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面對不同變化,包括味覺和嗅覺退化、咀嚼和吞嚥困難、消化能力下降和新陳代謝減慢等,這些轉變均有可能導致長者食慾不振。不少長者患有長期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控制,部分藥物會引致惡心、便秘和腸胃不適等影響胃口的副作用。另外,長者食慾亦有可能受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所影響。若長者食慾不振情况持續,未有得到適當處理,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不良會導致長者免疫力下降,增加跌倒危機及住院的可能。
留意長者營養不良徵兆 食慾不振3招增營養攝取
照顧者要多留意長者的飲食情况,如發現他們有進食量減少或體重下降等營養不良的徵兆,應盡早處理,以免情况惡化。
食慾不振時,增加營養攝取有以下方法: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1. 兩餐之間吃高熱量小食
當長者正餐分量吃得不足夠的時候,可以嘗試在餐與餐之間添加高熱量小食,增加營養攝取。以下是一些高熱量小食的建議:
穀物類#:
三文治(可加雞蛋/芝士/吞拿魚)、方包(可加花生醬/果醬/茄汁豆)、煠番薯/粟米/栗子/南瓜、薯蓉
奶類#:
鮮奶、乳酪、芝士、營養奶*
蛋類及肉類:
茶葉蛋、煠蛋、焗雞髀(去皮)
甜品類#:
豆腐花、燉蛋、燉奶、番薯糖水、腐竹雞蛋糖水、芝麻糊、花生糊、合桃露、杏仁茶、紅/綠豆沙、蛋糕
#患糖尿病人士宜按照營養師建議的分量進食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2. 先食飯餸再飲湯 建議飲湯兼吃湯渣
不少香港家庭都有煲湯習慣,普遍認為湯水營養豐富。部分人見家中長者胃口欠佳,會勸喻長者「飲多啖湯」,以補充營養。但事實上,中式湯水大部分營養留在湯渣中,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些能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都難以進入清湯中,所以中式湯水會被歸類為低熱量流質。如長者正餐前飲用大量低熱量流質,可能影響胃口。應鼓勵長者把中式湯水、清水和清茶等低熱量飲料放在兩餐之間或餐後飲用。另外,亦可鼓勵長者飲用湯水時進食湯渣,增加營養攝取。
3. 粥飯中加蛋肉碎 食物添能量
長者胃口不佳時,照顧者可嘗試在食物中添加能量,讓長者吃進的每一口食物都有更多營養。以下是一些增加食物營養的方法:
‧白粥中加入肉碎、魚肉、豆腐、乾豆類、蛋花等
‧白飯轉成炒飯,並加入雞蛋、肉碎、雞肉、魚肉等
‧麥皮加入奶、蛋花、肉碎、營養奶/奶粉*等
‧奶/豆漿/營養奶*中加入杏仁茶、芝麻糊、麥芽飲品等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體重無故降逾5% 盡快求醫
這些方法可以增加食物熱量,令食物味道有不同變化,吸引長者進食。
如長者在嘗試增加營養攝取後,體重下降問題仍然持續,甚至在6至12個月內,無故下降多於5%,或體重下降伴隨如廁習慣改變、小便帶血、疲倦、氣促等徵狀,建議盡快求醫,進一步檢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黄穎琪(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註冊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