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乳癌新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9 Nov 2024 07:15:0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Search Results for “乳癌新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6%83%a1%e5%8c%96%e5%bf%ab-%e5%ad%98%e6%b4%bb%e7%8e%87%e7%b4%84%e5%85%a9%e6%88%90-%e5%b0%88%e5%ae%b6-%e8%82%ba%e7%89%87%e8%82%89%e7%9c%bc%e9%9b%a3%e8%be%a8%e8%85%ab%e7%98%a4/ Tue, 19 Nov 2024 07:15: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16

【明報專訊】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逾半患者確診時已屬末期。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形容,肺癌是「極不友善」的癌症,惡化速度以月計。(編按:肺癌可於一年內由初期演變至晚期,相較大腸癌由發現小瘜肉至確診或需10年,加上早期肺癌患者大部分無徵狀,至中後期才會出現咳血、呼吸時胸口痛等病徵,令存活率減低。)他又引述研究數據稱,末期患者5年存活率跌至一成,相反第一期確診者達九成,及早診治非常重要。[編按: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人工智能(AI)篩查肺癌,據悉初步探討利用AI分析公立醫院病人肺部X光片。有份制定指引的公共衛生專家稱,肉眼難憑肺片判別腫瘤,不排除加入AI可提升準繩度,值得試行並蒐集數據研究,以制定未來篩查方向。]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肺癌2022年新症有55.1%屬末期,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說,肺癌是「極不友善」的癌症,病徵於患病中後期才出現,故大部分個案較遲確診,令存活率偏低。圖中電腦顯示的是2021年肺癌新症數據,訪問當日醫管局尚未更新2022年數據。(賴俊傑攝)

肺癌惡化速度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醫管局數據顯示,肺癌是本港最常見和最致命癌症,2022年錄得5707宗新症及3782宗死亡;55.1%新症屬第四期,18.4%屬第一期。數據顯示本港肺癌患者的一年存活率為54%(即確診一年後仍生存的比率),5年存活率跌至21.8%。
黃至生說,肺癌惡化速度快,可於一年內由初期演變至晚期,相較大腸癌由發現小瘜肉至確診或需10年,加上早期肺癌患者大部分無徵狀,至中後期才會出現咳血、呼吸時胸口痛等病徵,令存活率減低。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多地採LDCT篩查 專家:適時更新指引

英國、美國及台灣等地近年陸續使用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篩查肺癌(見表),但本港專家小組指引指出,海外研究顯示LDCT有約兩成假陽性機率。黃至生說,LDCT能清晰看到腫瘤,輻射量是傳統電腦掃描的三分之一,海外已常用;至於假陽性風險,他說由於篩查後須檢驗活組織確認,變相要接受不必要的侵入程序。不過,他強調篩查非百分百準確,海外一般接受約八成準繩度。

黃說本地有團隊正做LDCT大型研究,專家小組會適時檢視數據並更新肺癌篩查指引。他建議本港若推行肺癌篩查,可涵蓋50至74歲並有一個高風險因素的人,例如屬長期煙民、有近親家屬病史等。

知多啲:醫局早用AI睇肺片 研舊片辨高危者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人工智能(AI)篩查肺癌,據悉初步探討利用AI分析公立醫院病人肺部X光片。根據政府專家小組現行指引顯示,本港暫無數據支持推行肺癌篩查,尤其不建議篩查肺片,但未觸及AI應用。有份制定指引的公共衛生專家稱,肉眼難憑肺片判別腫瘤,不排除加入AI可提升準繩度,值得試行並蒐集數據研究,以制定未來篩查方向。有資深急症室醫生表示,公院已廣泛使用AI分析肺片多年,有效轉介並跟進個案。

肺癌是本港最致命癌症,及早診治至關重要。醫管局於2017年起在指定普通科門診試用AI分析肺片,以識別肺炎或癌症等,2021年擴至所有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施政報告》提出研究AI篩查肺癌,據悉政府考慮到不少病人以往曾因其他病而在公院照過肺片,研究方向包括探討利用AI分析舊肺片,以識別高風險患肺癌者,具體方案尚待研究,例如針對的年齡群組等。


相關閲讀:【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專家組指引不建議查肺片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各類癌症的篩查建議,小組最新於去年檢視外地研究等數據後,總結本港目前無證據支持推行肺癌篩查,並明確指出不建議篩查肺片。專家小組成員、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說,X光主要診斷骨骼及硬組織,醫生肉眼較難識別腫瘤,故海外已少用肺片篩查肺癌,較常用低劑量電腦掃描。

近年有研究顯示AI分析大腸鏡影像、乳房X光造影等可及早診斷患癌,美國亦有用AI辨識活檢組織化驗結果。黃至生說,暫未見大型研究證實AI分析肺片有助肺癌患者提早確診,但不排除AI可為醫生肉眼補漏拾遺,且分析公院現有肺片毋須招募病人和額外資源,認為值得試行。

黃說,專家小組制定篩查指引須基於研究數據,例如證實有助提早確診,或能增加存活率,建議醫管局試行AI篩查時蒐集數據研究,了解準確度、假陽性機率等,日後供專家小組參考。他稱若數據顯示AI肺片篩查準確度與其他篩查工具相若,可考慮更廣泛應用。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急症醫生:或現假性須臨牀判斷

有不具名的公院資深急症室醫生稱,目前已很常用AI分析普通科門診和急症室病人肺片,分析報告會指出有問題的結節,而由於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故醫生收到報告後須臨牀判斷,決定轉介其他檢查或專科跟進。他稱現做法行之有效,暫未聞會擴展應用範圍。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推行癌症篩查須考慮成本效益,建議當局釐定何謂高危群組,如年齡、吸煙歷史和家族病史等,又關注高危者若很久沒在公院照肺,是否便無法識別患癌。他說目前公營醫療體系負擔沉重,認為長遠須將肺癌篩查放至基層醫療,配合健康控制,預防高危者演變成患癌。

明報記者 張逸羲

]]>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www.afterroberto.com/%e6%9c%ac%e6%b8%af%e5%8d%81%e5%a4%a7%e7%99%8c%e7%97%87-%e4%b9%b3%e7%99%8c%e6%96%b0%e7%97%87%e8%b6%85%e8%b6%8a%e5%a4%a7%e8%85%b8%e7%99%8c%e4%bd%8d%e5%88%97%e7%ac%ac%e4%ba%8c-%e8%82%ba%e7%99%8c%e7%ba%8c/ Mon, 18 Nov 2024 06:29: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07

【明報專訊】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本港於2022年錄得3.5萬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下跌8%,其中肺癌仍然位列最常見癌症首位,乳癌則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第二位。有專家表示,政府近年逐步擴大大腸癌篩查計劃,不排除數據反映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須觀察多數年和進一步研究確認。

本港2022十大癌症 乳癌新症第二多超越大腸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表示,本港2022年錄得35,373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減少3089宗,但仍多於2020年宗數,而整體數字由1992年起維持平穩上升趨勢。

所有癌症減8% 肺癌續居首

該中心又稱,在詮釋2020至2022年數據時,應考慮新冠疫情對癌症評估及診斷模式帶來的異常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5個主要癌症共佔本港所有癌症新症58%,最常見是肺癌,有5707宗(見圖),而乳癌(5208宗)則首度超越大腸癌(5190宗)成為第二位,但其新症宗數則低於2021年。

至於男性和女性最常見5種癌症排名與2021年一樣,肺癌仍是男性最常見癌症,女性則為乳癌。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男肺癌佔多 女乳癌第一

死亡數字方面,本港2022年有14,717人死於癌症,平均每日40人,死亡人數較2021年減少391人。五大致命癌症排名與2021年相同,首3名分別為肺癌、大腸癌和肝癌,共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逾半。

每30人一曾患癌 乳癌較普遍

中心表示,本港截至2022年初有約24.2萬人曾於過去20年患癌,即每30人有一人曾患癌,其中曾患乳癌最普遍,有約5.5萬人。

中心表示,過去10年患癌的人口一般對醫療系統造成最大負擔,截至2022年初有約17.7萬人於過去10年間患癌後仍活着,其中77.3%為55歲或以上。


相關閲讀: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2022年新症同跌 專家:或因擴大腸篩查見效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兼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說,據她了解,醫管局初步評估乳癌新症增加速度較快,而大腸癌篩查計劃近年逐步擴大,從時間點推斷不排除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暫未有確實數據證實,認為須再觀察和研究。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倡當局分析新冠致延診否

鄺靄慧稱海外有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令癌症患者延誤確診,本地則無相關研究,未能確定疫情是否導致本港2022年癌症新症數目下跌的主因,認為醫管局可考慮進一步研究和分析,以更了解本地癌症情况。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6%b8%9b%e4%bd%8e%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26 Sep 2024 08: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76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大女性癌症殺手。

近年本港女性乳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本港於2021年就有5500多宗女性乳癌新症,2022年亦有近800宗乳癌死亡個案,情况令人擔憂。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乳癌是乳房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控制,腫瘤會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嚴重更可致命。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8%,可見及早發現和適時治療是非常重要,可提升治癒率。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密切留意有否出現異常變化,例如乳房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等。如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了解7個乳癌風險因素

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基因突變:乳癌患者中,約有10至15%個案遺傳了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而BRCA1和BRCA2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 家族病史:若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女性患乳癌風險會增加一倍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
  • 荷爾蒙因素:例如較早(12歲前)出現初經、較遲(55歲後)收經、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等
  • 更年期後肥胖:相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超重的女性在停經後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約五成,而肥胖女性更會高出逾兩倍
  • 飲酒: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5至 9%
  • 缺乏體能活動

衞生署鼓勵女性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也建議剛生育的媽媽延長母乳餵哺期,這都有助預防乳癌。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評估乳癌風險 按需要接受篩查

另外,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年屆44至69歲的一般女性,可以瀏覽www.cancer.gov.hk/tc/bctool或掃瞄以下二維碼進行評估,如經評定發現帶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其患上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至於高風險女性(例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

風險屬中等的女性(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所有癌症篩查都有局限性及潛在風險,在接受乳癌篩查前,建議先跟醫生商討,共同評估風險,在充分了解其利弊的基礎上,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5%88%87%e9%99%a4%e6%89%8b%e8%a1%93%e5%bd%b1%e9%9f%bf%e8%ba%ab%e5%bf%83-%e4%b9%b3%e6%88%bf%e9%87%8d%e5%bb%ba%e6%89%8b%e8%a1%93-%e4%b9%b3%e9%a0%ad%e7%b4%8b%e8%ba%ab/ Wed, 04 Oct 2023 04:30: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524

【明報專訊】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由1994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2020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顯示,平均約每14名婦女便有1人患上乳癌。新症人數不斷上升,而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醫生治療乳癌,同時要兼顧病人心理需要。 早期乳癌的徹底根治方法是切除手術,主要有兩大類包括:全乳切除和局部切除。切除乳房對病人外觀和心理構成影響,病人除了考慮乳房重建手術外,亦可透過乳頭紋身,讓重建後的乳房外觀更佳,減低心理影響。(編者按:有紋身師獲整形外科醫生邀請,合作為乳癌康復者紋乳頭,每年約為15至20名病人提供服務。她認為,乳頭紋身能夠彌補康復者心理缺口……)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ipopba@iStockphoto)

乳癌切除手術兩大類 多發性、較大腫瘤 或需全乳切除

過去30年乳癌本地確診數字上升逾3倍。衛生署數據顯示,1990年新症數目為1097宗,而2020年錄得女性乳癌新症共4956宗,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28.4%;而約半數乳癌新症發生在40至59歲女性身上。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乳癌新症不斷上升,而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女士要留意自己是否有乳癌徵狀,定期檢查乳房。(andresr@iStockphoto)

雖然年齡愈大,患乳癌風險愈高,但外科專科醫生洪家偉指出,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是40歲以下患者。香港乳癌基金會資料顯示,香港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8歲,相比美國患者年齡中位數62歲、澳洲60歲,香港患者相對年輕。

及早發現及治療對病人生存率至為重要。數據顯示,整體患者5年存活率為84%。第一期乳癌病人5年存活率達99.3%,第二期約94.6%,第三期約76.2%,而第四期患者存活率約30%。因此,醫生除了要照顧病人的病况,更要照顧她們面對外觀改變的需要;尤其是年紀較輕的女性,面對手術後的身心變化掙扎更大。

洪家偉指出,要徹底根治乳癌,尤其在1至3期階段,手術切除腫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病人年紀愈小,面對外觀改變,都會有一定要求,希望能盡量保留乳房。因此,手術難度會較以往提升,考慮和要兼顧的方面亦較多。」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洪家偉(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全乳切除 vs 局部切除

‧全乳切除:把整個乳房連同腫瘤和乳頭一併切除。手術後病人胸口變平,並留下一道長疤痕。對某些病人而言,因嚴重影響外觀,不容易接受。

‧局部切除:只把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盡量保留沒被癌細胞入侵的組織。此方法適合單一和細小腫瘤,由於切除範圍較小,對外觀影響不會太大。

但若腫瘤相對較大,或屬多發性(多於一個位置出現腫瘤),需要切除的範圍相對較大,局部切除手術或會造成嚴重變形,同樣影響外觀;此時,全乳切除和重建手術便是比較合適的治療方案。

重建手術:植入自身組織 感染風險較小

需要全乳切除的病人可考慮接受乳房重建手術,重建手術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用植入物如特製鹽水袋,使兩邊乳房外觀平均自然。洪家偉指出,這做法相對簡單,可用切除手術的同一傷口植入。但植入物屬外來物,有可能引起發炎感染,或出現破損、移位等情况。植入物一般可保持約10年,便要做修正手術更換。

第二類重建方法是利用病人自身組織作填充物,如腹部肌肉和軟組織或背脊肌肉。洪解釋:「自身組織轉移,會多一道額外傷口。像用腹部組織,會在腹部切除肌肉,傷口相對較大,手術和復元時間亦較長。用自身組織作為植入物,耐用程度高很多,出現發炎和感染、移位和破損的風險亦較小。需要做修補手術的機率相對較低。」

洪提醒,乳房重建始終是非必要的手術,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病人需要考慮自己的接受程度,了解手術好處和壞處、短期和長期風險等,再與醫生討論達到共識,揀選一個最適合方案。

另外,洪指出,以往做乳癌切除手術時,或需要把乳暈和乳頭切除,以防當中有小部分乳腺組織,會增加復發風險。不過,經過多年研究顯示,乳暈底部雖有小量乳腺組織,但引致乳癌復發的機率低。只要腫瘤不涉及乳暈和乳頭,醫生會盡量保留,以保手術前外觀。

但若手術需要切除乳暈和乳頭,有病人除接受乳房手術重建外形外,也會考慮以紋身方法「重建」乳頭(見「知多啲」)。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知多啲:乳頭紋身像真度高 深淺紋理營造立體感

紋身師Shienne 3年前獲整形外科醫生邀請,合作為乳癌康復者紋乳頭,每年約為15至20名病人提供服務。由於沒高調宣傳,大眾對這類服務還未有太多認識。

康復者由發現患病到切除癌細胞,整個康復過程身心疲累,乳頭紋身是康復過程一個中途站。Shienne說:「病人是否接受全按個人需要,但美化外觀會提升康復者的自信。」

紋身過程中,Shienne會對照另一邊乳頭畫出相對應大小和形狀,「但不會完全一樣,即使健全乳頭或乳房也不完全一樣」。若兩邊乳頭均被切除,紋身師則憑着經驗,起出草稿,再由康復者確認後才會開始紋身。

【乳癌】切除手術影響身心 兩類乳房重建手術外 乳頭紋身增康復者自信
 Shienne(受訪者提供)

紋身過程分兩次 日常護理或影響着色

「顏色會盡量調至接近原有的顏色。效果像真度高,遠看不會察覺有差異。」Shienne解釋,紋身過程分為兩次,第一次先上底色,約6至8周後再上一次顏料,紋出深淺紋理的立體視覺效果。「墨水屬永久紋身顏料,跟普通紋身使用的一樣。但日常護理有可能影響着色情况,康復者可自行選擇要否補色。」

乳頭紋身予康復者希望  彌補心理缺口

Shienne認為,乳頭紋身能夠彌補康復者心理缺口。「作為女士,失去乳房或乳頭都是一件大事,照鏡時一定會有失落感及缺乏自信。曾有康復者接受全乳切除手術,康復後不敢照鏡,直至紋身後,她很開心並說現在很喜歡照鏡。乳頭紋身的理念,就是希望為康復者帶來新的希望,自信地過人生的下半場。」

非所有紋身師可做乳頭紋身 具同理心讓康復者被尊重

不過,她強調,並非所有紋身師都適合做乳頭紋身,「除要有足夠經驗外,還需要具備同理心和細心,令康復者感到安心和被尊重」。

(乳頭紋身費用由數千至2萬多元不等,視乎位置、效果、覆蓋範圍和複雜程度等。)

文:馮淑玲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9%97%9c%e4%b9%b3%e7%99%8c%e5%be%a9%e7%99%bc%e5%92%8c%e8%8d%b7%e7%88%be%e8%92%99%e6%b2%bb%e7%99%82%e7%9a%845%e5%80%8b%e7%96%91%e6%85%ae/ Mon, 04 Sep 2023 04:0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506

【明報專訊】45歲乳癌病人黃女士,半年前不幸確診2B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其中兩粒淋巴受癌細胞影響。手術及接受過輔助化療之後,正準備開始荷爾蒙治療。她提出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疑慮,相信很多讀者會感興趣,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編者按:什麼是高危復發因素?荷爾蒙治療外,有其他藥物減低復發風險嗎?長時間服用荷爾蒙藥物,患者會很辛苦嗎……)

認清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高危復發因素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對抗乳癌–乳癌大致分為3類,分別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及三陰性乳癌,各有不同治療方案。(South_agency、Ilya Lukichev@iStockphoto)

1.什麼是高危復發因素?

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的高危復發因素包括:

  • 患者有4粒或以上淋巴結受影響,或
  • 有1至3粒淋巴結受影響,而腫瘤大過5厘米、病理分化為3期,或Ki-67(細胞分裂指數)≥20%
  • 透過基因分析發現高風險

提升無復發存活率

2.除了荷爾蒙治療之外,有沒有其他藥物減低復發風險呢?

現時有兩個重要研究指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能減低高風險荷爾蒙乳癌的病人復發風險。

(a)Monarch-E研究:約5600名早期高復發風險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參與研究,患者分為2組,一組只服用荷爾蒙藥物,另一組除接受荷爾蒙治療外,再配合為期兩年的CDK4/6抑制劑阿貝西利(abemaciclib)。結果顯示,荷爾蒙治療配合CDK4/6抑制劑可減低33.6%復發機率,而4年無復發存活率亦由79.4%增至85.8%。不過,阿貝西利有其副作用,例如腹瀉、白血球降低、疲倦、作悶和頭痛等。

(b)NATALEE研究:這個研究於2023年在美國腫瘤學會會議上發表,當中約5100名早期高復發風險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分為2組,一組為對照組,只服用荷爾蒙藥物,而另一組則接受荷爾蒙治療和CDK4/6抑制劑瑞博西利(ribociclib)。服用為期3年的瑞博西利,能提升3年無復發存活率由87.1%至90.4%,數字上不是非常突破,仍有待長遠數據分析。

3.現時有沒有基因分析乳癌病人復發機率?

早期乳癌患者在手術之後,腫瘤標本可作基因表現檢測,如Oncotype DX、Mammaprint、Endopredict、PAM50來估計復發機率,亦可作參考以指引是否需要輔助化療。

不過,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做這些檢查。病人還未停經而且已發現有淋巴轉移,基因表現檢測結果未必準確;另外若病人已經有多粒淋巴轉移,即是臨牀數據已表示病人需要接受化療,也不需要作基因分析。


相關閲讀:【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遺傳常見BRCA1、2基因變異

4.需要化驗遺傳性基因BRCA嗎?

約10%至15%乳癌患者是由遺傳所致,若因遺傳引致,病發年紀通常較年輕(通常在停經前),而最常見的基因變異是BRCA1和BRCA2基因。

有以下個人及家族病歷人士,較高機率帶有BRCA變異基因:

  • 早發性乳癌(於45歲或以前確診)
  • 早發性卵巢癌(尤其是早於更年期以前確診)
  • 多宗早發性乳癌及有關癌症(如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
  • 卵巢癌患者
  • 乳癌及卵巢癌發生在同一女士身上
  • 兩邊乳房皆有癌症
  • 男性乳癌患者
  • 直系或次系親屬曾患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
  • 突變基因攜帶者的直系親屬
  • 有些突變基因攜帶者的遠親

早期高復發風險乳癌患者如沒有以上風險,但有4粒或以上淋巴結受影響,也可考慮作BRCA基因分析。

患者如果驗出帶有遺傳性BRCA1或BRCA2,可考慮服用1年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olaparib),以減低復發風險。研究指服用PARP抑制劑可將3年無復發存活率由77.1%提升至85.9%。至於PARP抑制劑副作用包括血細胞數目減低、肚瀉、作嘔和疲倦等。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新研究–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有新研究指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能減低復發風險。(RyanKing999@iStockphoto)

5.長時間服用荷爾蒙藥物,會否好辛苦?

的確服用荷爾蒙藥物需要很長時間,很多時要5年或以上,開始吃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潮熱、情緒不穩、疲倦或消化不良等,但服用了2至3個月後,這些徵狀慢慢會減退和習慣。

患者請緊記要保持毅力,不要輕易放棄,開懷面對,還要多做運動,調節體重,以減低荷爾蒙失調所帶來的不適。


相關閲讀:【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知多啲:1年新症近5000宗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2020年乳癌新症達4956宗,當中約九成是早期患者(即1至3期)。

乳癌大致分為3類,按癌細胞表面的荷爾蒙受體(ER/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來區分,包括:

  • 荷爾蒙受體陽性(ER+ / PR+)
  • HER2陽性(HER2+)
  • 三陰性乳癌 (即ER、PR、HER2皆為陰性)

最普遍是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佔乳癌總數約七成。雖然大部分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都不會復發,但仍有約兩成病人會在患病首10年內復發;一旦復發許多時候已擴散到身體不同地方,如骨骼、肺部、肝臟和腦部。若患者有高危復發因素,在確診最初幾年復發風險也較高。

「家支援」App幫到手

【明報專訊】家支援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項目,提供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資料,助病人和照顧者裝備自己,有足夠知識和技巧在家護理。

■下載「家支援+」手機應用程式

support-plus.med.hku.hk/download.php?lang=TC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www.afterroberto.com/%e4%b8%8d%e8%82%b2%e7%94%b7%e6%80%a7%e6%82%a3%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9%ab%981%e5%80%8d-%e5%b0%88%e5%ae%b6-%e4%ba%86%e8%a7%a3%e7%94%b7%e6%80%a7%e7%94%9f%e8%82%b2%e8%8d%b7%e7%88%be/ Wed, 18 May 2022 08:45: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853 【明報專訊】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不育男性患上乳癌的風險較正常男性高出一倍。倫敦癌症研究所(ICR)的專家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界須要進一步了解誘發男性乳癌的成因,包括男性生育荷爾蒙造成乳癌風險的角色。研究報告刊於《乳癌研究》期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英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較正常男性高1倍

這項由英國乳癌慈善組織Breast Cancer Now委託倫敦癌症研究所(ICR)所做的研究,分析了12年間英格蘭和威爾斯1,998名乳癌新症患者,是至今同類最大型研究。

研究人員了解他們的生育能力,包括問他們是否有親生子女、他們的伴侶有沒有懷孕困難,或他們有否曾因生育問題求醫等,之後再將乳癌患者的生育能力與1,597名沒有乳癌的男性比較,結果發現乳癌患者有生育問題的比例遠高於非乳癌患者。

 

相關文章:【男性健康】男士更年期知多啲 賀爾蒙分泌減 生理心理轉變屬正常 毋需羞於啓齒

 

專家:須了解誘發男性乳癌成因 與生育荷爾蒙角色

ICR的專家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界須要進一步了解誘發男性乳癌的成因,包括男性生育荷爾蒙造成乳癌風險的角色。研究報告刊於《乳癌研究》期刊。

 

相關文章:【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衛報)

]]>
乳癌丨真空抽組織 驗乳癌更精準(醫路同行)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7%9c%9f%e7%a9%ba%e6%8a%bd%e7%b5%84%e7%b9%94-%e9%a9%97%e4%b9%b3%e7%99%8c%e6%9b%b4%e7%b2%be%e6%ba%96-%e9%86%ab%e8%b7%af%e5%90%8c%e8%a1%8c/ Sat, 02 Jan 2021 05:00: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234 【明報專訊】乳癌是女性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單計2018年本港錄得4618宗女性乳癌新症,按年升5.8%。若與10年前的2008年相比,更急增約77%。以一生累積風險計算,每14名女性便有1人罹患乳癌。然而,隨醫學進步,患乳癌女性5年相對存活率達84%,早期乳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更超過99%,這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低乳癌威脅的關鍵。

乳癌丨真空抽組織 驗乳癌更精準(醫路同行)
女性由20歲開始應每月自我檢查乳房;每2至3年找專業護理人員作臨牀觸診檢查。(Voyagerix@iStockphoto)

 

年滿40歲 每2年造影檢查

女性由20歲開始便應每月自我檢查乳房,有沒有硬塊或其他病徵(見下文),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求醫。另外,建議每2至3年找專業護理人員作臨牀觸診檢查,多加一重保障;此外,女士年滿40歲應每2年做一次乳房造影篩查,包括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或乳房超聲波造影。造影檢查可偵測到難以靠觸摸發現的微細硬塊,甚至是未形成硬塊的微鈣化點,有助及早發現乳癌。

不少女士對乳房X光造影有所抗拒,主要源於過程中需要用儀器將乳房壓至微扁,即是俗稱「夾胸」,以減少乳腺組織重疊,得出較清晰影像。然而,隨着3D乳房X光造影普及,影像更清晰及準確,「夾胸」所需時間較短,按壓力度亦較輕,能大大減低不適。

 

「真空吸力」取樣傷口小

若透過觸摸或造影檢查發現乳房硬塊,先不要「自己嚇自己」,不一定是乳癌。不少乳房腫塊是良性,例如是纖維腺瘤、乳腺腫脹、乳管內乳頭狀瘤、乳房水囊等。因此要借助第三重診斷,即抽取乳房組織樣本作病理化驗,判定腫塊屬良性或惡性。

取樣方法也有多種,包括大家較常聽到的「抽針檢查」,當中分「幼針」及「粗針」。若醫生對硬塊有較大懷疑,通常會建議粗針檢查,因可抽取較多組織,結果較準確。粗針取樣前,先要局部麻醉,醫生會利用針管,經同一切口重複抽取數個樣本。粗針檢查亦有助醫生辨別癌細胞種類,以及是否具入侵性,以便制定治療方案。

近年亦有一種較新的取樣方法,就是「真空輔助切片」(vacuum assisted biopsy, VAB),原理是利用X光或超聲波引導切片針進入乳房病灶位置,再利用真空吸力的輔助,將組織「吸入」切片針。此方法優點是低創傷,只留下約0.5厘米針口,而且一次過可蒐集到比抽針檢查更多的組織樣本,研究顯示透過此方法取樣化驗,準確度比抽針檢查為高。而對於體積較小的良性腫瘤,更可透過真空輔助切片方法完全切除。然而,並非所有人也適合接受真空輔助切片檢查,需要視乎病灶位置是否合適,附近有無主要血管等。若病人因病情未能靠抽取組織等方法確定腫瘤是良是惡,可能需做開刀手術,切除所有不正常組織,再作切片化驗。

 

每月自我乳房檢查

  1. 觀察
    在鏡前觀察乳房及乳頭兩邊有否不對稱、皺起或內陷
  2. 觸檢
    *檢查右邊乳房時,右手舉高放在頭後
    *用左手3隻手指在右乳由外至內打圈游走,並按壓乳房

 

*檢查時留意有否以下異常徵狀:

乳房:硬塊;皮膚凹陷或凸出;皮膚呈橙皮樣變化、出現紅疹、不癒合傷口、出血或潰爛

乳頭:內陷或不對稱;表皮破損、脫皮、出血或有分泌物

鎖骨上下及腋下:有腫塊或淋巴結發大
*以右手重複以上動作,檢查左邊乳房

註:如乳房有任何不正常徵狀,應立即找醫生詳細檢查
文:梁小蘭(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

]]>
【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5%b3%e6%80%a7%e7%96%be%e7%97%85%e3%80%91-%e4%b9%b3%e7%99%8c%e8%a1%93%e5%89%8d%e5%8c%96%e7%99%82%e5%8a%a9%e7%b8%ae%e7%98%a4-%e6%96%b0%e6%a8%99%e9%9d%b6%e8%97%a5%e6%8f%90%e5%8d%87%e6%b2%bb/ Thu, 02 Apr 2020 02:19: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677
【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建議女士們除了定期做乳房 X 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外,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如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2017年有超過4000宗新症,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雖然近十年乳癌新症數字不斷上升,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近年有不少新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在手術前進行化療、新的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有助提升治癒率。

 

乳癌一線治療:手術切除腫瘤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指,因遺傳而患上乳癌的只佔極少數,大多患者都是由於後天因素引致,例如缺乏運動、進食高脂食物、生育後沒有餵哺母乳等。乳癌的一線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腫瘤,過往會在手術後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但近十年醫學界較多透過術前化療先把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尤其是對於腫瘤很大,或者不希望全乳切除的病人,術前化療可以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以盡量保留乳房的完整。

 

標靶藥物 第一期乳癌治療率達九成  

標靶藥物治療方面,近年醫學界研發了不同的新藥,例如針對HER2型這種較頑強的乳癌細胞,新的標靶藥有助提升治癒率,第一期乳癌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另外一些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新標靶藥,除了有效延長存活率,配合綜合治療亦可減少使用副作用比較多的化療。

至於對付「三陰性」乳癌,即是指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ER)、黃體酮受體(PR)、上皮生長素因子(HER2)都呈陰性,由於荷爾蒙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都無效,過往只能依靠化療抗癌。近年研究就發現,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有效完全緩解癌細胞,並提升存活率。

 

女士注意:定期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

邱醫生指出,雖然目前有不少乳癌的新治療方案,但女士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定期做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包括觀察、觸摸乳房留意有否變化,如發現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
【乳癌】3公院設診所跟進康復者 護士盼擴至全港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3%e5%85%ac%e9%99%a2%e8%a8%ad%e8%a8%ba%e6%89%80%e8%b7%9f%e9%80%b2%e5%ba%b7%e5%be%a9%e8%80%85-%e8%ad%b7%e5%a3%ab%e7%9b%bc%e6%93%b4%e8%87%b3%e5%85%a8%e6%b8%af/ Fri, 27 Dec 2019 09:24: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095 【明報專訊】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整體有4391宗乳癌新症,屬本港頭號女性癌症,按年升6.5%。4373名女性乳癌新症患者中,20至39歲的年輕患者較2016年增加7.4%;60歲或以上患者增幅達13%。九龍東醫院聯網乳科中心護士長王貴英表示,目前全港僅3間公立醫院設護士診所跟進穩定患者,她期望醫管局增加資源,將診所推行至全港,為乳癌患者提供終生護航。

乳癌, 護士診所, 定期檢查,

乳癌2017年4391新症 按年升6.5%

數據顯示,2017年有290名女性乳癌患者為20至39歲,佔整體女性乳癌患者的6.6%,按年升7.4%;40至59歲有2238人、佔51.2%,較2016年升1.5%;60歲或以上患者為1845人、佔42.2%,按年升幅最高達13%。

聯合廣華伊院護士診所 定期檢查復發否

王貴英指出,聯合醫院每年處理全港約8%、達340宗乳癌新症。她說,乳癌患者完成治療、情况穩定後,仍需定期跟進。目前聯合醫院廣華醫院伊利沙伯醫院設護士診所,患者接受治療的10年後,可轉介護士跟進,定期檢查有否復發,如有問題會轉交醫生跟進。

王又稱,聯合的護士診所由她一人負責,每年有250個新症,連同累積的舊症,醫護工作量大。她期望醫管局增撥人手、資源等,將該護士診所擴展至各醫院聯網,為患者提供終身保障。

(抗癌系列一)

]]>
【乳癌電療】善用呼吸法護心 減輻射引致心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b%bb%e7%99%82-%e5%96%84%e7%94%a8%e5%91%bc%e5%90%b8%e6%b3%95%e8%ad%b7%e5%bf%83-%e6%b8%9b%e8%bc%bb%e5%b0%84%e5%bc%95%e8%87%b4%e5%bf%83%e7%97%85%e9%a2%a8%e9%9a%aa/ Mon, 19 Aug 2019 06:36: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045
【乳癌電療】善用呼吸法護心 減輻射引致心病風險
患病風險——由於心臟位處人體靠左邊的位置,電療左邊乳房的同時,心臟也會接受到很高的電療劑量,增加日後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風險。(Eraxion@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放射治療(電療)是乳癌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標是要消滅殘餘的癌細胞。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的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療;即使整個乳房切除了,醫生若擔心有癌細胞殘留在胸壁,也會建議做放射治療。

然而,左邊乳房由於靠近心臟,電療期間心臟也會受影響,增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可幸的是可透過呼吸控制,有效減低乳房電療對心臟的影響。

乳癌是香港以至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根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統計,2016年女性乳癌新症共有4108宗,702名女性死亡。近年乳癌個案不但有上升趨勢,病發年齡也年輕化,現時本港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

治療乳癌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年齡、健康狀况、乳癌分期、腫瘤大小、癌細胞種類等。隨着科技進步,利用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和放射治療,早期乳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過80%。

其中,放射治療是乳癌治療的重要一環,用於輔助手術或化療。利用高能量X光射線,殺死手術後可能殘留的癌細胞,減低復發風險。療程約為3至6星期。

 

手術保留乳房 必須接受電療

根據最新的乳癌治療準則,乳癌病人在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即局部切除腫瘤及淋巴結,以保全乳房)後,便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徹底清除殘餘的癌細胞,減低復發風險。此療程適用於所有入侵性乳癌及大部分原位癌病人。至於接受全乳切除的病人,若屬下列情况也建議接受放射治療:

  • 原發腫瘤超過5厘米
  • 腋下淋巴結轉移4個以上
  • 手術切除標本邊緣仍有癌細胞侵犯

然而,電療所引致的心臟併發症是不能忽視的問題。43歲的馬小姐,發現左邊乳房患上一期乳癌,做了局部切除手術,保留乳房。她經轉介來接受電療,問了我一些有關電療對心臟的影響,她的憂慮相信也是很多病友所關注。

 

【乳癌電療】善用呼吸法護心 減輻射引致心病風險
藍線上方的組織是乳房放射治療區域。深呼吸時,可減少心臟受電療的影響。(作者提供)

 

左乳癌患者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高20%

問:左邊乳房和右邊乳房電療有分別嗎?

由於心臟位於人體左邊,電療左邊乳房的同時,心臟也會接受到很高的電療劑量。丹麥和瑞典於2013年發表研究,左邊乳癌患者的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比右邊乳癌患者高約20%。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與心臟受到的電療劑量成線性相關,平均心臟電療劑量(mean heart dose)每增加1 Gy,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風險會增加7.4%。乳癌患者接受電療後5年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風險便開始增加,並持續至少20年。

而乳癌患者若有其他心臟病的高險因素,例如:血壓高、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吸煙、肥胖等,也會增加電療後心臟病的風險。

 

問:現今的科技能否減低電療對心臟的影響?

電療乳房,主要以三維斷層電腦掃描(CT scanning)計算出心臟受電的劑量。現時可降低心臟電療劑量的主要技術包括:呼吸控制技術、俯臥姿勢、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高速螺旋放射治療(tomotherapy)、術中放療,它們各有利弊和應用特點。當中,國際間最廣泛運用的是呼吸控制技術。

利用呼吸控制技術,病人要深呼吸,閉氣屏息約20秒,在這20秒內,放射電療師會準確監察病人胸部位置,並施以電療。病人深呼吸的時候,胸部會提升,肺部會膨脹,心臟會離開乳房組織,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受電療的劑量影響,從而減低心臟併發症,提高病人存活率。另外,採用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或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MAT),配合呼吸控制技術,可以更有效減低心臟電療劑量。

 

問:電療後生活上有什麼要注意?

左邊乳房電療後,心臟始終有一定程度的輻射,我建議一些日常生活小貼士:注意飲食,少吃高糖高脂肪高鹽分的食物,注意血壓、糖尿,多做運動,建議每天做30分鐘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跳舞等。

希望以上的資訊可以幫到馬小姐,也令大家對電療多一點了解。

 

【乳癌電療】善用呼吸法護心 減輻射引致心病風險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知多啲:每月自我檢查 及早診斷增治癒率

及早診斷,乳癌治癒率超過80%,所以女士們要每個月自我檢查乳房及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及早發現乳癌徵兆:

  • 乳房:形狀或大小改變、皮膚出現點狀凹陷或呈橙皮狀、有任何硬塊
  • 乳頭:縮陷、流出分泌物或出血
  • 腋下:腫脹或淋巴結發大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