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免疫功能”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Sep 2024 04:19: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免疫功能”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www.afterroberto.com/%e8%85%ba%e6%a8%a3%e9%ab%94%e7%99%bc%e7%82%8e%e8%82%a5%e5%a4%a7%e8%87%b4%e5%85%92%e7%ab%a5%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9%98%bb%e5%a1%9e-%e6%b8%af%e7%ab%a5%e7%99%bc%e7%97%85%e7%8e%87%e9%ab%98/ Mon, 09 Sep 2024 04:1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68

【明報專訊】腺樣體(adenoids)位於鼻咽腔後部,和扁桃腺一樣是淋巴組織,具有免疫功能,防止病菌經鼻腔進入人體。腺樣體由出生後會一直發育,約10歲後開始逐步萎縮。腺樣體發炎肥大是兒童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見成因,發病率達34%,會導致口呼吸、打鼾和兒童睡眠窒息症等問題,還有可能因為鼻腔細菌感染而引發中耳炎和鼻竇炎等。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腺樣體位於鼻咽腔後部(左)。港大研究發現兒童腺樣體肥大(右)與牙頜面畸形相關。(medicalstocks@iStockphoto)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或致打鼻軒、睡眠窒息、鼻竇炎

若腺樣體肥大沒有帶來徵狀,不用治療,患者可使用噴劑或藥物改善徵狀;若情况嚴重,則需要考慮手術切除腺樣體。

網上流傳大量關於腺樣體肥大導致青少年牙頜面畸形的報道,但學術界證據並不充分。尤其是腺樣體在10歲以後開始逐步萎縮,其肥大發病率還有多高?它和牙頜面畸形有多大關係?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相關閲讀: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港12歲兒童發病率高 與牙頜面畸形相關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科團隊對此推行大樣本回顧研究,原始資料來源於一個抽樣調查。該調查從香港各區隨機選取11所學校共517名12歲學童,拍攝頭顱側位X光片。研究分析X光片上的腺樣體,結果顯示,香港12歲兒童腺樣體肥大的發病率仍然很高,達到14%到19%,而且它與下顎骨後縮等牙頜面畸形相關。這個研究成果表明,我們仍然要對10歲以上香港青少年的腺樣體肥大問題給予相當重視,不能因為其可能開始萎縮而忽視其危害,應及時治療,例如腺樣體手術切除術仍然需要考慮。


相關閲讀:【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文:辜岷(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學臨牀副教授)

(口齒生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6%b2%92%e6%9c%89%e6%8a%97%e7%99%8c%e8%97%a5%e7%84%a1%e5%89%af%e4%bd%9c%e7%94%a8-%e7%84%a6%e6%85%ae-%e8%b2%a0%e9%9d%a2%e5%bf%83%e7%90%86%e5%bc%95%e8%87%b4/ Mon, 12 Aug 2024 03:31: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73 【明報專訊】提起癌症治療,病人最害怕是治療的副作用。癌症化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同時會影響正常細胞,出現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在治療期間出現,而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部分都會在化療結束後逐漸消失。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心理憂慮會影響生理健康,無謂因為過分心理壓力或焦慮,而放大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副作用難免–在抗癌治療中,不少病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抗癌治療過程 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

上月,我去了一個社區中心講解有關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主持人問:「有沒有抗癌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呢?」

我肯定地回答:「沒有。」

其實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在抗癌治療當中,很多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箇中原因讓我們利用以下兩個實際例子討論一下。

負面心理引發實際生理反應

1.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vs. 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

在對照性臨牀實驗中,對照組患者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即無任何藥物成分的假藥),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和治療效果,稱為安慰劑效應。這是因為患者對治療充滿了積極的期望和信心,令身心產生正面效果。

反安慰劑效應跟安慰劑效應相反。當患者預料會出現負面結果時,相關症狀或副作用便在現實中發生,這是由於負面心理而導致的實際生理反應。例如患者被告知某種藥物會導致頭暈,即使該藥物本身沒有此副作用,但患者因為擔心便出現頭暈的徵狀。

所以,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都反映了患者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

嚴重嘔吐經歷 致條件反射

2. 預期性嘔吐

很多抗癌藥物可能會引致惡心和嘔吐,嘔吐除了分為急性(在化療後立即嘔吐)和延遲性嘔吐(在化療24小時或之後嘔吐)外,還有一種稱為「預期性嘔吐」。預期性嘔吐是指在還未注射化療之前,患者已經出現嘔吐反應。

主要原因是患者曾經歷對化療的嚴重嘔吐反應,這經歷導致一種條件反射,即使未注射藥物,患者只要來到日間化療中心或嗅到藥物的氣味,便會出現預期性嘔吐,若病人較為焦慮和緊張,也會促使嘔吐的發生。

要解決「預期性嘔吐」,並不是單用止嘔藥物,更需要行為療法,以及抗焦慮或穩定情緒的藥物來輔助。

研究指樂觀可減副作用

若病人能夠保持積極樂觀,是否對癌症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研究尚未表明,保持樂觀積極能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然而,有研究指出,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可減輕癌症和癌症治療相關的一些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質素。例如,正面情緒可以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其次,樂觀積極的患者通常有較高適應力和調節能力,更善於應對因癌症而帶來的生活上種種變化,如生活模式變化、工作上的轉變等,而且他們也較為外向,會找適合的朋友和家人幫手。此外,常保持積極樂觀的人通常較注重生活上調理,如飲食、睡眠等,若飲食和睡眠品質較好,自然能更好應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樂觀積極–樂觀和積極態度可減輕癌症和治療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生活質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癌症治療前開始籌備復康計劃 減副作用提升存活率 治療成效事半功倍

保持正向心態6個建議 結交積極朋友 放聲大笑

抗癌路上,無可避免有時會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情緒總有高低起伏,這都是正常。要保持正向心態,你可考慮:

  • 多與積極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
  • 減少與消極的人相處
  • 有需要的時候找朋友或家人幫忙
  • 積極參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
  • 發掘新的興趣和學習新事物
  • 隨便放聲大笑

保持心情輕鬆,每日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相關閲讀:抗癌藥物治療期間生蛇風險高?抗病毒藥物72小時內服皮膚水疱癒合較快(醫言有理)

一App支援在家護理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旨在支援社區內的癌症病人和家人,提供有關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以裝備患者和其家人有足夠知識在家護理,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

■下載應用程式:
shorturl.at/cmzEX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7%99%be%e6%97%a5%e5%92%b3-%e5%92%b3%e5%97%bd-%e9%80%be%e5%85%a9%e5%91%a8%e6%84%88%e5%92%b3%e6%84%88%e5%9a%b4%e9%87%8d-%e5%bb%b6%e9%81%b2%e9%86%ab%e6%b2%bb%e5%8f%af%e4%bd%b5%e7%99%bc%e8%82%ba/ Thu, 25 Jul 2024 08:23: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65

相信很多人對於「上呼吸道感染」這醫學名詞都不會陌生,其徵狀包括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除了較為人熟悉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流感等病毒外,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是由於細菌引起,例如百日咳。在本港,今年首5個月所錄得的百日咳個案已超過去年總和。這種入侵性高、傳染力強的疾病,由潛伏到康復可能持續2至3個月。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後一般可康復,但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理,可能狂咳嗽至嘔吐,更可能因延誤醫治而導致肺炎、呼吸衰竭及腦癇等危及性命的併發症!以下6個關於百日咳的問題,不得不知!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百日咳活躍於一年四季,是一種入侵性高、傳染力強的疾病,由潛伏到康復可能持續2至3個月。必須提高警覺!

1.  百日咳 VS 咳嗽如何分辨?咳逾兩周仍嚴重怎辦?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林穎晴醫生表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在一兩星期內自行痊癒,但若超過兩星期仍咳個不停,用藥後仍未見改善,甚至愈咳愈嚴重,便要考慮是否因其他疾病所致,而百日咳就是其中一種可引起持續咳嗽的呼吸道疾病。

林醫生稱,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是經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當細菌入侵呼吸道後,會依附在呼吸道黏膜,並釋出毒素,令黏膜的防護系統受到破壞,導致氣管腫脹及發炎,遂引起持續及強烈的咳嗽。

百日咳的潛伏期一般維持7至10天,或長達21天;過後便會發展至黏膜炎期(Catarrhal stage),患者會出現像感冒的徵狀,如流鼻水、打噴嚏、發燒和咳嗽,維持約1至2星期,而這時期的病毒傳染性最高;繼而是陣發性咳嗽的陣咳期(Paroxysmal stage),咳嗽會變嚴重和強烈,並帶有像海獅般的喘鳴聲,嚴重更會引致嘔吐及其他併發症,約維持1至6個星期,而最後的恢復期(Convalescent stage)則維持約2至3星期。由於徵狀可以持續逾月,這正是百日咳的名字由來。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林穎晴醫生表示,對付百日咳,一般患者只需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便可有效殺菌,加速患者康復。若咳嗽逾兩周而用藥後仍未有改善,應及早求醫,以免嚴重咳嗽引致肺炎、腦癇等併發症。

2. 百日咳有季節性嗎?哪些人屬高危族群?

百日咳活躍於一年四季,而且任何年齡、男女都有機會患上,當中以嬰幼兒屬最高危。林醫生解釋,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未完成疫苗接種,故較容易受到感染,而65歲以上及免疫力較弱的長者亦屬高危群組。她建議,任何人若持續咳嗽逾兩星期都應該盡早求醫,並進行鼻咽拭子測試以確認是否有細菌或其他感染,盡早對症下藥。

3. 新冠疫情後百日咳個案有增加趨勢?

林醫生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市民採取了相應的防疫措施,令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百日咳個案都明顯減少,但復常後市民減少戴口罩,外遊頻繁,加上呼吸道的相關疫苗接種率下降,故今年相關傳染病亦明顯變得活躍。

「以百日咳為例,單在今年首5個月已有28宗呈報個案,比去年全年15宗多出近一倍,至於疫情前每年則有約100宗個案。」她強調,百日咳個案顯著上升不止見於香港,很多國家地區如內地、菲律賓、歐洲及美國等地亦有同樣情况,例如內地同期便錄得5.9萬宗。

4. 百日咳持續可引致嚴重併發症?

林醫生表示,嚴重咳嗽可引致一連串影響,例如誘發嘔吐及呼吸困難等,尤其是嬰幼兒呼吸道較窄,強烈咳嗽可導致呼吸短暫停止,引起腦癇、腦部受損、昏迷不醒,甚至死亡。成年人用力咳嗽也有機會令肋骨斷裂,長者則可能會咳至失禁及小腸氣。值得一提的是,細菌亦有機會感染肺部,引起肺炎,可致呼吸衰竭,故千萬不要低估咳嗽的破壞力。


相關閲讀:長期咳嗽逾4星期或與哮喘有關?兒童確診想受控或斷尾 記得做足4件事


5. 百日咳可治癒嗎?日常護理要注意什麼?

林醫生指出,治療百日咳並不困難,一般只需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便可以有效殺菌,不但可以加速患者康復,更能阻截病菌傳播。對於確診百日咳的患者及其照顧者,最好戴上口罩,咳嗽時則應遮掩口鼻,妥善處理帶有分泌物的紙巾,並且要徹底清潔雙手,及以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受污染的物件及地方,以減低病菌傳播的機會。


相關閲讀:流感高峰注意6徵狀盡快求醫 提防上呼吸道感染併發腦膜炎及肺炎致命


6. 百日咳可以預防嗎?疫苗需要接種加強劑嗎?

接種疫苗可以大大減低感染百日咳的機會,根據政府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嬰兒在出生後第2、4及6個月大時要接種涵蓋百日咳的四合一疫苗,並要在歲半、就讀小一及小六時補打加強劑。

除了嬰幼兒外,林醫生亦建議嬰幼兒照顧者、醫護人員及幼兒工作者補打疫苗加強劑,而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更建議孕婦在第二及第三孕期注射百日咳疫苗,並應在懷孕滿35周或之前接種,待身體有足夠時間產生抗體再傳予胎兒,讓他們出生後已有一定的保護力;即使在孕期未能接種疫苗,都應在產後補打。

林醫生亦建議,身處人多擠迫的地方時應戴上口罩,有助減少感染呼吸道傳染病,而外遊前則應留意目的地的衞生及疫症情况,幼兒及孕婦更要避免到百日咳爆發的地區。

知多啲:小心百日咳  

  • 傳播途徑:主要經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
  • 主要徵狀:咳嗽逾兩星期、用藥後仍愈咳愈嚴重
  • 高危族群:6個月以下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以及65歲以上、免疫功能較弱長者
  • 併發症:嚴重可致呼吸困難,甚至引發肺炎、腦癇等
  • 治療方法:一般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如果兒童或長者經歷長時間咳嗽有機會需要入院治理
  • 預防方法:接種百日咳疫苗及加強劑、注意個人衛生、人多時戴上口罩等
]]>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www.afterroberto.com/%e6%89%81%e6%a1%83%e8%85%ba%e7%82%8e%e7%97%87%e7%8b%80%e7%99%bc%e7%87%92%e5%92%bd%e5%96%89%e5%85%a9%e5%81%b4%e7%97%9b-%e5%8b%bf%e6%b7%b7%e6%b7%86%e5%82%b7%e9%a2%a8%e6%84%9f%e5%86%92/ Mon, 06 May 2024 06:45: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93 【明報專訊】隨新冠疫情減退,社會全面復常後,不少傳染疾病出現上升趨勢,當中包括扁桃腺炎。(編按:扁桃腺的功能是什麼?具有免疫功能,與分別位於舌根和鼻咽內的兩組淋巴體,形成一個功能猶如哨兵的淋巴圈,是抵禦經口腔進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扁桃腺炎常見症狀是發燒、喉嚨痛,常被當作一般傷風感冒。但若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依然反覆,情况持續逾一周,就應馬上求醫。事關病情惡化可導致扁桃腺積膿,膿液可能擴散至呼吸道,以至胸腔,嚴重可導致呼吸困難、心臟受損。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喉痛元兇–扁桃腺位於咽喉深處兩側,是導致喉嚨痛的罪魁禍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Nuttawan Jayawan@iStockphoto)

扁桃腺位罝? 扁桃腺炎常見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當傷風感冒

位於咽喉深處兩側的扁桃腺,腺體雖小,卻是造成喉嚨痛的罪魁禍首。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杜永禧指出:「八至九成喉嚨痛源於扁桃腺炎,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扁桃腺炎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經空氣中飛沫傳播,自從口罩令解除後,臨牀上的確見到扁桃腺炎有上升趨勢。」感染途徑除了因接觸到病人飛沫外,也可能透過共享食物飲料或共用餐具而染病。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診斷方法–診斷扁桃腺炎,醫生會因應徵狀,並檢查耳朵、鼻子和喉嚨是否有腫脹和感染。需要時會以棉棒刮取扁桃腺或喉嚨後部的組織作細菌快速測試。(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torwai@iStockphoto)

注意不會流鼻水打噴嚏 多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引起

跟傷風感冒最大的分別,扁桃腺炎不會出現流鼻水和打噴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而喉嚨痛位置亦不在中央,而是在咽喉兩側。嚴重者會因扁桃腺脹大而阻塞氣道,呼吸困難。杜永禧指出,絕大多數扁桃腺炎都屬於病毒性,而細菌性則只佔不多於三成。「病毒性扁桃腺炎多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一般都能自然痊癒。不過,醫生比較關注感染EB病毒引起的扁桃腺炎,因為此病毒可引起單核白血球增加,令病人發高燒及喉嚨痛,並維持2至4星期;此外,亦有可能影響肝功能,嚴重可導致肝衰竭。」而一般扁桃腺炎發燒只會持續3至5日,一旦發現高燒持續,就應及早求醫。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最大分別–扁桃腺炎跟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病人不會流鼻水和打噴嚏。(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karinsasaki@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EB病毒最「惡」 可致肝衰竭

感染EB病毒引起的扁桃腺炎病情相對嚴重,惟並無針對的治療方案,主要靠自身免疫系統消滅病毒,並透過紓緩藥物消除病徵,包括以類固醇藥物消炎止痛,杜永禧補充:「病情嚴重的病人或需入院治療和監察病情,例如因吞嚥困難而無法進食,甚至出現脫水情况,就要入院吊鹽水。此外,亦需監測病人肝功能,若病人患有慢性肝病,例如乙型肝炎,就要加倍小心,若肝酵素持續高水平,就要轉介至肝臟專科跟進治療。」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杜永禧(受訪者提供)

可引起併發症 積膿須打消炎針 開切口抽膿

細菌性扁桃腺炎引起的病情就更為嚴重,需要抗生素消滅細菌,一旦延誤治療,後果嚴重,因為扁桃腺炎可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徵狀由咽喉一直向下推移,杜解釋:「當扁桃腺炎不受控制,扁桃腺周圍會發炎積膿,例如扁桃腺旁膿瘍就表示出現併發症,病人須立即治療,包括注射消炎針,並在積膿位置開切口抽膿。嚴重積膿更可能擴散至氣管,令呼吸道收窄,造成呼吸困難,須即時安排插喉以打通呼吸道,否則有窒息的危險。」

病情惡化可致頸腫如被掐 呼吸困難心跳快

有病人因為未能獲得適切治療,病情急劇惡化,在深切治療部留院近兩星期。杜永禧憶述:「該名年約50歲女病人,病情由喉嚨痛開始,持續了10天,病情反覆,其間有向普通科醫生求醫,確診細菌性扁桃腺炎,獲處方抗生素,惟完成療程後,病情依然反覆。」據病人描述,服藥後病情反覆,除了喉嚨痛、吞嚥困難外,更逐漸出現頸部腫脹,感覺猶如被掐頸一樣,令其呼吸困難,心跳異常急速,捱病逾10日。杜指出:「病人當時的積膿已由扁桃腺附近擴散至心臟,因而出現呼吸困難及心跳加快等情况,須即時入院,並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除了靜脈注射抗生素,還要透過胸腔鏡引流膿液。病人其後需要定時回醫院洗傷口,她坦言無法想像喉嚨痛會惡化至幾乎失去性命。」杜強調這種案例非常罕見,但提醒病人不要忽略扁桃腺炎的嚴重度。

知多啲:扁桃腺當「哨兵」 抗細菌病毒

位置:扁桃腺位於喉嚨內懸雍垂(俗稱「吊鐘」)兩側旁,是由淋巴體組成的腺體(見圖)

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solar22@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功能:扁桃腺具有免疫功能,與分別位於舌根和鼻咽內的兩組淋巴體,形成一個功能猶如哨兵的淋巴圈,是抵禦經口腔進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的第一道防線

病因:扁桃腺炎多經由病毒感染引起,不過細菌也會導致扁桃腺炎

主要症狀:喉嚨痛、發高燒、吞嚥困難及頸喉部腫脹等

治療:病毒性扁桃腺炎靠紓緩藥物消除喉嚨痛、發燒等症狀;細菌性扁桃腺炎則需以抗生素治療消滅細菌

一般來說,扁桃腺隨年齡增長會逐漸萎縮,發炎情况逐漸減少,不過,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指出,若出現下述任何一種情况,醫生會建議病人考慮切除扁桃腺(詳見「治療對策」):

1.反覆發炎,雖沒有特定標準,但普遍認為每年發炎高達5次

2. 每次發炎均需接受抗生素治療

3. 發炎導致積膿情况超過2次

4.扁桃腺肥大,阻塞氣道,影響呼吸,導致睡眠窒息

5.發炎反覆發作,對日常生活或工作造成影響

治療對策:慢性扁桃腺炎 可切除根治

扁桃腺炎長期反覆發作,會逐漸形成慢性扁桃腺炎,症狀雖比急性扁桃腺炎輕微,較少發燒,通常只有輕微吞嚥疼痛或感覺喉嚨有異物,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卻提醒:「當喉嚨痛時感到兩側扁桃腺發炎腫大,而且發作時間較長或時常反覆發作,就屬於慢性扁桃腺炎。慢性扁桃腺炎難以靠藥物治癒,若要徹底根治,就要透過手術切除扁桃腺。」但有說切除扁桃腺會影響免疫力,杜否定此說法,「雖然扁桃腺是免疫系統其中一部分,但舌根和鼻咽內兩組淋巴體,同樣具有免疫功能,若扁桃腺反覆發炎,將之切除對免疫力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且在青春期過後,扁桃腺的免疫功能會被身體其他免疫系統取代,因此切除扁桃腺並不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醫生會因應病人扁桃腺的大小、發炎頻密程度及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詳見「知多啲」),判斷是否有需要切除」。
隨醫療科技發展,扁桃腺切除手術已由外科手術刀,逐漸進展至採用止血刀、射頻燒融術,以至手術機械人,新型手術儀器大大減低流血風險和術後疼痛,復元期亦較短,杜指出:「術後24小時內會有出血風險,最怕出血量太大會阻塞氣管,引起窒息,因此必須小心監察。此外,病人應在術後及早進食,有助促進口腔內筋腱復元,恢復吞嚥功能。」


相關閲讀:【頭頸癌症知多少】扁桃腺、唾液腺、甲狀腺也會生癌?

反覆發炎 或癌症徵兆

不過,「喉嚨痛亦有可能是由咽喉炎,甚至口腔或咽喉腫瘤引起,切除扁桃腺後,會化驗扁桃腺組織,檢測有否癌細胞」。杜永禧提醒,扁桃腺反覆發炎不一定是慢性扁桃腺炎,也有可能是扁桃腺癌或淋巴癌的徵兆,應及早釐清。當檢查發現兩邊扁桃腺體積不均稱、扁桃腺質感堅硬,又或扁桃腺潰瘍,令唾液帶有血絲等情况,應及早進一步檢查。 文:葉凱欣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乳癌患者易有睡眠障礙?5招改善失眠助康復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6%98%93%e6%9c%89%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6%94%b9%e5%96%84%e5%a4%b1%e7%9c%a0%e5%8a%a9%e5%ba%b7%e5%be%a9/ Tue, 23 Jan 2024 03:22: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10

【明報專訊】美國史丹福大學「壓力和健康中心」教授斯派格爾(David Spiegel)研究表明,良好睡眠是戰勝癌症病魔的法寶,亦是癌症患者復康路上的助力。然而,研究數據指出,乳腺癌患者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有較高比例的睡眠障礙。(編按:什麼是睡眠障礙呢?有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80%。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因素可分為四大範疇:藥物、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如何改善失眠呢?做好以下5招有助提高睡眠質量!)

乳癌患者易有睡眠障礙?5招改善失眠助康復
乳腺癌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機會較高,能夠提高睡眠質量是癌症復康的重要一環。如何對付失眠呢?

乳腺癌患者80%出現睡眠障礙 身心環境4因素致失眠

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指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狀態,且持續1個月每周出現3次以上睡眠問題,明顯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80%,對患者精力、體力、生活、工作,以及康復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一般來說,乳腺癌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因素可分為藥物、生理、心理和環境四大範疇:

‧藥物因素:服用藥物如紫杉醇、曲妥珠單抗、他莫昔芬等,其常見副作用之一便是失眠

‧生理因素:癌痛、術後傷口疼痛,以及疾病帶來身體變化可能會導致患者失眠;另外,病人因術中需清走腋窩淋巴結,易造成上臂淋巴液回流障礙,出現淋巴水腫,這些不舒適感都會引起失眠

‧心理因素:對乳房缺失後的自卑,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和不確定感,以及對家庭負擔的擔憂等心理困擾,皆增加患者精神壓力,以致失眠

‧環境因素:手術後生活習慣可能有所改變,例如有強光、噪音影響,又或牀鋪軟硬及室內溫度等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睡眠節奏,導致生理時鐘紊亂

良好睡眠提升免疫功能 修復受損細胞

良好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修復受損細胞,促進細胞更新,刺激被稱為「人體清道夫」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其他白血細胞,它們能迅速辨別微生物,將其吞噬或殺死。所以,提高睡眠質量是癌症復康一個重要環節,做好以下幾點有效改善失眠:

5招改善失眠 合理用藥勿依賴

1.調整心態:世界衛生組織把癌症劃定為可以調控、治療,甚至可治癒的慢性病。癌症患者要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正確認識,面對現實時不必過度緊張和焦慮。穩定自己的情緒,對於睡眠改善有很大幫助

2.適當運動:適當活動能提高夜間睡眠質量,患者可根據身體狀况,每天做輕中度運動,通過運動緩和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盡量避免睡前劇烈體力活動和腦力勞動

3.合理飲食:三餐不宜過飽,少吃多餐;避免吃太油膩、辛辣食物,以免消化不良影響睡眠

4.積極治療疼痛或各種不適:疼痛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採用鎮靜藥、止痛藥、針灸等多種鎮痛方法緩解疼痛。癌症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適徵狀也應積極處理

5.改善睡眠習慣:每晚安排7至8小時睡眠,不在牀上看電視、工作或看書等。每晚保持相同時間點睡覺。睡前盡量不要喝飲料,避免在傍晚或夜間攝取含有酒精、咖啡因、可可等成分的食物

乳腺癌患者的失眠問題,需綜合運用各種藥物和非藥物的治療,才能有效解決。嚴重失眠的患者應主動尋求醫生幫助,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以防長期用藥對藥物產生依賴。

文:林河清(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7%97%85%e5%be%b5-%e8%aa%8d%e8%ad%98%e8%a1%80%e7%99%8c%e4%b8%89%e5%a4%a7%e9%a1%9e-%e7%99%bd%e8%a1%80%e7%97%85-%e9%aa%a8%e9%ab%93%e7%98%a4-%e6%b7%8b%e5%b7%b4%e7%98%a4-%e5%bd%b1/ Wed, 13 Dec 2023 03:34: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48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

血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血癌是造血細胞或淋巴細胞出現變異、增生,演變成癌症。血癌當中的 「白血病」及「骨髓瘤」屬非實體腫瘤,是壞細胞在骨髓內增生,並游走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因而不能像常見的肺癌、腸癌般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至於「淋巴瘤」則屬實體腫瘤,令淋巴結會脹大,有機會可讓醫生透過觸診「摸」得到。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白血病:造血幹細胞變質、增生

骨髓猶如「造血工廠」,由負責造血的幹細胞無間斷製造正常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是源於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變成壞細胞佔據了「造血工廠」,以致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細胞,令正常血球的數量變得極低,或引發不同病徵:

血液成分異常 病徵
紅血球數量低 經常疲累、氣喘、上落樓梯有困難
白血球數量低 容易受感染,以致發燒;如果細菌入血,嚴重可引致敗血症
血小板數量低 容易出血,皮膚有微細紅色斑點,輕微碰撞已可致流血,甚至有腦出血風險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亦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急性白血病一般因為癌細胞增長得快,令正常血液細胞急速下跌,因此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發燒、皮下血斑等徵狀。不過,慢性白血病的病情進展相對較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病徵,病人可以患病多年仍不察覺;然而,曾有病人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偏高,因此提高警覺;在約7年後的恆常檢查中發現淋巴細胞異常飆升,雖然過程中病人並無感到不適,惟終確診「慢性淋巴白血病」,反映定期身體檢查或提供有用的線索,讓病人可提高警惕。

骨髓瘤:製造失去免疫功能的抗體

骨髓內的漿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其中一員,正常情况是負責製造抗體,令人體有免疫力;一旦漿細胞變壞並失控增生(骨髓瘤),會製造單克隆抗體,失去正常免疫能力。

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持續腰痠背痛及骨痛等,這是由於癌細胞沉澱在骨髓,導致溶骨性病變,令骨骼變得脆弱,情况嚴重有可能只是受到輕微碰撞已經會導致骨折。不過,不少病人在病情初期可能主觀認為與年齡增長而引致的骨質疏鬆,又或是年輕上班族以為因長期工作疲勞、坐姿不正有關,因而容易被忽略。

除了骨痛及容易導致骨折外,溶骨性病變會令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並進入血液,引致血鈣升高,腎臟功能有機會受損致腎衰竭;此外,病人亦有機會出現蛋白尿、容易受感染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淋巴瘤:淋巴細胞異常增生

淋巴瘤主要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兩類,而「非何傑金氏」在本港較為常見。由於淋巴瘤屬實體腫瘤,患者一般有機會出現淋巴結脹大,如果脹大的淋巴結是在頸部、腋下、大腿內側等位置,病人有機會因自己摸得到而察覺或由醫生在觸診時發現。但若果淋巴瘤發生在胸腔或腹腔內等較深入的位置,初期有機會較難發現,直至淋巴瘤脹大至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徵狀,經追查下才確診。

淋巴瘤亦有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淋巴瘤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夜汗和消瘦等徵狀;至於慢性淋巴瘤可以沒有明顯病徵,以致較難察覺。

多元檢查助診斷及分類

由於血癌涉及多個種類,而且對身體可能有不同影響,因此透過一系列檢查協助診斷猶為重要。詹醫生解釋,一般病人需要進行全血檢查,在血液樣本中測量各種血液細胞的數量,以找出線索;病理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檢視血像;有需要亦可能需抽取病人的骨髓作進一步檢查。

至於淋巴瘤患者,一般會在淋巴結脹大的位置做活組織檢查,以分辨屬發炎還是惡性腫瘤,如屬惡性腫瘤,需再進一步診斷屬急性或慢性、何傑金氏還是非何傑金氏、屬T型、B型、抑或NK細胞淋巴瘤等。有需要會安排正電子掃描以診斷是否已擴散,為癌症分期。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
容易感冒咳嗽免疫力下降?冬蟲夏草調養補肺平喘 4款食法話你知 //www.afterroberto.com/%e5%ae%b9%e6%98%93%e6%84%9f%e5%86%92%e5%92%b3%e5%97%bd%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5%86%ac%e8%9f%b2%e5%a4%8f%e8%8d%89%e8%aa%bf%e9%a4%8a%e8%a3%9c%e8%82%ba%e5%b9%b3%e5%96%98/ Tue, 12 Dec 2023 08:23: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10

【明報專訊】入冬,有些人非常容易感冒,雖然平時注意保護,但遇到天氣變化,就會咳嗽不斷,延綿不癒,影響生活和工作。這類患者多屬於免疫功能低下,如果能堅持服用冬蟲夏草調養身體,可以減輕病情、減少發病。

入冬易感冒咳嗽 冬蟲夏草益腎壯陽 補肺平喘

蟲草是冬蟲夏草的簡稱,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性甘,味平,歸肺、腎經,具有益腎壯陽、補肺平喘的功效。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遺精、肺虛或肺腎兩虛之久咳虛喘。

容易感冒咳嗽免疫力下降?冬蟲夏草調養補肺平喘 4款食法話你知
蟲草(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4款服用方法 簡單煲水趁熱飲

冬蟲夏草服用方法多樣,下面介紹幾款方便易用、功效顯著的使用方法。

1. 煲水飲
冬蟲夏草5至10克,加500毫升水小火煮5至10分鐘,水滾後趁熱飲;邊飲邊再加水,直至顏色由濃轉淡

2. 磨粉
用磨粉機把冬蟲夏草磨成粉直接服用,或裝進膠囊殼中服用

3. 煲湯
與水鴨、烏雞、甲魚、乳鴿等一起煲湯食用(如蟲草水鴨湯)

4. 菜餚
可隨喜好製成菜餚食用(如蟲草蒸雞)


相關閲讀:【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煲湯◆蟲草水鴨湯

材料:
水鴨1隻、冬蟲夏草20克、生薑4片

做法:

1. 水鴨和冬蟲夏草分別洗淨

2. 薑片、冬蟲夏草放入水鴨腹內,再將水鴨置燉盅內,加清水浸過鴨身,隔水燉2.5小時,加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註:水鴨可換成烏雞

菜餚◆蟲草蒸雞

材料:冬蟲夏草5至10克、雞1隻

調料:豉油和花雕酒各適量,薑、葱少許

做法:

1. 雞洗淨斬成塊狀,薑切絲,葱切段

2. 雞塊和調料混勻醃製10至15分鐘

3. 用適量溫水將冬蟲夏草浸軟

4. 將冬蟲夏草和雞塊置於蒸籠內蒸熟即可

文:劉玉萍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養生帖)

(中醫以人為本,強調「治未病」,從起居生活、運動娛樂、食療藥膳,保健養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www.afterroberto.com/%e6%b5%81%e6%84%9f%e9%ab%98%e5%b3%b0%e7%96%ab%e8%8b%97-%e6%bb%85%e6%b4%bb-%e9%87%8d%e7%b5%84-%e6%b8%9b%e6%b4%bb%e5%99%b4%e9%bc%bb%e5%bc%8f%e6%88%90%e5%88%86/ Mon, 16 Oct 2023 09:30: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29

【明報專訊】季節性流感(簡稱「流感」),過去7、8月出現的夏季流感高峰期,今年延至8月底才開始爆發,至今仍未回落。與此同時,新季度流感疫苗接種計劃亦已開展。正值夏季流感高峰期,新季度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3類季節性流感疫苗:滅活流感疫苗、重組流感疫苗和減活噴鼻式流感疫苗,均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在香港使用。三類流感疫苗各有特點,究竟適合/不適合哪些人士?最近已感染流感的人士,「中招」後還需要接種嗎?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whyframestudio@iStockphoto)

流感高峰仍未回落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3類疫苗比較

3年新冠疫情下各種防疫措施,令流感傳播大大減低。直至今年3月香港解除口罩令,加上全球復航,流感終再度蔓延。規模雖不及過往嚴重,但爆發時間與以往不同。

流感過去一般於1至3、4月(冬季流感)和7、8月(夏季流感)較流行。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今年4、5月本港出現小型流感爆發,僅維持5周左右,有別於過往一般規律:4至6星期上升到頂峰,之後6至8個星期回落至基線。5月後出現零星個案,至8月底又再爆發,但規模不算嚴重。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於9月24至30日的周期報告,最新流感病毒陽性比率為14.79%,高於基線水平9.21%,亦高於前一周的13.53%。許樹昌表示,以往高峰期流感病毒陽性比率可升至20%、30%,相比之下,14.79%不算很高。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待4至8周–正值夏季流感高峰期,不幸中招者,宜待完全康復,約4至8星期才接種。(Prostock-Studio@iStockphoto)

保護率四至六成 早打早受惠

為何5月小型爆發會提早到頂?為何病毒水平不及過往厲害?許樹昌解釋:「社區中估計起碼仍有三成人戴口罩。口罩防飛沫,是很有效防止感染方法。此外,這幾年市民的個人衛生做得不錯,加上上季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差(見表一),都對減低流感傳播有一定作用。」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明報製圖)

衛生防護中心預計,夏季流感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除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外,接種疫苗亦是重要一環,保護率平均為四至六成;除非病毒出現大型轉變,抗原漂移,則作他論。

許樹昌表示,疫苗除減低感染率外,就算中招亦能降低嚴重程度。接種率愈高,對整體保護率愈好,尤其是高危群組。一老一幼通常最受影響,H3N2病毒株對長者殺傷力較高,H1N1病毒株則有可能導致兒童腦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今年夏季流感錄得210宗嚴重個案(截至10月4日,見表二),包括122宗死亡個案;其中12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1人死亡,12人中只有4人接種了上季流感疫苗。他提醒,接種疫苗後需約2星期才產生抗體,盡早接種盡早得到保護,為明年1至3月冬季流感高峰期作好準備。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兒童感染流感病徵?需服特敏福?副作用?應對流感7個問題


上季與今季流感疫苗病毒株相近  仍有保護力

上季度(2022/23)與今季度(2023/24)流感疫苗病毒株十分相近。對於已接種了上季度,但暫時因一些原因而未接種今季疫苗的人士,「舊疫苗」能否產生一定的保護效果?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上季度流感疫苗與目前流行品種匹配,基本上的改變是H1N1,對H3N2的匹配仍然相對好。由於4月已有一次H1N1傳播,而現時流感佔逾八成是H3N2,H1N1則約一成多,所以上季疫苗仍然有相當保護。雖則不能預計冬季流感會否出現新品種,但新季度流感疫苗亦有更新,預計可改善H1N1病毒的覆蓋。

既然夏季流感仍然持續,若不幸這段日子中招,又該否接種流感疫苗?

許樹昌提醒,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徵狀,先要確診是否流感引起,「因為可能是傷風、鼻敏感或其他疾病,有鼻水、喉嚨痕、幾聲咳,其實以鼻敏感居多。若一旦檢測確實患上流感,由於體內已有相關抗體,就不急於打流感針」。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許樹昌(資料圖片)

中招康復4至8周後接種 避免出現免疫干擾

梁子超亦認為流感患者不用急於接種新季度流感疫苗。「感染流感後,體內有自然免疫反應及交叉免疫反應。通常2、3個月內不會重複感染同一病毒,對其他流感病毒亦有一定保護作用。例如你感染H3N2,對H1N1亦有一定程度交叉免疫。可以等到完全康復,約4至8星期後才接種,目的是預防冬季流感。」再者 ,有些流感後遺症可能在5、6周後才出現,如果康復後相隔一段時間才打針,可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免疫干擾或其他問題。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梁子超(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流感疫苗知多啲: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3類季節性流感疫苗:滅活流感疫苗、重組流感疫苗和減活噴鼻式流感疫苗,均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在香港使用。三者各有特點,適合不同人士。符合政府疫苗資助計劃人士可獲資助接種,但其中重組疫苗較昂貴,資助不足以應付全部費用。

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3種疫苗各有特點,必須慎選。(brightstars@iStockphoto)

長者打重組疫苗 保護力較滅活高三成

綜合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及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的意見,重組技術抗體高一點,研究發現,50歲以上人士注射後,保護效能相對滅活疫苗高三成,所以長者、免疫系統差人士,都可以考慮這技術。若政府把此疫苗引入安老院舍,長者最適合。不過,傳統流感疫苗保護率平均達四至六成,亦具有一定保護能力。

◆滅活疫苗

成分:已死病毒

接種方式:肌肉注射

適合人士:滿6個月大

不適合人士:

•對任何疫苗成分或接種任何流感疫苗後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人士

•對雞蛋過敏人士,應在適當醫療場所內由醫護人員接種

•出血病症患者或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士,應諮詢醫生

3種疫苗各有特點,必須慎選。(brightstars@iStockphoto)約$250

◆減活疫苗

成分:弱化病毒

接種方式:噴鼻

適合人士:2至49歲

不適合人士:

•對任何疫苗成分或接種任何流感疫苗後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人士

•正服用阿士匹靈或含水楊酸鹽藥物的兒童和青少年

•患有哮喘或在過去12個月內曾患上喘鳴的2至4歲幼兒

•因任何原因導致免疫功能減弱的兒童及成人

•免疫系統嚴重受抑制而需在受保護環境下接受護理的人士之緊密接觸者和照顧者

•懷孕

•在過去48小時曾服用流感抗病毒藥物

價錢:約$400

◆重組疫苗

成分:基因重組技術

接種方式:肌肉注射

適合人士:滿18歲

不適合人士:

•對任何重組流感疫苗成分曾出現過敏反應的人士

•出血病症患者或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士,應諮詢醫生

價錢:約$600

註:價錢只屬參考,「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260資助,選擇滅活疫苗一般相當於免費,選擇其他疫苗則需自付餘額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香港醫學會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9b%87%e5%8f%af%e5%86%8d%e5%be%a9%e7%99%bc%ef%bc%9f72%e5%b0%8f%e6%99%82%e9%bb%83%e9%87%91%e6%b2%bb%e7%99%82%e6%9c%9f%ef%bc%9f%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5%8f%af%e6%b8%9b%e5%be%8c/ Wed, 28 Jun 2023 08:22: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68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帶狀皰疹(Shingles)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所引起,初期出現的徵狀或會被誤以為是皮膚敏感、蚊蟲叮咬所致。視乎生蛇位置,部分病人更有機會出現跟偏頭痛、心臟病發等相似的徵狀!生蛇令人疼痛難耐,更有機會引發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面癱及長期神經痛等。有醫生提醒,勿以為曾經生蛇便等同終生「免疫」,患者可能因壓力、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而反覆病發,故要把握72小時的黃金治療期。不想被「蛇」纏繞,除了接種「蛇針」外,還要注意什麼?由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拆解5個關於生蛇的常見問題。

1. 生蛇可以再復發?生蛇成因?

黃建華醫生指出,生蛇的主要成因是感染水痘後,帶狀皰疹病毒仍潛伏在體內的神經元,當免疫力下降便有機會誘發生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四十歲或以上的香港人當中,有超過九成人都曾患上水痘,因此不少人都有生蛇的風險。年長人士、生活壓力大、吸煙飲酒、休息不足,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正接受壓抑免疫功能的治療等,都屬於生蛇的高危族群。

別以為生蛇像出水痘般,感染過一次便能終生「免疫」。黃醫生表示,曾有健康良好的病人自廿多歲開始,每當遇到巨大壓力便會生蛇:「病人第一次病發是因為讀書壓力,第二次病發則是因為照顧孩子。」他提醒,每個人雖然一生只會出一次水痘,但生蛇卻可以反覆病發。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曾經生蛇並不代表終生「免疫」,要預防生蛇或復發,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人士,都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相關閲讀:【生蛇】突然腰痛出疱狀紅疹?免疫力下降帶狀疱疹伺機發作  72小時內服藥減後遺症 (談痛說情)


2. 生蛇有何徵狀?

生蛇一般可分為3個不同階段,病人一般會出現皮膚痕癢及皰疹,更會感到疼痛難忍:

生蛇初期:感覺像感冒,患者可能會發冷,容易疲倦。

發病1至2天:患處的皮膚開始痕癢和疼痛,由於痛楚是源於神經發炎,故此皮膚變得敏感,即使穿衣服時擦過皮膚,其痛楚比拍打更為劇烈。

發病3至4天:皮膚會出現紅點,慢慢發展成水泡狀的皰疹。

黃醫生強調,要診斷生蛇需要非常小心,因出現典型皰疹前,有機會誤以為是其他病症。「例如初起的皮膚紅點看似是過敏或蚊叮蟲咬;若面部生蛇,則與偏頭痛發作相似,甚至產生如面癱的徵狀;更有病人會因為胸口生蛇而感到胸口疼痛,擔心是心臟病發、肺炎或爆肺等嚴重問題,直至作深入檢查和皰疹出現後,才確診是生蛇。」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曾經生蛇並不代表終生「免疫」,要預防生蛇或復發,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人士,都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3. 生蛇有72小時黃金治療時間?會有後遺症?

對於生蛇患者來說,及早發現和治療十分重要。黃醫生解釋,若能在生蛇徵狀出現後的72小時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有助病人加快康復及減低出現後遺症的風險,即使已過黃金治療時間,若仍然出現新的皰疹,都應該用抗病毒藥治療。

然而,若錯過了72小時黃金治療期,則有機會出現長期影響病人健康的後遺症,例如眼睛附近生蛇,可引起角膜結痂令視力受損;面部生蛇則可引致「拉姆齊亨特綜合症」,有機會令患者出現口眼歪斜、口齒不清等面癱症狀;若發生在肛門附近,更有可能影響排泄功能。

「有不少人因為神經發炎而出現後遺神經痛,患者持續出現火燒及觸電般的痛楚,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要服用多種止痛藥才能控制。」

4. 坊間流傳生蛇圍纏身體一周會有致命危險,真的嗎?

黃醫生表示,感染水痘會令全身皮膚出現皰疹,而生蛇則主要影響皮節。皮節是指單一脊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域,並分為左右兩邊。「生蛇通常發生在單邊皮節,兩邊皮膚同時生蛇的情况十分罕見,出現這情况反映病人的免疫力十分差,或會有擴散性或瀰漫性生蛇,這可能影響不止一條神經線,甚至入侵其他器官造成嚴重腦炎或肺炎等,有致命風險。」


相關閲讀:認識偏頭痛4大病徵 服止痛藥可了事?拖延治療影響控制痛症、減藥效


5. 如何能減低生蛇的機會?

醫學界目前未有完全清除潛伏體內水痘病毒的方法,但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俗稱「蛇針」)以預防生蛇。黃醫生稱,免疫力會隨年紀漸長而下降,故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的人都適宜接種,配合良好的生活模式,包括有足夠休息及減低壓力影響等,都有助減低生蛇的風險。

]]>
【新冠】港大研究:新冠疫情學童運動量減遲入睡 男女肥胖及超重率增逾2成 近視加深速度上升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5%ad%b8%e7%ab%a5%e9%81%8b%e5%8b%95%e9%87%8f%e6%b8%9b%e9%81%b2%e5%85%a5%e7%9d%a1-%e7%94%b7%e5%a5%b3%e8%82%a5/ Mon, 14 Nov 2022 07:58: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887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近日完成6項研究發現,實行社交距離措施及暫停面授課下,學童各項生活質素均呈負面趨勢。其中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比率較疫前明顯上升,原因包括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及睡眠習慣改變;亦有研究發現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的2.5倍、近視加深速度亦上升,葉柏強認為情况與學童減少戶外活動有密切關係,家長宜減少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降低近視加深風險。研究認為政府應針對支援最受疫情衝擊者,特別是向SEN兒童家庭提供適切幫助。


中小學生男女超重肥胖比率飈  帶氧運動量遠低世衛60分鐘建議  

港大的6項研究深入訪問逾3萬名中小學生、300名嬰幼兒、400名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童以及其家庭成員。其中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比率較疫前明顯上升,原因包括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及睡眠習慣改變。團隊記錄中小學生7天的運動及睡眠數據,發現整體日均帶氧運動時間分別為15及30分鐘,遠低於世衛建議的60分鐘;入睡時間推遲,但面對電子屏幕的時間則增加。

團隊亦訪問233個家庭,結果顯示,對家庭滿意度不高的兒童,其情緒在疫情期間比較容易受家長壓力影響。研究認為長久的居家隔離增加家長壓力,減低兒童對家庭的滿意度,或導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相關文章:【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學童近視發病率是疫情前2.5倍 近視加深速度上升

研究亦發現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的2.5倍、近視加深速度亦上升,葉柏強認為情况與學童減少戶外活動有密切關係,家長宜減少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降低近視加深風險。

【新冠】港大研究:新冠疫情學童運動量減遲入睡 男女肥胖及超重率增逾2成 近視加深速度上升
一名小朋友昨日在山頂廣場一角聚精會神玩手機。港大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學生近視發病率較疫情前上升,小學生面對電子屏幕的時間由疫情前的每天2小時大幅增至7小時。(鍾林枝攝)

相關文章:近視、散光不斷加深要留神 錐形角膜20至40歲易病發 眼敏感患者少捽眼為妙


嬰幼兒維他命D水平跌逾一成 影響鈣質吸收

其中一項研究於疫情初期問卷訪問約2.9萬名2至12歲學生及家長,發現兒童精神社會健康問題較疫情前嚴重,包括行為問題、專注力下降、與同儕關係較差等,整體生活質素亦下降,包括心理及社交健康。另一研究調查逾300名嬰幼兒,發現整體平均維他命D水平疫情後下降13.6%。

港大臨牀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表示,缺乏維他命D或影響嬰幼兒吸收鈣質,甚至減低免疫功能。

【新冠】港大研究:新冠疫情學童運動量減遲入睡 男女肥胖及超重率增逾2成 近視加深速度上升

相關文章:【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SEN童體罰比率升 團隊籲支援

團隊又於2020年4月訪問417名SEN兒童及其家長,結果顯示整體生活質量明顯較差,遭受父母體罰及精神暴力的比率上升,當中23.5%兒童受身體虐待,包括摑面、頭或耳朵,1.9%遭毆打或箍頸;28.8%曾遭忽視,如獨留在家;有66%的SEN兒童康復計劃被打亂;52%被取消醫療預約。據2021年5月跟進調查,SEN兒童在康復治療受阻情况減30%,受虐減少15%,但精神暴力及忽視比例無明顯變化。

(新冠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