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器官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8 Nov 2024 03:24:2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器官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3%80%8c%e5%99%a8%e5%ae%98%e6%8d%90%e8%b4%88%e6%97%a52024%e3%80%8d%e7%94%9f%e5%91%bd%e9%a5%8b%e8%b4%88-%e5%bb%b6%e7%ba%8c%e5%b8%8c%e6%9c%9b-%ef%bc%88%e8%a1%9b%e7%94%9f%e8%99%95%e6%96%b9%ef%bc%89/ Fri, 08 Nov 2024 09: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54

雖然醫學不斷進步,但器官移植仍然是許多器官衰竭病人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對本港超過2000名等候器官移植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來說是刻不容緩。

香港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將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器官捐贈日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成立周年紀念,目的是推廣器官捐贈,建立支持器官捐贈的正面文化。

11月9日「器官捐贈日2024」

衞生署於2008年設立了中央名冊,以方便市民登記和得知申請結果,並妥善記錄他們捐贈器官的意願,讓相關的器官捐贈醫護人員在病人身故後,透過查閱電子名冊,確定病人生前有否簽署捐贈器官,從而通知其家屬遺愛人間的心願。登記方法很簡單,市民可在網上申請登記,或填妥登記表格郵寄或傳真至中央名冊辦事處,詳情請瀏覽中央名冊網頁 www.codr.gov.hk。我們呼籲曾經簽署器官捐贈證的市民於中央名冊再登記一次,那樣便無須擔憂遺失或忘記隨身攜帶器官捐贈證。


相關閲讀: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保持遺體完整的傳統觀念

政府過往進行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大多數不願意在離世後捐出器官的受訪者,引用的原因是「希望保持遺體完整」這個傳統觀念。其實多個宗教組織均支持器官捐贈,不同宗教組織代表亦曾發聲,表示器官捐贈並沒有違反其宗教理念,並呼籲信眾嚮應。醫護人員進行器官移植手術過程中,亦會小心翼翼,妥善縫合切口,尊重捐贈者的遺體,盡量不影響其外觀,而一般切口為壽衣遮蓋,瞻仰遺容的親友絶對看不到。

向家人分享器官捐贈意願的重要性

捐贈者生前即使已在中央名冊登記,醫護人員亦必須徵得其家屬的同意,方可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所以向家人清晰表達捐贈器官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然而不同的調查仍顯示,部分市民對器官捐贈這話題仍十分忌諱,如果可及早讓家人了解自己的心願,能減少家人在你過世時作出捐贈器官抉擇的無所適從或猶疑。我們相信你的家人會理解和支持你捐贈器官的決定,如果你仍感到難以啟齒,可和家人分享這篇文章,以打開話匣子。


相關閲讀: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器官捐贈3S

市民可透過「器官捐贈3S」支持器官捐贈:

Sign-up(登記)–於中央名冊(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

Speak-out (分享) –向家人分享你的意願。

Spread-out (傳播) – 鼓勵家人朋友支持器官捐贈,重燃別人的生命。

撰文:吳珏翹醫生(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器官捐贈宣傳車已於10月中啟動,未來數周宣傳車會繼續在各區出現,市民可即場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並有機會獲得精美紀念品。(詳情: https://www.organdonation.gov.hk/tc/promotional_activities.html

有關器官捐贈的詳情,請瀏覽專題網站:

www.organdonation.gov.hk或「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六大宗教信仰支持器官捐贈短片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式推出了Instagram官方帳號(www.instagram.com/centreforhealthprotection),期望透過這社交媒體平台與大眾互動,讓社會各界更了解中心如何保障市民健康。

]]>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www.afterroberto.com/%e5%9d%90%e8%a8%80%e8%b5%b7%e8%a1%8c-%e6%94%af%e6%8c%81%e5%99%a8%e5%ae%98%e6%8d%90%e8%b4%88-%e5%bb%b6%e7%ba%8c%e4%bb%96%e4%ba%ba%e7%94%9f%e5%91%bd/ Fri, 08 Dec 2023 03:12: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577

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於許多器官衰竭病人來說,器官移植仍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用作移植的器官及組織有兩個來源,分別是遺體捐贈和活體捐贈,當中大部分用作移植的器官及組織來自遺體捐贈。

超過2000病者輪候器官移植  鼓勵市民器官捐贈

衞生署於2008年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為市民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讓他們登記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中央名冊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的方法,讓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以便盡快聯絡家屬並取得他們的同意,捐出死者的器官來救助有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至今,中央名冊的登記人數已超過36萬人。然而,實際上只有小部分身故人士能符合捐贈器官的臨床條件。因此,我們需要更多人登記其捐贈器官的意願。

現時本港有超過2000名病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有不少更會因為等不及適合的器官而離世。為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現時本港有超過2000名病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為病者能及早重獲新生,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十分重要。了解更多捐贈器官流程。(衛生署圖片)

相關閲讀: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捐贈器官不違宗教理念

過往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在表明不願意在離世後捐出器官的受訪者中,大多數人引用的原因是「希望保持遺體完整」。

對於這個觀念,多個宗教組織代表釐清看法,指捐贈器官不違宗教理念。佛教、道教、孔教、天主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6個宗教組織的代表應衞生署邀請拍攝宣傳短片時,表明對器官捐贈十分支持,呼籲信眾一同支持器官捐贈,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

為進一步鼓勵市民支持,衞生署繼續不遺餘力推廣器官捐贈。除了在今年5月及7月優化中央名冊系統,便利市民登記、得悉申請結果及查閱自己登記狀况外,衞生署亦在今年6月起加強推廣器官捐贈,包括在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各紀律部隊總部及全港各區設罝器官捐贈推廣站、在8月啓動器官捐贈宣傳車到訪全港多個地點、推出全新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及製作短片,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

我們鼓勵更多市民支持器官捐贈,並響應呼籲登記中央名冊,以無私大愛重燃別人的生命。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器官捐贈日 2023」慶祝活動於11月11日舉行。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右三)、廣播處長張國財(左三)、衞生署署理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耀康醫生(右二)、醫院管理局代理行政總裁程偉權醫生(左二)及兩位「器官捐贈日2023」大使蕭凱恩(右一)和張小倫(左一)為活動開幕儀式主禮。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器官捐贈日 2023」慶祝活動邀得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器官捐贈者家屬及器官受贈者分享自身經歷。

器官捐贈3S

市民可透過「器官捐贈3S」支持器官捐贈:

Sign-up(登記)目前中央名冊的登記人數已超過36萬人,但仍需更多市民支持。市民可於中央名冊(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

Speak-out (告訴家人) – 當病人去世後,醫護團隊需要得到家人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器官捐贈手術。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至為重要。

Spread-out (傳播希望) – 鼓勵家人朋友一起支持器官捐贈,重燃別人的生命。

就更多有關器官捐贈的資訊,請瀏覽器官捐贈專題網站www.organdonation.gov.hk或「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撰文:楊芊芊醫生(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https://www.organdonation.gov.hk

「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宣傳短片:6大宗教信仰  1個共同理念

]]>
EBV病毒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等關係密切(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bv%e7%97%85%e6%af%92%e8%88%87%e9%bc%bb%e5%92%bd%e7%99%8c%e5%8f%8a%e5%a4%9a%e7%a8%ae%e6%b7%8b%e5%b7%b4%e7%99%8c%e7%ad%89%e9%97%9c%e4%bf%82%e5%af%86%e5%88%87%e9%86%ab%e8%a8%80%e6%9c%89%e7%90%86/ Mon, 05 Jun 2023 04:43: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30

【明報專訊】19歲王小姐發燒超過3星期,扁桃腺、頸部淋巴結及脾臟脹大。驗血檢查顯示王小姐有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亦減少;血液見非典型淋巴細胞,同時有嚴重肝炎現象。病毒基因測試發現大數量的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同時IgM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確診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骨髓出現噬血細胞現象(hemophagocytosis),巨噬細胞(macrophage)吞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醫生處方對付B淋巴細胞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王小姐迅速康復。(編者按:鼻咽癌及淋巴癌兩種癌症同樣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關係密切,發病時可在患者血液找到病毒基因。)


相關閲讀:【貧血症狀】易攰頭暈食慾不振 4個缺鐵性貧血指數 愛喝酒長痔瘡男女要注意


受EBV感染病毒傳染性極高 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關係密切

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誘發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俗稱接吻病(kissing disease)。受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後,病毒在唾液留存多月,傳染性極高。

50歲陳先生最近有鼻塞和流鼻血現象,磁力共振掃描顯示鼻咽有腫瘤,活檢確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40歲李先生上顎出現小腫塊,磁力共振掃描顯示鼻咽有腫瘤擴散至上顎,活檢確診鼻腔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在中國南部地區,鼻腔腫瘤非常流行,包括鼻咽癌及鼻腔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在西方國家則極為罕見。兩種癌症同樣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關係密切,發病時可在患者血液找到病毒基因。

EBV病毒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等關係密切(醫言有理)
常見鼻腔腫瘤——中國南部地區鼻腔腫瘤非常常見,與EBV病毒有關。(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Srisakor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或與遺傳、其他環境因素有關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還與多種淋巴癌關係密切,包括器官移植後出現的淋巴癌(post organ transplant lymphoma)、伯基特氏淋巴癌(Burkitt lymphoma)、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某些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及與愛滋病病毒感染有關的淋巴癌(HIV related lymphoma),還包括某些胃癌。這些癌症在地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發病率,可能與遺傳或其他環境因素有關。


相關閲讀:【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www.afterroberto.com/%e5%99%a8%e5%ae%98%e7%a7%bb%e6%a4%8d3%e9%a1%9e%e7%97%85%e4%ba%ba%e9%9b%a3%e9%85%8d%e5%b0%8d-%e5%85%92%e7%ab%a5%e3%80%81%e6%8e%92%e6%96%a5%e9%a2%a8%e9%9a%aa%e9%ab%98%e3%80%81%e7%97%85%e6%83%85%e5%8d%b1/ Fri, 02 Jun 2023 07:01: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16

【明報專訊】根據醫管局數據,本港有逾2900人正輪候器官移植,當中以輪候腎臟移植人數最多,至於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約為56.8個月。去年底,本港完成首宗來自內地的器官移植手術,為患急性心衰竭女嬰芷希移植心臟。近期兩地就設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討論得如火如荼。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表示,有3類病人較難配對合適器官,包括兒童、高HLA抗體、移植排斥風險較高的人和病情危急的病人,透過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希望可縮短他們的等候時間。不過,不少人對內地器官來源、跨境捐贈執行細節等有不少疑慮。本港器官輪候名冊長期大排長龍,若兩地建立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本地病人成功配對的機率會否改變?哪類病人最有可能受惠?

器官移植 兒童、高排斥、病情危急3類病人難配對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根據醫管局截至今年3月底數據,本港有逾2900人正輪候器官移植,當中以輪候腎臟移植人數最多。據醫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有2451名病人輪候移植腎臟,但去年僅得45個遺體及11個活體腎臟捐出,近5年來最少,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6.8個月。

「為何要跨境器官移植?願意捐器官的人數少,全世界都是這樣,而且輪候隊伍當中,有些病人尤其難覓得合適器官。」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表示,有3類病人較難配對合適器官,透過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希望可縮短他們的等候時間。

兒童:器官移植需配對受贈者與捐贈者的血型、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器官大小等,以提升移植後存活率;而對於兒童患者而言,「成人捐贈的器官,就算血型、組織抗原脗合,但(器官)太大,也不適合小朋友」。

高HLA抗體、移植排斥風險較高的人:移植前,病人必須接受HLA檢測,如果受贈者與捐贈者的HLA脗合度愈高,移植器官後出現排斥反應的機率就愈低。但一些曾多次輸血、懷孕或接受過器官移植的病人,他們體內或有較高的HLA抗體,較容易對捐贈者器官出現排斥反應,因而在配對器官時難度較高。

病情危急病人:如果沒有器官移植就會很快死亡,例如是急性心衰竭或急性肝衰竭患者。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Sewcrea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單一地區捐贈器官 配對成功率較低

以肝臟為例,港大外科臨牀教授、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指,醫學上沒有一種有效外置機器可以維持肝臟功能,肝衰竭病人只得換肝一條路。當乙型肝炎患者面臨急性肝衰竭,有的可能危急到只剩下1星期黃金治療時間,「若錯過了,出現自身器官衰竭或感染,移植成功率大大降低」。而肝癌患者病情亦會隨時惡化,導致不符合肝臟移植資格,最終被剔除出輪候名單。所以對這些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刻不容緩。

何繼良指,「受制於單一地區的人捐贈器官,配對成功機率就會低很多;如果能夠增加pool size,愈多地方加入這個pool,pool size愈大,能夠配對這些特別需求(的器官)就會愈多」。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何繼良(張淑媚攝)

把握器官移植黃金時間 香港曾兩次捐肝給台灣

香港器官輪候名冊大排長龍,會有多出器官捐予內地嗎?翻查資料,過去香港曾試過將器官捐贈予其他地區,何繼良舉例指,「(2010年)香港瑪嘉烈醫院有個AB血型的肝,因只可以給AB血型的人,香港沒有人適合,那時捐予台灣高雄長庾紀念醫院」;另一次發生在2016年,同樣是將AB血型的肝臟捐予高雄長庾紀念醫院。而在1999年,本港亦曾接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捐贈的肝臟,拯救一名的士司機。

何繼良表示,因現時未有正式機制讓香港與境外醫療機構分享遺體捐贈器官,每次出現有關個案,都需由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按情况審批,比如個案有無牽涉器官買賣。每次召集委員開會、安排運輸、處理器官過境等都需一定時間,「器官移植有黃金時間,肝、肺、心等不可以等太久,如果有恆常機制,所有程序很清晰,就可以盡快安排」。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爭分奪秒——器官有「保用限期」,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器官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及運輸,很容易超過保用限期。(設計圖片,aydinmutlu@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腎病患者要戒口?控制蛋白質、鈉質攝取量 減腎臟負荷


器官有「保用限期」 肝臟僅存活6小時

陳智仁表示,器官有「保用限期」,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器官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及運輸,很容易超過保用限期,如從偏遠地區運送來的器官,質素可能已經變差,移植後或無法運作。以肝臟為例,從離開人體,即是將血液供應切斷那一刻,肝臟就處於缺血狀態,肝細胞開始受損,最多只能存活6小時,「超過6小時,肝細胞受損程度太嚴重,就算重新供血,肝細胞有可能未能恢復,未必百分百改善肝功能」。基於以上情况考慮,器官交換局限於大灣區或華南地區比較實際可行。

何繼良則認為,整個機制最困難是獲得市民理解和支持,他建議,要清晰制訂器官分配制度,如計分方法、執行方法等,並增加透明度,加入不同界別人士監察;除了醫生和移植相關組織,還可包括非政府組織和獨立人士如律師、專業人士等,「整個制度涵蓋不同界別的人,就不會出現黑市運作,可減少市民的擔心」。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陳智仁(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港接受腦死捐器官

器官捐贈者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腦幹死亡捐贈,第二類是心臟死亡捐贈。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接受器官捐贈者的準則,香港接受腦幹死亡捐贈器官,而內地及歐洲多個國家,均接受腦幹死亡或心臟死亡的器官捐贈。

醫學上,腦幹死亡只代表腦部中央系統失去功能,但其他器官包括心臟仍可正常運作,當家屬同意捐贈器官,就可立即安排捐獻手術。而心臟死亡的捐贈者,醫學上就需要捐贈前做多一點醫療程序,當心臟開始停頓時,要利用機器及藥物維持血壓,保持血液有足夠的含氧量供應其他器官,以確保移植後器官能繼續正常運作。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腦幹死亡——腦幹死亡以各項客觀指標判斷,當醫生確認捐贈者死亡,並得到家屬同意,便可立即安排移植手術。(設計圖片,M Stock@iStockphoto)

外國經驗:歐跨境器官分配 首按病人急切排序

歐洲早已實行跨境器官分配。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何繼良指,歐洲主要有3個組織處理跨境器官分配,當中最大是South Alliance for Transplants,由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組成,捷克以觀察員(observer)身分加入,涵蓋2億人。其次為Eurotransplant,成員國有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地亞、德國、匈牙利、盧森堡、荷蘭和斯洛文尼亞,約涵蓋1.37億人。Scandiatransplant由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和愛沙尼亞組成,涵蓋約3000萬人。

以Eurotransplant為例,去年處理6454宗遺體器官移植個案。截至去年底,有13,276人輪候器官移植。Eurotransplant在成員國設立多個24小時移植中心,全天候待命;組織會按病人急切程度來排序,並由中央系統以演算法制訂器官配對名單。器官分配分為3層:

第一層:成員國內最急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

第二層:捐贈者所屬國家內的病人

第三層:成員國內其他病人

另外,組織同時與17個國家簽訂協議,如果成員國內沒有適合的病人,就會將器官移送至協議國。

當有器官捐出,組織就會聯絡名單上首名和次名病人所屬的移植中心,當配對成功,捐贈者所在的醫院和移植中心就會聯繫,同時着手安排器官運送,如涉及跨境器官移植,或會經直升機或飛機運送。


相關閲讀: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針對有特殊需要病人

去年Eurotransplant有21.6%器官編配予非捐贈者所屬國家的病人,組織網頁指出,跨境器官移植主要針對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包括兒童、急性器官衰竭、病情複雜等,這些個案中近半器官都來自其他國家,以兒科病人為例,47.3%受贈者器官來自其他國家。

文:張淑媚、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5%ad%94%e7%b9%81%e6%af%85%e7%ac%ac%e4%ba%94%e6%b3%a2%e5%85%a9%e9%a1%9e%e9%ab%98%e5%8d%b1%e7%be%a4%e7%b5%84%e6%9f%93%e7%96%ab%e5%be%8c%e9%ab%94%e5%85%a7%e7%97%85%e6%af%92%e9%9b%a3%e6%b8%85%e9%99%a4/ Tue, 28 Mar 2023 04:20: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88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感染在港已演變成風土病,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提到,第五波疫情起發現曾接受器官移植病人、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染疫後較難清除體內病毒,估計佔整體感染人數約5%,日後或需較集中照顧相關病人。他亦估計新冠疫情6、7月或輕微反彈。他另倡議在港、九及新界3區各設傳染病中心,提供負壓病牀及較佳的實驗室設施,以防疫情再次爆發。另外,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建議政府可為長者優先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及加大疫苗資助計畫金額,使長者可毋須支付額外費用亦可選擇更適合他們的疫苗。


相關閲讀:【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孔繁毅:曾接受器官移植、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難清毒 炎症持續或需集中照顧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曾祈殷(左)呼籲公眾於疫後勿掉以輕心,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李輝(右)建議政府優化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引入對長者較好的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孔繁毅提到,第五波疫情起發現曾接受器官移植病人、8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群組,染疫後較難清除體內病毒,估計佔整體感染人數約5%,日後或需較集中照顧相關病人。他補充,相關患者炎症會持續一段時間,多數須處方3至4周類固醇,痊癒率達七至八成,港大正蒐集相關數據展開研究。


孔繁毅料疫情6、7月輕微反彈 倡設傳染病中心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孔繁毅接受港台專訪稱,第五波疫情結束後6個月,部分患者體內抗體或已降至低水平,料年中疫情或輕微反彈,但料大部分個案病徵輕微。他倡議在港、九及新界設傳染病中心,各提供300至500張負壓病牀、增設實驗室設施,另大幅增加內科病牀及醫護人手等,以防再爆疫。

醫管局回覆本報時,未有正面回應會否考慮增設傳染病中心;發言人稱局方在SARS疫情已提升防治大型事故及傳染病能力,包括各聯網已設感染控制組,安排前線醫護的感染控制培訓等,而去年6月亦成立「緊急應變指揮中心」,加強對外協調和聯繫工作。醫衛局則稱,政府會持續總結經驗,將已優化和有效的方案常規化。(明報記者)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研究指新冠與甲型流感雙重夾擊 死亡率高6倍

另外,本港經歷3年新冠疫情後終復常,縱觀過往經驗,有安老院舍代表指剛過去冬季,院舍面對新冠及流感高峰期雙重夾擊,長者與員工面對歷來最艱鉅時刻。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呼籲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則建議政府優化院舍防疫注射計劃,考慮採購對長者保護力更好的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本港每次有傳染病爆發時,院舍總是首當其衝。曾祈殷表示院舍長者較多患有長期疾病及缺乏自理能力,以過往流感高峰期為例,院舍爆發情況亦會較嚴重,長者送院率較其他高風險群組高。新冠病毒尚未完全消失,若同時感染流感病毒,情況令人擔憂。本港及外國都有研究顯示,新冠與甲型流感雙重感染,兩種病毒互相干擾,壓抑免疫系統,增加病毒破壞力,令患者病情更嚴重,死亡率甚至高6倍。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加強保護

目前已有3款不同技術的流感疫苗已在港註冊使用,包括滅活流感疫苗、減活流感疫苗及重組流感疫苗,各款疫苗生產技術有異,當中最常見的滅活流感疫苗及重組流感疫苗,均適用於包括院友在內的長者。美國CDC及英國JCVI等衛生部門亦建議65歲以上長者應優先接種高劑量四價流感滅活疫苗、四價佐劑疫苗或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為提高長者健康保障,曾祈殷建議政府可利用科學數據為基礎,為長者優先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及加大疫苗資助計畫金額,使長者可毋須支付額外費用亦可選擇更適合他們的疫苗。

]]>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系統及器官捐贈專題網站已優化(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5%a4%ae%e5%99%a8%e5%ae%98%e6%8d%90%e8%b4%88%e7%99%bb%e8%a8%98%e5%90%8d%e5%86%8a-%e7%b3%bb%e7%b5%b1%e5%8f%8a%e5%99%a8%e5%ae%98%e6%8d%90%e8%b4%88%e5%b0%88%e9%a1%8c%e7%b6%b2%e7%ab%99/ Fri, 09 Dec 2022 03:33: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085 雖然醫學進步,對某些器官衰竭病人來說,器官移植依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的來源供應有限,以致在香港每天都有超過2000名病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有不少病人等不及適合的器官便已離世。

為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為便利市民認識器官捐贈及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衞生署已分別於今年4月及8月優化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系統及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相關文章:知多啲:3器官衰竭 死亡率達七成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中央名冊於2008年設立,為市民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讓他們登記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中央名冊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的方法,讓醫院管理局的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以便盡快聯絡家屬並取得他們的同意,捐出死者的器官來救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中央名冊系統優化後,市民除了以原有的方法(包括郵寄、傳真,或在中央名冊網站以手動方式填寫申請表格,並隨後以電話核實身分)登記外,亦可選擇在中央名冊網站以「智方便」的自動填表功能進行登記或親身登記,並同時提供香港身分證作身分核實。新的登記方法可在申請過程中同時完成身分核實,而無需隨後進行電話核實,更方便快捷。不管使用哪一種申請方法,成功登記的申請人都會在提交申請的14日內收到登記結果通知。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系統及器官捐贈專題網站已優化(衛生處方)
衞生署已於今年4月優化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系統

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另外,衞生署亦已優化器官捐贈專題網站(www.organdonation.gov.hk)。優化後的網站採用了更現代化的外觀和更方便用家的功能,讓網站更清晰悅目和簡單易用。衞生署會持續更新網站內容,讓市民獲得更多有關器官捐贈的資訊。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系統及器官捐贈專題網站已優化(衛生處方)
衞生署已於今年8月優化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器官捐贈日2022

今年11月12日是器官捐贈日,衞生署舉行了一系列宣傳活動,包括於「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 專頁舉辦有獎問答遊戲、於網上平台及公共交通工具展示廣告等,呼籲市民透過「器官捐贈3S」,把支持器官捐贈的信息傳遍社會每個角落︰


登記意願 (Sign-up)

市民可於中央名冊網站(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


告訴家人 (Speak-out)

當病人去世後,醫護團隊需要得到家人同意才能進行器官捐贈手術。因此,把你的意願告訴家人至為重要。你可以善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例如看見有關器官捐贈的新聞或宣傳片時,與家人展開討論。


傳播希望(Spread-out)

鼓勵你身邊家人朋友支持器官捐贈,一齊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重燃別人的生命。

就更多有關器官捐贈的資訊,請瀏覽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www.organdonation.gov.hk 或「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合作研發噴鼻式疫苗 袁國勇:有效對抗Omicron 保護率有多少? (附與科興及復必泰針劑疫苗比較)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除了支持器官捐贈,接種疫苗亦十分重要。本地疫情仍然持續,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及死亡情况高度有效,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長者及幼童,作為他們的家人或父母,應盡快安排長者及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接種疫苗,以得到最有效的保護。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病絕非一般傷風感冒,有機會併發腦炎等重症,甚至死亡。不要再等,請為家人作出好決定,打齊針,寧早莫遲,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香港即將進入冬季流感季節,家長應盡快安排子女接種新冠疫苗,以及同時接種流感疫苗,以加強對兒童的保護。

撰文:楊芊芊醫生(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
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9b%877%e5%a4%a7%e7%97%87%e7%8b%80-%e5%ad%94%e7%b9%81%e6%af%85%e5%bc%95%e8%bf%b0%e7%a0%94%e7%a9%b6%ef%bc%9a%e7%a2%ba%e8%a8%ba%e6%96%b0%e5%86%a0%e8%80%85%e5%85%8d%e7%96%ab%e5%8a%9b%e9%99%8d/ Fri, 25 Nov 2022 04:00: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966 【明報專訊】「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痛楚可持續數年,患者會出現包括發燒、頭痛、皮疹、凸起的水疱形成帶狀致患處劇痛等7大症狀。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引述研究稱,新冠患者「生蛇」風險與醫院錄得個案的差距可達5倍,免疫力缺陷者「生蛇」的風險更高,建議高風險者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並在兩周後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他另引述最新一項本地「生蛇」問卷調查稱,市民對「生蛇」存有不少謬誤,近30%認為接觸「生蛇」者可感染;近20%從來沒聽過或不清楚「生蛇」。孔強調,除了新冠病毒,免疫力缺陷者亦是「生蛇」高危一族,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生蛇7大症狀 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風險仍增 孔繁毅:高風險者打「蛇針」

孔繁毅表示,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會重新活躍,而多項外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會可令患者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重新激活疱疹病毒,引致「生蛇」。他引述研究稱,新冠患者「生蛇」風險與醫院錄得個案的差距可達5倍,免疫力缺陷者「生蛇」的風險更高,建議高風險者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並在兩周後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


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引述外國研究稱,感染新冠會令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誘發「生蛇」等疾病,建議有需要者打針預防「生蛇」。(李紹昌攝)

外國研究:50歲以上新冠感染者生蛇風險增15%

孔繁毅引述一項美國研究稱,889名新冠患者有16人同時「生蛇」,比率約1.8%,較醫院錄得「生蛇」個案的0.43%高1.37個百分點,而基於年齡、性別、慢性病的不同調整,兩者差距最高可達5倍。另一項外國研究分析200萬名50歲或以上新冠或非新冠患者,發現前者「生蛇」風險高15%,逾半「生蛇」個案是在確診新冠或因新冠而住院的一周內「生蛇」,有部分個案則在8至10周內,而確診半年內「生蛇」的風險仍增加。


本港97% 39歲以上人士帶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3人中1人或生蛇

孔表示,本港有97%的39歲以上者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每3人就有一人有可能生蛇,風險隨年齡增加。他稱,除了新冠病毒,免疫力缺陷者亦是「生蛇」高危一族,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相關文章:【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 先感刺痛麻痹 數天後出現紅疹膿疱 小心「惡蛇」作怪(醫學滿東華)


對生蛇存謬誤 調查:三成以為接觸可傳染

生蛇風險高,但市民認識卻不足。孔繁毅引述最新一項本地「生蛇」問卷調查稱,市民對「生蛇」存有不少謬誤,近30%認為接觸「生蛇」者可感染;近20%從來沒聽過或不清楚「生蛇」,甚至有人誤以為「飲用白牡丹茶」、「少些外出」、「出過水痘」等可降低「生蛇」風險。

談及治療及預防方法,孔稱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藥物,但需於病發72小時內使用才有最佳效果,且未必有效阻截「後遺神經痛」。他建議市民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其中較新的重組疫苗成分是結合抗原及佐劑,需完成接種兩針。他稱由於免疫力缺陷者注射傳統的減活疫苗或誘發水痘病毒,故可選用重組疫苗,兩者副作用相近。


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預防生蛇 倡長遠考慮疫苗計劃納「蛇針」

一項本地研究顯示,「生蛇」入院個案的平均住院日數為5至14日,每次直接醫療成本為3.2萬至7.7萬元不等。孔繁毅認為,因「生蛇」而住院的成本大,或加重醫療負擔,建議長遠可考慮將「蛇針」納入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www.afterroberto.com/%e5%91%88%e9%99%bd%e6%80%a7%e6%82%a3%e8%80%85%e5%9c%a8%e5%ae%b6%e7%ad%89%e5%80%99%e9%80%81%e9%99%a2%e6%93%94%e5%bf%83%e5%82%b3%e6%9f%93%e5%ae%b6%e4%ba%ba-%e7%b6%9c%e5%90%88%e5%b0%88%e5%ae%b614/ Fri, 18 Mar 2022 07:30: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30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仍未見下降趨勢。醫管局15日起加開6間指定診所,共23間每日名額由3000個增至4300個,並預留逾半名額予高風險群組如長者等優先預約。另設「關愛預約專線」供年滿70歲長者、5歲以下小童、懷孕滿28周婦女等高風險病人預約。今日(18日)開始,除了電話熱線,曾向醫管局登記的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預約到診所診症(醫院管理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網頁),首階段暫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醫管局早前已公布另提供遠程會診服務,即透過電話會診。如市民撥打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後,當局發現個別市民有特別的需求或困難,會因應情况轉介到電話會診服務;屆時會由醫生主動打電話給病人。至於陽性患者擔憂傳染同住家人,4名專家提出了以下14個建議,患者應留在獨立房間,與家人均應戴好口罩及避免共膳,又建議排在全家最後才洗澡,其後要消毒接觸過的環境。另要特別注意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狀况變化,如氣促、心跳不正常及呆滯,應召救護車送院。

(醫管局網頁截圖)
(醫管局網頁截圖)

 

新冠陽性患者注意:醫局App可預約指定診所

醫管局現有23間新冠患者指定診所,今日早上7時起,除了電話熱線,曾向醫管局登記的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預約到診所診症,首階段暫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留意到大量市民以電話預約指定診所服務,部分人要致電多次才成功,故在「HA GO」推出預約功能,同時可查看診所名額,為自己及其他確診者預約,並可隨時查詢或取消預約,惟市民需成為程式會員,暫時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者,將盡快會在下階段覆蓋其他確診者。

劉家獻說,若未能用程式,可繼續用電話預約,呼籲年輕及輕微病徵的市民使用程式預約,待長者可用關愛預約專線。截至昨午1時,23間指定診所已為約6萬名患者診症,而關愛專線自本月15日起已為超過4400名合資格高風險患者預約診症。

 

連結:醫院管理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網頁

醫管局今起增設6間指定診所供社區的輕症新冠病人預約求診,包括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圖),累計增至23間。(林靄怡攝)
醫管局今起增設6間指定診所供社區的輕症新冠病人預約求診,包括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圖),累計增至23間。(林靄怡攝)

 

新冠呈陽性患者 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 每日4300名額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今起指定診所由17間增至23間(新診所名單見表),每日名額由3000個增至4300個,並預留逾半名額予高風險群組如長者等優先預約。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指定診所今起另設關愛預約專線,每間診所設專線號碼供較高風險病人預約,包括年滿70歲長者、5歲以下小童、懷孕滿28周婦女、免疫力受抑制病人、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正服用抗癌藥及長期服用減弱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讓他們盡快獲得醫治,減低變重症或入院風險。他說,指定診所每日使用率逾九成,數日前更高達或高於100%。

 

新增6間指定診所:

.環翠普通科門診診所

.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青衣市區普通科門診診所

.元朗容鳳書健康中心

連結:指定診所名單、一般預約及關愛預約專線電話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相關文章:【快測陽性】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系統啟用及熱線協助登記 須於24小時內上載證明【附連結】(更新3月14日)

 

陽性患者未入院注意: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早前表示,2月23日早上9時開始,當市民收到化驗所的檢測結果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短訊時,短訊內會附有電子表格的連結(傳染病公眾平台:https://www.chp.gov.hk/cdpi/),患者須填上同住家人資料,以便當局安排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

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李夏茵早前(16日)表示,李夏茵強調,並非所有染疫者也需要見醫生,大多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都會很快康復。她呼籲市民因應自身情況使用服務,以免真正有需要的病人無法得到支援。

至於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15日)表示,指定診所於2月16日開始啟動,供已接獲陽性或初步陽性通知而在等待入院的患者使用,若患者出現輕微徵狀包括發燒、咳、喉痛等,可經電話預約。至於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等問題,則可致電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15日已開始運作。

 

● 指定診所對象?

指定診所供正在等入院的染疫患者,若出現輕微徵狀例如發燒、咳、喉嚨痛,可到指定診所求醫。

醫管局提醒,若患者在家中等候入院期間,出現發燒,應每4小時量一次體溫;若突然覺得很不舒服,例如氣促、抽筋,或家人留意到患者神志不清,應立即到急症室。

至於已預約該7間診所覆診的長期病患者,應按原定覆診日期,帶同覆診卡及身分證前往區內指定的藥物補充診所【名單】取藥。

 

● 指定診所開放時間

2月16日起啟用,周一至日包括公眾假期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以及下午2時至下午5時。

 

● 指定診所需否預約?

需要電話預約求診,醫管局解釋稱避免人群聚集輪候。

 

● 指定診所每天有多少診症名額?

約4300個

指定診所及藥物補充診所名單(醫管局facebook圖片)
指定診所及藥物補充診所名單(醫管局facebook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快速測試呈陽性/社區檢測中心陽性短訊通知怎辦?Omicron、Delta有潛伏期確診續增(更新2月10日)

 

● 23間新冠確診個案指定診所名單及預約電話:

連結:指定診所名單、一般預約及關愛預約專線電話

指定診所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包括公眾假期),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下午5時。

 

港島

● 東區

筲箕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一樓

預約電話:2560 0211

 

柴灣環翠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897 5527

 

● 中西區

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817 3215

 

● 灣仔

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地下

預約電話:3553 3116

 

● 香港仔

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555 0381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九龍

● 黃大仙區

柏立基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383 3311

 

樂富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5278 4988

 

● 觀塘區

九龍灣健康中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116 2812

 

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88 7408

 

● 油尖旺區

油麻地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40 7659

 

● 深水埗區

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387 8211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64 7315

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構想圖。(美國疾控中心網站圖片)
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構想圖。(美國疾控中心網站圖片)

 

新界

● 荃灣區/葵青區

南葵涌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615 7333

 

青衣市區普通科門診診

預約電話:2254 8155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資料圖片)

 

● 沙田區

圓洲角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647 3383

 

● 元朗區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一樓

預約電話:3124 2200

 

元朗容鳳書健康中心

預約電話:2529 1308

 

● 將軍澳

將軍澳(寶寧路)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191 1083

 

● 粉嶺

粉嶺家庭醫學中心一樓

預約電話:2639 4601

 

● 屯門

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 2404 3700

醫管局今起增設7間指定診所,供未送入隔離設施、出現輕微病徵的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患者求醫,其中一間為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圖)。(李紹昌攝)
醫管局今起增設7間指定診所,供未送入隔離設施、出現輕微病徵的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患者求醫,其中一間為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圖)。(李紹昌攝)

 

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 可查詢醫療問題

何婉霞補充,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今日已開始運作,供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致電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問題,而若有輕微徵狀而需要接受治療者,則可致電指定診所預約,每天有約千個名額。若患者情況嚴重,會安排送院。

 

新冠呈陽性患者等候送院 專家14建議減傳染家人風險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重申,明白患者等候數日仍未被送院情况並不理想,冀市民見諒。

 

獨自用膳 每日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建議相關患者:

1. 在家戴貼面口罩,亦可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2. 應獨自用膳

3. 避免與家人面對面或有親密行為

4. 每日宜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比較Omicron、Delta及原始病毒株 港大研究:Omicron可另覓途徑進入細胞 在支氣管病毒複製量較Delta多近70倍

 

家庭所有人戴好口罩 不應處理食物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建議患者:

5. 有關家庭所有人同處一室應戴好口罩

6. 患者或緊密接觸者不應處理食物,以減低交叉感染風險

7. 用膳要盡量分開房或分時段

8. 睡覺時要保持空氣流通,如單位不是面對天井,可打開窗戶

 

安排最後洗澡 環境應消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患者:

9. 在家中戴好口罩及留在房,若步出房間則須戴兩個口罩

10. 安排患者在全家最後才洗澡

11. 接觸過的環境應消毒

12. 病徵輕微者經醫護檢查無大礙後,留家多喝水、服含撲熱息痛的止痛藥,可能數天已「無乜事」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9日)

 

注意體弱者氣促應召白車 輕症及已打針年輕人可服傷風感冒藥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

13. 要特別注意染疫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身體狀况變化,如出現氣促、 心跳不正常、呆滯及突然失去自理能力等,應召救護車送院

14. 輕症病人及已打針的年輕人,可服食傷風感冒藥等,但如惡化至氣促或持續高燒,也應召救護車送院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染疫兒童留家待入院 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記錄病徵體溫排便 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即召救護車

 

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 可查詢醫療問題

何婉霞補充,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今日已開始運作,供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致電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問題,而若有輕微徵狀而需要接受治療者,則可致電指定診所預約,每天有約千個名額。若患者情況嚴重,會安排送院。

 

已預約指定診所服務的求診者,可預約專屬的士服務:

預約平台:www.designatedtaxihk.com

預約電話:3693 4770

服務時間:2月18日起每日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預約專屬的士所需資料:

.姓名、聯絡電話

.預約時間、要前往的指定診所

.上車地點

註:相關司機會聯絡預約者以確認及安排接送

 

(新冠疫情)

]]>
【新冠疫苗】衛生署更新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指引 中風心臟病豁免最長6個月 孕婦及哺乳期剔出科興疫苗禁忌症 //www.afterroberto.com/%e8%a1%9b%e7%94%9f%e7%bd%b2%e6%9b%b4%e6%96%b0%e7%b0%bd%e7%99%bc%e9%86%ab%e5%ad%b8%e8%b1%81%e5%85%8d%e8%ad%89%e6%98%8e%e6%9b%b8%e6%8c%87%e5%bc%95-%e4%b8%ad%e9%a2%a8%e5%bf%83%e8%87%9f%e7%97%85%e8%b1%81/ Mon, 21 Feb 2022 12:06: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575 【明報專訊】衛生署今年1月底及2月中更新給予醫生的指引,收緊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下稱「證明書」)的門檻,極少情况下如中風、心臟病發等可獲有期限豁免,為期3至6個月。孕婦亦將難獲豁免,指引中已將懷孕從科興疫苗「禁忌症」中剔除。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疫情爆發下,長期病患者屬染疫高危一群,要病情控制非常穩定才接種新冠疫苗或許錯誤。而在指引下基本上沒情况不能接種疫苗,「絕對的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s)是沒有的」,如中風或心臟病患者,「他們要等3至6個月,但並非不能接種」。

 

衛生署新指引 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 中風心臟病豁免3至6個月

衛生署去年3月起發出指引,助醫生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指引至今已更新至第11版,最近一次更新於今年2月14日。衛生署於今年1月28日的版本中新增醫生撰寫證明書的及範本及撰寫指引。範本指明,除非有特殊醫學原因,一般來說有效期不應長於3個月,如有特殊醫學原因,亦應只限6個月。

指引提到,預期豁免證明並不常見,醫生須證明病人兩款疫苗都不適合接種,方可發出證明書。如病况列作疫苗接種「禁忌症」或「注意事項」,或可獲豁免。惟病患的情况若只屬其中一款疫苗的禁忌症,便會建議病人接種另一款疫苗(見圖)。

【新冠疫苗】衛生署更新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指引 中風心臟病豁免最長6個月 孕婦及哺乳期剔出科興疫苗禁忌症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14日)

 

懷孕或哺乳期剔出科興疫苗禁忌症 婦產科學院倡孕婦打復必泰

指引又建議癌症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免疫系統受抑壓患者接種疫苗,醫生亦可因應病情暫發證明書。最新指引將懷孕從科興疫苗禁忌症中剔除,列明懷孕不考慮為新冠疫苗接種禁忌症,因她們染疫後較高機率出現嚴重併發症,早產風險增加兩倍。1月28日版本中,懷孕仍屬科興疫苗禁忌症。香港婦產科學院2月18日指引稱,科興藥廠本月將「妊娠和哺乳期」從「禁忌症」類別改為「注意事項」,衛生防護中心亦已允許科興疫苗用於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惟學院仍建議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接種復必泰。

 

梁子超:指引下幾乎沒情况不能接種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疫情爆發下,長期病患者屬染疫高危一群,要病情控制非常穩定才接種疫苗或許錯誤。而在指引下基本上沒情况不能接種疫苗,「絕對的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s)是沒有的」,如中風或心臟病患者,「他們要等3至6個月,但並非不能接種」。

有普通科醫生稱難以想出可以寫到證明書的情况。自政府上月27日公布可以電子方式簽發證明書,他說「幾乎沒寫過」,憂被政府檢視簽發原因,「好大可能被人抽秤」,現簽發時小心不少。指引列明可按醫生臨牀判斷,他反問「哪有醫生臨牀判斷可以不跟(指引)呢?」,形容「須跟着指引做人」。他憶述今年1月中有病人因接種復必泰後出現敏感,當時他建議病人先不要接種第二針,將病人轉介至免疫科專科。他設想如病人再求診,就只能着病人接種科興疫苗。

 

醫生:要證明病人打疫苗弊多於利 豁免證明有難處

有公立醫院醫生稱,指引對醫生而言十分清晰,某程度對醫生來說是好事,清晰知道哪種情况可豁免,惟亦可用「嚴格」形容,醫生發出證明書時須非常審慎,「須為醫學上及科學上站得住腳的理據」,他稱發出豁免證明有一定難處,要證明病人打疫苗弊多於利,卻難以界定。 他說在醫生角度而言接種疫苗是好事,但認同病人有自主權,惟現時因政策限制,病人需證明書才能出入不同處所,醫生又無法寫出證明書,憂影響醫患關係。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說,明白政府推行疫苗通行證理據,但政策傾向懲罰不接種疫苗者,當中包括或不適合接種的族群。若他們因某些原因取不到豁免書,對他們不公平,形容病人擔心「打可能會死,不打可能會餓死」。而未來將入不到商場或街市購物,尤其部分患者行動不便,通行證再加重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如輪椅使用者在新界不少地方,要經商場才可往地鐵站,即地鐵站也去不了」。

 

明報記者 陳萃屏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傳染力強 未接種新冠疫苗?關於三高者、長者、孕婦、心臟病、癌症和慢性病者打針與否的8個問題

 

豁免證明一紙難求 長期病者嘆無助

按政府資料,已接種第一針人口比率是85.9%,但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對打疫苗心存憂慮,例如長期病患者、有家族病史者,他們擔心疫苗副作用,豁免證明書卻一紙難求。

 

身患糖尿高血壓 憂續證希望不大

50歲長期病者余鑑忠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因尾龍骨歪掉、左邊盆骨碎裂,需用輪椅出入,說跟進病情的內科醫生曾表明他不適合接種疫苗。後來余先生因各項身體問題求醫,今年1月在普通科門診獲發證明書,豁免至2月22日,恰在通行證實施前過期,他本周需往內科覆診,認為續獲證明書希望不大。

患長期病的余太太接種疫苗時,余先生曾擔心至血壓飈升入院,此後更怕接種疫苗,「人人都叫我不要打,我很容易休克。如果我打針走了,太太又是長期病患,她會怎樣呢?好驚」。

余鑑忠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另因盆骨碎裂,尾龍骨歪掉,需以輪椅代步,每日需服至少10款藥。他對注射疫苗表示憂慮。(受訪者提供)
余鑑忠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另因盆骨碎裂,尾龍骨歪掉,需以輪椅代步,每日需服至少10款藥。他對注射疫苗表示憂慮。(受訪者提供)

 

家族心臟病史憂甲亢復發 不想冒險 醫生倡打科興

另一個案,25歲何小姐自2019年底起經常頭暈手震,去年4月兩度暈倒街上,其後證實患上甲亢。首次檢查時甲狀腺指數為70.7,「醫生說未見過指數如此高(的病人)」。甲亢令她心跳快及失眠,服藥後相隔一個月指數回落。上月中覆診情况穩定,何小姐說家族有心臟病史,母曾中風,「形住」容易出事,不想冒險。她問醫生可否寫證明書,醫生說如憂慮可接種科興。何小姐擔心病情復發,認為「疫苗是外來刺激」。疫苗通行證將實施,她說「唔知點好」,只得繼續看醫生,盼獲一紙證明書。

何小姐前年起頭暈手震,暈倒兩次後確診甲亢,其後一度需每日服6粒藥(圖),對接種新冠疫苗表示憂慮,會繼續看醫生,盼獲一紙豁免證明書。(李紹昌攝)
何小姐前年起頭暈手震,暈倒兩次後確診甲亢,其後一度需每日服6粒藥(圖),對接種新冠疫苗表示憂慮,會繼續看醫生,盼獲一紙豁免證明書。(李紹昌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98%懷疑過敏個案適合打針 養和及港大研究:哮喘、濕疹、食物敏感等與接種疫苗無關聯

 

經轉介疫苗過敏門診 醫管局回覆兩款疫苗均不含NSAIDs成分

對藥物過敏,是令市民對打針卻步的另一原因。曾小姐對一種名為「Ketorolac」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敏感,曾於醫院注射藥物後出現嘴唇腫脹過敏反應。上月獲私家醫生批出證明因健康理由不宜打針。她其後獲醫生轉介疫苗過敏安全門診,聯絡診所後收到中文書面回覆,夾附英文附件,未曾有門診評估。信中指她不符疫苗注射過敏史,毋須門診評估,但未有建議打科興或復必泰,只要求她把附件交予醫生。曾小姐參閱附件,上稱對其他藥物嚴重即時過敏者可接種不含「聚乙二醇」(non-PEG)的疫苗。

曾小姐批評醫管局與市民溝通草率含糊,如非自行閱讀英文附件,或會被誤導選錯疫苗。她上周接種第一針科興疫苗,暫未有過敏反應。

醫管局回覆本報,指不含聚乙二醇疫苗即科興疫苗,現時本港兩款疫苗均不含NSAIDs成分。

 

明報記者 陳萃屏 沈彥恒

(新冠疫情)

]]>
【新冠變種】11處小型爆發 源頭不明個案散佈馬鞍山荃灣葵青黃大仙 袁國勇籲拜年戴好和少除口罩 //www.afterroberto.com/11%e8%99%95%e5%b0%8f%e5%9e%8b%e7%88%86%e7%99%bc-%e6%ba%90%e9%a0%ad%e4%b8%8d%e6%98%8e%e5%80%8b%e6%a1%88%e6%95%a3%e4%bd%88%e9%a6%ac%e9%9e%8d%e5%b1%b1%e8%8d%83%e7%81%a3%e8%91%b5%e9%9d%92%e9%bb%83/ Thu, 27 Jan 2022 09:56: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267 【明報專訊】本港連日新冠Omicron、Delta變種病毒個案破百宗。除了葵涌邨爆疫未停,全港至少11處出現小型爆發,遍佈大廈、餐廳、超市、地盤及工作場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難以估計社區仍有多少傳播鏈,每名患者在傳染期均曾「周街行過」,且病毒傳播威力很厲害,可能身處同一空間或擦身而過而傳播, 呼籲市民如有病徵要盡快檢測,曾去相關地方亦要檢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相信疫情仍處於升浪,尚未到頂,呼籲過年要戴好口罩和減少除口罩時間。

【新冠變種】11處小型爆發 源頭不明個案散佈馬鞍山荃灣葵青黃大仙 袁國勇籲拜年戴好和少除口罩

 

葵涌邨映葵樓原定今日可解封,但政府昨晚宣布要多封兩日。不少居民擔心落樓檢測致交叉感染,昨早輪候檢測的人龍中,有人一身防疫裝備,除了穿上雨衣、戴手套和口罩,還頭戴兩帽。(曾憲宗攝)
葵涌邨映葵樓原定今日可解封,但政府昨晚宣布要多封兩日。不少居民擔心落樓檢測致交叉感染,昨早輪候檢測的人龍中,有人一身防疫裝備,除了穿上雨衣、戴手套和口罩,還頭戴兩帽。(曾憲宗攝)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vs Delta:傳染力、突變、潛伏期、嚴重程度 新冠病毒可停留體內逾200天不斷突變 專家:愛滋病、器官移植及抗癌者同屬高危

 

11處小型爆發 不明個案散佈馬鞍山荃葵青九龍

本港昨增107宗陽性個案,當中100宗屬本地感染,包括7宗源頭不明,全部疑屬Omicron變種病毒。其中兩名感染源頭不明患者來自鄰近葵涌邨的大窩口邨,包括住富強樓的72歲退休婦,她曾去大窩口邨街市等;另一住富逸樓的37歲女子則在國泰城負責安檢。

其餘源頭不明個案包括住馬鞍山烏溪沙村四巷的40歲男子、住土瓜灣立基大廈並在太古城任職保安的32歲男子。另一名26歲男子住荃灣昌寧大廈,任職香港藝能協會職業治療師,在東涌及禾輋工作,曾到悅來坊。

另一源頭不明的67歲女清潔工任職碧瑤清潔服務公司,在機場中場客運大樓工作,主要負責清潔地下洗手間,她住青衣宏福花園2座,仍有待調查其感染是與輸入個案抑或社區相關。餘下一名47歲男子住何文田勝利道1號,旁邊是近期爆疫的勝利道5號地盤。

葵涌邨逸葵樓今日踏入圍封的第七日,不少居民憂困獸鬥反致感染,一名女子昨晚落樓檢測兼領取物資後,先向自己及四周噴消毒噴霧,然後才返回樓上家中。(曾憲宗攝)
葵涌邨逸葵樓今日踏入圍封的第七日,不少居民憂困獸鬥反致感染,一名女子昨晚落樓檢測兼領取物資後,先向自己及四周噴消毒噴霧,然後才返回樓上家中。(曾憲宗攝)

 

東涌藍天海岸圓形露天地方疑出現爆發,有曾在該處玩耍的孩子感染新冠病毒,累計至少5人,上址已被圍封,並貼出告示呼籲曾到訪者盡快接受檢測。(賴俊傑攝)
東涌藍天海岸圓形露天地方疑出現爆發,有曾在該處玩耍的孩子感染新冠病毒,累計至少5人,上址已被圍封,並貼出告示呼籲曾到訪者盡快接受檢測。(賴俊傑攝)

 

荃灣4處爆疫 環宇海灣5保安中招

同時,至少11處出現小型爆發,其中4處涉荃灣。悅來坊AEON增至5名職員染疫,牽涉文職、賣魚、美食閣廚房、賣乾貨及保安,其中兩人住葵涌邨逸葵樓。環宇海灣保安群組最先也是一名住逸葵樓的保安染疫,累計5名保安中招。象山邨地盤累計6宗個案,包括5名工作人員及一名家人,其中一名家人就讀李鄭屋官立小學,與早前油麻地香港海景絲麗酒店傳播引發的群組有關。萬寧葵涌貨倉亦再添一宗個案,累計4宗(見表)。

【新冠變種】11處小型爆發 源頭不明個案散佈馬鞍山荃灣葵青黃大仙 袁國勇籲拜年戴好和少除口罩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更新2022年1月25日)

 

黃大仙Delta疫情擴大 彩雲邨長波樓疑垂直橫向傳播

近期爆疫的黃大仙,分別有屋邨、屋苑及商場疑有爆發。黃大仙豪苑1座繼大廈E單位疑出現涉Delta變種病毒的垂直傳播後,昨日低層F室亦有一名住客確診,張竹君表示,相關單位互相對着天井,可能因此有帶病毒的空氣飄過去,與專家研究後認為6至8樓F室居民有暴露風險,須撤離檢疫。同時,有豪苑患者曾到的食肆及商場開始浮現患者,當局發現一名豪苑患者近半個月前、即本月14日曾到深水埗西九龍中心「紅.蔥頭」午膳,同時段兩枱共5名食客先後染疫。

兩名黃大仙現崇山商場「客滿庭」食客及1名電梯維修員疑感染Delta變種病毒,3人曾使用商場的洗手間。圖為與上述食肆同層的1樓洗手間,未知是否涉事洗手間。(林靄怡攝)
兩名黃大仙現崇山商場「客滿庭」食客及1名電梯維修員疑感染Delta變種病毒,3人曾使用商場的洗手間。圖為與上述食肆同層的1樓洗手間,未知是否涉事洗手間。(林靄怡攝)

 

黃大仙彩雲(一)邨長波樓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27日)到場視察後表示,長波樓全座7及11室居民要撤離檢疫;由於16樓有橫向傳播,故16樓2至7室居民亦要撤離檢疫。長波樓其餘所有居民要強制檢測及家居隔離,當局會視乎今晚強制檢測情況,再決定家居隔離日數。由於疑為爆疫源頭的保安會在控制室用膳,故彩雲(一)邨全邨保安員亦要強檢。

彩雲邨長波樓累計3人染疫,包括一名保安及兩名居民,大廈昨晚圍封強檢。(鄧宗弘攝)
彩雲邨長波樓累計3人染疫,包括一名保安及兩名居民,大廈昨晚圍封強檢。(鄧宗弘攝)

 

彩雲邨長波樓累計3人染疫,昨晚圍封強檢,大批居民分批下樓接受檢測。(鄧宗弘攝)
彩雲邨長波樓累計3人染疫,昨晚圍封強檢,大批居民分批下樓接受檢測。(鄧宗弘攝)

 

政府昨日(26日)圍封長波樓期間,發現多宗初步陽性個案,今早宣布延長封區強制檢測至明早(28日)。袁國勇視察後表示,懷疑長波樓染疫保安(首宗個案)導致大廈爆發新冠病毒傳播,至今錄得22宗初陽或確診個案。他稱,長波樓7室及11室疑現垂直傳播,病毒隨空氣向上升,屬「煙囪效應」;大廈16樓同時亦有橫向傳播,相信居民開抽氣扇時播毒。

疫情蔓延至黃大仙,連日大批居民前往檢測,昨晚6時許有數百人冒雨在黃大仙廣場輪候檢測。(鄧宗弘攝)
疫情蔓延至黃大仙,連日大批居民前往檢測,昨晚6時許有數百人冒雨在黃大仙廣場輪候檢測。(鄧宗弘攝)

 

 彩雲(一)邨長波樓昨晚圍封強檢,大批居民晚上下樓排隊檢測。(鄧宗弘攝)
彩雲(一)邨長波樓昨晚圍封強檢,大批居民晚上下樓排隊檢測。(鄧宗弘攝)

 

張竹君:患者周街行 難料多少傳播鏈

被問疫情在社區是否失控、是否需較長時間才可回復「動態清零」,張竹君表示相信社區有不少隱形傳播鏈,不少個案傳播鏈不太清晰,呼籲市民如有病徵要盡快檢測,曾去相關地方亦要檢測。

張竹君說難以估計社區仍有多少傳播鏈,每名患者在傳染期均曾「周街行過」,並觀察到病毒傳播威力很厲害,「有些(傳播)不是見面食飯,以前講那種緊密接觸」,可能是身處同一空間或擦身而過而傳播,相信社區有很多傳播鏈。她說,萬一患者在傳染期及特定情况下引發超級傳播,個案可能「幾何式上升」。

葵涌邨疫情未受控,逸葵樓及映葵樓先後要延長圍封,昨早有家長帶小孩落街檢測時,兩名小孩除了戴上外科口罩、布口罩、面罩,還戴了連衣帽。(曾憲宗攝)
葵涌邨疫情未受控,逸葵樓及映葵樓先後要延長圍封,昨早有家長帶小孩落街檢測時,兩名小孩除了戴上外科口罩、布口罩、面罩,還戴了連衣帽。(曾憲宗攝)

 

過節多升溫 袁籲拜年戴好口罩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向本報稱,疫情正處於升浪,尚未到頂,未知升到何時,「萬一當中又有超級傳播者」,又會有一大群人染疫,因此現急需追蹤兩層接觸者,盡快切斷傳播鏈。

下周將踏入農曆新年,以往每逢節日都會令疫情升溫,袁國勇稱明白市民已現抗疫疲勞,難以要求不拜年,唯有重申要戴好口罩或減少除口罩時間。對於市民難以戴着口罩拜年,他說那就「愈來愈犀利,等多兩三個月才控制到」。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