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曱甴致敏鮮為人知,本地過敏患者45%對曱甴敏感,是第二常見致敏原因。中大醫學院聯同深圳和泰國院校,為美國曱甴基因組測序和鑑定致敏原,已知13種曱甴致敏原外,發現7種新型致敏原及1個變異致敏原,研究在國際科學期刊《過敏症》(Allergy)發表。帶領研究的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稱,研究有助日後直接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更精準得知敏感源頭。(如何防止曱甴滋生或進入屋內呢?以下3招可供參考。)


相關閲讀:找出致敏原 對症下藥


男童過敏測試:對蟹、塵蟎、曱甴過敏 曱甴致敏反應最嚴重

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引述個案稱,一名10歲男童以往3次食蝦蟹後,一小時內全身長滿俗稱「風癩」的蕁麻疹,數天後才消退,此外無其他呼吸道敏感;過敏測試發現男童對蟹敏感,對曱甴和塵蟎也有過敏反應,其中曱甴過敏反應最嚴重。

一向主力研究塵蟎過敏的徐國榮稱,現時過敏測試主要用塵蟎、曱甴或蝦蟹等提取物檢測,是次研究發現「美國曱甴」其中一種致敏原是「原肌球蛋白」,塵蟎和貝類也帶有該種蛋白,或可解釋上述男童個案。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中大醫學院分享一宗個案,一名13歲女童過去一年曾4度喘鳴發作,亦有鼻敏感症狀,每天出現俗稱「風癩」的蕁麻疹,經測試後發現對塵蟎、曱甴和貓皮屑過敏。(中大醫學院提供)

相關閲讀:食物過敏?切忌將「過敏測試報告」盲目視作「飲食指南」


有助直接利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中)提醒,市民應盡量保持家居陰暗地方乾燥,減少曱甴入屋。(中大醫學院提供)

徐稱,研究有助日後研發直接利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取代現時用不同物種的提取物測試,如發現患者對某種致敏原有反應,可知對所有帶有該致敏原的物種過敏,毋須多次測試。

曱甴留下分泌物 接觸皮膚或致敏

徐國榮稱曱甴爬過之處會留下分泌物,接觸皮膚後或引起過敏,他稱油尖旺、深水埗等食肆林立地區較多曱甴,晚上會爬至民居,提醒政府不能只關注鼠患,也要打擊曱甴滋生。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防曱甴滋生入屋方法 門窗噴小量殺蟲藥

徐續稱,曱甴於攝氏28度最活躍,市民應如何防止曱甴滋生或進入屋內呢?

。盡量保持家居陰暗地方乾燥,譬如確保鋅盆無滴水;

。不要牀上進食;

。如住所附近有食肆、垃圾房等,可考慮定時在門窗噴小量殺蟲藥,減少曱甴爬入屋內。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