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免疫能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18 Oct 2024 08:47:2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免疫能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白血肉復發? T細胞基因改造抗血癌 //www.afterroberto.com/%e7%99%bd%e8%a1%80%e8%82%89%e5%be%a9%e7%99%bc-t%e7%b4%b0%e8%83%9e%e5%9f%ba%e5%9b%a0%e6%94%b9%e9%80%a0%e6%8a%97%e8%a1%80%e7%99%8c/ Fri, 18 Oct 2024 08:47: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54

【明報專訊】20歲病人早前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化療後病情穩定,骨髓檢查確認進入緩解狀態。白血病屬復發高危一族,醫生建議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惜移植1年後,白血病復發,醫生建議接受針對B細胞的CD19 CAR-T細胞療法,屬基因改造T細胞免疫治療(genetically engineered T cell immunotherapy)。

白血肉復發? T細胞基因改造抗血癌
白血病屬復發的高危一族。(網上圖片)

第一代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有效治療多種B淋巴細胞腫瘤

第一代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CAR-T),有效治療多種B淋巴細胞腫瘤,包括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及套細胞淋巴癌(mantle cell lymphoma),效果顯著。

醫生先從病者血液收集足夠數量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s),然後在無菌實驗室為T細胞作基因改造工程,加入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經改造後的T細胞,能夠確認目標癌細胞上特定抗原,消滅癌細胞。利用CAR-T治療B細胞白血病或淋巴癌,針對的是CD19抗原。

從血液收集T淋巴細胞是一個簡單步驟,利用細胞分離儀器採集所需T細胞,然後將餘下血液成分,包括紅血球及血漿回輸給病者。在無菌實驗室內,技術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令病人T細胞表達指定的嵌合抗原受體,如CD19受體,T細胞因此可以識別目標癌細胞上抗原蛋白質CD19。基因改造後的T細胞需要在實驗室內繁殖,目標達到所需數百萬個CAR-T細胞,整個過程需時數星期。有足夠CAR-T細胞後,細胞會冷凍至零下150℃,以維持其生命力。然後適時送到醫院,解凍後以類似輸血方法回輸給病者。回輸前,患者一般需要接受適量化療,有助CAR-T細胞在體內繁殖,發揮功效。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殺死癌細胞 紓緩移植物抗宿主病

回輸CAR-T細胞後,病者必須留院數星期,監測身體狀况,不良反應包括發燒、感染、中央神經系統疾病,還有疲倦及食慾不振等現象。CAR-T細胞療法可引致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ytokines release syndrome),CAR-T細胞釋放大量細胞因子(cytokines),可引發嚴重炎症反應(inflammatory reaction)。病徵類似流感,病人出現高燒、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精神錯亂及胡言亂語等現象,嚴重甚至昏迷,可以致命。


相關閲讀: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高毒性兼游走全身 一線藥物治療有效治癒防復發?

內地研新一代技術  冀治療對付白血病及淋巴癌

內地醫療科研中心積極發展新一代CAR-T治療技術,最近推出針對T細胞的CD7 CAR-T,可治療極難對付的T細胞腫瘤,包括白血病及淋巴癌。病者接受CD7 CAR-T後,馬上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CD7 CAR-T不但殺死癌細胞,同時可紓緩移植後經常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可謂一石二鳥。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5%8f%8a%e8%a1%80%e6%b6%b2%e7%97%85%e6%82%a3%e8%80%85%e6%8e%a5%e5%8f%97%e7%95%b0%e5%9f%ba%e5%9b%a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e7%8f%be%e5%be%8c%e9%81%ba-%e8%aa%bf%e6%9f%a5/ Mon, 14 Oct 2024 04: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17

【明報專訊】血癌及血液病患者若能接受脗合的骨髓移植,有望重生。然而,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嚴重影響生活。髓康會期望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並將之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血癌及血液病患者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現後遺 調查逾半患GVHD  病友盼政府增引入抗排斥藥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調查發現,在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受訪患者中,逾半表示多重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冀政府能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左起為GVHD病友鄭嘉儀、髓康會主席梁嘉兒、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黃嘉禧攝)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調查: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 髓康會:逾半患GVHD

髓康會今年8月向曾接受骨髓移植的病友做網上問卷調查,收到125份回覆。逾七成受訪者曾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其中逾半表示器官受GVHD影響,包括眼睛、皮膚、口腔和肺等。肺部出現GVHD的患者有77%表示出現呼吸困難,未能外出或運動。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指出,GVHD是一種免疫反應,由捐贈者移植的組織產生的淋巴細胞對抗接受者的器官及組織所致,只會出現於異基因骨髓移植。GVHD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通常在移植後100天內出現,症狀包括皮膚紅疹、肝功能下降和腹瀉;後者則出現在移植100天後,影響範圍更廣,包括眼、口腔及生殖器官黏膜變薄、肝功能變差等。

李國維強調儘管慢性GVHD病人可能因口腔潰瘍、肺功能衰退影響身體及生活質素,但異基因骨髓移植仍是治癒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腫瘤的重要途徑,部分慢性GVHD患者經六七年治療後毋須再吃藥。


相關閲讀: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病友:曾全身紅疹口腔潰瘍 肺功能剩七成

GVHD病友鄭嘉儀表示,10年前確診淋巴癌,透過異基因骨髓移植解除癌細胞危機,但因而患上急性GVHD,出現全身紅疹、痕癢異常、口腔潰瘍、淚水分泌過少而眼乾等,並有嚴重腹瀉,靠粥水維持生命;出院後,慢性GVHD繼續影響健康,其肝酵素指數一度高出正常7倍,肺功能僅剩七成,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她指現時無抗排斥藥針對處理肺、肝、口腔和皮膚,醫生主要用處方紓緩藥物,冀政府引入更多改善排斥的藥物,增加資源支援病人用藥。

髓康會主席梁嘉兒稱,該會曾接觸因肺纖維化而需常年佩戴氧氣樽的GVHD病友,有一兩人需輪候肺移植。她說治療該病的藥物副作用不少,最常見是水腫、血球減少及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等,不少病友希望未來能有更有效控制GVHD的藥物、減少副作用,期望政府將更多新藥納入安全網。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7%97%85%e5%be%b5-%e8%aa%8d%e8%ad%98%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7%99%bd%e8%a1%80%e7%97%85-%e9%aa%a8%e9%ab%93%e7%98%a4-%e6%b7%8b%e5%b7%b4%e7%98%a4-%e5%bd%b1/ Wed, 13 Dec 2023 03:34: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48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血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血癌是造血細胞或淋巴細胞出現變異、增生,演變成癌症。血癌當中的 「白血病」及「骨髓瘤」屬非實體腫瘤,是壞細胞在骨髓內增生,並游走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因而不能像常見的肺癌、腸癌般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至於「淋巴瘤」則屬實體腫瘤,令淋巴結會脹大,有機會可讓醫生透過觸診「摸」得到。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白血病:造血幹細胞變質、增生

骨髓猶如「造血工廠」,由負責造血的幹細胞無間斷製造正常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是源於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變成壞細胞佔據了「造血工廠」,以致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細胞,令正常血球的數量變得極低,或引發不同病徵:

血液成分異常 病徵
紅血球數量低 經常疲累、氣喘、上落樓梯有困難
白血球數量低 容易受感染,以致發燒;如果細菌入血,嚴重可引致敗血症
血小板數量低 容易出血,皮膚有微細紅色斑點,輕微碰撞已可致流血,甚至有腦出血風險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亦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因為癌細胞增長得快,令正常血液細胞急速下跌,因此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發燒、皮下血斑等徵狀。不過,慢性白血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病徵,病人可以患病多年仍不察覺;然而,曾有病人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偏高,因此提高警覺;在約7年後的恆常檢查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飆升,雖然過程中病人並無感到不適,惟終確診「慢性淋巴白血病」,反映定期身體檢查或提供有用的線索,讓病人可提高警惕。

骨髓瘤:製造失去免疫功能的抗體

骨髓內的漿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其中一員,正常情况是負責製造抗體,令人體有免疫力;一旦漿細胞變壞並失控增生(骨髓瘤),會製造單克隆抗體,失去正常免疫能力。

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持續腰痠背痛及骨痛等,這是由於癌細胞沉澱在骨髓,導致溶骨性病變,令骨骼變得脆弱,情况嚴重有可能只是受到輕微碰撞已經會導致骨折。不過,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可能主觀認為與年齡增長而引致的骨質疏鬆,又或是年輕上班族以為因長期工作疲勞、坐姿不正有關,因而容易被忽略。

除了骨痛及容易導致骨折外,溶骨性病變會令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並進入血液,引致血鈣升高,腎臟功能有機會受損致腎衰竭;此外,病人亦有機會出現蛋白尿、容易受感染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淋巴瘤:淋巴細胞異常增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類,而「非何傑金氏」在本港較為常見。由於淋巴瘤屬實體腫瘤,患者一般有機會出現淋巴結脹大,如果脹大的淋巴結是在頸部、腋下、大腿內側等位置,病人有機會因自己摸得到而察覺或由醫生在觸診時發現。但若果淋巴瘤發生在胸腔或腹腔內等較深入的位置,初期有機會較難發現,直至淋巴瘤脹大至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徵狀,經追查下才確診。

淋巴瘤亦有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淋巴瘤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夜汗和消瘦等徵狀;至於慢性淋巴瘤可以沒有明顯病徵,以致較難察覺。

多元檢查助診斷及分類

由於血癌涉及多個種類,而且對身體可能有不同影響,因此透過一系列檢查協助診斷猶為重要。詹醫生解釋,一般病人需要進行全血檢查,在血液樣本中測量各種血液細胞的數量,以找出線索;病理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視血像;有需要亦可能需抽取病人的骨髓作進一步檢查。

至於淋巴瘤患者,一般會在淋巴結脹大的位置做活組織檢查,以分辨屬發炎還是惡性腫瘤,如屬惡性腫瘤,需再進一步診斷屬急性或慢性、何傑金氏還是非何傑金氏、屬T型、B型、抑或NK細胞淋巴瘤等。有需要會安排正電子掃描以診斷是否已擴散,為癌症分期。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9%8c%e8%b7%af%e4%b8%8a-%e4%ba%86%e8%a7%a3%e7%b4%93%e7%b7%a9%e6%b2%bb%e7%99%82%e7%9a%844%e5%80%8b%e5%95%8f%e9%a1%8c/ Thu, 29 Jun 2023 09:1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81

【明報專訊】面對晚期癌症,雖然現今醫學進步,有很多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案,比起以往更有效和更少副作用,但仍然無法完全根治。病人可以選擇抗癌治療、紓緩治療,甚至兩者並行。無論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案,最重要是好好善用有限的時間,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機會。(編者按:老年人是否適合做抗癌治療?若不接受化療,是等於「等時間」?紓緩治療是否等於放棄抗癌治療呢?盡早把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有何作用?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抗癌過程 化療可以跟紓緩治療並行?

曾先生今年75歲,不幸確診肺癌,並轉移至肝臟、骨骼和淋巴組織,腫瘤已侵蝕了脊骨,令他背部疼痛。因為腫瘤組織並沒有發現任何基因突變,醫生建議用化療作一線治療以控制病情。上星期,他和兒子來到診所,問了一些有關化療和紓緩治療的問題,相信也是許多病友的疑問。

延長患者穩定期

1.病人年紀很大,是否適合化療?

老年人是否適合做抗癌治療,並不是取決於年紀大小,更加重要是病人身體狀態、過往健康紀錄、現時器官功能(如血色素、肝腎功能等)、自我照顧能力,還有家人支持和病人意願。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照顧身心需要——晚期癌症,紓緩治療可以跟其他抗癌治療一起做,控制病情同時照顧身、心、社、靈的需要。(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2.若不接受化療是否等於「等時間」?

病人若因個人意願或身體狀態不接受化療,並不代表是「等時間」,也不等於消極心態。相反,是正面的態度明白生命有限,更加珍惜並好好計劃時間和體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情可以是不同的範疇,小事例如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跟好友聚餐、去個短旅行,或家務事如遺產分配、照顧安排等。

晚期癌病進展不能預測,病人通常在診斷後會穩定一段時間,然後出現惡化,身體開始消瘦和虛弱,以至死亡。這段穩定期每個病人都不同,有的較長也有的較短,病情或會反覆或有新症狀出現,我們希望能延長這穩定期,並減低併發症的出現。

3.紓緩治療是否在化療後才能使用?

不是,紓緩治療並不是放棄治療,它是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做的。

紓緩治療旨在為晚期患者和其家屬提供身、心、社、靈各方面的整體照顧及支援服務。透過早期識別、正確評估、治療疼痛和其他身體、心理或精神問題來預防和減輕痛苦,並幫助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安詳和豐盛,平靜地走完人生旅途,同時亦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紓緩治療肯定生命的寶貴,同時將死亡視為人生必經階段,既不加速也不推遲死亡。紓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院牧等。

抗癌路上 了解紓緩治療的4個問題
紓緩治療並非放棄治療,它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進行。(設計圖片,kazoka30@iStockphoto)

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   減不必要入侵治療

昔日患者多在抗癌治療用盡後才開始接受紓緩治療,導致以下問題:

•醫生在做積極抗癌治療時缺乏對患者症狀和痛苦的了解

•患者被轉介到紓緩治療時感到突然,並覺得被醫護人員放棄

•患者和家人沒有足夠時間作心理準備

如今醫學上建議應盡早把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中,其好處包括:

•使患者和家人對護理和治療更滿意

•維持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在病情惡化時減少患者抑鬱和焦慮

•減少患者臨近生命盡頭時不必要的入侵治療


相關閲讀:【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4.病人到了最後階段,會否非常不舒服?會否很痛呢?

不用擔心,治療團隊會一直跟進病人的狀况,也會適當地使用紓緩的藥物。例如針對痛楚,有不同的止痛藥幫助病人止痛,除了撲熱息痛等較普通的止痛藥之外,還可用更高級別的弱鴉片類止痛藥(例如tramadol、codeine);或強鴉片類止痛藥(例如morphine、 oxycodone、fentanyl等)。

另外,醫生也會根據病人需要使用介入治療,如局部神經線麻醉、放射治療止痛;又例如氣喘,也有不同的方法紓緩,除了藥物外,可考慮非藥物治療。舉例,簡單如使用手提電風扇,將風扇固定在距離臉部約20厘米位置,讓涼風吹向臉部顴骨位置,患者會感到症狀減輕。

大部分病人都會安詳地走人生最後一段。我們理解病人面對疾病和死亡會恐懼,會陪伴病人和家人一起面對。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陽性比率較今年2、3月低位急升4倍 孔繁毅料6月中才見高峰回落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9%99%bd%e6%80%a7%e6%af%94%e7%8e%87%e6%80%a5%e5%8d%874%e5%80%8d-%e6%96%996%e6%9c%88%e4%b8%ad%e6%89%8d%e8%a6%8b%e9%ab%98%e5%b3%b0%e5%9b%9e%e8%90%bd/ Tue, 02 May 2023 10:14: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196 新冠陽性比率較今年2、3月低位急升4倍 孔繁毅料6月中才見高峰回落

【明報專訊】據衛生署《2019冠狀病毒病及流感速遞》,4月16至22日的一周,社區檢測中心及社區檢測站核酸檢測新冠陽性比率3.77%,對上一周為2.86%,升幅逾三成;2月19至25日陽性比率一度低至0.26%。公立醫院急症室迫爆,每日逾6000人求診。醫管局呼籲病情輕者轉向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求醫;但有私醫形容其診所「人山人海」也感吃力,冀市民如有不適自律戴口罩,防止病毒傳播。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預料這波新冠爆發或要6月中至下旬才到高峰再回落。醫衛局長盧寵茂從污水監測推算,現時每日1萬人感染。他又指變異病毒株Omicron XBB.1.16(Arcturus)「大角星」在本港社區出現且有上升趨勢,惟比率不高,污水監測樣本中少於3%屬該變異株。

新冠陽性比率較2、3月低位增4倍 盧稱有信心醫院可應付

流感高峰期碰上新冠病毒重上每日過萬宗個案的感染潮,核酸檢測新冠陽性比率較最低位(今年2、3月)急升4倍(見圖)。

盧寵茂(29日)在有線新聞《有理有得傾》指出,各項新冠監察數字,如社區及醫院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新冠陽性比率均較上周升三至五成,「核酸陽性比率最近上升好多,由最低點每100人不足1人陽性,到現時100人有近4人陽性,高差不多4倍」,而從污水監測推算,現時每日1萬人感染。惟他指不少市民曾感染或接種疫苗,相信本港整體有效免疫率逾九成半;視乎病毒發展及市民免疫能力可否保持,如應對能力高便不會輕易重推對社會及經濟有負面影響的社交距離措施,又形容口罩令是「一種立法手段」,如有其他方法應對,不會考慮。


相關閲讀: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Arcturus社區呈上升趨勢  污水監測變異株少於3%

盧又指變異病毒株Omicron XBB.1.16(Arcturus)「大角星」在本港社區出現且有上升趨勢,惟比率不高,污水監測樣本中少於3%屬該變異株。至於流感,盧稱現時每1萬人便有2人感染,因流感而住院和死亡個案上升,但對比以往流感高峰期不算嚴重;本港今年4月初起踏入流感高峰期,估計尚未見頂,據過往經驗,季節性流感平均要12至16周才會退卻。被問到本港被流感及新冠夾擊,公院是否有能力應付,盧稱以現時醫療系統,有信心應付。

孔繁毅料6月中才見高峰 籲高危人士人多地方戴口罩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29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亦預計流感及新冠均未見頂,料流感會在未來一兩周、踏入5月天氣回暖後回落,新冠則會在7至8周後才回落,建議高危人士可考慮在室內及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多地方戴口罩。

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徐錫漢指出,公院急症室最近連續數天每日超過6000人求診,平均增加一至兩成,前日多達6255人,當中逾1100人需轉送內科病房,相信求診人數升與近日流感及新冠個案增加有關。徐估計今周因五一勞動節長假期及其後一兩天急症室會持續繁忙,呼籲病情輕微市民轉向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求醫。

新冠陽性比率較今年2、3月低位急升4倍 孔繁毅料6月中才見高峰回落
圖為昨午2時半廣華醫院急症室情况,下午病人一度需輪候逾8小時。(曾憲宗攝)

私醫:新冠及流感比例約3:1 新冠求診達去年高峰

家庭醫生林永和形容近兩周其診所「人山人海」,病人「唔係新冠就係流感」,新冠及流感比例約3:1,流感有放緩趨勢,新冠求診者則持續上升,由兩周前平均每日5宗,增至最近每日20宗,現時每日處方6至7盒新冠口服藥,情况「拍得住」 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初高峰。林稱現時每日求診者眾,亦感吃力,幸大部分新冠流感患者均為輕症,冀市民如有不適自律戴口罩,防止病毒傳播。


相關閲讀:【新冠變種】Omicron XBB.1.16(Arcturus)傳播力強  許樹昌指兒童感染病徵:眼睛發炎紅痕癢 新冠口服藥仍有效


]]>
乙肝帶菌者免疫力下降 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服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8%82%9d%e5%b8%b6%e8%8f%8c%e8%80%85%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6%88%96%e8%87%b4%e6%80%a5%e6%80%a7%e8%82%9d%e7%82%8e%e3%80%81%e8%82%9d%e8%a1%b0%e7%ab%ad/ Thu, 02 Feb 2023 09:50: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03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大流行,大家可能有些忽略了其他病毒。30、40歲以上香港人,有一成屬「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當帶病毒者免疫能力下降,病毒即有可能轉趨活躍,破壞肝細胞,可導致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相關文章:【肝炎與肝癌】乙肝帶菌者 定期覆診為上策


30、40歲港人一成屬乙肝帶菌者 免疫力下降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幼兒出生後,或會從帶病毒母親感染乙肝病毒,有兩成機率成為帶病毒者;愈年幼受感染,因免疫系統未成熟,成為帶病毒者的機率愈高。其餘八成感染因身體產生足夠免疫力,有效清除病毒。1990年代以後,香港所有嬰兒出生後皆接種乙肝疫苗,有效避免受到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帶菌者免疫力下降 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服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醫言有理)
健康危機——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Natali_Mis@iStockphoto)

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

驗血檢查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呈陽性反應,即屬帶病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呈陽性反應,代表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呈陽性反應,則顯示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與乙肝病毒疫苗無關。

乙肝病毒攜帶者(HBsAg+,HBsAb-,HBcAb+)有較大健康風險,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建議定期檢查,或需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或替諾福韋(tenofovir),同時定期接受肝癌篩檢。如帶病毒者需要接受化療或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則必須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防止病毒量急升誘發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乙肝病毒感染後康復(HBsAg-,HBsAb+,HBcAb+),肝臟細胞仍含乙肝病毒,患者接受某些標靶藥物如對付B淋巴癌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乙肝病毒仍有可能轉趨活躍,誘發急性肝炎;建議同時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抑制乙肝病毒繁殖。


骨髓移植 一箭雙鵰

40歲王先生乃乙肝病毒攜帶者,早前確診急性白血病,接受兄長的骨髓移植手術。哥哥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移植手術後免疫力移植給王先生,清除王先生體內的乙肝病毒,急性白血病同時受控,一箭雙鵰。


相關文章:【乙型肝炎】本港約7.2%人患乙肝 港大研新藥注射半年可達功能性治癒 減長期服藥後遺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6%b5%81%e6%84%9f%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5%a4%be%e6%94%bb-%e4%ba%86%e8%a7%a33%e7%97%85%e6%af%92/ Mon, 09 Jan 2023 10:25: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27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病毒,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5%8b%99%e5%8c%96%e9%a9%97%e5%b8%ab%e6%8b%86%e8%a7%a3%e5%9f%ba%e5%9b%a0%e5%af%86%e7%a2%bc-%e6%8a%bd%e3%80%8c%e8%a1%80%e3%80%8d%e5%89%9d%e7%b9%ad/ Fri, 14 Oct 2022 04: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68 很多人對「抽血」檢查身體狀况並不陌生,但對於背後醫務化驗的工作則相信了解不多,除了血液外,醫務化驗師每天面對的「標本」還有大小便、骨髓、子宮頸抹片細胞溶液,甚至是活體組織切片等;而一場新冠肺炎後,令更多人認識到鼻腔拭子、咽喉拭子、核酸檢測等檢測方法。

由採集標本到進行提取,以至分析基因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而醫務化驗師在醫院的角色也逐漸由「幕後」推上「台前」,由進行化驗,到現時協助醫生斷症、疾病分類、決定治療方案和預後監測等不同階段都是關鍵一員,究竟在顯微鏡下有何乾坤?在betway体彩 從事逾10年的醫務化驗師葉貝嘉笑言,跟分子病理部團隊每天為林林總總的標本解碼,目的只有一個:為醫生提供快而準的「情報」,「陪伴」病人跟疾病「打仗」!

採訪及撰文:謝美芳  協力:Kathy  攝影:黃永昌



「醫務化驗師的工作儼如一個情報分析人員,每日都需要為不同的標本拆解密碼,透過基因分析了解病人的病因和變化,解碼所得的有用情報,便要及時交到醫生手上。醫生就如病人的軍師,需要為病人準確斷症,作出最佳的治療方案,甚至配合個人化治療,為病人帶來康復的希望。」——betway体彩 醫務化驗師(分子診斷)葉貝嘉(Beca)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核酸檢測和快測患者或康復者 5個熱線查詢方法 指定診所、居家隔離須戴電子手環4個須知(更新9月14日)


醫務化驗如情報分析員 拆解標本基因密碼

betway体彩 病理學部分別設有臨床病理化驗、組織病理化驗、分子病理化驗及其他測試服務,而分子病理部設有數個小隊,分別負責傳染病學、癌症及遺傳學,而Beca專責的是癌症範疇。「我們需要從各類標本中提取細胞內的核酸,透過各種技術、儀器和試劑,進行基因測試及分析。」這些標本正是反映身體狀况的「情報」來源。

癌症和基因之間有何關係呢?Beca闡釋,想像人體細胞就像電腦存檔的文件夾,而文件夾內藏46個文件檔,文件檔正如人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爸爸,一半來自媽媽,有着一組一組的編碼。「癌細胞就像是一個帶有錯誤編碼的文件夾不斷快速地複製,當數量愈來愈多時,便會慢慢形成腫瘤。」

她續說,血液中含有基因,如果家族有早發性癌病史,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早了解是否帶有遺傳基因變異,其中較多人熟悉的是跟乳癌、卵巢癌相關的BRCA1和BRCA2這兩種基因,若能及早發現,便可以採取一系列預防性措施。「我們的技術還可以幫助一些帶有先天遺傳病基因的人士進行家庭計劃(Family Planning),如將來考慮生育可利用輔助生育技術,減低下一代患上遺傳病的機會。」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betway体彩 醫務化驗師(分子診斷)葉貝嘉稱,分子病理部的醫務化驗師儼如情報分析人員,透過基因分析拆解疾病成因,從而協助醫生斷症、用藥、監察及預後評估等。

憑專業知識和技術 「陪伴」病人走過治療和康復路

Beca坦言,醫務化驗師的工作雖然較少直接與病人接觸,但在漫長的癌症治療和康復歷程中,為病人反覆的化驗、醫療監察下,Beca和每一個醫務化驗師都會不自覺地牢記病人的名字,默默「陪伴」着素未謀面的他們跟病魔「打仗」!

Beca深刻記得2018年有一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發現其基因融合情况較為特殊。「若以一般的監測系統未必能偵測及追蹤到病人這種罕見的錯誤編碼,我們最終為他找出其特殊基因融合,再按此為他度身訂製一套個人化監測系統,醫生遂能處方合適的標靶藥治療;在之後治療過程中也能進行緊密監測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藥物,令其病情得以慢慢好轉。」從病人覆診的血液檢測結果,Beca「看到」他踏上康復之路,正是工作滿足感所在。


由「幕後」到「台前」 醫務化驗師角色趨重要

「以前10個血癌病人採用同一種的癌症治療方案,但配合現時的病理化驗結果,面對10個血癌病人就要以應對10種不同的疾病的方式來處理,而醫務化驗的工作正是要配合這種精準或個人化治療。」——betway体彩 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

馬醫生表示,醫務化驗師一直是醫院中的幕後英雄,近年角色亦逐漸由「幕後」推至「台前」。他闡釋,隨着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分子病理學的應用和發展亦愈趨廣泛,化驗結果所得的病理報告再不僅是一份報告。

「有醫學調查指出,目前有七至八成疾病都需要透過醫務化驗的結果來協助斷症,而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從病人確診、病情監察、疾病分類、預後評估(預測治療效果、存活率、復發或出現併發症等機會)、指導治療,甚至是醫院感染控制等的化驗範疇都要涉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betway体彩 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右)表示,醫務化驗師的角色已漸由「幕後」推至「台前」,除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外,未來新一代更必須與時並進,如兼備生物資訊等知識,對工作發揮有莫大幫助。圖左:betway体彩 醫務化驗師(分子診斷)葉貝嘉。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betway体彩 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強調,今日的病理化驗工作涉及的範疇愈來愈廣泛。「以10個血癌病人為例,即要面對10種不同的疾病,而醫務化驗的工作正是要配合這種個人化治療。」

相關文章:癌症遺傳常見於乳腺癌及大腸癌 基因檢測查找高危致癌基因


重視團隊協作 為逾百名 血癌病人進行個人化治療

馬醫生強調,醫務化驗既講求團隊合作,更重視每一個崗位的工作發揮。「團隊中有化驗員、實驗室助理、醫務化驗師及病理科醫生等,工作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再配合精密的儀器和專門的技術,才能快而準地得出最準確的病理報告,助醫生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為配合個人化治療的方向,分子病理部一直致力研發和提升新的檢測技術,除了引入第一代基因排序儀器外,早於2012年已先後引入第二代、第三代基因排序儀器;2018年更引用高靈敏度的Droplet Digital PCR(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至今已為118名血癌病人進行個人化醫學監測,為他們帶來康復希望。

Beca參與其中,除了樂見更多病人受惠外,更得到部門主管的推薦,於2021年代表團隊參加由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主辦的「檢測認證人力發展嘉許計劃」,並獲頒「卓越檢測認證專業人員奬」,她坦言是次獲獎為她及整個團隊打下了強心針,更堅定了她在研發方向發展的決心。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醫務化驗工作講求團隊合作,不同角色環環相扣,才能做到快而準的病理報告。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繼續每天拆解難題 與時並進

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主修遺傳學和神經科學的Beca,回港後加入betway体彩 分子病理部工作,轉眼至今已10年,卻從不感到沉悶、刻板。她指出科技和醫務化驗的知識和技術日新月異,作為醫務化驗師必須與時並進,面對奇難雜症,更要加快步伐,為病人的健康作出精準的分析。「每天進入實驗室,有着很多難題正等待我們拆解!」


醫務化驗師「專用」:

未來醫務化驗師要具備哪些條件?

馬醫生深信,未來醫務化驗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運用各類儀器的技術外,更需要有堅實的資訊科技根基和應用,如能兼具生物資訊(Bioinformatics)的知識,對篩選重要的基因排序有莫大的幫助,其次還有數碼形態學(Digital Morphology)、人工智能等知識,同樣有助未來醫務化驗工作的發揮。


醫務化驗師必備哪些特質?

Beca寄語有意投身醫務化驗師行列的新一代,要多了解醫務化驗師的工作性質和個人性格特質,對長遠工作發展大有幫助:

  1. 必備清晰、精密的頭腦:醫務化驗師的工作並非簡單將標本放入儀器然後等候出結果的「Sample-in-result-out」便可,而是在「Sample-in」前,不斷要進行分析、評估等工序;直至「Result-out」後仍要進行多項分析工作,因此需要清晰及精密的頭腦,以作出精準分析。
  2. 做事講求專注力、細心、手巧:工作過程中接觸的標本全都是極細微甚至是肉眼看不到的物質,為避免標本污染環境或標本被環境污染,工作必須小心謹慎。做事要有高度專注力、細心、手巧,對追求準確的結果十分關鍵。

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醫務化驗師會以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技術,即利用螢光試劑檢查染色體是否出現異常。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醫務化驗行業「術語」、工作守則知多啲?

Beca分享了一些同事間常用「術語」和工作守則,讓大家了解更多醫務化驗師的工作日常。

釣魚/FISH當同事表示今日要「釣魚」,意思即需要使用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這種技術,利用螢光試劑檢查染色體有沒有出現異常情况。「釣魚」當日,醫務化驗師或需全日待在「黑房」工作,以免試劑接觸光線,影響測試結果。
刮片「刮片」正式學名:Microdissection,dissection即解剖。醫務化驗師「解剖」的對象是附在玻璃片上的活體組織切片。醫務化驗師會在顯微鏡下,利用刀片將組織中的癌細胞刮出,再進行核酸提取。
單一方向工作流程/Unidirectional workflow醫務化驗師經常需要處理極微細的物質,負氣壓可以防止飄散在空氣中的物質污染房外環境,因此經常需要更換外穿的袍、清潔環境和儀器。穿梭於不同房間時,更必須遵守「單一方向工作流程」,謹慎及嚴格遵循規定,在個別房間處理標本及試劑,確保標本及環境不受任何污染。
]]>
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7%99%bd%e8%a1%80%e7%97%85%e5%be%a9%e7%99%bc-%e7%88%b6%e6%af%8d%e5%85%88%e5%be%8c%e6%8d%90%e9%aa%a8%e9%ab%93%e7%a7%bb%e6%a4%8d-%e5%87%ba%e7%8f%be%e7%a7%bb%e6%a4%8d%e7%89%a9%e6%8a%97%e5%ae%bf%e4%b8%bb/ Wed, 12 Oct 2022 03:23: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89 【明報專訊】35歲的美娟與丈夫皆在銀行工作,育有3歲兒子及5歲女兒。美娟早前不幸確診急性骨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基因測試顯示白血病屬高危一類,預後極差。雖然化療後白血病初步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極高,醫生建議美娟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即異體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目標是根治。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白血病半年後復發 二次接受骨髓移植

異體移植必須先找到合適的捐髓者,以白血球血型百分之百脗合的兄弟姊妹為首選;移植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一般較低,治癒機會亦較高。美娟乃家中獨女,沒有親生兄弟姊妹,從骨髓資料庫尋找合適的無血緣捐髓者(unrelated donor)乃另一選擇。醫生為美娟在本地、內地、台灣及全球資料庫作配對,可惜未能成功。

最新的移植技術容許使用半脗合捐髓者(haploidentical donor),一般是父母或子女,成功率接近無血緣移植;美娟的子女尚幼,體型細小,幹細胞數量不足以移植,父母乃唯一選擇。

醫生初步建議由美娟父親捐出骨髓,但他多年前曾患大腸癌。父親捐髓前接受正電子掃描及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多顆大腸瘜肉,其中一顆有初期癌變;幸而因捐髓及早發現,切除後腸癌治癒機會高。


白血病復發 父母先後捐骨髓移植 出現「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醫言有理)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移植物抗宿主未必是壞事 有抗癌效果

父親最終捐出骨髓,美娟接受移植後,順利康復;可惜白血病半年後不幸再度復發,基因測試發現骨髓含微量癌細胞。醫生建議美娟接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由母親捐出骨髓。美娟二次移植之後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現象(graft versus host effect),影響皮膚、腸胃及肝臟,病徵包括皮疹及腹瀉,驗血顯示肝酵素上升;處方類固醇之後,喜見病情迅速受控。移植物抗宿主現象同時有抗癌效果,可減白血病復發風險,不一定是壞事。

美娟第二次移植後逐漸康復,5年已經過去,未有復發迹象,可喜可賀。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9%ab%98%e9%9d%88%e6%95%8f%e5%8c%96%e9%a9%97%e6%8a%80%e8%a1%93ddpcr%e8%bf%bd%e8%b9%a4%e8%a1%80%e7%99%8c%e6%ae%98%e5%ad%98%e5%be%ae%e9%87%8f%e7%99%8c%e7%b4%b0%e8%83%9e/ Fri, 07 Oct 2022 04:44: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10 【明報專訊】血癌為本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有數以千計新症。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惡化最快的一類,癌細胞可在數周甚至數日內迅速增長和惡化,病人5年內平均只有三成存活率,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後仍須密切追縱變異基因變化、監察體內有否殘留可致復發的微量癌細胞。betway体彩 2018年起引入「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 」(ddPCR),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PCR檢測方法高100倍,至今為118名白血病患者監測病情變化,當中包括113名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3名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病人各1人。該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稱,盼將技術擴展到肝癌、乳癌等固體癌症。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養和採ddPCR化驗技術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 精準治療減復發

馬紹鈞形容,相比傳統檢測方法,ddPCR有如將眾多DNA分子從大房分隔到不同細房中尋找目標,有助精準檢測及量度微量癌細胞(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近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基因突變,另有四成有融合基因。「要偵測殘存的MRD,一般會採用細胞分析,即流式細胞測試;或分子學分析,包括:新一代基因排序系統(NGS) 、定量PCR (RQ-PCR)及數碼滴液PCR (ddPCR),而數碼滴液PCR技術在靈敏度、解析度及準確度方面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他強調,ddPCR技術會因應患者的變異基因類別度身訂做檢測試劑,可追蹤及鎖定罕見突變基因。

他補充,ddPCR與「流式細胞測試」價錢相若,新症者因需時訂造試劑等,故要約兩個月才可完成檢測,舊症只需5日就能收到數據,有助及早識別白血病患者病情會否復發或緩解,另有助判斷患者需否移植骨髓,減低不必要後遺症。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數碼滴液PCR」是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PCR檢測方法高100倍,讓醫生可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相關文章: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5年內復發機會高

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表示,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屬高復發率的癌症,在患者首次確診的5年內,出現復發的機會極大;由於部分病人出現罕見的基因變異或融合基因,大大增加治療複雜性。「病人癌病經治療後,我們仍要繼續留意病人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水平。精準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有助我們『追捕』漏網之魚,盡快干預癌細胞的增長。數碼滴液PCR正好提供了精細的量化數據,讓醫生深度了解病人病情是否達至完全緩解,有助準確預後,預警復發,及判斷是否需進行骨髓移植。」


【血癌】高靈敏化驗技術ddPCR追蹤血癌殘存微量癌細胞減復發 養和冀研用於肝癌乳癌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左) 及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透過數碼滴液PCR技術可以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2018引入技術 為118名白血病人進行監測

betway体彩 2018年引入技術,至今已為118名白血病患者監測病情變化,當中曾發現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對標靶藥有抗藥性,及時轉藥半年後已達深度緩解。其中有58歲、患有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女患者,染色體正常。經化療後完全緩解。但其NPM1基因突變不是常見類型,故度身訂造ddPCR測試用作MRD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可達至MRD陰性,維持一年多,患者的預後比較樂觀。

另一53歲男性患者,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攜帶有費城染色體及BCR::ABL1融合基因,惟其BCR斷點罕見,未能以常規定量PCR來量度MRD。醫院以ddPCR測試作MRD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在用第一代CML標靶藥12個月後,融合基因拷貝比先前升了5倍,並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醫生讓患者轉服第二代CML標靶藥,在用藥6個月已達至深度緩解。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冀研究用於肝癌、乳癌

馬紹鈞補充,養和過去數年在ddPCR技術累積不少經驗,未來將研究在淋巴癌,其他固體癌症如肝癌、乳癌等採用同一技術,現時進度樂觀。

另外,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局方自2020年開始使用ddPCR技術,以監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