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
在1994至2014年間,香港女性乳癌新症由每年1226宗增至3868宗,激增超過兩倍,平均每天逾10名女士確診。女士們一旦摸到乳房有硬塊,不禁擔心,究竟是正常乳腺組織、鈣化點、水囊,還是惡性腫瘤?
檢查乳房,究竟應做乳房X光造影,還是乳房超聲波?
乳房主要有四大組織——脂肪、乳腺、乳管和纖維。「如果乳房摸到硬塊,有3個可能。第一,摸到正常脂肪或乳腺組織,或夾雜中間脂肪塊,又或者錯摸肌肉或胸骨,誤以為是腫瘤。第二,硬塊屬於良性組織,常見包括:水囊、乳腺增生、纖維瘤等。第三,硬塊屬於惡性組織,即是癌症。」放射科專科醫生彭麗雯說。
「錯摸事件不時發生。我有病人說她摸到乳房硬塊,但其實是皮膚表層問題。」家庭醫生鄭志文說,乳房發現硬塊,家庭醫生就會把病人轉介放射科檢查。「一般來說,35歲以下,先做乳房超聲波。如有懷疑,再做乳房X光造影。35歲以上,就會做齊兩項檢查。」彭麗雯說。視乎病人年齡、徵狀、臨牀檢查和癌症風險,醫生會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案。
X光看鈣化 超聲波分善惡
乳房X光造影的長處是看鈣化點(鈣化發生在細胞死亡、發炎、疤痕、癌症組織等);相反,超聲波看鈣化點較差,優點則是分辨良性或是惡性組織。彭麗雯指出,「乳房X光造影和乳房超聲波分別使用不同方法檢查乳房,其實目的相同,都是尋找和辨別異變組織。各有所長,相輔相成。」
乳房X光造影的靈敏度約81至84%,準確度有69至89%;而乳房超聲波的靈敏度有91至93%,準確度有81至95%。彭麗雯解釋,「靈敏度即是可否找到有問題的地方,而準確度就是當找到有問題的地方時,能否分辨它是良性或惡性。」兩項檢查都做,準確度可以超過90%。
乳房抽針 不會令癌擴散
完成檢查(不論是X光造影、超聲波或是磁力共振),放射科醫生都會根據影像作出評估,然後分類。美國放射科學會提倡一個乳房影像分類系統,名為BIRADS(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0﹕檢查結果不完整,需要更多影像或資料
◆BIRADS 1﹕正常
◆BIRADS 2﹕良性
◆BIRADS 3﹕多數良性,建議定期跟進
◆BIRADS 4﹕懷疑可能惡性,應抽取組織進行病理化驗
◆BIRADS 5﹕高度懷疑惡性
◆BIRADS 6﹕證實惡性
鄭志文指出:「這個系統的好處是,可以因應分類,配對行動。例如:BIRADS 3的病人,定期檢查;BIRADS 4 及 5的病人,安排進一步病理檢查。BIRADS 5 及 6,轉介及商討治療方案。」
無論是X光或超聲波找到硬塊,就要進行穿刺活檢。「先替皮膚消毒,局部麻醉,直接把一支特別的針插入乳房,抽取細胞樣本,交往病理化驗。」彭麗雯補充,幼針只能抽取小量細胞,準確度約80%。一般情况,使用粗針(抽取5次組織樣本),準確度可達98%。針對某些病變,更有可能需要用到真空針刺抽取組織。
不少病人都會憂慮,抽取組織的過程會否令到腫瘤擴散?彭麗雯說,以乳房組織來說,抽針是不會令到癌細胞擴散。她強調﹕「研究顯示,乳房內的惡性組織不會因為抽針,而由一個癌症位置擴散至另一個位置生長。」病人毋須擔心。
40歲以上 每兩年照一照
「一般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歐美女性跟亞洲女性的乳房結構有些不同,所以研究報告建議,亞洲女性加入乳房超聲波作為篩查項目,可以增加檢查的準確度,高達13至17%。鄭志文補充,女性應該從小關注乳房健康,定期自我檢查,同時,定期前往臨牀檢查。他提醒,一旦發現腫塊,不論年紀,馬上求診。
採訪:鄭寶華、許朝茵
文:麥穎姿
圖: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專題系列文章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 【乳癌】一成個案與遺傳基因有關 BRCA基因變異是什麼?4類人士可接受乳癌基因測試
- 乳腺增生症狀部分跟乳癌相似? 5招降風險
- 乳癌患者易有睡眠障礙?5招改善失眠助康復
- 是乳腺癌嗎?乳腺結節原因及兩種常用檢查方法 5點注意降風險
- 【乳癌】40歲以上患乳癌風險增 定期3D乳房攝影+超音波 及早偵測癌魔減少假陽性
- 【乳癌關注月】識別乳癌病徵減低患病風險 由健康生活做起(衛生處方)
- 有關乳癌復發和荷爾蒙治療的5個疑慮 了解CDK4/6抑制劑+荷爾蒙治療
- 淋巴水腫頭號成因是乳癌 早期可逆轉 胡亂推按淋巴有反效果(醫路同行)
- 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6/HET20170622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6/HET20170622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6/HET20170622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6/HET20170622_0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