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連續多日發出酷熱警告,出街走一轉已經汗流浹背,忍不住高呼「熱死人」;但原來炎熱天氣真的會增加死亡機率,中大及理大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持續高溫會推高死亡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臟科專科醫生亦指出,戶外運動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
其實酷熱天氣或高溫環境,如何影響心臟功能?心臟病人在夏天,難道要日日留在家?
中大及理大研究團隊的研究指出,連續5個熱夜(晚上逾28℃)額外總死亡率最高達7.99%,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額外死亡率亦達7.74%及8.13%;連續3個熱日(日間最少1小時達33℃)的整體及心血管病額外死亡率則升約8%。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指出,天氣冷熱與心肌梗塞(心臟病發)有一定關係,有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或慢性心臟衰竭等問題的患者,就算本身血管有些少閉塞或泵血功能稍弱的情况,只要處於穩定狀態下也可應付日常生活;不過一旦受外間刺激,心臟功能便受影響,受損程度視乎個人的心臟健康。
烈日下運動必須減強度
如果病人本身的心臟功能很弱,在天熱時作靜態活動已可以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但這類個案較少在港出現,反而在歐美較常見;香港較多的情况是在天熱下做運動,引發出隱性心肌梗塞。這類患者的心臟功能未必好差,只是在高溫加上運動才爆發。一個三十出頭的男子,本身是行山健將,體能良好兼身形標準,有次在酷熱警告下行山,突然感到心口劇痛,需要由直升機送院,原來他有隱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要接受通波仔手術。「做適量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但在天熱環境下所進行的強度,最好較平日少,避免心臟負荷過重。」
一熱一冷雙重刺激 泡凍水攞命
除了留意運動強度,亦要避免一冷一熱的環境。早前台灣有個七十歲老翁,於酷熱天氣下在溪澗泡水消暑,引發心臟病,送院不治。李樹堅解釋﹕「天氣熱時體溫上升,人體需要靠出汗散熱外,皮膚表面的微絲血管亦會擴張協助散熱。當全身有不少血管擴張時,會增加血液流量,從而提升整體血液循環,令心跳加快,加重心臟工作量。」天熱已為心臟病人帶來第一重刺激,如在高溫跳入冷水中,便製造出第二重刺激。「因本身血管已經擴張了,溫度一跌,血管會收縮,血壓又再急升,再次增加心臟負荷,自然促使了心肌梗塞的風險。」
不過,並非每次心肌梗塞也會導致死亡。平日心臟是靠電流信息來控制,作出有規律的跳動,當心臟梗塞時未能及時打通血管,心臟肌肉細胞陸續缺氧死亡,垂死的細胞會發出干擾電流,擾亂心跳,出現心室顫動,不能正常有規律地跳動,有機會猝死。「心臟細胞由缺氧至出現干擾性電流,可以是幾分鐘至數小時不等,所以病發後,愈早醫治,得救機會愈大,首十多小時是關鍵,而且病發情况無法預計,可以急速惡化。不過就算心肌梗塞經治療後,心臟功能亦會受損,愈多細胞死亡,心臟功能愈差,增加心衰竭機率,長遠而言會影響壽命。」
避免飲酒精或咖啡因飲料
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夠會影響血液循環,減少血液總量,如全身有5公升血,但脫水時只得4.5公升,心臟要落力地泵多些血補充。此外,其時的血液濃度高了,變得較「杰身」,血小板也較活躍,增加血塊凝結及閉塞血管的風險,因此心臟病患者要定時補充水分,但避免飲用酒精或咖啡因等利尿飲料,增加水分流失。
然而飲水過多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嚴重的心臟衰竭患者,每日限飲1至1.5公升水,本身可能獲處方利尿劑,在熱天時會增加脫水機率。但大量飲水又增加心臟工作量,所以在這情况較難取得平衡,要小心處理。」
嚴重患者最好每日量度體重,如果體重明顯增加,腳踭位有些腫,就可能水分多了,要注重飲食,避免食太多鹽及飲水太多。不過,如患者覺得口渴時,始終也要補充適量水分,因為腦部感應到渴時,水分已不足,尤其是長者的感應較慢,口渴時可能已缺水了一段時間。
■安心運動四招
運動有助強化心臟功能,如果本身有心臟病時作戶外活動,最好遵守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建議以下四點守則﹕
1. 首先日常沒有明顯的心臟病症狀,做運動時最好有伴同行,遇有突發事件時也有人代求救。
2. 別作難度太高的運動,如平日行十公里路程,天熱時宜減短路程。
3. 作分段式休息,別一鼓作氣令體能去得太盡。
4. 傷風感冒時,別作戶外運動,增加心臟負荷外,因食藥影響排汗散熱,增加中暑風險。
■知多啲
分清中暑/心肌梗塞 急救法相反
近日不時有行山者於途中昏迷,中暑和心臟病發的症狀有分別嗎?李樹堅教路,中暑前出現的熱衰竭,患者會頭暈出汗,手腳冰冷及面青唇白,血壓下跌,情况沒改善便進一步變成中暑,出現昏迷抽筋,失去意識,體溫可達40℃,皮膚滾熱。
至於心肌梗塞,未必會即時暈倒,一般先是心口痛,之後出現氣喘,最嚴重時會失去知覺,心臟停頓猝死。「心肌梗塞時未必一定按程序出現,可以是心口痛無氣喘,但不代表不會猝死,或者有嚴重的氣喘但又未必會死亡,病發過程難以預測,這刻可以跟人聊天,下一刻可能暈倒。」
大家見到中暑患者時,應送他們陰涼地方降溫,然而不少人遇到別人暈倒時,自然想扶對方坐起來,但事實上暈倒是因血壓低,血流不到上腦,因此應讓患者平躺及墊高腳,令血液返回腦部,別勉強患者坐起來,否則血更流不到上腦。處理心肌梗塞者則剛剛相反,要找個舒適位置坐起來,令呼吸回復正常,別要他們平躺,否則會加重呼吸不順。
無論是中暑或心肌梗塞,都應要報警求助,及早送患者求醫。
■及早預防
35歲起要驗心
現時心臟病患者有年輕趨勢,二三十歲已有問題,撇除先天因素,大多是因三高問題,尤其是膽固醇及食煙等問題。有個三十多歲的文職男子,向來喜歡大魚大肉,尤其是肥牛火鍋等高脂食物,平日又甚少做運動,身材稍為肥胖,但不屬典型中央肥胖型,因此從來沒預計自己會有心臟病;直至有天上班中突然心口痛,即時入院,接受通波仔後康復出院,但心臟已受到一定的傷害,生活上要作出調節作長遠預防。
李樹堅建議大家在35歲左右接受體檢,40歲起則年年驗身,及早預防。
文、圖: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