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常說西醫「微觀」,中醫「宏觀」,只是點出中醫和西醫在疾病診斷方面一些不同。西醫除了診斷檢測技術不斷細化,治療也由機理發展往細胞生化進一步細化着手。西醫診斷生病與否,先依賴臨牀檢查,如未能斷症則深入檢測化驗。西醫視身體如Lego積木,由不同部分堆砌而成,健康就是使每個部位健康;而治療策略也是根據不同部位治療,更加利用藥物跟隨生化驗點擊中治療部位。
中醫注重「宏觀」的整體治療,重視整體處理人體對環境反應的調控,認定個人健康除了依身體各部的健康外,更靠外在環境因應融合的能耐。對身體,中醫比擬為一國家,身體部分看為不同崗位/功能,需互相配合無間。例如說「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中醫藉提升身體各部整體的能力,以及增進不同功能的配合去對抗疾病。
中西醫聯手 穩固「堤壩」
其實中西醫是治療策略不同,結合中西醫治療往往可給予病人更全面的治療。曾有一病人患上骨髓癌,西醫化療已打了二十針,病人血液內高量癌細胞已減至微量。病人查詢得知再打化療針,只是減低癌細胞數量,但仍會有小量癌細胞存於血液,繼續打化療針仍有可能復發。病人這時開始常暈眩不適,認為既已清除癌細胞至一個很少的數字,何不減少化療及其不適,「與癌共存」。
病人問我應否轉用中醫或氣功等療法,可否停止或減少化療,如由每星期一次轉為二至三星期一次。她的想法等於說地板已掃乾淨,只有小量癌細胞已很不錯。我糾正她的想法,自身防禦系統好比建造中的水壩,癌病不只是濁泥卻是病如洪水。雖病情已好了很多,但洪水其實未平伏,可隨時再來,減慢清除惡力會讓惡力侵入,繼而堤壩不穩,又再崩堤。故建議病人要完成西醫化療,清除剩餘的癌細胞至最好的狀態,同時以中醫療法加強堤壩,即整個身體的自我防禦能力。這種比擬法中醫西醫皆可靈活運用,制訂治療策略時可增加效益。
「宏觀」醫學主要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整體調控治療疾病,藉現代方法開始發展成一種醫學理論體系。中醫、西醫各有特色,將醫學中的宏觀生命與微觀生化體打通,就是中西醫結合一環。
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余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