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分享此內容: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疾病殺手,每年奪去逾3,000人的性命。中風可導致患者出現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受損等徵狀,造成永久殘障或失去自理能力,嚴重的甚至會死亡。近年,治療急性中風的藥物和技術已有很大進步,只要抓緊關鍵時刻盡快施救,將有助病人康復;而中風高危人士亦應注意風險因素,以預防中風。

隨著社會人口逐漸老化及中風患者趨向年輕化,中風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將更為深遠。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大腦血管疾病,大致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隨生活飲食習慣西化,出血性中風比率下降,較多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當中大約有兩成中風患者曾出現「小中風」徵狀,即血栓短暫阻塞動脈,令血流不暢所引起的功能障礙。但「小中風」的徵狀一般會在一小時內消失,容易令人掉以輕心。然而,若「小中風」發生後沒有適當處理,病人在三個月內出現真正中風的風險大增,所以病人應立即就診。

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治療急性中風要分秒必爭,愈早接受適切治療,成效愈好。

愈早治療康復愈理想

吳醫生續稱,中風是一個嚴重的緊急情況,倘腦部供血受阻,令腦細胞死亡,可造成身體嚴重殘障,甚至死亡。吳醫生解釋:「腦部是一個新陳代謝率很高的器官,重量佔人體2%,卻用上20%的心臟輸出來維持它的功能。主幹動脈的缺血性中風會對腦部造成嚴重破壞,每一分鐘損失190萬個腦細胞、140億個突觸(神經細胞之間的匯合處),以及7.5里的神經線。中風後一年內的死亡率大約是20至25%,大約30至40%的病人會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所以,施救時間對中風治療十分關鍵,愈早接受治療愈好,故一直以來中風治療有「黃金3小時」的指標。中風後部分腦細胞短時間內仍未壞死,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及時注射溶栓藥物或施行取栓手術,盡早回復血液供應,則有機會挽救未壞死的腦細胞,增加患者的康復速度及能力。

突破治療黃金3小時

吳醫生強調,隨著治療和檢查技術的進步,針對急性中風的治療近年有很大變化,特別是缺血性中風方面更有顯著的突破。即使錯過了治療的「黃金3小時」,部分缺血性中風患者經過嚴謹篩選及評估,透過人工智能系統分析腦血管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灌注造影,協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適宜採用靜脈血栓溶解治療或微創取栓治療,務求以最快時間為病人打通血管、清除血塊,令血管回復暢通,保持腦部組織功能,增加康復機會。雖然治療技術有望突破黃金3小時,但吳醫生提醒,中風急救治療分秒必爭,愈早治療康復成效愈理想,因此一旦出現中風徵狀,必須盡快送院救治。

急救中風錦囊「談笑用兵」

醫學界常以「談笑用兵」作為口訣,讓大眾更認識中風的徵狀。「談」是指說話及表達能力出現障礙;「笑」則是指面部活動不對稱或嘴歪;「用」是指手腳出現感覺異常或無力,若出現這些徵狀便要立即找救「兵」。吳醫生指出,一旦懷疑中風或出現中風徵狀,必須盡快求醫,以便得到及時和適切的治療。

預防要訣 注意飲食勤做運動

中風乃嚴重疾病,近年中風病人有年輕化趨勢,必須小心防範。吳醫生表示,引起中風的高危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心臟病、心律不整及高膽固醇等,吸煙和攝取過量酒精亦會影響健康,應戒掉煙酒習慣。吳醫生提醒:「飲食和運動都有助預防急性中風,飲食方面應奉行多菜、少肉、少油、少鹽及少糖的原則,每星期做至少150分鐘中度運動,如急步行、行樓梯,上下班時早一站下車步行,也是很好的運動。」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