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按自拍然後上傳社交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指定動作。和朋友分享近况及見聞,本是賞心樂事;偶爾發一張滿意的自拍照逗自己開心亦無傷大雅。可是,不少網民卻習慣每天盤算着自己得到多少個「Like」,量化了的滿足感更成為了很多人自信的基礎。這種行為不但影響着情緒,甚至令很多人終日沉迷社交網絡,不能自拔。
痛苦活在別人品評下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稱為「自我客體化」(self-objectification)——由於內在自信的匱乏,只能根據別人眼中的自己,作為「自我價值」及「自我形象」的依歸。有着這種特質的人,做每件事情都必先考慮別人的看法,過分執著和計較別人的評價,而把自身真正的喜好埋沒到內心深處。這正好解釋了為何有些人極着重外表,甚至嘩眾取寵,並以此為自尊心的泉源。
互聯網發展迅速,現在不僅照片,更有現場直播,影片即時上傳至社交網絡,把生活於人前呈現,短時間內接受大眾品評,使人對外貌形象愈來愈緊張,直接鼓吹了這種自我客體化的風氣。偏偏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裏,人可以掩飾真正身分,更能毫無顧忌地以尖酸刻薄的言辭,對他人肆意評頭品足。若對網上流言蜚語過分上心,很容易會走上極端,有些人甚至因而踏上不斷整容的不歸路。
與其靠美圖效果終日自欺欺人,倒不如樂天知命,敢於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一切。能發掘與生俱來美好的一面,好好利用自己的優點,在現實中盡好每樣責任,活出自我價值,才能於人前流露出真正的自信,得到由衷的「Like」。
文: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