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變種Omicron疫情在社區進一步擴散,前日驗出初步陽性、感染源頭不明的20歲崇光百貨女售貨員(第12,945宗)昨日證實陽性,其父親1月1日已發燒及咳嗽但沒求醫,沒接種新冠疫苗,在社區逗留至1月9日其女兒初陽才被送入檢疫中心。衛生署追查發現,父女或與望月樓群組有關,父親在屯門愛定商場經營東亞大藥房,而住屯門嘉悅半島第一座的44歲男機艙服務員(第12,611宗),在上月26日發病後,27日曾到該藥房。衛生防護中心今(11日)公布,父女的病毒基因排序與他完全脗合。此外,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加權核密度(E-WKDE)模型,預測未來一星期,本港發病高風險地區會從屯門、大埔、九龍塘、北角、銅鑼灣及跑馬地,逐步延伸至荃灣、沙田、九龍灣、觀塘及元朗,呼籲市民暫時減少在這些區域的非必要出行。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梁卓偉:Omicron可1傳6至10人 空姐母親已傳7人 袁國勇:社區定有隱形傳播鏈
理大推算Omicron變種病毒發病高風險地區由屯門、北角延伸至荃灣、沙田、九龍灣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加權核密度(E-WKDE)模型,並根據過去14日本港Omicron變種新型冠狀病毒個案居住點、逗留地點、疫苗完全接種率、每日人口流動數據、社交距離指數(計算疫情前後社區交通流量變化)等因素,預測本港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風險。
理大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講座教授史文中指出,南非Omicron發病高風險區域最初為首發現Omicron的豪登省,其後先擴散到鄰近省份,再擴散到交通聯繫緊密的省份。其團隊根據規劃署進行城市規劃時候劃分的291個小規劃統計區(TPU),分析發病風險時空預測。他稱今日(11日)屯門、大埔、九龍塘、北角、銅鑼灣及跑馬地均為高風險地區,即發病風險指數為0.8至1;預測在1月12日擴展至荃灣、1月13日擴展至沙田、1月14日擴展至九龍灣、1月15日擴展至觀塘、1月16日及17日高風險地區則擴展至元朗。
預測準確率逾80% 籲市民減非必要出行
團隊又預測,全港平均發病風險從今(11日)的0.66,將會在1月17日上升至0.77。史文中補充,全港發病風險已經在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降低,模型推測假如香港並無在1月7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今日全港平均發病風險將會是0.78。
史文中稱,過往曾以預測數據與真實感染率比較,稱預測準確率超過80%。他認為,Omicron疫情發展到讓人擔心的階段,政府應該於未來一周在高風險區域加強疫苗接種及檢測資源。他又表示,政府宣布小學及幼稚園停課,可有助降低發病風險。
他又指出,本港1月駕車出行量比上月降低16.82%,步行量比上月降低19.09%,可見市民主動減少娛樂、購物等出行活動。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即日籌新安排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1月10日)
屯門愛定商場東亞大藥房一家四口染疫 父女基因排序與望月樓源頭空少相同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11日)零時,本港新增2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個案,其中20宗驗出N501Y及T478K變種病毒,顯示可能屬Omicron變種。新增個案當中13宗屬輸入個案;8宗屬本地感染,均由檢疫中心發現。與屯門愛定商場東亞大藥房相關的新增個案包括:個案12966:藥房東主,昨(10日)公布個案12945的父親,居於屯門愛琴海岸第8座。早前引發又一城望月樓群組的國泰航空男空中服務員(個案12611)於上月27日到藥房購物,父女的病毒基因排序與他完全脗合,有可能是在藥房受感染。個案12966的11歲兒子及個案12966的45歲妻子。
北角空姐群組現第六代
此外,北角女機艙服務員(第12,676宗)的群組繼續擴大,昨新增7宗個案,並已出現第六代個案。空姐62歲的媽媽(第12,754宗)與62歲朋友(第12,841宗)於上月31日曾到天后陸田園吃早餐,後者在中信証券工作的63歲丈夫(第12,825宗)之後染疫,與夫婦同住的31歲男親人昨初步陽性。31歲男子在觀塘羅兵咸永道工作,1月2日曾到黃大仙祠,以及到星格流行音樂學院與10多人一同唱歌。
此外,在中信証券工作的63歲患者的71歲女性朋友(第12,913宗)日前已確認為陽性,她的16歲同住女家人昨亦初步陽性,是該群組第六代個案。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崇光女售貨員的父親已出現病徵一段時間,不排除發病前已具傳染性,並長期活動於人流密集的商場店舖,有很大傳播風險,現時要盡快追蹤及檢測,否則或有部分個案傳播後「陽轉陰」,屆時便無法追蹤。
至於北角空姐群組已發展到第六代,梁子超認為暫未成功圍堵群組,社區現時仍有源頭不明個案,而且群組中涉及的食肆仍有食客未尋回,且檢疫設施已出現壓力,顯示本港距離醫療系統崩潰並非很遠,促請當局盡快收緊防疫措施,提高市民的危機意識。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植牙前後注意5件事 勿忽視保養導致「植體周圍炎」
- 3類人士高危 小心隱疾突襲運動猝死的「元兇」是心臟病?
-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 手足口病傳染力高 5歲以下高危 初期病徵似感冒 症狀:手腳掌口腔出紅疹
-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 頸肩痠痛或頸椎病作怪 留意6種臨牀症狀:頭暈惡心 健忘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