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交叉感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7 Aug 2024 09:45:5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交叉感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www.afterroberto.com/%e6%98%93%e8%aa%98%e7%99%bc%e7%9a%ae%e8%86%9a%e7%99%ac%e7%97%85%e6%88%96%e5%8f%8d%e8%a6%86%e7%99%bc%e4%bd%9c-%e6%b1%97%e5%a4%9a%e7%9a%ae%e8%84%82%e6%97%ba%e7%9b%9b-%e8%84%be%e8%83%83%e6%bf%95%e7%86%b1/ Tue, 27 Aug 2024 09:27: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86 【明報專訊】天氣炎熱加上出汗多,容易誘發皮膚疾病,「癬」是其中一種常見皮膚病。[編按:臨牀上常見癬病,包括:頭癬、手癬、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汗斑、灰指/趾甲等。]皮膚癬屬於真菌感染,中醫認為與身體機能失調有一定關係,導致病邪侵襲身體,而身體狀况欠佳也會使感染惡化和妨礙康復。治療上配合中醫療法扶正祛邪,促進痊癒。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天氣炎熱加上出汗多,容易誘發皮膚病,而「癬」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

常見皮膚癬病:頭癬、足癬、灰甲 體質失調影響皮膚狀態

中醫對癬病認識已久,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已經對癬的症狀、分類、治療等有詳細描述,並認為癬病發生與起居生活不潔,以致風、濕、蟲、毒侵襲有關,大約相對現代「感染」的概念。臨牀上常見癬病,包括頭癬(白禿瘡)、手癬(鵝掌風)、足癬(腳濕氣)、體癬(圓癬)、股癬(陰癬)、花斑癬/汗斑(紫白癜風)、灰指/趾甲等。中醫在古時對癬病認識多為濕熱侵襲,可引起皮膚紅疹、水疱、糜爛等症狀。病久則化燥傷血,皮膚會粗糙脫屑,病情反覆不癒。儘管現在我們都認識到皮膚癬的發病與真菌感染有關,但中醫認為癬的發生和體質狀况仍有一定關係。體質失調會影響皮膚及身體的狀態,增加致病機率,也影響病情發展和康復。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真菌感染–皮膚癬與真菌感染有關,但中醫同時認為體質失調影響皮膚狀態,增加致病機率。(設計圖片,chanakon laorob@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汗多皮脂旺盛 利微生物滋長

脾胃濕熱內蘊者,皮膚亦有可能受影響,常見包括出汗較多、皮脂分泌較旺盛、皮垢較多、體味較濃烈等,這些均有利微生物滋長,增加感染風險。若不幸受到感染,證屬濕熱者易見較鮮艷的紅疹,皮膚痕癢、長水疱、滲液、潰爛的情况也會較嚴重。除此之外,濕熱偏盛之人還有易長粉刺、大便質黏而臭、口黏口苦、舌苔黃膩等表現。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脾胃濕熱內蘊者受到感染,皮膚易見較鮮艷的紅疹,皮膚痕癢、長水疱、滲液、潰爛亦較嚴重。(Pornpak Khunatorn@iStockphoto)

紅疹明顯重清熱 傷口潰爛重祛濕

要改善體內濕熱問題,中醫可採用清熱祛濕策略,運用藥性寒涼的中藥清熱,同時以有健脾燥濕或利尿功能的中藥去除體內濕邪,紓緩皮膚長紅疹、痕癢、糜爛、滲液的症狀。在癬病治療中,常用清熱中藥包括金銀花、野菊花、苦參、黃芩、黃柏、茵陳等,常用祛濕中藥包括土茯苓、薏苡仁、淡竹葉等。臨牀上如果紅疹表現較明顯,會着重清熱;傷口潰爛、滲液較多者,則偏重祛濕。患處在下半身(如足部、會陰)者,辨證時多會考慮下焦濕熱,用藥會偏重清熱利尿滲濕。如患處痕癢劇烈,中醫認為與風邪有關,治療可配合驅風止癢,常用藥有荊芥、蒺藜、白鮮皮、地膚子。患癬病日久者常見皮膚乾燥脫屑,伴隨痕癢,痕癢症狀往往在晚上尤甚,中醫認為與血虛風燥有關,可配合養血驅風的藥物如當歸、白芍等。

易誘發皮膚癬病或反覆發作:汗多皮脂旺盛、脾胃濕熱、氣虛正氣不足人士
改善內濕,運用藥性寒涼的中藥清熱,同時以有健脾燥濕或利尿功能的中藥去除濕邪。(資料圖片)

正氣虛弱無力抗邪 反覆發作

除內服中藥,中藥外治或浸洗亦可用於治療皮膚癬病。外治可選用成藥複方土槿皮酊;浸洗可選用有清熱解毒、祛濕、驅風等作用的中藥,製成藥液浸洗患處(見「知多啲」),常用如蒼朮、黃柏、苦參、牡丹皮、白鮮皮、地膚子等,功效包括改善感染,減輕皮膚紅癢不適,幫助皮膚修復。

氣血虛弱、正氣不足,也容易誘發癬病,並妨礙癬病康復。氣血不足可造就病邪乘虛而入,令皮膚受到感染發病;皮膚受感染後假如正氣虛弱無力抗邪,也會促使病情惡化、蔓延。有些頑癬即使長時間連續使用抗真菌藥物仍未能擺脫,反覆發作,時好時壞,以中醫見解或與患者正氣不足有一定關係,患者多為長者、長期病患,或免疫力欠佳人士。通過中西醫療法雙管齊下,一方面對抗感染,另一方面補益扶正增強體質,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攻補兼施 祛邪扶正

在補益扶正方面,氣虛者常見皮損癒合困難、反覆潰爛、皮疹色淡,其他表現包括易倦乏力、少氣懶言、食慾不振、舌體腫脹或舌邊滿佈齒印等。治療可配合補中益氣湯、黃芪、黨參、五指毛桃等補氣健脾,增強抗邪力量,幫助創口修復。血虛者常見皮損蒼白、皮膚乾燥脫屑,其他表現包括頭暈眼花、精神不振、口乾、舌色淡等。治療可着重補血,臨牀常用方藥包括四物湯、熟地黃、白芍、當歸、大棗等。一般而言,用補益法醫治癬病時多數會攻補兼施,聯合清熱、祛濕、驅風的方藥,同時祛邪扶正。

知多啲:外洗祛濕 驅風止癢

預防或改善皮膚癬病,應少吃辛溫燥熱或油膩肥滯的食物,以防濕熱蘊結體內。在皮膚護理方面,平日宜穿通爽的鬆身衣物,避免穿緊身侷促服飾。出汗後應及時拭乾皮膚或替換內衣,沐浴後應盡快抹乾身體,特別要注意保持皮膚皺摺位置(如趾縫、腋下、會陰)乾爽。

相關閲讀:【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

觸碰患處須洗手 防交叉感染

由於皮膚癬會傳染,因此觸碰患處後必須徹底洗手,勿與他人共用毛巾、鞋襪、梳子、頭飾等個人物品,慎防交叉感染。

相關閲讀:【香港腳】對付足癬外用藥多 選殺真菌或抑制 常見5類劑型 塗沫注意3件事

癬病外洗方推介

材料:蒼朮20克、黃柏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20克、牡丹皮2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30克

製法:所有藥材放入大鍋內,加水2公升,大火煎煮30分鐘後將藥液濾出。每次浸洗時倒出合適分量微溫藥液,用毛巾濕敷或浸洗患處,每次10至15分鐘,每日2次。藥液只宜外用,不宜內服

功效:清熱祛濕、驅風止癢

備註:用藥前應先確認皮膚無過敏情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 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
皮膚疣因HPV病毒而起 愛溫暖潮濕 注意5傳染途徑 //www.afterroberto.com/%e7%9a%ae%e8%86%9a%e7%96%a3%e5%9b%a0hpv%e7%97%85%e6%af%92%e8%80%8c%e8%b5%b7-%e6%84%9b%e6%ba%ab%e6%9a%96%e6%bd%ae%e6%bf%95-%e6%b3%a8%e6%84%8f%e5%82%b3%e6%9f%93%e9%80%94%e5%be%91/ Mon, 29 Apr 2024 08:23: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34

【明報專訊】(warts)是一種常見皮膚病,主要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啡黃色或肉色的凸起顆粒或硬塊。(編按:HPV病毒無處不在,如何減低感染疣的風險呢?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有用嗎?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天氣炎熱,哪些活動或身邊哪些地方要特別留意容易被傳染呢?以下5個傳染途徑要留意,勿因此誤交「損疣」。)

皮膚疣因HPV病毒而起 愛溫暖潮濕 注意5傳染途徑
疣是常見皮膚病,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初期感染可用含水楊酸成分的藥水治療。(SERSOL@iStockphoto)

皮膚疣:HPV病毒愛溫暖潮濕  5個傳染途徑要留意

治療疣有多種方法。例如在感染初期可用含水楊酸成分的外用藥水,一般要使用最少幾個月才見效;其次是冷凍治療,也是現時最常用方法,利用零下196℃低溫液態氮將皮膚上的疣殺死。若想精準地把疣除掉,則可用激光治療,有機會一次便治癒,且通常不會留有疤痕。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利弊,病人應先向醫生詳細了解。而在微生物及感染學的角度,最重要是避免感染疣這種皮膚病。

HPV病毒至今已發現超過150種,而會引起皮膚疣的HPV大多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滋長,可透過接觸患者的皮膚患處,或接觸帶有HPV病毒的物件而傳播,一旦接觸的人士免疫力較弱或皮膚有傷口,便較容易受到感染。夏天將至,列舉幾個我們身邊的傳染途徑,希望大家不要「誤交損疣」:


相關閲讀:一隻「眼」 分清腳繭腳疣


赤腳走或運動 增感染疣風險

1.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叉感染,例如共用毛巾、剃鬚刀、枕頭牀單,甚至經常接觸同一個開門把手,都有傳染風險,因此一旦患疣必須小心避免傳給家人

2.美容院內的美容工具,化妝品試用專櫃的粉餅、粉撲、化妝掃、睫毛夾等,如果未經適當消毒便讓不同顧客使用,也有可能傳播疣病毒

3.小朋友每到夏天,都會參與各種活動或興趣班,若參加需要赤腳的活動例如游泳班,或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赤腳奔跑,也有可能感染「尋常疣」或「足底疣」(其中兩類常見的疣)。後者會令腳底或腳趾長出帶有黑點、變厚、粗糙的硬塊,走路時可能感到痛楚,有時會被誤認作雞眼

4.疫情後不少成年人都比過往更注重健康,但若玩瑜伽、泰拳等,有可能赤腳接觸地墊,應盡量避免

5.疫情後港人外遊欲望高漲,要注意赤腳在酒店房間地氈上行走,是一個感染疣的高風險行為


相關閲讀:【皮膚問題】玫瑰痤瘡 vs 暗瘡 認識扁平疣、汗管瘤 皮膚問題逐樣講 注意5件事提升皮膚健康


病毒無處不在 徹底清潔雙手減感染

最後,可引起疣的HPV病毒其實無處不在,因此在公共地方用手觸碰門柄、升降機按鈕、公共交通工具扶手、健身中心的各種器材後,應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才可觸摸身體其他部位,減低感染風險。

文:黃溢妮

(臨牀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4%b8%80%e9%a4%90%e5%8d%8a%e9%a4%90%e4%b8%8d%e6%9c%83%e8%87%b4%e8%82%a5-%e6%af%8f%e6%97%a5%e5%a4%9a%e5%90%83-%e5%bd%b1%e9%9f%bf%e8%a1%80%e7%b3%96%e5%a2%9e%e8%82%a5%e8%83%96/ Thu, 15 Feb 2024 08:12: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230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期間少不了蘿蔔糕、年糕等賀年美食,團年飯、開年飯一餐接一餐的大魚大肉……註冊營養師萬侃表示,不要看輕新年「一餐半餐」,以為幾天「偶爾放縱」不會致肥,其實3500千卡熱量約等於1磅體重,每日多吃500千卡而沒有消耗掉,一星期便增重1磅。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部分賀年糕點加入高脂、高糖、高鈉的材料,不要把糕點當作正餐。攝取過量高脂肪食物或會引起消化不良、飽滯不適,而進食高糖分食物會增加肥胖風險,以及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此外,攝取過多的鈉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新年聚餐年年有餘,為免浪費,營養師將盆菜食材大變身,炮製健康粥品,新年豐衣「粥」食。(AsiaVisi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一餐半餐可致肥 營養師: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增重1磅

註冊營養師萬侃表示,1件(約15克)油角熱量約70至130千卡,1件(約85克)椰汁年糕熱量約204千卡,而一頓團年飯熱量估計達2300千卡(具體取決於菜式和分量),不知不覺已超出每日所需的熱量。以輕度體能活動水平計算,男性和女性成人每日平均所需的熱量分別為2000千卡和1500千卡。

新年美食誘惑很多,但保持自律很重要,應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水、蔬菜和水果,減少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鈉食物。除了控制飲食,新年期間往往有很多聚會,林永和提醒要注意吃飯和作息時間,避免通宵熬夜、晚睡晚起。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一些賀年糕點或加入高脂、高鈉的食材,不宜當正餐;雖然新年美食誘惑多,但應保持節制和均衡飲食。(資料圖片)

新春剩菜處理不當菌從口入 營養師教路變「豐粥」  

此外,傳統意頭「年年有餘」,過年前大家準備大量新春食物,結果過了新春假期,仍然堆滿家中雪櫃;還有新年聚餐中吃剩飯菜,不同剩菜會招惹不同細菌,所以儲存和翻熱必須小心處理。

香港每日棄置廚餘超過3000公噸,佔固體廢物近三成。雖然垃圾徵費生效日期押後,但新年新開始,立即就開展減「廢」行動吧!跟營養師學習物盡其用,妙用剩餘餸菜炮製「豐粥」,減少新春廚餘,全家豐足!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盡快食用–燒味斬件後有利細菌生長,購買後應盡快食用或放入雪櫃儲存。(Qin Ningzhen@iStockphoto)

餐前夾起預留餸菜 免沾唾液招菌

新年聚餐頻繁,碟碟菜餚分量十足,吃不完又不想浪費,唯有留待隔餐。保存和翻熱隔餐餸尤其要注意食物安全,家庭醫生林永和及註冊營養師萬侃建議,最好起筷前先夾起需要預留的餸菜或使用公筷,以免食物沾到唾液滋生細菌、交叉感染。

金黃葡萄球菌耐熱 高溫殺不死

有人認為,反正隔天翻熱才吃,一樣能夠殺菌吧?加熱能否殺菌取決於溫度和時間,並非所有細菌都能被加熱殺死,某些細菌的孢子能抵抗高溫。熟食被污染、儲存不當、翻熱溫度不足、進食長時間存放在4℃至60℃之間的食物,都是引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李斯特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受污染而未經煮熟的食物如蔬菜、生肉;未經巴士德消毒法處理的奶;加工食物如軟芝士及凍食肉類
特性:烹煮至中心溫度達75℃,保持至少30秒,能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沙門氏菌

最佳生長溫度:35℃至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生吃或未經煮熟的蛋及蛋類製品如意大利芝士蛋糕;未經煮熟肉類及家禽;燒味、臘肉、鵝腸
特性:烹煮至中心溫度達75℃,保持至少30秒,能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副溶血性弧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生吃或未經煮熟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和醃製食品如海蜇、墨魚、鹹菜、熏蹄
特性:烹煮至中心溫度達75℃,保持至少30秒,能殺死大部分致病細菌

˙金黃葡萄球菌

最佳生長溫度:37℃
容易受污染食物:烹煮後以人手處理接觸而污染食物,如飯盒、糕點、三文治、燒味
特性:所產生毒素非常耐熱,不能被高溫消滅

˙蠟樣芽孢桿菌

最佳生長溫度:30℃至37℃
容易受污染食物:剩飯、炒飯、肉類製品、調味汁
特性:121℃加熱3分鐘才能消滅孢子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最佳生長溫度:43℃至47℃
容易受污染食物:經交叉污染、未經徹底烹煮或在不適當溫度儲存過久的肉類,以及肉類食品如燜燉菜式、鹵水食物
特性:烹煮可殺死生長中的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細胞,但其孢子耐熱,或能存活;若熟食放置在20℃至60℃一段時間,孢子會成長及產生新細胞

烹煮後兩小時內放雪櫃 忌重複翻熱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建議,處理剩餘食物時應注意以下要點,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處理剩餘食物前洗淨雙手

‧盡快冷卻剩餘食物,並應在烹製好後2小時內放進雪櫃(4℃或以下)

‧食物置於4℃至60℃(危險溫度範圍)超過4小時,不應食用

‧食用前徹底翻熱,確保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5℃或以上,維持至少30秒

‧不應重複翻熱已烹煮食物及再次冷存

‧棄掉保存在雪櫃內超過3天的食物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帶殼海鮮易生細菌 勿隔夜保存

並非所有食物都適合隔夜保存,例如帶殼海鮮容易滋生細菌,應在煮熟後盡快食用。萬侃補充,最理想做法是吃多少煮多少,避免烹煮後剩餘食物。至於盆菜分量十足,很多時吃不完。如果想隔餐食用,提取盆菜回家後應立即分裝,取出當餐吃得完分量並盡快徹底翻熱食用,其餘的立即放進雪櫃。不應在加熱盆菜後才將餸菜留起,以避免重複翻熱食物。

拯救剩菜:鯪魚球白切雞+十穀米 易煮有營

農曆新年,傳統會買紹菜「壓年」,取其諧音招財,還有盆菜中剩下的鯪魚球,開年拜神的白切雞,今天仍然滯留在雪櫃內,怎麼辦?註冊營養師萬侃教路,將剩菜變成豐富的「魚躍鳳鳴招財十穀粥」,尤其適合連日大餐後,減輕腸道負擔。十穀粥每份熱量257千卡、5克膳食纖維、3份肉(1份約相等於1隻麻將大小,一般成人建議一天攝取5至8份肉),額外配搭一碟少油快炒的青菜,可成一頓營養均衡的正餐。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魚躍鳳鳴招財十穀粥(利楚兒攝)

魚躍鳳鳴招財十穀粥

材料(2人分量):

十穀米90克、去皮雞件6件、鯪魚球(乒乓波大小)2粒、紹菜4大片、水750至1000毫升(視乎粥底稀稠度)、葱或芫荽適量

做法:

1.洗十穀米,浸過夜

2.將十穀米和水加入電飯煲,選擇「煲粥」模式

3.紹菜洗淨後切絲備用

4.雪櫃取出雞件及鯪魚球,用熱水浸泡10分鐘,去除表面的油和醬汁

5.「煲粥」模式完成前15分鐘下雞件及鯪魚球

6.按個人喜好撒上葱花或芫荽,煲滾即成

十穀米高纖低GI 長者、消化不良宜煲粥

「一餐半餐」不會致肥?每日多吃500千卡 一周體重增1磅 影響血糖增肥胖風險
 十穀米(szefei@iStockphoto)

˙不同品牌十穀米成分略有不同,通常有糙米、小米、小麥、蕎麥、燕麥片、黑糯米、紫米等,結合多種穀物營養價值,而且未經精製,能保留更多營養。例如糙米保留了糠層和胚芽,所含維他命B群和維他命E、礦物質、膳食纖維比精製白米多

˙十穀米富含膳食纖維,提供較長飽足感,助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以及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延緩糖分釋放速度,減慢飯後血糖上升,使血糖保持在較穩定水平

˙十穀米纖維豐富不易消化,長者或消化功能不佳人士慎吃,煮成粥較易消化和吸收

˙煮粥過程使澱粉糊化,結構容易被消化酶分解,相對米飯較易消化,尤其適合節日大吃大喝後消化不良,吃粥能減少腸胃負擔

˙粥的烹煮時間愈長、煮得愈綿,其升糖指數(GI)愈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選擇低GI的十穀米可降低升糖指數。而在粥加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來源等,如蔬菜、雞肉、魚類,亦可以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過量攝取任何碳水化合物都可能導致血糖升高,無論升糖指數高低都要控制食用分量


相關閲讀:【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www.afterroberto.com/%e5%b9%bd%e9%96%80%e8%9e%ba%e6%97%8b%e6%a1%bf%e8%8f%8c%e5%bc%95%e8%87%b4%e8%83%83%e8%84%b9-%e8%83%83%e7%97%9b-%e5%8f%8a%e6%97%a9%e6%aa%a2%e6%9f%a5%e6%b2%bb%e7%99%82/ Thu, 14 Sep 2023 08:04: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729 胃部負責處理每天進食的食物,若偶然隱隱作痛,大多數人都會自我「診斷」為消化不良或腸胃問題,但事實又是否如此簡單?香港約有四成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當細菌潛伏於偏酸的胃內,有機會由初期沒有病徵,慢慢演變至胃黏膜發炎或潰瘍,從而產生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提醒,若出現以上不適徵狀宜盡早求醫,要診斷是否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可進行吹氣測試,甚至胃鏡檢查,以減低胃癌的威脅。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香港約有四成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有機會在初期毫無病徵,直至演變至胃黏膜發炎或潰瘍,才會產生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對於幽門螺旋桿菌,大家又認識幾多呢?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引致胃癌?

胃癌是本港常見癌症的第六位,2020年共錄得逾1100宗新症,胃癌的死亡數字也是排第六,實在不容忽視。徐醫生指出,除了吸煙、酗酒、家族病史、飲食及環境等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亦是其中一個引起胃癌的風險因素。

他解釋,雖然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演變成胃癌的機率不算高,但過去有研究發現,80%至85%的胃癌病人都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的帶菌率在胃癌較盛行的東南亞地區亦較高,而西方國家的胃癌則較多是由於胃酸倒流所引致。

徐醫生表示,胃癌與其他癌症一樣,愈早發現治癒的機會愈高,病人存活率也較高,惟早期胃癌病徵並不明顯,因此臨床所見不少胃癌個案,在確診時已屬較晚期或已步入擴散階段,影響治療成效。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表示,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未必有明顯徵狀,可透過空腹吹氣測試得知是否受感染。


相關閲讀:【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可引起胃黏膜發炎、胃潰瘍

在香港,每10人便有3至4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因為沒有出現病徵,大部分帶菌者都毫不知情。徐醫生稱,此菌最愛潛藏在分泌胃酸的胃竇,由於酸性環境有利幽門螺旋桿菌生存,它便會在胃內慢慢引起黏膜發炎及潰瘍等情况,令人出現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不過要演變成胃癌一般需時3至40年,故不建議無病徵的帶菌者動輒進行驗菌或治療,惟已出現上述徵狀的人士則可作進一步檢查。

檢查方法最常用及最準確的是空腹吹氣測試,也可於身體檢查項目中加入驗血及驗糞便,以檢驗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部分長期胃痛、或出現體重下降、進食後嘔吐、大便呈深色的病人有需要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讓醫生查看胃部結構、黏膜狀態等,以評估胃癌的風險,同時可以取樣本種菌,有助找出患者對哪種藥物呈抗藥性,再配對合適的藥物。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若出現長期胃痛、進食後嘔吐或大便呈深色等徵狀的人士,可進行胃鏡檢查,以評估胃癌風險。

抗生素及降胃酸藥 殺滅達八成幽門螺旋桿菌

徐醫生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由糞便和口水傳播,若飲用或進食了被帶菌者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食水或食物便有機會受感染,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員也容易受感染,然而徐醫生認為一般同枱食飯而感染的機會不高,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在非酸性環境下不易生存。由於不會即時出現徵狀,故要查找染病源頭並不容易。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利用抗生素及降胃酸藥物,其殺菌率達八成,但若屬抗藥性細菌則可能需要進行2至3次治療才能成功,因此病人完成一次療程後,相隔4至8星期便需要再做幽門螺旋桿菌測試,以檢視治療成效。

康復後可再次感染  慎防循環傳播

此外,約有3%至5%的康復者會再次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要再次接受治療,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同住家人為帶菌者,因共用浴室,或曾接觸其嘔吐物而產生交叉感染,故此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的同住家人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查,以杜絕循環傳播。


相關閲讀: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注意胃癌「突擊」:腸化生、萎縮性胃炎

清除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低胃部出現癌變風險,但胃部以下兩種情况同樣需要注意,以防胃癌「突擊」:

。腸化生:源於慢性胃炎令黏膜細胞出現變化,若出現異常增生便屬於癌前病變,最快可於數個月至一年演變成胃癌。

。萎縮性胃炎:胃黏膜會變薄、分泌腺出現萎縮,增加胃癌的風險,常見於相對較少胃酸的胃體。

「護胃」五法 不鼓勵斷食減肥

要增強胃部健康,徐醫生建議從飲食入手,日常注意飲食均衡及定時,還有以下五個「護胃」貼士:

1. 盡量少吃難消化及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

2. 避免吸煙、少飲酒及咖啡

3. 少吃高鈉、醃製類及加工類食物

4. 多吃高纖及高抗氧化物的蔬果

5. 每日三餐按時進食,如有肌餓感便要進食,避免大量胃酸分泌刺激及增加胃部發炎風險

近年盛行以斷食來減肥,如168間歇性斷食法,會否影響胃部健康?徐醫生提醒,長時間不進食除了會引起消化不良外,膽囊亦有可能因而積聚大量膽汁,增加形成膽石的風險,故不鼓勵長時間斷食。

]]>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7%9a%84%e5%82%b3%e6%92%ad%e3%80%81%e7%97%85%e5%be%b5%e5%92%8c%e6%b8%9b%e4%bd%8e%e6%84%9f%e6%9f%93%e7%ad%897/ Tue, 21 Mar 2023 06:37: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13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圖為昨日沙田一商場有小童嬉戲。屯門醫院上周四起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社區及醫院陸續有RSV爆發,料因戴口罩3年令幼兒少接觸病毒所致,形容會有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如子女出現氣促等嚴重病徵應盡快求醫。(賴俊傑攝)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屯門醫院(明報資料圖片)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6%b5%81%e6%84%9f%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5%a4%be%e6%94%bb-%e4%ba%86%e8%a7%a33%e7%97%85%e6%af%92/ Mon, 09 Jan 2023 10:25: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27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病毒,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www.afterroberto.com/%e5%bf%ab%e9%80%9f%e6%b8%ac%e8%a9%a6%e5%91%88%e9%99%bd%e6%80%a7-%e7%a4%be%e5%8d%80%e6%aa%a2%e6%b8%ac%e4%b8%ad%e5%bf%83%e9%99%bd%e6%80%a7%e7%9f%ad%e8%a8%8a%e9%80%9a%e7%9f%a5%e6%80%8e%e8%be%a6-omicron-d/ Fri, 08 Jul 2022 08:25: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370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近期本港新冠陽性個案有上升趨勢,按現時上升速度,兩周後個案或升至6000宗。至於Omicron BA.4或BA.5個案,張竹君說,暫未有證據顯示感染BA.5變異病毒株會有更嚴重病徵,但據世衛最新數據,BA.5正於全球取代其他病毒株,遍及83個國家,過去一周涉BA.5個案由37%升至52%;BA.4則由11%微升至12%。涉BA.2及BA.2.12.1個案則下跌,分別由16%跌至9%及由19%跌至11%。另外,若市民經快速抗原測試(快測)呈陽性,應怎麼辦呢?是否必須通過核酸覆核測試?若屬於徵狀輕微,家居隔離是否可以呢?出現哪些徵狀屬於高風險人士呢?《健康網》再整合了一些染疫者確診後及其家人的7個注意事項。

本港新冠確診個案上升 快測呈陽性患者7點要注意

本港新冠疫情呈上升趨勢,昨(7日)單日個案破3000宗。張竹君表示,如疫情按過去數周趨勢的速度上升,未來一至兩周後有可能「翻一番」,或升至6000宗,屆時對本港醫療服務將造成一定壓力。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亦說,近日公立醫院住院病人數目由6月初低位上升一倍,證明疫情正逐步反彈,醫院在人手及病牀上已做足準備,但亦希望市民保持謹慎態度。

全球個案BA.5佔52% 世衛:取代其他病毒株

至於Omicron BA.4或BA.5個案,張竹君說,暫未有證據顯示感染BA.5變異病毒株會有更嚴重病徵,但據世衛最新數據,BA.5正於全球取代其他病毒株,遍及83個國家,過去一周涉BA.5個案由37%升至52%;BA.4則由11%微升至12%。涉BA.2及BA.2.12.1個案則下跌,分別由16%跌至9%及由19%跌至11%。據本報計算,昨日新增的BA.2.12.1個案佔昨日本地個案約1.47%,BA.4或5則佔約0.6%。

許樹昌:新加坡近日萬宗確診 接種率高重症少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本港料最少六成人曾染疫,不少人已打針,「有混合保護」,故即使現時個案上升,重症及死亡仍會少,相信本港「短期內幾穩陣」。他以新加坡為例,近期曾反彈至單日3000至萬多宗確診,但當地接種率高,入院、重症及死亡少,本港最重要是盡快推高接種率,尤其高危及高暴露群組打第 4 針,並將輕症分流至社區隔離設施,以減少公院受壓,即使確診愈來愈多,也毋須太擔心。

相關文章:【快測】快速測試覆檢25%屬陰性或拒交樣本 即日起快測陽性呈報須核酸檢測

快測呈陽性 染疫者要注意:

1.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指引,若以快速檢測得出陽性結果的患者,必須留在家中,不應外出;如家居環境許可,應留在自己的房間,並關上房門,其他人不應進入;如必須離開房間時,須正確佩戴緊貼面部的外科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2. 自行以快測得出陽性結果後,染疫者24小時內向「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申報結果,或可致電1836 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及電話號碼。衞生防護中心稍後會聯絡染疫人士完成申報程序。

3.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要求全數透過快測系統呈報個案的人士進行核酸覆核測試。

4. 衛生防護中心於6月16日公布進一步指引,不能在家隔離的確診者,須到竹篙灣檢疫設施。中心亦已更新陽性呈報平台的網上問卷,並改為查詢陽性個案「家中可不可以安排專用洗手間」,若答案為「不可」,則須到竹篙灣。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當局會按呈報個案提交的住址,評估答案真確與否,承辦商上門派深喉唾液樽亦有機會留意到患者家居情況,若有人提供虛假資料,政府不排除會執法。

5. 隔離期第一天為何時?檢測呈陽性的採集樣本日翌日為第一天。

6. 若患者快速測試及核酸檢測同樣呈陽性,應以哪一項檢測計算隔離期?一般會以首次檢測計算,即首次呈陽性的採集樣本日的翌日為第一天,如無檢測或接收樣本紀錄,則以收到檢測結果通知當日為第一天。

相關閲讀:【新冠變種】本港Omicron BA.5逾百宗個案涉不同分支 歐家榮:來自多個源頭 日本英國確診回升

進行快測採樣前後9點要注意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早前提醒市民,進行快測採樣要注意:睡醒後鼻腔會遺留黏液,市民於早上做快測較為有效。另在檢測前後有以下9點要注意:

‧ 開始檢測前,先清潔周圍環境,例如桌面。

‧ 採樣前先用紙巾輕輕擤鼻子,把紙巾妥善棄置,潔淨雙手後才進行測試。

‧ 為避免污染,不要將已開啟的測試套裝暴露於空氣太長時間,在即將檢測前才開啟測試套裝。

‧ 切記不要用手接觸採樣棒用作採樣的末端。

‧ 將採樣棒分別放進兩邊鼻孔內,沿鼻孔內壁按要求次數打圈。

‧ 將採樣棒前端充分浸入測試溶液,按指示攪拌。

‧ 完成後將溶液慢慢滴在測試棒的樣品孔內,按說明書指示的時間等候,然後讀取結果,逾時結果便無效。

‧ 若呈陽性,應即拍照記錄(申報時須上載照片),並在24小時內經衛生署申報系統呈報結果。

‧ 妥善棄置所有測試組件,清潔雙手。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

陽性患者求診 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

【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指定診所已於2月16日開始啟動,主要對象為出現輕微徵狀包括發燒、咳、喉痛等患者,可經電話預約。至於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等問題,則可致電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

醫管局5月23日開始共有7間指定診所(見附表)提供服務,病人或其家人/照顧者可於指定診所的預約及服務時間內致電相關診所或透過醫管局一站式手機程式『HA Go』內的『預約指定診所』功能預約。

陽性患者留家隔離怎辦? 綜合專家14建議減傳染家人風險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建議患者:

1. 在家戴貼面口罩,亦可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2. 應獨自用膳

3. 避免與家人面對面或有親密行為

4. 每日宜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建議患者:

5. 有關家庭所有人同處一室應戴好口罩

6. 患者或緊密接觸者不應處理食物,以減低交叉感染風險

7. 用膳要盡量分開房或分時段

8. 睡覺時要保持空氣流通,如單位不是面對天井,可打開窗戶

相關閲讀:【新冠疫苗】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月?劉宇隆:18至59歲人士接種3針染疫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 長者長期病者宜打4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患者:

9. 在家中戴好口罩及留在房,若步出房間則須戴兩個口罩

10. 安排患者在全家最後才洗澡

11. 接觸過的環境應消毒

12. 病徵輕微者經醫護檢查無大礙後,留家多喝水、服含撲熱息痛的止痛藥,可能數天已「無乜事」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

13. 要特別注意染疫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身體狀况變化,如出現氣促、 心跳不正常、呆滯及突然失去自理能力等,應召救護車送院

14. 輕症病人及已打針的年輕人,可服食傷風感冒藥等,但如惡化至氣促或持續高燒,也應召救護車送院

以上為做快速抗原測試(鼻腔拭子)步驟(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

(新冠疫情)

#中左 omicron #快測陽性點做 #中咗新冠肺炎 #快測結果

]]>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www.afterroberto.com/%e7%90%86%e5%a4%a7%e8%95%ad%e5%82%91%e6%81%92%e6%86%82ba-4%e5%8f%8aba-5%e5%85%a9%e8%ae%8a%e7%a8%ae%e7%97%85%e6%af%92%e6%b5%81%e5%85%a5%e7%a4%be%e5%8d%80-%e5%85%8d%e7%96%ab%e9%80%83%e9%80%b8%e8%83%bd/ Mon, 13 Jun 2022 08:0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227 【明報專訊】本港已錄得約300宗BA.2.12.1個案,本地感染的確認及懷疑BA.2.12.1約100宗,包括多宗源頭不明,近日又有疑染BA.5或BA.4個案曾入社區。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表示,本港BA.2.12.1與美國的變種病毒株相似,但該亞系在本港社區增長速度比年初BA.2.2爆發時慢。他稱BA.4或BA.5近期在美國升幅很快,且免疫逃逸較嚴重,二次感染可能更高。而本港過去多次檢疫酒店傳播將病毒帶入社區,憂BA.4及BA.5有可能流入社區,甚至可能成為本地主流。

中上環一個月內多間酒吧相繼爆發新冠病毒個案,而本港確診個案亦連續兩日破800宗,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不排除個案數字繼續上升。圖為昨晚8時許,酒吧林立的中環蘭桂坊頗為冷清。(林靄怡攝)
中上環一個月內多間酒吧相繼爆發新冠病毒個案,而本港確診個案亦連續兩日破800宗,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不排除個案數字繼續上升。圖為昨晚8時許,酒吧林立的中環蘭桂坊頗為冷清。(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

 

蕭傑恒稱港BA.2.12.1個案似美國病毒株 爆發不算快 憂美新興BA.4及BA.5入港社區

近日本港出現多宗本地感染的Omicron BA.2.12.1個案。最先將該亞系帶入社區的是一對美國抵港、曾在中環九如坊蘭桂坊酒店檢疫的夫婦,檢疫期間他們疑和一對尼泊爾抵港父子在酒店交叉感染,前者完成檢疫後進入社區,才發現帶BA.2.12.1。蕭傑恒的團隊近日曾為機場檢測陽性的樣本和入院病人樣本做基因分析,他說BA.2.12.1的本地個案較似美國病毒株,估計美國抵港夫婦傳染給尼泊爾父子,並將病毒帶入社區。

蕭傑恒說,本港自5月20日發現首宗進入社區的BA.2.12.1個案,現時該亞系佔所有本地個案約1%至2%,本地個案仍以BA.2.2為主流。蕭說,BA.2.12.1在本地上升速度與BA.1相若,即北角空姐及其在維園跳舞的媽媽引發的傳播,但不如BA.2.2上升速度快,因今年1月BA.2.2只進入社區約10日就在葵涌邨引起大爆發,除非出現帶BA.2.12.1的超級傳播者,否則疫情即使反彈,相信仍以BA.2.2為主。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BA.4及BA.5兩新變種免疫逃逸力強易再染 重症率未升

蕭傑恒更擔心BA.4和BA.5,該亞系近期在美國增長速度很快,料快取代BA.2.12.1成當地最主流病毒,而BA.4和BA.5對打疫苗產生抗體的免疫逃逸能力較BA.2更高,二次感染可能更高。他又說,本港檢疫酒店多次出現交叉感染、再將病毒傳出社區,例如年初巴裔婦在酒店染BA.2.2再傳出社區,以及去年印裔商人將Beta變種帶入社區等,且近期入境措施放寬,暑假會有大批留學生返港,要有心理準備或有BA.4或BA.5流入社區,甚至可能成為本地主流。不過他認為現時本港新冠疫苗接種率和曾感染率高,海外其他地方未發現BA.4和BA.5重症率特別高,除非出現全新變種,否則未必需收緊防疫措施。

酒吧群組繼續擴大,上環酒吧「FLM」增4宗新冠病毒個案,累計17人染疫,衛生防護中心稱爆疫當晚有逾百人同場。(林靄怡攝)
酒吧群組繼續擴大,上環酒吧「FLM」增4宗新冠病毒個案,累計17人染疫,衛生防護中心稱爆疫當晚有逾百人同場。(林靄怡攝)

 

(明報記者 畢嘉敏)

 

梁子超料已滲社區憂增重症 張竹君:不排除整體數目續升

此外,本港連續兩日錄得逾80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個案,其中新增16宗懷疑涉及變異病毒株Omicron BA.2.12.1的本地個案,創單日新高,當中10宗源頭不明,另有10名學生染疫,兩班學生需停課一周。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確診個案屬「全港性出現」,不排除數目繼續上升。專科醫生認為BA.2.12.1肯定已滲入社區,暫時未取代現時流行病毒株,但憂慮隨着整體個案上升,或會增加嚴重個案。

單日新增個案由5月的200至300多宗,升至6月初500多宗,近期連續兩日破800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不排除個案有可能繼續上升,又稱個案屬「全港性出現」,並非局部地方聚集或爆發,污水監測的病毒量及港大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同樣正在上升。她說,雖然本港人口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大規模染疫,但仍有200萬至300萬人未感染,在人流及社交活動增加下,會增加其感染風險。

早前出現新冠確診個案、位於圖中大廈2樓的中環酒吧「Racks City」,昨日未有新增患者,衛生防護中心指該酒吧爆疫時段有60多人同場,抽取的環境樣本大部份檢測呈陰性,惟桌球臺樣本則屬不確定。(林靄怡攝)
早前出現新冠確診個案、位於圖中大廈2樓的中環酒吧「Racks City」,昨日未有新增患者,衛生防護中心指該酒吧爆疫時段有60多人同場,抽取的環境樣本大部份檢測呈陰性,惟桌球臺樣本則屬不確定。(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梁料新變種暫未成主流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現有多宗源頭不明、疑屬BA.2.12.1的本地個案,肯定已滲入社區,傳播性或有增加,但與本港流行的BA.2.2 同屬Omicron,本港不少人已染疫或已接種新冠疫苗,故除非涉及大型群組爆發如酒吧等,料短期內暫未能取代BA.2.2 。不過,他提醒即使嚴重患者比例未有上升,隨整體個案增加,重症個案數字或會同步增加,故仍要密切監察疫情。

 

酒吧群組續擴大

另外,學校方面,再有新班別爆疫需停課,馬頭涌香港培道小學2C班共29名學生當中,有6名染疫;另一間為保良局蔡繼有小學,該校4E班學生全班28人,其中4人染疫,兩班同樣由今天起停課一周。

再有學校有班別爆疫,包括馬頭涌香港培道小學(圖),該校其中一班有6名學生染疫,須由今日起停課一周。(朱安妮攝)
再有學校有班別爆疫,包括馬頭涌香港培道小學(圖),該校其中一班有6名學生染疫,須由今日起停課一周。(朱安妮攝)

至於酒吧群組繼續擴大,酒吧FLM新增4人染疫,防護中心指爆疫時段有逾百人同場;酒吧Racks City則無新個案,而個案到訪時段則有60多人同場,中心曾在場採集19個環境樣本,其中18個檢測呈陰性,桌球枱樣本結果則屬不確定,張竹君稱可能仍有污染,已建議酒吧大清洗。早前爆疫的酒吧Shuffle及LINQ則無新個案,料群組爆發已完畢。

現行防疫規例禁止酒吧有現場表演及跳舞活動,張竹君表示,Racks City個別個案有跳舞,本報就此查詢食環署,署方表示上周六視察該處時未有營業,正進一步了解情况。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猴痘】英新指引倡猴痘患者染病21天內勿接觸寵物 免人畜交叉感染 世衛擬升級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8%8b%b1%e5%80%a1%e6%9f%93%e7%97%8521%e5%a4%a9%e5%85%a7%e5%8b%bf%e6%8e%a5%e8%a7%b8%e5%af%b5%e7%89%a9-%e5%85%8d%e4%ba%ba%e7%95%9c%e4%ba%a4%e5%8f%89%e6%84%9f%e6%9f%93-%e4%b8%96/ Mon, 30 May 2022 09:43: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039 【明報專訊】目前全球有約20個國家出現近300宗猴痘(monkeypox)確診或懷疑病例,而逾200宗確診或懷疑個案中,大部分出現於歐洲。路透社上周六引述消息,指世衛正考慮是否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又稱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外,由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等組成的英國跨機構衛生組織建議猴痘患者在感染21天內應避免和寵物接觸,以免出現人畜交叉感染。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上周亦警告人類向寵物傳染猴痘,可能會令該病毒在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英倡猴痘患者染病21天內勿接觸寵物 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倉鼠、天竺鼠等易被傳染

由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等組成的英國跨機構衛生組織上周五(27日)發出新的聯合指引,建議猴痘患者在感染21天內應避免和寵物接觸,以免出現人畜交叉感染,並指倉鼠、天竺鼠等齧齒動物可能較容易被傳染。

新指引建議猴痘患者家中的齧齒類寵物應被帶離居所,進行21天檢疫隔離,而貓狗等其他哺乳類寵物可作家居檢疫。

猴痘患者身上會出現水疱。(法新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上會出現水疱。(法新社資料圖片)

 

歐洲ECDC警告:人類傳染猴痘予寵物 病毒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

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上周亦發出同類建議,並警告人類向寵物傳染猴痘,可能會令該病毒在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但ECDC強調風險仍非常低。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衛生防護中心料BA.2.12.1變種病毒已在社區傳播 歐家榮:傳播力較強 接種新冠疫苗抗體可應付

 

世衛考慮列猴痘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另外,阿根廷衛生部確認此前一宗猴痘懷疑個案最終檢測結果呈陽性,是拉美首宗個案,當地報章指患者是一名剛從西班牙回國的40歲男子。衛生部同日稍後確認另一名上周三入境的西班牙公民確診。

目前全球有約20個國家出現近300宗猴痘確診或懷疑病例。世衛全球傳染病防備事務主任布里安德(Sylvie Briand)上周五警告,猴痘散播情况「不尋常」,無法確認情况是否冰山一角,指社區可能隱藏大批個案。

墨西哥上周六(28日)證實當地出現首宗猴痘個案,患者是美國男子,正在墨西哥城治療。墨國副衛生部長洛佩斯—加特利(Hugo Lopez-Gatell)在Twitter稱,當地首名猴痘患者是一名50歲紐約永久居民,相信在荷蘭感染。猴痘病例最近受關注,因它多數在西非和中非出現,只會偶爾傳播到其他地方,上周五阿根廷成為首個錄得病例的拉美國家。

 

全球300宗確診或懷疑案例 專家促勿重蹈新冠疫情覆轍

有傳染病專家呼籲各國衛生當局更迅速採取行動控制疫情,指世衛和各國政府不應重蹈新冠疫情初期覆轍,延誤檢測,致病毒蔓延。不過亦有專家認為世衛不會很快有結論,因猴痘是已知威脅,全世界都有應對工具。

(BBC/衛報/路透社/法新社)

]]>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www.afterroberto.com/%e5%91%88%e9%99%bd%e6%80%a7%e6%82%a3%e8%80%85%e5%9c%a8%e5%ae%b6%e7%ad%89%e5%80%99%e9%80%81%e9%99%a2%e6%93%94%e5%bf%83%e5%82%b3%e6%9f%93%e5%ae%b6%e4%ba%ba-%e7%b6%9c%e5%90%88%e5%b0%88%e5%ae%b614/ Fri, 18 Mar 2022 07:30: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30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仍未見下降趨勢。醫管局15日起加開6間指定診所,共23間每日名額由3000個增至4300個,並預留逾半名額予高風險群組如長者等優先預約。另設「關愛預約專線」供年滿70歲長者、5歲以下小童、懷孕滿28周婦女等高風險病人預約。今日(18日)開始,除了電話熱線,曾向醫管局登記的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預約到診所診症(醫院管理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網頁),首階段暫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醫管局早前已公布另提供遠程會診服務,即透過電話會診。如市民撥打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後,當局發現個別市民有特別的需求或困難,會因應情况轉介到電話會診服務;屆時會由醫生主動打電話給病人。至於陽性患者擔憂傳染同住家人,4名專家提出了以下14個建議,患者應留在獨立房間,與家人均應戴好口罩及避免共膳,又建議排在全家最後才洗澡,其後要消毒接觸過的環境。另要特別注意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狀况變化,如氣促、心跳不正常及呆滯,應召救護車送院。

(醫管局網頁截圖)
(醫管局網頁截圖)

 

新冠陽性患者注意:醫局App可預約指定診所

醫管局現有23間新冠患者指定診所,今日早上7時起,除了電話熱線,曾向醫管局登記的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預約到診所診症,首階段暫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留意到大量市民以電話預約指定診所服務,部分人要致電多次才成功,故在「HA GO」推出預約功能,同時可查看診所名額,為自己及其他確診者預約,並可隨時查詢或取消預約,惟市民需成為程式會員,暫時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者,將盡快會在下階段覆蓋其他確診者。

劉家獻說,若未能用程式,可繼續用電話預約,呼籲年輕及輕微病徵的市民使用程式預約,待長者可用關愛預約專線。截至昨午1時,23間指定診所已為約6萬名患者診症,而關愛專線自本月15日起已為超過4400名合資格高風險患者預約診症。

 

連結:醫院管理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網頁

醫管局今起增設6間指定診所供社區的輕症新冠病人預約求診,包括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圖),累計增至23間。(林靄怡攝)
醫管局今起增設6間指定診所供社區的輕症新冠病人預約求診,包括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圖),累計增至23間。(林靄怡攝)

 

新冠呈陽性患者 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 每日4300名額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今起指定診所由17間增至23間(新診所名單見表),每日名額由3000個增至4300個,並預留逾半名額予高風險群組如長者等優先預約。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指定診所今起另設關愛預約專線,每間診所設專線號碼供較高風險病人預約,包括年滿70歲長者、5歲以下小童、懷孕滿28周婦女、免疫力受抑制病人、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正服用抗癌藥及長期服用減弱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讓他們盡快獲得醫治,減低變重症或入院風險。他說,指定診所每日使用率逾九成,數日前更高達或高於100%。

 

新增6間指定診所:

.環翠普通科門診診所

.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青衣市區普通科門診診所

.元朗容鳳書健康中心

連結:指定診所名單、一般預約及關愛預約專線電話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相關文章:【快測陽性】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系統啟用及熱線協助登記 須於24小時內上載證明【附連結】(更新3月14日)

 

陽性患者未入院注意: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早前表示,2月23日早上9時開始,當市民收到化驗所的檢測結果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短訊時,短訊內會附有電子表格的連結(傳染病公眾平台:https://www.chp.gov.hk/cdpi/),患者須填上同住家人資料,以便當局安排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

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李夏茵早前(16日)表示,李夏茵強調,並非所有染疫者也需要見醫生,大多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都會很快康復。她呼籲市民因應自身情況使用服務,以免真正有需要的病人無法得到支援。

至於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15日)表示,指定診所於2月16日開始啟動,供已接獲陽性或初步陽性通知而在等待入院的患者使用,若患者出現輕微徵狀包括發燒、咳、喉痛等,可經電話預約。至於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等問題,則可致電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15日已開始運作。

 

● 指定診所對象?

指定診所供正在等入院的染疫患者,若出現輕微徵狀例如發燒、咳、喉嚨痛,可到指定診所求醫。

醫管局提醒,若患者在家中等候入院期間,出現發燒,應每4小時量一次體溫;若突然覺得很不舒服,例如氣促、抽筋,或家人留意到患者神志不清,應立即到急症室。

至於已預約該7間診所覆診的長期病患者,應按原定覆診日期,帶同覆診卡及身分證前往區內指定的藥物補充診所【名單】取藥。

 

● 指定診所開放時間

2月16日起啟用,周一至日包括公眾假期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以及下午2時至下午5時。

 

● 指定診所需否預約?

需要電話預約求診,醫管局解釋稱避免人群聚集輪候。

 

● 指定診所每天有多少診症名額?

約4300個

指定診所及藥物補充診所名單(醫管局facebook圖片)
指定診所及藥物補充診所名單(醫管局facebook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快速測試呈陽性/社區檢測中心陽性短訊通知怎辦?Omicron、Delta有潛伏期確診續增(更新2月10日)

 

● 23間新冠確診個案指定診所名單及預約電話:

連結:指定診所名單、一般預約及關愛預約專線電話

指定診所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包括公眾假期),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下午5時。

 

港島

● 東區

筲箕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一樓

預約電話:2560 0211

 

柴灣環翠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897 5527

 

● 中西區

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817 3215

 

● 灣仔

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地下

預約電話:3553 3116

 

● 香港仔

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555 0381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九龍

● 黃大仙區

柏立基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383 3311

 

樂富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5278 4988

 

● 觀塘區

九龍灣健康中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116 2812

 

藍田分科診所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88 7408

 

● 油尖旺區

油麻地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40 7659

 

● 深水埗區

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387 8211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464 7315

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構想圖。(美國疾控中心網站圖片)
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構想圖。(美國疾控中心網站圖片)

 

新界

● 荃灣區/葵青區

南葵涌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615 7333

 

青衣市區普通科門診診

預約電話:2254 8155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資料圖片)

 

● 沙田區

圓洲角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647 3383

 

● 元朗區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一樓

預約電話:3124 2200

 

元朗容鳳書健康中心

預約電話:2529 1308

 

● 將軍澳

將軍澳(寶寧路)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2191 1083

 

● 粉嶺

粉嶺家庭醫學中心一樓

預約電話:2639 4601

 

● 屯門

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

預約電話: 2404 3700

醫管局今起增設7間指定診所,供未送入隔離設施、出現輕微病徵的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患者求醫,其中一間為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圖)。(李紹昌攝)
醫管局今起增設7間指定診所,供未送入隔離設施、出現輕微病徵的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患者求醫,其中一間為堅尼地城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圖)。(李紹昌攝)

 

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 可查詢醫療問題

何婉霞補充,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今日已開始運作,供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致電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問題,而若有輕微徵狀而需要接受治療者,則可致電指定診所預約,每天有約千個名額。若患者情況嚴重,會安排送院。

 

新冠呈陽性患者等候送院 專家14建議減傳染家人風險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重申,明白患者等候數日仍未被送院情况並不理想,冀市民見諒。

 

獨自用膳 每日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建議相關患者:

1. 在家戴貼面口罩,亦可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2. 應獨自用膳

3. 避免與家人面對面或有親密行為

4. 每日宜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比較Omicron、Delta及原始病毒株 港大研究:Omicron可另覓途徑進入細胞 在支氣管病毒複製量較Delta多近70倍

 

家庭所有人戴好口罩 不應處理食物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建議患者:

5. 有關家庭所有人同處一室應戴好口罩

6. 患者或緊密接觸者不應處理食物,以減低交叉感染風險

7. 用膳要盡量分開房或分時段

8. 睡覺時要保持空氣流通,如單位不是面對天井,可打開窗戶

 

安排最後洗澡 環境應消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患者:

9. 在家中戴好口罩及留在房,若步出房間則須戴兩個口罩

10. 安排患者在全家最後才洗澡

11. 接觸過的環境應消毒

12. 病徵輕微者經醫護檢查無大礙後,留家多喝水、服含撲熱息痛的止痛藥,可能數天已「無乜事」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9日)

 

注意體弱者氣促應召白車 輕症及已打針年輕人可服傷風感冒藥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

13. 要特別注意染疫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身體狀况變化,如出現氣促、 心跳不正常、呆滯及突然失去自理能力等,應召救護車送院

14. 輕症病人及已打針的年輕人,可服食傷風感冒藥等,但如惡化至氣促或持續高燒,也應召救護車送院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染疫兒童留家待入院 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記錄病徵體溫排便 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即召救護車

 

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 可查詢醫療問題

何婉霞補充,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今日已開始運作,供正在等候入院的染疫者致電查詢感染控制或醫療問題,而若有輕微徵狀而需要接受治療者,則可致電指定診所預約,每天有約千個名額。若患者情況嚴重,會安排送院。

 

已預約指定診所服務的求診者,可預約專屬的士服務:

預約平台:www.designatedtaxihk.com

預約電話:3693 4770

服務時間:2月18日起每日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預約專屬的士所需資料:

.姓名、聯絡電話

.預約時間、要前往的指定診所

.上車地點

註:相關司機會聯絡預約者以確認及安排接送

 

(新冠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