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發燒、體重下降、夜間出汗等病徵。(pexels-photo)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分享此內容: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至十八及十九世紀更在歐洲肆虐。1882年3月24日,德國醫生羅拔特·郭霍(Dr. Robert Koch)發現結核桿菌,幫助日後治療結核病患者。為紀念這個重要日子,每年的3月24日獲定為「世界防癆日」。


結核病俗稱肺癆病 空氣傳播影響肺部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發燒、體重下降、夜間出汗等病徵。(pexels-photo)

藉「世界防癆日」,世界衞生組織及夥伴會舉辦各種活動,促進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防癆工作。各社會團體及政府機構也會透過各種渠道,提高大眾對結核病的認識。

結核病俗稱為「肺癆病」,是一種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主要影響肺部。視乎傳染性及環境因素,肺結核病患者可在一年內感染多達5至15個密切接觸者。有效的結核病治療,可迅速降低傳染性,減低疾病傳播風險。

病徵持續咳嗽發燒 可影他器官

肺結核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病徵包括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持續發燒、體重下降、夜間出汗。除了肺部,結核桿菌亦可通過肺部的淋巴管及血管,影響淋巴、胸膜、心包、骨骼、關節、腦部、泌尿生殖系統等其他器官。

時至今日,結核病仍是全球須關注的重要傳染病之一。全球約四分一人口曾感染結核菌,當中約有十分之一人會病發,約一半在感染後數週至5年內發生。世界衞生組織亦指出,近年新冠疫情的侵襲,亦阻礙到結核病控制的工作。面對種種挑戰,防癆工作絕不能鬆懈。

結核病診斷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X光肺片及驗痰(塗片和培養細菌)。一部分患者需要胸部斷層掃描、支氣管內窺鏡或相關活組織或標本(如肺部、淋巴、胸膜、胸水)檢查幫助診斷。

準時服藥 6個月治療可康復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治療耐受性及進展,更改藥方和療程。醫護人員亦會監督病人服用抗結核藥物,以便鼓勵病人準時服藥。在沒有耐藥性的情况下,大多數結核病患者在接受 6 個月的治療後會康復。

衞生署胸肺服務設有17間胸肺科診所,為結核病提供免費的結核病診斷和監督治療,並為結核病人的緊密接觸人士進行篩查及治療服務。關於衞生署胸肺服務,詳情可瀏覽胸肺服務的網頁 (https://www.dh.gov.hk/tc_chi/main/main_chp/tuber.html)。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除了結核病防控外,接種新冠疫苗亦對健康十分重要。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及死亡情況高度有效。衞生署建議尚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長者及幼童,應盡快安排接種疫苗,以得到最有效的保護。打齊針,寧早莫遲,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撰文:衞生署胸肺科高級醫生鄭國釗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