止痛藥,也有以藥膏形式出現,研究證實對紓緩膝蓋痛楚效果與口服藥物相若。(Henadzi Pechan@iStockphoto)

無論如何,止痛藥只是其中一種治療痛症的方法,慢性骨骼痛症患者還需要配合運動及調整生活習慣,以達到更理想的消除痛楚效果。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運動痛症頻道:bit.ly/47ksJWy

]]>
坐骨神經痛病徵:腰背肌肉繃緊 大小腿疼痛 隨時蔓延腳掌針刺麻痺(姿治通鑑) //www.afterroberto.com/%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e7%97%85%e5%be%b5-%e8%85%b0%e8%83%8c%e8%82%8c%e8%82%89%e7%b9%83%e7%b7%8a-%e5%a4%a7%e5%b0%8f%e8%85%bf%e7%96%bc%e7%97%9b/ Tue, 11 Apr 2023 06:31: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998 【明報專訊】坐骨神經痛的病徵除了腰背肌肉繃緊外,亦會因久行或仰臥睡覺時,腿部及腳掌出現針刺麻痹感覺,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十分困擾。(編者按:坐骨神經痛患者會因為腰部、臀部繃緊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對腰椎或骶椎神經造成壓迫,從而令大腿及小腿出現放射性疼痛或燒灼感……怎辦呢?)

坐骨神經痛腰背肌肉繃緊 久行腿、腳掌針刺麻痺

坐骨神經由第四、五節腰椎(L4-L5)及第一至三節骶骨神經延伸至梨狀肌、大腿外肌,並在膝蓋後位置分叉成脛骨神經及腓骨神經。脛腓骨神經用作控制小腿及腳掌肌肉的活動能力。

坐骨神經痛病徵:腰背肌肉繃緊 大小腿疼痛 隨時蔓延腳掌針刺麻痺(姿治通鑑)
腰部繃緊——坐骨神經痛患者除了腰部、臀部繃緊外,大腿和小腿亦會繃緊,甚至腳掌及小腿出現麻痹感。(設計圖片,bunditinay@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腿肌肉繃緊 神經添壓

坐骨神經痛患者會因為腰部、臀部繃緊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對腰椎或骶椎神經造成壓迫,從而令大腿及小腿出現放射性疼痛或燒灼感。但除了腰背或臀部肌肉繃緊外,大腿及小腿肌肉繃緊亦可壓迫脛骨及腓骨神經,令腳掌及小腿出現麻痹感覺,導致日常生活受限。

身體有兩組筋膜——淺背線及體側線,對於治療坐骨神經痛患者均相當重要。

治療坐骨神經痛 認識兩組筋膜

淺背線由足底筋膜連至頭皮筋膜,中間經過小腿肌肉、大腿後肌、豎棘肌群(腰肌)等肌肉;改善淺背線筋膜問題對於減輕腰背肌肉壓力起關鍵作用。

體側線則由小腿外側肌肉連接至頸部外側肌肉,途經軟組織包括臀部肌肉及髂脛束,這些地方亦是坐骨神經痛患者常見出現麻痹的地方。因此,當患者下肢肌力或平衡力較差時,容易選擇收緊肌肉用以增加身體穩定度,從而令大小腿肌肉以至腰背肌肉繃緊,嚴重者更會壓迫坐骨神經、脛骨神經及腓骨神經,繼而令臀部針刺麻痹感伸延至大小腿,甚至遠及腳掌。

總括而言,完善治療計劃需處理大小腿肌肉繃緊、放鬆腰背肌肉,以及改善下肢肌力與核心肌群穩定度,減低因為肌肉繃緊而對神經造成的壓迫。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有為坐骨神經痛或其他痛症人士而設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詳情可登入bit.ly/3J1dHKs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相關閲讀:【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7%9b%e7%97%87%e3%80%91%e8%a3%9c%e5%85%85%e7%b6%ad%e4%bb%96%e5%91%bdb%e6%94%b9%e5%96%84%e9%ba%bb%e7%97%ba%e5%88%ba%e7%97%9b%e9%81%8e%e9%87%8f%e6%94%9d%e5%8f%96b1%e3%80%81b6%e3%80%81b12/ Mon, 27 Feb 2023 08:53: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81 【明報專訊】不少都市人受痛症困擾,「低頭族」肩頸疼痛、辦公室上班族腰痠背痛、公公婆婆手腳麻痹,還有生蛇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止痛,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止痛消炎藥;而坊間有維他命B補充劑聲稱能修復神經,改善麻痹、刺痛等問題,它是否另類止痛藥?以維他命B「自療」,有沒有風險?(編者按:維他命B1、B6、B12對身體有什麼幫助呢?一旦缺乏的話有機會令身體出現哪些問題?情緒起伏、記憶力變差、貧血、頭痛、手腳痲痺)


相關閲讀: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維他命B1、B6、B12 助維持神經系統健康 補充過量加重腎負荷

維他命B是「大家族」,包括B1(硫胺素)、B2(核黃素)、B3(煙酸)、B5(泛酸)、B6(吡多醇)、B7(生物素)、B9(葉酸)和B12(多種鈷胺素),合共8個成員。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對症下藥——維他命B是維持神經健康的重要營養素,但專家指盲目進「補」沒有功用,一般人從日常飲食就可吸收足夠維他命B,未必需要補充劑。(設計圖片,shih-wei、LumenSt、Bet_Noire@iStockphoto)

以維他命B1、B6及B12組合而成的配方,聲稱能改善痛症及麻痹,在眾多維他命B中為什麼選中它們?註冊營養師萬侃指,維他命B1幫助身體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亦有助維持神經系統和心臟正常運作;缺乏B1人士反應較遲鈍、脾氣暴躁、記憶力變差、體重下降和經常感到疲累等,嚴重者神經、肌肉運作及心臟都受影響。

維他命B6協助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製造血紅素,以及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亦對腦部發展很重要,缺乏者可能會貧血、頭痛、長暗瘡和情緒低落等。

維他命B12幫助製造紅血球、維持細胞和神經系統健康,缺乏可致貧血、手腳麻痹或有刺痛感,嚴重會出現身體平衡有困難、抑鬱、思緒混亂等。

萬侃指上述3種維他命B都對維持健康神經系統十分重要,但「不是愈多愈好,重點是要足夠」。

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表示,有文獻指維他命B有助加速神經復元,因此骨科醫生有時會為神經嚴重受壓,如腕管綜合徵、頸椎移位,以及神經斷裂需要手術修補的病人,處方維他命B補充劑。不過,如果只是偶爾痹痛,效果成疑,而且「維他命B可以在日常食物中吸收,所以不一定要使用補充劑」。

查找痛症原因 對症下藥為上策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萬侃補充,身體痛症有不同成因,可能是因為勞損或肌肉量不足,手腳麻痹可能是鎂質不足引致,此類情况補充維他命B不會有幫助。林健偉同樣指出,痛症出現先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方為上策,「頸梗膊痛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肌肉繃緊、姿勢不正確、用電話過多,這些跟神經沒有關係,(補充維他命B)一定沒有幫助」。而手腳麻痹有可能是腕管綜合徵、椎間盤突出或腰骨退化壓住神經,需要經醫生診斷才能安排合適治療方案。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萬侃(受訪者提供)

萬侃提醒,攝取過量維他命B,不會有額外功效,市面上出售的維他命B補充劑劑量一般遠超身體所需,雖然維他命B為水溶性,多餘的會從尿液排出,但過量服用會增加腎臟負荷,亦有可能出現頭暈、嘔吐等副作用。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如腎病患者,服用維他命B補充劑前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相關閲讀:【貧血飲食】預防貧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是什麼?營養師:肉食/素食鐵質攝取飲食手冊


可從穀物肉類海鮮攝取

「全穀物,如全麥麵包、糙米、紅米等都含維他命B1和B6。」萬侃指,另外可從豆類、肉類、堅果攝取維他命B1;從蛋白質食物,如雞牛羊豬、魚類等攝取維他命B6。而肉類、魚類、奶類、蜆、生蠔、蟹和蛋等就是維他命B12的食物來源。一般人只要飲食均衡,不難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她舉例,60克(約半杯)穀物片(muesli)含有0.5毫克維他命B1;100克豬肉有0.5毫克維他命B6,而一條蕉就有0.7毫克維他命B6;100克牛肉有3微克維他命B12。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林健偉(受訪者提供)

然而,腸胃功能差、曾接受胃部手術、素食者、長者要留意會否攝取不足維他命B12。林健偉解釋,「維他命B12要靠胃中一種蛋白質intrinsic factor(內在因子)幫助吸收,如胃部有問題或已切除胃部,身體未能生產這種物質就會吸收不到維他命B12」。另外,萬侃表示,維他命B12主要是從魚、肉、蛋、奶中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可以從額外添加了維他命B12的食物,如一些穀物片、豆奶和麵包中攝取,有需要時可服用補充劑」。

文:李欣敏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偏頭痛】發作時單側頭痛如受重擊 惡心嘔吐怕光怕聲 中醫:臟腑失調 按穴飲食調養減發作


知多啲:長時間同一姿勢 痛症高危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神經受壓——都市人手部痹痛常見成因是腕管綜合徵,手腕腕管收窄或勞損,令正中神經受壓,導致手部麻痹、無力。(sankalpmay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受頸梗、腰痠、背痛、手麻等困擾,怎麼辦?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牀導師、物理治療師鍾致康教大家認清常見痛症成因,並教授預防及紓緩方法。

1. 肩頸、腰背痛:

「低頭族」、辦公室上班族等都屬高危,因為生活和工作需長期使用電腦、手提電話,「低頭使用電話時,頭向前傾,頸後肌肉要用力拉住,久而久之,頭、肩、頸後肌肉勞損,引致肩頸痛」。

鍾致康指,腰背痛成因也相似,經常長時間坐着工作,形成腰背向前彎曲的不良姿態,「背部後面軟組織包括肌肉及韌帶處於繃緊狀態,如長時間維持,慢慢形成腰背痛」。另外,因工作需要長期搬運或負重,腰部亦容易勞損。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鍾致康(受訪者提供)

2. 腕管綜合徵:

「手腕腕管收窄、勞損、增生,令正中神經受壓,導致手指麻痹、手部無力。」鍾致康稱腕管發炎或水腫,刺激正中神經,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感麻痹或失去感覺,嚴重者影響手握力和手部功能。女性、孕婦、曾有手腕傷患、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以及因工作常運用手腕者(如廚師)為高風險人士。

預防方法:

.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工作,減少重複勞損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定時(例如每30分鐘)做伸展運動

.注意職安健,搬運時使用適當姿勢及方法

.建立恆常運動習慣,以及適當地伸展肌肉和關節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8%b7%91%e6%ad%a5%e5%be%8c%e4%b8%8b%e8%83%8c%e3%80%81%e8%87%80%e3%80%81%e5%a4%a7%e8%85%bf%e5%be%8c%e5%81%b4%e7%97%9b%e6%a2%a8%e7%8b%80%e8%82%8c%e7%b6%9c%e5%90%88%e5%be%b5/ Thu, 20 Oct 2022 09:30: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15 【明報專訊】梨狀肌與跑步姿勢息息相關。有沒有試過跑步之後,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有痠痛感,而且持續一段時間,以為只是做完運動後的普通肌肉痠痛,三數天後就會消退?結果卻發現愈來愈痛!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當它受傷、勞損,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引起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疼痛或麻痹。怎樣測試自己有沒有梨狀肌綜合徵呢?有哪4個症狀呢?為何跑步會傷及這一組臀部深層肌肉?如何預防?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與跑步姿勢有關 梨狀肌綜合徵4個主要症狀 可致下背臀、大腿後側疼痛

梨狀肌綜合徵(Piriformis syndrome)是由梨狀肌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的痛症。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連接薦椎和股骨大轉子。梨狀肌受創傷或發炎皆是導致該肌肉壓迫坐骨神經的原因(圖1)。常見痛症範圍包括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研究顯示,約6%下背痛與梨狀肌綜合徵有關。另外,女性更容易患上梨狀肌綜合徵,機率約是男性的6倍。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梨狀肌綜合徵——跑步時,梨狀肌負責穩定髖關節,以及控制髖關節旋動。當梨狀肌過勞,便可能出現腫脹、發炎,引發梨狀肌綜合徵。(Boyloso@iStockphoto)

梨狀肌綜合徵症狀

1.下背、臀站和大腿後側疼痛、痠痛、刺痛或麻痺,可延伸至小腿。

2.久坐或久站後疼痛加劇。

3.躺下時,疼痛可能會減輕。

4.嚴重可致小腿抽搐或無力。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負責穩定髖關節 跑步支撐受壓大

在跑步過程中,梨狀肌主要負責穩定髖關節,以及控制髖關節外旋的動作。當梨狀肌過勞,便有可能出現腫脹,甚至發炎,從而引發梨狀肌綜合徵。

梨狀肌與跑步姿勢息息相關。跑步姿勢可以簡單分為兩個周期,支撐期與擺動期(圖2)。在支撐期,梨狀肌在臀部眾多肌肉中負責髖關節穩定,尤其在支撐期前半部分,梨狀肌為了穩定髖關節以至整個軀幹,受到的壓力特別大。若盆骨或髖關節容易搖擺,例如髖關節內收和內旋,梨狀肌受傷的風險特別高。另外,臀中肌(圖3)無力亦會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再加上,步距愈大,梨狀肌及其他臀部肌肉的力量需求會愈大。

以上原因,皆會增加梨狀肌綜合徵發生的風險。換言之,了解清楚自己跑步姿勢的不足並加以改進,有助減低患上梨狀肌綜合徵的風險。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好Zone動:毋須拉伸彎腰 應對坐骨神經痛


文:許培權(物理治療師)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www.afterroberto.com/%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6%a2%a8%e7%8b%80%e8%82%8c%e7%97%87%e5%80%99%e7%be%a4vs%e6%a4%8e%e9%96%93%e7%9b%a4%e7%aa%81%e5%87%ba-%e7%9b%b4%e8%85%bf%e6%8a%ac%e9%ab%98%e5%88%86%e8%be%a8/ Tue, 11 Oct 2022 07:11: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61 【明報專訊】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由下背經過臀部,然後從大腿後側向下延伸。由於它所經之處甚多,故有不少原因可影響這組神經線,產生坐骨神經痛。我們可以把坐骨神經痛比喻為一個痛症家族,任何導致這組神經受壓或受刺激的病因,都是這個痛症家族的成員,其中最常見也最教人聞之色變的是椎間盤突出。因為它的治療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常常得花好些時間,與物理治療甚至手術耗上一段時間才能康復。相比之下,它的另一個成員「梨狀肌症候群」則容易處理得多,卻由於較椎間盤突出少見而被人忽略。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梨狀肌症候群易與椎間盤突出混淆 抬腳分辨痛楚來源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負責穩定髖關節,對不少下肢動作,例如旋轉大腿都非常重要。倘若久坐不動,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上班族、職業司機、職業單車運動員;又或時常重複使用臀部肌肉作高負荷動作,例如長跑或舉重運動員;甚至髖關節、盆骨、臀部曾經受傷,都有可能令梨狀肌繃緊或痙攣,壓着下方的坐骨神經,引發梨狀肌症候群。它同樣可帶來臀部延伸至大腿的刺痛麻痹感,無論坐着或是站着也如影隨形,教人坐立不安。


【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運動痛症頻道

梨狀肌擠壓坐骨神經 坐立難安 治療需配合肌肉訓練

不過,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簡單得多,在大多數情况下,透過物理治療、手法治療或針刺方法,把繃緊或痙攣的梨狀肌放鬆,便能夠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達到紓解痛楚之效。長遠而言需要配合肌肉訓練,保持肌力平衡,避免坐骨神經再次被梨狀肌擠壓。小部分患者對治療沒有反應,則需要再仔細找出病因。

由於梨狀肌症候群與椎間盤突出,均影響坐骨神經,帶來相似病徵;即使它們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非常不同,仍常常被人混為一談。要把這兩個坐骨神經痛的「成員」分別出來,不一定需要繁複的造影檢查或技術,透過簡單「直腿抬高測驗」或許已可辦到。方法是仰臥於牀上,把受痛楚影響的下肢伸直後再向上抬高。對於受椎間盤突出影響的坐骨神經痛患者而言,他們是無法完全把痛肢抬高至70至90度;反之,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在抬高下肢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太大障礙。「直腿抬高測驗」可以在家自行做,或是在診所由醫護人員協助下簡單完成,是一個簡易卻可信度高的臨牀檢測。

在診所,不時看見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因對坐骨神經痛的固有印象,未弄清病因便先設想日後漫長的治療過程,盡往壞處去想而坐困愁城,為本已惱人的生理痛楚,再添沉重的心理負擔。其實,事情往往沒有如想像般糟糕,弄清真相後再逐一擊破,是治病也是處世所需的態度。

【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直腿抬高測驗——直腿抬高測驗可分辨出痛楚是來自椎間盤突出,還是梨狀肌症候群。(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腰背痛】姿勢不良久坐少運動 增腰背肌肉、椎間盤壓力 辦公室簡易伸展4招紓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5%a4%8f%e5%a4%a9%e9%ab%98%e6%ba%ab%e6%bd%ae%e6%bf%95-%e5%93%ae%e5%96%98-%e8%82%ba%e7%82%8e-%e6%b2%99%e9%96%80%e6%b0%8f%e8%8f%8c%e8%87%b4%e9%a3%9f%e7%89%a9%e4%b8%ad%e6%af%92-%e9%97%9c%e7%af%80/ Thu, 23 Jun 2022 09:54: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44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天氣又熱又濕,令人渾身不舒服,是「天氣病」或是心理作用嗎?提到「天氣病」,大家多會想到寒冬的低溫症、盛夏的中暑熱衰竭,頂多還有翻風落雨的關節痛;但原來在高溫潮濕的日子,有研究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受細菌感染而入院的人數會上升,還有原來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肺炎發病和入院風險亦會增加。高危一族勿掉以輕心!


高溫潮濕 天氣因素與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等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文台今年早於4月已發出酷熱天氣警告,5月又錄得總雨量436.5毫米,較正常值多約50%。近兩周持續下雨,今年似乎要過一個又熱又濕的夏天!又熱又濕的天氣,不少人都覺得渾身不適,是心理作用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Oxford University and CUHK for Disaster and Medical Humanitarian Response)所長陳英凝表示,她與團隊曾研究本地住院和天氣資料,證實天氣因素(包括氣溫、濕度)與不同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哮喘風險——研究發現,天氣因素與哮喘入院率關係密切,哮喘患者在炎熱高濕度的日子需留意室內外環境風險。(設計圖片,Panupong Piewkleng、dongkui yi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哮喘「斷尾」有機?及早治療控制病情 減少發作


雨天濕度高 食物中毒入院率攀升

引致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在高溫下容易大量繁殖,增加感染風險,但未有很多研究分析它與其他天氣因素的關係。陳英凝與團隊在2018年發表了一個有關沙門氏菌住院率與溫度、濕度和降雨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陳英凝表示,當濕度高又下雨,感染沙門氏菌而食物中毒的入院率會攀升,氣溫30.5℃與13℃相比,相對風險高出逾6倍;相對濕度96%相比60%,相對風險約高出2倍;微量降雨(0.02毫米)與0降雨時比較,相對風險高1.3倍。


濕熱利產生致敏原 增哮喘、慢阻肺病、肺炎等氣管炎症發病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知道低溫、乾燥天氣容易刺激氣管、誘發哮喘。但這些被認為在冬天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病(COPD)和肺炎,高溫和高濕度同樣有顯著影響。陳英凝與團隊於2016年研究發現,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入院率也會增加。其中一個可能,是高溫潮濕環境有利於產生空氣傳播的致敏原,如花粉和真菌孢子,而黴菌、蟎蟲亦更容易生長;高溫也有利光解作用,產生引發哮喘的污染物臭氧。當空氣中有較高濃度的致敏原和污染物刺激氣管,就會增加氣管炎症。

「我們發現,在炎熱季節,如果當日平均溫度高於28℃,相對濕度高於82%,因肺炎入院的人有好明顯上升的趨勢。」陳英凝於2018年的研究發現,在高溫潮濕的日子,長者因肺炎入院的風險會明顯較高,而相比60至74歲,75歲或以上長者更高危;慢阻肺病則與高溫有較大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注意食物安全——疫情下經常外賣食物,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應注意食物安全,以免食物中毒。(courtney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室內要陰涼通風

陳英凝指,上述研究均針對住院人數來分析,「住院值得關注,因為用了社會資源,不止是個人的事」。如果知道氣溫、濕度改變會增加入院率,並避開相關風險,就可以減低資源消耗;另外減少入院對病人身心都會有正面影響。她希望大眾提升相關意識,「第一、要對自己健康風險有了解」;第二、留意環境風險,室內外環境都要考慮;室內宜保持陰涼、通風,和留意濕度;「雖然鼓勵多活動和運動,但都要考慮當天的溫度和濕度」,長者或長期病患做運動不要「搏到盡」。


生活習慣隨天氣改變 如何減低濕熱環境引起的不適?

「近年因為疫情關係,多了上網訂購食物,有否想過,在炎熱潮濕的日子,運送食物的過程安全嗎?食物送到家是否即時食用?有沒有立即放進雪櫃?」陳英凝指出,這都是需要考慮的食物安全。我們的生活習慣需要隨着氣候改變,舉例說,以往習慣奶茶喝一半,放在室溫過一段時間再喝,但如果天氣又熱又濕,奶茶會很容易變壞。

另外,夏天去行山、室外運動要小心,不止要留意高溫,污染物濃度、濕度高都有風險。陳英凝提醒,哮喘患者在上述環境下運動,要適時休息及留意身體狀况。她的研究團隊亦建議哮喘患者和老年人,在惡劣環境下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可考慮使用除濕器和冷氣以保持較佳的室內溫度和濕度,避免暴露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英凝(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知多啲:翻風落雨關節痛 氣壓改變是元兇?

【明報專訊】過去兩周大雨連連,在天文台發出預測前,已有人早早感知到大雨將至。「長者常說風濕痛,每逢翻風落雨就會關節痛,比天文台更準!」骨科專科醫生陳慧聰留意到,近期的確多了病人求醫,當中不止長者,還不乏年輕人,「有些之前打波扭傷腳踝,或曾經骨折做過手術,就在天氣不好的時候,痛楚無端端出現」。究竟何謂「風濕痛」?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天氣作怪?——不少長者每逢「翻風落雨」都會關節痛,但專家指暫時未有研究確實解釋天氣轉變與關節痛的關係。(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軟骨磨蝕 關節生骨刺發炎

陳慧聰表示,風濕在中西醫範疇是不同的病症。中醫的風濕是指風邪入骨引致筋骨痛;西醫的風濕則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我免疫系統疾病,身體製造抗體攻擊自己的關節,引發炎症和對稱的痛楚,即身體左右兩側同時痛。而因關節痛來求診的病人,大部分是患上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多在下肢出現,尤其在主要的負重關節,即膝蓋、腳腕及髖關節,以膝蓋最常見。關節用得多,導致內裏軟骨磨蝕,關節不能平均受力,產生骨刺,慢慢演變成關節發炎」。

天氣轉變為何會引起關節痛?陳慧聰翻閱不同研究,均指出天氣與關節炎的關係,較多與氣壓有關。有說法指,關節炎病人軟骨磨蝕,骨頭失去軟骨保護,令到裏面的神經線較易感受氣壓改變。當氣壓轉變,造成肌肉和疤痕等膨脹或收縮,帶來痛楚。不過「多年來雖有不少研究,但受研究規模所限,始終未能得出確實定論」。


每日冷敷 按指示用止痛貼

若每逢「翻風落雨」都關節疼痛,陳慧聰建議冷敷患處10至15分鐘,每日敷2至3次,或服用撲熱息痛紓緩痛楚。若未見改善,可用含消炎成分的止痛藥品。在患處貼上止痛貼,都可能有幫助,但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沒有對藥物、膠水或敷料的材質過敏;注意每款止痛貼都有每日使用上限,建議按包裝指示使用。建議用藥前先徵詢醫生意見,了解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坐骨神經痛,問題表徵未必出現在腰,而是反映在腳,若然腳痛就貼腳,未必改善問題。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慧聰(受訪者提供)

減磅游泳操肌 減關節壓力

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考慮服用葡萄糖胺,陳慧聰解釋,「葡萄糖胺可幫助生成軟骨和關節所需的液體,長期服用或可減輕發作時的痛楚」,但未有文獻證實有助延緩關節退化,對晚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必有明顯作用。


想關節耐用一點,陳慧聰建議:

1.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尤其膝蓋等負重關節如果承受較大重量,會加速退化,建議過重病人減磅,減低關節負擔

2. 多做運動: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游泳,毋須負重,相比其他運動對關節的壓力較低,又能活動全身

3. 鍛煉肌肉:鍛煉關節附近的肌肉組,如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這兩組肌肉在站立時能幫助身體負重,如果有足夠力量,就可減輕關節壓力

做法:

坐椅子上,雙腳踏地,屈曲膝蓋維持90度;抬起左腳並向前伸直(圖1),維持3至5秒後放下;重複10至15次為1組,每隻腳各做2至3組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圖1(明報製圖)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腰痛不可看輕 腰椎間盤退化或需手術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85%b0%e7%97%9b%e4%b8%8d%e5%8f%af%e7%9c%8b%e8%bc%95-%e8%85%b0%e6%a4%8e%e9%96%93%e7%9b%a4%e9%80%80%e5%8c%96%e6%88%96%e9%9c%80%e6%89%8b%e8%a1%93%e6%b2%bb%e7%99%82/ Tue, 19 Oct 2021 04:44: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713 腰痛不是長者獨有毛病,很多中年人及年青人都可能會有此問題,而且未必單純是因肌肉勞損而導致。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在明報副刊一個網上講座指出,腰痛是源於腰椎出現問題,及早透過服藥及物理治療,可避免因病情加重而需要手術治療來解決。

脊椎主要功能是支撐身體、控制活動功能和保護神經組織,但由於神經線在脊椎縱橫交錯,有時醫生要透過詳細的臨床檢查才能為腰痛斷症。高醫生表示,腰椎間盤的結構是脊椎最重要的一環,就如車胎一樣承接在兩骨之間,健康的椎間盤具有足夠承托力及韌力,但如果出現裂痕或退化,就會像車胎洩氣一樣,會因承托力不足而造成腰痛。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神經線壓迫嚴重可致失禁

腰椎間盤一旦退化,可能會引致腰椎間盤移位、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等不同情況。高醫生表示,最常見是腰椎間盤移位或脫出,初期病徵可能有腰痛;惟假如其移位後接近神經線,有機會致坐骨神經痛,影響範圍不但是腰部,甚至伸延至臀部到腿部位置;如果神經線受到嚴重壓迫,更有機會導致神經線損壞,引起麻痺、乏力、甚至失禁。高醫生強調,腰椎間盤移位主要是積累而成,由細小裂痕逐漸擴大並導致移位,大部分病人在20至40歲已可能出現病徵。

如果懷疑椎間盤壓迫神經,需要進行磁力共振掃描作檢查,才可了解椎間盤結構有否移位,或神經線受壓等問題。高醫生表示,一般會先採取藥物及物理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神經痛藥物、放鬆肌肉藥物等,幫助病人止痛,從而回復其活動能力,以便開展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一般會先從被動式物理治療開始,物理治療師會協助拉腰或以電流放鬆肌肉,其後逐步進行強化肌肉訓練,冀能幫助康復。

此外,有部分病人會因為神經線嚴重受壓,需考慮接受手術。通過手術,可解決神經線受壓,手術安全性高,可較快為病人減輕痛楚。

 

高天祐 腰椎間盤 脊椎
高天祐醫生表示,腰椎間盤的結構是脊椎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大家要好好保護。

腰椎管狹窄影響血液循環

腰椎有可能不斷勞損退化,當腰椎形狀變得不規則、腰椎間盤磨蝕及有骨刺增生,常見會引致腰椎管狹窄問題。高醫生表示,腰椎管狹窄的病徵或不明顯,造成神經線損壞及出現乏力情況,若沒有適當處理,可能只步行五分鐘已會感到疲累。

腰椎管狹窄可通過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確診,病情嚴重者或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以令受壓腰椎管得到紓緩;現時的腰椎手術主要分為減壓、固定、矯形或合併手術,利用新科技如導航、內視鏡等,提高手術安全性及成功率。

但高醫生指出,其實大部分病人都不需要接受手術,最重要是預防及防止情況惡化,包括放鬆肌肉及糾正姿勢。例如坐姿不正會令腰椎間盤承受很大壓力,當長時間受壓,會加快腰椎間盤的勞損速度;而運動不足或肌力不足,亦容易導致寒背或凸肚等姿勢不正問題,影響腰椎健康。

要預防腰椎問題,最有效方法是進行肌肉訓練。高醫生表示,腰椎的肌肉訓練主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是放鬆肌肉,增加柔軟度;第二是核心肌肉訓練;最後才進行四肢肌肉鍛鍊。物理治療師會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運動,提醒病人不要胡亂在網上自學,否則會容易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