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出現兩宗帶新變異株的輸入個案,分別為涉BA.2.75.2及XBB.1,兩人均於「0+3」實施前抵港,於9月27日檢測陽性、沒有病徵。至於港大最新本地個案的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回升至近1.03,為相隔一個月重上1的水平。本報分析「0+3」入境限制實施約兩周數據,發現機場入境者陽性率逾4%,較實施前微升。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稱,XBB.1有更強免疫逃逸,惟暫未見引起更多重症和死亡。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則稱,新加坡最先發現XBB.1亞系,XBB.1由BA.2.10及BA.2.75變異病毒株混合而成,為至今出現過的變種病毒中免疫逃逸能力最強,傳染性亦會更高。此外,專家委員會另一成員、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向本報稱,二價疫苗除防重症外,亦可減低感染風險。他認為二價疫苗可擴闊保護,除原始病毒株,對近期各種Omicron亞系亦可產生針對性抗體。
潘烈文:XBB.1傳播力較強 新加坡未見致更多重症
兩宗帶新變異株的輸入個案,分別為涉BA.2.75.2的32歲女子,她9月23日從新加坡抵港,以及涉XBB.1的50歲女子,她9月25日從美國抵港,兩人均於9月27日檢測陽性、沒有病徵。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今(11日)表示,本港實施「0+3」入境檢疫下,新型變異病毒株勢會傳入香港,而XBB.1相比起現時同為變異病毒株的BA.2.75.2,XBB.1有更高機會成為主流病毒株,但他認為毋須過分擔心,因為XBB.1的「免疫逃逸」仍不足以避免「T細胞」的抵抗力反應,即代表接種疫苗後的產生的T細胞記憶仍有效。
新冠病毒持續演化。潘烈文向本報稱,XBB.1傳播力較強,新加坡近日三成個案帶該病毒株,惟重症、死亡個案未有大幅上升,估算病毒「毒性」與本港流行的病毒株無異,接種現有新冠疫苗產生T細胞反應仍有效防重症,籲市民毋須恐慌。潘補充,日後必然會出現更多病毒株,提醒市民應關注有否增加重症、死亡風險,而非有否令陽性數字上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蕭傑恒:XBB.1由BA.2.10及BA.2.75譜系混合而成 稱Omicron演變病毒株殺傷力不大
蕭傑恒今(12日)於港台節目表示,XBB.1由BA.2.10及BA.2.75變異病毒株混合而成,為至今出現過的變種病毒中免疫逃逸能力最強,傳染性亦會更高,但他指接種新冠疫苗後仍有效預防重症。他又指,現時XBB.1佔全球確診病例約1%,暫時難以判斷XBB.1會否成為本港主流病毒株。他表示,今年為全球復常後首個冬季,增加市民在聖誕假期外遊的機會,預料本港隨後會出現多類型的混合變異病毒株,確診個案亦會上升,又稱「邊隻(變異病毒株)會跑出」,需密切留意今個冬季情况。
蕭亦指,新加坡最先發現XBB.1亞系,經基因分析發現在尼泊爾、孟加拉等地方,有較多相關確診個案。他又認為,由Omicron所演變的變種病毒株殺傷力不大,相信臨床反應會大致相若,重症病例比率亦相對較低。
即時繁殖率重上1 薛達:港有足夠混合免疫
港大最新本地個案的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回升至近1.03,為相隔一個月重上1的水平。本港自9月26日實施「0+3」,據本報計算,新安排首周約3.9萬人經機場入境,同期有1643宗輸入個案,即機場入境者陽性率約為4.18%;而本月4日至10日有約5萬人經機場入境,共有2326宗輸入個案,機場入境者陽性率約4.64%。而實施「0+3」前兩周,機場入境者陽性率分別為2.88%及3.75%。
有參與新冠病毒研究的港大微生物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昨向本報稱,本港現有足夠混合免疫,重症、死亡數字較陽性個案更值得關注。他認為外遊者已接種疫苗、身體狀况「一定不差」,相信只有極少屬重症,大部分毋須接觸本地醫療系統,「如果要擔心3%至4%嘅分別,其實好荒謬」。
在「0+3」實施前兩周,機場檢測陽性個案佔當日輸入個案約兩成半至五成半,「0+3」生效後則維持在四成半至六成半。薛達估計,政府以快測陰性取代登機前核酸檢測要求,導致更多病毒量低、復陽且不具傳染性的入境者抵港,質疑輸入個案對醫療負擔構成的壓力不大,加上外防措施無法完全攔截輸入個案,反問「點解仲要『0+3』?」
薛達又認為本港放寬入境安排、社交距離措施後,個案升跌屬正常。翻查資料,單日新增重症個案過去一個多月呈跌勢,單日死亡數字則維持平穩,介乎3至23宗(見圖)。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病毒會循變弱方向發展,料打針後感染新病毒株將症狀輕微,而本港重症數字正拾級而下,認為本港絕對有條件推動「0+0」。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孔繁毅:曾感染BA.5應接種二價疫苗
至於復必泰向港府申請認可針對新冠變異病毒株Omicron BA.4和BA.5的二價疫苗,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劉宇隆早前明言反對採購二價疫苗,質疑有關疫苗抵港時,本地流行的變異病毒株已非BA.5。劉今(11日)指,不贊成引入雙價疫苗,認為Omicron變化速度快,3至4個月就會變成另一種變異病毒株,他引述英國研究顯示,另一款雙價疫苗只能增加50%抗體,幾星期後將會完全減退。如果年底本港引入該疫苗,針對的BA.4或5屆時或已成過去式。
同為專家委員會成員的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昨日在港台《千禧年代》稱,二價疫苗是以Omicron研製,即使將來流行的病毒株未必完全脗合,效用亦會較初代疫苗好。
孔繁毅亦說,二價疫苗主要防重症和死亡,防感染效果並非最理想,並引述研究指感染後3至6個月接種加強劑,保護力較只打加強劑或接種加強劑後感染更好,提醒市民即使曾感染BA.5,亦應接種二價疫苗。
許樹昌:盡快為高風險者打二價
專家委員會另一成員、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向本報稱,二價疫苗除防重症外,亦可減低感染風險。他認為二價疫苗可擴闊保護,除原始病毒株,對近期各種Omicron亞系亦可產生針對性抗體,例如在歐美等地佔比增加的Omicron BA.4.6和BF.7等,建議盡快為高風險和高暴露人群接種。他並引述世衛文章稱,應對新冠疫情變化的策略是提供可針對不同病毒株的疫苗,配合各地疫苗策略。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何栢良:優先讓長者、已相隔逾半年人士接種二價
何栢良相信,不少到期打下一針的市民正等候二價疫苗,期望盡快引入,優先讓長者、與上一針相隔逾半年者接種,鞏固社會防重症能力。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