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非單「無記性」 影響患者判斷、情緒、自理能力  及早「投資」保健大腦

分享此內容:

本港現有超過1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估計至2039年數目會增至逾30萬人。縱然暫時未有根治認知障礙症的良方,但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呼籲,從日常一些生活習慣着手,保護及「訓練」大腦,就是最佳「投資」保健大腦的方法。一旦確診認知障礙症,應及早使用處方藥物及進行認知訓練治療,對減慢腦部功能衰退有莫大幫助。

認知障礙症非單「無記性」 影響患者判斷、情緒、自理能力  及早「投資」保健大腦
本港現有逾1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估計至2039年數目會增至逾30萬人。無論對長者或照顧者來說,及早對認知障礙症有更多的認識和採取行動,有助減慢或逆轉病症的出現。

1. 認知障礙症有哪些類型?發病率高嗎?

根據統計處2022年中的數據,香港長者比例已超過兩成,這顯示人口老化已成不爭的事實。隨着年齡的增長,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據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引述醫院管理局的報告,60歲或以上人士的認知障礙症發病率約為5%至8%,而年過80歲的人士則達到20%至30%。

認知障礙症比較常見的三種類型:

․阿茲海默症:約佔所有個案三分之二,成因是腦內有澱粉樣蛋白斑塊積聚,導致腦細胞死亡從而令腦功能衰退。

血管源性認知障礙症:約佔兩成個案,多由高血壓或中風引起。

額顳葉 / 路易氏體 認知障礙症:約佔一成,屬較少見的類型。

2. 認知功能下降即是認知障礙症?

很多人以為認知障礙症僅僅是記憶力出現問題,但邵醫生指出,此病實涉及不同的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判斷、說話表達、定向、計劃等,甚至更會出現情緒問題及離群表現等情况。

邵醫生提醒,患者本身並不易察覺自身的問題,反而是其家人或照顧者要提高警覺。「若發覺家人的認知功能逐漸衰退,例如經常講完再講、問完再問,本來整齊乾淨卻變得不修邊幅、學習新知識時出現困難,又或經常忘記約會等,都是一些警號,建議盡早求醫。隨着病情惡化患者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晚期更會出現無法認出誰是親人、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等的情况。」

他續指,年老不一定會有認知障礙,而即使出現類似的徵狀和表現,亦未必一定是認知障礙症,尤其是短時間內認知能力顯著下降,有可能是情緒、藥物,或是受其他疾病影響,因此需要醫生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檢查,排除其他原因才能確定患者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非單「無記性」 影響患者判斷、情緒、自理能力  及早「投資」保健大腦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表示,儘管目前沒有藥物可根治或逆轉認知障礙症,但及早發現和接受適當的治療,仍有助減慢病情惡化,日常也可從生活習慣着手,多訓練腦袋,對減慢腦部功能衰退有莫大幫助。

3. 認知障礙症的藥物治療成效和副作用如何?最新的單株抗體治療法又是什麼?

現時用於治療認知障礙症的藥物分別是適用於初期至中期患者的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及適用於中期至晚期患者的穀氨酸酯酶抑制劑 (Memantine),再配合認知訓練,多方位改善退化徵狀及減少行為混亂,讓病人可維持較長獨立自理的時間。

至於最新的單株抗體治療法,邵醫生指主要針對引起阿茲海默症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積聚,從而減慢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惟藥物亦有一定副作用,醫生需要定期監察患者服藥後的反應。

儘管目前沒有藥物可根治或逆轉認知障礙症,及早發現和接受適當的治療,仍有助減慢病情惡化。


相關閲讀: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4. 藥物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方法減慢病情惡化?

除藥物外,邵醫生表示,認知及情景等訓練都有助刺激大腦,令腦細胞儼如「做運動」,藉以強化腦部功能、減慢退化,再配合調節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把常用物件放在當眼位置、使用視覺提示(即運用簡單圖像作出如洗手、煮食後熄火等提示),都有助患者多用及維持現存的身體機能。

5. 對於不同階段的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的照顧重點有不同嗎?

當認知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便會受影響,小至穿衣服,大至外出,患者都可能需要家人或照顧者協助,更有可能因此而出現情緒波動、煩躁,引起雙方衝突。邵醫生表示,對於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可以透過安排日常作息、做好分類及利用提示等方法,幫助患者盡量如常生活;中後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一般都難以獨立及自理,需要家人較多照料才能維持生活狀態。

邵醫生強調,照顧者在照顧和體諒患者的同時,也要多關心自己,切勿獨自「硬撐」,當有需要時,可以尋求其他家人或親友的協助,或參加學習如何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技巧的工作坊。同時也可尋找社區資源協助,例如日間照顧中心,以減輕壓力。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6. 認知障礙症有何高危因素?有預防方法嗎?

除教育水平、年齡及遺傳等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外,吸煙、缺乏運動、有心血管疾病因素如高血壓、中年糖尿病、肥胖等,都是與認知障礙症相關的「可逆轉」因素。邵醫生強調,目前仍未有根治認知障礙症的方法,故此預防是對抗此病的最有效措施,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一些小改變,例如持續學習新事物、活躍的社交、多做運動、健康的飲食習慣等,都是不難實踐的預防方法。「今日的投資,日後就會有回報。盡早採取行動,有助逆轉或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邵醫生表示。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