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人因為健康和環保等原因而轉吃素,市面上也出現更多不同的素肉(Vegetarian meat)選擇,例如素漢堡扒、素腸仔、素午餐肉和素碎肉等。到底素肉是用什麼製成呢?素肉雖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和肉類中的致癌物,但當中的熱量、飽和脂肪和鈉質含量又是否真的較為健康呢?若本身有花生過敏或痛風人士應如何選擇素肉呢?
素肉代替肉類 飽和脂肪、鈉含量未必較低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素肉又稱為植物肉,早在60年代已經出現。初期人們會以豆腐及天貝(Tempeh)來代替肉類,後來隨食品科技發展出現黃豆或小麥製成的絲狀植物組織蛋白(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TVP),食物製造商便是使用此原料仿製多種素肉製品。她指出,雖然素肉與一般肉類都能提供蛋白質,但由於豆類蛋白本身沒有彈性,其口感與真正肉類有一定分別,因此在製作素肉時會加入小麥麩質(Gluten),以模仿肉類的口感和外觀。
肉類(尤其是紅肉),含有較多膽固醇、飽和脂肪、荷爾蒙和致癌物,漸漸亦令關注健康的市民卻步。就此,很多人希望減少進食紅肉,並以素肉代替,但素肉真的較為健康嗎?陳勁芝表示,雖然素肉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和肉類中的致癌物,但部分素肉模仿腸仔或午餐肉等加工肉類,而這些傳統食物本身含有飽和脂肪,為了模仿其口感,食物製造商都會在素肉中加入不少油脂,常見如椰子油,所以其飽和脂肪含量不一定較低。因此大眾別誤以為素肉必定是低脂健康的選擇而過量進食,應參考其營養資料作衡量。
素碎肉熱量較低 應控制攝取量
如果想健康地享用素肉,她建議可以選擇飽和脂肪和鈉質含量較低的素肉,同時可以比較其卡路里,例如選擇熱量相對較低的素碎肉,但仍需控制攝取量。而近年亦有素魚類產品,一般的飽和脂肪含量亦較低。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改善口感味道 含豐富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
相對傳統的「齋雞」、「齋燒鵝」,近年素肉愈來愈多口味和款式供選擇,口感也相對豐富,賣相更「像真」,吸引更多人嘗試。陳勁芝指出,市面上常見的新興素肉多以豆類或菇類食物的蛋白質製作,部分則抽取大豆內類似血紅蛋白結構的蛋白(Soy Leghaemoglobin),然後以酵母培植並發酵,從而模仿肉類的外觀和味道。有些素肉更會加入紅色的食物,如紅菜頭(Beetroot),讓它在烹調時猶如有「血水」流出。
除了改善口感和味道,素肉作為肉類的代替品,很多新興素肉的營養價值都能做到與一般肉類相近,包括含有豐富蛋白質,製作時也會加入小量纖維,同時含有鈣質、鐵質、維他命B和鋅質等營養素,以及小量的碳水化合物,讓素食者都能夠從中攝取所需的營養素。
相關閲讀:痛風5大成因 適當戒口尿酸濃度可減15% 高危人士:男性、肥胖、高血壓要注意
過敏、痛風人士需注意素肉成分
陳勁芝指出,市面上部分素肉以豌豆(Pea)製作,它與花生屬同科植物,提醒若本身對花生敏感,進食此類素肉後有機會出現過敏,應留意包裝上有否列明素肉含有豌豆成分及對花生過敏者的風險;部分素肉產品亦會有蛋和奶的蛋白質,所以購買前應要看清楚食物標籤。此外,由於素肉大多由豆類及菇類製作,屬於高普林(purine)的食物,因此痛風患者應注意,建議進食素肉前,應從小量開始嘗試,有需要可以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